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治国理政二心得体会

2023-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治国理政二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谈治国理政二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党的建设研究的影响力分析

[摘 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党的建设思想,对学术界党的建设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CiteSpace可视化的分析方式,以2014—2020年CSSCI数据库中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党的建设文献为对象,从引用数据、引用趋势及论文发表年度分布、论文基金项目分布、发表论文机构分布、载文期刊分布等方面可以较为直观地展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党的建设研究的影响力以及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影响下党的建设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党的建设;CiteSpace;CSSCI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14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

一直以来,学术界充分关注党的建设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呈井喷式增长。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显示,截至2021年2月2日,2014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CSSCI数据库中学科分类标注为“党的建设”的文献多达10540篇①。总体来看,多数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集中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价值意义等,但对当前学术界关于党的建设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性梳理的成果尚不多见,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党的建设思想而进行的学术影响力分析更是屈指可数。对某一领域学术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研究,有利于把握学术研究主线,窥探该领域研究全貌,因而具有其必要性。鉴于此,本文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方式,以CSSCI数据库中2014—2020年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②中党的建设文献为对象,以透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党的建设研究的影响力及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影响下党的建设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试图填补当前学术研究的空缺。

一、研究概况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概况

党的建设理论是研究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内部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是研究和探讨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建设和领导规律的学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2]。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通过对党的建设的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来应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复杂斗争。伴随着党的建设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进行总结概括,既是党的建设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指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要[3]。在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加强对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被收录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截至2020年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共出版了三卷,分别为2014年10月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2017年11月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以及2020年6月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③。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载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对党的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表1中选取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篇章。

表1中列举的篇章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集中体现,不仅在实践上切实推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也在理论上对学术界关于党的建设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除了所列举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篇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其他篇章也多次涉及党的建设的内容,其影响力也不容忽视。通过梳理学术界既有的关于党的建设研究的文献来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党的建设研究的影响力,不仅有利于把握当前党的建设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还可以为推动党的建设作出贡献。

(二)研究工具及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使用CiteSpace软件,可以实现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时区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作者合作分析、机构合作分析等功能,从而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前沿以及研究趋势,为学术研究提供可视化结果。CiteSpace分析呈现出来的结果被称为知识图谱,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具有“图”和“谱”的双重性質与特征———既是可视化的知识图形,又是序列化的知识谱系[4]。在可视化知识图谱中,频次(frequency)是指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次数,频次越高表明对其关注度越多;中心度(centrality)是某节点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中心度越大表明中介作用越明显,通过该节点展开的研究较多;突变词(burst)是指一定时间内突然涌现的词汇,可以用来分析研究前沿[5]。为使研究的结果更为准确、全面,本文还借助中国知网(CNKI)的数据分析功能、Excel数据处理软件等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补充分析。

同时,本文采取了以下研究思路:首先,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当前在党的建设研究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影响力的具体体现;其次,通过所检索文献的基本信息分析探讨当前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影响下我国党的建设研究的现状;再次,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呈现出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影响下我国党的建设研究的热点话题、热点领域及研究趋势;最后,总结全文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党的建设研究的作用,推动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出建议。

文献检索过程中,笔者在CSSCI数据库中以参考文献名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文献分类为“党的建设”,发表时间为2014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为检索条件进行精确检索和手动筛选2。以上检索步骤完成后,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246篇,本文的分析将基于这1246篇文献展开。

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引用情况

对一篇文献或一部著作的引用数据可以反映该文献或著作在某一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影响力。为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党的建设研究领域中的影响力,笔者将CSSCI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进行了整合,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出版以来关于党的建设研究的文献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过程及结果如下。

(一)引用数据分析

表2罗列出了在CSSCI数据库中党的建设研究论文总数及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论文数量,并由此计算出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比例。这一数据可以反映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党的建设研究的重要性及影响力。由表2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学者围绕党的建设这一主题所发表的文章数量较多。经计算,2014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CSSCI数据库中党的建设相关文献共计10540篇,平均日发文量约为4.61篇。另一方面,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论文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引用比例较大。2020年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论文数量比2015年增加了3.88倍,引用比例也由2015年的5.37%增加到2020年的18.35%。足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党的建设研究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进行党的建设研究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基本依据。

