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精选10篇)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 篇1

总 学 时:五年制初等教育、三年制(高招)初等教育专业72学时,三年制(高招)非初等教育专业54学时

分:五年制初等教育、三年制(高招)初等教育专业4学分,三年制(高招)非初等教育专业3学分

适用专业: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三年制(高招)初等教育专业、三年制(高招)非初等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课。本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通过讲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知识,具备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能力,为完善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涵义和特点,形成对本课程的认知框架。

(二)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形成初步的课程学习能力。

(三)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

(四)正确认识小学语文课程,并逐步形成职业意识和终生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教学内容

一、《小学语文教学法》学科的建立

二、《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内容、性质和特点

三、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意义和要求 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内容、特点及学习要求、学习方法。教学要求

了解《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内容、学科性质、特点和学习目的、方法。思考与探究

语文教学法是怎样一门学科?你将如何学好这门学科?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与基本理念

教学内容

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二、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

四、小学语文教材与课程资源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理解并掌握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小学语文课程目标 教学难点思考与探究

1、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列出3-5个小学语文教研课题,就其中一个课题写出选题报告。

2、请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一篇语文教研小论文。

3、请根据实际作一项小学语文教育调查研究,并撰写出调查报告。

4、你会写反思性教学札记吗?从教育报纸杂志上选择两个教学反思案例进行比较、分析,试进行评点,找出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5、请查阅资料,分析某一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实验,并根据本章所学知识作简要评价。

(二)综合实践教学

1、综合实践安排(如表1所示)表1: 综合实践安排表

序号 实践项目名称

学时 实践类型 实践类别

每组人数

备注课堂教学模拟 4 综合型 必做 30 2 语文教学课件制作 涉及型

必做

2、实践内容及要求

实践一

课堂教学模拟

内容:

(1)训练板书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2)训练教态变化技能 要求:

(1)板面清晰,字迹清楚;教学过程完整、内容充实新颖(2)吐字清晰,表达准确,教态大方,举止得体

实践二

语文教学课件制作

内容:

(1)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课件制作方法(2)学习课件使用方法 要求:

(1)制作的课件新颖、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能与教学过程密切配合(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课件进行授课

3、考核方式与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

(1)师生共同对学生的授课内容、教学基本功等进行评议(2)教师总结并评分 评分标准:

(1)师生评议课件制作的质量

(2)教师根据课件演示效果进行评分

四、教学方法与建议

(一)加大体验活动,增强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建议通过观摩、交流和虚拟教学活动等方式,唤起学生接受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体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反思以往在认识、方法上的不足。

(二)增强互动性,将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内在行为。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开放的教学氛围,增加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开展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和知识交流,调动学生自主认知和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三)基本规律和方法的认知、运用与创新结合。熟悉职业规范,鼓励学生独立地发现、思考和判断。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注意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多样性,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阅读法、合作学习指导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

(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拓展未来的职业和学术发展空间;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职业资质和能力。采用微格教学法,形成诊断和反思能力,提高处理教学细节的能力。

(六)课堂教学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现场观摩,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实际,获取更多的经验;聘请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担任兼职指导教师或举办讲座、座谈会,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交互性,创设能够展示各种关系的虚拟环境,扩大学生的眼界和认知空间。

五、考试与考核

(一)课程考核指标体系

表2:课程考核指标体系

序号

项 目

分值平时成绩

学习表现

10% 10% 作业记分 10% 10%平时小测试

10% 10% 2 期末理论考试成绩

30% 30% 3 实践测试

教案设计

10% 40% 说课 10% 课堂试教

20%

注:在作业、教案设计、片段试教记分中,除了考察学生个人情况外,还考察小组学习的效果,以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 能力,为以后很好地参与教研活动作准备。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根据本标准(或大纲)的要求建立题库,采用闭卷方式统一考核,重点考核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平时考核(2)期末考试(3)技能考核

(三)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2)考试成绩(占30%)(3)技能考核(占40%)

六、说明

(一)课程特色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既是小学语文教师职后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小学语文教师职前专业培养的桥梁,所以,本课程教学实施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也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1.《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根据教师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按照小学语文教师资格标准的要求,参照《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2.本课程以“小学语文教学法”为主线,以新课标、教材研究、教学案例、教学技能训练为辅线,以提高学生的学养、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强化文本解读能力为突破口,有序安排从教能力训练,融“教、学、做”为一体,实训与实习相贯通。其课程教学内容结构及教师职业能力训练如表3所示:

