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分数简便计算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年级分数简便计算(精选7篇)

五年级分数简便计算 篇1

75111115511

-++-+-(-)+

66348 12 679798 +87315+ 8 +15

2-3-253

1271123-12+23

0.75+0.125+ 4 + 8

58431585

283415-712

719215+2121

5-(3-2)

311

-(5-112124)1×6+8×6

1-(11+2)3+1-15-4-3

56-34+23

137512712

12+15-14

2-27-57

824233+(5-12)3171

8

314-8+71258-(518-2)77

4357

9+10+9+10

59388178172479+5+9+15

五年级分数简便计算 篇2

一、关注课堂生成, 深刻领悟运算定律本质、内涵和联系;巧辨析促知识内化;相信学生简算潜能, 增强其巧算信心

此时, 孩子们学习激情被点燃了。看到孩子们兴奋表情, 我继续问:“大家再来仔细观察、比较这两种算法, 你又发现了什么?可以先自己说说, 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我发现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 一个算式没有小括号。”一个孩子抢先说道。

“我发现它们算式中三个数都一样, 计算结果也一样。”

“结果一样, 说明这两个算式之间是什么关系?”我问道。

“相等, 可以用等号连接。”孩子们脱口而出。我及时板书:1250÷25÷5=1250÷ (25×5)

“等号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我及时追问。“就是左边等于右边, 右边也等于左边。”

“你能模仿这个等式再举一些例子吗?”孩子们陷入了沉思, 不久, 孩子们小手都纷纷举了起来。

“36÷2÷3=36÷ (2×3) ”一个孩子抢着说。

“甲÷乙÷丙=甲÷ (乙×丙) ”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试着说说这个规律吗?”我启发道。

“一个数先除以一个数, 再除以一个数, 可以用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一个孩子大声说道。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就等于这个数除以它们的积。”

“你们总结得太棒了!你们的发现都很了不起!这是除法中一个很重要规律, 有时运用它可以使计算简便。”我不由地走过去与这两个孩子击掌祝贺道。

“老师, 我还发现今天学的这个规律与前面学的减法规律有点相类似。”一个孩子脱口而出。

“是吗?哪儿相似呢?”我追问道。

“老师你看, 连减时等于减去它们的和, 连除时等于除以它们的积, 都加了小括号。”一个孩子边指边说。

“呀!你太了不起了!联想还挺丰富的。一下子就记住了两个规律。你不仅学会了知识, 而且善于沟通知识间联系, 你更会学习。”孩子们不由地为他鼓起掌来。

二、巧妙挖掘习题资源, 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拓展提升学生简算技巧;养成简算习惯, 达到活学活用目的

我经常根据学生实际, 设计一些有坡度、有层次、易出错而又富有挑战性题目让孩子们去辨析、去尝试, 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 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灵活简便地去解题。

1、第一层次:快乐填空, 使等式成立。

对于逆用运算规律的题目, 孩子们运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特别容易出错。尤其是题目中第4题, 孩子们经常填写成为:350÷25×7或350÷25÷7, 但要使题目简便计算, 正确应该填:350÷7÷25。为了使孩子们印象深刻, 我及时追问:“为什么要先除以7再除以25呢?”“因为先除以7, 正好得到一个整十数50, 除起来快、简便。”“小括号中25和7为什么能换位置呢?”我接着问。“因为我们前面学过乘法交换律, 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所以就可以换。”一个孩子高高举手说道。“对, 有道理。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我禁不住赞叹道。

2、第二层次: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孩子们在做“3000÷60÷2”此题目时, 我故意发问:“你们为什么不除以60×2的积呢?”“那样算起来不简便, 这道题从左往右算简便。”“想想从这道题, 你受到什么启发了吗?”“有时用规律简便, 有时按原来顺序简便, 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择简便方法。”一位孩子娓娓道来。

