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控制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控制(通用15篇)

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控制 篇1

护理技术操作的好坏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的发展和预后,因此,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严格的无菌观念、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处理以及双向防护意识的提高被各级医院作为护理质量检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控制医院感染又是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有力保证,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一、护理质量的好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护理质量的保证为控制医院感染创造良好的环境。护理人员的每项操作都是在一定的预定标准下执行的,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促进患者康复、预防疾病,也只有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为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无论是侵入性操作还是非侵入性操作,护士都必须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任何环节的疏忽都会给医院感染留下后患。护理工作事无巨细,平凡中体现着一个人强烈的责任心,那就要求护士要有慎独的工作精神,任何时候,不管有人或无人监督,都要将每项操作按规范的标准进行,不得有半点侥幸心理,以保证患者、医护人员和社会人群的安全和健康。

三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护理人员工作的内容之一护理管理从护士长的管理工作入手,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熟悉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掌握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其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浓度监测;浸入性操作与医院相关感染的预防;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作用;本专科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等,以此来强化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四、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手段之一是对医务人员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报告和控制,预防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之间的感染,以达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因为医院感染的发生将直接威胁患者、职工和社会人群的健康,同时阻碍着医护质量的提高。

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控制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任职的31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为 (35.5±5.7) 岁。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实施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措施期间医院内发生感染的情况, 并将其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未开展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管理控制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2.2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包括: (1) 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与管理。首先, 医院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大量的思想工作, 在最大程度上强化教育宣传力度, 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与院内感染预防意识。除此之外, 还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 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2) 对院内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严格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并且要求他们能够严格遵守消毒技术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建立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院内的灭菌药品不受污染, 并且对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 医院还要完善院内高压灭菌器的维修制度、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事故差错上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质量监测制度。通过完善以上各专项制度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其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的监测工作。首先, 我们要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与灭菌的监测,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进行登记, 以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除此之外, 还要定期开展相关的评估工作, 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改进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开展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管理控制后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展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比较, aP<0.05

3 讨论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 消毒供应中心所提供的医疗器械都是供患者进行直接或者间接使用的, 这就要求其达到无菌以及无致热源的要求[4]。在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中, 要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合理布局, 明确每个护理人员的具体职责, 对其进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医院要严格遵循消毒供应中心的验收标准, 对财力、人力以及物力进行合理的配置, 合理改造消毒供应中心, 及时更新相应的物品以及灭菌设备, 护理部则要定期检查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 每个月由医院内的感染监测科对医院内的感染情况进行一次检测, 定期维护相关的设备[5]。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开展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管理控制前后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知, 开展后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展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充分说明科学有效的护理质量控制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的知识,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医院内定期开展消毒知识以及院内感染知识的相关培训。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力度, 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压力蒸汽灭菌的相关原理, 使其能够了解各种器械的使用原理以及性能, 以此来提高整个护理队伍的质量。 (2) 要对整个护理质量控制流程进行合理安排与布局。在消毒供应中心, 要严格控制回收、分类、消毒、包装、灭菌以及发放这一连贯性的流程, 除此之外还要严格划分无菌物品存放区、污染区以及清洗区, 并在各个区间之间用明显的界限进行标记。护理人员应该经三个缓冲间进行更衣之后才能够进入工作区域, 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最后要对整个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以及流程进行合理的布局与控制。 (3) 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消毒供应中心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 对护理人员的具体职责进行合理分配, 根据医院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总而言之, 应该加强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管理, 进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消毒供应中心开展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并将其与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未开展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管理控制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开展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管理控制后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展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对预防院内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预防,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涂丽琴, 彭先芬, 付成华, 等.加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预防院内感染[J].西部医学, 2014, 11 (2) :416-417.

[2]吴筱冰, 徐爱梅, 蔡朝晖.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质量控制策略[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 16 (1) :120-121.

[3]李桃, 卢红玲, 何敏, 等.社会化护理服务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5, 15 (2) :62-63.

[4]李翠娟, 钟振锋, 梁爱群.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5, 19 (9) :108-109.

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控制 篇3

【关键词】 交叉感染;感染控制;血液科;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62-02

血液病患者由于自身发病及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应用激素等的原因,导致自身免疫功能的下降,这成为了诱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院內感染是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所有的血液病患中,其感染率大约为9.28%,其中以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医院里的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发病率达到了26.29%;病患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所占比例约为84.21%。院内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感染已经成为了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关于如何预防感染已成为血液病护理的首要研究课题。现在对我院血液科在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96名血液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探究,为更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发生提供依据,以致能更进一步探讨出血液科护理管理规范在控制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情况中所具有的重大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血液科196名血液病患者,包括男性患者140名,女性患者56名,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岁。

1.2 方法

1.2.1 对血液病患者状况进行分析 仔细查阅这196名血液病患的病历,对病患的体温记录、病程记录、血液常规检查情况、有无医院感染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病患的感染部位、发病日期、化疗方案、病原菌检查、激素、抗生素等使用情况和感染前后病患血液白细胞的数量变化等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1.2.2 对患者情况分析后改进院内护理管理规范 常规护理预防感染。针对患者的个人卫生情况,包括洗手、戴口罩、药物漱口、坐浴等一定要保证自身的干净。病房应该加强通风换气,进行湿式清扫,减少尘埃飞扬,并且要注意清扫后要将拖把拧干。还要重视治疗前后的消毒工作。医疗用品像体温计、听诊器、血糖仪等用后都必须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一段时间得浸泡后才能擦拭备用,这样以防止交叉感染。做好陪探人员的管理。陪护人员是医院的重要人群之一,因此做好对陪护人员的管理是降低院内血液患者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医院规定陪护人员应该身着陪护服,戴上口罩和帽子,在与血液患者接触前应先用手消剂喷洒双手,当陪护人员有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发生时,应该尽量避免来医院对病患进行探视和陪护。