表3:课程教学内容结构及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一览表

序 号

对应的教学模块 能力训练项目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训练方式及手段

绪 论

《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性质、任务和意义

认识《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 对《小学语文教学法》有兴趣

观摩优秀小学教师授课录像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与基本理 念 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

3.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1.讨论

2.观摩优秀小学教师授课录像

第二章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了解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了解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的内涵 观摩小学语文教师及其教学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

备课 文本解读 能准确解读文本 1.分析解读小学语文课文 2.观摩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录像 3.编写相应课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能设计比较规范的教案 上课

课堂组织

能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1.观摩课堂教学实况录像 2.到小学实地观摩教师上课 3.练习上课 说课 能对任意指定的小学语文课文说课

1.观摩说课录像 2.撰写说课稿 3.练习说课

听课

1.能做听课笔记。2.能写出听课感悟

1.观摩各类教学录像

2.到小学实地观摩教师上课 3.观摩课堂实录案例 评课

1.能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对所听的课点评

2.能以小论文形式写评课意见 1.观摩评课范例

2.现场评价同学的试教情况 3.观摩教学录像后立即做点评 4.写评课小论文

第四章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 课 堂 教 学

汉语拼音教学

1.能教小学生正确发音、拼音和书写汉语拼音

2.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1.观摩教学录像并撰写观课心得

2.设计汉语拼音教学教案 3.做2次以上模拟教学

第五章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 教学

1.掌握汉字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方法

2.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1.观摩教学录像并记录课堂实录及撰写观课心得

2.做常见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分析

3.设计识字教学教案 4.做3次以上模拟教学

第六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

1.能解读小学语文课文 2.会设计较好的教案

3.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 1.观摩教学录像并记录课堂实录及撰写观课心得

2.设计各种文体的阅读教学教 方法进行各种文体的阅读教学

3.做3次以上微型课堂模拟试讲,并小组讨论评议

第七章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及作文讲评

1.能写“下水”作文 2.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教学 1.写作“下水”作文

2.观摩教学录像并记录课堂实录及撰写观课心得 3.微型课堂模拟试讲并评议

4.作文批改及讲评见习

第八章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

1.能组织引导小学生展开口语交际 2.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1.观摩教学录像并记录课堂实录及撰写观课心得

2.选择合适的话题模拟试讲并评议

第九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能设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 动方案

2.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 方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 动教学

1.观摩教学录像并记录课堂实 录及撰写观课心得

2.设计1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方案

3.模拟试讲及评议小学语文综 合性学习活动

第十章 小学语文练习课教学

练习

1.能布置练习、能讲评练习2.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习题课的教学 1.观摩教学录像并记录课堂实录及撰写观课心得 2.微型课堂模拟试讲

第十一章

小学语文教学评 价

小学语文教学 评价

1.能用测验法、观察法、谈访法、自我评价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 等对语文教学作出评价

2.会出练习题、测试题

1.出一份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小 学语文测试卷并测试

2.设计小学语文评价调查问卷

3.创设学生成长记录袋

4.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案

第十二章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1.能寻找语文教学研究课题 2.能进行文献检索,拟订行动方案,撰写研究计划 3.能设计各类语文教学实验,制作语文教学调查问卷,掌握课堂观察的记录方法 1.选题训练

2.根据指定的论题进行资料搜集训练并撰写文献综述 3.撰写教学叙事日记 4.撰写教育调查报告 5.会撰写教研小论文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人力资源,教科 书、教学挂图、教学仪器设备、其他图书、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等等。

(2)《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各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资源,各学校和任课教师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逐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资源的生成,同时也应该注意学校之间的互补和共享。

(3)任课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课程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开设高水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

(4)要充分发挥名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其示范引路作用。

(5)学生是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宝矿,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自发地挖掘生活经验,利用可用资源,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

(6)学校和任课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其他小学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造《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三)选用教材及教参

材 1.诸葛彪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年版。

2.吴忠豪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杨九俊 姚琅强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教学参考书

1.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四)教学学时分配(附表说明)

