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心得体会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心得体会 篇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构成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我们党员干部要按照中央通知要求,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学好用好这部重要著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以理论学习的新提升,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要全面系统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我们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认认真真逐篇研读、深入领会。要结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切实融会贯通,学深悟透。

要深入思考学。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点,加强研究思考,寻找对策答案,做到知其事、究其道、用其法。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心得体会 篇2

一、理论创新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

治国理政乃国之大事, 治国之道, 理政之策, 不可不察也。治国理政, 简言之, 即治党、治国、治军, 主要任务与基本要求就是“治国必先治党, 治党必先治吏”。“治国必先治吏”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 而“治国必先治党”则是党的性质、地位与使命的时代要求。毛泽东同志指出:“治国就是治吏, 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将不国。”[1]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 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 治党务必从严。”[2]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面把握治国理政的内容和任务, 积极推动治国理政工作, 不断提高治国理政水平, 努力成为治国理政的行家里手。

治国理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断提高治国理政水平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必须与时俱进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新中国执政6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理论创新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 是党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的不竭动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 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治国理政的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指导治国理政实践的理论也应与时俱进。勇于和善于根据国情变化、历史与实践的发展要求, 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鲜明风格与政治优势。推进理论创新,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验和根本原则。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 迫切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胡锦涛同志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 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 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3]习近平同志的干部科学工作“群众观”[4]、经济社会发展“稳定观”[5]、干部选拔任用“四有论”[6]、干部德行评价“三观论”[7]和党的领导工作“落实论”[8]就是当前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创新, 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成果。

二、“两观三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同志“两观三论”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创新, 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又稳发展的治国之道、理政良策, 也是一种新的科学执政观。

习近平“两观三论”是关于“群众观”、“稳定观”、“四有论”、“三观论”和“落实论”的概括统称。 (1) 习近平干部科学工作“群众观”就是指关于认识群众、相信群众、对待群众与依靠群众的正确的、完整的看法与根本观点[9]。“群众观”的内容包括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群众工作以及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等几个方面。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 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 (2) 经济社会发展“稳定观”是关于维护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稳定, 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做好群众工作,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总的观点、态度和看法[10]。“稳定观”的基本问题就是“实现什么样的社会稳定, 怎样实现社会稳定”。“稳定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又稳发展, 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最终目标是建设平安、幸福、和谐的小康社会。习近平“稳定观”是一种积极的、动态的、全面的稳定观, 是一种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又稳发展的新型稳定观, 是一种实现经济社会有机体良性发展的稳定观。 (3) 干部选用“四有论”是指选拔任用有韧劲、有思路、有激情与有贡献的优秀干部的一种概括统称[11]。“四有论”内容要求包括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核心是科学发展;关键是选出来、用起来;目标方向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4) 干部德行评价“三观论”是指在干部德行评价中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正确树立与严格遵循“世界观、权力观与事业观”的一种概括统称[12]。“三观论”为领导干部如何“做人、做官、做事”明确了方向;“三观论”强调“权为民所赋, 权为民所用”, 要求“工作上要大胆, 用权上要谨慎”;“三观论”的核心与主线就是树立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5) 习近平党的领导工作“落实论”是在领导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关于落实问题的系统化与理论化[13]。“落实论”的基本问题就是“怎样抓落实、靠谁抓落实、拿什么抓落实”。“落实论”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敢于抓落实、勇于抓落实、乐于抓落实、善于抓落实、精于抓落实, 要常怀落实之心、常思落实之责、常谋落实之策、常抓落实之事、常验落实之效。

