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教育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生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摘 要】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只有抓住其本质,才能逐步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认识水平。在如今的技工学校中,不少学生心理上存在着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成为技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 学生

如今,在技工学校,不少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烦躁抑郁”的生活。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技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中技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向。

以下分别从学校管理、教师教育两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学校管理方面

技工学校的管理参与者,必须积极寻求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1.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学校可以经常举办一些行为评比活动,使他们有了在行动中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过程,在过程中,同时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较好的心理素质。

2.成立心理健康专室,配备专业心理教师辅导,建立心理咨询档案

学校应成立心理健康专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让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咨询的同时及时建立好学生的相关档案,不断跟踪,确保咨询的成效。

3.开设心理咨询讲座、报刊专栏宣传心理知识

学校还应通过讲座和学报专拦等形式,大面积地刊登和宣传心理咨询相关知识以及心理咨询老师对部分同学的答疑内容等,将一些同学的典型案例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展示,给更多的学生有借鉴和参考、学习的机会,让一部分没有参加咨询的同学也可以自我学习、自我化解。

4.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课外与课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应多组织这类活动,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体验交往中的情感,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5.固定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学校可以利用每周开设《思想道德法律》和《职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为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职业心理奠定基础。

6.学校广泛开展对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心理学知识的培训,积极加强老师的心理专业知识,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

二、教师教育方面

技工教育的工作者,应该不遗余力的尽好我们自身的职责,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1.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1)做好自身定位,努力提高教育内涵,为教育事业持续努力。选择了技工教育,就要确立做好技工教育事业的决心,并自觉努力地去掌握和学习教育的本质理论,用知识与真爱去感染和熏陶你的学生,让他们在爱中成长,在爱中成才。

(2)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做人格之师,教育者以身作则,做最好的教育模版。

教书除传授基础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一些教师产生了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状态,以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潜移默化你的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健康地成长。

(3)努力掌握心理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排忧解难。教育工作者也是心理咨询工作的从事者。我们教师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自身应该积极去学习获取心理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保持与学生良好的沟通。青春发育期的学生,离开家庭来到学校,生活、学习、生理、心理上都非常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帮助,我们应积极为他们找出症结,为他们对症下药,引导他们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同时,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帮助他们走回正轨。

2.教师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1)了解你的学生。摸透学生心理动态,是教育成功的第一步。技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困惑,就业前景等问题。作为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要想做好心理咨询工作,从接触每一位新同学开始,就是你了解学生心理的开始,时时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只有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才能掌握先机,及早的消除隐患,帮助学生尽早的化解疑惑。

(2)信任、倾听、接受你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心理咨询工序的重要前提。

在和学生接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学会、倾听和接受你的学生,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样平等相容的关系下,学生才能接受我们,让我们来指导他们学习自我调控。

在心理咨询时务必注意三原则:(1)保密性原则。教师必须对学生讲述的内容保守秘密充分尊重学生的隐患,这样方可对学生消除重重顾虑。(2)交友性原则。教师应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才会使学生感到亲切,真诚、热情、没有顾虑,解决心理困惑。(3)教育性原则。教师除应启发学生认识自我,找寻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外,还必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3)依靠家長力量,及时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

技工教育有着美好的前景,如何让我们的技工学子,更适应社会的需求,这是我们每一位技工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问题。从心理教育入手,重视素质教育,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既有高强的过硬本领,又具有坚定的毅力,开朗的性格、乐于奉献、勇于负责,成为面对现实的佼佼者,这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并用我们的辛勤耕耘,成为心理教育领域的拓荒者。

参考文献:

[1]郭德俊,雷雳.教育心理学概论.

[2]孙晓云.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作者:邓雪雅

第2篇:构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摘 要: 文章从高职素质教育内涵解析出发,分析素质教育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就素质教育内容、教育平台和机制等构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关键词: 素质教育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 学生就业能力

1.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解析

高职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挖掘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高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高职素质教育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分析

(1)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使其具备讲诚信的道德品质、一定的求职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及服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全国铁路行业蓬勃发展,高铁、地铁和城际铁路相继建设和开通,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铁路专业毕业生需求大幅增多,据调查尤其青睐高职学生。然而,从我院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看,存在违约现象,同时跟几个单位签约,隐瞒身体不符合用人单位招聘要求参加面试等,用人单位反映强烈,部分学生诚信缺失直接导致用人单位大幅度减少在我院的招聘计划。由此可见,高职学生树立诚信观念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而且有助于用人单位树立招聘信心和多投放招聘计划。求职技能指面试技巧、日常礼仪等方面的要求,恰当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开场白和结束语等都能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具体,高精尖设备投入使用,人际交往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用人单位相当看重。我国铁路一直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集体。加强服从意识教育和适应社会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服从安排,提高学生的服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迅速提高学生在单位领导心目中的印象,获得可能的发展良机。

(2)加强专业素质培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及一定的学习、创新、创业能力。目前,铁路新设备使用多、更新也快,设备出现的新问题时有存在,因此铁路用人单位需要的是能正确操作、维护保养及解决问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学校要根据行业需要和岗位要求,组建包含行业专家、教学专家、专业骨干教师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合作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参与学生实习实训,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学生毕业时至少获得一个跟岗位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组织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3.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高端人才。我院紧紧围绕国家高职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培养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学院经过反复调研、分析、归纳和论证,总结出一套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简称“77331”的素质教育体系。

