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军事课的思考

2022-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军事课”从1985年开始试点到全面展开已经26个年头了。军事课分为两个环节, 一是技能训练环节 (普遍称之为军训) , 二是课堂教学环节 (普遍称之为军事理论课) 。这两个环节在课程上统称为“军事课”, 在教材的名称上一直沿用“军事理论教材”或者“军事课教程”, 在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主要体现的是军事知识。26年过去了, 全国大学生的军训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军事理论课的开设始终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尤其是“军事课”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一直无法确定它的学科定位和归属问题, 有点儿类似无“宗”无“派”, 无源之水。这种状况就必然影响到该课程的建设与学科的形成, 影响到教学机构的设置与师资队伍建设, 也就缺乏长期立足的根基。此外,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 国际政治多元化的大背景下, 无论国际形势、战略环境还是我国的国际战略地位、发展战略理念以及处理国际事务的方针和方法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因此, 军事作为一门课程在地方高校中普遍开展就值得商榷。根据我国高等学校开设军事课的实际情况, 参照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基本做法, 结合自己20多年在高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和讲授军事理论课的体会, 笔者认为将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军事课”调整为“国防教育”更为合适一些。其主要观点是:

1 是21世纪国际形势和战略环境变化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后,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元化的发展, 国际主要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已经由过去的全面公开对抗变为对话, 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大力裁减军备, 制止核扩散, 致力于消除大规模战争危险的国际战略环境中,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地区性大国, 需要也应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这是国际社会的要求, 也是我们的责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如果我们再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军事课就显得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相悖, 也容易在国际社会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特别是有可能给某些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国家提供口实。

笔者通过对欧美一些主要国家的实地考察和大量的史料证明,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采取各种方式对民众进行国防教育,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 (某些国家的训练强度和实战性比我们更强) 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 但它们在对外宣传和教育实践方面, 不直接把“军事课”作为课程名称, 而是纳入全民国防教育之中。如果我们把“军事课”调整为“国防教育”, 就可以与国际社会的主流提法相一致, 从而减少或消除国际上一些不必要的误解。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热爱和平的发展中国家, 我们在课程的名称上做出这种改变, 具有相当重要的国际政治意义。

2 更加符合我国“和平崛起, 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的发展理念

紧随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中国在改革开放旗帜的引领下, 加快了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 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的不断强大。中国的发展和强大虽然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追求和愿望, 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但也引起了国际上特别是周边一些国家的猜疑与不安。记得某邻国的前国防部长就曾说过:我们不能只听中国说什么, 更应该看中国在做什么。事实上,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 国防力量稍微有一点提升, 就被某些不怀好意的国家和国际势力大肆渲染为“中国威胁论”, 甚至在互联网上也时常可以看到某些国家和组织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出发, 在研究和讨论“中国为什么要在大学设立军事课;中国的学生为什么要接受军事训练;中国为什么要求大学生必须学习和研究战争和军事知识”。针对国际上这些猜疑, 如果我们用“国防教育”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的名称, 并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 不但可以保持与国际上的主流提法一致, 避免一些国家或组织的无中生有, 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我们周边一些国家的猜疑。笔者认为, 把我国高校的“军事课”调整为“国防教育”绝不仅仅是个课程名称的改变问题, 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诠释了我国“和平崛起, 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的发展理念。

3 是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自1985年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军事课”试点到全面展开,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部委多次联合下达文件, 要求各学校把“军事课”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管理中, 设立专门的学科, 建立军事教研室, 配备专职军事课教师并在各方面享受与其他课程教师相同的待遇。26年过去了, 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而言, 都做得不太顺利甚至是十分艰难。在课程建设、学科设立、教学机构设置、教师编制、人员配备、职称评定等方面都遇到比较大的困难, 这已经成为制约高等学校“军事课”学科建立、建设和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

一是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 都是把军事学作为军队和军队院校专用学科加以建设、发展的, 而在国民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专业目录中, 都没有设立“军事学科”这一专业目录。如果我们要在高等学校中开设军事课并进行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 仅按照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专业目录, 势必有些无根无据, 无的放失。

二是在我国高等学校中开设军事课并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发展, 就必须在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新增加这一个学科目录 (笔者认为增加的可能性为零) , 才有形成、发展和归类的支撑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军事课以及所建立的军事教研室, 就涉及到该学科和教研室的归类管理问题。尽管文件规定军事教研室归属于学校武装部, 而武装部又归属于学校党委系统而不是教学单位, 军事课又是行政文件规定的课程而不是高等教育专业目录确定的课程或大类学科, 因此, 在没有任何学科类支撑的情况下, 学校在教学单位的设置、“军事课”学科的建立和教师的配备上就会遇到无章可循的情况。所以, 到目前为止, 绝大多数高校从事军事课教学的“教师”都是行政编制的干部或其它学科的兼职教师。

