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学校现状透视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办教育学校现状透视(精选8篇)

民办教育学校现状透视 篇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提高,我国民办教育事业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与公立教育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两者之间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办教育是市场经济在教育领域中的客观反映和内在要求。教育关乎民族兴衰、国家命运以及人民福祉,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加以重视,并积极、理性地促进民办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当然在这背后也存在不少的困难和挑战。本来在介绍民办教育现状的基础之上,透过现象本质,挖掘深层次的原因,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结合民办教育本身的性质和整个市场状况来看,民办教育的现状可以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 发展迅速,竞争空前。

2013年,民办教育规模继续扩大。从类别上看,总体态势是:民办学前教育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民办义务教育规模比上年略有增加,民办普通高中规模基本稳定,民办中职教育规模下降比较明显,民办专科教育规模呈现下降趋势,民办本科教育规模增长较快,民办培训机构总体规模在不断扩大。我国民办教育基本上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再度重生,发展时间不长,积淀不够深厚,总体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民办教育的实力和影响力总体上还难以与公办教育相提并论。随着适龄入学人口的减少,公办学校的扩招以及境外教育资源的涌入,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办学校在优胜劣汰中分流,一部分发展壮大形成品牌,另一部分规模日益萎缩甚至退出办学。

二 政策向好 亟待完善。

目前,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针是明确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方向坚定不移。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2012年6月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又以制度建设确保民办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但具体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相关法律的修改,国家层面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均尚在酝酿中。对改革试点中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和重要政策走向,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清理并纠正对民办教育的歧视政策鼓舞人心,但实质性的进展还令人期待。

三 改革推行,但区域差异明显。

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国务院、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推动民办教育发展,积极推进民办教育相关制度建设与政策完善。各地也进行了有益探索,特别是试点地区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有些地区在政策上有重大突破。温州、广东等一些改革试点取得明显进展地区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一要领导重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二要进行系统设计,注重顶层制度建设;三要突出重点,解决关键问题;四要综合协调,形成合力;五要敢于突破,注重改革实效。温州、上海、深圳等地的经验为国家决策提供了实践依据,为其它地区提供了借

鉴,对民办教育界是极大的鼓舞。但是,还有一些地区和部门认识没有这样的高度,行动没有这样的速度,决策没有这样的力度,落实没有这样的强度。甚至,错误地解读法律和政策,在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方面无所作为。

四 质量提高,师资力量参差不齐。

民办教育发展模式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追求优质特色的内涵发展。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民办教育在创新办学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教育质量、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广大民办幼儿园为解决人民群众子女“入园难、入园贵”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批民办中小学校努力提供选择性教育机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有特色的教育服务。

目前,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也在年轻化、专业化和高学历化方面有了较大进展。但是,目前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状况仍然不能适应民办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要求,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比例太少,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过大等突出问题正严重制约民办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和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民办学校保证教学顺利实施、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与承担教育教学改革重任的首要前提。

透过民办教育目前所呈现的特点,我们也看到了相应的问题,针对民办教育的问题,相应的对策如下:

1.规范民办教育成立审核,促进民办教育良性竞争,设立国家民

办教育专项资金。

当前,民办教育的准入门槛还有待提高,审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而民办教育改革已步入攻坚期,许多涉及全局性的政策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层面多部门协商解决。必须完善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建立由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部门以及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参与的全国民办教育改革综合协调机制,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分工,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民办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家应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办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生均教育经费补贴以及对民办教育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鼓励引导带动地方政府建立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资助政策。

2.积极完善民办教育事业相关法令法规,逐级逐步推出民办教育的实施办法和相关监督举措。

对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规划指出,清理并纠正对民办教育的各类歧视政策,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规划指出,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清理并纠正对民办教育的各类歧视政策,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的具体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改革民办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级别的民办教育机构或者学校,能采取不同的实施办法,为被教育人提供相应最好的保障。

