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22-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报告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内科感染管理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内科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血液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血液科;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血液科病房是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区,为预防医院感的发生,我科不断完善并及时更新科室各项管理制度,措施如下。

1血液科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

1.1抗菌药物不当应用: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产生了新的耐药菌株,使机体的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加,加大了感染控制的难度。

1.2侵入性操作:各种深静脉导管留置、留置导尿等均可能存在一定的机械损伤以及削弱黏膜的屏障功能,为细菌侵入机体和正常菌群移位提供有利条件。

1.3与医护人员交叉感染:患者自理能力缺乏或丧失,完全依赖护理人员,与护理人员频繁接触往往又成为交叉感染的途径。

2医院感染预防管理措施

2.1组织学习医院感染及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参加医院组织的医院感染及知识学习,有更新的知识及时在科室组织学习。科室每月必须组织1-2次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并有记录。不定期考试,实行奖罚兑现措施。

2.2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控制:选择合适的导管,避免导管对血管壁的机械性损伤;留置导管时间不宜过长,细菌在导管尖端的定植与留置导管时间长短密切相关;每日常规清洁消毒导管插入口部位的皮肤。

2.3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方法。经过完善手卫生规章制度与奖罚指标,规范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擦手巾,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2.4血液科病房的消毒管理:每个病房内均设置有紫外线灯管,每日定时消毒30分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特殊隔离患者必须有隔离标识;每个治疗车、病房、患者均放置洁肤柔快速手消毒剂,方便接触患者前后使用;严格掌握选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实行分级管理;认真做好终末消毒处理工作。

作者:倪娜 阎瑞

第2篇: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摘要】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分析,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促进患者的康复工作。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住院治疗的60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心血管病患者600例中有4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5%。其中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占48.9%。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64%。主要受合并假性球麻痹、住院时间过长、年龄过大、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心功能状态等因素影响。结论:心血管科患者易患因素多,发生医院感染率高,应合理用药、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关键词】 心血管; 内科患者; 感染分析

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REN Chun-qi, ZHANG Hong-wei, ZHAO Yan-h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04):119-122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 patients; Analysis of inf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Beijing Shunyi Hospital, Beijing 1013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4.040

医院感染是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既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有时又可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患者的预后。为了明确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现对本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6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心电图、超声、CT等常规检查确诊,将原有感染、服用过H2受体阻滞剂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排除在本次研究之外[1]。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如年龄、性别、病程等。对所有患者的行为学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如吸烟、饮酒、相关病史、行动能力、意识状态、假性球麻痹等。

1.3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依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如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 h后发生感染即为医院感染[2];如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感染即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3]。(4)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感染。

2 结果

2.1 资料分析 600例患者中有45例发生医院感染,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6~78岁,平均54.6岁。病程4~32年,平均8.2年。冠心病患者2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心脏起搏器术5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冠状动脉造影2例;心功能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评定:Ⅱ级9例,Ⅲ级21例,Ⅳ级15例。

2.2 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及感染部位 心血管病患者600例中发生医院感染45例,感染率为7.5%。其中呼吸道感染22例,占48.9%;泌尿系统感染12例,占26.7%;胃肠道感染7例,占15.6%;其他感染4例,占8.8%。

2.3 心血管病患者的病原菌种类 心血管病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64%;排列顺序为不动杆菌属23株,肺炎克雷伯菌16株,铜绿假单胞菌11株;革兰阳性菌占2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6株,占15%。

2.4 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对10项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假性球麻痹、住院时间过长、年龄过大、合并基础疾病等,回归系数>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1,表示以上因素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有关。

2.5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年龄、住院时间、假性球麻痹、侵入性操作、合并基础疾病、心功能,回归系数>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1,表示以上因素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有关。

3 讨论

3.1 感染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下降的趋势,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所引起的死亡率却并未下降,而且有上升的趋势,应引起心血管内科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4-5]。

本研究中,本院心血管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感染率为7.5%,高于其他科室的感染率。由此可见,心血管内科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1)大多数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心功能都存在问题,导致全身各组织系统的灌注不足,人体的免疫力下降,以使病原菌入侵。(2)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多数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年龄偏大而且病程长,使得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均显著下降。(3)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许多侵入性操作得以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而抗菌药物的不断更新又会引起耐药菌株,这都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几率[6]。

