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复习

2022-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写作与复习

合作式写作教学与高三作文复习训练

摘要:合作式写作教学将写作过程视为复杂的心理认知和语言交际过程,提倡在写作过程中学习写作,强调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反复修改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写作前期准备、草稿及学生自检、学生互评、学生修改、教师评价和学生修改定稿六个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写作的全过程。它强调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强调独立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并针对错误反复修改。可以说此方法是针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病而提出的新的写作教学尝试。

关键词:英语写作;合作式教学;高三作文;复习训练

一、问题的提出

写作技能作为语言交际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衡量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主要指标。写作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内化,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中学生写作教学效率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五严”背景下的高三作文教学时间比以往更加紧迫。突击式的作文范文背诵与训练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事实上,写作作为语言输出这样一种难度较大的语言学习环节,只能通过渐进式的方式来提高。而摆在高三师生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复习课时十分有限,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不重视写作这种费时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布置作文任务后,只求迅速地完成任务。教师的批改注重词汇与语法使用错误。有时因疲于作业批改,匆匆过一眼,给个分数。学生在拿到教师的批改后往往只是看一下分数就将其扔在一边。其结果就是:作文程式化现象严重,框架结构套用频繁但缺乏内容。同样一种错误得不到有效改正,一错再错,作文水平停滞不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专心、有效地去完成写作任务呢?笔者认为开展合作式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合作式写作教学简介

1. 概念及理论依据

合作式作文教学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以及学生与教师的合作,在多次的自评、他评与修改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步骤来达成写作目的的一种作文教学方式。其理论依据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西北大学教授Wallace Douglas以及Graves(1978)所提出的过程写作教学方法。他们认为:写作是一个过程,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写作的全过程,包括信息收集(data collection)、制定计划(planning)、打草稿(drafting)、同伴评议(peer-conferencing)和相互编辑(peer-editing)等环节。这种新的写作方法以交际理论为基础,将写作过程视为复杂的心理认知和语言交际过程,提倡在写作过程中学习写作,强调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反复修改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这一理论笔者将作文教学分为:写作前期准备、草稿及学生自检、学生互评、学生修改、教师评价和学生修改定稿六个步骤。

2. 合作式写作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传统的写作教学注重结果,学生多依据范文谋篇布局,模仿其用词造句。结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由于缺少独立思维的培养和写作微技能的训练,学生在遇到“开放式”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而就2010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开放式”作文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势。这无疑使的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病越来越凸显。而合作式写作教学强调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强调独立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并针对错误反复修改,可以说它是针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病而提出的。

三、合作式写作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

1. 写作前准备

高三的作文教学应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系统训练。教师在选择布置作文任务之前应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把握作文命题方向并帮助学生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以确定作文训练计划。此外教师还应广泛了解学生对常见题型及话题哪些掌握的较好,哪些存在普遍困难。这样整个作文训练计划才能重点突出,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效率的提高。

教师在选择一个作文类型和话题进行写作训练之前还应帮助学生积极开拓思维。一是帮助构建文章的整体框架,二是帮助学生拓展词汇及句式的使用。这个过程重在激活学生思维。根据认知语义学中联想观和激活观的理论,我们进行语言活动时会无意识地产生大量的认知活动,激活许多模型和框架,建立许多关联的信息。此时激活过程就像池塘里的涟漪一样逐步向外扩展(王寅,2007)。教师可以将这种由点及面的发散式现象运用于写作前的词汇及句式使用中,即围绕某个点促使学生展开相关联想,帮助其激活大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写到环保类文章时学生经常会用到be good/bad for等表达方式。然而这种基本的表达明显不够出彩,若是重复多次使用更是乏味。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联想到be helpful to, have good / bad / positive / negative effects on, be beneficial to以及be of great benefit / importance / significance to 等相对高级的表达方式。

在写作前阶段长期照此训练下去,不仅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杂乱的语言知识围绕某个点有条理的组织储存起来。在巩固词汇与句式的同时大大提高学生作文语言质量。

2. 草稿及自检

通过写作前准备,很多学生在语言障碍大大减少的情况下写作信心与热情都得到很大提高,大多都能较快速的完成草稿。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表达,提醒学生在注重行文流畅性的同时注意一些基本的语言规则以及书写。实践证明:英语水平一般或较低的学生语言规则意识欠缺,书写较差。在基本的时态、语态、人称与数的一致问题上常犯错误。通过学生自我检查不仅可以起到修改文章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语言规则意识,提高语言质量。

3. 学生互评

当学生完成草稿后可以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来再次修改文章。首先,由于好胜心的驱使,学生在将自己的文章交予同学评价之前多会努力写好自己的文章。其次,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加宽松,这有利于他们讨论、发表不同见解。思维的碰撞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通过互评后学生的作文鉴赏水平和对一些错误的反思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4. 学生修改

互评后,学生可以根据同学建议进行适当调整与修改。吸收众家之所长以为己用。这样上交的文章语言错误会大大减少,可读性增强,总体质量得到一定保障。

5. 教师评价

由于是高考作文复习训练,教师评价首先要按高考改卷要求对学生作文进行评分。最好能注明划分等级的理由供学生参考。当然还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必要的批注。除语言错误外,教师应尽量从不同维度来评价。一般可以包括:内容、篇章结构、衔接、语法以及书写(包括拼写、标点与卷面)。

教师评价的重要一环是课堂集体点评。由于时间有限,点评前应做好充分的分析统计以做到针对普遍错误与问题。可以将共性的问题打印,供学生学习改正。也可以挑选不同等次的代表作打印后供学生赏析。这样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即提高了点评的效率又让学生对不同层次的作文有了更加直观的判断,为日后的训练提供参考。

6. 学生修改定稿

有的过程性写作教学方法研究认为:教师评价是作文训练的最后一环。而笔者认为:若教师评价后学生不针对这些评价进行反思和修改,作文训练是不完整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文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否则整个作文训练就不能实现其最终目的—改善与提高。其结果仍会是重复错误。因此,在教师评价过后要让学生积极地再次修改以巩固训练成果。

四、合作式作文复习训练存在的问题

1. 课内外时间利用与学生合作程度

“五严”要求下的课堂复习时间有限。若将六个步骤完全集中在课堂进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一般可将写作前准备和教师点评集中于课堂进行,将其余步骤放在课外由学生自主操作。这样如何保证学生能正确认识写作的分步要求,自觉自愿将自己的作文交予同学评价并做出积极修改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认真负责的学生自是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也不乏敷衍塞责的学生。这样学生间就会产生矛盾,从而导致必要的步骤无法开展,大大降低训练效果。

2. 学生结对问题

合作式作文复习训练的重要一环是学生的互评及修改。由于班级学生英语水平差异的问题,有些学生无法合理、正确地评价他人的文章。这样也会造成学生间的矛盾,打消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因此,如何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及将他们更加科学合理地分组进行长期合作是又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总之,“五严”要求和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要求教师进一步改善复习方式,提高复习效率。合作式作文复习训练作为对传统作文训练的一种变革有其自身优势。但是这种方法目前还存在许多需改进、完善的地方。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创新,在努力发挥其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更高效的方法,以求转变作文教学的尴尬境地,让它成为巩固提高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 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周 玲,罗晓杰,徐永军,沈 杰.改进高中英语作文评改方式的行动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7).

[3] 张冠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过程写作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1).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211200)

作者:汪陈

第2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三英语写作复习策略探究

摘 要:本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高三英语写作进行探讨。笔者阐述了高三学生英语写作的现状,分析了学生写作低效能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高三英语写作 现状 原因 策略

一、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

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对英语九级语言写作技能目标的描述如下:(1)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和公务信函等;(2)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情感;(3)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4)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处理引用的资料及他人的原话;(5)能填写各种表格,写个人简历和申请书,用语基本正确、得当;(6)能做简单的笔头翻译;(7)能在以上写作过程中做到文字通顺,格式正确。

《课程标准》同时详细列出了写作技能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其中测试方式有:(1)短文写作(日记和小故事等);(2)实用性写作(卡片、信件、说明、留言和填写表格等);(3)图文信息转换(图表描述、信息解读和写配图说明);(4)接续完成文段;(5)写电子邮件等。对学生的作文主要从内容要点、语言使用效果、结构和连贯性、格式和语域以及与目标读者的交流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只有理解了《课标》提出的写作要求,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训练教学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高三学生的写作现状

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写作是一项很难掌握的语言技能,也是历年高考中失分较多项之一。笔者通过两轮高三英语教学实践总结出学生在写作中呈现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实践中语言错误百出

写作中的语言能力主要指遣词造句的基本功。在这方面,学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词汇贫乏。为数不少的学生在需要用文字表达时,感到力不从心,写出来的句子常常令人费解。此外,其他的语言错误、语法错误、单词拼写及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也比比皆是。我们在学生的写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以下类型的病句:

1. Studying abroad are very popular.(主谓一致问题)

2.Studying abroad is benefit to your language study.(词性误用)

3.You can broadcast your countrys culture.(措词不当)

4.Tom is enough old to go to college.(修饰语错位)

(二) 写作内容贫乏

从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看出,大部分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贫乏,思路不开阔,很难发现一些独到的见解。这反映出他们思想不活跃,缺乏对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由于思路阻塞,又懒于思考,有的作文空话连篇,缺乏变化,显得词穷语尽、苍白无力,没有实际内容。比如,一位学生在最近一次以“Studying abroad”为题的写作练习的最后一段中写到:

Though studying abroad has advantages,they have many other disadvantages.I must treat the problem objectively.

(三) 写作语篇整体概念欠缺

许多学生在写作时无语篇整体意识,写出的文章只是文字的堆砌而无实质的内容。表现在写作动笔前不审题、不构思,想一句写一句,东拼西凑,语无伦次,根本没有使作文主题与段落和句子连贯为一体的整体概念。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时,过分注意每一句话的语法和单词拼写,而忽视了前后句子的衔接,于是所写语篇断断续续,文章主题模糊不清。例如:

They think most of the people studying abroad are too small to care for themselves.If we go there,so few people we know,may feel that it will take them too much money.They may feel lonely.

