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师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

第一篇:教师论文

小学教师自测试题教师修养、历史、地理部分参考答案教师修养

问答题:

1.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崇高事业,它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首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培养一代新人的工作是艰巨的、光荣的,需要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教育事业是我们人民教师树立献身精神和革命理想的基础和前提。有理想才会有事业心,有事业心才会有责任感。

2.热爱教育事业,为培养共产主义新一代而献身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这一道德准则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有为培养下一代而勤勤恳恳、呕心沥血的忘我精神:能够以从事教育事业为最高精神享受并引以自豪。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坚持不懈,精雕细刻,循循善诱,海人不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靠教师的坚强毅力,刻苦钻研。教育事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事业,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没有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是不可能完成教育任务的。

3.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辛勤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中断或遭受损失。我国中小学教师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基础教育任务,因此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

4.理想是人生奋斗、追求的目标,是鼓舞人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它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集中.反映。树立革命的理想对于教师尤为重要,因为要培养学生有理想必须教师首先有理想。做为一名教师的理想应该是: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人才,小学教师要为培养这样的人才打好基础;此外,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努力实践,善于总结,研究教育科学,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做人民的教育家。

5.学生今天在校学习,明天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教师应该把今天的工作与国家今后的发展和需要结合起来。因此,任何一位教师都要树立对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负责的思想,有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思想。

我们不但要看到当前,而且要着眼于二十一世纪,着眼于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富有理想,热爱学习,有高尚的品德情操和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使每个学生毕业的时候带走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渴求知识的火种。新一代具有了这种可贵的品质,就是我们国家民族希望之所在。

6.教师的任务是教好学生,即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教师首先要教好功课,把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要教好功课,就要努力钻研教材,备好课,上好课,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的兴趣。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不仅限于搞好课堂教学,还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师既要教书又要教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有的教师认为,德育是班主任的事,任课教师只管智育。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每一个教师都要关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教育着学生。因此,我们要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

教师还要关心学生的健康,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安排好他们的学习与休息娱乐,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他们健壮活泼地成长。要注意学生的合理负担,作业不能过多,要让学生每天有玩的时间。

7.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为了更好地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和贯彻胡耀邦同志的指示。他在师范教育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比较渊博的知识;二、要认真研究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三、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能够为人师表。

8.当前改革和开放、搞活等政策的实施,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但是,新的环境也带来一些新问题:社会上一些人“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影响某些学生不.想读书,只想挣钱。一些人崇洋媚外的心理也影响某些学生觉得什么东西都是外国的好。家庭经济好转,独生子女增多,某些父母溺爱子女,使孩子们滋长了“骄”、“娇”二气,缺乏劳动习惯,怕艰苦,贪享受,随便浪费。前一个时期,社会上泛滥不健康的小报、书刊和淫秽录像,严重毒害一些学生。这一切迫切要求我們加强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提高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

9.只抓尖子生,不抓差生;只顾少数,不顾多数。这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表现。

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固然有所不同,思想品德情况亦各有差异,但是,这些并不能预示他们将来永远如此。小学生正处在打基础的阶段,身心各方面均未定型,可塑性是很强的。小学生许多可贵的品质尚处于萌芽状态,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培养,绝不能只顾少数,不顾多数,造成少数学生自满,多数学生自卑,在幼小的心灵上形成难以弥补的创伤。因此,我们要关心、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10.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一代新人的事业,它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教师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正确的理解,对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有充分的认识,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并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

时,也改造主观世界。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主义觉悟,使自己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列宁曾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11.教师没有深广的文化科学知识是不可能教好学生的。所谓深,就是对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要深透、精通;所谓广,就是知识面要宽,即除了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科学知识,具备比较广泛的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此外,科学知识在不断发展,增加新的内容,教师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教师精通专业,教学时能够深入浅出,有效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有了广博的知识便可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说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使教学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知识面狭窄,或者食而不化,不能从容驾驭教材,教师教课吃力,学生学得费劲,是很难得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12.教师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顺利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教育人是一桩很复杂很艰巨的工作。教育的对象是各有不同特点的青少年,对他们进行教育没有千篇一律的公式,需要教師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运用教育、教学技巧,才能取得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效果。

教师还可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分析、自我鉴定,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找出原因,明确努力方向。

1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什么样的关系,把学生摆在什么地位,这个问题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于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的认识,如果只强调一方面的作用,忽视了另一方面的作用,都是不妥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对于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被他所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只能是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学生内在的矛盾才是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教师的作用除表现在选择教育内容,把知识和.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外,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要让学生愿意学习。

承认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会不会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呢?不会的,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育过程,在客观上都必须在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去接受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去启发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14.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掌握知识,称作启发式教学。“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注入式教学同启发式教学相反,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只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死记硬背。注入式教学也叫填鸭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只有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接受教育影响:后者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

我们提倡启发式教学,因为启发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逻辑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因而能使教学顺利地进行并获得成功。实行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好学习的愿望。②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指导学生善于思考、认真钻研。③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有愉快的学习情绪。

15.通过课堂教学,教师把教材内容教给学生,这本身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会组织课堂教学,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规律,按规律来进行教学。例如有一位教师,他最初进行识字教学时,只会就字论字地教,学生生字的回生率高,错别字也多。后来,他学习了有关的“文字学"的书籍,逐渐理解、掌握了汉字的基本规律,并对要求小学生学会的三千个生字进行科学的分类,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识字教学法,学生识字率大大提高。通过这一实例,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要上好每一分钟、每一节课,教好某一学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对于“课堂教学”这门学问,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坚持长时间地学习、探索、积累、总结,力求不断地提高,不断地有所改进。

