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闻采访与写作(精选8篇)

新闻采访与写作 篇1

如何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

以较大篇幅详细叙述,以相应背景进行烘托,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事实的“五性”: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 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据实报道,如实报道

如何从诸多方面确保新闻真实性:1.新闻五要素真实准确 2.对现场的描写务求真实 3.追求细节的真实 4.使用真实可靠的数据 5.确保引语的真实准确 6.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如何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1.记者要有拼抢意识 2.记者要有新闻敏感 3.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4.记者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新闻媒体 文字符号:文字符号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传播信息的介质,它通过能指代客体的文字字符来运载信息。

视听符号定义:视听符号,以人们可直接感知的声音、图像来传递信息。异同点:

同:它们都是用于信息传播的介质。异:文字符号是一种间接性的表现符号,字符与客体之间需借助社会既定编码规则才能发生指称作用,提供宽广和深邃的阅读和想象空间,视听符号是一种直接性的表现符号,图片、声音、形象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这些符号或取自客体的外在体现,或源于报道者自身感受,它们在人类共同经验范围内都有比较确定的意义指向,提供具有真实性、现场感的新闻。图片符号在报道中有什么重要作用:1.凸显新闻事实瞬间的视觉冲击力 2.凸显外在直接意蕴和内在含蓄意蕴的结合 3.凸显图文配合的审美趣味 4.印证新闻的真实性

广播电视的优势:1.在新闻事实发生后,报道迅速、先声夺人 2.对新闻事实的展示生动传神、现场感强 3.以电波发射形式传播,能形成较大的覆盖面 4.广播电视对受众无“门槛”限制

广播电视的劣势:1.受众被动接受、无自主性可言 2.节目转瞬即逝,选择性差

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 “谋在先”和“断在现” “谋在先”,即在开机之前对新闻事实中可能引起公众关注的重点内容的判断、思考。明确重点和信息传达给公众。“断在现”,即在开机采集时面对新闻现场诸多信息时的决断。“断在现”的“现”,指的是新闻现场。电视记者需要在丰富、庞杂的信息之间做出决断。

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 网络传播的优缺点:

优点:1.拥有电子媒体的全部传播优势,图文并茂,渗透力极强,选择性好,保留性好。1.在信息流程方面,兼有人际传播的全部功能,是名副其实的“多媒体”“全媒体”。2.在信息综合包容方面,开创了信息虚拟表达、信息交互、信息搜索等全新功能。

缺点:1.网络媒体对使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2.网络终端设备的价格比收音机、电视机昂贵

3.网上信息真假混杂,有时不易鉴别

一、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

1.多媒体写作 2.超文本链接 3.全方位互动 4.大功能检索

二、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 网络新闻标题和电视新闻的标题相近,都用一句话来表示具体的新闻事实和实在的意思。新闻标题也只能是一行字。

注意:1.将新闻的主要事实在标题中加以展示 2.标题的文字简洁,意思明了 要求:1.在采写要求上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注重标题的制作,不能成为标题党

消息写作

消息的含义: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分类:

(一)篇幅长短:长消息、短消息、简讯、一句话新闻

(二)结构是否完整:结构完备的消息、结构不完备的消息

(三)报道的内容:经济消息、时政消息、文娱消息、体育消息的具体分类:1.动态消息 2.述评消息 3.综合消息

消息结构的外部特征: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基本结构:1.倒金字塔结构 2.非倒金字塔结构:(1)时序结构(2)并列结构(3)悬念式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根据事实新闻价值的高低来排列叙述新闻事实顺序的文本结构。消息结构的特点:1.重要信息放在最前2.允许不完整的消息结构的存在

消息标题

标题概念: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高度概括和浓缩出来的,揭示新闻内容简明而醒目的文字。消息标题的不同形态:1.单一结构标题 2.复合结构标题:正题、引题(正前)副题(正后)消息标题撰制的规律:标题展示,点明新闻事实,简洁明快。受媒体特点的制约。在复合结构标题中,引题和副题应该围绕正题而设,为正题服务。

消息标题的技巧:1.借用修辞格,增强标题的表现力 2.运用新鲜活泼的群众口头语言,增强消息标题的鲜活性 3.借助于标点、符号或数字,增强消息标题的情趣 4.想方设法求新、求变

消息导语

导语的含义:导语是消息文本的开首部分,在文首引导读者阅读的文字。导语的特点:1.用生动的语言展示事实的最具有新闻价值的部分 2.用简洁的语言道出新闻事实中受众最感兴趣的部分 3.用明晰地语言讲述新闻事实所体现的鲜明特点

导语写作的要求:1.概括内容,提供有效信息 2.展示亮点,吸引受众眼球 3.设置悬念,激起阅读兴趣 4.变换套路,借鉴散文优长

消息主体的含义: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也是具体展示和叙述新闻事实的部分,是提供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的部分。

主体写作中的关键环节:1.处理好主体与标题、导语的关系 2.处理好主体与主题的关系 3.注意报道中的转折与连接

消息背景的类型:1.烘托性背景 2.说明性背景 3.揭示性背景 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1.必要性原则 2.简明性原则 3.灵活性原则 3.趣味性原则 4.通俗性原则 5.真实性原则

消息结尾的作用:1.对新闻事实加以概括 2.对全篇报道进行升华 3.对事实的新闻价值和隐含意义进行点化 4.就报道的事实加以引申,以此启发受众思考 5.对前文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予以补充 消息结尾的写作方法:1.背景性结尾 2.描写性结尾

通讯写作

通讯的含义:是一种比消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 通讯的特点:1.较之消息有所延展 2.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3.产生多层次的效果

通讯与消息的比较:

共同点:时效性,真实性,凸显新闻价值

不同点:消息时效要求强于通讯,文本结构有差异(署名,标题,重心),消息文本容量小于通讯,表达方式上通讯更加自由。

通讯主题的特点:深刻性 新颖性独特性 集中性

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1.纵式结构 2.横式结构 3.纵横交叉式结构 4.浓缩时空式结构 5.蒙太奇式结构 6.特殊结构方式

新闻小故事的含义:又叫“小通讯”,是“一种记述情节曲折完整的新鲜事实的短通讯”。新闻小故事的特点:1.报道具有故事性的事实 2.讲述具有新闻性的故事 3.演绎具有趣味性的情节

新闻特写的含义: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的要求:1.对片段加以突出和放大 2.写富有特色的片段 3.着力写富于情趣的片段 4.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小故事与特写的区别:小故事故事性强,情节完整;特写是指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的概念: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内容的通讯类型

人物通讯写作的一般要求:1.根据事实写人物 2.写活生生的人物 3.写出人物的特点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

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

同:两者都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为基础,都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较为详细的报道。异:1.采访中关注点不一样,调查分析型作者采访时关注问题、症结、原因、本质。2.写作侧重点不一样。调查分析型通讯侧重于在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事件的成败得失进行分析思考,在分析思考中直逼题旨。叙事记述型通讯侧重于对人、事、景、物的具体叙写,通过具体叙写显现作品之旨。3.所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调查分析型通讯的效果是启人思,更多地影响人们的理想层面。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效果是感人心。

深度报道的写作

深度报道的概念:深度报道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并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深度报道的分类:

新闻采访与写作 篇2

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内涵和要求

(一) 新闻采访的内涵和要求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制作的关键环节和流程, 是新闻业特有的社会活动, 主要是指新闻记者为了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具新闻特性, 深入实际进行调查、访问、分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是挖掘新闻线索、获得新闻事实、整合新闻资源的重要手段, 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随着我国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 新闻媒体越来越多, 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必须把握“时间性”这个特点, 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快速采访、快速整合和快速反馈, 否则就会延误新闻的时效。新时期新闻采访还要求新闻记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采访, 必须把握新闻采访技巧, 既要多跑、多深入一线, 又要多问、多记、多看、多想, 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二) 新闻写作的内涵和要求

