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四库全书》(共6篇)
书是一个能给人获以知识的哑吧老师,书里有渊博的学问,无穷的奥妙,让我爱不释手。记得唐朝大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能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知识,积累许多好词佳句,让我们在写作时得心应手,并从中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体会无限的快乐。我买了一本《四库全书》,和语文书一样大小,可是比语文书厚多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字词库”、“语库”、“文库”和“资料库”。书的封面下方,镶嵌着一幅精美的图案:两个小学生恬静地坐在洁白的云朵上看着书,仿佛在憧憬他们美好的未来。以前,我不太了解富有韵律的诗词名句,自从我买了这本书以后,它们已荡漾在我的脑海之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美,尽显在诗人的如歌如画赞美之言,比如描写春季的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把我们并不经意的早春温柔地放在我的眼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向我们呈现出仲夏之茂美,而那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把我牵到了明月当空的中秋之夜,酥软香甜的月饼之中。因为读诗、品诗、颂诗,让我感受到我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
歇后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却蕴含着双重意义,为生活中的语言增添了一番情趣。以前我不熟悉的十二生肖歇后语,尽在《四库全书》中,现在已背得滚瓜烂熟,不信的话,我背给你们听。听好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牛)角抹油——又尖又滑、老(虎)嘴里拔牙——冒险、(兔)子尾巴——长不了„„这些诙谐、幽默的歇后语让我感到读书的快乐。
语库、文库里的知识主让我受益匪浅,将激励我继续前行到词库和资料库的海洋,因为我还要积累许多华丽的词语,倾听那颇有传奇色彩的成语故事,了解它们的来历和认识许多可敬有名的各种人物呢!
我要感激我的哑吧老师——《四库全书》,它让我品尝到了语言的精妙,看到外面那多彩的世界,更感到了我知识的浅薄。我希望同学们都喜欢它,让我们一起飞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积累许许多多的好词佳句,运用到作文里去,尽情地畅漾写作的乐趣中吧!因为我们要相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校:贵州省都匀市良亩中心完小
作者:六(1)班吴钰
指导教师:杨昌林
通讯地址:贵州省都匀市良亩中心完小
电话;0854—8450839邮政编码:
在纂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清高宗曾多次下令尽毁违碍书籍。乾隆四十三年(1778),为制定禁书标准,经乾隆敕令,由四库馆臣议定查办违碍书籍条款八条,其中第四条明确规定了一批需要严厉禁绝的著述及其处理办法,言:“钱谦益、吕留良、金堡、屈大均等,除所自著之书,俱应毁除外,若各书内载入其议论,选及其诗词者,原系他人采录,与伊等自著之书不同,应遵照原奉谕旨,将书内所引各条签明抽毁,于原版内铲除,仍存其原书,以示平允,其但有钱谦益序文,而书中并无违碍者,应照此办理。”[1]87
而关于禁书标准,司马朝军先生曾撰有《乾隆时期禁书实录———从翁方纲〈四库提要稿〉看禁书标准》一文将其归纳总结为六种情况,并作了赅恰精到的论述,其中“因其人而废”[2]82条即与上述所涉诸人直接对应。然而在将吕留良著述的查禁情况作为个案详细考察之后,笔者认为这一标准或并不能准确地涵盖四库馆臣对禁书标准的解读。
首先,司马先生在论证“因其人而废”条时强调钱氏因贰臣问题而著作因其人遭禁,这恐怕是不全面的。实际与其同受所谓“贰臣”指责的李元鼎、梁清标等人著作却被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李元鼎有《灌研斋集》四卷,梁清标则有《蕉林诗集》无卷数,分列于别集类存目。这种处理上的差异,倘仅以“贰臣”问题来寻求解释无疑是缺乏说服力的。
其次,即以司马先生举《天傭子集》见于翁稿而未见于《总目》之例,言其原因应与钱谦益有关。此论固是,然实则《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叙》即直举艾南英言其论文“不辨是非”之失:“大抵门户构争之见,莫甚于讲学,而论文次之。讲学者聚党分朋,往往祸延宗社;操觚之士,笔舌相攻,则未有乱及国事者。盖讲学者必辨是非,辨是非必及时政,其事与权势相连,故其患大。文人词翰所争者,名誉而已,与朝廷无预,故其患小也。然如艾南英以排斥王李之故,至以严嵩为察相,而以杀杨继盛为稍过当,岂其扪心清夜,果自谓然。亦朋党既分,势不两立,故决裂名教而不辞耳。”[3]1971且《翁方纲四库提要稿》明言此书内记出十七签,又称“至其编次评语,内多引述吕留良、钱谦益之处。”[1]87而最为明显的是在违碍书籍条款第五条对吴伟业著述的处理上,“吴伟业梅村集曾奉有御题,其《绥寇纪略》等书,亦并无违碍字句,现在外省一体拟毁,盖缘与钱谦益并称江左三家,曾有合选诗集,是以牵连并及,此类应核定声明,毋庸销毁,亦并抽出存留”[1]87。故钱氏“贰臣”之因恐被夸大。
再者,如参以吕氏著述查禁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但有涉及时文选评、史料著述及自著诗文一类的文字大都查禁严烈,而有关其编次辑选之前人诗文以及缺乏政治敏感性的医籍杂著类著述则往往严中得宥。举以《宋诗钞初集》例,该书内容不涉点评,仅每家之小传系留良撰,乾隆年间虽几经查禁,四库馆臣仍最终将其收入《四库全书》之中,只将编者名改署吴之振一人,并未因留良其人而否定其价值。又《续名医类案》例,是书清魏之琇撰,因该书所收《医贯》、《己任编》涉吕留良故,邵晋涵在所作分纂稿时便对其“不暇持择”[4]485颇加訾议。然《四库全书》仍将该书收录,且大量保留了吕氏医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最终也仅就其编次问题提出了批评,对于邵氏之指责避而不谈,反赞是书“采摭既博,变证咸备,实足与江瓘之书互资参考”[3]1365。不仅如此,即便对《医贯砭》这样过分攻击吕氏医籍的著作,四库馆臣仍然能够持有一定相对客观的态度。徐大椿在书中攻击留良,常常出现诸如“此等绝灭天理之谈,独有会心赞叹于此,其肺肠亦不可问矣”[5]92,“乱道一篇到底是说何病?糊涂至此,其心殆如粪土矣”[5]98等等激烈言辞。然实际留良批评《医贯》并非出奴入主,力为尊崇,而“虽取其书,未尝不虑其流弊也”[6]10。徐氏指责显然有失偏颇。因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评价此书时,亦称“大椿攻击其书,不为无理,惟词气过激,肆言辱詈,一字一句,索垢求瘢,亦未免有伤雅道。且献可说不能多验,今其书已不甚行,亦不必如是之诟争也”[3]1382。
