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食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美食(精选8篇)

浅谈美食 篇1

11010354

赵凯茵

四川古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四川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享有盛誉,所以有“吃 在中国,味在四川”之称。作为成都人,出生在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要我谈论家乡的美食,还真是易如反掌。

川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川菜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川菜从春秋至两晋已具雏形。西晋人左思在《蜀都赋》中有“金垒中坐,肴隔四陈,觞以清酊,鲜以子 鳞”的描述,说明川菜在汉晋时期已有相当高的水平。隋唐到五代的川菜有了较大发展。时至今日,川菜博采众长、大胆创新,传统菜肴精益求精,创新菜异彩纷呈。川菜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至今品种已有三四千个,其中名菜就有几百种,如“宫保鸡丁”、“回锅肉”、“水煮牛肉”、“樟茶鸭子”、“干烧鲤鱼”、“口袋豆腐”、“麻婆豆腐”等都久负盛名。

川菜有鲜明的特色。一是选料认真。川菜在选料上很注意蔬菜的时令季节,根据老嫩程度及颜色深浅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部位。对肉类原料的处理上,去皮、抽筋、剔骨、涨发、上浆等方面都有其特别的讲究。二是川菜刀工精细。川菜讲究规格,根据菜肴烹调的需要,将原料切配成形,使之 大小一致、长短相等、粗细一样、厚薄均匀。三是技法多样。川菜的烹调方法很多,火候运用极为讲究。其烹调方法达几十种,常见的如炒、馏、炸、爆、蒸、烧、煨、煮、煸、炖、潦、卷、煎、炝、烩、腌、卤、熏、拌、参、蒙、贴、酿等。川菜的烹制,在“炒”的方面有独到之处, 它的很多菜式都用“小炒”的方法,特点是炒菜不过油,不换锅,急火短炒,一锅成菜。干煸干烧也是川菜中一种特有的烹制法,成菜后都不见汤汁 ,味全收入菜中。四是川菜味型多样。川菜讲究讲究色、香、味、形,尤其在“味”上风格独具,素有“吃在中国,味在四川”之称。川菜以味型 多样、变化精妙、口味之厚为主要特色。人们常把川菜的特点归纳为“麻、辣、烫”,川菜以麻辣见长,但并非以麻辣压其他味,而是很重视味的 变化。川菜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赞誉,其基本味型为麻、辣、甜、咸、酸五种,在这几种基本味型的基础上,又可调配变化为多种复合味 型。在川菜烹饪过程中,常运用味的主次、浓淡、多寡,调配变化,加以选料、切配和烹饪,形成具有独特风味的各种美味佳肴。

川菜文化中四川火锅也是其一大特色。四川火锅既是一种美味佳肴,又是一种烹饪方式,它具有几个方面特点:麻、辣、烫、鲜、脆、嫩,选料广 泛,口味适中,精益求精,乐趣无穷,养生益年,方便随意。

浅谈美食 篇2

据报道,2011年8月,北京风味小吃将打包申遗,申遗工作和“北京小吃现状”调查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北京小吃技艺精湛,风味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宝贵的民族自主品牌,但其品牌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日前,“北京风味小吃”申遗项目已通过区级有关部门审核,传统美食的保护与传承受到政府的重视。

2011年8月18日,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中国,在美国新任驻华大使的陪同下,品尝老北京传统小吃。有人对此发表评论,认为拜登此举属“亲民”行为,美国政治家很善于塑造公众形象,美国使馆很会做公关传播,值得借鉴。事实表明,中国的传统美食不仅吸引着外国贵宾前来品尝,而且已成为中国特有的符号与象征,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目前中国美食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在武汉,热闹繁华的小吃街——“户部巷”里韩国料理、日本料理比比皆是。而武汉另一以夜市闻名的美食街——“吉庆街”也已繁华不再。传统小吃正在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美食文化的传承也已刻不容缓。因此,挖掘我国传统美食的文化价值有助于传播中国食文化,而探究中国传统美食的英文翻译更有助于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

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中式菜肴、传统小吃品种繁多,烹饪技法丰富,命名讲究且具文化内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各方面的合作日益频繁。中国的餐饮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召开,中国传统美食的英文翻译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现行美食的汉英翻译极不规范,这不仅有损坏中华文化的形象,影响外国友人在中国的饮食消费,还阻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因此,探究中国传统美食的英文翻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 中国传统美食的英译问题

1.1 拼写混乱

1)单词拼写错误;

2)大小写误用;英文菜名应当遵循实义词首字母要大写,虚词(如介词、连词等)首字母小写的原则。

3)英译名称冗长繁杂且缺乏统一标准

1.2 语法不规范

1)乱用冠词;在菜名的翻译中常出现漏用或错用冠词的情况,冠词为英语独有,汉语中没有冠词,通常菜名的翻译是不需要加“the”的。如,“武陵甲鱼”译成The Wuling Soft-shelled Tur-tle.

