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何管理学校》有感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如何管理学校》有感(精选12篇)

读《如何管理学校》有感 篇1

《如何管理你的学校》一书的作者托尼•布什现为英国雷丁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学教授,他曾任中学教师,也曾作为访问学者到过中国。该书作者具有全球视野,不局限于西方文化,力图以清晰易懂的用词来阐述复杂的理论体系,并试图通过教育机构中的领导和管理实例来说明各种领导与管理模式。该书主要介绍了6种教育管理模式和9种教育领导模式。即正式模式、同僚模式、政治模式、主观模式、模糊模式和文化模式。读过后,体会如下:

一、校长是校魂

校长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领跑人。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本学校的具体办学条件,统筹全校工作,正确的确定一定时期内学校的重心、中心及发展规划,并组织、协调、实施这些工作任务。有一个好校长,才能带出一个好班子,也才能建好一所好学校。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校长是组织、指挥学习的人,于学校的成败负有责任。作为校长,自身的学习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方面应走向专业发展。若要成功就必须提升学习能力,要成为学习型人才。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不加强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和观念,就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校长要实现自我的完美和追求生命的丰盈,修炼卓越的人格魅力和个性魅力,必须有自己长远的学习计划,让学习成为自己职业生活的基本成分。这样,校长的专业发展才具有扎实的基础,才能用学习引领自己成长,并将这一理念凝聚为学校每一位师生的共识。

二、有效管理要规范制度

校长要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古人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制度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准绳。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作为校长,应该高瞻远瞩、统筹全局,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制定学校管理制度必须集思广益,立足本校实际,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尽量避免伸缩性和徇私倾向性,做到合理化、科学化、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其重要含义在于“完善”,也就是说,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实际的需要,不断充实,不断修正管理制度。有了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执行、实施,执行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全体教职工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心服口服,学校规范的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全体师职员工的依法依规从教行为的自觉。我认为,学校管理的有效应依托于制度的规范,要用制度规范,来理顺各种关系,而不是以学校领导者个人的“管制”来约束。用制度来对那些希望得到奖赏的教师来进行包括“各种表彰”等方面的激励,用评价激励机制对来激发教师的自尊心、政治上的诉求等,以此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激情,并因激励制度的健全而成为良性循环。

三、抓好学校团队建设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心骨,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校长工作的又一重要内容。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教师是一群最难

管却又必须管的好的对象,因为他们是学校发展的坚强柱石。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师教学的态度、教师思想的变化等都需要校长及时关注。因此,除了用规章制度“严治”之外,还应该以情感人,做教师的知心挚友。作为一个校长,首行要有为教师服务的一颗热心,一腔热情,要经常深入教师当中,了解教师的忧与苦,与教师倾心交谈,为教师排忧解难,使教师感受到校长的关怀和温暖。

读《如何管理学校》有感 篇2

这本书汇集了作者发表的部分论文、学术随笔和读书笔记。全书分为三编, 第一编是关于社会和法律热点问题, 诸如言论自由和隐私权、婚姻法的修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送法下乡、科技与法律以及司法审查和制度形成的问题。第二编是“法”的故事, 顾名思义, 它体现了对于法学自身的反思。包括反思法学的特点, 法学教育的随想, 曾经的司法洞识等等, 可以说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资深的法学研究者的经验之谈。第三编是作者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汇总, 但却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文章汇总, 每一篇读后感都是作者从不同角度切入, 展现自己观点的平台。正如作者所说:关注现实, 反思自我和认真读书, 大致构成了我认为一个法学家的“应为”。全书的三编由浅入深, 一步步带领我走进作者的观点和领域, 体会作者对法学的感悟与思考。

全书中我最感兴趣, 也是最仔细阅读的就是第一编的内容。也许是因为它贴近生活, 通俗易懂, 也许是因为我初涉法学的懵懂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不足, 导致了我对第一编的内容感触颇深。第一编的每篇文章都体现出作者从学理角度切入进行讨论, 以提出对社会实践有深刻影响的建议而结束的写作思路。作者带着普通人的常识, 同时运用法学家的冷酷眼光来考察和思考每一个别人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现象和问题。每一篇文章都是对现实的关注, 我想, 这也是引我入胜的重要原因。因为法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与现实的联系更让人感受到它不只是一个仅仅锁在象牙塔里的学问, 我们的眼光不应仅限于理论研究, 更应着眼实际、关注现实问题。

第一编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文章是《我和你深深地嵌在这个世界之中》。这篇文章从戴安娜王妃之死说起, 进而深入地剖析了媒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让我们看到了媒体与群众, 与公众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媒体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作者既没有过度苛责媒体对戴安娜隐私无止境的挖掘与曝光, 也没有过分赞扬媒体多么至高无上的正面效用, 而是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审视媒体在这个事件中究竟被人们冠以怎样的定位。正如作者所言, 戴安娜之死引出对传媒的谴责似乎更多是因为社会失去了一个他/她们喜爱的人物, 必须寻找几只替罪羊。因此, 人们将所有悲伤都倾给了戴安娜, 而忽略了同样在这起事故中丧失性命的司机多迪。作者从多迪的角度切入整个事件, 揭示了媒体的双重作用, 也就是, 你不可能玩弄传媒于股掌, 让它仅仅听命于自己, 只获得传媒的好处, 而拒绝曝光的不利。苏力先生思考的理性及文笔的精到让笔者深深折服。