三、高三学生写作效能低的成因

(一) 心理上畏惧写作

通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英语写作难。一方面,写作技能的提高费时多,且见效慢;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中时常因缺少词汇和基本写作技能而感到无助。相当部分学生出现畏难情绪,产生信心不足的心态。他们不积极主动地去配合老师搞好写作训练,甚至产生放弃情绪。

(二)母语汉语的句法结构对英语写作学习的干扰

汉语谓语动词无字形变化,而英语谓语变化多。很多学生对时态、语态、语气的语法概念和英语动词变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模糊,写作应用起来不明确不熟练,加之英汉在动词意义上有差别,他们用英语写作时就很容易出错。显然这是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在谓语动词学习应用中出现的负迁移。有关数据统计显示,谓语动词使用错误占考生所犯语言错误的55%。

(三)词汇积累的贫乏与运用的错误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英语写作也是如此。很多学生在写作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因为词汇积累的有限,很多好的见解无法表达,一篇很有思想的好文章往往也不能完工。但也有很多同学尽管脑海中储存了一定的词量,但是不懂得如何去正确运用,导致他们完成的写作只是词义的机械堆砌。

(四)传统教学理念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崇尚知识的全盘灌输,忽略了对学生主动性的开发。学生成为了被动学习的机器,教师在课堂上唱的是独角戏。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英语写作中表现为,套话平平,没有自己的见解;文章的形成也是基于对提供的细节信息的机械翻译。

四、提高学生写作效能的教学策略

英语写作是英语词汇、语法、主题和写作手法等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多样地处理教材和教辅资料,扩充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写作练习机会,做到既有遣词造句,又有语篇结构的训练,既有语言的训练,又有思维的训练,写作按词和短语、句子、段落以及篇章四个层次来训练。教师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控制性写作到自由写作,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才能最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能力。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并得出以下几条经验。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倾向,是积极学习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学习外语的自觉性和良好的习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写作热情的。首先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写。比如抓住学生钟爱曲调优美的英文歌曲的特征,让学生在听完歌后写听后感;其次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笔者在每次批改完学生的作文后都会从中挑出几篇佳作张贴在教室里,同时给上榜同学小小奖励。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仅凭写作课的教学是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的。只有学生自己把写作当成经常性的练习,他们的写作水平才会慢慢得以提升。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在笔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有一个笔记本,并且要求他们每周用英语在上面写些东西。学生可以随意写他们想写的任何事情,即使是把从其他书本或报刊杂志里看到好的段落抄写下来也是有好处的,因为抄写的本身说明他们是认可作者的想法的。教师可以每周收集起全班同学四分之一的笔记本来阅读,这样对学生一方面是一种学习上的督促,另一方面可以挑选一些集中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通过定期上交,教师批改,积极写评语的交流方式,探讨学生文章立意的新颖之处,思想的深度,结构的清晰度以及表达是否准确和得体等。

(三)注重英语写作的基本功训练

写作的基本功包括词汇、惯用法、习惯搭配、各种句型、语法结构等。在写作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扩大词汇量。定量词汇的积累是写作的前提。没有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写作寸步难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笔者在教授新课时,要求学生记住本课的重要词汇,从读音、词形、词性、词义、基本用法和固定用法、固定搭配方面去全面把握,把词汇放在课文中去教学,这样使重要词汇在一定语境里有了生命,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更容易,体会更深刻,记忆更牢固,掌握更透彻。笔者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将遇到的高频词及时地记录在一本笔记本上。

2.注重简单句型的练习。针对学生对句子成份相当模糊的情况,结合教材,反复和学生一起研究句子成份,分析句子结构,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主谓宾、定状补,什么词能做什么句子成份,不能一味地一一对应翻译。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抓住五个基本句型:(1) S+be;(2) S+vi;(3) S+v(系);(4) S+v+o ;(5) S+v+o+c以及there be句型的练习。在高考书面表达范文中,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这五种句型的扩展、延伸或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作,首先就是要抓住这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让他们把五种句型记牢,并不断地运用,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写作技能的训练

课标指出,写作基本技能目标包括:学生应具备整理思路,组织素材,规划文章结构,列出提纲,起草文章,组织语言,遣词造句,修改文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字母大小写这几方面能力。要使学生掌握和提高以上课标所要求的写作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写作材料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下是笔者在具体写作教学实践中的主要教学流程:

1.构思阶段———注意各环节紧密结合

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巧妙设计一些练习活动,并结合多媒体,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贴近现实生活的运用语言的机会,充分讨论写作主题,从而激活写作灵感;认真审题明确要点讨论可用的语言素材,形成写作思路,做好写初稿的准备。

2.写时阶段———仿写为主,注意文章整体性

模仿优秀的英文范例,在学习英语写作的初级阶段,对于迅速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帮助极大。首先,阅读范文可以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熟悉作文所必需的开头、衔接、结尾等基本技巧。再者,学生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参照一些同类体裁的范文,对于谋篇、行文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3.评价阶段———注意及时反馈与修改

写作讲评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在每一次认真高效的讲评之后,学生的写作技能都会有所提高。因此,在每次布置写作任务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批改,及时发现带有共同性、倾向性的错误,并分析其性质和原因,然后及时在课堂上反馈。笔者对学生写作的评价有四种方式。(1)自我修改与评价。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要求他们认真仔细检查一遍,看格式是否正确,要点是否齐全,开头结尾是否合理,有无简单的单词和语法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然后自己评分。(2)小组相互修改与评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换习作,并通过讨论彼此的错误和较好的表达方式,为学生再提供一次学习的机会,及时修改习作,然后小组长给同学的习作评分。(3)班级投影修改与评价。每个小组选出一篇较好的习作,在全班投影展示并朗读。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并集体修改,让学生找出习作中较好的短语、句型等闪光点。然后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范文,并强调写作要点。

总之,英文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书面体现,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只有这样,到高考写作时,学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黄雪英.对高三学生英语写作现状的一次探究[J].英语教师,2010,8.

2.李钰.高三英语写作教学反思及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1).

3.刘蓉.高三英语学习者写作错误调查与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

4.宁丽萍.如何培养高三学生英语写作的技巧[J].考试周刊,2011(92).

5.魏静.高三英语写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1,1.

作者:许俊

第3篇:学生课前自我复习如何与小学数学复习课堂教学相融

摘 要: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有利于开拓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在开展具体教学时,教师除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递之外,还应该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复习是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巩固知识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当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中,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复习效率低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文章就学生课前自我复习和小学数学复习课堂结合的意义以及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学生课前自我复习和小学数学复习课堂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课前自我复习;小学数学;课堂复习;课堂相融

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整理,达到不断深化知识的目的。具体在梳理相关知识时,需要教师融入合理的复习方法,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可以在一种新型的复习状态中,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在开展小学数学复习课堂时,教师要注重课前学生的自我复习,将自我复习和课堂复习相结合,提升复习的总体质量,落实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学生课前自我复习和小学数学复习课堂结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复习参与的积极性

课前的自我复习和课堂复习的结合,符合了新课改中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在复习课堂中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主动对所需要复习的内容提前进行巩固,找出存在疑问的知识点,在课堂中讨论,这便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参与复习课堂的积极性,也避免了传统的一言堂复习氛围。

(二)有利于优化小学数学复习课堂的质量

复习课堂质量的体现,不在于教师是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整个知识点进行梳理,而是能够借助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架构的巩固中,逐步掌握数学解题的方式和策略。通过在复习课堂中融入课前自我复习,便可以增强学生参与复习的主动性,了解学生知识的疑惑点,并在有限的课堂中学习和探讨,这对构建高效数学复习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正确的课堂复习的理念

复习是每一个科目都会涉及内容,是对所学习知识的梳理、整合,是对学习方法的再次巩固。在小学数学復习课堂中,很多教师都不明白复习的目的,仅将复习课程定义为梳理知识,提升学生在这一单元知识中知识点的应用能力。一般的复习流程就是先为学生展示大纲,呈现重点知识,然后开展题海训练。在整个复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突出,复习策略较为单调,复习的目标也缺乏合理性。

(二)课堂复习模式过于单一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复习时间非常少,教师通常会将时间放在新知识的讲解上,在期中或者是期末的时候,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整个梳理环节也是对知识点进行笼统的概括、分析,接着通过习题让学生训练。这种复习模式非常普遍,但是效率并不高,学生不明白的部分依旧不明白。简言之,整个复习课堂中未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无法在复习课堂中开展互动,缺乏交流思维的渠道,达不到主动巩固知识、提升教学的目的。

三、学生课前自我复习和小学数学复习课堂结合的策略

(一)合理选择复习的内容和方案

在开展复习之前,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情,合理选择复习的内容和方案,确定好复习环节的重要知识点以及知识点呈现的方式,如何让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巩固。只有在开展复习之前,提前明确好复习的内容和方案,才能够保证复习课堂的效率。以《长方形和正方形》课程为例,学生需了解四边形的分类,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能够知道图形周长的计算和应用。在复习该知识时,教师就要明确这是空间与图形较为基础的内容,除了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之外,还要学生能够学会推理,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的问题。针对该内容和目标,教师就可以设置复习的方案,如课前让学生根据问题复习和巩固,课上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存在的疑惑点开展讨论,并挑选小组总结知识点,最后开展习题训练。整个课堂均是围绕学生的主体进行复习,学生会更主动地复习,效率也更高。

(二)制作微课,引导学生课前自我复习

让学生课前开展自我复习,比如教师可以设置课前预习的微课,在微课中将知识点用视频的方式呈现,以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复习兴趣,引导学生复习的目的。较为常见的课前引导复习的方式为微课,微课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所开发的新型的教学手段,其以简短、精炼著称,在课前通过将复习的内容融入微课中,可以起到启发、引导学生的作用,也能够提升学生在复习环节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复习过程中产生过于依赖的心理。

以《小数的初步认识》课程为例,其需要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到小数的意义,能够了解十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可以对小数读、认、写,感悟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在该节课程中的重难点在于十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进行表示,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所以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在微课中可以设立三个内容:第一,明确复习的内容和步骤;第二,对复习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示;第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在课前预习的环节,学生会在教师所制作的微课的引导下,了解复习课堂会涉及的内容和步骤,同时也会在课前自主对重难点的内容进行复习。在自主复习环节,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引导,梳理整个复习的内容,对于存在疑惑的部分更清晰。而微课的第三部分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更是对学生整个自主复习效果的一种测验。这种方式便可以大大提升小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也能够优化课堂复习的效果。

(三)融入小组合作探究,解答复习环节疑问

课前复习只是整个复习环节的一部分,是提升学生自主复习积极性以及能力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中教师还需要检测学生复习的质量。首先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出复习环节存在的疑问点,这样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复习的互动氛围。接着为学生组建四人的团队,在团队内部对于自己存在的疑问点进行解答,针对仍然无法解答的疑问,可以在探讨之后提出,由班级的其他小组帮助其解惑。这样的复习模式完全是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复习效果显著,也有利于落实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融入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

复习在每一个科目中都非常的常见,通常在开展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前,教师会对当学期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在开展复习时可以总结复习单元知识,也可以是复习某一个主题,比如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全面复习。但无论是复习哪一类的内容,教师都要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只需要承担引导性的作用即可。如学生在课前基于微课已经进行了基础的复习,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挑选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了解学生自主复习环节存在的共性问题,后期制作微课时再次优化。

(五)开展针对性的习题训练,提升学生复习质量

习题训练在整个复习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习题训练可以了解学生在复习环节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达到知识点活学活用的目的。在设置习题训练时,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从基础题到巩固题到拓展题。让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达到思维和能力的提升,也能够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复习的质量。

学生课前的自我复习和课堂复习的结合,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充分确立了复习环节学生的主体性,也增强了复习的质量。教师在复习环节需要先设置课前预习的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再设置课堂互动,让学生对疑难知识点进行探讨,最后开展针对性的习题训练,提升复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先锋.如何才能让智慧课堂更“智慧”——以小学数学复习课《常见的量》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1(01).

