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共11篇)
通过本次教育学习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学到了非常实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我的学科教学很有帮助。
一、科技在进步,教育在发展,中学的教学同样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理念和支持,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现代的学生,学习离不开信息技术。
我们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思维,而使用信息技术,能创设贴进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运用声音、图像等先进手段来挖掘教材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挑战自我,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现代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已是必然。
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未来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学生将根据个人的需要实行自主学习,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思维,而教师则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在教师角色定位上,教师将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同时,教师将更注重学生合作、协同能力的培养,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这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生生互动、合作学习。
四、现代的课堂,需要信息技术支持。
现代的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而非理论型课程,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究和合作, 更要求学生亲身体验, 具体操作, 反复练习。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呢?
一、转变好师生关系
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主体参与理念下的“体验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发挥各自的特长, 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传统信息技术课教学中, 学生坐在电脑前, 老师通过终端给学生讲解操作步骤, 学生边记笔记边体会。而体验式学习则要求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积极主动地参与, 不断进行体验、创新、感悟, 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 教师由原来知识的传授者、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教学设计由过去的单纯考虑“如何教”转变为现在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启发、诱导、引领学生去“如何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由“幕前”转移到了“幕后”,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得更为协调。
二、创设好问题情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情和学情创设问题情境, 给学生营造目标分级达成的任务情境, 激发学生创作兴趣。教师可以为完成任务的各个阶段设计不同的、富有创意的问题, 逐步引导学生去体验探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完成实践任务。
创设信息技术问题情境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 一是信息技术知识的问题化, 二是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化。前者要求对本节课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然后设想一个能全面覆盖这些知识点的递进式问题。后者要求把信息技术问题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阅历联系起来, 为生活化问题的产生提供背景。比如, 我曾经设置了这样的情境: 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班上准备了一组歌曲串烧, 但是歌曲伴奏应该如何剪辑呢? 学生一看这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密切, 便十分感兴趣, 学起来也认真。学了音频处理软件Gold Wave的基本操作后, 便迫不及待地上网搜歌曲伴奏, 下载后就开始试着剪辑。在软件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其他问题, 比如如何设置歌曲的淡入淡出效果, 如何从VCD、DVD或其他视频文件中提取声音等。通过这些体验操作, 学生认识了很多视频格式, 也基本掌握了音频剪辑方法。
三、指导好学生操作
信息技术课上,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操作体验, 指导他们完成既定目标, 会比完全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比如, 在我的一节Flash课上, 要讲“元件”这个概念, 这个概念在Flash中非常重要, 但是单纯的讲解学生不会感兴趣。因此我就先制作了很多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 学生看后觉得好玩而且简单, 便跃跃欲试。我也就抓住契机, 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运动渐变动画, 但结果是小组很努力, 就是不能制作成功。当学生们提出疑问: “我为什么不行呢? 为什么我们制作不出来呢?”这时, 我提出了元件的概念, 并告诉他们必须把要运动的对象转化为元件才可以。后来学生们按照我说的方法, 又通过组间合作, 制作出了精美的作品。总的来说, 这节课学生的体验仅仅停留在制作过程中, 并没有让学生在新情景中形成新的观念, 也没有经过再反思, 形成新经验的过程。但这让我悟出了体验式学习策略的运用之妙, 让学生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 亲身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教育结果学生终生难忘。
四、实施好主题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学生体验式学习, 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让学生上机体验操作, 体现任务驱动, 通过完成一个任务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 从而达成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以及情感性目标。任务的不同, 教学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也会有所区别。
在不同的任务当中, 学生发展侧重点就会有差异。我们教师在评价时, 要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不同的评价。如在《设计胸卡》这一任务中,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评价的主题就可以是: 1哪一张胸卡的款型最吸引你, 为什么? 2哪一张胸卡色彩搭配最合理, 上面的填写项目设计最全面? 3胸卡制作进行了哪些操作, 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等等。也可以通过把这些问题形成评价量表的细目来让学生自己填写。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认知与获取 表达与交际能力
信息化已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宽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加交际化内容的输入量,探索符合培养现代化人才要求的英语教学方法,充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进行教学改革。
下面是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draw their attention”——小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先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黑板+粉笔”,课堂教学显得枯燥单调,学生接受的刺激较呆板,往往兴趣不浓。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既能提供看得见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又能提供听得见的音频信息,学生还能自己动手操作。
例如,我在教学生各种动物的英语名称时,就在课件中设计了一个动物园,由教师充当导游,让学生来当游客。当动物形象一个一个出现在屏幕中时,再配合之动物的声音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就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仿佛他们身临其境一样。与此同时,在这些鲜明、生动、活泼、可爱的动物画中教给学生这些单词的读音,运用身体语言模仿它们的动作、形态、叫声,再看看、说说、演演中,学生很快掌握了上述单词。在单词的consolidation时,通过课件中的猜动物特征游戏,让学生将正确的动物图片贴在黑板的相应位置,并亲自用粉笔把单词写出来,学生们表现的都很积极。我相信效果一定比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把动物名字写出来好得多。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能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苏教版英语教材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英语语言信息,但教材中的图文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形。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其他辅助教材手段来呈现教材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时也就能更充分的发挥各种媒体深刻的表现力和良好的重现力。