总结这本书的特点, 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第一是全书的语言通俗但观点不俗。作者基于常人的感情、观点出发, 循循善诱, 让读者易于理解并跟随文字逐渐接受他的观点。因为, 来源于社会实践的理论比来源于理论的理论更容易令大众接受。从整本书的风格就可以看出, 作者并不是为了追求通俗而通俗, 而是一种创新的态度, 试图将象牙塔里的知识搬到真实的地面上让大家去理解。我想, 这样的文章应该是任何人都很乐意去阅读的。

第二是作者严谨谦虚的态度。作为一个从事数十年法律研究的著名学者, 文章中却很少出现“一定”, “必然”等词语, 更多出现的是“也许”, “可能”, “大概”、“从……层面上来讲”这样的话, 让读者感觉像与作者在面对面的交谈, 在我们质疑着某些问题的同时, 作者也在质疑着, 产生强烈共鸣, 激发我挑灯夜读。且很多文章都是修改了很长时间才定稿, 足见作者态度的诚恳与严谨。

曾经我认为读书是一件很枯燥无味的事, 特别是法学专业, 似乎就应该在那些复杂的概念和理论中研究, 但是, 苏力先生的文章让我找到了另一种读书的乐趣, 并对法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法治是一个民族的事业, 法学家的工作大致只是对这一事业的正当化和理解。而法学更不能离开实践而存在, 因为实践和常识才是一切学术的出发点。

摘要:通过阅读《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 笔者不仅领略到了朱苏力先生的精到文笔和作为一个资深法学家对现实问题的独到见解, 而且感受到了作者对于媒体与法治, 与大众关系的独特观点。

读《如何管理学校》有感 篇3

国家文化部“201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西画部分),自2012年11月27日开幕以来,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得到众多美术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笔者曾见到公交、地铁站台旁张贴的展览广告,又应朋友的极力推荐,曾专程前往该馆四层展厅参观,确实感到不虚此行。虽说当今画展中配合文献资料和视屏的方式已经较为普遍,但就“北平艺专”这样的具有学术研究性质专题展,恐怕还是有史以来的首次,除去经过不同程度修复后展出的自1918年建校以来的艺术家留下的30余幅珍贵佳作集体亮相带给观众的震撼之外,相应的校史档案、纸本图册的配合陈列也是难得一见,视屏访谈中有徐悲鸿时期国立北平艺专教师戴泽、学生靳之林先生深情回忆往事的画面,更是令人感慨万千。作为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兴办的美术学校,曾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然而遗憾的是,长久以来,北平艺专的形象远没有被廓清,历史意义远没有被认识。“更为遗憾的是,关于它的历史资料、文献、档案、作品、实物的收集整理,更是匮乏到几近苍白。此次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展,或许能唤起人们对北平艺专和它所承载的那段历史的关注。”这正是策划、主办人的用心所在。①

笔者注意到展品中有幅沦陷时期(伪)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1938-1940)学生富家珍留校作品《女人体》(作于1939年,布面油彩,81×63.5cm)当为毕业前夕课堂习作。该作构图饱满,色彩沉稳,用笔简约,采用勾勒轮廓线的方式,既有欧洲野兽派的画风,也有中国画线描的影子在内,虽经重新安装画框,但原框痕迹显露,留下历史的印记。同时伴有一幅风格相似的“佚名”作品参加陈列,于此看出展出者的严谨认真的学术风度。这两件作品与展柜中陈列为数不多的几件同一时期教员名册及富家珍的学籍档案卷宗,构成了支撑开启研究之门的重要史实依据,看惯了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以“解放区”“国统区”为理论框架进行分割,如今增加了校史沿革中“沦陷区”的介入,应当是一种观念转移和学术研究上的突破,意义重大。实际上,无论从当时的执政者对该校办学的重视程度、办学的宗旨、办学的时间和地点、办学的课程设置和师资延聘、教学成果展示,还是师生在艺术界(主要是华北地区)的影响力,都在延续着建校以来的体制甚至规模,可以看作是“国立北平艺专”发展沿革不可断裂之脉络,尽管在以往被人们认为是段蒙辱的历史而极力采取回避和遮掩的态度处之。换言之,隔断了这条脉络,将意味着屏蔽掉一批曾经就教就学于该校的现代著名艺术家的历史,也势必产生出一些形象模糊、历史含混、史料匮乏、研究乏力、著述寥寥的研究现象,当“你把历史弄清楚以后,你就发现后来有无数的骗子”②,要做到尊重历史,正视历史的存在,就必须面对历史的遗存,做严谨细致的发掘、鉴别和评价工作,通过进行深入的史料发掘,来尽可能地复原历史现场,留后人以信史,作为鉴古知今、开辟新境的借鉴。