[2]杜英.催化课堂活力,提升复习质效——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有效复习之探讨[J].小学教学研究,2020(17).

[3]杨顺.小学数学阶段数学复习课中思维导图运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

[4]孙庆艳.精心设计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复习效率[J].情感读本,2020(04).

[5]孔秀琼.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复习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01).

作者:黎志银

第4篇: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新闻记者进行“访问”的基本阶段主要包括:接近阶段、融洽阶段、沟通阶段、激发阶段、反思阶段。

2.新闻人物专访的基本形态主要包括:问答体、散文体、口述实录体。 3.新闻素材一般具有三种基本类型:史态信息、现态信息、趋态信息。

4.延缓式导语写作的基本类型包括:描述式、橱窗式、悬念式、提问式导语。 5.新闻消息写作结尾部分一般有以下一些写法:循环式结尾、用引语结尾、用未来行动结尾、用高潮结尾、用背景事实结尾。

6.新闻的基本属性大致包括:真实性、新鲜性、失效性、独家性、可操作性等。 7.新闻专题的主要类型包括:纪实性专题、分析性专题、调查性专题。

8.新闻采访应该把握的四种意识:换位意识、怀疑意识、无知意识、宣传意识。 9.网络新闻的结构与布局方式主要有:粘贴集纳式、整合重构式、结合式报道。

10.新闻消息写作的基本构成元素是:标题、导语、主体、结尾、信息图标、新闻背景。

二、简答题

1.请简要说明新闻线索的概念、作用,以及获得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

1)新闻线索:新近发生、发现的、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信号,特点是比较笼统、简略,没有细节、过程,是片断、由头;

2)线索的作用:为记者指明采访的方位,确定具体选题; 3)线索的来源

(1)国家、政府的文件、决议、指示、领导人的讲话; (2)各种会议、简报、情况反映;

(3)报纸、通讯社、广播、杂志、网络等的报道; (4)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 (5)记者的日常观察;

(6)记者的信息网络,包括社会各界人士、通讯员、电视观众等; 2.请简要介绍新闻写作直接式导语的定义,以及其优势与不足。

1)定义:第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开宗明义,交代何人、何事、何时何地等信息;高度概括,直接陈述,平实自然;简单明了,“直线交流”。 2)优势: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和盘托出; 3)不足:缺乏新意、似曾相识、套路模式;

3.请简要阐释网络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心理与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1)快速获取最新信息

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生存环境发生的变化;

没有时间、耐心读完全文,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2)主动选择有用实用性信息 信息交互性传播特性表现突出; 自主选择的愿望强烈;

最短时间、最快捷方式获取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 (3)精确接近深度信息

网络新闻通过多级体梯度布列等新技术手段,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提供全方位深度新闻信息; 观众在了解主体新闻前提下,渴望了解相关的背景、发展趋势等。 网民对新闻标题产生“第一依赖感”,标题成为识别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信号; 观众是否愿意进入下一层网页链接的点击,索取深度新闻信息,其支付的是时间、金钱,标题至关重要;

4.请简要说说电视画面的缺憾与局限性。 1)难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2)难以对没有拍摄到的画面、事物等进行形象、真实的“再现”; 3)对缺少形象特征的事物表现力较弱

4)新闻的“5个W”常常用文字进行说明、解释、介绍;

5.请简要描述新闻消息类写作过程中延缓式导语的特点,以及其优势,不足。

1)定义:不直接陈述主要新闻内容,运用描写、气氛渲染、解释、设问,讲故事等方法,写出一些相关内容,再引出新闻事实;

2)优势: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生动有趣,以形象的画面引发受众的好奇;以情境感人,让受众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思考,强化写作、报道效果。

3)不足:难以兼顾受众快速阅读,急于了解最新新闻事实、结果的心理;不可过分拖沓,尽快

进入正题。

6.你认为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尽快地同新闻当事人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 (1)尽量面对面采访,越“热乎”越好; (2)用聊家常的一般性问题开始采访; (3)不要问模糊的问题;

(4)不拐弯抹角、不旁敲侧击,直截了当提问,显示记者的真诚与能力; (5)帮助当事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6)尽可能避免争论,记者有“终稿权”; (7)全神贯注地“倾听”,给对方一种朋友交谈的感觉;

(8)接受任何回答,启发记者寻找到自己没有想到的采访角度和问题„„ 7.请说出我国著名记者艾丰就新闻采访所提倡的“6个不要提”的具体内容。 (1)不要提太大的问题(一口吃不成胖子); (2)不要提过多的外行问题;

(3)不要提暗示性的问题:不要强加于人,引诱对象“顺竿爬”; (4)不要提过于轻率的问题,不要卖弄技巧; (5)不要提太“硬”的问题,(坦诚不等于生硬); (6)不要提审问式的问题,善于引导,(在交谈中提问,在提问中交谈) 8.请简要说说新闻主体写作方法的“倒金字塔”结构。

1)定义:按照重要性递减原则,从最重要开始,结束于最不重要的。不能放入导语的要素可以作为主体的支撑性材料。 2)优点:迅速地表现关键信息; 3)缺点:后面的信息吸引力递减; 4)范围:突发性事件新闻;

5)要点:判断最重要的信息材料,安排好顺序;从受众角度出发;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 9.请简要说说广播新闻写作过程中,音响,解说之间的关系。 1)解说词的作用

叙述事实、说明音响,补充音响,概括提示音响,连缀音响组成报道的作用。 2)音响的作用

增强可信性、现场感、感染力。 3)两者的关系

(1)写作解说词要兼顾音响;

(2)解说词要合理安排、结构音响; (3)解说词与音响要和谐统一。

三、写作题

请根据视频新闻素材,撰写一篇电视新闻消息报道稿件 写作要求:

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要素俱全 2.注意使用同期声 3.字数不少于300字

第5篇:应用与写作复习资料

应用写作

1、应用文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由欧阳修提出。

2、应用文的微观特点:价值的直接实用性;材料的完全真实性;建构的直观规范性;表述的直白简约性。

3、应用文的宏观特点:社会性;科学性;中介性。

4、约定俗成:书信、条据、日记、碑志

5、法定使成是指由权力机关以法规形式对文种格式加以认定,并在其管辖范围内普遍遵照执行的。

6、现行党政公文共18种,其中9种是党政通用,另9种中党专用5种,行政专用4种。

7、代言作者实际上是以撰稿人的身份参与写作活动的人

代言作者:职业型代言作者(秘书、写作班子成员)独立型代言作者(律师、代写书信者)

8、群体作者:并列型作者群(每人分工负责写一段)偏正型作者群(以一人为主总其成)

9、法定作者(公文上的署名者:机关单位、机关单位法定代表)法定作者必须是法定的能以自己的名义发出公文并能行使相应的权力、承担相应的义务的机关和法人代表

10、应用文读者的特殊性:

应用文读者的功利性意识强;

应用文读者的时效性意识深;

应用文读者的直接性意识明显;

应用文读者的保真性意识严肃

11、应用文读者的种类,

按读者接受状态分:指定型读者;指向性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觉成为其读者)

12、对象化思维是一种思维被对象全部占有,并围绕弄清对象的形状、性质、规律进行思维的活动方法。

13、公务应用文文本的特征:能满足公务的需要,是机关、集体意志的体现;其主体必须是机关单位或团体;其文本具有固定格式和法定效力,文本格式规范,有一定的约束力

14、文本的文心(一篇完整规范的应用文)由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四要素构成

15、应用文中使用数字的规范化

一、应用文中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1)发文字号如:中发﹝2002﹞5号

机关代字年份(顺)序号

(2)份号和“共印 ……………份”

(3)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 如:20世纪80年代

二、应用文中使用汉字标写数字的情况

(1)公文的成文时间(日期)如:二〇一二年三月八日

(2)定型词组、惯用语

(3)相邻两个数字连用,表示一个概数如:三五天

(4)中国历史纪年

16、根据行文方向

公文:上行(上对下)下行(上对下)平行(对同级、对不想隶属机关)

某县教育局为建设校舍,需向县政府、县土地局、县财政局行文,应使用何种文种

县政府(“请示”是隶属关系)回复县政府(用“批复”)

县土地局(用“函”因是同级关系)县土地局(用“复函”)

县土地局(用“函”因是同级关系)县财政局(用“复函”)

17、发文机关标识

(1)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构成

如:中共中央文件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

(2)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单独构成,后无文件二字

如:国务院办公厅××大学

(3)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

如:江苏省公安厅(通知)

18、发文字号

由机关代字、年份、(顺)序号组成

如中发﹝2002﹞8号

文号:发文字号

流水号命令(令)

期刊号(简报)

19、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标密)右上角

密级:绝密(30年) 机密(20年) 秘密(10年)

20、紧急程度(标急)

紧急程度又称缓急度,是对公务文书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

公文紧急程度特急(24H)急件(72H)

21、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事项)、文种三要素构成

22、金字塔式:即由上而下字数逐渐增多

23、倒金字塔式:即由上而下字数逐渐减少

24、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

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同类机关的泛城(模糊语言,“各单位”)

25、成文日期时间(公文正式生效的时间)

成文日期确定的标准P60

1、一般公文以机关单位负责人签发日期为准

2、会议以机关单位负责人签发日期为准

3、凡属一般例行的公文,如请示、批复、函等可以以实际发出的日期为准

4、联合行文以实际发出的日期为准

5、电报以实际发出的日期为准

6、重要的法规性文件除标明会议通过的时间外,还应注明文件生效的时间

26、印章(公文正式生效的标志)

用印的基本原则

1、骑年压月,上大下小

2、若加盖印章,一般不再标注发文机关名称

3、联合机关发文(上行)只需加盖主办机关印章

(下行)需加盖全部机关印章

4、联合行文、主办机关印章在前,若两个单位联合行文,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时间,三个或三个以上单位联合行文,每排最多排三个印章,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列,三个或三个以上单位联合行文,印章加盖在正文与成文时间之间。

27、问:转发类(批转、转发)文件与印发类文件有何区别?

