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创新效果

2023-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校管理创新效果

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教学效果

摘要: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中职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且尚未定型的阶段,他们正处在一种茫然、矛盾、摇摆的不稳定状态,是非观念不明确,缺乏坚定的信念,因此对他们实施德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教学效果呢?本文就结合德育教育管理具体工作,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管理;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人才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也成了现代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要想是中职学校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观念、文化修养和职业意识能适应新時期的发展要求,就需要加强对中职生的德育教育,那么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实效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对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教学效果进行粗浅的分析,提出了几点教育策略,希望对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有一定帮助。

一、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文轻德,忽视德育教育

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在人才培养上有很大区别,由于是中职院校,在过去通常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存在忽视的情况。一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德育课,但是德育课经常会被其他专业课是代替,几乎就是形式化的存在。中职学校过于强调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控,觉得中职学生走向社会考的就是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才是学生在社会中站稳脚的关键,认为德育课对中职学生而言只是从属的关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专业技能不够娴熟、精湛,道德品质也符合社会需求,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抗拒的心理,给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教育方式陈旧,教育效果差

目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教育方式单一、陈旧,教育效果差的问题,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一般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灌输,其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提让学生有所吸收,提高综合素质了。因此,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二、提高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效果的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德育效果

中职德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主要渠道。现代教育中,德育课程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授课教师,因此,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中职学校应为德育教师营造工作环境,为教师提供交流讨论、进修学习、专业培训的机会,提高德育教师的整体教育水平,让德育教师充分认识到德育课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根据中职学校教育的特点,对德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以符合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德育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最终实现对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创新开展德育活动,实现育人目的

德育活动是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有效载体,并向其融入德育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比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关于德育的讲座活动,让学生学习新时代的新元素和新内涵;或者组织“优秀寝室”、“优秀班级”、“优秀社团”等评选活动;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分享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关德育的视频、短片,以提升中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学校微博公众号、学校QQ群等宣传学校和社会中的先进道德模范和人物事迹,以实现对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发挥育人作用

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主要场所,所以校园环境的建设对育人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中职学校环境建设,能促进德育教育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效果。在中职学校中,要想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可通过完善校园文化,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等方式来形成具有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在学校的各个场所布置行为规范警示牌,在学校楼道墙上布置名人名言、校训等宣传牌,让每一面墙、每一块标牌都成为无声的言语,以全方位宣传德育知识,对中职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促使中职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总之,德育教育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针对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思考并积极探索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从而为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邓生恒.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70-71.

[2]郭芸芳.浅谈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实践德育工作的育人模式[J].才智,2019(15):149.

[3]王小霞.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中通过人本管理发挥管理价值的相关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29):277.

作者:麻建浪

第2篇:积极探索与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效果

摘要:为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应有作用,探索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创造性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通过多年的教学经历与经验,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对音乐教学创新与改革方面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与改革;思考

音乐课程作为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学生素养的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音乐教学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很多职业学校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太明显,教学思路与方法陈旧,日渐不能满足目前教学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模式不断突破和创新。为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应有作用,探索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创造性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通过多年的教学经历与经验,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对音乐教学创新与改革方面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至18岁,这个年龄层的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在生理上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这一时期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就是智力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发展上,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情绪情感比较强烈,思想常有明顯的两极性。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实际出发。

1. 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采用开放式教学思维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当作知识的接受者。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教师为了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侧重“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

所谓开放式教学就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占据主导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去体验和学会学习,以提高其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的权利和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得到尊重,求知欲望得到不断激发和强有力的保护。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要给学生充裕的实践空间,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动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水平。

2. 推行小组合作式的教学合作方式

合作式的教学方式是尽全力让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且合理有效地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来,充分体现每一个学生在大集体中的个体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构建,从而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合作式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组长在整个团队中的组织、带头作用。各个组员能够在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团结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要让每个学生都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发挥作用,为团体尽自己的力量,充分体验到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积极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相互启发,讨论辩论,各抒己见的教学方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讨论式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根据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手段

1. 根据学科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学氛围直接关系教学质量的高低。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会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从音乐课的教学特点来看,它具有比其他学科更能创造愉快积极的教学气氛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其特点,把一节课中最关键、最主要的内容导入,合理设计教学氛围。可以根据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采取一些不同的做法,如歌声导入、故事导入、图画导入等。如在讲授《祖国颂歌》时,笔者和学生通过幻灯片回顾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和学生一起经历祖国的苦难,一起见证祖国的腾飞繁荣,探月卫星的升空,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等等。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音乐学习,而且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民族自豪感愈加强烈。

另外,教师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和学生一起唱、一起跳、一起欣赏,师生合作完成生动有趣、欢乐愉快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形式上,提倡课堂讨论,提倡标新立异,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2. 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模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便快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等特点,通过图像、文字、音响等来刺激人的感官,从而产生联想,使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清晰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它超越其他一切教学手段。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潜心钻研,精心设计,善用、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3. 适当开展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搞创新

实践课是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音乐是表演的艺术,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育创新的基础。适当组织学生参加艺术节、合唱节、音乐会等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音乐实践舞台,鼓励他们搞一些有新意的节目,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使其在实践中磨练意志、促进成材,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完善人格。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所以对于教学的种种方法,要灵活运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勇于尝试,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作用,积极发挥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县白文职业技校 033200)