表4:各教学环节教学课时分配表

(五)课程标准研制情况(1)系院部:教 育 系(2)教研室:初等教育(3)执笔人:钟 媛 玲(4)审核人:

2012 年 月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 篇2

一、准确把握价值引导: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都对人文性和工具性作出恰当的要求;三个学段的要求相互联系, 螺旋上升, 最终达成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新课标教材都是以专题形式组织单元, 思想主题明显, 但是训练序列不够明确, 造成部分老师对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把握不准, 从而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因此,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中, 要辩证认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关系, 消除“非此即彼”的认识误区, 准确把握阅读教学的价值引导。一方面, 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了解各个学段的具体目标, 准确把握教材, 确定认知目标及文章主旨, 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机地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中, 该训练时要训练, 做到优化而非淡化。另一方面, 在文本语言解读中要鼓励学生的自主体验和独特感受, 教师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有敏锐的感悟, 及时给予引导。发现错误的引导纠正, 模糊的引导澄清;做到该否定时就否定, 不能含糊其辞, 给学生明确的说法, 以正确的价值引领孩子成长,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学生的语言发展和个性张扬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灵活调控教学过程:内涵式与拓展性并重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 倡导开放性和活动性的教学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多种多样, 应根据教材的本身特点, 选用其优化的课堂结构形式。这样, 才能充分提高教学效率,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 我们往往难于把握教学过程的内涵式发展和拓展性发展的关系, 出现极端的发展倾向。一方面是用很短的时间匆忙学完课文, 在学生还没有掌握课文内容的时候, 就向课外拓展延伸, 使语文教学成了综合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把语文阅读课上成美术课、表演课和展示课, 学生积极参与并加入自己的想象, 学生轮番上阵, 课堂上则热热闹闹, 使语文教学成了活动性教学。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 语文学科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因此,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中, 要辩证认识内涵式发展和拓展性发展的统一关系, 合理调控阅读教学的过程优化。一方面, 内涵式发展的学科课程转型的关键, 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学科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所在, 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应当始终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阅读教学要抓住课文中的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训练, 应当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 拓展性发展是学科课程转型的方向, 延伸和开放要做到适度合理。阅读教学要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认真钻研文本、和文本对话的基础上,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指向, 适当地把阅读教学由常态形式向课外拓展。

三、有效转变学习方式:主导性和自主性并重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 广大教师都已经能自觉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语文课堂一改过去教师教、学生学的沉闷窒息局面, 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喜人景象。但是, 却又出现了令人担心的另一面。自主学习浮于表面, 让学生放任自流;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探究学习成了花架子, 放弃文本基本价值。这样的结果是使语文教学内容异化、泛化, 使阅读教学的课堂陷入了边缘化的尴尬局面。如:教学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时, 老师问学生喜欢用什么方法学习?学生有的说用画画, 有的说用表演, 有的用朗读等等, 老师就笑眯眯地说:“好下面就这样, 喜欢画画的到这边, 喜欢表演的到这里, 喜欢朗读的到前面。”于是学生嘻嘻哈哈相拥一起, 表面上看学生积极主动, 参与其中。大约经过三到五分钟的学习后, 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的理解只能是字面含义, 老师也只是形式化的给予表扬, 没有提升。又如:有位老师教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开始就让学生展示各自搜集的资料图片, 讲解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接着教师又向学生展示大量有关西沙群岛的风景与物产的图片、视频资料, 让学生讲述自己去西沙群岛游玩的亲身感受, 整整一节课没有让学生亲自接触文本。这样, 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是外在形式的展示, 教师退居幕后, 主导地位后移, 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看似活跃的“自主”却是华而不实的自主, 即便是参与, 学生也不过是应景的附和。

因此,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中, 要辩证认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自主性的统一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习惯和态度等, 都要进行有效地调控和指导, 以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习方式的深层次发展。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等非智力因素, 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不能因为为了迎合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曲解了本意。让学生放任自流, 教师对学生既缺乏必要的指导, 又缺少必要的约束, 长此以往, 学生“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 便会养成随便的不良学习习惯。所以,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更需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方式和学习伙伴的权利, 教师要在教法上多动脑筋, 进行必要的指导。

四、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预设性与生成性并重

新课程的课堂应当是开放性的,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等都会有差异, 给教学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因此, 新课堂更要关注“动态生成”。但是在课堂上, 学生提出不懂问题时, 有的教师往往因为不是事先预设的, 就对学生的问题不予理睬。如:一位教师教学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 正在讲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有位学生突然提出:“为什么课题是‘爬山虎的脚’, 而第二自然段却写了爬山虎的叶子?”老师当时一愣, 说:“这个问题以后再说, 坐下!”“学生悻悻地坐下了。其实, 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价值, 完全可以引导孩子研究:为什么要写爬山虎的叶子呢?