答:

1、处理外机关和处理本机关

2、转发类文件对被转类文件进行技术处理,目的使被转文件失去独立性;印刷类文件不需对被印刷类文件进行技术处理。

问:转发类文件进行技术性处理的方法?

答:去掉被转文件文头,将发文字号移到标题下面;去掉被转文件印章,可加上发文机关;去掉文尾部分。

28、通知的写作

(1)标题(三要素齐全)

文种“通知”可加“联合”、“重要”、“紧急”、“补充”

(2)受文对象

模糊语言“各单位”

(3)正文

(1)发文缘由:发文原因:上级精神(根据××××××文件精神,经××××批准)

现实中出现的情况

发文目的:为了×××××××××

发文缘由写完后,用“特作如下通知”“现将××转发给你们”等惯用语过渡到通知事项

(2)通知事项(通知的主体)

按事项性质、特点分条列项一一列出

(3)执行要求

请遵照执行,望贯彻执行,特此通知(可写可不写)

(4)落款

发文机关时间(成文日期)

29、通报的写作

1、标题(三要素齐全)

2、主送机关(绝大部分,“各单位”)

3、正文

(1)(讲清)原因

(2)(讲清主要的)事实

(××××××介绍事情发生原因、时间、地点、有关人物单位、事情主要经过情节、最后的结局和影响)时间顺序

(3)(入情入理的)分析(指出事件实质)

(4)处置的意见希望、号召

4、落款

发文机关、成文日期P86

30、奖惩类通报与命令、决定的区别

(1)发文机关不同

通报的发文机关非常广泛,较少限制;而命令只有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首脑才能发布。决定的制发机关级别较高,可能是被奖惩对象的上级,可能是更高的上级,不一定是直接上级。

(2)内容不同

通报用于表彰或批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其事迹不一定很突出,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一般地号召大家学习或警戒。决定用于承载上级领导机关对有关人员的处理意见,其所涉及的人物和事迹较突出,命令用于嘉奖有突出成就和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3)性质、要求不同

通报具有告知性,其目的是以典型事例教育更多的人,没有约束力;决定的强制性没有命令强,但其行文要比通报严肃,庄重,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命令具有强制性、指挥性、权威性,有严格的约束力,要求遵照执行。

31、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1、行文目的和作用不同

报告是陈述性公文,重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而请示是请求性的公文,重在获得批准,解决问题。

2、行文时限不同

报告是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可以行文,而不需要上级批复的公文;而请示则必须在事前行文,请上级批复,等上级批复后方可行使。

3、内容和结构不同

报告的内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方面的;请示的内容单一,要求一文一事,请示事项,明确具体;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但请示可以报告情况,陈述意见,说明理由。

32、函的分类

函:便函(不是公文)

公函:问函商洽(性)函主动性公文

(去函)询问(性(函主动性公文

复函被动性公文

33、会议纪要是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整理而制发

大公文:法定公文(党政公文18种)

(公务文书)事务文书

事务文书与法定公文的区别:

(1)事务文书无法定公文的严格规范化

(2)事务文书一般不出机关单位,法定公文一定要对外行文

(3)事务文书可不加盖印章

34、简报的特点

1、内容广泛(凡值得参考、借鉴的事实、动态均可收入)

2、形式特殊

固定的期头,顺序的期号(间隔不定)

3、行文灵活(无上行,下行,平行的限制,以下行为)

4、制发自由

刊头上标明的“制发者”是领导机关的办事机构(文秘:办公厅(室)职能部门:教务部、保卫处)、大会的秘书处(组)

“制发者”对简报负政治、技术责任,不加印章,不算公文

35、述职报告的主体部分应围绕的四个方面,一般应围绕职责要求,具体而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德、能、勤绩方面。

德:主要包括任职期间,执行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遵纪守法情况,自己的事业心和敬业爱岗精神,自己的集体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工作作风等。

能:主要指自己履行现岗位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否扎实,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开拓能力,创新能力如何等。

勤绩:主要包括出勤、工作量情况如何,任职期间如何按岗位要求履行职责,岗位目标的完成如何,工作中解决了哪些具体问题,取得哪些成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等。

36、经济合同的订立原则:合法自愿原则;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尝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37、标的是指签订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分为实物标的、行为标的、工程标的。标的必须合法,武器弹药、麻醉药、金银等不得作为标的物。

38、起诉状包括民事起诉状、刑事诉讼状和行政起诉状等。

39、自荐信的特点:针对性、展示性、求实性

第6篇: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要点

新闻采访与写作②

一、什么是新闻?

标题:题型完整,肩、主、副题 消息(5个W一个H)、通讯概念

消息、通讯的署名、电头必须规范,消息的导语、主体注意分段,通讯注意最精彩、最有新闻价值的素材放到最前面……

二、针对性刻意重复

是一种互联网背景下有效而实用的学习方法。在新闻写作练习中,指找到一篇范文,根据逻辑结构分解成若干模块,从自己最弱的模块开始,进行针对性地反复练习。

三、记者的10个工作环节

一篇新闻稿件的诞生,是一项复杂的链条式的劳动过程,其中收集线索、确定选题、策划采访方案、实地采访、梳理采访素材、筛选新闻事实、补充采访、写初稿、修改、发往编辑部10个环节,都是记者完成的事项,也是新闻诞生的最基础的工作。

记者工作的10个工作环节,可以归纳为3大类:思维方式、实地采访、写作修改。

四、怎样让消息出新出彩?

1、借口说话。即借他人之口,说自己想说的话。一是假托,如西方记者常用‚此间观察家‛说,观察家其实就是记者自己。二是实引,引用别人的话。但表达的是记者的观点。

2、和盘托出。把构成该消息的主要事实好的坏的、正面的反面的都报道,让各种见解都有同等的表达机会。

3、简明扼要。消息一般篇幅均较短,几十字、百把字或几百字,目前评选优秀消息的字数一般限制在千字以下。消息通常不对人物事件作浓墨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而是对人物事件作简略勾画,重点细节点上几笔。

五、什么是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西方新闻界通常称之为‚新闻鼻‛‚新闻眼‛,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的生命。

六、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新闻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劳动,脚板子底下出新闻,只有一头扎进最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把基层的情况摸透,把上级的精神吃透,新闻敏感才能诞生。

新闻敏感与记者的反向思维密不可分。一个敏感的记者对发生的事实总会在心里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比较和联想,追根究底,找到问题之所在。 新闻敏感不是记者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靠瞬间灵感所至,而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有作为的记者必须坚持不到现场不写稿,亲临新闻事件现场,眼见,耳听、鼻闻。

七、新闻事实的可感性是什么?

新闻事实是新闻传播的核心。传播中的新闻事实,可划分为可感事实和不可感事实。 1 即:在传播过程中多数读者能真切感受和把握的新闻事实;多数读者因为自身阅历等限制所不能感知和把握的新闻事实。

八、怎样处理摆事实与讲道理的关系?

西方新闻教科书一个基本的新闻报道法则,就是‚show, don’t tell‛。其地道而传神的中文译文是——新闻报道应该‚摆事实,不讲道理‛。意思就是,新闻报道应当只提供事实,道理要受众来悟,结论由受众来做。

九、怎样培养精品意识?

1、准确把握创优新思维

2、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3、准确把握创优特色资源

4、准确把握创优技巧

十、怎样创新报道角度?

我们在消息报道角度选择中打破常规角度,寻找新奇的报道角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去选择报道角度。

第二,透过现象看本质,为我们选取新闻报道角度,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熟悉方法。当我们发现和把握了某一新闻事实后,从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角度去立意,写出的新闻才有深度,有思想性。

第三,围绕中心工作选择报道角度。

十一、怎样培养创新意识?

新闻报道中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闻报道中的创新第一体现在主流新闻报道上;其次,新闻报道中的创新体现在新闻的传播中思想引导力上;第三,新闻报道中的创新体现在主题新闻策划上;第四,新闻报道中的创新体现在版面形象语言,彰显特色品牌上;第五,新闻报道中的创新体现在新闻写作文风上。

十二、怎样选择新闻事实?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事实,来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事件包容主题‛的思想,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强化记者表现或再现新闻事实的能力,真正让新闻活起来,以实现传播效能最大化。

(1)选择新鲜的、有情节的事实

(2)选择能表达主题思想的事实。

(3)选择完整的事实

十三、简述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论述?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习近平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全党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十四、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报道的主题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内容必须正确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的基本主张。一句话,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新闻报道坚持党性原则的第一要义。

要始终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诉求统一起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坚持党性原则并非一句空话,有着实实在在的内涵;必须恪守新闻宣传纪律。

十五、怎样让经济报道充满生活气息?

经济报道涉及到各行各业的生产、技术、流通及管理等多个环节,它的工作性和专业性较强,很难写出津津有味的经济新闻。怎样才能把经济报道写得有看头?

1、平民视角看事物

2、以小见大抓事物

3、利用故事写事物

4、深入实际抓‚活鱼‛

十六、怎样理解感性地表现与理性地陈述?

西方记者喜欢‚感性地表现‛,中国记者偏爱‚理性地陈述‛。在新闻写作中,如何 理二者的关系呢?