2)语序错误;很多菜名的翻译由于语序的排列不正确,而导致译语不符合目的语的规范,一般表示口味重的形容词结构应置于菜名之首。如,“酸辣海鲜羹”Seafood Soup with Hot and Sour应改为Hot and Sour Seafood Soup;

3)名词单复数问题;现行的美食翻译中单复数乱用现象较为普遍。一般根据可数名词使用复数,不可数名词使用单数的原则进行翻译。

1.3 语意模糊

中式菜肴的用料、烹饪技法和国外区别很大,因此,很多汉语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词。由于用词不准确,漏译、错译而导致语意模糊,如:“红烧狮子头”有人将其译为Braised Lion Head。而“狮子”是英国的象征,对于这些菜名仅从字面上一对一地翻译,这种纯中国式的英语不仅没有体现汉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不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而且让食客不知所云何物,甚至引起文化误解。

1.4 忽略文化差异

传统观念认为,翻译就是语言间的转换,却忽略了翻译的文化问题。由于社会风俗、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不同,中外友人在文化认同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在应用翻译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如:“龙风配”这道名菜就有人将其直译为Dragon and Phoenix,这显然不妥。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有邪恶之意,而“Phoenix”只存在于中国的神话里,西方人对此毫无感性认识。某些美食名称本身寓意深刻,其背后往往包含着某个特定的历史典故或动人故事,蕴涵着美妙的意境,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而一般翻译只是按照一定模式机械地进行翻译,难以传达美食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上美食的英译问题不仅有损城市和国家的形象,更严重影响了中国传统美食的对外推介作用。在全球化的文化趋同过程中,保持中国美食文化固有的个性和特性,保证中国美食身份的清晰度就显得尤为迫切。目前,中国的美食文化身份还很模糊,在汉英互译中识别其文化身份,可强化本民族的文化特性,同时也促进着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发展。

2 菜名翻译基本公式的解析与运用

2.1 公式解析

笔者通过对菜名翻译方法的学习与借鉴,总结了基本的翻译公式:人名/地名+形状+口感+烹制方法+主料+with+配料+in+汤汁+in+食器。在运用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菜名都需将烹制方法和主料译出。烹制方法和主料一般都需出现在译语中,因为外国食客得先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这是最基本的信息。特殊情况除需特殊处理,例如,在美式英语中“炒蛋”是scrambled egg不译成fried egg。而其它元素如形状、口感、配料、食器有时可以视情况忽略不译。

2)译语顺序排列要灵活,便于食客理解。例如:“云林鹅”Yun Lin Steamed Goose和“贵妃鸡”Boiled Kwei-fei Chicken.云林鹅是由我国元代画家倪瓒创作,而贵妃鸡源于20年代末,借京剧《贵妃醉酒》创制。因此翻译时前者姓名置前,后者姓名居中,从朗读习惯上方便食客确认人名与主料的关系。

3)地名,特色地名所有字母都要大写,便于与人名区分。例如:管渡泥鳅GUAN DU Braised Loach

4)口感名词翻译时特殊情况需要改译。“香酥”“、“脆”一般用crisp、crunchy,“辣”用spicy.然而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并不翻译为stinking/smelly toufu.因为stinking/smelly都有“恶臭”的意思,听起来不雅,因此,为避免文化误解在口感名词上实行转换,译为pungent tofu较前者更能让外国食客接受。

5)汤汁一词的翻译需突破局限。“羹”与“汤“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统一翻译成Soup.例如,“鸡蛋羹”Egg Custard和“鸡蛋汤”Egg Soup.

菜名翻译如前所述,只要知道菜的做法与主料,利用公式即可将其译出,然而中国传统美食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菜名本身寓意深刻,婉转动听,美食背后的典故源远流长,耐人寻味。此外,传统美食的食疗功效也不可忽视。因此,菜名翻译不仅要告诉食客吃的是什么,还必须译出其文化特色。

2.2 特色菜名的英译原则1)典故类

典故类需译出菜名本身的含义及出处,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推广中国的美食文化。例如,

油鹏自远方来Crisp Fried Locust with Spinach;

Isn't it an enjoyment that your friends come from far away?—A famous sentence comes from《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此菜名与《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谐音,表达了对客人的欢迎。

2)药膳型

最近,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世界上80%的人依靠草药获得医疗保健。在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由于公众对药物花费的不满以及对天然药物的兴趣导致草药的广泛应用,如今,草药再度在美国兴起。几乎50%的美国人把草药用于食疗以提高健康水平。而中国的很多传统美食都具有食疗功效。

翻译药膳型菜名时需注意采用一般现在时,坚持“医学名词粗略化,功能名词精确化,食器名词具体化”的原则。据调查,尽管很多外国人将草药用于饮食,但他们对于药往往望而生畏,由于没有生病,心理上会对“药”说“不”,在国外,某些“中药店”的英译名不是”Medicinal Food”而是“Healthy Food”,即健康食品店。同时,专业的医学名词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较低,因此,翻译专业医学名词时,要删繁就简。

例如,黄精鳝鱼片Fried Eel Slice;

Keeps your skin smooth and is good for the weak

该美食有助于皮肤光滑、健美,还具有补虚神的功效。而黄精(Polygonti Powder)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此处略去不译,它的功效(medicinal properties)后文意译。

此外,食疗的作用最终是“预防”还是“治疗”,是“缓解”还是“根除”,翻译时要精确,否则就有欺骗食客之嫌。同时,食器名词一般不省略而且要具体化。

例如,樱桃肉Steawed Pork with Cherry in an Earthenwear Jar;