加强患者管理。针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加强对血液患者的饮食护理和基础护理。饮食护理本着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原则,采用无菌随意饮食的标准来加强对患者身体的管理;基础护理囊括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预防呼吸、泌尿系统的感染等。

建立科室院感防控小组,强调医护人员的感控意识。应该对医护人员进行行为规范,让他们严格遵守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相关规程。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病患的侵入性操作。每个病房门前都预备有手消毒液,治疗室和病室内都安放有脚踏式洗手池。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洗手的方法,并在进行每项操作的前后或接触血液患者前后都要仔细地进行手部的清洗与消毒。

重视监测工作。医院应该每月定期地对院内各种软硬设施进行微生物的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仪器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等,并至少每隔六个月就对紫外线的强度进行一次监测,及时发现医护人员在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病室必须保证良好的通风。针对病患所住的房间,应该进行良好的自然条件通风,若是自然通风效果不好的房间也应该对其进行机械化通风。选择移动循环式空气消毒机,可以在有人的情况下工作。有条件的医院安装空气过滤除菌层流设备,以保证对血液患者进行特异的护理保护。建议新建的病房应该强制设置机械通风。

2 结 果

血液科在对血液病患进行观察分析后,对自身的护理管理规范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院内血液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相较改进前有了很明显的效果。在对医院自身的护理管理规范进行改进以后,血液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下降。

3 讨 论

在血液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院的感染控制花费很大,并且死亡率很高,预防感染病患的院内感染尤其是祛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显得极为重要,医院制定一系列严密的规章制度,保证病区环境人手洁净卫生,消灭感染源,并让医护人员认真执行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减少易感人群,能够提高血液患者的依从性、减少血液科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同时采取措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和对感染的抵抗能力,还能够减轻血液病人的痛苦,降低其感染率。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感染的方法,有效控制了院内感染发生。

综上所述,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规范血液科日常护理管理工作,强化病房管理,保护高危人群。对降低血液病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关瑞锋,许秀萍,邓晓华,等.血液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状况及其防控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5.

[2] 王淑霞,杨祯.手术室护士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0).

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控制 篇4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相关规定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医院感染控制科本月对各临床科室进行了督导和考核,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无医院感染病例漏报;无手术切口感染报告。

2、监测方面:本月对全院环境采样72份,合格72份,合格率为100%。本月对消毒灭菌器进行效果监测,保证高压锅消毒灭菌质量。本月不定期对全院使用中消毒液的监测均合格。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了监测,合格率为100%,还在手术室、妇产科、儿科等处增加了紫外线灯管的安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废物分类欠佳,混装。

2、消毒登记本登记不及时。

3、手卫生欠佳,为下一个患者检查手消毒不到位。

4、未索取证件,工作流程未按规定执行。

5、医院的清洁、消毒与隔离工作有所欠缺。

三、原因分析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部份下发各科室,各科室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不重视,各科室未认真熟悉并掌握相关规章制度。医疗废弃物未做到分类、储存、交接登记,执行制度、规范有缺陷。消毒供应室设施不完善,医院清洁卫生始终未能保持一整天干净,突出表现在院

感控制重点科室:妇产科门诊治疗室等违反规定情况严重,存在医院感染发生的隐患。

四、整改意见

1、进一步加强感染控制知识的学习,强化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中各自的职责,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落实好医院感染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压脉带一人一带,一用一消。

3、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分类明确且日产日清,医疗废物进一步规范。

4、加强六步洗手法的执行,防止交叉感染。

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和消毒器械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已建立。

6、各科督促医务人员规范执行制度,记录完整。护理部、院感科督导。

院内感染护理论文 篇5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1998年1月~2002年12月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内外科病房的所有病人以及在此期间在内外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包括全体护士、护理员、护工。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1998年1月~2002年12月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内外科病房共有病历39090份,从中随机抽出20%,共7818份进行查阅,计算院内感染性肺炎、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护士、护理员、护工按各年度实有人年数计算,统计内、外科护理人员的人数、职称、学历、平均护龄、平均年龄。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资料整理后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相关分析,分析护理人力与院内感染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明确两者之间是否相关。

2结果

2.1—般资料

本研究共查阅了1998年1月~2002年12月的病历共7818份,来源于内外科9个病房,其中内科病房4个,外科病房5个,共发现院内感染性肺炎228例(3.07%)院内泌尿系感染55例(0.74%)。

2.2护士人力的数量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护士人力的数量与院内感染性肺炎发生为负相关,R=—0.962623护理人员职称与院内感染的关系;护士与院内感染性肺炎的发生为负相关,R=-0.9680护理师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为正相关,R=0.9843。