先来看看‚感性地表现‛:西方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善于捕捉新闻中的形象事实:精彩的场面,典型的细节,然后将其描绘出来去打动读者。

再来看看‚理性地陈述‛: 中国记者采写新闻时习惯诉诸受众的理性认识,常常是先对其掌握的感性认识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然后以新闻事实的本质、规律、总体概貌等理性材料为主要表达内容,并以陈述式的语言将其表现出来,以期向受众揭示事物的整体面貌及内部联系,加深受众对新闻事物的理解,并启迪他们深入思考。

感性表现的方法‚是在抽象程度较低的层面与受众交流,恰当运用可以唤起受众的形象感觉,激发受众进一步了解的兴趣,但不足是许多时候不能担负全面、深入反映事物的功能,有时会让人产生‘不解渴’的感觉‛,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反映起来有时会欠缺条理性;理性陈述的方法是在抽象程度较高的层面与受众交流,注重用思辨的、分析的、概括的方法,对事物的反映深刻、全面,但不足是理解起来比较费力,容易让人感觉干巴、枯燥、呆板,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如此看来,两种表现手法各有利弊,最好的表现方式应该‚感性表现‛与‚理性陈述‛相结合,这样能使新闻报道在不同抽象层面的相互补充中展开,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既能深入,又能浅出,‚事‛‚理‛有机融合,达到完美的表现效果。

十七、怎样思考文章立意?

立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或主题、思想、主旨)。

文章主题,是文章抽象内容即思想感情的中心。有的主要是情,有的则是理与情的交融。这就是使得主题呈现多样性。

3

十八、采访技巧

采访技巧是记者在采集新闻素材、访问和观察新闻人物、了解新闻事实的活动中,各种采访手段、采访方法的有机运用,目的是在客观实际中发现和捕捉有社会意义和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为写作储备新闻元素。

十九、法拉奇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以采访政坛风云人物著名,被誉为‚世界政坛采访之母‛。她对这些政要人物的采访技巧是值得细细推敲并学习借鉴。

1、充分准备,不同凡响的开场;

2、既予又取,巧妙处理矛盾;

3、追根究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4、巧设机关,分解问题‚请君入瓮‛。

十、在倾听中寻找线索

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统一于采访过程以及后续的新闻报道中。记者作为一个陌生人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被采访者身边,注意在倾听中寻找新闻线索,不失为一条采访的捷径。

二十一、不到现场不写稿

灵感来自现场,细节来自现场,感受来自现场,不到现场不写稿,应该成为记者的一条铁律。对于记者来说,终生受益。

二十二、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就是写作方法的灵巧运用,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手段。写作技巧受限于作者的世界观,同时又作用于他的写作实践,为写作活动服务。

写作方法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二十三、直接引语在新闻中的作用

引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许多情况下必不可少。直接引语是新闻中用引号引起来的新闻中人物(包括新闻人物)说的话,直接引语要真实、准确、一字不差,完全忠实于新闻中人物的原话。

我国记者在重视使用间接引语的同时,普遍忽视对直接引语的使用,尤其是对于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常通篇采用间接引语来报道某某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重大会议以及外事会见 活动,并且形成了几乎一成不变的报道模式。在一些本可以故事化的新闻中却看不到人的影子,听不到人的声音。有学者认为中国新闻文风的癌症是没有直接引语。

二十四、‚Learning by doing‛

汉语直译为‚通过做来学习‛,或‚从做中学‛‚边干边学‛,是美国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奉行的教学理念,强调新闻专业的实践性、实务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美国密苏里新闻 4 学院强调新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自己的第一份媒体工作经历,是为代表性做法。

二十五、什么是通讯?

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新闻报道形式,是‚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

通讯的种类:按内容分,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按形式分,可分为纪实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调查、专题侧记、随行散记、记者手记、新闻花絮等

二十六、通讯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关键在于围绕主题选择素材,抓取细节,也就是抓取目标受众有刚需的那些高频痛点,以构成画面,再现高潮。

二十七、什么是细节?

在现代汉语中,细节就是细小的情节。

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细节就是微小、生动、传神,也是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新闻素材。作为新闻素材的细节,包括人物肖像、人物语言、人物神态、人物心理、人物动作以及新闻发生的场景、场面等。针对细节的现场采访,可以从以上这七个方面入手。

二十八、简述细节在通讯写作中的重要性?

就像射击、动作、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体育和竞速是新一代手游的玩法,细节就是通讯的玩法。通讯写作前的采访,记者必须善于发现细节,记录细节;而采访后的通讯写作,则必须善于刻画细节,再现细节,以构成画面,生成高潮。也就是说,通讯的起承转合,都是围绕典型细节展开的,主题通过细节体现,开头通过细节描写,主体通过细节搭建,结尾也是用细节构成的画面来戛然而止,所谓凤头(华美)猪肚(丰富)豹尾(有力),都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完成的。

在通讯写作中,细节可以围绕主体结构布局谋篇,细节可以让骨架轮廓跳跃飘逸,细 构成画面,细节再现高潮,细节传递温度,细节打动人心,细节释放美丽,细节凸显 质,细节搭建结构,细节深化主题,一句话,细节决定通讯的成败。

二十九、通讯写作为什么要把最有新闻价值的细节前臵?

倒叙,美国新闻界称之为‚flash back‛,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最前面,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完成叙述。叙事学中,倒叙是一种逆时序,这种逆时序容易产生引发受众阅读兴趣的传播效果。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资讯海量而过剩,受众把自己的资讯选择权委托给了媒体,媒体代替受众选择、过滤资讯,应当把‚把最重要的、最有新闻价值的资讯‛挑选出来,用更快捷、更愉悦、更容易接受的增值形态回馈给受众;

二、故事是人类最喜欢的资讯传播方式。而一个好故事的基本元素就包括细节、画面、悬念和意外,而平铺直叙很难构成悬念。所以,倒叙是最符合资讯传播规律的叙事方式, 5 消息写作的5W模式本质上也是一种倒叙。

三、倒叙容易生成听得懂、记得住、能转述的传播效果,当下移动互联网终端的‚10万+‛大都是由倒叙来完成赋能的。

十、简述‚焦点展开结构‛?‚焦点展开结构‛又称‚华尔街日报体‛,简称‚华体‛。所谓焦点,就是用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细节、画面、场景和故事来开头,然后自然过渡,进入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主题和背景合盘托出,集中力量完成深化,结尾再回归到开头的故事。

‚焦点展开结构‛是一个双任务系统,既要讲故事,又要讲道理。因为只讲故事往往得之于生动而失之于肤浅,而只讲道理就会呆板、乏味,很难激发受众的阅读冲动。 ‚焦点展开结构‛的核心是围绕主题选择典型细节。这种细节要求‚听得懂,记得住,能转述‛,这9个字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资讯传播的基本特质和最佳效果,舆论场中全部的二次传播、裂变式传播都是通过‚听得懂,记得住,能转述‛来完成赋能的。

第7篇: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1、“三角定位法”:西方新闻传播学有一条规则:新闻报道必须经过与所报道的事件或人物无关的、独立的、两个以上的来源证实,才能被认为“大致准确”,才能在新闻写作中引用。这条规则也叫做三角定位法,认证事实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为了确保认识符合事实,首先必须保证各方的认识是独立的,是公正的,是客观的,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样本。(得到一个信息时找到2个没有利益关系的信息来证实,是新闻采写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速度慢、成本低、其他媒体已报道。)

2、隐性采访:(又指暗访,指记者为完成某些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

3、提问的三种方式:(1陈述引题2直接提问3追问)

4、新闻记者的素质有哪些:(1亲和力、2好奇心、3观察力、4毅力、5分析能力、6知识广博、7凡是存疑、8公正 )

5、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要素: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包括时效性、反常性、冲突性、特殊性、接近性、人情味、显著性、影响性。新闻价值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新奇、趣味性、人情味、人情味、辅助性的价值。

6、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一,记者要有平等待人的姿态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会遇到各种身份不同的采访对象,在面临不同的采访对象时,要有平等待人的姿态。二,记者与采访对象实现平等互动的方法要想在采访活动中和采访对象实现互动,记者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三,在采访活动中,记者居于主导地位的必要性。在采访中,从表面上看,记者是主动的,被采访者是被动的,但许多时候相反,被采访者其实是处在主动的地位的,对于记者的问题,他可以毫无保留地回答,也可以无可奉告。四,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掌握主导权的方法。既然掌握采访的主导权对于记者来说很重要,所以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掌握主导权的必要性很大

7、报告文学与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报告文学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加工,都不能违反真实性原则。文学作品是语言工具,

以散文式诗歌、小说、戏剧的文学形式,形象反映生活,把生活中感性材铸成称艺术形象始终离不开想象的,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的艺术著称。)

8、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什么:(1获得新闻事实、2了解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发掘事实真相、获取有用的信息)抓新闻,收集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迅速地报道出去,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善于顺藤摸瓜挖掘新闻事实,在采访中了解新闻产生的原因、相关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在采访中做到点面结合。掌握全面概括性的材料,同时抓典型和细节,力争做到对新闻事实全面、客观、立体化报道。

9、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源和流的关系。)

10、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激发记者灵感的现实,新闻报道就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记者写新闻,就是选择事实,叙述事实,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归纳、鉴别、组合,让事实显现出本来面目。)“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关键不是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而是让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与观点。寓情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信息的要求,以及新闻应以事实的信息沟通情况、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目的的基本特征,因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的收受者,且具有说服力。

11、采访对象的心理和应对方法

一、电视新闻采访中简单的心理分析:(外向感性型、内向感性型、外向理性型、内向理性型)从某一角度来讲,电视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心理活动是否能从矛盾心里转变为和谐统一心里的这样一个过程。在现实采访中,采访对象有各式各样的理由和众多的方式来拒绝或阻挠采访者获得真实的材料。采访者的采访活动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亦是一个心理较量的过程。(一)采访者需要采访的对象涉及社会各阶层,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职业、所处环境的不同、不等的知识水平、不同的性格习惯、未知的道德修养等等,形成了各行各业的人物在性格、兴趣、爱好、地位、文化素养上具有很大的差异,这就会导致在采访过程中出现很多突发性的问题。(二)很多采访对象在镜头前都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这也就是我们常

所说的“晕”话筒或镜头现象。其指面对采访者采访的时候,主要是在面对话筒或镜头的时候,个别的采访对象会对话筒或镜头产生紧张情绪,一时之间出现意识混乱、语序不调、不知所措等窘态,从而造成僵持、尴尬、冷场、局促不安,不知所云甚至产生敌对情绪的局面。这些表现主要是出现于大众传播活动的采访过程中。对于这些情况,采访者必须有相应的经验与措施来及时调整采访对象的心理,才能保证采访过程顺利地开展。