Wards off throat disease and cures rheumatism

它是慈禧晚年比较喜欢的一道菜,富含丰富的磷、铁,常食有利于祛风湿、疏通血脉、预防喉症,它类似于瓦罐煨汤,食器在此类类美食的烹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将食器名词译出。

3)寓意型

某些菜名寓意深刻,如阳春白雪、双龙戏珠、月映仙兔、一帆风顺等充满诗情画意。显然,若仅仅采用公式翻译或按字面翻译不能传达其深刻的寓意。笔者顺应英语受众的信息需求,先告诉食客吃的是什么,再表达我们的美好祝愿,将其寓意意译而出。例如,一帆风顺Steamed Sea Cucumber Stuffed with pork(plain sailing)此处以目的语为中心,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再如,龙凤呈祥Stewed Shrimp with Shredded Chicken in Assorted Sauce(Good Fortune)。“虾”和“鸡”分别代表“龙”和“凤”,象征吉祥,然而“龙”在西方却是邪恶的象征,如,“亚洲四小龙”译为“Four Tigers”而不是”Four Dragons”,为了传达出“吉祥如意”的寓意,用Good Fortune即可,言简意赅。

3 我国传统小吃英译示例解析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包容性。随着全球化的影响,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程度逐步提高,然而,由于西方经济强势的影响以及其强大的排他性而导致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严重的冲击。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宣传,如今,在消费理念中已日益淡化并且在严重流失。因此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商业、文化价值刻不容缓。传统小吃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对外推介价值尤为重要,英译时可将菜名的翻译方法运用于此,不同的是,小吃的译语更简洁而且极具文化特色。

3.1 传统节日特定小吃需体现传统文化元素

我国传统节日根植于农耕文化土壤中,是人们借以表达文化情怀的载体,笔者对于传统节日特定小吃的英译总结出以下原则:

节日相同但美食名称不同的首先要标明Chinese以便区分。如:年糕Chinese New Year Cake。中国的某些传统节日由于内涵相对单一,使人们容易接受并且可以被填充进不同的新的异质文化内容,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可移植性,在英译过程中则须坚持归化的翻译策略,迎合外国食客的消费心理,有利于外国食客对小吃名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例如:乞巧饼Pancake for Chinese Valentine’s Day,七夕节本可以在此处译为Chinese Valentine’s Day而不用the double-seventh festival是为了将中西方的情人节相联系,让其在外国食客的消费理念中强化;

具有浓郁中国节日特色小吃在英译时要将异化与归化的策略相结合,为推广中国特有的节日文化,其后的节日名称应采取异化的原则,同时为了便于使外国食客接受则要将小吃本身归化。例如:粽子翻译成Sticky Rice for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而在澳大利亚,人们把粽子称作Sticky Rice.事实上粽子可译为Steamed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为避免英译的冗长累赘,笔者舍弃此译名,便于记忆;

3.2 普遍常见的小吃采用音译

饺子Jiaozi.馒头Mantou等全国普遍常见的小吃采用音译以传播汉语文化,保留、推介自身文化特色。对于食客不太熟悉的需后加解释,例如烧卖,Shaomai(Sticky rice balls);

然而,早点在中西方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是不一样的。”Breakfast”让外国食客联想到的是面包、牛奶、布丁、三明治等,而中国人则会联想到包子、馒头、豆浆等等,因此,一些饮品的英译可中西结合,不仅独具特色而且易于让外国食客接受,例如,豆浆Soy Milk;豆花Tofu Pudding.

3.3 特色小吃英译时需标明地名

对于译语简单的小吃名,直接将地名置前,较复杂的则将地名置后。例如,天津麻花Tian Jin Mahua(Twisted cookies).担担面Dan Dan Noodles,Sichuan style.

4 成果举例

5 结束语

我国传统美食集“音美、形美、意美、味美”于一体,若译员仅从美食本身探究翻译策略而忽视其文化价值的挖掘,不利于保持传统美食固有的个性。由于专业知识有限,笔者仅浅显地对其翻译策略作出探究,希望专业译员做出权威翻译,以强化我国传统美食文化身份的清晰度,促进世界文化多元性。

参考文献

[1]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19-122.

[3]吴伟雄,吴庆雯.新编英汉翻译速通[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61-273.

浅谈中国美食的网络化运行 篇3

摘 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更多的依赖网络生活,足不出屋便知天下事。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何不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实现自己的网络化运行呢?这也给中国美食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得道路。

关键词:中国美食;信息科技;网络

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景,一个民族的繁荣。中国的文化的底蕴丰富多彩,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应该去了解与关注,一道菜就是一个文化的体现,一道菜便能诠释一个文化的内涵。我们的饮食关系到健康,而健康的人生便是发展的前提,我们不仅要了解我们中国美食的内涵,更要为中国美食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一、中国美食的网络化的背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人每日三餐必不可少,这就表明了,美食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中国美食因其本身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而屹立在与世界美食之林。但近些年来,中国美食行业的各种问题屡出不止,让国民消费产生了信任危机,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中国美食消费不景气的同时,外国美食业以其其丰富的菜品样式,又其以各种手段、优惠条件、雄厚的资金实力、宽松的工作环境吸引美食技术、管理、服务、文化等方面的人才,造成中国美食行业的人才流失的危机,中国美食现今可谓是内忧外患,岌岌可危。所以中国美食要崛起要创新就要开辟新的道路。

