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文史融合材料阅读教学对策思考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主要以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教学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文史融合概述,其次从研究文史材料,加深学生认知、延伸探究空间,活跃学生大脑思维、引进文学性语言,合理地运用文学作品、渗透影视作品,实现教学手段整合、优化教学资源,落实文史融合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教学思考,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一、引言

处于素质教育的新阶段,增强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历史学科是具备综合性的一门学科,给予学生历史素养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新课改背景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借助文学素材的阅读与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知识,树立学生历史学科学习意识,延伸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初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深入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文史融合概述

(一)核心素养分析

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单位积极主张的培养目标,把科学性和民主性当作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涉及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和自主成长等几个方面,目的是回归教育常态,给学生提供成长的优质条件。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青少年教育应该满足时代变化需求,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学生接触学科知识,融合学习过程与思想价值,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表现的品格以及能力。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给予历史知识进行接收和深入研究,判断事件以及人物的整体表现。由于长时间在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之下,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教学手段不够新颖,课堂形式表现出大同小异的现象。长时间之后,学生会逐步淡化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教师以文史融合为基础,提供阅读材料,拓展历史教学内容,赋予历史课堂一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效地强化学生历史学习能力。

(二)历史教学中的文史融合分析

处于新课改环境中,学校主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教育资源促进课程活动开展。对于文史融合,主要是在历史课堂中引进文学内容,教师借助生动的文学性语言,整体表现史实现象,对历史事件进行立体化处理,增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此期间,文史融合涉及的材料有散文、历史剧、词曲和小说等,教师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讲授,另一方面强化学生对文学认知,使得学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丰富学生文化内涵,打下高效课堂的条件基础。三、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教学思考

历史学习成为人文素质培养的载体和媒介,历史教学不只是要求学生记忆历史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认知历史,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历史教师借助文史融合的教学模式,生动地把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再现对应的历史情境,把学生带回到历史长河中。

(一)研究文史材料,加深学生认知

学生针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主要是给予历史知识进行感知能力的构建。如果学生缺少历史学习的基础认知,势必会影响长期的历史学习活动,不能深层次完成学习任务。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文史类材料,带领学生分析历史背景。比如在渗透“唐宋时期”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进诗词《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男耕女桑不相失。这首诗词形象地展现开元盛世时期的繁荣景象,使得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和构造长安街头的盛况。教师可通过诗句引导,组织学生阅读和分析,丰富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

(二)延伸探究空间,活跃学生大脑思维

对于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教师不只是应该组织学生学习历史形成过程,还要磨炼学生历史思维,深层次掌握历史,具备的时代特征以及发展规律。教师以文史融合的手段开展材料教学活动,增强学生探究热情,带领学生深度学习。文学作品成为作者对于生活产生的一定认知,教师借助文学作品组织学生清晰地感受社会形态,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湖心亭看雪》,带领学生走进动荡时期的世界,对前朝进行怀念,学生深度探索朝代变迁给予世人带来的影响,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应该关注学生辩证的对待历史,教师给学生介绍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当时背景给中国历史带来的影响。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自主学习权利,要求学生自主查阅文史资料,学生自主发表自身对隋炀帝的建议和想法,帮助学生形成辩证思维,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进一步强化初中历史教学中文史融合的阅读效率。

(三)引进文学性语言,合理地运用文学作品

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组织学生通过文学性语言,对于历史事件加以归纳,比如在学习“生活的变化”相关知识时,教师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述人们的生活变化,借助多样化的文学修辞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和历史事件相关的学习资料,安排学生认真学习。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生动的画面,轻松地把学生带进历史情境中,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主描述如今的生活状态,展开科学的解释,激发学生对现今生活的自豪感,潜移默化地拓宽学生历史知识面。除此之外,历史教师应该注重文学作品的巧妙运用,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均和真切的历史验证存在关联,在运用文学作品过程中,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比如学生比较熟悉的《三国演义》: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带领学生对三国时期进行历史规律探索。并且借助文学作品赋予严肃的历史更为生动性,完成认知以及情感之间的互相融合。在给学生介绍“红军长征”相关知识点时,引进著名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由此不仅给学生强调红军长征遇到的艰难,还生动地凸显红军具备的大无畏精神,将红军精神跃然纸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四)渗透影视作品,实现教学手段整合

针对学生而言,影视类的文学作品更加具备影响力和吸引力,影视作品涉及的人物总是活灵活现的,能够使得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深层次探究,突破书本资料的学习局限性,在使用影视作品时应该把握好时机,应该保证历史描述的真实性,并不是以艺术效果颠倒历史事件。在文史融合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关注教学手段的整合,新课改条件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关注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处理,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学习条件,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开发对应的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活动。现有的辅助教学手段往往是多媒体技术,可是部分教师在运用期间会把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简单复制,不能真正凸显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思想,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技巧,立足于历史教学的需求设计,对应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整合历史教学。比如在学习“地域差异显著”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引进对应的电影片段,要求学生阅读对应的纪录片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阐述和分析,直观地感受历史,感悟不同地域的显著性差异,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学生阅读文史资料时,进一步掌握历史知识。

(五)优化教学资源,落实文史融合

教学资源也是课程资源,不只是涉及物力资源,还涉及人力资源。前者包含历史发展、网络资源和音像资料等,教材是最为关键的课程资源;后者包含家长、师生以及学科专家等,教师成为教学期间的人力资源。教学资源作为课程优化的核心点,因此,历史教师要站在课程实施者的角度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文史资料,强化学生历史素养。比如在学习“国土与人民”相关内容时,教师事先准备好微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出来,直接刺激学生感觉器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接下来开展文史资料的阅读活动,在大屏幕中显示出和国土相关的诗句,组织学生对诗句进行透彻研究和评价,在此期间注重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启迪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地把自己思想和他人分享,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大胆地提出自己观点,为培养学生爱国信念做好铺垫。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学习活动存在深远的意义,文史融合不仅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求知欲和好奇心,全身心地参与历史课堂学习活动。核心素养是新课改条件下的重要教学思想,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巧妙地通过材料阅读激发学生历史感知,增强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体系,使得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以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黄凌.以史释文,以文证史: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文史结合”类试题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

020(3):57-59,27.

[2]陈清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英语学科教学[J].重庆陶研文史,2019(4):136-140.

[3]施纯洁.情景教学与核心素养的“碰撞”: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下的核心素养的培养[J].高考,2019(24).

[4]林长青.基于“连接学习”的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探讨[J].学周刊,2019.

[5]陈德运,唐朋.核心素养导向下历史文献材料的阅读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9(34):48-51.

[6]王成元.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与历史教学融合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

[7]姜志惠,于川,王洪亮.基于大数据刍议普通高考引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作用:以2019年高考(天津卷)数学(文史类)试题为例[J].考试研究,2020,16(1):3-15.

[8]魏旭.浅谈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三艺术生高考备考策略[J].考试周刊,2020(34):139-140.

上一篇:国内外滨海旅游低碳发展经验对海南的启示下一篇:俱乐部解散后职业足球运动员权利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