3讨论

3.1院内感染的现状

本研究结果提示,院内感染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分别是3.07%和0.74%,较国内文献报告高|231,与国外文献报道也有差别|41。朱其风报道的一组资料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3.89%,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为1.03%和0.24%121;陈峰报道的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为0.44%131。Umuh报道的院内感染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1.44%和5.12%141。可能是因为本组资料主要是来源于内外科病房,而内外科是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发科室。文献报道,国内院内感染的调查率普遍偏低,也可能与漏报有关|61,因而本组资料院内感染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与国外内文献报道存在差异。

3.2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的技术和专业知识较高,因此高比例的文凭护士(Licmedmre),包括注册护士(RegsernuiseRN)和文凭护士(LicensedpatenuseLFN)在减少院内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外的研究表明,高的RN护理时数或RN比例与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相关。

产房控制院内感染管理规定 篇6

(一)物品管理

1.明确室及各区的消毒管理制度,并落实责任到人。2.无菌包布应一用一清洁消毒。

3.严格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做到一人一用一销毁。

4.直接接触病人的仪器,如:血压计、心电监护仪、听诊器等物品做到及时清洁消毒处理。

5.各区抹布、拖把分区使用,清洗消毒后悬挂晾干备用。6.完善相关制度,严格物品、器械管理。7.每月对器械和物表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

(二)空气消毒

1.限制区窗户改为双层玻璃

2.严格管理限制区隔离门,做到人人监督,随手关门。

3.连台接生时,尽可能不在同一分娩室操作,如有特殊情况,需做好消毒后方可操作。

4.禁止患者自带卫生纸进入分娩室,由医院或科室统一安排并消毒后使用。

5.每处置完一名病人立即按要求打扫并消毒灭菌。6.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

(三)人员管理

1.产房工作人员,加强对控制院内感染方面的知识培训,杜绝违反操作常规行为再次出现。2.传染病人用物及产生垃圾,严格按传染性物品初步处理后再做进一步消毒处理。

(四)人物流向

1.严格按医院规定的工作人员、病人,污物三通道流程操作。2.出入限制区与非限制区之间的隔离门应更换鞋、更衣做到随手关门。

(五)监督机制

1.产房护士长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各种登记和工作记录,加强对产房工作人员的日常教育和培训,及时规范和纠正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产房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规定,监督进出病区的其他人员着装、行为符合要求。

2.院感办应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不定时对产房进行监督检查。

3.建立产房院感应处置预案,一旦发生院内感染,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产房和院感办于当天查找和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措施,以最快速度控制传染源,截断传播途径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和损失,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院感办

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控制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01~2015-06我院行层流手术间护理期间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2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2014-06~2014-12我院行常规手术间护理期间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2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男67例,女53例;年龄23~78岁,平均(56.58±6.52)岁;其中,28例急诊手术,43例延期手术,49例择期手术。对照组:男69例,女51例;年龄:21~79岁,平均(58.12±7.18)岁;其中,30例急诊手术,42例延期手术,48例择期手术。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及手术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120例患者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研究组120例患者行层流手术间护理管理,具体如下。[3,4]

1.2.1加强对5s管理法在手术间护理中的实施:(1)组织管理。我院对手术室应用物品进行分类,手术室内仅保存定量的术中必需品与日用品,不可置放其他物品。(2)整顿管理。将必须物品固定位置,并合理摆放于物品柜内,以方便取还;定期对必须物品进行检查,以保证物品的完好性;为了确保层流手术间合理应用相关器械与仪器设备的良好运行,当制定完善的医疗器械管理手册,并全面记录器械使用情况、检查及维修次数等信息;定期整理、增添物品柜内物品,加强消毒,以防物品柜内物品污染、变质或过期等[3,4]。(3)清洁管理。在准备手术前,对手术台及手术室地面进行湿式清洁,以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卫生;对于术中产生的医疗垃圾,当将其固定放置于垃圾袋内;手术室环境要保持清洁干净、简单明了,注意将锐利物品规整于相应的位置,如手术刀、骨凿及缝针、剪刀等。(4)管理规范。定期对手术室内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或进行知识宣传,以促进手术室管理的规范化与统一化。护理人员要做完善术前准备工作,做好术中配合工作,规范整理术后所留物品,加强手术室巡查。(5)自律管理。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注重对自身工作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严于律己,如定期举行"院内感染控制座谈会",使医护人员互相交流,学习工作经验等。

1.2.2加强对循环管理在手术间护理中的实施:(1)计划。制定手术室医护人员学习计划,加强岗前培训,就层流手术室内仪器设备与规范管理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层流手术室的湿度、温度及风量;层流手术室污染源及防控途径;层流净化技术的重要意义等,以确保护理人员能够迅速掌握层流手术室特点及护理管理注意事项。制定与层流手术室相适应的科学管理计划,包括:岗位职责划分、消毒管理、物品管理、查对制度等,确保相关规章制度切实可行。(2)执行。严格控制手术室内流动人员数量,医护人员要在手术衣、帽等装备穿戴齐全后方可进入,使用后收回相关装备,妥善处置,以减少手术间细菌散发量[5]。关闭手术室门,确保室内温度为24℃,湿度达到50%~60%,具体可根据患者自身感受进行调节[6]。护理人员要加强术前、术后清洁管理,以减少新的污染源。(3)检查。护士长要履行岗位职责,对全岗位人员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同时严格检查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情况,以督促其护理技术与素养的提升,从而使手术室护理质量从大程度上得到改善。(4)处理。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定期分析回顾,以查找不足,持续改进,汲取教训,积累经验,从而使手术室临床护理服务得以更好的发展。

