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2022-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课程改革工作计划》,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小学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下的转变工作

摘 要:新课程改革追求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语文课堂,直接冲击了传统课堂中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且,也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语文教学观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发生一些转变。所以,结合教学经验对如何做好课改下的转变工作进行概述,以期能够最大化地实现语文学科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转变

小学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不仅能够充实学生的知识宝库,而且对学生能力水平的锻炼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做好转变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育思想的转变

美姑县是彝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7.8%,由于大多是彝族学生,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偏弱。因此,我们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改掉以往单一灌输式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水平也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所以,对于我们县的小学教师来说,要认真学习,并有效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要接受新的教学思想,进而在确保语文学科价值实现最大化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转变

教学目标是指课堂预期要实现的效果。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学目标非常单一,就是知识传授、应对考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课改的深入实施,这种简单的目标传授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了,也不利于我们农村学生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完善我们的教学目标,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价值,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健全的发展。而且,课程改革下,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要从单一目标转变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将不利于学生健全的发展。所以,课程改革下,我们要转变教学目标,要确保学生在教师构建的高效语文课堂中得到健全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水平以及素质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传统课堂下的教学方式产生的弊端,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接着,就是要认真学习课改理念,有效地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当中,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好关键性的工作。本文以“小组讨论学习”模式为例,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概述。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思考几个问题:(1)思考:人们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2)漓江的水都有哪些特点?(3)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4)文本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桂林的山水,让文字在大脑中形成一幅山水画。由于一些学生的学习意识较差,也为了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我还查找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一方面是要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展示中掌握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文本中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进而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熏陶,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奠定基础。

当然,除上述三点的转变之外,我们还要做好课堂评价方面和反思方面的转变,以确保语文课堂能够在教师积极地转变,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的过程中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宁文皂.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2(27).

?誗编辑 马燕萍

作者:吴建华

第2篇: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

摘要: 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教育出现了一个新型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新课程改革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班主任的工作对新课程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工作创新 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种有关小学教育的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正在逐步形成。新的课程变革倡导课程功能的多元化,倡导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倡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及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倡导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等。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在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班主任工作的支持,小学班主任承担着儿童的组织、管理、教育的重担,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以适应新课程理念的需要已成为学校全面改革所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在教育理念上的创新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是教育者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观,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宗旨,这就要求教育者树立崭新的,基于每个个体全面、健康发展科学的学生观,从而使教育活动有“据”可依。

首先,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作为对学生发展全面负责的人,应该积极摒弃陈旧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观,树立以尊重每个学生为基础、注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科学的学生观,并以此为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要尊重学生人格,倾注爱心。爱心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对后进生,班主任既不能歧视,也不要当众讥讽嘲笑,而要主动亲近,热情关怀帮助他们,要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共同探讨发展的突破口。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吝啬自己的赞赏与表扬,要用百分之一的闪光点激活百分之九十九的向善潜能,使其有所表现,树立信心。

其次,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以课程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自居,教师应当以平等之人格、除伪之语言同步实行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心灵交流。其内容除了曾被视为人类力量之表征的课程知识外,还应该包括激活知识、导向创新的态度、情感、意义和价值生成。其形式也不应该是含有强加性意味的“灌输”,而应该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共享型“对话”。因此,班主任要从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在教育的每个环节中都体现出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课程理想。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内容上的创新策略

首先,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新课程要求班主任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要摒弃那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班主任一方面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另一方面要善待差异,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入手,正视学生的独立性、可变性,为他们创设适当的教育环境,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选择教育的内容应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班主任要善于挖掘蕴藏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及每一个活生生的学生身上的教育资源,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出发,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对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对新的教育资源敢于开发和利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在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要由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转变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传统评价观内涵窄浅、标准单一,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重表面课程分数轻内在主体性人格发育,教师其实只是扮演着最终的课程分数的评判者,致使学生总是处于被测试、被区分、被选拔的评价客体地位。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其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一价值目标,将教师评价角色推向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评价时应遵循发展性、多样性和情感性等诸原则。如此,班主任就不再是用评价的筛子去淘汰学生,使之气馁,而是激发其建立在自主性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的创新策略