作者:张平

第3篇:关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效果的研究

摘 要:德育课教学和学生管理都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相互对接、相互融合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的现状和意义,探索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学生管理;对接

作者简介:黄亚寿,男,广东省湛江机电学校党总支副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心理教育。

德育课教学和学生管理都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相互对接、相互融合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努力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共五门课程。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停留在课本基本内容教学和传统单一的理论说教形式上,存在照本宣科上课等现象。德育课教师对学生现实情况和学校基本情况(如学生学习状态、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仪容仪表、理想信念、学生所在的班级建设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管理的总体要求等)不够关心了解,导致德育课教学脱离学生现实、脱离学校实际,难以达到德育课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注重抓班主任管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社团活动等,忽视了德育课教师的力量,忽视了德育课教学的作用,全员参与学生管理的人力资源没有被充分有效利用起来,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与德育课教学形成两条平行线,没有结合点、交叉点、对接点,没有形成教育管理合力,缺乏德育实效。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的意义

(一)体现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精神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因此,加强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精神,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形成合力,提高德育实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校要统筹兼顾,切实做到把课程教学、实训实习、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志愿服务、职业指导、心理辅导、家庭和社会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强化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形成合力,对提高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效果的策略

(一)组织学习研究,提升认识水平

学校成立教师德育组,并将其纳入学校德育处统一管理。学校德育处根据学校要求,定期组织德育课教师学习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学校学生手册、文明班级评比条例、班主任工作条例及学生管理其它有关规章制度等,定期向德育课教师通报各班级参加学校文明班级评比活动等方面情况。通过学习研究和定期通报,让德育课教师及时了解国家和学校最新德育政策,多方面了解学校班主任工作和班级学生管理情况,从而提高了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了解深度和认识高度。

(二)完善规章制度,定期检查评比

根据要求,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德育课教学检查评比活动。在德育课教学评比标准中,要把是否结合本校学生管理情况进行教学作为其中一项评比标准,同时,要相对应地安排学校领导、德育处、教务处领导和有关班主任一起参加检查评比。围绕检查评比,积极开展德育课优秀课堂、德育课优秀教案和最受欢迎的德育课教师评比活动等,对被评为德育课优秀课堂、德育课优秀教案和最受欢迎的德育课教师者,学校应给予表彰奖励。

(三)针对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问题导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学生管理教育活动中的最大化作用。比如,学校组织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学生仪容仪表检查、教室文化评比、宿舍文化评比、校运会、元旦文艺晚会、红五月歌咏比赛、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参加全国文明风采比赛等活动,教学中德育课教师要结合上述活动的目的意义、原则要求等方面展开,这样有利于专题活动的开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对于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班会课比赛等,学校组织安排德育课教师作为评委一起参加,从而提高了德育课教师参加学生管理和班级活动的参与率。此外,根据教育需要,学校定期安排德育课教师为各专业学生做专题形势教育报告,让学生清楚明白当前发展的形势和热点、焦点问题等。

(四)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育空间

德育课教师结合要求,与班主任一道指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实施德育,使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融合起来。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校史展览馆,让学生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和办学成果,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的情感;组织学生到相关德育基地进行违法犯罪防范教育、警示教育,通过参观和现场教育,让学生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提高思想警惕,远离违法犯罪,珍惜在校时间,努力学习,健康成人成才;组织学生参加优秀校友创业报告会,让学生了解校友就业态度和创业经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动力和创业精神。

(五)加强沟通交流,促进相互融合

学校加强组织,定期举办德育工作研讨会,为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提供沟通交流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沟通交流常态化。德育课教师与班主任沟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作风纪律以及与学生交流体会等方面情况,而班主任则与德育课教师交流本班学期工作计划、文明班级评比情况、宿舍卫生情况、文体活动表现、学生行为习惯以及班干部基本情况等。通过沟通交流,使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了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相互融合。

(六)优化培养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学校不断优化德育工作队伍结构,专门制订了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团干部以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养培训规划,建设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功能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团干部以及其他德育工作者,外出参加德育模式创新与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及其它相关教育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来校进行教育培训,通过传授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通过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有效对接,必将进一步开拓思维,激发潜能,提高德育实效。一方面,德育课教学会更加贴近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增强;另一方面,有了德育教师的积极参与支持,将使学生共同教育管理的力量更加充实,效果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 学大纲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 年修订)》的通知[EB/OL].[2015-01-16].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51/2015/01183069.html.

[责任编辑 盛 艳]

作者:黄亚寿

第4篇:利用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校育人效果

[摘要]利用新课程实施带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有效提高中学创新教育实践活动育人效果的研究,创新活动教育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新,展现自我,完善自我。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活动的德育功能得到极大发挥。

[关键词]综合实践学科周科技活动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77

当前,新课程实施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它要求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德育,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的科学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前,我国基础教育普遍沿用旧的教学方式,学校课堂内外教学活动方式多是满堂灌、命令式,学生被动参与学习和活动,校园、课堂活动氛围沉闷,学校育人效率低,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提高学校育人效率,就必须改革教育活动方式,激发师生全面自主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就能极大提高育人效果。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春风,特别是新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给我们师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创新教育活动方式,全面提高实践活动育人效果。