如今,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迅猛之势,INTTERNET的不断普及,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网上冲浪已成为一种时尚,网民在满足平时的网络购物、网络视频、八卦新闻、时事政治之余能更多的关注美食美味和饮食健康。网上购物更是风靡一时,方便了上班族和蜗居族,更节省时间,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主导。餐饮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正因为如此,餐饮市场的优胜劣汰行更为的突出,竞争力更强。同时,全球经济的趋势是在逐渐的向信息时代,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突进。网络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便捷性,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利用网络宣传美食文化是最便捷最快,切是最有效的方法。美食网站的建设可以长期的宣传地方美食,也能为网站上的店铺推广,提高店铺的知名度,同事还能让访客更多的了解美食,也可以为访客提供一定的建议,让网民能更健康的享受美食生活。美食网站的建设已成为饮食业的一种趋势。

二、中国美食网络化的优势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进步,美食产业的绝对规模的迅速增长以及相对规模日益扩大,产业竞争不断的增强,使得美食文化逐渐商业化。美食业的竞争市场变得更大更难以生存。我试想设计一个网站为各个加盟店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跳台,网站在成长的同时也在助各个店铺成长,为店铺打上知名度,为饮食业进入网络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撑。我试想的网络系统目的是为美食爱好者搭建一个可以更好的了解美食渊源的平台,为上班族搭建一个方便快捷的吃饭通道,为蜗居的人们提供方便合理的饮食搭配,即满足了网民的购物欲望,又解决了那些工作狂不愿意排队买饭的需求,同时还能让一些美食文化得到传播。

就身边的感受而言,每年都有大量的学子由高中奔往各自考上的大学,大学生数量已经达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当人口大量聚集的情况下,受衣食住行的影响,大学校园内以及周边形成了大量消费场所。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自然是吃,至少每三所大学周边都会有一个堕落街。大量的餐饮场所也带了了许多的烦恼,比如想要吃某一种食物,如果不是非常熟悉的人,那就得话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再如多个餐饮店经营同一产品,如果不是每一个都去品尝过,那么很难从中寻找出自己满意的的那一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发布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我提出了一个检索以及交流的一个平台建设的建议。建设这么一个网站,通过编写此网站概要说明书,实现在互联网上进行餐饮相关的检索,网上查询,网上浏览,网上评价,在线订餐等功能。实现用户通过网站能查询到自己想要的的餐饮指导。

社会的进步,人们消费观念和思想观念都在进步,假日餐饮,更是频掀热潮,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期间,国内旅游、客房预订、餐饮消费一再掀起热潮,给餐饮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因此,为了更好的把握商机,实现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将美食网站与一些旅游网站联合一起,实现集聚效应,使我们在这个美食网站上就能了解到自己想要的所有内容。不仅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还能为人们出行旅游的带来方便。只需要你轻轻一点鼠标便可以了解有关各个地区各个城市各种口味各种风格的美食,这样可以方便出行者规划自己的出行之旅。

将中国美食进行网络化运行,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共享,方便人们的生活,使中国美食的精髓内涵深入人心,带来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学泰.中华饮食文化精神,光明日报,2006年11月30日

浅谈美食 篇4

印象

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顺德给我最初的印象是陌生的。陌生得,在我第一次去那里公出时,曾大言不惭地告诉太太:“明天单位派我去广东‘德顺’”的笑话。

到了那里之后,整整两天的忙碌让我根本没有心情挪出些时间来,去看看这个陌生的地方,直到第三天将要离开的时候,儿子忽然给我打过电话来。电话中,儿子的语气兴奋异常而又斩钉截铁。他要求我必须马上、立刻去李小龙祖居拍几张照片回去——那一刻,我对顺德有了第一个印象。

我是个喜欢寻古探幽之人,每当遇到有点历史和年头的地方,总是会油然而生出一种特别的情怀。虽然,不好动的我对于李小龙的截拳道不甚了了,但早就耳闻这位“唐山大兄”精研过《老子》;于是,我便和儿子一样,忽然激发出一定要一访究竟的冲动。

李小龙的祖居位于均安镇的上村。那是一个典型的岭南民居村落,整体显得慵懒而又闲适。隐藏其中的李小龙祖居,是一座青砖青瓦的普通民居,屋高4.2米,一厅两房,面积只有51平方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门口的一幅对联:“武德龙溪锦世泽,英明岭南振家声。”横批是“武德流芳”。

岭南人尚武,我略有听说,著名的南拳正是出自这块天地;同时,岭南人更尚德,这是我从这幅对子中才切身领会到的——“武德流芳”!

推开门往里走,便进入祖居内室。这家民宅分一房、一厅、一厨、一天井,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砖木结构。这个小院落,是李小龙的祖父李震镖所建。后来,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也曾在此居住过。

屋子里的家具陈设简陋而朴实;客饭厅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千余字的李小龙生平简介和七八幅李小龙主演电影的大幅剧照;厅内还陈列着一座木人桩和一座香案,无不铺陈着久远岁月所散发的气息,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典故——听说,这个不起眼的院落,每年要接待二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李小龙迷”呢!