二、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心理把握及应对策略

心理境界简称为“心境”:心境在理论上来说是一种能够让人的全部其他方面的体验跟所有的活动都有可能被染上情绪色彩的且保持持久性的情绪状态,在心理学上也就是情绪扩散性行为。一场采访的成败取决于众多方面因素,其主要因素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交流与心理把握,只要在采访过程中牢牢把握住心理活动,进行及时地沟通与交流,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一个采访者的心境好与坏、顺或者逆都将对采访的效绩造成直接的影响。当一个采访者是以肯定情绪主导的时候,他的“心境”就会变得喜悦与开朗,他待人接物就会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其工作效率自然而然也会得到提高;反之,当采访者是以否定情绪主导的时候,他的“心境”就会变得惆怅而沮丧,他待人接物就会显得乖张谬悖,采访的效率就会明显下降。在做访问的时候,从心理学上来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采访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他不但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状态做出相应正确的判断,而且还要善于让对方的心理状态为采访者所影响与制约,这种影响与制约并不是说采访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于对方,而是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的同时能够表示理解,只有心理上达到一致的效果,才能取得共鸣。采访者心理是采访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电视新闻采访这一社会活动的有效率,采访者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熟练的采访技能,同时,还必须让自己随时处于健康、活动、想象及情感等正常心理活动状态之内,才能够让采访这一过程显得水到渠成,融洽自然。(二)对于采访对象来讲,采访者就如同是一个突然闯入自己小世界的陌生人。这或多或少都会对采访对象的心理姿态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从一方面来讲,采访者和采防对象之间是否能够达到感情融洽,沟通顺利的这一目的,采访者的第一印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第一次见面,对方的感官主要是从人的穿着、举止、动作、表情、

态度中来受记,从而来判断双方的品味、思想水平生活习性等。有老道经验的采访者就将第一次会面看的比较重要,从服饰仪表、言谈举止、表情态度到开场白,都会在事先考虑清楚,以此将各方面都做到妥帖周到,从而,获得采访对象的好感,让采访活动能够愉快顺利地展开。当采访对象对采访者达到某种意义上认同的时候,把采访者当做是一个朋友来看待,就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三)我们都知道在请求别人时,如果开始提的要求过高,挚友之外的人基本都会一口回绝。而如果我们先提出比较简单、容易的要求,经过别人同意后再逐步增加难度,从而更容易达到预期目标。在电视新闻的采访中。采访者与采访对象进行交谈的时候,也应该将“登门坎”效应进行灵活运用。提问由易到难、由简入深,首先从采访对象的最熟悉或最近发生的事谈起,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后再渐渐深入,逐类旁通,从而达到了解事情真相这一目的。采访者如果对于事实真相过于心切,操之过急,则只能“欲速则小达”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时也可以是交际的工具。眼睛会说话,只是很多人不善于观察而已,经验丰富的采访者就十分善于用眼睛采访。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都逃不掉采访者的细心观察。(四)“闻”主要是讲究倾听。做一名合格的对话者(合格的对话者是泛指在知识学识等方面合格等),倾听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的采访对象并不喜欢采访者不停的暗示、指手画脚,因为那样采访对象就很难往自己想象的内容方面去思考,去交谈。在采访中采访者不仅要让采访对象诉说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还要让其说出自己问的问题,这就要求在遇到某些特殊情况的采访时候,采访者需要以耐心的倾听为主,以此来寻找最佳采访心理环境,在合适的时间掌握好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交流,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采访效果。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大多数人们都有愿同知音交谈的心理。如何使双方谈话投机,很主要的一点是让对方感觉到你就是他那位知音,是一个值得与之交谈的人。采访者希望采访对象是一名善谈的合作者,采访对象同样也希望采访者是合格的、能够相互讨论问题、并且有共同语言的知音。

(五)在对于采访对象的心理调控策略这方面,“问”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提的是否切中要害,是否切中采访的关键点,程度是否适当,往往决定了一场采访活动的成败。一个好问题,可以激起采访对象谈话的兴奋点,从而使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个坏问题,则非常容易导致采访对象交谈的兴趣锐减,避而不谈或

言其其他,使得采访活动难以继续进行。一次成功的采访活动,不仅仅是提问的方式需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而且,还要能够分析与把握,各方面都要问的巧妙与艺术。(六)在采访的许多时候,采访者的一个肢体动作,如点点头、微笑一下或者一个鼓励的眼神等,对于被采访者来说,是一种暗示性的鼓励与支持。肢体语言采访,在一般采访中占次要地位,但是很多经验丰富采访者都在潜移默化的使用着。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或者表情动作),都能够对采访对象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对于提问采访来说,肢体语言采访具备了更多的细微性。比如在采访老年丧子、中年丧偶的人时,最不需要的是语言。最需要的是一些关怀的动作、关心的眼神。

12、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什么:新闻从业者记者的职责与任务,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谈三点:第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第二,忠实地去报道事实;第三,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13、职业的敏感属于什么素质: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须的素质,它既是一种综合的判断能力,又是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素质。而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则表现为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是否具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并随时随地能够运用摄像机、摄影技巧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捕捉客观现实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的能力。同时,能以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现场气氛反映生活的主流和本质,表现人的精神风貌。

14、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以事实为基础,真实

第8篇: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第二章 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础

1、新闻采访

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

特点:目的差异性、时间限制性、项目突发性、需要广泛性、知识全面性、活动艰辛性 活动方式:①从形式:个别访问(一对一)、开座谈会、现场观察(用眼睛采访)、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改写、问卷、电话采访(注意:准备充分、提问凝练、记录及时)、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②从性质:常驻、突击、交叉、巡回、隐性、易地

2、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一般有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组成。俗称为新闻写作中的“十八般武艺”

消息(狭义的新闻):以叙述为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以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

分类:①动态:迅速简洁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通常一事一报

②综合:对某事物或同类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综合

通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可适时适当使用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段

主题题材:人物通讯、事件、风貌、工作、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 消息与通讯异同:

区别:①表现对象:消息是事,通讯是人

②表现手法:消息以叙述为主;通讯以叙述为主基础上与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③人称:消息第三人称,通讯第三和第一人称兼用

④结构布局:消息“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灵活自由别具一格主张创新

⑤篇幅长短:消息短,通讯长

相同:新闻属性(新闻报道基本要求、表现手法共同遵循)

3、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角度看,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 ①程序:先采访后写作

②内在联系: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写作,二者媒介是采访

③性质:采访是认识实际,写作是反映实际。采访决定写作,是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④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新闻工作时间长,经验教训多,就能为采访积累经验

第三章 新闻报道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 作用:①三个“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②两个“标志”: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新闻报道方式和记

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③三个“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促进记者采访作风的深入;新闻导向

的正确 分类:①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狭义:价值显露的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搞、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谋划;广义: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关广告等活动过程的谋划)

②隐性,也称“新闻事实、事件、本源策划”或“策划性新闻”

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 ① 报道客体(被报道者)的性质:重大题材和问题,题材小 ② 报道主体(媒体):报道时机、组织方式(集中、连续、系列、组织、讨论式等)、人员组成 ③ 报道表现形式

新闻报道策划主要针对的题材:战役性、阶段性;重大新闻事件;人物典型 注意:①选题应准,选为应低,切口应小(成功的前提)

②采访时间、报道密集度、时段分布务必谋划有度

③谨防过度介入

④不能滥用到新闻报道活动的一切方面

⑤必须符合实际

流程:目标锁定→制定方案→落实措施→目标校正(建议使用“新闻报道策划”专用名词)

第四章 采访前期活动

1、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

主要内容: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政治)

②能否吸引较多受众

③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④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⑤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培养途径:①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

②立足全局看问题

③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

④知识广博

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敏感是责任感派生出来

2、新闻价值: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要素:①重要性(核心和基础):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

②显著性:新闻人物和实践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

③时新性: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时间、新鲜)

④接近性: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

⑤趣味性: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

3、新闻政策:新闻报道政策界定的规定

与新闻价值关系: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能否报道,一要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是否符合新闻政策;两者兼备泽报道,相辅相成,互为制约

4、报道思想:新闻报道的目的及实现这一幕的的范围、内容、方法 ①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 ②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

5、新闻线索: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获取渠道:①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②各种会议、简报

③记者的耳闻目睹

④对日常情况的积累

⑤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运用注意事项:①注意验证,不硬顺藤摸瓜

②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③讲究适宜,不要大材小用

④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6、采访准备:①平时:理论、政策、情况、知识(功效: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交谈;敏锐捕捉有价值新闻事实;深刻揭示新闻主题)

②临时: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7、对象心理:

①从性质内容分:先期性: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单位、记者及采访活动的观念

临访性: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请求后的心理

②从表现形式分:积极配合型:采访对象积极按照记者的要求提供素材,主动热情

一般协作型:采访对象公事公办,不冷不热,活动平静无高潮

蓄意应付型:采访对象根本不愿意接待记者,态度冷漠生硬,拒不回答或故意将错,唇枪舌剑,挖苦嘲讽记者

8、创造良好访问条件:①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

②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

③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

④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

⑤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

⑥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

⑦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强调采访意义、约束神情语态、排除外

来干扰、变换活动方式)

第五章 采访中期活动

1、提问

形式: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

注意事项:宜简洁、具体、简介、深刻、自然、节制

2、调查座谈会

效果:节省时间、互相启发、及时验证 主持技能:①事先通知对方

②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

③控制参加座谈会人数

④不要轻易下结论

⑤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3、现场观察:记者的大脑及五官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

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①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②能激发鲜明、生动的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③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④能为通俗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⑤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注意事项:明目的、多请教、抓特点、选地点、善用脑

4、听觉功能 注意事项:悉心闻取线索、事实调节音强、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

5、笔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

①内容范围:要点、易忘点、疑问点、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观察所得、记者联想

②注意事项:行与行之间空白要留宽一些;字迹尽可能工整

第六章 采访后期活动

1、深入采访的细致

①悉心抓特点:具体方面:看准形势、通过比较(纵断面—顺序、横断面—对照)、选择角

②悉心抓本质:注意:对问题要想得宽点远点;对问题要钻得透点深点

③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盲目自满、忽略质量、怕苦畏难、先入为主、轻视理

2、验证材料的严密

方法:投入记者智力、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

3、笔记整理的迅速

步骤:①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清洗辨认的笔记内容

②再通读,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作上自己熟悉的标记

③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写作提纲

4、剩余材料的积累

方法:勤奋读书、勤于摘录;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第七章 新闻写作八大环节

1、新闻主题: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猪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①选择主题时强烈倾向性(政治上重要、受众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

