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专业研究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服装设计专业研究(共9篇)

服装设计专业研究 篇1

一、服装面料21个特性:

12观:透厚直密

1、透光滑(对比关系:不透明、亚光、粗糙);

2、厚垂挺(对比关系:薄轻、飘逸、皱缩);

3、直大动(对比关系曲、小、静);

4、密鲜丽【细密、鲜明、华丽】(对比关系:镂空、灰暗、朴素)

9触:透高弹

1、透舒细;

2、高柔暖;

3、弹(回弹性好)磨(耐磨)强(强度大)

3坏:变破电

1、易变形(易起球);

2、易破损(易勾缝、易脱线、易破洞);

3、易起静电

二、服装分类:6种分法:场、长、面、生、色、造

5(一)按使用场合分:睡(睡衣)职(职业装)宴(宴会装)休(休闲装)运(运动装);

5(二)按长短分:短(短裤)五(五分裤)七(七分裤)九(九分裤)十(十分裤,即长裤)

3(三)按服装面料分:植动化

1、植物纤维:棉麻丝;

2、动物纤维:皮(皮革)绒(绒毛即短毛)长(长毛);

3、化学纤维:涤纶、锦纶、粘胶纤维、醋酸纤维;腈纶、丙纶、维伦、氨纶

3(四)按面料的生产工艺分:梭(梭织,经纬排列)针(针织,窜套排列)粘(粘合)、订(钉合)

4(五)按面料的上色工艺分:本色、染色、印花、色织

3(六)按面料的造型特点分:面料、花式、款式

三、毛料分类:三种分法(常用):

1、皮革:牛皮、羊皮、鳄鱼皮;

2、绒毛:兔毛、羊毛【绵羊(澳新英(雪特兰羊毛)美)、山羊(土耳其安哥拉)、羊绒、羊驼(秘鲁)】、马海毛;

3、长毛:狐狸毛、貂毛、鸵鸟毛

四、色彩搭配四调:类互彩灰(约8种设计方案)

1(一)类比调:类似色设计【在色相环上任选三个连续的色彩,或在明度、彩度的微妙变化,如玫瑰花、粉红、淡粉】;

3(二)互补调:互冲黑

1、互补设计【(如红对绿,黄对紫,蓝对橙,或分裂补色设计(把一个颜色和它左边、右边的颜色组合起来,如紫对橙设计)】;

2、冲突设计【把一个颜色和他补色左边、右边的色彩配合起来,如红对蓝设计】;

3、黑白设计【如黑底白图或白底黑图】;

3(三)彩色调:彩单三

1、彩色设计【彩配素(黑或白)或细碎纯彩搭配】、2、单色设计

【把一个颜色和任一个或它所有的明暗、彩灰颜色配合起来】、3、三色设计【三原色(纯原色红、黄、蓝结合)、二次原色(绿、橙、紫结合)、三次原色(红橙、黄绿、蓝紫;或蓝绿、黄橙、红紫)他们在色相环上每个颜色彼此有相等的距离】;

服装设计专业研究 篇2

1、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是指以服装为设计对象,根据对象的面料及款式特性,结合相应的设计思路与工艺表达方式,所完成的服装实体创造过程。服装设计在今日,其审美价值已不再局限于功能性的使用范畴,而是具有物质生产与艺术审美相统一的双重特征,既具有实用性的物质功能,又具有精神性的愉悦功能,是一门独立发展的时尚造型艺术。

2、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

服装设计毕业设计课程,是本科四年级服装专业的最后必修课程。它是一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结合个人的智慧与文化修养进行服装创作的综合性训练科目。在毕业设计课中,创作过程完整且复杂。学生需要充分的发挥学识与才干,运用各种造型技能和专业技术手段去完成从主题服装整体形象设计、实物制作到整体概念等一系列实体展示的设计过程。而其中的毕业展版更是重要的展示环节,直接关系到服装作品的设计概念能否有效传递给观众的过程。

二、版式设计概述

版式设计,是指在有限的二维平面中将各类型有效的视觉元素进行主动的编排组合,以创造一个连贯的整体,以一种艺术化的、个性化的视觉传达方式表达某种思维、某种概念,最终达到信息传播和沟通的目的,是文化层面上的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统一。在传统说法中,版式设计主要指包含封面设计、扉页设计、前言和目录及内页设计等出版物的具体视觉设计。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视觉传达的概念已经不断扩大,并延伸至各个产业领域,其中也包括众多产品的平面形式宣传和艺术展示效果的平面传达。

三、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与版式设计之间的关系

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提高,大众的审美关注点,正逐步从单一化的设计制作层面,逐步转移至对文化与精神思想的艺术传递层面。这一社会变化也促使服装专业对毕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除提高服装设计的制作水准外,还需发展适合服装设计艺术概念的视觉传达方式,如此才能有效确保服装设计艺术概念在视觉上获得人们持续的印象关注。

近年来随着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示已由原来单一的动态走秀展逐渐变为动态走秀与静态展兼备的形式。由于静态展示具备时效性长、信息传达详尽的特点,因此该展览方式已经获得众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肯定。

