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品质铸造绿色品牌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绿色品质铸造绿色品牌(推荐5篇)

绿色品质铸造绿色品牌 篇1

http://

深圳铸造厂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是汽车、石化、钢铁、电力、造船、纺织、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也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全球铸件产量第一大国,应努力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等方面下功夫,抓住市场机遇,大力推进绿色铸造,进一步迈向深圳铸造厂强国。

“自2000年以来,我国铸件总产量已连续10年居世界榜首,占全球铸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涌现出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部分产品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在日前举办的中国铸造协会第九届年会上,中国铸造协会理事长贾成炳说。

据介绍,随着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深圳铸造厂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铸件总产量达到3350万吨,约占世界铸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这为我国机械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国防工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采访中了解到,在铸件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我国铸造技术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目前,我国已经能自主生产大型水轮机、汽轮机及燃气轮机、风电及大型发动机缸体、缸盖等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的大型铸件。当前我国生产的最大球铁铸件为135吨,最大的铸钢件为520吨。已有40余家能生产单件重30吨以上的铸件。一些铸造企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去年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研发和制造清洁高效铸造设备是调整和振兴装备制造业重要任务之一,并列入科技

重大专项。记者在不久前举办的2010年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了解到,一些铸造企业在加快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实现“绿色铸造”。无锡市西漳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展出其开发的LXC型系列冲天炉消烟除尘系统,与进口铸造生产线配套,能替代进口除尘没备;济南圣泉公司开发研制的先进、高效的FT发热保温冒口大大提高了金属利用率和铸件工艺出品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铸件品质;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循环再生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为出发点,在国内领先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铸造废砂再生循环利用的技术与装备„„

随着超大型铸件国产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绿色铸造理念进一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铸造行业开始逐步摆脱过去“傻、大、黑、粗”的行业形象。如今的铸造行业,正逐渐向“高、快、大、新”转变,即产品自动化程度、设备可靠性、使用寿命、安全性以及精度要提高;生产节拍、设备更新以及设备供货周期加快;设备本身越来越大,涉及的专业范围越来越宽,铸造设备的范畴逐渐加大;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涌现,行业的发展水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有关专家分析说,我国铸件产量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产品销售也保持了较好的市场前景。从目前看,尽管国际市场的复苏仍然需要一段时间,但国内市场对于铸造产品的需求较为旺盛,深圳铸造厂仍有较大的的市场机遇。

一是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水力、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产业均实现高速增长,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连续三

年实现翻番,总装机容量已居世界第四位,太阳能发电总量居世界首位,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我国有色金属深圳铸造厂有希望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二是至2012年,我国大型客机总装基地、发动机装试基地、航空电子研发中心等都将建成,在这期间零部件的试制、生产将纳入日程。铝、镁合金的飞机零部件实行“保优铸造”以达到其安全性要求。我国铸造企业特别是铝、镁合金铸造企业应积极改造硬件,练好内功、搞好管理,以更好地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三是部分机械装备的更新换代和大型的先进装备需求的稳步增加,将为深圳铸造厂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应重点在工艺、材料和制造等方面加快创新步伐,努力形成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大型铸锻件自主制造能力。

此外,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生物诊断试剂、疫苗及抗体类药物产业化,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需求将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对于机械设备的需求也将有所增加。

近年来,我国深圳铸造厂在产量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产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随着国内外产业形势的变化,我国铸造行业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有关专家分析说,一方面,我国铸造行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仍然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深圳铸造厂在发展质量提升方面仍然有较大的空间。因此,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是我国深圳铸造厂目前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关专家指出,深圳铸造厂应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兼并重组,研究建立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提高行业集中度,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中小企业的积聚和产业转移;企业的组织结构、股权结构调整,通过扶优扶强,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改制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实现铸造企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铸造工业园区,以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为导向,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专业化生产中心和“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群体,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另据了解,我国深圳铸造厂年能耗占机械工业总耗能的25%至30%,排放污染物总量约为:粉尘1000万吨,废气200亿立方米至400亿立方米,废砂2000万吨,废渣600万吨,其单位产量能耗及污染物排放均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因此,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还需在铸造生产全流程推进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大力推进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铸造,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铸造产业。

