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2023-0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摘 要】材料作文是近些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材料作文的写作需要学生自主审题立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更高。针对某一材料作文,学生审题立意的方法很多,但是作文教学还是要回归到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以及思维方法的教学上。在初中语文材料作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抓关键字句法、联想迁移引伸法、以果溯因审题法、求同存异审题法等,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思维方法;教学策略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初中语文材料作文教学中,审题的技巧教学就如同“渔”,能够解决一些常见的材料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问题。而思维方法的教学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面对千变万化的材料作文,也能够利用思维方法,抽丝剥茧,找到符合题意的作文主题[1]。

一、材料作文分析

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题目给出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立意展开作文构思。首先要审题,也就是全面理解题目材料;其次是立意,通过材料中表达的立场以及情感,找到合适的角度进行作文内容的构思;最后是确定作文标题和大致内容,进行写作。

对材料作文而言,审题立意不仅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审题立意直接决定了学生作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审题立意是综合来看的,一般审题无误,立意方面也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从类型上看,材料作文大致可以分成单材料作文,也就是只有一个材料、一个立意;多材料作文,几个材料之间往往存在一定逻辑关系,学生只有找到这个逻辑关系,才能更加清楚地把握作文的立意;还有一种漫画材料作文,通过漫画展示一个场景或者故事,让学生解读和思考。这三种类型的材料只是形式不同,归根究底还是需要学生从材料的细节之处出发,结合材料整体描述,找到审题的突破口,确定作文的立意[2]。

二、材料作文常见的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

在初中语文材料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然后才能够针对思维方法展开教学,从解题的技巧层面逐步上升到思维层面,全面提升学生审题立意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中,学生要把握材料整体内涵和思想,否则很可能出现作文主旨和材料内涵发生偏差的情况。尤其是多材料作文中,经常会给出一些倾向性强的语句,但是结合全部材料,学生能分析出这些倾向性强的句子并不是材料的内涵,而是在为整体立意做铺垫。因此学生审题时一定要着眼于材料整体。

2.多向性原则

很多材料作文给出的材料往往蕴含着多个观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能够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需要学生根据材料具体的情境,多角度审视材料,找到最为中肯的观点作为文章的立意。

3.筛选性原则

学生在对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时,经常会得到不同角度的观点,这时学生就要能够筛选材料的立意,找到更合适的角度展开写作。首先,作文的立意一定要能够整体符合材料的观点,服从材料整体;其次,选取的立意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新颖性;再次,对筛选的观点,学生要有话可说,以实现作文内容的组织以及主题思想的升华。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明确对象

在材料中,经常会出现多个角色或者对象,他们之间有互动和联系,这就要求学生理清对象、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如有这样一个材料:乌鸦匆匆地在路上走着,遇到了鹦鹉,鹦鹉问道:“你要去哪里?”乌鸦说:“我要去东方。”鹦鹉不解,忙问道:“为什么离开家乡去东方?”乌鸦悲伤地说

道:“他们都说我叫的难听,不喜欢我。”鹦鹉沉默片刻说道:“你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声音,去了东方也是会被讨厌的。”

在这则材料当中,出现了两个对象,一个是乌鸦,一个是鹦鹉。学生需明确整个对话都是围绕乌鸦离开家乡去东方展开的,因此乌鸦才是主要对象。

2.辨清关系

材料作文中可能会涉及多个对象,而审题的关键就在于辨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上例,重要的对象有三个:乌鸦、鹦鹉和“他们”。乌鸦的叫声不好听,所以“他们”不喜欢乌鸦,乌鸦想去东方,鹦鹉却说不改变自己去哪里都一样。理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就可以从中找到审题的思路。

3.解析含义

在明确了对象、分清了主次以及理清了对象间的关系之后,最终要做的就是解析其深层次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作文的立意,然后组织作文的主要内容。在解析含义时,应该抓住其中的矛盾,如上例主要的矛盾就是乌鸦难听的叫声和不被喜欢的矛盾,从鹦鹉的语言中可以分析出,乌鸦面临的问题是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由此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寻求新颖的立意。

三、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一)抓关键词句法

在一则材料当中,关键词句往往是“破题”的关

键,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就能够准确把握材料的内涵,找到审题立意的突破口。这些关键词句往往能够带来转折,或者能够表明对象关系,或者是材料主要描写的对象。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有两只麻雀,一只被关在了笼子里,另外一只在野外飞翔。在野外的麻雀见到了笼子中的麻雀,羡慕它每天有可口的食物、安逸的生活;笼子中的麻雀看着自由飞翔的麻雀也是非常艳羡。于是两只鸟决定交换生活方式。野外自由的麻雀走到了笼子里,享受着可口的食物和安逸的生活,本来在笼子中的麻雀终于获得了自由。但是不久之后,两只麻雀都死了。一只因为不懂得如何觅食被饿死了,另外一只由于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忧郁而死。

阅读这则材料,学生能够明显地找到關键句就是最后一句,这句话交代了结局,同时也有着很强的哲理性和思考性,突显了材料的立意。有了关键句就能够顺利解析整个材料的内涵:他们都想得到自以为更好的东西,却因为贪婪搭上了小命,应该知足常乐。学生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确定作文的立意。

(二)联想迁移引伸法

在材料作文当中,很多材料都没明确表达观点,甚至材料内容是一则寓言或者一个童话,借助虚构的场景以及对象进行表述。这时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阅历进行联想、迁移、引伸,从而找到材料与现实生活中的结合点,明确作文的立意。如上文“两个麻雀”的故事,作文的立意不可能只去解读两个麻雀,应该引伸到现实生活当中,通过联想和迁移,将材料中的含义映射到现实生活中,使作文更加真实,立意更加深远。这里两只麻雀的死亡显然是在映射现实生活中的失败、挫折等,从这个角度出发学生就能够找到材料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再联想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就能够有效地升华作文的主题。

(三)以果溯因审题法

在材料作文当中,很多时候都是给出“结果”让学生去寻找“原因”,借此表达出材料的内涵和观点。这时,以果溯因,找到材料的觀点,才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如有这样一则材料:一位雕刻家正在专心致志地雕刻手里的大理石,他的手法娴熟,一刀一刀仿佛事先计划好的一样,有条不紊。小男孩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在他的注视下,雕像的样子渐渐浮现出来:头部、肩膀、躯干、胳膊、眼睛、眉毛、鼻子……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少女形象出现。小男孩十分惊讶,他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在里面?”雕刻家笑了笑:“我只是将心中的少女搬到了这块石头上而已。”

材料中,从事情的结果上看,雕刻家给出了答案,但是他给出的答案并不能够明确指出问题的所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果溯源,逐渐找到这则材料的因。先从雕刻家的回答来分析,他说石头能够变成栩栩如生的少女是因为他把少女的形象“搬”到了石头上,也就是说少女形象的出现是因为“搬”,但是如何“搬”呢?结合材料可以看到,雕刻家是“一刀一

刀”做到的。再分析小男孩的反应,在他看来,雕刻家仿佛已经知道石头里面有个少女一样,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这里小男孩为什么惊讶?雕刻家为什么能够雕刻得非常熟练?学生很容易能分析出原因就是因为雕刻家高超的雕刻手法,而高超手法必然是通过不断练习得来的。

(四)求同存异审题法

在材料作文中,很多时候是两个甚至两个以上材料组合在一起,尤其是图画类型的材料作文,更是会出现多幅画面。针对这种多则材料的题目,学生就要掌握求同存异的审题方法。“求同”是要找到几个材料之间共通的地方,“存异”则是要抓住其中的关键矛盾,认真分析,得到材料想要表达的思想。如一道材料作文题目为:①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②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将这两则材料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相同数量的和尚和蚂蚁,类似的行为活动,对应了不同的结果。对和尚来说,一个、两个都能够喝到水,但是三个和尚却没有水喝了;对蚂蚁来说,一只、两只搬米非常吃力,但是三个却很轻松做到了。学生从这些差异中就可以分析出,人多并不一定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关键在于心齐,进而引伸出材料想要表达的含义:齐心协力、目标一致、手段科学才能够合作愉快,共同走向成功。

在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当中,教师要通过思维方法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审题技巧教学,提升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以及立意设置的能力,综合提升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雪.试论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4).