活泼可爱、生动有趣的卡通是孩子们喜欢的形象,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生动、有趣的英语卡通片,教师可根据自己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相关的卡通片段,配上簡短的英语对话,播放给学生观看。例如,在教学 Happy New Year 这一课时,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情景:首先利用主人公 Helen和Mike 正在高兴地又蹦又跳的动画,设置悬念,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学源于思,起于疑。”通过恰当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引起想象。接着,屏幕上飞出一些玩具,doll, car, kite, ball, balloon, swing等。接着妈妈拿出新年卡片,创设情景,解开悬念,复习单词。然后,用卡通动画的形式,模拟生活情景,同时响起 “Happy New Year”的歌曲,营造氛围,通过课件的展示,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强化了视听训练,感受了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能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合理适时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英语教学的视听等有关教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发展视听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量多而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在教学生学习shopping的时候,就把自己设计成为一个百货商店的售货员,要求学生到我的店来购买各种各样的物品。当电脑中出现我站在百货商店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都吸引过来了,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与“售货员”的对话当中来。因为画面的生动形象,以及闯关游戏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参与到游戏中来,就连平时难得举手的同学,也大声读着单词、句子……学生在这样一个仿真的语言环境中,不仅能充分地调动起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拓展教学的空间,还有效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实效。
如果说英语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朵,那么信息技术就是锦上添花的绿叶,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分创造的信心,同时给学生进行交际提供更多、更方便的交际机会,有效地延续了英语课堂交际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坚著.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
[2]张际平.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的热点和研究的问题.
[3]杜志娴.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于海英
学习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思路的改变,会对教学带来质的飞跃。凭借自己对以往学习的记忆,以及兴趣爱好选择了主题内容,在之后的的教学设计和升入研究中反应出了很多的问题,通过对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现在的我,可以说站在讲台上要不以前更有自信。作为现代教学,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手段,通过这们课的学习,从技术层面上也要了很高的提升。
一、技术
作为教师教育的课程,从某一角度来看,这门课程看似更像计算机课,无论是我们熟悉的word、ppt还是较为陌生的网页制作,我学习到了电脑制作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1、学生演示文稿评价量规和学生网站评价量规都是使用excel制作的。作为通常认知的计算统计软件,在表格制作上同样有强大的功能。利用设置单元格式可以改变单元格的样式,边框以及对齐方式,通过行距和列宽改变单元格的大小,从而制作出满意的表格。在页面设置时,可以全选设置打印区域,从而判断表格是否可以在一页纸上,调整页面的布局。
2、word文档的使用是另一常用的制作手段,也是我们最熟悉的软件。但较常用的操作,这次学习又有了新的收获。第一学会了如何添加页眉页脚,这样就可以给每一个页面添加相同的内容,在页眉页脚是设置上可以选择奇偶也不同,首页不同,从而给同页面添加不同变化的格式。第二学习了如何添加水印,这个效果可以作为一种很有效的标识,区分不同制作单位和内容。第三学会了怎样在word中添加表格,改变表格的格式,大小。可以应用工具栏中绘制图表的工具在文档中添加图片是可以添加在一个文本框中,这样他会更听话的在文档中移动。
3、在制作演示文稿的过程中,学习了利用母版制作演示文稿,设计好母版的样式,使的每一页中都保持了统一的样式,整个演示文稿较为和谐。
二、制作思路
在学习和中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之前对教学的理解认为老师就是对着教材讲解一遍,现在才知道,一个好的课需要前期的充分准备,上课可以达到怎样的效果和之前的准备是否充足有直接关系。
现代的教学不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埋头苦记,课堂要有老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老师要给学生以支架作用,给他们提供途径和方法,指导他们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就要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
郭卫平
感谢国家每年的远程培训,让我们教师的知识与时俱进,每年都得到新的知识补充,为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国新的血液,让我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做国如下总结。
一、信息技术培训改变了我的教学理念
当前,我们教师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技术应用就是“做课件,放课件。包括我自己之前也总是简单的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最多就是用了微课。之前自己也做过微课,但还没把微课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本次培训,我才深知自己知识的匮乏及思想的落伍。原来信息技术包含着诸多的内容,而且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电子白板,slideidea等新的软件出现,让微课制作变得out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跟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学习,并把所学的技术整合到课堂中去,灵活地运用资源辅助教学,转变课堂的上课模式,变成我们目前应该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运用信息技术,能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讲授在课内,内化在课外,不管学生会不会老师都讲。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颠倒了课堂,即老师把知识重难点及自学提纲运用微课或其它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家就可展开预习或者复习,更或可以打造更加个性化,层次化的学习,这样完成了讲授的过程,课堂上则是互动的过程进行内化。由此,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达到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能让学习突破空间和时间上,深度和广度上的限制
1、传统的教学学生学习内容是有限的,局限于教材,即便有学生平时也看一些课外阅读书,但很有限。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学生可以运用电子书阅读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未来还可以通过电子书包进行移动学习,而且还可以运用电子书包进行互动学习。
2、传统的教学,学生缺席,就相当于漏掉一部分的知识。然而信息技术下的学习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传统的教学,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面批面改不太现实。但掌握了某些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随时可以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等情况。
因此,在此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是否能做到与时俱进显得尤为重要。希望继教网平台能在培训后持续开放让老师登录,让教师能在工作的时候遇到信息技术的难题能够来平台找到答案,学到技术。
一、扩充信息,提供互动平台,开阔教师视野。