二、问题的解决

(一)利用新课程的实施开启学生自主活动之门

1.明确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学习活动课程。主要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四大板块构成。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为我们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手段和广阔的实施空间。

2.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我们根据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具体开设各个年级的课程内容。开设课程的内容主要按国家制定的标准版本教材进行,实行时间为每个学期的第1~5周,为下一步实施校本教材打基础。

(2)结合自身实际,开拓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在按规定教材上好起始课后,学校结合本身实际,挖掘本地资源,建立校本实践活动课程,自主实施。如石井中学,确立“石井升平社学文化探究”为综合实践活动年级研究课题,学生自选主题,自选课题指导教师,约30人成立活动小组,采用学生自己提出活动题目和教师列题学生选择的多种形式,学生自主确立课题,在教师指导下,从文学、历史、艺术、建筑、科技等多种角度进行实践探究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应师生个性发展,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探究和创新意识。

(3)升华提高,创新课程活动内容和实施模式

校本课程的实施极大地激发广大师生的活动参与热情,活动的内容与实施模式得到极大创新,育人功能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实施学校校本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具体的课程调查、探究,收集调查数据和资料并及时分析汇总。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长的带领下完成课外调查,为后续的课堂汇报交流打下基础。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汇报,自主交流,科学评价,在自我展示中,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例如,创新成果突出的石井中学,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完成了石井地区土特产调查研究、石井河污染状况调查研究、石井地区民间传统曲艺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城中村科学建设调查研究等校本课程的探究和实践,并在课堂上热烈交流探讨。其中的成果曾荣获市首届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学生成果一等奖第一名。完善创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题课、开题课、方法指导课、结题报告课等多种课型教学模式。成果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起示范作用,受到了省、市教研室的肯定和表扬。

(二)开展彰显特色的学科周活动,激励学生自主发展

在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同时,我们积极利用课程成果进行学科周活动,以综合实践活动为龙头,以点带面开展各科活动。润物细无声,德育收实效,师生共同参与,能力和素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有了质的提高。

1.全员参与,精心制定活动计划

每个学期初,学校科研中心制定好整个学期学校的学科周活动方案,然后要求每个科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之后按计划依次准时开展学科周活动。特别要求每个科组在学科周活动开展前两周,确定活动时间、内容,制订活动方案,提前一周上报科研中心,同时做好学科活动海报等,最后学校公布学科周内容及安排,各学科按活动方案自主开展各项活动。力求创新活动模式,吸引师生主动参与。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做好准备

在制定好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各学科的特点,采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前的准备:认真调查、准备器材、编好手抄报、做好训练、精心准备展示和竞赛材料,为一周的活动展示以及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3.彰显学科特色,实施具体活动

各学科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活动项目切合学生特点,既有娱乐性又有知识性,还有能力要求,吸引各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获奖。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过程中充分享受快乐、感受成功,进而将活动的激情带进学科学习中去。我们的实践中,以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引领,各科组从活动前资料准备、活动过程安排,到活动后的评价表彰、详细安排,师生人人参与,突显学科特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素质以及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利用激情互动的创新教学活动促使师生教学相长

1.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

学校利用综合实践和学科周活动的契机,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及时进行相关自我展示活动,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如成立综合实践、科技、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艺术、计算机等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把课外活动延伸到社区,组织学生到社区、交通道路、家乡河流、城中村进行实地考察,使常规教学与科技活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他们很自然地学会调查、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发明、学会创新。

2.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校园创新活动的展开促使教师只有不断地开发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这过程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教师积极创新,大胆改革,争当名师,科学育人,为学校科学育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

(四)利用不断创新的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1.促使科组良性发展,优秀建设显成效

由于创新教育活动对科组有整体要求,迫使学校各个科组只有共同合作,完善自我,完善集体,才能更好地完成活动任务。各科组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周活动的开展,抓好教学、德育改革,积极申请省、市级等课题,全面开展研究,重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改革等科研成果的推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创先争优,共同进步,保证了育人实效。其中,石井中学创新活动期间,学校物理科2次、化学科和综合实践科各1次被评为市优秀科组。

2.促进教育管理科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教育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创新更促使学校改进管理。管理更加完善,更加科学,从而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校教学成绩、教育质量名列省市区同类学校前茅,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3.全面建设校园,建设品牌创特色

创新教育活动的大力开展,能使与时俱进的高端校园文化自然形成,学校建设必然成果丰硕。校园建设走向全面,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创新特色学校品牌自然形成。由此形成的特色品牌学校必然会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赏识和社会的肯定。学校实现特色育人、素质育人、全面育人,学校办学形成特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师生健全发展,学校建设走向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评价与反思

从对学校、师生实验研究前后的调查数据知道,通过这几年的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改革试验,学生的德育素质和创新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师生全面发展,校园特色建设硕果累累。

1.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成绩喜人

学生创新发明连获国家发明专利。学生获国、省、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

一、

二、三等奖共计195人次,51人次获科技创新比赛辅导教师奖,张明璐和袁芷薇等学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获省市科技大赛最高奖,名列省市前茅。教师多次被评为省、市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园丁),学校荣获省、市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奖,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

2.教师成名师

教师专业化成长,名师从无到有。其中,实践学校石井中学,作为城郊普通初级中学,就有中学正高级教师、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省优秀教师等省、市优秀教师19人,区德育工作者一大批。为学校科学育人提供了大量人才保障。

3.校园品牌成名片

校园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实践学校被评为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市健康学校、德育达标学校,首批特色学校、毕业班工作特等奖、科技创新“市长奖”,成为附近地区学生向往的首选学校。

实践证明,创新活动教育方式,彰显学科活动特色,能激发学主动参与,积极创新,展现自我,完善自我。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活动的德育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的德育育人、科技育人、全面育人就会水到渠成。

创新育人,育人创新,教育就会充满希望,就能收获成功!