班级管理是体现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的重要途径,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小学班主任应该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

首先,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实际和一定时期内的教育重点,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教育规律、适合本班情况的班级规章制度,以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新课程改革倡导教育适应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班主任要改革班级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管理机制,实行自主化班级管理方式,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发挥个性潜能、展示特长。如实行“班干部竞选”、“科代表竞选”、“班干部轮换”等制度,变革原有的干部设置,尝试建立班级事务委员会,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自主管理班级事务,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机会,同时学会从其他同学提供的服务中汲取经验,培养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为学生的发展营造宽松肥沃的土壤。

其次,班主任要给班级营造良好氛围,做到环境育人,要有计划地开展德育活动,构建德育载体,要想方设法在班级内部开展丰富多采、内容充实、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思想产生碰撞,心灵得到洗礼,灵魂为之震撼,实现“由他律走向自律”的目的。班主任要给学生构建一个充满爱心、团结协作、自由快乐、积极向上的家园;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积极创设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环境来培育和熏陶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商韬.论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培训[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2]高明选.课改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宁夏教育,2008,(03).

[3]邬美珍,刘丽霞.如何做好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J].考试(教研版),2008,(05).

作者:罗 涛

第3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摘要:小学生,就如同初生的太阳,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小学,是学生性格发展以及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实际中,改革创新教具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科学课程教学是人类的发展研究的缩影,是与小学生的认知秩序与发展秩序等十分相符的,与小学生不断发展的认知逻辑与认知特点有着巨大的相似性,另外,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等有着紧密的关系,小学生由于熟悉或者感兴趣这些科学知识内容而连带着对科学课堂教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由于在小学生课程教学培养体系中的受欢迎程度日趋高升,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也逐渐突出。因此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对于教学模式以及教具的改革和创新,进而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本文旨在研究小学科学教具的改革与创新,希望能够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以及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小学科学课程,作为我国义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作用。同时,小学科学课程也是未来学生学习物理、生物以及化学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科学,就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科学思想的启蒙,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那么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小学科学教具的概念、小学科学教具改革与创新的意义以及小学科学教具改革与创新的具体策略等三个部分简单谈一谈在现阶段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具的改革与创新。

一、小学科学教具的概念

所谓的小学科学教具,其实质就是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实际中使用的辅助教学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揭示科学真相的教学工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课程、具体教具的使用,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并且更好的幫助教师完成课程的讲授,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行制作教具,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二、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

小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生长发展环境以及学习生活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小学生对于生活中事物的认知方式以及对于学习生活的兴趣点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从崇高的科学理想到默默无闻的研究者,有的小学生想要翱翔九天,体验航天英雄的探索外太空之壮观美丽,有的小学生想要和爱因斯坦、霍金等人一样用科学的眼光来解释世界以及宇宙万物,有的小学生想要致力于生活科技的发展来促进人们的生活便捷,有的小学生想要钻研医疗科技来提高医疗技术。理想各异,但是他们的出发点与依托点都是"科学"。无论是大到宇宙世界,还是小到生活实际,小学生的对于科学理想的蓝图绘制就是最初的科学学习兴趣与科学学习动力,是小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最原始的内驱动力条件,但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动力促进因素。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应该首先从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出发,积极地运用教学内容中的趣味性因素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发展热情,进而提高兴趣与积极性,有效展开一些具有着科学研究特征与趣味实验特征的有趣的科学小实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见识,并在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与日俱增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小学生形成一定的探究精神与科研精神。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小气球来引导学生进行经典吸附实验,教师先给每一名小学生分发一只气球,再让小学生准备一些碎纸屑,将气球放在头发上摩擦一会儿,使其靠近纸屑。学生会惊奇的发现纸屑都被气球粘起来了。小学生对于气球天生就有一种兴趣,教师正好利用小气球的兴趣来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既能够提高小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又能够引导小学生在日常事物中发现科学知识与科学现象地探索欲,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探索、探究精神。

