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折纸》校本课程教材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折纸》校本课程教材(精选8篇)

小学美术《折纸》校本课程教材 篇1

折纸艺术

教材说明

折纸又称“工艺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折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它历史悠久盛行于全世界。折纸的材料非常普遍,各种厚薄适中的白纸、彩纸和花纸都可以用来制作。它简便易学,又妙趣横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活动。在折纸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的灵活性,也提高了想象力。他开发了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耐心的良好习惯。在简单的手工制作中,让孩子们味成功的快乐。

这本《折纸艺术》根据我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展研发的一门校本课程。折纸作为一项普及的艺术进入课堂,从学生思维发展出发,将折纸运用到学生的游戏和学习中。教材中较完整地归纳了折纸的折纸符号和图解以及多种基本折法,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物体为主。造型生动活泼可爱,适合家长辅导及教师教学之用。

《折纸艺术》意在通过折纸特色活动,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折纸方法,并正确掌握折纸的技能技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动脑、爱动手、不怕困难的精神。实际证明,折纸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既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又可促进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大脑的发育。

目录

一、折纸的基本折法...........................3

二、千纸鹤...................................6

三、日用品...................................8

四、折小船..................................10

五、折纸花..................................13

六、折水果..................................14

七、鱼

(一)................................15

八、鱼

(二)................................16

九、动物

(一)..............................17

十、动物

(二)..............................18

一、折纸的基本折法

1、折纸符号和图解

复杂的手工折纸也是由最基本的折叠符号组成的,包括简单的曲折,前后折这些。学好了这些折叠符号,后续的折纸就变得容易和简单多了。

2、基本折法

手工折纸基本折法,包括对边折、对角折、两边向中心折、向心折等基本折法,花点时间先学习好基本的折纸方法

3、双正方形折法

4、双三角形折法

5、双菱形折法

二、千纸鹤

1.各色千纸鹤的含义:

红色千纸鹤——红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白色千纸鹤——别以为是白色的就不吉利。到了鸟的世界,一切都要改变了。白色的鸟那不是天鹅就是喜鹊。

黑色千纸鹤——黑色是庄重的象征。

蓝色千纸鹤———蓝色代表忧郁、宽广。有海一样的胸襟和天一样的豪情。蓝色也通常是具有诗情画意的写手们最喜欢的颜色。

绿色千纸鹤———绿色在平时历史生机勃勃的意思,但到了鸟类世界里就完全是鹦鹉的代言人了。

黄色千纸鹤———黄色是暖色,给人一种温暖和温馨,更是中国人自己的本色。

千纸鹤,是代表你对被送的人的祝愿,每只千纸鹤承载一点祝愿,最终成为一个愿望。

2、步骤方法:

首先取一张正方形纸,开始折。把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或右上角和左上角)重合,折成一个大三角形。把它的两个锐角重合,折成一个小三角形。然后抓住小三角形的高(几何术语)向外拉。再抓住这个折成梯形的纸的高(也是几何术语)向外拉,又折成了梯形。然后抓住梯形的高再向外拉,拉到一定程度时向里一折,变成了正方形。后面的折法就是哑巴打官司——有理说不清了,不过我尽量不当“哑巴”。把正方形的上面折过来到中线,另一边也这样折。翻过来,也这样折。折了四次后,把左右两边翻开,把下端向上折,折成翅膀。最后取上端一部分向下案,折成头。

3、图解:7

三、日用品

1、盒子

2、纸杯

3、衣服

3、帽子

四、折小船

纸船折法1:

纸船折法2:

纸船折法3:

纸船折法4:

五、折纸花

1、百合

2、水莲花

六、折水果

1、桃子

2、香蕉

七、鱼

(一)1、燕鱼

2、金鱼

八、鱼

(二)1、八爪鱼

2、翻车鱼

九、动物

(一)1、青蛙

2、乌鸦

十、动物

(二)1、孔雀

2、老鹰

小学美术《折纸》校本课程教材 篇2

一、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乡土美术教学是精神和情感“ 归家”的“ 帆船”。 当今的生活节奏太快, 人们似乎被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建筑物、时装等所迷惑, 成为消费品的精神信徒。 特别是学生, 当提到旧时的水车时他们不知水车为何物。 在现代生活中, 时代性、科技性、技术性、虚拟性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和视野, 当代美术教学的目标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美术教师, 我们有此重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下一代找回精神的家园, 让他们生活在真、善、美之中。

通过对农村美术资源的开发, 对农村美术资源的了解和发掘,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乡土文化, 增强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感知, 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和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朴素精神, 激发学生爱我家乡的情感和意识。

二、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途径

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 题材也是多样性的。农村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不应把视野局限在教室当中, 而是应想方设法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涉猎美术文化的天地, 面向日月山川, 感受花鸟虫兽, 体验“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拨动学生好奇的心弦, 唱响人类的壮歌, 翻译大脑深层的种种信号。

1.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泰顺历史悠久, 风景秀丽, 有“ 稀世珍宝”的古廊桥;修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仕水碇步;有布局讲究、建造精致的古村落;有规模宏大、做工精致的胡氏大院;有建于明成化年间的包氏宗祠、地据山水之胜的承天氡泉等。 在教学中, 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 然后做成幻灯片, 让学生欣赏, 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如《 家乡的桥》 这一课, 通过自己和美丽的廊桥合影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 并且通过廊桥与现代的桥以及其他地方的桥的对比, 让学生找出廊桥特有的美感。

2.利用校内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我们学校绿树成荫, 环境优美, 许多植物在学校里基本上都能找到。 如四年级《 花卉写生》 一课, 我就把学生带到了校园来写生。写生的形式是多样的, 可采取素描、线描、蜡笔、水彩、钢笔、淡彩等多种形式。一节课下来, 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学生那一幅幅形式不一而又流露自然感情的画面上表现出来了。

3.利用家乡的木偶戏资源进行教学

泰顺木偶戏不仅历史悠久, 名目繁多, 而且在头像雕刻、人物造型、服饰装扮、唱腔道白等诸多方面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我将家乡的木偶戏资源渗透到教学中, 让学生参与木偶人物的形象设计。 同时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木偶戏的有关知识,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木偶戏, 各种不同的木偶人物, 色彩鲜艳的服饰装扮、幽默诙谐的道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想动手画画木偶人物, 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

4.利用家乡的传统节日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走进节日, 参与民俗活动, 亲身去体验民间美术在这些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东西, 也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有益补充。 如, 在教学中, 可通过家乡的“ 百家宴”、传统的“ 端午节”、春耕农忙过后的“ 斗牛”等活动, 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 感受节日氛围, 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审美体验, 了解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艺术情感, 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反思与展望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 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 将农村本地的特色注入生命的活力。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还可以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家乡, 把家乡的特色发扬出去。把农村乡土美术推到一个新的起点。乡土文化在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 其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它的学科跨度大、容量广, 操作性强, 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去粗取精, 提炼适合于本地方学生的农村美术资源,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乡土的美术资源真是“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而我们的农村美术课堂将会形式各异, 多姿多彩, 大放光芒!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校本课程开发正成为学校现在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 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总体要求, 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改革应该研究农村美术教学规律, 结合地方实际改革教学内容, 利用一切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和物质资源为切入点, 探索适合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促进和提高农村的美术教学质量。主要通过利用农村有效的资源, 探索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

关键词:乡土资源,小学美术,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 校本课程

开发 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29-02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改革在我区实施已有十余年,作为最早实施新课改的地区之一,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在全区开展与普及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把美术课程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靠国家课程已无法满足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实际需求。教育部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强调素质教育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把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推向更加灵活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自治区教育厅率先在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改的过程中,先后两次修订富有地域特色的“桂版”中小学美术教材,获得了教育界的高度认可,为民族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选择性和适应性提供了范本,也拉开了广西民族地区校本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序幕。校本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为一线美术教师施展个人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校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提供了条件。探索和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美术课程,将对深化美术课程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校长期致力于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在学校“成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视美术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十分重视给孩子们积累美的印象——我们关心环境美就是从这一点着眼的。孩子跨进校门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都是美的”。我校将美术学习与校园生活相结合,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特别是每周定期开展的各种美术社团活动成了美术校本课程探索的一个亮点,比如玩转绘本、种墨园、七彩乐园、创意绘画、乐陶陶手、趣味手工坊、巧手部落、动漫岛等。现以“巧手部落”社团为例,谈谈我校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心得和感悟。