和谐的教学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没有预设的课堂是盲目的教学;没有生成的课堂是机械的教学。预设, 不是对生成的禁锢, 而是对生成的充分准备;生成, 不是对预设的否定, 而是对预设的智慧发展;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是和谐课堂的必然要求。因此,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中, 要辩证认识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关系, 在预设的基础上更注重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立足教学预设, 适时抓住学生的读书发现, 积极创设适合研讨的氛围, 引导学生探究有价值的问题, 这是合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前提, 更是构成动态课堂的关键。课堂上教师要有敏锐的目光、听力及感悟能力, 善于利用“突发事件”, 随机调整教学预案, 把“动态生成”作为学习资源, 构建开放生成的课堂, 开放学生的思维,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正确认识教学效果:互动性与实效性并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儿所讲的对话不是语言学的“对话”, 而是教育理念上的互动。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多向交流, 深层交流。它不仅具有人与人的言语交际特征, 更突出的是人与文本的对话, 是学生在读文章时的理解、体味、批判、反思、运用及两个或更多人在读文章时的言语交际与碰撞, 是阅读教学效果的应有之义。然而, 一些教师却把这种对话片面地理解为师生间的一问一答或师生、生生间的讨论, 以至淡化了读书, 导致教学目标把握上的错位和语言学习上的不到位。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趵突泉》时, 提问:“你认为描写‘大泉’和‘小泉的段落, 哪一段是详写的?哪一段是略写的?”学生回答:“‘大泉’段落写得详细, ‘小泉, 段落写得简单。”老师说:“对, ‘大泉’段落是主要的内容要详写, ‘小泉’段落是次要内容要略写;以后我们写文章的也要做到有详有略。”显然, 分析习作方法并非主要的教学目标, 教师没有正确把握文本价值, 训练点随意乱抓, 师生互动失去了应有的实效。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 篇3

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基本上是让学生记忆、存储一些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这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实施创新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来。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呢?

一、树立创新教学思想观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存储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是主动探索知识并积极参与获得知识过程的人。可见创新教学与应试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应试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为了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而新课程教学则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能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及科学素养。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必须摒弃应试教学中不正确的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来。

二、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总以为将课文讲得越全面越好,讲到学生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就觉得“放心”了。事实上,老师把学生讲得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恰恰是新课程教学中的最大问题!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什么问题都没有了,那么等于剥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更不会有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机会了。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通过繁琐地分析,将本来很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的模式。长期如此,必使语文教学失去应有的情感、情趣和魅力,这不仅违背了创新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诱导学生去想象。比如,在学习《鼎湖山听泉》课文后,可以向学生问这样的问题:你学习了这篇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假如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就应该先讨论,而不是让老师将答案讲给学生听。如果学生通过讨论,认识还是很模糊,那就要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工具书。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有关知识后,不仅使知识的掌握变得更牢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成功地体验到探知的过程。假如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能形成一致的意见,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欣慰的事,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被有效地培养出来了。事实证明,那种只会专心听讲的学生、及静悄悄的课堂,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思维源于疑问,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欲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要为了热闹而搞花架子。笔者在教学《海底世界》那篇课文时,曾经有个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书上的章鱼图画得不对,章鱼应该是10条腿,图上只画了6条腿”!还有个学生说:“书上说章鱼是软体动物,事实上,科学界对此还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分歧呢。”学生能提出这些有一定深度、广度的问题,确实让我很吃惊!我们也食用过章鱼,但并没有注意章鱼有多少条腿,更不知道科学家对章鱼的分类还有争议!

