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分析论文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

摘要:本文立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现状的分析,总结现阶段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措施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对策

1网络信息安全特征分析

1.1信息完整性

所谓信息完整性,是指在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能够保证其信息的完整性,只有确保信息完整,才能进一步体现出传输信息的价值,发挥出网络信息传输的最大功能与作用[1]。

1.2信息保密性

信息保密性是网络信息安全控制中的核心要素,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要想保证传输信息的保密性,需做到对用户信息的防护,避免未授权用户、非法用户获取到相关信息。

1.3信息可用性

信息可用性是指接收对象能够有效识别、接收所传输的信息,且信息可以做到全面体现出所要表达的内容[2]。作为计算机网络的独有特征,信息可用性代表着用户相关信息未出现丢失、篡改等问题。同时,倘若用户账号信息丢失,可利用信息可用性的特点进行相关信息的找回。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纵观现阶段人们对网络信息的应用,其安全问题体现为:(1)网络信息篡改。在网络信息传输时,入侵者基于对信息格式、规律的掌握,从中截获信息并加以修改,最终将篡改后的网络信息发送至目的地。与此同时,因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存在开放性、自由性以及不均匀性,所以入侵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能做到对发送者信息的获取,导致信息接收者无法依据发送者特征的判断来检验信息真假,导致网络信息价值无法体现[3]。(2)网络信息窃取与损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其网络信息量每日海量增长,其中部分未加密、未被保护的信息就成为不法分子的窃取目标。当入侵者截取相关网络信息后,会通过信息特征进行模式与格局的分析,通过破解信息来获取相应利益。另外,信息丢失、损毁的现象同样频繁发生,计算机系统运行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被破坏、入侵,导致大量网络信息丢失和损毁。

3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因素

3.1黑客攻击

黑客的出现,使得原本平衡的网络信息世界被打破,部分黑客会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获取,进行目标计算机系统的入侵,通过破坏、入侵系统来获取高价值信息来获取利益,或者是通过破坏系统来达到损毁信息的目的,增大被入侵者的利益损失[4]。

3.2病毒入侵

网络信息从产生到利用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而病毒软件可以做到从不同环节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入侵,以此达到信息获取、信息破坏的目的。通常情况下,病毒的大小不超过100个字节,常见病毒类型囊括操作系统型、外壳型、入侵型、源码型等。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病毒会依托于软盘、终端等方式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入侵和控制,以此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并出现网络信息丢失、篡改等问题[5]。甚至部分病毒自带繁衍机制,通过不断繁衍、入侵导致计算机瘫痪。大部分病毒程序具有隐蔽性、传染性等特点,一旦计算机系统中存在适合病毒生存的环境,会导致病毒程序的大肆传染与破坏,影响到网络信息的安全使用。而截止到目前,已知的病毒程序已经超过14000种,在不断地演变与进化过程中,病毒程序数量势必会持续增多,亟需采用科学手段进行病毒程序的有效抑制。

4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4.1网络管理体系未健全

现阶段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频繁发生,除黑客、病毒攻击之外,与当前网络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存在直接关联。互联网好比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市场,市场中相关信息的传输、交互,仅需以相应的物质基础为前提[6]。这种开放性、自由性的环境尽管能够为人们提供诸多便利,但是在用户鉴别、访问控制等方面难以做到全面防范,再加上现阶段实施的网络管理体系仍有待完善,导致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频繁发生。

4.2计算机尖端人才匮乏

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呈现出持续升级、革新的态势,而要想进一步推动我国计算机领域的长久发展,必须以充足的人才为支撑。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尖端人才俨然成为企业、领域行业发展的基础要求。但是纵观现阶段我国计算机领域发展,仍存在高尖端人才的匮乏的问题,尽管从事于计算机行业的人员数量庞大,但是复合型、综合性尖端人才少之又少,使得我国计算机领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合理也是影响高尖端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因其培训形式、机制的不合理,使得计算机人才无法获取知识、能力以及技能提升,进而影响到我国计算机领域发展[7]。