三、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

小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学习热情是很大的,并且由于教学内容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相当大的联系,会使得他们对于实验教学有一种熟悉感与认同感,避免出现小学生的不适应或者知识断层。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有效结合实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认真考查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联结,不能出现在城市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城市小学生不熟悉的材料,如运用一些昆虫、特殊植物等一些来进行科学实验,小学生由于阅历有限,加上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认知积累都受到生活环境等的限制,会大大的降低教学效果的。其次,一些教师要在选择实验类型的时候考虑到实际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冬天的科学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能组织小学生进行一些观察蝴蝶是如何化茧成蝶的实验,相反,可以有效利用冬天的一些环境因素等来进行有效实验教学,如研究冰的融化或者升华等。教师只有真正的联系了生活实际,并且针对生活实际情况展开一系列的有意义的、有效的实验教学,小学生就能够慢慢从教师的关于生活实际中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研究的内容的引导而逐渐地开始产生一些自己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的独特想法,进而经过教师的科学实验思想、方法等的教学引导而逐渐开始自我独立思考探究,逐渐形成独立的科学思考意识与科学思考方法等。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自控能力的因素影响,小学科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旧依靠的是教师的全方位指导与引导,尤其是在小学生的不熟悉领域,教师的教学引导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管理教学领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小学生掌握和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实验思维和方法有着重要影响。对此,教师有必要从自身的教训能力与专业素养的角度出发来积极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得自己的教学能够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发展目标,并且能够尽量促进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很多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等,如"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竞争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游戏式"教学。教师可以对这些方法进行灵活应用,是这些教学方法都能够有效地发挥出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等的作用,并且能够通过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创新等变革来促进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优化。

总的来说,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这三点上,还有更多的角度与方面都还没有一一细说。但是,从具体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实践操作来说,教师要是能够从这三点入手,认真地贯彻落实这三点,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发展必会有明显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超.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J]. 科学咨询, 2017(24).

[2]刘佳奇.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方案研究[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10).

[3]杨丽华. 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的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24).

[4]冷丹陽.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09.

作者简介:陈广志,男,专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作者:陈广志

第4篇:小学新课程改革计划

沙桂民族小学新课程改革计划

【2012—2013学】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新世纪带城小学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2、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

4、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区各种课程资源。

三、实际操作:

1、师资培训。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的,要顺利地推进课程改革,必须组织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

培训内容:①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

培训形式: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大组学习、讨论、座谈等。

2、教学研讨。教师教学理念的的转变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新教材的教法,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实验课、示范课,重点探究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

方式的改变,以及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4)教学活动评比。开展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

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3、教学管理。

(1)研讨制度。学校每月组织校内新课程学科教学研讨活动1次,每学期

开展新学科的教学观摩活动1次。

(2)家校联系制度。学校在期中组织一次开放日活动,组织家长听课,召

开家长座谈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课改的意见和建议。

4、评价与考核。

(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

通过学生档案袋、平时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作改进,采用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开卷、口试、动手操作、调查实践、情境体验等)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在评价教师的

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

2012年9月

沙桂民族小学新课程

二O一二年九月

第5篇:湖口中心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2008年下期)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总体要求

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

三、目标任务

(一)深化课改培训学习。

经过几个学期的理论培训表面上看教师的观念已经起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从平时的听课中发现仍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陈旧,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维的生机活力,所以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采用观看录像,“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尤其要求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入每位教师 的心中,通过各教研组的学习让老师人人牢牢把握其精髓使其更有效地指导

1 课堂教学。

本学期要开展以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运用、课改理论再认识、课程标准再学习和教育教学行为再反思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结合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教师计算机培训,坚持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学习时间,课改和业务学习笔记每月不少于2000字,加大课后反思的检查通报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月考核方案,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月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促使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深化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课程实验已上升到三年级,我校参加课程实验的老师和学生的数量大规模扩大了,同时也使课程改革的深化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显得尤其重要,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1、加强教研组建设。期初各教研组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好每次活动,要提高活动的实效。本学期将继续开展组内的“一课三评、三课一议”活动,采用轮流展示形式。同时教研组还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指导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组织好教研组的公开教学活动,活动要记录完整。同时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扎扎实实地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抓住平时的教学效率,不盲目追求教学上的花俏,扎实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走进新课程”教研活动。在上学期活动的基础上,本学期将每周开展两次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要在三维目标的达成、学生

