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绿色教育打造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施绿色教育打造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实施绿色教育打造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篇1

——新林小学生态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伴着南凌河的悠悠碧水,迎着新林林场的茵茵绿意,新林小学已经走过了八十多个春秋。近年来,学校把环境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环境育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营造环保氛围,渗透环境教育

在校园建设中,学校以绿色教育的理念为指导,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营造环保氛围,建设环保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环境教育。

1、环保之景。校园内景点分布错落有致,驻足校园几十载的广玉兰,树姿壮丽,叶厚光亮,花朵更是妖娆而脱俗。真是“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一切尽在默默无言中。教学楼前造型别致的花坛,绿色操场旁别具一格的“热带风光”,让人赏心悦目,具有浓烈的环境教育氛围。一块块花木“自我介绍牌”,成了学生亲近自然的桥梁,一个个垃圾分类收集箱和红领巾“绿色回收站”,也成了亮丽的风景。一年四季,校园里绿意盎然,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学校以高标准、高起点的理念,对校园绿色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建筑色彩的搭配尽量雅致,赏心悦目,同时在建筑内部的走廊和教室里布置名人画像、优秀学生作品等,既实用精致又励志美观。

2、环保之窗。校园里建有十几个环保橱窗。橱窗以环保为主,分期展示学生的环保书画、手抄小报、环保“金点子”、建议书、倡议书。文学社刊《好望角》和各班的板报中也开辟了环保之窗专栏。有绿色蓝图、环保日记、环保故事„„。环保之窗既成了宣传环保知识的阵地,也展示了学生的才华。

3、环保之声。学校添置了校园音响系统,成立了红领巾广播台,每周播放环保儿歌、歌曲,定期请专家进行环保知识讲座。节目中有表扬环保小卫士的“小喜鹊”,有批评“垃圾虫”的“小刺猬”,有提出环保要求的“小号角”,还有传播环保信息、知识的“小灵通”。这些节目既体现了教育性,又具有针对性。

二、注重教育科研,优化环境教育

1、以课题组为堡垒,讨论环保教育。以课题组为单位,每月研讨一次环保教育。研讨侧重于学情的分析、教材的理解、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本地环保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以教研活动为载体,研究环保教育。学校有计划、有专题、有层次、有目的地开展教研活动。一是分学科(语文、思品)开展研究;二是分年龄(老中青)开展教研;三是分层次(年级组)开展研究;四是专题(环保知识或环保行为)开展教研。

3、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环境教育。学校主要加强三种课型的研究,即环保教学课、语文、科学等其他各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空间较大,对此,学校主要研究了环境教育融合进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近几年学校在市家庭环保知识大赛中获组织奖。

三、搭建活动平台,推进环境教育

1、争章活动结合环保。学校在德育目标系列中设立了“环保章”,如电池收集章、种植章、饲养章等,各班开辟了“争章角”,形成了“个体达标”和“集体达标”,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系列活动中,个个争当“绿色队员”。他们写出了一份份绿色公约,一个个绿色承诺,一块块绿色警示牌。在《中国环境报》举办的“绿叶杯”等环保征文大赛中,我校有多人获等级奖。

2、主题活动突出环保。学校开展主题活动有三种形式:一是利用植树节、科普周、爱鸟周、世界水日等开展“环保知识知多少”演讲活动;二是各班组合班情和学科教学内容等,开展“我爱地球妈妈”等主题班会;三是在学校每年举办的艺术节、科技节中突出环保内容,自然实验室里的生物角,美术室里变废为宝的环保创意小制作。

3、体验活动实践环保。首先,学校引导学生开展校园体验活动。学校举行“环境保护我参与”签名活动、少先队聘请环保督查员每日检查,逐日公布,各班开展校园环保用语、绿色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其次,学校开展家庭体验活动。学校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创绿色家庭”的活动,评出了十多个“绿色家庭”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再次,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社区体验活动。学校雏鹰假日小队去海边做实验、拾白色垃圾。每年在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环保型企业,并举行“善待地球,爱我家园”的宣誓仪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新林小学扎实有效的环境教育工作,改善了教学环境,培养了师生素质,提升了办学品位。近几年,学校10多名师生被评为省绿色学校环保教育先进个人、县市绿色园丁、绿色小卫士;《抓实环境教育,提升办学品位》等30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或交流获奖;在省市环保书画大赛中有60多人次获等级奖。学校先后获得县花园式单位、绿色学校、生态示范单位、环境教育先进集体等殊荣。

实施绿色教育打造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篇2

一、政府统筹, 多方合作, 整合了培训资源, 节约了成本, 提高了效果

绿证培训工作由政府统筹, 避免了多部门组织、多头培训造成的人财物以及时间的浪费, 集约了资源, 节约了成本。部门合作, 多方筹资, 财政专项投一点, 部门凑一点, 项目筹集一点, 从而保证了培训经费。牵头部门统一协调师资、设备、场地、培训人员组织等方面的工作, 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 提高了培训效果。

二、多项目实施, 全方位开发, 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绿证培训与各农业项目实施相结合, 解决了资金短缺、培训对象难找、培训人员难组织等问题, 推进了项目的实施, 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如:把绿证培训与沼气国债项目相结合, 开展农村能源专业绿证培训, 推动了沼气项目的实施, 提高了沼气用户的素质;与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相结合, 提高了科技示范户的素质,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与新型农民科技项目相结合, 对专业农民开展绿证培训, 促进了“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与伏季水果带建设相结合, 开设果树专业, 促进了果树产业的发展;与粮油丰产示范工程相结合, 开设粮油专业, 促进了优质水稻、小麦、玉米的生产。

三、多形式结合, 丰富了培训内容, 提高了培训效果

在培训中, 把绿证培训工作与专合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在开展农村法律法规、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户经营管理以及专业知识和技术等培训的同时, 针对专合组织成员、基层干部、种养大户和一般农民的不同需要, 增设《专合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课程, 既丰富了培训内容, 又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提高了培训效果。

1. 教学水平方面

绿证培训教师虽然都是从各部门技术骨干中选聘的, 但教师的教学艺术、实践能力参差不齐。因此, 建议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 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和能力;采取“洋专家”培训“土专家”的方式, 邀请省市专家给区乡村技术人员进行理论讲座和实践指导, 提高其专业水平;聘请省市专家为高级教师, 逐步建立省市专家为依托、区级技术骨干为主、土专家为基础的教师队伍。