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者具有以下几点临床特征:(1)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而增长。老年患者的各项生理机能下降严重,同时伴有各种基础性疾病,而且病程较长,易复发。长期住院卧床、营养物质摄取不足等,都是易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2)住院时间关系到患者的医院感染几率。通过本研究可见,住院时间≥30 d的患者感染几率显著升高。这是由于住院时间过长使患者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几率和风险。(3)合并基础疾病导致感染率升高。许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同时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者其他的慢性基础疾病,导致患者的生理机能下降,妨碍通气功能,严重者甚至出现心力衰竭等症状。(4)侵入性操作的增多导致感染率升高。近年来,侵入性操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如气管插管,极易损伤呼吸道黏膜,从而影响纤毛清除功能;鼻胃插管,极易导致胃内细菌滋生;留置尿管,不但会使尿道黏膜损伤,而且会增加感染的几率[7]。

本次600例心血管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5例,感染率为7.5%。其中呼吸道感染22例(48.9%),泌尿系统感染12例(26.7%),胃肠道感染7例(15.6%),其他感染4例(8.8%)。可见,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这是由于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心功能往往有障碍,致使出现心力衰竭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肺淤血、肺水肿、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等,而且对于入侵病原菌的抵抗能力下降严重。此外,患者长期的卧床,活动量较少,使得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的负担加重,侵入性操作频繁,大量使用脱水剂,病房空气流通不畅,人员众多等原因。为了避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护理措施,降低住院、卧床时间。(2)尽量减少或避免侵入性操作。(3)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4)保证病房内的空气质量。(5)加强卧床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6)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研究表明,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一般多发生于高龄患者,主要原因是该年龄段患者其身体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退化,且患病期间免疫功能下降,重抵抗力严重不足,因此极易引发医院感染[8]。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入院初期由于抗菌药物作用和自身免疫机能强、感染率低,但是中期后,接触到各种感染源,且入院时间长、锻炼少、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但是当入院时间更长,此时机体已经产生了抵抗性,感染概率反而降低。长期大量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株增多伴毒力增强或引起菌群失调,使医院感染发病率升高。心内科疾病治疗措施往往需要进行侵入性操作,该操作方式由于对机体的表皮屏障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病原菌容易入侵而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尤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26.9%[9]。进一步分析发现,年龄大﹑病程长、住院时间长、心功能差、合并其他疾病、应用抑酸剂、侵入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均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病程的延长,患者的功能发生退行性病变,心功能分级越高,组织供血不足,住院时间越长,易出现细菌的感染。气管置管等侵入性操作破坏了机体正常生理结果,为细菌侵入创造有利条件。若诊疗设备存在微生物污染,护理人员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则交叉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不能降低感染率,反而导致条件致病菌的继发感染及耐药菌株的增加。另外住院时间较久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加大,与其在院内增加了卧床时间,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有着密切关系[10]。有报道指出,在治疗过程中伴有合并症的患者由于合并症的影响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加大了感染几率,而一些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由于药物对胃肠道的作用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发生细菌感染。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因为心脏排血功能较差,使得器官的供血相对不足,影响了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最终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增加[11]。

呼吸道感染是心血管内科并发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占心血管内科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总人数的48.57%。呼吸道感染能够导致人体肺部功能受损,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而人体心力衰竭往往就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往往由于供血量不足,导致身体功能下降,因此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同时,侵入性操作又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此操作过程中,细菌极易入侵并在插管周围的黏膜液中迅速繁殖,导致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感染又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重者会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重视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心内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治疗。另外,泌尿道感染以及胃肠道感染分别占总感染患者第2、3位,这是由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往往会服用导致前列腺肥大等,该药品会导致平滑肌松弛进而会使患者出现尿潴留现象,而尿潴留又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因。胃肠道感染往往是由于胃黏膜受损引起的。导致胃黏膜受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心力衰竭引起的胃肠水肿、血流不畅以及长期服用抑酸药物等均是导致胃肠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心内科医院感染的特殊病例,往往是由于多处感染以及相关病变引起的,上述研究对象中的2例患者均是由于各部位感染引起的严重医院感染。其多变的特殊性,故合并感染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3.2 对策建议