曹庆晖先生《主线、主流及其他——看央美美术馆藏北平艺专西画作品想到的》③长文中,对办展宗旨、北平艺专沿革、画家及展品介绍有详细的论述,在分析了参展作家作品中主要来自以取法欧洲特别是法国学院为主要途径的群体——如徐悲鸿美术教育学派——最终在北平艺专成为主导力量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仅凭这一部分师资并不能完全勾勒北平艺专西画引进与实践的全部轮廓,更不能因此而遮蔽北平艺专沿革史上日本留学生的功绩:“实际上,五四时期北京美术学校的初创、30年代上半期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中兴、抗战时期(伪)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的延续,离不开留日回国的美术青年致力于西画引进与实践的努力,而他们经由日本美术学校转引的西洋画法与画风,较之赴法留学生经由法国美术学校所引入者而言,相对偏于西洋画在19世纪后期形成的新传统,即印象、野兽派等现代流派构成的传统,但总体上依旧未出写实的范围。有关这一点馆藏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学生富家珍1939年所做《女人体》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证据,据作品背后保留的原签显示,这件富有野兽派倾向的人体作业的辅导老师——也是富家珍日后的夫君——恰是曾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系、一直读到研究科的林乃干(1907-1992)。但非常遗憾的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北平艺专西画中并无一件留日画家的藏品,我们看不到由王悦之、严智开、汪洋洋、卫天霖、宋步云等赴日留学生所建立起来的另一条西画引进和实践的轮廓痕迹,就好像他们从未存在一样。”如此看来,开展对沦陷时期(伪)国立北京艺专校史及任教就学师生作品、资料的征集、保护、整理,更是亟待相关机构和研究者共同立项解决的课题。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立北平艺专部分师生在校长赵太侔带领下南迁湖南沅陵后,于1938年6月间,奉教育部令与杭州艺专合并为国立艺专。留平师生经过近九个月的课业停顿后,旧生百余人于1938年4月初陆续返校报到,遂由日本顾问领导下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责令恢复开学上课。先让有着留日学习美术经历的原雕塑系教授王石之接替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保管处主任,不久正式聘用为校长。校内组织仍照以前该校组织办理,设秘书处,由张鸣琦任主任,下分文书股,由周颖夫任股长,会计股由张士弘任股长,事务股由喻项坡任股长;教务处由邱石冥任主任,下分注册教具股,由刘君卫任股长,图书馆馆长一职由黄宾虹兼任。职员在京者,继续录用,以资驾轻就熟,办事便利;经费方面,遵前规定,无大出入;学科方面计分绘画科、雕塑科、图案科三组,绘画科下并分中国画、西洋画两组。各组之教授及讲师,经校长慎重遴聘,有绘画科国画组教授黄宾虹、张大千、溥心畬等,西洋画组教授卫天霖、专任讲师林乃幹等,雕塑科教授为王静远等,图案科为专任讲师李旭英等,为研讨日本之雕塑及图案起见,还聘请日本籍教授北原鹿次郎、鹿岛英二两位。

鉴于原西城京畿道旧校址已被日军占用,乃仍暂在阜成门外驴市口成达中学,因所有房舍光线不适用于作画,需要全部加以改建,然而非短时间内所能竣事,乃又呈请教育部,准在西直门内井儿胡同五号前育德中学旧址为校址。其间,曾一度借用和平门外后孙公园五号京华美术专门学校作为临时校址,办理学生注册事宜。旋又因育德中学旧址交通不便、教室不敷应用等原因呈请教育部在城内另觅校址,最终由教育部划拨位于北总布胡同原北京大学商业学院旧址为办学新址的时间,已经是在该校开学三个月之后的事情。因私立文肃小学占据商业学院旧址不去,曾由教育部总长汤尔和签署训令北京特别市教育局出面协商办理接收,井儿胡同校址则由教育部立师资讲肄馆移入使用。

北京艺专正式开学的时间为1938年5月10日,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即日上课。报纸上刊登了《艺专通函启用印信》的消息,通报了奉教育部第三零六号令派王石之充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及教育部第三一一号训令就该校“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钤记”、“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之章”启用事照知各机构。随后经教育部核准后公布实行《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组织大纲》,凡十四条,明确 “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方针,以养成艺术专门人才为宗旨。”以后又经修订为十六条,增添训育主任诸项。

这一年的招考新生八十名的时间为7月中下旬。因连日阴雨,交通不便,该校特在东城米市大街青年会内设临时报名处,想必北总布胡同新校址的择定已在筹划之中了。考试日程为:8月1、2日体格检验;5、6两日笔试国文、外国文、数学、生物、历史、地理、石膏炭化、毛笔画、铅笔画等。各科的试题也在当时的报纸上公布过,如国文试题作文部分有:(一)业精于勤;(二)图画为百工之母;(三)文学中之唯美主义与唯用主义比较论(以上三题任作其一)。常识部分:(一)何谓四史、五经、六书;(二)诗与词不同之点安在?(三)赋之起源由于何种文体?(四)何谓公安派?(五)汉志分诸子为十家,其名家之代表者为何人?古汉语译为白话:“济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可去其谢也可食。”可见当时教育倾向及美术学府对录取新生文化修养要求之一斑。

8月中旬本届招考各科一年级新生竣事后,鉴于该校因要求转学之学生甚多,遂就所余之空额,于9月初开始招考二年级编级生九名,计绘画科西画组三名,雕塑科二名,图案组四名,并于23、24日进行笔试,26日口试。

富家珍考入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科西画组正在此时。

配合作品展出的有关富家珍学籍档案计有《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招生表格履历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学生学历总表》两份,细读之后,可以大致了解她在国立艺专就读前后的个人信息、求学经历、学业成绩等,通过这些信息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更可以延伸至对其受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受业教师、参与艺术活动及创作诸方面的探求,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不同政治环境下美术教育、艺术活动对一位从艺者产生的深远影响。

有关富家珍生平介绍的文字资料并不多见,收录多种名人辞典中的词条依据主要参考了富洪《富家珍传略》一文④,从中得知她1917年生于北京,满族镶黄旗,祖上为富察氏。父亲富荣泰,伯父富华丰,系清朝最早一批派往日本的留学生⑤具有维新思想。由于富家珍从小酷爱美术,不惜重金聘请名家衡平、曾一橹培养她学习绘画,在未入美术学校之前,已打下良好的绘画基础。十几岁考入华北美专,从王青芳等学习绘画,常外出写生,画技日益进步,三十年代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创作了许多油画,并参加展览,作品《四大金刚之一》曾参加当时北平美术展、获得第一奖。她走遍北京各风景名胜,进行写生,例如《北海之一角》便是她学生时代的作品。1940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成绩名列前茅,本来她可以留任助教,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致未能找到适当的工作,埋没了她的才能,虽然过了几年,在铁路局找到了一般的工作,但不能发挥所长,直到新中国成立,她的才华才得到施展,她参加美术设计工作,从事国际列车内部装饰以及美术教育工作。

