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课教学实践(共9篇)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新集中学 周士友
E-mail:ahxjzx@163.com 邮编:234313 电话:*** 摘要:
针对《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内容难教难学状况,提出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练结合、难度适宜、积极参与电脑制作活动,结合其它学科的问题应用程序设计解决。
关键字:程序设计 教学实践
高中阶段开设《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不仅为人才的成长打下一个坚定的基础,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何上好这门课,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化难为易,提高学习信心和兴趣
程序设计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一些措施降低难度。
在“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这个教学内容,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编写一个简易的打字测试程序来体验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上好这节课对引导学生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十分重要。虽然课本已经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但学生上机实践时,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其中出现最多的是变量名输入错误。学生对于错误触手无策,不知所措,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很正常的,但是学生第一次上机编程就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会使学生对程序设计产生畏惧感,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信心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的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让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
在介绍运算符、函数的功能时,教师讲课讲得天花龙凤,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如果提出问题让学生亲自上机尝试探索寻求答案,能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所学的内容。
下面以两个例子说明一下:
例一:讲授函数int(x)、fix(x)的功能。(1)学生上机编程计算:int(56.8)、int(-56.8)、fix(56.8)、fix(-56.8)(2)提问:函数int(x)、fix(x)是否有区别呢?如果有,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3)总结:函数int(x)的功能是取小于等于x的最大整数值,函数fix(x)的功能是取x的整数部分,直接去掉小数。
例二:讲授整除、取余运算符。
(1)学生上机计算下列式子的值:5.2/
2、5/(-2)、-5.6/
2、-5/(-2)、5.2 mod 2、5 mod(-2)、-5.6 mod
2、-5 mod(-2)。
(2)总结:整除运算时,若运算量为实数,则先取整,后相除,结果为整型或长整型;运算结果的符号跟除法运算一样。求余运算时,如果运算量不是整数,则先将运算量四舍五入为整型,然后再做求余运算,求余结果的正负号始终与第一个运算量的符号相同。
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为了让学生学到的知识点形成一个体系,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综合实践,让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实践,融会贯穿各个知识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较容易的获得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例如分析“兔子问题”(有人养了一对兔子,这对兔子以后每月生一对兔子,新生兔子从第三个月开始,也每月生一对兔子,问12个月后这人共有多少对兔子?),在学生学习递归算法后,提出问题:除了递归算法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呢?在“计算1+2+3+…+100的和”时,要求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编程。教师创设问题场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并且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中许多课程都与计算机有关联,例如高中数学必修3中的第一章就是《算法初步》,其中有一些问题涉及到程序设计的编程思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中数学还要求学生能够把一些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解决。这些思想方法也是程序设计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同处主要是“VB程序设计”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计算机最原始的功能就是数字计算,数学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程序设计的思维方法来解决。在教学中多举一些这方面的事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有一个“百钱百鸡”的数学思考题,大多数学生在解题时,只能利用 已知条件,列出两个三元一次方程组,成为“无解”方程。但在讲“穷举”算法时,这个问题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它的分析过程是:由于100钱最多只能买20只公鸡,因此公鸡数应该在0~20之间;同理可得母鸡数应该在0~
33之间;小鸡数应该在0~100之间。这样,利用循环分别对公鸡、母鸡和小鸡进行枚举,可得出题目的解。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如数学中解二元一次方程的问题,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物理中平抛运动和球做反弹运动问题等。
四、积极参与电脑制作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几年来,我积极将《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课教学应用于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我辅导的程序设计作品获国家级大奖4个,省奖11个,市奖二十个。2008年8月,在哈尔滨举办的 “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总决赛中,我辅导学生的作品《元素周期表》获高中组 “全国二等奖”,获奖学生被免试保送到大连海事大学; 另一学生作品《函数画板》获“全国三等奖”。在“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总决赛中,我辅导学生的作品《智能成语速查》获高中组 “全国三等奖”,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总决赛中,我辅导学生的作品《魔幻电子琴》获高中组 “全国三等奖”。
结束语
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人的发展性和主体性,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的转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感日益增强,即使基础不好的学生也对程序设计有独特的兴趣。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对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1 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计的教学是整个数据结构教学环节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其重要性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实际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编程基础差、软件开发思想欠缺
C/C++语言程序设计是数据结构的先导课程。尽管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些课程,但由于语言本身规则复杂,面向对象的思想更是不容易掌握,再加上学生没经过系统的软件开发训练,导致学生普遍存在编程基础差、调试能力弱、代码编写可读性差、拿到问题不事先做需求做规划就急于写代码等,这些都制约着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
1.2 时间安排不合理
一般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在学期末的1-2周内,但是由于这个时候各门功课的复习及考试工作已经展开,学生为了备考,往往应付了事,能力差的学生为了考试不挂科,往往选择最基础的题目;能力强的为了考试考出好成绩,也会选择难度系数较低的题目,都是只求顺利过关,用在课程设计上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能够真正将心思花在课程设计上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这样就根本谈不上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1.3 选题缺乏统一标准
现有的课程设计教材很难适应所有的院校,而且选题难度区别不大,并未形成应有的层次。其中一些选题还能直接从网上或从资料上获得解答,导致学生中抄袭现象明显,课程设计并不能达到我们事先预期的教学效果。
1.4 教师的指导或多或少
整个课程设计中,教师的指导不可缺少但又不能面面俱到。而在现行的课程设计教学中,有的教师,什么都讲得清清楚楚却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教师公布选题后,由学生根据选题自己独立完成设计工作,对自己对学生完成设计的过程关注指导太少,这样学生遇到问题后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去拷贝一个,从而失去了做课程设计的意义。
1.5 课程设计报告缺乏统一规范
规范文档的撰写能力是课程设计需要培养的又一大能力。有些教师一开始不给学生规范的设计文本,学生交上来的报告五花八门,根本不像软件设计文档。
1.6 考核机制不完善
一直以来,课程设计报告被很多教师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重要依据,而对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课程关注不多,这样就不能考察出学生的真正实践操作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是轻重倒置了,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2 实施方案和问题对策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校制定了规范的课程设计流程,如下。(1)任课教师先布置课程选题,提出实现要求和完成任务流程,然后选取有针对性的问题,跟学生进行示范性、启迪性地剖析与讲解,要求学生必须按流程一步一步进行;(2)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选题,填好选题表并提交;(3)学生根据选题,写出需求分析——完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与测试;(4)分组答辩,采用组长主要负责制;(5)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讲述交流能力,规范文档的撰写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团队协作精神,教学效果不错。
