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审题训练指导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命题作文审题训练指导(精选8篇)

命题作文审题训练指导 篇1

在中考作文考试中,审题准确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而作文偏题是考场作文的大忌,所以写作之前应该安排足够时间认真审题。面对一道作文题,首先要思考题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命题者在题干中做了哪些限制、提出哪些要求,题干中关键词、句是什么,我的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接着可以围绕关键词和文章中心层层展开,构思如何开头扣题,结尾点题。重点思考主体部分如何切题,运用简易的写作提纲,分列几条写出每一层的关键句:可以是需要列举的事例,可以是每一层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也可以是每一层的开头一句。这就相当于我们平时在阅读文章过程中所做的分段和归纳段义工作,这样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思路更加开阔。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作文命题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题目已经确定,不必再自行拟题。如:《在放学路上》、《送别》、《窗外》、《铭记这一天》、《美丽的瞬间》、《我想对你说》、《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童年趣事》《波折》《我最崇拜的一个人》《街头见闻》等。这看似没有审题的难度,其实命题作文的针对性很强,带有明显的指向性。

命题作文的基本原则:

标题文字上的限制性原则:一般从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方面进行限制,或明或暗对写作提出具体要求。

标题意义上的内在性原则。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标题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看到标题后,就要想到标题的内在含义或隐含义。命题者常常不是要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而是要求挖掘题目内在的含义。

三种命题方式:

词语式命题、短语式命题、句子式命题。

1、用一个词作题目。这样的词通常有两类(具有抽象意义的词,有比喻义的词)。

一些抽象性的词语做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这一类的词只提供了写作的内容,没有限定性,只以这个词的意思为中心即可,审题比较简单。

既可作本体来理解,也可作喻体来理解的题目,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则可以写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写思想、道德、行为方面的一次考验。《珍贵的礼物》,可以写人情往来方面的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写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育自己的金玉良言。《墙》:可以写与具体的墙有关的故事,这是实写;也可以写人和人之间的隔膜,这是虚写。好多名词都有本义与比喻义,都可以虚写、实写,但在立意上虚写一般比较有深度。

遇到这类题目,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义或引申义,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

2、用短语做题目。

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那么文章的重点应写“老师”,而不是写“我”。因为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老师”是重点。但重点写了“老师”就一定不跑题了吗?不一定,如果所写的老师不是“我的”,而是“他”的,同样也是跑题了。如果写《我与老师》,那么就和《我的老师》有极大的差别。1

“我与老师”是一个并列式短语,“我”和“老师”同等重要,二者不可有所偏废。可以写“我”和“老师”之间的密切关系或有趣味或有意义的小故事。

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只在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

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也是个动宾短语,但比较复杂了,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时间、地点没有限制,写作时就可以抛开时间、地点不去考虑。这样,选材的范围就大多了。

3、用句子做题目。

《我想握住你的手》从题目看,这是一个完整句子的题目,主语、谓语、宾语齐全,很清楚地叙述了一件事,即“我”(考生)因为什么“想”“握住你的手”。用单句作题目,一般说来,重点往往落在谓语上。文章写作重点就在“想”字上面,为什么“想”?怎样“想”?这就是文章构思的重点。构思时,要想清楚这几个关键问题:“你”是谁,写一个 “你”,还是写几个 “你”?为什么要握住你的手,即握手的背后是什么?既然想要握手,肯定是有一番话语要倾诉,此中的情感是什么?或者对生活有什么认识要交流?,“手”在题目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重点在抽象意义上。“手”在这里指人物(“你”)的精神,非物质的东西。因为“你”有这个(“手”),所以才想“握住你的手”。想“握住你的手”,也是因为这个与“我”产生了心灵的共鸣。从而,揭示出文章的主题。

作文审题步骤:

(1)审习作内容

审习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是写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事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审题时都要弄清楚。

例1《这就是未来的我》,题干是“这是我”,明确本文以写人为主,并且要用第一人称。文章应该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人物形象特点要通过事情来表现。

例2《老师终于笑了》,题干是“老师笑”,明确本文以记事为主。文章应以“让老师笑”这个事件为中心,围绕事件,交代在何时、何地、老师为什么笑了。

(2)审习作重点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写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抓题眼的一般规律是:

a.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b.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c.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3)审文题的限制

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限制。很多文题对文体、字数、时间、空间、数量、人称、范围、情感、内容等提出限制。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得分个详略:有些,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数秒以内;有些,则需要盯N眼,要推敲,思忖,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一、文体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 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对于初一年级来说,只着重训练写好记叙文。

二、字数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字,会被扣2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一般是“不少于600字”或者“600字左右”。从写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丰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三、人称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如《老师,我要对您说》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老师讲述的内容。再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要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使用“我”,也是作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

近年来,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我眼中的色彩”“我依然——”。再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误会了我”,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四、范围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就不能写。命题者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我们不能不细察。有的要明确时间范围,如《夏天的晚上》。有的要明确处所范围,如《放学的路上》这个题目,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放学”之后的“路上”的所见所闻。有的要明确数量范围:如《记学作文中的一件事》和《记学作文中的二三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上只有数量上的区别:前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断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稍有不慎,将一件事写成二三事或将二三事写成一件事都属于文不对题。有的要明确对象范围;如《他留在我的记忆里》。有的要明确题目的内容范围:如《毕业前夕的他》。对题目所规定的内涵要有透彻的理解,这样才不会跑题。

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如:“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或者杜甫对李白说,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但“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了(即“我”的范围大大缩小了)。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再如《美丽的瞬间》,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能像“三年前??一年??现在”这样娓娓道来。再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你就只能写一个场景,不能“家里??学校??街头”写上好几幕,题目《一道风景线》也是如此。

五、句式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波折》《我最崇拜的一个人》《街头见闻》,这项审查可略过。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系了。《生活因思考而精彩》、《阳光总在风雨后》,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呢?要仔细辨析清楚。例如:《我参与,我快乐》 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可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原因,“快乐”是“参与”后必然的情绪反映。行文时,就需要既描述“参与”的过程和细节,也抒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缺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