2 学习方式的指导、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选择一项内容作为学科教研活动主题。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全员参与,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负责人,每次活动组长都要做好考勤登记和活动的详细记录,并交教务处检查。教研活动要针对各组实际情况,以听课、评课、说课以及业务学习(学习课程标准、课改最新信息、教改方法等)为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学习业务、探究教学、传递信息、提高能力的重要阵地。

3、定期反思总结制度。通过自我反思,形成反思习惯,倡导对教学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反思,同时及时写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及教育故事,分析课改中的成败得失,及时反映课改实验情况。以反思提高课改成效。要求做到:每月2—3篇“教学反思”,字数在200字以上;教育随笔每月1—2篇;每学期4篇教学案例,至少1篇教学论文。

4、做好课改研讨和经验交流。4—5月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优活动,6月份组织开展第一次以师生评价、远程教育技术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为重点的课改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汇编成册,供乡校交流。

(三)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选派教师外出听课,组织教师观看直播课堂等方式,充分借鉴各种先进教学方法,拿来与创新并举,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

3 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在师生平等互动中,师生共同发展,努力探索一条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新路子,促进教学方式改革。每学期教师人均承担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公开课不少于2节,进行校内优质课评选活动一次。

(四)尝试新课程下评价制度的改革,强调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

1、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一堂好课,在课堂的生成上是即兴的,要把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从注重知识传授转移到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上来。我们将严格要求教师在评价课堂教学时真正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

2、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互动过程。例如除了评价学生课堂状况,还要评价学生课前、课后的表现;除了评价学生在学校的状况,还要评价学生在家庭、社会的表现,力争实现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

三、方法措施

1、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关键在领导。要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课改工作的组织领导,

4 把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纲要》上来,突出课改工作的中心地位。校长、主任要加强学习,率先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抓紧抓好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实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抓好活动,深化课改培训学习。结合学校校本培训计划、教研活动安排表、课改工作计划等工作安排,加大课改理论再认识、课程标准再学习、教育教学行为再反思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本学期,要组织开展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1次;教师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1次;课改理论知识测试1次;“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经验交流会1次;电子教案设计比赛1次。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案例分析、实际运用、阶段反思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培训学习效果在教学中的运用和体现纳入教师考核。

3、建立机制,全面推进评价改革。树立“发展为本”的评价新理念,立足本村、校实际,灵活设立评价项目,恰当确定评价内容,细化评价办法。制定出台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改革方案。要坚决落实自评和它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基本要求,规范评价程序和过程。

4、优化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紧紧抓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优势,着力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现代教育设施和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步伐。通过这些措施,强化教师的学习热情,全面优化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四、月活动安排

5 九月份

1、制定课改实施计划。

2、实验教师制定个人课改实施计划。

3、新课标学习(集体,自学)。 十月份

1、组织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及新课标理论学习。

2、跟踪课改实验教师随堂听课,课改教师及时做好教学反思。

3、“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评优活动(即评教赛讲活动)。

十一月份:

1、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以课改年级为主的教学观摩活动。

2、课件制作比赛、电子教案设计比赛。

3、继续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十二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新课标的相关资料。

2、组织一至三年教师集体备课、开展互听互学互评活动。 元月份:

1、课改理论知识测试。

2、课改研讨活动。

3、课改工作总结

二00八年九月

第6篇:XX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2009年秋学期)

一、 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及市区、学区课程改革实施安排意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总体要求

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

三、目标任务

(一)深化课改培训学习。

经过几个学期的理论培训表面上看教师的观念已经起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从平时的听课中发现仍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陈旧,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维的生机活力,所以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采用观看录像,“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尤其要求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入每位教师 的心中,通过学习让老师人人牢牢把握其精髓使其更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