3.2.1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制度 医院可制定相关制度,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纳入医护人员的考核过程以规范护理技术操作与护士行为,同时医院感染科进行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外,采取奖惩措施,使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医院感染各项制度,提高科室医院感染控制的责任心,强化全员参与医院感染的管理意识。

3.2.2 健康宣教 单位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学习讲座,普及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强调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知与重视。护理人员应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3.2.3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启封的静脉输入液体需注明日期,抽出的药液>24 h后应丢弃;留置导尿的患者,应对会阴定期消毒,每天2次,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嘱咐患者及家属避免过度升高尿袋,以防出现尿液倒流而致上行性尿路感染;一旦患者可自行排尿,尽早去除导尿管;定期留取尿标本行尿常规、尿培养,以便及早发现感染并合理使用药物[12]。

3.2.4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医院应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的规章制度,避免无指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前应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明确诊断,尽量减少经验用药,密切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剂量与用药次数,减少耐药菌株产生,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2.5 加强对医护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加强对医护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能显著提高其抗感染意识,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1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于侵入性诊疗技术一定要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同时要严格把好侵入性物品的质量关,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要定期检查,及时监测病原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失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引起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抗感染药物使用率应力争控制在<50%。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越长、种类越多,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就越容易出现感染,甚至导致深部真菌感染[14-16]。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通过分析总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率高,且病原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临床应根据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感染的发生,当感染发生时,应先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选用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进行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何卫玲.心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1,29(7):49-50.

[2]杨彪,何益萍,周妍,等.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536-1537.

[3]钱红翠.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92-93.

[4]余立常.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12,(1):412-413.

[6]蒋丽华,刘旭武.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医药前沿,2012,16(29):385.

[7]梁李恒,唐雪梅.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19(9):90-91.

[8]黄红漫,许其倓,宋来宝.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4):331-333.

[9]李燕.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治疗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612-1613.

[10]王晓红,王瑞敏,王慧.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17-118.

[11]孙毅,王艳霞,史亚娜,等.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2):237.

[12]单艳斐.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3):509.

[13]陈洪艳.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159-160.

[14]潘嘉西,孙庆丰,李克诚,等.心血管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080-1082.

[15]徐廷模,杨薇,赵和平.6543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5-26.

[16]刘曼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48-149.

(收稿日期:2014-09-29) (本文编辑:王宇)

作者:任春琦 张红卫 赵艳红

第3篇: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特点与控制措施

作者单位:274600 山东省鄄城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林麦连

【摘要】 随着近年医院感染爆发事件的增加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医院感染控制逐渐受到重视。每年均会有不同相关领域感染控制措施出台。医院感染涉及医院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不同科室因患病人群、原发病种类等的不同,医院感染有各自的特殊性。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感染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感染对疾病的治疗全过程产生影响,且对疾病的预后、转归也产生重要的影响【sup】[1]【/sup】。感染控制是指在针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医疗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医院感染病例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感染监控、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等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消化内科是医院内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均有其自身特点【sup】[2]【/sup】。本文就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感染控制措施做一综述。

1 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的特点

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率平均为9%【sup】[3]【/sup】。多项研究表明,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是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消化内科医院感染原发病绝大多数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第一诊断依次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放疗、化疗等治疗及恶性肿瘤破坏患者免疫系统均使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肝硬化导致肝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降低,胆道、胃十二指肠生理功能障碍【sup】[4]【/sup】。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患者高龄、卧床时间长、反流、误吸均会增加呼吸道的感染机会。医务人员清理呼吸道只能清除大气道异物。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细菌占主要地位,且细菌普遍呈多重耐药。

2 感染控制措施

2.1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三个关键环节:组织落实、开展必要的监测及医院感染控制【sup】[7]【/sup】。健全的管理组织是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医院感染监测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认真贯彻、实施,才能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建立医院感染三级监控: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控制科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医务人员组成,有兼职管理人员。

