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精选8篇)

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篇1

摘要:在政务公开的要求下,单位工作的信息资源必须具有正确性、实效性和公开性,为了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同时为角色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信息资源,必须开发具有延伸性和高度通用性的通用信息管理平台。本文对通用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介绍了开发平台的功能和实现架构。

关键词:通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原则;开发平台

在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也极大地提高了社会运行的效率和个人的工作效率。与传统的办公形式相比,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准确性、系统性和指导性,能够对机关单位的各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利用,避免工作中的混乱,实现资源共享。通用信息管理系统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能够切实提高机关单位的工作效率,为机关单位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一、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

1.1 设计原则 在进行具体的开发工作之前要制定一系列的设计标准,这些设计标准统称为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是对设计方案的优劣进行衡量的标准,能够对设计进行指导。从本质上来说,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就是一个数据服务平台,以统一格式的原数据程序为基础,根据开发需求的不同,设计不同的个性化功能。技术平台应该具有操作简洁、适用性强、开发灵活度高的特点。因此通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平台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操作便利、设计简单。②切合工作实际,能够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③各项业务之间具有独立性。④在标准化框架的基础上设计个性化的细节。⑤业务与技术相分离。

1.2 设计思想 在整个通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流程中,设计思想处于核心地位。首先要将指导思想明确下来,才能进行具体方案的设计。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要能够提高单位电子工作的普及率,以此为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设计思想。①模块化思想。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划分,将其分为不同的.模块,并将程序接口设置在不同的模块之间,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②人性化的思想。要充分的考虑用户的习惯和工作的实际需求,使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更加具有个性化。③专业化思想,要将数据知识提供给管理人员,使其能够使用专业化网络来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④规范化思想。要能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来实时监控单位的信息数据,将更加全面的动态信息提供给单位[1]。

二、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功能和实践架构

2.1 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组成部分 该开发平台的技术框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模块和平台。在整个系统中,模块是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能够对用户的体验进行直接的影响。平台主要是对各模块进行运行、控制和开发,对各模块的工作进行统筹。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平台和模块分布在不同的部分,属于总线式结构,在开发设计中平台和模块是互相独立的。然而,平台要对模块进行控制,才能启动模块,使用户的需求命力得到完成。因此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具体实施平台中没有模块,也难以达到相应的功能。从编程系统的角度来看,系统的安全稳定是实现开发平台性能的基础,因此要尽量对模块设计进行细化,以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效果。尽量使页面清晰友好、美观整洁,模式下的接口、类和函数运行迅速,关系清晰。

2.2 开发平台的具体框架 根据开发平台的主要功能;规范化解析数据、规范化形成数据、系统管理数据,将其分为三大模块:数据解析模块、数据形成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数据解析模块又称为运行器,主要对模块的运行实践进行负责,具有多个通用部件和业务部件,能够解析和修改模块数据,从而实现动态化和人性化的模块运行。数据形成模块又称为应用管理器,主要是对分散的模块进行整合,对软件开发功能进行完善。数据管理模块又称为设计器,也就是帮助和指导体验用户和开发人员,为了保持用户界面的风格统一,主要使用统一的XML格式元数据[2]。

2.3 建立数据库 作为一个资源系统,数据库的主要作用就是集合相关联的数据,在设计数据库系统的时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也就是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具有较大的容量的特点,能够将所需要的数据快速的查询到,还可以修改数据。空间数据库具有很复杂的模型,而且以不同的关系等级为根据将整个数据库划分成了几个不同的数据层,平台数据库在对设备的运行信息进行存储的时候采用的是数据库格式,在数据库中可以存储全部的属性信息,并且还具备相对应的空间数据。两者在数据库中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对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利用可以使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得以维持。同时,在ADO系统中对OLE DB程序进行了应用。作为对ODBC的一种扩展,OLE DB的主要功能包括:①将数据库编程的OLE接口提供出来是OLE DB最大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ODBC而言,其灵活性更高,而且错误处理能力更加显著;②作为一种底层数据库,OLE DB还将非关系型数据库访问的数据库编程接口提供了出来。

2.4 实现应用管理功能 系统管理器在通信的基础上将相关的信息传输到上位机中,然后以通信导航为根据对系统的功能进行综合优化,主要包括5个层面:首先是物理层,现位流的传输能够在物理层上得以实现,物理层可以将特定属性的信号向数据链路层进行传输,保证了消息传输形式和总线通信功能的实现;其次是数据链路层:其主要是调控物流信息的传输,而且还可以在系统的运行中对通信数据的传输情况进行检查;第三是传输层: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就是调整总线系统的传输;第四是驱动层:其主要是将所需要求提供给系统的不同通信设备;最后是应用层: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就是保证通信导航对系统的管理、外界通信功能进行识别和优化[3]。

三、结语

总之,相关单位完善技术体系的重要环节就是开发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业务人员将各种数据交互难题很好的解决掉,由于其功能设置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因此可以对业务处理程序进行极大的简化。

参考文献:

[1]刘鸿旗,王海龙.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科技资讯,(33).

[2]廖光华.项目管理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的应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1(Z1).