(1)七项重点素质。以产业应用型高端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学生进入职场阶段的素质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工作情境为参照,按照专业培养岗位指向,确立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协作素质、身体素质等七项素质,制定七项素质的教育内容,形成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任务库。其中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教育是灵魂,人文素质、身体素质教育是基础,专业素质、协作素质教育是重点,而创新创业素质的形成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基因。

(2)七大教育平台。为全面、顺利开展七项素质教育,制订素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活动、进网络、进宿舍、进管理、进社会的行动计划,制定“七进”的具体方案。

(3)素质教育“三化”。建立起轨道交通行业员工素质总体情况调研制度、走访毕业生制度和轨道企业人才素质需求分析制度,根据需求制定各个时段、各个岗位素质培养内容和任务,使素质教育“实时化”。制订素质教育总计划、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及素质教育评价标准,使素质教育“标准化”,明确各部门、各职员的教育职责、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使素质教育工作“具体化”。

(4)素质教育“三可”机制。为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有成效,学院制定素质教育督导、考核、评价办法,使素质教育可检查、可考核、可评价。

(5)建立一个素质教育网络。开发一个素质教育网络,在校园网上实现链接。上传所有素质教育教学视频、课件、案例,宣扬典型事迹,发布文体活动、科技创新、技能大赛、书法交流、专家讲座、心理咨询等信息,做到向学校开放、向师生开放,时时可进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国联,何燕,张敏海.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人才培养建议[J].考试周刊,2013(91)

[2]张斌.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培育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11(1):125-128.

[3]王周锁.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建路径的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6):74-76.

[4]彭立新.浅谈加强素质教育对提升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及措施[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80-83.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就业专项课题(编号:XJK012BJC023)的成果之一。

作者:刘国联

第3篇:基于学生发展理论指导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

摘要:本文在分析学生发展理论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学生发展理论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结合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在基于学生发展理论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高校基于学生发展理论指导素质教育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学生发展理论;高校;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及十八大报告都对推进高校素质教育以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的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分析学生发展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为基础,探讨高校如何基于学生发展理论开展素质教育。

一、学生发展理论研究

学生发展理论是指以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为基础,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大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性格特点,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的教育理念。学生发展理论来源于美国,美国学界对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积淀。美国的学生发展理论包含社会心理、个体与环境、认知和价值观、整合型理论四个基本类型,以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的理论为基础解释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期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和综合培养。近年来,美国理论学界针对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重点也有一定的转移,从研究某个学生发展的某一特定方面逐步转移到研究学生群体的总体发展上。学生发展理论指导了美国的大学教育的理念和具体实践,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发展、生涯规划、宿舍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管理理念。国内对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目前主要成果集中在美国学生发展理论的介绍和分析,将美中学生发展理论对比,以及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将该理论本土化,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及以学生发展理论研究教学、研究系统、考核教师和辅导员,以及以该理论为标准考核高校相关具体工作等方面。近年来,根据我国教育的发展基本情况,学生发展理论有着很多本土化的软着陆,学生发展理论的强调大学期间的学生发展具有的不平衡性、发展的阶段性、个别差异等特征,包含认知结构发展、社会心理发展、职业发展三大理论。研究学生发展理论有助于学生工作从业者把握学生特点和发展规律,针对学生所面临的成长与发展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工作的专业化。

二、学生发展理论是素质教育的内涵

1985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该决定首次将提高全民素质定义为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是《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回应了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以期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近年来针对素质教育的讨论更趋理性化,口号性的、形式上的讨论和实践减少,多偏向于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来解读素质教育内涵,指导素质教育开展。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该研究成果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指导原则,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出了界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官方层面,首次将学生发展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对学校的教育提出指导意见。学生发展理论要求高等院校教育理念和措施应遵循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反映大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理论认为,教育工作要把握学生智力和道德发展的规律,将每个大学生都视为完整的人,尊重每个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根本目标,使大学生在社会定位、智力进步、身体健康、情感成熟、职业规划和精神追求等方面得以提高和完善。虽然学生发展理论没有直接提出素质教育的直接概念,但是学生发展理论的强调大学期间的学生发展具有的不平衡性、发展的阶段性、个别差异等特征,正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学生发展理论解释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涵盖社会学、心理学等的科学内容,这些均与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学生发展理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三、以学生发展理论为指导开展素质教育的措施

学生发展理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新局势新情况下开展素质教育的理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发展理论为指导开展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意识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新要求。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下称“建工学院”)在落实以学生发展理论为指导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上开展大量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措施包括:

1.以学生发展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在意识层面上革新教育理念。首先,加强理论研究,掌握学生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就是对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的一个借鉴和本土化的过程。不仅要研究学生发展理论,也要研究和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生涯发展等学科门类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加强理论研究,有助于教育者和管理者提高理论素养,更好地掌握教育规律,也是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建工学院注重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教育,依托工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交流活动,对教育工作者的自行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给予相应的支持。其次,樹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工作者转换教育培养观念,回应学生发展诉求,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教育的目标,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取代以维稳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在教学之外,首先追求的是减少安全事故,无事故就是有成效。这种教育理念是管理为主,解决的往往是表面的问题,起不到根本上教育引导学生成才的目的。而学生发展理论回应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诉求,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教育效果。建工学院在校师生有4000余人,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院,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摒弃了以维稳为本的学生发展观,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追求,开展学生自治,真正关心学生需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2.以学生发展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层面上革新教育方法。首先,做好大学生发展问题的全面评估。通过各种渠道,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地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发展规律。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媒体、新观念层出不穷,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价值观都有着新的特点。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必须全面准确掌握大学生的发展规律。因此,加强针对大学生发展规律的调查和研究,是把握学生发展规律、掌握学生性格特征的前提,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基础和应有之意。建工学院依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每学年都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情况摸底,根据结果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辅助措施。不定期根据年级特征设置调查问卷,作为重要参考开展学生教育。此外,通过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访谈,落实教育实效。其次,要全面落实因材施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要形成合力,从管理制度上到具体工作的开展,都要根据目标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建立健全学生培养教育各部门的协调机制,以学生发展理念为指导,各部门通力配合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具体工作开展上,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理念、知识和技能,有技巧、有方法地开展大学生教育。建工学院以学生发展理念为指导,建立了教学、科研、学科部、行政、学生工作部门通力配合的协同机制,各部门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以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为共同目标,共同致力于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发展理念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重要指导理念。开展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目标的重要指导方略。以学生发展理念指导素质教育开展,是时代的要求,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和期望,也是我国由教育大国转变为教育强国的突破口和落脚点,更是教育工作者培育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丁·仁.学生发展理论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美国学生发展理论简介[J].李康,译.高等教育研究,2008,(03).

[2]馬冬卉,陈敏.美国高校学生发展理论及相关问题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7,(3).

[3]朱红.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新范式——学生发展理论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9).

作者:陈卓 李炎锋

第4篇:重视学生心理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摘要:中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开发社会的人力资本,为经济发展提供优秀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繁荣和技术的进步。中职教育在社会和教育体系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非常重视,开展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等多种教育形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强化中职教育的成效。然而中职教育在就业市场并不理想,这与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认可程度低有重要关系。中职学生多数经历了中考的失利,对于自我的认知和未来发展的判断有消极倾向,加之中职教育对于学生心理的忽视,进一步放大了学生的心理阴影,不利于职业素质的养成,进一步造成社会对于中职教育认可程度下降,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更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本文以心理教育为切入点,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强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 心理教育 职业素质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是提升劳动者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经济体系的完善,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素质逐渐成为影响个人就业、升职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在经济转型的环境下,中职学生参与工作,融入社会,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更需要有强大的心理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然而目前中职教育中,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对学生职业素质重视不足是普遍现象。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积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挑战非常关键。学校的心理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健康的心理是学生职业素质形成的基础,学生的职业素质也反映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以心理教育为本,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职场适应能力和工作创新创造能力,为学生的终生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拓展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范围,为我国教育发展和教学优化提供建议。

一、心理教育与职业素质的关系

首先,对于中职教育而言,职业素质是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所需要具备的技术能力、相关知识和基础意识的总称。这其中的基础意识主要包括来自道德层面的道德意识、敬业意识、奉献意识、廉洁意识、规范意识,来自态度层面的创新意识、发展意识、职业观念、工作态度和来自习惯层面的工作习惯、服务习惯、反思习惯等。这些意识的培养和塑造难以通过常规的课堂学习获得,也难以通过量化的考核方式来测验成果。对于这些意识的教育在国外学术界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不仅阐述了医学领域、社会领域和生物学领域的各类关系,在教育领域中也提出了新理念,即重视学生心理教育、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中也采取了积极心理学理论,深度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引导、干预和纠正等多种手段,从心理的主观体验、个体体验和群体体验来消除学生的负面心理,消除学生对于自我、学习和未来发展的恐惧、焦虑和迷茫心理。

其次,对于中职生而言,走入中职校园之前多数都经历了中考失利,带有消极心理。这种负面心理下,中职学生对于未来发展感到迷茫和担忧,对于学习的价值产生质疑,进而发生厌学、弃学的现象,形成消极的学习环境。而这种学习环境的产生则会加重学生的负面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极易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实践,进而影响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学生即使在技术和知识理论方面有所收获,然而心理的消极会导致工作态度消沉,工作习惯不良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造成社会加深对于中职教育的负面印象。因此,忽视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不仅会影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更会影响社会对于中职教育的评价。

二、心理教育视域下中职职业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中职职业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的不足。在中职教育中,对于“工学结合”“理实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重视,而对于学生的心理关怀缺乏重视,教师没有清晰的理念,学校没有深刻的认识,只单方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率,忽视对于学生的心理关怀、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尽管加强素质教育、发展教育的呼聲越来越高,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越来越关注,然而在实际的教育中,只开辟“德育”这一单独的一门学科,没有将职业素质和心理教育融入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实效性并不强。且心理教育和职业素质养成没有量化的考核标准,难以计入学生的成绩体系,并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也就难以形成足够的重视。

(2)方法的缺乏。在教育方法中,虽然有些学校开设了德育课程,然而相关课程数量少、内容少。教师没有一套标准化、系统化和权威化的教材提供理论支持,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对于学生的健康心理构建极其有限。学校没有一套清晰、明确的教育目标和管理方法进行教育指导,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实践情况出现偏差。多数学校是在思想教育课程中开辟一个单元讲解国家对于中职生的就业政策,讲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的价值观,多数学生对此的接受程度不高,且过于理论化。