1.3观察指标

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菌落,观察比较两组术中菌落数,包括空气菌落数、护理人员手菌落数;分析两组院内感染情况,包括肺部感染、血液感染、尿路感染等;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率,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种。总满意=非常满意+比较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中菌落数情况对比

研究组术中手菌落数、空气菌落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院内感染情况对比

研究组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

对照组手术室护理非常满意率为58.33%,总满意率为81.67%;研究组手术室护理非常满意率为80.00%,总满意率为95.0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医院手术间感染控制属于对手术全过程的控制,主要指切断手术污染途径,控制微生物感染,防止致病菌和切口创面接触。层流手术间充分利用了空气洁净技术,可有效净化手术室环境,防止微生物进入手术室内,避免细菌大量增殖,适用于各种手术的操作及开展,对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极具意义[7]。如医护人员及患者携带大量微生物进入层流手术间,加之手术室内器具消毒不彻底,可产生外源性手术室污染源,从而引发院内感染[8]。因此,必须加强对5s管理法与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确保无菌操作,强化护理人员素质,控制室内走动人员数量,减少手术室开门频率,及时对污染物进行清理;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与护理人员学习计划,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定期检查手术室护理管理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确保层流手术间感染控制工作的良性发展。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了层流手术间护理管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手菌落数、空气菌落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强化的层流手术间护理管理可有效减少术中菌落数,控制致病菌传播,这与孙淑芬报道观点基本相符[9]。研究组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层流手术间控制院内感染效果明显。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81.67%,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层流手术间护理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手术室患者实施层流手术间护理,可减少患者术中菌落数,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当加强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Ali Acar,Vedat Turhan.Nosocomial infec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 burn intensive care unit:Analysis of an eleven-year active surveillance[J].Burns,2013,10(23):140-141

[2]姜平桂,王维,钱蒨健.手术室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J].现代临床护理,2010,6(2):35-37

[3]巴志强,季慧斌,赵丽清,等.整体环境动态监控手术部的交叉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8(1):67-70

[4]A G Venier,T Lavigne Rogues.Nosocomi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when shoul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e suspected Experience of the French national surveilla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Rea-Raisin[J].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2012,20(10):180-181

[5]吴玉萍.层流手术室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2(21):106-108

[6]李莉.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控制与管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30-231

[7]刘春雷.无层流普通手术室应用空气净化器的效果探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99-100

[8]庞建红.层流净化在接台手术中的消毒效果[J].江苏医药,2011,37(20):155-157

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篇8

为了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特制定以下计划。

1.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院感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保证工作层层落实,使我院院内感染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总结工作,分析院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2.加强院感,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和教育.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院感,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教育,建立传染病防治培训制度,新上岗人员院感,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一年不少于5学时,其它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6学时,每季度进行院感知识考核,考核合格率达到80以上,使人员掌握院感,传染病的诊断标准,防治措施,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院感,传染病防治意识。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及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我院院感,传染病防治水平。

3.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

(1)完善各部门消毒隔离制度,经常监督检查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

(2)继续加强重点科室,部门《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换药室,治

疗室》等的医院感染管理

。重视消毒灭菌质量管理以及无菌操作技术,最大限度控制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对灭菌器进行生物学监测,发现不合格者,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改进;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季度一次,发现不合格者,立即更换;同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对我院的例行监测,对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整改。

4.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医院感染报告管理。

(1).做好传染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卡的收集,审核,上报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2).每天随时签收报告卡,并保证内容完整;每月末,查阅本院本记本,发现漏报及时补报。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例,放射科及检验科检查结果登

(3)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按规定时限报告西安市莲湖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网络报告。

(4).检查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5.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定期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执行情况,杜绝

泄漏事件,每周查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暂存地消毒登记本,发现问

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6.将手卫生与暴露防护问题纳入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加强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7..加强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检测。

8.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和器具的管理。严格履行对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质量检查与审核,并对其储存,使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确保医疗安全。

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9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中相关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内容,并针对20XX年自治区卫生厅、银川市卫生局等检查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各部门考核细则,依据考核细则将平时考核与月底考核相结合,加强考核力度,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

二、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1、全面综合性监测开展规范的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通过对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临床病例资料的查询、检验科细菌培养结果的查阅、临床查看病人等,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督促医生填报医院感染卡,并及时发现可疑暴发的线索。

2、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逐步规范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及时反馈信息给临床科室,为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提供可靠信息。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

在开展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基础上,尝试开展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4、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配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20XX年的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8月筹备,9月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1次,将调查结果上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5、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

加强同检验科及临床科室联系,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时指导、监督科室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严防多重耐药菌的医院内感染及暴发发生。

三、感染病例汇总、上报院感基地

每月对出院病例按疾病分类及医院感染病例统计汇总,按规定向院感基地上报院内感染监测报表。

四、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

针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通过对检验科细菌培养检测结果的查询,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加强对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监督与指导,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

五、加强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管理

1、根据《三级医院评审细则》的要求对重点区域包括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等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灭菌物品及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细菌含量监测,每月1次。