[2]刘晓红.初中语文作文审题教学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21(7).

【作者简介】

陈其佳(1978~),女,汉族,甘肃兰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思政教育、班级管理及基层党建工作。

作者:陈其佳

第2篇: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模式方法研究

【摘  要】最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一般都是来源于新材料,同时在写作要求和具体的写法方面有很大的改变。命题者根据社会最新事件来提供一些材料,之后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写作。本文就主要围绕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模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供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

引言

近些年中国的经济、科技等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一直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在改革中,高中的命题类材料作文也被改编成新材料作文。而新材料作文和传统的作文要求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在新材料作文模式下,命题者只是给学生提供一部分材料,然后让学生根据这篇材料和自己的理解来确立相关的题目,进而再進行具体的写作。这种写作模式和要求,不仅可看出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还可以借助学生短时间写作的内容,判断他们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的写作模式可以更加真实的展现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之一。然而,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还有一部分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给学生详细地讲解具体的材料,这样学生的就缺乏缝隙材料的能力,因此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总会有一部分学生会偏离主题,为此教师一定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模式等,重视作文材料的讲解,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审题,这样他们才能确立正确的题目。

1.现阶段高中新材料作文教学的具体情况

新材料作文教学是在新课改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并且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这种写作模式和之前的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前作文命题者都给学生拟定好题目,然后学生根据题目自己在进行发挥。而新材料作文写作不会直接给学生提供作文题目,而是根据近期的发生的时事来编写一段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这部分材料确立相关的题目,这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尽管新材料作文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其中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师生之间缺乏协调性。很多教师在进行作文讲解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的讲解,很少有学生参与其中,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这样教师就不能了解学生的想法,因而学生也就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进行讲解,不能解决学生的一些疑惑。同时也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2)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大部分教师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尽管现在是新课改下的新材料教学,但是由于高中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因此为了节约时间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忽略了对学生知识激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

2.提高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

2.1全面分析材料,找出其中的关键,据此进行立意

教师在进行高中新材料教学的时候,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并且要以其为出发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适当的筛选,找出其中的关键。此外还应该明确材料的结构,找出其中的重要对象。然后将几个重要的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正确的立意。

2.2培养学生从整体出发思考的习惯

教师在进行高中新材料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从整体出发的习惯。具体的就是在拿到新材料的时候,要整体来看,明确材料的结构,进而找出材料的主次内容,分析材料中的不同对象说代表的不同立意范围。当然主要还是通过整体把握来找出材料中的关键部分,这样才不会出现因为断章取义而导致的题目偏离主题的问题。总的来说,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通过整体看本质的能力,并结合这些来确定一个比较有话题感的题目,这样可以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在实际的高中新材料作文中,很多材料并没有将所要表达的思想直接的写出来,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给出的资料和自己的想象来找出文章的大意。所以面对这样的材料,学生想要轻易的找出其中所表达的主旨是不容易的。而为了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书,并且要认真读,分析每段内容,总结其表达的思想,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续写或者编写不同于本文的结尾,在这样过程中慢慢地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对学生正确审题立意是十分重要的。

2.4引导学生由果寻因

实际上很多事情都或所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作文的新材料也是这样的。而且高中的新材料作文中提供材料的方式多数都是以寓言故事、事例的方式,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教师都可以通过材料的结局来引导学生找出出现这样结局的原因,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材料的整体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把握,然后在这样基础上反复琢磨思考就可以确立准确的立意。当然这对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的困难的,需要教师对新材料进行总结,找出适合这种适合由果寻因教学方式的材料,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这样他们才会真正的掌握这种审题立意的方法。

2.5化大为小

尽管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并不是很多,但是学生想要准确的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句并不是那么容易。同时给出的这些材料可能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所以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这将增大学生审题立意的难度。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时候注重细节,认真阅读整篇材料,并对相同观点的词句进行总结和概括,从而找出所要表达的主旨,进而就可以准确地立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审题立意,因此教师一定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写出好文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夏云礁.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5,(2):88-89.

[2]汪隽.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6,(8):76-76.

作者简介:袁书燕(1978.06--),女,汉族,山东肥城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

作者:袁书燕

第3篇:高考作文常见题型的审题立意

立意是行文的根本和关键,文无意不立。有意,文章才能栩栩如生,才能形神兼备,即便鸿篇巨制,仍可一气呵成;无意,文章只能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即便只言片语,仍显支离破碎。杜甫曾说“千古文章唯称意,再无余事可参量”,杜牧曾谈到“文以意为主”的观点,明清文学家王夫之也有“意犹帅也”的论述,足见立意对于文章的重要性。但最高妙的观点,也必须切合题意,至少是符合题意——这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个要求。文章写得符合题意,关键在于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如果考生审题环节出现问题,文章即使立意不凡、满篇宏论,也会被判为低分作文。

所谓审题立意,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揣摩命题者的主要意图,理解材料的基本含义,弄清题目的具体要求或任务指令,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切入角度和写作重心的过程。如何跨越作文审题立意的这道坎?下面结合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常见类型,分门别类地做一些阐释解说。

一、漫画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感的绘画艺术形式,常采用夸张、比喻和象征等手法,或歌颂,或讽刺和批评某些人、事或现象,内容多取材于社会生活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近些年高考作文常以漫画为材料,如2007年、2010年和2016年全国卷Ⅰ,均选用漫画作为作文材料。

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标题,不忘画注

漫画标题一般用来交代画面内容和背景,有时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审读这类漫画材料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再把标题同漫画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解读寓意。试看下面的漫画材料。

漫画内容:左面画的是一个人挺着胸,背着手,但头上只有一棵小草;右面那人拿着书恭敬地站着,头上长着沉甸甸的谷穗。如果不看标题“学问”,很难理解画面的含义:博学者谦虚谨慎,无知者常常傲慢自大;或者批评不学无术之徒对饱学谦恭之士颐指气使。

为了表达寓意,漫画的画面常常配有画注,包括文字和数字。考生要仔细品味画中的文字和数字,思考文字中隐含的信息、现象或观点。如2016年全国卷Ⅰ的漫画材料中的数字,也是解读漫画含义的重要信息。上面是图1,下面是图2;左边小朋友的试卷由100分变成98分,右边小朋友的试卷由55分变成61分——分数变化是“待遇”有别的重要原因。

2.整体把握,关注细节

观察画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总观全貌,二要分清主次,三要明确对象,四要观察细节。前两个方面属于把握整体,包括时代背景、主要对象、大体意图等;后两个方面着眼细部细节,包括对象的表情神态、服饰用具和画面的细微之处。只有对多方面的内容综合考虑,并有机整合,才可能得出准确的立意。如下面的两幅漫画。