(二)引用趋势分析

依据表2中得到的引用比例数据,笔者绘制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引用趋势图(见图1),以期通过图中的趋势变化来判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党的建设研究影响力的变化趋势。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引用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18年出现了引用比例较大增长,这一现象的产生与2017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出版密切相关。通过图1我们可以获知,自2014年第一卷出版以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党的理论研究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且随着新版本的发行,这一影响力在持续扩大。可以预见,由于2020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在2021年及之后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论文数量及引用比例的上升趋势将更为明显。

三、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论文的基本信息

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党的建设研究的影响力,除了要理解当前学术界相关文献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引用情况,还需要清楚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影响下学术界关于党的建设研究的现状。为对这一问题进行更精确的分析,笔者结合CNKI提供的数据分析功能对当前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论文基本信息进行了梳理,呈现出来的结果如下。

(一)论文发表年度分布

基于所筛选的1246篇相关论文的发表时间,笔者绘制了论文发表年度分布图(见图2)。该图呈现出两大特点:第一,2014年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关于党的建设的论文仅有1篇。究其原因,是因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出版于2014年10月,出版发行时间接近年末决定了该年度引用此著作的论文发表数量相对较少。第二,自2014年开始,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党的建设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并在2018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17—2018年的增长趋势与2017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出版有一定关联。这一结果,一方面证实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党的建设研究的影响力逐渐上升这一结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党的建设这一研究主题获得了学者的更多关注。

(二)论文基金项目分布

党的建设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为全社会广泛关注。在2020年召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1]539。“理论强党”,一方面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主动学习,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关于党的建设的创新理论;另一方面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对党的建设相关理论的研究。

为了鼓励党的建设相关研究不断深化,国家社科基金及各省级社科基金加大了对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扶持力度。从论文基金项目类型分布表(表3)来看,在近年发表的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党的建设论文中,超过半数得到了基金项目经费的支持,比例为52.41%。其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数量为442篇,在基金项目论文中的占比高达67.69%(见表3)。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当前党和国家对党的建设相关学术研究的支持和重视,也为学者继续深入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支撑。

(三)发表论文机构分布

在发表论文机构分布表(表4)中,笔者選取了所筛选文献的发文机构中发文数量最多的20个机构,通过对该表中呈现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发文数量位列前五名。以上机构在党的建设研究中具有较强的实力。第二,表4所列出的相关机构均在我国以教学质量高、师资力量雄厚著称,在马克思主义相关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机构的综合实力会对党的建设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第三,在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第四轮全国排名结果中,学科排名位列前五名的高校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对照表4数据可知,这五所高校在发文量排名中均有较好表现。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开始招收党的建设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使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学科地位得到了初步巩固和提升[2]。学科建设对推动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一举动大大推动了党的建设研究的持续深化。

(四)载文期刊分布

学术期刊作为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我国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在载文期刊分布表(表5)中,笔者罗列了刊载相关论文数量最多的20种期刊及其载文量。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刊载相关论文数量较多的期刊多数为高校学报。这一结果固然与CSSCI期刊收录高校学报的数量较多有一定关联,但同时也反映出当前高校仍然是我国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主阵地,其专业性非常突出。但是,另一方面,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刊载论文数量前十的期刊总的发文量为46篇,仅占该领域总发文量的3.69%。可见,在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党的建设文献中,期刊刊载分布较为分散。这一状况可能会影响该领域学术研究的集中性,乃至影响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化,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影响下党的建设研究热点和趋势

CiteSpace是当前在文献研究中应用较广泛的数据可视化应用程序。为了进一步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中国共产党理论研究的影響力及当前中国共产党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笔者运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对检索到的1246篇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分别绘制出了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以及关键词时区图谱。

(一)研究热点

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一篇文章中,关键词数量一般在3~5个,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若某一关键词在该领域中反复出现,则说明这些关键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笔者通过对CiteSpace软件进行参数设置,基于所筛选的1246篇文献,绘制出了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党的建设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3所示。

图3显示了在所筛选的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22个关键词。关键词由图中的圆形节点进行标示,关键词字号及圆形标识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关键词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不同关键词之间存在的关联,线条密度越高,则不同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对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形成了高频关键词分布表(表6)。