本学期要开展以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运用、课改理论再认识、课程

标准再学习和教育教学行为再反思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结合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教师计算机培训,坚持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学习时间,加大课后反思的检查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考核方案,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促使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深化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我校参加课程实验的老师和学生的数量大规模扩大了,同时也使课程改革的深化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显得尤其重要,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1、加强教研活动。期初教研组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好每次活动,要提高活动的实效。本学期将继续开展评课和专题研究学习活动,同时教研组还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指导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组织好教研组的公开教学活动,活动要记录完整。同时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扎扎实实地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抓住平时的教学效率,不盲目追求教学上的花俏,扎实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走进新课程”教研活动。教研组要在三维目标的达成、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选择一项内容作为学科教研活动主题。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全员参与,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负责人,每次活动组长都要做好考勤登记和活动的详细记录,并交教导处检查。教研活动要针对各组实际情况,以听课、评课、说课以及业务学习(学习课程标准、课改

最新信息、教改方法等)为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学习业务、探究教学、传递信息、提高能力的重要阵地。

3、定期反思总结制度。通过自我反思,形成反思习惯,倡导对教学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反思,同时及时写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及教育故事,分析课改中的成败得失,及时反映课改实验情况。以反思提高课改成效。

4、做好课改研讨和经验交流。3-5月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优活动,6月份组织开展第一次以师生评价、远程教育技术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为重点的课改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交流。

(三)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选派教师外出听课,组织教师观看直播课堂等方式,充分借鉴各种先进教学方法,拿来与创新并举,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在师生平等互动中,师生共同发展,努力探索一条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新路子,促进教学方式改革。每学期教师人均承担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公开课不少于2节,进行校内优质课评选活动一次。

(四)尝试新课程下评价制度的改革,强调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

1、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一堂好课,在课堂的生成上是即兴的,要把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从注重知识传授转移到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上来。我们将严格要求教师在评价课堂教学时真正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

2、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互动过程。例如除了评价学生课堂状况,还要评价学生课前、课后的表现;除了评价学生在学校的状况,还要评价学生在家庭、社会的表现,力争实现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

三、方法措施

1、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关键在领导。要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课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纲要》上来,突出课改工作的中心地位。校长、主任要加强学习,率先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抓紧抓好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实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抓好活动,深化课改培训学习。结合学校校本培训计划、教研活动安排表、课改工作计划等工作安排,加大课改理论再认识、课程标准再学习、教育教学行为再反思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案例分析、实际运用、阶段反思有机地统一起来,

把培训学习效果在教学中的运用和体现纳入教师考核。

3、建立机制,全面推进评价改革。树立“发展为本”的评价新理念,立足本村、校实际,灵活设立评价项目,恰当确定评价内容,细化评价办法。制定出台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改革方案。要坚决落实自评和它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基本要求,规范评价程序和过程。

4、优化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紧紧抓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优势,着力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现代教育设施和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步伐。通过这些措施,强化教师的学习热情,全面优化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四、月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课改实施计划。

2、实验教师制定个人课改实施计划。 十月份

1、组织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及新课标理论学习。

2、跟踪课改实验教师随堂听课,课改教师及时做好教学反思。 十一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新课标的相关资料。

2、组织一至五年教师开展互听互学互评活动。 十二月份:

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以课改年级为主的教学观摩活动。 一月份:

1、继续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2、组织教师看录相课。

3、“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活动。

4、课改工作总结。

第7篇: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多来,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下阶段工作,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雷甸小学位于德清县中南部,学校现有61个教学班,2286名学生,118位教职工。设中心学校一所,辖设7所村完小,是一所典型的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目前,1-4四个年级40个班、1386学生参加新课程改革实验,参与数占全校学生的65%,参加实验教师有70人,涉及语文、数学、校本等7门课程。

近三年来,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学校布局的松散,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克服瓶颈制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求实、创新”的校风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勤奋、创优”的教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县首届先进校本教研学校。

二、我们的做法

1、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思路

基于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确定我校课改的主题是:“融入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师生共成长”。总体思路是: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反思、优化教师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出具体目标:

从学校层面上讲,提出创建县课改示范学校的目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学科基地,制定名师培养工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合作严谨的教研氛围,5年内培养2名县级名师,6名县级教坛新秀。