而服装毕业设计静态展中的展板设计样式更成为静态展中重要的宣传方式。在静态展中,除环境道具会起到一定的气氛烘托作用外,余下的作品设计概念便主要以展板进行视觉信息交流。相较动态设计展而言,动态展中每个作品的信息展示时长较短,其作者、作品介绍等信息只能通过旁白的形式一带而过,没有起到很好的传达效果。而静态展则恰恰相反,长时间的展板陈列,让每个作品中诸如作者信息、作品灵感来源、制作工艺流程等多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获得长时的陈列与介绍,使设计作品的创作理念得到有效传播,方便了观众的记识与交流,是非常理想的展示形态。比如2015年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静态展中,毕业生就充分运用展板的传达方式展示其作品的设计概念,展示效果非常显著(如图1)。从这个角度看,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与展版设计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优秀的展板设计可以在毕业设计静态展中达到帮助有效诠释作品设计理念,烘托整体艺术氛围的展览作用。

四、服装毕业设计展板版式设计的视觉化流程

在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示中,为突出不同作品的设计概念,可将不同作品的展板风格进行设计强化,加深不同观众群体的视觉记忆积累,对表达服装设计作品的概念传递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单个作品展板可根据作品设计特点选择具有不同方向的视觉流程,引导观众视线上下、左右或者斜向移动。服装设计展板版式设计的关键点在于突出单个作品的设计特点,强化服装设计作品的设计概念,减少同质化因素。

1、展示图片主体化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板不同于其他商业广告的展板,普通的商业广告除了图片形式外,还常有标题形式,亦即标题与图片处于同等展示地位。而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作品主要包括系列服装设计作品或者单套整体形象的设计作品,无论是服装的制作工艺细节、造型轮廓、材质效果等都是展示的重要内容,所以图片作为最直接的传达媒介会在展览设计中占据主导地位。

通常作者在设计展板前,需对服装设计作品进行有计划的拍摄。而作品拍摄的风格应根据作品的设计概念制定。在拍摄完成后,作者将获得大量的图片素材。而在拥有大量优质的图片素材后,对素材进行系统性的分类梳理便成为展板设计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由于多数作者会对自己整体的作品效果较为偏爱,因此常挑选张以上完整的作品图片进行同时罗列。但如此设计,反会使展板样式显得主次不明,没有对比,导致本因呈现精彩细节的局部图片在大量均势化的整体作品图片中消解掉设计形态,展示效果大幅弱化,难以吸引观众注意。因此在这一步骤中,作者应保持理智的头脑,从主次对比的角度出发,只选择最好的一张作为主体图片,再辅以1至2张次位图片,在主体图片表达作品设计概念的同时,也相应传递精彩的细节信息。如此不仅可使服装设计概念得到全面的视觉信息传达,也凸显了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

2、主题文字设计

主题文字是用于辅助表达展板中主体图片设计概念的工具。由于这个特性,主题文字在整个版式中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根据主体图片排版的位置需要做形式配合。谈到形式配合,就必须谈到主题文字的字体和颜色。首先主题文字的字体选择样式非常多,其选择方法必须参考服装设计作品的风格。例如,中国风的服装设计作品可以选择中国传统的书法字体进行形式配合;中性风格服装的设计作品则可以选择黑体等。其次是字体的颜色问题,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制作毕业设计展板时常常不够细致,对于字体颜色的调整与选配工作常有疏漏。但是色彩作为情感的重要传达元素,在整个视觉传达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能够体现作者自身的情绪,因此不能忽视。展板主题文字的颜色需根据主体图片的色调和整个服装设计风格决定。例如,唯美风格的服装设计作品在拍摄时往往带有灰调子,所以可考虑运用灰色作为主题字体的配色选择。

除了主题文字的字体颜色和位置摆放外,主题文字的大小关系也是展板版式的重要组织块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突出的是时尚和文化内涵两个主要理念,过大的主题文字与以上理念会形成强烈矛盾。只有适当大小的主题文字才能与整个版式相配合,并产生协调的形式美感。

3、设计灵感来源素材烘托

一个完整的展板设计版式可以使用设计灵感来源的相关素材作为版式设计的衬托元素。所谓灵感来源就是设计师在创作初期通过采风和资料搜集的形式整理出来的有关设计主题内容的图片或者文字资料。灵感来源是设计作品创作的开端,后期完成的服装设计作品实物往往带有灵感来源形象的缩影。若要传达一个完整的设计概念,对于设计创意初始部分的表达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灵感来源素材的烘托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处理已选择的主体图片的背景,在图片背景处的合适位置增加相关素材,也可以在整个版面的不同留白处填充相关素材等。例如,童趣主题风格的服装设计作品在展板设计中便可以在留白或者角隅处增添糖果元素的素材作为点缀和主题烘托。

4、展板的构图设计

展板版式的构图设计主要是处理图形、色彩和文字三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要做到既有创新,又能在视觉上体现和谐统一的效果。作者通过对之前整理的主体图片、主题文字、灵感来源素材的分析,将图片、文字进行规划。在版面设计中,图片需要提炼图像、文字视为图形来进行编排设计。按照形式美法则的规律,处理好图像和图形的点、线、面关系,体现出不同节奏的韵律感。