3、第三层次:下面各题你能想出几种简便方法?试一试。

孩子们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特别容易混淆, 尤其是“32×25×125”这道题, 孩子们简便时经常写成“4×25+125×8”;“125×88”经常简便写成“125×80+8”或写成“125×80×8”。孩子们出错很正常。作为老师, 不能害怕孩子出错。要学会充分利用学生错误资源, 把“错”当成“宝”, 及时感谢出错的孩子;让孩子们在“错中辨”、“错中悟”, 体会思维碰撞的快乐;真正明理, 沟通知识联系, 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孩子们在后面学习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时, 孩子们不用我讲就能自己说出简便过程和依据, 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目的。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年级段教师如何设计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活动, 以怎样的策略引导孩子们喜欢并会灵活运用简便方法去计算呢?这是本文着重要探讨的问题。

对中年级简便计算教学现状的反思 篇3

【关键词】简便计算中年级现状反思

一、 不简单的简算

(一) 简便计算的地位

简便计算,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使计算变得简单或者说是简单地计算。那么,简便计算在计算领域中的位置如何?在《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一书中有这样一幅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问题情境,首先要确定是否需要计算,然后根据“答案”的性质,确定运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如需要近似答案,则通过估算解决问题;需要精确的答案,则通过心算、笔算、计算器或计算机算出答案。在图中,我们没有发现“简便计算”的位置。再进一步想一想,其实简便计算通常表现为把“利用笔算”的式子转化成“利用心算”的式子。若对上图进行修改的话,即在“利用笔算”和“利用心算”之间连上线,这条线标注的就是“简便计算”。也就是说,简便计算,并不能算一种独立的算法,只是对某些式子的计算过程进行了转化。

(二) 简算其实不简单

如果把简便计算与竖式计算(即笔算)进行比较,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单呢?老师大多数倾向于前者,而事实上,不少学生往往不喜欢简便算法而乐意用竖式计算。难道这是“舍简求繁”?和竖式计算相比,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过程,涉及对算式的观察判断、分析思考,这一系列关于能否简算、如何简算的从决策到行动的过程,富有思维含量。而用竖式计算,其程序是固定的,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计算过程中只要“按顺序操作”,并且用竖式计算这种算法更具有普适性,几乎对所有的式子都适用。

所以说简便计算比较简单,往往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学生一般觉得用竖式计算更简单一些。在教师的视野中“能简算的要简算”应该成为一种接近自动化的行为,但对学生来说是需要发展之后才能达到的。教师看来是一个“平面”的发展要求,对学生却是“立体”的发展结果。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维发展水平代替学生的发展水平。

二、 简算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 抓好口算,练好口算基本功,为简算打好基础

口算不仅是笔算是基础,而且是简算教学的主要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学会简算,提高计算速度,就要从加强口算入手,让学生练好口算基本功。

1. 熟记常用数据。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常用数据,就能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比如在低年级熟记20以内的加法表,乘法口诀表;中年级记住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凑整(如37和63,28和72等),乘法中的5×2=10,25×4=100,125×8=1000,2—20的平方;到高年级的时候记住3.14×2=6.28,3.14×3=9.42,…3.14×25=78.5等。记住这些常见的数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缩短思考的时间,减轻计算的压力,从而增强简算的信心。

2. 掌握口算技能。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是学习简算的前提。为此教师应加强口算方法指导,交给学生一定的口算技能。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的算法,更要指导到位。如乘法中的“同头尾合十”:53×57→(5×6)(3×7)→3021;“去一添补”法:36×99→(36-1)(100-36)→3564;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采取“两头拉,中间加”的方法:52×11→5(5+2)2→572等。

(二) 加强定律应用,形成简算意识

运算定律的教学不能简单地以一些特殊算式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运算定律,而应该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分析计算结果,比较不同的解法,提出合理的猜想,然后举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初步感受简算的实用性和快捷性。

1. 探究定律,培养简算意识。在教学运算定律时,教师应借助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分析、比较不同解法间的联系,唤起学生探求内在规律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体验简算的便捷性。例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让学生计算67+206+94,哪两个数先加起来比较简便。在学生初步感受到可以先算后两个加数的和,使计算简便。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猜想“是否三个数连加的计算都有这样的规律”,并举例验证,探究规律。从而使学生经历运算定律的探究、比较、内化的过程,真切感受到简算的确很有用,从而提高应用简算的自觉性。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方法 篇4