孩子的成长需要不断获得新的信息。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获取信息,再经过思维加工纳入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幼儿作为学习者,有些信息可以直接用感官受到,有些则需要通过电影、电视、这类媒体,或通过文字、数字这类符号间接的感受到。利用 cai 软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展示一系列由精心组合的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构成的教学内容组合物,使受教育者同时得到多种信息。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运用,为教师寻找教学用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让教师从繁重的、费时的教具制作之中解脱出来。教师们可以将大部分的时间腾出来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调整活动计划,使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有机结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们还可以通过共同的探讨、分工合作,最后实现国内教育资源共享,而计算机特有的复制功能,又为国际合作、互通信息提供了可能。
幼儿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美术活动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而现代信息技术尤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美术活动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像一个更科学、与时俱进的方向发展。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活动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幼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幼儿从活动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幼儿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美术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年龄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内容和幼儿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活动《中国民居》中,课伊始,我通过电脑动画,出示一组图片欣赏,每张图片房子的图案都不同,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幼儿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活动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当这一组造型各异的建筑图片形象真实地展现在幼儿面前时,有的幼儿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有的幼儿瞪大了眼睛,有的幼儿则对美丽图片发出由衷赞叹。电脑动画的运用一下子把幼儿带到了色彩构成绘制的情境之中,。这时老师利用颗颗幼稚心灵的“愤悱”之情,将热切的情愫升华到理性,让幼儿由粗浅的认识到多方位的审美之中,幼儿看了议论纷纷,兴趣盎然,活动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感觉到了不同建筑的美丽和多姿。但幼儿毕竟认识面狭窄,对很多建筑不是很了解,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幼儿就会“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便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兴趣,丰富幼儿认知,突破教学难点。
每一个活动都有其重点和难点,学习兴趣是幼儿对学习的一种积极地认识倾向,它是幼儿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 cai 软件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单维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多维的网状知识结构的特性,适应了幼儿的认知方式,促进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给教学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使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发直接兴趣,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cai 软件在教学中还可以将不易被幼儿理解的难点部分作定格处理、分解演示或反复显示,可以加深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化深奥为浅显,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使幼儿乐学、爱学、学有成效。美术活动也不例外,如何化解这些重点和难点,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它,这时教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幼儿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幼儿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教育效果。
如:在教学活动《美丽的秋天》中,由于幼儿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不够强,因此,对秋天的认识也很浅显。要让幼儿了解秋天的自然特色,就得尽可能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实践,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外出坐车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一梦想往往难以全部难以实现。为此,我依据活动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从网上搜寻了大量的相关图片,用幻灯片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秋菊丛中……
当这些大自然的秋景动画再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另外我再加入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和语言,向幼儿娓娓道来,幼儿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幼儿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幼儿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幼儿在绘画中可以从多方面的来表现绘画的内容,并运用多。
四、创设情境,拓展情感深度,提高教学时效。
cai 软件鲜艳和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其智能性的启发和引导,能唤起孩子们高涨的学习情绪,使他们马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如 cai 软件中设计了幼儿喜爱的各种情境,会唱歌的小动物、能跳舞的蔬菜,美观、动态、有趣变化的软件,以活泼有趣的方式传播着中国和世界文化,引发幼儿产生愉快轻松的感情体验,有利于激发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情感。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 cai 教学的立体声效果,为幼儿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音乐情境,以唤醒幼儿内心强烈的情感。如在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交响童话《彼得和狼》中,给孩子播放 cai 制作的动态的场景,使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了不同乐器都有其特有的奇妙音色,还可以表现出不同人物,孩子们便不由自主地融入音乐殿堂之中。当活动进行到表演游戏环节时,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的变化,用自己千姿百态的动作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对音乐的感受。美丽的色彩满足了孩子们视觉的需要,动听的音乐满足了其听觉的需要,孩子们触景生情,即学习了知识技巧,启发了创造力,又促进了健全人格的发展。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如果看不到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法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为幼教事业的发展服务。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中,这在教育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cai 软件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带领孩子们纵观历史,预览未来,放眼世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应用水平的提高,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往方式。我们要培养将来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尤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网络为载体,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以幼儿园发展为本,实现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现代化,已成为现代幼儿园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个人电脑、网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随着 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也给实现优质的幼儿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那末,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具体有哪些优势作用呢?