毫无疑问,这是一份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为后来者了解和评价女画家的从艺经历有所依托。但对应学籍档案资料,也有可资探讨的地方。譬如作者的出生年,从招生履历表中填写的“十九年三月廿一日”和学历总表中“民国8年3月21日生”,无疑是公元与民国纪年的不尽规范书写方式,且是同一指向即公元1919年出生的准确记录,与填写入校时20岁年龄也是符合的。展览说明牌中沿用了1917年出生,且“1935-1940在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注释,有待明察。从履历表中我们还获悉富家珍别号蕴云,北京大兴人,当时居住在地安门内黄化门司礼监乙六号,这与她1935年9月至1937年6月就学于西安门外皇城根(西四前礼王府)华北学院的校址不远,同属内六区的管辖范围。只是“家长或监护人”栏中填写了弟弟富家鹏的名字,令人莫名。

在“入学前学历”的“肄业学校”栏中,填写了“华北学院艺术教育科二年修业(民国24年9月至26年6月)”。北平华北学院原名华北大学,根据南京政府颁布的《大学组织法》,1930年改名为私立北平华北学院。1931年南京政府教育部准暂立案,并获补助金3万元。该校设有政治、经济、法律及政治经济系,同时附设银行会计、日文商业及艺术专修科。1935年秋何其巩为院长时,聘王森然为艺术专修科主任。1936年9月鉴于我国艺术教育之消沉,且有艺坛划分中西,鸿沟太深,偏重技术,轻视理论之弊病,经过多次酝酿终于增设艺术教育科,学制三年,合中画西画,图案雕塑、音乐戏剧、文艺诗歌于一炉,技术与学理并重,以期振兴东方艺术,及沟通中西艺术潮流,达到造就艺术师范人才,发展艺术教育之目的。

该科延聘的师资有:史学专家李泰芬担任金石学与考古学;本科主任王森然担任创作、艺术批判、文艺政策;陈启民担任西洋画;钱云生担任艺术概论、美学概论、透视学、色彩学、劳作概要、图案设计、中国美术史;张丕振、李苦禅担任写意花鸟;赵菱渊等担任工笔花鸟;管平担任人物;侯子步担任图案实习并与周元亮担任山水;张秀山担任音乐;王青芳担任题画诗、篆刻、木刻;孙之儁担任漫画及艺术教学法、艺术思想、西洋美术史;雷德礼担任戏剧实作、艺术哲学、实用美术;夏晨中担任工艺雕塑。此外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新文学、速记以及国文等课,也视具体情况由专家分别教授。

科目设置由王森然亲自编定,如二年级课程为:

中画(翎毛、草虫)、西画(木炭、水彩)、创作与鉴赏、美学概论、透视学、西洋美术史、艺术解剖学、题画诗、篆刻、文艺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色彩学、艺术思潮、广告及装饰设计、漫画木刻、器乐、文艺试作、书法。

读《如何管理学校》有感 篇4

虽然自己不是班主任,作为任课老师也必须具有一定水平的管理艺术,但是偶尔的一次机会,让我看到了这本书,所以时不时经常读一读《魏书生班级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感受颇深。

新班级,新同学,新气氛,自从暑假带上六一和六三班以来,我就奔着让全班孩子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而去。总觉得自己带过二年毕业班了,管理班级啊,教学啊,应该都顺理成章的,可是一个月以后我渐渐发现,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做起来不是那么的顺畅。就是因为班里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

还没接这两个班时就听说,这个班不好带,孩子的学习习惯很糟糕,可是成绩却挺优异的,我就想还有不怕我的学生,我肯定能管理好,结果,刚开始我们彼此都不了解,孩子蛮乖的,我上起课来也蛮顺利的,可是慢慢的孩子了解了我的性格脾气,课堂上也没有那么乖的,经常说闲话,做小动作,我怎么管理都不行,甚至连作业都不写,我就可郁闷了,以前总是不停的批评这个好动的孩子,说的次数多了,孩子也就很讨厌,很不耐烦,就一直和我反抗,老是和我作对,我很苦恼,后来还是想起来魏书生的这本《班主任工作漫谈》中也有过类似的例子“有时候也需要留学生”。于是我就照着这魏书生先生的方法,因为我们学校是周寄宿的孩子,每次到周五的时候,孩子的心早都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了学校,我就抓住学生想回家的心里,把他们留在学校,布置罚抄的作业,他这会就心不在焉了,老是想着爸爸妈妈来接他回家,我就告诉他即使他爸妈来了也不会让他回家的,这会他死心了,没办法,只有在那抄写起遍数来,就在这时我发现孩子们也是很融洽的,他们一边抄写着单词,我一边和他们聊着,原来走进了孩子们的心中他们也不是那么难接触的,我一边引导着孩子们,一边就往他心里说,其实学生蛮通情达理的,直到六点了,吃饭时间到了,我也没去吃饭还是在那陪着他们抄写,孩子们就说让我去吃饭,我突然觉得他们真的蛮可爱的,自己的任务没完成,心里还惦记着别人。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努力,终于写完了,我就这么留了一次,那小孩回家的时候说,老师我以后再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的,请你放心。听到这话我内心有了些喜悦。因为有了这一次就会有下一次,孩子们都还是有自尊心的,谁会周五被留,谁不会被留,用回家来交换。

