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要点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要点(通用9篇)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要点 篇1

一、什么是新闻?

标题:题型完整,肩、主、副题 消息(5个W一个H)、通讯概念

消息、通讯的署名、电头必须规范,消息的导语、主体注意分段,通讯注意最精彩、最有新闻价值的素材放到最前面……

二、针对性刻意重复

是一种互联网背景下有效而实用的学习方法。在新闻写作练习中,指找到一篇范文,根据逻辑结构分解成若干模块,从自己最弱的模块开始,进行针对性地反复练习。

三、记者的10个工作环节

一篇新闻稿件的诞生,是一项复杂的链条式的劳动过程,其中收集线索、确定选题、策划采访方案、实地采访、梳理采访素材、筛选新闻事实、补充采访、写初稿、修改、发往编辑部10个环节,都是记者完成的事项,也是新闻诞生的最基础的工作。

记者工作的10个工作环节,可以归纳为3大类:思维方式、实地采访、写作修改。

四、怎样让消息出新出彩?

1、借口说话。即借他人之口,说自己想说的话。一是假托,如西方记者常用‚此间观察家‛说,观察家其实就是记者自己。二是实引,引用别人的话。但表达的是记者的观点。

2、和盘托出。把构成该消息的主要事实好的坏的、正面的反面的都报道,让各种见解都有同等的表达机会。

3、简明扼要。消息一般篇幅均较短,几十字、百把字或几百字,目前评选优秀消息的字数一般限制在千字以下。消息通常不对人物事件作浓墨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而是对人物事件作简略勾画,重点细节点上几笔。

五、什么是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西方新闻界通常称之为‚新闻鼻‛‚新闻眼‛,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的生命。

六、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新闻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劳动,脚板子底下出新闻,只有一头扎进最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把基层的情况摸透,把上级的精神吃透,新闻敏感才能诞生。

新闻敏感与记者的反向思维密不可分。一个敏感的记者对发生的事实总会在心里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比较和联想,追根究底,找到问题之所在。新闻敏感不是记者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靠瞬间灵感所至,而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有作为的记者必须坚持不到现场不写稿,亲临新闻事件现场,眼见,耳听、鼻闻。

七、新闻事实的可感性是什么?

新闻事实是新闻传播的核心。传播中的新闻事实,可划分为可感事实和不可感事实。1 即:在传播过程中多数读者能真切感受和把握的新闻事实;多数读者因为自身阅历等限制所不能感知和把握的新闻事实。

八、怎样处理摆事实与讲道理的关系?

西方新闻教科书一个基本的新闻报道法则,就是‚show, don’t tell‛。其地道而传神的中文译文是——新闻报道应该‚摆事实,不讲道理‛。意思就是,新闻报道应当只提供事实,道理要受众来悟,结论由受众来做。

九、怎样培养精品意识?

1、准确把握创优新思维

2、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3、准确把握创优特色资源

4、准确把握创优技巧

十、怎样创新报道角度?

我们在消息报道角度选择中打破常规角度,寻找新奇的报道角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去选择报道角度。

第二,透过现象看本质,为我们选取新闻报道角度,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熟悉方法。当我们发现和把握了某一新闻事实后,从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角度去立意,写出的新闻才有深度,有思想性。

第三,围绕中心工作选择报道角度。

十一、怎样培养创新意识?

新闻报道中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闻报道中的创新第一体现在主流新闻报道上;其次,新闻报道中的创新体现在新闻的传播中思想引导力上;第三,新闻报道中的创新体现在主题新闻策划上;第四,新闻报道中的创新体现在版面形象语言,彰显特色品牌上;第五,新闻报道中的创新体现在新闻写作文风上。

十二、怎样选择新闻事实?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事实,来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事件包容主题‛的思想,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强化记者表现或再现新闻事实的能力,真正让新闻活起来,以实现传播效能最大化。

(1)选择新鲜的、有情节的事实

(2)选择能表达主题思想的事实。

(3)选择完整的事实

十三、简述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论述?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习近平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全党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十四、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报道的主题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内容必须正确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的基本主张。一句话,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新闻报道坚持党性原则的第一要义。

要始终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诉求统一起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坚持党性原则并非一句空话,有着实实在在的内涵;必须恪守新闻宣传纪律。

十五、怎样让经济报道充满生活气息?

经济报道涉及到各行各业的生产、技术、流通及管理等多个环节,它的工作性和专业性较强,很难写出津津有味的经济新闻。怎样才能把经济报道写得有看头?

1、平民视角看事物

2、以小见大抓事物

3、利用故事写事物

4、深入实际抓‚活鱼‛

十六、怎样理解感性地表现与理性地陈述?

西方记者喜欢‚感性地表现‛,中国记者偏爱‚理性地陈述‛。在新闻写作中,如何 理二者的关系呢?

先来看看‚感性地表现‛:西方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善于捕捉新闻中的形象事实:精彩的场面,典型的细节,然后将其描绘出来去打动读者。

再来看看‚理性地陈述‛: 中国记者采写新闻时习惯诉诸受众的理性认识,常常是先对其掌握的感性认识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然后以新闻事实的本质、规律、总体概貌等理性材料为主要表达内容,并以陈述式的语言将其表现出来,以期向受众揭示事物的整体面貌及内部联系,加深受众对新闻事物的理解,并启迪他们深入思考。

感性表现的方法‚是在抽象程度较低的层面与受众交流,恰当运用可以唤起受众的形象感觉,激发受众进一步了解的兴趣,但不足是许多时候不能担负全面、深入反映事物的功能,有时会让人产生‘不解渴’的感觉‛,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反映起来有时会欠缺条理性;理性陈述的方法是在抽象程度较高的层面与受众交流,注重用思辨的、分析的、概括的方法,对事物的反映深刻、全面,但不足是理解起来比较费力,容易让人感觉干巴、枯燥、呆板,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如此看来,两种表现手法各有利弊,最好的表现方式应该‚感性表现‛与‚理性陈述‛相结合,这样能使新闻报道在不同抽象层面的相互补充中展开,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既能深入,又能浅出,‚事‛‚理‛有机融合,达到完美的表现效果。

十七、怎样思考文章立意?

立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或主题、思想、主旨)。

文章主题,是文章抽象内容即思想感情的中心。有的主要是情,有的则是理与情的交融。这就是使得主题呈现多样性。

十八、采访技巧

采访技巧是记者在采集新闻素材、访问和观察新闻人物、了解新闻事实的活动中,各种采访手段、采访方法的有机运用,目的是在客观实际中发现和捕捉有社会意义和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为写作储备新闻元素。

十九、法拉奇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以采访政坛风云人物著名,被誉为‚世界政坛采访之母‛。她对这些政要人物的采访技巧是值得细细推敲并学习借鉴。

1、充分准备,不同凡响的开场;

2、既予又取,巧妙处理矛盾;

3、追根究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4、巧设机关,分解问题‚请君入瓮‛。

二十、在倾听中寻找线索

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统一于采访过程以及后续的新闻报道中。记者作为一个陌生人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被采访者身边,注意在倾听中寻找新闻线索,不失为一条采访的捷径。

二十一、不到现场不写稿

灵感来自现场,细节来自现场,感受来自现场,不到现场不写稿,应该成为记者的一条铁律。对于记者来说,终生受益。

二十二、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就是写作方法的灵巧运用,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手段。写作技巧受限于作者的世界观,同时又作用于他的写作实践,为写作活动服务。

写作方法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二十三、直接引语在新闻中的作用

引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许多情况下必不可少。直接引语是新闻中用引号引起来的新闻中人物(包括新闻人物)说的话,直接引语要真实、准确、一字不差,完全忠实于新闻中人物的原话。

我国记者在重视使用间接引语的同时,普遍忽视对直接引语的使用,尤其是对于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常通篇采用间接引语来报道某某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重大会议以及外事会见 活动,并且形成了几乎一成不变的报道模式。在一些本可以故事化的新闻中却看不到人的影子,听不到人的声音。有学者认为中国新闻文风的癌症是没有直接引语。

二十四、‚Learning by doing‛

汉语直译为‚通过做来学习‛,或‚从做中学‛‚边干边学‛,是美国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奉行的教学理念,强调新闻专业的实践性、实务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美国密苏里新闻 4 学院强调新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自己的第一份媒体工作经历,是为代表性做法。

二十五、什么是通讯?