2.1 调整课程设计时间
我院将课程设计时间推到期末考试之后的假期进行,这样学生就能够一门心思将精力扑在课程设计上,分组去选择难度较大的选题,使自我挑战成为一种可能,也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2 分层次精心设计选题
为了防止学生互相抄袭程序,课程设计的选题按照老师提供题目,学生自由选择或者随机抽取的方式来进行。
在课程设计题目的拟定上,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较好、动手能力较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兼顾学习较差,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锻炼,将课题按照难易程度分成了三种级别(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其中,三星级难度相对较大的题目,可由课程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选择。
2.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自主组建课程设计小组,然后共同协商选择合适的选题。由小组组长负责(建议优秀的学生主动担任组长,带动组内基础和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小组成员自行对模块进行划分和任务安排,要求每个成员都有自己需要独立完成的模块,填好选题表。在任务实施的各个重要环节,要求每个组员都要积极参加讨论,出谋划策,相互帮助,形成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最后齐心协力完成设计任务。当然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攻克难题,这样一个任务完成后,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起来了。
2.4 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
在课程设计的最后阶段,我们要求学生分小组集中答辩。答辩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各小组先由小组长指派一位同学对整个项目进行综合性讲解,包括项目研究意义、整体设计思想、主要功能模块以及各成员的分工,展示设计成果,回答老师提问;再由小组成员针对自己完成的模块进行讲解,重点要讲出自己是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定义相应的数据结构并解决问题的。
2.5 培养撰写文档的能力
培养学生按要点写出规范文档是课程设计需要培养学生的又一大能力,教师不光是要给出规范文档的要求和范例,还要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写。我院的文档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描述;(2)ADT抽象数据类型定义;(3)模块调用关系;(4)详细设计:结构的定义;算法的描述;(5)分析与讨论;(6)参考资料;(7)致谢
2.6 考核成绩的评定
课程设计的总评成绩应包括平时表现、课设检查(包括成果展示和答辩情况)和课设报告三部分,三部分所占总评的比例分别为20%,50%,30%。
平时表现的成绩从学生是否按时出勤、课设过程中是否存在玩游戏的情况、是否服从老师管理等方面酌情评定。课设检查的成绩根据学生完成课设的实际情况来考核。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课设检查统一采取学生答辩的形式来进行,即要求学生在完成课设的题目后,演示并讲解自己的程序,且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指导老师主要从:问题的理解及解决能力,设计过程中独立工作能力,设计说明书、程序清单、开发的程序质量与工作量,设计题目的难度、先进性和实用价值,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打分(难度系数为一星级分数60~75,难度系数为二星级分数75~85,难度系数为三星级分数85~95)。要严格控制90分以上的高分人数,我们鼓励原创、鼓励创新、鼓励优化算法、鼓励扩展知识体系,只有做到了这些中的某些点才能给出90分以上的高分。课设报告的成绩根据学生完成的报告文档质量进行打分。课设报告若出现雷同或抄袭现象,报告的考核成绩一律为0分。
3 总结
【关键詞】环境保护 公选课 教学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01-02
【Abstract】According to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ptional course in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his paper make a deep discussion about teaching intention,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 and som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struction in this course.
【Key words】Environment protection Optional course Teaching method Exploration
环境保护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联合编制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规定:“推进高等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已开设了环境科学类的校级公共选修课,如《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普及环境保护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河南理工大学校级公共选修课《环境保护概论》的实际情况及笔者的教学体会,对《环境保护概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明确课程目标
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环境保护概论》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因为各学科及其发展都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在机械加工及制造行业,机械加工及制造会对环境产生多方面的污染。首先,机械及其原料在加工中(尤其一些化学处理)会将废气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第二,机械加工中的酸洗车间会排放出酸性工业废水,而电镀所产生的重金属离子等污染更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第三,机械加工中切、削等工艺会产生严重的噪声污染。第四,机械加工及制造所用原料加工制造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固体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第五,机械设备加工产生的切削液污染也很多。再如,在能源行业,热电厂会产生SO2、烟尘等污染物,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同时排放出CO2造成温室效应。核电厂会产生大量核废料,而被人们认为是清洁能源的水电,在建设过程中会破坏自然遗迹和生态平衡,同时还会引发滑坡甚至地震。也就是说,环境问题涉及面非常广,在很多产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那么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讲,《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有意识的减少和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尽可能地采取不污染环境的工艺和方法。再者,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大多会在不同行业或部门成为不同层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如果缺少环境意识,他们很可能沿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工作,这非常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最后,这些学生若干年后也会为人父母,他们自身的环境意识也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观念。因此,对于非环境专业的本科生,树立环境意识,使他们拥有解决当前环境问题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的知识、态度、动机、承诺和技巧是重中之重,所有的教学改革都将为这一个中心目标来服务,而这个中心目标决定了如何科学地优化教学内容以及创新教学方法。
二、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我校关于在公选课《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的安排上,存在两个实际问题:其一,学时数很少,只有16学时,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其二,作为非环境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上课时间一般都安排在下午3、4节课或晚上,而这时学生们大部分已上了一天的课,精神上已较疲惫,如果此时再按照传统的章节按部就班来讲述的话,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公选课“混”学分的思想。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上述情况,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必须进行优化改革。
1.教材的选择
一本好的教材对于教学来说非常重要,目前虽然《环境保护概论》、《环境学导论》、《环境科学基础》等教材较多,但一方面大部分教材更适合于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另一方面授课学时数有限,较难找到合适的教材。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再单纯依靠教材,而是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授课。每次课讲授一个专题,如“大气污染与防治”、“水污染与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环境问题与人体健康”等专题,在选择授课内容时除了兼顾全面系统外,更要突出重点。
2.调整授课深度