2.2 加强培训 (1)把病房感染控制教育工作放在全体医护人员培训的重要位置。由医院、科室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知识,使全体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sup】[8]【/sup】。(2)培训和管理卫生保洁人员。卫生保洁人员接触污染物的机会较多,应对其进行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培训和教育。(3)对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减少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2.3 具体措施 (1)加强病房管理。按照卫生部规定,保证每张床单位的使用面积。注意接触传播感染。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应行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限制人员流动,减少人员出入,甚至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2)改善工作流程。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要分清。执行手卫生标准,检查患者前后均应洗手,接触特殊患者注意眼、口、鼻的保护。改进洗手装置等。(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原则进行各项技术操作,严格执行医护人员手部消毒的规定。否则极易将致病菌带入患者机体内导致感染的发生。根据医院感染相关规定对静脉留置针及各类插管、导管等无菌部位予以监测,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及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4)严格执行病房清洁和消毒制度。病房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由医务人员及卫生员共同完成。应制定医务人员及卫生员工作制度、职责等。(5)环境和物体表面清洁。

2.4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遵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加强管理,制定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管理规定,并定期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其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根据感染病原、感染部位、临床标本送检情况、患者肝肾功能等综合情况使用抗生素。不频繁更换抗菌药物。使用足够疗程,及时停止使用抗生素。合理选择给药途径。掌握预防使用抗生素指征及抗生素联合使用指征。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并采取必要措施。同时应根据临床药师查房结果,科内感染管理小组制定实施具体细则。熟悉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点、配伍禁忌、给药时间和不良反应。

2.5 报告制度 科室成立感染管理小组。医师(或监控员)应按“医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sup】[9]【/sup】对所经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对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应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地填写“院内感染报告卡”【sup】[10]【/sup】。科主任或护士长在病历归档前检查感染病例漏报情报及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感染科收集科室资料,每季度进行一次院内感染漏报调查,对漏报的责任人按医院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3 结语

医院感染关系到全人类的健康问题,涉及患者在医院住院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研究、探索、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主要努力方向:健全医院感染组织、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监测及监控医院感染、提出合理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加强医院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的药效及药代动力学、成本与效益的相关性、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研究,从根本研究医院感染发生发展的机制、解释病原菌耐药的问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医院感染管理顺利地在医院及每一个科室进行,从而减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及医院的各方面损失【sup】[11,12]【/sup】。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是指导方针,临床科室应根据不同患者疾病特点、病原学特点及细菌耐药情况制定个体化感染控制方案,更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参 考 文 献

[1] 李平,王东.加强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做法.人民军医,2009,52(9):6261.

[2] 陈华,杨雪英,陈素平.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01):122-123.

[3] 徐廷模,杨薇,赵和平.6543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5-26.

[4] 于晓君,苑秀军,李辉,等.132例消化科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2,(07):86-86.

[5] 苏智军,张奕返.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21-323.

[6] 叶惠芬,刘平,陈惠珍,等.广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和耐药性调查.实用医学杂志,2006,22(7): 833-835.

[7] 李萍,卢仙成,邓济苏,等.重症监护室获得性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 6):404-406.

[8] 李六亿,于丽华,巩军,等.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的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9(4):193.

[9] 陶祥龄.医院感染监控新理念.上海护理杂志,2006,5(6):1231.

[10] 王兴泰,黎红斌,孙蓉珍,等.医院感染统计分析的建立与应用.中国医院统计,1998,(04):219-220.

[11] 李晓红,吴智衡,陈义芬,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3,(02):81-83.

[12] 毛晓清,杨超群,唐春莲.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02):176-176.

(收稿日期:2011-04-08)

(本文编辑:陈丹云)

作者:林麦连

第4篇:2016年内科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16年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使本科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医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我科本年度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院感染监控实行规范化管理:

1﹑各种消毒剂的使用,以及各种污染物品的处理都已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进行操作。

2、全年每月都能按时上报当月统计资料。 二﹑加强消毒隔离环节质量管理

每月由感控科对各种消毒液有效浓度﹑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⑴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并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

⑵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管,吸引管用后毁形处理,毁形率达100%. ⑶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注明时间,超过2h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液体不得超过24h。

⑷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感染护理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在消毒灭菌。

⑸止血带等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每周2次以上监测各种消毒液浓度,合格并有记录。

