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想课程理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梦想课程与学科融合实践是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实践与探索中,对于推动和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具有现实意义。该文在分析梦想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的必要性基础上,阐述了梦想课程教学理念的内涵,运用梦想课程理念指导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实践,提出了“看、想、享、践”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梦想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1实施梦想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让孩子学会数学,并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是数学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新时代的教师应从过去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教育转变为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课堂上已从教师的讲授为主逐渐转变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要想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达到会学、乐学、创学,改变过去的应试教学模式,进行育人的教育,教师应从教学理念和行为上重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华丽转身”。把梦想课程理念运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让课堂更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主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都应得到体现,课堂教学让学生身心愉悦,让教学更有成效。

2梦想课程教学理念的内涵

“梦想课程”是以“全人教育”理念为基础,融合问题探究、团队合作、创新与创造、情感智力等元素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课程[1]。在教学关系的落脚点上,梦想课程重塑构建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强调教师是课堂“引导员”,学生是课堂“自我实现者”;在教学设计上,提倡多元体验、探究合作、实践分享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评估上,强调教学评一致性;在教学生态上,提倡学生、教师、课程及教育空间协同的理念。这一理念结合当前的素养教育的发展,是着眼于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实践。

教师把梦想课程的理念渗透到各学科课的学习和教学(梦想课程四步法:热身———活动———分享———总结),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育人理念的改变,使学科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情趣,充满活力,让所有孩子都能够开开心心上好每一节课,在活动中锻炼了能力,获得真实体验。例如梦想课程的“热身”环节,其实就是学科课程的激趣导入。无论是哪门课程的哪节课,如果上课伊始,老师就能用简短、有趣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学习冲动,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而“活动———分享———总结”环节,用在学科课堂上,都有共性的内容。例如课堂学习活动的多样、自主、有效、可控;在展示分享环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碰撞,教师引导创造机会,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对话;在评价总结环节提炼课堂生成内容、达成目标,有理有据。

3基于梦想课程理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主动、个性化的过程,除了学习、实践、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之外,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2]。梦想课堂注重学生分享实践,教师充当“引导员”,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加强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以小问题作为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分享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积极态度,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梦想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要组织合作学习,对班级学生分组是有一定要求的,简单的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分享是合作形式之一。梦想课程还提出了多种合作学习的模式,如二人研讨、圆桌会议、沙龙组合等,分组协作活动中的每个成员同伴可以将其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探索发现、个人见解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分享,甚至可以与其他小组或全班同学共享成果。小组同伴之间的思辩和对话,会对问题引起共振,进而充分酝酿,达成共识,实现目标。以下从四方面探讨梦想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实践。

3.1着眼于课堂的引趣———“看”

由于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差异,对于认知层次不同的学生应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梦想课程教学过程是活泼的,关注到学生的兴趣点。学生认识世界、获得信息的门户是通过感知,也是复杂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想象)的基础,感知和理解的结合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在“闻其声、见其人”的条件下,才可能感受备至和心领神会[3]。数学课堂的激趣导入,眼见为实,重视视觉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巧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播放教学视频短片等,由此调动课堂气氛,亲身感受、启发思考,就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感官观察对事物会有广泛的认知,如在几何教学中,感性认识是通过观察而来,可以引导学生用眼光摄取生活中有趣的图形素材,让他们对简单几何图形有感性认识,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在“三视图”教学中,教师先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实物和现场,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不一样的,再播放视频短片《题西林壁》,画面为从不同角度观赏庐山的不同风景,配乐朗诵古诗及相关知识、哲理的简要介绍。在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图形有了丰富的体验认识后,给出三种视图的概念就是水到渠成了。随后老师出示实物模型(圆锥体、圆柱体等物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亲身体验几何体平面图,最后让学生观看只能靠发挥想象的图片,学生接触的情境逐步抽象化、数学化,使学生在不断分析、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探讨图形语言的特殊作用时,由原来单纯使用文字语言描述,转变为画图说明,感受三视图与直观的实物之间联系,并引导学生画视图时要考虑视线与物体的位置关系,不同的位置关系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和对事物的观察抽象想象能力,还培养学生对事物认知理解延伸,可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发展,得到提升。

3.2着眼课堂是学生的主体———“想”

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实现会学、乐学、创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人的学习动机总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加以思考,这是梦想教育课程“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理念的体现。“看”是基础,“想”是升华。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感官观察世界,尝试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与数学相关联,再根椐教材创设出具有一定难度而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动脑去想,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办法,以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力,从而通过学习活动获取知识。例如在“复习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教学中,对于“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命题,教师应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该命题的多种证明方法和应用途径。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启发学生通过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得出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90°;其次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做外接圆,得到直径所对半圆对应的圆周角是90°;再次还可让学生思考通过三角形一边中点做中线,得到2个等腰三角形,由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来证明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样通过多种方法和不同策略解决问题,既锻炼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思路,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提升“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能力。这一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未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差异,依据其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等来提出不同的问题,且问题层层递进,并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寻找正确处理方向。

3.3着眼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享”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主动、个性化的过程,除了学习,实践、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梦想课程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设计上提倡多元价值追求,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同伴间良好的合作习惯是合作分享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同伴人人参与学习全过程,学会与同伴间合作交流,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4]。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学会交流与倾听、学会反思与调整。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学习行为动、静交替,思想火苗互相碰撞,共同分享。教师应倡导课堂民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提看法、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集思广议、畅所欲言,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为共生、共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如在“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中“求山坡的高度”这一活动,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小组分工,一部分同学测量坡长,另一部分同学测量坡角,保证每个同学都要出力、都有事做,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共同体。但山坡是曲的,测量山高的困难在于,山坡是“曲”,问题不能简单的归结为解直角三角形,如果能化“曲”为“直”就可能解决,这时把山坡“化整为零”地划分为一些小段,构造直角三角形,学生分工计算各段山坡高度,再“积零为整”从而求出山坡高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要求同伴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互相听取他人的策略,做到优势互补,达成解决问题的终极目标;对于教师,应该打造“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课堂学习氛围,并充分展示学生主张,评价出其有效的最优办法,对表现优秀者给予鼓励。梦想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分组教学,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他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3.4着眼于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获得者———“践”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梦想课程在教学生态上倡导学生、教师、课程和空间协同的理念(积极心理氛围)是不谋而合,这正是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活动需要的能力。梦想课程让学习延伸到课后,学生在实践操作(练习)中不仅能巩固知识,修正错误,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让学生独立获得新知识和新方法,培养能力,掌握关键能力(素养)。通过课堂实践(练习),学生不仅感到“老师在教”,更能感到“我在学”,从而产生“主体感”。这种学习的主体则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根本所在。例如在“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课堂教学测量金字塔活动中,利用相似三角形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测量问题,在同一时刻阳光下,让学生竖立一根木杆,由两个物体影子互相平行,利用金字塔与影子、木杆与影子形成直角三角形,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测量出金字塔影子、木杆、木杆影子长度,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出金字塔的高度。还可以通过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叠加和自相似的特点,给生活装饰带来很多绚丽多彩的图案。这就需要学生去动手实践,通过实践归纳出生产生活中很多测量问题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4结束语

梦想课程相关元素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全人教育,使课堂让学生乐学、会学,实现合作学习,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提升育人水平,进而为学生设计一段成就自我、发现意义的学习旅程。

参考文献:

[1]赵志芬.“梦想课程”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8):279-28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许运南.学习方法论导引[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2.

[4]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网络背景下的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下一篇:推进生态价值化系统试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