据此可见,清廷执行禁书的力度应当是跟其与自身统治利益牵连的程度直接挂钩的。我们不妨对比钱、吕二人的共同点,个中情形或能有所窥得。其一,二人皆为当时文宗,钱氏于诗文论著,吕氏于时文选评,在汉人士子阶层中影响尤为直接深远。其二,二人与屈大均、金堡等人皆属前朝遗民,且都在著述中有诋毁清朝之言论,极富煽动性。
以吕留良为例观之,关于时文选评,吕留良认为“非时文不足明道”。他认为辩明事理要从语言文字着手,因为语言文字乃“心之声”,文字之坏源自人心之坏,反之文字之善,亦足以救正人心隐微深锢之疾,从改善文字进而改善人心。故而欲借此做救正世道人心之努力。同时,吕留良认为“道之不明也久矣。今欲使斯道复明,舍目前几个识字秀才,无可与言者。而舍四子书之外,亦无可讲之学”[7]19。其目的正是要通过时文选评来传播自己思想,即所谓“偶于时艺寄发狂言,如病者之呻吟,亦其痛痒中自出之声”[7]19。此间就包括自己“世所讳忌”的政治主张,即“华夏之防大于君臣之义”。而这种反清思想在当时清廷统治下进行传播,就必须要采用一种异乎寻常的方法,吕留良恰是借助科举制度下时文的独特属性,因而不惜以大量精力从事时文选评,前后评选结集二十余种,尤以大量明末抗清志士作品为多。而吕氏天盖楼评选的八股文流布极广,风行海内,远而且久,以致天下士子,倍崇其人。这显然是为清朝统治者深感忌讳的。
四库馆臣正是基于此制定相关条款,意在正本清流,控制“悖逆”思想源头,切断“邪说”传播途径,震慑“惑论”接受群体。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四库馆臣对禁书标准的解读就要有着多方面的综合考量。
首先也是最为直接的因素当为著述来源,即主要考虑发表著述之人影响力。四库馆议定颁布的查办违碍书籍条款中特殊明确提及的钱谦益、吕留良、金堡、屈大均等人或为当时文宗大家,或为深具影响力的前朝遗民。除钱、吕二人外,金堡属南明旧臣,威望颇高,屈大均则为清初“岭南三大家”,故上述等人之著在悬为厉禁的同时,其标准也更显严苛,而这也在《纂修四库全书档案》记载各处奏缴违碍书目折中得到了大量明确反映。
其次,书籍类型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即主要考虑某类著述之政治关涉度。《四库全书》很大程度上是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为名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产物,其目的正在于通过“寓禁于征”的政策,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及与清朝意识形态要求不符的思想予以禁毁消除。从查办违碍书籍条款及实际查禁之例看,所谓违碍字句皆为与清朝统治意识相左之属,而不涉违碍的书籍者实际是能够得到有所区分地细化处理的。关于此操作细则,具体可参条款第六条之例“凡类事及纪载之书,原系门各为目,人各为传,不相连属,即有违碍,不过中间一门一传,其馀多不相涉,不必因此概毁全书,应将其违碍之某门某传查明抽毁,毋庸全毁”[1]87。除该款提及的类型以外,诸如医书等杂著,由于与政治关涉度并不紧密,故而并未成为禁书的重点。
其三,受众对象,即主要考虑相关书籍阅读群体之特性。这一因素实际是与著述来源存在一定关联的,受其影响大量的禁书受众对象多为汉人士子群体。举以吕留良例,其选评之时文直接受众自当为科举制度下秀才一类的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对这一群体的思想控制于统治者而言显得尤为关键。《四库全书》的编修不应孤立地看作是一次仅仅围绕《四库全书》本身的事件,其编采纂修过程本就是一个借稽古之名,行划除嫌忌之实,于全国范围内在采进过程中开展禁书,达到寓禁于征,进而对各层次的知识分子实现全方位文化专制目的的过程。因而清廷对吕选各科时文墨评的查禁标准尤严,范围尤广,力度尤大,前后所涉近三十种。
其四,影响范围,即主要考虑著述流布覆盖面之大小。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吕留良之著述大量出现在各地官员奏缴的禁书清单之上,所涉远及两广、云贵、陕甘、四川等等诸省,吕氏著述流布覆盖范围之广可以窥见。至于后来引发吕氏“文字狱”案的曾静,即为湖南永兴一僻乡生员,也正是受到留良点评时文之影响。因而对此类流布范围甚广的所谓“违碍”著述,欲切断其传播途径,自须重点审定,予以处理查禁。
对应前举之例,由于《宋诗钞》并不涉评,《续名医类案》则囿于其医籍之属性且非留良专著。即以钱谦益之著述进行印证,其所撰《绛云楼书目》自问世后,抄者不绝,康熙年间更有陈景云为之作注,然该书也并未入禁毁之列,原因恐怕正在于该书一方面为目录学著作,缺少政治属性;另一方面则由于其著录体例偏简,大多数图书只著书目,少量图书注有册数、作者及姓名之类基本信息,并无违碍之由。统以论之,诸如此类著述,其政治敏感性与影响导向于清廷而言关涉相对不大,在不违谕旨的前提下,因而出现前面提到的这些宽严有别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体而言,关于禁书标准的准确解读,仍有待我们进一步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考察,而倘能以更为广泛全面的个案研究为线索进行介入,无疑对这一问题细致深入的展开是大有裨益的。
摘要:乾隆时期《四库全书》的编纂是在“稽古右文”的幌子下,清廷推行文化专制的产物,而四库馆臣则是“寓禁于征”政策直接的贯彻执行者。关于其禁书标准,司马朝军先生曾有《乾隆时期禁书实录——从翁方纲〈四库提要稿〉看禁书标准》一文,刊于《出版科学》2008年第6期。今在整理研究吕留良著述过程中发现四库馆臣对禁书标准之解读或犹有可发之处,即需就著述来源、书籍类型、受众对象、影响范围进行综合考量。
关键词:禁书标准,吕留良,政治敏感性,影响导向
参考文献
[1]吴哲夫.清代禁毁书目研究[M].台北: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1969.