本科公共课《环境保护概论》面向全校不同专业的本科生,选课学生包括工科、理科和文科,基础差异较大。而且环境专业是需要一些选修课程的,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化学知识以及微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是大部分非环境专业,尤其是文科学生所不具备的知识,因此,如果讲授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原理时,势必会导致学生听不懂,甚至产生反感,因此,在内容的深度上,一定要把握好。例如,在讲述“大气污染与防治”、“水污染与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专题时,都会讲解治理技术,那么对于这部分内容,在公选课中就只需告诉学生对于这些污染,我们一般会采用哪些技术来进行治理,而不需要讲是什么处理装置,这个装置如何来设计,如何进行设计计算,设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一方面是教学时间不允许,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此兴趣不大,我们重点讲与学生相关的。再如,在“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的教学中,没有必要像环境专业的学生一样,按部就班地讲述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分类、评价程序以及按照不同环境要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步骤、方法,而是把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为什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讲解,并有针对性地把和学生以后有可能接触的公众参与这部分内容给学生做一个重点的讲解,告诉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正确表明自己的态度,维护自己正当权益。也就是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与专业学生有较大的差别。
3.内容侧重实用性
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环境保护概论》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教学过程中,不求在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上的精益求精,而是直接面向实際问题,深入到不同专业涉及的具体的环境问题,同时能满足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所碰到的环境问题。例如,针对PM2.5这样的热点问题,通过讨论以及教师适当的提示,扩展思路,使学生对学过的基本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识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以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打下基础,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针对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和社会热点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由学生讲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学生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在哪里,正确的观点是什么,在这时适时地引入一些理论、技术等。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又使学生乐于了解一些相对较枯燥的理论和技术。更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活跃和激发思维,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讲到“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专题时,针对目前“垃圾围城”的热点问题,可以先让学生们自己思考,自己每天制造的垃圾扔到垃圾箱之后,到哪里去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大家各抒己见,然后引出填埋法及焚烧法,在讲填埋法时,先让大家自己对此有个大致的概念,如填埋法就是挖个坑把垃圾放进去,那么这样做会有什么问题,再让大家思考自己家里的厨房垃圾在桶里放久了会出现什么问题,以此环环相扣,让学生很好的参与到这个问题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以问题带动教学,以兴趣带动知识学习,在一个个具体的环境问题中提升学生的环保素质和环保意识。
2.采用实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大量使用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将问题巧妙地设置在实例中,借助实例水到渠成的讲授环境知识。适当采用与日常生活较为接近的环境案例教学,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述环保问题,让学生感到环保离我们很近,而且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3.课程教学宜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由于非环境专业学生的来源、知识背景不同,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是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探索中面临的问题。
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高校教学活动中,但如何有效的利用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利用幻灯片时,如果有过多的文字,会使学生感到疲惫,因此可以利用视频、图片这些手段,在使用视频的时候,不能一次性的播放很长时间,最好利用影片剪辑功能将视频控制在10分钟左右,然后根据片中所提到的内容,如一些环境术语、环境概念等作进一步说明,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乏味,与传统的按部就班地介绍概念相比,学生就更乐于了解和掌握。例如目前媒体在报道水污染事件中经常出现“COD”这个名词,那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告诉学生具体的内涵、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做就有的放矢,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非常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方式较刻板的弊端,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作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者在每个专题中都尽量穿插视频资料,可以在引入新课时播放,也可以穿插在课堂中播放,不管在何时播放,一定要有针对性,而且在每次播放过程中以及播放后,针对视频资料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激励学生思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然后通过教师讲授解决问题,效果较好。为了防止学生没时间分析、思考、整合和记笔记等现象产生,在教学活动中,应很好地控制教学进度和速度,切忌过快,更不能让幻灯片一闪而过。特别是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应尽量讲清楚,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和记笔记。
4.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开课前,以问卷调查和座谈方式摸清学生的知识背景、对课程的期望值和兴趣点以及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细节要求,做到知根知底、有的放矢。开课后,经常针对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与学生沟通,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掌握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的动态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
5.鼓励学生参与环境实践
一个拥有丰富环境知识的人并不意味着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思考,把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向反思与行动、参与和实施的教学。不断的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鼓励他们评价自己所做的选择对解决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帮助。同时,可介绍与环保有关的一些网站,让学生上网浏览,汲取更多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介绍一些国内较好的环保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环保组织,成为环境保护的直接参与者。
四、结束语
总之,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对整堂课的教学环节、教学流程、课件运行、测试、提问等,都要事先进行周密安排、精心设计,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有效地提高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全面实施环境素质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颂、陈士明.《环境保护概论》公选课教学实践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1):138~142
2 张高科.从学科互相渗透的角度设置《环境保护概论》课程[J].理工高教研究,2002(1):111~113
开展通用技术选修课“简易机器人制作”的
有效教学实践与探究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 李亚东
[摘 要] 通过通用技术选修课”简易机器人制作”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以及突出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上,这是学习或教学当中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同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有效的时间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如通过同学小组间的机器人的竞赛,增强的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对科技的兴趣。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特别在技术素养方面。从而达到课堂的有效教学效果。
[关键词] 激发 培养 做中学 学中做 合作
主体
有效教学
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与国际素质教育接轨的背景下,以及最近几年来,国内省级的、国家级的,以及国际的FLL、VEX大赛,机器人各种竞赛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而我市这一块才刚刚起步,我校在这一块也开始了通用技术选修课简易机器人制作的有效教学实践与探索。