通过对图3和表6进行分析,我们认为:首先,在相关的研究领域中,“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从严治党”“政治建设”“意识形态”等是近年来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展示了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其次,由于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线条密度较高,可见在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党的建设文献中,关键词之间联系较为紧密,主题相对集中。表6中高频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心度大致呈正相关说明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的中介性也较高,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系较广泛,从侧面证明了相关论文研究主题集中这一结论的可靠性。

关键词聚类分析是将特定领域中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分类分析的一种方法。CiteSpace软件可以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这一功能实现对高频关键词的智能分类,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客观展示出当前特定问题的热点研究领域。基于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呈现出来的关键词,笔者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出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4所示。经过参数调整,图4显示出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党的建设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所对应的十个关键词聚类。

结合图4中显示的关键词聚类结果及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当前党的理论研究的热点领域:一是党的制度建设研究,包含的关键词有“全面从严治党”(共出现158次)、“从严治党”(共出现49次)、“制度治党”(共出现19次)等;二是党的政治建设研究,包含的关键词有“政治建设”(共出现49次)、“政治生态”(共出现37次)、“党的政治建设”(共出现33次)、“党内政治文化”(共出现21次)等;三是党的思想建设研究,包含的关键词有“意识形态”(共出现47次)、“理想信念”(共出现21次)、“思想建党”(共出现18次)等;四是党的组织建设研究,如图4中呈现的“基层党组织”这一聚类,包含的关键词有“领导干部”(共出现33次)等;五是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思想研究,表现为图4中的“不想腐”及“三严三实”等聚类,包含的关键词包括“自我革命”(共出现18次)等。

(二)发展趋势

CiteSpace软件中的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能够表达出文章的更新和相互影响情况,从而清晰地呈现出不同时间段某一领域研究演变的情况[6]。在关键词时区分析中,笔者基于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了关键词时区图谱(图5),展示了在所筛选的1246篇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的时区分布。在该图中,下栏标注的时间区间代表着关键词第一次出现的年份,线条表示不同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反映出关键词在时间上的延续性。

通过对图5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第一,随着时间的变化,相继有新的研究热点产生。例如,2015年,党的思想建设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出现了包括“理想信念”“思想建党”等相关关键词;2018年,党的政治建设成为党的建设研究的新热点,吸引了学者们的目光,出现了“党的政治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等新的关键词。这一情况的出现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对不同问题的关注及党中央决策部署密切相关。这启示我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应加大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研究力度,发挥党中央决策部署对学术研究的引领性。第二,多数热点关键词在该问题研究的最初几年便已经出现,并且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例如,“中国共产党”“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等关键词在2015年便成为党的建设研究的热点,并一直延续至今。第三,尽管在不同的年份,学术研究的热点关键词存在一定区别,但这些关键词之间有高密度的连接线,且关键词连接线的跨度较长。这说明不同的关键词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些联系使得学术界对党的理论的研究逐渐呈现出体系化的趋势。第四,新关键词的出现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出版有密切相关性。例如,2015年的高频关键词“从严治党”“治国理政”“理想信念”等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分别出现了11次、9次、28次;2018年的高频关键词“自我革命”在2017年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出现6次,等等。可见,在关于党的建设的研究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出版与研究热点的产生密切相关。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CSSCI数据库所检索到的发表于2014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之间的党的建设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等定量分析软件,分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党的建设研究的影响力以及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一著作影响下学术界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就总体而言,初步的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学术界关于党的建设研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重要意义,且这一影响力不断提高。由本文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引用情况分析中我们看到,当前学术界关于党的建设研究中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比例较高,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第二,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影响下,关于党的建设的研究群体逐渐扩大,研究更为深入,且在学术界逐渐受到更多重视。在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论文基本信息分析中我们看到,相关论文的发表机构和载文期刊分布并不集中,反映了该问题的研究群体较为广泛;相关论文获得较多的基金项目支持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党的建设研究的重视。

第三,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理论研究的热点变迁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提及的新决策、新部署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一点体现了学术研究与时事相结合的与时俱进性,为今后進行党的建设理论研究提供了启发。

(二)研究建议

基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当前党的建设研究的影响力分析及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影响下党的建设研究的现状,本文对如何更好地发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党的建设研究的作用,推动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试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应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载体,推动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不断深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很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注入了理论和实践内涵,推动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纵深发展,也为学术界关于党的建设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动力。因此,在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中,应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而在学术研究中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形成党的建设研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研究的系统化、体系化水平。