一、扩充信息,提供互动平台,开阔教师视野。
孩子的成长需要不断获得新的信息。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获取信息,再经过思维加工纳入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幼儿作为学习者,有些信息可以直接用感官受到,有些则需要通过电影、电视、这类媒体,或通过文字、数字这类符号间接的感受到。利用 cai 软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展示一系列由精心组合的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构成的教学内容组合物,使受教育者同时得到多种信息。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运用,为教师寻找教学用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让教师从繁重的、费时的教具制作之中解脱出来。教师们可以将大部分的时间腾出来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调整活动计划,使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有机结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们还可以通过共同的探讨、分工合作,最后实现国内教育资源共享,而计算机特有的复制功能,又为国际合作、互通信息提供了可能。
幼儿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美术活动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而现代信息技术尤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美术活动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像一个更科学、与时俱进的方向发展。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活动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幼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幼儿从活动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幼儿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美术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年龄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内容和幼儿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活动《中国民居》中,课伊始,我通过电脑动画,出示一组图片欣赏,每张图片房子的图案都不同,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幼儿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活动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当这一组造型各异的建筑图片形象真实地展现在幼儿面前时,有的幼儿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有的幼儿瞪大了眼睛,有的幼儿则对美丽图片发出由衷赞叹。电脑动画的运用一下子把幼儿带到了色彩构成绘制的情境之中,。这时老师利用颗颗幼稚心灵的“愤悱”之情,将热切的情愫升华到理性,让幼儿由粗浅的认识到多方位的审美之中,幼儿看了议论纷纷,兴趣盎然,活动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感觉到了不同建筑的美丽和多姿。但幼儿毕竟认识面狭窄,对很多建筑不是很了解,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幼儿就会“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便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兴趣,丰富幼儿认知,突破教学难点。
每一个活动都有其重点和难点,学习兴趣是幼儿对学习的一种积极地认识倾向,它是幼儿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 cai 软件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单维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多维的网状知识结构的特性,适应了幼儿的认知方式,促进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给教学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使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发直接兴趣,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cai 软件在教学中还可以将不易被幼儿理解的难点部分作定格处理、分解演示或反复显示,可以加深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化深奥为浅显,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使幼儿乐学、爱学、学有成效。美术活动也不例外,如何化解这些重点和难点,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它,这时教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幼儿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幼儿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教育效果。
如:在教学活动《美丽的秋天》中,由于幼儿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不够强,因此,对秋天的认识也很浅显。要让幼儿了解秋天的自然特色,就得尽可能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实践,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外出坐车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一梦想往往难以全部难以实现。为此,我依据活动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从网上搜寻了大量的相关图片,用幻灯片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秋菊丛中……
当这些大自然的秋景动画再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另外我再加入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和语言,向幼儿娓娓道来,幼儿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幼儿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幼儿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幼儿在绘画中可以从多方面的来表现绘画的内容,并运用多
四、创设情境,拓展情感深度,提高教学时效。
cai 软件鲜艳和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其智能性的启发和引导,能唤起孩子们高涨的学习情绪,使他们马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如 cai 软件中设计了幼儿喜爱的各种情境,会唱歌的小动物、能跳舞的蔬菜,美观、动态、有趣变化的软件,以活泼有趣的方式传播着中国和世界文化,引发幼儿产生愉快轻松的感情体验,有利于激发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情感。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 cai 教学的立体声效果,为幼儿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音乐情境,以唤醒幼儿内心强烈的情感。如在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交响童话《彼得和狼》中,给孩子播放 cai 制作的动态的场景,使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了不同乐器都有其特有的奇妙音色,还可以表现出不同人物,孩子们便不由自主地融入音乐殿堂之中。当活动进行到表演游戏环节时,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的变化,用自己千姿百态的动作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对音乐的感受。美丽的色彩满足了孩子们视觉的需要,动听的音乐满足了其听觉的需要,孩子们触景生情,即学习了知识技巧,启发了创造力,又促进了健全人格的发展。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 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和主观能动的体会与反馈。体验式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 通过学习者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 形成积极态度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和过程强调个体体验对学习的意义, 包含了杜威的“做中学”的思想, 同时又不是简单地主张要在“做”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 它更关注对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因此, 我们可以将体验学习理解为在“做”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性的经验, 并在对经验与体验进行反思中获得成长性发展的一种学习。
一、体验式学习的意义