16.首先是了解学生。教师要通过家访、和学生谈话、参加学生活动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品德、健康、平时表现和性格特点等情况,随时把握住学生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在熟悉学生具体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能够准确预见他们各自的发展趋势。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往往目光敏锐,随时观察教育对象,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调整教育教学工作步骤。

其次是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教师在透彻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班内大多数学生身上,使教学深度、难度和进度适应他们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同时,应该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区别对待,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要求作出不同深度、广度的答案。对后进生要热情关怀,做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促进他们转化。对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善于发现,精心培育,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防止滋长骄傲情绪。

17.先进生是学生中的骨干。他们一般的表现是:勤奋学习,成绩优良,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各方面表现较好。他们的弱点常常表现为:有一定的优越感,爱听表扬,经不住批评,看自己的优点多,看缺点少。对先进生教育要注意:①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使先进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现缺点错误要及时进行帮助,但又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②要教育他们严于解剖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缺点,善于自己教育自己。

中间状态的学生,在班上是多数。在中间生身上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当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时候,他们就进步向上,当消极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时候,他们就向落后转化。因此教师要經常注意中间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分析他们的发展趋势,有的放矢地做工作,使他们逐步向先进方面转化。

后进生在班上人数不多。他们学习成绩差,沾染一些不良习气。有些后进生精力充沛,反应机灵,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旦受到外界不良影响,可能会犯错误以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教师的任务是把后进生教育过来,使他们成长为四化建设有用的人才。人们把后进生比喻为被虫咬霜打的小花,只要园丁加倍爱护,精心培育,一定能使这些小花恢复生机,健康成长。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热情关怀学生,给他们以温暖,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取得他们的信任。②尊重、相信学生,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增加他们的信心,教育他们明辨是非,鼓励他们积极向上。③耐心教育,对后进生的进步要有信心。后进生一般缺乏毅力,自制力差,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④对不同类型的后进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18.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小学生对老师最崇拜,最尊敬,而且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感情。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要以坚强的毅力克制自己,不让情绪的波动影响工作。如果教师情绪不好,迁怒于学生,这时教师往往失去理智,失去常态,或者大声训斥学生,或者冷淡学生,甚或打骂学生。这样必然会伤害学生的情感和心灵,降低教师的威信,产生师生间的隔阂。

19.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教师教育学生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循循善诱,切不可歧视、讽刺、体罚学生。①歧视、讽刺学生会严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损害,就会对教师产生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育和帮助。②后进生如果经常受到歧视和讽刺,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失去自信心,不求上进,自暴自弃,以至在外因引诱下走上犯罪的道路。③体罚不仅使学生身体受痛苦,也使学生精神受到摧残。体罚是企图压服学生,但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体罚还会使学生变得粗暴,正如斯宾塞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

20.遵守纪律、遵守法律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行为准则,对于教师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人民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他们铸造人的心灵,启迪人的心智,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知识丰富、体魄健全的一代新人。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道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因此,教师在遵纪守法上应该是社会的表率。

在学校里,教师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教育学生认真学习法纪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以身作则,以遵纪守法的模范行动来影响学生。通过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遵纪守法的思想和习惯。

21.教学计划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由国家或由教育主管部门所制订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各年级开设的教学科目、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各科教学总学时和每周的授课时数、各年级的教学和劳动时间,寒暑假的安排等。

不仅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学计划,而且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学校领导都要严格贯彻执行。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教学计划所设置的每一科目的目的任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分科制订的。包括这一科目的目的、任务,各章节的知识范围,讲授.实习、实验、作业等教学时数的分配。

教学大纲是各科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必须认真掌握大纲的要求,严格依照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各级领导检查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也要以大纲为依据。

22.教育事业是集体事业,团结协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一代新人的培养,不是某一个教师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是众多教师集体劳动的成果。教师之间如能共同合作,互相帮助,必将形成一支强大的教育力量,有效地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教师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必然会影响学生的集体思想和集体行为的锻炼。反之,如果教师之间互相攻讦,“文人相轻",不仅会削弱甚至会抵消教育工作的力量,还会在学生思想上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要认识一致,步调统一,不能各行其是,互相拆台。

23.在教师集体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注意并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既要注意并处理好横向关系一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各门学科教师之间、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又要注意并处理好纵向关系一__不同年级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工作具有整体工作中个人劳动的特点和教育成果集体性的特点,个人负责的只是整体工作的一个方面,只有整体配合好,才能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不注意横向联系,可能造成班主任、任课教师、行政人员之间的工作脱节,也可能会加重学生负担,不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纵向联系有如接力赛跑,要有协调的递接,除了做好自己的一环以外,必须注意上下环节的衔接和配合。

24.教师之间要提俏谦虚谨慎,互相学习。对比自己水平高的不要妒嫉或不服气,也不要觉得高不可攀,要虚心学习,努力赶上去:对同自己水.平相近的不相轻,不疏远,取长补短:对比自己水平低的不轻视,不以自已优点比别人缺点,要善于发现对方的长处。

25.对于议论自己缺点的学生不歧视,不报复,并找适当的时机和学生亲切谈心,主动征求意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虚心相待。