六、副词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

实”“然”“真”“也”“最”。如“门其实开着”“其实很快乐”“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如“我依然——”“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再如:“下雨天,真好”“,真有趣” “有时,我也想”、“我最好的朋友”。“最”,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也”表明曾经没有想过,经历过,现在却想怎么样“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些”来突出“这一个”。

七、关键词抓题目中关键的词语,把握重点词,训练学生一题多审的能力。

1、《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难以忘怀”也就是印象深刻,为什么印象深刻呢?你得给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写的是泛泛的人和事,比如,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觉得可怜,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有爱心,就《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了,那就没写出这个题目应有的震撼度。

2、再如江苏省南通市命题作文《一道风景线》,“风景线”本应是“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不少同学却把“考试时作弊”“课堂与老师开玩笑”等当做“风景线”,失之高雅;还有同学揭露当地政府无为,“老无所依,幼无所养”,导致“街头常常出现流浪的儿童,乞讨的老人”,以此为“风景线”,实在让阅卷者大跌眼镜。还有不少同学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四川,但却把唐家山的堰塞湖航拍图当做“一道风景线”仔细描绘与拓展,把危及数百万人民生命安全的凶险事件当做“风景线”,让人怀疑考生是不是审美观出现偏差。当然,也有不少考生忽视“一道”而写出两三道“风景线”。

提纲应怎样切合题意呢

“切合题意”是作文命题都每一忠告,忠告考生务必准确审题。审题的本质就是正确把握行文的方向。作文时,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作文题的命题寓意。

判断下列补题及开头、结尾是否准确把握题意、紧扣题旨了?

(一)开头:

学生作文1——《冬雪也美丽》

在我的心中,最美的季节是冬天,最美的景物便是唯有在冬天才会有的——雪。每当下雪的时候,我都会跑到门外,欣赏那洁白的雪花,心情也会好起来。

——写的不是“也”美丽,而是“最”美丽。

学生作文2——《失败也美丽》

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有的人讨厌它,一味躲避,这样只能离它更近;而有的人在失败之后,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慢慢走向了成功。对于这些人,失败是美丽的。——写的不是“也”美丽的,而是“是”美丽的。

学生作文3 ——《配角也美丽》

有人说,主角永远是舞台上最耀眼、最美丽的那轮明月,而配角只是旁边点缀的小星,黯然无光。可在我看来,其实,配角和主角一样,也很美丽。

如何体现“也美丽”? 比较三个结尾。

(二)《皱纹也美丽》

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皱纹上,此时我突然感觉到父亲眼角的皱纹是如此美丽,它里面包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我很庆幸我拥有这样的父亲。

——也?

《旧毛手套也美丽》

这双手套我一直珍藏到现在,它虽然不好看,但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

——也? 美丽?

《失败也美丽》

成功固然美丽,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一次次的失败,怎能得到一个个通向成功的阶梯呢?当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不断努力而最终成功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失败也是美丽的。

——结尾揭示美丽的“内涵”,并且对比“成功”而言,扣题。

《成长的足迹》提纲

一、题目:成长的足迹

二、中心:剪辑三幅不同时期的照片,写在知识增长、能力提高方面的变化,反映自己成长的历程(小标题式的结构)。

三、结构:

开头:(1)望着镜子中那个笑靥如花的女孩子,我不禁做了个鬼脸,马上镜子里就出现了一个调皮的形象。这就是我,一个十五岁的女孩,不知不觉就已经长大了的花季女孩。不经意间,我看到镜子旁边的照片成长的往事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

主体:(2)镜头一:看!照片中手拿玩具的哪个胖胖的小女孩。(略)

(3)镜头二:“我上学了”(较详)

(4)镜头三:花季女孩。详写自己组织的一次活动。(详)

结尾:回首往事,甜蜜涌上心头;想想未来,信心充满脑海。在成长的路上,我一直走着,洒下一串坚实的脚印,我希望自己一路走好!

《一道风景线》提纲

一、题目:一道风景线

二、中心:“父爱如山,无需更多的语言”,父亲没有过多的语言,有的只是那份让我们为之感动的默默行动,正是这样的行动成为我眼前一道流动的风景。

三、结构:

开头:(1)空中雷声轰鸣,瓢泼大雨正无情的摧残大地,远望校门口,停着一排排来接孩子的各色轿车

主体:(2)发展:不愿父亲来,却发现父亲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等我。(略)

(3)再发展:给我一张破旧的五元纸币,让我乘车回家(较详)

(4)高潮:父亲远去的背影,地下残留两只烟头。(详)

命题作文审题训练指导 篇2

笔者对2007年30个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进行了统计,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选题作文五大题型中,命题作文共9个,另外,在选题作文中,出现命题的有5个。2008年,命题作文所占比例又有所提高,在笔者所了解的30个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命题作文有8个,选题作文中出现命题的有11个。

命题作文为何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命题作文呢?

一、命题作文的优势

命题作文最大的特点是限题性、规定性比较强。对命题者而言,它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审题、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综合写作能力,又利于提高作文区分度、统一评分标准、避免抄袭和宿构,体现出中考的公平性和选拔功能。对考生来说,选择命题作文可以省去拟题的时间,使思维迅速集中,而且,题目中限制的条件越多,范围就越明确,作文内容就越容易具体。

二、命题作文的类型

中考命题作文的类型大致有两种:一是“独题式”,即只给出题目及要求,简洁明了。如2007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5)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二是“提示式”,即除了题目和要求外还有提示语或引语。如2008年温州市中考作文试题:

春雨蒙蒙,万物苏醒,大地写满诗意;夏雨初歇,池蛙欢唱,纸船处处飘荡;秋雨点点,敲打残荷,声声落进心里;冬雨无声,苍白大地,渴望张开眼睛。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多少故事在雨天生动演绎,多少欢乐在嬉戏中尽情绽放,多少温情在伞下默默传递,多少幢憬在静寂中悄然孕育……

雨天,适合回忆与联想,可以漫溯过去,也可以遥想未来。雨天,仿佛有很多蓝色的精灵,赋予这个世界以新的生命。

请以“下雨天,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三、命题作文的审题

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立意方向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做全面审视。审清题意是写好考场命题作文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加强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审题呢?