简易机器人制作课程现今仅作为通用技术选修内容,简易机器人的制作本身有很强的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结果的多样性,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最终制作出的各式各样机器人作品。由于受限于机器人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机器人本身涉及的知识较多,且对学生而言较难掌握,加之不同的学校设备器材采购有限,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需求。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进有有效、高效的教学,让学生快速入门,并掌握大量的复杂的有很深的相关知识,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目前我校乃至我校教学这一块尚处空白,怎么办?就这一块,我从开展通用技术选修课简易机器人制作作为切入点,做了一些课堂的有效教学实践与探究。
(注:从我校去年选拔优秀学生首次参加全省的青少年机器人比赛,其中参赛的项目分别是简易机器人的制作及机器人足球的竞赛。并取得省四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的较好成绩,参加此项目的学生在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都得益于有效、高效课堂学习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方面
大赛中的简易机器人制作和机器人类竞赛比选修课本的教学内容复杂,而且有很深的难度,超出学生的高中知识范围。不仅仅以零件的组装,电路的焊接,功能的调试三部分构成,对于没有任何电子制作基础的学生而言,每一环节都会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若学生不太容易做出成果,再加上要编程,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信心,因此笔者采取以下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形成竞争机制,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简易机器人的制作和机器人类竞赛教学与其他学科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不是也不能以讲授为主,而是以实践为主,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把知识转化为能边的过程。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的作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次很有特色的有效教学活动。老师不能代替学生,越俎代庖,主要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独主、创新的能力,要学生亲历亲为才是最佳的方法和途径。过多的讲授,学生会被老师的思维牵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自由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要逐渐学会团队合作与分工的高效性和自我独立思考,为每一位同学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通常四到六人为一组,要求同学搭配互补,这样安排有个最大的好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同学可以与细心的同学互补,在互补中共同进步。一个同学要担任组长,组长要负责测试结果的记录,并寻找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把记录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分析,优化形体结构、组装流程、系统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客观和主观存在的干扰因素。虽然比赛是有团体的也有个人独立参与的,但是前期的合作是个人迈向成功重要的一步。每组为了能达到最优效果,组内形成了内部的驱动力,从而在学生主动合作学习中有积极地情感体验,从而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与意识,进而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了引导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
(2)按部就班,循循善诱
比如,在机器人的制作教学内容,分成三个方面。一是结构零部件的组装;二是软件的编程;三是整机的调试。学生拿到手的材料全部都是散件,根据包装的图示,学生要进行组装。机器人零件较多,组装比较耗时,刚开始学生组装好的平均时间是近一个小时,而且零件装反的情况极为普遍,导致机身整体不协调。例如,不同部位的螺丝选取,上下肢方向的一致性等等。经过不断的熟悉和磨合,学生最后的组装时间都能达到三十分钟之内。软件的编程是整个活动流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学生都没有太的软件编程的经验,我们就采用可视化VJC编程软件来降低难度。逐步逐步的选择操作动作对象与软件的相互转换。这种使抽象的C语言用可视化的操作的方法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3)自主探究、欲擒故纵,自我感悟、和教师的画龙点睛的引导、指导
把课堂交给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的回答大多都是:行不行,自己先试试,做一做就知道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的思考意识,不能什么问题都来问老师,对老师有太强的依赖。当同学取得了一个个小小的进步成功后,就会瞬间产生了很大的成就感,再加上教师及时、恰当的表扬激励,这样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刺激,导致后面凡是遇到问题,同学们都是积极想象和思考,这种不甘落后的精神会感染了整支队伍,对问题的主动探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机器人的电子元件包含了声音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蓝牙传感器等重要的传感器,在学习时我没有马上告诉学生它们的功能,而是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不断的摸索和尝试,学生通用NTX等控制器及机器人运行时的各种数据的变化、对比,学生很快就能区分开来,而且印象特别深,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亲历亲为,把学习的主动权及学习目标交给学生,教学效果特别显著。
实际上,运用欲擒故纵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的课堂上,探究其中的奥妙,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开放性思维和切身生活体验来感悟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相似的事情类比化,专业的事情简单通俗化。如果教师直接给出的问题答案,并不是学生记忆最深刻的,只有学生自己动脑思考,亲身探究,归纳和总结所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这样理解了的知识能可能转化为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样可以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成为有效的、高效的课堂。
二、有效教学的感悟
1、设定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白学习内容有哪些,什么是必须理解的,学习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把他们将要克服什么困难弄清楚,并且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克服这种困难上。同时积极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现的舞台,获得体验成功的乐趣以及在失败中成长的财富。我校在2011年第一次代表阜阳市参加全省机器人比赛,取得二个全省二等奖,以及个人第三名的成绩,使阜阳市在机器人项目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也为这几个学生获得参加中国科技大的自主招生的资格。2012年,第二次代表阜阳市参加全省机器人比赛,成绩稳定,并在其项目有所突破。获得了二个省二等奖,一个省三等奖。
2、真正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提升了学生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升华多元化处理问题的手段和思维方法,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辅助和促进作用,从而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机器人学科是个多学科的高度综合学科,这就会使学生为了把某个项目做好,就会提升他对相关项目的学科的学习兴趣。如:物理、化学、数学、外语等,从而从学生内心深处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尽管各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差别,但都有内在的联系,对于一项成果的产生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简易机器人的制作及机器人相关的比赛”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知识综合应用的平台,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更重要的一点是,通用技术必修2中涉及的所有内容都可以通过机器人制作体现出来,对后期课堂教学的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机器人的搭建组装涉及到结构对整体的影响。有的学生在制作好之后发现机器人不走直线,喜欢往一个方向偏移,而且左右摇晃严重。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在组装过程中,可能由于电池盒安装的位置偏高,导致重心不稳出现摇晃。左右摇摆说明零部件在用螺丝连接时,某一部分螺丝拧的过紧,前后摆动频率不一致。这一系列存在的现象恰恰可以结合教材中谈到的“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来分析解决。再如机器人零件的安装需要有明确的流程,某些流程中的时序允许环节颠倒,但有些必须要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所以这样可以使同学们对流程的认识更加清晰透彻,能够很好的体会到合理的流程对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影响。
3、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以及耐心专注力
