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调研

2022-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云计算调研

疫情防控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云支教”调研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日益成为社会,学校难题[1]。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本着公益和志愿者精神去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带来一点关爱,但受疫情影响,以往的线下支教变成了线上支教,“云支教”是当今疫情防控局势下支教活动最合适的选择,本论文以“携手公益开化行”暑期社会实践团为例,对疫情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云支教”进行调研分析[2]。

关键词:大学生;短期支教;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疫情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走进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实践当中可以了解社会和国情、增长见识、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3]。

宁波财经学院“携手公益开化行”暑期社会实践团19余名大学生在衢州市村头镇中心学校线上连通,此前宁波财经学院“携手公益开化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已连续九年赴开化县村头镇开展公益支教、垃圾分类等公益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年受疫情影响,配合开化县当地疫情防控“不得聚集”的要求,实践团队不得不改变形式,“云支教”是一次全新的、大胆的尝试,实践团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不断解决问题,一步步完善和提高“云支教”的质量。

按照教学计划,实践团队开展了“破冰行动”、“假期安全”、“国防教育”、“心理健康”、“粘土”等一系列课程,实践队员首次改变学生的身份,以教师的身份亲身参与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还增强了实践团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团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成果问题接踵而至。

1大学生短期云支教的优点

1.1从支教安全方面看

在传统的支教活动中,大学生支教一般会选择偏远落后的乡村或山区地方[4],这些地方交通不便,道路崎岖,医疗水平较低,大学生初到当地不了解当地的情况,安全问题上会有一定的风险。在疫情期间,大规模聚集更是会造成巨大的隐患,因此开展互联网+支教的“云支教”打破空间限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实践团的人身安全。

1.2从影响角度去看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无疑是一次大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他们可以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并且被支教的地区大多是贫困山区,那里的信息相对落后,小朋友的知识面存在一定的落伍。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拥有较为先进的知识,可以为支教地区带来当时流行的知识,小朋友们面对新奇的事物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小朋友兴趣的培养。在支教结束后,实践团会对本次支教活动进行宣传,并且刊登在各大新闻媒体上进行报道,这样一来会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些贫困、落后的地方,让更多人去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社会的队伍当中去。

2大学生云短期支教的弊端

2.1从教学过程上看

“云支教”虽然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保障了安全问题,但同时也存在弊端。“云支教”使学生和老师之间隔着一块屏幕,在互动和交流上上产生了极大的不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曾出现老师授课时学生纪律混乱,授课老师即便是在屏幕前制止此行为但也无济于事,这给教学带来极大的破坏。

2.2从教学经验上看

假如不是师范专业,一般的大学生缺少教学经验,支教也可能是他们第一次的教学经历。缺乏经验的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保证教学质量[5],这使受教的学生既没有收获到良好的教育,同时也浪费了时间,这给大学生短期支教带來了负面影响,甚至是引起网上舆论的压力。

2.3从教学内容上看

受教学生的受益与否跟教学内容有很大的联系。大学生在当地往往传播的是更为先进的知识,这可能会对当地的传统教育产生一定的冲击力,这种先进的知识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6],但同时也会降低传统教学内容的兴趣。暑期社会实践是一次短期的支教,并不能长久的给当地带来持续的教育,这使支教活动一结束,学生们就得重归传统教学,在受新的先进知识刺激下,学生很难再认真地听课,这使支教地区的学生心理落差难以弥补。

3给短期云支教的几方面建议

3.1加强支教活动的准备工作

由于支教大学生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并且对支教地区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线上的支教也一定程度地阻碍了支教地区与实践团队的沟通,会对本次支教任务产生很大的不便。我认为在开展支教活动前,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对支教活动的人员进行筛选,将一些真正敢吃苦敢奉献的学生纳入到支教队伍当中来。之后要对支教的大学生进行一系列系统化、专业化的教学培训,如有必要可聘请专业的老师或者机构来进行指导。最后就是考察实地,充分地了解当地的情况指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应该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针对支教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合理化、兴趣化的教学内容。反之,教学内容若过于先进或过于成熟对受教的当地学生并不是一件好事,故应该在教学内容上加以抉择和考虑。在准备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调试好各自的设备,确保当日开播时设备正常,避免由于设备原因浪费宝贵的时间。

3.2合理安排教师或志愿者,加强沟通

“云支教”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沟通互动困难。在本次施教过程中,由于支教地现场缺少老师的管控,导致一些互动环节引发尬场,甚至是教室内纪律混乱,孩子自顾自地玩耍,老师无奈地讲给自己听。经过反馈,第二天的支教安排了几位志愿者老师,在课堂纪律方面一改前一日的混乱,在互动方面也做得很好,这给实践团的成果展示带来积极影响。

3.3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养

支教是一个极具公益性质志愿者活动,无论是教学内容、支教成果都要有效地继承下去,让下一班的实践团吸取我们的经验争取做得更好更出色。而参与支教的大学生更要意识到支教是一个锻炼自己、奉献社会的公益事业,如果以评奖评优为起点去做这个实践活动,那么支教并无意义,故大学生要加强思想上的素养,端正心态,以奉献社会的目标投入到支教当中去。

【参考文献】

[1]徐成利. 浅谈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J]. 中外交流.

[2]潘慧杰,乔丽萍.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短期支教调研分析——以"携手公益开化行"实践团为例[J]. 魅力中国,2019(38):295.

[3]贾琳梓.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华章,2013,000(010):130.

[4]刘正丽. 浅析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利弊[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000(004):15-15.

[5]卢春香. 远程教育"3L"模式实施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反思[J]. 教育与职业,2007(2):159-160. DOI:10.3969/j.issn.1004-3985.2007.02.082.

[6]首珩,张翠英,罗伟. 对构建高职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5(8):18-19. DOI:10.3969/j.issn.1672-5727.2005.08.010.

作者:赵章政 黄君

第2篇:从云计算产业链探讨中国云计算商业模式

摘要:云计算产业由传统的IT产业、通信产业、广电传媒和互联网产业相互融合中产生,其中决定因素不单包含技术上和产品服务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研究云计算产业链,通过传统的价值链分析、核心竞争力分析、流程优化等方法,提出中国在平台运营商及软件运营商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云计算;产业链;商业模式

一、云计算简介

(一)云计算定义

其实云计算这个概念提出时间并不长,然而这个定义确是百家争鸣,这体现了云计算包罗万象的特质。在维基百科(Wikipdia.org)中,截止2010年7月,“云计算”的词条被表述为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在其中共享的资源、软件和信息以一种按需的方式提供给计算机和设备,就如同生活中的电网一样。IBM认为,云计算是一种革新的信息技术与商业服务的消费和交付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用户可以采用按需的自助模式,通过访问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得来自于与地理无关的资源池中被快速分配的资源,并按实际使用情况付费。云计算的定义中,有4个关键要素:一是硬件和软件都是资源,通过网络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二是这些资源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扩展和配置。三是这些资源在物理上以分布式的共享方式存在。四是用户按需要使用云中的资源,按实际使用量付费,而不需要管理他们。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云计算和传统技术的重大区别是,它能够把各种业务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及顾客整合到一个基于云的统一应用、信息共享的虚拟化商业平台上,甚至实现跨行业的信息整合,从而实现外部经营模式的创新。 总之,这些特征决定了云计算区别于自给自足的传统IT运营模式,引领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浪潮。

(二)典型的云计算模式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云计算按照服务类型(即指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通过这样的服务,用户可以使用什么样的资源;用户该如何去使用这样的服务)可以分为:基础设施云,如Amzaon EC2;平台云,如Google App Engine;应用云,如Salsesforce.。按照服务方式(即业界按照云计算提供者与使用者的所属关系为划分标准)分为:公有云,如Amazon EC2、Google Apps、Salesforce;私有云,如IBM RC2;混合云。

根据云计算定义的特性,在实际应用中,很少有公司、企业只是注重在某一个分类中,他们都注重整合各自的优势,形成一套具有竞争力的商业运作模式,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当前典型的几种云计算模式:

1、SalesForce的云计算商业模式。SalesForce在推出的Saas(软件即服务)中,提供软件销售的模式。在其商业模式中,涉及租户、软件服务提供商以及SalesForce平台的运营方。软件服务提供商通过SalesForce平台构建自己支持多租户运行应用,并通过平台销售给不同的租户。平台通过提供服务平台的服务资源和销售软件给租户获取利润。

2、Amazone的云计算模式。亚马逊以在线书店起家,成为全球领先的在线零售商,亚马逊的云计算产品包括4个部分:S3(Simple Storage Services,简单的存储服务);EC2(Elastic compute cloud,可伸缩的计算云);SQS(Simple Queuing Services,简单信息队列服务);以及SimpleDB(简单数据库服务)。亚马逊主要的盈利手段包括:通过提供软硬件资源的租用获取利润;向开发者提供系统帮着其开发软件,当软件通过亚马逊的收费模式租用给租户时,亚马逊通过分成模式进行收费。

3、谷歌的Google Apps。谷歌Apps是以网络为基础的软件,分为免费版和收费版,收费版每年每用户收费50美元。谷歌通过其众多的免费应用构建了一个软件云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开源程序员、普通消费者、大学学生、小型企业员工;并最终通过收费版的Apps和广告获取利润。

4、软件加服务的云计算模式。着重以软件厂商为代表,如微软推出的在线CRM系统,IBM推出的Lotus live等。软件以多重租赁的方式推出,主要是面向中小型企业提供收费版应用、服务租赁、软件租赁获取利润。

5、IBM推出的私有云的商业模式。IBM公司构建了IBM Research Compute Cloud (RC2)将分散在各个研究院的资源系统(如服务期、存储)整合,为公司内部使用。该系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共享计算和存储资源的平台,通过任务调度和安排,为每一项科学实验提供了有保障的动态资源供给,而且不要科学实验人员来管理这些资源。

从上述典型的业务模式来看,云计算提供一种按用量付费的服务提供模式。例如Salesforce.com提供按每企业用户每月125美元收费使用的在线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最后从经济方面来看,云计算的一个鲜明特点是通过采用廉价服务器而不是高性能服务器来构建提供大规模服务的基础设施资源。例如谷歌、亚马逊等都采用廉价服务器来提供服务。如果一种计算没有同时具备这3方面的特点,那很有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云计算,而有可能是网格计算、高性能计算或是其它计算。简而言之,云计算就是把廉价硬件软件化、软件服务化、服务运营化、运营规模化的一套技术和业务模式。

(三)中国的云计算模式现状

中国企业已开始探究云计算,但在使用方面依然谨慎。中国目前云计算的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企业建设为辅。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发改委《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发布,全国各地在云计算方面投资热潮正式开启。在《通知》中,两部委确定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无锡5个城市为云计算发展的试点城市,而5个城市分别制定了祥云、云海、华南云计算中心、电子商务云、无锡云计算中心等规划。目前主要的云计算企业的分类以及发展历程概要介绍如下:

1、八百客。八百客的产品包括PaaS在线企业管理软件平台800APP(800APP NATIVE)、800APP COMPOSITE以及企业云计算应用商店。其商务模式主要通过软件租用的获取收入,八百客的用户以专业版和团队版居多,平均每个账户的月租费用在20元左右,在每家用户的账户数主要集中在10~30个。

2、金蝶友商网。金蝶友商网最初由IBM和金蝶在SaaS的战略合作。通过网络技术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交付模式,结合 “Soft+SaaS+SNS”模式即软件+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在线管理及电子商务服务。除此之外友商网也致力于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及企业间商务流程的有效协同。

3、风云在线。风云在线是政府企业投资为主的中国在线软件租赁(SaaS)平台,主要通过ISV提供产品价格策略/价格体系,并由平台进行确认,确认后根据价格策略按用户定购的数量和时间长短来收取服务费用,即SaaS平台以租用的形式来提供服务。服务费用由ISV、渠道和平台以分成的方式进行结算。

4、中国电信 E网。中国电信的“e云”是以云计算为构架的个人移动增值服务, e云是安全的在线备份服务。中国电信”e云”是中国电信与EMC共同投资、联合经营、收入分成的模式。由EMC完成设备投资以及技术维护,中国电信提供网络能力和商业运营,运营收益五五分成。

5、无锡iPark。无锡iPark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简称“盘古天地”,是IBM与园区企业共建的服务平台。集中了IBM云计算技术和园区的资源优势, 建设模式主要是BoT,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

根据中国IDC评书网的报道,将来云计算在中国仍是一门新兴技术。不足50%的受访企业表示目前正在考察,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企业称正在使用云计算。

二、云计算产业链的发展

(一)云计算产业链定义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随着产业链的发展,产业价值由在不同部门间的分割转变为在不同产业链节点上的分割。产业链也是为了创造产业价值最大化,它的本质是体现“1+1>2”的价值增值效应。这种增值往往来自产业链的乘数效应,它是指产业链中的某一个节点的效益发生变化时,会导致产业链中的其他关联产业相应地发生倍增效应。

根据诺达咨询《云计算产业链研究报告2011》研究显示,目前云计算产业链主要有10大关键环节:硬件设备制造商、云平台开发商、系统集成商、云应用开发商、云资源服务提供商、云平台服务提供商、云应用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终端供应商、最终用户。

(二)云计算产业链发展

云计算产业由传统的IT产业、通信产业、广电传媒和互联网产业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其中决定因素不单包含技术上和产品服务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这决定了它的产业链的内涵和外延比传统产业链更为丰富、更为广泛、更为复杂,它的形式也更呈网状,具有复杂网络的特点。我们研究云计算产业链的方法,除了传统的价值链分析、核心竞争力分析、流程优化等方法,更重要的还需要融入创新理论和复杂网络的分析方法。 从现在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硬件设备制造商、云平台开发商主要由专门的软件公司像IBM、微软、甲骨文等提供。而对于云应用开发商、云资源服务提供商、云平台服务提供商、云应用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终端供应商、最终用户这些链上的关键环节,根据各个区域的发展不同存在差异。这也是我们可以进行云计算产业链布局的着眼点。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产业链中这些部分的发展模式。

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IT技术发展、分工程度细化,这时很多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商应运而生,西方兴起IT外包服务热潮,企业专注于核心的发展,将其他外包给第三方,形成一条IT外包产业链。在外包产业链上除了价值流,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信息流成了联系产业链的纽带。90年代末,互联网兴起,主要的业务模式有两大类。第一类是互联网模式,像谷歌、雅虎、新浪、百度、腾讯等都是践行这种模式的成功企业;第二类是电子商务模式,企业通过互联网运营商开辟网上的销售渠道,大幅降低传统商务的场地、仓储以及市场、销售人力成本。短短时间内,已涌现出像亚马逊、携程、eBay、淘宝、当当、京东商城等纯电子商务的佼佼者,催生了大规模物流配送产业,传统的零售商已日渐感受来自电子商务的竞争压力。在互联网产业链,互联网运营商是关键环节,它整合了数据中心、电信网络和内容提供商资源,成为沟通消费者、企业、电子商务提供商的桥梁。

传统IT产业链在经济全球化和外包浪潮的推动下,一方面,逐渐采用互联网作为大规模、跨区域的服务交付的平台。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互联网运营商对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产生更密集、更大量的需求。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业务需求随时间、市场变化很大,企业特别是互联网运营商亟需成本更低、按需分配的计算资源。

传统IT的计算模式越来越不适应需求。以亚马逊为例,它开始是从事网上书店的电子商务运营商,需要为业务峰值期准备大量的计算资源,而平时这些计算资源又大多闲置,利用率很低,造成很大浪费。在这种情况下,亚马逊采用虚拟化技术一方面满足自身企业电子商务对计算、存储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将资源池开放出来,通过互联网向其他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按使用付费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服务,开启了云计算服务实践的先河。 同一时期,消费互联网产业的代表企业谷歌为了满足网上搜索对计算资源不断扩大的需求,也摈弃传统IT的模式,在硬件、基础软件、平台软件、数据中心各环节大胆革新, 谷歌是第一个在云计算产业链中进行垂直一体化整合并取得成功的企业,其产业链不断延伸,并逐步向娱乐、手机、甚至向能源业发展。在云计算产业链重组整合中特别成功的另一个例子是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原来是一个做传统IT的企业,在90年代发展得并不成功。自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以来,苹果通过向娱乐电子消费产品和手机产业链延伸而成功转型,同时通过公共应用的云平台AppStore 和iTune等,把音乐娱乐、软件应用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布到美观、方便使用的云端设备,并推出iCloud自动把在不同的苹果云端设备上的内容进行同步。苹果凭借在云计算产业链转型的成功于2011年一举在市值和利润上都超过了昔日的IT巨头IBM和微软。