一般来说,我们在审题时,要认真细致地通读全题,首先记准题目内容,以免在写作时添字、丢字、改字甚至另起题目。接着要分析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词的意义和作用,还要把握它们相互间的联系。对有提示语的,还要字斟句酌地研究提示语,用心领悟。最后还要看清写作要求共有几点,分别从哪些方面提出了限制。这样才能为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奠定基础。如《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要求:(1)请先写出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这一命题,题目较长,审题时须对题中各部分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仔细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综合起来。“长大的路上”限定了写作的素材,即应当写与“我”成长有关的内容;“他(她)”限定了写作的中心人物,从“牵着我的手”又可以看出,“他(她)”应当是“我”成长的领路人,是一直关心呵护“我”,并不断指导激励“我”成长的长辈或老师。

具体来说,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题眼

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找到了题眼,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命题作文题目只有一个词的,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如《心声》、《惜》。词组型的题目,一般来说,起修饰作用的词或动词常是题眼,如《充满活力的岁月》一题中,题眼是“充满活力”;《这件事我做对了》一题中,“做对”是题眼。我们在写作时就要抓住题眼来做文章,如围绕“心声”,可以写“是谁的心声、是怎样的心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声”等。

(二)注意限制

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就从不同方面对写作进行了限制。如《记住这一天》中“这一天”限制了时间,我们可以写“这一天”从清晨到日暮的活动,也可以写“这一天”的某个时刻,如果所写内容超出“这一天”就不切题了。还有的题目限制了人称,如《下雨天真好》中的“下雨天”限制了环境,《大自然,我们的朋友》中“大自然”限制了朋友的范围,等等。

另外,写作要求中对文章的字数、体裁、表达方式、文章内容、书写等方面也有规定限制,应当看清记牢,在写作时注意遵循。

(三)重视提示

现在的命题作文往往带有引语或提示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内容,仔细推敲,充分利用。如,题目:责任。

提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时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意思是说,“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遇到了困难,学校出现了问题,家庭发生了矛盾,同学违反了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都应当问一问“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这个命题作文中的提示,循循善诱,既给人以思想上的教育,又启示写作者如何把“责任”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应当围绕怎样的中心来写,可以选取哪方面的材料等。因此,你可以叙述自己在面对“国家遇到困难、学校出现问题、家庭发生矛盾、同学违反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时是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的,体现“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一中心。你也可以议论说理,用事实或道理来论证“应当勇于承担责任”等论点。

(四)领会深意

有些命题题目带有比喻或象征意味,我们要注意分析,既要研究文题字面的具体意义,又要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如《带着微笑出发》这一命题中,微笑不仅指外在的一种面部表情,更是指内在的一种心态、一种信念、一种涵养、一种品性,因此,在写作时,就应由内见外,由表及里,把其中蕴含的诸如乐观、信念、友善、从容等精神特质表现出来。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篇3

一、依循题目是关键

命题作文的限定性主要体现在题目上。题目大多限定了作文的内容、中心主旨,以及范围、重点等,命题作文写作的关键就在于要严格依循题目来“遵题”作文。

1.紧扣题眼法

命题作文都有明显的语言标记,如果我们能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亦即“题眼”的涵义,就不难准确把握作文题的题意内涵、写作对象等要素;同时,更应关注和提取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的信息、内涵、对象、范围等,以便有效选择材料。这种细致读题、关注题眼的方法尤其重要也相当有效。

独词性的命题作文,所给之词显然就是题眼,构思时即可围绕该词来组词造句。如湖南卷的“早”,审题时就可以“早”为中心词来拓展。围绕“早”字,我们可以列出如短语类型的“早晨”、“早晚”、“趁早”、“早安”、“赶早”等;句子类型的“出名要趁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做任何事情都要早一点”、“早一点是一种生活态度”、“早一点做好准备”、“道一声:早”、“早一点长大”等,这样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中心思想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自身掌握的素材库的内容和自己最想说的话而确定下来。 

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江苏卷的“绿色生活”,“题眼”当是“绿色”。“绿色”可实指,也可虚指。实指如具体的低碳生活、乡村宁静自然静谧的田园。虚指可将“绿色”看作喻体,那么“绿色生活”可喻指为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绿色生活”就是一种健康朴实平和的生活。对此呼唤人们过一种没有世俗污染的自然的生活,崇尚生活的本真,享受人间的真情真爱的“绿色生活”。这样的立意就更高远,必能引起阅卷老师的青睐。

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是题眼。如江西卷“找回童年”,题眼就是“找回”。所谓“找回”,是与“丢失”相对而言的。它其实告诉我们那“童年”我已经丢失了,或是“童年所象征的东西”曾失去了,而那东西又是应该珍惜的,是不能失去的,所以要去找回。因此,写作时紧扣“找回”,就必须要体现出从“失去”到“找回”的过程。

2.关系分析法

就是将题目以词语为单位进行划分,然后对每个词语逐一分析。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审题过程,包括词语的轻重范围(例如:喜欢和爱、赡养和抚养等)、题目的体裁方向(例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记叙文、议论文等)以及分析所产生的一些联想。从而挖掘出题目的语言关系、文字含意,明确写作的范围和重点。对于短语式题目,审题时就可采用“短语分析法”,即对每个短语逐一分析。短语有各种关系的短语,比如并列关系、偏正关系、动宾关系、主谓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等。面对一个短语式命题,应该先弄清楚它的类型,再根据这种类型的特点去分析。如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就是将“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这两个相反的动作并列起来,组成的关系型命题作文。对于这类命题作文,我们在审题时需要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揭示出来,不可偏废,否则就有可能偏题。故写作时先要解释什么叫“仰望星空”,什么叫“脚踏实地”,然后回答“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最后以诸如“用心仰望,用脚行走,这都是面对人生的正确态度”之类的辩证观点来收束全文。

3.成份添加法

准确把握文题的成份关系,成功添加相关成份,这对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来说,都是必要的。