在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板的构图设计中除了讲究以上要点外,还需要注意构图设计的时尚型,可以参考当季的时尚国际流行趋势的信息点。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板版式设计的研究分析,探讨了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示与展板版式设计之间的重要关系,提出了四点该类型展板版式设计的要点。希望在展示形式日益丰富的今天,服装专业毕业展示可以运用跨界的展览思维表达设计概念,开辟服装专业毕业展示的新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和中国艺术类高校教学质量的进步,毕业设计的展示环节已不单是大学本科生的重要学习内容,更是高校与企事业单位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信息平台。本文意图通过分析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板的版式设计,从视觉传达的时尚角度出发,探索服装设计作品概念更好的传达给观众的展示方式。

关键词:服装设计,版式设计,展板

参考文献

[1]王汀.版面构成[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2]杨敏.版式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服装设计专业研究 篇3

【关键词】高职汽修专业 专业英语课程 设计与实施

前言

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科目,汽修专业教学应培养出能够全面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实际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并设计和实施具有本院特色的英语课程体系。

一、准确定位和制定专業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基础与应用相融合的课程,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英语技能与英语素养,并帮助学生打牢英语基础。高职英语教学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职业和文化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是各个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与设计,不仅有助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能够使高职学生通过打牢英语基础,进而为今后的学习、成材提供有力保障。

二、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专业英语课程内容

高职汽修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应针对当前职场环境的真实情况,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来进行专业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岗位的英语知识需求为中心来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其专业英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主要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主要教学内容为职场英语,并结合相关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学生至少掌握3000个英语词汇,并根据职业英语课程要求,通过采用相关的职场英语情景图片、视频等素材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并针对实际教学需求组织学生开展关于产品设计、商务会餐等职场英语情景教学活动,进而真正实现教、学、做的和谐统一。

第二阶段则为行业英语教学,主要对汽车英语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并通过利用汽车零件,或是相关生产过程的挂图等素材开展教学活动,并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汽车模型,以及实际制造流程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学生运用英语向师生讲解、展示自己喜欢的轿车款型,以及车内的各个零部件,进而使学生在介绍过程中掌握更多汽车行业的英语术语,以及与汽车维修相关的句型句式。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确保专业英语课程的相关设计能够顺利实施,教师可以将项目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科学整合在一起,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项目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教学内容与对象,采用职场交流和行业英语项目模块在不同的教学周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然后再将学生合理划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各个小组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完成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以及项目的讨论与完成,最后教师在对每个小组针对项目内容展示的学习成果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与指导。

二是,情景模拟。主要是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与职场情景,为学生布置相关的语言任务,如,让学生观看迎接客户、产品推销等情景的相关视频资料,然后再要求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以短剧等形式模拟出来。

三是,任务教学。教师在授课前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布置课前口语秀等任务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或者针对教学主题开展相应的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也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实现英语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有效转化。

四、结语

总之,为了高职汽修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全面适应社会不同阶段的实际发展需求,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各高职院校应加强对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进而通过实施新颖独特的课程设计,吸引更多高职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获取英语知识,进而促进其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得到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研究论文 篇4

《建筑设计初步》是建筑学、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在国内多个院校中均有开设,主要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开设,它作为一门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其主要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设计表现能力。近年来,教学改革在本课程中广泛开展,如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建筑学专业纷纷从传统的教学重点设计表现转向设计思维训练,当然不同院校之间教学内容和教学侧重点各有不同。而作为环境设计专业开设本门课程亦有多个院校,本校环境设计专业也在大二开设了本门课程。本校环境设计专业开办于,最初为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在升本后,环境设计专业得到较大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在制定的过程中,吸取了专科教学经验,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目标,在大一学习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设计、思维训练的基础上,在第三学期开设了《建筑设计初步》这门课程,并将其作为专业设计学习的第一门课程。

一、课程教学定位的思考

本校环境设计专业并不偏重建筑方向,而是以室内设计为主、景观设计为辅的人才培养思路,但是在刚接触专业设计课程的开始给学生开设本课程,意义亦很重要。如同学习服装设计的同学需要了解人体结构一样,学习室内外空间设计的同学一样要了解室内外空间的依存的基础--建筑。同时建筑的风格、流派演变往往也是室内外空间设计潮流发展的领头兵,了解建筑是从事室内外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也是设计师的基本素养之一。但是在环境设计专业开始本课程与建筑学专业的课程有较多的不同,它更侧重于对建筑基本知识的理论学习、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不强调对建筑表现的过多训练。更由于本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强调在学生学习设计之始,就要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树立对环境设计行业正确的价值认同,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设计方法的掌握和设计思维的训练之外,更加强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关注设计、关注生活。

二、课程框架设计的研究

由于本专业学习重点为室内设计方向,且在学时整体压缩的情况下,本课程仅有32课时,要在这短短32课时中,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设计的大门,引导学生前进并激发学生兴趣,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从培养的目标、能力入手,在参考国内多所院校的课程教学基础之上,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框架。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现状,将庞杂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形成五个模块化,每个模块解决一个问题,并且模块呈现逐层进阶,符合认知学习规律。

1.建筑基础知识

在本章节中了解建筑的发展、特征,与社会、民族、地区等关系,理解建筑基本构成要素,理解中西方古代建筑基本特征及不同,了解现代建筑基本类型风格。本模块重点是理论学习,拓展专业知识,为后期的学习做丰富的积累,打下创意基础。