5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

5.1身份验证技术

要想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的控制效果,需重视对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在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身份验证技术能够做到对用户身份信息的精准识别与验证,通过对用户使用、访问权限的验证,避免因非法用户访问系统而导致网络信息丢失、篡改等,为计算机系统运行营造更为安全、稳定的环境。同时,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能够做到在运行过程中对相应参数进行一一对照、验证,通过构建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信任验证机制,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另外,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以“一对一”形式为主,所以可以避免在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有效避免病毒入侵、黑客攻击等。随着我国对身份验证识别技术研究力度的加大,目前已经衍生出不同类型的身份验证技术,包括秘钥验证、信任物体以及生物特征。不同验证技术的应用有着不同的作用,所以用户可结合自身需求、网络信息传输特征,选择契合的身份验证技术,避免网络信息出现丢失、篡改等问题。

5.2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对信息泄露、丢失等问题的有效规避。针对该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以及结果处理三大步骤。即在运行期间进行安全日志、系统运行信息等的全方面采集,依托于信息的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入侵行为,最后依据分析结果下达相关控制指令。所以,为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水平,用户可视自身需求合理应用入侵检测技术,做到对未授权访问、异常行为等的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科学措施及加强应对。现阶段常用入侵检测技术囊括误用检测、异常检测两种模型,针对误用检测模型的应用,能够做到在运行期间对攻击类型的精准分析,并出具详细报告,存在误报率低、漏报率高的特点;针对异常检测模型的应用,运行期间检测对象不包括所有入侵对象,所以存在漏报率低、误报率高的特点。

5.3防火墙技术

作为现阶段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常用技术之一,防护墙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防护墙的设置能够有效规避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面对外网用户访问时,针对未授权、未经允许用户,防火墙可以充当屏障的作用,将外网安全隐患隔绝在外,为计算机系统运行营造安全环境,有效避免网络信息泄露现象的发生。分析防护墙技术的应用原理,主要是在计算机运行期间采用状态监测、代理服务的形式来加强安全管控,结合其计算机运行需求适当提高信息安全等级,将内部信息设置为封锁状态,依据用户需求进行内部信息的适当开放,以此在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避免计算机系统级运行受到病毒、黑客的干扰。

5.4防病毒技术

病毒作为影响网络信息安全性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对防病毒技术的加强应用,有助于提升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在计算机运行期间不受病毒的影响。现阶段,我国防病毒技术种类繁多,用户可结合自身安全管理需求,选择不同防病毒技术体系,进而提升计算机系统的防病毒能力。例如,依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病毒检验程序,针对性地对病毒程序、病毒文件进行检测,实现第一时间处理病毒问题。再或者利用不同病毒检测软件进行系统内的全面扫描检测,判断系统内部是否存在病毒文件、程序,并及时消除程序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另外,用户可通过设置病毒防护体系来加强计算机对病毒的防护能力,如在受到病毒入侵时,防病毒软件会自动提醒存在病毒入侵的情况,以便于用户第一时间掌握病毒入侵情况,避免因病毒入侵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出现丢失、损毁等问题。

6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6.1重视对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力度的加大加大对安全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不仅可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亦可以推动我国计算机领域的长久发展。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研究力度,结合现阶段信息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从信息认证、加密技术、网络监测等方面入手进行技术开发、革新。同时,为促进安全技术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需以充足的资金投入为支撑,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安全技术的研发与升级。另外,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现有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优化与升级,以此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6.2重视对计算机人才队伍的完善建设

为解决现阶段存在的尖端人才匮乏问题,我国相关部门需重视对计算机尖端人员的引进一个培养。首先,可积极联动当地高校,开设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专业,以此拓展计算机尖端人员的引进渠道。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薪资待遇,充分调动计算机人员的内在驱动力,并吸引更多高素质、多能力人才加入到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队伍中。其次,重视对人才培训机制的优化,依据对计算机人员基础能力的分析,开展个性化培训工作,从专业能力、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来提升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以此为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最后,重视对奖励、激励制度的落实,以期借助奖励的形式端正人员工作态度,并帮助其树立责任意识,进而全身心投入到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

