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记叙文审题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一记叙文审题(共6篇)

高一记叙文审题 篇1

南京金陵中学考生费滢滢的作文《人情与季节》就因有偏题之嫌只得了25分,最终与复旦大学无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作者的文笔非常好,但因没准确立意儿的低分,多少令人费解。不少人甚至会说如果只是内容一项离题,那么在表达、特征两项能不能给高一点的分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作文阅卷有一条隐性规则,就是一票否决制,跑题作文无论你的文脉多么贯通、构思多么精巧、思辨色彩多么浓厚、写得多么生动感人也难逃低分的厄运。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 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 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 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 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 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 “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 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 “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六、倾向揣摩法

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

七、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 “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 “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 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

然而薛潭 “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 “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示例

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 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 座位了。 ”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 “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九、求同存异法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示例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

十、互补完善法

示例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 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 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各种方法也并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效果则更佳。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以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理想的解析途径是:是否可以在捐助人与受捐人之间建立现代慈善模式,避免慈善需求与家庭尊严直接对冲。

对如何行善捐助与怎样审视、对待别人的关爱帮助这一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每个考生应该都能联系相关生活体验,从捐助与受助等各方面找到切合自己立意的角度进行述说,以表达自己对关注社会、直面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1) 从捐助者的角度:从捐助人富翁的角度来看,他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为人慷慨,热 心于慈善事业。可以写他富贵不忘本,赞扬他行仁义之行,做仁义之事,行德积善,精神可嘉。可以说一个人在自己富起来后,具有同情心,乐于助人,或者任何一个人(团体)积极回报社会;三个家庭对捐助的不同反应,既有对其行为的肯定,也有对他的提醒,可以谈帮助别人也要注意方式和加强沟通,以体现捐助本意等。

(2)从受助者的角度:

(之一)第一家心存感激并接受捐助,在困难的时候学会接受帮助和利用外部条件发展自己,这是一种成熟的、理性的处事态度。可以谈对别人的信任及感激之情,感激帮助我们的人。

(之二)第二家以偿还的方式来接受捐助,这是一种立身处世要严守本分、不贪便宜、知恩图报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多数人会作出的选择。不能无偿地接受帮助,或接受别人帮助,一定要偿还。

(之三)第三家 认为捐助含有施舍的性质,因此明确拒绝,虽然故事本身看不出捐助者本身有这方面的主观意图,但这一家人害怕遭受非议,毕竟“不食嗟来之食”自古就当作施舍。人要有尊严,人穷志不短,困难的时候要自食其力。可以说虽然贫困,但不食嗟来之食,有骨气,也可以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进而分析原因及危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靠自己,不要别人的“施舍”,或必要的帮助还是要的。

(3)从综合的角度:

综合思考有关慈善的问题,可以从一个角度切入思考。

3、高考作文优秀范文

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

慈善,本该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字眼,是一个能让行善者体知自身对于社会超出个体有限价值的义举,亦当成为受助者生命的冬天里的一把温暖的手炉,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尴尬人尽皆知,就如那个感激却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处于如此进退维谷的境遇的,在我看来,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况下,我无奈地认识到,行善者的一颗赤诚之心无可置疑,而他们行善举的方式往往成了让爱传递的最大阻碍。正因为他们总是惯于以“救世主”的目光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善意,受助者在这目光的省视下被点燃的一颗过于澎湃的自尊心让善意之举充满了火药味,从而,受助者拒绝牺牲在弱势地位下愈显珍贵的尊严和平等来满足慈善家的自身价值认同。就如那最后以施舍之名拒绝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难以为继的他们需要这份帮助,也许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经历或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让他们艰难的选择拒绝。

然而,慈善之路不应因行善方式不当而闭塞阻滞。既已找到症结,何不求良医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坚决丢下慈善这件标签,而以人类共同体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约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个孤岛,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帮助的对象,才能以最适当的方式给他们以乐于接受而有意义的帮助与扶持,让受助人觉得,他们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着前进,而不是如难民领取政府施舍的粥粮。

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发现了“苦力”的价值的基础上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运动中,与其称他为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为所有农民、苦力的老师、朋友。他曾说:“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他不愿安居太师矣,空谈误国计,而是扎根到农民中,探索真正对他们有用的善举——开化与教育。

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要成为坚固的岛屿,需要慈善的力量来修补脆弱的堤坝,而要让慈善有力前进,就必须行善者脱下救世主的眼镜,带上捐助对象的眼镜,扎根到他的世界中,问一句:“你需要什么,我们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么?”这才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们以对的方式共同前进。

高一记叙文审题 篇2

面对如此困境,有些教师过于关注学生作文中呈现的各种问题,欲以问题的解决来推动作文教学。其实,这种做法与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相悖。现代积极心理学认为,注重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与优势,通过发展学生最有代表性的积极力量,并使之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相结合,才会有事半功倍之效。[1]那么,什么才是高一学生身上在写作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积极力量呢?那就是———对教材的熟悉,对生活的热情与投入。因而,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将熟悉的题材与人物进行陌生化处理,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同时将滞后的反馈即时化,科学、有序地推进记叙文写作教学,以期获得理想的效果。

一、熟悉的教材再加工

作为学生,他们熟悉的莫过于教材。只是通常的情境下,我们对一篇篇的经典课文舍不得割弃,篇篇讲读,看似篇篇讲到,实则走马观花,只追求了阅读的量而没有追求阅读的质,学生对课文印象不深,也就惶论自己的个性认识与再创作了。其实,如果我们对教材深加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创作,激励学生往文本深处看,读出深度、水平和个性,使含糊混沌的思想明晰化、深刻化,并且促使他们学以致用,充分激发他们的体验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写作热情。

那么,该如何设计问题并向教材深处挖掘问题以唤起学生的写作激情呢?下面,我将从两方面谈谈教材中写作问题的挖掘与呈现,通过有效的训练,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一)从深层心理挖掘问题

著名作家余华说过,司汤达和托尔斯泰两位作家教会了他怎么写人物的心理。人们一般认为,心理描写必须从人物的内心描写着手,可是,高明的作家却不这样认为。余华说,心理描写其实是不可靠的。[2]真正高明的作家是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来透露人物深层心理,因为波涛汹涌的人物内心我们无法触及,但人物动荡的内心变化一定会外露于他的神态动作语言,这样,我们得以窥见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因此,在人物内心活动激烈的地方,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时间,挖掘写作问题,促使学生走进人物灵魂深处,走进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写作范围。《雷雨》基本以对话为主,但简短的对话处处透露的是人物暴风雨般的激烈情感和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听不出人物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我们也就与戏剧的矛盾性失之交臂,也就错过了戏剧的精髓。侍萍无意间走进周公馆的一间房,面对自己熟悉的摆设,原本对周朴园恨之入骨的心理悄悄发生了转变。面对周朴园的对面不相识,她没话找话,不忍离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鲁周相认一节中侍萍的行为反常之处,布置写作题:请为人物补充潜台词。这样的练习将人物内心纠葛外露,让学生既看见了侍萍对周朴园的恨,也看到了她内心深处对那份情感的眷念,而对人物复杂内心的探寻也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从空白处挖掘问题