对于议论别的老师缺点的学生。首先指出背后议论老师是不对的,教育学生有意见向老师当面提出或向领导反映。对学生的意见做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不做议论的传播者。向被议论的老师或有关领导反映,帮助被议论的老师正确对待。

26.教育好学生,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儿童入学时已经在家庭的影响下形成一定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还继续在影响着儿童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协助学校教育,补充学校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教育會抵消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师要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求得学校与学生家长在教育观点和行动上的一致,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补充。

当学生家长与老师观点不一致,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教育思想或教育方法不正确时,教师要冷静分析学生家长的观点,强调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致性..以商讨的口气进行讨论,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强求学生家长接受。如果实在难以谈下去,则宜暂时中止谈话,以后再找适当时机交换看法。

27.教师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听取教师的口头传授,而且.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对他们发生影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而且应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用自己的言行作学生的表率。教师高尚的品格常常对学生的一生发生深远的影响,受到学生的终身尊敬。

28.良好的语言素养是教师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在教育工作中,它是传授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教师的语言应当清楚;明白、准确生动,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尽量避免语法上的错误,逻辑上的混乱,表述上的噜苏重复、口齿不清或其它语病。因为清晰、准确的语言是唤起儿童思维的出发点和源头,在认识过程上容易使儿童完成由具体到一般的过渡。所以,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小学教师还必须学会普通话,使用普通话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会讲普通话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

29.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礼貌待人从来就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之一。札貌的实质是对他人的尊重,教师还应该尊重自己的学生,这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心灵高尚、有文化教养的表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既受到学生的监督,又为学生所模仿。所以,教师率先礼貌待人,做出榜样,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教育作用。

30一个入的衣着穿戴和言谈举止,常常是这个人的职业特征、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和气质性格的综合反映。人民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文化素养,并在服装和仪表上表现出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美好纯正的仪表风度。

小学教师在学生中起着表率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铸造美好心灵的同时,尽量注意自己的衣着穿戴和仪表举止。在教育活动中,衣服穿得整洁,举止端正庄重,说话文雅和气,对学生的教育会有良好效果,受到学生的敬仰与爱戴。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把书教好就行,老师穿什么衣服没有关系”。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教师的服装举止起着身教作用,而且教师不适当的服装和举止有时也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使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实例分析:

1.在教育战线上象这样的对党充满深厚感情的老兵是很多的。他们在教育第一线辛勤耕耘了几十年,他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从对社会的观察比较、鉴别选择中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重任,共产主义事业是一定能够成功的。当一名共产党员无尚光荣,只有坚定地跟共产党走,献身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人生才会更有意义。正因为他们对党有深厚的感情,所以他们对党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渝。

2.我们从这位带病坚持工作的老战士身上,看到了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她的献身精神犹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个人生活的意义,应该看他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从社会取得了什么。我们教师的工作任务是为祖国培养一代新人。在学生面前我们是春蚕,是蜡炬,是人梯,我们的职业要求我们奉献、奉献、再奉献,这正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光荣之处,崇高之处。这位老校长为社会、为他人所做的贡献是无法估的。她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这位科学家对他的老师的回忆,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深刻。一位学识渊博的教师,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他们选择毕生从事的事业,而且能够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启发他们树立掌握人类知识宝藏、擎登文化科学高峰的志向。

教师这个职业多么重要。它关系到学生的一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自豪,同时,也应该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肩上的重任,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科学知识,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4.这样做的坏处首先是荒废了学生的学业,会形成学生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其次是在思想感情上形成师生之间的对立,这时的教育就会失去作用;第三是,往往这是造成学生逃学出走的原因之一,甚至是造成学生走向犯罪的第一步。

5.教鞭、冷眼、讥笑,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简单粗暴。这句话的含义是:教师不应该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去教育学生。瓦特、牛顿、爱迪生是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后进生中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这已为历史的事实所证明。例如:德国大诗人海涅是学校里尽人皆知的后进生;达尔文读中学时,因学习成绩不良被视为“智力低下”;英国大诗人拜伦在小学读书时,成绩曾是全班倒数第一。陶先生指出小时候是后进生,不一定长大不成才。因此,对后进生要努力发现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的良好品质.他们头脑中的才智,并热情地进行教育和指导。简单粗暴往往会造成对人才的摧残。

6.做为一名教师,无论在思想上或学识上,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应该向包括自己学生在内的人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尤其在教学中,一定要讲教学民主,师生之间,谁是谁非,要服从真理。事例中的这位教师,因没有看过报上这个报道而出现失误,这是难免的。问题是出现失误后不承认,不讲民主,搞压服,这就不对了。这样做,一是对学生不够尊重,二是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形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对今后的教育是不利的。

7.对待犯有较严重错误的学生,在教师中间通常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歧视、嫌弃;一种是怀着深挚的感情,倾注更多的心血,给予更多的帮助。

实例中提到的那个犯错误的学生,正处在十字路口,如果我们推一把,他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走向歧途;如果我们拉一把,进行耐心教育,他就会走上正道。当然,做好特殊的儿童的教育工作,往往是十分艰巨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深挚的热爱,承担起教育犯错误的学生的责任,坚持不懈地为他们创造进步的条件,促进学生的思想转变。

8.首先,这个教育活动突破了教师简单说教的陈套,采取了适应儿童特点的自我教育的方式。

其次,对儿童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具有高度的创造能力。丢弃半个馒头这样一件“小事",却触发了这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班主任的灵感,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儿童主演的连续剧。教师的工作,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之一。