2、消毒、灭菌后的胃肠镜、宫腔镜、腹腔镜及口腔科器械每月监测1次。

3、紫外线灯管的强度监测,由科室每半年监测一次并有记录,于月考核时检查。

4、平时及每月考核时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用试纸进行浓度监测(随机)。

对监测不合格的科室协助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强监督管理。

六、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

1、以科室为单位,由院感小组开展每月1次的院感知识学习,月底考核时以提问形式考核,使院感知识培训落到实处。

2、邀请外院专家来院及本院专职管理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三级医院评审院感防控迎评内容讲座1次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专题培训1次。

3、完成实习人员、新聘等新来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岗前培训。

七、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监督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

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的相关资质的审核。

八、加强对洗衣房、污水处理的院感监督和指导

九、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严格监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集中暂存的各个环节,严格防范医疗废物混人生活垃圾污染周围环境。

十、规范供应室工作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与护理部配合,进一步规范医院消毒灭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

十一、医院感染暴发

如有感染流行或暴发时立即上报,积极采取措施,防范及控制疾病蔓延。

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一、政治思想方面

全科人员在邓院长的领导下,掀起了“爱岗敬业、以院为家”的热潮,我科人员积极响应院里各项号召,遵规守制、献计献策,时时刻刻与医院保持一致,经常参加院里各种学习和培训,人人有笔记,通过学习、使全科人员的政治素质有了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工作责任心和事业感,提高了工作效益和工作质量。

二、传染病管理

1、严格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章可循。

2、定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传染病报告种类、报告时限、报告程序,使我院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对传染病患者实行有效的隔离措施,未发生院内传染病的局部流行。

3、新上岗人员做到即上即培训,即培即考核原则。

我院是当地最有权威的医疗机构,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所以我院建立了应急预案和组织,做到了定期演练和相应培训,增强应急能力,备好了救援物资等,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含通讯联络),并且做到了及时、妥善处理医院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

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指导到位,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医务人员按时培训,医务人员知晓率达到了100%。医院感染监测到位,病例监测、卫生学监测做到准确、达标。

2、重点部门的医院管理:抓好手术室、供应室达标改建、口腔科、腔镜室、感染性疾病科、血液透析室、检验科等这些重点科室的管理,从室内的保洁、消毒、医务人员的操作,物品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环节入手,使之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标准。

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

—、加强对基层医院的指导作用,杜绝恶性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发生。

进一步加强全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各级质控中心的作用,以先进带动后进、以点带面,把医院感染管理延伸到全省各市乃至县、区、乡各级、各类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各级医院,狠抓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工作,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无菌操作及其他相关的技术规范,特别是侵入性操作,加强消毒灭菌、隔离措施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工作,做好医疗垃圾的全程管理,杜绝恶性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的发生。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充分准备,沉着应对。

二、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继续做好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加强重点科室、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协助开展三乙医院的等级医院评审工作,使各级医院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各级医院特别应重视重点科室和部门(icu、血透室、内镜室、手术室、供应室、产婴室、烧伤病房、新生儿病房等)的医院感染管理。各种侵入性操作如动静脉置管、内窥镜诊疗、人工呼吸机的应用、留置导尿、手术等都是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要以循证医学为依据,重视消毒灭菌质量管理以及无菌操作技术、隔离技术的应用,与相关部门配合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以及多重耐药菌株管理,最大限度控制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杜绝医院感染恶性的事件的发生。

20xx年质控重点:开展目标性监测、手卫生、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测与控制、ssi的预防工作、vap的预防工作、icu的感染控制工作、新生儿感染的预防工作、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我们将于上半年公布我们质控检查的项目,下半年完成督查与总结,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三、全面开展目标性监测与现患率调查,共创医院感染控制“零宽容”。

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使我们的监测工作必须与预防、控制工作相结合,要求二甲以上医院均要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开展目标性监测与现患率调查。如icu医院感染管理专率调查、外科部位感染专项调查、耐药菌株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等。将浙医二院开展的目标性监测方法在省内继续推广,目标性监测的项目也将不断深入,为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打下科学的基础,并使我省的数据能与欧美国家进行标杆对比,使我们能运用循证医学的数据来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共同营造医院感染的“零宽容”。20xx年省中心将组织全省开展现患率调查。

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计划4

一、院感制度修订:

由于院内感染管理标准在不断变化,根据卫生局培训内容进行知识更新、内容添加,与时俱进提高认识。根据要求对重点科室指定专门院感制度,(体检科、口腔科、社区站、输液室、急救站。)对以上科室已经制定制度的,做好修订。

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1、医疗垃圾管理培训:全员

2、手卫生培训:全员

3、生物培养培训:全员

4、标准防护培训:全员

5、职业暴露防护:全员

(1)、院内感染管理:每周进行一次院感质检,结合随机检查,根据查出问题整改,建立整改登记本,质量否决。

(2)、检查内容:医疗垃圾管理、医疗垃圾登记、使用中消毒液管理、紫外线消毒记录、灯管检测、擦拭消毒。台面、地面消毒卫生情况。一次性卫材管理。

(3)、医疗垃圾管理:医疗垃圾暂存处(中心和各站)卫生、消毒、防鼠、防蝇、紫外线灯及记录。

三、生物培养:

1、每年请疾控中心做一次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空气,以及重点科室口腔科的消毒物品细菌培养。污水处理培养。

2、每季度对中心及各站进行生物培养。(以上各项)

3、口腔科、输液室、换药室、急救站、属重点科室,进行严格院感质控。

4、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各站、各科室)

5、防止职业暴露发生,做好标准防护。

四、重点科室管理:

(一)口腔科高压灭菌器管理:

1、每锅进行物理、化学检测、每周进行生物试剂检验。

2、检查消毒物品有无过期、未消毒物品是否混与消毒物品中、消毒物品刷洗洁净度。

3、消毒室、清洗室卫生情况

4、医疗垃圾管理是否合格。

5、镊子罐、棉球罐开启时间

6、利器盒开启时间。

7、紫外线消毒、医疗垃圾登记。

(二)换药室、输液室、体检科、急救站:

1、一次性卫材无过期,有领用登记。有三证存档。

2、严格遵守院感制度,防止职业暴露发生,合理处理利器,3、医疗垃圾、紫外线登记及时,处理及时,有标识。

4、生物培养按时做,5、认真参加院感培训

6、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不重复使用。

7、加强手卫生依从性,做到“五个环节洗手”“七步洗手”

五、医疗垃圾管理:(考核重点)

加强医疗垃圾暂存处管理:

1、各种登记、防护用品、转运、垃圾室内卫生、摆放、各站医疗垃圾收集、与清运公司联系清运。

2、每周进行医疗垃圾室内检查,每袋细查是否按要求粘贴标签,是否项目填全,分类是否正确。

3、医疗垃圾转运记录发票保管。存档。

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计划5

一、加强医政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质量是效益的根本。XX年年我院将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在院内开展医疗质量评比,并定期将评比结果公示上墙,接受全院的监督,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加强《职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的学习,树立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不断地提高医疗技术,完善自我;继续推进“放心药房”工程;加大力度宣传我院特色中医科,充分发挥名老中医的作用。

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病历书写质量,对每台手术都要做到术前讨论、术中配合、术后总结,杜绝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建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报告制度,完善医疗纠纷、医疗投诉处理办法,减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疾病的防疫,抓好传染病的防治管理

1、疾病的预防保健,特别是妇幼卫生保健

对非传染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要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大力加强非传染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患者在日常中的保健。

我院的妇幼卫生工作仍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全面实施《两纲》,围绕降低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为今年妇幼卫生工作重点,继续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和儿童的系统管理,全面普及新法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高褥热及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死亡率的发生,确保母子平安,采集母乳喂养,使四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98%以上。

今年我院将继续对辖区内15—49岁育龄妇女分批进行普查普治,为广大妇女做好生殖保健服务。

2、继续推进计划生育工作

我院将继续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重庆市生育条例》,坚持有证检查、有证生育、有证手术,严格执行手术常规,提高计划生育手术的质量,减少结育手术并发症,严格禁止出假手术、假证明,做到计划生育宣传上墙服务。

三、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继续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要求为导向;继续坚持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今年将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工作,切实做好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的“六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医务人员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努力达到全科医生的要求,使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真正成为辖区居民的“110”。今年我院将积极做好两个社区服务站的验收工作。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抵制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坚决反对医疗过程中的开单提成,收受药品回扣,做到不收受红包,不开搭车药,不推委病人,不开大处方,不吃拿卡要。

五、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今年我院将推行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定员定岗,全院聘用上岗,中层以上竞争上岗,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逐步形成绩效工资制,调动全院的积极性创造性。

六、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理顺财务关系

今年我院继续认真贯彻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及财务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财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做到科室核算及时准确,会计科目准确、数字真实、凭证完整,装订整齐,建立科室收支明细帐。

七、设施设备的购置

今年将投入一定资金添置救护车1台,这是我院在急救医疗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淘汰一批陈旧老化的设备,将购置一批高、精、尖仪器设备,提高辅助检查的准确率。由于旧城即将改造,今年我院将切实作好暂时迁院准备。

八、坚持两手抓,推进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继续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进我院卫工作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今年我院将积极申报市级精神文明单位。加强我院党支部班子建设,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用条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控制 篇10

关键词:感染管理,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据临床统计结果得知, 近年来院内感染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1]。院内感染的发生受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影响, 因此如何改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医学的发展, 护理工作也随着发展, 手术室护理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既要服务患者, 又要服务医师, 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融洽的合作关系[2]。本文为研究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对于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意义, 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 随机抽取我院的4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进行常规院内感染管理及强化院内感染管理, 经过一段时间后,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职服务的4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相关资料信息。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强化组, 各20名护士。对照组中有12名护理人员是本科以上学历, 有6名是大专学历, 有2例是中专学历;强化组中有10名护理人员是本科以上学历, 有7名是大专学历, 有3例是中专学历。我院有14间手术室, 由两组护理人员管理。经统计学分析可知, 两组护理人员在学历上比较时无显著性差异, 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 随机抽取我院的4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强化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院内感染管理;强化组则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具体包括加强上级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 并能够更灵巧的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加强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采取相应措施调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制定相应工作的标准程序, 按正确步骤进行;完善管理制度, 实行奖罚制度等。两组护理人员经不同方法进行一段时间的院内感染管理后,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包括急救药品和器械处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情况、专业知识及操作考核合格率等。

1.3 统计处理:

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具有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对照组进行常规院内感染管理, 强化组则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后,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见表1。

从表1结果中可以得出, 强化组经强化感染管理后, 护理人员的急救药品和器械处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情况、专业知识及操作考核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受护理人员的素质、手术室内消毒质量、护理人员与医师的工作配合程度等方面的影响, 其中手术室内的消毒质量是减少院内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关键[3,4,5]。本文为研究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对于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意义, 将我院的4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进行常规院内感染管理及强化院内感染管理, 经过一段时间后,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急救药品和器械处理方面、护理文件书写方面、消毒隔离情况、专业知识及操作考核等方面的合格率。结果得出, 强化院内感染管理组的护理人员在急救药品和器械处理方面、护理文件书写方面、消毒隔离情况、专业知识及操作考核等方面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得出结论, 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可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及手术室内的消毒质量, 促进了护理人员与医师的密切合作。

参考文献

[1]覃敏捷.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0 (25) :128.