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认为,文本是一个召唤性结构,其中存在大量不确定的空白点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与文本对话,填充对话的过程就是意义生成的过程,就是读者用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文本进行再创作的过程。而文本中这样的空白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结合文体特征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补白,扩充自己的生命体验,真正将自我体验与情感融入文本中。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就有一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空白。烛之武常年默默无闻被人遗忘,风烛残年之时却被君王当做救命稻草委以重任,课本只是以“许之”二字表明了烛之武的深明大义,但毅然承诺前内心的翻江倒海却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揣测。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有趣且意味深长的空白后,要求他们对此补白,学生兴致勃勃地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郑公说完这句话,便紧紧盯着烛之武,试图从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看出他内心的想法。

可烛之武似乎并不为所动,耷拉着的眼睑下略有些浑浊的眼睛只是看着地面,就像平静的深湖,不起波澜。可那双颤抖的手出卖了他。因为激动,他的双手紧握,但因为年老力衰,只能堪堪握成空心拳,指节微微发白。也许是多年后被重用的欣喜,又或许是因为任务的艰难,还可能是国家可能将要灭亡的愤懑,他突然咬紧牙关,脸上松弛的肌肉紧绷着,眼里突然闪过一道精芒。郑公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良久,烛之武长长吐出一口气,眸子抬起,直视着郑公说:我答应您。

一个常年被冷遇的智者,晚年却被委以重任,是因为怨恨而置身事外,还是出于家国责任而只身犯险?学生合乎情理的想象很好地再现了烛之武的大义大勇。

经典作品中,这样的空白比比皆是,诸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答应太子丹之前的内心挣扎等,这样的空白,或者说是留白,正是学生才情的用武之地。

二、熟悉的题材陌生化

所谓熟悉的题材陌生化,是指通过变换叙述角度或叙述人物而获得一种新鲜的阅读体验,同时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这种叙述视角或叙述人物的变化保留了学生熟悉的选材,同时又能呈现出惊鸿一瞥的新奇。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修5《家庭女教师》一文中,作者茨威格有意识选择特殊叙述人物而造就了不同寻常的奇妙效果。这种效果正如作者所说:“谜一般的心理事物对我有着一种不安的支配力量,它们激起我极力去追踪它们的联系。”

传统的文学创作中,大多数作者习惯采用全知视角,即假设并允许作者全知全能,并写下他所了解的一切,这样作品也相应地获得了广阔的视野与宏大的社会场面,但缺乏认知的神秘感,而内聚焦限制叙事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所谓内聚焦限制叙事,是指作者完全退出作品(不承担叙事职责),而让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或主人公或配角,或亲历者或旁观者)担当叙事者,在他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范围内叙述人物事件,以人物有限的认知营造阅读的新鲜气氛。茨威格的这篇小说运用的正是这种内聚焦限制叙事方式。故事的展开是靠两个女孩来完成的,她们对成人世界的窥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如果不运用这种特殊的不谙世事的女孩视角,不以这一对小姐妹的身份去亲历故事,不以她们的眼光去见证故事的话,就不会有化平常为神奇的效应。如果用常规的成人视角来看的话,茨威格的这个故事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家庭女教师爱上了主人家的侄子,并怀了孩子,但不幸被无情地抛弃,还被主人辞退,最终被逼自杀。故事悲惨但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但正因为作者起用了这种特殊的小女孩视角,就使得一个平凡的故事变得波澜曲折,惊心动魄,与成人经验不同的受限的小女孩的认知无论给读者还是作者都带来一种奇妙的心灵冲击。可见,司空见惯的选材经过合理的叙述人物的布局完全可以让人耳目一新。

同理,当学生写“等待花开”时,习作内容不再是千篇一律自身亲历中考而是作为旁观者记录父母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当写“出发”时,不再是自己出发去学校去旅游,而是见证父母为家庭出发奔波;当写“距离”时,不再是局限于与同学父母之间的距离,而是心酸父母之间的距离,城市人与农村人之间的距离……当我们把更有冲击力的又为我们熟悉的多元人物多元视角带到学生面前,我们就很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热情回应与成长。于是,面对“智慧”这样高冷的题目,学生笔下出现了众多的小角色,其中一位喜欢大喊大叫的快递员最为瞩目。

眼前,丝丝白中透黑的头发,像是用刀刻上去的皱纹,略显佝偻的身体穿上被洗得发白的蓝衬衫,以及那双古老款式的皮鞋都告诉我他不过是一个年迈的老头,只有那双仍然炯炯有神的双眼让我相信他喊得出那么雄浑的声音。

……

新来的年轻人不再大喊大叫,小区回归了平静,但我却觉得缺了什么。奶奶开始抱怨自己总是忘了发快件,小区里的人则发牢骚说自己的快件不知道去了哪里。“原来他一喊,我就知道了……”

当智慧接了地气,当学生不仅能做主角还能根据需要化身为一位旁观者或叙述者,熟悉而平静的故事同样可以而且更加打动人心。

三、滞后反馈即时化

当然,除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写作价值,我们还必须充分优化教师的反馈机制。一直以来,作文训练以战线漫长为特点。从学生开始写作到教师批改至最后讲评,通常需要一周时间,慢的可以拖到十来天以至更长。当教师兴致勃勃地准备讲评时,其实学生的写作记忆已所剩无几,讲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而据心理学研究成果,反馈对学习的作用具有动机和认知两个方面的效果。在动机方面,如果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就会引起他的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情绪体验,并进一步影响他的学习动机。在认知方面,学习者可以从对学习结果的了解中,获得有关正确或者错误的信息,成为指导自己今后学习的定向依据。基于反馈效应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教师大多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积极与肯定的反馈,但是,学生练习的即时反馈却总是因为授课任务而被耽搁,特别是作文的即时反馈更因为任务量大而被迟滞,而滞后的反馈大大弱化了积极效应,消减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果我们能够满足一定条件,几乎每一种活动都能产生快乐体验,作文教学也不例外。那么,在作文教学进程中,如何在具体操作环节实现即时反馈以增强学生的快乐体验,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呢?在考虑学情、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写作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性特征,特别是在高一阶段。所谓的结构性特征就是我们的每次作文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如写好标题,写好开头,学会描写景物,学会首尾呼应,学会对比等等短平快的学习目标,加以明确的规则和相应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直接的即时反馈,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已经取得了哪些进步,还需要做哪些调整,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就算不能堂堂课实现一个短平快的目标,也应每次完篇练习前尽量侧重一个目标,当学生能够完成时,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在完篇练习时,也可采用多种方式以实现反馈即时化:如是旧题,可于课后直接张贴范文;如是新题,可在浏览后第二日挑选范文张贴。当我们每次都能及时给学生提供一种风向标,当我们将作文变成一个可以量化的课程时,学生也就能从中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并通过即时反馈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持续的写作动力。学生的写作效果显示,短平快的片段练习与完篇练习的交错训练是比较理想的训练方式,学生能够相对保持高昂的写作热情。

毋庸置疑,尽管我们竭尽全力加以引导、鼓励,学生的作文训练依然是一个辛苦而需努力的过程。本文也只是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引导下试图为目前的作文困境找到一条出路。出路不等同于捷径,这条路依然漫漫而需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任俊.乐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21.

[2]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08.