新闻写作作为新闻制作最为关键的环节, 直接决定了新闻的质量和效果。所谓新闻写作, 就是围绕选题, 依托采访, 对已经掌握的新闻素材特别是通过新闻采访获取的新闻事实进行加工、整理、升华的过程, 是对新闻采访的提炼和升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新闻写作的质量和效率, 对于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的新闻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文字功底, 必须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所掌握, 才能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鉴别力, 才能对新闻采访获取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分析。新闻记者必须把质量和效率作为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最大限度保证新闻写作的优质高效和严谨严密。

二、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的联系

(一)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在新闻行业有这样一句话, 那就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 可见新闻采访的重要性。我们说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无论是从新闻制作流程, 还是从新闻制作质量来看, 新闻采访从根本上说是新闻写作的第一道工序, 如果不进行采访就开展“闭门造车”式的新闻写作, 根本不可能体现新闻写作的真实性。新闻写作需要新闻线索、新闻事实和新闻资源, 而这些的获取必须通过新闻采访来完成, 这是重要的材料基础。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掌握深入的新闻事实、详细的新闻资源, 对于撰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能够提高新闻写作的层次和水平, 这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基础。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 新闻记者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应用自如、得心应手。

(二) 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我们说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主要是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是对新闻采访主题、新闻采访导向、新闻采访资料的提炼和升华。尽管从本意上说, 新闻采访的过程也是获取资料、深入思考的过程, 在一定程度上也要进行新闻写作的“腹稿”或者“勾画”, 但并没有进行升华。因此在新闻写作过程中, 实质上就是对新闻采访的主题、导向、资料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在提炼和升华过程中, 必须要对新闻采访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庞杂的新闻事实和新闻素材当中, 必须通过综合整理和研究分析, 对各类素材进行重新排列组合, 提炼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主题并进行谋篇布局和组织撰写, 特别是在舆论导向方面, 新闻写作必须要从获取的资料当中进行筛选, 使舆论导向符合主流而不至于偏离方向。只有这样, 才能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新闻稿件。

(三)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互动

尽管新闻界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的说法, 但本文认为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具有内在的联系性, 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新闻记者只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互动性, 才能更好地做好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这种互动性的突出表现就是, 在进行新闻采访之前, 必须要对新闻写作的主题、内容和框架进行必要的准备, 否则新闻采访就会缺乏针对性甚至“无的放矢”;在进行新闻写作之前, 必须对新闻采访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整理, 如果缺少综合分析整理, 只是简单地进行罗列, 新闻写作就会缺乏高度、深度和广度。

新闻采访与写作 篇3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发现新闻与传播新闻的能力,以期为我国的新闻业界培养合格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人才,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模式仍以单纯的理论灌输为主,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对媒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作为国家级的精品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教学方法,如他提出的六种教学模式:对话式练习、作坊式课业、大篷车课堂、案例学习法、情景模式练习和新闻现场练习等。他还引进了“学在路上”的教学理念,带着学生重走长征路,到孔庙讲新闻学,探访楼兰古城等,在校外实践中借鉴美国新闻学教育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等。然而“清华模式”的成功只是一个个案,它是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做基础的,这对于资源相对短缺的地方院校来说,只能借鉴不能照搬。因此,地方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紧跟媒介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

一.精选教学案例,分析与模仿中学习采写技巧

有着25年一线采写经验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钢在谈及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时,提出了“阅读!阅读!再阅读;思考!思考!再思考;写作!写作!再写作。”的重要方法。[1]说到底,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无外乎先模仿再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而模仿就涉及到案例教学的运用。

笔者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贯注重对案例的精选。新闻学教育不像其他的教育,必须紧跟实践,因此,课程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一要新,二要精。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往往会选择时效性强的作品在课堂上供学生赏析,如在今年上半年的课程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均为第23界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同时,辅以普利策新闻奖的经典作品进行教学。对于所有的案例,不仅仅是给学生观看,同时对案例的采访过程、背景、写作过程都进行阐述,让学生对案例进行点评、分析,引导他们积累一定的写作经验。当下,中国的新闻业界在新闻写作中还存在大而空的情况,为帮助学生认清现实而不拘泥于现实,笔者对同一新闻事件还注重中外两国新闻报道的比较分析,如对某一火灾事件,笔者同时选择了新华社与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让学生做对比分析,并思考哪一种报道模式会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模式。

二.情景模拟教学,开放式教学中提升采写能力

开放教学源于3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者的主张。“开放性(open-mindedness)是一种认知物质,意味着在教学领域里追求构建机动策略的意向。开放性教育是从突破封闭性教育体系、革除传统教学弊端入手,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性为目标的教学理念”。[2]

融媒时代为了应对信息传播形态的变化给传统新闻生产带来的巨大挑战,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改变传统课堂讲授、单向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而采用开放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与独立性。因此,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特别注重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在讲到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注重观察,同时将对细节的观察通过镜头以及现场的解说传递给受众时,笔者会选择大量的新闻图片,或者将新闻视频中出镜记者的解说词去掉,由学生根据对新闻图片的观察以及新闻视频中场景的观察,担任出镜记者一角,对现场情况进行解说传递。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专门设定了模拟新闻发布会的情景。除给学生观看相关新闻发布会视频外,还专门准备了特定的新闻事件,让学生扮演新闻发言人及各媒体的新闻记者。通过角色的扮演,往往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2010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所举办的模拟新闻发布会现场,有激烈的交锋,也有幽默的交流,发布会结束后还出现了不舍不弃的追问情景,学生们课后都表示这是大学期间难得的一种体验。新闻发布会举行后,教师现场进行点评,让学生印象深刻,也从中扎实地学到了采访的技巧。

三.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累采写经验

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课程教学绝不能仅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必须要有实践教学环节。笔者所在的学校对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重视的,在课时安排上做到了理论和实践各占一半,这就从时间上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施行。光有理论,没有实践,学生在校期间是无法积累到真正的采写经验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实践教学。

首先,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化。新闻报道是有着较为细化的流程的,因此,笔者在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时是按照新闻报道的流程进行的,即发现新闻线索——进行文献研究和采访策划——采访的前期准备和规程的实施——采访素材的采集和补充采访的进行——写作主题的确立——新闻报道的出炉。对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认真记录自己的实践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记录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细致入微。

其次,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班分组教学。一个班以6-7个人为一小组,确立组长,教师鼓励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走出校园,教师每次跟随一组进行采访,注重观察学生采访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课程小结中提出。写作环境中,则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稿件,以适应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学生稿件完成之后,先由学生自评,然后其他学生点评,之后老师给出意见,最后学生根据综合意见进行修改。通过这一过程循环,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最后,单纯的实践课堂教学时间根本不能达到提升学生的采写能力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以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课后时间与人沟通、参与社会实习。鉴于地方院校媒体资源的匮乏,笔者鼓励学生要学会推销自己,利用寒暑假向各大媒体提交实习申请。在笔者所教的学生中,就有2004级广播电视新闻学学生通过投递简历顺利申请到跟随我国著名揭黑记者王克勤实习的机会。这为学生采写经验的积累、及至未来的就业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

四.革新考核方式,注重采写实际技能的培养

传统课堂教学的考核方式往往采用期末考试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的模式,这种考核方式往往不适用于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也体现不出学生的采写能力。因此对于《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而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还必须配合有效的考核方式。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考核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必须注重学生实践环节的能力提升,因此,在考核方式上要改变传统的闭卷考试加平时表现的方式,而将实践环节纳入到考核中。教师在每一次实践环节都应该及时给学生评定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将决定学生期末考核的总评成绩。同时,期末考试在期末总评中的成绩比重必须有所降低。根据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笔者所在院校对《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考核设定期末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40%)+实践成绩(20%)+期中考核成绩(20%)+平时总评成绩(20%)的考核模式。虽然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仍旧最高,但考试内容的设定了较为灵活,且必须是开放性的题目,绝不是靠背书就能拿高分的。这一考核方式的设定对于当前地方院校而言应该是相对比较合理的一种模式。