专家建议,应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引导创新要素和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实施铸造产品质量振兴和自主品牌战略,推进管理和技术创新;实施铸造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及基础工艺的研究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深圳铸造厂实现内涵式发展。

此外,一些专家还建议,铸造行业应该尽快推行铸造行业准入制度;做好铸造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及设备的评估与推荐;建立全国各类

绿色品质铸造绿色品牌 篇2

众所周知,铸造业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是汽车、石化、钢铁、电力、造船等支柱产业的基础,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铸造业同时也是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作业环境恶劣的重点整治的行业,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铸造企业尤其是中小铸造企业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管理之路。

一、绿色管理的含义

所谓“绿色”,一般被人们比喻为自然的颜色、生命的色彩,是一个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与生态环境、资源节约相联系的思想观念、行动计划和具体活动等。绿色管理就是企业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着手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以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绿色管理重点解决企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强调企业发展过程中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以及各个过程都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污染为根本目标。

二、铸造业推行绿色管理的必要性

1、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世界经济正逐步迈向绿色化进程,绿色产业已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标识,绿色产品已成为市场消费的新宠,环保健康产品成为消费者追求的目标,绿色管理成为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导管理方式。铸造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

2、遵守环保法规和落实环保政策的现实需要

从国内机械铸造行业来看,铸造行业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约消耗0.8吨标准煤,而机械制造业仅需要1.08吨标准煤,铸造行业是整个机械制造业的4.4倍,铸造行业耗能占机械工业总耗能的25%~30%,能源利用率仅为17%。生产每吨铸件的能耗,从日、德、美、英等国看,各为334kgce/t、356kgce/t、364kgce/t、536kgce/t(kg煤/t铸件),而我国则为830kgce/t,我国平均生产1t铸件的能耗约为工业发达国家的2- 3倍。因此,铸造企业搞好绿色管理是遵守国家环保法规和落实环保政策的切实行动。

3、铸造行业实施绿色铸造、走向世界的重要课题

铸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基础,但铸造业环境污染严重、作业环境恶劣。从“三废”排放来看,铸造行业每生产1t合格铸件,大概要产生废渣300kg、粉尘50kg、废气1000—2000m3、废砂1.3—1.5t,单位铸件产品的“三废”排放量达到铸造业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推进铸造企业全行业的节能减排,实施绿色铸造,是我国铸造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是实现由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行列迈进的重要举措。

4、对铸造企业自身生存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铸造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出,中国铸造产业要进行结构优化,推动转型升级。到2015年铸造企业将从目前的3万家减少到2万家左右;到2020年将再减少1万家,最终把企业数量控制在1万家以内。通过研究,可以帮助铸造企业认清发展形势,增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性。同时可以为其提供应对市场竞争、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对策建议,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5、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意义重大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消费者日益认识到环保绿色产品对健康的重要性。另外,铸造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铸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噪声、高温、有害气体,严重危害着从业者健康。据有关报告显示,铸造作业工人中,清理工人死亡率最高;其次是熔化、造型和配砂工种。对该行业观察组人年死亡率调查显示,观察组心肺病人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三、绿色管理在铸造企业的实践和应用

1、加强高层领导,制定绿色管理制度

实施绿色管理是提高产品绿色度,促进企业、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铸造企业各级领导应认清形势,提高对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认识,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导向,积极吸取一些先进企业在绿色战略方面成功经验,切实加大领导和支持力度,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订实施细则,强化工作措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这是铸造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基础保障。

2、广泛宣传,形成全员绿色行动

绿色管理的重要原则是强调全体员工的参与,让企业各层次各部门都参与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并动员大家切实投入到相关的计划和行动中来,是绿色管理能否实现的基本保证。为此,铸造企业应当围绕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加大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企业自己的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和平台,向职工宣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以及国家在铸造行业的发展战略、政策法规,并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各种会议、厂内广播和板报、宣传栏张贴、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传播绿色管理理念,宣传节能减排典型,营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浓厚舆论环境和氛围,形成全员绿色的行动。