一、目标明确,内容新颖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每一个社团的成立都必须有严谨的规划和设计,既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专业特长,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校“巧手部落”社团成立之初,就拟定了非常明确的培养目标,即“丰富双手间的创意,打开生活中的惊喜”,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甚至废品)为原料,通过改装、重组、拼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课程内容经过反复推敲和问卷调查,精选了学生感兴趣、易于操作又富于变化的手工制作,比如创意民族舞会纸脸面具、材料包设计制作、五彩豆贴画、环境温馨提示标牌设计等,将牛奶盒、饮料瓶、一次性餐具、废纸箱等曾被认为无用的东西,通过彩笔、剪刀、胶水、竹签、铁丝等辅助材料,变成储物箱、装饰品、玩具等,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创造的快乐,看到一些普通的材料经过一番剪、折、粘、捏就能奇迹般地变成实用的玩具、生活用品、装饰品,这是多么神奇而又快乐的游戏!

二、以趣激情,以情明理

学生的创造愿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源泉。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巧手部落”针对学生的需要、心理特征和学习方式,突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桂版”教材的内容。例如,在《创意DIY蝴蝶结发夹制作》一课中,教师首先通过播放妈妈对孩子们寄语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妈妈是多么爱他们,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汗水,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回报自己的妈妈?除了好好学习外,我们没有钱去买昂贵的礼品送给妈妈,但是我们可以亲手设计漂亮的蝴蝶结送给妈妈,让妈妈变得更加漂亮。原本情绪有点低落的学生马上热情高涨,待教师展示了几个做好的蝴蝶结后,学生便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都想亲手做一个蝴蝶结送给妈妈。每个学生都动手设计和制作,各种形状、各种式样的精美蝴蝶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带领学生开心地玩、科学地玩、正确地玩,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性,让学生体味到动手实践的乐趣,同时在活动中养成仔细、耐心的习惯,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

三、示范引领,量身定做

校本美术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美术教师的示范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教师交替使用各种示范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更容易完成目标任务,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魔术气球》一课中,教师的每一个示范环节看似简单,但却有较高难度。不同的学生领悟能力不一样,学习的进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三种示范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一是表演示范法,即对魔术气球变换的每一个步骤仔细分解并加以说明,边讲解边缠绕,直到最后完成,学生看后一目了然;二是领做示范,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教低年级较难的内容和新生,教师先帮助学生完成一小部分,然后学生继续跟着教师做,直至完成全部;三是学生参与示范,这种方法可以是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学生从中掌握操作过程与技能,也可先让个别学生试做,教师和其他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然后纠正问题,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教师主动参与并积极示范和引导,看到学生的创新和尝试后,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去尝试、去动手、去体验、去创造。另外,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让学生在动手做中体验到愉悦,将知识融入到做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学习的要点,从而达到教学要求。

四、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校本课程的开发尤其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方便性和可操作性。我校“巧手部落”的课程内容经过精心甄选后,一部分手工材料为废弃物,比如废弃的一次性纸盘、筷子、饮料瓶、面包盒、鸡蛋壳、雪糕棒等;另一部分来自于日常生活,比如布匹和衣服边料、各种颜色的豆子或谷物等;第三类是造价比较低廉的材料,比如魔术气球、各种颜色的纸张等。在每一堂课中,教师都强调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希望大家能把手中的材料神奇地“转化”,把废弃物或者平时不起眼的材料转变或设计成精美的作品带回家,用来装饰自己的家,这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是学生喜欢手工制作的直接原因。而且作品成功率高,学生更易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我校的“巧手部落”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也加入了很多民族艺术元素,比如剪纸、广西世居民族传统服饰拼贴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的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建设必须把握原则,量体裁衣,既要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只有与学生的兴趣、意愿、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校本课程才最适合学生、才是质朴无华的、才是最好的课程。

注:本文系2013年广西师范学院艺术类应用型项目“民族地区美术教师教育”实验班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6年广西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文化人类学视野下广西高师院校卓越美术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小学美术《折纸》校本课程教材 篇4

折纸——千纸鹤(共2课时)

第一课时

讲解步骤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民间纸艺,了解折纸艺术; 2.掌握千纸鹤的制作方法;

3.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与指导

1.导入阶段:

师:看一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展示之前折好的千纸鹤,并拉动千纸鹤的尾巴,千纸鹤的翅膀会动)你知道它有什么美好寓意吗?

师:千纸鹤寄托了人们不同的美好愿望和祝福,传说把愿望或者祝福折进纸鹤里,折够一千只,愿望或者祝福就会实现。今天我就来教大家怎样折千纸鹤,在以后的节日里,大家就可以用折纸鹤的方式来表达你们对别人的祝福了。

2.准备工具 正方形彩纸 3.讲解步骤

第一步:将正方形彩纸对边折,折成两个长方形,再将长方形的一个角向前折,另一个角向后折,然后将折成的三角形从中间向外拉开,变成双正方形。(边讲解边演示)

第二步:将双正方形的开口部分的四条边向里压进去一般,使双正方形变成双菱形。(边讲解边演示)

第三步:现在请大家自主探究一下,看双菱形如何变成千纸鹤,试试看自己能不能探究出接下来的步骤。(探究时间三分钟)当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折好千纸鹤(完成后,向下弯折翅膀,整理好纸鹤的外形)折好的同学可以帮助未折好的同学。

第四步:用自己的笔为千纸鹤画上眼睛。

第五步:拉动折好的纸鹤的尾巴,看看纸鹤的翅膀能不能动。

第二课时

学生实践

1.准备折纸工具:正方形的彩纸 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并指导 3.欣赏小结: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

第二课

折纸——皮卡丘(共2课时)

第一课时

讲解步骤

教学目标

1.掌握皮卡丘的折纸方法 2.培养学生耐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3.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折纸的兴趣

活动过程与指导

1.导入阶段:

师:大家有没有看过动画片《宠物小精灵》啊?那你们都知道皮卡丘吧?相信看过《宠物小精灵》的同学们都会喜欢可爱的皮卡丘,那么,如何自己制作皮卡丘呢?今天,我就来教大家用一张纸变出一只可爱皮卡丘。

2.作品展示

教师将之前已经完成的皮卡丘展示给学生看,引起学生学习皮卡丘折纸的兴趣。

3.准备工具

黄色正方形彩纸、黑色彩笔、红色彩笔 4.讲解步骤

第一步:将黄色的正方形纸沿一条对角线对折,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高对折,形成一个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展开;

第二步:在有折痕的正方形彩纸的中间,按比例画好皮卡丘的脸,眼睛和嘴巴用黑色笔画,用红色笔画脸蛋,将正方形上边的两个角画两个黑色三角形(皮卡丘的耳朵);

第三步:将展开的正方形上下对折,沿中线压折成三角形。第四步:将三角形的两脚向上压折,反面步骤相同;

第五步:将上面的两脚压折,塞入两侧的缝隙当中,反面折出折痕;

第六步:将折好的皮卡丘吹起来,可爱的皮卡丘就完成了。

第二课时

学生实践

1.准备折纸工具:黄色的正方形彩纸、红色彩笔、黑色彩笔 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并指导 3.欣赏小结: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

第三课

折纸——青蛙(共2课时)

第一课时

讲解步骤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折纸的基本技能,进一步体会手的作用;

2、培养学生爱动手、爱动脑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手为基本工具学习折小青蛙。准备工具:

卡纸、彩笔

活动过程与指导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说个字谜让你们猜猜:有种小动物,爱穿绿衣裳,喜欢呱呱呱,帮忙捉害虫。是什么呢? 生回答:青蛙

师:你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折小青蛙。(教师出示纸青蛙)

二、讲解步骤 师示范,生跟学:

1、用正方形纸折出双三角;

2、两边的角对折,压出折痕 ;

3、两边的角的斜边对着中间的折痕折;

4、翻过来,把下边的两个小角向左右两边斜着折一下,折出小青蛙的后腿;

5、两边的角向上对着中间折痕折;

6、两边的角对着下边的斜边折一次;

7、两边的角对着上边的斜边折一次,这是小青蛙的前肢

8、翻过来,画上眼睛,完成!