[2]司马朝军.乾隆时期的禁毁实录[J].出版科学,2008(6).
[3]永2),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翁方纲.乐怡标校.四库提要分纂稿[M].上海:上海书店,2006.
[5]徐大椿.徐灵胎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6]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3.
为了全面贯彻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工作,不断增强教师的综治安全防范意识,坚决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校园平安、稳定、和谐发展,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教职工自身安全责任
1、积极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模范履行教师职业规范,提高自身修养。
2、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安全行车、规范停车,不乘坐或驾驶无牌无证的各种机动车辆,不酒后驾车,不无证驾驶。
3、外出时,要维护自身形象,注意人身安全,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4、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安全用电,不擅自拆卸或安装各种电器设备。
5、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及公益劳动,要做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
6、在实验、计算机、体育教学活动中,做到正确操作,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器材和药品,切实保障自己与学生的安全。
7、安全上网,懂得利用网络传播病毒、反动信息、色情信息、垃圾邮件是违法行为;非法攻击和进入他人计算机、服务器是违法行为;要远离色情网站,不要轻易运行电子邮件里的附件,在网络上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等。
8、在八小时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内,不酗酒、不参与赌博等不健康的活动。
二、维护学生安全工作职责
1、在工作中每位教职工要关心、爱护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给学生布置过量的惩罚性作业。若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学校视情节轻重追究其责任。
2、每位教职工要教育学生在校园内不追逐打闹,不随意攀登校内建筑物及大型器械,不准在楼梯的扶手上滑溜和走廊的护栏上攀爬,若发现学生进行不安全活动时,要及时进行制止和教育。
3、每位教职工要认真参加值日工作,准时上、下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处理偶发事件,劝阻学生玩不正当的游戏、危险性活动,放学做好清校工作,督促学生按时离校。
4、任课教师要遵守“谁上课谁负责”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细心观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5、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守岗位,不得中途擅自离开岗位,不准学生随意私自离开教学场所,不能将学生驱赶出教室,不能以任何理由让学生离开校园,对学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事件,要及时通知班主任或学生家长,并妥善处理。
6、任课教师上课要严格点名制度,若发现学生缺勤,要仔细询问其原因,若情况异常,要及时告知班主任及当日的值日领导,并妥善处理。
7、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实验课、计算机课、体育课安全教育,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要仔细检查教学场所及所使用的实验仪器、电源、药品和体育器材等,消除隐患,避免由于教师或学生使用不当而导致安全事故。
8、按时放学,未经学校许可,不得提前放学。放学后,任课教师若滞留学生,必须自己在场,不允许出现学生在、老师不在的现象。
9、任课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和急救知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及时组织救护,保护现场,及时告知班主任和受伤学生的家长,并向学校汇报。
10、任课教师组织开展各种校外活动,必须经学校批准,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安全因素,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学生参加本校各种训练队、兴趣小组活动,其安全由指导教师负责。
11、班主任对班级安全工作要做到“高度重视,警钟长鸣,制度健全,措施有力,常抓不懈,确保安全”。经常到班级教室观察、定期检查供学生教育教学及开展活动的一切设施,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整改,及时排查。
12、教学副校长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应协助校长督促好本校教职工认真履行各岗位职责,及时妥善地处理好年级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如无法解决,应及时上报学校。
13、在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前,应组织制定切实可靠的安全保卫措施和应急预案,在活动期间,应协调各带队教师管理好学生,及时妥善地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如遇到较大突发事件,应及时报告学校。
14、后勤保卫人员、司机、生活老师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否则,追究相关责任,情节严重交司法部门处理。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学校、教职工个人各执一份。
学校法人教师:
1、在某种程度上,拿破仑 • 希尔对成功学的了解要比卡耐基更为深刻,虽然他只是充当过卡耐基的助手而已。本书里将个人获取人生成功的经验总结地非常深刻,而且主要从归纳出来的“明确目标、自信心、储蓄习惯(这一点不常见)、进取心与领导才能、想象力、充满热忱以及自制”几方面来全面论述的,条理清晰,见识中肯。往往人们无法达到梦想彼岸的问题在于知易行难,道理差不多,但毅力的坚持与否决定个人可以取得多大的成功。
2、“本书是希尔花费了25年多的时间才整理出的一部个人成功领域的经典之作。本书已售出上千万册,帮助成千上万的人获得了成功。成功的秘密其实简单,当你阅读此书时,你将从中领悟到这一真谛。” 希尔认为的真谛是什么呢? 成功法则之一:明确的目标...... 恰好搞错了。 在某种程度上,拿破仑 • 希尔对成功学的了解要比卡耐基更为急功近利。这就是为什么他只是充当过卡耐基的助手而已。
——新课程的视野 高慎英 刘良华著
目 录
上篇 什么是“有效教学” 第一章 有效教学的追求 第一节 寻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 第二节 建构“教学模式”的有效教学 第三节 走向“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 第二章 有效教学的过程 第一节 有效“备课” 第二节 有效“指导” 第三节 有效“激励” 第三章 有效教学的组织 第一节 班级教学的流行 第二节 小组教学的努力 第三节 个别化教学的追求
中篇 有效教学的历史经验
第四章从“接受学习”到“发现学习” 第二节 “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 第二节 “范例教学”与“发展性教学” 第三节 “情境教学”与“发现学习” 第五章从“八字教学法”到“自学辅导教学” 第一节 “八字教学法”与“异步教学” 第二节 “尝试教学法”与“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第三节 “自学辅导教学”与“有指导的自主学习” 第六章有效教学的新方向 第一节 隐性学习第二节 体验学习第三节 研究性学习
下篇 有效教学的资源 第七章 课程物质资源的开发 第一节 “教材”的再度开发 第二节 体验“网络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节 走进“社区资源” 第八章 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 第一节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第二节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第三节 在“师生互动”中生成课程资源 第九章 反思教学: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 第一节 反思教学的由来 第二节 反思教学的特点 第三节 反思教学的途径 前 言
1、本书的基本追求、重点思想:
一:转换一种“教学论”的写作方式,比如不以“下定义”为写作的起点,代之以“教学事件”、“教学历史”的叙述和解说。
二:转换一种“知识观”(或认识论)假设,比如虽然不简单地否定传统的“旁观者”知识观,但更倾向于“参与者知识观”或“建构主义知识观”,尊重“个人知识”。
三:转换一种“人才观”(学生观)假设,比如虽不迷信所谓的“多元智能”,但本书愿意义无返顾地尊重“多元智能”所提出的“另类人才”。
四:直接关注教师如何有效地备课、讲授、提问、激励等日常教学行为。
五:努力比较完整地介绍和分析近现代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些“新方法”和“新理念”
六:倡导“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者”,将“有效教师”的基本使命定位在“为学生提供足够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什么是“有效教学”?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怎样才是有效教师?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
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
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有效的教师是那些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课程资源的教师,是一个课程资源开发者。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人生信念”?
一是个人的“生活实践”及其“体验”;二是对他人的生活实践的“观察”和“领会”。而积极的“人生信念”却在这两种活动的“关系”中形成。二者相互推动而形成自己的“阶段性”的“人生信念”对于已经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的人来说,重要的是观察和领会他人的生活实践和生活态度并从中获得“自我超越”的激情。
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走出自己的教科书。要有博大的胸怀和仁爱的思想,教育与育人想结合。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在教育的海洋中探航,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追求实效与高效。