解读漫画一,依据画面旗帜上“团结奋进”几个字,可大致明白漫画立意与之相关;粗略看来,画面中几个人奋力划桨,似乎在提倡集体活动中要团结奋进。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立意只关涉皮毛——画面上坐在船尾的人手中拿的是小渔网,他并没有划桨,畫面前面还有一条跃起的鱼,显然这个人在别人奋力划桨时却在后面偷偷地捞鱼。整体考虑,可以推定,这幅漫画的主要对象就是坐在船尾的那个人;再联系“团结奋进”四个字,这幅漫画意图在于批判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假公济私的可耻行为。

漫画二是2010年全国卷Ⅰ的作文材料,画面上的四只猫,从左往右,第一只猫刚刚吃完鱼(盘子中只剩下鱼刺),摸着肚子,很陶醉的样子;第三只猫不仅因安逸而忘本,反而嘲笑第四只猫。着眼画面整体和细部,我们可以推知,漫画嘲笑的对象主要是第三只猫(因安逸而忘本),其次是第一只猫(陶醉于安逸生活);相比之下,漫画肯定的对象是第四只猫(虽然安逸也不忘本,恪尽职守)。有了这些综合考虑,才可能准确立意。

3.结合技法,推测寓意

漫画常用夸张、变形、对比、暗示、影射等技法表现主题,因此了解漫画常用的一些技法,有助于我们解读漫画。一般来讲,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往往含有“借题发挥”的深刻寓意,画面中越是夸张变形得厉害的地方,越是问题的症结,也越是体现寓意的地方,因此,要注意透过夸张变形解读其寓意,理解漫画针对什么问题,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试看下面的漫画。

两幅图片,都运用夸张、变形和对比手法。结合这三种技法,我们不难发现:左边的漫画,批评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文化水平不匹配的畸形现象;右边的漫画,讽刺一部分人物质条件好但幸福指数(幸福感受)却不高的畸形心理。两幅图片引发人们对文化与生活、物质与精神、幸福感等方面的思考。

4.联系生活,洞察内涵

漫画是对现实生活或时事现象的直接或间接反映,作者通过画面语言来表达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好的漫画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新近时事、生活现象、社会问题、心理共性等都可以成为漫画讽刺或歌颂的对象。因此,漫画材料审题,一定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分析。如2007年和2016年全国卷Ⅰ作文的漫画材料,都具有明显的现实指向性。前者指向父母、学校和社会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小事过分关注乃至小题大做,后者指向不同家长对孩子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差异。两道题目都紧扣时代脉搏,关注时代热点。试看下面的漫画材料《花瓶》。

画面的基本元素是两个人和一个花瓶,第一、第三两幅漫画呈现出眼镜男对花瓶表达出前后不一致的看法态度,画面讽刺了生活中的一种畸形心态,启示我们思考珍惜拥有与价值判断、浮躁心态与审美感受等深层次心理现象。

二、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时事类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件,可以是应该肯定、值得褒扬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或者同一件事情,既有值得褒扬之处,又有应当贬抑之处。这类作文审题立意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机智切入选角度

一件时事,往往会涉及不同的对象和主体。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要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一般说来,要注意选择有一定思想内涵的角度,而且切入角度宜小不宜大;同时,要注意结合自身写作基础,选择适合的最佳角度。如2015年全国卷Ⅰ作文题,这道作文题“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的题干要求,本身就提示出多个角度。试看下面的材料:

2017年7月16日,北京飞往上海的某次航班,因有4岁儿童在未购票的情况下登机,致该航班的全体乘客不得不重新安检。18日,《新京报》刊发《“熊家长”带孩子飞机逃票:荒唐背后的漠视规则》,随后便是广大网民在微博、微信和贴吧等自媒体上关于素质低下、漠视规则的指责。而官方政务微博调查结果迅速公布:该旅客是首次乘坐飞机,误以为1.2米以下儿童不用购买机票,无故意逃票行为,完全属于无心之失。事件迅速迎来反转:不是“逃票”,没有“家长掩护”,而是安检漏洞太大。

这则材料叙述的是“未购票登机”事件。该事件可以从家长、媒体、网民和航空公司四个角度解读,涉及“规则意识”“公共安全”“媒体反应”“舆论反转”“自媒体”等多个话题。即使仅仅就“舆论场的反应”这一角度思考,也涉及三个对象:一是相关纸媒,二是自媒体(包括微博、微信和贴吧),三是官方政务微博。面对这类选择性很宽泛的材料,有的考生陷入迷茫之中,难于抉择、不会选择或选择不够机智。

仅就“舆论场的反应”而言,我们可以做以下思考:①传统媒体的反应不够审慎,但不乏美好希望;②自媒体泛滥,网民充当看客,轻信传言,盲目跟风,结论轻率;③官方微博反应及时,迅速发声,澄清事实真相,有效引导舆论。可参考的立意角度:不要以习惯性的经验,对事物盲目做出断定;莫要乱贴“素质论”“规则论”标签;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有辨别,有思考;莫为炒作而混淆是非等;网民要少一些看客心理;网民要少一些盲目跟从,多一些理性精神;官方政务微博的新作用。在这些立意中,还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考虑:自己对某个立意是否有过关注与思考,自己有没有相应的素材积累,自己的写作能力能不能驾驭这个话题,等等。经过这些步骤的思考与抉择,最后的决定才可能是“最佳角度”。

2.由表及里抓本质

社会生活中,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一些新事物的出现、新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规律性,分析特点原因,指明后果危害,寻求解决办法。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最能体现高考考纲在写作发展等级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的能力要求。如面对以“量多体大人海”为特点的“中国式吉尼斯”事件,我们可以思考“活动走样”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中国式吉尼斯”的大量产生,为什么某些项目非得与吉尼斯“攀亲”,难道没有“破纪录”就不足以彰显其品位?这样分析可知其根本原因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试看下面的材料:

某中学举办建校90周年庆典,邀请知名校友参加活动。被邀请到的知名校友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有娱乐明星。娛乐明星的相关活动图片刷爆了朋友圈,媒体报道也给予后者较高的关注度,较少提及作为物理学家的中科院院士。

校庆典礼上,许多人谈到学校教育成果,都强调学校培养了多少位名牌大学学生,只有一位嘉宾发言时这样说:“学校不仅培养了不少的知名大学学生,同时还培养了数万名正直善良、勤奋朴实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也是母校的骄傲!”这几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这道材料作文题可以重点运用“由表及里抓本质”的思路做好审题立意:①娱乐新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点关注内容,浮躁的社会影响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形成了浮躁的价值观;就评价角度分析教育评价的世俗化导向——这是分析原因或特点。②各行各业、各个社会阶层,都有各自的社会作用和价值,但目前的社会价值观出现了一些偏差,出现了一些畸形现象;自媒体的兴起与泛滥,导致庸俗化——这是分析后果和危害。③针对社会风气中的一些不正确倾向,谈尊重普通劳动者,谈学校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尊重每一个对象——这是寻求解决办法。

3.多向分析求思辨

平常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在讲道理、做分析时,观点过于偏激,总会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过分地强调,把话说得太肯定,太绝对,这样就成了站不住脚的“过头话”。对于利弊互见的时事,我们必须以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的角度来审题立意,来分析问题,这样才能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客观,也更具说服力。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我们关注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量变和质变、共性与个性、联系和发展、对立和统一、肯定和否定等几组辩证关系,重视因果分析、对比分析、多向发散、逻辑推理等多种思辨能力。试看“一个篮球场引发的热议”这一作文材料:

2017年5月31日,洛阳王城公园篮球场,打篮球的年轻人和跳广场舞的大叔大妈因为场地问题发生矛盾,由言语冲突发展成为肢体冲突。最后,有关方面暂时关闭篮球场。此事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热点事件。