[2]李燕.强化院内感染管理理念对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26 (18) :130.

[3]张洁.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36 (10) :145.

[4]金玉, 李永红, 鲁超轶, 等.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1) :86.

2010年院内感染工作总结范文 篇11

2010年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我院院内感染做了大量工作,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采用多种措施,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今后进一步做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我院本年度院内感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院长的亲自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并贯彻落实。

院感管理委员会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紧急处理措施等相关制度,加强了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率极为重要。

三,加强了供应室器械的消毒管理工作。

坚持初洗与精洗分开,坚持未灭菌和已灭菌物品分开,在压力蒸汽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

四,继续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测工作。

在全年的消毒液更换及器械浸泡检查中,器械浸泡及消毒液的配制,更换时间均符合要求。

五,管好一次性用品,保证病人的医疗安全及防止社会污

染。

在全年的一次性用品购进中,严格查证,检查质量,对购进的一次性用品进行检查,登记,把好一次性用品消毒药器购进关口,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我院。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各科室一直坚持毁形,消毒并登记。

六,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结合我院实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院感知识培训,如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增强了医务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在全院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 篇12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和考评制度

一、院感办按照制订的考核标准及每月计划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和重点部门进行质量考核,考核标准100分为满分,考核结果和医院综合目标考核及奖金挂钩。

二、考评以查看文字资料、现场查看问题、检查病历为主要形式,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向科室反馈,科室接到反馈后进行整改,于一周内将整改报告上交院感办。院感办将对改进效果进行再次评价,且每季度汇总后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三、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不能发挥监、控、管作用,发生医院感染爆发又未及时上报,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将追究感染爆发科室主任、护士长的相关责任。

四、造成医疗事故的除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对科室及责任人进行处罚外,则全科奖金下浮50%

五、全年考核平均分数的前三名科室分别奖励300元、200元、100元。

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控制 篇1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期间的腹部手术患者80例, 其中男性患者有46例, 女性患者有34例, 年龄≤60周岁的患者有45例, 年龄>60周岁的患者有35例, 手术时间≤3h的患者有42例, 手术时间>3h的患者有38例, 术后卧床时间≤2h的患者有37例, 术后卧床时间>2h的患者有43例, 术后留置各类导管的时间≤7h的患者有39例, 术后留置各类导管的时间>7h的患者有41例, 住院时间≤10d的患者有32例, 住院时间>10d的患者有48例, 术前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有34例, 术前未患有任何慢性疾病的患者有46例。

1.2 研究方法

采取回顾分析法, 研究80例腹部手术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 从而总结感染部位以及引发感染的因素, 探讨相关的护理策略。

2 结果

2.1 对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分析, 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2 对80例腹部手术患者年龄与院内感染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2.3 对80例腹部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与院内感染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2.4 对8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与院内感染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2.5 对8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留置各类导管的时间与院内感染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具体内容如表5所示。

2.6 对80例腹部手术患者住院时间与院内感染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具体内容如表6所示。

2.7 对8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前是否患有慢性疾病与院内感染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具体内容如表7所示。

综上所述, 在发生院内感染的腹部手术患者中, 多数患者的感染部位都为手术切口, 部分患者分别出现了呼吸系统感染、腹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导致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导管时间、手术部位以及患者是否患有慢性疾病等。

3 讨论

针对引发腹部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各项因素, 医护人员应该积极采取护理措施, 确保患者在术后可以安心疗养, 避免发生院内感染情况。

3.1 营养护理

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通常会出现营养不良, 对此, 护理人员要合理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 增加患者的营养摄入, 加强患者的免疫力, 避免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2]。

3.2 住院环境护理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很容易发生各种类型的感染, 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要保持患者住院环境的清洁卫生, 及时对病室进行消毒、通风, 清洗患者的床单、衣物, 并保持病室具有合适的温度、湿度, 防治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

3.3 基础护理

不仅要保持住院环境的清洁, 患者的身体以及口腔的卫生也是防止感染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该每天帮助患者擦洗身体, 并要求患者漱口, 全面的预防院内感染现象。

3.4 无菌护理

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前要保证自身的清洁无菌, 例如:每次接触患者之前要洗手, 必要时要带上口罩, 确保护理工作无菌操作, 避免患者接触到感染源。

3.5 留置导管护理

对患者的切口进行消毒换药时, 护理人员应该仔细查看切口有无感染迹象, 以及导管是否畅通, 掌握好留置导管的时间, 避免长时间不必要的留置[3]。

3.6 休息护理

在术后, 护理人员应该尽量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 鼓励患者尝试着自行活动, 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因患者长时间卧床而引发感染。

摘要: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引发患者院内感染的各项因素, 探讨相关护理策略。方法 采取回顾分析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期间的腹部手术患者80例, 研究其院内感染的情况, 从而总结感染部位以及引发感染的因素, 探讨相关的护理策略。结果 大多数患者的感染部位都为手术切口, 部分患者分别出现了呼吸系统感染、腹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导致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导管时间、以及患者是否患有慢性疾病等。结论 医务人员应该及时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防治患者发生各类感染。

关键词:腹部手术,院内感染,护理策略

参考文献

[1]李莹, 黄存林, 朱小琴, 等.1878例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4) :382-384.