教学的“基本”的要素,大体有三: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课程资源(或称之为“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第二章 有效教学的过程 什么叫备课?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备课”实际称为“教学设计”。所谓“设计”,意在“设”想和“计”划,教师要对知识结构、学生个性和需要、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等统筹兼顾。
一、“备课”要有三种计划
1、长期计划(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2、中期计划(“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它大致规定了每一堂课要完成的具体目标,二、“备课”的三个要素
“备课”要素有三: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
(一)学习者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
(三)学科内容及其结构
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材进行“再度开发”。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对课程内容做出“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
(三)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应适应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应该以能够激励学生热情地学习为标准。
有效的课时计划不仅要考虑具体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更要考虑方法组合模式的灵活运用,即包括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因素的组合。应该使之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
第二节 有效“指导”
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包括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包括有效
“提问”并“倾听”学生。
一、有效“讲授”
(一)使“讲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技巧之一是使教师引入话题是新颖而有趣的。技巧之二是“把目标告诉学生”。
技巧之三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使“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
二、有效“提问”与“倾听”
(一)有效“提问”
(二)有效“倾听” 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 第一,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第二,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第三,不能进行“满堂问” 第四,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 “满堂问”的教学现象
“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受益不多。
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满堂问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是因为没有倾听 没有关注学生,没有把学生的思维纳入到教学中。什么是有效“倾听”
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第一,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提问”和对提问的“回应”。第二,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
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面对错误答案时,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错误的回答。教师需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
什么是有效“激励”
有效教师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
一、热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学生“热心”;二是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
热情的教师自信和友好;用丰富、生动的手势强调重点;富有创造性,指导方法多样化;
教课时全身心投入,富于表现力;与学生保持眼神的交流;用不同的音高、音量、变调、停顿等来控制教学的节奏;教学时饶有兴致和情趣;
热情的教师坚定地认为学生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知道并能迅速处理学习任务外的事情;保持比较快节奏的课程进度,热情的教师有幽默感,能嘲笑自己;热情的教师通过走动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二、期望
有效教师总是能够积极期待每个学习者,对自己和学生怀有很高的成功期望。高期望的教师清楚地告诉学生课程目标;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兴趣清晰地连接起来; 设定合理的标准,并经常修改它们;保持一致的训练和任务方向; 鼓励学生发表意见;经常微笑、点头,保持眼神交流;
经常地、公正地让所有学生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或不充分的回答;
高期望的教师不经常批评学生;提供大量的、经常的、具体的反馈信息; 做到持续地鼓励、支持学生,相信并尊重学生。
三、可信任感
“有效教师”总是那些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教师的学识;一是教师的人格。什么叫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有时显示为“分层教学”或“复式教学”。即将一个班级学生按成绩或能力划分几个小组,同一水平的学生结成一组。即小组成员为同质。
(一)分组教学的策略
分组教学的基本策略是“同质分组”、“复式教学”。分组教学往往需要以学生自学、自动作为支持。
对学生分层时,分组教学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各个学科的差异。
在备课时考虑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将教学目标分层,并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分组教学一般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辅导”。放手让进度快的学生自学;在中等学生自学时适当点拨;进度慢的学生由教师扶持其主动学习,或由好学生帮助。
分组教学采取的另一个策略是“分层练习”和“分层测试”
(二)分组教学的变式 1.班内分组教学与年级分组教学 2.同教材分组教学与异教材分组教学 3.显性分组教学与隐性分组教学
4.能力分组教学与兴趣分组教学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将一个班级学生按异质方式组成几个小组,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互助,并以小组成绩代表个人成绩。“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成员的数量一般是4—6个。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
1.异质小组。2.任务专门化。3.互助合作的角色任务。4.小组奖励体系。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1.学生小组、成就分配 2.小组、游戏、比赛
3.小组帮助下的个别化和小组加速的教学 4.小组调查
走向“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
“教学设计”之所以能够作为有效教学的关键词被提出来,主要是人们普遍认定教学改革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人们期望寻找“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并以此来展开“教学设计”。
二、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建议
建构主义实质是一种新的“知识观”。为“参与者知识观”(与之对应的是“旁观者知识观”)。
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惟一的答案。
“学习观”: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重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这样,教学就不再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活动,而是知识的再创造、再理解和再加工转换。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建议
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选择并发展其优势智能。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
1.确立乐观的学生观 2.个性化教学
3.坚持多维评价标准,注重表现性评价 中篇 有效教学的历史经验 第四章掌握学习到发展性教学 什么叫“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的基本理念
掌握学习模式的核心精神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 二是教师应为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即“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
5、效果评价
(三)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由保加利亚学者洛扎诺夫创立,也称“洛扎诺夫教学法”。“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
1.暗示教学的原则
第一,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第二,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的原则。第三,暗示相互作用的原则。
第五章 从“八字教学法”到“自学辅导教学”
一、“八字教学法”
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实验始于1979年 “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个字。