②提炼主题:依据因素:对全局的清晰度、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注意事项:不要强行“硬化”;不要分散空泛;不要雷同浅薄

2、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是整个新闻写作的前提和保证 分类:①第一手: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所得

②第二手: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

③第三手:记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

3、新闻角度:新闻事实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是透视新闻事实的窗口 如何做:比、小、异

4、新闻语言: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

基本特征:①准确(如何做:叙述信息尽量量化、语言要有分寸感、新词使用要讲规范)

②通俗(如何做:多动词少形容词、多细节少议论、多比喻少笼统、多解释少晦涩、多白话少文言、多具体少抽象)

③简洁

5、新闻结构:消息写作中对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

①倒金字塔: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 特点:打破叙事常规、呈“头重脚轻”之势

②时间顺序:按新闻事件发生、结局的原来时序和过程选择材料及安排段落 ③悬念式: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

④并列式: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为同一个主题服务,一般使用与经验型、公报式题材

6、新闻导语:消息的开头段落,即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①作用:导读、导听

②特征: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消息特有概念和标志 ③类型:叙述型(直叙式、概括式)、描写型、议论型(引语式、设问式、评论式) ④ 写作要求:实(事实、态度朴实扎实)、简、活

7、新闻背景: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 ①分类:从内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

从表现形式:直接与间接、显性与隐性等

②作用和类型:衬托型(深度性)、解释型(诠注性)、启示型(引发性)

8、新闻结尾: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好的结尾: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寓意深刻,回味无穷

第八章 时事与政治类新闻

1、政治新闻:以党政机关为采访领域、以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和领导层的重要公务活动为报道范围

要求:①立场坚定,头脑冷静

②实事求是,保证真实

③作风踏实,深入实际

④宏观选题,微观选材

⑤知识广博,善于社交

2、外事新闻:以报道外宾来访活动和向国外报道本国各方面情况 注意事项:①依靠组织,熟悉情况

②抓住战机,迅速成篇 ③亲临现场,捕捉细节

④注重礼节,遵守纪律

3、会议新闻:以各种政治性、专业性会议为报道题材 采写要求:①摸清会议宗旨,亲临现场采访

②跳出会议程序,着眼新闻事实 ③坚持报道原则,讲究机动灵活(约法三章,争取主动;化整为零,兼抓“副业”;勇于负责,“先斩后奏”)

4、军事新闻:以军事和战争为报道题材 要求:①时代转变,题材转移

②明确原则,突出重点

③讲求效应,注重节制

④谨慎从事,严守机密

⑤作风踏实,雷厉风行

第九章 经济与科技类新闻

1、经济新闻:以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题材 报道方法:①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政策

②熟悉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情况(能判断、预见问题;能提出、交谈问题;能解释、说明问题)

③善于从业务技术堆里跳出来(抓问题、事实、角度、趣味、通俗——多进行形象比喻、解读说明、采用数字换算法、穿插人物活动与具体场景)

2、科技新闻:以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群众科普生活为题材 注意:①深入采访,力求真实

②虚心求教,正确认识 ③长期积累,密切联系

④慎重评价,切忌溢美(实事求是,准确恰当;尊重权威,服从鉴定;不应轻言,善于兼听) ⑤讲求效应,掌握时机 ⑥突出个人,兼顾群体 ⑦注重解释,巧用修辞

第十章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

1、人物新闻:用消息形式报道人物活动与事迹 特点:短、快、活、强

采写要求:①路子要宽,选人要准

②突出重点,忌大忌全

③避免雷同,突出个性

④粗细结合,重在节制

2、连续性报道:对新闻人物或时间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 注意事项:①优化组合:反对简单相加、掌握报道节奏、讲究善始善终

②系统思维

③反馈失调

第十一章 教卫与文体类新闻

1、教育新闻:以教育为报道题材

注意事项:①知识广博,见多识广

②密切联系,善交朋友(与知识分子打交道:诚恳、尊重、主动)

③视野开阔,面向社会

2、卫生新闻:以医疗卫生为报道题材 注意事项:①作风踏实,虚心求教

②微观细察,力求通俗

③客观公正,求真求实 ④报道有度,善唱“和声”

3、文艺新闻:以文艺艺术活动为报道题材 采写要求:①体现特点,明确职责

②亲临现场,认真观察

③实事求是,准确评价

④穿插背景,增强深度 ⑤常来常往,成为知音

⑥心系群众,贴近生活

4、体育新闻:以体育活动为报道题材 采写要求:①以快制快,分秒必争

②熟悉情况,深刻准确

③强化观察,伺机提问

④掌握分寸,切忌偏激 ⑤提高认识,开阔视野 ⑥控制情感,迅速发稿

第十二章 社会与生活类新闻

1、社会新闻: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题材 特点: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突发性、思想性 采访要求:①闻风而动,刻不容缓

②利用空闲,捕捉线索

③研究社会,多思好奇

④广交朋友,建立热线 ⑤讲究趣味,反对庸俗 ⑥力求辩证,客观全面 ⑦注重导向,提升品位

2、灾害新闻: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张、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 特性:突发性、严肃性、客观性、情感性 注意事项: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热情讴歌,正确导向

③融入情感,弘扬人性

④科学普及,常抓不懈

组成因素:死伤情况、财产报失情况、原因、救护救济情况、灾区灾后情况

3、批评性报道

意义和作用:①是传播媒介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职能

②是当前新闻改革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③是党和政府有力量的体现

④是人民群众民主管理国家的主人翁精神的生动体现 注意事项:①深查细访,捕获细节

②反复核实,务求准确

③语言质朴,巧用含蓄

④分寸得当,贬褒有致

第十三章 新闻报道基本要求

1、 坚持真实性

具体要求:①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

②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

③新闻指引的各种资料必须确认无误

④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⑤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失实原因:①初步接触,不明要求

②作风浮夸,粗枝大叶

③知识不足,真假难辨

④道听途说,不经核实 ⑤追求生动,合理想象

⑥急功近利,夸大事实 ⑦移花接木,牵强附会 ⑧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2、坚持思想性

①传播信息的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

②抓准问题是思想性强的关键: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③增强可读性是思想性强的业务手段:引而不发,含而不露;借用知识,纠正偏见;增强趣

味,寓教于乐

3、坚持时间性: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采编人员分工不宜过细;先简后详的搞连续报道;简化审稿制度;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

4、坚持用事实说话:让新闻的思想观点通过实施自然得以流露 原因: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胜于雄辩

做法:精选事实;多细节,少议论;多解释,少晦涩;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

第十四章 记者修养

1、 作风(思想—核心是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核心是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 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

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 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 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 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3、 知识

现实意义:提高采访活动效率;满足受众求知心理;加强对新闻的感知力和判断力 范围和内容:理论、新闻专业、基础

4、 技能

内容:熟悉和掌握方言和土话;至少一门主要外语;摄影;电脑操作;驾驶各种交通工具;辨向、测时

5、 情感

作用:是融洽采访气氛的桥梁;是构成谈话的基因;是促使记者采访的动力;是写作激情的源泉;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构件

6、 体质

注意:①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②尽力养成良好、有序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③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和睡眠

7、公关

注意:不要轻易失信、忽冷忽热、夹杂私利

第9篇:公文写作与处理总复习

第一章. 公文

一.名词:

1.公文法定的作者,就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二.单项:

1. 公文法定的作者指的是发文的名义。

2.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以国发[2000]23号文发布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文种为13种。

3. 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公文文种为14种。

4. 公文开成的必要要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5. 我国迄今最早发现的文书档案是:商末甲骨卜辞

6. 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

7. 在我国,文书作为公文与案卷的含义被确定和沿用是在:汉代以后

8. 公文所具有特定效用是指:公文的现实效用

三.多项:

1. 公文的作用:领导与指导作用;行为规范作用;传递信息作用;公务联系作用;凭据记载作用。

2. 机关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对外文件;收来文件;内部文件。

3. 从公文的行文关系划分,可把公文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4. 从公文的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来划分,可把公文分为:秘密文件;普通文件;公布文件。

5. 从公文制发机关的性质来划分,可把公文分为:法律、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党的文件。

6. 从公文内容的性质来划分,可把公文分为:指挥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

7. 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和图书资料的主要之点是:有法定效力,有规范体式

四.简答:

简述公文的现实效用:1.公文的特定效用是指公文的现实效用,是公文制发机关的法定地们所赋予的。2.每一份具体的文件都有本身特定的效用3.公文虽有历史文献作用。但总体上看它还是为推动现行工作服务的。4.公文完成它的作用后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将转为档案保存,对日后的工作仍有查考、凭证作用.

第二章. 公文写作

一.多项:

1. 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公文的思想内容与文字表达两个方面: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在文字表达方面,应该结构严谨、语言精当、行文规范。

2. 公文是是为机关立言,它代表了机关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领导水平

3. 公文撰写符合统一规定的体式是为了保证公文的:完整性、正确性、有效性

4. 行文规范的要求是:文字选用要正确、格式符合要求、文字要规范、标点要正确、文面要整洁

二. 单项:

1.公文写作是领导机关集体意志的体现,是法定机关与组织行使职权、承担义务,开展公务活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2.衡量公文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政策性强

3.领导下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公文是领导工作中的:原则性问题

4.我国党政机关体系结构主要是:层级制

5.公文处理标准化基础是:公文格式化

6.保证公文写作质量的重要和提高唯一的途径是:反复修改

7.直接决定公文写作的成败的因素是政治理论水平

二.简答:

1. 公文质量与公文效用的关系:公文效用指公文处于机关公务活动所起的作用;具体说来,公文作为国家管理的工具,可以起到领导和指导作用、法规和准绳作用、沟通和联系作用以及依据和凭据作用;公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文效用的发挥;一篇公文如果在内容上脱离实际,言之无物,政治性不强,甚至违背客观规律,那就不便于贯彻执行,难以发挥公文应有的效用。

2. 公文写作的主要特点:被动写作,遵命性强;对象明确,针对性强;集思广益,群体性强;决策之作,政策性强;急迫之作,时限性强;讲究格式,规范性强。

3. 发文主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根据公文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要明确公文发送范围和阅

读对象;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

4. 公文的修改,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关于主题的修改;关于观点的修改;关于材料的修改;关于结构的修改;关于语言