注:老师根据学生学做的情况,相应进行纠正,帮助。

三、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下面就考考你们的动手能力了。遇到不会的步骤,可以举手提问。巡视教学,了解完成情况,请“小老师” 帮忙; 师:哪些小朋友已经会了?看来有些小朋友真聪明呀。那就请会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教一教其他同学吧。

第二课时 学生实践

1.准备折纸工具:绿色的正方形彩纸、黑色彩笔 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并指导 3.举行小青蛙跳远比赛

规则:1.每个合作小组推选出一只最厉害的纸青蛙 2.要求参赛青蛙跳出距离远,且不会翻过来

3.选出前三名,分别为一、二、三名所在的小组加上3分、2分、1分。

3.欣赏小结: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 第四课

折纸——郁金香(共2课时)

第一课时

讲解步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折郁金香的基本步骤、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与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探究精神,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劳动的快乐。准备工具:

卡纸

活动过程与指导

一、导入:

1.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花,认识吗?

教师(出示配乐课件)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各种颜色、各种姿态的郁金香。介绍郁金香的知识以及花语。

2.师:想不想自己动手折出漂亮的郁金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纸---郁金香(板书课题)

二、讲解步骤

师示范,生跟学:

1.准备一张正方形手工纸,沿着对角线折成三角形,再对折一次成小三角形。

2.然后将手工纸展开,以中心点为中心,将四个角如图所示折起,然后再按照对角线折起。

3.折出折线还原,再对折成矩形,按照图片所示折起一个小三角,另一边也折起一个三角,四边相同,都折起。

4.然后打开,将折的三角折痕向后压,如图所示,四边按相同方法向后压。

5.合拢四边,将下面三角向上折,折出折痕。

6.然后打开,按照折痕,底部成正方形,将中间缝隙处用胶水粘合,郁金香花瓣做好了。

7.拿出一张正方形折纸,沿对角线对折,沿着一头折出三角,再沿着另一头对折,折出的图形再对折,郁金香的叶子做好了。

8.再拿出一张方形折纸做郁金香的茎。为了节省,我把折裁成两半,然后卷成茎。

9.将茎的一头用剪刀剪成两片,做成花托,涂上胶水,将郁金香花朵粘上去,再将叶子粘上去,一朵郁金香就做好了。

第二课时

学生实践

1.准备折纸工具:正方形彩纸、剪刀、胶水 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并指导 3.欣赏小结: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

第五课

折纸——宝塔(共2课时)

第一课时

讲解步骤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动手动脑能力。2.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培养学生手和脑的配合能力。准备工具:

红,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卡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与指导

一、导入:

1.师:用PPT展示各种宝塔的图片,并请学生谈谈你看到这些宝塔的感受。

2.师: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中国宝塔,是中印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古塔建筑多种多样,从外形上看,由最早的方形发展成了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多种形状。从建塔的材料分,有木塔、砖塔、石塔、等。中国宝塔的层数一般是单数,通常有五层到十三层。今天,我就来教大家用纸折出一座座宝塔。(展示已经做好的宝塔)

二、讲解步骤

师示范,生跟学:

1.将正方形的纸折出双三角形。

2.将三角形最下面的角翻折上去,与上面的角对齐,两面做同样处理。

3.将折上去的三角形打开向下压成正方形,两面做同样处理。

4.将小正方形能打开的角向上翻折,角对角,四个小正方形做同样处理。

5.已折成的形状有四页,分别两两翻转,将之前的折痕全部翻进内测。

6.分别将两边的短边向中间折,短边对齐中线。7.重复第5步,将刚刚折出的折痕翻进内测。

8.再将中间的小三角形往外拉,形成亭子的檐,一个亭子就完成了。

9.重复做亭子的步骤,积累一定的亭子数量再将亭子层层叠加,宝塔就完成了,最后按自己的喜好为亭子画上装饰品。

第二课时

学生实践

1.准备折纸工具:正方形彩纸 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并指导 3.欣赏小结: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

第六课

折纸——心形茶杯垫(共2课时)

第一课时

讲解步骤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制作“心形茶杯垫折纸”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主动观察探究学习意识和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并强化学生与同学交流合作的精神。

3.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折纸心形茶杯垫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折纸飞机上有创新。准备工具:

至少两种颜色相搭的彩色卡纸

活动过程与指导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大家好,这一节课有我教大家折纸,在上课之前呢,有一个人给老师出了个谜语,老师想了好长时间都没想出来,你们帮老师想想好么?

2.师:出示谜题:一个锅里有三粒豆,炒呀炒,蹦出了两粒豆,掉在了锅的两边,锅里只剩下一粒豆。打一个字,老师左思右想啊,它到底是什么字呢? 生:各种答案……

3.师:出示谜底并讲解。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折纸就和心有关,那就是——出示课题:心形茶杯垫。

二、讲解步骤

师示范,生跟学:

1.将正方形的纸对折成双长方形。

2.然后展开双长方形,将正方形的上下底边分别向中间折,对齐刚刚折出来的折痕。

3.翻到背面,把两个外角往里折,使本来的外边和中心线重合。4.然后展开,以上一步折出的两个角为准,把一端向中间折,再将两个纸片往下拉,形成尖角并压平。

5.作品的另一端重复之前的步骤。

6.翻到背面,找出底边和中心线之间的中心位置,把底边向中间折并对其刚刚找出来的中心位置,两个底边做同样处理。

7.将右下角的形成的小三角形对折。

8.把尖角往下对折,使外边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重合。9.展开三角形的一侧,使上面一层纸的窄条折向左边,并使他与下面部分的窄条相靠,同时压平上面形成的小三角形,将多出来的尖角藏进底边。

10.剩下的三个角重复第7、8、9步,心形杯垫的一半就完成了。11.再用另外一种颜色的折纸重复之前的所有步骤,完成心形杯垫的另外一半。12.将已完成的两个作品扣在一起,心形杯垫就完成了。

第二课时

学生实践

小学美术《折纸》校本课程教材 篇5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为了适应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化和综合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建构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

在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7月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均对学校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作了明确决定和要求。特别《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进行调查、了解,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为此,我们应把以上各阶段的决定和要求作为最有力的研究背景,来弥补农村学校不能完整按通用教材实施美术教学和满足城市学校更为适合恰当的美术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尝试开发适应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美术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索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创设良好的探究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尽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突出校本的课程特色,尤其在充分尊重学校师生的个性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上下工夫。使之更好地成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更好地达到提高学校美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1、学校开发、实施美术校本课程的特色和独特性;

2、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和实践体系;

3、对其他兄弟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的指引问题。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专家学者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本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一思想波及到世界上众多的国家,产生了“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支配下的多种多样的操作模式,它已成为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趋向。特别日、韩等东南亚国家都普遍开设了美术自主课程,其美术教育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调个性形成,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也有许多学者、专家对校本课程进行了许多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随着具有美育和智育教育学意义的美术教育思想和美术活动课程理念的进步,学校美术教育的这一领域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现代中小学美术活动课程的内容也逐渐趋向多样化、科学化、人文化、地域化的特征。在一些教育强省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研究与实验,沿海发达省份中小学的美术活动课已不再是单纯的绘画训练,而包括了雕塑、陶瓷、编织、金属工艺、摄影、美术史、美术批评等教学内容。都为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反思。从开发主体,开发场所,活动方式等角度对校本课程开发都进行了指引。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两个实验学校(金凤二小、奕龙小学)美术教师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从普通教师转向“科研型”教师,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通过研究发挥实验学校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的建设,以课程的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