(3)途径单一。中职在心理教育方面途径较为单一,多数是采取课堂教育的形式进行理论化、程式化的讲解,并未对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拓展。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下,没有积极采取多媒体技术、信息交互技术实现教育体验的深化,也没有积极利用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优势,将学生放置于真正的工作环境中感悟工作,体验职业心理,感受企业发展、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教学的途径过于单一。

2.中职职业素质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学思想落后。目前中职教育对于心理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是由于自身的职业教育观念不够先进所致。多数职业教育院校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率放在工作的首位,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管理还存在着保守主义。过于保守的教育教学思想限制了教育改革的深入,也限制了教育的发展。对于中职学生,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学生的终生职业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将心理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课程,从根本上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和塑造。

(2)教育环境的限制。第一,从教学的环境来讲。教育是终生事业,从小学教育开始就应当向学生灌输有关素质、品德、习惯和态度方面的理论,从小学教育开始就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帮助学生掌握战胜心理障碍的方法。然而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对于心理教育的涉及更少,没有形成知识的成长链条,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皆对心理教育不够重视,价值观的教育发生断层,步入中职阶段的学生在遭遇挫折时就容易产生心理矛盾和职业素质的学习障碍。第二,从家庭的环境来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座学校。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家庭的氛围对人的价值观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总结中发现,中职学生多数在家庭中也较少能够获得良好的心理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父母由于工作忙常常忽视学生的心理管理,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得不到及时排解,长期累积将会导致负面的心理。第三,从社会的环境来讲。一方面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多是中考失利的学生,社会对于中职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产生质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技术、知识和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中职生处于就业的不利地位,极易受到就业歧视。在这种“歧视”下,就读于中职学校的学生也产生了迷茫、恐惧甚至自我放弃的心理,出现了自我认知的偏差,影响学习和实践的效果。学习与实践的成果不高,自然也受到就业市场的排斥,形成歧视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发展落后于经济,造成了社会上一些落后、腐朽和偏激的价值观横行,例如拜金主义、奢靡主义、享乐主义等,严重侵蚀心理和生理发育尚未成熟的中职学生,若心理承受能力差,则难以适应竞争激烈和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中职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对策

1.重视学生心理教育,树立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

中职学校必须加深对学生心理教育的认知与了解,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促进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学校应当加强对于心理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的管理,提升心理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学校应当积极制定相关的制度,从制度上和方法上,明确心理教育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要求各个专业的教师与学生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管理,并结合各专业特色将心理管理融入实践教学。一方面开设职业素质的教育课程,由专业的教师讲解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从对学生的心理关怀出发,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每一专业、每一课堂的教学工作中,每一次讲课和实践都强调工作的责任、规范、德道和创造精神,突出职业素质对于自身发展的意义。学校还应当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关怀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计入教师的业绩考核中,以此监督和敦促心理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落实。

2.探索心理教育的方法,拓展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结合前文所提到的心理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从心理教育的主观体验、个体体验和群体体验的“三体验”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态度层面、道德层面和习惯层面“三层面”进行融合,形成良性的教育发展关系。

在主观体验中,利用关怀教育、情绪管理教育、情境教育、互动教育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感受职业的幸福感,从而表现在职业素质中的态度层面,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到主动和积极,乐于对工作进行创造和创新,保持良好和向上的工作态度。

在个体体验中,利用愛的教育、感恩教育和法律教育实现对于学生道德感的提升,使学生“知荣辱”“明哲理”,从而表现在职业素质中的道德层面,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自制力、自控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且能做到廉洁自律。

在群体体验中,利用团队教育、鼓励教育、合作教育和励志教育实现对于学生习惯层面的提升,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的法则,感受团队精神和社会力量。从而表现在职业素质中的习惯层面,对于学习和工作能够秉持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不断反思自我,积极进取,在促进集体发展的同时实现自我的提升。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学生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加强岗位的胜任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有利于实现职业素质的教育目标,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有利于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成效。

3.改善教育环境,形成良性的发展氛围

对于心理教育的断层和社会环境的“歧视”。职业院校方面难以凭借一己之力实现观念的扭转,只有从自身做起,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发挥技术优势和文化优势,创造社会价值,才能真正形成良性的发展氛围。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应当积极改善校园的文化氛围,以“实现中国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调,以“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为口号,营造积极、阳光的学习环境。从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三方面,开展隐性的心理教育,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解决学生的心理疑惑,为学生指明发展的道路,帮助其建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成为“出彩的人”。

作者:李春燕

第5篇:建立社会\学校\学生互动的教育平台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

摘要本文针对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以“让他们关注社会、让社会关注他们”为主题,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目标,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以此建立社会、学校、学生互动的素质教育平台,不断探索和创新学生素质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社会 学校 素质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在深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普通高校大学生管理规定》,强化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人力教学资源,针对学院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以“让我们关注社会、让社会关注我们”为主题,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目标,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以此建立社会、学校、学生互动的素质教育平台,不断探索和创新学生素质教育新思路,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多家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建立社区性互动式教育平台