我举起相机,忙着完成儿子交给的重要任务。忽然,身旁的两个美国中学生在用蹩脚的中文询问导游一个有趣的问题:“Bruce Lee(李小龙的英文名字),喜欢......吃......什么?”

我立刻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美食,是我本人的第二大嗜好,而且,似乎有人提起过,顺德可是粤菜的发源地之一啊。那么李小龙究竟爱吃什么呢?

这个话题同样立刻搔到了导游的痒处。她兴致勃勃地说起,虽然李小龙生前一直没能如愿回到他的老家祭拜祖先,可是早在香港的时候,Bruce Lee就经常去香港澳门译记吃顺德的一种风味小吃——大良双皮奶。

随后,那位美丽的导游小姐又饶有兴趣地描绘说:“大良‘双皮奶’,是甜品中之上品,甘香嫩滑,别具一格,不少港澳同胞回乡旅游,探亲都要亲临食店品尝。制作“双皮奶”,首先要把牛奶放进食具中炖滚,然后再倒进小碗内,待冷却凝固成奶皮之后,轻手倒出牛奶,让奶皮留在碗底。最后,另将鲜奶加白糖搅匀后用罗斗滤去杂物,再把调好奶蛋白的鲜奶倒入,用小碟子盖好。这样,隔水炖15分钟就好了。”

话音未落,我已无法自制,立刻插上一句嘴:“小姐,哪可以吃到阿?”

不过,那次由于时间很紧迫,我直到上飞机的时候,也未能亲口尝到李小龙最爱吃的“双皮奶”。可也正因为如此,顺德留给我的印象更加挥之不去了。

后来,我在家中迅速百度了一下顺德小吃后,才懊悔不迭的发现:原来,“吃在广东,厨出凤城(指顺德)”。

在顺德厨师的手里,光是鸡就有多种不同的烹任手法。出名的就有桂州南桥的盐局鸡、勒流山庄的白切阉鸡、顺府餐厅的四杯鸡等。此外,近年来顺德还评出了十大金牌名菜:包括大良野鸡拼锅贴牛奶、均安煎鱼饼、顺德鱼腐、金榜牛奶炒龙虾球、菜远炒水蛇片、秘制网鲍、菩提雪衣上素、一品海参等。光听名字,已教人垂涎三尺了。

而提到顺德的小吃,除了大良的双皮奶外,还有南乳花生、南乳崩沙、凤城的金榜牛乳、龙江煎堆、乐从伦教糕等等。粥,是粤菜的当家一品。在顺德,水蛇粥可谓远近闻名。在集北水蛇粥食街的两边,一溜都是水蛇粥店;可谓名符其实的水蛇粥城......除了美食外,百度的结果又让我发现了顺德另一个很少为人知道的一面。那就是她的灵秀,正如李小龙祖居所带给我的气息那样:

中国人都知道《三字经》。可是这部书的作者到底是谁呢?据史料记载,这部书正是出自顺德人区适子之手。

中国人都知道梅兰芳。可是梅兰芳最崇拜的人又是谁呢?据考证,近代粤剧界的大师——千里驹,尤擅长表演悲剧人物,以略带沙哑的嗓音,拉出优美动听的拖腔,感人至深,赢得“花旦王”、“悲剧圣手”、“广东梅兰芳”之美誉。著名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曾说,在众多的粤剧艺人中,千里驹是他 “最崇拜的一个人”。

好啦,好啦,我不想再说这些啦!

我为自己当年的那趟匆匆而过的公出而懊悔。我知道,自己交臂错过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美妙的小吃;也绝不仅仅是一段神奇的历史传说;我所错过的是一个梦,一个注定会印在每个人心田里的梦。

以美食为话题的作文:安徽的美食 篇5

我们住的酒店处于市中心。这两天天气好,即使到了晚上,走到窗前,也可以看到下面热闹的街道。早上起床,洗簌之后,就和妈妈先去二楼吃早饭。到了早餐厅,一进去,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我定睛一看,哇!热腾腾的包子冒着热气;香喷喷的稀饭好像在和我招手,说:“快来吃我呀。”大大的大饼平躺在锅里,等待客人来吃它;冰冰凉凉的水果做成大拼盘,像一朵绽放的花朵;还有各种各样的品种……(到一处,先环境。先利用感觉器官,感受一下身边的环境。)

我看得眼花缭乱了,立马冲过去,到了炒面的地方,拿起碗,盛了满满一碗,接着,又盛了一大碗炒饭,又去盛了碗汤,不一会儿,盘子上又多出了煎蛋,包子和西瓜。妈妈看着我笑着直摇头,说我这是肚饱眼不饱。我夹起包子一咬,一点多余的油都没有,也不干燥,特别有味道,别的食物也各有各的味道,西瓜切得大小均匀,味道别提有都爽口了。

安徽不但早餐好吃,晚餐也很多样。

晚上,我们没去大的火锅店去吃饭,而是边逛街边往那种小弄塘里找好吃的。弟弟喜欢吃面,于是我们就找了家做手工面的小吃店。我点了一碗土豆牛肉拌面。只见做面的师傅用一团面搓成好几条长长的面线,再用这些面线甩啊甩,搓啊搓,晃啊晃,没多久,就变成了数不清的富有弹性的细面条。(这里你动用了视觉器官,看到了师傅的动作,能不能把你的心脑也用起来呢?想一想,他的动作让你想到了什么?他手中的面线让你想到了什么?有没有一点担心,这些面线如果出现个小意外,会怎么样呢?)