2. 专业设置方面

现有绿证培训专业设置还不能充分满足农民培训个性化、专业化的需求。农民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 需要掌握特种动植物的标准化技术规程, 以适应专业化生产的需要。建议在粮油、果树、蔬菜、畜牧、农村能源等大的专业中分设二级细化专业, 比如在粮油专业中设置小麦、水稻、油菜、洋芋等分支专业。各地根据需要制定特定岗位、特定专业教学大纲, 使在特定岗位工作的农民按特定技术操作规程去操作, 实现一岗一培训、一岗一技能, 以适应农业专业化生产、标准化操作、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3. 农民素质方面

据统计, 参加绿证培训的人员年龄偏大 (50岁以上占22%) 、素质偏低 (小学文化占11%) , 直接影响了培训质量的提高。绿证培训本应要求初中文化以上文化程度, 因大部分有文化的青年外出务工, 参加培训的大部分是“386199”部队。建议对种养大户、示范户进行培训时, 在资格要求上适当放宽政策, 根据实际情况给以特殊考虑;另一方面要从农村基础教育抓起, 在农村中学中开展农业职业化的引导和教育, 提高他们将来从事农业的科技文化素质。

4. 评价机制问题

绿证培训评价机制在培训中起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价的作用, 目前还没有健全的评价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对培训工作的评价主要通过领导检查、目标考核来完成, 评价指标定性有余而定量不足。建议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公示、台帐、检查验收和信息反馈等制度, 改变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封闭式的评价, 将农民的满意度和参加培训后产生的效益、培训获证人数比例等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5. 跟踪服务和政策扶持方面

获证培训缺乏有效跟踪服务, 农民没有享受优惠政策。建议在培训结束后为学员提供各种后续服务, 从政策、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给学员提供帮助;政府制定和完善有关扶持政策, 在贷款、担保、贴息、土地流转、建设用地、工商登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充分发挥持证人员在科教兴农中的积极作用。

打造园所“绿色教育”品牌 篇3

关键词:品牌;绿色教育;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65-02

所谓品牌:它由整个品牌的文化、品牌的标志、品牌的角色等各要素的组合,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形成一种鲜明、独特、有个性和实力的文化综合体。我们的“绿色教育”是赋予教育以生命本性的一种办园理念和办园特色。把“绿色教育”作为品牌,主要体现两个层面的“绿色教育”:一是“为了绿色的教育”,也就是环境教育,要求教育要对“环境友好”,要在教育中培养环境意识、环境能力、环境行为、环境价值观。如何发展园所环境、人文、资源等的优势形成品牌?又如何进行“绿色教育”品牌的打造与经营?

一、乘两园布局之调整,营造园所“绿色教育”文化

把环保教育作为品牌文化的摇篮,通过创设环境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营造“绿色教育”的品牌文化。

1.环境文化——80年代的总园改造成:老园区突出亮点绿:对总园进行了全面的布局规划、调整,形成了行政楼、教学楼和专用活动室的合理设置,解决了常年的屋面渗漏、管道老化等不良隐患,厕所的改造,使园所改变了上世纪80年代直通化粪池的不良设施,形成了美观实用的干湿分离盥洗室、幼儿园室外塑胶活动场、草坪的形成与白玉兰树、梨树、桂花树的巧妙构景,让走入园所的人能真切地更感受到绿色园所的亮点。90年代的分园改造成:亲子版“绿色佑苗园”,作为0~3岁早教亲子基地的分园,布置了“亲子宝贝营”、“妈咪宝贝课堂”、“亲子体验区”的环境,为0~3岁的亲子和小班的宝宝们提供:动手、动脑、亲子进课堂的园所“苗苗乐园”。

2.课程文化——在环保特色课程的基础上,从细节入手,通过“绿色之星”展示墙、青花瓷休闲区等让园所的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都渗透出“自然生态”的绿色教育的课程足迹;天空、草地、海洋三大生态绘本将每月给孩子们展示健康、乐趣的环境教育课程;绿宝贝DIY走廊、环保主题墙则将真正让孩子们参与每一个环保,绿色教育的主题活动,使他们真正地感受园所“绿色教育”的课程文化、体验教育课程。

3.制度文化——调整园所管理网络,健全园所改革方案,形成和谐的园所制度,用“绿”的内涵实施以人为本的高雅文化管理,培养自主个性,特长发展教工,同时,积极创设新颖和谐的信息环境,发挥和逐步完善“绿色佑苗”网站建设,为园所管理、家园互动交流、幼儿游戏学习等提供操作平台,实施具有“健康绿色”的园所制度文化。

二、融园区教师之优势,打造园所“绿色教育”团队

形成园所绿色教育的品牌不仅需要先进的园所文化做支撑,更需要强有力的软件——教师队伍做底蕴。我们努力打造积极向上、注重沟通、勇挑重担、和谐创新的“绿色教育”的品牌团队。举措一:搭建平台——个性合作共进取。绿色教育是一块“生态地”,要优质结果,不断提升“园丁”素质尤为重要。为大力提升“绿色教育”品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绿色内涵的教育学习活动,全方位进行岗位培训:如树立先进理念:参与学习《生态园所》、《国家生态科普报告集》等成人科普读本,成立绿色教育幼苗网站,全面了解世界生态趋势、风土人情和各种资源等,为绿色教育内涵、绿色教育课程和开展绿色教育实践奠定扎实基础。举措二:专业发展——特色培训齐促进。为拓展教师的视野,我们邀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专家及相关环保方面的专家,对教师进行环境教育培训;全体老师视频观摩“英国绿色教育掠影”、“为了环境的教育”等报告;还让教师赴上海、南京等参与“绿色教育中的教育科研方法”等讲座,使教师从不同角度了解绿色教育的内涵,揭示绿色教育与新课改一脉相承的实质,大大提升环境意识和环境教育责任感,把握绿色教育研究的方向,科学有效地开展绿色教育的研究。

三、做实环保教育之课题,彰显园所“绿色教育”成果

融国家级课题《体验式环境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以及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环境教育的家园互动模式的研究》之内涵,通过有效研究,扩大和发展绿色教育的真正品牌效应。

1.秉承绿色教育的课题研究:把环保教育融入“幼儿绿色教育”的研究,为幼儿创设健康绿色的“亲亲”园本课程,以人和植物、人和动物、社会和环境等为课程主线,尊重幼儿生理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对幼儿实施一种亲和自然、平衡和谐、愉快健康式的教育,并将幼儿喜闻乐见的亲子活动作为绿色教育的切入点,通过阅读、表演、创作简单、充满趣味的亲子活动,让幼儿了解绿色教育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在课题的共同实施中真正地做到“用绿色教育丰富健康心灵”。