时代总是在不断发生变迁的,我们对教学改革的探讨绝不能脱离现实、停滞不前,尤其是新闻学的相关教育教学的改革。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实践能够帮助深化理论,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一条适合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路子,以适应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为社会不断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注释:

[1]高钢.新闻写作精要[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

[2]陈东.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新闻采访与写作 篇4

背景材料:用来解释新闻事实的历史的,环境的材料称为背景材料。解释性报道:主要用来解释新闻事实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它通过背景材料的大量运用,解释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揭示其本质的意义。

动态消息:迅速及时地反映正在发生或亲近发生发现变动的单一性新闻事实的报道。人物通讯:指以报道新闻人物为对象的新闻体裁,通过对人物事迹详细而又形象生动的报道,揭示其精神面貌或性格特征,从而使读者受到感染或启迪。

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就是一种冷静客观富有思辨地阐述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形式。

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对社会生活中新的事实,新的信息的发现和辨别能力,他是一种职业敏感。

新闻价值:新闻事件本身包含的能够引起公众共同关注兴趣的素质。

新闻策划:指新闻媒体遵循新闻规律,利用现在的新闻线索和背景材料。设计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材料挖掘方法,达到对新闻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从而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隐形采访: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是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新闻进行采访。

标题:类型1单一结构,又称单行题,以简明文字表明新闻内容要求简明确切2复合题又称多行题,指有引题,正题,副题等三种标题组成的标题群 功能:1吸引读者的注意力2满足读者尽快获得信息3帮助读者尽快选择信息4帮助读者尽快理解消息题旨

形式:1谊事式,如实地以简明文字报告事实2颂扬式,用正面积极的方法,使用赞颂的词句作标题3比拟式,根据需要面采取拟人化等方式制题4疑问式,通过提问的语言来使受众注意5谐音式6引语式

导语类型:归纳性导语,描绘性导语,叙述性导语,提问式导语

主体作用:1注释导语更清晰2补充导语,更完善3满足受众使读者消费欲求得以平衡4利用分段,组织有序

背景材料:呈示原因交代新闻事实发生的原因,突显出报道的价值,丰富内容,提供知识,历史背景阐明意义,交代原因地理背景勾画概貌开阔眼界,人物背景证明身份。整合印象知识背景提供资料强化理解。

结尾:1硬新闻一般采取自然结尾法,即将事实信息写完,稿件自然结尾,2结尾时尽量不要在提出一个新的与报道主题关系不密切的事实或信息3倒金字塔结构可以不考虑结尾4避免用口号式的语言结尾,而应该是新闻事实,或者是新闻事实的意义影响等。

采访计划:1确定采访活动的意图目的2采访计划的内容:首先,确定采访的顺序和活动安排。包括:采访地点,采访时间,自己的形象,采访的次数,采访到额方式。其次,确定采访的主要方法最后,确定采访主要问题及提问的顺序,包括:采访的主要内容,确定进入主题的方式,确定提问的方式,确定提问的顺序,确定提问的态度,拟定采访的开头,过渡及结尾的方式。

简述通讯与其他新闻体裁的区别:1以严格的真实性与文学相区别2以报道的客观性与评论调查报告相区别3以较强的时间性与回忆录人物传记与消息相区别4以叙述描写的形象性故事性细致型与消息相区别。

简要回答消息导语的演变过程:1,1861-1865美国南美战争时期产生2,1865.4.14.美联社一名记者“总统今晚在剧院遇刺重伤”标志着人类历史第一次有导语3,1882年创办的《纽约太阳报》的美国著名报道人查尔斯戴纳为导语的发展作出了贡献4第一代导语:六要素式导语,即导语中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何事为何如何六要素5第二代导语:从六要素中选出一两个最重要的,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要素写成导语6第三代导语为“一句话导语”他以非一律化为特征7第四代导语:流线型导语强调自由和吸引力。他不是对全部事实加以概括,而是找富有吸引力的一点,将读者注意力集中与缩小,用几个轻松的段落组织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开头。

简要回答华尔兹日报的主要特征极其构成:主要特征从描写具体的事例入手,然后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题部分,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托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在呼出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上,进行主题升华。其结构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面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又层次的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新闻标题写作要求有哪几点?1标题要说出报道的核心内容,而且要准确2一意思不能重复,引题,副题应提供主题以外的更多信息3每个标题应包含一个动词4标题一般用主动语态5标题应用生动的新鲜语言6标题应当准确 倒金字塔结构的特征与优点有哪些?特点:层次段落打破常规:导语一般只突出一两个新闻要素,很少有过渡句和过渡段:保持含义和逻辑上的连贯性:叙述简略文字简练。优点:便于记者枪发新闻,便于编辑快速选稿分稿,组版,删节,便于受众迅速掌握全篇精华。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2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3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1连着在认识轮方面一致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起决定作用3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作用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 篇5

2、今天北京召开了载人航天领域老领导、老专家座谈会。载人航天工程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从1999年至2002年,我国共进行了4次“神舟”号飞船发射试验。试验表明,载人航天工程总体和各系统设计方案正确,全系统工作协调、匹配,工程各系统的工作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措施,以及飞行试验组织指挥程序等经受了严格的实际考核。特别是针对载人航天高安全、高可靠性的要求,进行了充分有效的试验。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总工程师王金安透露,该站通过四次“神舟”无人飞行试验,在发射测试方面取得了五十多项科研成果。其中人体静电测试、废气处理、运载火箭遥测数据自动判读、UPS电源放电等四项成果最具代表性。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王金安一直参与并负责发射测试技术工作。他详细介绍了这四大代表性的航天发射测试科研成果:1)研制出的人体综合电阻与静电测量装置,能快速、准确检测出人体所带静电的大小,据此可以鉴定参与发射测试人员是否可以接触飞船、火箭。该装置比国外红外检测方法先进,还可以一边测量、一边帮助被测者释放静电,以避免因人体静电而对船箭部件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为试验产品建造起一道可靠的“防护墙”;2)研制的煤油燃烧分解法废气处理系统,可使运载火箭发射后由燃烧剂、氧化剂产生的两种废气,在七百摄氏度的高温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效地解决了航天发射时的环境污染问题;3)研制的运载火箭遥测数据自动判读系统,可在十分钟内由计算机根据遥测数据自动判别出火箭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并将发现的问题打印出文档提交指挥人员。这既有效避免了由人工判别模拟连续信号容易出现的错判、漏判现象,又直观明了,提高了工作效率;4)UPS电源是航天发射必备的一种稳压电源,应急时可与其他电源实现零秒自动转换。研制出的UPS电源放电装备,在平时备用状态下,可对UPS电源电池进行放电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王金安称,以上述四项成果为代表的五十余项发射测试科研成果,均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它们将在不久后实施的“神舟”载人飞行试验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总装备部政委迟万春,以及国防科工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领导出席了今天的座谈会,认真听取老领导和16名院士及部分老专家的意见,通报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任务准备情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负责人说,我国已经基本建成高安全高可靠载人航天研制试验体系,“神舟”五号飞船将按计划发射,目前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这位负责人指出,经过4次“神舟”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一个具有中国特色、配套较为齐全、适应载人航天高安全、高可靠性要求的研制试验体系已基本建成。这位负责人还介绍说,在非典防治工作中,载人航天工程全系统采取了严密防范措施,可以确保“神舟”五号飞船按计划发射。参加座谈会的都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老领导、老专家。会上,他们为确保“神州” 五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3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消息: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官员出席了今天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五届亚太人口会议。中国代表赵白鸽提交的国家报告内容如下:重视解决城市人口贫困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城市扶贫机制,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多种商业保险,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中国政府在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将继续努力稳定目前的每对夫妇平均生育一点八个孩子的低生育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重点做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推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提高生殖健康水平为目标,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普及科学知识,普遍开展避孕措施的“知情选择”,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此外,报告还提出,中国制定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05年,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十三亿三千万以内,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不超过千分之九;到2010年末,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不超过千分之十五, 中国人口总数(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将控制在十四亿以内;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婴儿性别比趋向正常;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生殖健康服务;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