三、从产业链看未来中国云计算商业模式

今天的国际竞争已不是企业的竞争,也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链战争时代。而今云计算产业正从传统IT产业和互联网产业中脱胎换骨,以全新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眼前。这种全新的模式使得用户不用投资昂贵的电脑设备;不用等一两年的项目实施的周期;也不用承担项目开发和上线的风险;不用为维护系统而烦恼;更不用担心业务需求变化所造成的设备闲置或不足。更重要的是云计算带来的变革不仅仅是局限在IT的技术领域,而对IT、通信、媒体和娱乐产业,甚至是传统行业,都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云计算的产业链及未来发展作深入的分析,定位云计算产业链中必须及早布局的关键环节,了解国内外企业在关键环节的优劣势,探寻发展云产业生态环境的方法,为将来中国企业在云计算产业链上进行战略布局奠定基础。

云计算产业链的发展,也是要从“1+1>2”的价值增值效应角度入手来考虑云计算产业链的布局。我们看国外已有公司在云计算产业链上成功布局,已经具备像谷歌、苹果这样的公司。在产业链环节中,由于中国的企业在云平台技术如虚拟化、云计算产品、云设备等方面由于缺乏自主地知识产权并不占有优势;而在最终用户方面,人数众多。因此在中国的企业可以在选择了国际上成熟的云计算技术进行整合后,将重点放在对用户的吸引、开发适合中国的云应用的角度入手,占据该产业链的终端用户和营销渠道,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市场。而国家背景的企业,可以在既占据终端的情况下,逐步研发并掌握核心的云计算技术,从而为未来的云计算端到端的模式占据先机。

目前从中国的现状看,现在的布局大多是依赖已经构建的基础资源平台或者已有终端用户进行搭建。从占据终端用户和营销渠道的角度,在这些产业链关键环节中直接面向用户的运营商(电信运营商、IDC运营商、政府园区运营商等)、以及软件服务提供商(如互联网服务商、国内软件企业)的商业模式最受关注。待中国的技术有进一步发展后,或者中国的资源建设和终端用户服务建设达到移动规模后,再向平台云扩展。

(一)运营商商业模式

运营商模式如:电信运营商在整个产业链中具有很高的产业地位,这不仅源于他们具有优厚的客户资源,还在于他们的基础设施资源最为丰富,且具有很高的用户信任度。他们在产业链中的系统集成商、云应用开发商、云资源服务提供商、云平台服务提供商、云应用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终端供应商、最终用户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旦他们对综合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云计算产业链中将会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整合模式集成了集中云计算模式的特点,具有整体整合的优势,但是由于涉及的方面太广,所以需要国家级背景的公司来建设和运作。这也是目前产业链布局中明显区别于国外谷歌、苹果、SalesForce、亚马逊的突破点。

业务模式:电信运营商已经在IDC领域和终端软件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IDC云平台支撑,通过与平台提供商合作或独立建设Pass云服务平台,为开发、测试提供应用环境。继续发挥现有服务终端软件的优势,提供Saas云服务。通过Paas带动Iaas和Saas的整合,提供端到端的云计算服务。示意的服务分类如下:

盈利方式:1、通过向用户免费应用服务,带动流量增长,通过流量获取收益。适合部分移动互联网应用。2、通过向用户免费应用服务,带动广告业务发展及数据流量的增长,实现盈利。适合部分移动互联网应用和互联网应用。3、通过一次付费、包月,按需求、按年等向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如CRM、ERP、杀毒等应用服务以及IM、网游、搜索、地图等无线应用。4、为应用软件企业提供代收费服务并进行收益分成。5、通过测试环境、开发环境等平台云服务,减少云软件供应商的设备成本、维护成本、软件版权的费用,带动软件开发者开发应用,带动Saas业务的发展。6、通过基础设备虚拟化资源租用,如存储、服务资源减少终端用户IT投入和维护成本。7、提供孵化服务、安全服务、管理服务等按服务水平级别收费的人工服务,拓宽服务的范围

(二)软件服务提供商商业模式

软件服务提供商处于云计算产业中最为繁荣的市场。因为软件服务是整个云计算最终实现价值的目标。从云计算市场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服务是整个产业市场发展的引擎,云计算技术的实现就是希望在有效利用资源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软件服务的价值。这种模式通过充分利用现有云平台以及软件厂商的优势,通过与其展开技术、市场、渠道的合作,发挥自身在渠道、终端用户、终端设备的优势,占据下游市场。

业务模式:与软硬件厂商以及云应用服务提供商合作提供面向企业的服务或企业个人的通用服务,使用户享受到相应的硬件、软件和维护服务,享用软件的使用权和升级服务。该合作可以是简单的集成,形成统一的渠道销售;也可以是多租户隔离的模式,即通过提供Saas平台的SDK,通过孵化的模式让软件开发商的应用程序的一个实例可以处理多个客户的要求,数据存储在共享数据库中,但每个客户只能访问到自己的信息。该业务模式主要是基于其他领域已经有很好的厂商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从终端用户的角度布局云计算产业链。示意的服务内容如下:

盈利模式:1、提供收费版应用,按照月租或者用户数量收费。2、提供软件租赁按照月租或者用户数量收费。3、提供孵化服务按照远程孵化、深度孵化进行收费。4、通过广告收益。5、软件升级提供收益。6、软件维护提供收益。7、与软件厂商共同开发客户,获取收益。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二类主要产业链主体的商业模式各有特点。云计算是综合技术发展的结果,为了有效利用该项技术发展提升原有市场的价值以及进入一个新旧交合的应用领域,云计算产业链中的相关的环节的产业主体,必将基于现有资源,利用云计算技术最大化实现价值。不同背景的产业主体必将带来不同的云计算商业模式。如果在产业链整合的同时,再考虑结合物联网的技术来扩展端到端的产业链,将会在新技术革命中占据相对的主动,其商业模式将会更加具有竞争力。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虚拟化与云计算小组. 云计算实践之道—战略蓝图与技术架构[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236-248.

[2][美]怀特. 货币制度理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6,(04).

[4] 龚勤林.产业链空间分布及其理论阐释[J].生产力研究,2007,(16).

作者:祝小江

第3篇:云计算 云基地调研报告

北京云基地调研报告

云计算简史

著名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 (Turing Award) 得主麦卡锡 (John McCarthy,1927-) 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1961 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百年纪念活动中做了一个演讲。在那次演讲中,他提出了象使用其它资源一样使用计算资源的想法,这就是时下 IT 界的时髦术语“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的核心想法。云计算中的这个“云”字虽然是后人所用的词汇,但却颇有历史渊源。早年的电信技术人员在画电话网络的示意图时,一涉及到不必交待细节的部分,就会画一团“云”来搪塞。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人员将这一偷懒的传统发扬光大,就成为了云计算中的这个“云”字,它泛指互联网上的某些“云深不知处”的部分,是云计算中“计算”的实现场所。而云计算中的这个“计算”也是泛指,它几乎涵盖了计算机所能提供的一切资源。麦卡锡的这种想法在提出之初曾经风靡过一阵,但真正的实现却是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上世纪末。这其中一家具有先驱意义的公司是甲骨文 (Oracle) 前执行官贝尼奥夫 (Marc Benioff, 1964-) 创立的Salesforce公司。 1999 年,这家公司开始将一种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很多用户在使用这项服务后提出了购买软件的意向,该公司却死活不干,坚持只作为服务提供,这是云计算的一种典型模式,叫做“软件即服务” (Software as a Service,简称SaaS)。这种模式的另一个例子,是我们熟悉的网络电子邮箱 (因此读者哪怕是第一次听到“云计算”这个术语,也不必有陌生感,因为您多半已是它的老客户了)。除了“软件即服务”外,云计算还有其它几种典型模式,比如向用户提供开发平台的“平台即服务” (Platform as a Service,简称PaaS),其典型例子是谷歌公司 (Google) 的应用程序引擎 (Google App Engine),它能让用户创建自己的网络程序。还有一种模式更彻底,干脆向用户提供虚拟硬件,叫做“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简称IaaS),其典型例子是亚马逊公司 (Amazon) 的弹性计算云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简称 EC2),它向用户提供虚拟主机,用户具有管理员权限,爱干啥就干啥,跟使用自家机器一样。

云计算的概念

狭义云计算是指计算机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

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计算机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其他的服务。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云计算的特点和优势

(一)超大规模性。“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二)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用户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2]

(三)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四)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五)高可扩展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六)价格合适。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具有经济性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经常只要花费几百美元、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数万美元、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与其它一些依赖互联网的技术——比如网格计算 (Grid Computing)——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不可混为一谈。拿网格计算来说,科学爱好者比较熟悉的例子是SETI@Home,那是一个利用互联网上计算机的冗余计算能力搜索地外文明的计算项目,目前约有来自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百多万台计算机参与。它在 2009 年底的运算能力相当于当时全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三分之一。有些读者可能还知道另外一个例子:ZetaGrid,那是一个研究黎曼ζ函数零点分布的计算项目,曾有过一万多台计算机参与 (但现在已经终止了,原因可参阅拙作超越ZetaGrid)。从这两个著名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网格计算的特点,那就是计算性质单一,但运算量巨大 (甚至永无尽头,比如ZetaGrid)。而云计算的特点恰好相反,是计算性质五花八门,但运算量不大[注三],这是它们的本质区别,也是云计算能够面向大众成为服务的根本原因。云计算能够流行,它到底有什么优点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设想你要开一家网络公司。按传统方法,你得有一大笔启动资金,因为你要购买计算机和软件,你要租用机房,你还要雇专人来管理和维护计算机。当你的公司运作起来时,业务总难免会时好时坏,为了在业务好的时候也能正常运转,你的人力和硬件都要有一定的超前配置,这也要花钱。更要命的是,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厂商都会频繁推出新版本,你若不想被技术前沿抛弃,就得花钱费力不断更新 (当然,也别怪人家,你的公司运作起来后没准也得这么赚别人的钱)。如果用云计算,情况就不一样了:计算机和软件都可以用云计算,业务好的时候多用一点,业务坏的时候少用一点,费用就跟结算煤气费一样按实际用量来算,无需任何超前配置。一台虚拟服务器只需鼠标轻点几下就能到位,不象实体机器,从下定单,到进货,再到调试,忙得四脚朝天不说,起码得好几天的时间。虚拟服务器一旦不需要了,鼠标一点就可以让它从你眼前 (以及账单里)消失。至于软硬件的升级换代,服务器的维护管理等,那都是云计算服务商的事,跟你没半毛钱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开公司总是有风险的,如果你试了一两个月后发现行不通,在关门大吉的时候,假如你用的是云计算,那你只需支付实际使用过的资源。假如你走的是传统路子,买了硬件、软件,雇了专人,那很多投资可就打水漂了。

浅谈云计算的一个核心理念

大规模消息通信:云计算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资源和软件功能都是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发布的,不同服务之间经常需要通过消息通信进行协助。由于同步消息通信的低效率,我们只考虑异步通信。如Java Message Service是J2EE平台上的一个消息通信标准,J2EE应用程序可以通过JMS来创建,发送,接收,阅读消息。异步消息通信已经成为面向服务架构中组件解耦合及业务集成的重要技术。

在云计算环境中,数据的存储和操作都是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的;数据的类型多种多样;必须满足数据操作对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简单性的要求。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方向,BigTable是Google公司设计的用来存储海量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Dynamo是Amazon公司设计的一种基于键值对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它能提供非常高的可用性;Amazon公司的Simple Storage Service(S3)是一个支持大规模存储多媒体这样的二进制文件的云计算存储服务;Amazon公司的SimpleDB是建立在S3和Amazon EC2之上的用来存储结构化数据的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的现状

云计算是个热度很高的新名词。由于它是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其成熟度较高,又有大公司推动,发展极为迅速。Amazon、Google、IBM、微软和Yahoo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云计算领域的众多成功公司还包括Salesforce、Facebook、Youtube、Myspace等。Amazon使用弹性计算云(EC2)和简单存储服务(S3)为企业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收费的服务项目包括存储服务器、带宽、CPU资源以及月租费。月租费与电话月租费类似,存储服务器、带宽按容量收费,CPU根据时长(小时)运算量收费。Amazon把云计算做成一个大生意没有花太长的时间:不到两年时间,Amazon上的注册开发人员达44万人,还有为数众多的企业级用户。有第三方统计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Amazon与云计算相关的业务收入已达1亿美元。云计算是Amazon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Google当数最大的云计算的使用者。Google搜索引擎就建立在分布在200多个地点、超过100万台服务器的支撑之上,这些设施的数量正在迅猛增长。Google地球、地图、Gmail、Docs等也同样使用了这些基础设施。采用Google Docs之类的应用,用户数据会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某个位置,可以通过任何一个与互联网相连的系统十分便利地访问这些数据。目前,Google已经允许第三方在Google的云计算中通过Google App Engine运行大型并行应用程序。Google值得称颂的是它不保守。它早已以发表学术论文的形式公开其云计算三大法宝:GFS、MapReduce和BigTable,并在美国、中国等高校开设如何进行云计算编程的课程。IBM在2007年11月推出了“改变游戏规则”的“蓝云”计算平台,为客户带来即买即用的云计算平台。它包括一系列的自动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的虚拟化云计算软件,使来自全球的应用可以访问分布式的大型服务器池。使得数据中心在类似于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IBM正在与17个欧洲组织合作开展云计算项目。欧盟提供了1.7亿欧元做为部分资金。该计划名为RESERVOIR,以“无障碍的资源和服务虚拟化”为口号。2008年8月, IBM宣布将投资约4亿美元用于其设在北卡罗来纳州和日本东京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改造。IBM计划在2009年在10个国家投资3亿美元建13个云计算中心。

微软紧跟云计算步伐,于2008年10月推出了Windows Azure操作系统。Azure(译为“蓝天”)是继Windows取代DOS之后,微软的又一次颠覆性转型——通过在互联网架构上打造新云计算平台,让Windows真正由PC延伸到“蓝天”上。微软拥有全世界数以亿计的Windows用户桌面和浏览器,现在它将它们连接到“蓝天”上。Azure的底层是微软全球基础服务系统,由遍布全球的第四代数据中心构成。

在我国,云计算发展也非常迅猛。2008年5月10日,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营。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国的云计算中心——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2008年11月28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将在东莞松山湖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8年12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正式签订了2009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09年初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首期投资额将达上亿元人民币;世纪互联推出了CloudEx产品线,包括完整的互联网主机服务"CloudEx Computing Service", 基于在线存储虚拟化的"CloudEx Storage Service",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互联网云端备份的数据保全服务等等系列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中国移动研究院做云计算的探索起步较早,已经完成了云计算中心试验。中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认为云计算和互联网的移动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企业创造的“云安全”概念,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云安全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云安全的策略构想是:使用者越多,每个使用者就越安全,因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覆盖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只要某个网站被挂马或某个新木马病毒出现,就会立刻被截获。云安全的发展像一阵风,瑞星、趋势、卡巴斯基、MCAFEE、SYMANTEC、江民科技、PANDA、金山、360安全卫士、卡卡上网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瑞星基于云安全策略开发的2009新品,每天拦截数百万次木马攻击,其中1月8日更是达到了765万余次。势科技云安全已经在全球建立了5大数据中心,几万部在线服务器。据悉,云安全可以支持平均每天55亿条点击查询,每天收集分析2.5亿个样本,资料库第一次命中率就可以达到99%。借助云安全,趋势科技现在每天阻断的病毒感染最高达1000万次。