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新闻报道形式,是‚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

通讯的种类:按内容分,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按形式分,可分为纪实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调查、专题侧记、随行散记、记者手记、新闻花絮等

二十六、通讯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关键在于围绕主题选择素材,抓取细节,也就是抓取目标受众有刚需的那些高频痛点,以构成画面,再现高潮。

二十七、什么是细节?

在现代汉语中,细节就是细小的情节。

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细节就是微小、生动、传神,也是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新闻素材。作为新闻素材的细节,包括人物肖像、人物语言、人物神态、人物心理、人物动作以及新闻发生的场景、场面等。针对细节的现场采访,可以从以上这七个方面入手。

二十八、简述细节在通讯写作中的重要性?

就像射击、动作、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体育和竞速是新一代手游的玩法,细节就是通讯的玩法。通讯写作前的采访,记者必须善于发现细节,记录细节;而采访后的通讯写作,则必须善于刻画细节,再现细节,以构成画面,生成高潮。也就是说,通讯的起承转合,都是围绕典型细节展开的,主题通过细节体现,开头通过细节描写,主体通过细节搭建,结尾也是用细节构成的画面来戛然而止,所谓凤头(华美)猪肚(丰富)豹尾(有力),都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完成的。

在通讯写作中,细节可以围绕主体结构布局谋篇,细节可以让骨架轮廓跳跃飘逸,细 构成画面,细节再现高潮,细节传递温度,细节打动人心,细节释放美丽,细节凸显 质,细节搭建结构,细节深化主题,一句话,细节决定通讯的成败。

二十九、通讯写作为什么要把最有新闻价值的细节前臵?

倒叙,美国新闻界称之为‚flash back‛,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最前面,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完成叙述。叙事学中,倒叙是一种逆时序,这种逆时序容易产生引发受众阅读兴趣的传播效果。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资讯海量而过剩,受众把自己的资讯选择权委托给了媒体,媒体代替受众选择、过滤资讯,应当把‚把最重要的、最有新闻价值的资讯‛挑选出来,用更快捷、更愉悦、更容易接受的增值形态回馈给受众;

二、故事是人类最喜欢的资讯传播方式。而一个好故事的基本元素就包括细节、画面、悬念和意外,而平铺直叙很难构成悬念。所以,倒叙是最符合资讯传播规律的叙事方式,5 消息写作的5W模式本质上也是一种倒叙。

三、倒叙容易生成听得懂、记得住、能转述的传播效果,当下移动互联网终端的‚10万+‛大都是由倒叙来完成赋能的。

十、简述‚焦点展开结构‛?‚焦点展开结构‛又称‚华尔街日报体‛,简称‚华体‛。所谓焦点,就是用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细节、画面、场景和故事来开头,然后自然过渡,进入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主题和背景合盘托出,集中力量完成深化,结尾再回归到开头的故事。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要点 篇2

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内涵和要求

(一) 新闻采访的内涵和要求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制作的关键环节和流程, 是新闻业特有的社会活动, 主要是指新闻记者为了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具新闻特性, 深入实际进行调查、访问、分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是挖掘新闻线索、获得新闻事实、整合新闻资源的重要手段, 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随着我国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 新闻媒体越来越多, 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必须把握“时间性”这个特点, 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快速采访、快速整合和快速反馈, 否则就会延误新闻的时效。新时期新闻采访还要求新闻记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采访, 必须把握新闻采访技巧, 既要多跑、多深入一线, 又要多问、多记、多看、多想, 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二) 新闻写作的内涵和要求

新闻写作作为新闻制作最为关键的环节, 直接决定了新闻的质量和效果。所谓新闻写作, 就是围绕选题, 依托采访, 对已经掌握的新闻素材特别是通过新闻采访获取的新闻事实进行加工、整理、升华的过程, 是对新闻采访的提炼和升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新闻写作的质量和效率, 对于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的新闻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文字功底, 必须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所掌握, 才能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鉴别力, 才能对新闻采访获取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分析。新闻记者必须把质量和效率作为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最大限度保证新闻写作的优质高效和严谨严密。

二、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的联系

(一)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在新闻行业有这样一句话, 那就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 可见新闻采访的重要性。我们说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无论是从新闻制作流程, 还是从新闻制作质量来看, 新闻采访从根本上说是新闻写作的第一道工序, 如果不进行采访就开展“闭门造车”式的新闻写作, 根本不可能体现新闻写作的真实性。新闻写作需要新闻线索、新闻事实和新闻资源, 而这些的获取必须通过新闻采访来完成, 这是重要的材料基础。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掌握深入的新闻事实、详细的新闻资源, 对于撰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能够提高新闻写作的层次和水平, 这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基础。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 新闻记者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应用自如、得心应手。

(二) 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我们说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主要是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是对新闻采访主题、新闻采访导向、新闻采访资料的提炼和升华。尽管从本意上说, 新闻采访的过程也是获取资料、深入思考的过程, 在一定程度上也要进行新闻写作的“腹稿”或者“勾画”, 但并没有进行升华。因此在新闻写作过程中, 实质上就是对新闻采访的主题、导向、资料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在提炼和升华过程中, 必须要对新闻采访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庞杂的新闻事实和新闻素材当中, 必须通过综合整理和研究分析, 对各类素材进行重新排列组合, 提炼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主题并进行谋篇布局和组织撰写, 特别是在舆论导向方面, 新闻写作必须要从获取的资料当中进行筛选, 使舆论导向符合主流而不至于偏离方向。只有这样, 才能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新闻稿件。

(三)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互动

尽管新闻界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的说法, 但本文认为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具有内在的联系性, 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新闻记者只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互动性, 才能更好地做好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这种互动性的突出表现就是, 在进行新闻采访之前, 必须要对新闻写作的主题、内容和框架进行必要的准备, 否则新闻采访就会缺乏针对性甚至“无的放矢”;在进行新闻写作之前, 必须对新闻采访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整理, 如果缺少综合分析整理, 只是简单地进行罗列, 新闻写作就会缺乏高度、深度和广度。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要点 篇3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发现新闻与传播新闻的能力,以期为我国的新闻业界培养合格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人才,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模式仍以单纯的理论灌输为主,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对媒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作为国家级的精品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教学方法,如他提出的六种教学模式:对话式练习、作坊式课业、大篷车课堂、案例学习法、情景模式练习和新闻现场练习等。他还引进了“学在路上”的教学理念,带着学生重走长征路,到孔庙讲新闻学,探访楼兰古城等,在校外实践中借鉴美国新闻学教育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等。然而“清华模式”的成功只是一个个案,它是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做基础的,这对于资源相对短缺的地方院校来说,只能借鉴不能照搬。因此,地方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紧跟媒介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

一.精选教学案例,分析与模仿中学习采写技巧

有着25年一线采写经验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钢在谈及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时,提出了“阅读!阅读!再阅读;思考!思考!再思考;写作!写作!再写作。”的重要方法。[1]说到底,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无外乎先模仿再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而模仿就涉及到案例教学的运用。

笔者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贯注重对案例的精选。新闻学教育不像其他的教育,必须紧跟实践,因此,课程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一要新,二要精。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往往会选择时效性强的作品在课堂上供学生赏析,如在今年上半年的课程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均为第23界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同时,辅以普利策新闻奖的经典作品进行教学。对于所有的案例,不仅仅是给学生观看,同时对案例的采访过程、背景、写作过程都进行阐述,让学生对案例进行点评、分析,引导他们积累一定的写作经验。当下,中国的新闻业界在新闻写作中还存在大而空的情况,为帮助学生认清现实而不拘泥于现实,笔者对同一新闻事件还注重中外两国新闻报道的比较分析,如对某一火灾事件,笔者同时选择了新华社与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让学生做对比分析,并思考哪一种报道模式会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模式。

二.情景模拟教学,开放式教学中提升采写能力

开放教学源于3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者的主张。“开放性(open-mindedness)是一种认知物质,意味着在教学领域里追求构建机动策略的意向。开放性教育是从突破封闭性教育体系、革除传统教学弊端入手,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性为目标的教学理念”。[2]