水平。

4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林业局今天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座谈会。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主持座谈会,全国人大农委主任委员高德占讲话,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的负责同志发言,国家计委、财政部、科技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气象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实现防沙治沙工作的战略性突破。他说,防沙治沙法的正式实施是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防沙治沙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将为防止和治理土地沙化,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支持。姜春云指出,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全面推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必须紧紧抓住几个关键环节。一是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在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是受沙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日益加剧的土地沙漠化,频繁发生的沙尘暴,是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严重威胁了国家生态安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各级领导干部要把防沙治沙真正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关心国家生态安全、关心国计民生、维护人民和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一件大事,作为一项紧迫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二是必须依法制定一个既积极又可行的总体规划,并认真分步实施。三是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认真执行法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防沙治沙法明确规定要给治沙者长期而有法律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最高可到70年,集体土地的承包期按合同约定也可以是70年、甚至更长;鼓励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允许投资者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到沙区进行治理,不论单位还是个人投资防沙治沙的,在投资阶段可以免征各种税收,取得收益后,还可以免征或者减征有关税收,并可以在资金补助、财政贴息等方面享受政策优惠,确保“谁投资、谁收益、谁治理、谁就享受优惠”;进一步完善各项奖惩机制。四是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实行科学防沙治沙。防沙治沙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讲求科学,推广技术,注重实效。五是坚持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齐心协力依法做好防沙治沙工作。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防沙治沙工作;林业、农业、水利、土地、气象、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职责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沙治沙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领导所属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形成合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防沙治沙法实施的监督,及时开展执法检查,督促和支持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沙治沙工作。六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依法防沙治沙意识,严格依法办事。各级领导干部,要侧重于深化对防沙治沙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正确理解并执行防沙治沙任期目标和考核奖惩制度;对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则要明确职责、依法办事、密切配合、协调动作;对广大群众则要引导和教育他们认清防沙治沙与脱贫致富的关系,明确法律的保障措施、各项优惠政策,以 及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以进一步调动他们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答案

“桃芝“北上汛情险峻,青岛军民抢险救灾

本报讯 青岛市由于受到8号台风“桃芝“带来的特大暴雨影响,给人民生活,生产,出行带来不便。在受灾严重的地区,党政军民已联合展开救援。

载人航天工程负责人:“神五“发射技术保障,准备完善,进展顺利

本报讯近年来,我国共进行了4次“神舟”号飞船发射试验,其中以人体静电测试、废气处理、运载火箭遥测数据自动判读、UPS电源放电等四项成果为代表的五十余项发射测试科研成果为即将发射的神五做好了技术准备。

中国将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并促进人口生活教育水平提高

本报讯 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五届亚太人口会议上,中国代表赵白鸽提出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人口贫困问题,并将低生育水平维持在每对夫妇平均生育一点八个孩子,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抓住六个环节,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 本报讯 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座谈会上,针对我国日益沙漠化严重的生态环节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提出以贯彻防沙治沙法为核心的六个关键环节。五 根据下面素材,写一条500字的当日消息 6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就此次“亚信”峰会取得的成果等事回答了记者提出的下列问题:

问:请介绍江主席在阿拉木图会见印巴领导人的情况,你是否认为此次峰会以及有关会晤在维护南亚和平与稳定方面取得一些进展或成果?

答:关于江主席出席“亚信”峰会和会见印巴领导人的情况,新闻媒体已经做了充分报道。在此,我愿就有关问题向你提供更多的情况。

近一时期,印巴关系持续紧张。中国作为印巴最大的邻国,对当前局势的发展十分关注。中方一贯主张,印巴两国从南亚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保持克制,通过和平谈判与对话解决彼此分歧。这首先符合印巴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从这一立场出发,中国同本地区各国以及国际社会一道,为缓解南亚地区紧张局势作出了不懈努力。6月4日,江泽民主席在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峰会期间,分别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和印度总理瓦杰帕伊,阐述了中国对印巴关系问题的原则立场,表达了中方劝和、促和的真诚愿望,为缓解当前紧张局势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前,唐家璇外长访问了巴基斯坦,并分别与印度、美、英等国外长就缓解南亚紧张局势进行了电话交谈。6月5日,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和部长助理张业遂分别约见印度、巴基斯坦、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驻华使节,向他们通报了江泽民主席会见印巴领导人的情况,并再次就印巴局势做劝和工作。中方赞赏和欢迎国际社会一切有助于避免战争、促进和平的积极努力,将继续为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印巴领导人没有抓住“亚信”峰会来缓和南亚紧张局势,中方是否同意这一看法?

答:作为印巴两国的近邻和朋友,我们对当前印巴关系表示关注。印巴关系问题由来已久,错综复杂,解决起来需要时间。中方希望印巴双方通过和平对话缓和紧张局势。中方将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缓解印巴关系做出不懈努力。

问:中方对本月5日在以色列北部发生的自杀性爆炸事件有何评论?

答:中国反对并谴责这一自杀性爆炸事件,希望以方保持克制,避免采取过激行动。中国再次呼吁以巴双方积极配合国际社会的调解努力,尽快停止一切暴力冲突,通过谈判寻求政治解决争端的途径。

问:中国对此次“亚信”峰会取得的成果以及哈萨克斯坦主办此次峰会有何评论?

答:“亚信”进程启动10年来,为亚洲国家,特别是中亚、西亚和南亚国家开展交流与对话,加强相互理解与信任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场所。“亚信”刚刚在阿拉木图举行了首次峰会,并通过了《阿拉木图文件》和《关于消除恐怖主义和促进不同文明对话的宣言》,反映了“亚信”成员国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的良好愿望。

中国作为“亚信”成员,对此次峰会十分重视,江泽民主席亲自出席了峰会。峰会期间,江主席发表了《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安全》的重要讲话,呼吁亚洲各国从本国和地区和平与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和睦相处,加强合作,共建美好家园。会议期间,江主席还会见了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中方愿与所有亚洲国家一道,继续为本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作出积极努力。

在参加“亚信”峰会期间,江主席会见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他表示,“亚信”是在纳扎尔巴耶夫亲自倡导和大力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从中反映出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及哈萨克斯坦政府致力于促进亚洲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政治理想和热情。作为“亚信”成员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友好邻邦,中方从一开始就积极参加了该进程的各项活动,并为其发展作出建设性努力。今后中国将一如既往地为推动“亚信”进程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问:美国国防部长本周将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另外,阿富汗支尔格大会即将召开,中方认为此次会议在维护阿富汗和平与稳定方面会发挥什么作用?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中方理解和支持国际社会为缓解印巴紧张局势所做的努力。关于第二个问题,根据“波恩协议”,阿富汗紧急“支尔格大会”将于近期召开。我们真诚希望“支尔格大会”能顺利举行,经过充分协商,选举出一个基础广泛、能代表阿各民族利益的过渡政府。这不仅符合阿富汗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助于实现阿富汗的长治久安,而且也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即将在圣彼得堡举行,你如何评价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亚洲和平与稳定以及促进亚洲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答: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即将举行,江泽民主席在圣彼得堡峰会上将与其他成员国元首一起共同讨论上海合作组织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大计,并就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会议期间,元首们将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宪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协定》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三份重要法律和政治文件。此会对深化成员国多边合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和促进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和平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方认为,作为长远目标,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性经济合作是可能和必要的,中方对这一问题持积极态度。

问:美国国务院最近公布世界拐卖妇女和儿童报告,报告虽然并未将中国列为问题严重国家之列,但仍认为中国也发生此类案件,你对此报告有何评论?中方将采取何种改进措施?