浅议高一记叙文写作动机之激发 篇3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教学本该身肩重任昂扬前行,然而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却依然举步维艰。尤其是记叙文写作,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缺乏与积淀的不足,不仅习作一再暴露出题材重复、老旧和思想低龄幼稚的弊端,而且学生的写作欲望缺失。而教师批改反馈的滞后拖延又雪上加霜般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影响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面对如此困境,有些教师过于关注学生作文中呈现的各种问题,欲以问题的解决来推动作文教学。其实,这种做法与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相悖。现代积极心理学认为,注重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与优势,通过发展学生最有代表性的积极力量,并使之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相结合,才会有事半功倍之效。[1]那么,什么才是高一学生身上在写作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积极力量呢?那就是——对教材的熟悉,对生活的热情与投入。因而,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将熟悉的题材与人物进行陌生化处理,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同时将滞后的反馈即时化,科学、有序地推进记叙文写作教学,以期获得理想的效果。

一、熟悉的教材再加工

作为学生,他们熟悉的莫过于教材。只是通常的情境下,我们对一篇篇的经典课文舍不得割弃,篇篇讲读,看似篇篇讲到,实则走马观花,只追求了阅读的量而没有追求阅读的质,学生对课文印象不深,也就惶论自己的个性认识与再创作了。其实,如果我们对教材深加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创作,激励学生往文本深处看,读出深度、水平和个性,使含糊混沌的思想明晰化、深刻化,并且促使他们学以致用,充分激发他们的体验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写作热情。

那么,该如何设计问题并向教材深处挖掘问题以唤起学生的写作激情呢?下面,我将从两方面谈谈教材中写作问题的挖掘与呈现,通过有效的训练,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一)从深层心理挖掘问题

著名作家余华说过,司汤达和托尔斯泰两位作家教会了他怎么写人物的心理。人们一般认为,心理描写必须从人物的内心描写着手,可是,高明的作家却不这样认为。余华说,心理描写其实是不可靠的。[2]真正高明的作家是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来透露人物深层心理,因为波涛汹涌的人物内心我们无法触及,但人物动荡的内心变化一定会外露于他的神态动作语言,这样,我们得以窥见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因此,在人物内心活动激烈的地方,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时间,挖掘写作问题,促使学生走进人物灵魂深处,走进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写作范围。《雷雨》基本以对话为主,但简短的对话处处透露的是人物暴风雨般的激烈情感和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听不出人物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我们也就与戏剧的矛盾性失之交臂,也就错过了戏剧的精髓。侍萍无意间走进周公馆的一间房,面对自己熟悉的摆设,原本对周朴园恨之入骨的心理悄悄发生了转变。面对周朴园的对面不相识,她没话找话,不忍离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鲁周相认一节中侍萍的行为反常之处,布置写作题:请为人物补充潜台词。这样的练习将人物内心纠葛外露,让学生既看见了侍萍对周朴园的恨,也看到了她内心深处对那份情感的眷念,而对人物复杂内心的探寻也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从空白处挖掘问题

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认为,文本是一个召唤性结构,其中存在大量不确定的空白点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与文本对话,填充对话的过程就是意义生成的过程,就是读者用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文本进行再创作的过程。而文本中这样的空白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结合文体特征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补白,扩充自己的生命体验,真正将自我体验与情感融入文本中。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就有一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空白。烛之武常年默默无闻被人遗忘,风烛残年之时却被君王当做救命稻草委以重任,课本只是以“许之”二字表明了烛之武的深明大义,但毅然承诺前内心的翻江倒海却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揣测。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有趣且意味深长的空白后,要求他们对此补白,学生兴致勃勃地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郑公说完这句话,便紧紧盯着烛之武,试图从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看出他内心的想法。

可烛之武似乎并不为所动,耷拉着的眼睑下略有些浑浊的眼睛只是看着地面,就像平静的深湖,不起波澜。可那双颤抖的手出卖了他。因为激动,他的双手紧握,但因为年老力衰,只能堪堪握成空心拳,指节微微发白。也许是多年后被重用的欣喜,又或许是因为任务的艰难,还可能是国家可能将要灭亡的愤懑,他突然咬紧牙关,脸上松弛的肌肉紧绷着,眼里突然闪过一道精芒。郑公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良久,烛之武长长吐出一口气,眸子抬起,直视着郑公说:我答应您。

一个常年被冷遇的智者,晚年却被委以重任,是因为怨恨而置身事外,还是出于家国责任而只身犯险?学生合乎情理的想象很好地再现了烛之武的大义大勇。

经典作品中,这样的空白比比皆是,诸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答应太子丹之前的内心挣扎等,这样的空白,或者说是留白,正是学生才情的用武之地。

二、熟悉的题材陌生化

所谓熟悉的题材陌生化,是指通过变换叙述角度或叙述人物而获得一种新鲜的阅读体验,同时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这种叙述视角或叙述人物的变化保留了学生熟悉的选材,同时又能呈现出惊鸿一瞥的新奇。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修5《家庭女教师》一文中,作者茨威格有意识选择特殊叙述人物而造就了不同寻常的奇妙效果。这种效果正如作者所说:“谜一般的心理事物对我有着一种不安的支配力量,它们激起我极力去追踪它们的联系。”

传统的文学创作中,大多数作者习惯采用全知视角,即假设并允许作者全知全能,并写下他所了解的一切,这样作品也相应地获得了广阔的视野与宏大的社会场面,但缺乏认知的神秘感,而内聚焦限制叙事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所谓内聚焦限制叙事,是指作者完全退出作品(不承担叙事职责),而让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或主人公或配角,或亲历者或旁观者)担当叙事者,在他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范围内叙述人物事件,以人物有限的认知营造阅读的新鲜气氛。茨威格的这篇小说运用的正是这种内聚焦限制叙事方式。故事的展开是靠两个女孩来完成的,她们对成人世界的窥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如果不运用这种特殊的不谙世事的女孩视角,不以这一对小姐妹的身份去亲历故事,不以她们的眼光去见证故事的话,就不会有化平常为神奇的效应。如果用常规的成人视角来看的话,茨威格的这个故事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家庭女教师爱上了主人家的侄子,并怀了孩子,但不幸被无情地抛弃,还被主人辞退,最终被逼自杀。故事悲惨但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但正因为作者起用了这种特殊的小女孩视角,就使得一个平凡的故事变得波澜曲折,惊心动魄,与成人经验不同的受限的小女孩的认知无论给读者还是作者都带来一种奇妙的心灵冲击。可见,司空见惯的选材经过合理的叙述人物的布局完全可以让人耳目一新。

同理,当学生写“等待花开”时,习作内容不再是千篇一律自身亲历中考而是作为旁观者记录父母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当写“出发”时,不再是自己出发去学校去旅游,而是见证父母为家庭出发奔波;当写“距离”时,不再是局限于与同学父母之间的距离,而是心酸父母之间的距离,城市人与农村人之间的距离……当我们把更有冲击力的又为我们熟悉的多元人物多元视角带到学生面前,我们就很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热情回应与成长。于是,面对“智慧”这样高冷的题目,学生笔下出现了众多的小角色,其中一位喜欢大喊大叫的快递员最为瞩目。

眼前,丝丝白中透黑的头发,像是用刀刻上去的皱纹,略显佝偻的身体穿上被洗得发白的蓝衬衫,以及那双古老款式的皮鞋都告诉我他不过是一个年迈的老头,只有那双仍然炯炯有神的双眼让我相信他喊得出那么雄浑的声音。

……

新来的年轻人不再大喊大叫,小区回归了平静,但我却觉得缺了什么。奶奶开始抱怨自己总是忘了发快件,小区里的人则发牢骚说自己的快件不知道去了哪里。“原来他一喊,我就知道了……”