词语类的命题作文,构思时可运用“组词造句”的添加法来拓展写作思路。无论是独字类的还是短语类的命题,都可以运用此法快速确定写作思路。对于比较具体的词语,要善于化实为虚;对于比较抽象的词语,要善于化虚为实;对于虚实兼备的词语,则要善于虚实结合。为了帮助理解,可以在给定的词语前后添加词语,以丰满其内容。要注意的是,如果题目是喻体或象征体,就应该先揭示它的本体再来组词或造句。一个词语往往就是一个概念,而概念又有内涵与外延两方面,这样就可以采取添加“元素”、化大为小的办法,从类别、形式、性质、作用以及意义等诸多方面来加以阐述。具体地说,可以在所给题目的前、后或中间,通过添加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或短语,使题目内涵和范围更加明确。如重庆卷“难题”,通过添加法,就可拓展出“直面难题”、“难题之美”、“难题?不难!”、“抉择——生命的难题”等众多精警之立意。

二、把握材料的限制性因素

把握材料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针对提供材料的命题作文而言。这类作文的写作,除了依循题目之外,还要对材料进行仔细的审读,从而挖掘出题目限制之外的宽泛所在。

在对题目一时难以准确解读的情况下,考生不妨依据材料,挖掘出材料内在的指向性,以此作为题目之外的宽泛点,来更好地理解文题。如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 从整段材料看,第一句话仅仅是为了引出“反哺”这个概念,再由鸟界的反哺引出人的“文化反哺”——“文化反哺”才是全部材料的核心词。什么叫文化反哺,材料说了,是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这句话包含着两个要素。一是必须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影响。二是这影响必须是文化层面的。那么什么才是文化层面的影响呢?材料中同样提示了,是科学知识,是价值观念,是生活方式,是审美情趣等。建立在以上的材料解读基础上,我们可以相对完整地去解读作文题了:所谓“角色转换之间”,就是年轻一代接受着师长的教诲,同时,也慢慢地对师长施加属于自己的影响,进而改变师长的观念。

然而,在写作思路一时打不开的情况下,考生则可大胆借助材料,以材料为思维原点生发开去,以此来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如广东卷“与你为邻”, 作文提示语中对命题“与你为邻”进行了简要的解说与提示,意在帮助考生准确理解题目含义。题目中“邻”是邻接、邻近、接近的意思,提示语中强调“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考生可以写自己(或泛指“人们”)选择与什么“接近”或“邻近”,从中得到什么教益、启示、熏陶、激励,进而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品格修养、人格气质等。也可以写怎样与选择的对象为邻,或者写应该以什么对象为邻,等等。同时,提示语明确指出,“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据此我们便可生发开去,由此轻松想到诸如“同学”、“书籍”、“音乐”等有形的人或物,以及“爱”、“节俭”、“信仰”、“理想”、“信念”等无形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样一来,写作思路自是大大拓宽。

【作者简介】

彭海洋,高级教师,执教于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高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审题 篇4

②比较命题中概念的关系。

③比较题目的文体特征。通过比较,辨明评议型、引申型、考证型、感想型等命题的细微差别,如评议型要求评事议理,引申型要求借题发挥,考证型要求查核证实,感想型要求夹叙夹议。审题时如把握住这些细微的差别,议论时就能精确地体现命题意图。

④比较命题的类型。如比喻类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象征型则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求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如《“绿叶”赞》、《路标》、《小草的风格》等。

⑤对相似题目的比较辨析,可以帮助我们懂得怎样排斥写那些不合题意的内容或材料,而且启发我们避开“相似题目”的雷同构思,把握住写作重点,并有可能在文章中议论出别人未觉察出的新意来。

扣题的魅力

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审题能力强弱直接体现考生作文水平高低,因此,扣题行文常是高分作文一个既“普通”又重要的特点。如果你不扣题,你天马行空,你“一行白鹭上青天”,你得到的分数会让你欲哭无泪。

扣题有明扣和暗扣,有表层扣和深层扣。

所谓“明扣”,就是作文中要有材料中体现立意要求的文字,比如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就要有“人文素养与发展”的字眼,而这些字眼需要在文中“多次显现”,多次“反射”,强化阅卷者“该考生是扣题的”印象。“明扣”大多用于议论文和夹议夹论文体。

所谓“暗扣”,就是作文中不大量出现“材料中表达立意的文字”,而是在作文“立意”上表现出来,它往往在记叙文和文学味浓的文章中应用,往往在结尾处显现。

“表层扣”是指有“表现立意”的文字,是浅层次的;而“深层扣”则是精神的,深层次的,浑然一体的。高分作文要“深层扣题”。

思想的花朵

高分作文必定有自己的思想。高考作文是国家在考你的做人的水平,考你人格的高度,思想的深度,感情的浓度。有思想了,你的文章就有份量了。

雅的情思,亲近下层;清静、同情弱小、与民同乐的思想;绿色、和平的思想;民主、自由、非暴力的思想;亲近自然,物我统一的思想;忧国忧民的思想;禅味、禅思、禅境的思想。

1.思想不要幼稚

对于学生来说,思想和情感上的幼稚虽无过错,但如果只停留在幼稚,满足于幼稚,甚而陶醉于幼稚,那是到不了理想的彼岸,走不到风光壮丽、波涛汹涌的大洋的。有些考生的思想非常幼稚,好像是一个小学生,看不到一句有份量的话,引用的材料都是“我……”,写的都是童话神话。更有甚者大谈恋爱,而且是赤裸裸的……

2.见解不要“皮相”

有些同学思想只停留在表面,看问题不具慧眼;有些只是感情用事,文章缺乏力度。

3.态度不要“嬉皮士”

高考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则重在以儒立国。有些同学喜欢唱反调,所唱的反调是用调侃嘲讽的口气来写,显得很不严肃。有一次高考模拟题的作文题目是“尊严”,有位考生就用“尊严这个词有点意思”做题目,让人大跌“眼镜”,大煞风景,你跟高考开玩笑,高考也会与你开玩笑,给你一个伤心落泪的分啊。

4.立意不能反动

高考作文中出现政治上反动的已经没有了,但境界之低,思想之庸俗却时有人在,比如为希特勒唱赞歌,为恐怖分子叫冤,为小偷辩解,为尝试禁果开心,为尝试毒品叫好,等等。这些思想不仅要明避,而且要暗避。所谓暗避,即立意上也不能含蓄地体现出来。