融媒时代为了应对信息传播形态的变化给传统新闻生产带来的巨大挑战,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改变传统课堂讲授、单向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而采用开放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与独立性。因此,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特别注重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在讲到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注重观察,同时将对细节的观察通过镜头以及现场的解说传递给受众时,笔者会选择大量的新闻图片,或者将新闻视频中出镜记者的解说词去掉,由学生根据对新闻图片的观察以及新闻视频中场景的观察,担任出镜记者一角,对现场情况进行解说传递。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专门设定了模拟新闻发布会的情景。除给学生观看相关新闻发布会视频外,还专门准备了特定的新闻事件,让学生扮演新闻发言人及各媒体的新闻记者。通过角色的扮演,往往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2010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所举办的模拟新闻发布会现场,有激烈的交锋,也有幽默的交流,发布会结束后还出现了不舍不弃的追问情景,学生们课后都表示这是大学期间难得的一种体验。新闻发布会举行后,教师现场进行点评,让学生印象深刻,也从中扎实地学到了采访的技巧。

三.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累采写经验

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课程教学绝不能仅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必须要有实践教学环节。笔者所在的学校对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重视的,在课时安排上做到了理论和实践各占一半,这就从时间上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施行。光有理论,没有实践,学生在校期间是无法积累到真正的采写经验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实践教学。

首先,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化。新闻报道是有着较为细化的流程的,因此,笔者在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时是按照新闻报道的流程进行的,即发现新闻线索——进行文献研究和采访策划——采访的前期准备和规程的实施——采访素材的采集和补充采访的进行——写作主题的确立——新闻报道的出炉。对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认真记录自己的实践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记录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细致入微。

其次,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班分组教学。一个班以6-7个人为一小组,确立组长,教师鼓励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走出校园,教师每次跟随一组进行采访,注重观察学生采访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课程小结中提出。写作环境中,则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稿件,以适应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学生稿件完成之后,先由学生自评,然后其他学生点评,之后老师给出意见,最后学生根据综合意见进行修改。通过这一过程循环,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最后,单纯的实践课堂教学时间根本不能达到提升学生的采写能力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以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课后时间与人沟通、参与社会实习。鉴于地方院校媒体资源的匮乏,笔者鼓励学生要学会推销自己,利用寒暑假向各大媒体提交实习申请。在笔者所教的学生中,就有2004级广播电视新闻学学生通过投递简历顺利申请到跟随我国著名揭黑记者王克勤实习的机会。这为学生采写经验的积累、及至未来的就业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

四.革新考核方式,注重采写实际技能的培养

传统课堂教学的考核方式往往采用期末考试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的模式,这种考核方式往往不适用于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也体现不出学生的采写能力。因此对于《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而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还必须配合有效的考核方式。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考核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必须注重学生实践环节的能力提升,因此,在考核方式上要改变传统的闭卷考试加平时表现的方式,而将实践环节纳入到考核中。教师在每一次实践环节都应该及时给学生评定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将决定学生期末考核的总评成绩。同时,期末考试在期末总评中的成绩比重必须有所降低。根据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笔者所在院校对《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考核设定期末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40%)+实践成绩(20%)+期中考核成绩(20%)+平时总评成绩(20%)的考核模式。虽然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仍旧最高,但考试内容的设定了较为灵活,且必须是开放性的题目,绝不是靠背书就能拿高分的。这一考核方式的设定对于当前地方院校而言应该是相对比较合理的一种模式。

时代总是在不断发生变迁的,我们对教学改革的探讨绝不能脱离现实、停滞不前,尤其是新闻学的相关教育教学的改革。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实践能够帮助深化理论,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一条适合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路子,以适应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为社会不断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注释:

[1]高钢.新闻写作精要[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

[2]陈东.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篇4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的一种职业敏感,是新闻工作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或者将要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

观察采访:观察采访就是目击采访,是记者亲临新闻事件的现场,通过眼睛管擦事件所处的特定环境以及事件引起的结果,抓住新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报道出令人满意的新闻。

隐性采访:

1、隐性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了支持合法正当权益,有组织地对不便于显性采访的典型现象和行为,进行秘密拍录、采集和检验的舆论监督活动。

2、采访者隐去自己的真实身份、意图和手段、设备,在被采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深入新闻现场的一种采访活动。

广播新闻:广播新闻是通过电子音频技术,运用听觉符号的有序组合,面向特定范围的听众传播最近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易地采访:记者到自己媒体主管部门所辖范围以外的地方去采访。

非“倒金字塔”结构

1、时序结构:以新闻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安排素材,叙事顺序与事件进程一致。

2、逻辑结构:按新闻事实的内部逻辑关系安排素材

3、导引结构:以某一生动细节或具体情节为前导,引起听众注意和激发联想。多用于非事件性新闻或新闻特写。

电视直播的类型

(1)实况转播:通过对新闻事件如政治会议、记者招待会和重大庆典等社会活动,用一个机位或多个机位切换组接完成的新闻现场的客观记录,记者、主持人可不在现场报道,可画外解说。

(2)现场直播:电视台在新闻事件或其他公众活动发生进行的同时,把现场的声音、图像以及记者或播音员的口头报道或解说等直接同步播出的一种传播方式。

(3)演播室直播:指节目在演播室边播边传送的一种播出方式,通常以录播节目和演播室采访为主,同时插入现场直播的内容。

电视媒体与广播媒体的传播符号及特点

(1)电视

传播符号:画面、声音、文字

特点:传真性、参与性、线性传播、容量有限

(2)广播

传播符号:声音

特点:及时、覆盖面广、伴随收听、声情并茂

新闻线索的特点

(1)相对于新闻事实,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没有过程,更没有细节,新闻五要素不全。

(2)相对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往往是比较零碎的,信息是不完整的。

(3)新闻线索稍纵即逝。

(4)新闻线索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5)新闻线索涉及较多的是表象,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只是假象,或者是真假混杂。也就是说它的可靠性待记者进一步去核实。

广播新闻的传播特点及优缺点

1、收听便利,快速及时

用最快的时间报道最多的新闻,创造出一种“即时交互”的空间。

2、伴随性、覆盖面广

借助3G技术 细化专业频率

3、富有感染力

多种声音的组合4、转瞬即逝

抓住广播新闻的黄金时段和核心听众

5、容量有限

汇集其它新闻媒体提供的各种信息

电视专题报道安文体分类有哪些

1、新闻纪实类:对现实生活中值得报道的人物和事件,作出及时、迅速的反映,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电视专题报道。

特点:真实性、现实性、时效性

2、理论型:一般是对当前重大的现实热点问题的理解探索和述评,往往以某一论题为中心,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以论证,有立论有实例,以理服人,以事实强化说服力,最终让观众取得共识。

主要任务是准确、生动、有效地宣传党的录像、政策、并诠释其基本的思想和理论。

新闻采访与写作 篇5

新闻采访: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访问活动。特点: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

采访目的是获取新闻。任务:发现了解和选取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作用:发现和落实新闻、获取第一手材料、增加感性认识、核对新闻事实

指导思想: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讲究唯物辩证法、要有历史发展观点、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新闻敏感: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一种只有敏感,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

作用:1.可以见微知著,迅速抓住新闻线索,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2.据以挖掘新闻素材,并从中鉴别最有传播价值的事实3.有利于选取最佳报道角度4.能够遇见新闻后面的新闻

包括的判断力:1.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2.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之的能力3.判断某一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的能力4.判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同记者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

记者的种类:专业记者、地方记者、机动记者、特派记者、驻外记者、特约记者

任务:及时采写新闻、反映内部情况、做好群众工作

新闻线索: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作用: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质量。特点:1.比较简单,完整性差2.睡觉短暂,稳定性低3.只是信号,有待证实4.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来源:上级、书面、社交、会议、传播等聚道

新闻选择标准:新闻价值标准(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新闻政策标准(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宣传价值: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适宜性] 采访的难度在:1.记者在尽可能短的有限时间内,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事实真相2.采访有记者与采访对象、服务对象之间的多向人际交往关系3.采访涉及范围广泛,内容繁杂,记者的知识结构随时需要更新补充,认识能力也要不断提高