当智慧接了地气,当学生不仅能做主角还能根据需要化身为一位旁观者或叙述者,熟悉而平静的故事同样可以而且更加打动人心。

三、滞后反馈即时化

当然,除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写作价值,我们还必须充分优化教师的反馈机制。一直以来,作文训练以战线漫长为特点。从学生开始写作到教师批改至最后讲评,通常需要一周时间,慢的可以拖到十来天以至更长。当教师兴致勃勃地准备讲评时,其实学生的写作记忆已所剩无几,讲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而据心理学研究成果,反馈对学习的作用具有动机和认知两个方面的效果。在动机方面,如果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就会引起他的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情绪体验,并进一步影响他的学习动机。在认知方面,学习者可以从对学习结果的了解中,获得有关正确或者错误的信息,成为指导自己今后学习的定向依据。基于反馈效应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教师大多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积极与肯定的反馈,但是,学生练习的即时反馈却总是因为授课任务而被耽搁,特别是作文的即时反馈更因为任务量大而被迟滞,而滞后的反馈大大弱化了积极效应,消减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果我们能够满足一定条件,几乎每一种活动都能产生快乐体验,作文教学也不例外。那么,在作文教学进程中,如何在具体操作环节实现即时反馈以增强学生的快乐体验,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呢?在考虑学情、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写作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性特征,特别是在高一阶段。所谓的结构性特征就是我们的每次作文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如写好标题,写好开头,学会描写景物,学会首尾呼应,学会对比等等短平快的学习目标,加以明确的规则和相应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直接的即时反馈,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已经取得了哪些进步,还需要做哪些调整,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就算不能堂堂课实现一个短平快的目标,也应每次完篇练习前尽量侧重一个目标,当学生能够完成时,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在完篇练习时,也可采用多种方式以实现反馈即时化:如是旧题,可于课后直接张贴范文;如是新题,可在浏览后第二日挑选范文张贴。当我们每次都能及时给学生提供一种风向标,当我们将作文变成一个可以量化的课程时,学生也就能从中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并通过即时反馈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持续的写作动力。学生的写作效果显示,短平快的片段练习与完篇练习的交错训练是比较理想的训练方式,学生能够相对保持高昂的写作热情。

毋庸置疑,尽管我们竭尽全力加以引导、鼓励,学生的作文训练依然是一个辛苦而需努力的过程。本文也只是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引导下试图为目前的作文困境找到一条出路。出路不等同于捷径,这条路依然漫漫而需上下求索。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2014YQJK013)《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任俊.乐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21.

[2]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08.

[3]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7:38.

高一记叙文 篇4

高一记叙文1

周末,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我爱你!”布置完这项作业后,大家一片哗然,在私底下小声讨论起来。我听到了这项作业后,感到头都要炸了,因为我从没对父母说过一次“我爱你!”,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回到家里,我看见妈妈正做家务。于是,我轻声走到妈妈面前,脸涨得通红,妈妈看打我有些异样,忙问:“怎么啦?”“没事。”我喃喃答道。我想说的话就像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来。

这时,我的脑海闪现出一幅幅画面,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在一个冬天,我不幸患上了肺炎,咳嗽不止,每天晚上都会惊醒。妈妈每次都会把我抱在怀里,安慰我。

我去了很多次医院,吃了很多难吃的药,可我的病却总不见好转。每当妈妈把药端给我吃时,我都皱起眉头不想吃,妈妈只好安抚我,喂我吃药。终于,妈妈打听到了一个老中医,听说能治好我的病,妈妈顾不得白天工作的劳累,连夜带我去老中医的家,老中医对我进行了简单的检查,又问了妈妈关于我的病情后,很自信地说:“没问题,吃点中药调理一下就好了。”

这时,我看到妈妈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笑容,连连道谢老中医。回忆起这件事,我感觉有一股爱的暖流在我身边环绕。我有了爱的力量,鼓起了勇气,来到妈妈的面前,大声地说“妈妈,我爱你!”妈妈听了以后,愣了半响,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一把将我搂进怀里,轻抚着我的头说“儿子呀,我也爱你。

只要你健康、快乐地成长就行了!”听了妈妈的话,我点了点头,心里暗暗地想: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报答妈妈。经过这一次特殊的作业,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母爱,也知道了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永恒的爱。

高一记叙文2

放假之前,班级里说得沸沸扬扬的支教活动到底还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能够成行,说起来还蛮遗憾的。可是学校里有实践的任务,集体的不行,个人的总还要去啊。其实在高中每个暑假也有类似的表格发下来,那些时候因为作业多自己也懒,都没有去的,常常就是盖个章,胡乱地写点感想就交差了。这一次,我想去认真实践一下。可是,事实上,我还是不够有勇气,不会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所以去了爸爸单位一楼大厅的政务受理中心。不过,那里对我来说,一开始真的是个陌生的地方。我爸对我蛮严格的,我坐在正对大门的地方,爸爸进门来却几乎不和我打招呼,说话也是讲些要好好听话之类的。想到之前要求爸爸让我去没有熟人的地方,因为我不想被照顾,不想只是去观望观望却不能做什么。当我真正去受理中心的时候,第一个感觉是:好盲目啊~真的。 看到那些名目繁多的受理单躺在打印机的纸盒里,还有一沓一沓用回行针和方便夹夹住的单子,我真的很迷茫。第一天学习了最理论的东西,那些受理需要的时间就把我的脑子给弄乱掉了。7个,10个,15个还是20个工作日,我完全都弄不清楚,而那些需要审的证件,执照,证书,我也完全看不懂。看着叔叔阿姨在忙来忙去的,都很熟练,我觉得自己挺没用的呢。

爸爸之前说的是要我做力所能及的事,但是我发现,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却都是我力所不能及的。我要开始学。是后来受理中心真的太忙了,也是我实在太没有事做就对不起来实践的那么10天了,吴阿姨开始教我做简单的工作啦。 开发票。忽忽,幸好还记得从1到10的中文大写。发现其实开始学了也不难,只是我开票的速度好慢,不过终于有事可以做,没有想过开一张发票也可以让自己有成就感的。哈哈~ 打电话。那些退件是需要通知申请人他的申请或是其他什么有不合理的地方被退回了。我打的第一个电话,和对方讲了半天的船名,他就是不懂,后来才发现是拨错了一个号码。怎么会这么失败,打个电话都出错,难道说是紧张,忽忽。

虽然是这样,对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打电话对我来说也很新鲜啦。、审批单。文字输入就应该简单很多吧?结果居然不是。平常聊Q的时候还感觉自己打字蛮快的咧~没想到,碰到那些希奇古怪的姓名和船名还有住址的时候,智能ABC真的很不管用,每个字都要挑,就慢得要命,怪不得叔叔阿姨用的都是五笔。真是有实践才知道需要什么诶~我就说嘛,智能ABC和五笔,就好象是自由泳和蛙泳,不在一个速度。诶,好好练打字。 送材料。这个应该是最简单的了,只要跑去楼上215就行,发觉自己每天跑上跑下也蛮开心,能做简单的事情也好啊~对吧。 我还登记过其他的单子,可怜我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也签过字的,虽然都不是自己的名字,也够过瘾了啦~ 刚开始日子挺难熬的,因为我什么都不会,后来就好了,有事做就不觉得时间过得慢。在这10天里,除了做了简单的工作以外,也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过得还蛮不错的。大家对我挺满意的,当然啦,他们会有鼓励我的成分嘛忽忽。