2008年11月25日,中国电子学会专门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为主任委员,聘任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总裁叶天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所长刘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六位专家为副主任委员,聘任国内外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专家委员会委员。2009年5月22日,中国电子学会将于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办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北京云基地的诞生

2011年8月31日,中国云计算基地(中心)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出席大会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赵波、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云计算基地(中心)和百余家知名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北京云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北京市领导的直接关注与大力支持北京云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北京市领导的直接关注与大力支持

云基地由北京市经信委、亦庄开发区与宽带资本联合创建

云基地旨在投资培育下一个信息技术制高点“云计算”的新兴

产业基地产业基地

北京云基地目前入驻企业10余家,总投资规模5亿元

入驻云基地的公司员工600人

周子学表示,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仍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标准规范、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等仍在探索之中,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制约云计算应用范围;政府、企业、用户三方联系不够紧密,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合力机制有待形成与完善。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综合运用规划、政策、标准等手段,支持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和应用示范推广,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国云计算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云基地的规划

第4篇:云计算调研2

一,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这个概念的直接起源来自亚马逊EC2产品(06年)和Google-IBM分布式计算项目(07年), 但一开始只是一个朦胧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云计算引起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由于IT部门面临着以更低成本提供更好服务的挑战,按需使用共享计算资源的能力对IT部门突现出巨大的吸引力。

云计算的魅力在于:它能实现敏捷性并真正节省费用,当企业需要时,能迅速获得计算资源,采取自助服务和按使用量付费的使用模式。这些计算资源可以随着业务周期的自然起伏扩充和缩减,无需为配置过大的资源容量而过度投资。

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在公有云中,多个客户共享一个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计算资源。客户可以迅速地获得这些资源,并仅为用作运营的资源付费。这种模式提供了灵活的扩展性,因此资源可以在需要时可逐渐小幅增加,而不再需要时也可减少。尽管公有云拥有引人注目的优势,但是存在安全性、法规遵从和服务质量的隐患。既然数据由第三方托管,客户就希望服务提供商保证数据安全,即不丢失和不被非法访问,遵从法规对存储系统和数据保存位置的要求,并通过网络提供低延迟、高可用的服务。

在私有云中,计算资源由一家企业专用并由该企业掌控的。私有云一般在企业的数据中心中部署,并由内部人员管理,不过也可以由服务提供商管理,在这种情况下,私有云称为虚拟私有云。这种模式的主要好处是安全性、法规遵从和服务质量仍在企业的掌控之中。

混合云是单一应用软件横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一种云。混合云需要跨云的互操作性,并且能够以统一的方式跨公有云和私有云实施管理。混合云使企业能够在私有云中运行状态稳定的工作量,出现工作量高峰时,则向公有云寻求密集的计算资源,之后如果不再需要,再将计算资源返回给公有云。

不同层次的云计算

云计算包含三种不同服务类型:SaaS、PaaS和IaaS: 软件即服务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指的是通过浏览器,以服务形式提供给用户应用程序。有些是由公有云提供商提供的商用SaaS应用,有的则是企业私有云上提供的商用及订制的SaaS应用。比如红杉树的web视频会议系统就是典型的SaaS,用户直接通过浏览器享受服务,无需安装任何软硬件设备。

平台即服务 (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 指的是以服务形式提供给开发人员应用程序开发及部署平台,让他们可利用此平台来开发、部署和管理SaaS应用程序。这种平台一般包含数据库、中间件及开发工具,所有都以服务形式通过互联网提供。Salesforce.com是典型的PaaS提供商,客户不只利用他们的 Force.com 平台做 mashups,集成 Google Map 这类 Web 2.0 网站的 Web services;而更已经有客户,利用它来成功集成了企业防火墙内的 SAP 应用。当租用 SaaS 的那些企业的 IT,对“服务”的概念和实践经验,有了愈来愈深的领悟和掌握后,自然而然将促进企业内更多非租用、自行维护的系统的服务化。

基础架构即服务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 指的是以服务形式提供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这类基础架构一般是利用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架构建立虚拟化的环境,因此虚拟化、集群和动态配置软件也被涵盖在IaaS之中。IBM,HP以及电信运营商大多提供这样的基础架构服务,是IDC概念的延续。

二, 无锡云计算发展概况

IBM与2008/2/1日与无锡市政府签约在无锡滨湖区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中国云计算中心”,成为IBM为中国客户搭建的第一个虚拟计算环境。具体来讲,IBM提供技术和设备,搭建中心;政府出钱投资,中心的实际运营IBM并不负责,由太湖云计算中心负责,2009年10月,该中心已经改制为股份制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

这个项目的成功很大原因在于无锡市政府的积极推动。无锡市之前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属于典型的苏南模式,引入大量的海外企业(日韩居多),基本上属于来料生产,加工再出口的模式。虽然解决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人口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当地市委书记杨卫泽在考察了印度班加罗尔之后,将产业转型纳上议题,规划将软件外包作为城市未来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方向(2009年底温家宝到无锡后,希望能建立“感知中国中心”后,战略又偏向物联网那是后话了)。 因此,该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集聚海内外一流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选择无锡“筑巢”发展,以云计算的架构降低企业开发软件的成本,提高企业开发软件的效率;从大的层面来看是为了提升无锡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优化无锡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助推该市软件产业的发展。

项目一期签约总额约4500万人民币,共吸引来自海内外六十余家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参加。随后,Oracle,Intel相继在无锡设立计算中心,为政企项目提供服务。2009/10/17,无锡太湖云计算中心项目二期扩容签署协议,约3250万人民币,目标定位为搭建“商务云”、“开发云”、“政务云”三大云计算服务平台,着力打造全球领先的“云谷”。

中小企业服务模式

针对长三角,珠三角一带的中小企业众多的情况,提供特为中国企业定制的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帮助他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的应用形式以SaaS为主,陆续有七匹狼,红豆等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公司租用了太湖云计算中心一站式的B2C电子商务服务,在互联网上进行品牌宣传和B2C专卖店建设。

软件外包/开发企业服务模式

太湖云计算中心借助IBM,Oracle等一流公司的技术实力,向无锡国家软件园里入驻的各类软件外包企业提供全面的软件开发、测试平台及培训咨询服务(可以认作为是PaaS一类的应用),主要扮演中间人和服务提供商的角色。与爱迅达目前操作项目的方式比较类似。

大型企事业单位服务模式

对于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太湖云计算中心一般推荐用户用云计算技术进行IT基础设施的改造,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IaaS一类的应用)。由于其本身的政府背景,获得了不少政府项目,比如无锡市政府数据中心就采用了他们推荐的云计算中心的架构和方案,节省大约50%的能源,和大概30%的TCO成本。在快速部署、恢复、冗余等方面也做了一些优化。

经营状况总结: 目前无锡太湖云计算中心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大致一般,2009年全年的收入大约在2000万人民币左右,项目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政府相关的项目;由于无锡刚刚开始发展软件外包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园区内入住的软件企业数量和规模都比较有限;另外,针对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类SaaS业务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发展渠道;因此总体而言,无锡云计算中心还未进入业务发展的快车道,估计未来2,3内才能逐步形成规模,按照当地政府要求,2013年左右实现上市。

第5篇:云时代云计算

云计算环境下的泛联路由平台

云计算大大扩展了IT服务能够提供的种类和范围,作为云计算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的联系纽带,泛联路由平台为云计算提供高速、可靠、扩展性强、简单易用的广域数据传输平台。本文就泛联路由平台未来发展的架构与特征进行探讨

文/卢国强

一、泛联路由平台特征

云计算主要包括公有云与私有云,云计算中心通过广域数据传输平台与终端用户互联,为公众用户或企业内部用户提供云服务。由于使用云服务的终端用户数量大、分布广泛、接入方式多种多样,因此将承载云计算的数据传输平台称为泛联路由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泛联路由平台示意图

虽然公有云与私有云所提供云服务的类型与对象不同,其网络联接方式、架构模型也不同,但从云计算本身的特点来看,承载云计算服务的泛联路由平台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

高可用:为了保证云计算服务的高可用性,除了云计算中心的高可靠外,泛联路由平台也必须确保网络接入服务的高可靠,实现网络连接“永远在线”,从而对云计算为终端用户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提供保证问题。; 易用:泛联路由平台必须能够兼容多种终端、多种接入方式,使得更多的用户使用云计算服务,最大化扩展云计算服务的提供范围,将对用户终端的设备要求降到最低,使用力求简化,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任何位置、任何方式”获取云计算服务;

可扩展:随着云计算的开展,泛联路由平台必须具备可扩展性,能够方便的接入新的云计算中心、新的用户终端,并可以快速提供服务。

二、泛联路由平台架构

泛联路由平台需要根据公有云、私有云的流量模型组织网络架构,并通过各层次路由设备的接入和业务处理能力,满足云计算数据中心对终端用户业务提供的高可用、易用、可扩展性。

1. 公有云泛联路由平台架构

公有云的服务对象是公众用户,用户主要通过互联网接入方式与云计算中心连接。因此,公有云泛联路由平台是面向全互联网用户的,提供大容量、快速、高可用、安全的互联网接入平台。其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面向全互联网用户的公有云泛联路由平台架构

公有云通常规模庞大,具有2个甚至多个数据中心,具有多个高速互联网出口,其泛联路由平台主要由核心层路由器、外联层路由器组成:

核心层路由器:连接云计算数据中心与互联网出口,执行高速数据转发; 外联层路由器:连接各运营商互联网出口,执行大容量路由、会话处理。 公有云泛联路由平台的主要功能特点是:

全网路由处理:外联层路由器与运营商的高速互联网专线连接,并与运营商交互互联网全网路由(约17~20万条),利于提高互联网访问速度,执行更有效的流量分流与负载策略;

高速收敛:泛联路由平台必须具备电信级的可靠性,能够在链路故障、设备故障、互联网路由收敛等情况下完成无缝倒换,确保云计算服务不中断; 路由级联:多个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核心层路由通过专线级联,通过灵活可扩展的分布式架构实现多数据中心的高速数据交换与备份,提供更高性能和更可靠的云计算服务。

2. 私有云泛联路由平台架构

私有云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用户,用户可通过局域网、广域专网、互联网VPN等多种方式与云计算中心连接。相比公有云,私有云虽然一般规模较小,接入用户数量较少,但用户连接方式更为多样,对泛联路由平台的多业务处理能力要求更高,具有“核心高速化、边缘智能化”的特点。

较小规模的私有云泛联路由平台通常采用扁平化架构,如图3所示:

图3 扁平化私有云泛联路由平台架构

扁平化泛联路由平台采用核心层、接入层两级路由架构:

核心层路由器:连接云计算数据中心与接入层路由器,执行各接入层路由汇聚,以及高速数据转发;支持互联网用户、远程VPN用户接入;

接入层路由器:接入终端用户。由于云计算对终端的要求必须尽可能简化,因此要求接入层路由器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多业务融合,例如支持丰富网络接入方式,如有线/无线PC、PDA、手持终端等,支持IPv4单播/组播、IPv6单播/组播、MPLS VPN虚拟网络等数据传输类型,具备丰富的QoS策略、安全控制策略、应用流量控制、应用加速等业务处理能力。

较大规模的私有云泛联路由平台,例如大型集团为多个内部企业、合作伙伴提供云计算服务,所提供的云计算服务类型、终端用户数量都具备一定的规模,通常拥有多个云计算中心,对可靠性、可扩增性要求更高,采用层次化架构,如图4所示:

图4 层次化私有云泛联路由平台架构

层次化泛联路由平台采用核心层、区域中心、接入层多级路由架构:

核心层路由器:云计算数据中心出口核心路由器,执行云计算服务高速数据交换; 区域中心路由器:核心层路由器与接入层路由器的中间层设备,通过上下两级路由成环,分别用于汇聚各区域接入层路由器,以及与核心层路由器形成高速互联网络;

接入层路由器:接入终端用户,与扁平化平台架构类似,支持丰富网络接入方式,以及丰富的业务处理能力。

相对于扁平化架构,层次化泛联路由平台架构能够提供更清晰的管理界面,以及更灵活的扩展性。新增云计算数据中心可通过核心层路由直接与区域中心路由连接,不影响路由平台架构的运行;新增接入层路由器也可直接上行到区域中心路由,实现对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访问。

三、泛联路由平台建设要求

泛联路由平台架构设计是从整体组网结构上,依据云计算的泛联特征,为终端用户提供高速、便捷的接入环境,为云计算中心提供高性能、高可用、大容量、易维护、可扩展的承载平台。泛联路由平台的建设,还需要考虑以下具体要求:

开放融合:云计算架构下的网络不是分离的,而是云计算服务的多网合一。通过将多个物理网络、多个类型网络以及多种业务网络的融合,云计算中心在统一的泛联路由平台上为各种用户提供数据、计算、存储、视频、语音等不同类型的云计算服务,使协同办公成为可能。

无线应用:随着便携机、上网本、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等的快速普及,WiFi/WAPI、3G等无线应用大大扩展了信息空间,丰富了接入终端的种类,提高了用户访问的便捷性,是云计算的一个重要服务形式。泛联路由平台在无线环境下的响应速度、连通率、容量,以及对漫游、无线定位等特性的支持,将成为云计算服务能否广泛推广的一个关键因素。

IPv6应用:大量的终端接入,必将带来IP地址需求的爆炸性增长。IPv6的应用,不仅仅是解决大量接入终端对IP地址的需求,并且在协议上比IPv4能够提供更好的移动特性和QoS能力。相对于IPv4的固定报文格式,IPv6的扩展性更强,可根据不同协议要求增加扩展头种类,按照处理顺序合理安排扩展头的顺序。此外,IPv6引入自动配置以及重配置技术,对于IP地址等信息终端可通过自主协商实现自动增删更新配置,真正即插即用,大大提高了IPv6的易管理性。最后,IPv6新增流标记域,方便了IPv6 QoS的端到端部署,使得业务终端可快速处理实时业务,从而支持IPv6的语音、视频等应用。IPv6必将成为云计算泛联路由平台的重要应用。

智能安全:云计算用户、应用的多样化,使得云计算泛联路由平台必须具备智能,包括针对用户信息的智能、针对应用层信息的智能和针对多元化业务的智能,使网络更“聪明”,面向不同用户、不同场景,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智能安全要求泛联路由平台具有识别用户身份、L4~L7应用业务的能力,并根据数据流负载、网络环境等对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访问进行精细化控制。

资源化:云计算将数据、存储、应用等通过虚拟化形成资源池,为用户提供服务。云计算泛联路由平台同样也具有资源化的特征,通过网络虚拟化技术,将网络、链路、带宽等形成资源,按需分配,从而使整个平台更加灵活,满足不同用户对所需要云计算服务的差异化网络接入、带宽、安全性等承载要求。

绿色节能:随着云计算IT系统越来越庞杂,泛联路由平台的系统架构优化愈加重要,在设计、制造、运维、回收等各个阶段必须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负荷,满足绿色要求,降低TCO。

四、总结

云计算为分布在各地的众多用户提供了虚拟、高可靠、按需服务的IT资源,作为承载云计算服务资源的泛联路由平台,除了具备高速数据传输外,也必须在平台架构上满足高可用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并根据不同的云计算类型,构建不同的泛联路由平台架构。

存储分析:各领风骚的四大巨头云策略

打算投资云技术的用户,切记要做好以下调研,比方说平台的锁定程度,应用编程接口的开放性、服务等级协议、是否有开放标准支持、伸缩性、许可证以及价格等方面的调研。大部分IT专家有时容易忽略掉云供应商的长期云策略。

为了更好地让用户了解到云提供商方案对自身环境的影响,我们调研了四家供应商的云策略,他们分别是Microsoft、VMware、Eucalyptus和Red Hat。之所以选择这四家,是他们都提供了私有云计算方案,但在云策略上彼此还有很大不同,这也很好地反映出选择不同云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Microsoft的云策略

Microsoft的云方案包含有两大显著区别的产品集:

1.本地企业私有云计算(Hyper-V Cloud),可由搭载Hyper-V和System Center(及其组件)的Windows Server 2008搭建

2.Window Azure,Microsoft自身的云平台

即便是使用了Virtual Machine (VM) Role工具,Microsoft这两款云服务之间的互操作也很少。Virtual Machine Role工具可帮助实现虚拟机镜像从Hyper-V Cloud到Azure的上传。

Microsoft相信,平台即服务(PaaS)会是云计算的大势所趋,但它不会放弃企业云计算市场。Microsoft策略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扩大它的System Center组件,使其具备云计算能力。Microsoft所关注的是它巨大的用户安装基础,有超过70%的服务器运行Windows,这也是Microsoft在与其他云计算互操作上没有下功夫的主要原因之一。

Microsoft把自己定位于在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上是私有IaaS和公共IaaS的制造者,在平台即服务(PaaS)上是私有PaaS制造者和公共PaaS提供者,在软件即服务(SaaS)上是公共SaaS提供者。

VMware的云策略

VMware最初的云策略是成为全球领先的云供应商,这意味着它会提供基础设施和管理组件来搭建云计算。随着收购了SpringSource和Zimbra以后,VMware开始尝试采用更多公共云的特性。公司的策略包括,签约更多电信企业,托管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作为合作伙伴以支持它的vCloud。VMware对IaaS(在防火墙内部)推行vSphere,对需要公共开放的IaaS推行vCloud Express,对公共PaaS设置VMforce平台,对私有PaaS设置vFabric,并开始把Zimbra定位成SaaS合作伙伴。

VMware的云策略还包括,使用vCloud Director可转换vSphere环境到自动化的自助式服务云环境。vCloud API将跨内部VMware环境与vCloud Express托管者工作,用户便可像对待VMware IT环境那样可控安全地对待公共云。

Eucalyptus Systems的云策略

Eucalyptus Systems自视为一家开源软件公司。然而,它却销售商业版的Enterprise Edition 2.0,这中间包含了很多开源版所没有的特性。

Eucalyptus Systems在IaaS领域上是私有IaaS的制造者,主要依据就在于用户将Eucalyptus的数据中心作为Amazon云计算的扩展(反过来也可以),对于它们二者间的迁移用户可使用相同工具。Eucalyptus本身也实现了大部分的Amazon EC2 API。Eucalyptus云策略的另一部分就是,它将扩大使用VMware虚拟化软件用户的投资杠杆。

Red Hat的云策略

Red Hat的云策略涉及促进不同产品间的互操作与应用程序移植。其中的PaaS策略围绕自身JBoss中间件和一些本来就运行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上的软件,包括有LAMP和Ruby。Red Hat目标是推出最具人气的编程语言、框架以及平台。Jboss云镜像可用在Red Hat的软件上,也可用在Amazon EC2和Windows Hyper-V。

Red Hat会继续致力在它的Cloud Foundations组合软件。该云计算栈可跨物理服务器、私有云和公共云运行。Red Hat定位于在IaaS上是私有IaaS和公共IaaS制造者,在PaaS上是私有PaaS制造者和公共PaaS提供者。 不同的供应商,用户能获得什么?

如果选择其中一家云计算提供商,那么几年后你的云计算环境又如何呢?如果选择供应商后不久又希望或需要移动云环境又将怎样呢?至少最近三年内是不会有开放标准的云API被批准了,最初选择的供应商策略是否能促进云计算可移动性,就是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了。以下是你可以期待从云供应商那里获得的结果:

微软提供广泛的云产品

微软几乎全部心思都花在它的用户安装基础上。如果你购买微软及它的云策略,可以肯定你需要遗忘与其他云计算产品交互的想法,即使是像Amazon EC2这样公共云计算。微软的云计算软件只能工作在Windows系统上,不支持Linux(Hyper-V却是可以支持Linux客户操作系统)。好处就是微软可以提供给你所需的大部分云技术,无非就是花费上相对较高。

借助微软的Hyper-V Cloud,你可以构建自己的私有云计算。微软以及它的Hyper-V Cloud合作伙伴(包括Dell、富士通、日立、HP、IBM和NEC)正针对私有云部署尝试交付一套预定义并经有效检验的配置。该部署由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构成,采用了虚拟化与管理软件。

微软还提供了Azure平台,它被托管于微软全球范围内的六个数据中心。它提供了以下服务:

应用托管,可在微软数据中心运行x86和x86-64的应用程序。

提供弹性化的大规模存储数据能力,不论数据是结构化还是非结构化的。

自动化的服务管理,综合部署,管理与监视都整合到了Azure平台。

这里还有Windows Azure Platform Alliance(Windows Azure平台联盟),微软的“打包云计算(cloud in a box)”策略是由微软与硬件供应商一同推出的。首批联盟包括富士通、戴尔和惠普。这些硬件合作伙伴安装微软预配置系统作为设备,有望适用于所有ISP。最后,用户可以从自己的ISP那里获得虚拟化云计算环境,这些都将是基于微软云计算产品的。Windows Azure Appliance将给那些不愿或不能将自身数据中心托管到微软数据中心的用户提供机会使用Azure的伸缩特性,而不必将应用或数据迁离本地。

微软预测未来的应用主要会由PaaS交付。因此到2011年下半年,它都专注于确保任何通过Hyper-V工作在Windows Server 2008的应用同样可以工作运行在Windows Azure上。VM镜像将可使用VM Role工具从Windows Server 2008 R2(与Hyper-V)转向Windows Azure。但是反向操作不可行。

即使你不想全部购买或选择微软的云策略,还可以使用它的Online SaaS服务。Online SaaS包含了大量产品,像Business Productivity Online Suite(Exchange Online,SharePoint Online,Office Live Meeting和Office Communications Online),Exchange Hosted Services,Dynamics CRM Online,Office Web Apps(Web版本的微软Office)和Office365。

如果你对微软的云策略感兴趣,却又通过VMware虚拟化软件虚拟了自身的Windows数据中心,微软极有可能帮你使用它的技术取代VMware。好的提升投资价值建议是使用vCloud Director来构建VMware云,毕竟那样可以使用VMware虚拟化软件。折中办法是,你可以使用Azure来开发与交付新应用程序。这样即构建了二家供应商的云计算,又是一种低开销的稳妥办法。

3PAR公用云:云时代所需要存储的系统

时间:2011-02-24 15:32来源:机房

360 作者:杜庆先 点击: 209次

存储系统的要求被同期提高,每一个存储网络甚至是存储系统,都将作为公用计算的存储基础,并且能与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协同工作,以创建一个完整的公用计算环境。

物理的、内部的数据中心与企业IT基础设施,正在被安全、多租户的云服务所取代,分布式计算的发展促进了如今的公共计算,而IT基础设施无论如何发展,都必然落入云的口袋--可能是私有云、公有云或是混合云,在云计算时代,IT技术、产品与服务不免都需要和云挂上钩,因为这不仅是趋势,而是当下。

云服务供应商,如Amazon、SAVVIS等,都在寻找新的能够服务其云平台的存储系统,新的存储系统需要提高整合效率、改善如今并不灵活的存储架构、能与其他的基础设施实现充分的互操作系统、按照SLA服务水平协议提供服务既不高也不低,当然,针对虚拟化系统环境和大规模应用部署,是最为基本的要求。

但最为根本的要求是--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应该明了,在云时代所有曾经靠提供技术、产品特性而存在的供应方式,都改变为对服务的提供,IT组织要求新的IT基础设施平台通过服务器和存储虚拟化将软硬件作为一项服务来提供,从而适合企业IT的公用服务、网络云计算以及新一代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应用。

这是云时代的要求,同样,不是趋势,而是当下。

存储系统的要求被同期提高,每一个存储网络甚至是存储系统,都将作为公用计算的存储基础,并且能与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协同工作,以创建一个完整的公用计算环境--与公用计算的公用存储,是一个用于公用计算的高度虚拟化、紧密集群化的动态分层存储阵列,可供企业用来建立经济高效的虚拟化IT架构,以实现灵活的工作负荷整合。通过以更低的总成本获得高响应速度的弹性架构,来满足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

当下,3PAR的高度虚拟化、基于公用的存储方法为数据中心和IT组织提供了传统整体式(单片)阵列的一个替代选择,成为惠普产品线一部分的3PAR不仅是第一家以商业方式将精简技术整合到系统硬件中的阵列从而提高容量利用率并保持较高服务水平的存储厂商,更是最早将公用存储概念引入到存储阵列系统内的产品家族,随着进入惠普的融合基础设施大家庭,3PAR的公用存储概念正在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PAR的自动精简配置技术的领先性已经毋庸置疑,其至少将用户的容量需求,在存储容量采购初期,减少了50%,这不仅降低了存储的成本,同时间接降低了整个云服务基础架构在初期的投入成本,而更高的容量灵活性,减少了因为存储容量限制而可能产生的存储孤岛。

但自动精简配置仅仅是3PAR众多领先技术的其中之一,在EMC、IBM等竞争对手还未提供子卷级的自动分层功能的时候,3PAR实现了借助分层技术实现了每GB成本和每IOP成本的平衡--这是子卷级的功能--让不同活跃度的数据合理的分配在不同成本的介质上,一直是一种奢望,而在需要以不同成本保证不同SLA服务水平协议的云时代,这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横跨多个数据中心、多个地区甚至是多个国家的云,不可能用相同的方法存储所有的数据。

InSpire架构和第三代专用ASIC形成了3PAR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的底层硬件架构,这个架构下,每个阵列的性能被充分发挥,多个--至多8个阵列--被连接成一张紧密的网格,数据被以较小的粒度冗余的存放在不同的阵列上,即使一块磁盘、甚至一个阵列坏掉,网格内的数据都不会被丢失,而这些数据会同时进行再次的分配--自主的故障响应,解决了大规模部署的服务时间和精力有限的问题。

3PAR的特性之突出,使得其在那些需要低能耗、高性能和自主管理的客户中十分受到欢迎,数据库优化、MicrosoftExchange、绿色IT、虚拟化环境与私有云、主机服务提供商,都是其忠实的用户。

加密检索在云存储中的应用

时间:2011-02-24 14:29来源:机房

360 作者:杜庆先 点击: 151次

本文综合分析了加密检索技术在云存储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当前加密检索和相关技术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同态加密检索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基本原理。

云计算主要目标是提供高效的计算服务。云计算基础设施之一是提供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因此,存储安全是云计算领域的安全话题之一。为解决数据隐私的保护问题,常见的方法是由用户对数据进行加密,把加密后的密文信息存储在服务端。当存储在云端的加密数据形成规模之后,对加密数据的检索成为一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加密信息检索的相关研究工作中,对加密信息的检索有单用户线性搜索、基于关键词的公钥搜索、安全索引等几种算法。这几种算法可以快速地检索出所需信息,但其代价较高,不适用大规模数据检索的情况,而且,在云存储中,检索时相关的文档较多,对其进行相关排序是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上几种算法均不能解决问题。

通过保序加密可以利用文档中的词频信息对文档依相关度进行排序,提高了检索准确率和返回率。然而在文档中某些关键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指代性不强,这一类词称为常用词,常用词的存在歪曲了文档和实际查询相关度。而准确反映文档、查询相关度的向量空间模型无法直接应用。全同态加密提供可以对密文进行操作的加密算法。而且通过全同态加密,一方面可以保证密文信息不被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对加密信息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同时保持其对应明文的顺序。

1.云存储应用中的加密存储技术大规模高性能存储系统安全需求,特别是云存储应用中,可扩展和高性能的存储安全技术,是推动网络环境下的存储应用(如云存储应用)最根本的保证,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存储领域的研究热点。云存储应用中的存储安全包括认证服务、数据加密存储、安全管理、安全日志和审计。

访问控制服务实现用户身份认证、授权,防止非法访问和越权访问。主要功能包括:用户只能对经管理员或文件所有者授权的许可文件进行被许可的操作;管理员只能进行必要的管理操作,如用户管理、数据备份、热点对象迁移,而不能访问用户加密了的私有数据。

加密存储是对指定的目录和文件进行加密后保存,实现敏感数据存储和传送过程中的机密性保护。安全管理主要功能是用户信息和权限的维护,如用户帐户注册和注销等,授权用户、紧急情况下对用户权限回收等。

安全日志和审计是记录用户和系统与安全相关的主要活动事件,为系统管理员监控系统和活动用户提供必要的审计信息。

对用户来说,在上述4类存储安全服务中,存储加密服务尤为重要。加密存储是保证用户私有数据在共享存储平台的机密性核心技术。

随着存储系统和存储设备越来越网络化,存储系统在保证敏感数据机密性的同时,必须提供相应的加密数据共享技术。保护用户隐私性要求存储安全建立在对存储系统的信任基础之上。必须研究适用于网络存储系统的加密存储技术,提供端到端加密存储技术及密钥长期存储和共享机制,以确保用户数据的机密性和隐私性,提高密钥存储的安全性、分发的高效性及加密策略的灵活性。在海量的加密信息存储中,加密检索是实现信息共享的主要手段,是加密存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2.加密信息检索技术对加密信息检索的研究始于2000年,Song等人提出加密数据搜索的实用算法,Boneh等人提出基于关键词的公钥加密算法,Park等人提出安全索引搜索算法。

2.1线性搜索算法在线性搜索算法中,首先用对称加密算法对明文信息加密。对于每个关键词对应的密文信息,生成一串长度小于密文信息长度的伪随机序列,并生成一由伪随机序列及密文信息确定的校验序列。伪随机序列的长度与检验序列长度之和等于密文信息的长度。伪随机序列及检验序列对密文信息再次加密。在搜索过程中,用户提交明文信息对应的密文信息序列。在服务器端,密文信息序列被线性地同每一段序列模2加。如果得到的结果满足校验关系,那么说明密文信息序列出现,否则,说明密文信息不存在。

线性搜索方法是一种一次一密的加密信息检索算法,因此有极强的抵抗统计分析的能力。但其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即逐次匹配密文信息,这使得这种检索方法在大数据集的情况下难以应用。

2.2基于关键词的公钥搜索基于关键词的公钥加密搜索算法由Boneh等人提出,其目的是可以在用户端存储、计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访问远端数据库获取数据信息。存储、计算资源分布具有不对称性,即用户的计算存储能力不能实时满足其需求。另一方面用户在移动情况下存储、索引数据的需求也有增加,比如Email服务等。在这种特定情况下,需要保护用户的数据隐私。加密数据有多个不同来源,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加密算法使用公钥加密。

算法的过程如下,首先生成公钥、私钥,然后对待存储的明文关键词用公钥进行加密,生成可搜索的密文信息。

七大经典建议帮助您部署云存储 时间:2010-10-14 10:32来源:未知 作者:中云系统管理员 点击: 243次

私有云还是公共云,哪种最符合你的机构呢?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描述这两种云:公共云,即可以在互联网上,存储你的信息和运行应用程序;

1、 在公共云和私有云之间做出选择

明确你的选择:私有云还是公共云,哪种最符合你的机构呢?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描述这两种云:公共云,即可以在互联网上,存储你的信息和运行应用程序;私有云,是在企业内部局域网中具有以上功能,相比之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控制和安全性。

2、全面的虚拟化策略

当你明确选择之后,就要将更全面的虚拟化策略,选择数据中心最恰当的位置进行部署。将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虚拟起来是使云计算真正运作的关键。业界认为首要是虚拟化的服务器,但IT数据中心也同样需要虚拟化存储。反之,如果没有云计算,将大大降低企业在应用层上所能做的。

3、 根据云特点 提供最佳服务

当部署了云之后,就要知道何时使用公共云和私有云,以最经济的方式,提供给终端用户最恰当的服务。

对现有系统进行测试和研发,也许是最好的解决之道。私有云的优势是部署速度和安全优势,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建立的私有存储云,可以兼容多种服务器和桌面虚拟化平台。如果是风险较低的商业应用,则可建立公共服务的主机上。

4、云存储的两大好处

那么云存储能带给我们哪些好处呢?我们知道,选择一个云存储环境,提供一些必要工具,诸如自动存储分层和自动精简配置,以应对自动化的共同复杂任务。这一切都始于虚拟存储,它使得系统能够在正确的存储资源,以合适的时机,自动迁移工作量。如果没有它,则不能运行这些先进的功能。

5、存储架构选择要谨慎

此外,确定公司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足以应对快速、无计划的数据增长之需求。选择一种存储架构,允许在任何方向存在合理有序增减比例。先要问问自己:需要给SAN增添哪些功能?如果不仅要停机,还要加之很多工作人员的重视和维护。那么说明,从这套系统中,也许你并没有得到真正最佳的应用价值。

6、三种环境适合采用云存储

以下三种环境,最适合采用云存储。其实也正是这些实际需求,催生了云存储,也为云存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首先,判定是否存在着这种相关性,就是软硬件升级的费用和系统"无限"的可扩展性密切关联。此时就要注意了:当系统的能力受到限制后,一些架构隐含着惊人的再次认证许可费用。例如:你是否受到软件许可费的困扰呢?当你不得不再次增加驱动器或存储阵列的数量,这种做法实际上已超出了边际的最优成本。

其次,在系统维护过程中或软硬件重新配置时,确认存储环境是否在线、数据是否可用。包括软硬件,所有的存储系统有可能随时需要升级。当更新时,一定要知道在系统上会产生哪些影响。

最后,如果选择数据和灾难备份产品,如自动让快照和复制。但要提醒的是,提防一些隐性成本,如带宽要求。它可能限制一些快照的次数或复制(即每次都要更改或整个复制的容量)。

7、云存储的功能 广受业内推崇

云存储在业内逐步被推广,其功能得以广泛的认知。建立管理工具和报告功能,不可忽视SRM工具,如存储扣款和使用准确地收益性分析。业内一些公司如Aptare、CA、BMC、赛门铁克,在此领域内对云存储称道有佳

如何选择云存储应用的业务定位?