这些经过机器人制作课堂教学的学生在观察能力、耐心专注力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敏锐的观察能力、耐心专注力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素质,是人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些都可以从后天的实践中培养、提高。例如,在机器人制作时,大多数学生都注意力非常集中,对机器人的运行,进行仔细观察。不断地尝试,看看设置传感器的灵敏度不够够;观察电机的转速是否一致,是否是导致轮子的转速出现偏差使传感器失效;是否是电池的电量不足,传感器达不到太快的传感信号等等。学生们得到的是都是他们经过大量的实践、观察、归纳的结果,通过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调整和修正,最终机器人按照目标完成预定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意志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耐心专注力得到了提高,心态得到了磨砺。记得在去年的比赛结束后,获奖的学生对我说:老师,虽然这次比赛我的成绩不理想,但我学到了很多,通过这次比赛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尤其是我急躁的性格是我的致命伤,虽然理科是我的强项,但每次都拿不到高分,很多不该错的就是由于马虎导致自己的成绩没有整体的提高。虽然这次又没拿到好成绩,但我一定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的改正。听到这番话,我由衷的感慨:如果这项活动能够持续的开展,这种有效教学模式会使更多的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这对以后的学习乃至人生都有重要的意义。
4、帮助学生挖掘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正确的技术观,价值观,世界观,合理规划未来
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特长,如果教师能够有效的开发学生的这些潜在的能量,深入广范的挖掘,把课堂还给学生,进有高效的课堂教学与有效的课外辅导,学生真的可以创造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作品。从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学习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对其今后的人生规划发展奠定了稳健的基石,使学生明确人生的长期奋斗目标与短期的奋斗目标,由盲从走向独立,由平淡走向激昂,由理想走向成功,对其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广泛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档案文化作为一种吐故纳新的文化特色功能,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开展档案选修课程对宣传、传播、弘扬档案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档案选修课程的教学实践可从革新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来实现。
[关键词]
档案选修课;教学实践;文化建设
档案文化作为一种吐故纳新的文化特色功能,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有很多途径和方法,其中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档案文化教育来扩大档案社会影响,即在高校里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
一、高校开展档案选修课程的意义
在高校中开设档案学选修课程,通过对档案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档案的价值,对宣传、传播、弘扬档案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档案文化自觉的需要
文化自觉是自主创新的前提,也是一种文化持续发展的智力源泉和有力支撑。但长期以来,档案文化缺乏“自觉”,对档案文化的价值、内涵缺乏足够的认识,档案文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够。通过在高校普及档案文化知识,树立档案文化自觉意识,发现档案中文化思想的精华,对传统智慧和文化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再加以继承和转化以及有效的拓展。
(二)培养档案文化意识的需要
档案文化意识,是整个社会或某个集体、个人对档案文化的认识的态度。档案文化意识的强弱,会从心理层面影响人们对档案工作、档案部门和档案事业的重视程度、理解程度和支持程度。全民档案意识是档案文化建设的智力支持。当前,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比较薄弱。那么在大学生毕业真正踏入社会、进入到各行各业、融入到方方面面的文化建设中之前就接受档案文化知识的普及,让学生对档案文化以及档案的重要性有正确和充分的认识,力求达到“人人懂档”和“人人用档”,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发挥档案文化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为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服务。
(三)人才培养的需要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社会竞争力。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与物质、能源并称为三大社会资源,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宽口径人才”,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同时要具备信息获取和信息运用的能力,而档案是信息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所以有必要培养学生了解档案、认识档案和利用档案。通过档案课程的学习,可以拓宽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处理档案信息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也大有裨益。
(四)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需要
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从学校工作的后台走上教学前台,并通过这一平台扩大档案文化宣传和影响,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档案意识,而且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更加重视,对促进高校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和层次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档案选修课程的教学实践
目前高校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陈述理论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以教师讲为主,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欠佳,要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档案文化教育,必然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寻求适合高校各专业学生的档案选修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改变教学理念,革新课程教学内容
传统的档案管理实务教材内容主要是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和编研等,教材主要是针对档案专业学生和文秘专业的学生,大多以陈述理论知识为主,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档案工作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在课程安排上可简化该部分理论。考虑到面向的是跨专业、跨学科的学生,吸引学生的不是档案学的专业理论思想和特有管理技术,而应是档案背后的大文化、大历史,而且公共选修课的课时很短,要使非档案专业的学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档案学方方面面的知识,非常不现实,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走进档案学的大门,培养学生基本的档案意识。因此理论部分主要介绍档案的发展演变历史、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国家各级档案管理行政部门的职责及国外国家档案馆的基本情况、档案相关法律法规、档案文化和本校校史等内容。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手段来丰富抽象、枯燥的档案理论知识,结合课程内容采用了丰富的视频、音频、图片,增加课堂趣味性;教师由主讲转变为主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改变学习状态,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智慧的学习体系;课堂可从“封闭走向开放”,用课外参观、观摩专题档案展览结合课堂教学;布置多样化的任务,比如赴省档案馆查阅指定档案,在课堂上交流查阅过程和体会,学校档案馆可以建立学生的梦想档案,收集学生的视频《我的梦想》,若干年后邀请学生回校观看,借此不仅激发学生思考和创作也培养了学生对档案工作的关注和认识。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只有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地在头脑中升华起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根据档案管理本身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档案基础知识普及教育的同时要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操作课时比重,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高校的档案馆(室)为档案实践操作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让大学生有机会结合所学档案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观摩和亲自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检索和利用。通过档案管理系统的操作,可以使学生了解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电子文件制作与搜索、网上检索和利用等。
关键词:职高;语文选修课;教学方法;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27(2002)06-0121-03
21世纪将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越来越重视人才这一最宝贵的资源。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从而提出了人才的“柔性加工”、“绿色教育”等概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人人可以成才,时时可以成才,处处可以成才的环境”。我校是职业学校,又是省学分制试点学校之一,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依据“着眼素质,立足课堂,强化常规,深化改革,扎实工作,讲究实效”的工作方针和“目标明确,博彩众长,结合实际,精心设计”的教改要求,在“深化分层次教学,试行学分制管理”的改革措施中,在全校范围内开设选修课、活动课及分层次教学,并组织了“柔性课程与弹性学制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小组。语文学科在高一至高三年段开设了选修课,积极参与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迈开了改革步伐的第一步,并且把“如何开好选修课”作为语文组研究课题。通过七学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对“如何开好语文选修课”做了总结和探讨,现归纳如下:?