2.建筑表现技法

主要介绍建筑制图基本知识,建筑测量和绘制技法,为后期方案表现打下基础。本章节在传统建筑设计初步中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建筑绘制技法。但在本课程中其重要性有较大下降,一是因为非建筑类专业,对建筑表现技法训练过多会有偏颇,二是后续有《表现技法》课程。同时因为本门课程同时并行上《CAD与室内设计制图》,故本章节的建筑制图基本知识就侧重于较为简单的建筑识图与制图,与室内设计制图进行区分和衔接。

3.名家建筑分析

本模块通过对名家建筑的.深入分析,加强学生对建筑空间、形式与材料等的深入了解,学习优秀,吸取经验,并培养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开展设计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大师的作品的学习会有效提高学生对设计的认识,故在学习基本理论和初步掌握表现技法的基础上,开展对名家、大师作品的分析将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初步开展设计学习时,都感觉非常困难,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设计学习来说也是一个必经的途径。但是如何去阅读,如何去分析,如何有效的从大师的作品中学习到经验,提取到对自己有帮助的设计元素,这却是很多学生困惑的地方。以往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先介绍一下设计基本原理,再举例讲解一下设计大师的作品,如年代、风格,观看一下图片就完了,学生真正动手做设计的时候还是糊涂,如何把大师的作品转化为自己设计的养分?在本章节中除了以名家建筑为例介绍了如何进行作品分析,并对学生开展训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名家建筑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当下设计的发展,了解并分析中国社会中城市、建筑、设计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思潮,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4.立体空间升起

本章节重点是通过实体模型的制作训练,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塑造能力。作为学习室内外空间设计的同学,对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空间的转变,甚至是四维空间的感受都对今后的专业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故对立体空间形态塑造的训练是本门课程的重点篇章,也是难点之一。在本章中先从平面图形的塑造开始训练,到立体空间形态的训练,从外在形态到内部空间,从实-虚空间的塑造转化到内部流线的设计,训练学生对空间的掌握和运用。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空间的感受和空间塑造的把握都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5.小建筑设计

本章是本课程最重要的一个篇章,也是最终教学成果的体现。通过前面理论的学习、制图训练、案例分析以及空间造型训练,最终达到设计前期基础的夯实,为完成最后一个设计目标而服务。通过讲解建筑设计程序、设计方法、平面组合设计、空间组合方式、造型艺术处理手法等让学生掌握相关设计流程、设计思路及方法。如同学会了如何驾驶车辆的理论却依然不会开车一样,“从无到有”“灵感一现”的设计过程在尚未入门的初学者面前显得是那么玄妙和不可琢磨。故本章节也以教师现场直接以自己的设计案例进行讲解演示来展现设计的流程、设计构思的发展、以及设计表现的方法,以此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真切的认知,把整个过程剖析、展示一遍,学生方能真正了解“设计是这样做的啊!”才能开展模仿性设计,并通过一个小建筑设计的综合训练,实践课程全部学习成果,完成设计方案并将作品进行展示。

6.模型制作

实践周的课程设置即是希望在学期末对学生本学期所学习的重要课程进行一个回顾、提高和深化,结合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在前期建筑方案设计基础上,对图纸进行深入设计,并小组合作完成模型制作。时隔半学期后,再次审视方案,学生可以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方案中的优缺点,并在小组内部进行激烈的研讨,对其进行修改,通过各种材质及工具的使用,完成建筑模型及周边环境的搭建。这种模型制作的过程也对学生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较好的训练。

三、总结

服装设计专业研究 篇5

一、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这三种能力的途径

1.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

第一,开设设计方法课程。设计能力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但有的高校并没有明确讲授设计方法,而是含糊地开设诸如居住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课程。第二,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初入大学的新生虽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但对于美还没有更清晰的认识。美的内容是极其广泛和多元的,所以在设计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应尊重每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广泛涉猎多元文化,从而提高审美能力。第三,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读”不仅是读书,也包括看电视、电影,或者到实地进行体验。如,学生要设计咖啡厅,如果学生从没进过咖啡馆,完全没有生活体验,那么其只能上网搜索咖啡馆的相关资料、看图片等,这样的设计难以得到认可。因此,学设计不能纸上谈兵,实地体验非常重要。

2.学生制图能力的培养

制图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思想的重要途径,设计需要制图来表现。但制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知道制图规范,如标注方法、图线线宽规则,读懂设计图中的各种符号,更需要学生掌握施工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够看懂水电暖相关专业的图纸,否则制出的图纸没办法和水电暖配合施工,制图的深度只能停留在平面图、立面图这样的初级阶段。第一,加强施工工艺知识的掌握。施工工艺是制图的必备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参观施工现场,使其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尺寸规格。学生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正确绘制剖面图、构造详图等。第二,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学习。运用软件是为了表达设计意图,使设计更完美地体现。但学会软件不代表就会设计,这是许多初学者容易走进的误区。