高一记叙文3

六月,本应是热闹的,却因离别而多了一丝凄凉。凄凉中,栀子花怒放着。在花香中,我们热泪相拥、挥手而别,相约着九月再来这个同窗三年留下太多年少轻狂的地方作最后地离开。是的,我们来了,如约而至。此时,栀子花谢了,凄凉中又多了一丝怜惜。望着曾经的教室,用三分钟回味起三年时光——曾经的朦胧中,我们一起在跑道上龟速前进;曾经的课堂上,一起把梦想说得天花乱坠;曾经的烈日下,一起对篮球爱不释手;曾经我们也目睹高一届毕业,也曾觉得毕业离我们遥不可及……三年时光,三分钟回味,一辈子记忆

回忆和不舍只能用一眶热泪表达。以后的我们有着各自的目标,向着各自的梦想做着不同的努力。我们还会相遇,却会失掉现在这份熟悉。我怕我们的关系会耐不住时间的冲刷而让“同学”两字丢失了该有的情感,仅成为一个无意义的代名词。但我又坚信着我们的记忆会持之以恒,在多年后记起时而露出真心的微笑,或者叹出怜惜之气。

我们的离开并不会让曾经的校园多一份寂静,我们也很快就会被学校淡忘。教室还是原来的教室,而人已经换了。但这里承载了我们人生中最美的历史——小学时,天真无知;高中时,学习压力不断而来;大学时,应承担起生活的责任——唯有初中是青春最美的篇章。在无知中日趋成熟,又没有成熟时不堪重负的压力和责任。

“把离别当做新的起点,让六月成为永恒纪念……”我们走了,以这样的身份最后一次离开。夕阳下,我们的身影漫长地铺在地面上。用心灵承载着三年记忆,眼泪淌过脸颊,最后一步迈出校门。我想坚定的离开,却仅仅三步之遥又忍不住回头。我们的背影没有目光远送,也没有人来挽留,或者是一句再见。唯一伴随着我们离开的,是班主任在毕业班会上含泪说的会在我耳边荡漾一辈子的那句“9。2我永在,我希望你们以后都要好好的”。

是的,我们要好好的。把往事封印在脑海,让它一直美好。用一个新的心态来迎接即将的开始。在以前的时光记忆中,寻找着自己的不足,时刻提醒着自己,在新一段启程中,毋忘改正。经历过离别的人,才真正懂得珍惜。时光划过,无法挽留,记忆却深深刻画在人生历史的谱册上,无法删除,无法磨灭。

九月,开学季,校园里回荡着师生们的声音,显得那么热闹。凄凉在热闹中被冲淡,没有谁再去注意栀子花谢了……

高一记叙文4

记叙文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是写作训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一般说来,它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这个人物可以写一件事,也可写几件事;

二是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

即以事件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事件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如果说这篇文章也记叙了三件事,通过这三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给我们一个启示,这就是写事的文章。

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但应注意的是,在一篇记叙文中,写人、写景、写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应各有侧重。

高一记叙文5

笑有好几种:一种是开心的大笑;一种是鄙视的冷笑;一种是纳闷的苦笑;一种是崩溃的傻笑;但是,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坚强的微笑呢?在这个微笑的背后,有着一个心酸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现实的身边。有一个女孩叫蕾蕾,她是一个品学兼优、活泼开朗的好学生。她有着美好的童年,她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虽然并不是很富裕,但是,日子过得甜甜美美的。但是,谁都没有想到,一个疾病让一个可爱的女孩从此变了。是的,她染上了鼻炎癌,多么可怕的字眼啊,这种病几乎是绝症。

但是,蕾蕾并没有倒下,她非常乐观,她对伤心欲绝的母亲说:“你瞧我这病多好啊!别的病需要开刀,可是我这病不用开刀......”记得还有一次,蕾蕾发烧了,高烧到了四十二度,母亲非常着急,抱着她上医院。但是,蕾蕾拒绝了,她笑着对母亲说:“再等等。我想等到四十三度,因为这样,也许可以把癌细胞全部杀光啦!”母亲笑了,她也笑了。但是,没有人知道,其实蕾蕾这时已经很难受了,她的头痛得快要爆炸了,可是,她仍然保持着坚强的微笑。就这样,直到蕾蕾晕了,才去医院。也许,你们认为很荒唐,但是,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因为不让母亲着急。

在蕾蕾的患病期间,她的家人几乎用去了所有的积蓄,蕾蕾看见眼里,伤心在心里。她从来不喊疼,永远在父母的眼中保持着坚强的微笑。她从来只把微笑带给别人,在这缤纷的世界里,只要她活着一天,她就给别人带来一丝微笑,从来不把他脆弱的一面展现出来,其实,她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直到现在,她仍然追求着,她仍然向往着未来。每天睁开眼睛,她就十分心奋,因为,她又可以多活一天,又可以微笑一天了......也许,明天她将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她总有着求生的信念,只要她还活着,她就要微笑对待每一天了。

她的笑是她最后的挣扎,望图父母的放心,望图寻找一丝心灵的慰藉。也许那是她的美,美的怪异,美的另类。从今天起,知道了这个故事,我才明白,世界上有一种微笑叫做坚强!轻轻地微笑,将是她给世界最后的礼物......

高一记叙文6

夜幕降临,吃晚饭。爸爸妈妈会牵着我的小手出去散步。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充满了幸福。

我轻快地踱步,沿着通往前方广场中心的小路唱着欢快的歌。天色越来越暗,广场周围的灯光渐渐亮起来。从远处看,到处的灯光就像天空中闪耀的星星,点缀着雾蒙蒙的夜晚。在熙熙攘攘的广场中心,人们来来往往,一群年轻的阿姨穿着青衣,用优雅古典的民间舞蹈音乐舞动着她们优雅的姿态。它们随着轻云缓缓移动,用精细的舞步划出美丽的弧线,给围观者带来美的享受!

还有一群放风筝的朋友。他们牵着风筝在广场上跑来跑去。在父母的帮助下,荧光风筝在空中飞得越来越高。各种彩色荧光风筝在空中自由摆动,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一路上有各种特色小吃,有美味的北方烤肉,令人垂涎的重庆面,还有味道浓郁的湖南臭豆腐。这些独特的零食冲击了我的味蕾,我忍不住食物的诱惑吃了下去!

这个繁华的地方真的很受欢迎!我喜欢这里的车马,喜欢这里的高楼大厦,喜欢这里朦胧的夜色。

高一记叙文7

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一幅热闹而拥挤的场面,在路边一家不大的小诊所里,也是如此的拥挤。

不大的空间内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一缕阳光穿透玻璃照在诊所的白瓷砖上,很耀眼,很温暖。

我来陪妹妹输液,人很多,我们只好扎了针坐在走廊里,突然,诊所的门被推开了,逆着光,我只看见一个干瘦而佝偻的抱着孩子的身影,虽看不清相貌,可我却肯定她绝没有那种倾国倾城的姿色。

果然她进来后,我打量了她一下,她实在是与周围那些外表光鲜亮丽的“富太太们”反差大。她又黑又瘦,眼睛中虽流露着质朴,却深深陷入了眼窝里,很平常朴素的衣着,典型的农家妇女的形象。

似乎她的孩子发高烧了,她脸上的焦急与无助的神情更让我确定了她农村妈妈的身份。很快她的孩子扎好了针,在那个女人的怀中进入了梦乡,女人也轻轻拍打着孩子,却小心的.避开了扎着针的额头。