一、职高开设语文选修课的意义
目前,学校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要求基本上仍然是全必修和全统一制度,强求一律,这样是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更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文化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对教材内容中知识更新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而职高语文教科书虽然在七年内已经有过四次更新,由于各种原因还不能完全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有许多的新学科、新知识、新技能也无法在必修课中体现。“分层次教学,试行学分制管理”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大动作,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有力的措施。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必选和自选3个部分”“自选部分是为培养学生兴趣及个性特长安排的有关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可选性和多样性”,而选修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教学内容结构趋向合理,努力做到“轻负、优质、高效”,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语文学科从1995年起就开设了选修课,通过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审美观念。同时,也使一部分同学在个
关键词:高中武术选修课教学,问题分析,教学策略
早在1916年武术就开始进入学校教育,是国民强身健体的有益手段。但时至今日中华武术在学校中并未实现根本的普及,学生也并未真正感受到武术的魅力所在,具有中国浓厚传统文化国粹正在我们身边一步步地流逝。武术教学明显滞后的原因有多方面。单从教学分析,目前武术教学一直沿袭旧教材的教学内容,缺少时代气息;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形式等过于简单陈旧,缺乏创意;教学中没有紧扣武术的特点这一特色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使武术成了没有攻防含义的武舞和武操,从而丢失了该项目独有的“攻与防”的民族特色。在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为了贯彻落实高中武术选修课的教学要求,我作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一、开展高中武术选修课教学的困难
1. 教学手段陈旧,缺乏兴趣培养。
目前高中武术教学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没有积极寻找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自始至终都采用学习、复习、再学习的单一方法循环重复,形式枯燥。单一的被强迫性练习,导致学生的强烈反感,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极少讲述生动的武术攻防解析和实战练习,单个动作或基本动作的练习缺乏趣味性、娱乐性。
2. 学时短,容量大,教学内容累积灌输。
如此,教学和复习时间都比较紧张,学生在没有消化完所学知识的情况下又开始接受新的教学内容,丧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个性的发展。
3. 缺少基本动作、组合动作练习方式,直接学习套路。
传统的武术教学往往在学生未能掌握武术基础知识和基本动作的情况下直接学习套路,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导致教师在教套路的过程中繁琐地对学生强调身型、步型、手型、手法,等等。另外,学生对套路中的动作规律缺乏认识,对手、眼、身法、步法和器械的使用方法、身械配合等技术缺少协调性的训练,如此就直接进入套路教学不但花费时间多,掌握技术动作慢,而且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优化高中武术选修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 抓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
教师示范演练套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趁机点明学习武术的意义: (1)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旺盛时期,武术不仅有各种徒手的拳术套路,而且有刀、枪、剑、棍等器械练习。它可以有效地发展爆发力、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和满足青少年探索、好胜、搏击、防身等心理要求,对培养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的精神和优良的武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练拳习武,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特别是武术内容丰富,不受季节、场地、年龄的限制,学会几套拳术,可以成为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健身手段,作为终身体育的一种方法。 (3) 武术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健身、技击(攻防动作)的实用价值,成为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 (4) 武术逐渐被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所喜爱,正逐步走向世界,已拟定成为奥运会竞赛项目之一。北京奥运会就把武术列为表演项目,而广州亚运会则把武术作为竞赛项目。针对某些学生提出的武术套路是“花拳绣腿”的想法,一方面讲解套路中有技击含义的动作,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武术套路演化与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并认识武术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而且有着广泛的实战意义,利用武术攻防动作的示范与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用游戏的讲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根据目前“淡化套路,突出技击,强调实用”的发展方向,把优秀套路中一些实用性较强、难度系数小且富含技击性的组合动作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然后把几个组合动作再组合,形成短小的套路,加强组合动作内在技击性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动作、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学到动作的技击原理,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2. 充分利用闲暇时间练习武术。
武术教学时间的安排可以说是一个共性问题,怎样解决学习时间少、教学容量大的问题呢?第一,可以在准备活动过程中多安排一些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组合的练习,因为武术的很多基本动作都具有发展柔韧性、爆发力的一般特性,比如:武术基本功的“正踢腿”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腿部肌肉的柔韧性,而且可以锻炼腿部和腰部肌肉的爆发力。这样,既可使准备活动更加充分,又可巩固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组合,为进入正式的教学奠定根基。第二,若学生对武术较为热爱和投入,就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利用早锻炼时间或其他空余间隙,强化巩固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以此弥补课堂内教学时间的不足,一举多得。
3. 处理好基本功与套路的关系。
(1)武术基本功是套路学习的基础。“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很多正式体育项目如果少了基本功的训练都将无法长期存在,更不用说具有普及和推广的价值,武术更是如此。传统的武术教学方法是以入为主,开门见山,直接学习武术套路,很少侧重武术基本功的训练。此种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优势,就是学习周期短,在很少的时间内就可掌握一段套路,迎合不少学生的心理,但这样的教学只是短期行为,学生往往在掌握了(其实不是掌握,只是会比划动作路线而已)一套拳术后,就以为自己学会了武术,觉得武术的轮廓仅此而已,甚至对武术产生厌恶的情绪。又因为对照标准动作后(如教师示范,观看多媒体欣赏等),学生觉得自己的动作很蹩脚、很难看,自己一时又无法改进自己的动作定型,所以会产生一些厌学的反弹。教师应该向学生指出:专业武术队在训练中一般很强调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组合,由于长期的磨练,形成了固定的动作定型,因而套路中的每一招式都很到位和规范,且韵律、节奏感十足,使人看了不仅赏心悦目,而且给人跃跃欲试的愿望。但对于高中生来说,长时间的基本功练习,第一是时间不允许,第二是基本功训练是一项非常艰苦和枯燥的过程。如果不顾学生个性的伸展而一味地以基本功教学为主,则必将导致学生习武兴致的下降。因此,高中武术选修教学应以套路教学为主,以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为辅,适当介绍一些中国武术的传统练功方法,通过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组合的打底,学起套路来事半功倍,学生习武的兴致结伴而生。
(2)遵循套路教学的几个步骤。针对高中生,新教材编排了三年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大部分以套路学习为主,比如高一年级学习“形神拳”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少年拳第三套”;高二年级,男子学习刀术,女子学习剑术;高三年级学习“太极拳十二动”。三个学年的套路教学有一定的延续性和连贯性。同样,也应该遵循套路教学步骤,我认为,主要的步骤如下:
(1) 首先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慢速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弄清和掌握动作方向路线的曲折迂回、来龙去脉。对于势式、步型可作一般要求,不必太低、太工整。
(2) 在以上基础上,掌握动作势式、步型的准确和工整。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在已经弄清动作方向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动作势式的准确与工整。这时教师的示范、领作要把前一步骤采用的慢速示范变为正常速度的示范,手、眼、身、步必须做到准确工整。但是,动作的示范、领作速度相对变快,不等于就是动作的贯串完整。如果某些动作在第一步骤里运用的是分解教法,在这里还是要分割开来,不必贯串成完整动作。因为,要求势式、步型的工整,不仅要求静止时架式、步型的准确与工整,而且要求在动态活动过程中手、眼、身、步变化部位的准确与工整。所以,先不要求动作的贯串完整,目的在于利用分解教法解决动态活动动作的准确与工整。
(3) 完整贯串动作。这一步,使学生掌握动作具有完整性。教师的示范、领作必须是快速的、正确的、连贯的、完整的。带领学生把分解的动作连贯起来做,不但要求势式连贯、完整,而且要求用力须达、恰当。