后来想想,的确留学生这类的事情还是越少越好,还是从心里为学生好,在设身处地的去说服学生即使留学生的时候,我们的感情也会融洽和谐,甚至比不留时还要亲近,问题不在于形式而实质。

刘英

读《学校的挑战》有感 篇5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是日本著名教育学家佐藤学所著的一本优秀的教育学著作。暑假期间我拜读了这本书,一边读,一边把有感触的地方写下来,受益良多。我通过总结和反思,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受。1.教师要明确学习是基于合作的“冲刺和挑战”

沉默寡言的高志和学力低下的幸子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分在了一个小组。高志不善沟通显得非常焦虑,而幸子则是连名词动词都未搞清。但是为了能给高志提供帮助,幸子不断询问别人,把所有内容理解并记录了下来。而高志感激幸子的好意,真诚肯定的回答她的问话,期望自己的英语水平可以帮助她。这种弱者间的互相帮助,即互惠又感人。通过合作,幸子一举改变学力落后的事实,而高志也在帮助幸子的同时积极的参与到了学习和沟通中。两人在挑战了学习中的困境,并战胜了困境。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在于指导学力能力差的学生向同学请教。合作学习的好处在于为所有学生都提供了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若要想使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要注意几个问题:一要控制小组的人数,小组人数最好不超过4个,这样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过程中,通过提问和交流,达到学习目的。二是教师不要干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要马上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向小组内的同学请教。三是对于教学课题的设置要有一定层次和难度。如果题目过于简单,会使学生轻易完成,达不到“冲刺和挑战”的目标;如果过于高深,组内学生都无法完成,也不会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四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简洁,每一次提问都能够引导组内学生进行讨论,而不是说与教学无关的话,诱导学生把组内讨论变成课堂闲谈。2.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中自然会存在接受能力快和慢的区别。合作的学习的根本是改变传统的教师台上教,学生台下记的“一对多”教学模式,使每个同学都获得学习的权利。所以,在实施教学计划中,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将他们的思考与遇到的挫折都视为精彩的表现加以接纳。多给他们掌声与表扬,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即使错了也不要批评和指责,而是以宽容的心态肯定他的表现,然后对他们的思维方式加以引导,纠正错误。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地、有个性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差生自己越不懂越不愿意问他人,结果导致恶性循环,更加跟不上学习进度。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予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与他主动交流,并引导差生发问。反复几次后就会改变有些学生上课不开口的情况。

3.教师要明确教学责任,保障合作学习的效率

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不再仅仅是上好课,而是提供给每一位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要完成这个责任,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此外还要有多次课的积累。对书中的知识点,不仅要知道讲什么,还要知道怎样讲。对比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控制的同步教学的进度相比,合作学习的上课效率降低了,但是学生都参与其中,学习的效率并没有降低。所以,教师要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课时进度,就要钻研教材,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分单元学习,该扩展扩展,该压缩压缩。还可以制定一个综合的研究性课题,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将本节课内容进行融会贯通,达到综合学习的目的。

读没有围墙的学校有感 篇6

——读《没有围墙的学校》有感南大港第八完全小学董雅文常常怡然地手捧书本斜靠于床边,或酌一杯清茶,或执一枚时果,任淡淡的茶香或甜甜的果香与幽幽的书香一起在身边萦绕,氤氲开去......置身于室外桃源里,徜徉在字里行间的心语中......“此地两旁长着一片柳杉和孟宗竹,有小溪、竹鸡、松鼠、野兔等,没有路灯,有农家载种的各种果树,仿佛传说中的世外桃源。”看到这里,我有点儿喜欢这里了,而这也就是书中要说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全人学校。世外桃源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就这样我带着所有的疑问踏上了圆梦之旅。

《没有围墙的学校》讲述的是老师与学生间的普普通通却又给人启发的小故事。作为一名教师,这样的故事可能每天都会上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胡子和卡路里的关于生理期的疑问、异性身体认知一段对话,我们习惯于用一组套装答案来答复孩子们的一些疑问,觉得那是我们的成功之道,是我们权威的象征。看了老胡子的教育,心里一怔,他完全是让孩子自我思考,他只是起着一个引导作用,整个谈话过程幽默风趣。在这里,传授知识不是教育上最重要的事,因为他们认为很多知识只要一翻书就可以获得,甚至上网就可以找到,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看待

世界,永远比他们告诉他,这是个怎么样的世界来的更有趣。我想这也是每个孩子最希望,最喜欢的教育了吧!

全人教师用尊重、包容、信任、理解使每一个在这里学习和成长的孩子都能在不断地自我实践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孩子们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惶恐后变得勇敢、自律、坚持,最后快乐、幸福地成长。全人的老师们用自己满腔的诚挚给了孩子一片自由释放、体验成长的天空,陪伴他们带着自信与希望走向自己的美好人生。

相比传统的体制式教育学校,全人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校门,是一所另类的、名副其实的“开放式”教育学校。所谓“另类”和“名副其实”,是因为全人的“开放”,不仅仅是“没有围墙,没有校门”的形式,而是一种打破权威与僵化体制的学校。在这里,孩子无论做了什么,总是能被尊重、被倾听,师生所有的想法都能被讨论。即使学生犯了错,也能被接纳。孩子们一直在老师的引导和等待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无论是“三剑客大闹江湖”毁农人菜园的处理,还是“谁把房子拆了”中对孩子的宽容地对待,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那份没有权威压制,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宽容与安全的气氛中逐一澄清的对成长中的生命个体的尊重。尤其全人学校创办人大胡子当孩子犯错后,总是在未弄清真相之前,不先预设立场批判,也不直接给予教导预设,那是因为他有“一份来自于他心中真正的接纳”,他始终坚持“只有宽容后,与孩子认真讨论,才能使他们对自身行为进行思考”。