习近平同志“群众观”、“稳定观”、“落实论”、“四有论”和“三观论”五者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 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更好地治国理政,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体来说: (1) “群众观”是稳定观、落实论、四有论、三观论的宗旨、目的与归宿, 而稳定观、落实论、四有论、三观论则是“群众观”的条件、方法与途径。 (2) “稳定观”是群众观、落实论、四有论、三观论的目标和基础, 而群众观、落实论、四有论、三观论则是保持、维护与促进“稳定观”的保障条件和重要支撑。 (3) “四有论”是群众观、稳定观、三观论、落实论的主体保障和力量来源, 而群众观、稳定观、三观论、落实论则是“四有论”的实践基础和内在要求。 (4) “三观论”是群众观、稳定观、落实论、四有论的检验标准和评价依据, 而群众观、稳定观、落实论、四有论则是“三观论”的实现条件和具体运用。 (5) “落实论”是群众观、稳定观、四有论、三观论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和理论指南, 而群众观、稳定观、四有论、三观论则是“落实论”的客体内容和实践对象。

习近平同志“两观三论”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治什么国、怎样治国、靠谁治国、为谁治国”等重大问题, 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创新和丰富、发展。其本质内容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又稳发展。核心要点是:为群众、促发展、选好人、用好权、抓落实。检验标准是: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最新成果, 是一种新的科学执政观。

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发展表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理论创新, 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 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这是一条基本经验, 也是一个最为根本的方法。

习近平同志“两观三论”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最新理论成果, 同时也是一个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的、发展着的理论体系。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习近平同志“两观三论”的科学内涵, 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努力做到认识上有新提高、思想上有新收获、工作上有新成效。

摘要:治国理政的主要任务与基本要求是治国必先治党, 治党必先治吏。群众观、稳定观、四有论、三观论和落实论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创新, 也是一种新的科学执政观。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心得体会 篇3

塑造了敢于肩负时代的历史使命的品格。晚清以来,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过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顺应时代潮流,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塑造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稳定在于人民的安宁。习近平同志曾说,“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步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农村和贫困地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各级党组织走进农村、走进贫困地区,了解真实情况,一时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共产党人的口头禅,目前全国已有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其他社会民生方面,共产党人“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取得实实在在的成就。

塑造了直面不足、自我革新的勇气。面对党内腐败问题,媒体界一度有“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的舆论。从中央八项规定到纠正“四风”,从“打虎拍蝇”到严打“灯下黑”、从“猎狐”到“天网”行动追回外逃人员,既赢得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又净化了党内的政治生态。特别是查处了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__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塑造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世界观。当前,国际社会正在处于新的变革期,越来越多的全球性挑战要求新的全球治理理念,要求各国共同应对。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从主导筹建亚洲投资银行、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再到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得到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和支持。这不仅体现了大国的担当,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观念的转变,“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如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多元化、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军事冲突、贸易摩擦不断,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所以获得广泛共鸣,主要在于它以全球的和平繁荣为目标,切合了各国的期待。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心得体会 篇4

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发展的基础保障。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所以素有“天下之本在家”之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良好家风环境下长大的人,人格、品德往往是优秀的,相信能力也不会差到哪去。而我国现在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党员干部在这方面无疑占了优势。

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发展的”晴雨表”。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对于公职人员来说,任何一个人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

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自家小事、私事。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每天直接跟群众打交道,在群众看来的家风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良好的家风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反之,则对社会产生负面作用,损坏党和政府的声誉,破坏党群关系,使党风受到影响。党员干部只有“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并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遵纪守法、艰苦朴素、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把家风建设作为自身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进而顺利做好各项工作,将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心得体会 篇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本共570页,全书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其下分为19个专题,全书共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以来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

这些内容包括:

一、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三、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

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

七、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八、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

九、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十一、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十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十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四、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十五、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十六、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十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十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

以经济领域为例,第一卷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题统为一个专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第二卷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两个专题分别进行论述。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第三卷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集中论述,同时在另一个专题“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中也有相关的系统阐释。

此外,在党的建设方面,从第一卷的“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到第三卷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社会主义文化方面,从第二卷的“坚定文化自信”,到第三卷的“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等等,仅从这些表述,就不难看出我们党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深化。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发行,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于帮助国际社会更好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这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认真学习这部著作及之前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深切体会到“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外国友人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却唯独没有自己,这种“无我”状态,彰显了一个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树立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光辉典范。