再次,这个教育活动利用了家长的力量,促使学生了解战斗在四化第一线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9.这样做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会引起学生家长的反感,会挫伤学生家长与老师配合教育的积极性,还会引起家长回家斥责打骂学生,并因此引起学生对老师的不满或怨恨,增长对立情绪,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对学生家长主动到校与老师联系,配合教育,教师应首先表示热烈欢迎。然后实事求是地向学生家长反映情况,对于后进生,尤其要肯定他的点滴进步或进步要求。以商讨式口气与学生家长共同研究教育的方法。对于学生家长的意见要耐心听取,对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主动承认,并诚恳征求学生家长的帮助。

第二篇:提高教师和教师教育地位,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5年前后,中国的教师教育政策是在教师专业化理念的指引下,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目的,以重构教师教育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的话(“体系重构阶段”),那么自2005年前后直至2017年初的中國教师教育政策重心开始转向内涵建设,即一方面继续在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指引下着力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通过教师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内涵建设阶段”)。综观过去20多年来的中国教师教育政策可以发现,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尽管进入新世纪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主题日趋凸显,但提高质量的主题更根本。在教师教育整体质量不够高的情况下,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目标,很难实现。因此,振兴教师教育,提升教师教育自身质量应该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最迫切课题。

影响教师教育的振兴发展和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师范类专业生源质量持续不高,究其原因固然有人们思想观念的因素,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地位待遇不高;二是高水平的高等院校之所以不愿参与或投入教师教育,固然有认识高度不够的原因,但关键还是与教师教育的地位不高有关;三是要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平,迫切需要推进高校内部教师教育组织体制改革和学科教法教师队伍建设。总之,影响中国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和教师教育的地位不高。

饶从满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4期

第三篇:理解外语教师,促进外语教师发展

1.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外语教师应该发展成什么样的教师,在您看来,目前中国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呈现哪些特征?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和我的课题组曾在全国重点高校中取样,调查了我国36所高校213名优秀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出了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及其内涵,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外语教师知识”的概念及其结构。这项研究聚焦于优秀教师,而不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然而,它的前期基础是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承担的两项全国规模的调查:一是刘润清主持的“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二是周燕主持的“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是他们的研究成果:(1) 刘润清、戴曼纯,2003,《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周燕,2005,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37(3)。

2.您在“高校优秀英语教师发展研究”子课题的报告(《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第三期)中明确提出了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框架的四个纬度,即: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以及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您是如何看待这四个维度的?

首先,该素质框架的四个维度有着丰富的内涵(参见吴一安,2005)。“外语学科教学能力”融通外语学科和外语教学两类知识(含技能),即在教学中,优秀外语教师的学科知识表现为充分尊重和适合外语教学特点和规律的外语学科知识;他们的教学知识是充分尊重和适合外语学科知识特点的外语教学知识。这种融通性知识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上。因此我们根据研究素材归纳出由10项内容构成的外语学科教学能力1,即优秀外语教师

1)具备熟练的目的语口笔语运用能力、扎实的目的语语言及其运用知识、宽广的知识面;

2)善于营造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气氛活跃与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

3)了解学生需求并善于根据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

4)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善于根据目标组织教学活动;

5)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

6)善于以准确、流利、得体为目标组织语言基本功训练;

7)善于抓住契机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learning moments);

8)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

9)善于抓住机会增进学生对英语语言及其运用体系的了解;

10)明确自己的教学在整体课程中的位置。

“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的内涵是:热爱外语教师职业;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敬业、认真、责任心强;真心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外语教学观”指的是:视学生为教学主体,重视对学生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视外语为符号体系和承载目的语文化的载体,视外语学习为知识建构和学习者人格化的过程;外语教学折射出教师对课程、目的语、学生、外语学习规律、学习环境、课堂管理之间辩证关系的把握。“教师学习和发展观”是指:对知识不断追求、对教学不断反思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理论学习和研究性变革实践促进专业发展;热爱教师职业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动力。

第二,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四个维度有机结合,其中“教师学习和发展观”和“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的本质是精神性的,涉及到教师的观念、态度、德性、境界、追求、悟性、责任意识、自省意识、发展意识等,这类认知不仅是外语教师发展所必需,也是普通教师乃至人的发展所必需,是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优秀教师所具备的专业发展观、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养成的;在这里,发展意识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其它因素,如教师本来的发展基础、环境的激励和引导等都起作用。优秀教师的职业观和教学观有直接联系,一个视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外语教师,不仅重视学生的外语能力,也一定重视通过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来培育符合时代精神的人。外语教师的教学观直接影响其学科教学能力的发展,反之亦然:外语学科教学能力折射出外语教师的教学观。在四个维度中,如果说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和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可以用“知识”来概括的话,外语教师学习和发展观则意味着知识获得的动因和路径,亦即“知”的过程。在优秀外语教师的素质结构中,“知识”和“知”交织在一起,“知识”是“知”的起点,在“知”的过程中增长、变化,从而不断构成“知”的新起点,对于优秀教师,“知识”和“知”都永无止境。

3.对我国目前在职的高校英语教师来说,他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如何寻求切实的教师职业发展道路?