3、充分利用实验学校美术教师的个性特长,促进学校的特色形成和发展,探索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形成小学校本课程实践体系;

4、以实验学校已有的特色项目为起点,逐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教师特点开发多门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

5、以多种有趣的、吸引学生的课程来开阔实验学校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审美能力,并在品质、能力、个性、生活态度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是指从美术活动课程的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美术活动课程中产生的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美术活动课程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共同合作研究以解决美术活动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学校为整体,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宗旨的课程开发。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活动过程。校本课程开发虽以学校为本,但事实上是以学校为主的开放民主的过程,即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

评价活动需多方共同的参与、合作,绝不是学校自我封闭;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静止的、固定不变的,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到组织实施都立足在学生实际需要,教师不断实践反思基础上的不断修正与完善,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过程。

美术校本课程则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进行的适合学生具体情况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是针对国家美术课程开发对本地师生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美术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我们将课题定义为在新课程理念下树立正确的美术课程资源观,发挥美术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地方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教师独具慧眼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中与教材有关的重要资源,并进行收集和整理,因地制宜的把地方美术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创造性地开展地方资源和贴进学生生活的素材,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就地取材。让学生以美的渴望去了解生活,以美的眼光去欣赏生活,以美的思想去理解生活,以美的手法去描述生活,以美的激情为学生注入新的活力。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实践中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文献法:课题组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美术课程标准》以及国内目前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献资料,让教师进一步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明确学校、教师(研究实践者)在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遵循发展性、创新性、参与性、合作性、趣味性等原则,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分析法:对区域、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分析,根据区域、学校、教师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学生共性

薄弱目标,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总目标和子目标,研究确立实验学校对本课程开发模式。

3、实验法:设置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进行开发利用,开发多门校本课程,选取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设计、编写校本教材。将设计的课程与教材,投放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调整、丰富、完善,并观察、分析学生的变化状况。

4、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详细记录过程和发展中的动态变化。

5、经验总结法: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中,对成功的做法,效果佳的案例及时加以提炼总结,由实践提升至理论,并形成物化成果,以进一步指导课程开发与实践。

在以上主要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同时贯穿调查、反思、比较以及成果展示、应用推广等方法进行研究。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

1、课题申请;做好开题论证工作,修改课题报告

2、拟好研究方案,落实主要成员,明确分工及任务。

(二)、研究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3月

1、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实验学校实际,编制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研究人员培训,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知识、理论以及相关工作要求;

3、做好实验准备,重点研究确定校本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开发编写(初稿)等;

4、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和开发模式。

(三)、实验阶段:2015年3月—2017年3月

1、实验校本教材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材;

2、探索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策略;

3、探索实践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4、探索实践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

5、开展教学实践,边开展活动边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进行阶段性总结检查。

(四)、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7年7月

1、总结提炼整理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2、举办有关课题研究的成果展。

八、研究成果预期形式及内容

通过研究我们将结合实验学校实际,根据实验学校特有的地理优势和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学校内在潜力,在本课题开发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将摸索出可学性、趣味性、现实性、有效性、创新性、独特性的课程开发原则。

通过研究实践逐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教师特点开发出多门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

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审美能力,并在品质、能力、个性、生活态度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等。

呈现出来的物化成果如下:

1、关于“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研究报告

2、形成一套校本课程教材

3、调查问卷,阶段性总结,研究课教案集,反思集,案例集,课题论文集,校本培训专题讲座集

4、学生各阶段,各类型的作品集等。

九、课题组成人员及分工

(一)课题负责人:

武建川(负责协调课题研究进度及各成员的联系、组织;召集、组织各种研究活动;处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关事务;汇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等)

(二)课题核心组成员

冯建军,高级教师,校长,金凤区第二小学。白玉春,高级教师,校长,金凤区奕龙小学。

李新娟,小教二级,美术专业专职教师,金凤区第二小学。刘 岩,小教二级,美术专业专职教师,金凤区奕龙小学。郭正源,小教二级,美术专业专职教师,金凤区第二小学。(负责根据课题要求开展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调研;负责挖掘、筛选、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资源;根据课题要求,开展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的案例设计及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参与编写相关的素材性教参;参与建立相关的资源库;负责课题参与研究人员的指导工作;美术课程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研究

(三)资料收集整理:

武建川

李新娟

刘岩

郭正源(负责资料的整理、分类、归档)

十、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成员由两个学校校长,和最能体现校本课程成果的学科的三位美术专业教师组成。两位校长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利于调动教师共同参与,发挥群体力量,同时有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研究的经验和课程开发的丰富经验。;三个美术教师个个都是业务好手,人人都有务实奉献精神。课题组成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全部具有本、专科学历。

2、研究保障

课题组所在两个学校(金凤二小、奕龙小学)对教科研工作历来高度重视,每年都划拨一定的专项资金用来开展相关教科研工作的,在学校工作中,总是把学校特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供条件,配备力量,真抓实干,有始有终。同时对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尤其热衷,为此课题的资金保障上奠定了基础。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及《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术校本教材教案 篇6

初中美术兴趣小组教案

——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

年 级: 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学 科: 美术组 编 者:xxxx

2018年3月

石膏几何体素描教案

【教学理念】

美术课是教育阶段一门必须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高中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眼明手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并懂得美术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好多同学都没有实际操作过,对素描充满好奇。所以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研究、观察、体会式的学习。本节课在活动中以美术为中心,融会美术各门类和其他学科知识,宗旨是通过临摹锻炼学生的手眼并用,和学生的观能力,并且通过练习看清楚表现用线条画出的素描,再用线条黑白灰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课业类型】

实践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素描的概念,能够用铅笔表现出几何形体的形状,并初步知道素描的黑白灰的表现方式,是自己临摹的作业与临摹作品 有相近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及讨论体会素描的概念和特点,在自评与互评中体会素描的乐趣,敢于用线条表现自我的情感。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学习,加强艺术的鉴赏表达能力,增加同学间的情感。感受艺术表达的乐趣。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对待别的同学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素描的概念,能够用线条表现素描中表现的黑白灰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破除对绘画的畏惧,大胆的进行艺术表达。

材料准备:各种几何体作品,2B铅笔、素描纸、4B型的橡皮擦、画板,纸夹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进行观察

观看现有的不同光线下的几何体作品。问:这些作品的表现形式,素描还是速写? 二,观看作品,体会素描的概念

1.字面意义:速--快速,时间短

描—-用线条反复的画。2.观看作品,让学生提出作品的特点,注意事项,尤其是光线的影响,素描的投影和黑白灰的位置也会不同。

注意:材料、构图、线条

3.讨论:素描与速写的区别?如何才能画好素描?

三,同学找自己喜欢的作品,坐在作品前,进行第一步打形着是素描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由3个大的方面组成:

一是讲解和范画,让学生有初步的感性体验。二是石膏球体的写生练习。

三是简单物体的组合写生。这个过程是学生练习的过程,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或者范画,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一、提出本学期要求,本学期以练习素描基本功为主,然后涉及速写。

二、根据石膏球,讲解物体的明暗变化。素描是通过单色铅笔或者炭笔、钢笔等,对物体的造型或明暗变化加以描绘,从而塑造形象的画种。常作为绘画基本功的练习。

在石膏球上,物体由于受到光照的作用,产生了亮部和暗部两大部分。受到光线照射的地方叫亮部,没有光线照射的地方是暗部。在亮部和暗部之间有明暗交界线,是亮部和暗部的交界处,一般是最暗的地方。应该作为重点来突出,这样才能突出物体的明暗层次,画出它的立体感。

画法:

1、在纸上正确安排好空间,一般左右留边均衡,上下留边为下大上小,这样便于突出物体在环境中的纵深关系,有利于空间感的表现.2、确定上、下、左、右的边界,用直线画出球体的方位。