我们的立意可以体现不同角度的思辨色彩:①人民群众对健康运动越来越重视,对运动场地的需求日益明显,但某些地方运动场地并不富裕,公共设施严重不足,这件事折射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②篮球场之争本是小事一桩,却能够通过网络传播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说明这个事件不是个案,而是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共性个性、逻辑推理。③一个篮球场地就能发生一场争执,说明我们的城市公共管理存在问题,政府服务方面没有正确引导和解决人民的需求——联系发展、逻辑推理。④从事件冲突可以看出,全民健身需求在日益增加,健身观念广为传播,这是一个好现象;但双方因为运动场地起了冲突,也说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遇到考验——肯定否定、正反分析。⑤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管理服务不够到位,当事双方缺乏沟通协调,最终导致冲突发生——多角度思维、因果分析。

4.由此及彼会拓展

时事材料中呈现的某种现象往往代表某一类社会热点问题,我们既要把材料本身涉及事理的是非曲直分析清楚,又不能流于就事论事,要学会由此及彼,将议论引向材料背后所反映某一类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拿上文“校庆活动引发的思考”这一材料中的第一段内容来说,我们可以由此及彼展开联想:“黄晓明大婚盖过屠呦呦获诺奖”“天眼之父南仁东逝世,国人却被娱乐新闻刷屏”“王宝强离婚大战,屏蔽量子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两个张杰(指中科院院士张杰和歌手张杰)的PK趣闻”“艺人鹿晗与关晓彤曝光恋情导致网络瘫痪”等。综合这些相近相关的新闻事件,我们在审题立意时会觉得眼界大开,对这一题材的认识自然会上升一个台阶。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和传统材料作文相比,任务驱动型作文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引导有对象感、针对性、思辨性的表达,引导真实写作。一般说来,这种作文的审题立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任务指令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按照包括对象、语境、内容、文体等指令要求完成写作任务。2017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承袭“任务驱动”的命题初衷,“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以及“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三个明确的任务指令,整合“写作任务、写作环境、写作成果、写作对象的真实性”,要求考生在表达时有明确的读者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试看下面的这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节期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热播。由于前两季的现象级传播效果,第三季免不了被拿来与前两季进行对比。该片在豆瓣上评分低至4.1分,相较前两季9.3分和8.4分的评分,差距较大。归纳网民的批评意见,主要有三个方面:1.制作周期短,内容不严谨;2.偏离美食主题,美化传统糟粕;3.简单推崇手工与古旧,价值导向有偏差。

对此,节目组迅速回应称:出于思维惯性和审美惯性,难免有不少观众对第三季的创新之举一时无法接受;现在电视美食栏目较第一季播出时数量剧增,如果没有更多的创新突破,观众肯定不会满足;而且美食背后的文化和文明,才是“舌尖”系列的根和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明知创新是冒险的,但还是决定冒险一搏。

对上述材料中网友的批评意见和节目组的回应观点,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请从网友和节目组的“对话”中自主选择合适的角度,确定立意,写一封公开信,替其中一方回应对方,不少于800字。

这道模拟作文题的审题立意,要注意这几个任务指令:一是对象,选择其中任意一方为“主”,对象即为另一方(“客”);二是语境,大體属于对话背景中的论辩类;三是文体为公开信,议论为主;四是内容,虽然是“自主选择合适的角度,确定立意”,但结合材料看,大体涉及这样一些话题:粗制滥造与追求完美、吸取精华与剔除糟粕、价值观导向、思维与审美惯性、创新突破、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等。

2.学会关联组合

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题干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卷Ⅱ作文题题干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这些任务指令涉及对材料信息的关联与组合。结合考场阅卷信息反馈,我们发现,不少考生审题立意不深不透,对卷Ⅰ几个关键词之间,卷Ⅱ诗句名言之间的逻辑关联思考不够深入,明显缺乏角度意识和关联组合意识;很多考生对于关键词之间的“有机关联”理解不准,把握不透,关键词之间内在关联不紧密,写作内容松散。

实际上,卷Ⅰ的关键词之间有着丰富张力和层叠思辨,可以采取同质正向关联(如“中华美食”和“京剧”)和异质反向关联(如“空气污染”和“美丽乡村”),也可以进行创意组合(如“京剧”和“广场舞”关联在一起,实质上涉及“雅与俗”的二元话题)。同样,卷Ⅱ的六个名句内涵相对各自独立,又彼此关联相通,也有广阔的“关联”空间,巧妙组合后能够生发出新的含意。有新意的、有创造性的关联组合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因此,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的创新,实际上是突出思维能力考查的一种新尝试,关乎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重要目标。回首过去,高考作文常见的思维逻辑中“大与小”“此与彼”“个与类”“果与因”等,不都是与“关联组合”密切相关吗?只不过如今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中,思维能力得以凸显重要地位,成为关键能力了。试看下面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列是近年媒体上出现频率高和不少网民特别关注的几组热词:

第1组 初心、自信、高度

第2组 创新、改革、传承

第3组 励志、乡愁、理性

第4组 匠心、温度、担当

第5组 竞争、合作、共享

第6组 颜值、暖男、鸡汤

请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在6组热词中任意选择与组合,嵌入其中两个热词,自拟一道标题(如“共享改革成果”“鸡汤的非理性思维”),并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热词,合理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模仿2017年全国卷Ⅰ的思路拟制,可以检验我们审题立意的关联组合能力,读者不妨一试,可能会出现脑洞大开的关联组合结果。

3.着眼理性思维

温儒敏曾经指出,语文教学有必要重新强调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把语言表达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这才是正路。高考作文命题往理性思维靠拢,既是人才选拔的需要,也有利于扭转当下语文教学的弊病。作文题注重考查学生思辨能力,重视理性思维品质,已经成为近年高考作文题的大趋势。所谓理性思维,是指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形式。所谓思辨能力,是指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思考辨析,具体指的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炼与求证过程。思辨主要体现在用联系、全面、发展和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拿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的审题立意来说,无可否认,空气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相当严峻;美丽乡村也许正在沦陷,现代文明的发展也给传统文明带来破坏……但“帮助外国友人读懂中国”的立足点,则不宜一味批判,需要掌控好褒贬尺度,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解读中国,这样更能彰显考生的理性思维。题目的任务指令“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本身就要求懂得“联系”;“广场舞”“共享单车”这类关键词本身就含有多角度解读,涉及“全面”和“辩证”;“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意在引导考生要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要看到我国在治理社会问题方面的进步与成就,涉及“发展”与“辩证”;“美丽乡村”与“空气污染”、“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对举,暗示着“辩证”。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标示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独立思考、客观判断、有系统地推理和根据证据来相信某一件事的习惯”。高考作文应该承担起那样的引导功能,让学生从高中甚至更早开始,就不再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学会思辨,学会判断,做一个有思想、有头脑的人,成为“更好的公民”。

名师

简介

曹振国,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文章300多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近30篇;参与编写教辅类图书十多部,主编图书6部;获得教育部“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

作者:曹振国

第4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范文)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1.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作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扎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们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2.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从薛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学讴”“未穷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

然而薛谭“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应择优而作。

3.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探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就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具有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4.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其寓意,确立文章的论点。

5.倾向揣摩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涵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示例: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显然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不顾材料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坚持就能成功”之类的观点,就有跑题之嫌。

6.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示例:

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的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你抢到座位了。”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即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7.求同存异法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示例: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则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第5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是词语。如《肩膀》《他们》《季节》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人之常情》《举手投足之间》《好奇心》《带着感动出发》。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如:《人之常情》、《带着感动出发》等等。 2.材料式命题:“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 08年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都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 " 森林 " 气候》。 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 1:了解命题者的意图; 2: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3:明确立意; 4:确定文章的体裁。 例1:

底线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足球、篮球、 排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限 二是指最低的条件,最低的限度。也写 作“底限”。

请以“底线”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800字。

方法点拨:

例2:

2008湖北卷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 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 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增 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 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

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举手投足之间,可以对他人产生影响

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

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

民族的历史等等。

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思考:“底线”这个题目可以添加哪些语素?