书中一个又一个故事,使人不由得想到自己。在工作中自己曾经多少次为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小错而大动肝火,以暴风骤雨代替理智与宽容,而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充分辩解以及同孩子商量的机会却微乎其微,这样想来实在觉得惭愧。著名教育学者陶继新先生曾说过:天空收容每一朵云朵,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行为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故大海浩瀚无比。愿自己今后面对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犯错的孩子时能以天空的广阔、高山的壮观、大海的浩瀚包容他们,为他们生命的天空涂抹一丝丝美丽,愿能时刻以全人教师为榜样,将包容牢刻心间。

在全人,传授知识不是最重要的,了解学生、认识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引导学生直面人生、促使他们学会自我调试并主动融入社会、才是学校教育的旨归。在这部书里,全人教师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更是让人折服。无论是“用水的考验”、“步出暗沉的山林”还是“孤独的美感”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联系好多学生因为很小的事情就跳楼、自杀新闻,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不禁会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现在的孩子,在家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祖辈和父母百般娇宠,所以面对困难挫折表现得那样的脆弱,不堪一击,而全人为我们展示的登山运动、节水活动、独自去旅行等等,都很好地点醒了我们,不能忽视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有意的启示,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工作思路。

读《云朵上的学校》有感 篇7

春末夏初的美好傍晚,笑猫和球球老老鼠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西山山脉的最高峰的山巅有一所学校。他俩很是好奇,决定去探究竟。

笑猫和球球老老鼠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云朵上的学校,好朋友小白也在这里;原来这所美丽的学校是蜜儿老师开设的。每天晚上,蜜儿老师都会提着一个粉红色的袋子,一个黑色的袋子去收集孩子们的梦。她会将做噩梦的孩子带到云朵上的学校。

蜜儿老师让孩子们住在靑翠树林的蘑菇房里,早起鸟儿的歌声叫他们起床,然后和鸟儿一起飞翔。飞到湖水清澈,湖面如镜的镜湖;翠绿的青蛙教孩子们晨练,笑声在湖光山色里回荡。

大自然是孩子们的课堂,这里的花花草草,飞禽走兽,自然景观都是孩子们研究的课题。他们在雨露中舞蹈,在彩虹下图画,用五彩缤纷的颜色舒展自己的心情,画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蜜儿老师领着孩子们去寻找水的源头,让孩子们有感而发的写出了《水的故事》。领着孩子们在知识的巨大宝库中畅游。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每一个孩子的脸蛋都是一朵太阳花;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是拥有无限极想象力的小画家,每一个孩子都是才华横溢的小作家;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勇敢的小探险家,每一个孩子都是极富创造力的科学家;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把学习融入到了生活,都没有压力的自主快乐的学习,没有了噩梦,睡梦中露出甜甜的笑容。

不自觉中,我也睡着了。自己也睡在淡淡清香的蘑菇房里,蜜儿老师变成了魏老师;魏老师哼着歌儿给我们准备纯天然的早餐,甜甜的新鲜牛奶,香喷喷的植物面包,鲜花面包酱……然后带我们赤脚在阳光雨露中寻找阳光的足迹,向彩虹姐姐学习用色,教我们用香瓜捕鱼,跟仙鹤仙子学习舞蹈,与花脸兽一起去探险、去寻找水的源头,水的形态,品尝露珠和花蜜;找寻露珠花蜜的来源,去寻觅高山上的四季共存的奥秘;跟随色彩缤纷的蝴蝶去蝴蝶沟里欣赏杜鹃花,探究《蝴蝶谷中的季节变化》。在洁白的帐篷外数星星,探究星空的博大精深……

读《云朵上的学校》有感 篇8

这是一所充满了魔力的学校。 蜜儿是一个像谜一样的女老师,常常飘进孩子们的房间,收集孩子们所做的梦。她把时常做噩梦的孩子送到她所创办的云朵上的学校,带着他们在大自然课堂中学习。讨厌学习和害怕学习的孩子,在密儿亲切的鼓励下,变得勇于去探索和发现,越学越自信,越学越快乐。

是啊,如果采取生硬灌输的教学方式,孩子们的学习态度是消极的,被动的。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他们的心理压力很大,越学越没有自信,甚至对学习产生畏惧和抵触心理。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刚开始学分数,概念很多,我被搞得晕头转向。老师要求我们必须一一过关,背不下来就得罚抄。我看着这些概念,头都大了,暗暗叫苦:哎,如此之多啊!背得下来吗?背不下来,也得背呀。我只好用“强行灌输”的方式,一字一顿的、一遍一遍地记在脑门里。

过几天,老师开始抽查。第一个大奖,“叭”的落在了郑诗莹的身上。“将一个物体或图形……”诗莹顺利过关。看着老师严肃的面孔,我的脑海一片空白。第二个大奖又要花落谁家,千万不要叫到我。“王欣雨”.我一听,脚立刻软了,咽了一口唾沫,咬着嘴唇,勉强站了起来。 “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甚……”二句,三句,四句,要成功了,“分数的―”突然之间大脑短路了,我怎么也想不起来。

“王欣雨,你回家是怎么读书的?”暴风雨来临了,最终我得到了一个“礼包”――罚抄。虽然抄了几十遍,但我还是今天背了明天忘,怎么也记不牢,为此我不知挨了多少批评,甚至得了概念恐惧症,一碰到数学概念就两腿发抖。

蜜儿身旁的孩子,为什么在原来的学校里都不爱学习呢?这是因为不少学校的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把知识强制灌输给我们,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我们好奇心一点一点的消失,失去学习的兴趣,不主动去发现与探索。

读《笨狼的学校生活》有感 篇9

张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套由我国著名儿童幽默作家汤素兰写的系列丛书---《笨狼的故事》的童话系列小说。妈妈给我买了其中的一本,是《笨狼的学校生活》。当我拿到书时,一看上面写着笨狼,就知道主角是一只很笨的小狼,我想狼总比蚂蚁等小动物要聪明得多,但是他为什么叫作笨狼呢?