3、做好绿色铸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推进清洁生产

铸造企业要有效地实施绿色管理,必须展开绿色铸造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企业绿色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的拟合。从资源的投入到产出产品或提供服务给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全面绿化,实现绿色采购、绿色供应链、绿色生产、绿色财务管理、绿色营销这一全过程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其中最重要的做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以及造废弃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清洁生产实质是贯彻污染预防原则,实行全过程控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清洁生产是绿色管理的基础,是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重要途径。铸造企业搞好清洁生产,重点是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实现铸造企业低污染甚至无污染、低能耗、高回收以及环境宜人等状态。

4、获取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ISO制定的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标准,适用于各类行业,其基本思想是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宗旨是通过建立、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体系,达到“全面管理,污染预防,持续改进”的目的。铸造企业可根据ISO14001的认证要求,及时整改和落实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生产过程或工艺进行“绿色化”改造,获取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证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制度(OHSAS18000)作为一项管理体系标准,希望通过管理活动防止财产、生命和环境的破坏。铸造企业要申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须按如下具体步骤:步骤一,组织准备。企业统一领导层思想并决策执行,并建立“贯标”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在公司内部开展职业健康安全贯标分层次的教育培训,同时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步骤二,编制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包括手册、程序文件、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还有做好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的发布、宣传。步骤三,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实施。结合职业健康安全资源和人员配备的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3—6个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至少进行一次覆盖各部门及全部要素的内部审核,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应性和充分性,并提出持续改进方向。步骤四,申请OHSAS认证。选定认证机构,并提交申请,认证机构现场审核,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注册、颁证。

5、塑造绿色企业文化,树立绿色铸造形象

绿色文化是一种针对企业绿色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理念,这种理念融合了企业全体员工关于企业保护环境、资源节约以及企业其他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和观点。铸造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可以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促使他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形成绿色核心价值观,这是构建绿色企业文化的核心;二是把绿色管理与企业的战略构想紧密相连。在铸造企业的发展中,充分考虑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绿色管理的要求,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此外,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外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认知,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铸造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考虑企业的整体“绿化”,树立绿色铸造企业形象、构建绿色铸造品牌。

摘要:铸造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也是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作业环境恶劣的重点整治的行业,对铸造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意义重大。为此,铸造企业应加强高层领导、制定绿色管理制度,广泛宣传并发动全员绿色行动,做好绿色铸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积极获取管理认证,塑造绿色企业文化,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品质为王 铸造精品绿色食品展 篇3

品质为王 铸造精品绿博会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中国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2015年,为满足全国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绿博会从今年开始一改以往双数年在上海举办、单数年在上海以外城市举办的方式,改为地方申办的方式,即每年举办的绿博会都由地方农业部门提出申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考察、比较的方式确定举办地。陈主任表示:“为最大程度满足各地消费者及食品加工厂商的需求,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的影响,我们改变了举办方式,今年的举办地西安就是通过这种办法赢得的举办权的”。

食品行业展会与各类专业展会不同,它除了要满足展销双方专业客商在贸易上的洽谈外,还要满足普通百姓对于食品的采购需求,在这方面,绿博会经过多年的摸索,将展会举办时间一分为二,最大程度满足各种需求。“每届绿博会都分为两个阶段,展会前两天设采购商专场,举办产销双方的洽谈会,为他们的对接贸易提供服务。后两天对普通观众开放,让普通市民进场体验和选购。除了通过展览对接贸易,促进产销双方合作交流以外,还要让老百姓通过体验绿色食品的消费,扩大绿色食品的品牌认知度及影响力。”陈主任说,通过老百姓的口口相传,让绿博会这个品牌深入人心,更大范围内刺激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消费。

绿博会从1990年创办至今25年,参展产品从最初的只有绿色食品,到后来增加了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品质为王,品质是参展的最终标准,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产品,只要不是通过以上几种第三方认证的,都进入不了绿博会”。陈兆云主任表示,由于绿博会是经过20余年打造的精品展,面向的主要是中高端消费者,团购消费者、举办地市民、大学、军队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虽然展会产品数量不大,但都是第三方质量认证的产品,品质的安全性、优质性非常值得信赖。