立意的角度

1.生命角度。

文章写到生命,就在高格上走了。把自己的材料和生命联系起来,就会别具一格。有位考生用“生命的清单”作题,围绕这大做文章而得到满分。

余秋雨曾经对一篇作品写过这样的评语:有巧思,但感觉不到你身体里面青春的温度。没有温度,只是巧思,结构来结构去,像一个游戏一样,那太可惜。

写文章一定要多从生命出发,好文章,都是实实在在的生命表述。他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写作是人类生命与生命之间地互相温暖,而不是奇巧的结构之间的一种存在。在有效的表达和生命意义的真实传达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本末倒置,年轻的时候本末倒置,要走出来需要几十年时间,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来。

2.名著角度。

所以能成为名著,必有其含金量在。心读名著、化用名著,在有限的时间和“面积”里,用名著之“材料”,写生命之华章,文章的信息就多了。年年都有化用名著得高分的。湖北考生的满分作文便是佐证。

3.文人角度。

文人往往多愁善感,一片树叶飘下会生出许多感慨;一事不公,常会萦绕于心而挥之不去,所以他们表现得既缠绵又大气,既伤感又彻悟。说其缠绵,那就是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久唱之不衰;说其大气,那就有司马迁的《史记》“肠一日而九回”让人肃然;说其伤感,就像白居易那样,能和平民一起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无奈;说其彻悟,那就是脱离俗世的超然,便有苏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潇洒。

4.心灵角度。

从心上写文,往往是感人的。心就是魂,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常能掀起阅卷者感情的涟漪。

5.境界角度。

我始终以为人的漂亮在于气质,文的高雅在于境界,正如王国维所说:文有境界自成高格。

6.忏悔(歉疚)角度。

作文指导一: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篇5

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作文题目来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要点。

[作文题目]

请以“师生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600字左右。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而且没有任何背景材料或提示,那么,读懂题目成为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师生之间”这个题目,虽说没有什么新意,甚至有人说这是一个“老得掉渣”的作文题目,对于考生来说,审题的难度几乎为零,但实际上审题的难度依然存在。不少同学审题就有偏差,把“师生之间”写成了“我的老师”, 只顾“师生”,而忘记“之间”,有偏离题旨之嫌。“师生之间”讲述的应该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故事,侧重于双向的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交流,如何构建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才是其主旋律。

所以,对全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求:读透吃透文题。

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选材构思提示]

一、抓住动情点,写出真感情。师生之间更多的是真情实感。所以文章应以写记叙文为主,议论文为辅。你可以用蒙太奇的手法截取几个镜头再现师生间充满诗情的生活剪影,用几个小标题展示不同时代的师生情„„也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辩论与交流表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融洽气氛;也可以写师生之间的相互鼓励、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感人事例;也可以书信形式写给老师,畅谈师生之间的误会、深情等。不管怎样,一定要紧紧抓住师生之间关系情感发展的制高点,作文有了真情实感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就有了一个沉甸甸的生命质体。

二、摒弃老题材,独具时代性。大多写老师的题材,很难避俗。庸俗、陈旧、平常是考场作文之大忌。有些同学转来转去就是那么几个事例。生病了老师背我去医院、下雨天老师为我送雨伞等,对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缺乏敏锐的心灵关照,而不能挖掘出最能体现师生之间关系的“地下金矿”。题目可以平凡,选材不能平凡。有的考生从中日之间的师生关系入手,讲述中日交往的历史发展过程,就很有新意。有的考生从自己迷恋网吧起笔,叙述了老师在深夜冒雨寻找、耐心劝慰、妥善处置的全过程,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佩感激之情,很富有时代气息。有的考生不从“温馨”的师生关系入手,先写 “不和谐”的声音,进而曲笔展开,最后以“和谐”作结,很机警。

当然,作文出彩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如何,只要紧扣题意,给感情之流寻找到最佳的流动形式,你就会写出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的佳作。

[一类卷之一]

师生之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当枫叶被秋风浸染得火红火红、飘满大地时,我与邹老师相遇。那日清晨,在满溢枫叶清香的校园里,我吟诵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另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我抬起头,清秀的脸庞,娇小的身躯,哦,邹老师。

枫——师生之间的媒介。

谁说学生和老师难以成为好朋友?我和邹老师就成了忘年交。一次邹老师问我:“××,你知道我们相遇时吟诵的那首诗的故事吗?”我摇摇头。她便讲述着,哦,我明白了,那是一个“爱晚亭”的故事。“爱晚”,爱护晚辈,爱护后生啊。邹老师不正是“爱晚”最好的践行者么!偶然一目,我喜爱上了花中四君子之一——梅。邹老师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凡事都要付诸努力啊!”

诗——师生之间的桥梁。

忘不了,多少个夜里,我们忙碌得如同白昼。当知道我将参加市级的演讲比赛时,邹老师高兴得如孩子一般。以后的日子里,邹老师不辞辛苦地辅导我,修改演讲稿,提炼思想感情,思索语言表达以及肢体语言的搭配„„为此,邹老师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多少个不眠之夜里,满天晶莹的繁星,滴答的钟表,邹老师案前的灯光„„它们都知道,邹老师的无私付出!

夜——师生之间的证明。

邹老师,如浩瀚的大海,托着我驶向成功的彼岸。在市演讲比赛中,我勇夺冠军。那一夜,邹老师和我都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夜已悄然离去,天空泛着鱼肚白色。趁着晨光,船靠岸。我转身,只见邹老师美丽的背影,渐行渐远。

泊——师生之间的恩情。

结局:我塞上耳机,听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怀念那个时节,和邹老师。

[点评]

1.选材集中,中心突出。考生选取了与邹老师相遇、相交、相知的几件感人的事情,重点描写邹老师指导“我”参加演讲比赛一事,有浓郁的校园生活气息,表现了邹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也表达了考生的感恩之情:

2.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孝生以诗题“枫桥夜泊”的四个字串起全文,无论是首尾、小标题还是各部分的总结段,都互相照应,形成完整的整体,体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心。

3.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枫桥夜泊》不仅为考生与邹老师,的关系作了巧妙解说,也为全文渲染了一层浓浓的诗情。文章语言诗意盎然,生动感人,如清泉,传达了考生对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的情怀。

[一类卷之二]

师生之间

三年的初中的生活,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三年来一直担任我们班主任的边老师。

时光像打开闸门的水一样,流回到那逝去的日日月月„„

上中学啦!怀着憧憬、兴奋的心情,我去学校报到。简陋的报名室内,坐着一位瘦削的、凹陷着眼眶和两腮的中年男人。他,难道就是我们的班主任?!也许是太瘦的原因,他身上穿着的鄢件普通的白衬衫总给人一种空荡荡的感觉。“小同学,是来报名的吧?”他抬起头,望着我。

“糟糕!录取通知书呢?它可是用来报名的凭证啊!”我慌乱地翻着提包。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窘态,微笑着对我说:“别急!你再回去找一下,我等你!”