(二)“八字教学法”实验的基本做法
“八字教学法”的基本精神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读读”,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读教科书,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议议”,是指在课堂的学习间的议论,是这个教学方法的关键。
繁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
第一,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第二,重视“反馈矫正” 第三,体现“目标教学”。
(二)掌握学习的操作程序
1.单元诊断。2.单元定标。3.单元新授。4.单元测验。5.单元矫正。6.平行性测验。什么是“发展性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实验研究,逐步形成小学教学新体系。由于其思想的核心是着眼于儿童的一般发展来进行教学,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因而,赞科夫的教育理论被称之为“发展性教学”。
(一)“发展性教学”的基本理念
“发展性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最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即“系统地、有目的地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
(二)“发展性教学”的教学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
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什么是“范例教学”
(一)“范例教学”的由来
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德国格廷根教学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施普兰格主张用“范例教学”代替按完整体系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做法。
(二)“范例教学”的基本思想
教学本应当教给学生“系统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但传统的教学却尽力让学生掌握一大堆所谓的“系统的材料”。
(三)“范例教学”的操作
“范例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以“课题”的方式组织教材,这种课题式教材不应该由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完全通过教师的“讲授”。
1.确立“课题”的三个原则
“范例教学”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2.倡导“课题式学习” 3.鼓励“主动学习” 什么是 “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与“情境教学”的前提性理念是重视儿童的“感觉经验”以及儿童的“兴趣需要”。
(二)“发现学习”的理念
发现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给学生,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
发现学习重视发现的“过程”
发现学习强调“直觉”思维。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像,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①
发现学习重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教材本身的趣味,使学生有新发现的感觉
(三)发现学习的优点
第一,发现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由此而获得自我探索的内在的求知欢乐。第二,发现学习可以促进有效的“接受学习” 第三,发现学习有利于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第四,发现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掌握收集资料、改造利用资料去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什么是情境教学模式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底色的“情境教学”目前主要显示为“问题教学”、“抛锚式教学”和“暗示教学”三种教学模式。
(一)问题教学法
杜威 “问题教学”的基本步骤:暗示(情境)—问题—假设—推理—用行动检验。② 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些观念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二)抛锚式教学③
抛锚式教学主要由美国学者布朗斯福特等人提倡并开发出来。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共同体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抛锚式教学两条设计原则:
一是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应该是某种类型的个杂研究或问题情境地。二是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抛描式教学并不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援助。抛锚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抛锚式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
2、确定问题
3、自主学习
4、协作学习
“练练”,也称为应用,包括做习题、口头回答、书面练习、开卷小结和实验等等。“讲讲”,在课堂教学里是贯穿始终的。读时有讲,练时也少不了讲。
“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在课堂教学中相互渗透,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各不相同,在运用上也有所差别。“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次序也不是不可改变的。
(一)“异步教学”的由来
1989湖北大学,黎世法在“最优化教学”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异步教学论”。“异步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的异步化(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异步化。
(二)“异步教学”实验的基本做法
在异步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化学习是一条主线。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等阶段进行学习的过程。
一、“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因其提出明了的“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育口号而深入人心。
(一)“尝试教学法”由来
1980年,常州师范学校的邱学华在当地试验“先练后讲”的教学方法
(二)基本做法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结为“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程序为分七步进行,即“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二、“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一)“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的由来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的教学策略:为了解决学生机械模仿、不会独立的问题,研究小组分析了“讲练结合”、“要求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现有的经验。然后提出让学生自行“尝试”地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需要给予指导。
(二)“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的理论基础
“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序列)”、“在采用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尝试指导’的方法”、“及时获取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等四个条教学措施。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四条教学原理。
第一,情意原理。第二,序进原理。第三,活动原理。第四,反馈原理。
(三)“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的基本做法
大致可包括“诱导—尝试—概括—变式—回授—调节”等步骤:④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 2.探究知识的尝试 3.概括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4.变式练习的尝试
5.回授尝试效果,组织答疑和讲解 6.阶段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
一、“自学辅导教学”
“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由“程序教学”实验发展而来,“自学辅导教学”的教学原则7条: 第一,“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原则。第二,“教师指导、辅导下学生自学为主”原则。第三,“启、读、练、知、结”原则。第四,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直观性”原则。第五,尽量“采取变式复习加深理解与巩固”原则 第六,“强动机、浓兴趣”原则。第七,“自检与他检相结合”原则。
(二)教学过程
“自学辅导教学”的基本过程为“启、读、练、知、结”:
“启”就是从旧知识引进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有迫切需要阅读课本和解决问题的要求。“读”就是阅读课文。“练”就是做练习;
“知”就是当时知道结果,即及时反馈。“结”就是小结。
二、“有指导的自主学习”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有指导的自主学习”以“先学后教、超前断后”为基本特征
在师与生的关系上,“有指导的自主学习”强调师生人格平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参与学也参与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分展示其求知欲、表现欲与创造欲;教师只作画龙点睛般的启发、引导、讲解、延拓,力求满足学习自主发展的需要。师生双方都从共同营造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中得到自信、智慧、发展与欢乐。