时间:2010-10-13 13:28来源:机房

360 作者:中云系统管理员 点击: 117次

目前来看,在公有云业务应用上,用户会比较关注安全性和成本,同时还需要考虑网络带宽的因素。因此在公有云方面,备份和归档应用应该是一个主流的方向。

云存储不仅仅是存储,更多的是应用。应用存储是一种在存储设备中集成了应用软件功能的存储设备,它不仅具有数据存储功能,还具有应用软件功能,可以看作是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集合体。应用存储技术的发展可以大量减少云存储中服务器的数量,从而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减少系统中由服务器造成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减少数据传输环节,提供系统性能和效率,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恐怕很少有什么IT技术会向云一样让人琢磨不透。一方面,它是虚幻的,很难被解释清楚,甚至不同的机构或者厂商对它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它又触手可及,各种类型的服务和产品遍地开花。所以有些用户会感到非常迷茫:"我到底应该如何去应用云存储?"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用户、分析机构还是厂商都在竭力去寻找市场的接受点。

私有云应用实践:应用集中

私有云对数据安全的考虑更多聚焦于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而在业务层面上,保证应用的性能、提升效率会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业内大厂对于私有云的实现方式尽管有所不同,不过他们所聚焦的一个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应用的按需供应和集中调配。本周,EMC同甲骨文在数据仓库、智能系统上的合作,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对用户数据的集中分析。惠普不久前发布的CloudStart实际上也是一样的概念--集中处理应用。

对于用户而言,如果你还在犹豫是否要应用云存储的话,那么不妨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的业务状况和实际需求。就大多数用户来说,目前还不一定需要同云存储扯上关系,毕竟数据迁移还是具有风险的,云存储也不会像想象中那么可靠,即使在SLA(服务水平协议)制约下也是如此。

公有云应用实践:备份归档

公有云业务和私有云有着很大不同。目前来看,在公有云业务应用上,用户会比较关注安全性和成本,同时还需要考虑网络带宽的因素。因此在公有云方面,备份和归档应用应该是一个主流的方向。实际上,我们也很难见到将业务完全迁移到公有云服务上的案例。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听听云存储服务供应商的想法。Nirvanix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imZiernick认为,云存储技术不适用于一级、二级以及模块数据存储。他说:"如果有人想换掉一个支持交易处理系统如CRM系统的SAN,我们的产品是不适合的。虽然我们也做模块级存储,但是网络延时会导致显著的迟滞现象。"

如此看来,用户是不必为了追求新技术概念,而将数据完全迁移到云存储上面的。现在的常见应用方法是,用户可以将备份数据建立一个副本,存放在云存储上。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归档,特别是在用户有法规遵从要求的时候。云存储服务每GB单月5-15美分的价格应该可以大大节省用户的投资,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尤为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存储厂商都在瞄向这个市场,从这一点上来说云存储应用好像离我们并不遥远。本周,赛门铁克所发布的BE和NBU就开始支持将数据直接备份到云存储上,CommVault的Simpana也在年初对云存储进行了支持。这两家厂商在推广上的不遗余力无疑会影响到用户的最终应用。

三个角度看云计算与网格计算

时间:2010-09-29 10:14来源:博客 作者:中云系统管理员 点击: 196

网格计算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分配给许多个计算设备来进行处理,最后把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结果的计算

对于IT界很多资深工程师而言,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它是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个计算设备来进行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结果的计算模式。

在本世纪初,网格计算和现在的云计算一样是一个非常火热的概念,但是由于网格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安全性这三方面的不足,使得其并没有在工程界和商业界取得预期的成功,但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的应用,比如,用于寻找外星人的“SETI”计划等。

在2007年底云计算这个概念刚诞生的时候,由于其在概念上和网格计算比较类似,也希望能让IT资源像水电这类公用事业那样按需使用和随需应变,所以有部分业界的从业者认为云计算相对网格计算而言只是“新瓶装旧酒”而已,对于这点,我不是很认同,接下来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

概念方面

在概念上,两者的各有侧重,网格计算主要强调的将一个巨大的问题分成许多个子问题,并通过许多个子节点分别对这些子问题进行计算,而云计算则强调通过后端的大型云计算中心来同时为多个用户服务。

领域和需求方面

网格计算这个概念是诞生在学术界,主要是为了解决处理大型的计算难题,比如,寻找并发现对抗艾滋病毒更为有效的药物或查找那个地方会存有石油等。而云计算则诞生在工程界,也就是***的数据中心,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海量的搜索请求等。大家都应该知道,不同的领域和需求会引发出不同的产品,对于IT模式而言,也同样如此。

架构方面

在架构方面,网格计算和云计算都可分为后端和前端这两部分,但在网格计算中计算工作主要由前端来完成,后端主要用于调度任务,而在云计算中计算工作则主要由后端的大型云计算中心完成,其前端是用来接受后端的计算成果并显示,还有,在网格计算中参与计算的设备经常是异构的,比如,运行Windows的笔记本和运行Unix的小型机等,而在云计算中参与计算的设备往往是同构的,比如运行Linux的X86服务器,这样的做法不仅能简化管理,而且能提升运行效率。

虽然这两种模式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不可否认,云计算的诞生是离不开网格计算之前的试水

云计算安全:让IT部门失控了

时间:2010-07-30 21:46来源:ZDNet

安全频道 作者:ZDNet安全频道 点击: 7次

企业的IT部门对于企业内部运行的各种云计算程序已经无法进行全面的跟踪了,这将导致企业的IT安全架构变得不再安全。

调查显示,企业的IT部门对于企业内部运行的各种程序已经无法进行全面的跟踪了,这将导致企业的IT安全架构变得不再安全。

是指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被分散在企业内网以外的整个互联网中的各个平台上,这可以极大的节省企业的IT资源需求并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由于应用程序并不需要购买特殊的硬件设备或需要复杂的整合步骤,因此企业内的个人或部门都可以随意安装此类程序,而不需要实现通知企业的IT部门。这导致了企业的IT部门难以尽到全面监察系统安的职责,比如确保数据保护完全实现等。

因此,在Ponemon Institute 的调查中,有半数的企业CIO,CTO以及CFO等企业执行层领导者并不确定自己的企业中是否存在某种程序。与美国的企业高管相比,欧洲企业高管在这方面的信心稍微强一些,尽管美国企业好像更偏爱在企业关键业务程序上采用方式。

该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IT的消费化“使得企业评估安全的能力成为了空白。”

该报告还指出,如果程序被认定为非安全程序,那么使用这类程序的人员就将企业推入了一个危险的环境。“安装程序的人员可能只是为了某种需要,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会为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风险”。

该报告建议,企业的 CIO们应该建立一套企业内运行的服务程序库,并逐一评估这些服务的安全性。然后再决定是否应该禁止使用这项服务,或为之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接下来IT部门的决策者应该推出一套策略,让IT安全专家们评估企业所正在使用以及未来将要转向服务的各种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在将应用程序迁移到服务平台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访问权限的问题,尤其是针对个人用户,同时要确保敏感信息在中的安全性。

企业还应该针对关键程序和极度敏感数据制定策略,严格审核服务提供商的资质以及对终端用户进行风险性的教育。

虽然传统的方式不会有内在的安全风险,但则带来全新的风险和挑战,这是企业在采纳服务前必须要考虑的

云计算趋势:云安全服务小规模起步 酝发新商机

时间:2010-07-30 21:46来源:ZDnet 作者:ZDnet 点击: 1

2次

也许我们起名叫‘云计算’本身就是一个失误,因为这名字很容易让人感觉有趣和安全。但事实上,网络中充满了威胁和险恶,如果我们当初把它叫作‘沼泽计算’或许更能够让人们对

虽然在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方面的表现让人称赞,但是其与生俱来的安全问题却成为前进道路上的一大障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众多人士的关注。虽然在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方面的表现让人称赞,但是其与生俱来的安全问题却成为前进道路上的一大障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众多人士的关注。

“也许我们起名叫‘’本身就是一个失误,因为这名字很容易让人感觉有趣和安全。但事实上,网络中充满了威胁和险恶,如果我们当初把它叫作‘沼泽计算’或许更能够让人们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不久前举行的RSA2010安全大会上,着名的信息安全专家RonaldL.Rivest甚至如此半开玩笑地说,而对安全问题表示担忧的不在少数。 安全问题成绊脚石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因为无论内部云还是外部云都面临着令人棘手的安全问题。对于外部云而言,应用的信息系统高度集中,数据具有无边界性、流动性等特点,使得网络的安全边界比较模糊,传统的安全域划分等安全机制已经难以保障应用的安全性;此外,服务基于互联网,而互联网在资源服务质量上是难以保障的,对于云服务能否具有连续性、可靠性和高质量,用户也在心里打个问号。对于内部云而言,虽然来自外部的攻击大大减少,但是一些重要信息如果放在网上,就难免存在内部泄密的隐患,安全问题同样值得考虑。

现在,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必须清除的障碍。“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在国内企业中遍地开花。”中国联通集团国家宽带工程实验室副总工唐雄燕认为。

要解决安全问题,就需要分析问题对症下药。目前,服务大致分为三个层级:IaaS、PaaS和SaaS,不同层级的安全问题各不相同:IaaS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数据中心的可靠性、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系统安全等;就PaaS而言,数据安全、数据与计算可用性、灾备与恢复、针对应用程序的攻击是主要的问题;而对于SaaS,用户更关注数据与应用的安全问题。提供商可针对不同的安全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在服务中,运营商主要在设备商提供的设备和平台上提供服务,因此他们与其它服务商的方式应有所不同。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一位技术专家认为,运营商应重点从系统级层面和实施应用等方面来提高服务的安全水平,需在完善安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集成数据加密、VPN、身份认证、安全存储等综合安全技术手段,构建面向应用的纵深安全保障体系。

而要从根本上确保的安全性,制度层面的保障则不可或缺。近日,欧洲有关领导人就强烈呼吁制定一个关于数据保护的全球协议以解决的数据安全弱点。云服务催生新商机

提供商在解决安全问题的同时,也在利用的新模式在安全领域发掘新商机。随着概念的升温,云安全概念应运而生。

日前,各种病毒程序正在以几何级数增长,对此杀毒软件有些招架无力。同时,来自互联网的主要威胁正在由电脑病毒转向恶意程序及木马,采用特征库判别法显然已不合时宜。

所谓云安全,就是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进行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等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采用云安全技术后,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巨大的“杀毒软件”,参与者越多,每个参与者就越安全,整个互联网就会更安全。

VMware公司一位技术人士表示,除了查杀病毒外,还有一种典型应用—安全图板,包括Web安全防范和垃圾邮件防护,以及网页的国际代码检测。此外,安全设备、安全基础设施的“云化”、云安全业务等也是云安全服务可发展的方向。 在云安全方面,业界主流防病毒厂家涉足较早,金山、卡巴斯基、瑞星、江民、McAfee等均提出了相应的服务方案,思科则提出了云火墙的概念。不过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黄元飞认为,多数安全厂家在安全云应用方面还处于技术探索阶段,产品化程度有待提高。 运营商已起步

前述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专家认为,云安全服务对于电信运营商是一个机会,电信运营商在此方面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网络建设和和运营,电信运营商已具有全网分布、数量众多的安全基础设施,这些都为开展云安全提供了资源优势。”

据了解,国内运营商已经开始探索云安全服务模式。例如,某电信运营商推出了DDoS攻击防护服务,在骨干网层面分布式部署了类“云防御平台”,以应对日益庞大的僵尸网络,该业务平台就具有云安全的雏形。

此外,记者从中国联通了解到,尽管中国联通的商业化云服务尚未推出,但是在内部试验阶段已经将云服务考虑了进去。中国电信一位人士则表示,云安全是个新的市场需求点,中国电信也在考虑提供云安全服务。

不过,由于系统分散,并且系统间并未实现有效的调度管理、信息共享,多数安全系统利用率低,因此运营商提供云安全也不是毫无障碍。中国电信研究院专家建议,要扫除这些障碍,电信运营商可充分利用技术对上述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构建开放的超大规模“安全云”资源池,全面提升安全设施服务效能好业务提供能力。同时,运营商要基于自己的特点,利用各方资源,结合华为、中兴等善于控制成本、对网络理解透彻的优点,以及IBM、HP等技术先进、方案高效的优势,推出具有特色的云安全服务。

数据中心虚拟化存储比较:SAN和NAS 时间:2010-10-20 10:30来源:机房

360 作者:中云系统管理员 点击: 178次

随着数据中心中虚拟机镜像的数量越来越多,它需要消耗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随着数据中心中虚拟机镜像的数量越来越多,它需要消耗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同样,虚拟机在物理服务器间迁移以实现整个环境效率最大化时,在这些服务器间共享的网络介质要实现快速的切换和转换。如果说所有的虚拟化环境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数据中心虚拟化存储空间需求。尽管现在市场上更倾向于使用StorageAreaNetwork(SAN)技术,但是NetworkAttachedStorage(NAS)也能满足企业数据中心这方面的需求。

在一个虚拟化环境中,NAS设备可以作为虚拟机在服务器之间迁移的一个交换空间,作为一个备份介质,或者作为所有虚拟磁盘镜像的中央知识库。在这样的任何一种情况下,数据中心和网络管理员都需要理解NAS设备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网络的影响。

为什么要使用NAS来作为数据中心虚拟化存储

网络存储的实现有两个主要的方法:NAS和SAN。这两种方法在网络架构以及在网络客户端上的表现都有所差别。NAS设备利用现有的IP网络和传输文件层接入,提取它可用的物理磁盘,并以网络共享的方式向使用诸如CIFS或NFS的终端客户机提供一致的文件系统。NAS设备对网络方式的文件共享进行了优化,因为它们与文件服务器几乎是相同的。

相反,SAN技术,包括FibreChannel(FC)和iSCSI,实现数据块层访问,放弃文件系统抽象并在客户端表现为未格式化的硬盘。FC是目前最流行的SAN技术,它运行在一个专用的网络上,要求在每个服务器上使用专属的FC交换机和主机总线适配器(HBA)。而FibreChanneloverEthernet(FCoE)是一个补充的新标准,它将存储和IP网络合并到一个聚合交换机上,但是它仍然需要在每个服务器上使用特殊的聚合网络适配器(CNA)。