方法点拨:

例3 :

2008浙江卷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审题指导:

第一步,找出隐含的中心词

触摸都市的什么?感受乡村的什么?

这里的“什么”,才是要触摸、感受的内容,也就是要找的题眼。 第二步,明确限制。是谁触摸或感受?你、我、大家都在可写之列。

我们可以触摸都市的现代文明:高大林立的楼群、宽阔的街道、先进的医疗条件和娱乐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然,我们也可以感受乡村的宁静:淳朴的乡俗、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等都让我们流连忘返。也可以写负面的。

再如2005年天津卷作文题:请以“留给明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方法点拨: 例4 :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肩膀”是一道含有寓意的命题作文题,我们要去挖掘“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果是实指,我们可以通过“增补信息”的办法来确 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 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如果“肩膀”是虚指,则要挖掘它的内涵 思考: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依靠、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希望等。

“肩膀” 的内涵。比如: ①依靠、托付; 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 ④阶梯、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又如:2007年安徽卷,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O字的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07江苏卷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怀想天空”,“怀想”的意思是怀念、思念、想念、渴望,而“天空”这个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则十分丰富,可以从天空本身具有的特点引发开去,从而去联系生活实际,打开思路,再来很好地构思立意。

“天空”有博大宽广、包孕一切、包容万物、无论你到哪里它都在你身旁的特点,它多像自己的父母,我们完全可以从真切怀想父母这一角度去写作。

“天空”高远深邃,令人神往,象征自己的理想的王国,可以从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角度立意 。

“天空”中有无数星球,特别是夜晚,群星灿烂,而历史的星河中也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亦如群星一样照彻天宇,可以从怀想伟人的角度立意。

“天空”广阔无际,没有任何东西遮挡,它是自由、无拘无束的象征,可以从渴望自由的角度立意 。

“天空”多姿多彩,朝阳、白云、烈日、乌云、月亮等都可以点缀它的生活,是否可以从天空永远笑对一切风云变幻角度来立意构思?

方法点拨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寓意型的命题作文。如《门,一直开着》《必须跨过这道坎》《提篮春光看妈妈》等等。

练一练

请以“花落春犹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第6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正确理解命题作文的题意

2、学会在考试中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那英的《雾里看花》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那英看的是尘世中的纷扰,而我今天也想借给大家一双慧眼,让你们去看清楚考试中命题作文的含意。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作文的出题率呈增长趋势。而据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作文须“符合题意”。任何一篇作文,符合题意都是基本要求。只有“符合题意”,文章才不至于文不对题,离题万里。要使文章符合题意,精心审题是第一步。审题关系到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行文措辞。审题一错,即使文字基本功再好,也难以挽救。因为它是一种根本性的错。

二、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是词语。如《肩膀》《他们》《季节》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人之常情》《举手投足之间》《好奇心》《带着感动出发》。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 如:《人之常情》、《带着感动出发》等等。

2、材料式命题(08年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都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其实,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

1:了解命题者的意图; 2: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3:明确立意; 4:确定文章的体裁。

现在让我们来完成一些作文的审题

下面,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请同学根据这个题目,谈谈他们的审题思路和方法,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审题指导:

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

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

怎样走出这个圈子?(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 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

三、方法点拨

1:以问领想法:即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这个方法可使考生多角度的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是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例: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

如: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

2、增补信息法(2008年浙江卷)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审题指导:第一步,找出隐含的中心词

触摸都市的什么?感受乡村的什么?这里的“什么”,才是要触摸、感受的内容,也就是要找的题眼。

第二步,明确限制。是谁触摸或感受?你、我、大家都在可写之列。

我们可以触摸都市的现代文明:高大林立的楼群、宽阔的街道、先进的医疗条件和娱乐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然,我们也可以感受乡村的宁静:淳朴的乡俗、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等都让我们流连忘返。

3、抓关键词语

标题以偏正、并列或动宾等结构形式出现,如“诗意地生活”“好奇心”“人之常情”等。这类文题往往有或隐或显的中心词的限制,在审题时要抓题眼,即抓中心词,以明确写作方向。

例:题目——肩膀(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4、展开想象,挖掘内涵。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寓意型的命题作文。如《门,一直开着》《必须跨过这道坎》《提篮春光看妈妈》等等。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肩膀”是一道含有寓意的命题作文题,我们要去挖掘“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

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 还可以在它前面添加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例:07江苏卷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你要怀想怎样的天空?“怀想天空”,“怀想”的意思是怀念、思念、想念、渴望,而“天空”这个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则十分丰富,可以从天空本身具有的特点引发开去,从而去联系生活实际,打开思路,再来很好地构思立意。)

同学根据提示,审题立意

明确:“天空”有博大宽广、包孕一切、包容万物、无论你到哪里它都在你身旁的特点,它多像自己的父母,我们完全可以从真切怀想父母这一角度去写作。

“天空”高远深邃,令人神往,象征自己的理想的王国,可以从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角度立意 。

“天空”中有无数星球,特别是夜晚,群星灿烂,而历史的星河中也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亦如群星一样照彻天宇,可以从怀想伟人的角度立意。

“天空”广阔无际,没有任何东西遮挡,它是自由、无拘无束的象征,可以从渴望自由的角度立意。

“天空”多姿多彩,朝阳、白云、烈日、乌云、月亮等都可以点缀它的生活,是否可以从天空永远笑对一切风云变幻角度来立意构思?

四、课堂小结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以问领想法;增补信息法;抓关键词语法;展开想象,挖掘内涵法

结束语:相信,有王羲之看鹅的全神贯注,有面壁僧人打坐的专心致志,训练有素的我们面对题目就不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能把跑题与偏题的噩梦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练就一双慧眼吧,让我们在考试中把纷扰的材料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挥笔写就“准(审题准确)、深(立意深刻)、新(新颖脱俗)”的考场华章。

五、课后作业

(2008年重庆卷)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

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

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第7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解析]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材料中哪一句是关键句?

“其人自护其短”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 2.提炼中心

最保险,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是“提炼中心法”, 这种方法,在材料作文中,最保险。 如果用这种方法,应该怎么来审材料呢?