通过严把质量关、巡回办展等措施,绿博会在全国老百姓心目中已树立起了精品展会的形象,而在绿博会消费就意味着精品消费、放心消费。对于绿博会这样一个精品展会,如何培养发展呢?陈主任表示,还是那句话:“品质为王”。他表示,要培育好这个品牌,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绿色消费,首先最为重要的还是严把参展产品的质量关,我们绿色食品博览会做得是精品展会,参展产品的质量必须是认证产品;其次,要广泛宣传,以前都是在农业内部宣传的较多,农业内部对绿色食品博览会的认知度比较高,下一步要扩大宣传面,要对公众普遍宣传,扩大在其他行业的认知度;再次,通过巡回展,扩大展会在各个地方的影响力,一场展会的参观者在十几万人次,在展会期间我们集中把绿色食品的品牌形象、精品产品推广出去,扩大绿色食品的名字、标识、产品的宣传,让中国各地都认知绿色食品这一品牌,体验到绿色食品;最后,在展会期间多搞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把产销双方合作的意向尽可能的聚拢,为产销双方提供更好的服务,做到买方能够见到更多的优质的卖方客户、卖方能够对接上更多的有实力的买方客户。

多管齐下 认证食品前景广阔

除了绿博会,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还与德国纽伦堡展览集团共同主办了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BIOFACH CHINA),BIOFACH CHINA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有机产品贸易盛会,自2007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八届。2014年展会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345家参展商参与此次盛会,观众数量达到了16,755名,分别来自于33个国家和地区。如今,BIOFACH CHINA已形成了一套国际化的运作模式,打造了专业化的博览会品牌,创立了环保、时尚、可持续的博览会文化,并以其迅猛增长的规模和国际影响力,成为了亚洲地区和全球有机食品展示、交易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风向标。

除了自身主办的绿博会和BIOFACH CHINA,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还支持举办黑龙江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内蒙古(扎兰屯)绿色食品交易会,让绿色食品展在地方广为发展。“在举办展会之外,我们每年还组织四五场绿色有机食品方面的工作会、研讨会,举办各类相关培训班20多期,利用展会、会议、培训等,凝聚力量,推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更好地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

时下,食品安全成为百姓越来越多关注的话题,不可否认,虽然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陈主任认为,未来的认证食品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他表示,经过认证的食品展览,未来它的市场肯定是扩张,并且是快速扩张的。具体原因有几点: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在提高,更关注质量安全问题;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有一部分消费群体能够接受成本略微高一些的认证食品。同时,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的质量意识也在提高,他们会觉得食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质量,成本价格都是其次,如果质量上能够取信于消费者,增加一定的成本,在市场上都能被接受。

深入国际 目前有待发展

可以说,中国的认证食品、认证农产品的质量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地理环境、国内外认证机构互证难等问题,中国绿色食品到国外参展的数量还不多。目前,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参加的国际展会仅为德国纽伦堡国际有机食品展,以及东京食品饮料展。就组织中国企业参加国外食品展这一话题,陈主任说道:“以前我们还组织去过美国的一个食品饮料展,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企业的积极性就普遍不高了,因为美国也是农业大国,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农产品不是太多,不容易打进美国市场。我们还组织去过迪拜,但当地高温高湿,农产品容易腐烂,而加工食品则要有清真认证,国内的清真认证在当地并不被完全认同,因此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

陈主任向记者介绍说,近几年来,中国在农产品领域已经成为贸易逆差国,2014年农产品逆差大约400亿美元,国外农产品在不断进入和挤占中国市场,从发展看这种趋势难以改变。我们能够出去的东西越来越少,只有个别产品、特别有优势的还能出口一些,总体上还都是进口。

虽然受到中国贸易逆差以及天时地利的影响,中国的绿色食品展进入国际市场有待发展。但是,组委会在绿博会上专门设立了国际展区,欢迎境外企业来参展,扩展在中国市场的影响。陈主任表示:“对于进口优质农产品到绿博会参展我们是非常欢迎的,我们分析今后绿博会的国际化步子也会越迈越大”。

绿色品质铸造绿色品牌 篇4

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河横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我来自江苏里下河地区“生态明珠”村——姜堰市沈高镇河横村。河横村现有人口3153人,总面积8250亩。1990年,河横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称号,1996年,河横生态科技园区被评为江苏省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2006年,河横村被农业部确定为部省共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7年,河横村被评为绿色江苏建设模范村,2008年,河横村被评为中国绿色村庄和全国绿色小康村。河横村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获得,主要得益于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放大生态文明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一村一品”之路,初步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的和谐发展。