学院根据“品质+能力”的育人宗旨,全面制定和实施面向社区推出的以“五个一”即“献上一台文艺节目,走访一位先进人物、资助一户贫困家庭、举办一期短期培训、摄制一部电视专题片”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先后在无锡春潮园、太湖花园广场、八佰伴广场、梅村社区、宜兴太滆社区、硕放社区等11个地区举行大型联合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达5000多人次,参加互动的市民达80000多人,活动的地点从无锡延伸到苏州,从城市延伸到农村、部队、企业,从学院自行组织的活动到融入市政府举办的“激情周末”演出,影响之大,前所未有,成为无锡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大亮点,也成为学院教学改革中的一大热点。

1.1 从提升学生的品质和能力着手安排活动内容

学院是以培养影视艺术类应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专业性艺术院校,开设有影视表演、音乐表演、主持播音、编导、新闻采编与制作、影视动画、计算机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电视节目制作等专业,除了进行校内的专业基础教学和实践教学外,必须寻求社会实践机会;与此同时,根据目前学生中存在的世界观、人生观误区和学生对社会了解不够、理解不够、参与不够的实际情况,必须把学生置于社会之中接受教育。为此,学院经过长期的精心策划,选择学生喜爱的形式让学生走进社会,一展风采,得到了全体学生的热烈响应。组织学生成立了江南锣鼓队、文艺演出队、礼仪队和新星采风队,分成演出组、主持组、采风组、设计组、摄像组、节目编辑制作组、后勤服务组和策划统筹组,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计划,编写工作秩序册,印制宣传画册,热烈有序地展开进社区活动。每次活动前,均派遣采风队采访社区的先进人物,走访社区内的特困家庭,整理并制作成专题片;活动中,在社区演出舞蹈、声乐、器乐、武术、相声、小品等,并组织邀请社区领导和当地文艺骨干为学生评分;演出中途,邀请由社区推荐并经学生采访后选定的先进人物进行现场采访,对由社区推荐并经学生走访认定的特困家庭发放学校捐助的补助金,让学生在从事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接受无声的教育。每一场的进社区活动,均有设计系的学生设计场景和灯光等,由影视制作系的学生进行摄影、摄像和后期编辑等,做到次次有新意、场场有资料。

1.2 从提升社区市民文化品位着手安排社区互动

学院借助先进文化进社区的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走进社会,深入群众,提高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为社区提供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享受高雅文化艺术、体会大学生青春活力的机会。每一场活动,他们都精心组织,邀请社区领导出任领导小组成员,邀请社区文艺骨干安排活动场地和组织观众,邀请社区文艺组织进行同台演出,邀请社区先进人物登台演讲,邀请社区领导和文艺骨干担任评委,等等,密切了学院和社区的关系,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也为学生寻觅了不少學习的榜样。自活动开展以来,他们就开始积极寻觅社区先进人物,通过社区居委会的介绍,在进入社区演出之前,他们组织相关人员提前进入社区走访小区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并对其进行采访和宣传。一年多来,学生们走访的先进人物有劳模、革命军人、优秀公务员、退休教师等。

1.3 从建设和谐社会着手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宣传活动

在每一次的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中,他们围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开展深入浅出的教育活动。他们在社区树立标语牌,散发宣传资料。特别重视的是,在每一场演出活动前,均现场教唱《八荣八耻歌》,作为“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的教唱节目。在每场演出开始前,组织专业教师在小区内教唱《八荣八耻人人须知》,做到每位参与活动的人都能张口即唱。他们的教唱把宣传“八荣八耻”活动从校园推向社区,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切实落实到群众中去。同时,又使同学们在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的实践中,从当代军人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当代工人爱厂如家、爱岗敬业,从社区职工默默无闻、服务社会的实践中真正懂得“何为荣,何为耻”,真正感受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行为准则。

2 把学生的素质教育融入到社会中

2.1 把素质教育搬到社会,实现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先进文化进社区作为素质教育的平台,找准了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切入口。不少同学在走访一位先进人物的社会实践中,从先进人物身上看到了理想是怎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的,道德是怎样在小事中体现的,纪律是怎样在生活中感受的;还有不少同学在资助一户贫困家庭中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俭朴的珍贵,学会了如何感恩,如何报效社会,如何从点滴入手培养当代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很多同学有着“进一次社区,胜读十年书”的强烈感受。在太湖花园小区,学院当场聘请先进模范王福仁同志作为我校的校外辅导员。王福仁是社区内推荐的社区明星,曾在社区自掏腰包购置大型乐器,组织了竹竿舞队、民乐队、西洋乐队等,既丰富了社区居民文娱生活,同时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艺术修养。王福仁的典型事例为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学生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用他的经历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

2.2把能力训练搬到社会,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

学院将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作为推进学院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首先是把这一活动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的延伸,把全院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全部发动起来,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从事着自身专业的锻炼,学编导的自编自导节目,学表演的自己轮流登台演出,学设计的为每场演出和宣传设计场景、背景和资料,学主持的轮流主持每一场晚会,学新闻的进行采访和撰稿,学化妆的从事化妆,学制作的为每一场活动摄影和摄像,制作电视专题片,从中大大提高了专业水平。他们还组织不参加当场活动的学生对活动进行全程评分,在观看和观察中提高鉴别能力。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项目群,分工明确,各施所长,成为学院实习实训和项目式教学中的一种独创,更好地促进学生充分地将所学寓于所用之中。通过素质教育与项目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思想的同时长知识、长见识,这个过程又是受教育的过程,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专业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分割现象。