2.养成绿色教育的生活方式。在课题的引领下,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教育的影响落实到了良好的生活方式,他们在园所、家庭乃至社会处处体现为自己的行为:在园所,孩子们能主动将垃圾按照红、黄、绿、黑的垃圾箱进行分类摆放,自觉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在光线较强的季节及时关灯,并建议爸爸妈妈周末步行、骑车或者乘坐公交车低碳出行;在社区孩子们更是争当环保宣传小卫士,给社区居民宣传“给你一个抱抱,唤起一片爱心”的活动,并多次向社区展示“环保制作”小作品、超级变变变等环保小创意的金点子活动,真正体现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的绿色教育成果。

创建“绿色学校”实施计划 篇4

1、创建绿色学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师生“绿色意识”、“环保意识”的需要。

(1)从世界看:

自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发展会议以来,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人类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它不再仅局限于具体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而正在形成人们一种共同的理念,一面高扬的旗帜,因为全人类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拥有一个绿色、祥和的生活环境!于是全球绿色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人们越来越有这样的共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从全国看:

在绿色浪潮的大趋势下,绿色标志成为众多企业争夺市场的重要法宝之一。不仅产品有绿色标志,如今大学也要有绿色的了,如我国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提出创建“绿色大学”,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关注,为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树立起一面绿色大旗。当今世界,绿色环保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概念、共同的话题。可持续城市化是当今国际化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在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可持续发展开展融入城市环境管理之中。在连续多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基础上,国家开始命名张家港、大连、深圳、厦门、威海、珠海等城市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3)从无锡市看:

无锡市经济发达,风景秀丽,是中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和十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又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线,寻求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一个“大而强、富而美”的新无锡。其中杨卫泽书记最近又提出了建设“六大无锡”的宏伟目标,其中一个就是“绿色无锡”。

可是,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特别是公众的环保意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因此,我校决定创建“绿色教育”特色学校,旨在从娃娃抓起,坚持以绿色观念教育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渗透可持续性发展意识、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参与意识与环境建设及创新意识,大力倡导师生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培养学生从小爱绿、护绿、

2、创建绿色学校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校地处锡山区北部,离城中心较远,与城市中心的学校相比,占地面积较大,有相对较独特的优势——有土地、能绿化,且又是新建学校,总投资3000多万元,其中绿化面积超过40%,为“绿色教育”方案的实施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因素,且学校绿化物种较多,也为学校建成绿色景观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作为一所乡镇中心小学,亟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办学品位,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如何从环境教育入手,以绿色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打造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从而使学校在新的世纪更加充满生机。

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对学校有着深刻的意义:

1、对于学校师生

有助于加深师生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师生环境素质,使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2、对于学校管理

促进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和卫生状况的进一步认识,加强相关档案资料的建立,提高环境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3、对于环境

减少学校对互不干涉的不良影响,回收再生资源,营造优美环境,使校园环境更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4、对于学校和社区的联系

促进学校与社区、企事业和民间团体,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环境教育及管理上的合作交流。

5、对于教学

学校可以获得环境教育的思想,教材和辅导资料,不断充实和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6、社会影响

学校能提高自己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有机会获得较高的荣誉奖励,并能向当地、全国和国际宣传和交流自己的经验。

7、经济效益

学校通过节约能源、节电、节水,资源回收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事故隐患,明显减少浪费,节约学校财务开支,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

二、创建思路:

1、抓住重点,由点到面。

整个创建过程将确立“绿色”新理念,抓住“绿色”做文章;紧扣“绿色”搞活动;围绕“绿色”养习惯;从绿色项目走向绿色学校到绿色教育;由绿色体验促绿色活动带绿色教学、绿色学习……最后汇总而成绿色教育。

2、凸现板块,形成系列。

整个创建过程为四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明确目标,突出主题、抓住中心工作有计划、有落实,螺旋上升,形成系列。

3、全面渗透,整体联动。

整个过程虽然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其重要工作,有其独立性,但这是相对的,可能后两个阶段的某些工作在前面的阶段已有所体现或已开始初步的小范围的尝试,在独立性中体现各阶段的相互渗透性。同时这个工作不是孤立与学校其它工作之外的,而是与其它各项工作有机整合,相互联动的,在人员上也是全员参与、合作提高的。在学校全方位工作中全面落实绿色教育。

三、创建主要工作及时间安排:

第一板块:绿色环境建设建设新校舍,搞好外部环境建设,做到布局合理、优美整洁,将学校建成生态园、植物园,使学校绿化、美化、净化。主要工作有:

1、结合新校舍的建设统筹设计种植校园植被,形成板块,体现综合化、多样化。

2、养护好校园各花坛、草坪,确保绿化率。

3、建红领巾种植基地,建立班级生物角,绿进教室。

时间:.9—— .9

第二板块:环保宣传活动

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对教师加强进行开展环保教育的意义宣传和培训;利用集体晨会、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教育,形成环保氛围。主要工作有:

1、学校有环境教育宣传栏,各班有包括环境教育内容的宣传墙报。

2、校园有环境教育宣传标语,阅览室有环保宣传内容。

3、植树节、爱鸟周、环境日等有大型主题宣传活动。

4、向师生、家长及社区宣传学校环境教育目标体系,使其明确方向,走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学校环境教育向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第三板块:环境保护教育

结合少先队、级部、班队活动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体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为“绿色教育”奠基。主要工作有:

1、充分利用现有教材(重点科目为语文、科学、社会)作为环境教育的基本载体,进行课堂渗透。要求:各学科在教学计划、教案上有所体现; 保证渗透内容正确、结合贴切,并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各学科组有不少于一次环境教育研讨活动。

2、把环境教育列入班会活动课程,各年级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一次环境教育专题活动。

时间:3月——6月

第四板块:环保实践活动

以实施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开展环保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尤其注重在细节教育活动中抓好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节水、节电、节纸、节粮、爱绿护绿等等。主要工作有:

1、深化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在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管理之中,切实培养起环保的主人翁意识。如引导学生在对水、电、废弃物的管理中,切身体验到节约资源的可贵,从而自觉养成环保行为,努力成为环保小卫士。

2、认真实施校本课程——《我爱大自然》,加大环境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规划与渗透,促进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和谐相处,推进绿色学校创建向纵深发展。

3、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相关的以“环境保护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推进活动。

4、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学校的各项管理。加强各室(文印室、食堂、总务处等)管理,有机整合,严格控制,避免浪费。尤其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办公无纸化进程”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

时间:203月-----206月

五、创建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绿色教育”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

2、经费保障:

学校保证“绿色学校”创建经费的投入,为创建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制度保障:

出台有关“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的先进人员、先进事迹、优秀的创意等的奖励制度,从而保障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施绿色教育打造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篇5