6.3重视对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问题,相关部门需立足于现阶段分析,采用科学手段来完善其安全管理制度,以此为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提供保障。首先,相关部门可结合现阶段网络信息安全现状的分析,构建一体化安全管控模式,结合对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落实,以此为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构建安全且和谐的环境。其次,应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制定契合现阶段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需求的政策文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防范措施。依据对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分析,政府部门通过出台相关法律规定,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强化提供指导,凸显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中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最后,应加强对该领域内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规范,强调企业应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做到定期对病毒的检查、检测,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控体系,及时发现病毒并采取科学措施处理。

7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效果不仅影响到用户信息安全,亦对我国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在当前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面临的安全风险不断增多,使得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及其管理工作开展面临更为艰巨的挑战。对此,为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水平,需在明确网络信息安全控制的必要性,结合现阶段网络信息发展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明确其问题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安全防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的研发力度,重视对现阶段计算机领域尖端人才队伍的建设,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以此为网络信息营造安全、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授卿,吴永琢.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J].电子制作,2015(9):159.

[2]卢湛辉,杨阳,刘焱.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J].电子乐园,2019(16):121.

[3]杨德义,周莹莹.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探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34):97-98.

[4]谢世春,倪培耘,宝磊.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2):42.

[5]孙海霞.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5):137-138.

[6]徐海东.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视角下的计算机应用[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1):132-133.

[7]张志花.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237(9):11-12.

作者:申桐 单位:贵州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第2篇: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信息安全控制策略

【内容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便利,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地依赖网络传输各类数据信息,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如数据信息非法盗取、网络病毒的传播等,给人们的工作、生活造成困扰。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控制策略的探究,从而为网络用户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工作环境。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信息安全;控制策略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各领域的数据都在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大数据时代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所产生的新网络时代,海量的数据给生活、生产带来应用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如网络信息和数据被外界干扰、更改、破坏、泄露等。本文主要对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控制策略进行分析,探究海量数据信息传输和交换时确保信息安全的方法。

一、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述

(一)大数据。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处理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要求数据信息处理更加高效、智能地从海量信息中找到可利用数据。大数据不仅数据规模大、数据量多,而且数据结构多样化,数据类型复杂多变,如包括视频、文字、音频、图片等,因而要求数据处理要快速准确,及时提取有效信息成为大数据技术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依赖于大数据技术。企业依据大数据分析可以推出更加有效精准的营销策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共服务领域,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均以大数据云平台为基础,大数据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是涉及到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国内学者将网络信息安全分为:数据安全、程序安全、环境安全和系统安全四个方面。本文网络信息安全

指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信息安全与服务,保证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信息、软硬件的安全。

(三)网络信息安全控制策略。计算机病毒的存在会对网络信息安全造成突然性破坏,而且传播的速度非常的快,会带来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网络信息安全控制策略主要从网络管理员、用户、数据信息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建立控制机制,确保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避免病毒的入侵和网络攻击,做好整个网络系统的维护工作。

二、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存在问题及分析

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网络中流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网络信息安全成为网络应用中的突出问题。然而很多部门和人员没有足够地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产生了信息安全漏洞,带来不必要的信息安全问题。网络信息安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网络黑客的攻击。网络黑客是对网络计算机攻击的专业人员。黑客利用网络安全漏洞,窃取目标对象的机密数据或者进行数据信息破坏。网络黑客具有较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攻击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能绕过防火墙或拦截软件,进行目标破坏。

(二)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大部分计算机病毒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传播速度快且影响面广,侵入对方的计算机系统,窃取信息资料,具有很强的破坏性。虽然有很多种类的杀毒软件,但是不断编写的新型病毒能够绕过杀毒软件,感染目标对象,制造破坏数据信息事件。不断更新的计算机病毒对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对网络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带来的影响。

1.网络软硬件方面,如设备监听、终端接入、软件漏洞等。黑客利用这些缺点,抓取无线网络传输信息,进行破译,获取数据信息内容;黑客利用软件漏洞,写稿软件病毒,利用网络进行传播,攻击服务器等目标、窃取机密资料、账户口令等,获取不正当利益,从而严重危害到网络信息安全。