⑹无菌持物钳使用干包,并注明开启时间,使用不超过4h。

⑺无菌包包布干净,无洞,内放化学指示卡,外贴3M带,使用前检查消毒无菌合格方可使用。

⑻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放置,收集,运送,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及时。 三﹑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1﹑实行“自控﹑科控﹑院控”三级管理体系。 2﹑积极配合全院性多重耐药菌检测。 四﹑院感资料上报:

1﹑每月按时向市感控中心上报院感相关内容。 2﹑科室全员配合区感控﹑市感控做好相应工作。

五、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1、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放置、收集、转送,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处理文档按时上报院感科。

2、加大了对科室保洁人员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意识,杜绝了医疗废物倒卖,医疗垃圾存放间坚持做好清洁消毒处理。

六、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科内工作人员每季度学习院感相关知识,每季度进行院感总结,每周进行自查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积极参加院内感染知识讲座和培训。院内感染知识考核合格,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加强无菌观念。加强了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止锐器伤等职业暴露的管理,从手卫生、使用防护用具抓起,组织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在全年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七、院感缺陷

1、部分工作人员使用一次性薄膜手套代替洗手。

2、部分工作人员戴口罩不够规范,有露出鼻子现象。

3、小包布有时较脏,未能做到及时更换,清洗。

以上这些希望科室人员认清不足,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不足,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及自身安全。

第5篇:第一次自查医院感染管理情况总结(内科)

创“三甲”第一次自查医院感染管理情况总结

——内科临床科室

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广东省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三级医院)》、我院第一次自查“三甲办”发放的临床科室评审标准,对内科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符合评审标准的方面:

1、各科均有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护长和院感兼职医生和护士,职责较为明确。

2、重点科室有独立的医院感染文件夹,存放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院感科下发的季度监测分析报告、通知等文件。ICU、血透室的资料较为齐全,ICU的文件夹还存放了医院感染会议记录本。

3、各科均有专人负责每月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绝大多数科室按时开展监测,监测项目基本齐全,保存监测资料较为完整。

4、各科均有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登记本,并登记较为完整。

5、没有发现科室自行购进一次性物品和重复使用一次性物品的现象,各类废弃物能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分类丢弃。 需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除新生儿、ICU、血液透析、儿科、传染科等重点科室外,其他科室没有建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文件夹;所有科室均没有医院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除ICU外,其他科室的文件夹内没有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绝大多数科室的资料没有做好整理工作,资料不全且凌乱;绝大多数科室缺少分析问题、改进措施,体现持续质量改进的资料,没有将院感科发放至《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复印存底。

2、除ICU、新生儿外,其他科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项目填写或多或少有不够完整详细的问题;少数科室的监测资料整理工作做得不够,显得不够整洁;康复科的部分监测资料缺失。

3、各受检查科室的病例登记本的登记项目仍未按照“三甲办”统一规定的项目进行登记,内

一、内三病区没有独立的院感病例报告登记本和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合为一本进行登记。

4、检查中发现内三病区治疗室的锐器盒放置的废弃物过多,已暴露于盒外而没有及时更换。

5、部分科室的库房物品存放不够整理归一,药品靠墙堆放,药品和棉被没有隔开存放。

补充说明:

本次自查主要检查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资料情况,对于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操作规范的考核等有待下一次检查进行。

第6篇:2014年心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1.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领导下,督促全科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措施,手卫生、手消毒规范等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

2.遵守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体计划,结合实际,制定本科室相关制度并落实到位。

3.组织科内医务人员每月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巩固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4.按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的监测计划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并记录。

5.要求本科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

6.新进人员上岗前接受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培训。

7.保持病房整洁,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做好病人陪护及探索视人员的管理工作。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8.严格医疗废物分类处置

9.定期进行院感质量分析,做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10.严格履行医院感染散发、流行、爆发的报告制度。

第7篇:2013年肾内科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2013年内科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1.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体计划,结合实际,制定本科室相关制度,并落实到位。规范内科工作流程及管理。

2. 组织科内医务人员每月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巩固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3.按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的监测计划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4. 监控小组监督科内医师进行床位医师负责填写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实施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测,掌握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5.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爆发及医药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

6.要求本科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

7.新进人员上岗前接受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培训。

8. 保持病房整洁,做好病人,陪客及探索视人员的管理工作。

第8篇:2013年肾内科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利辛县人们医院

2013年肾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1.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体计划,结合实际,制定本科室相关制