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成为研究性教师。

从学生层现上讲,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取好成绩。

2、健全制度,加强组织,完善管理。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起科学管理的观念,充分尊重广大实验教师,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学校新课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下设实施系统,由1—6年级所有学科的教研组长组成,做到校长亲自抓,教导处负责抓,教研组具体抓的工作网络。

②健全制度,规范课改活动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相继出台了《课改理念学习制度》《课改教师备课制度》《课改教师常规考核办法》《课改教研制度》《课改教师奖励办法》《课改学生评价办法》等,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各项改革措施实施有力,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课改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③健全课改保障制度,无论是在硬件添置与辅导材料的购买,还是在师资培训上,学校均给予优先,3年下来在新课程上共投入经费达20万余元。

3、抓宣传舆论,营造实验氛围

实施新课程,学校是主阵地,但同时需要取得社会和家长支持与配合,早在XX年5月,我们向家长和社会作了调查问卷,95%以上的家长对新课程不了解,许多家长对自已的子女实施新课程不理解、不支持,为此,我们学校定期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改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之后定期召开课改成果会,让学长、学生深切感受新课改的好处,进一步增强课改的自主意识,同时征询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使新课改革在主体上形成合力。

同时定期编印实验信息资料,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学校课改动态。

4、加强学习,树立新课理念

没有学习,认识就不会加深,实践也就失去指导。为了提高全校教职工进行课改实验的自觉性,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领会课改的实质,以利于在实验中,运用课程标准,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

①以校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有书面内容。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次活动安排理论学习,做到有时间,有内容。

③每学期期末及暑期培训,安排新课程专题培训,形成为听讲座、看录像。

④积极参与并组织外出培训,三年来共参与新课程外出培训,400余人次,其中市级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指导作新课程讲座。

5、强化常规,减轻学生负担

①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做到“五要五不准”。

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在6小时以内,严禁利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

③严格控制作业量,

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其它年级课外作业最不超过30分钟。严格规范考试,学生考试每学期未组织一次,成绩采用等级制,不按成绩给学生排队。不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外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

第8篇:城西小学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认真贯彻执行教育局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从严求实地抓好教学管理。明确地提出:“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精细管理谋发展”的口号,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立足于培养青年教师和提高学生素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改革尝试,循序渐进地引导全体教职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上来,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上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上级领导和认可和赞同。

一、充分重视,强化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及由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科研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我们将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定位为“起点要高,立足要实,效果要好,眼光要远,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学校向高水平一流学校发展”。

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还根据需要,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如:《课改领导小组成员活动制度及职责要求》、《城西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校本培训实施意见》、《城西小学集体备课制度》等。课改领导组成员分年级、分学科深入一线抓落实:进课堂听课,参与各教研组、中心备课组活动,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教师、家长、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建议和要求,及时将课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研究,并在学校办公会、课改工作会议上商讨对策,做到对问题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

二、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以此为契机,加强教师学习,特别是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上狠下功夫,涌现出一批素质优秀的青年教师。

1、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相关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改革的基础知识、基本理念等等,学校购买了大量的课改方面的书籍,并利用集体的业务学习,下发有关课程改革的学习材料,给全体教师洗脑子、换观念。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课程改革学习笔记本。通过学习我校教师的理念论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王昆、张卉、刘静、柴小敏等伴随课程改革成长起来的老师已经成为学校乃至全县的教学新秀。

2、开展教师学习大讨论活动,促进交流。在指导教师学习之余,我们组织教师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就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让观点在碰撞成熟,理念在交流中巩固。倡导教师撰写学习体会,几年来,我校教师已积累学习体会文章数百篇。学校择其优秀篇目集结成册。

3、明确提出每位教师既是课改的实践者,也是完善者,更是主动参与者;让老师们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摸索,把学习到的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不断转化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课改探索中更快的实现自身的发展。

4、注重经验积累,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几年来我校教师在县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达几十人次。其中李美华、耿庆飞、刘静、徐博等教师论文获奖或发表的层次很高。