3.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表达能力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自我营销的表达,另一个层面是设计方案的表达,这两种表达缺一不可。第一,自我营销的表达。首先是个人形象的传递,试想在穿衣打扮、接人待物方面邋遢的设计师,会给客户什么样的印象?所以个人形象是很重要的。其次在自我营销方面,设计师应加强设计理念的.推广,让客户认可自己的理念,如果认可了理念,那么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第二,设计方案的表达。影响设计方案优劣判断的因素,一方面在设计,另一方面在口头表达。在教学上,学生长久以来处在被教授的位置,口头表达的能力也较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程,每门课程都采取学生讲标的形式,讲标者接受其他学生和教师的评审。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除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以上三种能力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集中考试的方式使学生有紧迫感,可以根据不同年级进行相应的期中、期末考试,制作专门的设计任务书,让学生巩固一学期所学到的知识。如,一年级上半学期学习的内容为素描、色彩、三大构成,那么除了英语、政治这些文化课以外,专业基础课也可以来一场考试。如,命题设计为“古色古香”,要求用构成的方式表达,这样三大构成的知识都可以运用到设计中。将每学期的知识都做一个命题设计的总结,不但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自我思考、形成设计理念、掌握良好设计方法的能力。

二、结语

服装设计专业研究 篇6

赵惠怡

(大连职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33)

摘要:本文根据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装饰设计”方向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通过分析该方向现行的课程设置,提出“以岗设课、以赛促学、以赛代考”的教学模式。按照“室内装饰设计”岗位的工作任务设置各类“实战式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确职业岗位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将“室内装饰设计”职业技能竞赛内容与企业中的岗位对接,实现学生在准备竞赛的同时深刻理解和熟悉相关工作内容;竞赛成绩与实战式课程的考试成绩相通,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学技能、比能力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关键词:室内装饰;课程设计;职业技能竞赛

基金项目:本文为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职业技能竞赛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的科研成果之一(编号为:JD059)

作者简介:赵惠怡(1978-),女,山东临邑人,工学硕士,大连职工大学教务处教学管理干事,计算机专业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管理。

按照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该专业是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悉计算机艺术设计制作与应用技术,能够进行二维图形图像制作、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多媒体软件设计、影视资料编辑、形象设计等工作的专业人员。[1]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涵盖平面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网站设计等多个方向。

室内装饰设计是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主流就业方向。擅长室内装饰设计应用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装饰装潢、环境艺术设计、展览展示、建筑及室内工程等公司工作。这些岗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懂得造型表现、室内外设计、展示设计、环境设计、企业形象基础设计等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夯实美术功底,提高美学素养,熟练掌握Auto CAD、Photoshop、3DS MAX、VRay等相关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一、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装饰设计”方向现行课程设置分析

(一)现行课程设置

针对上述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装饰设计”方向岗位能力要求,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明确设置了美学素养、AutoCAD建筑设计基础、Auto CAD建筑设计高级、Photoshop平面设计、3DS MAX基础、3DS MAX动画、3D特效、VR渲染技术等必须的专业课程。

1.美学素养课程。此课程讲授传统人体素描及人体解剖的理论和基础,色彩与设计应用、色彩的审美、色彩与环境的关系、色彩与光的关系、色彩的色温、色相、饱和度、互补色、对比等色彩学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色彩的感知、色彩的情感、色彩的配置、色彩的运用、色彩表现的应用技法。

2.Auto CAD相关课程。讲授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以及Auto CAD软件在建筑设计、建筑制图方面的应用。学生能够利用Auto CAD软件绘制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能够利用Auto CAD软件绘制三维建筑图。

3.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讲授Adobe Photoshop软件的应用,使学生熟练掌握图像编辑、通道、图层、路径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图像色彩的校正、各种特效滤镜的使用、特效字的制作和图像输出与优化等方法和技巧。

4.3DS MAX相关课程。讲授3DMAX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重点讲解常用建模方法、材质编辑、灯光、摄像机、渲染、动画、复杂特效等基本操作。使学生具备使用3DMAX处理二维造型、三维模型、动画效果,并能够将此技能综合运用到网站设计、媒体传播、广告、动画设计中。

5.VR渲染技术课程。讲授VR渲染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初步摄影与VR渲染的能力。

(二)现行课程设置的不足

按照现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装饰设计”课程的.安排,大部分专业课程按照软件类别区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就是对不同软件的单独学习。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计划,授课教师们只需考虑自己的教学任务情况,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要求,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讲授自己课程的内容。可以说,课程之间的交叉不多,软件间的综合运用较少。学生在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任务后,没有综合应用的经验,还需要在工作岗位进行二次学习和培训,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装饰设计”方向课程设计的改进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环节,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在原始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根据“室内装饰设计”岗位工作任务需求设计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就了解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明确职业岗位工作的职责和任务。为完善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室内装饰设计”方向学生的学习质量,建议对该专业的专业课程做如下改进。

(一)集中安排“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软件操作课程”

“室内装饰设计”方向涉及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操作类软件有:美学素养、Auto CAD、Photoshop、3DSMAX、VR等。在电脑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可以将这些软件学习中必备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在第一、二学期,按照原教学计划课时的三分之一,配合已制作完成的相关微课程,利用“颠倒课堂”的方式完成基础操作技能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校、在家都学起来,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设定安排各类“实战式课程”