2.网络相关人员方面。此处主要指网络用户和网络管理者。在使用网络时经常会发生类似的错误,如网络终端用户共享文档没有权限限制、核心数据没有进行加密处理等;网络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精或责任心不强造成服务器遭受黑客的攻击等方面。可以看出,网络用户使用网络行为的规范性是造成网络信息安全的起源,网络管理人员是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层面的最高层,所以网络相关人员在网络信息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相继出台多部关于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法规、条例,如《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实施办法》《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等。从不同的方面对互联网的人员主体活动进行规范化,减少网络中的违法行为,完善互联网安全管理。但现实工作中,部分网络管理人员不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缺乏安全知识教育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培训。

三、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控制策略的探究

(一)网络信息安全的特点。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信息安全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分析其特点,才能准确地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控制。特点一:以往数据所有者只要明确数据用途的前提下可以分享,有效保障了数据所有都的权利。而大数据背景下,可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可能得到目标结果之外的相关联的结果,这是在数据所有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得到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所有者所赋予的权利,数据保护原则发生了改变。特点二:在网络中,用户信息较为容易的获得,有些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发现其中的巨大经济利益。若缺乏必要的监管,会造成用户数据信息安全隐患。云技术的发展为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云计算的服务器分散在不同的地区,造成数据所有者与数据管理者的分离,加大了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难度,增加数据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网络信息安全控制的重要性。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已进入大数据时代,网络成为生活、工作中必需品,数据信息将是重要的资源。大数据展现的新特点也是网络信息安全的新特点,网络信息安全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互联网中,有巨大的终端用户,且用户构成复杂,网络安全检查很难快速验证网络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安全漏洞,这是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问题。如果有黑客锁定攻击目标,持续性攻击,网络会不能正常通信,计算机系统会处于瘫痪状态,再配合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手段,很容易获取大数据中隐藏的机密信息,数据泄露,给数据所有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网络信息安全的控制技术。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

术是网络信息安全控制策略中的重要技术支撑。综合分析网络系统中的漏洞,结合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是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的极大保障。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连接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必经之路,实现对信息的过滤,对不安全访问造成的网络异常进行拦截,只通过被授权的通信。防火墙可以防止外部用户非法占用内部数据资源,保护机密数据信息不被窃取,保护网络设备不被破坏,是单位网络的重要一道防线。

2.数据加密技术。加密是通过密码算法把明文数据转化为没有密钥任何都无法读懂的报文。可以对机密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实现文件的严密保护,避免数据和信息泄露。

3.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分析网络行为、安全日志及预设的关键点信息,从中发现网络是否有非法入侵的行为,如发现攻击行为及时向用户发出警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4.安全审计技术。网络安全审计是风险评估的核心。对上网时间、网络方位、网络的访问及设置的关键信息进行监控和分析,找出网络漏洞和非法入侵行为,改善网络信息安全状况。

在网络信息安全控制策略中,信息技术构建了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层,是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支撑。简述的几种安全技术主要从安全防护和实时监测两方面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防护。安全防护技术如防火墙与加密技术,保护网络数据信息传输中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信息遭受黑客攻击。实时监测技术如安全审计与网络监测技术,尽量在短的时间内检测到网络系统的漏洞,及时发现黑客攻击的行业轨迹,实现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这些信息技术是环环相扣的,相互依赖建立起网络安全防护墙,保证网络数据信息安全。当然再好的技术,需要专业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去运用,网络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熟练各种防护技术的应用,在第一时间发现网络中存在问题,进行技术操作弥补,保障网络安全运行,数据信息安全。

(四)网络信息安全控制策略的分析。大数据时代,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信息的价值提高了,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了。因此,在海量数据被挖掘分析的同时,要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有效防御,并能主动攻破。

1.网络用户策略。保障网络用户信息的安全是网络安全工作的关键点。只有用户对网络安全有认可,网络用户的工作、生活中才会运用网络。同时网络用户也要对自身的网络行为负责,在参与网络信息交互的同时,要文明上网,不能侵占其他人的网络信息。强化网络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防止因网络行为不当而泄露个人信息。网络用户规范上网行为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工作。