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1.做好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2.做好准备,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3.做好准备,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4.做好准备,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5.做好准备,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采访的平时准备:1.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2.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3.多方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4.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

采访的临时准备:明确报道思想、选择连接采访对象、背景材料的收集与分析、特定报道对象的知识准备、拟定采访计划

采访类型:因事件访问、因人物访问、因经验访问、因问题访问、因争论访问 访问的心理过程:接近、融洽、沟通、激发

提问方法:开放式提问、闭合式提问、诱导式提问、激发式提问、迂回式提问

访问活动要领:1.因人而异,灵活对待2.把握重点,启发诱导3.沟通思想,见机行事4.少讲多听,广采博纳5.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记录的一般要求:记要点、记易忘点、记疑点、记有关原话、记典型情景

核实访问记录:向提供材料的本人核实、溯本求源 寻找物证、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技术检验

新闻观察的作用:1.辨别真伪,收集材料2.印象深刻,生动再现3.获得亲知,深化认识4.触景生情,寄情于文5.见多识广,有利积累

结合艺术的运用:把上下,点面,纵横,正反等各方面结合起来考察 多方面的开掘包括找特点、抓疑点、会透视

瞬间印象:1.变动着的事件细节2.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3.环境气氛与情景4.现场活动及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 迅速接近采访对象:1.采访前,对财富对象有所了解2.尊重对方,以礼相待3.守信,说到做到4.记者应表现出应有的思想和知识修养

采访中的心理感应规律:1.记者采访满足对象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着采访的局面2.“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采访的氛围渲染上一层“晕轮”3.“自己人效应”与“异己人效应”诱导着谈话的成败4.采访谈话需要稳定的情绪

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服从事实和事实报道

怎样用事实说话:1.直接陈述事实,切忌“大帽子底下开小差”2.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3.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4.采取第三人称和注明消息来源 怎样把新闻写短:直截了当、少说空话、一事一报、锤炼语言、舍得割爱

常见的新闻体裁:消息、通讯、新闻特写

边缘体裁: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以简短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通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新闻主题: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确定主题的标准:1.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2.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针对性的依据:党的政策,当前形势,客观实际),3.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新闻选材的原则:1.围绕主题,说明主题2.区别主次,反映实质3.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新闻选材的要求:选新鲜生动的材料、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选独具特色的材料、选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新闻构成的组成部分: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

新闻结构有其自身规律,总的要从体现新闻事实的意义及传播价值考虑,具体要求是: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有利于表现主题、适应受众心理、紧凑又富于变化、符合体裁的特点

新闻语言:表述事实的语言,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它服务于事实的报道,具有质朴、实用的语言形态,明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讲求信息的运载量,使之适宜于社会的广泛传播

新闻语言的构成:着眼于人们对事实的实用关系,以事务语言的精练、准确、严谨部分为基础,又从文学语言和评论语言中适当撷取富有感情和哲理的成分,特别是从既通俗又生动的群众语言中吸取营养 新闻语言的特色:客观(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确切(准确、贴切,新闻语言要求精确性高)简练(新闻以精练为贵,以烦冗为病,新闻语言要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朴实(质朴无华,具体实在)通俗(深入浅出,浅显明白,大家易懂,具有社会通用性)新闻文采表现在:叙事突出动态、描绘富有美感、修辞强调实感

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书面手段表现得格调、情趣和作风 新闻文风的特征:1.要态度明朗,即通过报道的事实,显示其倾向性和战斗性2.要言之有物,即有事实,有内容,从中传递信息3.要短而精粹,即内容扼要,文字从简,并说明问题4.要新鲜活泼,即采取生动多样的语言和写作形式,不能死板、老套

消息的地位:消息是报纸的主角,也是广播和电视节目中的骨干。1.从实践来看,消息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一种报道形式2.从历史发展来看,报纸又有“新闻纸”之称,主要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其中又以刊载消息为主3.从体裁特点来看,消息以最直接最简洁的方式,告诉广大受众,新近发生了什么新闻4.从广大受众的需求来看,读者读报,主要为了获知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新鲜而有意义的事情,为了获得各种各样的新信息

消息的作用:1.消息最迅速,最简便地传播各种信息2.学会消息写作便意味着掌握了打开新闻写作的大门的钥匙

事件性新闻:指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简讯:短讯,快讯,简明新闻,它是用三言两语报道事实的一种消息体裁。消息的四大类: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性消息

动态消息特点:1.能给人以动态感,强调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2.讲究“时间”要素,特别注重时效3.一事一报

具体情形:一是对刚刚发生或新近发生的单独事件的报道,二是对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具有一定持续性变动事件的报道

经验性消息多属于非事件性新闻,特点:1.突出最主要、最具特色的经验2.用事实阐述经验3.适当地表现实际效果4.力求写得亲切易懂、生动活泼

综合性消息的特点:1.不受空间的限制,由多地多件新闻事实组成2.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的主题3.报道面广,声势大

具体情形:1.横断面综合反映动态、情况2.纵深度综合反映成就、经验或问题

述评性消息的特点:1.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2.述评结合,夹叙夹议3.针对性强,富有思想性

写作要求:述与评要事理交融、议论要精辟、述评要自然亲切

消息写作的要领:要有时效观念(讲求时效,以短、快取胜,体现新闻根据)、客观手法的运用、善于概括和直叙、增加信息量

救活有意义的“迟到新闻”:1.抓住新闻被披露的事实变动2.以新带“旧”3.由近及远

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消息结构:消息写作中表达内容和体现新闻主题的谋篇布局,即一条消息组织事实材料,安排层次段落的构思设计。

结构方式:倒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散文式结构

成分: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 倒金字塔结构的长处:1.最能体现新闻性2.开门见山,概括性强3.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闻欲”4.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5.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

不足:过于标准化、程式化,而缺乏多样性,往往略输于文采,愈到后面愈显得无力,有“虎头蛇尾”之嫌,比较容易出现消息的标题、导语、主题“三重复”现象。

金字塔结构:按新闻事实发生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长处:行文构思比较方便、可以保持新闻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容易清楚地反映出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

不足:不宜用于报道事件发展时间跨度太大的新闻。要紧紧围绕新闻主题精心取材,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导语: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导语的重要性:1.导语可以使消息紧紧抓住读者,也可以使读者罢读2.导语的优劣对编辑决定稿件的取舍和确定其编排地位很有影响,甚至其决定性的作用3.导语的写作颇能显现记者的才华和功力4.导语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关系着下文如何顺利的展开5.一篇小小只有一条导语,而它必须是最优化的方案6.导语写作的实践也发出呼吁:对待导语写作决不可掉以轻心

直接性导语:叙述式、总结式、评述式

间接性导语: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

背景的功能:1.构成显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 2.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3.分析新闻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4.对比映衬新闻事实和主题思想5.巧妙地表明记者的观点、倾向6.注释事物的特征以及某些专有名词、术语

怎样用好背景材料:1.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2.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致宜3.服从新闻主题表达的需要,不可喧宾夺主4.要少而精,简明扼要5.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

主体的功能:叙述和补充导语中提到的新闻事实、充分阐述和表现新闻主题 通讯的形式:记事、访问记、巡礼、速写、散记、侧记、小故事 通讯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对艺术表现技巧的借鉴 通讯的类型: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1.突出新意,反映时代精神2.运用多种表现手法,鲜明地再现人物形象3.准确反映人物与党与群众的关系

新闻特写:作为电影特写与文学特写手法引进新闻写作领域的产物,它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劲活泼的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特点:聚焦性、描绘性、感染性

新闻采访与写作 作业 篇6

选一篇两会新闻报道,分析其是如何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的。

媒体盘点两会热门议题:民生 民主 改

2013年03月17日 04:0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又是一年“两会季”。5000多名代表委员带来哪些议案提案?哪些热点、焦点问题在议政平台集聚共识,成为舆论和公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今年两会有哪些新变化、新亮点?