2017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实施报告

榆林市第十五小学位于榆林市中心商务区,是一所正在迅速崛起充满朝气的学校。学校绿草如茵,花坛错落有致,四季飘香。师生环保意识强,校园人文氛围浓厚。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把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现代化作为学校环境建设的奋斗目标,健全创建领导机构,营造绿色环保氛围,增强绿色环保意识,普及绿色环保知识,落实绿色环保行动,开发绿色环保教育资源,积极实施“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学校在借鉴外校创建“绿色学校” 经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深化环境教育、丰富环境教育内容,同时也为了扎实有效地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再次以创建“省绿色学校”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了创绿队伍建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了扎实有效地创建工作。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多角度、多侧面的环保教育管理体系。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制定学校环保教育计划和活动主题,组织指导师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近年来,学校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先后完善了《校园绿化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大了考核力度,使环境教育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尤其对教室、校园环境的卫生,我们有严格的打扫制度,卫生包干区责任到班,公共场所卫生由值日班级负责,卫生检查小组负责检查;厕所、餐厅卫生工作有专人负责,保证每日的状况都符合卫生标准。学校有完善的节电、节水制度和措施,教室、办公室要求人走灯灭,这些管理制度、要求都纳入到了对班级、学生、年级组及个人的考核之中,从而保证了各项要求的有效地落实。

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要求各部门落实责任,在工作中做到了“六个到位”,即计划要求到位、活动场地到位、受教育学生到位、辅导教师到位、检查评比到位、总结奖励到位。为了巩固绿化成果,在师生群体中树立起“人人爱绿,人人护绿”意识,做到“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环境”。全校上下人人有绿化场地,班班有责任区域。责任到班,责任到人的管理措施,使全体师生形成了责任重于泰山的群体意识。全校建立环境监督岗,由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带队,不定期对全校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对问题及时记录并反映,采取改善措施。环境教育还渗透进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评比,纳入了班主任计划,如不准损坏一草一木,不准随地吐痰,墙脚不准有球印、脚印等。学校对环境教育、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绿化等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把深入持久地开展环境教育当作一次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全校环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精心规划,营造氛围

我们一贯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多次邀请专家对校园整体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力求使校园环境建设合理。在我们新的校园规划中,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绿化品味,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内容,校园环境园林化、教育化、校园文化高品味是我们明确的要求。学校对绿化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大,对校园内的操场、绿化进行了改造,学校可绿化地均得到绿化,形成了四季有鲜花,终年可见绿的优美校园,使校园环境更洁静,给师生创造了一个清新的教育氛围。学生参加护绿率达100%。绿化布局合理,做到以绿为主,乔、灌木、花草配置得当,结合学校特点构筑出一幅丰富多彩的花园式学校。学校花费了大量的资金,配套先进教育设施,创造了良好的育人条件。

在我校的每一条走廊、过道的墙上,都挂有科学家、英雄名人画像、等,花坛里,竖着一块块对每一种植物的介绍牌和爱绿护绿的公益广告牌子,每一个角落都润物细无声地发挥着示警功能与示范功能。在美丽的校园里,同学们不仅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刊出优秀环保调查报告、环保动态、宣传图片等来宣传环保,至于校园网站更是显示着学校独特的与时俱进的浓郁育人氛围;校园外,同学们配合环保部门搞好宣传活动,上街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环保咨询活动。校内学习环保知识,校外宣传环保意义,这种立体化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学生们的环境意识。

为构筑优良的校园人文环境、平安和谐的校园绿色环境,学校重视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做到“三随手”:随手拾捡废纸,随手关闭电源、随手关闭水龙头。同时制订了“五化”标准:教室净化、室内绿化、窗帘镜框悬挂规范化、地面净化、物品摆放条理化。各班有自己的卫生包干区,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责任区,校行政、德育处、文明监督岗等定期或不定期对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通报,从而使整个校园变得绿起来、美起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校园就是我的家。

(三)立足课程,学科渗透

学校强调教授基础型课程的教师在各学科中均应渗透环境教育、有渗透环境教育的计划、教案及有关的资料积累。我们紧紧抓住了课堂这一主渠道,一方面引进《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教育;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并明确语文、地校、美术三门学科为主要的教学渗透学科。我们要求相关学科的老师在期初及时梳理出本学科适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制订出教学重点,设计好教学方案,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增长了学生的环保知识。例如,语文学科中有不少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拓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保护得当山河的美丽才得以永恒;美术教师则经常组织学生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围绕有关环保题材的内容进行上课,引导学生创作环保画;计算机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制作以环保为主题的电脑小报。

(四)活动教育,拓宽渠道

近年来,我们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环保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环保气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如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牌),班级进行环保板报竞赛,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我们力求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走道、每一个楼梯口都会说话,都有温馨提示,都有教育意义。

2.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讲话中,加入“珍惜地球上的有限资源”,“爱我蓝天、爱我清水”,“以实际行动清除地球上的污染”等内容,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提高了师生的环境意识。

各班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班会课,班会课形式新颖,有故事、歌曲、知识竞答等,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环保知识。

3.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等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地球日我们开展“环保知识书画竞赛”、环保小论文比赛、“变废为宝”小制作展览等。教育过程中,注重把环境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学生们不仅应用了所学知识,而且学会了关注自然,树立了科学思想,提高了素质,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

4.走出校园,实施社区教育,扩大环境教育的成果。

学校坚持每学期组织同学们净化、绿化校园,利用节假日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进行卫生清扫和环保宣传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志愿者上街义务劳动,队员们将道路两旁的“白色垃圾”清扫得干干净净,他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人人都来爱护环境,将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与学校普遍开设的研究性课程结合,学校把环境兴趣小组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定期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活动。如组织环保兴趣小组参观污水处理厂、对学校周围的工厂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进行调查等活动,通过参观、调查与分析,撰写了参观心得。近几年来,学校坚持每学期组织这类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当地环境污染的情况了解,更使学生对目前环境污染的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学校还要求每个学生广泛开展“家庭互助”活动,即不但自己要做环保标兵,而且要带动家庭开展环保活动。

5.从小处入手,从点点滴滴做起,让绿色理念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心田。

一年四季每个班级坚持“一天两小扫,每周大扫除,节假日有值日生”的环境卫生制度,使学生养成了爱卫生、讲卫生、保持卫生、珍惜环境的良好卫生习惯;学校定期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等,使师生们养成了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较高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学校为保护名贵树木,为每个树种挂上了“树名牌”,使其成为校园又一奇特景观;同学们自觉地掀起了“把绿色带入校园”、“绿色带入教室”的活动,栽上一盆花、种上一棵草,装扮自已美好生活。今天,热爱绿色、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现今的校园,春有绿草如茵、迎春盛开,夏有广玉兰绽放枝头、秋有金菊傲霜、丹桂飘香,冬有腊梅怒放、松柏常青,学校成了美丽的花园。花圃、亭台和各种宣传栏等交相映衬,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校园环境文化教育氛围,真可谓“喜有绿阴伴书香”。