2.3 把教育成果鉴定搬到社会,实现学校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

在每一场先进文化进社区的活动中,他们都组织社区的校外评委为活动的形式、效果打分,对每一项活动项目、每一个演出节目、每一位登台的学生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开展推举校园明星活动,评定各类奖项,并隆重举行颁奖晚会,设立演员奖、导演奖、创意奖、组织奖、服务奖等等。与此同时,他们还引导学生将进社区活动中活生生的受教育事例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进社区活动的走访贫困家庭中,使学生增强了助人为乐的观念。

3 在社会互动中提升素质教育成果

在学院“先进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的现场演出中,从节目编排到上场、从化妆到服装,乃至现场秩序的维持,学生是活动主体。这项活动大大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在“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中,学院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学表演的重点负责表演、学新闻的重点负责采写,学设计的则担任主背景的設计、学制作的则担任整个过程的摄制和后期制作等重任。学生在“先进文化进社区”这个大平台上,将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社会生活联系了起来。无论是人文素质还是科技素养,都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专业技能也在此次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能够将学用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这项活动,是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加强全面素质教育的一次尝试,而从中的收获却不仅仅是几声赞扬或是几张证书,更重要的是大力提高了学院的教育质量,从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的锻炼培养了学生。

二是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双向交流。“先进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不仅仅是学校单方的活动,它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到方方面面。从准备阶段开始,他们就积极与各个社区取得联系,组织采访队伍深入社区,挖掘典型事迹,进而安排演出,拍摄专题片。每一项工作,都不是单方面能够完成的,社区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支持与帮助。

从最初的联系,一直到最后的收尾工作,学生与社区的领导紧密联系,加强沟通。演出中注意吸纳社区推荐的优秀节目。太湖花园的民乐演奏、民族舞等,决不逊于专业人士的演出,极受社区居民与师生的欢迎,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从老一辈民间艺术家那里获得了各方面的经验和营养。

三是锻炼和培养了一批艺术新秀。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属艺术类院校,校内藏龙卧虎,如何挖掘培养这些人才,在众多的学生中如何提拔尖子生,是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文艺尖子与采写、摄制人才。

因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主体是学生,所以增加了许多学生上台表现自己的机会,大大增强了学生面对观众的信心。在第十三届全国推选文艺新人活动中,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05影视表演朱璇同学、05主持播音岳禺宁同学和06影视表演齐雪同学分别获得了舞蹈组、主持播音组和广告模特组全国十佳的称号,其中朱璇和齐雪同学获得了十佳金奖,还有11位同学获得江苏省十佳称号。这些学生正是通过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不仅将学习的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起来,而且在无数次的登台演出表演中,使专业水平不断升华,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为她们参加全国以及省、市的大型比赛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四是创作了一批有血有肉的新作品。创作的灵感哪里来?不能从书本上来,生活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在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中,每到一社区,每一场演出,都会有新作品出现。同学们走进生活,排练出一个又一个新颖独特的文艺节目,极大地丰富了进社区的舞台;采风队一篇篇报道、散文,突现出学生的写作功底;摄制组一部部记录片、专题片,从各个方面展示了 “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的丰硕成果和地方的人文景观。

作者:陈艳艳

第6篇: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 助力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提高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且,信息素养教育是信息社会发展终身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大学生成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高校图书馆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要想增强信息素养教育,拓宽学生获取知识途径,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承担起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信息素养教育;途径合作化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0.095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把大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就成为了高校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图书馆是文化信息的重要集散地,收集有大量的图书、期刊以及数据资源,如何在这浩如烟海的大量信息中使大学生获取自身有用的文化信息,增强信息素养教育,拓宽获取知识途径,就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其中承担起应有的作用。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其研究

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最早是1974年时,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指出的“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这个概念的诞生,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各国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使信息素养的内涵有了更大的扩展和延伸。随着各国学者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信息素养概念的演变也越来越成熟。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才有学者陆续介入到信息素养的概念中来。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文献检索课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吉庆教授是最早阐释信息素养概念的学者。他本人的专著《信息素养论》,第一次将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学者的视野。

王吉庆教授在《信息素养论》中第一次提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信息社会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这种能力与人类其他能力一样,需要人类去学习和适应,如何建立完整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就摆在了国内学者面前。基于过个理论基础,高校图书馆界的诸多学者对信息素养的概念和教学做了全面深入的理论探讨,并在教学改革中付诸了实践,在高校图书馆界掀起了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热潮,取得了一批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

2004年12月,“北京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会”在北京成立。研究会定期组织召开各类研讨会,其系列主题都是以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安排为主。经过各方面努力,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能力指标体系框架结构逐渐形成。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几种重要方式

(一)以高校图书馆牵头为主

即指由高校图书馆牵头,负责安排图书馆员担任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师,也有个别院校由信息管理系承担全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以图书馆牵头为主,在一些高校有信息管理专业的情况下,也有以该学院承担的,如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就是由信息管理学院承担。

现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作为一门公共课,根据专业和学历设置课程内容,由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担任任课教师。课程内容大多采取理论授课,上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开设的“文献检索与利用”,分文科和理科两门课程,由作为公共课由本科生在学校教务处主页自由选修。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有一半的课程是理论知识授课,一半的课程是上机操作,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上机操作环境。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纳入学校教务处的课程系列,学生需修完学分,完成全部课程,考试合格才能毕业,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并且,图书馆网站还设置了在线网络教学,对于一些因为已经修满学分,不再需要修学分的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帮助。