[2]瑞娟, 曹银.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11) :1018-1020.

护理质量控制工作总结 篇14

2017年血透室护理工作在院领导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在护理部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与团结协作下,针对年初制定的目标计划,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结合本科室工作性质,求真务实,能较好地完成了本科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这年的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并持续改进

1、按护理部要求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结合本科室特点,科室成立质控小组,共分为5大组,组长:李绚丽,鼓励全科人员人人参与质控。

2、科室质控小组合理分工、履行职责,每周质检1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二、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护士长日常随机检查监管科室护理工作执行情况,质控情况,将纳入本月绩效考核和个人考评。

2、每月组织全科护士进行科室护理质量分析讨论会,对不良事件及时组织分析整改。本不良事件11例,其中透析管路质量问题5例,针头脱落1例,透析器凝血1例,颈内静脉置管感染2例,颈内静脉置管渗血2例,均讨论分析整改。

3、加强了危重和高危病人的安全管理,护士长每天监管2次,对高风险的患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4、对高危药品、急救药品,急救设备等做到分类放置、标记明显、专人保管,每周进行清理检查,护士长每月检查保证无过期、无混放,确保了用药安全。

5、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落实了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各种应急预案、工作质量标准等等。

6、认真落实疾病护理常规,专科护理安全指导,做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规范,加强护理工作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7、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弹性排班,柔性管理,简化护理工作流程。

三、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各方面知识、专科理论、专科技能培训、并组织理论、操作考试。全年共组织了12次业务学习,12次层级业务培训,6次护理业务查房。对新入科护士进行一对一培训及考试,护理部审核通过后方能单独上岗。

2、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理论考核及每季度操作考核,提高专业知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尤其是对危重病人必须坚持班班床头交接。

4.科室定期组织工休会,全年共开展12次,加强医护患沟通协作,提高患者满意度。

四、抓好质量管理

1、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焦点问题,设置工作重点,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护理理念融入更多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

2、使规范化护理质量标准落到实处,贯穿和落实到工作中去,使护理质量管理有章可循。

3、责任护士的职责落实到位,充分调配每一位护士的能动性、主动性。

五、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了院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2、每周进行调查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已逐步接近年初制定的管理目标。

3、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均能及时毁形,分类处理,并定期检查督促,对各种消毒液浓度定期测试检查。

护理质量控制与改进 篇15

一、质量管理的目的

通过开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使护理人员在业务行为活动、思想、职业道德等方面符合客观的要求,促进内涵建设,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发现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

二、质量管理宗旨

提高服务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增加病人安全可信度及满意度。

三、质量管理方针

1、病人是护理的中心,我们要象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每位病人,让病人满意;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技能、全面的专科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在护理实践中,持续地改进护理服务过程和效果。

四、质量管理目标

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

基础护理合格率≥90%

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表格书写合格率≥95%

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95%

年事故发生率为0

三基理论水平考核平均成绩≥80分

技术操作水平考核平均成绩≥90分

五、护理部质量监控小组职责

护理部质量监控小组是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组成(其人员组成见附件),其职责是:

1、教育各级护理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行业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护理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根据《湖北省护理示范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结合我院实际,修订和完善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各项护理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3、按照目标和标准对护理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4、加强信息管理,做好信息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落实,定期检查科室整改情况。

5、对科室出现的护理缺陷、差错与纠纷及时组织讨论分析会,并向分管院长提交讨论与处理结果。

6、每月底向医院质控办提交全程护理质量考核结果。

六、科室质量监控小组职责

科室质量监控小组由护士长、主管护师或业务骨干等组成,护士长是科室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科室质量监控小组的职责是:

1、按照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方案》结合科室实际,制订相应的操作性强的科内质控方案。

2、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学习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强化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3、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工作程序。

4、按护理质量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每位成员每周按监控范围对本科室护理质量进行考评一次,并做好记录,把存在问题通知责任人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向护士长汇报,评价改进情况。

5、每月召开小组会议,总结一个月质控检查中发现的护理问题及发生问题的原因和整改措施是否有效,对改进情况进行评价。

6、每月向护理部报告本科室护理质量监控结果。

七、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办法:

1、护理部将日常督查与月检查相结合,坚持每周1-2次深入病房督查各病区的护理工作落实情况,特别是重危病人的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发现的各类隐患及时纠正,现场处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可行的防范措施。每周进行单项重点质量检查,每月组织一次全面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随时下科室督查落实整改情况。

2、各科室质控员根据护理质量标准,每日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与护士长联系,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3、各科护士长根据《护士长手册》上的工作要求,每日有重点地检查,有目的地跟班检查,把好医嘱关、查对关、交接关、特殊检查诊疗关、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关、护理记录关、健康教育实施关,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登记,及时反馈当事人立即整改。

4、护理部每月在护士长会上汇报、讲评当月质控结果,指出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供借鉴,对共性问题制订可行的改进措施。

上一篇:酒店个性化服务培训下一篇:车商回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