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控措施

2022-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是指传统的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提供的技术和平台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结合, 利益与风险, 二者都是要共同承担的。就目前的状况来看, 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来自于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形成的不确定性与不可控性, 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很显然, 由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隐患极大以及法律地位不明确, 且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 金融体系安全、社会稳定等各方面都受到了重大的冲击, 所以加强互联网金融监控迫在眉睫。

一、互联网金融主要面临的安全问题

(一) 客户资金面临风险

首先是不能真实有效地确保平台流进的资金是否是客户真实授权, 在资金进入平台后的流动也不能百分百地确定为客户真实意愿的资金投资再有就是不能确定合作方是否存在一些隐性的资金风险漏洞。其次不能确定是平台自身的投资是否安全。例如买股票, 股票操作账号被盗被别人用来托盘或是资金用来买票据买到了假票据又或者资金走p2p最后借钱的被卷款。然后是资金流出的时候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回到原卡或是银行指定的银行卡中。有些平台确实可以处理多卡资金流进也能回到原卡却不一定能够准确地处理资金收益的处理问题。当然, 平台自身也许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垮台就是一个案例。最后是当客户提出自己的银行卡因为某些原因挂失, 要求在该客户投入资金的平台更换指定的银行卡账户等问题时, 平台如何鉴权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二) 中间账户存在风险

很多平台都会选择使用中间账户。中间账户有的可透资有的不可透资。可透资的中间账户存在着透资资金风险而不可透资的又有可能出现不能平账的问题。资金具有不一样的特质, 每一笔资金和时间放在一起都会产生利息。因此资金平台注定和外部有交互, 必须要每天都平账, 一天不平账就会产生大量的问题。

(三) 客户资金信息存在风险

客户资金流入平台后, 一方面是有可能出现基金公司丢失客户资金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出现基金公司丢失了客户信息的问题。现在互联网具有极强的公开性、共享性和流动性, 一旦客户信息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四) 资金流动性风险

资金流动风险是指客户将资金从某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之间的流动, 这个过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资金流动性风险对于某些客户而言伤害仅次于资金被盗。例如某位客户想要将收益资金全部提现回流进时的账户, 结果因平台或是合作方的一些问题没有按时到达账户。虽然资金没有, 但实际上却出现了资金流动上的风险。

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可采取的监控措施

(一) 创新金融监管思路, 提升监管质量和效能

无论是我国还是一些发达国家, 互联网金融各项业务的发展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府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和态度。因此, 既不能使互联网金融安于现状, 也不能由监管层搞过多的行政阻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就目前的形势来看,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更具创新性、灵活性、便捷性和风险性。因此政府应着重点解决互联网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风险, 并采取建立行业协会等有效的监督手段督促各个参与主体合法合规地进行经营, 维护市场的良性发展。

(二) 明确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地位和监控职责

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法律以明确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性质及其法律地位并对其组织形式、资格条件、经营方式、风险预防和监控管理做出适当地调整和规范。另一方面还要建立金融监控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相关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合作的监管机制, 监控好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营的各个方面。

(三) 为互联网金融客户做好教育科普和保护工作

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并且也要严肃彻查有关违法违规的互联网金融机构, 另一方面, 政府也要重视起来对于有需求的消费者的相关知识和法律的科普还有教育, 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遭遇风险。

三、总结

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产物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目前还在摸索和前进的道路上, 今后还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因此, 我们应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有效经验、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措施, 积极探索共同营造一个互联网金融安全健康, 规范有序的发展模式。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21世纪显然已全然成为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 互联网也早已走进了百姓的生活, 走进了千家万户, 成为了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应用。同时, 这也大大促进了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 二者的结合使得金融行业获得了更大的便利性和技术性。但这同样也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风险, 为互联网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 本文就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及监控措施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风险,互联网监控

参考文献

[1] 何文虎, 杨云龙.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基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视角[J].金融发展研究, 2014, 08:48-54.

[2] 徐鹏飞.互联网融资监管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

上一篇:试论如何更好地开发与利用小学计算机教学资源下一篇:高速公路承包人协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