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篇2

项目组对武汉市本地13家中小型企业的实地调研表明, 随着企业对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逐渐认知和接受, 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企业形成的价值需求已逐步显现。在调研的13家企业中,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分别占比70%、15%和15%;其中, 已使用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信息管理的企业占比38%, 而在剩余没有使用信息化管理软件的企业中, 有意向使用信息化管理软件的企业占比达到了100%。由此可见, 企业用户对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需求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多数企业逐步将信息技术纳入到自己的战略管理之中, 企业不仅希望管理软件支撑业务运营, 同时还要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企业开始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整合性、弹性、集中的数据储存、便利性、提升管理绩效、增进组织互动关系等功能皆有助于促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适应时代环境, 为企业未来系统建设构建统一的底层架构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多数企业囿于投入成本、认知难度、部署难度、平台性的问题, 对信息化管理系统只能抱以观望的态度。

2 研发成本与购买成本对比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 高昂的开发成本、软件部署难度、运行及处理平台的多样性都是他们难以承受的投资风险;企业不仅需要负责对管理软件底层支撑软件及硬件环境的开发和部署, 还需要负责维护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后续人员培训、信息资源优化、整体成本调整等工作。由此可见, 开发管理软件所需大量的人力投入、技术投入以及时间投入是阻碍中小型企业将信息化运用于企业管理的主要原因。

企业为了应对当前社会和经济的急剧发展及变更, 对管理软件也提出了更高的功能需求, 系统实施、集成, IT规划, 支持与维护等方面尤为突出。而大多数企业自主开发的管理软件由于在软件规划时期就对其功能进行了相对固化的调整, 这种软件结构很难适应系统在后续时期对上述功能需求的扩展。

相对来说, 更多的企业由于考虑到人力成本、技术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多重投资, 倾向于使用更加便捷、快速开发或取得应用授权等方式来使用管理软件, 从而减轻繁琐的开发、部署、培训、优化及维护工作。基于云计算等主流技术所催生的管理软件完美解决了多重成本投入、认知难度、部署难度、平台性的问题, 能够灵活运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 实现资源分配及利用的最优化, 让企业能够按照实际需求快速地搭建管理软件赖以运行的软件及硬件资源, 并且能够在后期系统技术升级时方便地对软硬件进行增减、更改和部署。基于上述优点, 企业选择使用快速开发框架搭建符合企业运营的管理软件将无需承担过高的投资风险。

3 使用Ext JS前端技术

在目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创新的、符合现代社会及人类行为思想的新技术开始诞生。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优秀应用培养并改善了人们的前端使用习惯和操作体验。从Web2.0时代兴起到Web3.0时代盛行的Ajax体验, 已经逐渐成为Web App的标配。目前, 互联网上最流行的前端框架就是Jquery UI和Ext JS。从应用于企业信息管理平台来看, Ext JS有着非常接近于C/S模式应用的操作体验。在Web App中, 多标签、鼠标右键菜单、拖拽、Ajax无刷新请求已经成为了Ext JS的代名词。用一个较专业的词语来形容, 即Native (本地化应用) 。给予使用者良好的操作体验对于一套企业信息管理平台非常重要, 这可能会直接关系到生成效率。

4“通用”的底层设计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在内部的管理、应用、需求上都有着巨大的区别。因此应用软件和管理软件的开发有着明显的行业领域性。经过调研多家IT开发企业、大型公司技术部、个人软件工作室的结果看来, 最令他们头疼的就是每当一个项目开始的时候, 他们总得去重复做一些项目底层的设计和部署。这些底层的功能设计就是一些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权限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日志管理、字典管理。即使不同行业的企业, 这些底层的功能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搭建一个底层框架, 使其包含现有的权限、角色、用户、日志、字典等管理功能, 在这套框架基础上, 开发人员只需专心地部署公司的业务逻辑, 这样能够使得开发过程更加方便、高效、有意义。

目前B/S模式的应用, 大多以MVC架构为主流。这种架构模式把传统的URI请求对应的物理文件变为URI请求到对应的函数方法, 显得更加清晰和简洁, 也便于后期人员维护。我们的设计方案也是基于MVC架构扩展开的。

基于MVC架构的程序, 有着精确的URI格式。常见的比如有:

/控制器/方法

/模块/控制器/方法

无论URI的格式怎样改变, 最终的共同点都是请求到程序内的具体方法。为了更加精确地控制权限, 我们还为请求的“具体方法”加上GET、POST两种HTTP请求方式判断。再统一编码规范, 凡是有数据写入的方法统一使用POST请求, 请求数据显示的方法统一使用GET请求。这样一来, 读写权限的分离也就基本实现。大致的配置模型如表1所示。

接下来就是角色与用户。很早以前, 管理信息系统的权限是以用户与对应的权限绑定的方式来配置, 这种方式需要为每个用户都设置一次权限。之后, 很多后台引入了用户组的概念, 权限与用户组直接关联, 用户只需与用户组关联, 用户只需要分配对应的组就能拥有对应的权限, 而具体权限的配置就只需在组管理内设置。科技和管理水平日益进步, 即使使用用户组概念也未必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当某领导既要有A组的权限、又要有B组的权限时, 解决办法只能再为某领导单独创建一个组, 或者为其再开设一个账号。这只是在角色权限管理中某领导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解决, 在实际企业运营过程中, 也许有不少的角色需要跨职能、跨部门处理一些业务。为了优化以上的问题, 将原有一对多的组与用户的逻辑关系, 改善为多对多的角色与用户的关系。