直到下午六点半时,我才气喘吁吁地赶回来,隔着窗户,望见报名处那个瘦削的身影仍在静静地坐着

第一次见面,边老师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正如晚风,淡淡的,却直吹到人心灵深处去。他是地理老师,给我们讲各类地形及其成因,讲世界各国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经济概况。我爱听这些课,真的,因为每一课中不仅有丰富的知识,更饱含着老师的真情。

边老师年过不惑,身体并不怎么好,可他有一次却执意要带我们去踏青,真不知是为了春天还是为了我们。美丽的石塘湖,盈盈的水波,金黄灿烂的油菜花,远处矮屋里升起的缕缕炊烟,还有隐隐约约传来的久违的笛声„„他站在河边,半弯着身子为我们留影,本来就不魁伟的身材更显出几分憔悴。他的脖子上套个大大的“呼啦圈”,一肩背包一肩背水,也背着沉甸甸的爱心和沉甸甸的期望„„他极富个性的脸庞让夕阳流动着的光晕勾勒出一个异常坚强的轮廓。他淡淡地笑着,笑得我好感动。

他身旁的那些脚印,大大小小,深深浅浅,印证着我们共同走过的路„„

光阴荏苒,每当回首往事,我便总想再听听边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课声,总想再看看黑板上他俊逸的粉笔字,总想再听听家访时他轻轻的叩门声,总想再看看周记本上他满满的批语„„三年的呕心沥血,不辞辛苦,我总忘不了那时那地,他半弯着身子在教室里同我们一起扫地的身影,忘不了班会上他感人肺腑的话语,忘不了那件空荡荡的白的确良衬衫,以及回眸间所见的让我永生不能忘却的身影„„

[点评] 爱是教师的代名词,每一个教师的爱,都会在学生心中激荡起或大或小的浪花,烙下或深或浅的印迹。边老师为学生拍照留影,也把自己留在了学生心中;给学生背包,也把爱放进了学生的行囊…… 文章突出的写作特点有:

一、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写边老师,抓住他的特征:身体的削瘦与爱心的博大。

二、细节描写生动具体。边老师坐着等候迟报到学生时微笑的神情,带学生春游时半弯着身子为学生拍照的身影,脖子上套着学生大包小包物品如同大大的“呼拉圈”的形象,都给阅卷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材料安排详略得当。等候学生报到、带学生春游详写,其他感人事迹略写,完整地勾勒出边老师的形象。

四、排比句式增加文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排比句的运用,文气连贯,气势充沛。

[二类卷]

师生之间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每当我唱起这首歌,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老师辛苦劳累的身影。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老师让我们明白了从简单到复杂的知识,是老师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他告诉我们: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品德更为重要。有人为了一枚铜钱而未曾做官,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朋友,还有的人干脆做墙头草两边倒„„一个人的内在美远远大于外在美,心灵美才能让所有人感动。

老师是我们的朋友。课堂上总有他活泼的身影,他的风趣幽默常常使我们捧腹大笑,从书本到生活,又从生活回到书本,他的能力是不可否认的。下课时自然也少不了他,他与我们一起嬉戏,让我们彼此间又多了一份亲切感。

老师是我们的小闹钟,时常提醒着我们。当我们取得成功时,老师会与我们一起分享快乐,但告诫我们不能骄傲;当我们遭受挫折时,老师会扶起我们,鼓励我们继续前进;当我们玩耍时间过长时,老师会提醒我们要以学习为主,不要玩得过猛;当天气稍有变化,老师会第一时间通知我们„„在我们眼里,闹钟只会报时间,而老师可称得上我们的神奇闹钟。

老师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我们。记得那次期中考试,我们班考得不理想,老师哭了,我们知道老师是生气了,气我们为什么考得如此差。104班的人在老师的哭声中陷入了沉思。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104班是一个有上进心的集体,不会被一点小困难所吓倒。终于,我们在期末考试中有了进步,这让老师感到欣慰。

老师,您教给我们的实在是太多了!时光飞逝,弹指一挥间,我们马上就要离开母校,但是,您的谆谆教导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我爱您,愿你快乐!”

命题作文审题训练指导 篇6

思路一:紧扣“随想”二字,毫无疑问,选择散文文体最为合适。生活中,许多小事物都会触发我们无穷的联想。花草树木、风雷雨电、鸟兽虫鱼、笔墨纸砚、锅碗瓢盆,无不是我们选择的对象。写这类文章,首先要对横线上所选的事物给予描叙,这描叙要尽量做到细致形象、生动传神,同时还必须将自己融入事物中去思考,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情感连接起来,才具备感人的魅力,也才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反之就好比眼睛缺少眼珠一样,没有神韵。切记,“随想”的事物要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因为越是个性化的东西越能给人以新意。

思路二:这个题目,同样能写成议论文,如当你看到乱扔纸屑的现象时,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联想到社会上许多不文明的现象,然后进行分析、挖掘,阐明其危害,得出自己的观点。切记不能空发议论,不然读者不会心悦诚服。总之,求真、求新、求美,方能显出较高的思想性,展现较高的文学性,这就是我们作文应追求的目标。

6、生活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很多,例如:自己的未来,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生存的环境,民族的复兴,世界的和平,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纪念5·12大地震……你关注什么?请以“我关注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思路分析]

“我关注”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是你认为值得关注的大千世界中的任何事物,因此,它有话题作文一样的自由。

本命题中,关键词是“关注”,“关注”意味着“关心重视”,这要求你对写作对象了解并有一定的思考,否则难以写出较好的文章。不管你使用什么文体,都要先选择、确定关注的对象,然后再写作文。文章中要反映关注这个对象的哪些方面,以及为何关注,才能将你想说的话表达清楚。

可以“关注”生活中的小事;还可以“关注”生活中的大事;“关注”可以是对美好的人、事的关心。“关注”也可以是对消极、丑恶的现象的重视。长在江边的“你”,对汉江很关注,你发现汉江变得浑浊了。你呼吁人们要保护汉江。

总之,考题范围宽泛,选材自由,题材不以大小正反论优劣,只要有真实的感受,有一定的思考,就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

7、请以“我们的名字叫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 (2)补全作文题目.