我国高校英语教师有着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强烈愿望,这个看法不仅得到相关实证性研究(例:周燕,2005)的支持,而且在“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多次举办的全国性高校英语教师培训中得到了印证。然而,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正如普通人的素质一样,发展是不均衡的。我们的研究表明,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个长期的、逐渐进步的过程,是在探索性、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就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渐变过程孕育着质变和顿悟,典型的环境、人物、事件可以是质变和顿悟的催化剂,对教师的职业生涯产生关键性影响。这一规律性研究结论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离开教学实践,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追求好的教学效果,少一些盲目性,多一些思考、探究、试验和研讨,才能把握好教师个人与学生、目的语、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扎扎实实地走好专业发展之路,这是就教师个人而言。

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促成因素研究还告诉我们,良好的发展环境能够促使教师专业发展,促使顿悟和质变的发生,从而大大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如果在一个外语教学单位里,教师认真思考、探究、试验和研讨教学,教学单位领导积极引导并支持教师这样做,并创造条件进一步引导和推动他们这样做,内因和外因的互动必然会形成一股巨大力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外语教学单位的领导一定要意识到,目前在我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展的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其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发展(吴宗杰,2005),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投入,无论是以何种形式来实现,都是明智之举。一些外语教学单位的领导已经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为自己的教师创建了积极向上的发展环境,那里的改革局面也随之打开。我们希望更多的外语教学单位赶上来。

4.据我们了解,在以往一项高校教师调查中,在回答“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一多选题时,受访的高校外语教师中仅有6%选择了科研方法,比例位于最后,请问您怎么看待高校外语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与教师自身发展的关系?

高等学校的科研实力,在当今世界上被看作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不言而喻,每一个高校教师都有责任为增加自己国家和学校的科研实力做出贡献。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已经做到了这点;在我国不同大学还存在着不等的差距,这与我国大学走过来的历程有关,也与我们许多教师对科研的认识有关。但总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

我在这里想谈谈外语教育/教学方面的科研,因为这是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所急需的。外语教育/教学是不是一个研究领域?也许在教师中有不同的认识。但在国际上,学科教育于上个世纪80年代产生并发展起来,和数学教育、语文教育等一样,外语教育/教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field of inquiry),这个研究领域有自己的学术刊物、学术研讨制度和研究队伍;事实上,整个应用语言学领域的许多研究是以提高语言/二语教学成效为其目的的。我国也正在跟上:前不久华东师范大学主办了“2008首届全国学科教师教育论坛”,教育界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数学界张奠宙教授就学科教育和学科教师教育作了精彩的报告,李士锜教授宣读了《关于学科教育发展的倡议书》。可以预见,我国全面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即将迎来学科教育研究、改革和发展的春天,外语教育也不例外。

我国的外语教育从小学到大学,贯穿于一个人接受教育十几年的时间跨度,投入不小,然而成效尚不够大,是个急待认真研究的问题。从教师个人角度看,进行探索性、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学成效和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关键,探索的重要手段就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试验与科研;反思的结果往往是思变,要变化就要探索和试验,这就构成对教学的研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就是科研。这里研究方法十分重要,方法不对头,研究结论必不可信,没有价值,因此要鼓励和引导教师学习和掌握研究方法。

5.外语师资培训方面的研究从最开始的teacher training,发展到后来的teacher education,以及现在的teacher development,您对这种理念转变有什么看法,这种理念的转变对我国目前的职前与在职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有何影响?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教师专业发展不排除运用培训的方式。但教师发展较之教师培训更符合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律,即教师发展在本质上不是个知识传授、技能演练的过程,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教学,学习如何教的过程,教师发展更加强调教师认知即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强调教学行为的认知基础,即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变了,教学行为才会变,教学效果也才能随之而变。

我国职前外语教师教育为我国基础外语教育培养了大批外语教师,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国家的发展目标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必需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一代甚至几代新人。传统的外语专业+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课程模式很难完成这个使命,因为它没有针对一代新人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要求来培养准教师,还因为它没有体现出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点,因此在培养模式上需要改革。

职前教师教育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相通,一脉相承,只不过是各自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应有一体化的规划。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来看,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决不亚于职前,事实上目前国际教育界的认识是前者对教育的直接影响更大,占据的时间更长,更容易受到忽略,因此更值得重视。

6.能否请您谈谈您自己研究领域的转变和拓展,并结合您所取得的成果谈谈您的感悟?

我的一个研究兴趣是应用语言学领域中的外语教育与教学,作为一个资深的外语教师,这一方向始终没有变化,但我的研究重点的确发生了变化:从对二语习得中的学习者语言和社会心理的研究转向外语教师研究。造成这一重点迁移的客观原因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作为该“中心”的研究员,我们对科研课题的选择除了个人的能力和兴趣外还带有使命感,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必须研究我国外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中心”成立时,我国外语教学改革正在开始,而改革的关键是教师理念的转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于是我转向研究外语教师。

回头看来,研究外语教师的过程是个学习的过程,开始并不是什么都清楚,也走过弯路,但这个学习的过程使我受益匪浅,它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知识与知识观视野和方法论视野。

在构成外语教育的四大要素—— 教师、学习者、目的语、教学环境中,教师居主导地位,研究外语教师不能脱离我们的外语教学,而外语教学必然涉及外语学习者、外语本身和外语学习环境,因此研究教师就抓住了纲,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人物简介

吴一安,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1965)、夏威夷大学(1984,硕士)和剑桥大学(1997,博士)。研究领域:应用语言学、英汉语言对比。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七五规划项目“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素质调查”(1988-1992)、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科研项目“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研究:理论与实践”(2001-2006)。先后发表研究专著《中国英语教育研究》(2000,第二作者,外研社),Spatial Demonstrativ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ext and Cognition (2004, John Benjamins),《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2007,编著,外研社),以及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作者:吴一安