权限的分配设置基本完成,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权限的验证。权限与方法相联系, MVC架构的程序每一次请求都是请求到具体方法。相当于每一次请求都需要验证其是否有足够的权限和其身份是否合法。曾经的非MVC架构程序中, 经常能见到所有页面都include某个文件, 而这个文件就是用来验证权限的。在MVC架构程序中, 有一种名为过滤器的模块, 每次请求都需要经过它。根据上述的要求, 将权限验证的部分写入过滤器之中, 就可顺利实现。整套权限管理的框架也就形成了。

根据前文中提到的MVC过滤器, 日志的管理思路也十分清晰。日志记录着整个系统的运作,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遇到了某些故障和问题, 作为技术人员第一反应就是去检查日志。一个完整的日志, 它包含了时间、位置、角色、具体操作、异常信息、日志级别。日志的记录工作由过滤器和异常处理器来共同完成。正常的请求操作的日志全部由过滤器处理记录, 而当请求操作遇到异常时, 由异常处理器记录该条日志并记录异常信息。整个日志管理功能实际上是分为异常日志和操作日志两部分。一套拥有用户、角色、权限、日志管理的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框架到此也基本完成。

整套框架没有涉及到任何业务部分, 但包含了相对完整的底层功能。因此称之为“通用”。无论是软件公司、自身技术部, 基于这套框架来开发企业信息管理平台, 只需要专心实现实际需求、部署公司的业务逻辑, 并且按照一定的开发规范, 权限、日志、用户等模块就无需再投入冗余的时间成本。

参考文献

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篇3

关键词:电子考试 自适应考试 项目反应理论 抽题引擎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31-03

一、引言

在众多繁杂的教务工作中,考试测评是最重要也是最繁琐的。大到期考,小到测试,一学期各科的考试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教育模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学生不再接受集中的教学和辅导,如何对分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给传统的测试手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教育教学需要高效快速的考试手段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教学模式的变化,另一方面却是极其低效的人工工作方式。在测评手段上,人工出卷、阅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存在出错率较高、难以高效实施的问题。建立高效、科学的测评考试系统迫在眉睫。

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显然,考试测评是其改革的中心内容之一。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能力自适应的通用考试系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种极具意义的尝试。

二、自适应通用考试系统原理

通常纸质考试和传统考试都是基于经典测验理论(CCT)的。研究表明经典测验理论和方法存在若干不足:第一,项目难度和项目区分度等经典项目统计量的值依赖于施测时的特定被测样本,被测群体能力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往往也会极大地影响项目统计量、信度和效度等。项目统计量样本依赖性所产生的后果之—就是只有当被测全域和得出这些项目统计量的被测样本相似时,这些项目统计量才是可用的。第二,只有施测相同(或平行)测验项目时才能对被测样本进行比较。在测试时,如果测验难度与被测能力大致匹配,测量的精度将会得到提高,但如果学生的成绩是借助非平行的不同测验得出的,那么只有经过了复杂的等值过程,分数之间才能进行比较。第三,无法预测某个特定被测样本面对某个特定项目时的可能反应。然而,如果测验设计者希望对于被测全域的测验分数特征进行预测,或希望设计具有某种特征的测验时,这种信息将是非常有用的。[1]

经典测验理论存在的不足促使新的测验理论不断出现,近十年来,项目反应理论开始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项目反应理论(IRT)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个能力量表来克服经典测验模型的缺点,在该能力量表上,被测能力是和所施测的特定测验项目无关的。如果不考虑通常的测量误差,那么从不同难度的测验所得到的被测能力估计值将是相同的。IRT是通过把有关项目的信息与能力估计过程结合而达到估计值不变性的目的。而且,在IRT测量框架中,项目统计量与被测的能力是定义在同一量表上的。从理论上讲,项目统计量是独立于特定被测样本的。由于被测样本能力分布不影响项目的参数,因此在面对不同的被测样本时项目参数可保持不变。最后,与经典测量理论不同,IRT的测量误差是和个体能力估计值相联系的,它不会对所有的被测样本都采用单一的误差估计值。[1]

总之,项目反应理论模型能够提供不变的项目统计量和能力的估计值。这两个特点对于测验编制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这对于诸如适应性测验和题库的评价开辟了新的方向。当然,这种不变性的特点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体现出来。只有当所选定的IRT模型和测验数据之间具有适度的拟合时,才能够得到项目和能力参数的不变性。因此,确定IRT模型和测验数据的拟合程度是极为重要的。

目前,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已经开发了许多适应性测试系统。所谓适应性测验,就是依据被试的不同水平,对不同的被试施行不同的测验项目,并使这些项目的难度和被试的水平相适应。由于与被试的水平相适应,因此这些项目能够提供关于被试能力最充分的信息,并使达到预定测试精度水平所需的测验项目数量大大减少,测验时间缩短,被试和主试的疲劳程度和工作量相应减低。[2]