(二)进行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

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也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培训讲座,是大部分的图书馆都会充分利用的信息素养教育形式,即通过信息素养讲座、短期培训、现场培训、一对一辅导等形式,来对图书馆的读者进行培训,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有的高校图书馆会面向特定专业、特定学院的读者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数据库的培训讲座,甚至外请各类数据库的数据商专家来对读者使用数据库进行相关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图书馆购买数据库资源的利用率。

(三)专业课中加入信息技能内容

信息素养教育的第三种形式是在专业课中加入信息技能内容。我国绝大部分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信息检索课”普遍采用了这种课程模式。医学术语复杂多变,专业性较强,专业课程中专业词语较多,外围人员无法更深层次的解释和利用圖书馆网络数据。非医学专业的图书情报人员在检索利用数据库时有时很难掌握重点,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加入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可以有效避免这类现象的出现。

三、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

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在进行中,从检索到的相关论文看,讨论的热点仍然是信息教育的途径。对于如何有效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笔者浅谈以下几点见解。

(一)要取得相关部门重视,加强制度建设

具体到现实工作中,就是要建立适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实施规定、方案和评价标准,成立相应的检查监督管理机构,定期对信息素质教育落实情况进行调研。

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主动向学校有关负责部门协调沟通,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争取成立以分管图书馆工作的校长担任组长的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工作。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的办公室应设在高校教务处,图书馆、网络中心等部门共同负责信息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融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中。

(二)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为高校学生提供了物质保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图书馆丰富的物质资源为文献检索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物质基础。各个高校图书馆目前都已具备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公共检索系统的建立,校园网、局域网的成立,以及网上查询系统、节约系统的建立,为文献检索课提供了强化信息能力的理想场所。

(三)要丰富原有的课程体系

从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以来,我国出版的文献与利用检索课教材虽然多达600多种,但内容陈旧、缺乏纲领性,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有些學校至今没有专门的文献检索课教师。大多数图书馆的文献检索课教师也属于兼职,没有成立专门的文献检索课教研室,同时教师还肩负着图书馆的其他工作。现在我们急需做的是加强文献检索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全国规范的教学大纲,规范教学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例如选择教师队伍,不仅仅选拔那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还要对学科背景有所要求,选择具有图书情报知识和较强计算机能力的人担任文献检索课教师。这些教师中最好具备一定的学科背景,在教授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时,对于专业术语的判别有一定的能力。

(四)其他需注意的方面

信息教育讨论的热点还有向不同院校层次、不同专业院校、高校各类人群扩展的趋势。例如,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论文占了相当比重,农业、外语、医学、师范、边疆少数民族院校等如何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如何对高校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加强信息素质教育,这些内容都讨论得很热烈,题材很丰富。在方式方法上,调查研究仍然是重要的形式,并且有从就业角度阐述信息教育重要性的论文出现。

此外,信息素质教育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模式;教师是成功的关键;图书馆员是重要的合作伙伴;行政管理政策促进合作化教育;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支持必不可少。据此,提出以下建议,包括:建立同教师的动态交互的合作关系;在学术研究和课程中帮助教师;寻求与课程的结合;寻求校园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的支持;做好课程计划等。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教育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信息素质教育为广大读者终身学习,以及在互联网+的网络大环境下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素质教育对于整个民族的国家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也提供了重要帮助。信息素养的培养,急需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能真正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并更加有利于广大青年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图书馆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8(S2).

[2]刘佳,周文娟.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与途径[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07(2).

[3]李雪莲.试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信息素养教育[J].理论界,2009(2).

[4]高景祥,王跃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生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指南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2).

[5]葛祥国,鲍明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4).

[6]顾玉林.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浅析[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1).

[7]郝晋清,王娟萍.基于web2.0技术的学科馆员信息咨询体系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

[8]王福生.浅谈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与途径[J].图书情报导刊,2014(4).

[责任编辑 张翼翔]

作者简介:田林(1963.1—),男,汉族,河北大名人,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读者服务。

作者:田林

第7篇:用耐心教育学生,用爱心教育学生

用耐心教育学生,用爱心感化学生

——班级管理工作手记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也将

迎接新的挑战。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才能将班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呢?那就要看这个班的指挥官——班主任是怎样进行班级管理的。什么是班级管理?所谓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断进行协调的综合活动。班级管理实践证明:一个几十个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我管理思想教育健全制度耐心爱心竞争意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也将迎接新的挑

战。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才能将班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呢?那就要看这个班的指挥官——班主任是怎样进行班级管理的。什么是班级管理?所谓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断进行协调的综合活动。班级管理实践证明:一个几十个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从教以来,我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印象最深的是2002学接手的班级。在2002学,学校安排我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接任后我发现该班学生成绩极差,人平分数只有31分。上课纪律差,同学们之间不团结,经常有吵架现象发生。经过了解,我发现造成该班如此混乱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缺乏自制能力。为了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我决定对症下药,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更是自我管理的主人。”因此,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决定把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作为我这学期工作的突破口。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思想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自我约束力差,有的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地依赖成人的帮助和照料,有的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气。这些状况是培养自我管理意识的最大障碍。于是我便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教育机会,如:晨会、班会、课外活动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我能行”“什么都难不倒我”“超越自我 永不言败”“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理念,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同时我还和家长沟通,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多管齐下。