1. 体验式学习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一种学习方法的产生, 有其深刻的教学思想基础。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有效的学习需要从学习者的兴趣出发, 从解决实际的问题出发, 只有这样, 学习者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 其作用在于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 帮助和指导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经验并引导学习者从直接经验中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还鼓励教学信息的多方向流动, 而不只是从老师到学习者的单向流动。可见,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
2. 体验式学习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与不足
体验式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学习, 但它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以及具体实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基于行为主义思想, 而体验式学习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传统教学强调学习过去的知识, 而体验式学习则强调即时的感受;传统教学讲究记忆, 体验式学习讲究学习主体的领悟和体会;传统教学以接受程式化的知识为导向, 体验式学习以分享总结经验, 解决问题为导向;传统教学注重知识、技能, 体验式学习注重观念、态度;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和控制地位, 体验式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传统教育强调在课堂中学知识, 体验式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体验来学习。
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同的结果。传统教学的“教”不一定导致“学”, 更不一定产生“会”。而在体验式学习中, 学习者通过具体情景中的活动获得体验, 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有效促进了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可见, 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 “教”是旨在通过提供学习情境、信息、游戏等方式, 为学习者创造适合学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其作用是产生“学习”。“会”是指学习者经过学习, 在现实环境中能够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或者促使学习者的行为发生改变。体验式学习最终要实现这样的目的:通过改变学习者的态度和观念来开启学习者的所有潜能, 并让他们将这些潜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体验式学习方式和传统学习方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式学习:讲究记忆, 注重知识技能, 以教师为中心, 强调“学知识”, 强调过去的知识, 强调学习的资源是教师和教材, 要求个人学习, 以接受程式化的知识为导向。
(2) 体验式学习:讲究学习主体的领悟与体会, 注重观念、态度, 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在行动中学习, 强调即时感受, 强调学习的资源是每个参加者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要求团队学习, 分享总结经验,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二、体验式学习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体验式学习是通过在体验活动中反复观察、感受、实践、探究, 使参与者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事件, 最终认识事物, 掌握知识与技能, 发展能力, 养成某些行为习惯, 形成某些观念、情感、态度乃至心理品质的过程。幼儿园的体验式学习是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认识水平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完成。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 体验所涉及的感官越多, 就越令人难忘。因此要让日常生活成为幼儿体验学习的丰富源泉, 幼儿的学习大量地发生于日常生活和实践之中, 所以, 教师要注意把握日常生活中的丰富机会, 及时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体验学习。
伴随幼教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生活体验日益受到研究者和教师们的重视。可以说, 体验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因为学前儿童的思维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 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 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 难免出现误解, 发生争吵。如有的是因游戏中对方的行为造成自己的不快, 或因玩具、角色分配不均;有的是出于义愤, 见到同龄幼儿欺负弱小, 制止不当, 导致争吵。对待幼儿打斗、争吵, 教师的态度往往是直接加以干涉。在没有弄清原委的情况下, 用命令式的指导法来处理幼儿争吵打斗问题, 结果反而把矛盾闹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只要幼儿之间不出现互相伤害的局面, 教师不应急于去干预, 而应让幼儿自己去解决,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体验学习”, 使幼儿认知、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以“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 就是指在儿童的交往过程中, 他们可以相互影响、相互教育, 尤其是在因彼此意见不一而发生争吵的时候, 才会使幼儿逐渐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 认识到他人的意见和地位的重要, 从而学会理解他人, 学会以适当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使自己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脱出来, 成为能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因此, 让幼儿在矛盾冲突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 让幼儿自己教育自己, 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1. 学会交往做人
幼儿间的争吵、哭闹是常有的, 处理得当他们会从中学会做人与学会交往。儿童间争吵的特点是吵完后即刻了事, 很快就会高兴地在一起玩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 对因玩具 (或角色) 分配不均而发生争吵的幼儿, 教师如果不参与解决, 幼儿会从争吵、哭闹到自己协商处理, 想出共同玩或轮流玩的解决方法。因此, 教师应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交往和做人的机会, 充分发挥体验式学习的作用。
2. 体验心理挫折
幼儿同成人一样, 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挫折。挫折对幼儿的行为和结果应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正如经常欺负别人的幼儿被几个弱小幼儿联合欺负时, 在不出现互相伤害的前提下, 教师不必去劝阻, 让其体验被他人欺侮的滋味, 得到一定的挫折体验, 从而达到让幼儿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同时也为弱小、胆怯的幼儿提供公平合理解决问题的机会, 培养他们勇敢胆大的品质。
3. 克服依赖心理
幼儿由于缺少独立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发生争吵或打斗时, 往往把哭闹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以求得老师的同情, 帮助他们解决争端。此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自己以适当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 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 从而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心理, 培养幼儿理解他人, 尊重他人, 又能宽容他人的良好素质。
总之, 体验式学习在幼儿教育中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要创造机会,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体验学习”, 使幼儿在认知、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摘要:学习, 一般指个体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体验, 指学习者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 在亲身经历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情绪感受, 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 并对原有经验发生影响, 是影响学习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活动。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 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 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本文借鉴“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阐述了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意义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并就其与传统教学的联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在全日制教学标准的影响下,学生逐渐成为教学的主体。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多是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自身主观能动性比较差。针对此类情况,必须顺应教学模式的改革趋势,在现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创新教学体系。体验式学习凸显了学生的主导性地位,适应新课标的应用要求。以下将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方式。