2.大数据安全技术策略。数据从产生、采集、传输、存储、加工处理、信息分析到数据应用,在每一个环节大数据安全技术都对数据信息进行安全保护,防止数据信息泄露、数据遭黑客篡改、密钥泄露等问题出现。如在数据采集与存储阶段,采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将数据按类型归类,分析目标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加密,增加数据标识;在存储大数据过程中进行数据安全监控和检测,确保数据存储过程的安全性。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相关的各方面技术也在快速提升功能,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了保护数据网络传输中安全性,信息技术也快速发展,如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审计技术等在网络中广泛应用,确保网络数据信息安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是动态的、多方面因素综合的过程,网络中各个环节都要部署相关安全技术,时刻收集网络中威胁,分析网络漏洞,及时对网络安全策略进行调整。网络管理人员和网络用户的网络安全教育要强化,定期对网络管理人员要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将网络安全技术灵活、熟练地应用到各个管理环节,这样才能构建高效、安全的网络信息安全系统,营造安全、稳定的网络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曾生根.试谈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J].中国新通信,2017

[2]那伟宁.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

[3]张艳欣,康旭冉.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兰台世界,2014

[4]刘小霞,陈秋月.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搜索与个人信息保护[J].现代传播,2014

作者:武燕平 单位:

第3篇:影响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及优化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教育也迈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不仅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化的交流环境,但由于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很多网络问题和不良信息威胁着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基于此,必须明确影响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将其妥善消除,以期净化高校网络环境,为学生创建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信息沟通平台。针对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展开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影响因素;优化措施

1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

1.1操作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操作系统是高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发生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重灾区。从目前的高校网络来看,最常使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Unix、Linux等,这些操作系统虽然被广泛应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安全漏洞。比如操作系统长时间没有检测更新,或者系统漏洞没有得到及时修复,都有可能给网络病毒提供可乘之机,进而严重威胁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甚至造成大面积的网络瘫痪,影响高校网络系统健康运行。

1.2病毒危害高校网络信息安全

病毒是影响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高校网络都备受病毒的困扰。病毒对于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利用系统漏洞使操作系统反复感染,影响系统软件的正常运行,或者窃取损毁计算机内的信息文件等,这些问题不仅带来诸多麻烦,也容易造成信息丢失和外泄,严重危害着高校网络信息安全。

1.3高校网络常受到黑客的攻击

在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中,黑客攻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所谓黑客,通常是指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非授权访问的人员。从目前的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来看,大部分黑客经常采用Java炸弹、端口扫描、端口监听等手段入侵高校网络系统,不仅会造成高校网络大面积瘫痪,而且会破坏高校网络云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导致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1.4不良信息在高校网络上传播

高校网络环境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在这一背景下,信息的类型和内容逐渐得不到有效把控,这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不良信息成为危害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关键因素。最常见的不良信息主要有色情、暴力、邪教以及错误的政治宣传等,这些不良信息之所以能够在高校网络上大面积扩散,一方面是利用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漏洞,另一方面是利用高校学生还未完善的认知能力,不仅危害着高校网络信息安全,也严重影响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1.5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人员是应用网络的主体角色,也是影响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纵观中国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现状,管理效果并不理想,追根溯源,主要是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过于淡薄,无法发挥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积极影响。一些高校教师或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薄弱,经常采用不规范的网络操作手法,对其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不甚了解,给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埋下隐患。由于安全意识和道德法律意识的缺失,很多人员对网络信息缺乏甄别能力,经常发布和传播一些不良信息,无形中违反了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却不自知,不仅恶化了高校网络信息环境,也增大了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阻力。