而另一个数据块级技术iSCSI则在IP流量中封装了SCSI命令,同时能够使用现有Ethernet网络接口适配器,但是它一般会增加一个TCP/IP卸载引擎(TOE)来优化性能。SAN解决方案在性能方面相对于NAS设备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争议。SAN阵列的一个分区能够在两台主机上共享,但是这两台主机都会将空间看作是自己的,这样这两台主机之间就会有空间争夺的风险。虽然有一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个资源争夺问题,但是这个修复方法会增加额外一层的抽象——而NAS解决方案已经包含这一层抽象了。

两种类型的存储在虚拟化数据中心都有各自的作用。例如,Microsoft的Exchange服务器只支持通过数据块级访问数据的网络存储。由于SAN的性能一般比NAS解决方案好,所以企业会在高I/O要求的应用中使用存储网络,如数据库。然而,出于实际管理虚拟机镜像库的目的,文件级访问很可能是许多环境中最简单的部署方法。根据组织的不同要求,数据中心经理可能会要求存储团队实现文件级存储,或者直接安装一个专用的NAS设备来满足他们数据中心虚拟化存储的需求。

虚拟化环境中NAS的替代方法

虽然许多人将NAS看作是支持虚拟化环境的最清晰的方法,但还有许多替代方案。对于已经部署了SAN的组织来说,他们可以使用NAS-SAN混合解决方案,在SAN可用空间之上再建立文件系统抽象。一个混合解决方案可以创建数据中心经理更喜欢的抽象层,同时保持中央存储网络的性能和可管理性。较小型的组织也可以考虑共享物理服务器上直接附加的存储空间,使用其中一个服务器作为中央存储库,而其余服务器则从这个服务器获取VM镜像。虽然这个解决方案可以在最小型的环境中运行,但是在较大型的环境中它可能很快就会导致I/O瓶颈。

虚拟化中NAS的网络设计注意事项

对于网络管理员来说,万幸的是NAS设备所依赖的文件共享和传输协议与大多数文件服务器是一样的,所以部署NAS的设计方法是非常相似的。然而,由于虚拟化环境的本质和所涉及的文件较大,所以在目标服务器上传输这些虚拟机镜像时需要尽早地考虑一些特别的注意事项。

网络管理员在进行NAS部署时应该保证所有相关的连接至少使用GigabitEthernet。他们也必须验证连接虚拟环境的网络交换机使用的端口数足够,从而能给存储设备提供足够的带宽。管理员也应该再次评估可能影响服务器和存储之间连接的QualityofService(QoS)策略,并在需要时对它进行调整,可以给予增加的存储流量更高的优先级。在NAS部署前后都进行网络基线设置可以清晰的认识到添加NAS设备到数据中心网络所产生的影响。如果性能出现问题,那么通过VLAN或专用交换机对网络的存储流量进行划分也是一个解决方法。

网络管理员应该与数据中心经理紧密协作,一起进行性能测试和比较NAS设备上可用的各种网络协议,一般是NFS和CIFS。这两种标准的实现会因为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和虚拟化方案的不同而差别很大。由于平台的差异,以及组织的不同需求,每个可用方法的性能测试都将会帮助您确定特定环境中的最佳解决方案。

最后,网络管理员和数据中心经理在数据中心中部署一个NAS设备时需要注意那些可能超出技术支持容量的增长。网络存储的作用可能快速地增大,从而导致I/O瓶颈和其他问题。虚拟环境快速修复可能会像滚雪球一样成为一个企业存储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小型组织。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很小型的NAS部署都会讨论向更包容的企业网络存储战略发展。根据不同需求,如果企业需要更高的吞吐量,那么网络存储可能需要增长为较大规模NAS的解决方案或迁移到SAN的解决方案。任何网络,不管是数据网络或是存储网络,如果不考虑总体设计,都会很难管理。

详解云存储中的虚拟化技术构成及应用

时间:2010-10-14 10:36来源:中关村在线 作者:中云系统管理员 点击: 276

虚拟化存储有多种分类方法,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根据在I/O路径中实现虚拟化的位置不同进行分类;根据控制路径和数据路径的不同进行分类。

何谓存储虚拟化

存储领域国际权威机构SNIA(存储网络工业协会)给出了存储虚拟化(Storage Virtualization)的定义:“通过将存储系统/子系统的内部功能从应用程序、计算服务器、网络资源中进行抽象、隐藏或隔离,实现独立于应用程序、网络的存储与数据管理”。存储虚拟化技术将底层存储设备进行抽象化统一管理,向服务器层屏蔽存储设备硬件的特殊性,而只保留其统一的逻辑特性,从而实现了存储系统的集中、统

一、方便的管理。

与传统存储相比,虚拟化存储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磁盘利用率高,传统存储技术的磁盘利用率一般只有30-70%,而采用虚拟化技术后的磁盘利用率高达70-90%;存储灵活,可以适应不同厂商、不同类别的异构存储平台,为存储资源管理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管理方便,提供了一个大容量存储系统集中管理的手段,避免了由于存储设备扩充所带来的管理方面的麻烦;性能更好,虚拟化存储系统可以很好地进行负载均衡,把每一次数据访问所需的带宽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存储模块上,提高了系统的整体访问带宽。

虚拟化存储有多种分类方法,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根据在I/O路径中实现虚拟化的位置不同进行分类;根据控制路径和数据路径的不同进行分类。根据在I/O路径中实现虚拟化的位置不同,虚拟化存储可以分为主机的虚拟存储、网络的虚拟存储、存储设备的虚拟存储。根据控制路径和数据路径的不同,虚拟化存储分为对称虚拟化与不对称虚拟化。

虚拟化存储的系统构成

云存储中的一种典型存储方式为分布式存储。在这种方式中,一般采用带外虚拟化的方式管理存储设备,元数据管理和数据传输都是通过IP网络来完成。这种虚拟化存储系统主要有四类不同的存储设备。

客户端:客户端向外为客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如万维网服务、数据库、文件服务、科学计算等。客户端上运行存储代理软件,提供网络虚拟设备供应用程序读写访问。

配置管理服务器:配置管理服务器用来进行系统的配置和管理。通过Internet、Telnet或其它接口登陆云存储平台,以远程的方式配置和管理整个存储系统。

元数据服务器:云存储系统的元数据服务器(MDS)管理着整个系统的元数据和对象数据的布局信息,负责系统的资源分配和网络虚拟磁盘的地址映射。在MDS上部署的全局虚拟化存储管理软件和集群管理软件可管理整个存储系统的配置和运行。另外,MDS通过冗余管理软件来实现普通存储节点之间的数据冗余关系。

对象存储节点:每个存储节点都是独立的存储设备,负责对象数据的存储、备份、迁移和恢复,并负责监控其他存储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资源情况。同时,存储节点上运行着虚拟化存储管理软件,并存储了应用程序所需的数据。

曙光部署高校内部云 提升科研

时间:2010-07-30 16:11来源:比特网 作者:立群 点击:

5次

曙光公司为用户提供的天潮5000A高性能计算集群硬件系统包括计算子系统、存储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管理诊断子系统以及基础架构子系统五个部分 2009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21周年。在这60年里,我们见证了我国的发展和昌盛。同样,在这21年里,我们见证了科学技术为我国的繁荣昌盛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科学技术的摇篮高校——这一神圣而又庄严的科学殿堂为我们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科学人才,为我们研发出了一项又一项的科学成果。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科学研究更是如此。5000年前,石器作为当时人类的主要生产工具,帮助人们完成了狩猎、耕种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今天,高性能计算同样作为生产工具,帮助人们完成科学研究工作,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高性能计算如何帮助高校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 高校部署“内部云”

国内某高校为了提高科研质量,保证学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该校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学校的“内部云”,把校内的各个学院所需要的科研系统统一部署在这个“内部云”系统之上,完成统一的部署和管理。

为了解决不同学科对高性能计算的实际需求问题,这套高性能计算系统将用于满足包括石油地震处理、材料化学、水文应用、GIS系统等不同的数值科 学模拟方面计算需求。因此,这套系统对于计算性能的要求极高,对于稳定性要求极强,存储量要求极大,可管理性要求极为成熟。在国内著名的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曙光公司以及中科院计算所的协助下,建立完成了用于构建自身“”的高性能计算基础平台。

根据用户的需求,曙光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所设计了一套完善的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这套方案采用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基于通用的集群架构,通过高速网络将上百个节点的计算能力汇聚到一起,可以支持大规模并行计算任务。

集群是当前主流的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之一,技术成熟、性价比高,曙光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基于集群架构的通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是国内最大的集群高性能计算机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场份额达到30%左右。

根据用户需求,这套方案在选择曙光天潮5000A系列超级计算机构建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它融合了Cluster和MPP两种计算机的优势;曙光5000A的计算节点以TC2600系列刀片产品为主,也可以配置曙光其他服务器产 品。既可以使用全限速无阻塞的Infiniband 网络构建通讯网络,也可以使用冗余万兆级联的分区无阻塞Ethernet互联网络;配置存储系统,既可以配置简单易用的DAS存储,又可以构建高性能的 FC或Infiniband SAN存储,提供较高的聚合I/O带宽等。

曙光天潮5000A系列超级计算机曾在2008年12月发布的TOP500排行榜中进入前10名,本方案就是采用与之一致的系统架构。曙光 TC5000A面向10-200Tflops级别超大规模高性能计算需求,具有可自由伸缩、高度可管理、高可用、高性能价格比等诸多优点,是曙光公司超级 服务器的又一顶峰之作。曙光TC5000A高性能计算机解决了大规模集群部署、高效能计算、跨平台管理、跨操作系统管理、系统软硬件运行状态监控等混合平台应用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整体技术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同期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曙光公司为用户提供的天潮5000A高性能计算集群硬件系统包括计算子系统、存储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管理诊断子系统以及基础架构子系统五个部分,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解决方案拓扑结构

许给云存储一个未来

时间:2010-07-30 15:55来源:存储在线 作者:Bill 点击: 6

这个领域中的主要厂商已经推出了基于云的存储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强大的功能,正在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障碍。 在IT行业中,许多厂商正在不断推出创新的托管解决方案。

一些厂商是通过市场宣传语言来吸引你的眼球,一些厂商则用是新方式来解决旧问题。但是作为一名负责的IT人员,你确实需要注意一些厂商,因为这些厂商的解决方案将简化目前的流程、极大地降低总拥有成本(TCO)、提供更好的IT性能,同时又能让你保持对系统的掌控。

是不是听起来太好以至于不现实?这个领域中的主要厂商已经推出了基于云的存储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强大的功能,正在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障碍。

举一个例子,Nirvanix去年在市场上推出了高速缓存NAS(网络附加存储)设备,这个设备可以作为云的网关,在本地设备接进该公司基于云 的Storage Delivery Network(存储提供网络:这个网络可提供近于无限的容量)的时候,该设备可以提供高性能。

今年还有许多其他厂商也将携本地NAS设备产品进入该市场。这些NAS设备可以作为云的高速缓存网关。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这些设备可以成为经过验证的使用云存储的方式。

Iron Mountain最近的声明也显示了在云存储可以带来多少创新的功能。Iron Mountain不久前曾推出Virtual File Store(VFS:虚拟文件存储)服务设备。作为该服务的辅助,Iron Mountain推出了一些存储即服务的信息管理产品,这些产品能够和云存储整合在一起,这些产品和功能包括数据分类、E发现、格式转换和其他服务。

在这些功能中,让人感兴趣的功能之一是Iron Mountain将自己长期以来在磁带物理数据传输处理上的经验转化为一个云版本。对于云,这个新服务名叫"数据梭"。Iron Mountain的数据梭进一步桥接了本地存储和远程存储。数据梭服务采用了一个"迷你云",这个迷你云中存储了数据,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输出数据。数据 梭作用于VFS本地高速缓存NAS网关的后面,其角色就相当于Iron Mountain的远程云存储目录。客户可以使用数据梭来上传或下载大量的数据,而无需担心网络传输问题。由于Iron Mountain在接收和输出传统物理媒介数据上有多年的经验,因此客户将发现该数据梭让他们可以放心地传输大量信息,其效率可媲美他们从离站磁带中读写 数据。

在这个市场上,许多其他厂商也准备推出新的创新服务。我们预计今年将看到一些新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将同时给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带来云存 储的经济性,同时它们还将用创新的方式来桥接本地存储与远程存储。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克服远程存储的劣势,并带来一系列独一无二的数据功能。

在我们同终端用户的谈话中,我们看到有些情况下云存储还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将在文章的剩余部分讨论这些使用情境。

不再迷茫于数据管理

过去10年来,许多厂商都声称自己的解决方案是"全局"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但是结果是企业还是不得不更换旧的硬件,永无休止地更新软件,不断 地购买新技术。看起来很难会有真正的单一的、持续的全局性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当一个厂商推出所谓全局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的时候,如果它的软件升级计划要持 续数年之久,那么这种解决方案的可持续性和一致性就很值得怀疑。但是云存储的高速缓存NAS网关确实可以提供一个单一的、一致的数据管理平台。

从最基本的层次来看,云提供了无限的第二层存储,可以将归档操作简化为简单地将数据从主存储层迁移到第二层云存储,无需持续性的维护和管理。那 些将数据归档到云存储的公司将可以摆脱或减少多层、多系统数据迁移策略和工具的复杂性,使归档存储摆脱复杂的重构操作。对于那些顽固地坚持内部存储的人, 下面这些话或许有启发:虽然低端存储可能看起来具有成本经济性,但是将数据归档到低端的SATA磁盘需要很多隐含成本来进行持续管理、电能利用、安全性和 数据保护。云存储的产生就是为了利用它的规模经济性。云存储所带来的经济性将超过内部解决方案所带来的好处,而且同时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可用性、数据寿命、 性能、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

停止购买坏存储

许多企业总是面临永无休止的项目实施,而这些项目有的和企业的战略存储计划背道而驰,更糟糕的是,实施了糟糕的存储系统会在事后带来很多麻烦。在最糟糕的情况下,这些项目导致产生许多孤立的本地存储,独立的保护实践措施,以及定期的复杂的归档和/或容量管理要求。

这种背离战略规划的存储实施不仅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管理,而且还带来了很高的数据丢失风险。云内的存储不仅可以替代这些实践,而且不会产生 这样的结果。软件客户端或本地NAS网关可以很容易地满足分散的应用程序的需求,提供无限制的存储容量,用最好的保护手段来存储数据--并带来更低的总拥 有成本。如果你的企业现在正在管理本地或无计划的存储设备,或将要实施一个有可能迫使你部署非标准解决方案的项目,那么你应该考虑一下云存储。

针对重要数据的好存储

虽然云适合于归档一般的非结构化数据,不过对于有些企业来说,它们的独特类型数据确实非常需要云存储。这里可以有很多例子,其中一个就是富媒 体。当今世界充满了各种富媒体数据,比如数字图片和数字视频。创建或管理富媒体的企业经常发现存储归档需求和存储保护需求不断地快速增加。对于大型用户和 富媒体创建者来说,云可能是唯一能够提供足够存储容量的存储方式。

虽然过去一些托管存储没有达到必要的性能水平和可用性水平,但是新一代高速缓存NAS网关能够为富媒体或其他任务关键型数据提供理想的存储方式。此外,提供这些设备的存储即服务厂商拥有良好的架构,比起多数企业,这种架构能够更好地保护富媒体等关键数据。

满足治理需求

最后,无论何种规模的企业,都有必要进行更好的信息治理。在如今法律越来越严格的商业环境下,企业的信息治理需求从简单的满足规制要求一直涵盖到执行E发现搜索。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云可以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务。

过去两年来,潜在的云存储提供商有条不紊地逐步整合一流的分类技术、搜索技术、E发现技术和工作流等技术。如今,这些厂商正在将这些技术和云存 储结合在一起。整个产品就是一套数据服务,这种数据服务将云存储和搜索及信息处理工具结合在一起,其功能可媲美大型企业中的同类系统。对于中型企业来说, 云存储所提供的服务是以前具有很多技术手段和很多法律团队资源的大型企业才具备的。通过这种服务,中小型企业在所有类型的法律纠纷中(从知识产权到集体诉 讼)都不会落于下风。