当我看完了这本书才发现这是一只天真活泼可爱的,但又有点傻傻的小狼,每一篇都是这么有意思,笨狼总是干出一些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傻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惹祸的汉字”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笨狼家每周四是卫生日,笨狼写了很多“人人有责”的纸条贴在家里。正巧笨狼这周四学校举行足球比赛,他如果回家搞卫生,就不能参加足球比赛了,怎么办呢?笨狼灵机一动,赶紧回到家里把所有纸条上的“人人有责”的第一个“人”字加上一横,就变成了“大人有责”字。爸爸回家了,他星期四公司搞活动,也没法在家里搞大扫除,正苦恼得要命,笨狼给爸爸出了一个主意,也解了爸爸的难题。大家知道笨狼出的是什么主意吗看来不能正确使用汉字会惹来很大麻烦的哦。

【读《笨狼的学校生活》有感9篇】

读《如何管理学校》有感 篇10

材》有感

读《初中家长教材》有感

——初一一班

学生:毛雨晴

家长:刘海梅 自从孩子呱呱落地,我们为人父母,我们成为了家长,随之进入幼儿园、小学、初中??我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偶尔也会“恨铁不成钢”。可有时就是感到力不从心,不知该如何去教育她们。自从拜读了《初中家长学校教材》,我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终身教师,同时也是他们的榜样、朋友。所以要想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有用人才,我们家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只有在平时用真心、用爱心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教育他,才能让他成龙成凤。

二、学会和孩子沟通,倾听孩子心声

要想教育好孩子,我们要改正居高临下、训话的沟通方式,要放下架子、蹲下身,耐心,设身处地和孩子沟通。如果学习生活中,孩子遇到了问题,我们要帮他分析、解决问题。对于积极向上的事情,我们帮他发扬光大、继续发展下去。对于消极、负面的,我们要正确引导,消除他们的困惑。比如,有一次放学,女儿满脸怒气,还瘸着腿,我心疼的问:“怎么天阴了?”她生气地说:”妈,今天800米长跑,本来我能跑第一,可快到终点时,旁边那个同学故意绊了我一下,让我摔了一跤。要不是我意志坚强,第二名也是别人的。”看着她委屈的样子,我伸开双臂说:“女儿这么坚强,跑了个第二,妈妈抱抱你。”抱着她,我说:“你是妈妈的骄傲,相信你是最棒的。不过你说同学故意绊你,我认为你可能多想了。

你想你们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平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了一个长跑第一,那位同学会故意绊你?也许是别的同学撞了她,她又不小心绊到了你。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她轻松地“哦”了一声,心里的疙瘩解开了,我也放心了。生活中点点滴滴都学问,遇到问题,作为家长,要耐心,更要尊重、关心他们,因事利导、与他沟通,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朋友。

三、平等学习,共同进步,创建智慧型家庭

随着孩子的知识越学越深、越广,我们辅导起来越发吃力,怎么办?总不能不管,任其发展吧?我们只能转变观念,平等学习,营造一种亲子之间的互相、共同学习。平时,我们家只要孩子在家,电脑、电视不开或静音。茶前饭后多看书,看好书。利用种种机会、途径,加强学习,提高各自的素质。我在做生意的间隙,重拾初中课本,看古文,做例题,以防女儿的问题让自己措手不及。在饭桌上,给孩子们讲她爸爸如何学习营销方案,如何努力工作,勇当模范,争当第

一。爸妈的努力是为了提高自己,更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精神、物质生活。你们姐妹两的任务是学好文化知识,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如何管理学校》有感 篇11

张倩2013/06/18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但他的著作我还是第一次读,实在是惭愧。但读了之后收获很多,尤其是有了一个机会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观。一本教育专著我看它的角度是看它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下面我从这三方面来谈谈我读《叶圣陶教育文集》的一点后感或者说是所获。

我很赞同叶先生对学习的理解。叶老先生陶行知先生反对死读书,提倡活的教育、活的知识和活的人。教是这几乎构成了它的教育观点的精髓。可能与他的教育背景有关,他早年读过医学,后才转读教育。再后来去美国留学,深受杜威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主要提出了三点教学观, 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他看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也就是教育源于生活,又要走向生活,最后服务于生活。他的教育观有着很浓的实践意味。他认为,“学”的过程也必须是“做”的过程。不能说,学生时代只是未来做人的“准备”阶段;否则,就意味着做学生与做人是一前一后的两回事,决无这个道理。叶氏说:“学生在学校里念书做功课,理由是预备将来做人,将来做事,这是成千成万的教师父母们如是想的,也是成千成万的学生们信守着的。换句话说,学生过的并不是生活,只是预备生活。所以一切行为,一切思虑,都遥遥地望着前面的将来,却抹杀了当前的现在。因此,从初级小学以至高等大学校里的所有一个个生物只能算‘学生’,还不能算‘人’,他们只学了些‘科目’,还没有作‘事’。”这种观念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将来固然重要,现在却是通向将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同样重要。现在学会做一个够格的学生,将来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够格的公民。学,就是要做,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行。所以,叶氏十分强调受教育者在求知求能的过程中,必须倾注全部心力去求真知和真能,决不能仅止于头脑里能懂、口头上能说,必须行动上真正能做才行。人总得做点什么实际的事情,在做事情中来体验生活,感受并自我教育。教育不能局限在狭小的学校课堂,应给给学生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去发展,因为人是社会的人,只有一切联系实际社会,所学才能有所用。教学的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实际做的方法。他认为不可脱离实际方法,脱离实际生活, 行是知之始, 重知必先重行。