一、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内容及特点
1.小学体验式学习的内容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设定教学模式,并在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情境下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组织。体验式学习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学习中去,在实践中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在实践中证明理论知识,最终达到自学的目的。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是在理论体系的支撑下的一种教学方式,符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2.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分析
(1)实践性
体验式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探索的全过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在实践中要让学生明确实践程序,并根据课程要求进行学习。
(2)扩展性
体验式学习涉及到范围面比较广,基于该教学模式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可以将其扩展到其他领域,对数学知识进行整合性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根据2013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的相关规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体验式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数学概念,并且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
(3)自主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激发自身学习潜力。体验式学习改变了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在实践中扩展自身学习领域,考验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数学和生活间有一定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并根据教学模式的设定进行指导性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增强教学效果。
二、如何将体验式学习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基于体验式学习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必须对该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将该教学形式应用到实践中。以下对如何将体验式学习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详细的分析。
1.创设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理论知识只有得到实践证明才能说明该理论是正确的。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数学知识。在2013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教材中学到《长度单位》,其中涉及到米(m)、分米(dm)和毫米(mm)等,为了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更确切的认识,可以让学生量一量生活中常见的在物品的长度值,例如衣柜的长度、梳子的长度及墙的高度和宽度等,并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转换。此类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论证数学知识,进而增强记忆,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2.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
小组合作式教学既能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4-6名左右,最重要的是保证小组成员实力相当,避免出现学习实力差距大的情况。例如在2013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数学教材中中学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践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结构差异,边和角之间的关系及两者间的本质差异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翻阅资料或者上网收集知识,最后在组内做总结,将总结报告交给老师。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探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表现一般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安慰。此类学习方式能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体验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3.进行游戏教学
小学生天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心理,数学知识多是理论性为主,因此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必要时可以采用游戏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游戏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在2013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学到《20以内加减法》,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数字印成卡片的形式,并让学生自主抽取一个卡片,其他同学在也都各自与抽取卡片,抽取结束后将自己的卡片和其他同学的卡片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最终得到20的为胜利。在实践教学中考验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计算能力。这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数学知识。
-----从《养蚕》谈体验式学习
作
者:香草
工作单位: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
邮
编:675500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体验式学习就是一种有效方式。体验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对学生来说,有着无穷的乐趣。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此的好奇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体验式学习,一方面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另一方面,在价值观上,又强调人与人的理解与合作,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笔者以《养蚕》为例,简要阐述“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教学
应用 正 文: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体验式学习就是一种有效方式。所谓“体验”,就是“体会和验证”,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感受,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这个过程,就是体验式学习的过
程。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同时,良好的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
《养蚕》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内容。教材以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构建本单元,重点让学生亲历饲养的全过程,了解怎样照顾蚕的一生的饮食起居并记录蚕一生的变化,总结归纳动物的特征。城坝区里的孩子,除了电视和书本上,从来没有亲自养过蚕,有的甚至没有见过活生生的蚕。这样的情况给这一课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是简单地将蚕的生命历程告诉孩子,还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去验证自己曾有的关于蚕的知识?