度,并落实到位。规范肾内科工作流程及管理。

2. 组织科内医务人员每月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巩

固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3.按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的监测计划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符 合有关标准要求。

4. 监控小组监督科内医师进行床位医师负责填写住院患者医院感染

病例调查表,实施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测,掌握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5.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爆发及医药感染突发事件的

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

6.要求本科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

预防各项措施。

7.新进人员上岗前接受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培训。

8. 保持病房整洁,做好病人,陪客及探索视人员的管理工作。

2013-3-9修订1

第9篇:基层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状况

【摘要】目的:了解基层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状况。方法:对2009年收治的201 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率为8.0%,感染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及胃肠道等;≥60岁患者为高危人群,主要基础病为脑出血、脑梗死;住院天数≥20 d感染者占85.08%。结论:神经内科病房为医院感染的重点区域,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病、侵入性操作等为影响因素,防治关键是减少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做好消毒隔离。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神经内科患者以年龄大、瘫痪多、意识障碍多、病情危重等为特点,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1]。因此,探讨基层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确切了解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和病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本院神经内科2009年收治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危险因素,提出防治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所有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2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医院感染病历进行登记,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结 果

2.1一般情况

2009年1月—2009年12月共出院患者201 例,其中男142 例,女59例,年龄40-85 岁。发生医院感染人数16 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约为8.0%。

2.2医院感染部位

在16 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占72.3%;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0.24%;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分别占9.16%和8.25%;其他部位感染占0.05%。

2.3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7~90 d,统计表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住院天数≥20 d者16例(80%)。

2.4年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年龄40~50 岁感染人数为5 例(23.8%),50~60 岁为7例(33.3%),>60 岁者9 例(42.8%)。

2.5病种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 例(57.14%),脑梗死患者6 例(28.58%),其他3 例(14.28%)。

2.6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

21 例医院感染的患者有7例进行了吸痰;15例进行了导尿;14例进行了静脉置管。

3讨论

3.1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资料表明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肠道、皮肤及软组织。与牛桂林等[2]报道相近,均显示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说明神经内科感染部位有其共性。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出血伴神志昏迷者这类患者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痰、呕吐物等不易排出,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的反复实施使黏膜损伤。这种整体和局部的抵抗力下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3]。

研究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住院天数≥20 d者约占80%。研究显示10~30 d为感染高发时间段。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许多因素中,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的抵抗力不能忽略。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差异显著。其中以60 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与老年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有关。这部分人构成了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控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时,应把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作为重点。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基础病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前3种基础病为脑出血、脑梗死,这些患者大多数病情较重,偏瘫、意识障碍,患者多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此外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表明基础病合并感染对老年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侵入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因为侵入性操作会导致局部黏膜或上皮损伤,为细菌的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增加感染机会。故而提示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严格按程序正规操作,以控制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3.2预防及控制措施

3.2.1减少宿主的自身危险性

宿主自身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史、慢性肺病史、脑卒中史、起病时意识障碍、脑出血的量及部位等,这些因素虽不可干预,但如积极控制血糖、尽早清除血肿,恢复患者意识,对减少感染的发生将起重要作用。

3.2.2调整医源性因素

如医疗操作、治疗方法及用药情况,根据病情尽量少用或不用。医护人员接触每位患者及操作前后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防止各种医源性感染。进行侵入性操作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定期对吸氧、吸痰等装置消毒,对留置尿管者每天用含有效碘1 000 mg/l碘伏溶液清洗尿道口2~3次,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导尿应保持密闭系统,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

3.2.3加强基础护理

对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和排痰,对意识障碍或危重患者要取正确卧位协助排痰防止误吸,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2~4次,每次30~60 min,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应定期对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等。

3.2.4合理使用抗生素

盲目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干扰人体的正常菌群,导致患者易感染性增高。有研究得出结论应对重要的抗生素保护性使用,如果滥用将对感染的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并严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效果[4]。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度易感人群。神经内科应列为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监控部门。针对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医院要采取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感染意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去除易感染因素,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上一篇:中学女工会工作总结下一篇:资产收购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