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绿色学校的内涵无比丰富和深刻。绿色学校是开始,不是结束;环境教育是过程,不是结果。当然,在创建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校外环境教育培训相对较少、交流不够;领导小组的作用应进一步发挥,尤其要加强与家长、社区的联系和参与;档案还有待系统性等。但是,我们坚信,有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关怀,今后我们会把环境教育做得更好,会把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做得更扎实和富有成效。

榆林市第十五小学

实施绿色教育打造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篇6

计划及实施方案

环境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以此为学校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继续高度重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努力形成立足于学校,渗透于课堂,服务于社会的环境建设模式。

一、工作要点:

(1)进一步改善学校大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校是玉溪市绿色学校,校园绿化环境较好。但校园文化建设还有待加强,由此在本中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布置校园文化,创设浓厚的、高雅的文化环境,使校园每处都具有教育性。

(2)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

使学生接受环境教育,必须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活动来实现。本我们一是要继续搞好“绿色卫士”活动,确定五年级为“环境教育特色年级”,每月一次开展护绿、护法行动。二是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区环保宣传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大扫除,通过公益 1

劳动动手搜集环保信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三是要通过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少先队活动开展环境教育。本设想在植树节、地球日、环境日、动物日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系列活动。

(3)多渠道渗透,课内外结合。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样样都重要,只有把环境教育纳入整个学校工作,形成常规,不成为教师、学生的额外负担,环境教育才能充满生机,才能在校园里生根、开花、结果。因此,我们力争做到德育工作中渗透环境教育,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活动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4)联系实际,争创特色。

本中,我们继续选取“环境与旅游”、“环境与水产养殖”两个课题进行研究,同时要配备好骨干教师,成立兴趣小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该项活动搞出成效,搞出特色。通过“环境与旅游”的调查研究,使学生要了解南盘江的环境变迁,了解开发旅游资源及产生的生活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参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献花计献策活动,为确保家乡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作出贡献。通过“环境与水产养殖”的调查研究,使了解水产养殖对水质造成的污染,以及水质好坏对水产养殖发展的影响,探索活动课程与现代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密切联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召开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会议

2.制订本环境教育工作计划

三月份:

1.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

2.六年级学生春游

3.植树节活动

四月份:

1.三—五年级学生校外实践活动

2.一、二年级学生到永和村活动

3.举办“4.22世界地球日“全校主题教育 五月份:

1.学校两个课题组研讨会

2.参加上一级组织的培训

六月份:

举办“6.5世界环境日“全校主题教育 七月份:

1.组织三—五年级部分开展科技环保夏令营活动。

2.学校环境改善,为争创省绿色学校作准备。八月份:

1.召开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会议

2.组织部分学生开展环保调查活动

九月份:

搞好校园环境整治工作

十月份:

1.布置校园文化环境

2.健康知识和行为养成率测试

十一月份:

布置环境教育宣传橱窗

十二月份:

1.环保知识讲座

2.学生环保征文比赛

实施绿色教育打造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篇7

当今, 学生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好, 教师的待遇不断提高。但是, 他们感受不到幸福。长期以来, 社会依然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和教师, 以致学生和教师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造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后果。学生和教师对学习和教学倍感枯燥、痛苦。另外, 家长过分地看重考试成绩, 对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不予重视。就这样, 教育正在悄悄地远离应有的幸福。

“幸福文化”是指以幸福思想为内核和价值取向, 以研究和实施幸福的人生理念, 形成师生幸福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实施幸福文化教育, 使师生形成正确的幸福价值取向, 让师生科学地理解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 成为拥有幸福知识与能力, 并能感受幸福情感的生命主体。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十中学 (以下简称“开十”) 确定把幸福文化作为学校的主题文化, 通过实施“幸福文化”教育工程, 打造“幸福”特色学校, 提高师生的幸福感, 培养师生理解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 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幸福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基于“幸福文化”价值观的思考, 开十构建了体现幸福价值观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师生的行为文化、教师教育教学文化、师生课堂教学文化, 旨在打造幸福学校、幸福教师、幸福学生, 使学校成为“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

1. 打造美好的“学校环境文化”

开十力求让校园的走廊、教室、办公室、宿舍、功能室、文化墙、橱窗等, 突显“幸福文化”的每个要素, 营造“幸福文化”教育的环境氛围, 彰显学校“幸福”的办学特色。

(1) 楼层布置

为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开十将楼道布置成专题展示廊。例如:七年级的楼层是生理幸福教育展示廊, 八年级的楼层是心理幸福教育展示廊, 九年级的楼层是道德幸福教育展示廊。每个楼层的展示廊均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和诗歌一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2) 主题展示

为了表达师生的心声, 体现“努力奋斗就能获取真正的幸福”的口号, 开十设置了“幸福文化”主题展示廊, 精心地撷取学生学习、教师工作的场景, 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业绩。

(3) 食宿文化

在学生食堂中, 开十充分利用墙面对学生进行饮食文化的教育, 以引导学生科学用餐;在学生宿舍中, 开十不仅加强宿务管理, 还通过开展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努力地营造团结、友善的宿舍人文生活环境, 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构建幸福的“学校制度文化”

在制度文化建设中, 开十始终把师生的幸福精神培育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让校园成为践行幸福文化的净土, 让师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1) 让师生拥有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追求

其实,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每天的学习、工作都十分辛苦。怎样才能做到以学为乐、以教为乐?这涉及师生的精神追求, 即让师生拥有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既是开十核心价值的体现, 又是开十发展的强大动力。

开十在学生中开展“十星”的评选活动, 在教师中开展“十佳教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 并将评选出来的优秀人物事迹通过橱窗、校报、广播等途径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宣传, 真正地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学校精神,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

(2) 让师生具有“爱”与“被爱”的情感意识

为让师生具有爱与被爱的情感意识, 开十始终注重情感教育, 实行人性化管理。现在的学生不缺少爱, 缺少的是感受“爱”的能力和珍惜“被爱”的意识。针对学生情商的匮乏, 开十首先提升班主任的情商, 只有情商高的班主任才可能培养出情商高的学生。基于此, 开十不仅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 还引导学生从小事上、从细节中感受“爱”, 从而回报“爱”。例如:某位科任教师生病了, 别的科任教师为其代课, 学生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 这时班主任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认真地上好代课教师的课, 如此一来, 代课教师也能心情舒畅地完成额外增加的教学任务;当生病的科任教师病愈后回来时,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问候科任教师, 使科任教师感受到被关心并回报给学生更多的爱, 从而令学生感到关心他人是快乐的。

3. 营造健康的“师生行为文化”