第二,应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载体,加快党的建设学科的发展步伐。党的建设学科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学说和党的自身建设等历史过程、本质特征、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并用以解释、回答、解决现实党的建设问题的学科[7]。党的建设历来是一项具有较强政治性、实践性的研究领域,党建理论研究的宗旨就是要紧紧服务于党的自身建设实践发展的需要[2]。可见,推动党的建设这一学科发展,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响应时代号召,进而解决现实问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饱含着对时代特征的分析和对现实问题的关照,理应在党的建设学科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其推动作用。

第三,应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载体,推动党的建设实践的科学化。党的自身建设同其他五大建设一样,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不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党的建设的今天,也不可能正确认识它的过去和未来[7]。因此,在党的建设实践过程中,必须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载体,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从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推动党的建设实践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 柳宝军.论新时代党的建设研究的学术自信与学科自觉[J].探索,2019(3):96-103.

[3] 韩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体系“十论”[J].理论探索,2020(4):18-26.

[4] 宋秀芳,迟培娟.Vosviewer与Citespace应用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16(7):108-112,146.

[5] 时广军.国内教育治理研究的脉络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12-119.

[6] 洪波,杨柳.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意识形态知识图谱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110-118.

[7] 欧阳淞.建好高校“党的建设”学科的看法和建议[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4):143-149.

[责任编辑:杨  彧]

Analysis on Impacts of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on the Party Building Studies

— Based on the Data from CSSCI(2014—2020)

Wei Chonghui  Li Yuxin

Key words: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Party building; CiteSpace; CSSCI

[基金项目]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新自由主义挑战及其应对研究”(19VSZ040)

[作者简介] 魏崇辉,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240);李钰鑫,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200240)。

作者:魏崇辉 李钰鑫

第2篇:治国理政二心得体会

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自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印发以来,我深切关注,认真阅读,积极参与??组织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专题学习会,认真听取??委党校的同志授课,收获颇丰。通过学习,认真研读,我就习总书记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方面内容,谈一些自己的认识体会。

一、对“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的认识

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立足岗位,以党建促工作,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处理问题,发扬务实高效、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贯彻好,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千方百计为民增收。

二、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认识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就是要牢记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立为自己的奋斗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是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就是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总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蕴含了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自始至终贯穿体现在总书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战略谋划之中。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以德修身、以德立微、以德服众,始终坚守“三严三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要不断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

第3篇: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学习《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的一部重要著作,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成熟的思想体系,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理念,是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认识方法。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构筑起坚定的宏伟目标和共同的价值信念,对于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社会制度的中华人民起到了强有力的凝聚作用。中国梦是大家的期盼,也能够促进各方共同努力,消除成见与隔阂、求同成异,团结一致为之奋斗。

第二,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效途径,把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做到纲举目张。

第三,把依法治国提升到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坚决维护宪法的神圣地位,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四,提出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事业建设和改革的新理念和符合发展规律性的要求。他强调“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的发展理念,摒弃了多年来以GDP为主要考核目标的做法,纠正了不正确的政绩观,为推动经济与社会、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提出了要求,实行了符合国家长远发展利益的行政管理的重大观念转变。他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第五,习近平不仅高度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价值内涵,把培育和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传播正能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观念支撑。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他还指出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第六,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指导思想,明确“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正确定位军队的国防职能,矫正了过去军队偏重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明确严格治军,军队必须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他关于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的治军思想,更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七,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坚守国家核心利益,不屈服外来压力,有力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坚持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和平外交建设道路。

第八,坚持党要管党、严厉治党的原则,特别强调党员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整顿党内不良作风,坚持群众路线,深得民心。

第九,坚持强硬反腐的高压态势,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注重从细致小事入手,以小治大,以近治远的长期反腐机制建设,纯洁党的队伍,重塑党和政府的廉洁形象,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具有战略前瞻、全面系统、辩证哲理的特点,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伟大的“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指导。认真学好习近平的系列讲话精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为建设好我们的党、我们强大的国家、我们强大的军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一、用“中国梦”凝聚民族共识,激发正能量