第六章 有效教学的新方向
有效教学新的方向:“隐性学习”、“体验学习”、“研究性学习”。其中“体验学习”是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向,广义的“体验学习”可以包涵“隐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发现学习”、“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有指导的自主学习”等等已经隐含了“体验学习”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 隐性学习
知识除了是客观的,它还具有不可言传的“隐性”之维。知识有可言传的部分,也有不可言传的部分;有可教的部分,也有不可教的部分。对于不可教的部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只能由学生亲自去操作、使用、探究,与之相应的学习方式可以称为“隐性学习”。
提倡 “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
“由人以渔”意味着将自由选择的机会重新转让给学习者,意味着把亲自经历、亲自体验、亲自发现、亲自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习者。善教者教人整体地亲自感知,让学习者在整体亲历中“心领神会”。
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放手让学生“亲历”知识,让学生在“主题式学习”、“课题式学习”的过程中“整体”地体验
“问题”并附带地拥有“细节”知识。有效的教育或指导并不勉强地将“细节”知识单独地提出来言说、讨论,以免使学生徒增知识“怯场”的苦恼。
第二节 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
学生亲自参与的“创造”的结果。
有效的知识学习首先需要教育者能够唤起学习者的“求知热情”,而教育者能否唤起学习者的“求知热情”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是否为求知者提供了足够的亲自经历、亲自体验、亲自发现、亲自研究的求知时间以及求知空间。对教育者而言,承认“热情求知”的知识价值也就意味着为求知者提供足够的问题情境并让求知者亲自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
一旦学生有了求知兴趣,知识的形态已经发生转化。与其说学生在学知识,不如说学生是在进入人生的信仰之旅。
第三节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关注学生“亲历”过程,更强调学生在亲历中、在热情求知中获得个人化理解
课程知识就不再是与学生无关、与生活无关的普遍性结论,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知识的创生过程,在亲历知识生成的过程中热情参与、积极探究,形成对知识的个人化理解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向学生的经验回归,“综合实践活动”及其“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地投入探究过程中,亲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并认可学生对知识作出个人化的理解和创见。
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简单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结论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知识批判性地反思、创造性地理解,共同创生知识意义的过程。
学生大量的、丰富的个人热情参与、体验、亲历过程中形成的个人化理解。下篇 有效教学的资源 第七章 课程物质资源的开发 第一节 “教材”的再度开发
“教材”包括“课本”(或“教科书”)以及相关的“教辅材料” 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是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教材。
“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部分。所谓“备教材”主要是指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
在为学生提供教材和教辅资料时,所提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需要保持一定的难度,能够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水平构成一定的智慧挑战。
第二节 体验“网络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资源和影视资源可以合称为“媒体资源”。除教材资源之外,教师尚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从网络和影视资料中寻找有价值的课程与教学资源。
一、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的优势在于它具有超强的交互性、高信息含量性、活动空间虚拟性等等。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
网络教育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网络教育提供的学生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自由的空间。
“网络资源”是对人类的传播方式变革
二、现代教育技术
除网络资源之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发和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构成课程资源的一个部分
现代教育技术是否能够发挥它的力量和魅力,取决于教师的恰当使用,以便真正能够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第三节 走进“社区资源”
社区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社区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水文站、工厂、农村、部队以及科研院所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社区是一个广阔的资源中心。
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皆可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成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部分。引导家长开发和保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
第八章 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
“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至少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以此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二是发挥教师“主动性”,通过教师的“主动学习”并以此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三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对话教学”来不断生成瞬时性的、不可重复性的课程资源。
第一节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之一是“学生主动学习”。当人们说“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时,除了认定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是课程资源之外,还意味着教师需要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主动性”是一块等待开发的富矿;学生的“主动性”是学生学习乃至整个教学活动的“发动机”。第二节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之二是“教师学习”。当人们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时,除了认定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是课程资源之外,还意味着教师需要通过“主动学习”来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
教师一旦获得“自我超越”的激情,教师一旦获得“办学理念”和相关的“教育信念”的支持,可以将这种“行动研究”(或“校本教研”)模式的基本“环路”表述为“问题—设计—行动—反思”:
第一,问题。暴露教师的“问题与困惑”。
第二,设计。教师针对“问题与困惑”寻找、设计相关的方案。
第三,行动。在“自我超越”、“办学理念”、“教育信念”的支持下采取教育“行动”,尝试着解决教育问题或教育困惑。
第四,反思。行动中不断“反思”发现新的教育问题和教育困惑。第九章 反思教学: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
真正的“有效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的基本使命是为学生的体验学习提供足够而有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
而教师能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由“经验教学”转向“反思教学”,是否能够由“经验教师”走向“反思教师”或者“反思性实践者”。教师只有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开发和生成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实现有效教学。
第二节 反思教学的特点
反思教学是对某种观念和实践方式的批判性考察,是对过去的成就与问题的回头审视,是以一种“研究”、“探讨”、“思虑”的心态投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一、兼容态度
二、改进
三、批判性
一、从“日常教学”到“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针对某种“教学事件”,是针对已经发生的“教学事件”回头观看和追溯。
这样看来,“反思教学”虽然与“课后讨论”(评课)或写“教后记”等活动相关,但它必须进一步追究如何展开“课后讨论”;如何写“教后记”?其实,除了“课后讨论”和写“教后记”之外,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反思教学”蕴涵在教师的“备课”、“上课”以及“评课”的所有日常教学活动中。
就“备课”而言,“针对教学事件并以有效教学的理念去设计教学活动”意味着:上一节课或在更早的时候,我的课堂里发生了什么教学事件?这与什么问题相关?这个问题我以前见过或听说过吗?别人曾经遇到并解决过类似的问题 吗?别人是怎样解决的?我能否借鉴别人的想法或做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否涉及到某些“教学理论”问题?比如,在教育改革史中不断有人提出要教给学生“知识结构”而不是零碎的“知识点”。我的备课是否隐含了某种“知识结构”呢?我怎样使我的教学保持某种“结构”?