第四篇:教师“心”观察·重建教师的权威

教师的权威和教师的威权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权威源自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知识、人格魅力、教育智慧的钦敬。威权则由教师身份所赋予,表现为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占据凌驾者的角色,垄断课堂教师话语权,甚至动用威胁、恐吓、挖苦、漫骂等手段来解决问题。在教师权威面前,学生对教师有出于尊敬的认可;在教师威权面前,学生不得不对教师意志表现出服从的态度,这是一种口服心不服的遵从。权威展现了教师的威信,威权则展现了教师的虚弱。

从权威的定义可见,教师要有权威。有权威的教师像一块磁石,能最大程度地吸附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因为信赖教师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对课堂有较热情的投入。教师的权威也会带来研究性课堂中较高的组织力,这种组织力能保证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效果。教师的权威更是教师处理班级事件和冲突必不可少的倚重,权威的教师不怒而有威,面临突发事件时,能成功地驾驭突发情境,稳定人心事态。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权威,教育工作就难以开展,无权威则无教育。

教师权威既然重要,我们就需要剖析,在当前教育中,削弱教师权威的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

内在因素指的就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低下。根据我们对权威内涵的理解,专业素养差,也许有威权,但必定无权威。知识褊狭,就教材讲教材,写错字,读错音,面对学生的问题常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地开启思维、启迪智慧,不能让学生享受到大脑运思之乐,而只是一味地训练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将学生贬低为记忆的容器,这样的教师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举止轻浮,语言暴力,权欲心,势利眼、向学生索要财物,说一套做一套……种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做法,都是教师权威的杀手。有的教师虽然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人心善良柔软,对所有学生都能一视同仁,但就是缺乏组织能力,班级在各类比赛中常常稳居最后,一团散沙,荣誉感不强,慢慢学会破罐破摔,此种组织能力的缺陷也会损害教师的权威。

当下的学生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同于以前,他们一出生就处于互联网的时代。在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信息浩如烟海,知识变得触手可及,网络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的获得和知识学习的门槛都大大降低了。相对于以往的封闭时代,教师作为知识主要来源和主导性传承者的地位有所下降。在新知识、新技能的应用方面,甚至出现了学生领先于教师的情况,这无形中会加速教师权威在某种程度上的衰落。

信息时代也使得教师作为道德教育者的身份面临危机。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大众传媒在给青少年提供丰富资讯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着道德价值观的渗透,作为基础性传统道德价值观的传播载体,教师的道德影响力正面临着挑战。与此同时,互联网使得负面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扩散,其中就包含了与师德有关的内容。教师节公然索取礼物,种种变态的惩罚方式如罚跪、号召全班学生对犯错误的学生掌掴等,校长领女生开房,大学教师强吻女生,诸如此类的新闻一直不断,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社会形象,也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出现某种程度的迁移。这种迁移对于没有发生过上述行为的教师而言,不啻为一个权威遭到威胁的因素。

20世纪90年代素质教育改革以来,一些流行的关于师生关系的错误性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削弱教师权威的作用。新的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师生平等被广泛强调,学生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成为流行理念。但由于人们知识结构的褊狭和思维方式的偏激,总是倾向于在师生对立中去把握师生关系,似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降低教师的地位,使这些原本很好的观念在传播和内化的过程中,沦为一种新的教条。在这个过程中,权威的概念被忽略了,有人担心赞同教师权威就会带来对学生的压制,把威权和权威混为一谈。在这些流行的谬见面前,教师不是努力地通过提升个人的内在专业品质去“立威”,相反,以表面的放权、温软的语言去追求所谓的师生平等,好像师生之间越是打成一片,就越意味着教育的成功。把尊重学生变成了对学生的迁就,把以学生为本变成了让学生“专政”。这种浪漫化的人本主义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也构成了对教师权威的损害。

重塑教师的权威根本上还是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的努力,使得教育工作更具专业品质,换言之,教师权威建立的过程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这一发展涵盖了如下维度:

专业智识方面。教师不仅需要扎实掌握学科知识,还要深入地体悟人性,理解学习的本质,认识同伴团体、班级规范、自由、民主、秩序、惩罚等概念。教师专业知识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的统一。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成为一条江河,教师必须成为真理的探究者,慎思明辨,穷根究底。

专业情意方面。专业情意集中表现为教师具有适宜于教育工作的心性特质:热情的,愉悦的,自信的,敏感的,克制的,宽容的,充满生机的,耐心的,自我反省的,温情的,仁慈的,体恤的……正是有了较高的专业情意,当教育工作顺利的时候,教师体会到成就感,产生美好的体验。当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就愿意将之看成一次考验,一个暂时的情况,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

专业道德方面。教师在教育中要恪守教育法律法规,遵从教育良知,以情、理、法的融合,履行其工作职责。基本要求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杜绝挖苦、讽刺、谩骂、嘲笑等各种语言暴力,杜绝羞辱;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勿以分数、家庭背景、外貌等外在因素来评判学生,杜绝歧视;严禁利用职务之便猥亵、性侵学生,搞不正当男女关系。除此之外,还要语言端庄,为人正直,热爱真理,这些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专业能力方面。教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清晰、流畅,富有逻辑性、幽默、情真意切;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善于从学生的外在举动把握其个性特征,能够根据局部的、被扭曲的信息了解“内情”;教师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仅和学生进行沟通,还有和家长、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以形成教育合力。此外,教师还要有对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的能力。更重要的,教师需要以鲜明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的思维能够积极运转起来,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时,课堂才会成为一个对学生来说富有吸引力的场所。