中共十八大后不久,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有56个民族,人口众多,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加之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想法都差异甚大。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凝聚共识,一心一意求发展,推动民族复兴。中国梦提出后,民族凝聚有了一个坚实内核。中国梦的提出,可谓意蕴深远,他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当今中国社会充满激情,充满创业、创造的活力。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明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履职伊始,就郑重宣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书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反复强调和理论阐述,彰显自信,也传达和传导了自信,大大增强了全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三、提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发展新蓝图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书中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领域具体改革思路。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定了总体方案,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可以说,新一届党中央描绘的改革发展新蓝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

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从本书的字里行间,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总书记强调,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他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他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在本书中都有充分体现。透过这些内容,可以感受到中国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抓作风建设、反对腐败,顺民意、赢民心

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整治。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铁腕反腐,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这些行动顺应了民意、赢取了民心。在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已逐步形成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使领导干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样一种反腐倡廉的明晰思路,使人们对于未来在中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充满信心。

六、重担当,尚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

总书记认为,担当就是责任,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种担当精神,责任感,使命感,顺人心,得民望。这种精神也开始浸透到全社会,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价值尺度。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和作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喊空口号,招招指要害,件件有着落。全党全社会崇尚实干,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党和政府公信力大大增强。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结构层次清晰,涵盖全面,其中的重要思想,既有目标上的引领,又有原则上的要求;既彰显执政方略,又体现实践路径,具有鲜明的目标引领性、价值导向性和具体操作性,是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认真学好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贯穿在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变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4篇:2016年党员干部学习治国理政学习《谈治国理政》一书心得体会

2016年党员干部学习治国理政学习《谈治国理政》一书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本人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进行了认真深入地学习。在该书中,以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也详细阐述并丰富了“中国梦”的内涵。通过学习,联系自身及工作实际,我认为必须着力强化三个“责任”。

1.必须强化对己的责任,始终以修身明宗旨为先。古人把“修身”作为“治国平天下”的第一步。在新形势下,个人认为要“修身”,就必须做到以下四点。一是重学习提素质。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在繁忙的事务中挤出时间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下大力气完善知识结构、增长实践才干,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科学研判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的能力水平。二是重党性明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不动摇,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群众路线,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是重担当强责任。认真回答好“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在工作中求真务实,积极主动,敢于担当,始终保持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坚决克服和防止贪图安逸的思想,要紧盯目标,狠抓落实,带头奋发进取,带头攻坚克难,使每一项工作都有头有尾、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真正把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四是重廉洁严律己。时刻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警示自己,不踩“红线”,不闯“禁区”,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等有关规定,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常反省、常自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2.必须强化对民的责任,始终以勤政抓发展为要。为官一任,应致力于造福一方。必须以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己任,努力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全力推进经济建设。着力抓好广康医药投资1.04亿元的头孢类无菌原料药技改等三只重点工业项目,确保全年工业性投资增长12%;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企业资产资本化”行动,深入做好中小企业技改、新锐企业培育、规改股等工作,全年完成下升上2家、企改股2家;扎实推进“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在项目建设、技术改造、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努力争创省级研发中心1家、绍兴市级2家。二是全力推进重点工作。着力抓好“五水共治”,进一步健全班子成员包河治水等长效机制,努力消灭“黑脏臭”河道;加大对超排、漏排、偷排等违规、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置力度,确保源头控污;完成沙园、大湾等4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和黄泥岗等4座山塘的综合整治。着力推进“三改一拆”,努力完成15万平方米的拆改任务,并完成出让土地30亩、空心村整治40亩、盘活存量土地40亩、垦造耕地50亩;推进荷花坪“无违建村”创建试点,7月底前全面完成“无违建街道”创建,并积极抓好农房登记发证确权工作。三是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启动投资1.1亿元的艇湖综合楼建设项目(罗柱岙)和2.5亿元的艇湖城中村改造项目(艇湖村),努力完成剡湖幼托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和罗东路绿化、亮化工程;配合市里做好鹿山广场建设项目,完成83户危房户的原地拆旧重建工作,做好S312浦东大道至罗小线段项目、城市慢行系统一期工程、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和旧住宅区改造工程等相关政策处理工作;着力开展殡葬整治改革,认真落实骨灰跟踪管理制度,完成生态公墓建设;全面完成剩余东塘、禹溪等4个村和北郊、工农2个社区实业的股改工作;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精品社区”创建和“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活动为载体,配合抓好省文明县(市)创建工作。