三、精心打造几“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在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的同时,更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来抓实抓好。我们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 外派学习,开展移植课活动。我们每学期各科都要派出几名年轻教师外出听课,然后回来上好汇报课、移植课,把他人的成功经验带回来,通过实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技能。上个学期(09-08第一学期),我们分别派出到徐州、常熟、无锡、宿迁等地听课及学习的教师达12人次,刘静、戚小军、张卉、刘学叶、王培梅等教师在学习中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成为我校学科的带头人。

2 人人参与,开展公示课活动。为探索实施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帮助和促进广大教师快速提升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水平,从而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导处制订了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宗旨的教师教学“两个一”活动。即:每学期精心上好一节课,每周听一节课并写好听课反馈卡。这项活动在教导处精心组织和参与教师的大力配合下,成效显著。教师公示课活动是我们城西小学教师成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我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上课教师通过备课去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法、设计方案、组织教学。这一系列环节都是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对上课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能力砺练,加之上课教师通过听取听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写出上课小结,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对听课老师来说,通过听课评课活动,可以借鉴别人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水平。

促进交流,开展互听互评课活动。学校的一轮公示课对每位都是都是一种锤炼,但范围小,面太窄,难以满足教师交流成长的需求,为更大范围内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教导处倡导每个备课组开展组内互听互评活动,组内制订计划,组长负责落实。

4 引领示范,开展名师展示课活动。我们城西小学是县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城内小学,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涌现出一批市县级的名教师。这些都是我们学校宝贵的教学资源,为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服务课堂教学,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一轮校名师展示课活动。名师不论在理论高度还是在教育技能方面都比我们一般教师有“技高一筹”之处,通过听名师上课,听名师报告,与名师交流等形式,带动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有力推动了我校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转变教学方式,推进素质教育

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 我们在落实课程改革时积极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动手操作。在师生关系、教学情景和学习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1、注意捕捉鼓励的契机,引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他们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探究性的问题相对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如果鼓励评价不够及时,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奋劲。但是,低年级的明显优势是他的思维没有更多的束缚,敢想,敢做。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注意了随时准确地捕捉鼓励的契机,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活跃。

2、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信其道。师生关系应该是共存、共生、共长、共创和共乐的,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为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供了先决条件,是顺利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我们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双边活动才能和谐自然,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3、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让学习是一种需求。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情景,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让学习变成学生课堂中的一种需求。

五、深挖课程资源,完善学校教育。

城西小学是我县素质教育的一朵小红花,长期以来,我们坚持走自己的发展之路,形成了稳定的教育教学特色。一些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被继承和发扬。我们在落实新的课程改革时,注重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校园生活富有生机。开展的活动有:二年级查字典比赛,跳大绳比赛,踢毽子比赛,五年级集体舞比赛,一年级口算比赛,三---六年级作文大赛,五六年级数学竞赛英语朗读比赛和古诗文诵读比赛等。

总而言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实施,素质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我校开展起来。丰富多彩的课改活动成为了我们改革创新和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睢宁县城西小学

2009-03-09

第9篇:黄桥小学2015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荡漾着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 自去年暑假新课程改革通知培训以来,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及中学的统一部署,掀起了课改的新高潮,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置于课改的热潮之中。在课改中,我们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我校一年来课改实施情况向各位汇报于后: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层实施。学年初,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课程改革工作网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了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2.根据课改要求和学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的计划制度,使之有章可循,不偏离方向。例如我们制定的计划有:新课改《教师考核方案》、〈〈奖惩制度〉等等。

3.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课改培训,使他们及时得到充电和洗脑。例如县每次教研及比武活动,我校都选派相关人员观摩学习,借他山之石攻其玉,避免少走弯路。

4.为了使广大家长充分了解、支持和参与课改工作,我校利用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了课改的有关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们展示他们的孩子在课改中进步的成果,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5.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教导处制定了有效持续的课改培训计划,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6.抓点带面,创设学校新课改的新格局。我们学校抓住六年级新课改这个龙头,以点带面来推动其他各年级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的改革。现在其他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都呈现出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方法,都有一点课改气氛。