民生两会

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义平认为:“全国两会的大舞台上,民生是‘重头戏’。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的议题,民生一词反复出现。”

“收入是民生之源。过去一年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8%、9.9%。腰包鼓了,心气顺了,民众信心指数上升。”李义平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两个同步’和‘收入倍增’目标,更是百姓的热切期盼。”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同步”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

高居民收入,最基本的途径是提高劳动者报酬收入。”李义平说,这表明,今后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教育投入,实现4%目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本建设处处长刘占军认为,这是近年来优先发展教育战略的有力注脚,将为教育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要不是去年有免费手术的好政策,孩子的先心病没钱治。”江西会昌县周田镇农民张庆福感动地说。

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儿童白血病等20种大病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6%„„政府工作报告中,节节攀升的数据,百姓最有感触。

人民大会堂内,何维委员呼吁“应对灰霾污染,净化祖国天空”,赢得掌声雷动;两会代表委员对于民生话题的关切,引发会外公众的共鸣。

民主两会

有人说,两会上,民主是高频词,两会成了民主政治的“演练场”。在今年这个“演练场”上,代表委员更加积极,议题更加广泛。

“从上届3人到本届31人,农民工代表比例增加,体现两会更注重从宏观上准确把握13亿人的意愿,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中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说,基层代表的触角,更能触摸到问题与挑战、变化与期待。对2亿多流动大军给予更多关切,回应合理诉求,有利于国家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为加大基层代表手中“麦克风”的音量,两会新闻中心还特别安排一场以农民工为主角的“一线工人农民代表谈履职”的新闻发布会,邀请6位农民工代表就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记者扛长枪短炮“冲锋陷阵”,名星代表委员、部长们遭遇“围追堵截”,国家领导人参加代表团会议不做“高人一筹”的报道„„“花絮”纷飞的两会新闻,也让会外百姓聆听了政治文明的足音,看到了“中国式民主”的多样。

“会议日程透明,各部门新闻发布会、各代表团开放日有问必答。”在朱征夫眼里,更多代表委员不回避热点,不绕开矛盾,说难解难,回应关切,释放出开放、民主、求实的强劲信号。

“不要干扰他发言,这是法律赋予人民代表的应有权利。”中国人民大学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认为,李克强参加湖南代表团会议遇基层代表插话,一口气5条建议,工作人员拦都拦不住。李克强对代表插话的反应,体现了尊重代表权利的法制精神和民主作风。

有什么样的耳朵,就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近年来,中央领导反复倡导讲真话、道实情,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这次全国两会上,人们就听到了许多“好声音”。改革两会

本届两会,改革成了最强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王虎峰表示,对于本次两会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这一战略部署,人们格外关注,关注的焦点莫过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或者说“大部制”的推进。

“这次改革突出强调了职能转变,从‘政府-市场-社会’的大视野中,将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紧密结合,同步推进。”中央党校科研部教授洪向华说,同过去6次的改革相比,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比较稳妥,虽然涉及的部门不多,但在不少领域有关键性突破,解决了一些多年未能解决的难题。

“本次改革十分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比如,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可以促使铁路行业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缓解买票难、出行难问题;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可以把原来分属两个部门的资源加以整合,集中力量提高医疗服务和人口计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将食品安全归到一个部门主管,可以改变几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一只鸡、一桌餐的现象,让人们吃得放心。这些都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

“重组国家海洋局,加强海上执法,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现实需要,十分及时。”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说。

方案确定以后,还要抓好落实。代表委员指出,地方各级政府应根据方案精神,抓紧搞好自身机构的改革和职能转变,尤其是要着力推进职能转移、职能下放、职能整合、职能加强,切实做到该管的管住、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本报记者 李晓宏 欧阳洁 【编辑:吉翔】

选一篇两会新闻报道,分析其是如何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的。

在这篇报道中,记者就两会这一重要新闻事件进行了报道。众所周知,两会的召开是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自然而然,对两会的各种报道也会数不胜数,如何报道两会,如何更好地将新闻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呈现出来,进而发挥新闻事实本身的作用,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新闻记者写作水平的体现。在这篇报道中,记者为了发挥新闻事实本身的作用,首先采用了“精选新闻事实”这一方法。两会的新闻报道林林总总,报道的内容令人眼花缭乱,不可能所有关于两会的新闻报道都具有比较高的新闻价值含量,所以对关于两会的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是经过选择的,必须是符合受众需求的,为了让受众更清晰地了解记者的报道倾向,作者精选了新闻事实,选择了报道两会中民生、民主和改革这一内容,这三方面无论是哪一方面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将主要功力用在报道这些新闻事实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报道中将全篇新闻作品分成了三大部分,分别是民生、民主和改革,一目了然,清晰明了。第二,记者为了发挥新闻事实本身的作用,采用了“既报道事实又解释事实”的方法。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对事实的意义和内涵进行分析解释,使受众不仅了解新闻信息,而且能从新闻信息中解读出更多的深意,从而得到相应的启发。例如在这篇新闻报道中,基本事实是民生、民主和改革这三个部分。“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有人说,两会上,民主是高频词,两会成了民主政治的“演练场”等等这些话语都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解释。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也隐含了记者的感情倾向,隐含了记者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要点 篇7

1.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特点

1.1 新闻采访的性质与特点

究其本质来说, 新闻采访就是一种调查研究。作为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记者, 不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 对新闻事件没有亲身的体验, 只有通过对新闻当事人和客观的对象, 以及与新闻相关的人和事进行直接的调查和了解。从某种程度来说, 采访的过程也是记者和通讯员认识事物的规律的过程, 需要对客观存在的事实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找出真实的情况。新闻采访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职业行业, 通过访问、调查、观察、分析、对比等综合手段, 能够实现了解事情真实情况的目的。广泛的传播性是新闻的特点, 新闻对生活的干预强烈而深远, 实践性极强, 绝不是部分人所认为的是简单的虚、空、形式主义工作。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只有做到了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实践性, 才能保障新闻的客观和真实性。对于新闻的本源来讲, 新闻是第二性的, 事实才是第一性的。

1.2 新闻写作的性质及特点

新闻写作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一般意义上认为, 新闻写作就是以新闻采访为基础, 全面、及时、真实地将新近发生的事件进行整理和传播的写作过程, 这里面, 真实依然是第一要素。对于新闻写作的认识和理解,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认识不同, 而且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 不同时期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新闻写作必须要客观、真实、有价值的特征, 是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尊重的, 这与其它任何的写作方式都有所不同。

2. 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人们常说“文章当为用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采访与写作就是鱼与水的关系, 相互依存, 不可替代。就一般规律来说, 文章只有有用, 才能去写作, 采访, 从这个方面看, 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目的。新闻写作离不开采访, 采访在先, 写作在后;采访必须要保证采到的是新闻事实, 不然写作就是无本之木, 无根之草。

在中国石油, 特别是辽河油田, 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束滨霞的事迹在油田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首先的条件, 是这个人, 或者说这个先进人物有先进的闪光点, 有值得书写的事迹, 然后, 通过许多记者们广泛深入地开展工作进行挖掘, 对大量与他本人有接触的人进行采访后, 才进行广泛的报道, 最后形成了深厚的氛围。这里新闻是第二性的, 由事实到新闻, 新闻采访是第一环节。在对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束滨霞的报道中, 报道了他长年加班身患疾病的事情, 为这个新闻的写作和报道提供了好的材料, 使读者受到深深的感动, 衬托出了一个尽职尽责的劳动模范形象, 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可以肯定, 如果不能深入采访, 不掌握细致的材料, 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束滨霞的报道一定不会取得那么大的反响。

有人说“三分写, 七分采”, 采访时间多于写作时间,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这确实符合新闻工作的规律。反之, 如果“三分采, 七分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 使人为想像、华而不实、不接地气、艺术加工等情形出现, 这会违背新闻的一般规律。只有注重掌握材料的“采”, 才能把更全面、生动、准确、深刻的材料更好地丰富起来, 这是写好新闻的前提。只有一流的采访才能造就一流的记者。精心写作, 一定要有深入的采访作支撑, 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优秀的新闻精品, 让读者喜闻乐见。

如果对采访与写作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三个方面的结论:一是写作是采访的结果。采访一般都占据记者在整个新闻过程的大部分, 是新闻生产过程中最生动、最艰苦、最活跃的部分, 这部分也是最能够看出记者是否用心、是否用足功力的部分;所以有些人说“采访是报道成败的关键”。客观地看待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其实就能够说明采访就是离事实本源最近的准备工作, 是最直接的, 也是处于第一位的。如果新闻采访没有出彩, 新闻报道就不可能精彩。