店家把土豆切得大小均匀,牛肉也烧得香喷喷,用鼻子一闻,整个人都轻飘飘的。这样一碗美味的牛肉面放在我面前,这颜色,面条白的白,牛肉棕的棕,尝上一口,仿佛致身在云端,好美味,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当然,安徽的美食不仅仅仅此而已,更多的美食期待着我去发现呢!

作者:朱伊凡

浅谈美食 篇6

豆汁是什么?

实际上是制作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料。它用绿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后捞出,加水磨 成细浆,倒入大缸内发酵,沉入缸底者为淀粉,上层飘浮者即为豆汁。发酵后的豆汁须用大砂锅先加水烧开,兑进发酵的豆汁再烧开,再用小火保温,随吃随盛。不要看其貌不扬,但一直受到北京人的喜爱,原因在于它极富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并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豆汁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干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

喝豆汁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

制作方法:

将绿豆用凉水浸泡十几小时,加水磨成稀糊,在稀糊内加入浆水,并逐次加入不少于八倍于浆水的凉水过滤把过滤出的粉浆倒入缸内,经一夜沉淀,最上一层灰绿色、质地较浓的即是生豆汁撇去它上面一层的浮沫和浆水,把生豆汁舀出沉淀沙锅内放入凉水,用旺火烧沸后倒入生豆汁,待豆汁被煮涨得溢出锅外时,改用微火保温即可食用。

浅谈美食 篇7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应该积极提倡”。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 笔者结合泉州本地的风土人情, 设计了一节初一年语文《舌尖上的泉州》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优化学习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根据课程阶段目标第四学段 (7—9 年级) 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 共同谈论”“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对此, 我设计了《舌尖上的泉州》的课前准备材料:1.分组明确: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 由学生自由组合, 以小组为单位, 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了解本地的名小吃”“准备一份你认为可口的名小吃, 会向老师和同学介绍做法或者色香味”。2.收集内容: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 查阅当地史料, 并走向家乡的街巷, 通过实地观察、品尝、与人聊天等方式收集材料。3.教师精心准备课件、设计导学案。

二、调动课堂气氛, 分享独特内容

(一) 课堂津津乐道集美食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结合活动,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课堂的主体, 所收集的材料可以作为课堂最有益的学习资源。《舌尖上的泉州》一课, 学生们一个个眉开眼笑把准备的美食带到课堂, 笔者仿佛看见了学生口水已“飞流直下三千尺”。课堂的讲台桌, 黄澄澄的海蛎煎、香喷喷的面线糊、油而不腻的封肉、韧而不老的鸡爪……

(二) 课件栩栩如生近美食

教师以情境导入播放精心准备的课件, 学生抒情朗读诗意的导入语:“慢慢融化, 融化成西街的古塔, 泉州融融的美食 只要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城市里, 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传达 让我们一起开启——舌尖上的泉州之旅 把这份最甜美的民俗文化一起传承……”在优美的音乐伴奏和朗读中, 还有讲台桌上一碟一盏的美食, 本节课已经俨然是一节综合性学习语文课堂的饕餮盛宴。

(三) 学生娓娓道来话美食、同探究

1. 话美食。请学生介绍自己准备的美食。学生手托碟盏, 或巧言妙语或质朴情深, 从色、香、味、制作方法、典故等不同方面介绍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美食, 并把美食送给听课的老师品尝。此时的课堂气氛已经达到了高熔点, 一点即燃。语文的课堂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 而是从一份美食中读到了古老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悠悠历史, 读到了西街的润饼安海的土笋冻。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演示、个人展示、体验中涵育了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最终达到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2.同探究。我抓住时机, 展示了三个问题 (1) 说说你所了解的泉州名小吃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2) 思考:泉州名小吃面对市场竞争的优势、劣势、面对的机遇。 (3) 解决泉州名小吃问题的对策。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四) 学生共同合作《导学练》

本份《导学案》从不同方面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探究和延伸。因此, 我设计了:1.【猜一猜】趣味猜谜语, 猜一种家乡常见食品。2.【夸一夸】请你夸一夸你所喜欢的一种家乡美食 (上面两则谜语的谜底除外) , 请从色香味等方面或是说明制作过程写。3.【品一品】请学生为泉州的美食写一则广告宣传语。4. ☆【课后探究】调查家乡一种美食的现状, 与同学合作, 撰写一份《我为家乡美食的发展出谋划策》的报告。要求:内容具体、真实可行、可附图片、音频等材料。