3.必须强化对党的责任,始终以廉政转作风为重。作为街道党工委书记,是一班之长,就必须带好班子、管好院子,重点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不辜负党和组织的重托与期望。一要规范权力运行。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积极修订完善街道议事决策等各类制度机制,并突出系统配套和具体管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努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省市等各级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二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刻认识到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巩固教育实践活动反“四风”成果。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各项工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三要夯实基层基础。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建设,严格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基层党组织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和实效化。加大人力、财力保障,加快江滨社区等办公用房改造步伐,着力打造党员积分卡、巾帼女人帮志愿者等特色型社区和精品社区。推进非公企业党建标准化建设,引导两新组织党员在经济主战场创先争优。四要始终反腐倡廉。进一步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街道班子成员为重点,面向各级党员干部,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深化“签字背书”和谈心谈话等制度。立足“常、长”两字,对反腐倡廉坚持常抓不懈,对拒腐防变做到警钟长鸣,以增强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底线意识。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各类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党员干部治国理政学习心得体会2】

近期,本人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通过仔细研读总书记一篇篇重要文稿,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篇章中,总书记强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经济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地增长。”从嵊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来看,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的工业强市策略,将对我镇保持经济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地增长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扩大现有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的单体规模,引进和创办企业,通过增加单体企业的经济分量和企业绝对数量来增加经济总量,就能不断推进嵊州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实现新的发展。

做大做强企业单体。一抓技改投入。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要依据现有企业的产品优势,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做精做细产品,做大做强企业,扶持培育一批小型航母企业。二抓规下升规上。要研究制定规下升规上相应政策措施,要把资源和政策优惠向规上企业倾斜。要出台奖励措施,对规上企业进行适当奖励,真正让上规企业感觉到上规不吃亏,规上有实惠。三抓企业上市。要出台帮助和扶持企业上市政策措施。无论是主板上市、中小板上市还是新三板上市都要积极予以帮助和扶持。要把帮扶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努力增加企业绝对数量。一抓招商引资。要树立嵊州以外就是外的观念,把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努力营造合力兴工的工业发展环境,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好项目。二抓培育个私企业。要激发全镇人民的创业热情,出台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兴办个私企业,以增加企业数量和积聚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三抓困难企业解困。对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存在一些困难的企业,党委政府要出台政策措施,尽力予以帮助,尽最大可能帮助其渡过难关,尽力避免因企业倒闭引起负面影响。

加大投入力度,抓紧抓好工业区建设。无论是通过技改投入、规下升规上等措施做大做强企业单体还是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企业等方法增加企业数量,都需要增加土地厂房等经营场地。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均需要有一个新的底盘或者说新的平台,才能成长和发展。这个底盘或平台就是我们的开发区工业区。工业区建设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工业区建设则是两者的融合区、交叉区。因此,开发区或工业区建设是推进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开发区工业区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实力的提升具有重大作用。 【党员干部治国理政学习心得体会3】

根据局党组的统一安排,本人通过自学总书记《谈治国理政》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提高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以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新要求的认识,增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特别是如何将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体现在审计工作实践做了进一步思考,现将读书心得汇报如下:

一、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党和人民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各界对审计监督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充分把握科学发展与审计工作的密切联系和内在规律,树立起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取得新突破,在构建有利于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制度机制上取得新进展,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不懈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在深刻认识审计的本质特征并牢牢把握新时期审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基础上,通过认真思考,提出在审计指导思想上、审计目标定位上、审计监督内容上、审计技术方法上要逐步实现“六个转变”,即:从偏重微观层面向更好地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转变;从注重一般性项目与问题向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重点问题转变;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向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并重转变;从传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和完善的现代审计转变;从重视发现问题,揭露问题为主,向查出问题、揭露问题、促进整改规范并重转变;从依靠单纯翻账本的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方法转变。