(4) 分析、加强动作的劲力、节奏、精神、眼法等技巧。这样可使学生领会武术动作的特点,了解武术神形兼备的要求。教师要向学生分析动作的性质、作用、意向、节奏,并使学生体会这方面的技巧,逐步地使形体动作和心志意向结合起来,以便进一步形成武术神形兼备的风格。
4. 优化武术教学方法的运用。
(1)语言的运用。正确运用语言,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对加速掌握基本技术、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既定的水平,故使用语言要尽可能地简练,让出多一些的时间给学生练习: (1) 讲解:动作的规格和标准应讲清、讲透。 (2) 在示范的基础上,要授予学生简明的口诀,如讲弓步要领时,“前腿弓、后腿蹬”;讲马步时,“两腿开立三脚宽、两脚平行正向前,屈膝半蹲大腿平,挺胸立腰背要直,两脚内扣对脚尖,身体中心落中等”。 (3) 口令和口哨运用,动作与动作过渡时间短的练习可用响亮、短促口号,拖音不要长。 (4) 口头表扬和口头汇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直观表象性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观看多媒体,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技术动作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形象化教学,如:如用“燕子抄水”比喻仆步穿掌,用“枯树盘根”讲解坐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的含义。示范位置的选择以学生能看清教师的准确动作为准;示范面最好以镜面示范为好,当然一些正面示范也必不可少,同时,示范还要和讲解合理搭配。当示范不能充分显示动作的结构、过程、关键与细节时(如空中动作、高难度动作等),可采用图片、多媒体等形象直观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再者,借助外力的帮助,使学生通过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明晰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也可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如针对高中二年级女子剑术第11个动作“翻身弓步反劈”到第12个动作“仆步反手下穿”,整个技术动作的幅度很大,学生一时不得要领,教师可手把手指导,强迫性牵引其手臂和剑做出正确的运动轨迹,便于学生快速掌握动作。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3)完整与分解教学的使用。完整教学主要在刚开始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和生动的技术印象。另外,在学习结束后,也可利用完整教学,让学生重新回顾所学的动作技术,增强教学的连贯性和增强教学效果。但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使用分解教学,因此分解教学显得更为重要: (1) 结构和方向路线较复杂、繁难的动作必须采用分解教学; (2) 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 (3) 富于顿挫的动作。这样示范和讲解后,学生就能领会此段落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4)适当开展武术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在高中武术选修教学中适当开展武术比赛,一方面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面对强手时敢于拼搏、勇于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比赛可以培养勇于挑战自己,不断向新的目标奋斗,激发和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三、实践效果和思考
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本着“教育者必须自己先受教育”的精神,高中教师在掌握其他体育知识技术的同时,也要相应学好武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武术教材,钻研教材和教法,具备学好、教好武术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在动作示范时,力求准确,以保证武术特有的风格:讲解时,吐字清晰,力求把每个动作的作用、攻防含义等都讲清楚,确保中国传统武术的根基。同时,注意及时提示学生,攻击性动作不能随意使用,适时地进行习武的目的、意义的教育,加强武德观念;注意学生人生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另外,明确武术教学普及与提高的目标、特点、任务及武术教学的基本规律,按照武术选修教学计划,有系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传授武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结合实际,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合理竞争教育和武德教育。
总之,为了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普及武术教育,教师首先应从高中武术教育入手,改变目前武术教学中的不合理因素,结合新课程改革思想,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武术选修课教学理念,在武术教学中传授学生武术基本技术技能的同时,加强武德、“仁”、“义”、“礼”等武术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尚武精神,增强学生的体质,塑造学生的健康完美性格,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为高中武术选修教学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2]吴健俊.论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武术科学, 2005, (1) .
[3]王焕波.“健康促进”新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改革设计[J].德州学院学报, 2004, (6) .
[4]刘鹏.析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J].武术科学, 2005, (2) .
关键词:数值分析 算法设计 教学案例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b)-0104-02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数学理论和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实用。数值分析研究利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值方法及其理论[1],重点研究某些适合在计算机上使用的实际可行、理论可靠、计算复杂性较好的数值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数值代数”、“数值逼近”和“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三方面,综合知识点较多,既有纯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密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又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际实验的技术性、近似性,集中体现了逼近(近似)、迭代、离散、外推(松弛)等独特的思想和技术。
传统的数值分析课程主要介绍一些经典的数值算法及其理论,但是有些算法的数值计算过程较为繁琐,通过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学员往往只是对算法有一个粗略的概念,而不了解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员对数值分析教学内容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不利于学员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算法设计的逼近、迭代、外推(松弛)等技术,在数值分析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与尝试。
1 数值分析结合算法设计技术教学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实验活动和交流构建平台,创设情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学习和研究数学的视野[2]。
科学技术各领域的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与数学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但实际应用中所导出的数学模型往往不容易求出精确解,只能简化模型或利用其他方法求出近似解,而且所涉及到的运算过程(公式)比较复杂,有些运算过程仅靠一支笔、一张纸或一部计算器是很难迅速完成的。根据数学模型的特点提出求解的计算方法直到编出程序上机算出结果,进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这一过程就是数值分析或计算数学的主要任务。
本科《数值分析》课程一般安排在三年级开课,学生对本专业基础课程和基本数学知识已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和计算机编程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背景介绍与研究分析,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基础、数学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主要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建立数学模型,针对模型选择合适的数值计算方法,并且讨论所研究问题的性态、算法的误差、稳定性、收敛性等。Matlab,Mathematic,Maple,Lingo等常用的数学软件具有强大的数值计算、符号计算和图形处理功能。这些均为数值分析结合算法设计技术的课程教学提供了日趋完善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2 数值分析课程的算法设计技术
文献[3]关于算法设计的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3种技术。
2.1 规模缩减技术
规模缩减技术是通过某种简单的运算方法缩减问题的规模,直到求出问题的解,目的是通过“简单的重复”解决复杂问题,集中体现了数值分析中逼近和迭代的思想。规模缩减技术的特点是:依据原问题的特点,建立某种形式简单、结构清晰的递归公式使原问题的规模递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渗透缩减技术,帮助学生理解算法的精髓。
以绪论中秦九韶算法为例介绍规模缩减技术。对给定的x计算多项式pn(x)的值,将多项式的次数规定为多项式求值问题的规模,秦九韶算法通过迭代计算使计算问题规模逐次减1,则经过n步,即可将所给多项式次数降为0,从而获得所求的解。此时只需作n次乘法和n次加法。
显然,求解非线性方程和线性方程组的解的迭代法也是规模缩减技术,将初始值与真解的距离看作问题的规模,则每迭代一步,得到的近似值与真解的距离逐步减少,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迭代结束。
方程求根的二分法也是一种缩减技术,可以将包含根的区间作为问题的规模,运用某种手续逐步压缩含根区间,减少问题规模,直到所求的根满足精度要求为止。解线性方程组的消去法是为了降低方程组的阶数,同样是规模缩减技术的具体应用。