三、品尝饕餮美食, 记录分享感受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还包括:“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搜集资料, 调查访问, 相互讨论, 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等。本节课堂之外, 我让学生独立或者小组, 走到生活中去。学生结合《导学案》的【课后探究】针对问题, 共同讨论并制定简单研究计划, 独立或合作写一份关于“我为家乡美食的发展出谋划策”的简单研究报告。其中能够搜集资料调查, 采用实地体验等形式, 以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最后的调查结果。学生真切地体验了品尝、拍照、撰稿等过程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在这个活动中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知识, 增长了才干。

总之,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愿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一场美妙的春雨, 给语文天地以滋养, 以馨香。

摘要:本文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理论支撑, 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实例, 探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演示,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新老美食街 美食最相思 篇8

美食街本身就是一条流动的记忆,和着最熟悉的吆喝和最新鲜的菜品,搭建起私密的、城市的味道。美食街之老旧与潮流,不用著书立传,身在其中自然就有了对美食之宏大历史的细微体会。

《追忆似水年华》的序章里是这样确描述“小马德兰点心”的:“气味和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时光流逝,白云苍狗,所以有了过去,过去就是古典,古典就是一方水土与一方人。如果说很难有外力彻底改变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性格,那么,一方水土培养的胃口,也不是一般的固执与坚强。除了抵挡焦虑让你悲伤的胃觉得宽怀,重要的是无论你境遇如何身处何地,千帆过尽,想灯火阑珊,唤醒记忆的,还是最熟悉的胃口。对于地道的成都人来说,如果长期在外,对家乡味的思念是浓重而深切的。一旦逮机会回家,前两顿立马奔蹄花儿和火锅而去,吃得忽而嗨哟涕泪横流。这就是情结。有什么办法。美食最乡思。

吃,远远不是填饱肚皮维系生命简单,乃是情感寄托之基本。深明大义的古人说食色性也。想老夫子在教书之余吃饱喝足,才摇头晃脑念得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都人的吃,并不计较菜之贵贱,要的是口感,或者,更是一种心理的感受。

成都实实在在算是美食之都。和很多城市相比,其餐馆之众,高档酒楼,苍蝇馆子遍布大街小巷。半夜三更出门,也走不过一条街,就能找到吃的。数万多家吃处,绝对不是虚名。这其中除去川菜火锅,成都的小吃也颇为有名。当然过去的老成都并没有小吃街美食街的说法,赖汤圆张凉粉在城北,肥肠粉龙眼包在城中,夫妻肺片在城西。大概到90年代,才开始有美食节。仍是以这些小吃为主,结合成都周边诸如温江、邛崃、乐山等各地特色小吃,集中在太升路的工人文化宫。准确说,还称不上美食街,就是小吃节而已。这小吃节想必是很多人美好的回忆之一。一般由父母带领全家,包括你们哥你们姐,吃一肚子乱七八糟,从甜水面到竹筒饭不一而足,再回去拉上个三天五天的肚子。那时候好吃好喝得机会毕竟不多,能集中吃到龙抄手、钟水饺、担担面、牛肉饼、小笼包、赖汤圆、三合泥、蒸蒸糕、叶儿粑、马蹄糕、三大炮……该是怎样一种所向披靡的幸福呢。

后来,餐饮越发繁荣,除了川菜和火锅,其他菜系加各种洋餐,也逐渐形成规模,聚成所谓的美食街。

这些各具特色的美食街,由西往东呈扇形铺开,计有:锦里小吃一条街、沙西美食一条街,一品天下,羊西线美食一条街及府南新区火锅一条街、草堂餐饮娱乐圈,包括琴台路、锦里西路、芳邻路和青华路,万达广场美食街,双楠美食区,玉林—中华园美食区,科华路美食街,人民南路南延线休闲餐饮一条街,望平街美食区,春熙路小吃街区。如上,算是比较完全的统计。最有趣的是,古典与现代并没有互相抵消,其实最早成都小吃都依附于大菜、中餐,而现在已独立出来,独立成店,自成一家。这就是最早的苍蝇馆子吧。

华兴街

第一条美食街的诞生

这里是四川名小吃卤肉锅盔的发源地;一位姓刘的掌柜,曾经在这里将“冷啖杯”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而现在随处可见的“蛋烘糕”最早是以“抗战小吃”的头衔出现在这里……四川的名小吃在这里可谓是群雄割据,百花争鸣。

四川名小吃的群雄割据

华兴街的对面是春熙路,成都最繁华的CBD,商业大楼、shopping mall、高级的餐厅饭店云集在那儿,当然还有无数穿梭过往的摩登女郎,让人目不暇接。如果说春熙路是一张业已被描绘出的蓝图,那么华兴街就像是初学者用铅笔仓促而作的速写,黑白模糊、线条混乱。

事实上并非画者的水平不济,线条的错乱是因为他画出了这条道路上空中交叉凌乱的电线,电线就从阁楼外的窗户擦过。阁楼楼顶的瓦片,如果能找到一块完整无损的,大概可以算作一个奇迹。

如果说春熙路是成都的一张名片。那么,华兴街也是成都的另一张名片。这里是四川名小吃卤肉锅盔的发源地;一位姓刘的掌柜,曾经在这里将“冷啖杯”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而现在随处可见的“蛋烘糕”最早是以“抗战小吃”的头衔出现在这里;还有华兴街上著名的王梅串串,分店已经开到了武汉……四川的名小吃在这里可谓是群雄割据,百花争鸣。