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也是我们党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人民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原则性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立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它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翻身求解放”,誓“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时刻都要注意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等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努力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领导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昭示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坚定信念,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指明了前进方向。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夺取政权、长期执政的坚强后盾。对此,毛泽东同志曾经深有感触地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井冈山时期,我们党领导工农武装割据,依靠人民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我们党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依靠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决战决胜,依靠人民“用小车推出”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依靠人民成功经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经济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等重大考验,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等诸多风险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从孟良崮战役的担架队到淮海战役的运粮车,从太行绝壁上的红旗渠到小岗村的“大包干”,从植树造林的“绿色奇迹”到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

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归根到底还是要紧紧依靠人民。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明确要求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这篇重要讲话收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

新近出版的第三卷,收录了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大江南北到处都留下习近平总书记访贫问苦、问计于民的足迹和身影,展现了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价值追求。

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心得体会 篇6

增强“学”的全面性,画好“T”的一横,将“专才”与“通才”相结合。从“学校门”迈向“机关门”的年轻干部中,拥有知识技能的“专才”多,拥有经验、善做群众工作的“通才”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服务对象和日益复杂化的社会需求,“专业能力”不等同于“专一能力”,干部要画好“T型”知识力的一横,广涉猎金融财税、经济法律、文秘管理等专业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成为成为精通业务的“专才”,更要成为疫情防控、招商引资、抢险救灾、综治维稳、征地拆迁等急难险重工作中能力全面的“通才”。

提升“用”的系统性,写好“T”的一竖,将“深度”与“细度”相辅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对良好制度的执行力和向心力是制度能够发挥长久生命力的关键。“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干部要画好“T型”执行力的一竖,在上下工作的“穿针引线”中下足绣花功夫,对于第三卷19个专题全面系统学、整体把握用。对工作,要一以贯之抓“深度”,静有定力、动有方向;对实践,要一往无前抓“细度”,小处着眼、大处谋划;对问题,要一抓到底敢作为,低处着手、高效突破,“深度”完善、“细度”完备。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心得体会 篇7

近日,我通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重点学习了“x、x,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专题。总书记强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那么,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的初心又是什么?

组工干部要甘为“人梯”。梯子的重要品质在于渡人无数,自己却默默付出、无怨无悔。“人梯”二字即是对组工干部的认可,也是对组工干部的鞭策。

一要有无畏的奋斗精神。组织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做好组织工作不容易。现在有的干部经常叫苦连天,埋怨工作任务重、挑战多、压力大,但只要认真学习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心里就会豁然开朗:再困难也没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那样困难,再艰苦也没有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那样艰苦!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难辉煌的历史。不经苦难哪来辉煌?有段时间,微信朋友圈广泛转载一篇《如果你不想上班,就到凌晨 X 点的街上走走》的文章,文章说“没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凌晨 X 点外卖小哥还在送外卖,凌晨 X 点值班的护士正在抢救病人,凌晨 X 点货车司机正整装待发,凌晨 X 点环卫工人正走上街头……“也没

有一份工作是十全十美的”。人生实苦,工作不易。与其被工作主导、拉着前进,不如去挑战它,征服它,努力把人生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二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既然是“人梯”,首要的就是要讲奉献。如果是“进了组织部,天天想进步”,我想那是做不好组工干部,也当不好“人梯”的。组工干部向来有甘作“人梯”的良好品质。从“扎根藏北高原,先人后己”的祁爱群,到“恪守原则、知人善任,将毕生精力献给组织事业”的王彦生;从清廉自守、干净做事、清白做人”的尹中强,到“坚守档案工作 X 年,默默无闻”的杜洪英,他们都是甘当“人梯”的典型代表。还有“组织部的灯”“组织部织的布”等等,无数感动的背后是无数组工干部的默默奉献和付出。

三要有“无欲”的平常心态。这里说的“无欲”不是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指的是无害的“欲望”。对于我们组工干部来说,保持一个“无欲”的平常心态,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面对进退留转、正确地面对个人得失。考察了多少人、提拔了多少人不是功劳是工作;送人上前台,为他人作嫁衣不是送人情做好事而是自身职责所在。