[思路指导]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写作的主体是我们,对青少年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培养青少年群体意识、分析综合能力、把握形象特征能力,都是一个极好的引导。审题没有障碍,考生可以写欢乐、喜悦,也可以写尊严、责任;可以写拼搏、奋斗,也可以写谦让、遗憾;可以让考生更有创造性地描写“我们”的世界,表现“我们”的世界。写出考生在交往、合作和发展中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如写《我们的名字叫子女》,可以用饱含真情的语言,诉说着同学、自己以及“我们”这一群人对父母的理解和热爱;写《我们的名字叫中国人》,以翔实的内容写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我们的文字、我们的文学、我们在世界上日趋发展的辉煌等,字里行间流淌着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真是人人有话说,人人能写好的题目,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我们”这个群体名字的代词所包含的特征特点、特定的事件和场合了。

8、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请以“生活因___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友谊、诚实、歌声等),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9、半命题作文“____之于我”导写示例

相关展示

【引言】

从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思维考虑,从培养学生全面的作文素养和作文能力考虑,各级各类考试中,作文的考查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对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等主流形式之外的作文应该作一些补偿性的训练。半命题作文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半命题作文的基本形式是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一部分,省去的部分由考生去补填出。要填出省去的部分,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一是补填写文章的选材,如,“我为________塑像”;二是补填出文章的立意,如“________,我所追求的品质”。从本质上讲,半命题作文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考生,因而属于半封闭半开放性的题型。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书法之于林散之,正如音乐之于王洛宾;哲学之于周国平,正如文化之于余秋雨……可以说,他们各自所钟爱的事物也承载了他们生命的几乎全部内涵。

请以“________之于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补全所给题目,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800字以上。

【审题提示】

显然,这是一个要求补填出选材的半命题作文题。与常见的话题作文相似的是,这里也给出了一段材料。但是,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即所给材料在写作构思和立意时的作用是不同的。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只是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写作者可以借助材料进行审题立意构思,也可以不受材料的束缚,只要扣住话题来写,就是符合要求的;而此处所给的材料对我们的审题立意和构思却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含了题目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这段材料给我们提供的信息主要有以下三点:

1.书法、音乐、哲学、文化等某一事物与某一具体人的紧密联系。

2.这一事物是这个人所钟爱的。

命题作文的审题该审出什么 篇7

审题就是猜迷语。题目是谜面,谜底是寓意,出题人是设谜者,学生是求解者,而审题就是求解的过程。如果学生只注意谜面,那就可能陷入以物写物的泥淖,不能突破命题者设置的“封锁线”。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不同,命题作文规定了写作的方向与中心。即便如此,审题过程依然不能小觑。每每高考语文卷被揭开面纱后,媒体都会一窝蜂地追问学生、积极地刨问专家:今年的作文到底写什么?如此发问直接指向就是如何审题。那么,命题作文的审题到底该审出什么来呢?

在此,笔者想结合我省本学年各地模考作文题和江苏省部分作文题谈谈我们的做法与思考。为了系统地引用作文题目,笔者将所列举的作文题做了简单的梳理,根据文题字数的多少分为独字类、词语类、短语类和句子类,具体如下:

独字类:

美、疏、脸、茧

词语类:

名词类:形象、空间、肩膀、冬天

动词类:接力、传递、读我、突围、登临、转身、留心

形容词类:免费

短语类:

偏正短语:绿色生活、冬天里的使命、生活的境界

动宾短语:品味时尚、预约精彩、学会欣赏、怀想天空、拒绝平庸

主谓短语:知足常乐

并列短语:快和慢、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书与生活、心态与命运

句子类:

我的青春我做主、我就在那里

首先审出“小”来,即切口小。笔者曾经对议论文写作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议论文写作是一个坑上挖三锹而不是在一个平面挖三个坑。在写作中,我们不要随意开坑选题,而要定点挖掘。例如,对独字类作文考题,我们更要注重切口小。如“美”字。可写的东西太多了:外表美和心灵美、自然美和艺术美、人情美和人性美、古代的美和现代的美、江南水乡的美与北国风光的美、浓与淡、工笔与意笔、壮美与阴柔……不胜枚举,不一而足。在800字的空间内,我们不能同时兼顾多种美。考生惟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添加语素的方法找准切口,化大为小,将意思表达清楚。再如,面对“淘宝”一词,好多学生喜欢用“三W”法或“人、社会、历史”等多角度开题,我认为这是认识误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力求避免这种程式化的思维。学生最好选好一个角度,例如集中火力谈“如何淘”或者“为什么淘”,进行深度思考与表达,顺带说明“何谓宝”,防止标签化立意。这样写作,中心就明确,论证就集中。如果我们想左右兼顾,那是不现实的。一是空间不够,二是论证易于不集中。

其次审出“准”来,即重心准。古有言: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就是要求写文章要突出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因此,记叙文写作要突出情节的发展性,防止直线型叙述;而议论文则要强调思维的递进性,防止思维的扁平化。行文重心的突出,就需要学生在审题时主要区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挖掘题目的内涵与重心。不同类型的考题,重心是不同的。如偏正短语一般重在“偏”,动宾短语重在“动词”,主谓短语重在“谓语”,句子类重在“谓语”,并列短语重在“与”字,即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2011年江苏卷的“拒绝平庸”,重心应在“拒绝”二字上。在写作中,学生应该围绕“拒绝”进行深度阐发。这里,笔者还想补充说明对动宾式词语的审题。如“淘宝”、“读我”、“突围”、“接力”、“传递”等词语,他们可是潜伏着的“余则成”。这些词貌似词语,实为动宾短语。这类题的审题主要任务应是进行抠字眼地分析每个字,而不是囫囵吞枣地在整体词语上平均使用力量。例如“读我”,我们应该重点抓住“读”字进行深度挖掘与思考。在思维的过程中,首先要弄懂“读”的含义,即“审视、解读、反思、观照”等。由此看来,“读我”实际上是“审视自我”的简写与概括。因此,在实际写作中,我们应指导学生重点围绕“读”字进行多向思维和多层面挖掘,可以从“为什么要审视自我”、“怎样审视自我”、“审视自我的内涵”、“审视自我的外延”等角度深入思考。“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学生习作要落脚在“自我”上,切不可写成对他人的解读与反思。