二是报道受采访制约。这个道理也是简单易懂, 如果没有采访作基础, 报道就成了无米之炊, 无论怎么去用手法, 创新意, 都不会有新闻价值。所以说, 采访本身主导着写作, 具有方向性的作用。一个记者能够用什么方式采访、采访中用了多大的精力、采访的质量好与坏, 最终都会在写作的作品中得到发现。如果采访简单而快速, 吃快餐, 一般就会是个简单的单一报道, 或者就干脆做个短讯报道, 如果采访全面而且深入, 就能够写出深度有分量的报道。所以说, 报道形态取决于采访的态度, 以及采访的成果。如果观察和描写为主, 这样的新闻通常会带有视觉效应, 一般可以作为现场特写的样式来出现。报道的效果和品位、质量, 是由采访的质量决定的。

三是写作与采访互动。采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不能说写作就不重要, 它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虽然写作会受到采访的制约, 但不能说写作就一定或者完全被动。在新闻报道活动中, 哪个方面出现问题, 都不会成精品。采访与写作有机合作, 相互呼应、相互制约。比如采访时, 记才获得了足够多的优质素材, 却不能将主题很好地提炼, 没有找到好的角度去发现和写作, 那就会浪费了大量的采访心血, 让它付之东流。写作形式和恰当的技巧, 也是展现新闻的重要手段。尽管在流程上, 写作处于采访之后, 但应在采访过程中, 就要不断加以考虑, 酝酿和思考, 决不能等到采访全部结束, 再从头思考如何动笔, 那就是过于僵化, 而且会贻误战机。记者在获得采访的大体情况后, 就要在采访中考虑是写特写、消息、还是通讯?在采访过程中, 注意把握搜集材料的方向, 有侧重去收集更适合写作载体的内容, 收集更好地表现主题的内容, 收集更符合文章结构的内容。同时, 采访一旦结束, 记者其实就应该心中有数, 对所采访和写作的新闻处于什么地位, 重要性如何, 读者的关注点在哪里, 甚至在报纸版面的位置都能有个大致的定位等等。只有通盘考虑, 才能掌握先机, 这样的采访才会做好, 目的性才会突出;同时, 也只有早打算、早思考, 才能使报道得到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同时更好更深入地进行采访, 充分发挥写作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 采访为先, 写作关键, 写作与采访相互制约又共有能动, 这就是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客观认识, 只有正确认识这种关系, 才能更好地做好新闻工作。

摘要:新闻报道的生产过程, 就是新闻工作者努力发现新闻线索, 并进行深入思考加工, 完成最后作品的过程。这其中需要经过许多环节, 新闻采访处于新闻工作的最前沿, 也是最基础的准备环节。新闻采访必须以写作和传播新闻为目的。新闻写作以采访为基础, 二者实现完美结合, 就成为多种形式可观可读的新闻作品。所以说, 新闻采访与写作并不是单一或者是分割的, 而是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 能否进行完美的结合, 是新闻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

新闻采访与写作 (7) 篇8

答:一个记者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这是无产阶级记者的基本条件。因为无产阶级记者是思想宣传工作第一线的战士,是面向社会各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从其工作性质看,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在新时期,特别是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观察、分析客观事物,从而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

记者的采访重在认识事物,需要有较高的认识水平。记者要提高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以此来武装自己,提高认识能力。新闻报道中的许多问题,都要涉及基本理论。如农村刚出现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新生事物时,曾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倒退,走回头路。这时,一些有远见的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列主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现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判明责任制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于是旗帜鲜明的作了突出报道。如果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报道就可能有片面性。

马列主义又是方法论,对于提高记者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大有裨益。旧的采访和思维方式,往往是单渠道封闭式的,记者同采访对象直来直往,很少借鉴他人成果,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来判断问题。中国改革实际已在若干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记者一定要注意学习新的理论,研究新的情况。

2.论述具备广博的知识是记者职业的要求。

答:记者的社会接触面广,各行各业都可能涉及,因此需要广博的知识。记者掌握的知识,从结构上来分,大体上有:政治理论知识、新闻学专业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及各方面的生活知识。在记者的知识修养中,以政治理论修养最为重要,即一个记者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这是无产阶级记者的基本条件。记者的采访重在认识事物,需要有较高的认识水平。马列主义又是方法论,对于提高记者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大有裨益。

新闻学专业知识包括新闻学基础理论、中外新闻事业史和新闻业务各方面的专门知识。新闻记者同其它行业一样都不应该成为一个无理论的盲目的实践者。

记者以现实社会为报道对象,需要文、史、哲、经、法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把重点放在文史哲和经济等方面。外事活动日益频繁,而且中国新闻事业要走向世界,需要一大批精通外语和新闻业务的记者,外语已逐步成为记者必备的知识之一。

新闻采访与写作(分析导语) 篇9

本报讯(记者石伟 通讯员杭慧喆)现今大学生的体质真的变差了吗?昨天,华中科技大学秋季运动会开幕。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比赛项目中,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项目“不见了”。运动会负责人表示,这两个项目对学生体质要求较高,取消是为了避免参赛学生“受伤”。

昨天下午举行的女子1500米比赛中,不少选手刚跑到终点,就被等候的志愿者“架着”下场。“我们大一学生每天早上要出操,每周有两次是长跑。为了比赛,我还提前两个星期利用晚上出来跑两圈,感觉还行。”对比赛成绩并不太满意的选手小陈说,除了出操和这次赛前训练,平时很少跑步。

“你每星期会去跑步锻炼身体吗?”记者随机询问20名大一以上的学生,有14人表示“从来不特意去跑步锻炼”。

“每周打两次球,就算运动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单纯的跑步太枯燥,没意思。”大三学生小李是学院足球队员,为了锻炼体能,他每周会自行到操场上跑5次,每次跑5圈。他说,其他的室友,有一人喜欢做俯卧撑,除此之外,很少见到有人出去跑步或者做别的运动。

女生则大多表示以羽毛球、乒乓球代替跑步类的训练。“我们也会到操场上跑两圈,是为了减肥,不会太快。”大二女生小黄说,反正又不参加比赛,用不着比速度、拼耐力。

不少学生认为长跑“脱离群众”

对于运动会取消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项目,有17人表示“无所谓”。“这种项目一般人不敢尝试,跑下来全身疼好几天,还不一定能跑完。半路掉队了,很没面子的。”大二学生周宇认为,这两个项目太“脱离群众”,除了被一两个牛人“霸占”赛场,玩的人太少,取消了没什么影响。

另外,有3人认为取消两项长跑比较可惜。“这样的项目最能凝聚班级、宿舍关系。一个人跑,十几个人在场内陪跑、喊加油,不管成绩怎么样,大家的关系会因为这更亲密。”计算机专业的小陈认为,学校运动会就不应该是功利性的,不能为了得奖而决定参不参加,只要能一起参与,一起玩得开心就行。

校方称学生体质达不到中长跑要求

该校体育部副主任沈跃进介绍,本次取消两个长跑项目是出于现实考虑。

“一方面是天气太冷,跑起来太辛苦;另一方面,这两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大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上场有一定危险性。”沈跃进说,每年新生入学都会进行体能、体质测试,达标结果不太理想。

此外,现在的学生课外生活丰富,更愿意把精力花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上,不愿意花时间跑步,索性取消两个项目,增加趣味性内容,吸引更多人参与。

他表示,今年首次取消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以后会根据学生们的体质、体能情况灵活调整,可能会恢复到运动会赛事中。

优点:很好的对文章标题进行进一步的解释,突出了此新闻最重要的事实,即华中科大运动会取消长跑是因为学生体质达不到要求。

缺点:是典型的提问式导语,但提问后没有做出解答。不过我觉得就文章内容而言,此篇文章的导语可不用提问式导语,因为这个问题不是什么趣事,不足以借此吸引人们的注意,应该直接用叙述式导语。

