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研究与实践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作为机械工程的传统专业,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发展缓慢,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就业形势严峻。本文旨在探讨在新经济形势下,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如何实践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智能制造大环境下,改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缺失,创新创业教育配套机制不健全,创业实践基地条件不完善等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更加科学地思考和认知创新创业,探索一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学科交叉;双元结构

2001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2005年有212万人,2010年达631万人,2015年749万人,2018年首次突破800万大关,2020年则升至874万人之多。很明显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逐年增长的,而社会整体的就业岗位并没有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而出现相应的增加,即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不少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5月,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时隔五年,2015年6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再次指出“青年愿创业,社会才生机盎然;青年争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

对于我们高职学校而言,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由于与本科院校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大量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的学生,因为社会岗位需求减少、工资待遇不高、工作环境枯燥等原因,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意愿降低,对本专业的发展前途不看好,人才流失特别严重。因此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迫在眉睫,通过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与实践,一方面可以为模具行业将来的发展挽留和培养一大批人才;另一方面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性,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加强学生的自身历练,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更有力地接受社会赋予的使命。要做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先了解传统模具行业在新时代下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模具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的运用,势必难以在这场科技革命的大浪潮中独善其身,各行各业对于模具设备的要求也必然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苛刻。客户要求更短的交付周期、生产过程日益缩短、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产品体积越来越小、产品精度要求日益提高、价格持续下跌、竞争日趋全球化……传统模具企业继续依赖手工和简单数控设备加工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必将难以维持,所有这些要求都必须通过更大的灵活性、更高的品质和更高的生产率来满足。从长远来看,可提供解决方案只有一个———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所以模具制造需要科技创新,向标准化的智能加工制造加工方向发展,这是必然趋势。

在模具行业这种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影响下,反映到学校就是专业融合和学科交叉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造成了模具专业采用自动化、自动化专业需要研究机械、机械专业又包含人工智能等等这些特殊的专业特征。我们高职学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也应当顺应时代浪潮,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本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1)狠抓核心优势。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根本,是核心竞争优势,这一点不能放松,必须切实开设好专业核心课程,保证本专业学生将模具设计方面的课程和软件,比如以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UG模具设计、PRO-E模具设计为主导的专业课的理论、方法和流程掌握好,同时模具制造方面的,比如以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零件数控加工与编程、模具特种加工技术为主导的专业课的实践技能掌握好。在掌握这个核心的同时,教学方法可以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软件方面、加工检测设备教学上加入人工智能元素进行创新教育,体现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新颖性,让其更加符合人工智能大背景下行业人士的预期表现。

(2)利用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模具设计与制造是理论结合实践的科学,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在提高模具加工精度、提升模具加工效率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在实践环节,除了学习基本的手动、三轴数控加工及普通电加工实践课程外,更多的应该利用现代化智能制造一体的高效率和精度的数控加工设备与高精度的模具测量仪器,利用现代化智能加工制造环节以提升效率。可以在专业内配备高精密度的模具测量工具,并增设外部企业使用的现代化智能加工制造创新实训室,并充分利用好这个先进的加工工具,让学生切实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带给本专业的变革,充分适应新型的模具加工制造手段,并将所学的核心专业知识在新生产平台上进行实践,为以后的就业增添竞争优势。

(3)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新的智能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平台,不仅能够作为模具专业学生设计制造的实践基地,同时可以作为创新创业和各项大赛的实践平台,围绕模具设计所需要使用的专业软件、数控加工智能制造产线等核心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智能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平台是个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实训平台,所以在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和竞赛的过程中,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自动化、电子等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加入团队,这样既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展,同时又能让参赛者学习和掌握更多电子自动化方面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多学科联合打下一定的技术基础,学生通过在这个平台上的实践,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同时也响应了教育部号召的关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

(4)注重学科融合。新时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体现的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模式,所以在学生教学方面可考虑增设类似计算机控制技术、PLC技术、单片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作为补充;在教师梯队上,也可以考虑增加电子、自动化专业方向的专业人士,一方面进行相关课程的讲解,另一方面也作为智能加工制造实训室的指导老师。

(5)加强外部交流。如今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海量信息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必须与时俱进,时时刻刻了解外部变化,并将这些变化体现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首先,我们需要时刻关注模具行业的变革和发展,把握前沿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所以我们需要与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多多交流,获取信息,及时修正培养方案;其次,现代化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已经出现了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所以我们需要与电子、自动化等等专业多多交流合作,学习和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坚强技术指导;再次,作为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教师,主要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知识教授、技能培训以及相应的就业指导,无创业、管理和经营经验,实践操作能力较低,无法做到创新创业的前瞻性指导,因此在模具设计与制造创新创业方面必须借助于社会力量来补充与完善。我们要多多加强与模具设计与制造创业成功人士、有丰富从业经历的专业人士的交流,他们熟悉社会背景和创业环境,经历并解决过创业过程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可以在专业、团队、管理和心理方面给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6)打造本专业“双元结构教师小组”,通过优化专业课程教学结构,提升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认识相结合的思维水平,我们可以打造一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双元结构教师中以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的专业课程,在教学安排、实施方案、教学效果等方面,这项工作使得专业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的优势和技能教师在技能教学方面的长处都得到了有效发挥,较好地实现了“双师型”教师能够实现的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力求在新经济形势下,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充分实践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智能制造大环境下,改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缺失,创新创业教育配套机制不健全,创业实践基地条件不完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不合理等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更加科学地思考和认知创新创业,探索一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8-05-03.

[2]邱小林,等.(高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02-28.

上一篇:论金融转型与智能金融共享中心建设的关系下一篇:怎样发挥政工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