一、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培强“一村一品”根基 河横干部一茬接一茬,河横人一代又一代,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把打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生命线。目前,全村

1绿化面积近40%,农田土壤、大气、灌溉用水经省环境监测中心多次取样测定,均符合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一是坚持思想先导。上世纪60年代,河横人坚持朴素的生态文明理念,“立下愚公移山志,一把大锹改天地”,把老沤田改造为丰产方,成为全国“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80年代,河横人探索循环经济模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生态环境“全球生态500佳”殊荣。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河横人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态环境优势,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为后代着想的远见,提出了“生态兴村”的发展战略,确定了保护生态环境、做大绿色产业、发展观光农业的总体发展方向。二是坚持规划主导。2003年,河横村邀请南京农业大学专家修编了河横村科学发展规划,形成了特种种植区、特种养殖区、绿色食品加工区、休闲观光区和科研示范区等五大功能区,经过几年建设初具雏形。2006年,在农业部指导下又细化成近期和远景发展规划,规划确定后,始终维护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先后平毁土坟400多个、土窑10多处,关闭污染企业30多家,完成10条主要河道清淤,护坡3000多米,改厕285座,新建生态住宅小区,并配套建成500立方米沼气工程。三是坚持科学指导。河横村与众多科研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先后建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绿色食品加工试验示范基地和教学实验

基地,累计承担并完成国家、省、市科研推广项目60多个,其中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农村环境资源持续利用与保护技术研究两个项目分别获得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麦秸还田、麦套稻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研究成果在全国10多个省、市得到推广应用。

二、走宽生态文明道路,打造“一村一品”产业

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河横人经过认真思考,决心打破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尴尬局面,放大生态效应,做大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把生态优势尽快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是大力发展以千亩葡萄为主的高效种植基地。在沈马路两侧建设了连片千亩葡萄园,亩均收益可达6000元左右,高的每亩收益超万元。另外还建立了西瓜、果树、大棚蔬菜等种植基地,具有广泛影响的“河横大米”种植基地已扩大到全镇。二是大力发展以特种养殖为主的规模养殖基地。主要引进了江苏大洋观赏鱼有限公司、灰天鹅养殖深加工项目、青脚鸡养殖项目等一批企业,其中江苏大洋观赏鱼有限公司已建成为全国第二、江苏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灰天鹅和青脚鸡等养殖项目以特禽生态孵化技术、生态饲养技术、免疫综合防治技术等为突破口,实现了特禽绿色生态繁育与饲养,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三是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食品加工产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河横人从小打小闹的小黄瓜种植,发展壮大成为闻名全国的“三泰酱菜”、河横大米、灰天鹅、野鸭、绿壳草鸡蛋和咸蛋、皮蛋等为主体的5大类10多个绿色食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江苏河横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列为江苏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无公害技术流程生产的“河横大米”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广泛认可,连续多次被驻港部队和中国极地科考中心“雪龙号”指定为专用食品,三泰酱菜占据了上海三分之一的酱菜市场。目前,河横正在规划建立占地面积300亩的生态工业集中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始终坚持“宁可慢一点,不吃子孙饭”的原则,着力引进生态工业项目,确保进园项目的质量,为河横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助推。

三、注重生态文明惠民,放大 “一村一品”效应

发展“一村一品”,打造绿色食品产业最终目的是为了致富百姓,促进了村民的增收致富,2007年河横村人均收入达8240元,今年有望突破万元。一是引导党员干部带动群众投资绿色食品产业。党员干部带头创业。目前,所有村干部均创办了一项以上致富项目,全村55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党员也都创办了项目,其中80%的项目与绿色食品有关。加大农业技术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大农业技术培训,每年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15期以上,聘