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存在有失偏颇的地方,但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具有向权威挑战的精神,确实是值得我们赞赏的。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就要经常锻炼,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看法、想法的胆量。

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况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创造性的想象是创新思维活动的前提。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比如,在写作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增加想象作文的量,这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识字教学中,记住“捏”字右下方是“土”而不是“王”,有什么好办法?有学生说,要是“王”,谁吃了豹子胆敢去“捏”他;也有学生说,我们经常说“捏泥人”,“泥”不就是“土”吗?总之,学生是挺善于观察的,善于想象的。只要和想象牵手,就一定能发挥其想象能力。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 篇4

教育发展的好坏,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中小学教师中实施继续教育,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进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不继丰富和提高,为使自己能跟上时代步伐,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拟定以下计划:

一、进一步提高对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努力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入新的世纪,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高科技竞争,高科技竞争其实是人材竞争,而人材竞争的实质是教育的竞争。这一点已成为各国有识之士的共识。因此,现代社会教育的成败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前途,更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伟大重任。要自学、主动地参与到继续教育学习活动中,并通过培训,使自己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树立现代教育功能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二、以饱满的热情,扎扎实实地完成继续教育的各科学习任务

态度决定行动。在新的一年里,要积极参加本市和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确保出勤率达到100%,并做到在每次学习中,认真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做好详细的读书笔记,积极思考,撰写心得体会,认真对待每次的作业,独立自主地按时完成作业和各科考试。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相互探讨,共同提高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继发展和提高。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吸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多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多与同事相互交流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检验,在实践中共教互学,开展听课评课,虚心接受同行的建议,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小学语文新课程论文 篇5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有了自己的点滴感受。

一、师生的关系融洽了,教学能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教学中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走下讲台,同学生打成一片,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因而课堂的氛围宽松而活跃,学生的种种顾虑打消了,回答问题的胆子大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从这一点上看,我的学生观正在改变,能够把学生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而不是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本身充当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单纯的“接受性学习”减少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始受到了重视。在教学中,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分析、讲解,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比如我在教学新课时能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惑的问题,然后再通过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现在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让学生去学、去说,甚至去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变化。

三、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我开始注意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中都我会不同程度地由过去的“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教学中能够从教材本身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之中,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到课外更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例如教识字的时候,我会让学生自读课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以后,然后问学生:“你们都很聪明,能够在生活中学到这么多字,能不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学到这些字的?”学生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教的,有的说是看电视学会的,有的说是看报纸学会的,有的说是查字典学会的,等等。这样,就把学生引到生活中、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学语文,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学生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找机会学习汉字。这也是体现了大语文教育的思想。教学在课本的基础上又有了延伸,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程学习心得 篇6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抱着学习和进步的心态。于是在教学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落实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 篇7

一、让学生适时适度生长

我们应该承认,自然界万物都有它自身生长发育的规律,人也不例外。我们每个人也自有他生长发育的成长规律。因此在联系到每一个学生时,教师必须小心而又谨慎地对待他们了。在语文学习中,我们总不难发现,有的学生智力发展速度快,有的学生则显得比较慢。他们的智力水平不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我们必须而且应该分别对待他们,尤其不能用一种模式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就像四季的花草一样,春天花开花落增添了大地靓丽的色彩,那秋天开的花不同样具有这样的作用吗?时下我们也不同程度地发现,部分教师在施教中大一统的行为还相当严重。小学生日记的普遍化,低龄化,似乎日记也要从娃娃抓起,可小学生能有那么多生活行为的语言积累吗?再加上平时学生多是早出晚归,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哪有天天记的内容呢?我并不反对学生日记的作用,也并不反对日育功能的发挥,日记日育也就像人的音乐细胞一样有的人有,有的人则无,所以,不必强求每个学生写日记、日育,而应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因此,语文教学中,可让学生适度地自由地生长。

二、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实际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的整个流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正如小草幼芽利用光合作用成长一样。小草幼芽的光合作用从何而得?外部汲取再由内部发生。怎样让学生像小草、幼芽那样自己去发生光合作用呢?我以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他们既有汲取外部能量的能力,更有内部发生光合作用的能力。时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些教师总是嫌授课时间少,为什么?那是因为他们霸占了课堂,生怕学生什么都不懂,有时还在做些支离破碎讲解的无用功,殊不知那是他们在给小生命过多的水分,不知不觉地淹死他们;那又是他们在给小生命以过多的甚至过强的阳光,不知不觉地晒死他们;那更是他们在给小生命以过剩的氧气,不知不觉地闷死他们。我们应该看到,不少小学生已无法承受小学语文的学习生活了,他们不愿意接受的,部分教师也在拼命地灌输;他们无需要接受的,部分教师也在拼命地灌输;他们不可能接受的,部分教师还在拼命地灌输。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学习效果不佳。