忽然,一个同样坐在走廊的老奶奶企图要站起来去厕所,却无法拎起自己的输液瓶。我见了刚想起身去帮助老奶奶,却发现那个黑瘦的女人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拎着两个输液瓶就带着老奶奶去厕所了。我看着老奶奶的身旁那几个陪同病人却两手空空的人愣住了,他们“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让我没由来的感到心寒,他们身旁悬挂的“让世界充满爱”的公益广告让我觉得无比刺眼。

不一会儿,女人依旧用她那干瘦的身躯支撑着一个孩子和两个输液瓶走了进来,依旧是逆着光,可我却仿佛从她那干瘦的躯壳后看见了高大的灵魂。

那耀眼的白瓷砖也因女人而黯淡无光……

高一记叙文8

高中作文频道为大家整理的 高一记叙文大全:微笑容易,供大家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 频道。

世界上有一种不会凋谢的花朵,那就是微笑。它不分季节,不论南北,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会开放。越是高洁的心灵,微笑之花越美。

我爱微笑,深深地迷恋上这种美丽的表情。因为,永远微笑的人是快乐的,永远微笑的面孔是年轻的。把微笑带给生活,犹如阳光斜洒大地的祭然,浪花冲刷礁石的激情……

留一个微笑给伤痛,伤痛会悄然溜走。

因为心中已盛满阳光,它便无处驻足;留一个微笑给邪恶,它们就会瑟瑟发抖,因为邪恶最恐惧的就是面对真理的笑容;留一个微笑给善良.它会发扬光大;留一个微笑给弱者,他会升起奋进的风中凡……

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将你最灿烂的微笑播撒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充实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你的生命会因此而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微笑吧,你会发现这是多么高尚的美德。

跌倒时,它给人们阳光般的援助;

迷惘时,它给人们波涛般的勇气;

失落时,它给人们清风般的慰藉;

冲动时,它给人们天空般的胸襟……

它就像寒冷时的一轮太阳,酷热时的一阵清风,饥饿时的一顿佳肴,干渴时的一场甘露……在人们需要时翩翩降临。

人生的乐趣莫过于微笑着面对一切,它源自于佛祖拈花的智慧.因为微笑,佛教便有了无语的冲机,于是,微笑便成了一种态度,一种领悟,一种修行。只要你自信而不轻狂,悲伤而不颓废,衰老而不僵化,青春而不摇滚。

把微笑带给生活,用微笑去点缀生命,就不用再苦苦寻觅快乐,乞求光阴的怜悯,再把它储酿成一坛幸福的美酒,享用一生。

若有人问我,什么最容易?我会轻松自如地对他说“当然是微笑最容易了,因为.它让我无忧无虑没有烦恼,它让我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大小事情,它让我快乐地面对人生,使我的人生因此而变得更加灿烂,更加管彩。

只要笑一笑,没有什么事情过不去的。

我会永远记住这句语。亲爱的朋友,希望你也能记住它。

高一记叙文9

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注定我们不再独立于这个世界,就如鲁迅先生所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我们并不遥远。

不论困难多大,我在你身边。

他不是一位富有的大老板,他不是一名公众人物,他更不是帅气的年轻小伙子,但是,他却做了一件让许多人能够改变命运的事。他是来自新疆的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商人,他以卖羊肉串为生。这是一份多么卑微,多么令人不屑的工作,可是他却靠卖羊肉串的钱,使得灾区许多孩子有了了上学的机会,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叫阿里木,他说:“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上学,是我的快乐。”阿里木说,每串羊肉串卖一块钱,而其成本费就要六、七毛,还不包括他个人的劳力付出,但就凭借这几毛钱,阿里木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他没钱,没车,房子也是租的,但是他依然坚定他的善举,不论多大的困难,他不会停止他的爱心活动。

不论距离多远,我在你身边。

想象着这样一幅场景:在无数人敲锣打鼓,吹拉弹唱之际,花轿内的新娘,一双愁苦的眼神,两行泪水缓缓地从脸颊滑下,她轻轻地擦去,沉思片刻后,便露出令人心酸的微笑。她是被诗人称赞的大漠女子,王昭君。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环境下,她承受着多大的思念与压力。纵使在宫廷内没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没有奢靡的生活,但是与这大漠相比确是何等奢华!但她没有贪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大漠之路。在大漠里,或许她生活艰苦,或许她心含委屈,但她却心系她的国家,为了国家,她的心从未离开。

不论阻碍有多大,我在你身边。

来自台湾的张平宜,原本在台湾可以有着拿高薪的生活,无忧无虑。但是,当她了解到一个麻风病泛滥的小村庄后,她毫不犹豫地辞掉了高薪工作,只身来到麻风病村。难道她不害怕吗?她不后悔吗?她说:“刚开始也怕过,可是相处久了之后就不怕了。”她说只有在学生们不听话的时候,在他们不努力学习的时候,她才有过后悔。她为了治疗孩子们的病,为了建学校,回到台湾不断募捐,遥远的海峡两岸,一重又一重的阻碍,隔断不了她回到孩子们身边的心。

这个世界有你,有我,我们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我就在你身边。

高一记叙文10

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即对自己严格要求,日省吾身,见贤则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孔夫子曾教导弟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就是此意。

对做学问者来说,严于律己的精神必不可少。纵观历史,凡学有所成者莫不深知此理。古时学者悬梁刺骨,囊荧映雪,故有纵横捭阖之才,经纶世务之智;王右军临池练字,在池中洗笔,竟染黑了一池水,故后有书圣美誉。其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的决心意志着实令人敬佩。也正因为这种精神,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国之才。

对修养自身者而言,严于律己更显得尤为重要。儒家朱熹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检视自己的行为。法家荀况同样也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名而行无过矣”。可见反躬自省,严于律己对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以此看来,严于律己可达到不断完善自己,以至于“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宽以待人”即宽容地对待别人,多发掘欣赏别人的优点。只有如此,才能发字内心地热爱民众,即儒家所提倡的“仁”,和墨家所阐释的“兼爱”。

孔子将“恕”归结为儒家要义之一,劝说人们原谅他人的过错,包容他人的缺点。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今天抱怨这个人太小气,明天又说那个人目中无人,以致于弄得人际关系紧张。因为他不懂得宽恕别人,看人只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当然就无人可入其眼。试问天下又有谁是十全十美的吗?经常义正词严地指责别人难道就能说明你身上缺点很少?恐怕事实恰好相反。

进一步来说,如果一个人经常欣赏别人的优点,那麽在他眼里则天下无一人不可爱,又哪会心生怨恨呢?东坡流放岭南之时,曾与化外人比邻而居。但他看不到他们的粗鲁,而只看到他们的豪放和不拘小节;看不到他们的不知礼仪,而只看到他们的自然率真。故虽生活艰苦而能得邻里多方援助,结交到不少好友。所以懂得欣赏别人的人总是乐观愉快,兼怀仁爱之心。

“宽以待人”是最好的为人处世之道,它令人旷达无忧。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言治学修身,一言善处人际,人生三昧尽在其中。如此金玉良言不止应常挂于嘴边,更应反复思量,定能从中获益良多。

高一记叙文11

“下次见面就是高二了。”班长笑着对我说了这句话,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一下子愣了,不知说什么好。在班长快要走出高一二班的教室门时,我冲着他的背影说了句“班长你扭过头来我再看你一眼。”班长转过身,小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缝。他走出教室,向我挥了挥手。

高一竟真的就这样溜走了,好舍不得。

高一二班,很快就会变成高二二班。过不了多久,五十四个人就会走上三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文、理、艺。昨天老师统计了侧文侧理的人数,我们班大约有三分之一学文的。我让同桌在侧理的那一栏里写上了我的名字,我不敢自己填,怕手抖,呵呵。老爸支持我学理,但我很茫然啊,我喜欢写点东西,但不喜欢背历史政治,我喜欢物理,但不喜欢化学,纠结ing。

今天中午准备和陈敬一起吃顿饭,但没吃成,她急匆匆地找同学帮忙拿书,说两年之后再在一起吃顿饭也不迟啊。两年之后,呃,两年之后我干嘛呢,是哭是笑,是喜是悲,是冥冥中自有定数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和她说话都是喊出来的,看谁大声,看谁更神经。她和朱大姐在一个班,又在一个寝室,她俩爱做一特无语的事,就是每天中午先回寝室把拖鞋换上,然后再去买饭。

虽然高一过去了,但不知怎么的,却是在怀念初中的同学。一中的人,不管是同学,还是同事,或者朋友,有谁能够陪我一起哭一起笑?有谁能够陪我一起疯一起闹?