组工干部要善为“人梯”。“梯”有长短,长则可登 XX峰,领略“一览众山小”;短则只能攀爬小丘,自叹“美景”有限。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不断增强自身素养,做基础牢靠

坚实的“人梯”。

一要做“复合类”干部。业精于勤荒于嬉。组工干部要时刻加强学习,加强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做到政策通、业务精,真正成为组织部门的行家里手。特别是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干部工作的也要学党建知识,抓党建的也要懂干部政策,既能当冲锋在前的“战将”,也能做运筹帷幄的“参谋”。但凡优秀的组工干部都要达到“提笔能写、上台能说、遇事能办”的境界。

二要做“打井式”干部。就是要深耕自己的“责任田”,有一挖到底、一钻到底的精神。要耐得住寂寞,干一行爱一行,静下心来学习、沉下心来做事。但凡在组织部工作多年的干部,就会真正体会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真正那些站得稳、走得好的组工干部,无一不是勤奋、务实、肯干的干部。

三要做“魅力型”干部。关键是要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和人格魅力,做一个有高尚情操追求的人。要从细节点滴、一言一行做起,从严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特别是要加强语言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改变过往组工干部呆板沉闷的形象,不但能和干部群众说得上话,更能把话说到点子上,能把话说到问题的症结处,让人可信、可亲、可敬。

组工干部要当好“人梯”。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身过硬才能当好“人梯”。一是不能当“护梯”。组工干部即

是党员干部的“娘家人”,也是管党治党的形象代言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党的形象,关乎组织的声誉。要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决不放过,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决不姑息,坚守底线,不拿原则做交易,不以权利谋私利,更不能充当问题干部的保护伞。

二是不能当“软梯”。组工干部为人搭梯,助人成长进步,要有坚实的臂膀,必须做到思想过硬、作风过硬。要从一些反面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如江苏徐州市原市委常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陆正方买官卖官、收受贿赂、生活糜烂被判刑 X 年;河南许昌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国华曾是全省最年轻的县委书记,担任组织部长期间,利用干部职务晋升、调整工作等谋取私利,被判刑 X 年等。这些人是组织系统的害群之马,不仅给党的形象抹了黑,亵渎了组工干部的庄严称号,自己也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三是不能当“电梯”。组工干部是“渡人”的梯子,但不是人人皆可攀登之梯,为谁搭梯、搭什么梯,要有基本原则。要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和“五看”标尺,也要结合干部个人能力素质和实际工作需要,不能毫无原则地想到“哪层”就到“哪层”,更不能成为干部随便搭乘的方便之梯。

在听取巡察组巡察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X 专题会和 X 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听取了县委第 X 轮巡察各组情况报告,各位领导对 X 个组的汇报进行了点评。总体来看,本轮巡察体现了中央和省市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最新要求,靶向精准、组织有序,X 个巡察组在工作中能够履职尽责,敢于直视问题,始终紧扣不同单位的职能职责,扭住责任不放,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问题和线索,对被巡察单位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政治体检”,巡察利剑作用得到有力发挥,较上一轮巡察,在质量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就做好巡察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强化政治引领,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察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的重大部署,并将建立巡察制度写入新《党章》;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项举措,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这为新时代推进县级巡察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务必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委的精神要求上来,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把政治巡察引向深入。

一要突出“主题”,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政治巡察。要紧紧抓住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根本,自觉对表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要求,坚持在党的全面领导上聚神、在加强党的建设上聚力、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聚焦,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推动各级党组织坚守党的政治立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升政治能力和政治水平。

二要紧扣“主线”,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贯穿始终。要在“精准”上下功夫,把焦点对准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对准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肩负的政治职责,对准普通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瞄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把问题带回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密结合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部署,紧盯审批监管、脱贫攻坚、环境治理、民生改善、“三资”管理、干部作风等领域,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三要把握“主旨”,坚守保障 X X 发展大局的使命担当。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 X 高质量发展的冲刺之年,在极为繁重的发展任务面前,我们又遭遇了防治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因此,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必须拿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搏精神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新时