2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优化措施

2.1建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屏障

近年来,虽然各高校越来越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工作,但是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仍然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的网络安全保护屏障不够健全,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安全保障作用。面对这种不良局面,高校必须意识到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屏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一方面可以提升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高校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屏障更加完善。经过深入分析研讨,笔者们总结了三个建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屏障的有效措施:①加强对高校网络设备的保护。网络设备是高校网络环境的基础组成部分,保护网络设备是优化网络信息安全所要开启的第一个程序。基于此,高校应该加强管理,防止人员恶意破坏网络设备以及意外事件对网络设备造成的不良损伤,设备的保护重点应该落在交换机、服务器、路由器、网络机柜和线路上,以期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建立第一道保护屏障。②加强对高校计算机软件设备的安全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近年来高校计算机软件的类型越来越丰富,虽然软件的多样性给高校师生的网络应用带来诸多便利,但很多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高校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了各种各样的软件,而日常实际应用到的只是少部分,其余软件长期闲置很容易产生系统漏洞。基于此,高校在保护计算机设备安全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测系统内软件的使用频率,把长久未启用的软件卸载,不但可以降低系统的负荷,也能避免病毒和黑客利用软件漏洞入侵计算机系统,从而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再添一重保护屏障。③建立高校网络防火墙。虽然高校应用的操作系统本身具备一定的安全防护能力,但是对于防护层出不穷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依旧是远远不够的。建立防火墙不仅是保障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也能显著提高高校网络的应用效率。基于此,高校应该积极建立网络防火墙,保护网络系统免受病毒和黑恶的攻击,营造健康、良性的网络环境;可以避免信息被泄露,使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得到全方位的保障和优化,从而彰显建立保护屏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2.2利用病毒检测技术避免病毒危害

上述提到病毒是影响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那么下面就着重论述病毒的防范措施。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近年来虽然各高校在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是网络病毒花样翻新,为高校网络安全增添了很多不稳定因素。网络病毒实际上也属于一种计算机技术,想要有效杜绝病毒对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侵害,必须从技术层面入手,将病毒扼杀在萌芽状态。比如,在优化网络信息安全过程中,高校可以加强对病毒检测技术的应用,利用病毒检测软件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病毒检测和查杀,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病毒的入侵痕迹并将其杀灭,以保障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高校网络信息外漏、损毁以及系统瘫痪,从而提升高校网络环境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3建立健全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障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高校网络安全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径。但是从目前的高校网络管理来看,大部分高校都缺乏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即便建立了制度,制度的内容也比较粗略,无法发挥预期的管理效果。面对这些弊端,高校必须明确建设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根据本校的网络应用情况和信息安全保障需求,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消除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另一方面也能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有据可依,进而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比如,对于人员管理,高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录用制度、上网控制制度以及奖罚制度;工作程序管理方面,校可以建立上网审查、信息收集、存储制度以及安全检查制度,从而全面完善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

2.4对高校网络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在高校的网络信息系统中,除了师生日常的交流之外,也涉及到很多学术信息和高新技术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不法分子攻击和窃取的重点。在以往的高校网络信息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大部分人员应用的都是静态密码,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信息加密作用,但是仍然无法有力防范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盗取技术。基于此,各高校应该加强网络信息的加密处理,一方面可以保障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另一方面也能避免重要学术信息的丢失和外泄。比如,高校师生在传输和存储网络信息时,除了原有的静态密码之外,还可以叠加动态口令密码,这样不仅可以非常有效地保障信息安全,也能让高校网络安全体系得到全方位优化。

2.5加强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在高校网络信息安全优化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意识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基于此,高校应该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对人员的网络安全教育,使全体师生始终保持超高的警惕性,进而积极践行各项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比如,高校可以开设信息安全课程、思政课程以及相关的普法课程,提升人员网络设备操作的规范性以及道德法律意识,着重强化高校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分辨能力,从而避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促进高校网络安全健康发展。

3总结

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不仅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管理的必然趋势。基于此,各高校应该顺势有为,明确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积极建立安全保护屏障、善用病毒检测技术、加强信息加密处理、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人员实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多角度强化高校人员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全方位优化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从而营造和谐健康的高校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建娇.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防范措施探究[J].数码世界,2021(2):242-243.

[2]罗尉平.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24):87-89.

[3]苗锋.大数据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探析[J].山西电子技术,2020(6):52-54.

[4]衡井荣.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23):241-243.

作者:孙建中 单位: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上一篇:形成性评价体系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外科护理应用效果下一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科研能力培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