3、根据球体的特点,用直线造型,逐渐切出球体的圆形。

4、修整。通过反复观察比较,调整圆形中不协调的地方。

5、找出明暗交界线,从明暗交界线开始,给暗部上调子,把整个暗部连同投影都统一起来。

6、从画面最暗的地方开始画起,注意通过比较来确定每个部分的色调在全部画面中的地位。注意应该通过互相比较,弄清楚各色调之间的关系,逐步加深。不要一次性画到很重的色调,这样会很孤立,缺少了色调之间的平衡关系。教师示范讲解

1.起稿:画面中物象摆放合理并富于美感。轮廓准确,内外关照。把握好整体构图,包括比例,特征还需要经常退远看。

2.塑造形体:应在整体—局部—整体的循环中把握调整大的形体关系及大体明暗,一般来说就是先找明暗交界线,然后画出背光面。

3.深入阶段是一幅用时最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一方面把塑造全面推向具体化,另一方面要画出丰富明暗调子,使整个画面具有旋律感。在这个阶段不仅要画所表现对象的立体感,还要画出对象的质感以及对象所处空间。

4.深入刻画与整体调整:局部的深入刻画可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整体调整是保持画面即有丰富的层次变化又不零碎。

六、课题作业

1.简单几何形体单个及组合的结构分析 规格:4开纸

数量:2--4张

2.单体自然物象的结构分析

规格:4开纸

数量:1--2张

指导练习, 说明用直线画出你所看到的作品的外形,用眼睛仔细观察作品的比例关系。强调表达的重要性,说明即使是临摹别人的作品也不能够忘记线条在什么中的重要作用。也是一种表达的需要,鼓励大胆的进行个性的表达,不要胆怯。四,展示评价

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老师做出正面的引导,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有情感有性格但却不写实的作品。五,小结

画画没你想的那么痛苦,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有了错误的追求,那就是只想画“像”,得到别人的赞许满足自己的虚荣。但是艺术重在表达,重在创新,而所有的伟大艺术的诞生几乎都是在别人的非议中产生的。很高心你们能够在今天突破那些肤浅,而任何伟大的创新也都是在一次次的自我较量中成长起来的。

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美术绘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绘画基础知识的传授,并使学生学会运用绘画的理论,进而培养学生动手绘画写生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石膏几何题素描写生的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A.提高学生的观察石膏几何体取舍的能力

B.培养学生对石膏几何体素描动手绘画能力(3)发展目标: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开拓新思维的能力

(4)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教学重点:(1)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的基本形式

(2)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的基本形式,如何取景

2、教师准备:石膏几何体作品图片、写生实物。

3、学生准备:画板,画纸,本子,书籍,笔,橡皮擦,画箱等一些学习用品

二、教学过程:

1、提问:以前出去拍照,你会怎么拍摄,怎样构思,有没有重点?或是自己喜欢的图片是怎么样的,喜欢的是它的什么? 学生回答

2、请同学们把自己美好的回忆再描绘一下,并请同学在台上进行描绘,阐述自己的观点

3、大家一起进行点评,提出意见,老师也会提出意见并转入思考自己该怎样梳理一些身边不注意的石膏几何体该怎样发现美,并创造美

4、教师结合自己的石膏几何体作品讲解石膏几何题素描写生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并分析作品是如何进行的,另外注意存在的一些常见的构图错误,分析。

5、学生结合知识要点对作品进行分析,并相互讨论。

1.观察方法:

“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素描大师揭示了这个观念问题,即素描不是再现形体,而是表现形体,表现对形体的看法,是代表着作者对物象的观察思考、对视觉信息的反应和处理。

(1)概括地观察:把复杂的物象概括在简单的几何形里,把不规则的边线概括成直线,感受物象的整体大形。

(2)立体地观察:素描是一种造型艺术,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出三维或多维的立体形象,正确分析立体物象的边线透视方向,表现在平面上时要理解其中的空间关系。(3)联系地观察:每组物象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事物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都有着内在的联系,物体相邻近的边线,对应的边线都需要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才能分辨,比较就是联系地看。只有反复地比较才能准确地表现事物的特征。

2.透视原理:

(1)透视现象是我们学习素描必须搞明白的内容,基本上可分为:1平行透视,2成角透视,3投影透视,4倒影透视(这里利用板书、画透视图来说明基本原理)

(2)强调写生中的光影、黑、白、灰色调规律及画面中的表现

没有光,事物无法呈现视觉形象,有光就有影,光和影构成的明暗关系成为色调深浅变化的依据,光影素描本源于西方的写实绘画,它把物象各个转折面以不同角度接受光源,形成了深浅不同的色阶,分为:亮色调——直接受光部分;灰色调——侧面受光部分,较弱的亮部。明暗交界线——受光与背光的交界地带。反光——物体的背光部分接受邻近物体的反射形成。投影——物体遮挡光线的部分。统称为“五调”。

3.写生中物体的分解

当看到组合石膏几何体的时候,我们须把这个组合体分解一下,如圆锥组合几何体我们把它分解成圆锥和圆柱这两个几何体来画,四棱锥组合体把它分解成四棱锥和长方体来画,等等。这样有助于我们把复杂的形体简单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画准每个几何体。

六、课题作业

1.简单几何形体单个及组合的结构分析

规格:4开纸

数量:2--4张

2.单体自然物象的结构分

五、小结

本节课以活动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作品欣赏

石膏体几何体素描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造型个性、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基本透视,学会一些素描的基础知识,能够利用素描的表现方法描绘简单物体。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石膏几何题素描写生的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A.提高学生的观察静物取舍的能力

B.培养学生对静物素描动手绘画能力(3)发展目标: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开拓新思维的能力

(4)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重点:物体的形状个性、结构、透视,形体的把握。

难点:物体的分面、透视用对比的方法造型和表现光照产生的影像变化。,教学方法:观察法、对比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结构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或也可适当参插一些明暗关系,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它除了画出看得见的外观物象,还画出了看不见的内在连贯的结构以及看不见的外部轮廓。结构素描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准确的描绘能力,结构的分析能力和塑造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眼(观察)、心(理解)、手(表现)的协调能力,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发现设计能力。逐步掌握准确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方法,对自己的设计构想设计意象进行直观的形象表达。这种训练在表现手段上与明暗素描训练有较大的区别。而对形体、透视、比例等要求则与明暗素描差不多。

讲解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的画法:

1、观察对象,在画面上定好构图形式:三角形。

2、定出形体的大的比例,画出物体的内部结构,通过此来检查物体的形体和透视准确性。

3、保留起稿时的线条,作为辅助线,逐步地画出物体的形体起伏变化。

4用粗线条来示物体的空间位置,注意线条的虚实变化。画面主要的地方,可画得实一点,次要的地方可画得虚一点。

5、反复地用线表现你的形体,直到近似为止,注意线条在空间上比较,以加强空间感。

6、从整体出发,调整画面画法:

1、在纸上正确安排好空间,一般左右留边均衡,上下留边为下大上小,这样便于突出物体在环境中的纵深关系,有利于空间感的表现.2、确定上、下、左、右的边界,用直线画出球体的方位。

3、根据球体的特点,用直线造型,逐渐切出球体的圆形。

4、修整。通过反复观察比较,调整圆形中不协调的地方。

5、找出明暗交界线,从明暗交界线开始,给暗部上调子,把整个暗部连同投影都统一起来。

6、从画面最暗的地方开始画起,注意通过比较来确定每个部分的色调在全部画面中的地位。注意应该通过互相比较,弄清楚各色调之间的关系,逐步加深。不要一次性画到很重的色调,这样会很孤立,缺少了色调之间的平衡关系。

教师示范后,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组合写生练习。这一阶段需要强调整体形象的把握,每个局部都是为整体服务的。作业布置:

1、石膏几何体组合写生 4开纸 4课时一张 一周2张 作业要求:

1、透视准确,构图合理

2、能用线条表现出物体的虚实与空间关系

3、对物体内部结构分析透彻,表现准

教案——静物素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观察实物,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2、通过对第一阶段素描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实践加以理解,掌握。

3、学会静物写生——单个陶器或瓷器。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静物素描写生的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A.提高学生的观察静物取舍的能力

B.培养学生对静物素描动手绘画能力(3)发展目标: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开拓新思维的能力

(4)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复习旧的素描知识,并应用于素描静物写生中 难点:石膏像写生到静物写生的衔接过渡

三、导入

1、复习旧知识

提问:同学们,上一个阶段我们学习了有关素描的基本知识,你们从中掌握了有关素描的那些知识?