为了使测验项目和被试的能力水平相适应,就需要事先建立起一个相当大的题库,其中各项目参数是已知的。每当被试对项目做出反应后,就对被试的能力进行估计。由于能力估计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用手工方式很难迅速而有效地完成,必须依靠计算机才能实现。运用计算机进行的适应性测验也被称为计算机自适应考试(简称CAT)。[3] 这种测验可以对每个被试分别进行,测验项目通过计算机终端显示出来。给不同的被试呈现不同的项目,被试做出回答后,计算机就可立即计算出被试的能力估计值;被试每回答一个项目,计算机就对原先的能力估计值进行一次修订,并且从题库中自动提取—个能反应被试能力信息量最大的项目呈现给被试。这一过程反复进行,直至达到预定的测量精度。

为了顺利地进行计算机适应性测验,程序必须实现如下功能:

(1)根据被试已做出的反应来预测他将对还未实施的各个测验项目做出如何反应。

(2)能有效地根据上述预测结果来选择下一个要实施的项目。

(3)在测验结束时,能给被试一个表示其能力的分数。

三、系统框架

系统采用分布式多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该架构包括客户端,应用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均采用分层(Layer)设计模式。

Model(模型)层:通过对系统中对象的抽象产生系统基本实体类,其中所有类均可序列化,用于在客户端各层之间,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以及服务器各层之间传递数据。

IDAL(数据访问接口)层:本层用于抽象数据库访问,它定义了数据库访问的所有接口,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层并不涉及具体接口的实现,具体的实现由SqlDAL或OracleDAL负责。BLL层可通过设定的策略(Factory模式)访问IDAL的接口来实现数据库表记录与实体对象之间的相互转换。

SqlDAL(SQL Server 数据访问)层:本层具体实现SQL Server数据库环境下IDAL层中所定义的所有接口函数。

OracleDAL(Oracle 数据访问)层:本层具体实现Oracle 数据库环境下IDAL层中所定义的所有接口函数。

BLL(业务逻辑)层:本层实现系统中所定义的各种与业务相关的业务逻辑,业务约束以及业务流程等。

Facade(业务外观)层:由于BLL层中类型较多,随着系统的扩充和业务需求的变更必然导致BLL层做出相应的修正,故直接将BLL层作为接口层提供给客户端访问不利于整个系统架构的稳定,通过加入Facade层,可对BLL层的访问进行封装,从而提高系统灵活度。

Sockets(网络通讯)层:为了满足多平台通信的需要,我们引入网络通讯层——Sockets层。在该层中,我们建立起各种私有的网络通讯机制用于终端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讯。需要注意的是该层是一个可选层,只有当系统不支持对Facade层进行直接访问时该层才是必要的。

Command(命令)层:对客户端命令进行封装,尽可能降低客户端界面与功能的耦合度。

UI(用户界面)层:提供用户可以操作和使用的GUI界面。

四、通用考试系统的开发

1.考试流程设计

考试开始前,考试中心工作人员依据该课程的考试要求组织试卷和考试,组考完毕后通知各考点;正式进行考试前,考点工作人员需登录考试中心,提前下载与该考点相关的各类考试资源,资源成功下载后,各考点将依据考试中心设定的考试时间自动为学生提供考试服务。

2.项目反应理论模型选择

在项目反应理论中,有多个理论模型可供选择。实用起见,我们采用了三参数的Logistical模型,该模型也是目前项目反应理论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型,其数学表达形式可表示为:

其中ai表示项目区分度,bi表示项目难度,θ表示项目猜测度,为被试的潜在特质(能力)。可以看出,在已知项目参数的前提下可对学生能力实施测算。

3.自适应抽题引擎构建

依据IRT,我们构建了一个自适应的动态出题引擎,其关键算法是概率保证算法。在选取试题时,该算法可以保证下列需求得到满足:第一,近似符合预期的概率分布原则,即被考查的知识点的分布将尽可能满足设定的预期分布;第二,不可重复原则,即在同一次测试中,针对同一个学生不能出现相同的试题;第三,局部最优原则,在满足前两个原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此原则,即呈现给学生的试题是最有利于测定学生能力的,即该施测项所能反应有关该学生能力的信息量最大,故采用此施测项就当前而言是最优的。该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

4.数据安全通信

在考点与考试中心之间,需要传输敏感的考试数据。因此,保证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是本系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考试过程的数据加解密机制如图3所示。首先,由考点产生初始密钥对,并向考试中心登记考点公钥。在每次考点请求传输数据时,由考试中心与考点之间协商产生该次传输的密钥Session Key,通过该Session Key对数据进行加密后传输。借助这样的机制,可充分保证数据传输安全,防止恶意人员窃取,篡改机密数据,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数据加密传输的效率。

五、总结

本文设计并开发了一种计算机自适应通用考试系统,并对该系统所采用的系统框架,考试流程设计、项目反应理论模型、自适应抽题引擎设计、数据安全传输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从在我校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与传统方式相比,该自适应考试系统具有所需考试时长较短,个体所需施测项目较少等特点,测量结果能较正确地反映学生的能力。但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对这种类型的考试表现出较大的不适应,造成分数偏低。?筅