为营造健康的“师生行为文化”, 开十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实践活动, 使师生增强体质又精力充沛, 增长知识又提升境界, 身体力行又学以致用。具体而言, 有三方面值得称道。

(1) 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精力充沛

开十坚持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师生幸福工程。除正常的体育课外, 学校每天为学生提供一小时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于是, 七年级学生利用第三节大课间练习花样跳绳, 八年级学生利用第四节大课间练习艺术体操, 九年级学生利用第五节大课间练习体育加试项目。教师则利用这个时间, 打乒乓球、跳舞、打柔力球、跑步、转呼啦圈、疾走、踢毽子等, 每个人都能自得其乐。运动赶走了疾病, 赢回了健康, 带来了精力充沛的每一天。虽然学习和工作不轻松, 但师生始终健康, 阳光而幸福。

(2) 读书活动——增长知识, 提升素养

开十每学期都组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 其中包括:“我成长, 我幸福”的征文比赛, “浸润书香, 快乐成长”的经典诵读比赛, “激情挥毫颂中华”的书法比赛, “祖国在我心中”的诗歌朗诵比赛, “我与书的故事”的讲故事比赛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师生读书的热情, 使师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另外, 开十的图书馆全天候向师生开放, 让师生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学习, 提升素养。

(3) 动手活动——身体力行, 学以致用

开十师生自己动手, 在实验楼楼顶筹建了一个以种植蔬菜和鲜花为主的无土栽培实验园, 师生们称之为“空中花园”。它既是锻炼师生动手能力的劳动基地, 又是将课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操练场域。在此, 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鲜活而生动。

4. 创设愉悦的“教师教育教学文化”

为创设愉悦的“教师教育教学文化”, 开十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和专业成长, 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成长中积极发展。具体而言, 有九方面。一是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二是为教师举办专家讲座, 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心理健康。三是多次派教师到外校、外地学习和交流, 拓宽教师的视野, 搭建教师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四是设立“校长接待日”和“校长邮箱”, 架起沟通的桥梁, 旨在多渠道地开辟教师与校领导直接交流的空间。五是开十鼓励广大教师为学校建设献计献策, 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使他们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六是举办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 打造教师休闲文化, 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 引导教师争当文明教师, 力争塑造品牌教师的形象。七是在生活上关心教师, 让教师感受到开十大家庭的温暖, 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八是开展主题交流研究活动, 以推动教师幸福工程。其主题活动有:“书香与教师的幸福人生”“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成长”“学校是有文化品味的场所”“课堂是爱的地方”“师生在教学中相长”“教师的幸福畅想”等。九是大力表彰和树立爱岗敬业、热心幸福文化教育实践的先进典型, 让幸福文化理念成为教师的价值取向。

5. 落实享受的“师生课堂教学文化”

要让学生感到受教育的幸福, 就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变被动的应试的学习为主动的积极的学习, 即做到“认真倾听, 独立思考, 表达心声, 幸福成长”。

享受的“师生课堂教学文化”, 其主旨在于教师能幸福地教, 学生能快乐地学, 力求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成长、共享快乐。教师在课堂上发扬民主精神,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 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 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信心。为此, 学校倡导“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即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交流与展示、教师点拨—拓展延伸所学知识等环节, 平等地对待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落实享受的“师生课堂教学文化”, 开十提出了“呵护、尊重、个性、体验、互动、启迪”六个关键词, 为使其体现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开十组织教师进行了“用幸福文化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减轻课后负担”“精心备课, 提高课堂有效性”等课题的研究, 并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师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将享受的师生课堂教学文化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 使学科教学成为享受的师生课堂教学文化的主渠道之一。

三、“幸福文化”教育的累累硕果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 开十的“幸福文化”教育结出了累累硕果。具体而言, 有四方面。一是师生崭新的精神面貌。在校园里,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身上永远充盈着快乐与健康, 内心一直保持着宽广与纯净。二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方面开十升入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的比例在逐年提高, 另一方面在各级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创新大赛中, 开十每年都有学生获奖, 展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三是校园环境得到优化。开十多方面筹措资金, 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锻炼条件。例如:学校铺设了塑胶操场, 结束了土操场“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身泥”的历史;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 实现了网络班班通。四是管理模式得以形成。在“幸福文化”教育的实践中, 开十形成了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特别是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办学宗旨得到了家长、社会及教育界领导的高度认可。

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策略探讨 篇8

【关键词】化学新课标 绿色化学 实验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56-02

所谓的绿色化学是运用化学方面的技术与方法来减少或者消灭在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有害于空气的物质,使设计出来的产品更适合于社会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化学实验产生的污染,绿色化学是化学发展史上的更高层次,也是未来化学发展的导向,把绿色化学融入化学课本改革的大潮中,让绿色化学成为中学化学教育时代的重要一课,是当今化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标。

一、中学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的含义

1.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公害化学”“新能源化学”,绿色化学相对于其他技术来说还是一个“新生儿”。但是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生物有机合成,生物化学,分析研究化学等诸多学科。绿色化学是指在生产制造与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有效利用可再生的原材料,避免使用有害有毒的化学试剂。当代的绿色化学则是指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的一种化学技术,通过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能源,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避免有害物质的排放,进而避免对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和负担。运用太阳能源为媒介的光触媒和氢能源的生产制造与能源储备技术的研发,同时考虑到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1]。

2.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学教育的区别

绿色化学最早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的目的只是为了探讨与利用无毒无害的化学原料,以做到最大程度的节省能源,在各种领域实现净化空气和没有污染物的捷径。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尽量做到零污染与零排放也是绿色化学的一大特点。绿色化学是在实验中通过化学物质间相互转化以形成新的化学物质并为之利用起来,新物质一定是对环境污染或者说污染源很小的一种物质,绿色化学是一种让人与大自然保持和谐的新理念。

绿色化学教育是以未来能再继续发展为前提的一种长远计划教育方式,将科学性和人文自然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绿色化学教育的第一要务以持续发展为前提,最后形成一种新的绿色教育体系,过程中要反复论述人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人与社会”“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正确的认识绿色化学,科学化学教育的意义,做到绿色化学教育带动整个社会的正能量发展。

3.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的意义

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对社会,对环境以及对经济有重大的深远意义,同时,化学中的有害物质是可以被人为的避免的,显现了人的能动性,减少了对大自然的危害。绿色化学也验证了化学教育领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技术性,与现代社会是密不可分同时也是相互作用的,是绿色化学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是科学化学的一个新的高峰。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一代,要有意识去研发新能源,做对环境更有意义的绿色化学研究,以防化学实验对社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做到对环境无污染,无破坏,更好的容纳到绿色化学当中去,为更好的研发绿色化学投身于绿色化学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2]。