2、师生讨论。

四、新授

1、观察静物与石膏的区别。静物的固有色丰富多样,比石膏更难把握。

2、静物素描基本作画步骤

观察——构图——起大形——比例关系——体面结构分析——铺大调子 ——细部刻画——整体调整

(一)观察思考:这是许多同学都忽略的一个步骤。在落笔之前,首先要想好将怎样画这幅画,用什么手法?重点表现什么?目的是什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多长时间等等。

(二)构图:包括选择角度,画那一部分,横竖比例及大小怎样安排等。介绍画面静物与衬布的关系。

(三)起大形:在画纸上用简练的线条勾出静物(罐子)的形象。

(四)定大的比例关系、分析体面结构、铺大调子:分出受光和背光。

(五)深入刻画:是塑造形体最主要的部分。按照预想尽可能的把物体

表现出来

(六)整体调整:这是收尾工作,用整体的眼光和最初时的新鲜感,全面地审视画面,做全面调整。从表现手法上分,可以分为光影(全因素)素描、结构(分析)素描。光影(全因素)素描:用明暗调子来表达被画物体,比较接近客观事实,可表现的内容较丰富。结构(分析)素描:主要采用线来表现物体的结构关系,偶尔使用简单的调子来表现体积及空间。

3、写生静物——单个陶器或瓷器静物

①观察范作,说说茶壶的作画步骤。(同学讨论、并发言)②教师示范:教师示范写生静物基本步骤,学生观察提问

③学生作业:按照作画步骤,完成一张单个陶瓷器静物的素描作品。

④讲评学生作品: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放在一起,互相评价。然后教师统一讲评。

4、课外作业:画一张不同形状的陶器或瓷器素描作品

素描静物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观察实物,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2、使学生具备观察、表现、表达的素描写生基本技能。

3、通过素描静物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造型的观察,体积的表现、质感的表现、衬布环境的表现技法,素描语言的艺术处理效果。

教学难点:训练过程的衔接,学生持久兴趣的保持。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在高一开学后第一阶段的实践中主要深入学习和提高了石膏几何体写生的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于石膏几何体相比静物更富有生活气息和亲切感,其各种造型、质感、色彩、用途及其美感更加丰富多彩,为素描写生训练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内容,更有利于同学们建立整体观察事物,整体表现能力的培养。

1、复习旧知识提问:同学们,上一个阶段我们学习了有关素描的基本知识,你们从中掌握了有关素描的那些知识?

2、师生讨论。

现在我们先来看几组实物照片和它们对应的素描作品:(准备课件)理论讲授与示范:

一、静物的配置与摆放原则。

1、搭配合理、富有情境。

一般来讲,静物的搭配讲究合理性和情境创设,也就是说,摆放在一起的多个静物之间要有逻辑联系,并且能够产生一定特征情境,比如:厨房题材可以是西式餐具与牛奶、面包搭配,可以是砧板与菜刀、鱼、蔬菜搭配,再比如以一台电扇作为主体物就可以搭配电工手套、电工皮带、螺丝刀、钳子等,这样的画面容易使人产生对于现实生活的联想,即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因而画起来更有趣味性。

2、大小搭配、方圆结合。

一般来讲,静物之间要有大小与主次的差异,还要使形体构成方面为直线条的静物和曲线条的静物结合起来,避免大小、方圆变化过于雷同而产生单调感。

3、金字塔式(三角形)构图。

静物的摆放和构图一般都采取金字塔式构图,因为这样的构图形式最容易产生稳定感和突出主体物,但也要注意,过分对称容易导致呆板。

二、画面表现:

1、空间和体积表现:

在石膏几何体素描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一基本内容,这里再做强调。首先,要创建整体的立体意识,即要有全视角的空间理解和想象能力,要建立静物画是表现放在一个具体的、有空间深度、高度、宽度的环境中彼此联系的整体形象,要克服孤立观察、孤立表现、散乱拼凑的毛病。同时体积表现还要注意内外轮廓的问题和边缘虚实的情况。

2、多种形体特征的表现:

静物的形状多种多样,而且结构相对于石膏几何体来讲要复杂地多,但是我们要通过观察,运用在石膏几何体素描训练中所熟悉的基本几何形体来分解复杂物体的结构。如图:

3、质感的表现:

静物具有表面特征的差别,例如:陶瓷、玻璃制品的表面光滑、冰冷,苹果、梨表面脆硬、富有水分和张力,毛织品手感蓬松、柔软,麻织品手感粗糙、挺括,这些源自于对静物的触觉作用于心理的综合印象,即质感的差别。表现丰富的质感是静物素描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和兴趣点之一。

①光滑物体表面质感及高光的表现:表现光滑物体的表面要求描绘手法细腻、线条紧密、过渡圆滑;玻璃器皿的表现主要依靠对背景通透感的刻画和高光来完成,但也要注意重颜色的边缘刻画;

②粗糙表面的质感表现:麻布、砖头、砂锅、陶罐等物品表面粗糙,但常常具有一定规律,只要在刻画出基本体积感的基础上找到这些粗糙表面的规律,就可以刻画出具有真实感的粗糙质感,③衬布的质感表现:如上所述不同材料的衬布表面具有有不同的表面质感,但是和其它物体比起来它们又有较为柔软、轻薄的质感特征,从表现手法上我们一般采取曲线条和圆滑过渡的表现手法,来体现其质感特征。

三、作画步骤与示范:

下面我来结合示范讲解一下素描静物的具体作画步骤。

①观察分析(实物)。这是许多同学都忽略的一个步骤。在落笔之前,首先要想好将怎样画这幅画,用什么手法?重点表现什么?目的是什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多长时间等等。+ ②构图启形。包括选择角度,画那一部分,横竖比例及大小怎样安排等。+介绍画面静物与衬布的关系。

③铺大调子。分出受光和背光,表现出大致的体感。+

④深入刻画。是塑造形体最主要的部分。按照预想尽可能的把物体表现出来。

⑤调整完成。这是收尾工作,用整体的眼光和最初时的新鲜感,全面地审视画面,做全面调整。从表现手法上分,可以分为光影(全因素)素描、结构(分析)素描。光影(全因素)素描:用明暗调子来表达被画物体,比较接近客观事实,可表现的内容较丰富。结构(分析)素描:主要采用线来表现物体的结构关系,偶尔使用简单的调子来表现体积及空间。训练作业与作业讲评:

1、作业与要求:

写生静物素描作业

作业要求:

掌握整体观察方法及整体表现的方法。

能对画面进行较深入的刻画,注意物体的质感表现。具备及时调控画面的能力。

4、能熟练运用各种绘画工具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2、作业讲解、评价: 小结:

静物素描这一专题训练是大家在艺术高中接触的第一个新课题,相对于以前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的石膏几何体素描,静物素描增加了质感、量感、色感、形状等诸多方面的新内容,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大家都能够积极努力地听讲、理解和实践,因而取得的进步和训练效果是良好的,尽管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大家的表现是出色的,圆满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静物素描教案

一、教学目的

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了解素描这个重要画种的发展。掌握素描的材料和功用。理解素描在艺术和社会领域中的地位与意义等等。使学生透彻的理解本门课程的具体含义,为接下来的素描静物实践训练作理论指导。掌握素描中光线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掌握素描写生中的步骤与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介绍素描的含义,掌握素描中光线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

2、掌握素描的材料和功用,掌握素描写生中的步骤与方法。

3、理解素描在艺术和社会领域中的地位与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画稿示范、理论讲授、巡回辅导、作品赏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素描中的光线