参考文献:

[1]余嘉元.项目反应理论及其应用[M].江苏:江苏出版社,1992

[2]Frank Baker.The Basics of Item Response Theory[EB/OL].http://edres.org/irt/baker/,2001

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篇4

工程机械配件有自身独特的特性。合理地使用机械配件,有利于工程机械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工程机械配件的主要特点有:

(1)需求的随机性:工程机械配件的损坏的发生相对来说是随机的,因此对它的需求也是随机发生的。

(2)种类的多样性:工程机械设备一般都是大型设备。这些大型设备装配技术要求较高,如果装配不合要求,可能会酿成事故。因此,要求工程机械配件有高的品质。

(3)品质要求高。工程机械一般采用的是高新技术,工程机械上有很多配件的安装及使用有其特殊的装配要求,如果装配不当,可能引发事故。

2工程机械配件的分类

2.1按替代程度分类

(1)标准配件:例如:螺母、垫片、铆钉等都属于一般配件。这类配件使用数量大,较为普遍出现,要求的专业程度低,易于获得。

(2)一般配件:这是工程机械配件中最普遍的,要求的专业程度最低,获得最易。

(3)关键配件:关键配件需求量和重要性程度都很高,这类配件一般特殊型号的产品专用,不适合通用。处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工程机械配件制造商会对关键配件进行特别的.改造设计,以防止仿制件的出现。具有独立性和唯一性。

2.2按使用年限分类

(1)耐损件:这类配件的使用年限通常较长,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度较小。出现单个零配件的损坏的情况较少。很难对需求量进行预测。厂家一般都是通过对以往数据的分析来预测。

(2)消耗件:这类配件的使用年限通常较短,随着设备的使用逐渐磨损消耗,有基本固定的使用年限,但这类服务配件所占比例较小,一般情况下,只占10%左右。如:轮胎、过滤器、密封垫片、刹车片等。

2.3按需求程度分类

(1)高需求配件:高需求配件的需求度高,库存流动速度较快。一般来说,大部分消耗件都是快速流动的配件。

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篇5

《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导论》课程设计调研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系统应用领域及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合科学的管理方法,辅助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完成信息管理和完善管理职能的应用系统。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以互联网或企业局域网为平台,以数据库技术为核心,以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为手段,其功能不仅囊括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如员工招聘、员工考勤、薪酬管理、员工培训等,而且将人力资源规划、继任计划、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以及绩效管理与核心能力管理等成为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推进的重点,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不仅使人力资源工作者从繁杂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促进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水平。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事实上,国内真正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并不多,主要原因是懂人力资源的专业者大多非技术出身,专业的信息科技研发人员不懂人力资源。一方面,人力资源专业出身的不善于使用信息科技来提高行政效率,只知道依照原来的工作流程,将人工操作照搬到计算机上进行作业。另一方面,专业的信息科技研发人员不知道人力资源的人员到底需要什么,更不知道两者之间应该如何串联。因此,在进行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时,由于两者之间的专业领域南辕北辙,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第一,不是所有的员工和管理者都会欢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uman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为HRIS),接受这种变革。原因之一在于普通员工和管理者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在他们看来,人力资源部是在推卸责任。另一个原因是普通员工也许会被要求接受技术培训,这让普通员工感觉到更为沉重的压力。

第二,员工和管理者很少与人力资源专业人士联系,尽管看上去他们之间交流很方便。事实上,由于业务的外包,可能会由电话中心的代表来回答员工的问题,而这些代表甚至不是公司的雇员;员工的信息甚至可能是从语音机上获得的,而回答的声音则是电脑生成的。沟通似乎方便了,但交流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第三,人力资源部门会比以前更小,同时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可能正在实施并运用新技术,因为传统的交易处理任务是自动的或外包的。比如,组织将不再需要客户的分数来记录信息以及填写进程表。根据2000年人力资源自我服务的调查研究,有自我服务系统的公司每151个员工需要一个人力资源代表,而没有这个系统的公司每个人力资源代表只能服务99个员工。

第四,许多公司外包一定的人力资源功能,目的是减少人力资源的成本,提高人力资源技术,并要求更好的服务。

根据Gartner组织的报告,人力资源的外包市场也许会增加近3倍,从2001年的260亿

美元涨到2005年的760亿美元。这意味着很多目前在企业内部就可以完成的人力资源工作将会由专门的组织来完成。但是,相应的风险,尤其是推动内部特点的风险,依然是存在的,而且是明显的,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企业丧失关键的人力资源竞争能力。

第五,基于网络的HRIS可能使员工染上“信息瘾”,甚至员工会滥用网络。比如,他们花几小时的时间查网页,发邮件或上网,而员工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做相应的增值工作。

第六,尽管系统供应商会提供高安全性,但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同样应该关注安全问题,因为越来越多的员工利用网络搜寻人力资源信息。组织必须制定适当的安全程序来保护个人数据。例如,不被黑客或外界的人攻击,即便是以前的雇员也应该被有效地保护。