有谁能够陪我发呆坐到天明?有谁能够从三中大老远跑来只为给我送一份生日礼物?有谁能够唱张雨生的大海给我听陪我泪流满面?

不是我冷,是人情味淡了。

但仍旧舍不得高一,不是舍不得某人,而是舍不得这个集体,毕竟呆了一年。

现在竟有点怕这个班里的人了,不知道他们说的话做的事是真还是假。好几个人都告诉我班里有谁谁两面派,谁谁有坏心眼,谁谁又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说实话我真的不想知道这些,本来我以为班里的人对我都很好,但是听了那些话之后感觉谁的笑容之后都有一张吓人的脸,死死地盯着自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咬一口。

我变得小心翼翼。头天晚上吃了别人的一点零食,第二天晚上一定要买同样的东西给她吃,不然就会感觉欠她多大人情似的。让给你东西,不吃就会说你看不起她,吃了又好像沾了她多大光似的。

我不想也不会那么圆滑地做人,我开心的时候就会大声笑出来,难过的时候就会趴在被窝里哭一晚上,我没有强颜欢笑,也没有故作深沉,我真的真的只想做最真的我。

别了,我的高一,希望八月三十一号开学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单纯的,善良的。毕竟,我们还都是孩子。

高一记叙文12

随着暑假的到来,我被父母带到奶奶家。一到奶奶家,我就跑到姐姐房间,我们姐妹又玩得不亦乐乎了。

下午,烈日烤焦了门前的地面。怕无聊但不怕热,我们拿起漏盆洗菜,打算在小溪里抓鱼!

小溪被太阳晒暖了,小鱼躲在石缝里,一赶一大群鱼就出来了。可是我笨手笨脚的时候,大鱼已经逃了,只找到了几只猫和鱼。我还是不信。我必须找到大鱼!我想奋斗。

我妹妹不一样。她认真地盯着水中的“目标”,静静地跟着它,手慢慢地深入水中,渐渐地靠近它。目标还没反应过来,姐姐就把鱼“刷”了一下,放进了放鱼的纸杯里。好大的一个!我惊呼道。

从姐姐的长相得知,我明白了不能心急抓鱼。我“扫描”了水中的目标。突然一个大人物跳了过来,吓得我“哇”的一声叫了出来。然后我看到一条黄色的长尾巴,眨眼间就跳进了缝隙里。我赶紧跳到岸上,惊恐地指着缝隙告诉姐姐有蛇!姐姐不信,说我眼花了。刚开始我是振振有词的,渐渐觉得不敢相信。这条小溪里怎么会有蛇?我也觉得头晕,又下水了。我找到了,在木棍网的缝隙里擦了擦。我没有回应。我再次确认,我可能真的错了。就在我冷静下来的时候,一个人影直接跳了出来,我姐看到了。我们的姐妹很快跳到了岸上。我看清楚了,原来只是一条鳗鱼,是虚惊一场。肯定是有人洗菜的时候不小心掉了。

时光飞逝,夕阳把水染红。只有到那时,我们才知道已经是晚上了,站直了,爬到岸边,看看自己今天的成就。虽然没用,所以小鱼吃不下,但我们还是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高一记叙文1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小时候,经常围着爸爸闹着要背我,把爸爸弄得气喘吁吁的。

小时候,经常和同学们玩捉迷藏,丢手绢的游戏,嘻嘻哈哈,活蹦乱跳……

童年的记忆是那么得美好,那么的纯真。

现在,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在雨后的田野里走走,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人生,我也喜欢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坐在绿荫的草坪上品读,常常沉醉于书中那精彩的情节,美妙的语言,乐而忘返。我还喜欢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看天边飘过的一片片自由的云和在那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享受着自己自由而又美妙的人生。

一切都还是那么的模模糊糊而又若隐若现。

十几年的时间,我从一个天真活泼的小丫头变成了一个文静,成熟,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小时候,现在;幼稚的我,成熟的我;爱哭的我,坚强的我;不懂事的我,思考人生的我。到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时间造就了我。

时间依旧如河水哗哗地流,慢慢成熟。然而时间改变了我,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眨眼我已经告别了童年!

人们都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我却认为时间可以改变一切。

高一记叙文14

我是江渚之上的一叶孤舟,等待风的来临。茫茫的天蓝映入眼帘,很是忧郁。我忧郁的是,在这天蓝的上方竟有与这天蓝格格不入的灰色。灰色,多么凄楚的悲凉。它将天空渲染的像哭过一样,又将天空表现得如此懦弱。让我展开帆布去遨游的天空,本应有一道明媚的微笑,可如今这微笑却迟迟不现。是因为没有风的缘故?那么的大自然听见了我的忧郁,就送来了一阵风。只是……天哪!这风是在怒吼吗?为什么我的身体开始因那原先温和的浪儿变得狂躁不安而摇摇晃晃?这风,太粗鲁了。把温和的浪儿吓得发起了疯,它狠狠的击打着我的身体,那种力道绝不是浪儿本应该拥有的。

这,就是我所期待的风吗?如果是,那么我是不是该咒骂那本不应该咒骂的苍天?同时,我也该骂骂自己。因为我的私欲让浪儿发疯了。瞧,它变成了一堵快要倒塌的高楼,还想把我压在那深如黑渊的海底。浪儿疯了,我得试着去抚慰它。我走遍了我所能够到达的地方,一次又一次地抚摸着它,但却又一次一次地被它那粗暴的脾气所推开。但也没关系,因为我还在它的身上,而不是那冰冷的海底。此时此刻,我觉得那慈祥的大自然,也仅仅是所谓的‘慈祥’,否则她就不会送来这阵恐怖地犹如噩梦般的风,也不会令我的羁绊——浪儿发疯。我想说,没有浪儿,我这只孤帆就不能够继续前行了。万能的圣母啊,您是否听到了我的心声:别夺走了的羁绊。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艘像我一样的帆船,曾遇到过这种残暴的狂风。也曾有几艘怒吼道:“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而如今,我要长吼:“让惊涛骇浪来得更凶狠些吧!”因为浪儿再怎么凶狠,它始终是浪儿啊,是我离不开的羁绊。那茫茫的灰色中,亮出了一道温暖的光芒,照在浪儿的身上。顿时,浪儿的狂躁就减少了,渐渐的恢复了昔日温和的面庞,少了那份恐惧。就像小屁孩少了畏惧的雷鸣般,它开始雀跃起来。它载着我,在和风的推动下,向前驶去。我明白了,那只是我跟浪儿之间的感情的考验。

生活中,一场暴风雨就是一场考验,熬得过去就是天长地久,熬不过就悲惨如生离死别。瞧,那期待已久的微笑不正高挂于晴天之上?