一、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而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规定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任务就是教学的失败。这样因时间和空间的狭隘将答案迅速抛给学生,使学生不能充分体验到自己研究问题,自己寻找答案获得知识的快乐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式学习打破教学任务的旧框,以学生的充分活动为中心。以《养蚕》这一主题为例,若是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将蚕的生长过程机械地告诉学生,学生就仅仅知道了这个过程,而他们对蚕的兴趣,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的探究精神得不到培养。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设计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养蚕,做好观察记录,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了这次活动,活动中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有新发现。这样,学生实践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活动,交流的时间,学
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室是学生的“研究所”,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二、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渗透科学探究精神。
体验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对学生来说,有着无穷的乐趣。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此的好奇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如《养蚕》这一单元教学活动,我们让学生亲自喂养,亲身经历蚕一生的变化,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减少学生对科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在喂养观察的过程中,学生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与过去他们头脑里的关于蚕的一些知识相印证,在脑子里形成概念的同时,又不断引起他们的思考。例如在蚕吐丝结茧这个阶段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蚕蛾是怎样从蚕茧里出来的?”学生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有的认为是蚕蛾用嘴咬开了蚕茧,有的认为是时间到了蚕茧自然裂开„„经过十几天的观察,学生们发现,蚕蛾在快出茧时,茧的一端会变得湿湿的,原来蚕蛾会吐出一种液体溶解粘着蚕丝的丝胶,使丝分离。然后用头和足把这部分丝拨开,形成一个大孔,从孔里钻出来,进行交尾和产卵。学生又提出新的问题:“我们帮蚕蛾将蚕茧剖开,不就节省些时间吗?”“人工剖开蚕茧后出来的蚕蛾与自己钻出来的蚕蛾有什么不一样吗?”猜想,讨论,众说纷纭。于是我们进行了多次试验。试验结果告诉学生们,自己从蚕茧里钻出的蚕蛾比人工剖开钻出的蚕蛾身体健康,交尾产卵有力,人工剖开钻出的蚕蛾瘦小无力,极易死亡。有疑问,才有猜想,有了猜想,再通过实践来证明。这样既在学生头脑里形成了明确的科学概念,又将对任何问题都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科学探究思想自然而然地渗透进学生的意识里,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三、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学会理解与合作。
体验式学习,一方面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另一方面,在价值观上,又强调人与人的理解与合作,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可见自信心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自信心可使学生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有充分的信心去有效地使用已具有的技能技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和暗示,更不能越俎代庖,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自己去思考、研究、实践、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知识,建立自信。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学生在合作小组中,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信任和理解。经常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难题和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基作用。仍以《养蚕》这一教学活动为例,每个孩子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小组,并承担了其中的一项任务,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这次的科学探究活动,共享其中的苦恼和喜悦,这尤其给那些平时因为机会少而只能旁观的学生一个充分发挥的平台,建立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
曾贤鹏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区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很紧张只有六天的时间,但过得很充实,受益非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这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大的不同之处。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这一堂堂授课虽然还略显生涩,但也雏形颇具,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以前每每谈到教育技术能力就想到信息技术,其实教育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4、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我坚信,短暂的培训将使我终身受益,并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拓宽道路,我一定会好好珍藏且不断充实!篇二:信息技术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精河县托托乡中学---崔军
本次参加“国培计划”的网络培训学习,觉得受益匪浅,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以下是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是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怎样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是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发生变革,而这种变革重要的不在于形式和手段,而在于教育过程中行为和思想的转变。现代教育课程学习就是引导教师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并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多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要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得到发展。
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引导教师转变角色,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过去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
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合作性学习转变。学生可以在网络宽广的天地中自主探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情感基础。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的教学质量。篇三: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宿豫区侍岭中心学校小学部 吴魁
近日我有幸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了2013年宿迁市信息技术教师名师送培活动,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我们,能够接触信息技术教育,步入信息课堂,能够运用先进网络采集信息,内心深感肩负责任重大。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网络化的进程,也正一步一步临近,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一个好的课件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 1 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如果只有现代教学媒体,教师不能很好的应用在教学中,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教师还应该具备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增强教师对工作的适应性。
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培训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我的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培训会收获些须的欣慰吧!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2 3篇四:学习《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2013年11月国培作业(转载于: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心得体会)平时,我要求学生认真识记某个知识要点,往往听到我觉得不可思议令人痛心地回答:“老师,我们不用那么辛苦,到考试时百度一下,就可以解决了”。每听到此话,我总有种“怒其不争”的酸痛的感觉,便不加以分析地说他们超级懒,不可救药。而现在,听了崔教授的精彩讲课之后,我光然大悟,学生的这些话何尝不是在给我暗示:神奇的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尝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甜头。显然,信息技术也能促进我们教师专业发展,崔教授的课最能体现这一观点,我感受颇深。
通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我明白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密不可分,专题的主要内容仍记忆犹新:
一、崔教授以国内外典型的教学事例和直观生动形象的图片,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当今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们应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应积极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现代教育中来。