关于HRIS的技术革命带着潜在的危险,基于网络的HRIS的现状也不是完全乐观的,这对人力资源专业人士也是一种挑战,人力资源从业者尤其是这些专业人士在企业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国外的研究资料及相关报道一致指出,人力资源的电子化(E化)将是未来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简单地定义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就是指通过系统化的程序收集、存储和分析企业与员工的信息。可以说,HRIS改变了员工、管理者乃至整个企业的行为和认知。近年来,IT革命不断推动HRIS的变革,极大程度改变了传统的人力资源职能,并对人力资源职能加以重组。如今,HRIS的电子化与网络化,即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运用基于网络的HRIS更是一种普遍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基于网络的HRIS能降低管理成本,节省管理时间;另一方面,HRIS能帮助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在系统支持下做出更好的决策。

(一)企业成本的节约主要表现在管理成本的降低和体力工作的减少上

例如,包装、打印、分发人力资源文件的办公消耗降低,因为信息的传递现在已经电子化。再例如,过去人力资源任务由人力资源部进行分配与部署,从管理层到员工层,牵涉人员复杂;而如今,相关员工的数量明显减少。根据Forrester的研究,每位普通员工每年大约需要处理的基本事务约15项,如工资查询或改变联系方式等。据Morgan在2000年的统计,员工的每次业务或事务的处理大约平均花费$35,这就意味着仅为普通员工基本服务的一个500人的企业就将耗费$263,000。但是,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中的自我服务体系的运用改变了这一现状,该体系允许员工自行更新个人相关记录、查询相关信息等。同时,调查还表明,每一次员工自己处理类似业务要比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来完成至少节约$14。根据另一份2002年的统计调查,80%的被调查者认为员工自我服务体系能够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不仅如此,配置该系统的成本回收期也不会太长,甚至有学者认为只需1~3年的时间。运用基于网络的HRIS正在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从长远来看,这一趋势日益明显。

(二)在人力资源的实际操作中,运用HRIS可以加速交易进程

一个具体例子就是例行会计事务的处理,如果采用人工方式,平均需要32分钟,这包括“最初的联系、归类、手动完成报表、通知卖方、邮寄确认声明”等事项。而在一个以科技为基础的系统中,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时间被最小化了,他们也许只会涉及到数据追踪,如例行监测或备案文件等。研究表明,以前60%~80%的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行政任务或个体事务的处理上。现在,应用了自我服务体系,对雇员的信息管理变得更简单。因此,在HRIS中,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不仅不需要花大量时间来回答例行的问题或为管理者准备报告,而且信息传递进程加快了,相应的时间也自然节省了。

科技进步与发展正在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同时也转变着人力资源的基本职能。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管理者与普通员工都在接受着HRIS带来的挑战。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已经从事务性的、执行性的角色开始逐步转变成为战略性的合伙人,他们已经从基本职能中脱离出来,正在成为企业的决策者。而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也开始学会逐步利用HRIS快速收集信息、做出决策并互相沟通。简言之,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管理者与普通员工在企业中的角色均在某种程度上发生转变,而这种转变要求各自做好充分准备,在未来扮演不同于传统的人力资源从业者角色。初步信息需求分析

针对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到,公司迫切需要通过信息系统的构建,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1)通过人力资源系统的实施,对某公司的组织架构、岗位体系、人员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各业务等实现全面掌控;

(2)通过先进的信息化平台,整合业务,不断规范和优化人力资源业务管理,全面提高人力资源运营质量与效率;

(3)积极探索适合于公司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尝试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与方法,渴望逐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设计思路和初步方案

为了通过系统的实施,提高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在设计和开发该系统的过程中,将始终以能够帮助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宗旨,以对人力资本的有效管理和开发为中心。为了在系统中体现出现代人力资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将围绕一个核心、两种职能、三大体系、四个层面上来实现对人力资本管理的思想。一个核心指的是企业的激励机制,两种职能即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职能和操作性职能,三个体系是指人力资本构建体系、人力资本增值体系和人力资本分析体系,四个层面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主要包括5个模块:人事信息管理,事务管理,工资管理,考勤管理,企业人才库。

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篇6

阐述了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以及GIS技术应用的范围,分析了城市排水管网资源与GIS技术的紧密相关特性.以城市排水管理水务部门应用需求为基础,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专题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设计、功能设计等.最后,结合深圳市龙岗区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的设计开发,展示了项目部分开发内容.