二、健全制度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记得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播下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也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因此,学生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如果仅靠班主任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学生怎样、怎样做,学生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效果可能不太明显。因此,我就利用班会课的时间组织全班同学学习、讨论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常规》等,然后进行民主讨论,结合本班实际,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经过讨论、修改、通过、达成统一认识,共同制定出一份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纪班规。因为班规是学生们自己制定的,是符合他们的实际的,所以他们在情感和理智上都非常认同,执行起来也就十分有效,整个班级的班风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很快有了明显好转。

三、用耐心教育学生,用爱心感化学生。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爱是美德的种子,美德的秘密就是爱。爱可以改变命运,爱可以成就未来,爱可以促人成功”。

小朋友进入学校就等于步入了人生的第一站,他们好比一株株娇嫩的花枝,需要用爱心精心地培育。

一个教师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就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你想想,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整天在妈妈的怀里摸爬滚打,都不讨厌妈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妈妈疼他们,爱他们,毫不

吝惜地把乳汁献给他们,所以孩子们也就深沉地爱着自己的妈妈。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情感。教师要以真挚的感情去激发学生的真情,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情理交融。如有一次我班有几名学生因传染病住进了医院,我知道后主动到医院看望,待他们病好了回到学校后,我又帮他们把落下的功课补上。

还有一次,我因病需住院治疗,但考虑到学生马上就要期末统考了,于是我坚持上午到医院,下午一边打着吊针一边给学生上课,当时有很多学生都流下了晶莹的泪水,他们对我说:“老师,您休息休息吧!我们一定会努力的,一定不会辜负您的一片希望的。”孩子们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感恩之心由然而生,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座信任的桥梁,他们也乐意和老师推心置腹地谈学习、谈生活,从而使班级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用爱心去感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全身心地投入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真诚地爱护学生。所以,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用全身心的爱关心学生,学生就能从自己亲身感受到的爱护和关怀中,学会如何去关心别人,如何为他人着想。从而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各种关系,为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创造了条件。

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个班级,如果仅有民主的班风肯定是不够的,只有调动起了全

体同学的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个班级才会更优秀。要使全班学生不断进步、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激励他们、适时赞扬他们。我先在班上宣读了一套激励措施,鼓励他们展开竞争。为了给学生才华的显露和锋芒的显现创设一个理想的心理环境,我总是不失时机的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同时我还在班内开辟了“进步之星”“一周之星”等表扬栏,从各个方面给表现优秀或进步的学生以及时准确的表扬,使学生产生我也要成为这样的“班级明星”等这样的潜意识。此举一出,班上的学习气氛马上浓厚起来,他们在互相竞争、较量,比谁得的星星多,争当“一周之星”。记得有一次:班上一个叫冷婷的学生考试分数低了点,趴在桌子上哭。我不失时机的说:“你们看冷婷同学,她只比刘红同学少一分,就趴在桌子上哭,说明她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当然哭不能解决问题,关键要靠我们平时多下功夫,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们要在心里暗暗下决心,和别人一争高低;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不比别人差,我是最棒的┅┅”通过我的一席话,我发现全班四十二个学生鸦雀无声,一双双小眼睛亮亮的看着我,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声音。我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的心里已有了奋斗目标,我所期望的效果也已达到了。果不其然,在期末的全镇统考中,我班学生人平分数92.5分,获全镇第一名,遥遥领先于我镇其他学校。

此外,我还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告诉他们:“团结就是力量”。记得那一年,我

班的班级日常量化评比活动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始终保持全校第一。我用实际行动向学生诠释了“相信我能行,才能我能行”的道理。

通过以上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我所担任的班级最终由原来的“散”“差”“乱”的班级,变成了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朝气”的班级,该班在评比中还夺得了“先进班级”的称号。能取得这种种成绩,我觉得关键是学生的内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由原来的“被管理的对象”变成了现在的“实施管理的主体”,由原来的“要他学”变成了现在的“他要学”,而我仅仅是放开自己和学生的手脚,指导他们如何成为学习和生活的能手,让他们到实践中去发现自我,增长才干!

总之,每个孩子都是一座未开发的宝藏。只要我们用一份尊重的情意、一个信任的眼神,一颗宽容的心去真诚地对待他们。那么,他们稚嫩的心灵定当被感化。我坚信,只要用心,只要用爱,就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让我们用自己全部的爱心去呵护每一颗稚嫩的心灵,去陪伴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弹奏出一篇篇动人的乐章!

xxxxxxxx小学:xxx

第8篇:素质教育教育的学生观

素质教育教育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就是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开展教育活动。

2 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必须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人,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都应充满信心。

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正在成长与发展,所以学生不是一个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成长的人。学生能不能真正健康快乐的成长和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 学生是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 ,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的空间和时间。 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该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立性,也意味着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3 学生与成人中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 ,都和成人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应当把学生看成孩子,而不是一个成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也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这样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禁锢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不自觉的抵制或抵抗。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明白事理,自己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

3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学生是权利的主体,教师应当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是责任的主体,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教师职业道德 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不都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成长。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

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

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终身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信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上一篇:药品批发下一篇:虚拟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