[ 参考文献 ]

[1]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黄晓)

第5篇:作业3:学校管理改进计划实施效果专题报告

广西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培训项目

第5期学员作业

作业名称:学校管理改进计划实施效果专题报告

学员编号: 学校名称:

名:

联系电话:

学校管理改进计划实施效果专题报告

学校常规管理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自去年9月开始,XX中心校借常规管理活动年为契机,努力创建常规管理达标学校,积极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之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完成学校的育人目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现将我校做法作一个专题报告:

一、学校育人环境有较大改观

1、学校领导重视,常规管理到位。学校领导和老师充分认识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投入一定的物力、人力、财力,加强了学校环境的整治,使校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善了育人环境,学校领导和老师全力以赴,不仅做好学校环境的改造工作,而且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做到管理有制度、工作有计划、有阶段性检查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师生精神文明教育效果显著。学校的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场所,校园环境的优美与肮脏,秩序井然与混乱都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大问题。因此,XX中心校依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力争达到宽松而活泼、明丽而清新、高洁而和谐的总体效果。在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的内容图案,以达到不同的育人效果;利用不同的建筑空间,设置校园文化、校门文化、走

2 廊文化、教室文化、绿地文化、楼梯文化、厕所文化等。“勤奋、拼搏、钻研、创新”的校训,“博学多思、活泼向上”的校风,“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努力争当四好少年”等宣传标语耀眼醒目,使人进入校园觉得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文化气息浓厚,时时激起教师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做新时代好少年的决心。校园文化长廊内容丰富,设置有彩绘画、图案与内容相当丰富,主要是以“德智体”、“安全教育”为主题,另有“语文园地”、“数学乐园”、“英语攻关”等学习专栏,诗画搭配,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天天受到教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立志成才。教室内名人画像、名人名言,黑板上方激励性标语,《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室后面定期更新黑板报内容;楼梯、走廊旁“上下楼梯靠右行”、“切勿攀爬走廊护栏”、“关爱生命、注意安全”等温馨提示,发挥着育人的作用,使师生时时都在接受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达到了“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处景物都会传情”的效果。

3、加大校园环境整治力度,净化、美化、绿化校园。校园环境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形象。XX中心校在开展常规管理活动中,严格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下大力气消除脏、乱、差现象,建立公共卫生制度,落实卫生工作责任制,经过努力,使校园整洁、美观。校园、草坪、通道、楼梯、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等无垃圾、无果皮纸屑、地上无痰迹,墙上无印迹、墙壁、门窗无蛛蜘网、水沟通畅、室内空气流通、干净、物品摆放有序;厕所设置符合标准,定期消毒,保持清洁。此外,充分利用校园

3 空间植树、栽花、种草,布局合理,清新宜人,达到美丽的环境净化人,文明的环境造就人,健康的环境教育人的良好育人效果。

二、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式急需转变,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进一步提高。对此,XX中心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培养,先后委派青年骨干教师到XX、XX、XXX观摩学习,吸取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经验,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校本培训方面,通过专题讲座,读书交流、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时期教学理论,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同时通过压担子,上达标课、上公开课、示范课,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区的骨干力量。

2、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要想改变学生的世界,必须先改变教师的形象,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因此,XX中心校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福绵区教师从教行为的十项规定》,要求教师做到敬业爱生,乐于奉献,关心爱护学生,耐心细致教育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上进,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达到育人的效果,让社会稳定、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

3、教学管理精细化,常规教学规范化。建立较为完备的教学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建立较为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在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效果管理等方面,更加精细化;在过程管理中,更注重计划制度,督促检查、量化评估等环节。在常规教学方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计划、师资培训计划、教师个人计划较为全面,项目齐全、内容详细,目标明确。备好课是上

4 好课的前提,广大教师备课十分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且讲究科学性、实效性;课堂实践后有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反省不足。课堂教学逐步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消除了训斥、批评、挫伤学生的现象。做好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些创新课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趋向,体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重要。

校园是一片净土,这里只有书声,只有快乐。老师们和谐共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同学们勤奋学习,追求上进,整个校园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教育教学质量随之不断提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项活动都育人

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最乐意参加的;活动同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养成教育活动中。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学业多么优秀的学生,如果没有一颗精忠报国之心,是不会成为建设祖国有用之才的。因此,我校注重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听爱国主义故事,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唱爱国主义歌曲等多种形式,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如:国庆节,开展“祖国,我为您添光彩”演讲活动;元旦,举行“爱国主义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河山,辉煌的成果,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增强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家的意识,从而立志为建设伟大祖国努力学习。

2、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带动养成教育。XX中心校让学生参与每周的

5 升旗活动,通过国旗下的宣誓、国旗下讲话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 规范教育。根据重大节日、纪念日,校长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话,有英雄人物的故事,有纪律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保护环境教育„„,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