就“上课”而言,“针对教学事件并以有效教学的理念去设计教学活动”意味着:课堂里发生了什么教学事件?我应该怎样去解决应对这些教学事件,而我这样应对合理吗?我该怎样调整我原先的教学方案?课堂教学过程当然需要根据上课前的教案去有步骤地展开,但同时也需要针对教学中发生的事件不断调整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而在处理教学中的教学事件时,表面上看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去当机立断地解决问题,但为了获得相应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教师还得在课堂教学中以及课堂教学外不断地吸纳相关的有效教学的理念。
就“评课”而言,评课时可以提出“成功”的地方,也需要提出“教学遗憾”,“反思”实际上是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所想的观念的一种回眸和顾盼。
“反思教学”是教师在日常经验教学中的一种“觉醒”,这种“觉醒”并不导致“经验教学”的贬值。
“反思教学”与“日常教学”之所以必须相互转化,理由在于:
第一,“反思教学”是对原有经验的不满足甚至是对原有经验的某种挑战,这会在不同程度上给教师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带来焦虑和不安。
第二,经过“反思教学”所获得的“新教学理念”只有转化为教师的“新日常教学”或“新教学经验”之后,新教学理念才能落实为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第三,教师的“反思教学”只有与“日常教学”相互转化、相互结合之后,教师的“反思教学”才有可能日常化,就意味着“反思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
二、从“国家课程”的实施到“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考虑儿童的教育问题时,总会围绕某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态度提出一些基本的“教育目标”。比如通过一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一些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所必须的读、写、算的生活能力以及热情、勇敢、节制等生活态度。
所谓“反思教学”,理所当然地包含了“课程反思”。这种反思直接指向如何为学生提供“好课程”。《有效教学论》读后感
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在认真阅读了《有效教学论》之后,我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观点更加清晰明确。《有效教学论》以理论的方式,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引了一条有效的道路。
有效教学强调教师要有效的备课,有效的指导,有效的激励。指出了有效教学的新方向是隐性学习、体验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一、全书的产生
1559年德国的斯克利赫于巴塞尔出版的一部《百科全书》, 这是第一次用《百科全书》作为书名而出版的一部著作。1751年至1772年, 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与手艺词典》, 是最早的百科全书, 共有28卷, 71818个条目, 2885张插图, 它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百科全书》的始祖。16世纪到17世纪, “百科全书”经二十多年的打磨, 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1768年至1771年英国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是百科全书之首。《不列颠百科全书》已被全世界公认是世界知识大全, 最具有国际性、权威性和学术性的百科全书, 从1768年到1771年出版了三卷。出版百科全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最初最具现代百科全书编辑方法的狄德罗和达朗伯在编辑《百科全书》时, 它的第一卷的出版曾经受到官方和教会的非难和指责, 但是在民间却得到广泛的支持, 因为《百科全书》的出现适应了欧洲日益高涨的革命精神, 与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产生了共鸣, 《百科全书》的产生完全是民间的、自发的。
在《百科全书》产生的同时, 中国正处在康乾盛世, 据史料纪载, 清朝初期清政府与西方是有交流的, 比如宫廷内曾有过意大利的画师郎世宁和潘廷章等, 他们的画如今世人还可以看到, 因此可以说在清朝时期中西方不是完全割裂的, 皇帝有机会听到西方的信息, 在乾隆三十八年 (1773) , 清政府设立了“四库全书馆”, 《四库全书》开始编纂, 由乾隆皇帝的第六子永2) 、内阁大学士为正总裁官, 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及侍郎为副总裁官, 当时的知名学者纪昀为总编纂官, 编纂这套大型丛书。陆锡熊、孙士毅、戴震、周永年、邵晋涵等一些学者也参加了编纂。参与编纂工作而被正式列名之人达3600余人, 负责抄写的人也有3800人, 1782年《四库全书》及其复抄7部, 也全部完成。
二、全书的内容
《百科全书》是被全世界公认的知识大全, 是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对过去知识全部积累或某一方面知识的全部积累。《百科全书》是所有知识的总汇, 被人们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它是一种工具书, 主要是为查阅者查检所需要的知识资料。《百科全书》在规模和内容上都超过其他类型的工具书, 它的完备性是它几乎包容了所有工具书的内容, 是对一切知识门类广泛的概述。是否拥有一部综合性精炼百科全书, 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不列颠百科全书》于1768年、1771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首版, 此后逐渐完善, 至第15版, 是目前为止最优秀的《百科全书》之一。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时期出现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官修丛书。它虽也称为“全书”, 但此“全书”并非彼“全书”, 它是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我国编辑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它不同于西方的百科全书, 它主要是对重要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汇辑, 还有一些辞书的成分, 它的主要用途是仕途举子学习和参考之用。《皇览》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 跟随历史长河的流淌, 随之出现的有杜公瞻编纂的《编珠》, 欧阳询编纂的《艺文类聚》, 虞世南编纂的《北堂书钞》, 徐坚编纂的《初学记》, 李舫编纂的《太平御览》, 王钦若、杨亿、孙奭等18人编纂的《册府元龟》, 王应麟编纂的《玉海》, 解缙任总编纂, 经六年 (1403—1408) 编纂完成《永乐大典》, 直到陈梦雷等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 最大的一部为《四库全书》。清朝乾隆年初期, 学者周永年提出把儒家作品学说集中在一起, 供查阅者查检的想法。由此清乾隆三十八年, 皇帝下旨编纂《四库全书》, 也就是1773年《四库全书》开始编纂, 历时10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 79337卷 (据文溯阁本记载) , 36304册, 近230万页, 约8亿字。整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的部分古籍, 其中有部分列为禁书, 它涵盖了中国古代所有学术领域。编纂四库全书, 收书3503种, 同时也禁、毁图书3100多种。《四库全书》中的文史资料很多, 科技资料却较少。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却没能收录其中。封建社会, 我国始终是农业国, 农业技术发达, 可全书中收录农业图书仅十部, 可见封建统治者的短视。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使得全书中收录外国作品少之又少。清朝统治者主张“文治武功”, 儒家著作放在首位, 把科技著作和西方现代科学技术认为是“异端”, 除了农学、天文算法类收录了少数科技著作以外, 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