假若教师具备了上述专业素养,想没权威也是不可能的。这些专业素养从何来?教师需要以对教育真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中去,通过自主阅读、专家培训、同行借鉴等各种方式,不断地提升自己。

重塑教师的权威需要我们反思时下浪漫化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念,认识到保持教师的权威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不冲突,学生对教师的钦佩和敬仰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利条件而不是有害的障碍。学生主体性的获得绝不能通过去除教师的权威来达成。因为平等是人格的平等,平等并不否认教师和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的方面差异,教师不仅闻道在先,而且性情、心智成熟度也领先于学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的真正落实正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否则就会只有威权而无权威,而前者当中,师生恰好是一种人格不平等的关系。

重塑教师的权威也需要教师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面对信息化大潮的席卷,教师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基础上,应重视培植学生的自我教育力,提升他们对信息的分辨、选择和处理的能力。同时,有意识地缩小自身和网络文化的距离,将其中有益的教育元素融合到课程内容中来。在知识总量不断激增、海量信息不断涌来的情况下,教师除了有对知识点的讲授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现实应用、知识所遭遇的困境及可能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青少年的道德成长越来越受流行文化影响的今天,教师权威的形成更依赖于教师的为人师表,教师需要以高度的严肃去求知问学,需要以自己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濡染学生。越是多歧路,越要指明正路,越是面对负面影响,越应强调正面示范的价值。总之,在大众传媒兴盛的今天,权威二字,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作者:李伟言

第五篇: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

【摘 要】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也是教师队伍的明日之星。每年,教育系统都会有大量的新手教师加入教师队伍。虽然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但随着新手教师的逐渐增加,如何更快实现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过渡,促进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新手教师 专家型教师 课堂教学 课堂管理

初登讲台,为人师表,新手教师往往对教学工作充满着兴奋和期待,对将要面对的学生、课堂及工作环境充满着自信。但往往在进入真实的教育情境之后,“严酷和粗鲁的现实课堂生活使教师培训中形成的教育理想崩溃”。[1]傅道春教授认为,新手教师是指有效教学行为偏少,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教学灵活性和应变性有所缺乏的教师。[2]新手教师的课堂管理手段较为稚嫩:常常在学生发生问题以后才想办法解决,不能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及早地发现和制止;面对突发的课堂状况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没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对学生的课堂生成不能很好地引导和拓展……由于实践性经验的缺乏,新手教师常常在教学情境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

相反,专家型教师不仅有丰富的学科知识素养,还有充足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突发性问题能高效解决。这对于新手教师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对二者在课堂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语言、课堂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展开研究,分析二者之间差距的原因,总结专家型教师的经验,提出对新手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给新手教师提供实用的实践依据,这将缩短新手教师的教学探索过程,有利于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分析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两方面的差异性,综合运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探索提高新手教师教学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特征区别

(一)课堂管理的差异

走进课堂,我们可以发现,新手教师往往表现得温柔可亲,和孩子更为亲近,甚至打成一片,而专家型教师与孩子的关系则表现得刚柔并重。

通过访谈和观察,我们发现,在课堂规则的制订方面,新手教师制订的课堂规则较为模糊,且不能坚持执行下去,往往是一种规则执行了不久,就不了了之,或是以新规则代替。新手教师在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时缺乏一些有效的处理机制,对待学生破坏规则的行为,并没有强硬地制止。总结与几位新手教师的访谈记录发现,同样面对“学生在课堂中走神、做小动作时”这一行为,新手教师表示,一般情况下都是点名提醒,实在不行就让他站着听一会儿,时间也不会太长,要不就是以表扬其他学生来激励。但无论是“点名提醒”,还是“表扬提醒”,可以看出,新手教师都秉持素质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温柔地对待他们。可这样的“温柔”并没有换来学生的温柔对待。许多新手教师表示,在接手班级不到一个月之后,班级就出现了“课堂纪律混乱”的情况。

而专家型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就显得很有一套。专家型教师制订的课堂规则明确,并且能坚持执行下去。他们能够鉴别学生的哪些行为是合乎要求的,哪些是不合乎要求的,从而在学生出现不合乎要求行为时及时地制止。他们知道许多课堂规则可以通过练习与反馈习得。在课堂规则执行方面,倘若有人在课堂教学的关键时刻扰乱了课堂秩序,专家型教师往往不予理会也不会离开教室,新手教师则会离开教室,与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谈话,将正在上课的学生撂在一边。[3]

(二)课堂教学的差异

1. 教学准备。专家型教师多进行长期备课,备课时间很零散;而新手教师多进行短期备课,常常有一个固定的、完整的备课时间。[4]专家型教师在备课时通常只是抓住课的主要步骤和内容,简洁地体现出一课的重点。例如,我们分别观摩了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教学《颐和园》这一课时的不同表现:专家型教师能抓住颐和园长廊“长、美”的特点展开教学,围绕中心,带领学生移步换景,感受颐和园之美;而新手教师往往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细节上,如询问学生,“颐和园的长廊有多长?”“颐和园有多久的历史?”“颐和园是谁建造的?”这些琐碎的问题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行文方法并无大的作用,且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通过收集新手教师的教案,我们发现,新手教师的课前预设非常详细,甚至要把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学生可能的回答及教师的应对策略都要记下来。但有时候,这样的预设并不能为课堂效率的提高做出有利贡献。