再次审出“深”来,即立意深。“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者”。总而言之,文章是用来抒发情感、阐述事理、表达旨趣的。尤其是应试作文,更需要表现出作者的认识见地、思想境地、认识高度和价值取向,而不是直接地以物写物。即便是以物写物,也要通过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据事表意、借景抒情等手法来提升,开掘文章深度,体现思想厚度,展现认识高度。否则,文章就会显得表现幼稚、立意浅显和思想苍白。为此,在阅读作文题目后,要透过题目看到其背后的命题旨意。例如,写“绿色生活”就不能只写“环保、低碳”之类。这些立意是大路货,含金量不高。对于类似于“绿色生活”的寓比性题目,如“茧”、“脸”、“留下一片绿地”、“肩膀”、“冬天”、“怀想天空”等,可以化实为虚,探究寓意。我们可以从喻体的特征、用途、外形等角度出发,去确定命题者附加在喻体身上的含义,抓住一点,深入阐述和表达即可。这一点在写文章中非常重要,如果学生习作没有一定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审美旨趣、道德境地等高度,要想取得好的分数那是不可能的。

最后审出“全”来,即信息全。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把握写作要求与命题旨意。一是要关注导语。例如“绿色生活”考题中,命题者就很善良、友好地提醒考生要写到生命、生态和生活等层面,进入到思想和认识领域,要有一定的高度才行。二是要全面关注题目。题目的信息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例如,对“我的青春我做主”这个题目,大家一定会关注“做主”这个谓语,这一点无需强调。但对“我”、“青春”这两个词的审视与品读可能就不会花多少工夫。“我”既可以指坐在考场中写文章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我”,或是他人,或是他物,只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就可以了。在为文中,作者无需拘泥本人身份,否则容易出现表现领域狭窄、选材偏狭等等问题。另外隐性信息要解读。例如,“读我”这个题目,我们可能重在解读“读”上,而忽略“读”的主语,谁来读“我”?自己可以,他人亦可。不必拘泥在“我”上,只要突出“读”字就可以了。三是关注论证的缜密性。例如对于“预约精彩”一题,由于部分学生思维的简单性和单向性,他们在写作中容易把话说绝对了,认为“什么精彩都可以预约”,其实不然。为此,学生在审题中要注意写到文末时,思维方向要有转折,论证注意缜密性,也要一分为二地谈到“不是所有的精彩都可以预约”。这样就能体现论证逻辑的严密性与表达的严谨性。四是关注写作对象。例如“读我”,写作对象是“自我”而不是“他人”。

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篇8

一、抓住题眼,明确重心

“题眼”即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它或对中心词进行陈述,或限制、修饰中心词,是揭示作文的意义、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作文中抓住“题眼”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作文命题的形式不一,多种多样,“题眼”也不一样。

1偏正结构的题型重心在“偏”

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如201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为“我的时间”,就应抓住题中修饰语“我”来做文章,而不要去重点写名人珍惜时间而成功的事例。再如2007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

2动宾结构的题型题眼是谓语

宾语是文章论述的对象范围,但动词是文章的重心。如“战胜诱惑”,“诱惑”只是限定了写作的范围与对象,而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上,要写出为什么要“战胜”及“战胜”的过程。再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拒绝平庸”,有的考生自始至终只是谈了“平庸”,结果把“拒绝”给忘了,这就偏离了题旨。

3主谓结构的题型题眼在谓语

如2005年高考辽宁卷《今年花胜去年红》,题眼是“胜”。“胜”在题中是“超过”“胜过”的意思,文章重心就应放在“今年”的“花红”上,在今年的巨大变化中体现出优秀人物的涌现、社会面貌的变化或国家经济的繁荣等,从而突出“胜”的题旨。

二、探究寓意

有些作文题目,除了本义以外,还有比喻义或者象征义,如“门”“路”“考场”等,既指实实在在的“门”“路”“考场”,又指人生的“门”“路”“考场”。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一定不能流于词语的表面意思,要充分挖掘题目的比喻义和深层含义,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

如2007年高考上海卷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坎”的本义指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像台阶形状的东西,或者指低洼的地方。如果写实,文章恐怕只能是在“符合题意”这个层次了。“坎”可以比喻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也可以喻指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等。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

三、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关系型作文题,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命题形式,重在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关系型作文命题或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

如“自由与纪律”,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再如“分享与分担”,分享是一种美德,分担是一种智慧。分享使美好加倍,分担让痛苦减半。人既要学会分享,也要敢于分担。题中所给的概念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写作时,要兼顾到,不能有所偏颇。

2是非取舍关系

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做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再如“临渊羡鱼与退而结网”,“临渊羡鱼”仅是艳羡的愿望,“退而结网”才是实现愿望的实干努力。愿望固然美好,但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们只能理解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并非绝对关系

如“痛苦与成功”,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流行与经典”,流行体现当下的审美追求和情趣,经典是历经岁月淘洗留下的永恒。流行的不一定是经典,而经典也可能不流行。

4并列共存关系

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再如“有意思与有意义”,“有意思”是指有情趣,“有意义”是指有价值。可以理解为做人做事既要有意思,也要有意义。当诗意的精神栖居与永恒的生命价值不可兼得,“我”更愿意选择后者。

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或命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具体分析。此种类型作文的写作,要根据实际兼顾构成话题的各个概念要素。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顾此失彼;也不能平分秋色,“各打五十大板”,没有重点;更不能将关系绝对化,表述过头,失之严密。一定要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科学解读。

总之,审题关系到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行文措辞。真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作文审题训练。唯有如此,考生方可在高考考场上尽展才情,稳操胜券。

上一篇:不认真听讲检讨书下一篇:科技文化艺术节乒乓球比赛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