英雄人物的事迹是学生最喜欢的,同时又是对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走向成功之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烈火烧身、黄继光、小英雄雨来、汶川地震中舍身救学生的老师„„,促进学生养成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

纪律法制教育成效显著,国旗下的讲话,通过一些法制小故事、小案例,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遵守学校纪律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使他们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加强“五爱”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学校要求学生热爱祖国,必须从热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做起,关心爱护同学,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持公共卫生整洁、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利用常规性活动巩固养成教育。XX中心校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注重抓好班队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守则》、《规范》,《四好少年标准》等,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特别是学校少先队通过组织开展“爱心献老人”,“爱心寄灾区”、“大手拉小手”、“一帮一”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满快乐,感到幸福。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学好本领,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服务。

4、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XX中心校十分注重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2009年秋季期成功举办了学生运动会,篮球、乒乓球、拔河、短跑、接力赛等,赛场上展现了学生的风采,赛出风格,赛出了水平,提高了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积极性。2010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成功举办了学生文化艺术节,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手工作品比赛、歌咏比赛等 ,展现了XX中心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同时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XX中心校在创建常规管理达标学校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彻底地改变了过去脏、乱、差、散的现象,而且有力地把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推上了新的台阶。现在XX中心校正在借学校常规管理活动年这股东风,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把学校真正办成“让孩子成长,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合格学校。

第6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管理部门对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评价意见

西平县酒店中学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管理部门

对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价意见

杨会丽同志,在本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工作中,积极主动负责,任劳任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关爱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本学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规划的各项规划,成绩突出,效果明显,受到了单位同事的一致好评,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力争为国家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西平县酒店初级中学

校长(签字):

2017年9月1日

第7篇:中职学校中层干部执行效果论文

中职学校中层干部执行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描述了中职学校中层干部队伍的现状,分析了影响中层干部执行效果的若干因素,提出了提高中职学校中层干部执行效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层干部

执行效能

原因

对策

中层干部是中职学校战略决策的重要参与者和主要执行者,是学校战术决策的策划者与制定者,是部门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监督者,是学校领导与师生的桥梁,也是部门团队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中层干部执行效能的好坏决定了中职学校能够能否科学发展或停滞不前。因此,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效能对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学校中层干部队伍的现状及在执行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中层干部队伍的现状

1.中层干部总体值得信赖。大数中层干部政治素质、思想水平较高,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较强,能同学校领导班子保持一致;具备较好的大局意识和合作意识,服从学校整体工作需要,能服从学校整体工作安排,部室之间能相互配合较好;在教学改革、学生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中,能够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克服困难,积极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中层干部的积极性比较高。大多数中层干部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职,尽职尽责,工作热情主动,具有奉献精神强,为学校改革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3.中层干部的学习愿望普遍较强。大多数中层干部能做到积极参加上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学习基础理论和岗位业务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中职学校中层干部在执行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

1.执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中职学校有些中层干部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标准不高;有些中层干部工作有标准,但不能至始至终执行,存在虎头蛇尾现象,最终工作效果欠缺。

2.执行过程中缺乏计划性。中职学校有些中层干部对学校工作的理解较为肤浅,完成工作随性而起,工作计划性不强,走一步算一步。有些中层干部对学校制度了解不多,即使了解也做不到按照制度严格执行。

3.执行过程中缺乏创造性。中职学校有些中层干部在完成学校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办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

4.执行过程中缺乏沟通与合作。中职学校有些中层干部只注重完成本科室、本人的工作,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调做得不够,甚至存在科室之间相互推诿、相互指责的情况。

二、影响中职学校中层干部执行效果的因素及原因分析

(一)影响中职学校中层干部执行效果的主观因素

1.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事业心、责任心不强。一是不注意学习,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下降,群众威信不高,群众认可度低。二是精神状态不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会说不会做。对人严,对己宽,少有成果,表率作用不突出。

三是不注意小节,不守规矩,纪律性差,说话随意性强,不分场合,影响不好。四是责任心不强,不能以身作则,群众意见大。

2.团结意识淡薄,协作精神不强。一是部门缺乏交流,沟通不畅。部室内部看似一团和气,实则心存芥蒂,分工虽明确,但配合不顺畅,相互信任不够,不能很好交流,工作中如有交叉就会产生隔阂或分歧,出现最好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想法,缺乏思想交流,主动配合、相互帮助不够。二是部室之间配合不顺畅,有意见不能开诚布公,在私下议论多,主动、真诚的交流少。三是考虑工作缺乏全局观念,不能把本部室的工作放在学校全局来把握。

3.不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亲和力。有的中层干部受中国几千年官本位文化的影响,,拿自己当“官”,高高再上,只动嘴,不动手,只安排工作,自己不身体力行,对下属的工作不关心,不指导,不帮助。与下属不谈思想,很少与部门人员谈心,没有感情交流,缺乏做思想工作的意识。有的中层干部只唯上、不唯下,不把群众当回事,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把教职工当做学校依靠的力量,没有把理解、关心、尊重和爱护每个教职工与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不重视部室的文化建设。有的中层干部没有理解和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重管理,轻服务。

4.执行力不强,工作标准不高,不敢严格管理,不能主动承担责任。有些中层干部工作没有激情,安于现状,缺乏钻研精神,工作不扎实,好做表面文章,部室建设没有创新和突破;有些则不敢得罪人,不敢触及矛盾,特别是对个性突出的人不敢管理,无原则地妥协、迁就,缺乏解决矛盾的勇气和能力;还有些中层干部工作出了问题总是推脱责任,总说下级无能,但又不直接批评、不帮助,致使工作水平无法提高。

5.