素描的写生训练是在室内进行的,所以,如何布光是一个涉及对象不同的表现方式问题。素描的光源有两种:一种是从窗户射进来的散射的自然光,另一种是灯光。灯光又有单灯和多灯之分。相比较而言,灯光要比自然光容易画一些,因为灯光的光线比较单一和固定,物体被照射后的明暗关系比较简单,对比较为明显,前后关系也比较突出,是初学素描者常采用的照明光源。自然光的光照比之灯光的照明,可使物体明暗变化丰富、层次多样、对比协调,是素描训练整体把握、概括处理的必要手段。素描表现自然光,要比表现灯光难一些,因此,要先进行灯光的训练,然后再进行自然光的学习。

除了不同的光源会对物体造成不同影响之外,物体受光的不同角度,也是造成物体不同明暗变化的一个因素。当物体正面受光时,我们称之为“顺光”;当物体背面受光时,我们称之“逆光”;当物体侧面受光时,我们称之为“侧光”。在素描训练中,顺光比较容易表现,逆光难度较大。最常用的光线是难易适中的、不同方向的侧光。初学素描的同学,要注意进行各种光线的学习,切忌只依靠单一光线的训练。

(二)素描习作的方法与步骤

素描习作的方法与步骤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观察、构图、打轮廓、塑造大关系、深入刻划、整理完成。

观察:首先应该真正地学会观察实物,这几乎是极其必要的和相当困难的一点。-1.将眼光视野放开,一眼看到整个被面对的对象,而不是将视点焦聚对准整个对象的某一部分,就好像是在看着整个对象想心事发呆一样,而对各个局部的细节视而不见。

2.比较的方法。如果说前一种方法得的是的整体印象,那么这种方法将是前者具体的补充。它可以嫡过对整个对象各个部分相互之间的比较来得出它们各自与整体的确切关系和联系。

构图:当我们把观察对象时得到的意象感受传换为可感触的具象画面时,就需要通过构图在素描纸上将它们按熙作者的意图迸行恰当的布局安排组合。构图在视觉上能否给人以合适舒服的感觉,与对象的摆设安排及个人选择角度的感受不同有密切的关系。

在基本大的形、比例、动态关系确定出来以后,一定要将画面放置到远处进行检查。因为在画面跟前我们很难检查出大的基本形、比例、动态是否正确。而当把画面推远,一切细节局部就变得不那么清晰了.这样才使我们能比较容易地一眼看到挺介画面的整个形体比例动态关系,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检查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将画最好能放置在被画对象的旁边,不要先着急看自己的画面。而是要用在进行素描习作时的第一步观察时的方法去铝个地感觉一下所面的对象,然后迅速的将视线转移到自己的画面上,另外,对初学画的同学们在钉轮廓时虽然应该主要依靠感觉来进行观察比较,着重加强对眼力的训练,使-它能比尺子或两脚规更准确地判定距离。功的保证。深入刻划: 在这个阶段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是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深人;第二是怎样深入。

1.对一个完整的对象来说虽然它是由若干必不可少的局部组成的,但它们相对于整体来说却又都在着主要与次要的宾主关系。

2.抓住整个对象中最能体现形与神特征的主要部分。要抓住并把握好这种主次关系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一个观察的方法问题。3.当我们知道了应该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深人以后,接下来就是要明确读怎样去深人的问题。

首先,为了保证有清理的头脑和良好敏锐的感觉以便顺利地发现问题进行调整,最好能暂时离开画面几分钟到室外看看远处.放松一下大脑并使眼睛得到休息.。因为长时间地观察.理解分析与作画会使感觉和思维判断能力因疲劳而迟钝麻木,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自然是很难发现问题而进行调整工作的。

其次.在调整时一定要将画面放置到远处。即便是对一些有经验的画家他们为了能证实把握画面的总体效果.也常常将画放远检查。

具体观察调整时,要。用初次的.但它是经过分析所丰富了的印象的全部敏感,迅速地重新再看一下。-另外,要强调指出的就是如果检查出画面有问题时,仍然要像前边一样毫不犹豫地坚决予以修正,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该概括的坚决舍去、该加强的毫不手软,要有-不破不立-的精神,最后,我想再次着重指出,对于素描写生练习说穿了就是训练培养脑子和眼睛具备把握控制整体与局部的意识能力和方法。

五、作业安排

课堂完成一幅完整的深入的素描静物写生作品,要求绘画作品质量高。实践写生或作业布置

1.课堂完成一幅素描静物写生作品。要求如下:

造型准确,刻画生动、深入,黑白灰关系明确响亮;时间为6课时;纸张大小为4K素描纸。2.分组讨论法,谈一谈:如何解决素描绘画中的“灰”、“花”、“脏”、“腻”的问题。

1:罐子和水果基本呈三角形,在构图时轻轻定出三角形的位置,这些物体不超过三角形的大范围,注意比例和透视关系。大体定出台面与衬布的位置形状,轮廓线不要太重!

2:调整形体结构关系,大致画出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关系,并画出暗面的色调!

3:进一步深入刻画,注意不同质感的线条表现及明暗层次变化,判断出最重的色调(如罐口)

4:进行画面的全面调整,要有较强的空间意识,局部一定要服从整体,主次要分明!

开发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 篇7

一、根据学生的需求, 制定教学策略

在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中生主要依靠美术教学来丰富自身对于“美”的感受, 提高审美能力, 这是美术学科的固有教学要求。然而, 由于学生之间生活经历以及审美体验的差异性, 导致他们对美有不同程度的体验。教师需要将美术融入校本课程, 拓宽美术学科的兼容性, 培养每个学生对美的独特感受。而校本课程是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的,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在将美术融入校本课程之前, 应当对学生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估, 评估时应包括以下内容。首先, 开设校本课程的目的, 这是决定美术课程基调的重要因素, 教师需要慎重考虑。其次, 如何利用校本课程, 保护每个学生的个性, 促进其个性发展。以上是美术教学中需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 也是校本课程开设的切入点之一。相比于传统美术教学, 校本课程最大的不同体现在教学的自由性得到提升。然而, 这也同样增加教学难度。校本课程是教师根据本校教学资源和本校学生的特点编写的, 为了达到某方面的教学效果, 有时可能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剑走偏锋是取得奇效的捷径, 但教师应该在这种情况下综合考虑。例如《泥塑》这个教学内容, 校本课程可以突破传统形式的限制, 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这是校本课程的优越性。但是, 这种户外活动类的美术学习, 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这是校本课程存在的潜在缺点。因此, 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 应当灵活调整, 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最大限度地发挥校本课程的长处。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美术的学科特性, 决定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具有独特性的。在校本课程中, 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而课程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因此, 美术校本课程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该具备以下能力。首先, 要具备协调能力。这是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良好的协调能力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让课堂的兼容性提升, 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保证。其次,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每个学生对于美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教师的评价标准也不宜单一化。对于某一物体, 学生之间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感受, 教师应能够对这些结论给予各自中肯的评价。除了以上的能力之外, 教师还应该善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美术是一门发现并记录美的学科, 它的授课环境是动态变化的。此外, 环境对美术课堂的作用也十分关键, 因此如何创造合理的环境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学习“园林与民居”的时候, 教师不可能将学生带到所有类型的建筑物中, 但是借助多媒体等器材的帮助, 时空的限制被最大限度消除。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有些学生不习惯于个性教育, 趋于大众化, 这是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对学生的差异性平等对待, 这样学生便会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 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决定学生长远发展的是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校本课程的另一个目的, 便是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专注性、学习的严谨性、学习的深刻性。在校本课程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堂话语权, 在进行某些教学活动时, 也可以询问学生的建议;进行一些教学设计的时候, 教师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感受。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 教师的课堂设计也要随之改变,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主动学习, 深刻反思, 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四、结束语

在当前教学中, 校本课程往往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高中时期, 校本课程和美术教学宗旨相对吻合,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形式, 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制订相对具体的教学计划。由于校本课程与传统方式不同, 教师自身的能力也需要进行较大的提升。同时, 在校本课程中, 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泉.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及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 2012 (03) .