请市农业局、扬州大学等部门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授课,并先后组织到上海前卫村、浙江滕头村、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鼓励群众投资兴业。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村有20户农户投资葡萄种植,最高家庭年收益达10多万元。另有150多户分别投资了养殖灰天鹅、散养小公鸡、养鸭、西瓜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等种养殖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业。二是建立合作组织推动群众创办绿色食品项目。企业牵头。江苏天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灰天鹅养殖合作社,泰州市河横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成立了养禽协会,带动240多户农户养殖灰天鹅和青脚鸡,灰天鹅合作社提供种苗并回收全部成鹅,农户每养一只灰天鹅可获利25元左右,07年,灰天鹅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组织。村民陈凤茂牵头组建了沈高禽蛋协会,发展会员100户,会员每养殖一只蛋鸡协会补贴一元,并为会员提供苗鸡和防疫检疫等服务,为困难养殖户免费提供场地,资助50%的流动资金,禽蛋协会会员每只鸡可比非会员多收益3-4元。村干引导。因本村西瓜、葡萄、大棚蔬菜种植形成规模,村党委和村委会通过引导成立了西瓜、葡萄、大棚蔬菜三个专业合作社,分别由村干部和热心的大户担任会长,对本村西瓜、葡萄、大棚蔬菜生产、销售等进行统一协调,并发展新的农户加入种植。三是发展生态旅游发动群众经营绿色食品产品。从05年河

横生态园作为旅游景点正式开放,06年创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07年建成国家AA级旅游景区,08年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旅游发展中注重从两个方面推动群众参与经营绿色食品产品,从旅游业中收益。在游客的吃上做文章。在全村建立了10处垂钓点,200亩林下散养草鸡、青脚鸡、灰天鹅林地,葡萄园、桃园、西瓜种植基地、大棚蔬菜基地等,果园菜园均开发了游客自采自摘项目,全村共创办家庭式“农家乐”饭店近10家,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农家乐”饭店2家,游客在村内可以现钓、现捉、现采、现摘、现杀、现烧,吃上新鲜美味的绿色食品。在游客的购上做文章。所有养殖基地和种植基地,游客均可以购买到新鲜的绿色农产品。为方便游客采购,河横旅游公司在河横村部开办了绿色食品商店,河横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在姜堰城区创办了河横绿色食品总店,已在姜堰城区、溱湖风景区及上海、扬州、无锡等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发展加盟店13家,另外还培养30多名村民成为经纪人。

绿色品质铸造绿色品牌 篇5

黑龙江省工商局品牌建设工作调研组

近年来,黑龙江省越来越重视绿色食品品牌的培育、营销和保护工作。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明确指示,黑龙江“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培育绿色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叫得响﹑信得过的绿色食品品牌﹐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明确提出,要“强化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培育更多中国名牌、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省长陆昊提出,要“通过重组和品牌合作,大力推动粮食深加工和营销,靠大品牌和„互联网+营销‟获得更大增值收益。”为把总书记重要指示和省委书记、省长工作要求落在实处,黑龙江省工商局成立调研组,聚焦主责主业,遵循“品牌、企业、产业、地方经济”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绿色食品、林产品加工、畜牧等重点产业,以商标、广告、合同“三位一体”服务监管为具体抓手,助推品牌培育营销保护,引导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强化市场经济的法治、制度、规划、信用意识,由“种得好”、“养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着力打造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省内外开展实地调研,提出相关建议。

一、黑龙江省品牌建设的基本现状

(一)品牌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一是全省商标注册量大幅度增长。截至2016年9月,黑龙江省有效注册商标达到12.85万件,位居全国第20位,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13.1%。其中,2016年新申请2.96万件、注册1.68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连续几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二是驰(著)名商标增速加快。截至2016年9月,全省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由2010年的37件增加到100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总量从2010年的12件上升到56件;已认定黑龙江省著名商标从2010年的595件上升到1213件。

(二)品牌核心价值显著增强。“世界品牌大会”2016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显示:黑龙江省有“北大荒”、“完达山”、“九三”、“哈药”、“哈飞”等5个品牌入选,并分别以562.91亿元、240.72亿元、206.58亿元、126.58亿元和49.89亿元的商标价值名列第46、132、173、266和409位。

(三)政府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发布品牌建设政令。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黑龙江省推进商标(品牌)战略促进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和《黑龙江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2015年,省工商局又对《黑龙江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进行了修订。二是建立品牌建设领导机构。建立了由省工商局牵头,省财政厅、商务厅、发改委、农委、知识产权局、旅游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黑龙江省推进商标战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三是召开商标(品牌)战略推进会议。2011年,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推进商标战略实施(齐齐哈尔)现场会。2012年,又在伊春市召开全省深