二、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的实施策略

1.改进教材实验,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在化学实验中,常常伴随着有害气体,固体或者有色液体物的排放与形成,尤其是一些有毒物质不但直接危害了教师与学生的身体健康,如果扩散到大气中更是会对社会环境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所以,在做一些有毒化学实验中就要将物质所排放的尾气进行及时处理,尽可能的将有害气体进行降解或者把有毒气体进行转化,转化为有益于人身健康和社会环境可以容留的有益物质。能排放出有害气体的实验就是最好的案例,更好的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

2.整理组装实验教材,减少污染宣导绿色化学

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与步骤,分散合成,做到实验的连续性,上一个实验的生成物可以利用到下一个实验中去,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对绿色化学教育起到根本性作用,还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了学生对环境自然的保护意识,在传授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将有害气体转化成无毒气体大大的较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对绿色化学教育的深层次教育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3.推动微型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绿色化学意识

微型化学实验节约药品,实验效果显著,污染小安全系数高等特点,推行微型化学实验主要体现在,可以开发高中生的动脑思考与创造性思维方式,增强了学生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因为是微型实验,所以相对减少了实验中的各种浪费,一个成功的微型化学实验,不仅可以节约实验所用成本,避免了有毒气体的排放,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绿色化学教育的认知[3]。

4.研发原子经济反应,选对路线树立正确的绿色化学观念

使用原子经济反应最早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名化学家提出的,所谓原子经济反应是指原料中有多少原子转化成了产物,而不是产生了废弃物等有害气体,达到废弃物的排放量最小化或者说不排放,将原子的使用程度达到最大化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利用每一个原子,使原子间结合达到既利用了原子又没有排放污染物。

结语:二十一世纪绿色化学发展情况效果显著,成绩斐然,新的化学教育课程中,教学应把握好新课本中涉及到的相关绿色化学教育内容与实验素材,紧密关联到绿色化学领域中的新成就新应用,根据中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投其所好,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适当开展绿色化学教育,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绿色化学教育的深远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绿色化学概念,与绿色化学教育的未来更一致。在日后的生产生活中,不断通过绿色化学的思维来提升和改善不断进步的日新月异的生活环境将变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参考文献:

[1]胡金陵.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科技展望,2014,08(22):88.

[2]蔡佳利,陈红,陈朝晖,等.树立绿色化学理念改革化学实验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6(10):53-55.

实施绿色教育打造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篇9

通过前面的系列研究活动,我们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上一阶段, 我们重点开展了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研究。围绕刘俊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一课展开研讨,并针对文言文教学和略读课文教学进行教学模式的提炼。,收集了每位参研教师的个人简介、获奖情况、经典案例、论文等资料。初步建立起课题网页并逐步完善课题博客。

二、本阶段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进一步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教师修养,提高教师素质。

2、继续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以教师丰富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应变的智慧,使学生放松心灵,释放情感,活跃思维,放飞想象,从而构成生命的课堂。

3、了解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期望与追求,进一步探索诗意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诗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有针对性地组织上研究课,通过学习探讨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4、进一步丰富“诗意语文”的内蕴,通过对诗意语文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研究内容

1、诗意语文教学方法与途径研究。研究如何营造诗一样的课堂氛围。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努力让自己的激情在诗意语文的课堂中流淌,让自己的智慧在诗意语文的课堂中演绎,让自己的文化内涵在诗意语文的课堂中彰显。

2、研究诗意语文的特性。课堂上让学生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充分尊重个体、高扬个性,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让课堂成为一种极具个性色彩的语文。让课堂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

3、研究教学手段的诗意化。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精神诉求、千方百计地满足学生精神诉求。在让学生分享作者有关人生、自然、社会、内心的种种经验的同时,不断地勾起学生原有的关于人生、自然、社会、内心的种种经验,从而让学生产生一吐而后快的冲动。

四、研究措施

(一)诗意语文呼唤诗意的老师。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加强自身修养,学会学习,学会想象,学会感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科研能力。

(二)加强研究过程管理。

1、课题组负责人期初制定出阶段研究计划,并组织实验老师学习、讨论。期终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并整理、汇集师生成果。

2、每月定时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实验中的得失,小结实验成果等。组织参研教师共同研究、精心打造一节实验研讨课,通过课前的研究与课后的研讨来实现本阶段的重点实验目标。

3、课题组成员注重交流研究,每位实验老师一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一边把经验运用于实践,使自己的每堂课都体现课题思想,把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三)积极联系,聘请专家参与指导研究活动。

(四)对各校级子课题的研究活动进行指导,让所有参加研究的教师都能对课题思想有所领悟,并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运用。

(五)对学生及时进行考察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调整研究的方法。

(六)加强资料管理。广泛收集资料,注意保留学生的相关资料。每位参研教师必须推出一篇高质量研究论文。

五、工作安排

学月

工作内容

形式

责任人

第一学月

讨论制定阶段研究计划。

学习、讨论

龚利

第二学月

学习相关理论,选定研究课内容。

打造一节研究课。

学习、讨论

听课、评课

周莉

冷梅

第三学月

学生随笔“我喜爱的语文课堂”

完善课题博客。

阅读、分析

刘伯荣

刘俊

第四学月

学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调查、分析

罗天琼

第五学月

收集资料、进行阶段小结。

完善课题网页

小结会

龚利

实施绿色教育打造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篇10

市委要求,全市各级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积极创新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要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的指示精神,努力提升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成功推出我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打造全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实施方案的制定,是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的高度体现,是总结提炼全市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全力提升新余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的重要载体。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打造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这个核心,认真总结提炼前一阶段开展全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调研、理念大创新、经验大推广”活动的特色经验和成功做法,进一步发掘我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潜能,深入联系新余教育实际,摸索出一条有亮点、有特色、有活力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创建之路,成功推出具有新余特色的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

二、工作内容

(一)深化德育品牌宣传,提升品牌铸造能力

1.举办德育高端讲坛。市教育局德育讲坛原则上每半年一期,每期拟邀请一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做主题讲座。各学校也要把学习摆上重要位置,结合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际,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作辅导讲座,深入开展各项学习活动,促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发展与创新。

2.开展德育科研课题研究立项。以强化德育实效对策研究为主题,以破解德育难题为突破口,以实验研究为途径,深入开展市级德育科研课题立项研究。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国家级课题研究立项,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发挥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不断促进我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3.召开全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研讨会。以推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创新为主题,定期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作主题讲座,从实践和理论层面进行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理念与理念的交锋,努力将研讨会办成规格高、规模大,有亮点、有看点、有推广点的成功研讨会。通过研讨会,全面总结提炼我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特色做法,提升我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品牌,积极推进德育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力争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体系。