答:我还不了解你提到的报告的具体内容。但是中国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方面一直持非常严肃的态度,也采取了很严厉的措施。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大努力,并将继续为打击这一社会丑恶现象做出坚决的努力。

问:据报道,美国一军方高级代表团将在本月中旬访问中国,请介绍有关具体情况。

答:近日,美方向我提出美助理国防部长罗德曼拟于6月中旬访华,我们表示欢迎。届时,我军有关领导人将予会见,有关部门将与罗德曼进行工作会谈。有关具体事宜,双方仍在商议之中。

问: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印巴领导人访问莫斯科,俄方将在印巴之间斡旋。伊朗和土耳其政府也表示将在巴印之间进行斡旋。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阿拉木图“亚信”峰会期间分别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举行了会晤。我们欢迎俄的外交斡旋努力,希望俄罗斯能够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中方也正在为缓和南亚紧张局势作出自己建设性的努力。对于国际社会调解印巴紧张局势的积极努力,我们持欢迎态度。

问:据报道,美国将于6月7日进行第17次亚临界核试验,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希望各国都能遵守《全面禁核试条约》的规定。

问:最近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将租用或购买古巴一岛屿上的一些情报系统,请证实并评论。

答:这一报道纯属无稽之谈,没有这样的事情。2、7月9日上午十点四十分左右,正在北京作国事访问的韩国总统卢武铉携夫人,在随行韩国政要、企业家以及驻华使馆人员陪同下,前往中国极负盛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发表演讲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能容纳四百五十人的清华大学主楼后厅今天座无虚席。卢武铉在主楼门口接受了学生的鲜花后,先是到三楼与顾秉林校长等中方人士作简短交谈,随后在学生们热情的掌声中步入半圆形的银色大厅。演讲大概持续了一个小时。在卢武铉畅谈中韩合作、东北亚繁荣等内容后,三名清华学生分别向卢武铉提出了韩国外交战略、韩国对朝鲜半岛统一问题的立场、卢武铉尊敬哪些中国政治家等问题。以下是韩国总统卢武铉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全文:

尊敬的顾秉林校长、各位教授、吴启迪副部长和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见到你们我感到特别高兴。

今天,在来的路上边走边看,清华大学校园真是太美了。果真名不虚传,清华大学是代表中国的名牌大学。

 听说,最近在中国年轻人中流传着一句话,就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值得交往的”。不仅如此,全世界的年轻人也都是这样认为的。

 我今天也想和大家交个朋友。十分感谢大家给我提供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在今天全世界都赞叹的中国的发展之中包含着清华大学莘莘学子的汗水与热情,尊敬的胡锦涛主席是大家令人骄傲的前辈这一点更增添了清华大学人的自豪感。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是所有学人的圭臬。发扬“清华精神”,开拓前进,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大学是准备未来的地方。现在我想说的也是有关我们未来的话。

这次是我第一次访问中国。伟大的文化遗产,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勤劳而充满活力的国民生活。这一切都让人惊叹不已,感慨万千,真是很难用话语来表达我的感动。

与此同时,我要向万众一心战胜“非典(SARS)”的中国人民致以亲切的慰问和高度赞赏。

现在,中国正在积极筹备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我想这又是一次实现中国社会全方位崭新飞跃和繁荣的重要契机。我和全体韩国国民也将为这些活动的圆满成功竭尽全力给予支持和帮助。

一直以来,我非常敬重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先生、江泽民中央军委主席、朱镕基前总理。我相信,在他们所设计和领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下,中国必将实现富足的中产阶级社会、小康社会的目标。下个月,韩中两国将迎来建交11周年。

建交以来,我们两国在各个领域都发展了“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

每年,韩国人出访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去年,两国互访人数达到了226万人次,比10年前增加了近7倍。

目前,在中国学习的韩国留学生有3万6千多人。也就是说,每10名外国留学生当中就有4名韩国学生。在清华大学,也有500多名韩国学生作为自豪的“清华校友”学习和生活。在经贸领域,我们两国互为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去年两国的贸易额超过了410亿美元。最近,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企业最热中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

在新技术领域两国的合作也非常活跃。下周,清华大学和韩国电子部件研究院共同开设的“韩中电子部件产业技术合作中心”将挂牌。在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贺。今后,两国间此类未来尖端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活跃。

韩中两国关系所取得的这种快速发展,并不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

我们两国具有数千年的睦邻交流史。两国人民互有天然的亲近感,并极大地关注对方的生活和文化。最好的例子就是“汉风”和“韩流”的盛行。

最近,韩国兴起了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热潮,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商品。乘坐汉城的地铁,你还可以听到中文报站广播。在年轻人当中,几乎无人不知晓像张艺谋导演、巩俐、黎明这样的中国艺人。

我听说在中国也掀起了一股“韩流”,很多人喜欢韩国的歌曲、电影和电视剧。最近,韩国的泡菜也很受欢迎,有机会的话,请大家也品尝一下泡菜的美味。如此种种,韩中友好合作的土壤非常肥沃。问题是在这样一片沃土上撒下什么样的种子,不同的种子将结出不同的果实,它将改变20年、30年以后的未来。我有一颗保存已久的种子,它是对21世纪东北亚的希望的种子,是对东北亚“和平与繁荣时代”的展望。

在过去的岁月中,东北亚地区重复着对立和矛盾的历史。东北亚因为对大陆和海洋的势力冲突、东西方矛盾、东西阵营的理念对立等原因,长期摆脱不了相互怀疑甚至反目的局面。

这些因素导致的戒备心像一处未愈的伤疤至今都留在这一地区人民的心中。现在,需要改变这种东北亚地区的历史。我们不能重复侵略和统治所造成的痛苦的历史。我们应该治愈对立和冲突的伤痛,走向合作和大同的新秩序。在我们相互戒备和怀疑的过程中,我们被落在了世界发展的后面。我们应该越过本国利益、小我的篱笆,谱写大同的崭新历史。

 为此,首要的是我们应该拆除心灵之墙,取而代之要播下和解与合作的种子、和平与繁荣的种子。

 在半个世纪前,欧洲各国已经为共同的未来树立目标并播种。今天,欧盟(EU)已经共享着令全世界羡慕的和平和繁荣,国与国的戒备、心中的壁垒也都拆除了。

我相信,我们东北亚地区也能够迎来和平和繁荣的未来。

在80年代初期,韩国和中国互相没有往来。甚至,谁见了对方的国家的人,都会受到惩罚。但在之后的十几年间,韩中关系取得了难以想象的发展。

几天我们所创造的一切是过去所无法想象的。我相信,我们同样有能力开创美好的明天。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东北亚的未来充满信心。今年年初,韩中两国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集体。

我认为,两国人民选择本人和胡锦涛主席这样年轻的领导人绝不是偶然,这里包含着深刻的意义。我切实感受到,人民的期待和时代的要求都在不断变化。东北亚时代即将到来,中国和韩国正处在这一中心。

为迎接这一时代的到来,我们有必要认真探讨。我们应携手共进,以实现东北亚地区的共同和平与繁荣这一远大目标。这正是今天我们所共同肩负的历史使命。

如今,东北亚地区正逐步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该地区的GDP占全球的20%,再过10年或15年有期望超过30%。这里有着丰富的资源、热情的人民,还有灿烂的文化传统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果我们的共同愿望“和平与繁荣”成为时代主题,东北亚的历史将焕然一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与欧洲和北美洲并肩成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并将引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与此同时,东北亚将成为集生产与投资、金融与贸易、信息与技术一体的世界“繁荣中心”。到那时,北京的学生可以买张火车票就可以经平壤、汉城和釜山到东京旅行。这是一幅和平而富饶的“东北亚时代”蓝图。