二、崔教授在课中说得到传统教学、传统学校已日趋没落,新型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作为教育一线的我们有目共睹,我们应与时俱进做一个新型的教师,崔教授倡导我们做一个将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完美融合的新型教师。他的话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使我们意识到现代教育需要信息技术,我们应充分利用 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发展,当然我们教师要熟悉信息技术,否则被时代抛弃。
三、崔教授重点谈到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五种学习方式:检索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协作学习;反思学习;自主学习。崔教授针对这些方式用具体事例做了详细地介绍,让我们知道信息技术随时都在我们身边,也使我们明白了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学习,拓宽视野,丰富头脑,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提升我们综合素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记住崔教授那句话——“牢记你就是学习的主人,不断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别忘了借用强大的信息技术。篇五: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我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体会
通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和郭绍青教授的详细讲解,让我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后一阶段的任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现把我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体会简单小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修养是工作完成的基础
首先,了解了能力标准和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及依据,了解了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明确了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与能力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其次,对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提出的不同要求,形成了三个课程系列,构成了培训课程框架。了解了四类课程主题相对应的能力要求,知道了依据四类课程主题开发的具体培训课程。
第三,了解了如何设计课程,形成课程体系。了解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程的开发。第四,了解了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的要点。
第五,了解了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的要点。知道了当培训机构为教师提供了课程“超市”之后,就要进入课程实施阶段,即开
展教师培训活动。这些都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大数据时代”、“云课堂”、“翻转课堂”、“微课”、“微课堂”、“饥饿教学法”等等无一不冲斥着整个脑海,不由笑曰“我们被洗脑了”。从培训前的不知到知,从听说到了解,我对此次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自己在接下来的任务和需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和培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提升工程完成的前提 通过聆听郭绍青教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解读,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现代社会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主题学习”的关键在于“主题”和“活动”, 即确定什么主题, 如何活动。就信息技术教学来说, 应做到“有题、有线、有程、有果”。“有题”是指要明确课堂教学主题, 使课堂教学主题化, 如选取成长历程、低碳、美丽家乡等为作品主题;“有线”是以作品创作为中心的教学线路, 如在《设计电子报刊》教学中, 教师确立了“确立目标—分解、剖析目标—实现目标—归纳提升目标”的教学线路, 这样设计, 不仅使教师有一个清楚教学线路, 而且使学生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确保了知识的整体性;“有程”是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有果”是指学生不仅能主动完成教学任务, 形成作品, 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因此, 学生完全可以使用主题学习模式来进行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1. 分组。
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教学。根据学生对微机掌握水平层次的不同, 把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 (为便于管理, 每个学习小组不宜多余6人) , 使学习小组在主题任务的驱动之下, 为达到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学习。在分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指导学生, 帮助学生, 使他们学会与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人交往, 并一起共事, 共同谋求成功, 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 激发兴趣, 导入活动主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始终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 情绪的高涨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认识兴趣,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 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的动机。
在学习Power Point中, 我先展示一些用Power 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 这些演示文稿都是和学生学习、生活有关, 而且是集图片、动画、声音、视频于一体,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时, 我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还经常展示历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的优秀作品, 让学生观摩, 学生对那些优秀的作品都很羡慕、很向往, 然后我鼓励他们, 只要认认真真学习, 将来你们也能做出这么漂亮的作品,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 自主确定主题。
主题的选择既要突出教师教的“重点”, 又要兼顾学生学与思的“热点”, 这样, 学生才有兴趣与动力去探索, 才不会出现教师满腔热情、激情满怀, 学生冷冷清清、无精打采的反差情形。在实际教学中, 是以小组为单位, 经过讨论来确定主题, 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使其全身心参与到学习当中去。例如在给六年级学生上课时, 可以结合用Power Point做“毕业纪念册”这个主题, 或者结合本校的校本课程来进行主题学习如“交通安全教育”等。
4. 完成主题。
(1) 剖析主题, 学生主动探究。有了确定的主题, 就是要让学生对主题进行细化, 细化过程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书籍查阅等渠道, 也可以进行社会调查, 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师简要提出要探究的知识, 即需借助哪些知识来完成作品的制作, 即本节课学习的中心内容, 并精讲部分关健技术。这样, 学生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
(2) 收集和加工素材。主题确定之后, 要围绕主题内容收集和筛选素材, 素材类型包括文本、图形、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在学习过程中, 他们会围绕着主题和与主题相关的资源信息, 根据自己所需, 主动积极地、广泛深入地、尽可能地寻找相关信息。
(3) 小组进行讨论分工, 整理、筛选资料、图片, 初步设计。在“我的暑假生活”的活动中, 每个同学都把自己在这些活动中的感受写下来, 让他们在小组中把写得最好的挑出来, 作为做电子报的素材。
(4)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 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制作, 不仅巩固了他们的计算机知识, 提高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促使学生共同进步。教师始终是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 要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和反馈。少数学生可能会缺少探究知识的意识, 主动建构能力还比较差, 这就需要小组内部的合作精神来解决。
5. 汇报交流。
各个小组汇报交流各组的作品。汇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作品主题、整体设计思路及每个人的工作及实现过程。全班师生在一起, 展示学生的作品, 互相探讨, 交流切磋。因为这是经过自己努力而得到的劳动成果, 学生会很兴奋, 也非常有成就感。同时, 作为老师, 要综合各家所长, 作出总结评论, 给予表扬和肯定,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自信心。
6. 评价阶段。
小组评价策略包括:学习小组对其成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对小组的整体评价, 即先按照评价量规对学习作品进行自评、互评, 然后根据小组代表的发言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在这种评价策略中, 学习者的努力程度、成绩和学习策略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察和测验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评价方式。评价以正面取向为主, 多采用鼓励、肯定、表扬的方式,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处,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浅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10-08
信息技术教师学习体会07-07
信息技术优质课学习心得09-19
信息技术2.0学习心得10-17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09-17
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路10-05
浅谈“信息技术校本教材开发”的建设与实施11-02
浅谈多媒体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06-26
浅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结尾的思考论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