代 X 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政治建设是统领,纪律作风是保障。要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全局中心工作开展巡察监督,着力从政治上发现问题、分析差距,推动管党治党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常管常严,为 X高质量跨越发展培树正气、保驾护航。

二、强化成果运用,扎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

要把巡察成果运用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解决突出问题,发挥震慑遏制治本作用。

一要原汁原味反馈问题。由县委巡察办协调盯办各巡察组根据专题会议提出的意见,对巡察报告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最终正式巡察情况报告,制定反馈方案,起草反馈意见,按程序和要求进行反馈。要坚持照单验收促整改,把巡察发现的问题原汁原味反馈给被巡察党组织,尤其是反馈给被巡察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的意见,要原汁原味、到人到事,使其全面掌握本单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举措。

二要总结归纳普遍性问题。对巡察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通报,压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监督推动各级党组织对照查摆、未巡先改,深入剖析原因,扎牢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三要强化整改日常监督。县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把督促巡察整改作为强化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建立相应工

作机制,明确相关科室、具体负责人落实监督检查工作,加强经常性督促检查。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巡察整改职责、敷衍塞责的,要严肃追责问责,推动巡察整改落地见效。

四要及时查办问题线索。县委巡察办指导协调好各巡察组问题线索的整理和移交工作。县纪委监委要认真对待移交的问题线索,加快处置和办理,最大程度体现震慑作用。

五要标本兼治扩大战果。针对巡察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推进督查巡察和纪委监督一体贯通,强化各部门间协调联动,真正将问题改到位、规矩立起来、工作搞上去。

三、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巡察工作量大,专业性、政策性强,发挥巡察利剑作用,需要强化巡察机构建设,努力打造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拒腐蚀的工作机关,着力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巡察铁军,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保证巡察效果。

一要不断强化专业巡察干部这支“主力军”。要抓好巡察机构建设,合理调配各组人员力量,保证巡察工作连续性。要加大巡察业务培训力度,引导巡察干部当好政治标杆、成为行家里手。要建好管好巡察人才库,适时调整补充优化,对不适合从事巡察工作的及时调整。要建立完善巡察干部激励机制,对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工作优秀的巡察干部要关爱保护、大胆使用,对违反巡察纪律要求的要坚决查处。

二要不断凝聚协作单位这一“生力军”。县委巡察办要

发挥好牵头抓总和综合协调作用,与相关成员单位一道,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协调做好人员抽调、信息提供、专业支持、成果运用等工作。县纪委监委和相关单位要抓实巡察移交问题线索的查核处置工作,坚持共性问题集中整治、个性问题约谈反馈、典型问题立案查处,“立竿见影”、强力震慑。

三要不断推进巡察规范化建设。要对标对表省委巡视和市委巡察,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按照有效有用有操作性要求,整章建制,补齐短板,严格做到每个环节、每道程序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实现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统筹推进下一轮巡察工作,坚持提早准备、强力启动,根据县委总体工作安排,适时启动第 X 轮巡察工作,力争取得新的成效。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心得体会 篇8

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联系今年抗疫、抗洪的生动实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民”二字在习主席心中沉甸甸的分量,体会到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是习主席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

以人民至上为理论基点,强化深入学的政治自觉。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99年来,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理念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感悟“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等重要论述,习主席的人民情怀跃然而出,令人敬仰,深受教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这个理论基点,将其贯穿学习始终。

