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对湖北省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市场发展及产品创新实践进行梳理和研究发现,湖北省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上有政策利好、供给侧改革、绿色经济发展转型等机遇,同时也面临产品创新不够、发展动力不足、信息不对称等挑战。基于此,湖北省应以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着力点,以政府政策激励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导向,以金融机构绿色融资产品创新为主力,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为助推器,创新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拓宽绿色发展投融资渠道、完善绿色金融风险防控,推动湖北省经济绿色化、低碳化发展转型。

一、引言及文献评述

绿色金融的发展是人类在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后,逐渐重视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投资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2015年9月份,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战略。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已然成为汇聚创新要素、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利用创新资源、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关键支撑。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的远景目标。结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做出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来看,未来我国将逐步削减、淘汰“三高”行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和生态产业,形成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绿色金融等在内的绿色经济体系,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根据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国际上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尤其是后金融危机以来,建立包括绿色金融在内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也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对绿色金融的研究范围也比较广泛,从绿色金融概念[1~2]到绿色金融创新的动力[3],从绿色金融的经济与环境影响[4~5]到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的策略与绩效[6~7];从绿色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设计[8]到绿色产品的相关研究[9]均有涉猎。

国内对绿色金融的文献研究主要围绕绿色金融产品、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对策建议以及如何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展开。绿色金融产品包含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社会责任投资、环境证券化、碳金融等,通过绿色金融工具和政策来控制、破解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环境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融合重点。但国内关于绿色金融工具的现有文献主要着重于绿色信贷[10~15]。除此之外,绿色债券的发展[16~17]及绿色保险的创新[18~19]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国际绿色金融发展日臻成熟,特别是国际先进银行在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及产品创新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在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20~21],研究得出我国应从法律责任、信息披露和市场化等方面完善制度[22];围绕“高标准、数字化、双效益”三大关键词,持续关注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风险问题[23];完善绿色金融标准,推动国际合作互认,建立信息共享平台[24];注重加强绿色领域的制度建设政策设计[25~26];优化绿色金融体系建设[27~28]及产品服务创新[29],提质增效,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向纵深发展。

综上所述,学者在绿色金融的理论与实务方面已开展较多的探索,这些研究对于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我国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中,针对各省实际情况的实践研究涉及较少。因此,本文基于绿色金融发展的理论逻辑,通过梳理湖北省相关实践及国内典型经验,探寻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路径,对于湖北省更好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向低碳经济过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实践探源

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一方面是要推动顶层设计,促进绿色资源优化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另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及市场参与主体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引导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在政府创新、制度设计、业务拓展、产品及服务创新发展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有效促进了湖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湖北省绿色金融政策创新发展实践

湖北省政府在认识到绿色金融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后,督促各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和促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如表1所示。

(二)湖北省碳金融市场发展实践

湖北省于2011年被纳入碳排放交易试点,2014年4月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碳排放绿色交易平台的交易规模较大。湖北省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企业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5个行业。截至2020年11月底,湖北省碳排放权配额累计成交额15.90亿元,累计成交量7096.89万吨,分别占全国的22.83%和22.56%①,市场交易规模、参与主体数、控排企业参与力度等指标稳中求进。作为全国首批碳交易七大试点省市之一,湖北省先后出台了包括“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注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暂行办法”“湖北省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指南”等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制度。在国内首创开发了“碳排放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碳资产质押贷款”等碳金融产品,同时积极推动碳交易试点建设,实现了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环节的统一,有效促进了湖北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三)湖北省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实践

在湖北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辖内各金融机构将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通过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信贷投放,重点支持绿色产业客户;加快落后产能的退出,推动绿色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除了传统的绿色信贷增长,湖北省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也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具体产品创新发展实践如表2所示。

三、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有利于引导企业绿色经营生产,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确保社会资源投向环境友好型和资源优化型事业,也有助于优化企业投融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面临着政策利好、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等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产品创新不够、发展动力不足、信息不对称等瓶颈。

(一)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机遇

1.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利好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到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印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金融已上升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绿色金融政策指导意见及法律法规(如表3所示),为绿色金融在全国范围内创新发展创造了机遇。

2.绿色产业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

产业转型升级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2015年以来,湖北省在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抓好了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去产能工作;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绿色相关产业,为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渠道,补充了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短板;同时,积极统筹协调金融、环境及产业政策,引导绿色金融投向,在利率、税收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有力地推动湖北省绿色产业升级。

3.绿色经济发展趋势渐显

当前,全球制造业“创新”与“绿色”两大主题互相交融,湖北省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着力绿色产品开发、绿色工厂建设、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工业园区创建;积极推进创建国家工业节能与绿色评价中心;组织申报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引导支持企业绿色化改造。为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湖北省2018年发布了《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消费模式,推进低碳企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绿色发展效益不断提升,有效地促进了湖北省绿色经济发展转型。

(二)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挑战

1.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够

湖北省绿色金融产品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以及碳资产抵押融资等,在绿色保险、绿色股权融资、绿色消费信贷、绿色资产证券化等领域亟需进一步创新。湖北省绿色金融产品对象以企业为主,对于个人消费者的绿色信贷产品种类有待进一步开发。除此之外,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所涉及的平台建设与开发、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等在湖北省发展相对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及优化。

2.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动力不足

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创新面临绿色金融产品分析工具缺失、绿色投融资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等发展障碍,导致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业务的动力不足。由于绿色金融业务需要多种复杂且不断更新的专业技术支撑,如环境风险评估、碳交易等技术活动,湖北省绿色金融领域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在技术识别和风险管控方面的能力有限,导致金融机构对于针对环保企业、绿色产业的服务持谨慎态度,进一步影响了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此外,在生态价值评估缺乏、认证机制不充分的前提下,省内市场主体绿色投融资的主动性不足,“洗绿”行为可能不断发生,使得绿色经济陷入“柠檬市场”的发展悖论。

3.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信息不对称

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湖北省内与绿色金融相关的专业性、权威性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其范围广泛、环节复杂、数据信息处理专业精准的需求,不能从根本上突破环保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困境。另一方面,我国2016年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以来,还未形成完备的企业绿色信息披露法规,部分指导性文件采取自愿原则,实施效果不理想。对于投资绿色产业、项目和开展绿色生产活动的市场主体而言,绿色信息披露提高了成本,导致其向社会公开披露的信息有限,绿色信息披露积极性不高。

四、地方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典型经验借鉴

绿色金融已成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浙江、广东、贵州、江西等五省(区)获批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验区。各省(区)在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呈现出差异化的特色及方案,为湖北省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一)浙江省湖州市:区域绿色金融中心

浙江省湖州市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近年来,湖州市先后获批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等国家级试点。2020年10月28日,湖州市正式启动建设南太湖绿色金融中心.

(二)浙江省衢州市:长三角绿色金融先行区

2017年6月,浙江省衢州市被国家批准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试验区建设过程中,衢州市坚持“绿色+特色”理念,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紧抓“标准、产品、政策、流程”四个核心因素,绿色金融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上一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下一篇: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连续多级处理高浓度铅离子废水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