4.加大宣传指导力度。为确保我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的成功推出,由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媒体开展集中报道活动,以扩大我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品牌影响力。一是开展创建品牌宣传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为期半年的“我为创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做贡献”大讨论活动,撰写经验总结和心得体会在学校电台、电视台,校报校刊、班级墙报等校园媒体上播出或刊登,择优向市级媒体推介,形成全市教育创品牌的风潮。二是开辟媒体专栏报道。今年的3-6月在市级媒体上开设专栏,刊登全市打造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综合性优秀理论文章不少于20篇。三是进一步扩大宣传辐射面。在市级媒体专栏报道的同时,积极向省级和国家级媒体和刊物推介我市打造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综合性优秀理论文章,省级媒体发表不少于8篇,国家级媒体发表不少于2篇。

5.开展现代道德观教育。研究编印《xx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规范》,形式可参考《弟子规》等传统经典书籍,既朗朗上口,又规范清晰,便于在全市中小学生中推行落实。

(二)拓宽德育工作领域,创新德育工作载体

1.全面启动国际文化交流。积极引导市四中、长青小学、暨阳学校、新钢一小等国际文化交流试点学校,与国外学校缔结友好学校,通过友好学校这个平台,积极开展以下几项活动:一是学生交流。与友好学校互派学生,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或修学活动。二是教师交换。与友好学校互换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对方学校进行考察交流、挂职培训、教学实践和教学科研。三是课程合作。与友好学校围绕课程和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合作,引进境外优秀教材,联合开发课程,联合进行课堂教学策略、跨文化研究。

2.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城的工作要求,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要内容,启动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新余丰富的自然景观,依托仙女湖风景区、湿地公园、抱石公园、毓秀山森林公园、北湖公园、分宜大岗山树木园、天工开物博物馆等风景优美、生态良好、特色突出的旅游休闲文化场所,建设一批具有文化休闲、生态示范、中小学课外实践为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争取获得国家支持。

3.推行国际合作办学。积极和国外教育行政部门取得联系,签署“师生互换、资源共享”等方式的教育合作协议,共建交流合作平台。一是开办国际课程班。鼓励我市有条件的重点高中开办国际课程班,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和教师,在高一年级就开始将国内普通高中与外国高中基础课程相结合,同时进行英语强化教学。二是开办孔子课堂。通过友好学校等平台开办孔子课堂,选派优秀的教师到国外任教,推广汉语和民族文化。积极申报国家“汉推”项目,争取资金政策支持。三是开办海外教育机构。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国外开办教育机构,努力尝试输出教育和文化。如果条件成熟,由行政部门主管,在海外开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4.建立青少年学生社区服务工作站。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整合社区内教育、司法、公安、民政和企业等有关方面的力量,建立青少年学生社区服务工作站,安装热线电话,安排专人工作,专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宣传、服务、咨询、救助等服务,为社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保护平台。

(三)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1.打造“一校一景、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特色文化德育。加强校旗、校徽、校歌、校训建设,充分发挥每所学校的教育特色,加以提炼总结,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品位。

2.加强校报校刊,校园电台、电视台的建设。定期组织全市学校进行校报校刊评比、校园电台播音大赛和校园电视台节目展演、优秀校园网站评选。开设新余教育电视台,面向全市中小学校挑选优秀主持人,播报校园新闻和地区教育动态,既是让广大师生及时掌握我市教育发展情况的一个平台,又可以成为外界了解新余教育的一面窗口。

3.推广少儿艺术教育。总结提炼我市少儿艺术的成功经验,形成一套可供借鉴、可具操作、可以推广的少儿艺术培养模式,在全市学校进行推广,努力使我市少儿艺术的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开创新余少儿艺术百花争艳、春色满园的新局面。

(四)表彰德育工作先进,丰富德育工作内涵

1.举办德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定期开展优秀德育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为主题,把各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促进教师树立全面育人的意识,使德育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

2.开展全市第一届德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德育示范校实行届期制,届期三年。由市委授予荣誉称号。三年期满后,由学校申请复验,未通过的,予与摘牌。

3.开展德育优秀个人表彰评选。完善市委、市政府每两年一次的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评价表彰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十佳班主任和十佳班主任新秀评选活动。以“寻找身边的道德楷模”为重点,积极开展“感动校园十大道德标兵”评选。

4.持续开展每年一届的全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评选活动。大力发掘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闪光点,加以提炼总结,力争每所学校都形成特有的德育模式,为新余打造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注入新的丰富内涵。

三、工作要求

实施绿色教育打造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篇11

摘要:绿色教育是教育改革过程中衍生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绿色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的精神和能力,以此来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简要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绿色教育的实施意义,探讨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绿色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绿色教育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教学内容乏味、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主要问题,这极大的制约了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降低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绿色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这有利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基于以上,本文简要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绿色教育的实施。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绿色教育的实施意义

绿色教育在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绿色教学的实施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活化课堂

小学生思想活跃、思维跳脱,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绿色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一改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强调小学生自主的学习知识、探究问题,这有利于营造活泼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起到了活化课堂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帮助小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培养小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当代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合作意识较差,绿色教育能够让小学生互相合作进行语文的学习和语文问题的探究,这在提升小学生合作能力、团结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小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了小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爱上语文。

3.拉近师生距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绿色教育能够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能够让小学生放下心中的畏惧,集中精力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小学生能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的建构和理解,从而提升了小学生对于语文的感悟能力。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绿色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1.营造绿色的课堂氛围

绿色教育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营造绿色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主动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包容学生。例如,教师应当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中心进行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正确的观点要积极鼓励,错误的观点要耐心讲解,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小学生大多年龄较小,心理脆弱,教师应当放下身段,与学生亲密接触,通过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共荣;第二,教师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建立起绿色教育的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让绿色教育真正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2.积极利用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是绿色教育中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探究精神。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对于一些不理解的语文问题要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要鼓励学生学会自主的分析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乌鸦喝水》这一篇课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进行课后讨论:思考乌鸦喝水的条件是什么?如果换一个瓶子乌鸦是否还能够喝到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方法,乌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喝到水?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发散学生的思维,打破课堂的局限,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不断探索绿色教学途径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以绿色教育理念为基础的教学途径少之又少,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探索小学语文课堂的绿色教育途径,促进教学途径的多样化和绿色化,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故事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等。以文章《小马过河》为例,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文章的主旨和精神,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积极鼓励每一个小学生都参与过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等角色,重现小马过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乐趣的同时,认真感悟课文的内容和主旨,提升小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绿色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其适用于当代小学生的语文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梁凯芬.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14.

[2]费奕.浅谈小学语文的“绿色教育”实现途径[J].时代教育,2012,(14):129.

上一篇:关于描写游庐山瀑布作文下一篇: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