入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暨驰名商标奖励大会,促进了全省商标(品牌)战略实施。

(四)规范服务机制日趋完善。一是制定了服务指引。2016年,黑龙江省工商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商标广告合同“三位一体”监管服务促进品牌培育营销保护工作的通知》,编发了相关服务指南,制定了涉及绿色食品商标(品牌)使用许可、企业品牌营销广告行为、企业合同签订的规范指引以及绿色食品商标(品牌)使用许可合同示范文本,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了鲜明的政策引导。二是出台了激励措施。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在黑龙江省设立了商标申请受理点和商标权质押登记受理点。同时,在2个市的4个县(区)开展了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试点。三是出台了激励政策。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对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扶持和奖励。目前,全省13个市(地)及省垦区均以当地政府名义出台了相应的扶持和奖励政策,提高了全省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

(五)品牌建设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强化了企业品牌意识。近年来,全省工商系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环境,强化市场主体对品牌重要性的认识。先后与国家工商总局、中欧知识产权项目联合举办了“欧共体商标体系巡回研讨会”和“黑龙江企业商标品牌建设座谈会”,为全省商标品牌“走出去”开辟了道路。每年组织全省驰(著)名商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集中展示营销黑龙江省商标品牌。二是维护了商标合法权益。全省各级工商部门扎实开展打击侵

犯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加大对驰(著)名商标、涉外商标和涉农商标、地理标志、食品类商标的保护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5年,全省工商系统累计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3274件,案值2494万元,处罚总额达1565万元。

二、全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商标(品牌)拥有量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频。一是全省注册商标总量与全省经济发展总体规模不相适应。目前,在全省188.1万户市场主体中,平均每百户市场主体拥有注册商标6.8件,同比远低于全国13.9件的平均水平。二是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拥有量与我省的改革发展目标不相适应。虽然目前全省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已达100件,但在全省市场主体总量中所占比重还不及万分之一。

(二)商标(品牌)结构分布不合理。一是行业分布不均衡。以驰名商标的类别分布为例:石化、能源、装备等传统主导产业驰名商标分布微乎其微,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型产业驰名商标分布还处于空白状态,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知名服务品牌几乎没有。目前,全省餐饮服务类品牌仅有1件。100件驰名商标大多集中在肉、奶制品、菌类制品、食用油等商品中,占比23.5%。二是地区分布不均衡。目前,全省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主要集中在比较发达的地区。其中拥有驰名商标10件以上的地区仅有哈尔滨市37件、齐齐哈尔市10件、省垦区10件。在已认定的1213件省著名商标中,拥有100件以上的地区只有2个:哈尔滨市277件、齐齐哈尔市126件。全省56件地理标志商标中,拥有10件以上的地区仅有

齐齐哈尔市1个10件。三是地理标志数量与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生态优势不匹配。据测算,全省地理标志商标数量仅占全国的2%,与闽、浙、鄂、苏、鲁、渝等先进省(市)相比,黑龙江省地理标志的拥有量也仅是上述省(市)的一至三成。四是商标国际注册意识不强。截至2015年12月,黑龙江省马德里商标有效注册量为152件,占全国有效注册量的0.75%。从全省商标国际注册基本情况来看,在13个市(地)及省垦区、省直管县中,拥有10件以上国际注册商标的仅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和绥芬河等4个市,双鸭山市和抚远市马德里商标有效注册量为0。

(三)商标(品牌)使用管理不规范。一是不使用注册商标。调研中发现,个别企业在自己的产品上不使用已有的注册商标,而使用未注册商标,使企业注册商标存在被他人申请注销的危险。如大兴安岭百盛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其生产的蓝莓酒系列产品上,均使用的是未注册商标。“龙江森工集团”在乳制品上也注册了其拥有的“黑森”商标,但从未使用过,目前就遇到了被别人申请撤销的困境。二是违法使用注册商标。有一些企业在使用自有注册商标时不加注册标记,甚至在使用自有注册商标时擅自改变文字和图形。例如“九三集团”、“黑龙江恒阳农业集团”等,均有此现象。三是商标使用许可行为违规。有些企业在商标许可使用时不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对产品质量把控也不严,商标声誉存在潜在威胁。如“龙江森工集团”拥有的“黑森”商标,目前大约许可了75家内部企业使用,但有相当一部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没有依法依规到国家工商总局商