以人民至上为价值支点,发挥突击队的关键作用。纵观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力量,武警部队的根本价值就是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今年入汛以来,安徽多地遭受洪涝灾害。总队坚决用习主席号令统一思想行动,全力以赴、投入重兵,接连打赢歙县抗涝保高考、王家坝泄洪大转移等百余场硬仗,有效发挥了突击队作用,忠实践行了“人民武警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以人民至上为实践原点,砥砺再出发的信心决心。8月20日,习主席亲自听取防汛救灾情况汇报,对部队勇挑重担、取得防汛救灾阶段性胜利给予现场鼓励。这是对总队官兵最大的褒奖,是总队建设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时刻。大家感到,习主席亲临安徽视察,给我们以巨大激励鞭策,进一步坚定了强军兴军的信心决心,强化了践行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全体官兵决心牢记领袖嘱托、珍惜巨大荣誉,以更高政治忠诚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发言二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通过联系当下学、躬身自省悟、着眼未来思,深刻感到,着重强化党委机关“四种能力”,对于更好抬高政治站位、指导日常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理论的学习力,就是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优化思维、指导实践。切实把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作为坚定政治信仰、砥砺忠诚品质的教科书,做到在“真”上走心、“新”上保鲜、“实”上落地,肩负起维护核心、听党指挥的政治责任,在思想上对标对表,在行动上紧跟紧随,在执行上坚定坚决。

政治信念的坚守力,就是纯正部队政治忠诚度,始终做到爱党、信党、护党、跟党走。今年支队经历的新冠疫情防控、抗洪抢险、专项任务和文职招考,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支队党委机关必须善于从政治上理解和把握任务,把政治要求、政治影响、政治纪律放在第一位,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听从党中央、习主席的号令,坚决做“习主席的好战士”。

政治技能的运用力,就是精准高效地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作为支队党委机关,必须紧跟总队抓建理念和建设目标,引领部队建设方向,并结合实际优化方式方法,提升抓建质量。支队按照总队党委首长抓建理念,引领和把控部队发展建设,广大官兵明显感觉方向明、底气足、干劲大,这说明正确的发展方向自然能汇聚官兵意志和力量。

守规严律的公信力,就是强化决策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让法规制度入脑入心入行。坚决做到组织行为不违规、领导自身不逾矩、约束部属不放纵。党员干部必须带头立起党章这个“总规矩”,带头贯彻落实《条例》和《准则》,切实以良好的修养立德、以纯正的品行立身、以严格的自律立威、以坚定的党性立信,不断强化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政治能力素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发言三

在当下,面对“两个大局”这一背景,应对强敌霸凌这一形势,通读深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让我们补足了精神之“钙”,进一步提纯了绝对忠诚的品质;看清了担当之责,进一步跟紧了强国强军的步伐;回答了“本领之问”,进一步增强了敢打必胜的勇气。

怀着政治景仰读,在把学习摆上政治高位中明“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全面系统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最权威教材。要怀着景仰之心读,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深刻领悟习主席领导全党全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信念担当,体悟出领袖“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仰,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学出信念,越读越读出高度,越悟越悟出担当。

带着真情实感悟,在把领袖情怀牢记于心中寻“初”。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然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却较好的为“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初心找到了坚守始终的答案。温暖如初,慎终如始的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真心体会,不忘来时路;用心体悟,不丢初心志。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心得体会 篇9

一、牢牢守住维护核心、听党指挥这个“根本点”

习近平强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立起了强国强军的伟大精神旗帜。首位首抓的,就是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以最高的标准忠诚维护核心、坚决听党指挥。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根本政治要求,抓好学习教育和实践锤炼,真正使维护核心、听从指挥成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纪律自觉、行动自觉。一是打牢“两个维护”思想政治基础。深入学习领悟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原原本本、深钻细研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自觉做到思想上紧紧跟上习主席步伐、毫不放松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毫不含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做到绝对忠诚可靠。二是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善于发挥党组织的功能作用,确保人人都在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中,确保党委决策指示有效落实。作为个体来讲,人人都要坚持思想教育从严、贯彻党章从严、遵守党纪从严、管理干部从严,以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三是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不断加强自我改造和修炼,时刻做到政治信仰与党的思想理论对表,政治言论与党的立场对表,行为习惯与党的纪律对表,个人交往与党的原则对表,铸牢精神之柱,补好精神之钙,搞清是非曲直,避免党员意识淡化、党内生活庸俗化、制度落实随意化等问题的发生,做到不违规、不逾矩,不踩“红线”、不越“底线”,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二、紧紧扭住职能任务这个“突破点”