作 者:刘红军 卢章锋 殷福忠 张延波 杨振球 LIU Hong-jun LU Zhang-feng YIN Fu-zhong ZHANG Yan-bo YANG Zhen-qiu  作者单位:刘红军,殷福忠,张延波,LIU Hong-jun,YIN Fu-zhong,ZHANG Yan-bo(黑龙江省测绘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卢章锋,LU Zhang-feng(贵州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测绘分公司,贵州,贵阳,550005)

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篇7

通识教育是指高校全体学生所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 旨在养成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富有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1]。

通识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 也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体现;目的是培养学生远大的眼光, 培养学生好的意识形态、态度和思维理解。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 其涉及范围宽广。由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对于发展通识教育的迫切程度也不容忽视。将通识教育的内容与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是高校发展通识教育的必然之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Internet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以高等学校高校通识教育的迫切性为契机, 开发了一套通用的网络授课系统, 该系统采用C#.NET与SQL SERVER为开发语言visual studio 2013和SQL SERVER2012作为开发工具, 基于B/S结构设计实现了“一种通用型通识教育网络授课系统”。

2、系统需求分析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育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成为了具有远程、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 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于社会个人的各方面能力要求也有所提高。因而, 作为教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等学校开始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以及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公民意思的培养, 即通识教育。高校对于通识教育的教学要求与普通专业教育有所差别。要实现通识教育实用性、高效性, 就要开发和挖掘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和精神气质。那么, 将通识教育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 利用Internet技术, 设计、实现能够适合高校各类型学生、满足各类型学生需求的在线学习系统就孕育而生[2,3,4]。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学生信息管理功能

为了使系统的一些信息和使用功能只对用户开发, 就必须有一个会员登陆注册系统:接受新用户的注册, 引导用户填写必要的个人信息;实现用户的登陆;对于已注册用户, 如果密码丢失可通过忘记密码这种方式找回或重置密码。对于管理员也可以实现上面对用户的所有操作。

2.1.2 视频课程信息管理功能

该系统视频可以从数据库自动调用, 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运用流媒体技术, 优先保证了视频信息的传输。提供用户对课程视频信息的查询功能, 比如哪个视频所属学科, 哪个老师主讲等课程信息。运用SQL语句实现对视频的上传、删除、更新、发布等操作。

2.1.3 学习监控策略

对于学习者的监控, 我们主要是在网络视频学习过程中, 通过每隔一定时间弹出一个Java Script对话框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是否选择, 如果选择是则继续播放视频, 否则停止播放, 并对课程播放进度保存, 以确保学习的实际性。

2.1.4 学习讨论交流功能

学生讨论交流也是本系统的重点研究模块, 一个好的教学系统, 应该有着很好的互动性, 这里我们采用留言板系统实时交流, 同时也可与教师发信息给予疑难解答。对相似的课程进行分类交流学习, 让学习者有话能说, 有疑点难点必能得到帮助解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 又能很好的使学生受到教育。

2.2. 系统性能需求

为确保形同能够长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系统应该满足一下的性能需求:

系统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系统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系统的必要性。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系统将来的可能承受的工作量, 是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响应时间满足对信息处理的需求。系统的开放性和可可充性, 充分考虑系统以后的可扩充性。如学习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要求体统提供足够的手段进行功能的调整和扩充, 设计开放性的系统。系统的易用性和以维护性。针对使用学生, 要求系统能过提供良好的运用界面, 易于人机交互、人人交互。使用学生、老师熟悉的图画界面, 同时, 为学生提供使用在线帮助, 系统的标准性, 开发、设计、使用过程汇总要涉及很多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多有这些都要符合主流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4]。同时, 在自主开发过程中, 要进行良好的设计工作, 制定行之有效的软件工程规范, 保证代码的易用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系统概要设计

3.1 学生信息管理接口

为了使系统的一些信息和使用功能只对用户开发, 就必须有一个会员登陆注册系统:接受新用户的注册, 引导用户填写必要的个人信息;实现用户的登陆;对于已注册用户, 如果密码丢失可通过忘记密码这种方式找回或重置密码。对于管理员也可以实现上面对用户的所有操作。

3.2. 视频课程信息管理接口

该系统视频可以从数据库自动调用, 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运用流媒体技术, 优先保证了视频信息的传输。提供用户对课程视频信息的查询功能, 比如哪个视频所属学科, 哪个老师主讲等课程信息。运用SQL语句实现对视频的上传、删除、更新、发布等操作。

3.3. 学习监控策略接口

对于学习者的监控, 我们主要是在网络视频学习过程中, 通过每隔一定时间弹出一个Java Script对话框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是否选择, 如果选择是则继续播放视频, 否则停止播放, 并对课程播放进度保存, 以确保学习的实际性。

3.4. 学习讨论交流接口

学生讨论交流也是本系统的重点研究模块, 一个好的教学系统, 应该有着很好的互动性, 这里我们采用留言板系统实时交流, 同时也可与教师发信息给予疑难解答。对相似的课程进行分类交流学习, 让学习者有话能说, 有疑点难点必能得到帮助解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 又能很好的使学生受到教育。

4、系统详细设计

4.1.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数据库有管理员表、用户表、视频信息表、视频类别表、留言类别表、留言回复表、信息类别表、信息表。其中视频信息表如图1。

4.2 业务逻辑设计

系统采用C#.NET和asp.net技术开发基于浏览器端的视频授课解决方案, 后台采用linger UI和j Query UI框架搭建后台静态框架, 采用asp.net页面生成周期和asp.net cookie技术、使用asp.net母版页技术, 业务逻辑采用多层架构通过接口层对系统的功能规约, 在数据操作层实现接口, UI层在调用。实现系统的代码复用和功能复用, 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易用性。