7.围绕课改计划,认真组织落实。

(1)学校领导随堂课的听课从不事先通知,事后一起评价探讨,这样以来一可督促老师们上课时时认真,二来可促使教师自觉地事先备好每节课;对于公开课、优质课、学校领导亲自参与,采用先听再议,接着组织骨干教师专题研讨,之后尝试,再研讨,最后出炉的方法。

(2)上课的老师大胆抛弃了过去的传统教法,用“新课标新观念”武装了自己,课堂上呈现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学生的所获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心灵的感悟,而不是教师硬灌给学生的。

(3)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4)注重课改教学过程和环节的指导。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比较新老教材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探讨适合教材的各种方法。这里,我们教导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常抓不懈,善使善终

二、课改见成效,师生共发展。

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活动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学校的教学活动充满了勃勃生机。

三、一年来,经过一番的努力,我校的课程改革已露出明芽,初见端祥,用老师的话说,已经有点课改的气氛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和探讨。

1、由于我校课改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教育观念没在真正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不明确,全新的教育观念尚未形成。特别是今后的考试制度,评价机制如何建立,如何评价不明确,用现在的改法能否适应今后的考试心存疑虑。

2、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但教学行为却大大滞后,他们迈不开大步,没能跳出过去传统教学的框架,还是老模式,旧方法。

3、教学模式还不能打破旧框框,旧方法的束缚,基本上沿用老一套。教师在教学中仍受教材的约束,不能真正用教材,而是教教材。

4、教师的引导作用与指导作用不够:问题过于宽泛,学习目标不集中;对于偏题学习方向的课堂发言不能及时指导;对学生正确意见的肯定过于简单;缺少归纳总结,缺少更深一层的认识。

5、讨论的有效性不高:问题指向不明,不集中或不恰当,发言散、偏、长;缺少评价与辩论,不能深化认识;学生主动接受的信息不多,真正的参与不够;虽然轮流发言,但实际仍然是独立学习,没能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合作、互动和交流。

6、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任务不适,没有分工,时间不足;有的学生成为“常驻代表”,组内外一言堂;后进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不能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分工合作的关系;目的与作用并不明确,为方式而方式导致形式。

四、就如何面对本校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构建切实可行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谈谈我们的看法:

当前课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如何面对本校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构建切实可行又符合新课程改革方案是一所学校重要课题。大家从听专题的讲座,看光盘中典型课例,都清楚地知道,这些讲座课题,都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示范性和客观的指导性,因此都是精心的组织、演练、加工筛癣编辑而成的,听起来很动听,看起来很好看,做起来却是难上难。更何况他们的办学条件,教学用具,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与我们实际距离相差甚远。课改的前一段时间,我们的教师也曾刻意模仿光盘中典型课例上课,不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恢复他们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尽量用亲切的语气,平等的姿态,和悦的容颜甚至于廉价的褒奖来唤醒、保持、强化所谓主人意识,课堂上尽量引导学生多讲话,用分组讨论等方式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注意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这一切在实践中做得多么吃力,多么形式化和表面化,而且收获甚微。原因所在是没有根据本校实际,刻意呆板的模仿所置。

就如何看待课堂气氛活跃与否的问题上,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从报纸上媒体宣传上和专家的讲座中,基本上认为课堂上学生可以随心所欲提问题,老师在讲课中“谁想到什么”,“谁灵感来了”,“不用举手就可以说”,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同学交换意见,如需要演示也可以随意到黑板上板书,这样才能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这样课堂气氛才活跃,这样师生关系才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是这样,值得大家共同探讨。俗话说,没在规律不成方圆,饭得一口一口吃,话得一句一旬讲,如果大家都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随意中断老师讲课,如果课堂没有中心,没有主题,那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认为,在课改中,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要用全新的新课程理念,根据本校实际和现有条件,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构建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实施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该分组讨论就分组讨论,该集中学习就集中学习,教师该讲的要讲明、讲深、讲透,该学生讲的,就要用足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不要呆板地规定一节课中教师讲几分钟,学生讲几分钟才算课改。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不能忽视“知识、技能”的学习。要使课改落到实处,附于具体内容,取得最大的实效,千万不要留于形式化、表面化、花样化。

上一篇:2019年投资策略报告下一篇:当前干部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