在学生完成集中安排的基础课程和必备的软件操作课程的学习任务后,就大体掌握了“室内装饰设计”方向岗位工作任务的必须操作技能。这样,在第二、三、四学期,可以利用“颠倒课堂”教学中省下来的三分之二左右课时,按照“室内装饰设计”岗位的不同工作任务安排各类实战式课程,如:室内制图、家装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

在实战式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综合应用AutoCAD、Photoshop、3DS MAX、VR等软件,这就在最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对这些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学习效果再次拔高。笔者相信,经过若干个实战式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从模仿设计,快速上升到创新设计的新的层次。

(三)设定岗位职业技能竞赛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对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愿意加入“室内装饰设计”行业的学生势必渴望能在学校学习中就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实现零培训直接上岗。在此,如果将“室内装饰设计”职业技能竞赛内容与企业中的岗位对接,根据室内制图、室内设计、家具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任务需求来设计竞赛题目,可以实现学生在准备竞赛的同时深刻理解和熟悉“室内装饰设计”岗位的相关工作内容。建议为这类学生设计如下竞赛项目:

1.室内制图大赛。为考察学生掌握建筑制图的基础知识、建筑AutoCAD绘图技术的应用能力,大赛可以设定为: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建筑室内装饰施工图(平面图、立面图、顶棚图)。

2.家装室内设计大赛。为了全面考察学生对“室内设计”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大赛内容可以设定为:根据给定的平面原框图制作平面布置图,然后绘制三维室内场景,渲染输出3D效果图,再将效果图进行明暗、色彩等视觉效果的调整,形成至少两张不同视角的最终效果图,同时附加一定字数的设计说明以及设计思路。

3.家具设计大赛。为激发学生设计创新潜力,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在3DS MAX软件的实际操作中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大赛内容可以设定为:根据大赛的主题,学生挑选任一空间家具作为参赛项目展开设计,通过独创性和人性化要求创新设计可生产、具有实用性的家具作品。提交内容主要包括整体效果图、局部效果图、设计说明等方面。

4.公共空间设计大赛。同样,为了全面考察学生对空间设计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大赛内容可以设定为:学生在大赛方案指定的区域内选取公共空间进行设计,要求设计作品要符合大赛要求的目标。赛后,提交方案设计说明书和效果图。

当然,除了在校内开展技能竞赛之外,学校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室内装饰设计”大赛,为参赛的学生进行指导,奖励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在竞赛中实践,在竞赛中提高。

(四)互认竞赛成绩与实战式课程的考试成绩

职业技能竞赛要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就业。职业技能竞赛内容要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制定,实战式课程内容又来源于岗位工作任务。这样,“实战式课程”的开设和“职业技能竞赛”的设置为“以赛代考”的考试制度提供了良好契机。学校可以采取实战式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直接认可相关职业技能竞赛项目成绩的方法。即,除了对竞赛结果进行名次评比并给予奖励外,还要将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进行科学量化后计入相关实战式课程的期末分数中。

三、结语

“以赛代考”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以赛代考”是实际工作的模拟,学生借此可以透彻理解“室内装饰设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工作范畴;“以赛代考”能促进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学生在享受技能竞赛带来的成就感的同时,还取得了某门课程的期末成绩。总之,“以岗设课、以赛促学、以赛代考”的教学模式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学生在完成了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也顺利完成了学校到职业岗位工作的过度。让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中深度触碰了岗位内涵,通过竞赛了解了企业。这种模式也创新了职业院校原始的考核制度。相信,如果这种模式被完全渗透到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会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起到显著作用,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也将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服装设计专业研究 篇7

一、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1、改变以往教学模式, 强化“工学融合”

以往学校教学主要由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方式把学生和市场分开, 使学生缺乏对行业以及企业的了解, 学的知识也不能紧跟时代步伐。特别是服装设计专业, 由于服装款式、用料、设计观念等变化速度非常快, 书本上的知识只能作为理论基础, 不能完全依靠。而校企合作的模式, 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工学融合”, 使学生能够接触时尚、前沿的知识和作品, 从而增强服装设计的时代感, 也满足了企业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

2、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 共建互利

校企合作的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环境以及实训教师, 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密切配合, 是真正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相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还能实现学生专业技术的全面提高, 为学生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引入企业合作, 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实习和找工作的问题, 企业也能获得人才储备, 达到共建互利的效果。

二、我校服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1、积极引入企业办学,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我校通过多方调研, 把服装设计专业与行业现状紧密联系在一起, 先后与区多个制衣厂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合作协议, 在多方争取下, 制衣厂实习实训基地分别挂牌成立。学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以及加强对协会的管理, 完善了校企合作机制, 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2、专业的教学条件不断优化, 教学成果明显提高

通过一系列的深度合作, 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了明显增强, 服装设计专业已经成为学校的明星专业。在校内的各种服装设计竞赛中,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和实力。此外,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赛, 充分展现了“校企合作”“以赛促学”的积极效果。在实训方面, 学校投资建立大型的服装实训中心, 增添了许多新型的高科技设备, 为学生实训提供方便, 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资源, 把上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企业反馈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环境, 设计各类型服装。在实践中, 充分体现了“工学融合”的效果, 大批优秀的人才得到发掘。