[2]雷宇.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欣赏课对美术专业课促进作用的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发挥校本优势建构美术课程 篇8

【关键词】湿地文化 校本课程 美术课程 资源与开发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校本课程已逐步为各类学校所重视。我校在构建校园文化时,侧重湿地的环境功能与文化功能,将湿地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探究,这是将校园湿地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渗透于教学的尝试,也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学校办学理念的契合。依托这一校本课程优势,我校构建了富有个性、立体新颖的美术校本课程。

一、发掘校园文化中的美术课程资源

我校校园文化湿地课程基地按照课程组成要素,构建了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平台,课程资源(包括已有校本课程、湿地自然景观、博物馆等)都为美术校本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

我校自2006年开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各学科教师都参与其中,2009年出版的《湿地》校本教材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湿地》课本。《湿地》教材是美术课程资源的灵感来源,例如该教材中第一章《湿地生态》中有关世界湿地日和湿地招贴画的内容,在美术课上就可将其作为知识点加以扩充和丰富。我们请学生设计制作一幅以“保护湿地”为主题的招贴画,要求主题突出,形象简练,图案色彩对比强烈,文字简洁易懂,形式新奇独特。通过此次设计活动的交流,学生意识到美术宣传活动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作用,也对人地和谐价值观有了进一步认识。

我校所在地是以前西马村旧址,建校后,保留了一块约2亩大小的湿地建成了“湿地生态园”。校园的湿地美景为美术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写生环境,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创造了条件,教师带领学生在池塘边进行风景写生活动,从认识绘画工具和表现形式入手,运用水粉、水彩和油画等工具材料进行绘画,学生学习用图式语言来表达情感。写生是美术活动的常见形式,却是学生体验和感受校园美景的最佳方式。

我校还拥有目前国内基础教育界独一无二的湿地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内有湿地生态馆、湿地生活展示馆和湿地文明馆。借助博物馆内丰富的馆藏品,美术课也就有了更为丰富和直观的教学形式。在校博物馆内上美术课,从图片认识到亲手触摸,从文字比较到分析解读,了解太湖地区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的玉器:玉琮、玉璧和玉钺。更让人兴奋的是,可以亲眼在多倍放大镜下观察玉器上的打磨痕迹,学生对艺术与科技的兴趣立马被激发了。

可见,校园文化中课程资源的发掘对于美术学科来说,极大地丰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也为教师提供了无限创意的教学灵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学科之美。

二、建构美术校本课程的体系

1.从课程资源到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即是学校文化的体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必须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湿地校本教材、湿地公园以及湿地博物馆所具有的专题性、探究性、实用性、互动性与开放性都为我校美术校本课程的构建提供了自然与人文的美学基础和教学资源。

由此,我们的美术校本课程将校园文化渗入教育教学领域,找到校本优势与美术课程的契合点,从课题名称、内容拓展、情景创设、活动设计等多方面对课程进行建构,创造和生成了基于校本优势的美术校本课程体系,努力倡导人地和谐的价值观。

美术校本课程《品味湿地之美》的基本结构包括了四个单元:一、湿地与自然之美;二、湿地与生态景观;三、湿地与人文艺术;四、湿地与文化遗产。前两个单元内容与自然生态有关,着眼于湿地的动植物与生态园景观,安排了美术鉴赏、构图与色彩、国画、素描、招贴与设计等美术活动,后两个单元内容则与人文艺术、文化遗产有关,安排了服装设计、工艺产品、建筑图案、船模设计、博物馆和实地考察等美术课程活动。

2.从课程结构到教学实践。

《品味湿地之美》教材于2011年6月编写完毕。校园湿地文化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财富,结合地域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可以让美术教学更具活力,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

《水乡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创新》是美术校本课程中一节具有典型意义的实践课,其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分述如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美术校本课程教材中的“湿地与人文艺术”系列单元中的第四课时,以水乡服饰的传承与创新为切入点,针对水乡服饰的发展与现状,启发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未来进行思考,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内容结构

第一课为蓝印花布的特点与制作等;第二课时为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第三课为水乡传统服饰的历史与发展;第四课时为水乡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创新。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认识水乡服饰的特色、文化遗产的内涵、水乡服饰的变化与发展。

(2)能力领域:结合水乡服饰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服饰设计作品中,强调体现民族文化韵味,为水乡服饰设计的未来寻求新方法、新方向。

(3)情感领域:感受水乡服饰魅力,启发学生对非物质遗产的未来进行思考并探究,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增进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运用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等艺术形式美的规律,将中国传统图案美与设计形式法则相融合,创造富有民族韵味的现代服饰图案。

教学难点

结合水乡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创新,将水乡传统服饰传承下去,对于水乡服饰的未来发展进行思考。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并导入新课

1.汉民族的传统服装称为什么?

汉民族整体的传统服装称之为汉服,主要是指上溯炎黄,下至明末,在自然的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汉族服饰,而不是以唐装或旗袍代替。

2.汉服为什么今天在生活中已很难见到?

明朝灭亡后,清朝统治者为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服装,禁止穿戴汉族服饰,史称“剃发易服”。

由于以上原因,汉服退离了历史舞台,值得欣慰的是,苏州至今留存有汉民族传统服饰的杰出代表——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青莲衫子藕荷裳”)。

(二)链接生活

江南著名水乡有:同里、周庄、甪直、西塘、乌镇、南浔。

甪直,位于苏州城东南,通过博物馆内模型可以了解甪直及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距离甪直镇只有9公里)。以前穿着水乡服饰的人很多,以甪直镇妇女的服饰最为亮丽,堪称水乡服饰的代表。

甪直水乡妇女梳愿摄头,扎包头巾,身穿拼接衫、花布胸兜和拼裆裤,腰束作裙,小腿裹卷膀,脚着百纳绣花鞋为主的一整套(8件)服饰,有“苏州少数民族”之美称。

概括水乡传统服饰的形成原因(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水乡妇女生产劳动、实用价值与审美角度、长期的发展)。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介绍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现状与未来

展示近日在校园里拍摄的照片——几位除杂草的劳动妇女,观察她们的服饰。时代变革,现在只有五六十岁的妇女才穿,若干年后,水乡服饰会不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如何保护传统文化?

(三)思考与探究

由甪直镇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的建立所带来的启发——在校博物馆展示各小组设计的服饰,选出一件最能体现水乡服饰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介绍作品的设计意图、内涵等。

小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选出最佳小组设计。

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为保护传统文化做贡献,传承与创新!

三、践行美术校本课程教学的反思

在《水乡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创新》课后,有学生建议能否将此服饰作品列入校博物馆展出;更有学生提出能否将他们所创作的服饰作品在校园舞台上进行时装秀表演。

我对敢于向老师提想法和建议的学生给予了鼓励与支持,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进行了一些指导:如进行时装秀节目表演前可以做些活动准备,需要将原先设计的图案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建议由学校手绘社团的学生将图案绘制在各种物品上,如服装、鞋帽、小饰物等等。学生们采纳了建议,课后自主展开了多项活动,从讨论、宣传、构思策划、作品选拔与绘制、请教老师到最后成功进行了一次校园湿地公园里的时装秀。

学生的行动让我以全新的目光看待他们,也提醒我在今后教学中更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美术课不仅要注重课堂任务的完成,也要注意课后拓展。这是根据校本实际,机动灵活地使用教材和利用环境资源的典型实例。

“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是新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也是校本美术课程教学的新观念。

诸多实践证明,美术课可以在湿地公园里上,也可以在博物馆上……既可以很特别,也可以很有趣。只要能充分利用学校文化资源,凸显美术课程的特点,就值得大家去互相交流与探讨,实现艺术走向生活、贴近生活就不是空话。这是在学科教学中体现人文资源的生动案例,也是丰富美术课程教学形式的一种全新的尝试。

校园文化为校本美术课程的资源与开发创设了一个学科创新与变革的平台。美术校本课程的资源与开发,可以充分发挥校本优势,发挥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将美术课堂变为立体教育的课堂。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宗乐,陈实,邱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S].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4]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5]苏州中学园区校学术处.中学校本课程教材——湿地[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上一篇: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下一篇:公司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