云存储疑虑

即使是在迫切需要云存储的情况下,许多IT从业人员仍然对云存储服务抱有疑虑。但是大部分疑虑的产生是因为对云存储功缺乏足够的认识。下面简要的列出这些疑虑以及厂商相应的解决之道:

--安全性。对于想要进行云存储的客户来说,安全性通常是首要的商业考虑和技术考虑。但是许多用户对云存储的安全要求甚至高于它们自己的架构所 能提供的安全水平。既便如此,面对如此高的不现实的安全要求,许多大型的可信赖的云存储厂商也在努力满足它们的要求,构建比多数企业数据中心安全得多的数 据中心,并通过可与NSA(美国国家安全局)媲美的加密层和保护层来保护存储中的数据。如今,用户通常发现云存储具有更少的安全漏洞,而且云存储所提供的 安全性水平要比用户自己的数据中心所能提供的安全水平还要高。对一个坚定地认为离站存储数据不是好实践的反对者来说,他们需要注意的是有许多企业内部数据 存储解决方案是来自离站存储和灾难恢复厂商,比如Iron Mountain,而且这些厂商可能已经存储了你最重要的离站磁带数据。

--便携性。一些用户在考虑托管存储的时候还要考虑数据的便携性。一般情况下这是有保证的,一些大型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承诺其数据便携 性可媲美最好的传统本地存储。有的云存储结合了强大的便携功能,可以将整个数据集传送到你所选择的任何媒介,甚至是专门的存储设备。

--性能和可用性。过去的一些托管存储和远程存储总是存在着延迟时间过长的问题。同样地,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就严重威胁服务的可用性。最新一代云 存储有突破性的成就,体现在客户端或本地设备高速缓存,将最经常使用的数据保持在本地,从而有效地缓解互联网延迟问题。通过本地高速缓存,即使面临最严重 的网络中断,这些设备也可以缓解延迟性问题。这些设备还可以让经常使用的数据看起来像本地存储那样快速反应。通过一个本地NAS网关,云存储甚至可以模仿 中端NAS设备的可用性、性能和可视性,同时将数据予以远程保护,且这种数据保护水平只有少数企业才能做到。性能方面的另一个问题是,当数据变化率太高的 时候,这些解决方案可能会消耗太多的互联网带宽,而且这可能会使你的云存储解决方案产生隐含成本。即使如此,厂商们仍将继续努力实现容量优化和WAN(广 域网)优化,从而尽量减少数据传输延迟性。

--数据访问。另一个常见的疑虑是如果执行大规模数据请求或数据恢复操作,那么云存储是否可提供足够的访问性。如同我们先前所讨论的,一些厂商 可以将大量数据传输到任何类型的媒介,可将数据直接传送给企业,且其速度之快相当于复制粘贴操作。此外,一些厂商还可以提供一套组件,在完全本地化的系统 上模仿云地址,让本地NAS网关设备继续正常运行而无需重新设置。如果大型厂商构建了更多的地区性设施,那么数据传输时间将更加缩短。更重要的是,即使你 的本地数据发生了灾难性的损失,厂商们也可以将数据再重新传输给你。

现在有许多厂商提供云存储服务。一些IT行业中巨头也在提供云存储服务,比如IBM、EMC等。同时,在这个领域还有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初始公 司,比如Nirvanix和Egnyte。最后,一些已经在为你提供数据服务的可信的厂商也在进入这个市场,比如Iron Mountain。

这些厂商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强大的业务实力,随着这些厂商进入这个市场,人们对云存储在数据管理上的表现有了新的期待。

未来几年内,归档或长期存储需求有可能将成为焦点,而未来的云存储解决方案很可能会极大地改善或改变你目前的长期存储实践。在我们看来,这些改变和改善将给核心的业务功能、IT服务提供和总拥有成本带来巨大的影响。

第6篇:云制造:制造领域的云计算

中国工程院李伯虎演讲《云制造:制造领域的云计算》

5月21日,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今天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以及企业界的各方嘉宾就云计算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和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承办、CSDN中国软件开发网与《程序员》杂志、电子工业出版社协办。新浪科技为独家门户支持。

图为:第二届云计算大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伯虎: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前面的报告都很精彩,发言题目是《云制造:制造领域的云计算》。我这里讲的制造是大制造,传统的制造就是这个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我现在这个大制造的含义就是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活动,也就是从产品的市场分析开始,到加工生产,到报废。这个制造活动可能在企业内部,也可以到企业之间,到全球,制造业包括传统的制造业,新兴的制造业,制造类型可以离散,可以连续,可以混合。

众所周知,现在的市场是从相对的稳定到动态多变,因此对制造企业的产品,以及它的开发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环境、知识含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国家已经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强国,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微笑曲线里面,我们大多数企业处于最下端。什么叫制造业信息化?就是把信息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应用的技术为核心,把信息技术建模仿真,设计管理等有关专业技术综合应用到企业的产品之全系统、全生命周期活动中,使这里三个要素,人、组织、精英管理技术,四个流,信息流、物流、价值流、管理流,从而使这个企业能够改善PTQCS,以达到增强企业或者集团的竞争能力。近期,特别是服务资源环境成为现代制造业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搞服务性的制造、绿色制造和中国制造。一种对策就是我们提出建议,一种项服务的高效、低耗和基于知识的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模式,就是云制造。我们相信如果搞了我上面所说的云制造实现的话,我们制造信息化可以往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且我们制造信息化将提到新的高度水平。

什么是云制造?云制造广义来说就是一种面向服务的高效、低耗,基于知识的网络化的新模式,融合现在信息化制造技术,云技术、物联网等等技术,把各类制造之间和制造能力集虚拟化、服务化,并且进行统一的集中的智能化管理,从而通过网络和一个云制造平台中间件,为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前期的、中期的、后期的提供给用户,提供随时获取按需使用的优质廉价的服务,当然这是一个理想的概念。

云计算有Iaas、PaaS、SaaS,云制造里实际生产加工、实验仿真、生产管理四大活动可以作为一个活动。云计算有计算资源,云制造中有软资源,各种各样的模型数据、软件,硬制造有各种各样的制造设备,当然计算设备也是属于这里。云制造服务或者制造云有什么特点?与一般不一样,互操作。协同。特别是对大规模复杂制造任务协同。异构集成,各种各样的,都是五花八门的制造资源、制造能力,怎么集成,而且一个是制造是全生命周期,不能搞完设计就完了,因此必然这个制造之间的生命周期活动阶段有联系的。云制造目前提出来,当然有它的基础,首先就是云计算概念以及它的技术推动。如果把制造资源带进我们现在所谓的制造资源很好联系到制造资源可以走向服务化。融合一些新的技术,除了云计算所需要的技术之外,我们还可以进入比如Web,互联网、高效能计算等等,物联网 Web可以基于知识的智能计算奠定基础,物联网技术有望出现各种互联,高性能计算机能够求解复杂的问题等等。

技术基础有了,怎么运行?三大部分,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制造云和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活动。一个核心就是知识,两个过程就是要进去、出来。三类用户就是制造资源的提供者,制造云的运行者和制造资源的使用者。因此基于刚才我说的这些东西的模式、概念、技术、设备,希望将来云制造,将来用户可以像使用水电煤气一样使用我们制造资源,并且进行协同全生命周期高效的工作。

为了实现这个东西,云制造提出一个体系结构,有五层,物理资源层、虚拟资源层、云制造核心服务层、应用结构层和应用层。具体来说物理资源层实际上就是通过嵌入式云终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使各类物理资源能够接入到网络中,实现制造物理之间全面的互联,并且为云制造提供接口的支持。云制造虚拟资源层,这一层主要是通过云制造服务定义的工具,虚拟化工具等等,把虚拟制造资源分装成云服务,有云端接入技术,云端服务定义,虚拟化云端发布管理,资源提供商定价等等。对下述虚拟化资源,根据用户的要求来提供各种核心服务和功能。三类用户,一类是对云服务提供者提供云服务的标准化和测试管理、结构管理等等,对云服务的运行上提供运行管理、系统管理、云服务管理、数据管理、云服务发布管理服务,对云服务请求者用户提供云服务的任务管理、高性能和调度管理服务等等。再上一层就是应用接口层,也就是说为云制造的应用,接口层主要面向特定的制造领域,提供不同的专业应用接口以及用户注册、验证等等一些通用的接口。最上一层就是应用层,也就是说面向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主要用户通过网站或者各种用户界面,可以云+终端没有问题,云+端的时候,终端也可以做很多制造的活动。

有了这个体系结构以后,有五大类关键技术,云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运行模式、相关标准和规范,特别是交易共享、互操作的模式。制造资源的云端化的技术,就是要把异构的软硬两种制造资源云端化,可以嵌入式云端嵌入,以及制造云服务怎么去建模、分装、注册和发布,以及我刚刚说的实际生产加工实验仿真和经营管理,以及集成作为服务的时候怎么云端化,以及制造云动态技术,主动聚合等等。制造云服务的综合管理,这里涉及到云端服务的接入管理技术,高效动态的云服务的组建、聚合、存储方法,云制造服务动态构建和部署分解资源服务的协同调度、优化配置,以及云制造服务提供模式和推广云用户的管理、机制等等,还有就是出了问题怎么办,因此要配置的容错管理。云制造服务的管理模式和技术,也就是说在全生命周期活动,协同管理的时候,业务流程如何来干,多用户、多目标怎么去做,成本策略等等运营策略,以及各种各样的信用管理机制等等,属于管理模式和技术。云制造安全和可信。

云制造初步研究结果,记得去年的时候我曾经说过云仿真,现在我们已经扩展到云制造,云仿真平台里有资源层,以及面向云仿真的服务层和门户支撑工具层、应用层组成,当然每一层都有安全问题。为了实现这个东西,相应在门户层里有问题怎么求解环境,要建立可视化门户,普视化门户,项目怎么进行管理,面向云仿真服务层里,有具有Web异构的东西连在一块,有一个国际标准,里面有一个平台,我们要把它搬到Web上面去。以及基于Web和网格资源的技术,以及它的服务调度,自动组合和容错迁移,出了问题要移动,以及资源层各种各样仿真资源的虚拟化和相应的安全体系等等。

怎么把云仿真平台用到协同设计。众所周知要从模型角度来说,还有起落架控制模型,起落架多启动模型。为实现这个东西,需要各种各样的工具,我手头没有怎么办?我们现在构成了一个中心,这个仿真中心里面有高性能计算机,以及有很多硬件和软件,同时又一个云+端的使用模式。

举例:一开始就是基于资源虚拟化技术,包装和各类仿真模型,要软件,以及要硬件,所以我们先做在一个高性能计算机集群上,然后虚拟化。用户在我这个平台上,在门户上面注册,同时能够自动提出问题,这个平台自动把你虚拟化东西调到硬件、软件的地方,构成你所需要的仿真系统。紧接着用户在这个门户上应用我们异构的(HAITI)来实现刚才异构的应用软件之间的协同运行,来解决好我们起落架的实际问题。这里要强调,是异构的系统,不是一般的问题甩到那儿去就行了。

小结:云制造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阶段性的渐进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项目工程,需要依靠政府、产业界、学界多方面的联合和共同努力。云制造是云计算理念在制造业体现和发展,它为制造业信息化实际生产管理服务,提供了崭新的理念和模式。我这个例子说明云计算不仅仅是计算资源的协同、共享,如果要用到各行各业,比如我们制造业,还需要结合各制造业行业的特点,比如我们制造资源、制造协同等等都有自己特殊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充分的注意。谢谢大家!

第7篇:云计算已无处不在 探访山东省云计算中心 2011

云计算已无处不在 探访山东省云计算中心 2011-08-03 13:41比特网济南日报 字号:A+|A-

云计算:掀起你的盖头来

很少有一种技术能够像“云计算”那样,在短短的两年间就集聚了雷霆万钧的“势能”,产生了横扫千军的“动能”。纵观全球,谷歌、亚马逊、IBM和微软等信息技术产业的巨头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推动着云计算技术和产品的普及。那么,云计算到底是什么?是一场虚幻的概念炒作还是一次创新的技术革命?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目前还存在哪些瓶颈?济南能否借力云计算加快推进“智慧之城”建设,让市民未来在“云端”乐享生活?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

一年多前还让人雾里看花的云计算,如今已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去年底,我国确定了5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工作,被视为从“云端”降落人间的一个信号。2011年,则是业界所期待的“落地”关键年,甚至在国家“十二五”经济发展中,云计算将成为全新的推动引擎。

对普通百姓来说似乎有些陌生的“云”,其实已无处不在。Gmail、黑莓手机,还有正在流行的iPad,本身就是“云”技术的典型应用。再比如网络游戏,是最典型的“云技术”运用。今后,市民无需主机,只要一台显示器、一个鼠标或一个键盘,就可畅游网络世界。“云时代”的付费方式,也将像收水电费一样按需支付。未来,市民可在“云”端乐享生活。

一问云计算:概念炒作还是技术革命

在业内专家看来,云计算“很好很强大”,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一次革命。它所提供的“革命性”服务,足以颠覆现有的生活面貌。而在很多百姓看来,云计算尽管看起来很美,但如果没有应用,终究是浮云一片,不会在我们的生活中荡起涟漪。

到底什么是云计算?2007年,谷歌第一次提出“云计算”概念。从专业角度说,“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信息资源管理和计算服务模式。所谓的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它可以提供硬件和系统的平台服务,也可以提供应用服务,让用户就像使用煤气、水电一样方便地使用计算资源。

省科学院计算中心副主任杨美红打了一个比方:云计算就是提供各种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服务的“公用电厂”。它意味着计算和存储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将像水、电和煤气一样,随时随地随需取用和服务,费用低廉,可靠性高。云计算将IT基础设施变成如水电一样按需使用和付费的社会公用基础设施,将软件产业变成传统工业流水线一样的高效产业,极大简化企业的IT管理,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IT基础设施成本。

谈起云计算,中国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给出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自然界的“云生态”大家都很熟悉:阳光照射,水分蒸发、凝结成云滴,云滴聚集成云,形成降水;那么不妨想象一下:阳光就是信息时代的用户需求,云滴就是信息服务,各式各样的需求引发了各式各样的服务,聚合起来就形成了云。各种云计算中心就像一个个蒸发量巨大的水库,成为提供服务的主要依托。水库可以是私有的,在天上的云却是共享的,抬起头就能看到,但要享受到云的服务——— 降雨,使自己的需求及时得到满足,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租用费。这,就是云计算。

近年来,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模式,得到业内广泛的关注,根据IDC预测,201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420亿美元,相关产业总产值将超过4500亿,未来几年云计算市场还将保持20%的增长速度。在一些特殊行业和领域,云计算已得到应用:譬如我们使用百度或谷歌“搜索”“济南日报”,不用一秒钟,就会有数以亿万计的相关信息呈现在我们面前,这背后其实就隐藏着大量的计算,由百度或谷歌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服务器完成。这其实就是一个“企业云”,为拥有它的某一具体企业提供特定的信息服务。而这些隐藏在背后的计算,我们看不见也根本无需挂心。

二问云计算:“浮云”如何从“云端”落地

“云计算”被誉为即将引领未来20年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也正是当前世界各国争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在济南,云计算已从“云端”悄然落地,生根发芽。去年8月6日,作为国内首家实现跨区域资源整合的省级云计算中心,山东省云计算中心在济南揭开面纱,云计算平台(/342/12131342.shtml

探访山东省云计算中心

打开水龙头,就可以洗碗。按下开关,就能让家里亮起来。而连接到“云”上,你就能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地使用各种互联网服务了。这不是想象,云计算可以向我们提供这一切。

它正向我们走来。8月6日,山东省云计算中心成立,在未来的20年,它将改变我们。

本月6日,我省云计算中心挂牌成立。什么是云计算?山东省云计算中心副主任杨美红说,其实不像看起来那么深奥,云计算就是一个平台,整合分布在网络各处的资源,通过互联网,把平台上的信息化服务,包括软件、硬件、数据等向客户提供。客户只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开通账号,就可以使用平台上的资源。