叶先生的教师观和教学观也无不透露着智慧。他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叶老提出了作为教师的作用和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先生的观点是,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举一反三。他早就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观点,他认为学生中的大多数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发展。他更主张平等对待学生。叶先生的教师观是认为教师是引导者,是启发者。教师的职责在于启发思维和培养习惯。学习的主体永远是学生,自己努力才有进步,教师和朋友无论如何高明,都起到切磋的责任。代替学生是不可能的。

叶氏教育理论的形成,丝毫也不能离开他自身长期从事的教育实践活动。叶氏提倡“自得”,并解释说:“自得就是什么知识都经过自己的辨别跟融化,什么技能都经过自己的试练跟熟习,从而占有这些东西,跟这些东西发生血肉的关系。”他自己在吸取中外古今一些思想家、教育家的理论观点或实践成果的时候,总是牢牢地把自己的脚站定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之上。叶氏曾说自己“50岁以前断断续续当教师”,在这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从幼稚班、初小、高小、普中、师范以至大学预科、大学本科、职业学校、广播函授学校等等,各级各类的学校几乎都接触过。他接触到什么新鲜的教育学说,就结合自身的实践进行思考,觉得有道理就拿来试行,所以他的许多理论观点可以说都是经过自身实践的检验的。正如他在《过去随谈》中所说,自从进学校当了教员之后,“职业的兴趣是越到后来越好,这因为后来的几年中听到一些外来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自家也零星悟到一点,就拿来施行”。这听、悟、行三个字,也许就是叶氏探索教育革新之路的基本过程,即:广泛吸收,深切领悟,择善而行,从而加以理论上的总结、提高。

读叶先生的名著,我又一次感悟到教育需要艺术,它更需要教师时刻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也许关于素质教育,可以下上几十种定义,但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素质教育就是学做人的教育。对学生光有爱还不够,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使教育过程生动活泼、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让我们像叶圣陶一样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用宽容的心去引导,对待学生“不要教训,要劝说;不要灌输,要启发;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使沉闷的课堂活起来了,使每朵思维的火花燃起来了,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

读《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有感 篇12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关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书,我们在参考这类书籍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结合社会现实尤其是你将来要生活的社会。因为这类书籍很多是由外国学者编著的,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和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他们考虑的问题很可能与我们将要遇到的问题大相径庭。所以,我们要量身制定一部与众不同的符合自身情况的职业规划。

在职业规划的实现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朱老师所说的“心里疆界”的问题我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我们深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至于当自己的心理疆界受到侵犯时我们还不自知。这方面最严重的我觉得是家庭方面。一方面是父母的意志,另一方面是自己的想法,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大多数是遵从父母的意思,时而久之,我们已经偏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我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爱好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一味的不顾自己的情况而听从别人的意见是在为别人活着,我们要为自己而活着。

当然,朱老师的意思不是让我们只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事情,我们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了解不够深入,甚至严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父母也是为我们好,他们也是从我们这时候走过来的,他们的社会阅历和经验比我们要丰富的多,所以说

他们的建议我们要慎重考虑,当自己真的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遵从父母的建议也未尝不可。

整本书读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心理疆界四字,的确,朱老师真的分析的很准,把中国人那深藏在骨子里的想法给拔了出来,与其说大家的心理疆界不清,莫不如说这是小人心在作祟,亦或是自己的自信心不足,才会发生案例中三年被炒了七次,为了男友十一次堕胎及琼瑶丈夫的车祸事故,的确,这真的也只是各自的私人问题,罢了,没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也只能是你自己的问。一直坚信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不做别人的傀儡,要勇敢的说不,有理智的说不,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大家都好!朱老师为大家所提出的“四菜一汤”式模式,即界定自己、构建自己、认识自己、听从自己,从游戏中掌握真理。这个模式实在是很妙,仔细体会这四个动词,界定、构建、认识、听从,闭上眼,默念几遍,反正我的体会很多,我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即在这个大学四年里,若不好好的规划个人,四年之后的我们会跟刚进大学时是一样的迷惘,界定自己,你只要好好的分析一下个人的具体信息;构建自己,即我将来的目标是什么,这是必须要明确的;认识自己,即对自己的性格、倾向、情绪进行分析,去顶个人的价值取向及情感趋势。听从自己即必须遵守自己的原则,如果一个人活着无原则,那么他活着也就没任何价值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且已知是只有一次的,那么我们就不能选择堕落的生活着,我们掌握着主动权,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们做不到,坚信自己可以,努力你就可行。但一切成功的源泉其实你也是知道的,不做规划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不完整的人生不是我们想要的人生。。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

碍。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只注重书面知识,兴趣范围也有限,这使得他们在竞争职位是难以胜出,所以大学生只有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努力拓展自身素质、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更加容易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综上所述就是选择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上一篇:女大学生体育课兴趣培养之我见的论文下一篇:广州版小学英语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