5、系统实现及测试

系统测试是指系统开发完成后, 通过在电脑上进行发布演示运行, 在运行中暴露错误, 发现Debug所在, 解决系统存在的问题, 纠正错误, 使系统能够按照既定的设计要求正常运行。系统测试只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其正常运行, 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系统的测试不是检验程序是否正确, 而是“纠错”。本系统采用黑盒测试, 系统测试结果能正常运行, 如图2。

6、总结

本文通过对关于通识教育课程授课系统分析, 采用Visual Studio 2013和SQL SERVERSQL 2012设计了一种通用的通识教育课网络授课系统。在系统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阶段都严格按照了软件工程标准和风范, 通过测试和试运行, 软件系统表现良好。

参考文献

[1]王晨.通识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 (9) .42

[2]袁芳.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邓慧杰.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

[4]丁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优化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2

[5]微软MSDN技术资料库SQL SERVER联机丛书[DB/OL]http://msdn.microsoft.com/zh-cn/library/bb545450.aspx

[6]微软MSDN技术资料库.NET开发[DB/OL]http://msdn.microsoft.com/zh-cn/library/w0x726c2 (v=vs.110) .aspx

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篇8

1 学校校务管理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特征

1.1 学校校务管理的信息化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制高点,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当下围绕学校教育教学这一核心,学校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通过硬件的投入促进信息化装备的更新;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教育资源和信息化队伍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应用水平的提升。

1.2 学校校务管理的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对学校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学校各项事务管理产生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地增长,信息处理的复杂程度和时效性要求也大为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成为必然趋势。但由于学校各个部门信息化应用方向不同,采用的技术不统一,实施的阶段不同,造成各种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相互衔接,从而形成“信息孤岛”。这就造成虽然依赖计算机进行管理,但实现全面、有效数据共享仍然比较困难。这种仅停留在“电子化”基础上的,缺乏组织协调各自为政的,集成程度不高的信息管理已成为阻碍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1.3 学校校务管理的信息化是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体现

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其基本原则就是对信息源的规范、对各种角色职责的规范、对工作流程的规范。只有在制度保障下,这种规范才能采用信息化手段加以实现。可以说其实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实现规范的过程,反过来也能促进制度不断地完善。所以学校校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同学校的制度建设密切相关。

2 校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成和功能

整个系统分为基础模块和若干功能子模块。基础模块主要负责教师信息、学生信息、组织结构信息、校舍信息等基础性数据的管理。其一方面为各个功能子模块提供数据支持,另一方面这种集中化的管理方式有效地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为基础性数据的共享和维护提供了方便。在此基础上,目前该系统拥有公文流转、请假审批、公车管理、经费审批、晨检上报、教务调课、课间餐征订、资产管理、易耗品管理、工资查询、教师荣誉管理、短信发送等12个功能子模块,包含了学校行政、后勤、教务等学校校务管理的多个方面。在功能上,有的是对审批流程的网络化解决,如请假审批、经费审批等模块;有的是解决信息“点对面”的发布,如教务调课、工资查询等模块;有的是解决信息“面到点”的汇集,如晨检上报、课间餐征订等。而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系统的扩充和修改都变得十分便捷。

系统采用MSSQL+ASP.NET平台的B/S结构,兼容性强。为体现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平台还具备与学校现有商业即时通软件相结合的功能,充分利用其提供的SDK接口,实现双向登录、信息提示等功能,便于使用者在不打开系统的情况下,也能及时收到有关信息。同时系统还具备手机短信提醒功能,当使用者暂时无法使用电脑时,凭借收到的短信和手机上网功能,也能实现业务的流转,从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工作响应速度得到明显提高。

3 对校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实践探索的几点思考

3.1 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改变传统管理方式的一项举措

由于长期从事常规工作而形成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得某些学校管理者对信息化的内涵认识不足,管理观念较为陈旧,习惯于运用传统手工的方式进行信息的发布、管理、收集、反馈和交流,造成管理的低效率、低层次。而以网络为支撑,开发高效实用的校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能极大地改变这一现状。采用网络手段处理学校各种事务工作,不仅提高学校行政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促进学校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改变和创新。

3.2 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促进信息共享和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网络进行审批流程管理,避免申请人逐级约见、等待领导造成的时间浪费,使用者可以在办公室、家中甚至采用手机随时申请或审批信息。各种管理信息通过网络共享,各部门就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信息的同步和更新。数据汇总统计由于采用计算机自动完成,将大大提高工作的时效性。以上这些校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管理成本。

3.3 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校务公开的一种具体的体现

校务管理的规范、透明、公开是学校规范办学的主要内容。通过校务管理系统,如学校资产、经费、易耗品等管理数据,通过系统能将其全面和客观地展现出来,方便群众监督,实现校务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对于每个审批环节上的人员,也能明确其工作职能和职责,使其自觉地将管理行为置于监督之下,增强政策和举措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现全面的校务公开。

要培养使用者的信息素养,首先就是创设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对于学校而言,这种环境创设不仅体现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各类事务管理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也是营造良好信息技术氛围的一种重要途径。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普通教师,在校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上进行各类事务处理,实现办公无纸化,既节省时间,又节约能源,更重要的是提高学校全体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上一篇:烟草许可证恢复申请书下一篇:适合年轻人的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