改进:我觉得应该把“这两个项目对学生体质要求较高”改成现今学生们的体质变差。(改成叙述式导语: 本报讯(记者石伟 通讯员杭慧喆)今年华中科技大学的运动会项目有所改变,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项目均被取消。运动会负责人表示,这两个项目对学生体质要求较高,取消是为了避免参赛学生受伤。)

日本“心灵杀手”:64岁老妇没动手致十余人死

近日日本警方宣布逮捕了日本“史上最离奇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角田美代子并陆续逮捕其余7名涉案人员,其中包括嫌疑人的亲戚及事实婚姻的丈夫及儿子等。被事件人物关系和案件之离奇弄得摸不着头脑的网民纷纷称,这不正是横沟正史等日本推理小说笔下的故事情节吗?只是这个事件的的确确的发生了,并牵连数个家庭,日本警方和媒体至今没有彻底弄明白,一个女子怎么没动手,却让上十人死亡或失踪。

连环案 “铁桶案”的背后女人

一切的谜团源自于一桩离奇“铁桶案”。

2011年11月,日本兵库县警方在兵库县尼崎市一个出租仓库内发现了一个被水泥注满的铁桶,随后警方发现一名女性尸体被用水泥浇筑在铁桶中。经司法解剖后,警方确认死者身份,为同年9月失踪的66岁当地妇女,大江和子。

今年10月初的时候,警方接到报案称,在尼崎市一处民居发现3具已经高度腐烂的尸体。

一名被害者是老年女性,身高约150CM,年龄大约在70岁左右,被埋藏时脸部朝下,身上一丝不挂,没有明显外伤;第二名受害者系年轻女子,尸体腐烂严重;第三名受害者性别年龄不辨,花白头发,死亡时间大约在1年前。

警方抽丝剥茧,发现所有线索的矛头都指向一名名叫角田美代子的六旬妇人。据兵库县警方公布的消息显示,与角田美代子关系密切的人中已有7人不知所踪。其中3男4女。年龄最小的29岁,最老的是87岁。

受害者 电车门的相遇引发一个家庭的破裂

回到铁桶案上,随着警方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大江和子竟然是被自己的两个女儿殴打致死。而唆使她们杀死自己母亲的人正是美代子。警方已经逮捕了大江和子的两个女儿和大江和子的女婿42岁的川村博之。

川村博之在被捕后讲述了与角田美代子相识的经过:2009年4月,角田美代子推着的婴儿车在电车上被门夹住,在电车公司工作的川村为她解决问题因此而相识。而他在与美代子的交往中,与其构筑起奇妙的“信赖关系”。川村不仅在美代子的劝说下毅然辞去了“铁饭碗”,还把自己大约1000万日元“退职金”交给了她。在角田美代子唆使下,川村与大江和子的女儿离婚了,居然把美代子带进大江和子家里。

据大江和子的女儿供称,2011年9月,角田美代子命令川村博之及其两个女儿监禁大江和子,并多次对大江和子施暴,导致其死亡。据调查,家族人员睡觉吃饭甚至上厕所都需要美代子的许可。

杀人目的 被害人的养老年金和存款成为自家生活费

民宅杀人案中,自2003年以来房子的主人都一直行踪不明,直至3个月前,其房屋所有人才去报警寻人。角田美代子的熟人向搜查人员透露“在那家中埋了至少3个人,2女1男,2个女的是在2008年到2009年间埋的”。

据房主介绍,在房中原来住着一位老妇。自从丈夫去世之后,老妇人和长子一直在这里相依为命。但老妇人10年前突然失踪,儿子也下落不明。

老妇失踪后,房子的所有权人告诉警方,过去一直是老妇的次子来付租金,这几年换成一名自称是老妇人孙女的女性来支付。经查,这名女性确实是老妇人的孙女,名字叫角田瑠衣,现年27岁。而她的婆婆正是角田美代子。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与美代子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角田三枝子和角田瑠衣在今年8月以来,从老妇人及其叔父的账户中擅自盗领了养老年金和存款,总金额大约400万日元。这些盗领的钱都成了角田一家的生活费。

此外,还有多起失踪案件和死亡案件也与这个不放过身边任何一个家庭的女人有关系。三枝子的丈夫在一次家庭集体出游时,失足从山上摔下死亡,家人获得了一笔保险金。他的一个远房亲戚也是因为被家人虐待而致死;与她哥哥交往的一名女性被发现死在家中。

犯罪手法 幼年时期经历让她学会“操控人心”

据日本媒体报道,角田美代子的私生活奢靡,而且性格乖张。而据邻居形容美代子的生活就是白天玩赌博游戏,晚上就去泡酒吧。邻居常常能看到她带领十多名男子在街上闲逛,出入坐豪车。邻里们都以为她是大姐大。有媒体曝光角田美代子用来禁锢被害人的高级公寓,指其虽然体积小巧,却别有洞天。装修和陈设十分奢华。

人们都在揣测角田美代子到底用了什么方式让受害人家庭都对她言听计从。而这个让至亲反目的女人所用的招式依旧是个谜团。

据死者女儿供述,如果她们不按照角田美代子的话去做,她们就会被角田美代子雇用的打手殴打,而且她还有一名被称为“左右手”的没有血缘关系的侄子。而角田的目的就是要钱。

也有日本媒体为了追寻“女王蜂”的犯案手法并能成功地给身边的人洗脑的缘由。那要追溯到她的少年时期,老家的邻居说“她的父亲是十分厉害的包工头”,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许多来自全国的体力劳动者到尼崎打工,包工头让这些人住在自己家里,从他们的劳动血汗钱里抽取40%,有时又提供一些酒水,用“鞭子和糖”的方式,训练打工者们“顺从听话”。日本杂志《女性自身》推测,正是这幼年时期的影响,嫌疑人角田美代子学会了“操控人心”,她周围的人“害怕她,却不敢逃走”。

随后日本警方宣称以伤害致死罪、杀人弃尸等罪名抓获了64岁的角田美代子。但是由于美代子并没有亲手杀人,能否最后定罪,也成为一个疑问。(韩旭阳)

犯罪手法

嫌疑人因某个事件,或者利用亲缘关系,接触被害者家族。

掌握被害者的弱点,以近10人的集团强行入住对方家中,在事实上占领对方家宅。

对被害者家庭施加暴力,并且尽可能让对方家庭内部成员对其他成员实施暴力,使对方家庭信赖关系彻底崩溃,由此达成完全控制对方家庭、获取钱财的目的。

嫌疑犯的最终目的是被害者家庭的财产。在完成对对方家庭的支配后,肆意夺取其财产。谋害其成员后,获得其保险金等。

优点:是叙述式导语,开篇用“史上最离奇杀人案”几个字眼,很好了吸引了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缺点:没有做到简短、精辟。

改进:近日日本警方宣布逮捕了日本“史上最离奇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角田美代子,一位六旬老妇没有动手,却让十人死亡或失踪!其余还有7名涉案人员也被逮捕。

网民抢购“双十一” 淘宝天猫10分钟消费2.5亿

中新网杭州11月11日电(记者 夏毅 实习生 吴佳蔚)11月11日不仅仅是众所周知的“光棍节”,也是以淘宝为首的中国电商打响年终抢购“第一枪”的日子。11日,记者自阿里巴巴集团获悉,淘宝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自当天零点刚过,仅10分钟,便累计中国网民消费达2.5亿元人民币。

11日,一年一度的淘宝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仅在零点活动正式开始的10分钟内,交易金额高达2.5亿元。从2011年“双11”活动开始1小时累计消费4.39亿元的业绩来看,今年消费者的热情可见一斑。截止当天0时37分39秒,该活动商品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大关。

据了解,从1日起,淘宝“双11”相关5折商品便陆续上线。为了给“双11”抢购做好准备,约2000万网民提前将目标商品放至网站的收藏夹和购物车中保存,其数量等同于锁定了20个大型商场的商品货架。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称,2012年的“双11”将由旗下的天猫、淘宝、聚划算三个事业群联手出击,携1万个商家及6万个品牌,为消费者打造一个全方位的购物盛宴。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亦表示,“阿里巴巴希望将11月11日作为企业感恩日,通过大力度的优惠促销来回馈广大消费者。”