记者在云计算中心看到,一支20余人的专业运营团队为云平台提供保障,近百台中高端服务器已投入使用。杨美红介绍,我省云计算平台将逐步整合全省13个软件园资源,最后形成一个统一管理和使用的资源池,这个“池子”里有软件、硬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用户可以租赁使用。

扔掉你的移动硬盘

左先生是省城某媒体摄影记者,每年在全国各地采访,拍摄的照片达到数百G。左先生说,他会把拍摄的图片刻成光盘保存或存放到移动硬盘里,但如果需要找某张图片,查找十分不方便,“不能总是带着那些光盘或好几个移动硬盘吧,万一急需某张图片,那就抓瞎了。”

杨美红说,云计算平台提供的服务之一就是“存储空间租用”,也就是在存储资源池上划出不同的空间,允许政府、企事业单位通过互联网按需租用,存储空间访问方便,而且,存储空间被租用企业完全控制,并提供数据隔离、异地备份等安全保障。

不用再购买软件

这仅仅是云计算的“魔力”之一。

“云用户不再需要功能强大的电脑,也不需要购买、下载各种专业软件,只要由一个显示器加上键盘、鼠标以及网络接口组成的简单终端,通过互联网登录云,就可以应用各种互联网服务了。”山东省云计算中心副主任潘景山说。

杨美红说,云计算可以提供的服务总的来说主要有:为中小企业提供客户关系管理、电子邮箱、在线文档管理、开放式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办公等一站式信息化服务;为软件企业提供软件设计、开发、测试、部署等平台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存储空间租用服务;为教育、培训等机构提供虚机服务;为物联网产业提供支撑服务。

让中小企业飞得更快

“中小企业将是云计算模式最大的受惠者,它为中小企业打开了低成本成长的大门。”杨美红说,云计算的集约化应用分担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本,使企业可以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集中到核心业务,更重要的是,云计算使中小企业有可能以极低的成本享受到以往大企业才有能力支付的顶尖的IT技术,使之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创新活动。

更重要的是,“云”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保证“云”长生不老。

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cloud.chinabyte.com/342/12131342_2.shtml

山东省云计算中心介绍:

一、背景介绍

2009年上半年,原省信息产业厅、省科学院计算中心组成项目组,针对我省软件园区、企业创新需求进行了调研。目前,我省拥有13家软件产业园区、1200余家软件企业以及众多中小企业,主要存在园区建设发展不平衡、软件企业开发盗版率高和规范程度低、企业信息化需求旺盛但投资较低等问题。而“云计算”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模式,软件、硬件、数据等都可以在“云计算”这一平台上低成本租赁使用,用户无需购买和维护相应的软硬件环境。为此,2009年下半年,省经信委启动了“山东省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项目,经专家论证,委托山东省科学院作为建设和技术支撑单位,按照“政府领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完善山东省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低成本、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二、定位和目标

坚持开放、协作、共赢的工作思路,与国内外IT厂商、运营商、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等开展广泛合作,实现跨区域的IT资源整合和集约利用;科学组织、精心安排,根据中小企业实际需求,完善山东省云计算服务平台,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提供者,利用低成本的信息化手段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设软件开发测试云、电子政务云、电子商务云以及物联网支撑平台,打造成为行业信息化方案的系统解决者。

三、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框架分为五层:基础设施即服务层(IaaS)、平台即服务层(PaaS)、软件即服务层(SaaS)、各种服务云和门户层,以及安全、运维服务体系,如下图所示。

服务内容包括: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客户关系管理、电子邮箱、在线文档管理、进销存管理、在线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等一站式信息化服务;针对软件企业提供软件开发、测试、部署等平台服务;针对政府部门提供存储空间租用和数据灾备服务;面向教育、培训等机构提供虚机服务;为行业应用提供支撑服务,如物联网、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

四、发展历程

1、2009年10-12月,省经信委、省科学院计算中心共同组成调研小组,针对各省市相关建设单位进行调研;

2、2009年12月,山东省科学院计算中心与山东13个软件园区签订平台合作共建协议;

3、2010年2月,平台获得科学院支持,并列入院“十二五”重点发展规划;

4、2010年3月,财政专项通过省财政评估;4月份完成一期工程实施方案的设计,包括机房、展厅等;

5、2010年5月,和微软签订合作协议;6月份开始平台研发和实施,并与(加拿大)社区创新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该公司成为平台的第一个独立软件提供商(ISV)用户;

6、截止目前,已完成云计算平台功能研发,包括IaaS、PaaS、SaaS三种服务方式;实现齐鲁软件园、东营软件园、省科学院资源整合和服务共用;与加拿大创新社区有限公司、浪潮、微软、各软件园区等建立合作关系。

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cloud.chinabyte.com/342/12131342_3.shtml

第8篇:云计算

贵州师范大学

云计算作业

题 目:学 院:专 业:年 级:姓 名:任课教师:

云计算安全及发展 经济与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10级

林忠 王老师

云计算云安全及发展

林忠

摘要: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成为继理论和实践之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第三大利器,电子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一步融合以及体系结构的进步更是将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云计算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本文系统的说明了云计算及云安全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现有云企业的战略、云计算的未来发展。 关键字:计算机技术;云计算及安全;战略及发展

1. 引言

互联网整个世界连接了起来——通过看得见看不见的线,随着近十几年来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与成长,存储、计算机能量消耗、信息产业人员和硬件成本不断提高,数据中心的空间日益匮乏,原有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应对当前巨大的计算吞吐量,如何把众多的计算机节点组织起来,以一种新的形式去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这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由此,云计算的概念应运而生。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一个话题,各大IT 巨头纷纷推出云计算的服务来吸引用户,中小IT企业也纷纷提出在“云”时代的战略蓝图。云计算不仅仅是一个计算的问题,也不是仅仅将众多计算节点组成超级计算机,它需要融合许许多多的技术与成果。简单的来讲,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它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核心是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正当云计算概念正如火如荼的发展时云计算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已经上升到云计算发展的战略已提上来。本本篇文章将简述云计算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结合当前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简述了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与使用的策略。

1. 云计算与云安全概述

1.1 什么是云

云一词历来被用来比喻互联网。这种用法最初来自它在网络图一般描绘为云的轮廓,用来表示跨越整个运营商骨干网(即拥有云的一方)到对方云端点位置的数据传输。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1961年,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教授认为,计算机分时技术可能导致未来计算机能力和更特定的应用可通过一个设施类型的商业模式出售。这个想法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变得非常流行,但到了70年代中期,这个想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因为很清楚,当时的IT相关技术无法维持这样一个未来的计算模式。然而,自从20世纪开始,这一概念复活了。正是在这段复活期间,云计算一词开始出现在科技界。

云没有边界,从而使世界变得更小。互联网在范围上市全球性的,但只针对既有的通信途径而言。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访问其他任何地方的人。计算资产的全球化可能是云迄今所做出的最大贡献。为此,云是许多复杂的的地缘政治问题的主题。云供应商必须满足众多的监管问题来为全球市场提供云服务。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许多人认为网络空间是一个独特的环境,它本身需要特别的法律。大学计算中心和ARPPANET曾经一度是互联网所在的封闭环境。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商业才开始热衷于这一想法。

云计算仍处于初级阶段。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供应商,提供多种基于云的服务。例如,有成熟的应用、支持服务、邮件过滤服务、存储服务等。IT从业人员已经学会处理许多基于云的服务中一些由业务需求所决定的必要服务。但是,云计算的聚合和集成商已经出现,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作为云的单一入口。

当人们开始思考现代IT环境的一般要求时,云计算的概念变得更加可以理解,这是一种动态提高或增加基础设施能力的手段,而无需为购买新的基础设施投资,无需为新员工进行培训,而且无需为新软件购买许可针对上述需求给定一个解决方案,云计算模式(包含基于订购或按使用付费模式)提供了一个可以在互联网上使用并拓展IT部门现有能力的服务许多用户发现,这种方法提供一种让IT经理们更愿意接受的投资回报。 1.2 云计算及安全概念

在我看来,云计算是新一代IT模式,在后端规模庞大、非常自动化和高可靠性的云计算中心支持下,人们只要接入互联网,就能非常方便的访问各种基于云的应用和信息,并免去了安装和维护等繁琐操作。同时企业和个人也能以低廉的价格来使用这些由云计算中心提供的服务,或者在云中直接搭建其所需的信息服务。在收费模式上,云计算和水电等公共事业非常类似,用户只需为其所使用的部分付费。和云计算的定义一样,关于云安全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基本上都差不多,总的来说,云安全就是确保用户在稳定和私密的情况下在云计算中心上运行应用,并保证存储于云中的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2. 云计算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

2.1 云计算的安全问题

从上文看云计算拥有诸多的优良性能,那么它真的是无懈可击、无所不能吗?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云计算应用的越来越广,云计算中存在着以下几种个安全方面的问题:

(1)特权用户接入问题。一般来说云端的数据都有其机密性,但是云服务商比用户有更高的访问权去获得这些数据,这样数据的安全性就不能被保证:这是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2)可审查性。用户对自己数据的安全性负有最终的责任,如果服务商拒绝外部审计和安全认证,那么用户自己数据的安全性则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3)数据位置问题。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的数据物理上存放在哪里,由于不同国家适用不同的隐私和数据管理法律,敏感信息被“合法”的泄漏恐怕是用户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4)数据完整性问题。存放在云端没有备份是非常危险的,即使经过备份,一些物理灾害或者小概率的同时损坏同样会危害数据的完整性。

(5)调查支持的问题。对于司法机关来说,在云中调查非常的困难,数据可能分布在全球各地,调查和取证将是非常庞大的工程。

(6)数据隔离问题。在云计算的体系下,所有用户数据都位于共享环境中,如果隔离措施出现纰漏,非法用户将获得一些敏感信息,侵犯合法用户的权益。 (7)持久的服务。如果云服务商突然破产或者被收购,庞大的数据如何安全地收回也是一个相当现实的问。所以我们在享受云计算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的时候,不能不认真对待这些对云技术来说致命的问题。但是人的能力是无限的,任何问题都能找到破解的方法,我们也没有必要过分担忧。 2.2 云计算安全问题的对策

(1)云计算服务提供方的安全策略。云计算环境应该具有多个基本的安全域,每个安全域要有全局和局部主题映射;位于不同安全域之间的操作必须相互鉴别,并且要提供完整单。

点登录认证、代理、协同认证、资源认证,在认证过程中的通信也必须通过SSL、VPN 等安全方式来保证用户的安全。同时建立可靠及时的备份容错服务,即使灾难发生,也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还可以提供一种过滤器系统,目的在于监视哪些敏感数据离开了自己的网络,并自动阻止敏感数据。服务商本身还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管机制,防止从内部泄漏用户数据。

(2)云计算服务使用方的安全策略。用户可以对自己的文件先进行加密再上传到云端,PGP 或者True Crypt 都提供了足够强大的加密功能,并且这个加密软件是开源产品,不用担心后门的问题。而且无论从安全性还是完备性来考虑,都应该使用信誉良好的服务,名气大的服务商不会拿自己的名牌来冒险,也不会窘迫到和营销商共享数据。而且要尽量采用付费的

模式,因为免费的午餐终究是没有保证的。在使用云服务前,一定要仔细阅读隐私申明,大多数的服务商都在政策条款中承认如果执法机关要求,自己会交出相关数据。通过了解究竟

(3)对保存文件进行加密,加密技术可以对文件进行加密,有密码才能解密。加密让你可以保护数据,哪怕是数据上传到别人在远处的数据中心时,都可以实行全程护航。

(4)对电子邮件进行加密,电子邮件是以一种仍能够被偷窥者访问的格式到达你的收件箱。为了确保邮件安全,可以使用Hush mail或者Mute mail 之类的程序自动对你收发的所有邮件进行加密。

(5)使用信誉良好的服务,建议使用名气大的服务,它们不大可能拿自己的名牌来冒险,不会任由数据泄密事件发生,也不会与营销商共享数据。 (6)考虑商业模式,收取费用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可能比得到广告资助的那些服务来得安全。所以在选择存储环境时,首先考虑付费存储。

(7)阅读隐私声明,在将数据存储到云计算环境中的时候,一定要阅读隐私声明,因为几乎有关互联网应用的每项隐私政策里面都有漏洞,以便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共享数据。这样你就可以确定应该把哪些数据保存在云计算环境,哪些数据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中。

(8)安全传输,数据在网络传输到云中处理过程中需要得到保护,在传输过程中使用SSL,PPTP或VPN等不同的方式。另外在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层面上,也应采取相关措施让用户放心使用云计算服务。首先,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最好是本国注册且数据中心、总部或资产在本国的大规模企业,具有长久的存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能够尊重驻在国家法律并受驻在国法律的监管,长久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的服务。在发生事故后,由于其总部或资产在驻在国境内,因此赔偿或追讨可以顺利进行。在中国,这样的企业或组织包括大型IT服务商和开发商、电信运营商、银行、保险公司、各个高新技术园区、政府机构等。

其次,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该遵循相应应用的开放标准,尽量不采用私有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可以遵循,至少要提供数据导入导出框架以及数据转换机制,为数据迁移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方便。

3. 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3.1现状

由于全球化和比较成熟的互联网产业,云计算在国内的引入并不像过去互联网时代那样滞后很多。云计算这个概念的第一次对外公布,也是2007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IBM SOA创新高峰论坛。 在我国,云计算发展非常迅猛。2008年5月10日,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营。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国的云计算中心——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2008年11月28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在东莞松山湖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8年12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计划于2009年初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首期投资额将达上亿元人民币;世纪互联推出了CloudEx产品线,包括完整的互联网主机服务"CloudEx Computing Service",;中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认为云计算和互联网的移动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认为,中国超级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环境和提供的服务功能完全满足云计算的要求,可以说中国已有云计算的硬件基础。但还是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无论是制造还是应用,美国都占据着超级计算机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欧洲应用广泛但制造能力偏弱,中国在制造上较强但应用相对不够。应用比研发更难”。“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工作能源张云泉如是说,他还说:“中国超级计算机的性能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还没有一个强大的技术平台,应用软件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在金融保险、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也需要大力拓展。“中国云”面临应用比研发更难。”

利用云计算在中国。物流在中国效率其实是非常低的。40%的车子做物流跑在路上是空车,没有互相之间的整合,信息并不交流。我们再看到这个物流行业的话,其实是为别的行业进行服务,不管是化工、制造还是配送。因此如果用云计算这一形式把整个物流行业结合起来,把它标准化,把他的服务提供到别的行业当中去,让他们去应用物流云在上面不同的服务,这样也可以提升我们中国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和转型。

3.2云计算的发展前景

云计算被视为科技业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首先,对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来说,云计算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遇,他们可以借助云计算在更高的层面上和大企业竞争。其次,从某种意义上说,云计算意味着那些对计算需求量越来越大的中小企业,不再试图去买价格高昂的硬件而是从云计算供应商那里租用计算能力。

4. 总结

在我们生活中云计算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安全问题必然也逐渐引起我们的关心,随着相关领域技术的革新,我们最终会将其安全问题控制在对我们影响最小的程度。让云计算技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也为我们生活带来方便和快捷。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卡尔.IT不再重要,中信出版社出版:2008年

[2]王鹏,走近云计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张为民,云计算.科学出版社,2009年 [3]张为民,云计算.科学出版社,2009年

[4] 蒋涛.云计算安全性探讨,华南京津探讨,200

9、

12、10 :第十二期

[5]陈丹伟,黄秀丽,任勋易.云计算及其安全分析,20

10、2 :第二期6 高云,浅析云计算的安全策略,科技创新报:第28期

[7]谢四江,冯雁.浅析云计算与信息安全,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

8、12 :第四期 [8]林文涛,刘美.浅析云计算时代的云安全,商情,2010 :第二十五期 [9]陈珍珍.云计算及安全性分析,电脑知识与技术,第二十二期

[10]娆远耀,张予民.云计算在王安全领域的运用,科技广场,200

9、7

上一篇:演讲稿有关祖国的下一篇:社区意识形态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