的修改。

5. 公文起草应注意的问题:把握公文主题,选好用的材料;观点正确,情况属实;内容涉及有关部门要经过会商,取得

一致意见;文字表述简练,交代问题要清楚。

第三章. 公文的体式与稿本

一.名词:

1. 公文的表达方式:指在写作中运用语言的方法和手段,它是辨别文章体裁的重要标志。

2. 正本:根据已经签发的定稿制发的正式文件,称为“正本”。

3. 副本:凡是根据公文正本复制、誉抄的其他稿本称为副本,又称抄本。

4. 存本:指发文机关印制一份文件的正本后留在本机关的除草稿、定稿以外的印制本。

5. 修订本:是对于已经发布生效的文件,在实行一个时期以后,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已适合当前的情况需要进行修改补充,

这种重新修改补充再行发布的文本称为修订本。

二.单项:

1. 并不是所有的公文都要编制份数序号。

2. 叙述:是将人物的经历和事件性发展变化过程所作的叙说与交代。(包括:人和事两方面)(倒叙、插叙、主要是顺叙)

3. 确定紧急文件等级的是:公文签发人

三.多项:

1. 公文的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

2. 公文的叙事与一般记叙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公文的叙事不在于具体记叙事实;公文中运用叙述的方法主要是顺叙;在

公文写作中运用叙述的同时,还可根据需要恰当运用倒叙。

3. 说明的方法:定议说明;注释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举例说明;分类说明。

4. 议论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5.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政策法规论据。

6. 一份完整的公文是由一些规定的项目构成的,如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印章、成文

时间、主题词等。

7. 《格式》将公文各个要素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个部分。

四.简答:

1. 联合行文:联合行文,文件版头可以用主办机关名称,也可以并用联署机关名称;联合行文必须注意《格式》中规定

的“文件首页必须显示正文”这一说明要求;

2. 公文标注主题词应当注意的问题:必须在公文主题词表中选用主题词;公文主题词表中的类别标题不作主题词用;主

题词标引的顺序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一份文件如有两个以上的主题内容,先集中对一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再对第二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在公文上标注主题词,要直接反映出该份公文所说明的问题或论述的事物。

第四章. 公文的行文规范

一.单项:

1.《办法》第十四条规定: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

二.多项:

1.根据机关之间的不同的行文关系,可以将机关的行文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三个方向。

三.简答:

1. 我国党政机关行文关系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

级人民政府服从国务院是我国各级行政机关行文关系的基本准则;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是党的各级组织行文关系的基本准则。

2. 行文规则的主要内容:注意隶属关系,尊重机关职权;大力精减文件,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在一般情况下,党

政机关不得越级行文;牵涉到几个部门的问题,部门之间要先协商一致或经上级裁决,然后向下行文;行文必须正确确定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主送机关与公文文种相互呼应;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应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

3. 关于联合行文的问题:一般说来,同级机关、部门或单位可以联合行文;联合行文的各机关或部门必须是同级的,不

同级别的机关或部门不能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对于共同贯彻执行有关方针、政策或兴办某些事业是非常有利的;几个平行机关或部门联合行文,应将相对应的各机关都列为主送机关,以便于共同处理或贯彻执行;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且单位不宜过多。

第五章.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上)

一.名词:

1. 命令:简称令,是领导机关颁发的具有强调执行性质的指挥性公文。

2. 议案:指有议案提出权的机构或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建议性公文。

3. 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

4. 决议:是经领导机构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公文。

二.单项:

1.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一般不单独使用“命令”这一文种。

三.多项:

1. 就行政系统而言,国家最高领导人、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乡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权发布命令。

2. 命令的结构:标题;编号;正文;签署。

3. 议案的特点:行文关系及办理程序的法定性;行文内容的单一性和可行性。

4. 决定的特点:内容重要;政策性强;有约束力。

5. 决定的类型:指挥型;个案型;知照型。

6. 指示的特点:针对性;原则性。

7. 按照指示内容涉及的范围,可分为两类:涉及全局问题,带普遍性的指示;涉及局部问题,带特殊性的指示。

8. 指示的正文一般由指示根据、指示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四.简答:

1. 议案的写作要求:提出的问题重要且已具备解决条件;要注意提出的权限和时限;要注意行文格式和办理程序。

2. 决议和决定的区别:形成的程序不完全一样;内容的范围不尽相同;发布形式略有不同。

第六章.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中)

一.名词:

1. 公告:是机关、团体向公众宣布重要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2. 通告:是机关、团体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二.多项:

1. 公告、通告的特点:发布的公开性;事项的重要性;操作的严肃性。

2. 从发布机关来说,党的领导机关多用公报,政府机关多用公告。

3. 从内容来说,宣布单独事件多用公告,发布会议情况、谈判情况、统计情况多用公报。

4. 通报的适用范围: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事项。

三.简答:

1. 通报正文的写作要求:表彰先进的通报一般按介绍先进事迹、宣布表彰决定、分析先进思想、指明如何向先进学习这

四个步骤写;批评错误的通报应把批评根据、错误事实、处分决定、错误性质、善后办法五个方面写清楚。

第七章.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下)

一.名词:

1. 条例:是由党政领导机关制定和发布的系统规范某一方面工作、活动、行为等的法规性公文。

2. 规定:是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规范某方面工作的规章性公文。

二.多项:

1. 按内容涉及的范围,报告可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

2. 按行文的目的,报告可分为:呈报性报告;呈转性报告。

3. 请示的特点:超前性;说明性;单一性。

4. 请示的类型:请求批准类;请求帮助类;请求批转类。

5. 函的特点:形式灵活;务实性强。

6. 函的写作要求:一事一函,直陈其事;语言要平实、亲切、自然。

7. 会议纪要的特点:纪要性;约束性;知照性。

三.简答:

1. 报告的写作要求:陈述事实要清楚扼要;表达观点要精练清晰;语言要简洁朴实。

2. 请示的写作要求:要遵守行文规则;理由要充分,要求要合理;格式要正确,语言要得体。

3. 批复的写作要求:要先回应后批复;态度要鲜明,措辞要明确;要及时批复。

4. 会议纪要的写作要求:会议纪要一般是在会议结束后起草的,经主管领导人签字同意才算定稿;会议纪要的标题最常

用的形式是“会议名称加文种”,但中间可省去“会议”两字;会议纪要的正文一般分为会议概况、会议内容、结束语三部分;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机关撰写,可以在最后签署机关名称和撰写日期,也可以只在正文中写出主持机关,不另外署名。

5. 条例和规定的写作要求:草拟条例和规定要遵循下列原则(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符合宪法和法律,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起草条例和规定,应当对现行内容相同的法规进行清理,如果现行的法规将被起草的法规所代替,必须在草案中写明予以废止;条例和规定的内容用条文表达、常见的有“章条式”和“条款式”两种写法。

第八章. 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上)

一.多项:

1. 规章类文书包括:条例;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章程;规则;守则;制度;公约。

2. 规章类文书的特点:内容的规范性;执行的强制性;制定的程序性。

3. 办法的写作要求:内容比较多的用“章条式”,一般常见的是“条款式”;办法规定的内容,应具体、周全、便于操作。

4. 计划类文书的作用: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统一自身步调。

5. 计划类文书的特点:目标的前瞻性;操作的预想性。

二.简答:

1. 计划类文书的写作要求:分析情况要认真细致;确定目标要实事求是;措施步骤要切实可行;条目要分明,语言要简

洁。

2. 总结的写作要求:回顾工作情况要实事求是;总结经验教训要着眼未来;纲目要清晰,文风要平实。

第九章. 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下)

一.多项:

1. 讲话类文书的特点:口头性;直接性;针对性;情感性。

2. 记录类文书的特点:内容的纪实性;材料的直接性;语言的实录性。

3. 大事记的写作要求:要记述“大”事;要客观真实;要言简意赅。

4. 建议类文书的特点:建议性;说理性;委婉性。

二.简答:

1.讲话类文书的写作要求:主题要鲜明、集中;材料要真实、新颖;布局要清晰、紧凑;语言要明白、生动。

三.分析:简报类文书的写作

1. 简报类文书的写作格式:报头,简报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独特的报头;主体,主体一般由按语、标题和正文组成;

报尾,正文写完后,用一条黑线将主体部分与报尾部分隔开,在黑线下写简报的报、送、发单位及简报的份数。

2. 简报类文书的写作要求:内容要真实、确切;篇幅要短小;针对性、指导性要强。

第十章. 公文处理工作

一.多项:

1. 公文处理工作特点:政治性;时限性;机要性;规范性。

2. 公文处理工作的政治性包括:公文处理工作的政治性指机关的公文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

的贯彻执行;公文处理工作的政治性还集中体现在它是整体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公文处理工作的政治性,还表现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上。

3. 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形式分为:集中形式;分工形式。

二.简答:

1.公文处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准确周密;确保质量;及时迅速;注重时效;保守机密;安全可靠;集中统一;加强管理;

实事求是;遵规守纪;精减文件;提高效率。

第十一章. 公文办理程序

一.名词:

1.公文办理程序:指公文在机关内部从形成到运转处理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环节。

二.多项:

1. 收文登记形式分为:簿册式;联单式;卡片式。

2. 公文的催办包括:对内催办;对外催办。

3. 查办工作的程序:阅读有关材料,搞清查办的问题;查办立项;查办的办理;查办结果与反馈;整理归档。

三.简答:

1. 做好拟办工作的要求:拟办之前,要认真研究公文的内容和发文机关的要求;要清楚地掌握有关政策和规定;要熟悉业务;拟办意见要周到,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影响;拟办意见不是具体的承办计划或方案,文字要简明扼。

2. 公文的审核要做到“六查”:查是否需要行文,以什么名义行文;查文稿内容与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的有关规定是否一致,与平行机关和本部门已有的规定是否矛盾;查要求和措施是否明确具体,切实可行;查涉及其他部门或地区职权范围的问题是否协商一致并经过会签;查文字表述是否准确、简练;查公文格式是否符合规定。

第十二章. 公文的整理(立卷)与归档

一.多项:

1.归档文件整理的工作步骤: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

二.简答:

1. 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意义:归档文件整理能够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文件的查找和利用;归档文件整理可以维护文件的完整与完全,也便于文件的保管;归档文件整理为档案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归档文件整理的基本原则:遵循文件形成的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文件的不同保存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3. 推行以“件”为单位的归档文件整理方法,应当做好以下工作:更新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硬件建设,即加大对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注意新旧整理方法的衔接。

上一篇:半年度述职报告结束语下一篇:小学安全教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