存在专业素养先天不足的问题。有些中层干部由于认知水平所限,对决策的认知偏差;有些中层干部身上存在只顾工作、而不考虑他人感受,急功近利和嫉妒心强等现象,体现了执行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暴露了中层干部基础的专业素养缺乏。

(二)影响中职学校中层干部执行效果的客观因素

1.

激励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

受主客观条件的因素,有些中职学校欠缺科学的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监督制度,分工与合作有待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执行的流程制度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制度上的欠缺影响了学校中层干部的执行效果。

2.

部室之间分工合作协调不力

有些中职学校存在中层干部职权交叉、部室分工不合理和相互扯皮等现象,各部室之间不是一盘棋,而是唱独角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层干部的执行效果。

3.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

在国家日益重视教育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职学校理应有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和光明的前提。但是,在北京等大城市,绝大部分中职学校想却面临生源质量严重下降、数量日渐枯竭,办学质量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不被老百姓接受、不被社会重视等困难局面,中职学校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学校改革与发展任务十分繁重。中职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也是影响中层干部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中职学校中层干部执行效果的对策

中层干部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部门部室的工作成败,影响着执行效果的好坏。中层干部必须加强学习,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执行效果,需要中层干部自身做出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加强管理的角度,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一)中层干部自身的应对策略

1.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提高学习意识,培养学习自觉性。

每个干部应从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从促进和谐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活到老学到老,在不断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干部,只有这样,知识才不会老化,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自身优势才会永久保持。

(2)强化政治意识和全局意识。

学校中层干部应该认识到政治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学校的发展、稳定和谐的大局。因此,在思考、决策、处理问题时,一定要从大局出发,考虑全面和长远,不做可能对学校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和负面作用的事,做到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既从宏观上分析和研究问题,又要注意细节,从微观入手解决问题;把具体工作放在学校发展全局中去考虑、去谋划,做到高度一致,上下合拍。

(3)强化爱岗敬业意识,增强事业心责任感。

认真履职是干部事业心责任感的最好体现,在其位,要谋其政,负其责,要尽其力,这是对中层干部的基本要求。因此,中层干部要把良好的愿望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行为,工作中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明确的工作标准,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既管事又管人,既完成工作任务,又带好队伍;要有敢管严管的勇气和信心,对事业负责,对同志负责,克服患得患失,破除畏难情绪和好人主义。只要出以公心,为了工作,为了同志,不仅不会影响人际关系,反而会赢得尊重和权威。

2.营造精诚团结、相互信任的和谐氛围。团结出生产力、出战斗力,也出好环境、好干部。事实证明,互相补台,往往是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往往是一块儿塌台。

(1)解决好团结问题,中层干部首先要具备“三心”,即对同志的理解之心,对同志之间关系的平等之心,对待工作的责任之心。有了理解之心,就能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多问题就能够想的通;有了平等之心,就不会强求对方;有了责任之心,就能一切从工作出发,能够求同存异。

(2)解决好团结问题,中层干部还要做到“三个基本”:一是要做到不同意见的基本统一,即对不同看法,不同观点,不做情绪化的争论,不作无辜的争论,不讲伤害人格和人身攻击的话语,在大原则的基础上、大局的基础上和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求得基本统一。二是要做到不同个性的基本相容,即坚守相逢就是缘分的信念,包容不同人的不同个性和不同的脾气秉性,大事上讲原则,小事上难得糊涂。三是要做到不同利益的基本平衡。即坚持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部门利益,部门利益服从学校整体利益,中层干部要牢固树立这个意识,坚持这一原则。

3.着力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积极构建和谐工作关系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通过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把事业进步与部门人员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把学校的发展与部门人员的命运联系起来,让其工作中感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工作的乐趣,从而实现让每个人在岗位上发现自己的价值,让每个人在岗位上发展自己的能力,让每个人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2)自觉以“双轮驱动理论”来指导工作,用真情实感来凝聚人心,促进部室工作,打造部室文化。即发挥制度与情感“双轮”的驱动作用。这要求职业学校的中层干部在工作中既不能不单靠制度约束,也不能单靠情感维系,既要保持制度的严肃性,也要充分利用情感的灵活性,使制度的钢性与情感的柔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加大制度建设力度的同时,也要重视与部室人员、教职工的思想交流与人文关怀。

(3)要学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掌握做思想工作的方法。一是要谦虚,即平等待人,不盛气凌人。二是要诚恳,即真心实意,切忌大话、空话、假话。三是要有耐心,即不怕麻烦,不急于求成,不怕反复,善于等待。四是要有信心。相信正确的道理是有且能说服人的,相信群众是讲道理的。五是要讲求科学性,即要遵循人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活动规律。六是要讲艺术,即就是要掌握谈话的技巧和方式方法,注意协调配合。