“东北亚时代”将从经济发展开启。但只考虑经济因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把东北亚地区各国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力量。庆幸的是,以韩中两国为首的东北亚各国共同拥有传统的价值观和源自儒家传统的人本位思想、相生与“和为贵”、大同思想,这些世界观都是东北亚人民所共有的珍贵的精神遗产。

我认为,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面向未来的开放精神”和“着眼于合作的参与精神”。

如果我们继续为共同的未来而敞开胸怀、为谋求合作而积极参与,对立与矛盾将成为历史,我们迎来的将是合作与整合的新秩序。

这一切都不会一蹴而就的。首先需要不懈地进行对话和交流。从具体的合作事宜开始逐一实践,构筑相互信任的关系,进而扩大共同的利益。

通讯、能源、资源、环保等领域的地区合作及连接韩半岛、中国和欧州大陆的“铁道丝绸之路”等事业都可成为很好的范例。每年,借10+3(东盟和韩中日)会议的机会召开的韩中日三国领导人会议,将成为共商未来的互利的对话场所。

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实现韩半岛和平。

如果没有韩半岛和平这一前提,就谈不上东北亚的和平与繁荣。

怎样使北韩当局融入到和平和繁荣的大环境是韩中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北韩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稳定,并建设性地参与国际事务,将对韩中两国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作出很大的贡献。

在开启“东北亚时代”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因素。同时,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威胁周边国家的安全或东北亚的稳定。

北韩应该放弃核武器开发计划,他们应该选择和平和共处的道路。国际社会任何一员都不认为北韩的核开发计划能够保障北韩的未来。我们衷心希望北韩加入到和平和繁荣的队伍中来。如果北韩放弃核武器开发计划,走向对话和开放之路,国际社会将不惜必要的援助和合作。

为了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北韩核问题,韩国政府将同相关国家一道尽最大的努力。

特别是,中国政府始终为北韩核问题的解决和韩半岛和平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对此我深表谢意。我希望这种努力能够结出果实,在北韩参与的情况下掀开“和平繁荣的东北亚时代”。

让我们大家一起撒下希望的种子吧。为了东北亚的未来,为了我们的未来,请大家一道献出自己的理想和智慧吧。

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大家重逢,共享收获丰硕果实后的喜悦和成就感。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迎接这一天的。 谢谢大家。

3卫生部今天发布了由国家30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制订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艾滋病是当前全世界传播迅速、社会危害巨大、病死率极高且根治乏术的传染病,其在我国的流行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经静脉吸毒传播的迅猛势头未能得到遏制,经采供血传播的途径尚未阻断,违法手工采集和非法采集原料血浆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地方的领导对艾滋病在我国大规模流行的潜在危险和它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危害认识不足。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去年底至今年初国务院组织国家30个部委制订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明确提出到2005年底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性病发病人数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将艾滋病经临床输血传播的平均水平降低到1/10万以下,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控制在1/万~1/5万以下。

针对目前国内存在的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问题,计划提出,要在明年年底前坚决取缔非法采集血液或原料血浆点;对所有临床用血实行艾滋病病毒检测;85%以上的临床用血要由合法的采供血机构提供,不足部分由经批准的医疗机构自采自供;所有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必须由合法的单采血浆机构使用机械采集。在今年年底之前,实行血液制品上市前的国家批签发制度。明年年底前,实行原料血浆投料后的核酸抽检。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中央财政今年将投资9.5亿元,建设中西部地区的血站。在2005年底前,在中心血站覆盖不到的县,建成基层血站或中心血库。同时,要在两年内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全员培训,以使全国70%的县(市)级以上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能够为这些人群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建立让全国至少5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能在社区和家庭获得医疗和生活照顾。

鉴于任何检测手段和管理手段都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安全,国家将在明年底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和社会救助措施。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国家将有计划地在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中间小范围地尝试毒品替代。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在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务院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办公室主任殷大奎介绍了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殷大奎说,自1985年发现首例病人,至2000年6月,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605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111例,死亡584例。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都存在,以吸毒为主,占69.8%;年龄构成以青壮年为主,占94%;性别构成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5∶1;疫情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据专家估计,2000年底,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超过60万人。静脉吸毒感染是我国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吸毒人群平均感染率已由1995年的0.04%上升到2000年的4.98%。27个省区市在吸毒者中发现感染者,其中以滇、新、桂、粤、川等省区较为严重。性接触感染病毒的速度不断上升。2000年报告为419例,占全年感染人数的8.1%。哨点监测显示,暗娼平均感染率已达1.32%。20世纪90年代初期,个别地区违反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采集人体血浆制造生物制品,造成一些有偿供血浆人员交叉感染艾滋病病毒。从1998年到2001年6月,全国共报告此类感染者996例,占同期感染数的6%,其中河南、陕西、山西、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较为严重,疫情呈局灶状分布。河南上蔡县文楼村是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村庄,全村3170人,1995年前有偿献血人员大约1310人。1999年11月,河南省卫生厅调查有偿献血人员艾滋病病毒阳性率43.48%;2001年4月,卫生部再次组织对文楼村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进行调查,调查1645人,阳性318例,阳性率19.33%,其中1995年前有偿献血人员568人,发现阳性感染者244例,阳性率为42.96%。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引起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为实现国务院到2010年把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人以内的目标,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国家每年从中央财政划拨1亿元专项经费,用于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同时从国债中安排9.5亿元支持血站建设。殷大奎表示,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经过努力,其快速上升势头能够被遏制。答案

亚信峰会:中国对结果表示满意,呼吁用谈判解决印巴问题

本报讯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招待会对此次“亚信”峰会通过了《阿拉木图文件》和《关于消除恐怖主义和促进不同文明对话的宣言》,取得这样的成果表示满意,并表示中国愿同“亚信”成员国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

此次亚信峰会的召开正值南亚印巴关系紧张时期,中国作为印巴最大的邻国,一贯主张印巴两国从南亚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保持克制,通过和平谈判与对话解决彼此分歧。

为缓解南亚紧张局势,在峰会期间,江泽民主席发表了《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安全》的重要讲话,呼吁亚洲各国从本国和地区和平与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和睦相处,加强合作,共建美好家园。同时江主席还分别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和印度总理瓦杰帕伊,阐述了中国对印巴关系问题的原则立场,表达了中方劝和、促和的真诚愿望。

中国向来奉行“和平与发展”的宗旨,在此次举行的亚信峰会或是不久就要举行的上海合作峰会上,中国都致力于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刘建峰表示,江泽民主席在上海合作峰会上将与其他成员国元首一起共同讨论上海合作组织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大计,并就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作为“亚信”成员国,中国从一开始就积极参加了该进程的各项活动,并为其发展作出建设性努力。今后中国将一如既往地为推动“亚信”进程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卢武铉清华演讲:中国和韩国是“东北亚时代”的中心

本报讯 在北京作国事访问的韩国总统卢武铉携夫人于今日上午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演讲称,中国和韩国是“东北亚时代”的中心,但同时只有解决朝鲜半岛的和平问题,才能真正开启东北亚区域和平繁荣的新时代。

卢武铉提出,在中韩两国建交11周年来,两国在经贸,文化,新技术等领域都发展了“全面的合作伙伴”。两国外交关系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过去数千年的睦邻交流史,更是对20年,30年以后未来的期望。

从清华大学的未来谈及中韩两国的未来,卢武铉这样说“我有一颗保存已久的种子,它是对21世纪东北亚的希望的种子,是对东北亚“和平与繁荣时代”的展望。”

东北亚地区正逐步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有着丰富的资源、热情的人民,还有灿烂的文化传统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将会与欧洲和北美洲并肩成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并将引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但是东北亚时代的开启不仅仅需要东北亚地区各国放弃过去矛盾对立的偏见,更是要首先解决朝鲜半岛的和平问题。