实施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思考 篇8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对教师的认识是教学中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唯一的主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促进学生开发课程的引导者;不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样的定位就是把学生看成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教师角色的转变必然会带来教学过程意义上的真正改革,那么现代课堂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平等对话、双向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以尊重、理解、相信学生为前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提出的有效教学策略。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僵化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主体,是“教学之本”。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多年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教师还没有全面的解放思想,那种主宰式的教学痕迹依然存在。教学要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教师就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放下“架子”,放弃权威,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共同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生活的独特体验。例如一位教师在讲《猫》一课时,学生发言踊跃。

学生甲说:我知道猫会抓老鼠,我喜欢它。

学生乙说:我看见猫的毛黑白相间,很好看,摸起来很光滑,我喜欢它。

学生丙说:我喜欢吃鱼,猫也喜欢吃鱼。吃饭时,我把碗里的鱼给猫吃,它仰着头“喵喵”地叫,好像说,谢谢你!我和猫是好朋友。

第一个学生是从猫的作用来谈的,他喜欢猫是基于生活常识获得的知识。

第二个学生是从猫的外形来谈的,他喜欢猫是通过感知获得的经验。

第三个学生是从“我”和“猫”的某一个共同点上谈的,他喜欢猫,是一种情感的自我体验。应该说,第一个学生讲的不足为奇,通过“告诉”即可获得;第二个学生讲的是通过感知获得的经验,真切可信但缺乏独特的视角;只有第三个学生讲的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值得珍惜。

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授,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讲课,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过渡连接之处、在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是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的。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学生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学会合作,教师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现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和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是组织好自学,核心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施教学目标。总之要创设有效的合作学习情境,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构建,在这种组织、构建中,逐渐提高语文素养,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应提倡结论的多样化。允许暂不作结论,把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去寻求答案。

三、课程观念的转变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此次课改的重点之一。过去我们对语文的理解偏重于工具性和思想性,忽视了人文性这一特点。语文是母语的教学,在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存在,一个人不是学习了语文才会用语文的,而是在社会环境中对语文早已有了沉淀和积累,所以语文有其特殊性。语文是一个大课程,强调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从语文自身的特点来考虑的。

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首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教科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课程的所有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应当在教材中体现对选择、利用其他语文课程资源的引导。语文的教学场所不仅仅是课堂,语文的教学形式不仅仅是读书、答问。在课堂上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开辟除了课堂以外的语文教学、语文教育渠道。应当在教材编写中体现对多种教学形式及拓宽教学途径的引导。

其次,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校内的,如校园景观、图书馆、广播站、校园网;当地的,如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资源;当时的,如节日、纪念日、刚刚发生鲜活的重要事件和有价值的社会现象等。

总之,实施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深入学习领会《语文课程标准》,促使教师角色、教学方式、课程观念的尽快转变,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更适合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篇9

通过近期的认真学习,我反复认真地阅读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曾经困惑,不知所措,通过学习,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四、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 篇10

灰汤中心小学罗清华

今天,彭老师带领我们认真解读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在今天的学习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彭老师给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方向性的指导,使我受益匪浅,收益颇丰。

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书写的姿势对于学生练习写字是非常重要。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斜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我多年来虽一直跟低年级孩子相处,在教学中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从下学期一开学,我在写字教学中,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写字姿势的要求。如:常常吟诵正确坐姿与握笔姿势的儿歌;及时表扬坐姿和握笔姿势端正的学生,让身边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请家长配合,学生在家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家长要提醒和监督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

在阅读教学方面,我要倡议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外,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有关阅读课外读物兴趣活动,促使他们自觉读书,爱好读书。还利用班会时间专门对全班学生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使学生们认识到爱护和珍惜图书也是良好阅读习惯的一部分。

新课程标准更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更具体化了。低年级正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实使他们终身受益。

以上是我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几点粗浅认识。总之,通过学习使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骑马下一篇:医学院护士医院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