(4)严于律己,当好表率。首先用良好的工作状态感染教职工。其次要用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凝聚人心、聚集人气、树立威信。再次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从细微处做起,发挥模范作用。正确处理得失关系,多总结,多分析,不重复犯错误。最后要提高接受批评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廉洁自律。

(二)学校的管理对策

1.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构建共同愿景。

(1)开展好思想政治学习活动,提高中层干部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执行力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工作态度,它需要精神信仰,需要激情和动力,需要耐心和毅力。因此,要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校中层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工作。加大对中层干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的教育认识力度,帮助中层干部清醒地认识学校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承担的任务,提高其危机感和紧迫感。

(2)做好中层干部培训工作,努力构建共同价值观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一是要科学合理制定学校改革与发展规划,明确学校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组织开展好中层干部学习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基本思路、教育理念、教学理念、育人标准等活动,使之深入人心,提高认同感,形成全体中层干部的共同价值观即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和关于目标或追求的共同观念和看法,有效解决矛盾、争论和冲突。二是要通过学习培训活动在要帮助中层干部把握行政管理工作规律、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的同时,注重培养中层干部队伍的团队精神,提高中层干部队伍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服务精神,使中层干部自觉认同共同目标,并且精诚合作,肩负责任,愿意奉献,提高全体中层干部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团队效运转。加强中层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的学习培训,;其次同时,要鼓励广大处级领导干部虚心向学校师生员工学习,在基层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增长才干,提升执行力。

2.明确职责分工,理顺工作关系

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清晰,直接关系到执行效果的好坏。中职学校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机构,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其次要提高对中层职责分工的认识,统筹考虑各部室职责分工,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构成,对部室职责进行划块分工,划定部室的职责范围,减少职权交叉;进一步明晰部室内不同中层及所属人员的职责范围。要层层实行分工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责、权、利统一,努力减少扯皮,减少因分工带来的摩擦和内耗。

3.

建立健全激励评价机制和制度

建立健全中层干部的管理机制,特别是通过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对管理干部进行激励和考核,有效地促进中层干部素质和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1)建立相对公平的激励机制。在工作目标的设定、干部价值的体现、工作业绩的评价以及干部的待遇等方面,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学校中层干部的工作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科学可行的中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评价中要体现发展这一“第一要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体现群众公认的原则。要按照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制定和完善干部中层考核办法,建立科学有效的、尽可能详细的指标体系,明确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形成一套严格、科学的考核方案,定期进行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作为确定干部聘任、晋升和待遇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中层干部的积极性。

(3)加强有效监督,重视总结评价。学校对中层干部要做到工作有布置,有检查,环环相扣,及时跟进。坚持学年检查、学期检查、阶段检查不动摇,做好重点事项、区域的检查,适当运用突击检查,依据标准,抓住关键环节,进度、效果综合衡量,并找出偏差及原因,做好记录,及时反馈,限时整改。坚持多元评价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统一原则、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统一原则,对中层干部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做出符合事实判断和结论,肯定成绩和经验,指出问题和教训。

4.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遵民、李家成.《学校转型中的管理变革—21世纪中国新型学校管理理论的

构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2.

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吴志宏等.《新编教育管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4.

张华.《中层管理者执行力问题浅议》[J].航天工业管理,2004年10月.

第8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效果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第三实验小学 杨瑞玲

德育是素质教育之魂、之首,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保证。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过这样一句话:“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足见德育的重要性。2005年,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工作的谈话》中就指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要抓紧,一定放松不得。”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学校、家庭、社会已基本得到了普及,做为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德育工作,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我纠你改,我放你空”的传统德育工作状况,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德育管理

德育管理是一项很繁复的工作,管理者需要做很多全面、细致的工作,而利用信息技术却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各项工作初始的安排、布署中,在工作过程中的评比、检索中,在各种阶段性的汇总、归档中,信息技术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学生的学籍、教师的档案、学校各项工作的资料等都可以利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如学生的学籍管理软件,一般都具备学生的成绩管理、奖惩记录、评语管理等学

生各项资料的管理功能,甚至可以上传学生的电子照片,且易于检索,学校或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能一目了然,管理起来非常地方便、快捷,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德育管理工作得到高度优化。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校合作

德育工作不能单靠学校的力量,更不能只靠老师的力量,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全力配合,需要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如果家庭的德育教育与学校的德育教育脱节,仅靠学校的一厢情愿,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是付之东流。我们经常说身教重于言教,而现在有的家长不仅“少言教”,更“轻身教”,而且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是规范教育,而在家庭接受的是实惠教育②

①。如何正确引导家长、取得家长的大力配合,充分发挥家庭在学生德育方面的作用,同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是通过“家访”,达到与家庭的沟通和交流,但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使许多老师和家长很难找到沟通的时间。后来许多老师采取了电话联系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在信息容量和传达信息的准确性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老师和家长之间可以更多一些交流的方式:现在许多学校都和通讯公司合作开通了校讯通、教育直通车等,以便可以通过计算机对手机、手机对手机收发短信的方式达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及时沟通;学校或教师可以通过QQ、MSN

或网易泡泡与学生和家长联系;此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网络博客等方式和平台进行交流。这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沟通更及时,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形成学校、家庭的德育合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