三是一个学科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 它是在社会发展之中,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一个长时间的不断实践、积累、完善后才能形成。如果要在高校新建立一个军事学科, 首先要看这个学科社会是否需要。军事是一个国家为保证国家安全的专用学科, 有它的特殊性, 地方高校原则上不涉猎该学科领域。我们姑且不论它的必要性, 就笔者在军队院校和地方高校从事该项工作近40年的经历, 非常清楚地看到一般普通高等学校在现有的条件下还没有这个实力来实现。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国防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我们把普通高等学校目前的“军事课”调整为“国防教育”作为课程 (或学科) 的名称, 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在政治思想教育大学科类中建立起一个子学科, 就比较容易确定该课程 (或学科) 的归属和地位。随着归属和中心地位的确立, 诸如教学机构的建立、教师的配备等问题就相对比较容易解决, 这就为“国防教育”学科的形成和课程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 (因为国防教育不同于军事学) , 也为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在学习、进修、职称评定等方面获得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同的待遇提供了条件。这不仅对于全面普及国防教育, 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 有关学科的形成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科学研究等一系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 我国高校开设的“军事课”实质上就是国防教育

虽然我国高校一直把这门课程指定为“军事课”, 但笔者根据多年在教育训练中的认知和对其他一些高校的调研, 得出的结论:实际上进行的是国防教育的内容。

4.1“国防教育”与“军事课”二者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目的有所不同

首先, 从教学内容看, 完整意义上的“军事课”所涵盖的内容是很广泛的。以我军中级指挥学校的战术课为例 (以下同) , 学生要完成这门课程需要学习和研究军事理论、信息化战争特点、战术原则、指挥程序和方法、军兵种知识、合成作战原则与方法, 以及相关国家军队的作战方法及武器装备等综合性知识。而地方院校的战术课内容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战场运动的姿势, 没有系统性和专业性, 基本不具备军事课的特征。

其次, 从教学过程来看, 完整意义上的军事课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对抗性, 在学习和研究相关军事理论的基础上, 还要设计出不同的战场环境和作战对象进行对抗演练, 并对演练进行分析和评估。而地方院校的“军事课”基本只停留在课堂理论讲授上 (集中军训除外) 。

再次, 从教学目的来看, 完整意义上的军事课注重的是理解、掌握和应用, 对培养对象以提高作战技能和指挥能力为目的。而普通高校的“军事课”注重的是增强学生以爱国主义为主体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 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本应该属于政治思想教育的范畴。

4.2 现行“军事课”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全面执行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虽然对普通高等学校的军事课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制定了教学大纲, 但是从全国各地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看, 要真正全面落实和执行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例如“轻武器射击”, 虽然文件规定了由地方军事机构提供枪支和弹药, 但射击场地却很难保证, 加之学生军训大多是在9月份, 实弹射击就更不容易进行;再如“军事地形学”, 该课程的学习重在识图用图, 学习方法重在现地对照和按图行进, 其基本的教学保障就是军用地形图。军用地形图的保密等级比较高, 别说地方学校, 就是部队基层单位的士兵学习都不容易满足使用条件。更何况全国高等学校在地理上分布很广, 而识图用图所需要的地形图要与现地一致, 所以要保障教学的用图需要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几乎没有可能性;还有“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等理论课的内容, 由于受制于教学时间、教学器材、教学方法的限制, 要想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还有许多暂时无法克服的困难。

最后, 我们应该看到, 21世纪的大学生所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较之于过去都有很多的不同, 他们成长于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中,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 如果让他们感觉是从战争的需要出发, 学习军事, 他们一是会觉得比较陌生和遥远;二是在心理上会产生压抑感。如果把高等学校的“军事课”调整为“国防教育”课, 从增强国防观念, 提高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 培养热爱国家的方面入手, 就会更加利于当代大学生在心理上接受, 在行动中自觉。

摘要: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自开设军事课以来, 一直在诸如课程定位、学科建设、教学机构的设置、教师队伍的配备等问题上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军事课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世界许多国家进行国防教育的主流做法, 从国际形势、战略环境、国家发展理念、军事课的课程要求等方面入手, 论证了将我国高校开设的“军事课”调整为“国防教育”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思考

上一篇:巧用成语典故促进中学文言文教学下一篇:探析优化林业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