三、全书的作用
《百科全书》的特点是收录范围广泛, 条目简短清晰, 事实充分确凿, 材料精新可靠。《百科全书》是开放的、科学的学术性著作, 推动了人类发展和科技进步, 对工业革命及其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也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出版后的《百科全书》曾受到教会指责、官方非难, 然而却得到民间大力支持, 使得民众革命热情日益高涨, 点燃了人们思想的火花.。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从人们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从此西方许多国家进入了工业革命和科技大发展的年代, 各种发明创造频频出现, 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迅速增长, 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超过了东方闭关自守的封建王国。
《四库全书》完全是官修的丛书。《四库全书》则主要是奴化、禁锢百姓思想, 宣扬封建文化, 目的是加强封建专制制度, 使大量传统文化受到破坏, 阻隘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中国的现代化的步伐。17、18世纪的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已有的知识已经能满足小农社会的需要, 整个民族缺乏探索未知领域的意识, 也没有对西方科学知识的求知兴趣, 中国古代没有发展近代科学的环境。农业文明是有规律性的, 打破规律被认为是错误的, 对所有新鲜的事物和学说都有天然的排斥和恐惧。中国古代对科学的认识肤浅、粗略, 把科学认为是“杂学”, 缺乏对科学的重视, 尤其是作为统治者本身, 对16世纪以来西方传教士带来传教与传学全给予排斥, 这是中国古代无法超越的科技观, 这也是明清两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中国儒学的传统中有着强大的正邪观念, 传教士传进的教会思想是“邪”说, 具有邪说之人所带来的文化也不假思索地给予排斥。另外中国相对于隔绝的地理环境, 也不可能形成开放的意识形态。经典儒学要旨认为学术应该是兼容并蓄, 但在清朝时期, 学术不是纯学术, 而是一切学问皆政治, 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思想控制十分重要, 经过数千年积累的儒家思想, 已成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为了维护统治, 大兴“文字狱”, 在文化统治的高压下, 人们也无法接受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四、产生的意义
《百科全书》的产生和发展给予西方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科技进步和人们对科技探索的兴趣极大提高, 使得西方诸多国家进入了产业革命和文化革命时期, 各种发明随之而来, 从而提高和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使得西方许多国家增加了实力, 渐渐超过了中国。《百科全书》是西方资产阶启蒙思想产生的里程碑, 《百科全书》在编纂过程中召集了各行各业的精英, 如达朗贝尔、卢梭等著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为其纂写, 在编纂中这些学者宣传科学知识, 提高理性主义和批判精神, 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 从而形成“百科全书”学派, 每一条目的编写都认真对待。对有些微不足道的小条目, 也从不小视。《百科全书》的主编者狄德罗也因编此书而入狱, 尽管如此他编纂全书的热情从未减少。《百科全书》以其求实、求真的态度完成了编书史上的革命, 它的形成为西方科技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它的重创造, 着眼于现实的社会成就令人叹为观止。从此欧洲走向文明与繁荣。《百科全书》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当年的《百科全书》可能已经简单过时, 但它的意义却无可替代。
《四库全书》中保存了历代大量文献。有很多珍贵善本, 如宋元刻本、旧抄本, 还有已失传很久的书籍, 《四库全书》的编写, 从整理古籍的方法、辑佚、校勘、目录学等方面对后来的学术界影响很大。《四库全书》是封建皇帝以“稽古右文”为名, 推行文化专制的产物。乾隆借纂修《四库全书》向全国征集图书。实行“寓禁于征”的政策, 对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书籍, 采取全毁、抽毁、删改的各种办法, 从而销毁、篡改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它的出现使统治者维护了其统治, 但从思想和精神上奴化了广大民众, 使他们更加服从于统治者。
由于东西方文化土壤的不同, 从而形成具有不同风格的两种巨著, 《百科全书》重创造, 它着眼于现实, 收藏的价值不是很大, 但其利用的价值不可估量, 它的产生让科学在普通人的思想中开花结果。《四库全书》沉湎于历史, 它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但是它的利用价值并不很广, 因为它无法深入到普通读者的思想中。两种巨著产生的年代相差无几, 但编纂的原因、目的、作用上都有明显的差异。《百科全书》溶铸了18世纪前欧洲的全部文化成果, 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 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号角, 从此欧洲走向了繁荣。《四库全书》汇集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留下的丰富遗产, 体现了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 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从此中国走向了停滞, 使中国的科学、文化发展从此落后于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
摘要:《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的产生时代几乎相同, 但其产生和作用截然不同, 《百科全书》的产生点燃了广大民众的科学意识, 《四库全书》的产生禁锢了广大民众的思想, 压制了民众对科学的渴望, 因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
关键词:《百科全书》,启蒙运动,《四库全书》,闭关锁国
参考文献
[1]李伟国.重审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二十四史之价值[J].学术月刊, 2013 (1) .
[2]周仕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乾隆朝西学观[J].广东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