三、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德育氛围

如今,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时代的到来已是大势所趋、避无可避。信息技术不仅应该改变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也应该进一步拓宽德育工作的渠道。德育工作也应该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为学校在信息化时代的信息化教育保驾护航。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上网,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家里也能上网,学校要发挥校园网在德育工作中的政治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加大网络道德文明意识的宣传和引导,向学生提供内容健康、知识丰富的网站地址,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搜索恰当的网上资源,浏览网上名人轶事,设计本班的班训、口号及个人名片,设计板报、壁报、画廊、橱窗、宣传栏,上传自己的校园广播稿件到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参与各层次道德标兵的评选投票……做到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人人参与德育,人人重视德育的德育氛围。

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德育手段

我国传统的德育教育无视教育环境和主体的变化,一味 ④

地说教,再就是看看图片,编排一些简单的小节目让学生表演,手段落后,方法陈旧,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已无法遏制学生道德素质的下降和滑坡,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德育工作需要,引进信息技术的德育手段已迫在眉睫,大势所趋。比如在组织班会、队会、毕业典礼时引进信息技术手段,配合内容,播放适当的视频、音乐、动画,展示适当的场景、图片,这样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使学生身临其境,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又大大提高了德育的效果。再比如召开家长会、举行家长学校讲座时,传统的家长会是把家长集中到一个相对宽敞一些的场所,或者分别集中到自家孩子的教室,由相关人员语重心长地大讲一通,家长能听到多少,能听进去多少,能记住多少,能理解多少,回去能践行多少,却不得而知。而引进信息技术手段,或全校集中,或分班集中,通过播放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边播放,边讲解,边交流,既直观又生动,使枯燥的讲解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必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更是我们正在努力和一直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发挥信息技术课在丰富德育手段上的优势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和研究的问题。手段的丰富与进步,势必会大大提高德育水平,促进德育效果的提高。

五、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校园网站德育功能

校园网站的建立使学校德育又增添了一个新的阵地,只

要网站内容适当,学生对本学校的网站势必会比对其它网站的更关注,而正是利用这一点,在网站上开设诸如“知心姐姐”、“师生风采”、“名人故事”、“时势动态”、“校园心声”、“班级风貌”、“少先队园地”等栏目,让学生通过登录学校网站,了解学校的动态和发展,对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接受正面的教育和启迪。还可以尝试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工具,打破学生的班际界限,组织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班会课即网络班会课,利用网络在时空上的优势,让学生通过校园网站走进“校园交流室”,在相对灵活一些的班会课的时间段,实现班班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包括家长在内的“主题交流”。使大家在同一时间段里,在同一平台上,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网络班会是对班会形式的一种创新和拓展,一定会深受学生喜爱,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和更广泛的交流与互动。

总之,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的发展,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崭新的机遇与平台,为德育工作水平和效果的提高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都要把握机会,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①《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年第4期 ②《家庭教育导读》2007年5期

③《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2010年第6期 ④《教育前沿(综合版)》2007年01期

第9篇:关于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课堂教学效果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资建设,开展教研活动,精心设计教案,关心后进学生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当前激烈的生源竞争,导致职校生源素质下降。对此,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抓好40分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仍然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阵地。【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效果;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思想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应将不断汲取新的教育理念、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一定要根据学生和社会发展变化,不断改进和发展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加强开放式教学,让教学更紧密地与社会联系。坐井观天是不可能不断接受新事物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

二、优化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具体操作者,不断提高课堂效果,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强化师德教育,提倡铸师魂、修师德、创建最佳的教师形象;提倡为人师表、奋发争先、无私奉献、敬业爱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学校要树立师德楷模,让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强烈的认同感。激发广大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讲师德、讲奉献、求质量、求效益的风尚。

提高教师素质还要加强继续教育,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技能,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还要做到多才多艺,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知识更新,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要求教师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要培养双师型、多技能的教师;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教育,弘扬勤奋、扎实、严谨、创新的学风,使青年教师热爱学校,热爱教育工作。

三、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教改活动,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

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教改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教研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应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改活动,每学年都应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研讨会,每学期都应组织不同类型的公开课,让教师观摩学习,切磋教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要学习和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要注意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教研活动中,要特别针对成绩偏低、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让这些学生能有所学,学有所得。在自己原有的起点上不断提高。要根据学校实际,把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新教材、研究学生新情况和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效果作为主攻方向。要求教师做到明确教学大纲,了解学情,制定最佳教学方案,分班教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要大胆进行以发展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探讨活动,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会学。教师想教、爱教、乐教、善教,重点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

四、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教案

上课必须备好课,备课一定要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要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备课。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上课前,教师应首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目标存在什么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同时,要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他们心里有数,从而达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课堂教学能有的放矢,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课堂教学要采用“启发式”、“学导式”等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以发挥“导”的关键作用。其次,应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找出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教师及时指导,把握关键,因势利导,做到恰倒好处,可望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精心分析哪些材料让学生自学,哪些材料由教师精讲,哪些材料是讲与练结合的形式。“讲”则要考虑精讲火候,研究怎样才能讲深讲透,讲得条理分明,深人浅出。还要避免“抱差生”,包办代替,唱独角戏,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对所学学科的积极性,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五、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职校教学必然面对的一个客观现实,就是各班都有一些学习成绩差、学习兴趣低、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甚至还有厌学和逃学的学生。解决好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上一篇:市场营销活动总结下一篇:述职报告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