2.2 迭代校正技术
再来看一看求解线性方程组Ax=b的迭代法。给定线性方程组Ax=b的一个初始近似解,希望用某种简单方法确定校正量Δx,使校正值能够较准确地满足给定方程,由于,设为A的某个近似矩阵,则线性方程组Ax=b的近似方程称为校正方程。
校正方程是用于计算校正量的简化方程。校正方程通常要求满足:一是逼近性,它与所给方程是近似的,逼近程度越高,所获得的校正量越准确;二是简单性,校正方程越简单,所需计算量越小。
由校正方程可近似解出校正量,从而校正值相应的迭代公式为。
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关键是近似矩阵的选取,要求与A近似,同时利用校正方程求解校正量Δx比较容易。当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对角阵或上(下)三角阵时,方程都比较容易求解。例如可将A分解为A=D L U
其中D为对角阵,L和U分别为严格下三角和严格上三角阵。
若令,相应的迭代公式即为Jacobi迭代公式
若令,即为Gauss-Seidel迭代公式
若令,即为松弛因子为的超松弛迭代公式。
2.3 松弛技术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如果能够取得目标值F*的2个相伴随的近似值F0、F1,如何将它们加工成具有更高精度的结果呢?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办法是,选取适当的权系数,将近似值F0、F1的某种加权平均值作为新的具有更高精度的近似值,即令:
这种基于校正量的调整与松动的方法,称之为松弛技术。它的特点是优劣互补,化粗为精,较好体现了将复杂过程化为简单过程的重复处理,不同之处在于每一步的松弛因子的选取。要使迭代过程加速收敛,必须根据具体问题使用合适的松弛技术和松弛因子。
数值分析课程的很多内容都体现了松弛技术,最典型的是求数值积分的Romberg方法、解线性方程组的超松弛迭代法、逐次线性插值、迭代加速的松弛技术等等。
3 数值分析结合算法设计技术的课程教学
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在原有的《数值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与探讨,我们重新组织编写了《数值分析(第二版)》教材,2011已经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新版《数值分析》教材适当结合当代前沿学科中常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在编排体系和内容组织上更注重紧凑和循序渐进,对精选的内容尽量作详细的论述和推导,对部分定理和结论,仅作叙述,删除了繁杂的证明过程,侧重于算法的构造思想、算法的实现、算法的误差估计、收敛性、稳定性、计算量、以及对算法的改进等等,使得课程教学内容现代化、科学化、合理化。
为了加强教学知识与内容的应用性、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及实用性,针对教学课时不够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形,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算法设计的缩减技术、校正技术、松弛技术,并恰当地融入到数值分析课堂教学内容中,再进一步通过上机验证算法,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算法的优劣以及如何改进算法,提高学生学习算法理论的兴趣,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加强有关数学软件的教学,算法设计与软件实现相结合,以强化实现能力为牵引,结合数学建模,进行案例式教学。通过教学案例、训练、实验等各种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给数值分析课程教学带来了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数值分析教学内容的畏难和厌烦情绪。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建立《数值分析》网络课程,借助大学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应用系统这个教学平台,实现网上实时教学、布置作业与测验、在线答疑、在线交流、在线自学等功能。通过网络教学,学生选择学习内容,进行探究性的自主学习,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合作意识。
4 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以强化实现能力为牵引,贯彻组合教学和技术教学法,强调数值分析算法设计的缩减技术、校正技术、松弛技术,以算法设计技术教学为纽带,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值分析课程的学习内容不是毫无生气的数学公式,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值分析内容和过程产生强烈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汉林,李薇,王天虹.数值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杨雯靖.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1):41~43.
[3]王能超.计算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摘要:学习需要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好地保持,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正是英语趣味教学的关键。趣味教学的核心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选修课 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 体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的很多院系纷纷缩减公共基础课的学时,满足各专业课程的开设,高考改革逐步淡化英语后更是如此,公共英语课程从4学期减为3学期或2学期,甚而提出取消,这很不利于英语的发展和提升,更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够、目的不明确,相当的学生只是为期末考试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而被动学习,认为学好英语无助于将来的工作与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外语学习的重要性。
其实,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我院领导审时度势,本着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不仅开设大学英语(2个学期)和专业英语(6门),还倡导英语老师开设选修课,诸如《欧美英语歌曲欣赏》、《商务英语》、《日语学习》、《英语电影赏析》、《美国街头俚语》、《美国文化史》、《实用越南语》、《趣味英语趣味学》等等,这些选修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并取得一定实效,大大缓解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尴尬。
那么英语老师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好学乐学英语?从决定开设选修课《趣味英语趣味学》起,积极准备:走访学生并了解其需求与兴趣爱好、查阅当前最新最潮英语、购买相关书籍与资料等等,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于2010年春季学期开设第1期《趣味英语趣味学》,到现在共计开设8期(每期26课时)。每期都有些更新,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和时代的需要。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现在就这门课程的准备、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与各位同行分享。选修课《趣味英语趣味学》的课程目标
选修课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目标必须体现校本化,必须建立在对学校环境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化抽象为具体,化乏味为兴趣,使学生会学、好学、乐学,主动、轻松地获取时尚、地道的趣味英语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选修课《趣味英语趣味学》的设计与实施
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开设成复习课或必修课的补习课,也不能简单照搬大学层面的选修课。要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地设置选修课程。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既要多样性,也要目的性;既要有拓展性,也要可行性。
选修课的设计与实施必须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校条件,逐步开设和完善,并形成一定的特色。选修课的教学内容
3.1教学大纲
3.1.1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①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个性;②促进英语学习,提高综合技能;③与时俱进、感受时尚英语的快乐。
教学要求:通过趣味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除了给他们提供或创造合适的学习场所之外,更重要的则是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学习和操练机会。
3.1.2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选修课的课程评价
课程的内容选择针对学生的水平差异和需要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反应和要求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开发,努力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力争做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达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课程要求。开设选修课的体会
第一,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第二,选修课使学生树立自信,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质。
第三,学生能大胆用英语进行交流,英语互动给他们提供了真正运用英语的机会。
第四,减轻学生负担。轻负担、高效率、浓趣味,学生才会喜欢。
第五,我们老师通过选修课的开设也逐渐转换了角色。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课教学实践】推荐阅读: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思想10-28
算法教学设计09-15
《算法与描述》教学反思12-26
算法初步单元教学设计01-08
《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2-23
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06-23
算法分析及设计大作业07-09
排序算法总结09-26
区域边界规划算法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