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探究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领域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软件开发方面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但是,据统计,近百万的IT相关专业毕业生,只有约45%从事IT相关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目前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脱轨,毕业生创新能力不足,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缺乏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

目前,高校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开展适应性强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在区域和行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计算机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而产学研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民办高校作为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地域和体制优势,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方面有足够的活力和动力。大部分民办高校都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为目标,但是和公办院校相比,大部分民办高校相对年轻,高层次的教师人才相对缺乏,民办高校要想有所发展,必须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在特色和创新上下功夫。目前的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比较传统,尤其是软件工程专业,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还不能深度有效融合。虽然很多民办高校也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但是大部分民办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仅仅是低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仍然不能很好的和企业对接。因此,民办高校更要找准定位,抓住机遇,积极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方面首当其冲。

二、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办学时间比较短,社会认可度比较低,优势专业不明显,所以很多企业对民办高校信心不足,存在偏见,很多企业不愿意参与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项目。同时,我国产学研理念相对落后,产学研平台缺失,政府的引导支持力度不足,企业与民办高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这导致民办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共享的现象。

(二)民办高校资金匮乏

民办高校由于其办学模式的原因,和公办学校相比,获得的国家的教育经费支持相对较少,而计算机方面的实验室设备、技术更新快,要想让实验设备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投入的资金更多,而目前的民办高校对实验室的建设和产学研的融合还不太重视,用于科研、实验室建设、师资培养、产学研平台的搭建等方面的资金相对较少。

(三)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比较传统单一、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源缺乏有效的融合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在软件工程的人才培养方面还采用比较传统的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课内实验实践”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的企业需求的是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融合各学科知识的综合性高层次的软件人才。所以,民办高校必须进行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改革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的经济需求。

(四)民办高校缺乏高水平的教师

民办高校由于体制原因,很难吸引高层次的人才。而且,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流动比较频繁,很多教师都是兼职教师或者退休教师,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普遍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很多老师缺乏行业经验,而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再加上技术革新较快,民办高校的很多老师就显得能力不足,培养出的学生与产业需求差距较大。

(五)民办高校科研相对较弱,科研与市场脱节

民办高校因为缺乏高水平的教师,再加上科研基础比较薄弱,科研条件不足,所以,民办高校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有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比较少,能直接转换为市场产品的科研成果更是少之又少。

三、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对策

(一)构建高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高效、企业的互动

很多民办高校都是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为办学目标,如果有条件,可以由政府牵头,联合地方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的平台,组建校企合作管理的专门部门,从学生和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统一进行顶层设计,协调企业、学校等各方面的资源,制定相应的计划,加强高校和企业的互动,推动各方资源的优势互补,推动产学合作向更深处发展。

(二)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要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和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与相关企业、专家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改革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以产学研合作平台为纽带,加强校企联合,改革实践教学,根据学生情况采用灵活的课程设置。我国产学研合作理念相对较为落后,而软件工程专业的发展又非常迅速,新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为了更好的培养工程方面的卓越人才,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以CDIO教育理念为基础,以培养软件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结合学科实际,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企业、高校、科研人员互相合作,共同确立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搭建很有效的实验平台,建设深度融合的实习基地,联合培养卓越的工程人才。

(三)建立“三位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育平台

产学研合作各方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针对当前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综合创新能力欠缺”的短板,建立校外培养基地、校内实验中心、多课程实践融合的实践教育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分阶段的进行课程内部实践、课程设计实践、多课程融合的综合专业实践、面向企业需求的工程项目实践等实践环节,校企联合,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综合性的创新性的新工科人才。

(四)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双师型”高层次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水平

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因素。现阶段,民办高校的教师普遍工程实践能力缺乏,所以学校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引进双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为现有教师的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计算机行业发展较快,新技术人才较为缺乏,高校教师自身也要重视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只有教师的能力提上去了,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高校还要鼓励教师积极的开展高水平的科研活动。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产学研平台,和企业合作,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行业实实在在的技术,能够为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方法或路径。

四、结束语

在我国,产学研合作一般指高校、科研人员、产业界的合作,产学研合作的含义非常广泛,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模式,要想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必修要认清当前产学研合作的问题,产学研各方要积极改进合作机制。现如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软件行业日新月异,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要抢抓机遇,仅仅的围绕着软件产业的发展,大胆创新,大胆改革,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与企业深度合作,全面提升软件人才质量,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共赢的局面。

摘要:当今社会,要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进高校科研成果向市场的转化,培养高层次的综合型人才,产学研深度合作是重要的途径。目前,民办高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民办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本文立足民办高校实际,首先对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产学研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出民办高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对策,探索出适合民办高校软件方面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机制,为民办高校软件工程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产学研合作

参考文献

[1] 李妍.民办高校以就业导向的产学研合作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硕士论文, 2017.

[2] 曾岳.民办高校以就业导向的产学研合作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

[3] 刘敦虎, 陶若铭, 杨力.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背景[J].软科学, 2013 (9) .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减负增效初探下一篇:政府购买服务账务处理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