加括号法: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四年级下数学简便运算:a+b+c=a+(b+c), a+b-c=a +(b-c), a-b+c=a-(b-c),a-b-c= a-( b +c);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a×b×c=a×(b×c), a×b÷c=a×(b÷c), a÷b÷c=a÷(b×c),a÷b×c=a÷(b÷c)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简便计算题 篇5

0.25×0.28 0.125×32×2.5 7.2×101

0.25×4÷0.25×4 3.5×9.9 3.5×99+3.5

3.5×101-3.5 3.5×9.9+3.5×0.1 3.5×2.7+35×0.73

3.5×2.7-3.5×0.7(32+5.6)÷0.8 13.5×2.7-3.5×2.7

4.9÷3.5 7

7.35÷(7.35×0.25)7.35

3.29+0.73+2.27 3.29-0.73-2.27 7.5+2.5-7.5+2.5

7.325-3.29-3.325 7.325-(5.325+1.7)7.325-(5.325-1.7)

3.29+0.73-2.29+2.27 3.29

63.4÷2.5÷0.4 2.5×2.4

32.4×0.9+0.1×32.4

0.86×15.7-0.86×14.7

2.64+8.67+7.36+11.33

(2.5-0.25)×0.4

7.6×0.8+0.2×7.6

÷0.25÷4 7÷(7.35÷0.25)7.325-(5.325+1.7)×0.25×4 0.1254.9÷1.4

2.7÷45

15÷0.25 2.4×102 14-7.32-2.68 2.31×1.2×0.5 9.16×1.5-0.5×9.16 3.60.85×99 0.72÷0.125 ÷8 ×8.8 3.9÷(1.3×5)

五年级分数简便计算 篇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迁移、尝试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观察下面各题,说说运算顺序。

21×3+25 6×8-5×4 21×(36-14)

2、说说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探索新知。

(一)分数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

41米,宽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

52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得出:“需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画框的周长。

2、学生独立列式。

4141()

2或 22 52523、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4、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1、出示算式。

1111123123111○()○()()○***11 2535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时教师在每行的左右算式中间填上等号,并启发学生思考:每行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2、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第一组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是三个数相乘,左边是先算前两个,右边是先算后两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是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

3、总结规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4、应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1)出示例题7.3151(5)()12 5664(2)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增添233792425)875111 101 24552、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说说在计算上可以怎样简便)

凑整计算更简便 篇7

今天我按要求完成珠心算暑假作业后,请妈妈报题进行听心算。很多次妈妈还没有反应过来,我的答案就已经出来了,妈妈夸我说:“最近几天不仅心算速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正确率也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很厉害呀!这主要得益于你这几天的大量练习”。在一旁的爸爸听见了不以为然,就提议:我和他来次心算比赛,由妈妈担任裁判报题,我和爸爸进行抢答,看谁算得既正确又快。我心想:我不仅可以在爸爸妈妈面前小露一手,还可以見识下爸爸的水平,真是太好了!

比赛开始了,第一局:妈妈随机出了十道两位数加减题,我和爸爸的答案都正确,但速度上我比爸爸略快,所以第一局我赢了。

正当我暗自高兴的时候,第二局开始了,第二局是九道乘法题,分别是:1x99、2x99、3x99、4x99、5x99、6x99、7x99、8x99、9x99。由于我没学过心算乘法,我就将不同个数的99分别相加。当我才算到第四题的时候,爸爸所有题的答案已经出来了,这局我甘拜下风。

爸爸分析给我听:要有目的地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凑成整十、整百……来计算,可使计算简便。比如:2x99可看成2x100-2=198,3x99可看成300-3=297,即:几乘以99就是几百减去几,这样很快就能得出结果。

我明白了凑整法的解题技巧后,妈妈又出了几道技巧题来考我:分别是:998+574,1000-399,58+99,184-99,63+101。我运用“凑整”的方法,如果算式中有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可以把这个数当做整十、整百、整千……去加或减,然后再减去多加的数或加上多减的数,果然心算起来更快更准确了。

小朋友,你知道上面这几道题,如何“凑整”了吗?

通过这次心算比赛,我懂了:要提高心算速度,不仅要多练,还要掌握灵活便捷的解题技巧。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三(1)班

指导老师:赵背花

上一篇:亡羊补牢教学心得下一篇:刑事案件和解阶段赔偿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