三、加强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采用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所以学校应强调继续巩固和加强校企合作模式,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学经验,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以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其一, 建立并完善“前店中校后厂”的新型办学模式。通过与企业的合作, 联系设计门店以及工厂, 建立“前店中校后厂”的新型办学模式。强调“前店后厂”的主要目的是为师生提供一个集设计、打版、成衣、营销为一体的平台, 实现学生能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通过实践活动, 将富有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服装设计作品投入生产, 并通过实体店进行销售, 增强设计的成果转化。

其二, 进一步充实专业师资力量。学校加大人才引进, 吸收优秀的人才到服装设计专业任职, 这些人才会带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学校还应把企业设计师请到课堂内, 通过他们的经验传授, 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得到提升和锻炼。优秀的师资团队增强了服装设计专业的综合竞争力, 实现了良性循环, 提高了专业知名度和认可度。

其三, 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在新时期, 教师应采用先进技术, 改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 带动整个专业的进步。如, 采用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模式。再如, 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网站以及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和途径可活跃课堂气氛, 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服装设计专业研究 篇8

随着服装市场国际化和日渐激烈的竞争,使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更加全面。根据市场反馈和企业反映:毕业生实操能力较为簿弱,欠缺现代服装的实战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与市场脱节,实践教学内容欠缺现代服装实践应用的创新能力。

因此,创新教育的必要性是现代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源泉则来自丰富的实践教学和校企互动合作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体现,这也是目前创新教学的一个难点。故,创新教学的定位是打破传统教学的关键所在。

实践创新教学模式精准化

1.更新培养模式,转变教学理念

为适应21世纪服装设计人才需求发展趋势的培养目标科学定位。我校依托服装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训为主导,走校企合作、项目结合为契机,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

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化”,可以模拟服装企业制作工艺流程,按课程顺序分为:基础模块、裙子模块、裤子模块、衬衫模块、旗袍模块等。

2.强化课程标准模式,形成系统的课程教学方案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首先从培养目标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体系。为实现人才培养标准的准确定位,我们应该以核心专业课程标准为主题,依据行业岗位需求为主导,不断渗透企业岗位与边沿课程的知识内容。企业需求与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产业需求与专业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对接。

3.以专业岗位考证及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特色

证书课程实施环节一体化,探索学习成果认证形成不同转换模式;在学期间,参加服装设计或制作比赛获奖的学生,提交获奖证书,可作为相应课程成绩。课程内容尽量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例如学生通过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立体裁剪等课程后可以帮助学生考取服装制板师初级(五级)、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学习服装画技法、专题服装设计等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考取服装设计师初级(五级)、中级(四级);学习裙裤装制版与工艺、上装制版与工艺等到可以帮助学生考取服装定制工初级(五级)、中级(四级);学习服装CAD应用技术课程后可以帮助学生考取服装CAD制板师证中级(四级)。

根据行业岗位需求、能力结构本文从四门核心课程进行研究。《服饰图案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服装CAD应用技术》

1.《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

《服饰图案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总学时数54,本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中理论30%,实践70%。为服装设计及品牌企划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本课程具有实用性、适应性和审美性的特点;采用自主式教学和项目教学法,将理论教学与组织学生参加具体项目的设计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教学。通过大量的实训作业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设计创新能力。

(1)教学模式:采用“教、学、练、做、评”于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内容的设置;如:简化理论部分,强化图案设计流程——从如何写生、到变化、到设计,重点培养学生从设计到服饰图案应用的能力。同时将品牌项目结合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所学知识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了教、学、练、做、评一体化。

(2)实验项目的教学法设计

服饰图案设计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写生归纳,挖掘新的表现技法。精讲多练,直观教学。例如:打破传统图案教学方法,利用白色文化衫、环保袋、纺织颜料或炳稀颜料为素材重组装饰设计的创造,服饰图案设计还可以通过手绘和刺绣相结合。通过品牌项目模拟设计与制作,让学生懂得一个项目如何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流程,掌握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3)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考核标准:百分制,满60分为及格

评分方法:

A.构思及创意表达30分程

B.配色及表现技法30分

C.整体效果30分

D.综合出勤及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10分

2.《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

《服装结构设计》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54学时;是双证融通的课程之一。

《服装结构设计》是结构设计的基础,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原理,逐步熟练和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及技巧,使学生能根据设计的款式,按品牌服装的结构设计理念,制作出具有品牌理念、现代流行元素的服装款式板型。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衔接。

(1)教学模式:采用“教、学、练、做、评”于一体

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轻理论,重实践;其次,采用直观、具体的示范操作,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实践、融入行业,采用“教、学、练、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2)实验项目的教学法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根据行业岗位的需求,开拓专业导向的实践课程方案,在每一单元模块教学过程中,首先采用5分钟微课件示范操作,再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制板技巧,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设计目标任务。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制作出符合款式要求和结构板型:在西裤制板过程中以基本结构为主体,时尚裤装结构为辅导,在实际应用中强化西裤结构制作的体验模式,以实物示范—结构制图—样裤试制等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效掌握西裤结构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原理,为拓展时尚裤装奠定良好的基础。