习近平强军思想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创新军队建设发展的战略指导。当前,必须积极适应新的职能定位,把准自身角色定位,拓宽工作载体,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一是适应形势转变观念。新编制新体制下,机关扁平化的特点更为明显,如何处理好领导与指导、参谋与服务、执行与落实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落实质量,我们必须加强探索研究。工作指导中要注重“四个转变”,即:坚持身体向下,实现由分级领导向扁平指导转变;

坚持亲历亲为,实现由多环节运行向直通车转变;

坚持开拓创新,实现由按部就班向快速高效转变;

坚持精准精细,实现由粗放抓建向精确定位转变。二是聚焦主业扎实推进。重点深入研究两个方面问题:一个是战时应战问题。必须潜力底数、具体实施的行动样式、可能发生的情况预想、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等要素,研究透、分析清、搞明白。另一个是急时应急问题。必须加强应急专业力量建设,健全完善联动机制,修订应急方案预案,落实物资储备,加强针对性训练演练,确保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挥第一作用。三是统筹兼顾全面展开。要实现工作突破,必须理清思路、科学统筹、稳控节奏。当前,就是要着眼新的职能定位理顺关系,搞好上下对接,保证左右衔接、内外顺畅。其次,要认真对照职能梳理年度工作落实情况,按照轻重缓急、主次先后和当前长远,研究制定重点工作打算。

三、时时关注风气建设这个“关键点”

好的风气,是一种巨大的团结力、凝聚力、向心力,可以使官兵团结、单位和谐、秩序正规、部队稳定、发展快速。领导干部在为部队做好样子、树好形象上,必须要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一是倡导实干的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引导干部静下心、沉住气,脚踏实地、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干好每项工作,务必做到环境艰苦不移志向,现实诱惑不失方向,世事繁杂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工作标准和精神高地,不盲目跟风,不好高骛远,杜绝完成工作“一带而过”、执行规定“点到为至”、解决问题“避重就轻”等敷衍应付现象,以老实的态度,踏实的作风瞄着一流干工作、抓落实。二是营造团结的氛围。一个单位的团结空气越浓,就越容易出政绩、出干部、出战斗力;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心得体会 篇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感受最深的还是人本思想。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心得体会 篇11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时俱进丰富、拓展和深化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做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切实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必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基本原理的内涵,已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动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生态环境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积极回应。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论和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做到“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快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及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进一步加剧,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不利影响。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的十九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与2015年相比,2019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上升8.9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

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下降23.1%,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

战略部署不断加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全面提升。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污染防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并在党章中增加“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2018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达23.4%,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7.7%。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京津冀地区煤炭运输集疏港实现“公转铁”。我国能源、水、矿产资源等利用效率全面提升。截至2019年年底,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48.1%,已提前完成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

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实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全覆盖。累计完成2804个饮用水水源地10363个问题整改,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86.7%。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坚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全国固体废物进口量比2016年减少71%。人民群众普遍感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了,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生态保护稳步推进,建设绿色美好家园迈出坚实步伐。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推动评估和勘界定标。推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稳步推进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先后组织命名三批共17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

组建自然资源部,统一履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改革文件或方案出台实施,排污许可、河(湖)长制等改革举措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为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严格环境监督执法,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多发高发态势。

国际合作不断扩大,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认真落实生态环境相关多边公约或议定书。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启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成功举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推动取得于我有利成果,成立全球适应中心中国办公室。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奋力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举措,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能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针、总依据和总要求。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长期重要政治任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

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把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心中的“国之大者”,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确保到2020年年底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增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成色。针对夏秋季和秋冬季分别以臭氧和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气,精准科学实施季节性差异化管控措施,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工作,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支持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全面落实环评审批与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精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融合,加快形成新业态、新动能,拉动绿色新基建。

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统筹考虑“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改善要求,兼顾2035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科学谋划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战略。推动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支持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运营。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制修订,加快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现代感知手段和大数据运用,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水平。紧盯“一废一库一品”(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核与辐射安全等领域,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撑。加强国际交流和履约能力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国际交流和务实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做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积极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上一篇:赴俄罗斯留学下一篇:奶茶店创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