高一记叙文15

每当看到无家可归的残疾人,心中就会感到阵阵不安。但有些残疾人却不一样,他们很乐观,努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我就认识其中的一位。

那是我刚随父母搬家的时候,新家正好坐落在一个垃圾回收站的正前方。父母起先还抱怨,后来就不怎么提这件事了,我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只是每天都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人背着一个垃圾袋在大街小巷里穿梭,直到晚上七八点的时候才回到我家门前的垃圾回收站。起初我没怎么在意,以为他是垃圾回收站的员工,更没有注意到他断了一只手臂。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逐渐了解了一些。那是一天下午,我出于好奇心,偷偷溜进了垃圾回收站,可不见一个人影。我东望望西瞧瞧,忽然,一只手搭在了我的肩上。“啊!”我猛地一回头,竟是那起早贪黑每天背垃圾的人。他光着上身,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得我有点脸红。我这时才看清了,他那黝黑的脸膛仿佛像一块黑铁,这是常年风吹日晒的结果。他那布满皱纹的眉头紧锁着。这时我突然看见了他只有一条胳膊。由于他没穿上衣,我忍不住仔细打量着这条断臂,外面的肌肉已经变形向中间收缩,中间的肉呈螺旋形有些不规则,红得好像要马上流血一样,看得我有点毛骨悚然。他发现我在关注那条断臂,脸上不禁划过一丝悲伤,但马上就消失了。他默默地拿起了衣服披在身上,熟练地把左边那条空袖子卷了起来,问:“小朋友,你是怎么进来的?”“我……我是溜进来的。”“以后不要这样跑来跑去,不安全。”“好的!”就这样我们聊了起来。原来这个叔叔姓王。过了一会我忍不住好奇地问道:“王叔叔,你的手是怎么回事?”“这个吗,是……今天不提这个了,以后有机会再告诉你,快回家吧,等会你妈妈会着急的。”

从此,我在暗地里给他起了绰号――“独螯蟹王”,因为他姓王,力气很大,又是一个胳膊干活。就这样过了几年,我们越来越熟。他靠他的勤劳成立了一个自己的废品回收公司,还招收了几个员工,不但自己增加了收入,还为我们这个小镇环境的改善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终于有一次,他回老家探亲来和我告别,透露了他埋藏多年的秘密,就是他那条断臂。原来他曾经是一名消防员,在一次救援行动中,被倒塌的柱子压断了胳膊截肢了。于是离开了自己的岗位,拒绝了政府给他安排的轻松工作,毅然来到这里努力拼搏,自食其力。听到这里我不由地对他肃然起敬:他居然为了别人的安危却永远失去了一只手臂,而且还不愿接受国家给予的帮助,真是太了不起了。我真后悔自己有眼不识泰山,竟给这样一位英雄取外号为独螯蟹王。

高一记叙文 篇5

一大早,我们就到学校门口集合,坐大巴车赶往今天的目的地,位于歌乐山的“飞跃丛林”。在车上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开心的说着,转眼就到了,惊喜的是这里居然没有下雨了。

下车之后,我们漫步在林荫道上,闻着花草的清香,不久到达了训练场地。接着导游就给我们讲解今天的活动的注意事项,讲完后就马上叫我们找场地的工作人员。他教我们绑绳子,绑好后就可以进行第一个项目了——-过圆木桥。我看到胆子大的郑同学第一个准备好,见他爬上楼梯,不紧不慢的一眨眼的功夫就过了圆木桥。有的同学陆续的也通过了这个项目。终于轮到我了,我从小就非常恐高,还没有开始我就紧张的不得了。心里想如果重心不稳,这么高的地方摔下去,非死即残!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我太可笑了,无法理解我当时的恐惧,我紧张到汗水都不停的冒呀!可是我还是决定突破自己的心里障碍,心里想着:只要我抬起头不看地面,也许会好的吧?我努力的控制自己的思绪,只想着这是在平地上行走,果然,步子就加快了很多,步伐也越来越大,我居然顺利的通过了这个项目。心里可开心了,我还传授经验给和我一样有恐高的罗同学呢?

下一个项目就是滑索,工作人员快速的把我身上的滑轮挂到钢丝上,并教我死死抓住绳子不要放,否则可能会摔到地上。我可心虚了,有了刚才的经验,我还是愿意挑战自己,临危不惧的滑下去。滑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像小鸟一样在空中翱翔,我快乐得不得了,居然一点也没有感到害怕,反而觉得非常刺激呢!结束这个项目的时候,我还在想如果能再去飞一次就好了,我是那么享受飞翔的这种感觉。

从一开始我是那么恐惧,到后来勇敢尝试,克服自己的心里障碍,战胜了困难,通过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们对未知的东西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一旦克服了,就会感到无比的开心和快乐。因为我们又进步了,很有成就感哟!

高一记叙文 篇6

我们先在篮球场那边的草地里打了一会。然后我自己一个人跑到一片大树林里去。我摘了一朵花举在头上,躲在一片花丛下。等赵祖佑爸爸过来的时候,我举着花慢 慢移动,然后突然攻击。赵祖佑和曾诚也听到了我的枪声,都跑过来一起攻击。赵祖佑爸爸投降了。

我们闭上眼数30秒,让赵祖佑爸爸跑开,开始打第二局。赵祖佑爸爸在枪上绑了几朵花和叶子,躲在灌木丛里。曾诚的眼睛最灵,他一下就看出来了。然后我们一 起攻击赵祖佑爸爸。很快,我们发现所有人都没有子弹了,包括赵祖佑爸爸。我们几个跑回妈妈那边去拿子弹,赵祖佑爸爸直接从他背的包里拿子弹出来加。回到树 林的时候,我们发现赵祖佑爸爸不见了。曾诚四处看了看,发现他躲在篱笆后面。然后我从左边去追赵祖佑爸爸,结果他把我打了回来。接着赵祖佑从右边去追,赵 祖佑爸爸逃的时候我从左边夹击。赵祖佑爸爸往树林里继续跑。他跑我们追,我们越跑越远。赵祖佑爸爸窜到一片像扫帚一样的叶子中间,迅速跑了出去。赵祖佑从 横面出击,我跟踪追击。赵祖佑爸爸跑到一个台子上攻击我们。我跑到上台阶那里,被赵祖佑爸爸打回一半。赵祖佑从台子下面攻击,把赵祖佑爸爸打退了几步,我 立即从台阶冲上去,赵祖佑直接从花盆上爬上去了。追着追着,赵祖佑爸爸又上了一个高大的台子,站在一个圆桌上攻击我们。然后我们又发现我们没子弹了。等我 们加好子弹回到台子这里,赵祖佑爸爸又不见踪影了。我站在大台子上寻找,曾诚站在另一个大台子上找,赵祖佑蹲在我这边的台子下随时准备攻击。我和曾诚看了 又看,一点发现都没有。我们往前走了几步,曾诚回头一看,结果赵祖佑爸爸正好向我们冲过来。幸好我们敏捷,没有被他打到,我们开始反击。最后我们打赢了。 赵祖佑爸爸告诉我们我们冲上台子的时候,他往下冲,整个绕了一圈到我们这里来。

上一篇: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下一篇:团建活动总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