标局备案。此外,商标权所有人对被许可人使用商标的产品质量缺乏有效管控,有的甚至放任自流。

(四)商标(品牌)深度利用不给力。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先后出台了《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程序规定》,但从2016年黑龙江省工商局组织开展的商标品牌“四访四宣”活动和调研组实地走访的总体情况看,全省利用商标权质押融资的企业几乎没有。此外,在闲置商标利用、注册商标转让等方面,市场主体活跃度也不够。

(五)商标(品牌)营销不对路。虽然这几年省委、省政府对品牌营销工作很重视,也投入了一定的精力和财力,但缺乏统筹,政热企冷、上热下冷、多头出击、各自为战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特别是企业目标市场定位的方向感不强,能力不足,对其商标的广告宣传投入普遍较少,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任何广告宣传。从参与全省商标品牌“四访四宣”活动问卷调查的37家驰名商标企业看,近三年来广告投入占其销售额的比例平均仅为4%。

(六)商标(品牌)信用建设亟待加强。近年来,全省工商部门通过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重点领域合同格式条款专项整治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省企业履约践诺的诚信意识,但仍有一些企业依然存在利用合同实施欺诈或在格式条款中排除限制消费者权利的行为,品牌企业规范经营意识亟待进一步增强。

三、相关建议

品牌的发展壮大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因此,建议在省

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相关部门的力量,对“龙江品牌”的培育、营销和保护进行精准发力,破除制约黑龙江省品牌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强化“三位一体”工作,合力助推绿色食品品牌培育。一是强化商标品牌战略顶层设计。建议省委、省政府制定黑龙江省商标品牌发展战略,加强自主品牌培育,推动产业集群品牌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商标品牌,推动品牌经济发展。二是创新行政指导机制。建议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力度,在指导站试点的基础上,依托乡镇(街道)、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着眼绿色食品、林产品加工、畜牧等重点产业,进一步铺开全省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有市场竞争力的“龙江品牌”。

(二)强化“三位一体”工作,合力推进绿色食品品牌营销。一是树立品牌强企观念。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增强绿色食品品牌营销意识和工作力度,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省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以及互联网、新闻媒体、微信和微博等诸多平台,宣传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强企观念。二是优化品牌发展环境。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对品牌营销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黑龙江省商标品牌发展评价体系”;借鉴国内先进省(市)经验,通过建立覆盖全省的商标品牌服务平台和信息库等手段,强化商标品牌公共服务;进一步拓宽省内特色、绿色食品的营销渠道,鼓励支持名优特商品展销中心、旗舰店、专卖店等经营场所建设,扩大省内名牌产品消费,提升“龙江品

牌”影响力。三是强化商标运用能力。建议各相关部门引导企业规范商标内部管理,加强商标使用许可行政指导;鼓励企业实施以商标品牌为核心的市场经营策略,鼓励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加入行业协会或集体组织,加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使用;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定期委托权威机构对商标品牌价值进行评估,强化商标品牌价值的转化、利用和提升;积极推进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探索建立商标品牌交易服务中心,畅通商标品牌资本化渠道。四是提升广告宣传水平。建议通过打造黑龙江省知名品牌企业与本土文化企业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创“龙江品牌”;通过举办国际商标(品牌)节和国际广告节等形式,叫响“龙江品牌”;通过实施“龙江品牌网络推广牵手行动”,探求构建“互联网+商标品牌”的营销新模式,发展“龙江品牌”。同时,出台《促进黑龙江省广告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培育一批大型广告企业,服务龙江品牌建设;努力提升中高端广告企业专业化水平,满足全省企业广告市场的多层次需求。

(三)强化“三位一体”工作,合力促进绿色食品品牌保护。一是打造健全的绿色食品品牌保护机制。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增强绿色食品品牌保护意识和能力,支持企业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制度;加强对商标品牌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积极帮助全省企业开展商标省外境外维权;逐步建立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完善涉嫌商标犯罪案件移送制度;加快推进《黑龙江省著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条例》立法进程。二是树立稳固的绿色食品品牌

上一篇:描述长城的作文下一篇:爱心绽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