怎样使朝鲜融入到和平和繁荣的大环境中,卢武铉认为对话和和平解决核武器是当务之急,也是东北亚地区繁荣的前提。为此,韩国政府将同相关国家一道尽最大的努力。

卢武铉还特别感谢,中国政府始终为北韩核问题的解决和韩半岛和平积极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他说,希望这种努力能够结出果实,在朝鲜参与的情况下掀开“和平繁荣的东北亚时代”。

我国艾滋病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报讯 为防止我国艾滋病增长趋势过快,卫生部今天发布了由国家30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制订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提出了到2005年底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性病发病人数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将艾滋病经临床输血传播的平均水平降低到1/10万以下,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控制在1/万~1/5万以下的目标。

针对目前国内存在的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问题,计划提出从三个方面来解决。

从源头上,坚决取缔非法采集血液或原料血浆点;所有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必须由合法的单采血浆机构,实行血液制品上市前的国家批签发制度。

从检测上,使用机械采集对所有临床用血实行艾滋病病毒检测;明年年底前,实行原料血浆投料后的核酸抽检。

从管理上,建设中西部地区的血站。在中心血站覆盖不到的县,建成基层血站或中心血库。同时,要在两年内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全员培训。

同时,卫生部副部长、国务院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办公室主任殷大奎介绍说自1985年发现首例病人,艾滋病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呈现出三大特征: 一 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疫情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其中以滇、新、桂、粤、川等省区较为严重。

二 静脉吸毒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性行为传播感染的比例有所上升。三 有偿供血人员交叉感染严重。

新闻采访与写作 篇6

关键词:信息传播;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新闻采访者(主体)从信息(客体)的产生到传播,将经过多个环节的加工和整理才能完成。其中,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重点环节,探索二者的关系是笔者研究的重点。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定义 1.1 新闻采访的定义及其特点

新闻采访是采访者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过程,是采访者运用自己的新闻观点、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通过亲自观察、倾听,经过思索而做出分析判断的过程。新闻采访要求采访者具有新闻敏感、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即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敏锐地发现新闻,在稍纵即逝的机遇中迅速地捕捉新闻,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巧妙地挖掘新闻。由于新闻广泛的传播性,干预了人们的生活,因而新闻采访必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也只有新闻采访的实践性,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1.2 新闻写作的定义及其特点

所谓新闻写作,就是以新闻采访为前提,对新闻信息进行后期整理加工,向社会大众客观真实的反映正在发生且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过程,具有客观事实、广泛传播、新闻价值的特征。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内在关系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采访是新闻写作必经的“第一道工序”。离开了采访,新闻写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新闻写作的深度和广度。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采”多于“写”。只有新闻记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才能收集到丰富生动、题材新颖的新闻题材,才能为后期的写作提供素材。有了前期采访的准备,后期的精心加工和认真思索组稿,才会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供受众共享。二者的关系是唯物辩证,相互作用的关系。2.1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唯物主义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因此,只是在材料丰富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记者如果下乡采访时马马虎虎,回到单位写稿时才发现有的材料没有采访,就想当然乱写一通,闭门造车。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新闻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最基本的原则。不仅没有客观正确的反映新闻事实,更没有很好的达到传播效果。

比如,就在2014年央视报道了广东东莞黄毒猖獗的新闻,记者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乔妆成嫖客进入各大酒店暗访,拍摄到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充分论证了该地黄毒严重的事实。新闻报道后,引起地方和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扫黄浪潮,净化了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试想,如果没有央视记者的乔装暗访,就没有这篇好题材新闻报道,就不会让政府引起重视。

2.2 新闻采访制约新闻写作方式

由于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在某种程度上,写作受制约前期采访的深入与否,题材收集是否全面。记得有个同事在采访当地公安消防大队在一个山洞解救被困老人时,由于救援时间长、道路崎岖、路途遥远,随行采访的记者缺乏吃苦精神和新闻敏感,采访中只是随意拍摄了消防战士救援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就回单位。当编辑修改稿件时,发现该新闻题材新颖,可以充分展现驻地官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一根本宗旨时,需要记者提供一些消防战士不畏艰难,全力以赴救援被困老人的一些细节。由于记者不在现场,没有捕捉到这些感人情节,最终这篇只能以资讯(短消息)的方式进行报道,导致新闻报道方式单

一、内容粗浅,没有到达很好的传播效益。

有的资深记者,在采访类似时间新闻时,会以观察为主的视觉新闻或现场特写,或以访谈为主的专访,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的进行报道,把新闻事件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受众的冲击力较强。不仅满足了受众对事件信息量的需求,提高了报道效果和品位,也在社会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向上,敢于奉献的良好风气。

2.3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相互产生影响

从新闻实践看,采访实际上是写作的第一道工序,不做任何采访就关起门来写稿,那就是不懂得记者的起码常识。在采访中,记者必须用脑子读生活这本书,用脑子“写”新闻稿。例如,有的记者不仅在采访中想到在写作中要用哪些事例,怎样结构,用什么样的标题,而且把主要的用词都想到了,到写作时,胸有成竹水到渠成。有的急稿,记者没等起完草稿就挂电话发稿,就是因为在采访中已经有了腹稿,否则他就无法“出口成章”了。

2.4 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归宿和升华

新闻采访与写作 篇7

1.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特点

1.1 新闻采访的性质与特点

究其本质来说, 新闻采访就是一种调查研究。作为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记者, 不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 对新闻事件没有亲身的体验, 只有通过对新闻当事人和客观的对象, 以及与新闻相关的人和事进行直接的调查和了解。从某种程度来说, 采访的过程也是记者和通讯员认识事物的规律的过程, 需要对客观存在的事实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找出真实的情况。新闻采访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职业行业, 通过访问、调查、观察、分析、对比等综合手段, 能够实现了解事情真实情况的目的。广泛的传播性是新闻的特点, 新闻对生活的干预强烈而深远, 实践性极强, 绝不是部分人所认为的是简单的虚、空、形式主义工作。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只有做到了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实践性, 才能保障新闻的客观和真实性。对于新闻的本源来讲, 新闻是第二性的, 事实才是第一性的。

1.2 新闻写作的性质及特点

新闻写作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一般意义上认为, 新闻写作就是以新闻采访为基础, 全面、及时、真实地将新近发生的事件进行整理和传播的写作过程, 这里面, 真实依然是第一要素。对于新闻写作的认识和理解,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认识不同, 而且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 不同时期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新闻写作必须要客观、真实、有价值的特征, 是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尊重的, 这与其它任何的写作方式都有所不同。

2. 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人们常说“文章当为用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采访与写作就是鱼与水的关系, 相互依存, 不可替代。就一般规律来说, 文章只有有用, 才能去写作, 采访, 从这个方面看, 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目的。新闻写作离不开采访, 采访在先, 写作在后;采访必须要保证采到的是新闻事实, 不然写作就是无本之木, 无根之草。

在中国石油, 特别是辽河油田, 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束滨霞的事迹在油田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首先的条件, 是这个人, 或者说这个先进人物有先进的闪光点, 有值得书写的事迹, 然后, 通过许多记者们广泛深入地开展工作进行挖掘, 对大量与他本人有接触的人进行采访后, 才进行广泛的报道, 最后形成了深厚的氛围。这里新闻是第二性的, 由事实到新闻, 新闻采访是第一环节。在对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束滨霞的报道中, 报道了他长年加班身患疾病的事情, 为这个新闻的写作和报道提供了好的材料, 使读者受到深深的感动, 衬托出了一个尽职尽责的劳动模范形象, 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可以肯定, 如果不能深入采访, 不掌握细致的材料, 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束滨霞的报道一定不会取得那么大的反响。