二、树立民本审计观念

我们党始终把民生题目放在突出位置,体现出我党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李克强总理到审计署调研时强调,审计要进一步关注民生和社会建设题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审计部门要始终把民生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加大在就业、社保、医疗、基础设施、城乡住房、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科教文化、权益保障等领域的审计力度,加强对关乎社会经济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一方面查处和纠正审计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规范资金管理,促进了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揭示有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政策目标未实现以及严重影响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从制度、管理层面提出审计意见建议,促进完善制度、落实政策,使党和政府惠民利民政策资金得到进一步落实,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树立开拓创新观念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深刻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详细部署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和推进方式,处处体现了“创新突破”的勇气与智慧,是我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拓展审计领域、拓展作为空间,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勇气、创新的姿态、创新的行动推动审计观念、方式、管理创新,以创新驱动制度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在审计业务方面,紧抓审计理念创新这一核心,重点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以审计技术方法创新为突破点,重点解决工具手段问题;以审计组织方式创新为组织保障,重点解决审计资源配置问题;以审计成果创新为最终体现,重点解决成果最大化问题;以审计理论研究创新为基础,重点解决理论提升问题;以干部学习培训创新为基础,重点解决工学矛盾问题;以干部选拔任用创新为核心,重点解决人才成长问题;以机关综合管理创新为重点,重点解决工作效率问题;以文化建设创新作保障,重点解决发展环境问题。

四、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审计机关应借助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之势,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审计理念,提高对做好环境资源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使命感、责任感的认识,把生态文明审计放在重要地位,加强资源环境审计,节约优先、重视保护,关注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着力推进闽西绿色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五、弘扬审计文化

审计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承担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是预防和打击腐败的有力武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党和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以及民生工程的倍加重视,面临着新的挑战。李克强总理在听取审计工作汇报时指出:审计机关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反腐败的“利剑”、深化改革的“催化剂”;从实际工作看,审计还是经济发展的“安全员”。审计也可以成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干部必须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把先进性、纯洁性体现在审计实践行动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廉洁自律的监视制约体系。我省提出福建审计核心价值观为“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福建审计精神为“以审立业、以德立身、以能立人、以行立信”。近年来,我市审计机关深入开展树立“审计核心价值观”和“审计精神”活动,把“审计核心价值观”和“审计精神”融入到审计工作实践中,把审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所确定的规划和目标中,增强全体审计干部创先、争优、服务、奉献的意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为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技能高深、服务意识良好、纪律作风严谨的审计队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总之,我们要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契机,以科学审计为指导,以民生审计为核心,以创新审计为动力,以廉政建设为保障,以环境审计为后盾,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我市审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第5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感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全面从严治党[大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通知》,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从第一卷到第三卷,“全面从严治党”这条红线一以贯之,是我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举措。认真落实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将大大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打好政治监督“先手牌”,凝聚共识,思想“铸魂”,强化党建引领力。“千尺必有其根,河流万里必有其源。”习近平总书记常说:“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不管我们走了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了什么而出发。信仰愈坚定,人的革命意志就愈坚强。据统计:从1921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牺牲的烈士,有名可查的就达370万人。正是这些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革命先烈,以“愿拼热血卫吾华”的信念与行动,为中国今日之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我们更要坚定信仰,牢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使命初心,把信仰融入血液、深入骨髓、镌刻于心。政治监督就是要监督新时代党员干部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是否身体力行,躬身实践,保证中央精神的贯彻和中央政令的畅通。

打好职责监督“服务牌”,建强人才,队伍“强基”,提升干部执行力。习近平在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是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要通过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其成效。广大青年党员干部要对事业有激情、有热情,对群众有感情、有真心,要树立一种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的执行意识,把事业当做一种责任和追求,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韧劲、冲劲和闯劲,肩负起厚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真抓实干中争创一流,彰显党员执行力。广大青年党员干部要将身子俯下去、民意带上来,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精细对接群众需求,深入一线为困难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积极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共克时艰,以体贴温度换群众满意度,以辛苦指数换百姓幸福指数。