(3)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服装款式设计图文件考核评分

评分标准:结构设计的准确性50%、设计30%、清洁度5%、合理性15%。

3.《服装缝制工艺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

《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3学分, 课内54学时;也是双证融通的课程之一。通过对服装工艺基础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充份了解服装基础工艺的特性,理解服装工艺的规律,熟练服装工艺中的手针工艺、车缝工艺基础和裙装工艺的缝制技巧,掌握服装工艺流程,使服装工艺水平达到服装品牌的品质要求。

(1)课程教学模式

在《服装缝制工艺设计》课程教学中,重点采用“教、学、练、做、评”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地点在实训室中进行,“教学练做评”紧密结合,轻理论,重实训,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手段、考评方法于一体的模式。

(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服装工艺教学以深入浅出为主导,着重缝制工艺的基础教学,分析讲授服装缝制工艺的普通规律和缝制技巧,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运用高清摄像影机的性能特点,让学生可以全方位清晰地了解服装工艺制作的全过程),采取现场直观操作,学生同步学习的实践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并通过对各类服装的缝制与工艺流程手册的完成,来提高学生的服装缝制工艺水平。

(3)教学成绩评定:

作业与评分标准以大作业的形式考核,按课程规定完成裙裤装缝制工艺(成品)各一件,根据工艺流程设计制作《缝制工艺设计于册》。

评分标准:A.缝制工艺的优良性70% B.整烫工艺水平10%C.缝制工艺手册20%

4.《服装CAD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

《服装CAD应用技术》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3学分, 课内54学时;也是双证融通的课程之一。

(1)课程教学模式

在《服装CAD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重点采用“教、学、练、做、评”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地点在计算机房中进行,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手段、考评方法于一体紧密结合。

(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服装CAD应用技术》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式学习方法与任务教学法;教学内容“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以就业岗位裙为导向和考取服装CAD制板师证的改革理念,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练做评”模式的内涵是:以行业职业能力为依据,整体设计教学方案,合理组合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理论和实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设计操作方法,以实际服装款式的设计制作和各种品牌服装的具体设计,让学生进一步接触生产,把学到的知识能融会贯通地运用。

(3)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服装CAD应用技术》考核方式以大作业的形式:

按服装款式设计图文件考核评分。

评分标准:公式设置40%、设计30%、款式设计的合理性20%、输出10%。

结语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课程的改革关系服装专业课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式和借助助力计划平台,认真钻研、积极探索,通过应用与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奠定良好的实战基础和创业自信心。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为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和完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切实帮助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提升,是我们教育机构的职责,也是我们教师的光荣使命,希望通过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探讨,有效提高服装设计与实践课程的核心动力。

(作者单位: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服装设计专业研究 篇9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文/庄 伟 徐铭杰

摘 要: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任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同时实践教学也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等方式,积极研究和探索实践育人模式。

关键词:实践育人;环境艺术;实践教学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为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在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骨干院校的建设单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等方式,充分利用实践环节,积极研究和探索实践育人模式。

一、实践育人模式的内涵

实践育人模式是指以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间接经验、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基础,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的新型育人方式。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本科不同,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能更好地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实践教学水平。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通过走访调查建筑装饰企业,从企业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及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发现装饰企业进行项目设计时,按照项目调研―方案分析―方案草图―施工图―效果图的流程在工作室中完成项目的方案设计。这种工作方式使设计团队能够以较高的工作效率完成项目。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构建“学工融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建设企业化的工作室,模拟装饰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引用企业真实项目,围绕装饰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以项目为引领,以工作室为教学空间,实施工作室化的项目教学。

2.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为中心,构建“项目导向式”课程体系。确定普通住宅室内设计、别墅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和电脑效果图表现为核心课程,都是装饰企业常见的工作范围,涵盖了家装和公装的主要方面。

“项目导向式”的课程改革,融入装饰行业职业标准,以诚信、合作、责任、敬业、创业等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为基础,开发项目导向的课程标准。()以企业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分解典型工作任务,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和工作流程实施项目教学。

3.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育人模式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专业技能和工作流程,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训练平台。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其中校内实训基地需要解决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初级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在合作企业中建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亲身体会企业文化和职业特点,从而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使自身能力逐渐达到企业岗位要求。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1.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对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进行培养和培训,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一方面,通过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讲座、培训、学习,拓展教师视野,更新教学观念,鼓励教师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职业教育水平;一方面,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参与社会服务等措施,加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与建筑装饰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一线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及行业大师作为兼职教师。

四、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

近年来,经过校企合作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与建筑装饰企业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种方式:

1.订单培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黑龙江惠业集团、黑龙江国光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建立订单培养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授课方式;企业派出培训师与专职教师共同授课,由企业提供实习场地和岗位,按照企业标准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在学生毕业后经企业考核合格直接就业。

2.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以订单培养为合作平台,由企业投资或投入设备、企业派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校提供场地的形式,与学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3.共建校外共享型实习基地

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利用企业原有厂房、基础设施、市场渠道等共同建立实习基地,确保实习基地技能培训、技术人才的交流、产品生产与市场有效接轨。

根据地区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需要,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育人模式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岗位需求,使人才培养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康明己。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构建途径浅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2)。

上一篇:教育咨询师转正申请书下一篇:2一例自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