有人说“三分写, 七分采”, 采访时间多于写作时间,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这确实符合新闻工作的规律。反之, 如果“三分采, 七分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 使人为想像、华而不实、不接地气、艺术加工等情形出现, 这会违背新闻的一般规律。只有注重掌握材料的“采”, 才能把更全面、生动、准确、深刻的材料更好地丰富起来, 这是写好新闻的前提。只有一流的采访才能造就一流的记者。精心写作, 一定要有深入的采访作支撑, 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优秀的新闻精品, 让读者喜闻乐见。

如果对采访与写作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三个方面的结论:一是写作是采访的结果。采访一般都占据记者在整个新闻过程的大部分, 是新闻生产过程中最生动、最艰苦、最活跃的部分, 这部分也是最能够看出记者是否用心、是否用足功力的部分;所以有些人说“采访是报道成败的关键”。客观地看待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其实就能够说明采访就是离事实本源最近的准备工作, 是最直接的, 也是处于第一位的。如果新闻采访没有出彩, 新闻报道就不可能精彩。

二是报道受采访制约。这个道理也是简单易懂, 如果没有采访作基础, 报道就成了无米之炊, 无论怎么去用手法, 创新意, 都不会有新闻价值。所以说, 采访本身主导着写作, 具有方向性的作用。一个记者能够用什么方式采访、采访中用了多大的精力、采访的质量好与坏, 最终都会在写作的作品中得到发现。如果采访简单而快速, 吃快餐, 一般就会是个简单的单一报道, 或者就干脆做个短讯报道, 如果采访全面而且深入, 就能够写出深度有分量的报道。所以说, 报道形态取决于采访的态度, 以及采访的成果。如果观察和描写为主, 这样的新闻通常会带有视觉效应, 一般可以作为现场特写的样式来出现。报道的效果和品位、质量, 是由采访的质量决定的。

三是写作与采访互动。采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不能说写作就不重要, 它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虽然写作会受到采访的制约, 但不能说写作就一定或者完全被动。在新闻报道活动中, 哪个方面出现问题, 都不会成精品。采访与写作有机合作, 相互呼应、相互制约。比如采访时, 记才获得了足够多的优质素材, 却不能将主题很好地提炼, 没有找到好的角度去发现和写作, 那就会浪费了大量的采访心血, 让它付之东流。写作形式和恰当的技巧, 也是展现新闻的重要手段。尽管在流程上, 写作处于采访之后, 但应在采访过程中, 就要不断加以考虑, 酝酿和思考, 决不能等到采访全部结束, 再从头思考如何动笔, 那就是过于僵化, 而且会贻误战机。记者在获得采访的大体情况后, 就要在采访中考虑是写特写、消息、还是通讯?在采访过程中, 注意把握搜集材料的方向, 有侧重去收集更适合写作载体的内容, 收集更好地表现主题的内容, 收集更符合文章结构的内容。同时, 采访一旦结束, 记者其实就应该心中有数, 对所采访和写作的新闻处于什么地位, 重要性如何, 读者的关注点在哪里, 甚至在报纸版面的位置都能有个大致的定位等等。只有通盘考虑, 才能掌握先机, 这样的采访才会做好, 目的性才会突出;同时, 也只有早打算、早思考, 才能使报道得到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同时更好更深入地进行采访, 充分发挥写作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 采访为先, 写作关键, 写作与采访相互制约又共有能动, 这就是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客观认识, 只有正确认识这种关系, 才能更好地做好新闻工作。

摘要:新闻报道的生产过程, 就是新闻工作者努力发现新闻线索, 并进行深入思考加工, 完成最后作品的过程。这其中需要经过许多环节, 新闻采访处于新闻工作的最前沿, 也是最基础的准备环节。新闻采访必须以写作和传播新闻为目的。新闻写作以采访为基础, 二者实现完美结合, 就成为多种形式可观可读的新闻作品。所以说, 新闻采访与写作并不是单一或者是分割的, 而是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 能否进行完美的结合, 是新闻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

深度报道的采访与写作 篇8

一. 加强深度报道的认识

深度报道反映出的新闻事件、新闻内容大都是跨越时空的大容量、多信息、紧扣时代脉搏的社会问题或新闻事件。这些问题和事件又是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直接关系或影响到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因此主题重大。社会问题的热点、难点和敏感地带,都是深度报道深入挖掘的重点。在这类问题中,深度报道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最集中、最典型的新闻事实的整合,将同类问题聚焦透视,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连续集中的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对事件各方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和冲击波。如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等问题,媒体的深度报道,使这些社会问题成为一定时期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形成舆论强势,在促进问题的解决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深度报道又被称为深入报道和解释性的报道,它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提示实质、追踪与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是一种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一报”的报道模式,它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越时空、由表及里、从内到外的综合反映;是对过去与现在、现在与将来的联结,是现场的延伸或拓展;强调对其他相关的事实的必要搜索和掌握,突出事件的直接原因,分析深层原因,剖析其社会意义。

二. 加强深度报道的采访

细致入微的采访和调查。深度报道的题材,多是事实比较复杂,问题成因多的新闻事件,因此,记者必须通过细致入微的采访,进行大量的新闻调查,从而把握新闻事实。不但要善于动口动笔,更需善于动腿动脑,要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性的分析,多侧面的现场展示,引发受众连绵的反思和情感的追随,把受众从具体事件引向广阔的社会空间。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理论思辨性,彰显新闻力量。深度报道的生命在于通过构思严密的逻辑力量,以精心的选材配以理性的思索,让受众从中悟出道理。关键之处在于思辨出事实表面之下隐含的本质以及对本质的感悟和认识,以一种反思的态度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实现感染人、教育人、启发人的社会功效,彰显新闻力量。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深度报道既可以做成纪实性的、解释性的,也可以做成透视性的、评述性的;既可以做成连续性的、系列性的,也可以做成类属性综合式、互补性组合式的。不管哪种形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增强深度报道的传播效果,力求广度和深度相统一。所谓报道的广度就是要求记者有宏观意识、系统思维,全局观念,把报道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一个过程来加以反映,也就是说,记者要全局在胸,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来围绕同一主题展开横向或纵向的采访,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

三. 加强深度报道的写作

导 语。深度报道经常采取“聚焦式”结构。常用一个与报道主题相关的最为典型的人物或事件的“白描”。它可以是一段感人的情节,也可以是某人的独白或引语。其任务是提供一个生动的个案或场景,激发读者的兴趣。如美国《华尔街日报》就是以采用聚焦法进行深度报道而闻名,这个报社流传着一句写作箴言:“一千万人的死亡只是一项统计数字,而一个人的死亡却是一场悲剧。” 一般来说,对绝大多数受众而言,失业率、经济问题、国防预算、国际冲突等等,只是一些复杂难懂而又与自己无关的问题。但如果从集中描写一个失业工人全家的生活窘境入手,再谈失业率问题以及它可能引起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后果,人们就有可能在一种情景化、具体化的状态中跟随传播者进入相应的主题,实现信息的从情感到理智的多重交流。

过渡主题。首先,在个人的遭遇或经历与一个宏观或中观性的社会问题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然后,点出报道的主旨,使报道顺畅地由个人问题的描述转换到对大问题的考察分析上去。

发展主题。即对大问题展开报道和分析,多层面地关照和透视主题,使主题得以全方位地展现。

意味深长的结尾。如果报道从某位人物写起,就一定要以这个人物收尾,如果报道以一个戏剧性的场景开场,结尾也一定要回到这段场景中,使受众在对一个具体的人物或场景的感受中,再次回味大问题。聚焦法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文体,国内媒体应用比较多的是《南方周末》。当然,聚焦法也只是深度报道常用的一种特定模式,随着文体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将来还会出现其他模式。

(作者单位:呼铁有线电视台)

上一篇:公务员年中自我评价下一篇:小学一年级体育课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