2. 课堂话语。通过课堂观察与统计发现,一堂40分钟的课,新手教师自己说话的时间明显多于学生。尤其在导入和最后总结环节,新手教师往往持续自己的讲述超过2分钟。大量教师“独白式”的话语体现出新手教師竭力要把预先设定的讲稿完整地表述出来,但冗长而无太大意义的话语显然既没能使学生消化,也不能引发学生兴趣。而专家型教师的话语量则远远少于学生话语量,学生参与度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同样是导入新课,专家型教师没有采用自己独白,而是先请学生朗读单元知识导读,然后请学生自己质疑回答。这样比教师独白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的参与度高。专家型教师的成功在于更多地把话语时间让给学生,自己只在关键处抛出话题,对学生进行点拨。[5]

3. 课堂练习。专家型教师将课堂练习视为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专家型教师往往会提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帮助学生把握练习的速度。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专家型教师会在课堂上来回巡视,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对练习情况提供及时的反馈,关心学生是否习得了所教的内容,而不是纪律问题。而新手教师对课堂练习的时间把握不准,往往延时、在巡视过程中有些“走过场”,只关照自己关心的学生,不顾或忽略了其他学生,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没有系统的反馈。要求学生在练习时要保持安静,并将其视为课堂中最重要的事情。例如:同样是语文课堂中的写字环节,专家型语文教师能够真正俯下身子,发现学生在书写时笔画顺序,书写姿势上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改正。而新手语文教师的“巡视”则显得很低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潜在错误”,使课堂上的写字练习显得可有可无,有些“鸡肋”。

4.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的回顾和总结。专家型教师对课堂进行回顾时,主要集中于对完成教学目标有影响的事件,关注点更倾向于学生,如:怎样更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易接受,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教材,等等。他们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原因进行反思,并想办法在下一次的教学行为中优化。在教学过程中,专家型教师能够不断地反思,及时更新教学策略,探寻改善教学的可能方法。而新手教师对课堂进行反思时,他们往往更关注自身,如:解释是否清晰、例子是否恰当、板书是否规范、对学生问题的反应能力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况等,十分关注自己教学的有效性。[6]

此外,在教学效能感、教学监控能力、人际关系、教学幸福感等方面,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二、促进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探索

通过以上比较研究,我们发现,新手教师由于缺乏实际教学经验,面临排山倒海而来的教学任务、学校工作、人际关系,产生了许多不适应感,甚至感到“无所适从”。研究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之间的差异,是为了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明晰新手教师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而为新手教师制订专业成长计划,加快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速度,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在访谈中,几位新手教师都热切希望能为他们的实践教学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解决他们在课堂管理及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

1. 重视教师的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目前,我国各类师范院校担任着师资力量的培训工作。但显而易见的是,在师范院校中学得的知识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显得不够用,其封闭性的特点,制约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如果能在师范教育的过程中多增加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班级管理方法、课堂调控策略等,在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根据实际需要,再为教师提供在职培训的机会,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加强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以及新技术的学习,将有利于新手教师更快地适应教学环境。

2.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特征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隐性特征。新手教师在走上岗位之后,由于各方面的压力,有时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教学成就感下降,对自身在学生身心发展中所起的重要性产生怀疑,动摇教育信念,进而影响教师对教育工作的专业认同和情感投入。与其他个体不同,教师的这些心理变化还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如:对学生的责任心下降,对待教学工作产生松懈、应付之情,等等。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也会产生消极影响。从学校管理层面上来讲,为新手教师的工作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关注新手教师的心理状况,在校内形成互帮互助的人际氛围,让新手教师定期参加心理团体培训活动,使其感受到团队的支持感,体验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同时增加与其他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的机会,记录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幸福感,加强对教师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显得尤为重要。

3. 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明确奖惩制度。教师评价体系,重在鼓励教师发展。教师评价体系是否公平、是否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投入程度和工作态度。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包括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同行的评价,对于新手教师所取得的点滴成绩应給予及时的关注,以增强新手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利于增强新手教师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其专业发展。

三、结语

新手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他们满怀热情,渴望成长,是教师队伍的希望。但他们如何成长,取决于他们最初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人,以及他们自身的素养。特别是小学新手教师进入教师角色后,必然会经历一个从适应到熟悉再到胜任的专业成长过程,在这个专业适应与成长期间,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与困难,其中的顺利与否,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与专业成长方向,甚至是从教的决心。所以,学校应积极构建新手教师的实践共同体,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让“受育人”和“受训人”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教育教学中的得失处,进而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玉刚,王红毅. 高校教师综合激励机制创新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

[2]傅道春.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5.

[3]宋广文,都容胜. 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启示[J]. 当代教育科学,2003(1).

[4]徐碧美. 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M]. 陈静,李忠如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5.

[5]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鄄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G]//GASS S,MADDEN C. Input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235-253.

[6]赖建辉. 国外“专家型与新手性教师”研究评述[J]. 教学与管理,2002(18).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福建省厦门市滨北小学?摇

责任编辑:朱蕴茝)

作者:刘鹭娜

上一篇:建筑专业评职称论文下一篇: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