分三步走:

第一步:提炼中心:人物+事件+结果

第二步: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

第三步:组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7年8月24日,6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漂流遇险。9月21日, 35岁的兹韦列夫和28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单独生存25天后,被中俄搜救工作小组发现,奇迹生还。其余3人遇难,1人失踪。

据中俄搜救工作小组一线指挥员,武警新疆总队第五支队政委周腊合周腊合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特别是在玉农喀什河上游天气条件恶劣(白天温度30摄氏度以上,夜晚零下5摄氏度以下)、理环境复杂、在没任何食吃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好的时候睡觉,晚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身身体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

请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标题自拟,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1、第一步,提炼中心;

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

2、第二步,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特别是在玉农喀什河上游天气条件恶劣(白天温度30摄氏度以上,夜晚零下5摄氏度以下)、理环境复杂、在没任何食吃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

一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良好的身体素质、丰富的经验、变通办法能创造奇迹。

3、第三步,组句、压缩道理句成简单的主谓宾句

经验创造奇迹 变通创造奇迹 良好的身体素质创造奇迹

如果,我们想要语言再有文采一点,生动一点,不妨在句子上加上一点修辞手法,如: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 (比喻) 用变通的钥匙,打开奇迹的大门(比喻)

植物学家考察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后发现:许多山底牧场上开放的花已经移到了海拔2000米的雪带上,原先雪带上的植物则超过雪带向更高处攀登。经研究得知,因为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那些原来在低温环境里生存的植物不得不向山上低温处寻找适宜的土地。

第一步:提炼中心:人物+事件+结果

因为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低温环境里生存的植物向山上低温处寻找适宜的土地。

第二步:提炼道理

一旦环境改变了、生命也将改变 第三步:组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 环境可以改变生命的品质 分析:

生命的内容比较丰富,它可以是动植物生理层面上的生命,也可以是人类个体精神世界上的生命,还可以是人类群体意识的生命;环境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心理环境或社会环境等。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小结:

无论是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还是以果溯因法,都是在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请记住:

材料的主旨就是你要写的议论文的论点,你所写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你准备写的散文的情感。

材料的关键词就是你所写作文的话题,你要围绕关键词或肯定、或否定或辩证地看待,分析归纳出鲜明的结论。

材料的情感就是你的情感,你要围绕此情感或褒或贬。

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生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可她却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经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用,请都给我打个电话。”“如果没被录用,你想知道些什呢?”“请告诉我,哪些方面我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话费。请您一定打。”经理笑了:“你把两块钱收回。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尽管没有工作经验,但是面试细节反映了她具有一个财务人员所应当具有的良好素质和人品。我们可以从“良好的素质和人品,有时比资历和经验更为重要”切入来构思作文。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女大学生应聘之所以成功的原因,选择某方面切入来构思作文: ⑴ 从坚毅的品格切入。她应聘一开始便遭拒绝,但却毫不气馁一再争取。财务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

⑵ 从诚信的品格切入。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资深会计”,她却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这种诚信的品格对搞财务工作尤为重要。

⑶ 从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切入。即使没被录用,她也勇于直面不足,敢于承担责任,要求听到别人对她的批评意见。

⑷ 从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切入。女孩自掏电话费,这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

第8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写好材料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全面理解材料

⑴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⑵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⑶材料中蕴含的话题⑷材料的思想、感情倾向 所给的材料主要有:

1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 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 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6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步骤:

第一:认真阅读材料,弄清材料主要说了什么。 第二:仔细分析材料,找出多个立意的角度。

第三:根据自己优势,选准最易发挥才情的角度。 最关键的是:选准角度 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例如: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

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例1: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带刺。 观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

例2: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 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观点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或做学问与做人。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例如:

例: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

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例1: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例2:英国某医院一位教师,上课时端出糖尿病人的尿,自己先用手指蘸着品尝作示范,而后逐个要求学生仿效。学生们个个愁眉苦脸,照办后报告尿有甜味。这时,教师笑问学生:“我这样要求你们是为了什么?”

学生齐声答:“让我们知道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教师严肃地纠正:“不!是教育你们要观察细节。我用食指蘸,舔中指,你们没看到就只好吃苦头了。”

立意:学习要重视观察

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1、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不假思索地说:“砌砖。”第二个工人想了想说:“我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却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后来前两个工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2.人物(三个工人)

—事件(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回答)—结果(普通的砌砖工人与有名的建筑师)

—原因(对工作意义的认识不同)——立意(对工作要有积极认识,充满热爱,富有责任感,积极进取,才能真正有所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揭阳二模)

绵羊下海经商。开理发店,把刺猬的刺烫卷了,刺猬大哭;开洗染店,又把乌鸦的黑色羽毛染白了,乌鸦很生气;开饮食店,竟给狐狸送上炒青菜,狐狸砸了它的店牌。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考:绵羊经商为什么失败?

1、没有经验;

2、没有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3、没有注意对象的特点和要求;

4、没有按实际需要、客观规律办事;

5、只是从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没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6、不善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7、没有认真学习;

8、不懂得“吃一堑长一智”,没能够从挫折失败中吸取教训;

3、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四、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

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性质:正面?反面?

态度:赞成?反对?

1、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2、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

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题意。

五、辨明关系法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1、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2、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

所以可以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六、寻找材料的异同点

多则材料

1、材料一: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在他75岁的时候,一天正蹲在地上看他画的几何图形,残暴的罗马士兵闯进来,拔出了利剑。阿基米德坦然说:“等一下杀我的头,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几条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不完整的定理呵!”可是罗马士兵的剑已经砍下,阿基米德大叫:“我还没完成——”便离开了人世。

材料二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黄色炸药。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而他却高兴地大呼:“我成功了!” 材料三: 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在实验室里与镭、钍、铀等放射性元素打交道。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居里夫人后来患了恶性贫血而死。她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而她自己却死在镭的手中。

分析:异中求同(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研究领域;对所从事的科研事业,都具有执着忘我的可贵精神) ——立意(执着忘我精神)

例2:

1、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3、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分析:

异中求同(治学要注意积累)——立意(积累)

同中求异(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决不是徒耗时光和精力;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

——立意(积累的不同侧重点)

例3:一个漂亮的姑娘想:要是我的眼睛是双眼皮就好了;

一个戴近视眼镜的姑娘想:要是我的眼睛不近视就好了;

一个左眼失明的姑娘想:要是我两只眼睛都能看到东西就好了;

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想:要是我哪怕只有一只眼睛能看到东西就好了;

一个40岁的男人想:要是我现在只有30岁就好了; 一个30岁的男人想:要是我现在只有20岁就好了;

一个20岁的男人想:要是我永远不长大就好了;

一个在玩“飞机”的男孩想:要是我能快点长大,我就可以去当飞行员了。

要求:把握材料的整体意义,请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择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材料有两层意思:以眼睛作比,说明人处在任何情况下,总是向往更好更完美的境界,不会满足;以年龄为喻,说明人总是希望处在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岁月。这两层的共同点是什么?是追求美好。 概括提炼:A.追求人生更美丽;B.人生要有不懈的追求;C.追求,不断美化人生。 例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印度)泰戈尔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朗根尼西 “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选定文体;字数800字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提示:

(1)这则材料有哪几个描写的对象?(2)这些描写对象有哪些行为?(3)这些行为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七、多向辐射法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

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由物及人法(寓言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钥匙、铁棒都有象征意义。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分析】

材料中的“锁”“钥匙”“铁棒”都运用了比喻,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锁”比喻为问题、矛盾;“钥匙”和“铁棒”比喻为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钥匙——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说明做任何事情必须以了解为基础,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②铁棒——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说明做事不讲究方法,一味蛮干。所以,做事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一味蛮干,只会把事情办糟。(题目:

1、学做一把钥匙。

2、关心是一把钥匙。

3、做一把能“开心”的钥匙。

4、擦亮爱的钥匙。) 领会寓意法

例 2: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反面:1.缺乏独立精神的人只能扮演依附

攀附的角色; 2.大脑长在别人头上的人是可悲的; 3.盲从没有出路;4.人云亦云,自陷困境。

分析:正面:1.独立思考是可贵的精神素质;2.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走出盲从的迷谷;3.多分析,多比较,方能鉴别是非; 4.真知从实践出,真理从实践来; 5.试一试是成功的开始,敢试才会有成功 补充:时事类材料作文

1、一个人的成功应该如何衡量?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给学生的答案是“40岁时身价4000万”。近日,他在微博中“警告”自己的研究生,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并认为“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2011年04月08日《新民晚报》)