打好作风监督“责任牌”,正风肃纪,规矩“定责”,加大问责威慑力。习近平在中央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说道,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也是干部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新时代干部既要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真抓实干,更要在生活上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作为一个立志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党员干部,要在个人名利得失面前应该站得高一些、想得远一些、心胸开阔一些,保持良好的平常心态。当然,“平常心”绝不是提倡安于现状,更不是提倡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平常心”同“进取心”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不断学习,做到思想常新,时刻把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才能具备淡泊的心境、较高的思想水平,才会不为获取个人名利而丧失党性原则,丧失做人的人格。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不容低估,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特殊时期,面临的形式依然严峻复杂,全党上下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第6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悟青年干部成才之道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党员干部的必读书籍,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经世之言和为人处世之道,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读完第三卷,发现书中饱含着总书记对青年干部的殷切期盼与召唤。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应细细品读此书,感受总书记的语言魅力、人格魅力,从中感悟成才之道。

青年干部应与诗书“交流”,培育道德风骨。总书记在书中提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而灵魂的集中体现就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风尚。华夏千年渊博文化集诗书于一身,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获取知识,还在于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内涵和道德修养。《左传》语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作为青年干部,要在绵延不绝的诗书文化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涵养品德,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将青春的活力与诗书的“灵力”融合,培育高风峻节的道德风骨,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做出表率,做一名既有热度也有厚度更有风度的新时代青年干部。

青年干部应与时代“交融”,昭示使命担当。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前提是要有新担当。这是总书记对我们青年干部的深情教导和期盼。马克思也曾言,“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他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民族的性格,是他青年代表的性格。”青年干部作为时代的中流砥柱,应当挑起时代“大梁”,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既在风华,应当潮而立。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勇担使命责任,守得了岁月的寂寞、经得起人生的风雨、耐得住困难的考验,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紧紧相融,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在岗位上坚守发光,矢志不渝。

青年干部应与人民“交心”,涵养为民情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总书记在书中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这是教育广大青年干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根本理念,时刻校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行动指针。永远把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刻在骨子里,落在行动上,多与人民群众培养感情,心连心,同命运。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要以人民为师,与人民交心,把握发展的根本方向,掌稳人生的航行之船。担起大道义、砥砺精气神,将为民的初心和使命融入血液,注入祖国的崇高事业、汇进民族的伟大梦想,用激情燃烧青春火花,用奋斗谱写为民篇章,既做时代的先行者,也做人民的追随者。在思想上涵养为民真情,在实践中砥砺为民真心。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面临新形势、踏上新征程、背负新任务。青年干部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做到与诗书“交流”、与时代“交融”、与人民“交心”,尽快成长成才,乘风破浪,搏击浪花里,展翅沧海中。

第7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学习心得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十讲》等书籍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杰作,也是体现中华文化的范本,放射出灿烂的人文之光。书中的人文思想、人文情怀和人文理念,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同志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尽的。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道德资源,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人文品格。书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我通过一边读一边思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十讲》等学习书籍,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受益颇深,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坚持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书中提出的治国理论和执政方略,就是要求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学习,有助于形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风尚,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理论思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理论水平。

二、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统一我们的思想。当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我们党面临各种考验、危险和挑战;当前,我们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来统一我们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来凝聚共识,谋求发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凝聚思想意识,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而使美丽的中国梦蓝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三、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举措推动我们的工作。在治国理政新的伟大实践中,总书记提出了改革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一些列富有创见的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了改革发展的新蓝图。书中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具体改革思路。全面深刻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运动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务实的工作作风,踏石留印的工作劲头,推动自己承担的业务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一定要有谋划工作的新思路,要有推进工作的新举措,要有解决问题的新对策,要有敢于担当的新胆识。要从我做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四、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认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就是要牢记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立为自己的奋斗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是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就是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发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

五、《三十讲》针对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通过透彻通俗的阐述、生动明晰的语言、深刻形象的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问题及今后社会主义努力方向,形成了一个逻辑严谨、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这些基本内容,既有深刻的理论阐述,又有具体生动的事实论证,从建设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这能够帮助人们清晰地了解这一思想形成的逻辑关联,从而帮助我们系统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刻学习领会和实践这些方法,我们就能深刻把握新思想的理论精髓,从而不断增强过硬本领、提升工作能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十讲》等书籍蕴含了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自始至终贯穿体现在总书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战略谋划之中。在实践中,作为一名党员,要以德修身、以德立微,始终坚守“三严三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坚持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统一我们的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治国理政举措推动我们的工作,立足实际,敢于担当,努力工作,进一步为国安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王 琦 2018年7月24日

上一篇:2016年村官月工作总结下一篇:幸福的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