已知,始创于2009年的淘宝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网民争相参与。如今,“双11”已成为电商促销的标志性时间点之一,也被业内称为中国网购节。

中新网杭州11月11日电(记者 夏毅 实习生 吴佳蔚)11月11日不仅仅是众所周知的“光棍节”,也是以淘宝为首的中国电商打响年终抢购“第一枪”的日子。11日,记者自阿里巴巴集团获悉,淘宝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自当天零点刚过,仅10分钟,便累计中国网民消费达2.5亿元人民币。

优点:首先,重大消息需要写清楚新闻来源,本消息涉及一些商业数据,交代了新闻来源,即阿里巴巴集团;其次,属于叙述式导语,用凝练的文字,把最重要的事实陈述出来,即活动开始10分钟,便累计中国网民消费达2.5亿元人民币。

缺点:根据文章内容看来,第二段也属于导语范畴,所以是个复合导语,并且和第一段导语有重复部分,造成累赘。

改进:中新网杭州11月11日电(记者 夏毅 实习生 吴佳蔚)11日光棍节中,记者自阿里巴巴集团获悉,淘宝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自当天零点刚过,仅10分钟,便累计中国网民消费达2.5亿元人民币。截止当天0时37分39秒,该活动商品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大关。

男子“光棍节”忙网购 18小时不吃不喝累晕送医 11日是“光棍节”,网上购物促销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一些年轻人为“秒杀”打折物品一天一夜不吃不喝,累的晕倒在电脑旁,不得不送往医院急救。

小刘是一位“网购达人”,为了在“光棍节”这一天抢购到心仪已久的商品,生怕错过购买最物美价廉商品的时间,他从11日零时开始就坐在电脑前网上搜索商品,准备“血拼”一把。由于长达18个小时未进食,未饮水,精神过度集中,血糖含量急剧下降。当日18时许,小刘晕倒在电脑桌旁,家人发现后立即将他送往哈市第二医院。

据哈市第二医院急诊科主任李莉介绍,小刘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昏迷,医生向他的家人了解情况后,为小刘输入葡萄糖注射液等营养液。李莉主任说,像小刘这样的病人已经接诊了4名,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喜欢上网,长时间不吃不喝导致血糖含量过低而晕厥,这种情况在以往是很少见的,虽然患者在进行补糖后转危为安,但血糖过低,加之抢救不及时还是会有生命危险的。

优点:是叙述式导语,用明晰的文字将此消息中最重要的事实陈述了出来,即男子为在光棍节抢购成功,18小时不吃不喝导致晕厥。

缺点:“一些年轻人为“秒杀”打折物品一天一夜不吃不喝,累的晕倒在电脑旁”这句话不能代表很多年轻人,记者只知道有小刘这一个例子,不能以偏概全,毕竟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改进:11日是“光棍节”,网上购物促销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一男子为“秒杀”打折物品18小时不吃不喝,累得晕倒在电脑旁,不得不送往医院急救。

男童在车厢内当众大便 地铁如厕难再引关注

2012年11月13日02:40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见习记者 郑光隆

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乘坐广州地铁三号线时,见到一个男童在车厢内当众大解。引来网友大量转发和评论,大家纷纷对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和男童的家长进行谴责。同时也有市民吐槽:乘坐地铁内急时,想要快速找到洗手间确实不容易。对此,记者昨日走访了广州地铁几条线路中客流比较密集的站点,发现只要向地铁工作人员求助,找到洗手间并不难,只是有些公厕离站点确实有点远。

男童当众“开大”无人理

11月10日晚,网友@李小冷S发出了一条微博:“我震惊了今天,在地铁三号线看到的一幕,大家没看错,那孩子在角落拉屎!还是很大一坨!他父亲淡定地站在旁边,看穿着家庭环境应该不差,但家庭教育太薄弱,连憋屎都不会!!”同时,微博还附有图片。随后,这条微博被迅速转发,截至昨日下午4时28分,已经被转发了14875次。

“更让人觉得悲哀的是,当时正值地铁高峰时段,除了我在场没有一个人出来说句话。”@李小冷S表示。有网友批评,不但男童不懂事,其家长的做法也实在不文明,地铁隔两三分钟就能靠站,家长应该让小孩先憋住内急,在下一站带他下车找洗手间。也有网友说,决不能在车厢内解决,因为车厢内人员拥挤且空气不流通。

市民盼望站站有厕所

也有部分市民同情男童的遭遇。张先生说,每次带女儿乘坐地铁,遇上她要解手确实很麻烦,因为小朋友自制力没有大人强,一旦内急就得马上解决,可是地铁站内基本上见不到洗手间的影子。

“要是每个地铁站都有洗手间就好了。”市民钟先生昨日搭地铁时就遇到了这种尴尬。昨日上午9时多,钟先生在五号线的小北站上车,不料很快就觉得肚子不舒服。对广州比较熟悉的他马上在淘金站下车,直奔站外某酒店的洗手间。钟先生表示,如果是初来乍到的外地人,遇到这种情况还真的不知道怎么找洗手间。

地铁回应

紧急时可向工作人员求助

昨日下午,广州地铁新闻发言人叶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广州地铁所有站点都设置了如厕指引牌,上面详细列出车站内设有洗手间和车站外附近有洗手间的站点。乘客如果不清楚,还可向工作人员咨询。老人、小孩、孕妇等人群,在地铁站内急需时可联系工作人员协助。他提醒,家长带小孩乘坐地铁时,最好在进站前让小朋友先上洗手间,或带上尿布、塑料袋等备用物品。

广州地铁的官方微博也表示,如果乘客在站内遇到不文明行为,可进行劝阻,或直接通知车站工作人员跟进处理。《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在车站、站台、列车或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内随地便溺,对上述行为,地铁方面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并可处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记者体验

成功借用员工洗手间

新快报记者昨日走访了部分客流比较密集的站点,发现上洗手间基本上都要先出站,有的甚至还得走上一段路。例如在西朗站,记者从A出口出站后,还要问人,走约10分钟路程,才在一个农贸市场旁边找到洗手间;在江南西站,出站后在地下商场也是走了将近7分钟才找到洗手间。

五羊邨站虽然设有洗手间,但是设在A出口的闸机外面,必须出站后才能使用,而且在站厅内没有指示,只在A出口的通道转弯处设有指示牌。比较方便的站点,例如滘口站和黄阁汽车城站,洗手间就建在站厅层,在站厅内就能看到指示牌。记者留意到,设在地铁站内的洗手间,使用率都比较高。

在紧急情况下是否可以借用站内的员工洗手间?昨日,记者以内急难忍为由,向客村站的工作人员提出借用洗手间,工作人员稍作迟疑之后,叫来另一名工作人员打开车站控制室的铁门,把记者带到里面的洗手间。客村站的一名保安说,平时他上洗手间都是去站外,“到员工洗手间太麻烦了,得向工作人员提出申请,登记后才能进入。”

专家观点

社会应为儿童如厕提供方便

昨日,记者就男童在地铁车厢内大解的事件采访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他指出,小孩当街当众解手的行为在农业社会中司空见惯。但是在当今的文明社会,应该教育小朋友从小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习惯,使其认识到当街当众解手是一种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应该为这种行为感到羞耻。另外,社会也应该为儿童上洗手间提供方便,比如说在公共洗手间设置专门的儿童厕位,方便有自理能力的儿童独自上洗手间。或者设置专门的婴儿区供家长给婴儿换尿布。同时还必须给家长一个明晰的指引,指导家长如何管理小朋友如厕。可以具体到几岁以下的小朋友必须由家长陪伴到洗手间的某个区域如厕。

优点:是叙述式导语,第一句话简明扼要,用凝练的文字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陈述出来,即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乘坐广州地铁三号线时,见到一个男童在车厢内当众大解。吸引读者注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来网友大量转发和评论,大家纷纷对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和男童的家长进行谴责。同时也有市民吐槽:乘坐地铁内急时,想要快速找到洗手间确实不容易。对此,记者昨日走访了广州地铁几条线路中客流比较密集的站点,发现只要向地铁工作人员求助,找到洗手间并不难,只是有些公厕离站点确实有点远。

缺点:后面的叙述太长,没有做到简短、清晰。

上一篇:对物理感想下一篇:学贵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