对于这则报道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材料的解读

• 1.金钱是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 • 金钱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 • 富有不是用来解释成功的唯一答案 • • • • 财富并不能衡量一个人真正的价值 2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实现人生的价值才是真正的成功

成功在于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实现梦想就是成功,而我们的梦想绝不仅仅是财富

• 在我看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他获得精神财富的多少

• 真正的成功在于娱乐自身的同时,使成功喷涌的泉水也能浇灌社会这片绿洲

• 3.为什么董藩会说出如此雷人的话?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名教授说出这样的话,金钱至上的财富观价值观大行其道由此可见一斑。这值得人们深思,如何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赖于人文精神的重塑。

2、北大副校长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

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段话2011年9月21日出现在微博,时隔一个月后这则网帖突然火爆网络,并衍生出了多个高校的版本,被网友称为“校长撑腰体”。 对于这条消息,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9篇: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与设想】

话题作文文体自由,取材宽泛,立意多向发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充分展示和个性的张扬,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同时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困惑:面对话题,学生有时觉得大而空泛,不易把握,给人以“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本课以理论指导和当堂训练为重点,指导学生找准话题的切入口,采用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的方法,迅速打开思路,立意成文。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新课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出现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它的开放性体现在考生根据作文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三自”给考生在作文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的施展才华的余地,它允许运用各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利用最擅长的手段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话题作文虽具开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作文要求”规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及关联对象,作者必须涉及或围绕指定话题写作,而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约束的。这种有限制的开放性作文体现了鼓励创新、张扬个性的命题新思路。怎样用好这块“余地”而使行文不偏离话题,审清题意,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审题立意方法

(一)化大为小。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那么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的概念,看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个本事是“目无全牛”,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好文章。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以小见大,“一针见血”。

1.限制话题。话题的限制越少,给人的思考空间就越大,标题的字越少,词语的外延也就越大。实际写作时我们必须对话题加以限制,做到宽题窄写,大题小作,否则,切入口径过大,主题就难以收拢。如2002年高考的作文话题是“心灵的选择”,据此可以写“妈妈的选择”、“同桌的选择”、 “困难面前的选择”、“生与义的选择”等等,这样一限制,“选择”的外延就小了,行文的指向明确了,作文的立意、选材、写法以至结构都容易把握,自然能写出好文章来。

(提问)再如以“父辈”为话题,就可以在此前后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都加,这样话题范围就缩小了。

教师总结: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这样文章范围缩小了,打开思路就迅速多了。

如何限制话题,找到更小的切入口呢?那就是把一个总话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话题。

如:"饭桌上"为话题作文,很多同学想到的仅仅是吃饭的问题,那么这个思维的空间就非常狭小。如果把"饭桌上"作为一个信息源,围绕它可以拟几条信息线。你可以想象一下,饭桌上的"人"是一条标线,"物"是一条标线,"情感"是一条标线,"事"是一条标线,"时间"都是标线;在每一个标线上都有很多审题立意信息点。比如说在"人"的信息标上就可以标出下面这些信息点:我在饭桌上、不速之客上饭桌等;在"事"的信息线上可以有:怪事出在饭桌上、饭桌上谈奥运、风波骤起饭桌上、饭桌上的审判。再比如"情感"线上,烦恼皆因饭桌起,温情丝丝在饭桌等。再比如在"时令"线上,饭桌早点日日新,饭桌今日又春风,隆冬送暖入饭桌,月圆饭桌合家欢……从"时间"线上你可以选饭桌上的回忆,饭

桌上的变迁,二十年后饭桌上等等话题。这样思路一打开之后,拿着一个话题,可以想象无数个选题,这里面就可以有无数的材料可以写。这样饭桌上"成了社会生活的窗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可以浓缩在饭桌上。这么多信息是不是都选呢?只能取其一条,于是第二个步骤就是集中,这么多想象里哪一个最能打动你的,让你最有话可说而最不落俗套的,你就选哪一个。

.设问构思。面对话题,运用设问,在脑子里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半径,并引起对话题内容的思考,从而使文章内容和主题更深刻。如2002年高考题“心灵的选择”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设问:“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怎样选择?”、“他的选择有什么意义或给人们什么启示?”等,通过设问,对话题的理解就会更透彻,文章的立意也就容易确定了。

(提问)再如:写话题作文《理解》时,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什么是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我理解别人吗?别人不理解我时,我的感觉如何?

教师总结:这种自问自答方式,可以使思维逐渐深入,较容易确定切入点。

(二)化虚为实。

有时话题是抽象的、虚拟的,甚至蒙上科幻的假象,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话题“假若记忆可以移植”之类便是。面对这样的话题我们一时捉摸不准,无从下手,这时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把话题引向现实生活,立足于现实,思考现实,表现现实,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

“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是一个带有科学假想的话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当年许多考生大书特书记忆移植的可能性,或一窝蜂地写科幻题材,以至高考之后市面上的科幻读物脱销,一时洛阳纸贵,殊不知这正好步入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自然难得高分。其实,只要拿这个话题与“假若我是市长”、“假若我是班主任”等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是同一性质的命题形式,都是想象作文,都是在“假若……”的前提下,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都可以把笔触伸向现实生活,歌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激浊扬清,任尔所为。

可以这样结合周围的日常生活立意,“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要把父辈几十年以来为工作为生活日夜操劳,摸爬滚打,遍尝生活中酸甜苦辣的记忆移植到我的头脑中,让我尽快地品味生活,理解父母,感受亲情,消除代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要把初

三、高三学生遨游于题海之中,饱经过重的学习负担煎熬,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痛苦记忆移植到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老师的头脑中,让他们反思应试教育的弊端,探寻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的直接或间接反映,作文话题不管形式怎样变化,它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要写好它,必然要使自己的行文内容回归现实,反映现实。

三、以“苦难”、“等待”为话题进行具体指导。

(一)苦难(设问构思)

①展示话题材料。

《中国青年报》曾以一篇题为《幼稚与艰难:解读八十年代》的文章中探讨了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特点,如崇尚自由,讲究情调和品位,藐视权威和传统,不关心政治但关注舆论等等,除此之外,他们还普遍表现为IQ(智商)很高,EQ(情商)很低,简而言之,就是只执迷于一些小的细碎的玻璃式的情感,很敏感又很脆弱,而在伟大、崇高和悲剧、苦难的情感面前,他们常常显得漠然,很难感动,或者无法感动。大家对苦难有过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吗?请以“苦难”为话题完成一篇作文。

②立意训练,请学生用一句形象生动的话诠释“苦难”的含义。(注意要把话题化小、化实。)(设问构思)

苦难是战争废墟中的孩童的哭声。

苦难是铁达尼号撞上冰山的那一刻。

苦难是一杯失意者独自啜饮的苦酒。

苦难是安乐种下的恶果。

苦难是有志者成功的阶梯。

苦难是没能正确对待的幸福。

苦难是老母亲额上深深的皱纹,头上丝丝白发,手上厚厚的老茧,以及她那蹒跚的背影。苦难是黎明前的黑夜,只有经历黑夜,才能迎来黎明的曙光。

苦难是走在明媚的阳光下,心却寒冷如冬。

苦难是帆,苦难是桨,正因为我们拥有苦难,生命之舟,才能历险滩,战恶浪,闯暗礁,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苦难是时间淬炼人的工具,经过苦难的淬炼,人才会从“不懂”到“懂”。

苦难是落叶飘零无法挽留的瞬间,是运动场上无法超越的1秒。

苦难是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生活境地。

苦难是梦想翱翔蓝天的雄鹰失去了强健的双翅。

********************************************************************************

苦难是勤劳人的前半生,懒惰人的后半生。

——李敖的一句名言:不怕苦,苦半辈子;怕苦,苦一辈子。

苦难是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当你未曾经历过时,你没有资格说它,当你经历过后,你会觉得你更没有资格说它。