所以,你要吃最地道的四川名小吃,来到这里一定是没错了。

一条美食街的诞生

虽然很多名小吃在这里出入,但小吃摊主的流动性很大,华兴街的美食局面仿佛一直都欠些火候。直到1983年,傅不思的父亲在华兴街的街口处,租下了一个门面,用祖传的手艺做起了煎蛋面,这一碗面条中大概是大有乾坤,总叫人念念不忘。

在傅不思的记忆里,刚经营这家煎蛋面馆的时候,全国还在通用粮、油、面粉票。那时候,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的编辑和记者们都会在每天凌晨过来宵夜加餐,他们时常忘记带粮票来这里,就问老板也就是傅不思的父亲:“老板,给钱可不可以呀?”傅老回答:“你们看着给一点吧,就给两分钱吧。”在那几个年头每个完工后的深夜,成都的新闻工作者们每天都会在这里花上2分钱吃一碗煎蛋面。

煎蛋面算是华兴街上第一家打响招牌的食店。几年后,就在这条街上,在煎蛋面的对面一家挂着招牌“雨田”的川菜馆也营业了,老板人称雷二姐。她说自己是市场经济浪潮中最早的牺牲者,为了生计,她将自己家的底楼改装成了门面,也做起了饮食生意。雷二姐烹饪的“雨田”也很快成名,店里推出的红烧肉、粉蒸牛肉更是受到众人的追捧。

煎蛋面和雨田川菜馆,为这条古街带来了人气,于是越来越多的饮食店铺在瓦片房下诞生。这样,便有了这一条美食街。这也是成都最早的美食街。事实上,华兴街的不衰还离不开春熙路的发展。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春熙路上的改变就好像电视聚集里导演用的几个镜头来表现城市的改变一样,激烈而迅速,仿佛是眨眼的功夫,漂亮高楼就拔地而起。这无疑也为老派的华兴街带来了人气,每天中午高楼里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所以每天中午都能看到西装革履、时尚光艳的上班族们拥挤在华兴街的小饭馆里。

宽窄巷子

以美食街的名义

宽窄巷子是一条美食街,云集着很多咖啡餐吧、私房菜馆、主题餐厅。然而宽窄巷子并非只是美食街,它是游客向往的目的地,文人相聚的文化沙龙也在这里。

在巷子里听到Norah Jones

现在大概每个大中型城市都有自己的美食街,但几乎没有哪个城市美食街的数量出成都左右。成都的美食街早已出现了细分和细化的趋势,在这里,你能找到小吃集中的美食街,亦能找到江湖菜云集的美食街,还有汇聚酒楼的美食街……而新生的宽窄巷子也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美食街,当然,它也有着自己汇众的方式。

走在宽窄巷子仿古的石板路上,你能看见路边的一颗颗状如石头的东西,实际上那是播放器,俗称的喇叭,为了和这里青砖城壁合为一体,喇叭也被打造成这个样子。从这些石头播放器里面飘荡出Norah Jones的《seven years》,整整两条街都萦绕在这样缠绵而慵懒的声音之下。每天你在这里都可以听到Jazz、Bossa Nova的音乐。

看上去宽窄巷子更像是一个敞开式的餐厅或者是文化沙龙,以天为盖,好像是有意而为。两条街道上的人在同一首背景音乐之下,悠闲地品茶,聊天,有人声,却并不鼎沸。

某年某月,到此一游

走在宽窄巷子你会看到很多外国游人,也会在街上听到浓郁台湾口音的普通话,当然还有我们不知所云的广东话等等,而在这两条巷子上留影拍照的人更是随处可见,留下的照片提醒日后的我们,“某年某月,到此一游。”宽窄巷子早已经不是一条只让我们体验味蕾享受的美食街。

宽巷子上的某家店铺招聘服务员,立在门外的小黑板上,店主用粉笔这样写着:“招聘,我们喜欢你的微笑:)”,看到这样有着小创意又打动人心的招聘贴士,我们都会会心一笑。类似的一些小细节很能体现宽窄巷子给人的感觉,走在巷子里的石板小路上,心绪也会变得柔软平缓起来。就算你不打算品尝点什么,但也会欣然流连于此。

当美食遇见文化

美食和文化,这是宽窄巷子的两大主题,或者说在这里,美食亦然变成了一种文化,“上席”、“子非”、“宽坐”、“花间”……这些并不是文化词条,而是餐厅的名字。它们的招牌用隶书、篆体、草体篆刻到扁上,立在大门上方。

宽窄巷子聚集着很多作坊式的私房菜和咖啡吧,每一间在外观上看上去都差异甚小,而走进之后才发现他们有着各自的乾坤。再宽窄巷子上有以女性文化为主题的咖啡餐吧、有充满汽车文化设计感的德国西餐厅、还有融入了普洱茶神韵的院子,很多时候这里是一个文化沙龙……宽窄巷子上几乎是并立着这样有着浓郁文化特色的主题餐吧。从这个时候起,吃饭也更像是一件修身养性之事。

上一篇:租赁合同告知函下一篇:中学古诗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