——所以智者常常缄默,而未经世事者因一点疼痛逢人便诉。

苦难是一架梯子,它让勇敢者踩着它,摘取幸福的果实。

苦难是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

——20岁,史铁生的人生之门刚刚打开了一条缝,憧憬的眼眸从门缝里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阳光、蓝天、白云,绿草、红花、飞蝶,可是这门突然“哐当”一声关上了,留下的是无边的黑暗与令人窒息的寂静。史铁生说他喜欢霍金——另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他用作品照亮了宇宙。而史铁生照亮的是人类的心灵。史铁生“用他的苦难提高大家对生命的认识”,他的恳切、优美的散文是让读者无法不感动的人生的诗。

事实上我们现代人都在集体远离苦难,都需要适当的苦难教育。“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傅雷家书》)

(二)等待(限制话题)

①展示话题材料

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早请示晚汇报,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结束,等待典礼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请以“等待”为话题,展开联想与想象,可记叙议论,可描写抒情,可写真人真事,也可编述故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②审题立意指导

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和张扬个性的特点而受到命题者和广大师生的青睐,北京市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曹阳老师曾撰文指出“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近三年高考话题作文中涌现出的满分作文和优秀习作即是最好的明证。话题作文“等待”同样也是十分开放的,也是能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的。

从等待的主客体对象来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可以是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等待。作文时我们可以写我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友人之间的相互等待,可以写恋人、夫妻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师生之间的等待,可以

写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等待,可以写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可以写对手乃至敌手之间的等待。同时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情的等待,事情可小可大,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作文时我们可以写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中考录取通知书,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高考,等待申奥,等待入世,等待本土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等待巴以双方的和平,等待伊拉克战火的平息。

从等待的时间来看,可长可短,短至几秒,长至千年。赛场上,运动员由各就各位到发令枪响,等待的时间可谓短矣;中国入世,十五年艰辛谈判,可谓征途漫漫。由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人类的历史跨越了千年,可谓“千年等一回”。

从等待的距离来看,可以是近在咫尺,虽近在咫尺,有时却如隔着万水千山,“等你等到我心痛”;可以是远在天涯,虽远在天涯,有时却瞬息即至,等来一个意外的惊喜。

从等待者所处的环境来看,可以是顺境,可以是逆境;可以是太平盛世,可以是烽火岁月。从等待者的态度来看,可以是主动积极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大显身手,一鸣惊人;可以是被动消极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

从等待时的心情来看,可以是自由的,自信的,乐观的,浪漫的,憧憬的,悠闲的,快乐的,美丽的;可以是压抑的,犹豫的,悲观的,无聊的,绝望的,焦急的,忧郁的,灰色的。从等待的结果来看,可能是香瓜,抑或是苦果;可能是笑颜,抑或是泪水;可能是团聚,抑或是分离;可能是希望,抑或是无奈;可能是荣华富贵,锦绣前程,无限良机,抑或是“水中月,镜中花”,竹篮打水一场空。

立意自定,思想内容要积极健康向上,要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能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文体自选,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把选择文体的权利交给了你,让你选择最擅长的一种文体来写。记叙文、议论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杂文、随笔、书信、日记等等体裁,任你选择一种,但必须写什么像什么,而不能写成“四不像”“五不像”或“六不像”。例文点评:

等待中国足球(男足)

“十强赛开赛在即,中国队再次出征。几代人冲击世界杯的梦想,能否在胜利的哨音中绽放?我们期待着中国队努力铸就辉煌!”这是央视体育频道在十强赛开赛前为转播十强赛所做的广告,其实这也真真切切地反映了亿万球迷的心声。【点题,引用广告词来反映亿万球迷对十强赛的期待心里,十分具有典型性,也使人如闻其声】球迷们在等待着十强赛的开始,在猜测中,在不安中,在关切中……【运用排比句,增强语势,反映了球迷们更为复杂的心里。省略号的运用,撩人遐思迩想】

第一场,中国主场对阿联酋的比赛。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的看台上出现了这样一句标语:孩子,不要再让我心痛。【这一句运用呼告修辞,强烈地表达了殷切的期望:我们等待的是胜利,而不是失败】是啊,这已是中国足球第七次冲击世界杯了!几代球迷在前六次等待中等到什么?等到了“黑色三分钟”,等到了“只差半步到罗马”的遗憾,等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痛。【往事不堪回首】终于,中国队主场3:0轻松拿下了阿联酋队,为十强赛开了好头。【“心痛”与“欣慰”相对照,终于等来了一线希望】然而十强赛征途漫漫,我们在等待着。【这是充满希望的等待,也是提心吊胆的等待】

“我们在等待着最后几秒钟的到来!”这是央视解说员在中国主场对阿曼的比赛将要结束时说的话。【足球是圆的,足球场上风云变幻,不到最后一秒,谁胜谁败,不可妄下定论,尤其是对中国队】是啊,我国亿万球迷都盯着直播画面等待历史性时刻的到来。【一个“盯”字形象地写出了球迷在等待的过程中专注而紧张的心理】随着一声哨响,五里河沸腾了,中国队历史性地闯入了世界杯决赛圈,我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我们在等待着最后两场中国队能

有更出色的表现。【这句欠通畅,可改为“但我们还在等待着中国队在最后的两场比赛中能有更出色的表现”】

当十强赛尘埃落定时,当男足队员忙于庆功祝贺时,【此处用笔经济,惜墨如金,使文章详略分明】你们可知道,我们仍在等待着。【在等待中,希望已变成了现实,此处还在等待,确实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这也正是该文与同类文章的不同所在】

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能真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真正”两字不能少,用语极有分寸】,因为这次十强赛我们没有同沙特、伊朗、日本、韩国交手。【道出使用“真正”两字的个中原由】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早日消除那令人压抑的“恐韩症”;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此处加“早日”两字可与上句保持一致,使语脉更流畅】成为亚洲足坛的老大;我们等待着中国足球何时能看到你与法、意、西、巴、阿等强队匹敌,何日能在世界杯总决赛的比赛中看到你!【这两句有语病,可改为“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早日能与法、意、西、巴、阿等强队相匹敌,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早日能在世界杯总决赛中拥有一席之地!”这样,上下文形成排比句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使我们看到了一位球迷对中国足球现状所具有的清醒认识,对中国足球未来所作的深层次的思考,对中国足球事业所寄予的殷切期盼。】

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能有一个更好【“更好”改为“更纯洁更美好”】的环境。不要让天才少年在污浊环境下沉沦,不要让假球风波影响了球迷的情绪。让那些“金德囚少”,“曲乐恒事件”一类的事远离中国足球。【这两句针砭时弊,等待中寄予着厚望。正是以上两小节使本文在立意方面比同类文章胜出一筹】我们等待中国足球有一个更清纯更美好的环境!【此句可删去】

我们等待着中国足球……【再次点题,并呼应开头,省略号的运用意味深长】

【总评】

本文紧扣话题,选取了几个特定时段,几幅典型画面,表达了以我为代表的亿万球迷在等待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的复杂心情。可贵的是,小作者并没有在等到中国足球走向世界后就匆匆收笔,而是怀着更高的期望,站在新的高度,开始了新的等待,等待着中国足球的真正腾飞。在立意上确实与众不同,显得棋高一着。另外,全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行文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语言也有一定的文采。不足之处是个别语句还不够流畅。

上一篇:区域化党建工作思路下一篇:单位综合素质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