3.全面统筹民办教育区域发展,开展区域交流学习,共同促进民办教育的同意发展。

针对目前民办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大致呈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符的发展布局。政府在当中应充当协调员的身份,完善综合协调机制,加强教育部民办教育管理机构的力量,指导全国的民办教育工作。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强民办教育的综合协调和统筹工作,切实改善民办学校发展环境。许多涉及全局性的政策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层面多部门协商解决。必须完善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建立由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部门以及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参与的全国民办教育改革综合协调机制,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分工,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民办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

4.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依法保护民办学校举办者权益,设立相关专项,支持创建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第一,落实民办学校学生在享受公共财政支持上与公办学校学生的平等权利;第二,进一步明确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在养老保险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的规定。建立民办学校教师“五险一金”由政府、学校、个人分担,政府为主的政策。落实民办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培养、进修、培训、奖励制度。参照招收免费师范生办法,制订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民办教育工作的政策。要尽快出台国家政策,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在民办学校产权归属、用地、融资、合理回报、税费减免等方面明确规定,免除举办者办学后顾之忧,增强办学信心,使举办者真正关注民办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坚定长期致力于办学的决心和信心。为了提升民办学校的竞争力,启动高水平民办学校建设,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通过示范带动,引导民办学校规范发展、优质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民办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民办教育学校现状透视 篇2

1 火爆的创业报告

近几年来, 面对大学生的创业报告异常火爆, 形成了创业教育的声势和影响。

1.1 从组织者来看, 主要有三级:

一是团中央等单位组织。如“创业者风采”优秀大学毕业生事迹报告团先后赴全国各地50所高校进行巡回演讲, 有万余名师生现场听了报告。再如“彩虹工程”, 到各地巡回作创业报告就是内容之一。二是各省组织。山东省每年开展“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评选活动, 并组成“青春在创业中闪光”事迹报告团到高校巡回演讲, 辽宁省组织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辅导团到高校巡回报告。特别是湖北省开展的“请创业者进校园”活动, 先后邀请了11位知名企业家, 分别走进11所高校, 与五千多名学子共同品味创业的辛酸与成功的喜悦, 在湖北高校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还有不少省份也开展了类似的活动。三是各高校自己组织。打开各个高校的网站, 都可以看到各种关于创业报告会的消息。

1.2 从报告者来看, 大致有四类:

一是校友, 这在报告者中占的比例比较大。任何一所高校, 不论历史长短都会或多或少涌现出创业的成功典型, 加上浓厚的母校情结, 他们很乐意与学生谈自己的成长之路和创业之路。二是基层创业者。他们可能不是大款, 也不是特别知名, 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创业历程。如团中央等单位组织的“创业者风采”报告团七名成员就是来自企业、农村、西部、军营第一线艰苦创业的典型。三是企业家, 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管理者, 也有民营企业的老板。四是专家学者, 主要是为学生开展创业知识的讲座。

创业报告的火爆, 笔者认为主要源于创业激情的相互激荡。每个大学生都有一种创业的理想和渴望, 尽管有的可能是潜意识状态。

2 冷清的创业教学

只有纳入教学, 才会有创业教育的规范化和系统性。让创业教育进课堂是世界上很多高校的通行做法。目前, 世界上有600多所有名的大学, 至少开设了一门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美国的创业教育至今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至今约有110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创业学课程。但在我国高校, 这项工作还显得十分薄弱, 也很冷清。主要是:

2.1 起步较晚气候冷。

大学生创业活动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 而我国则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 创业教育特别是纳入教学则更晚。2002年4月教育部才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 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 2003年下半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20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这些举措标志着创业教育纳入教学的正式开始, 比国外晚了20多年。由于起步晚, 推进慢, 创业教育特别是进课堂的工作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声势, 也没有引起各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可以说, 创业教学还处于开展讨论、提高认识、少数试点的阶段, 还不具备全面推开、普遍实施的气候和条件。

2.2 涉及教改学校冷。

创业教育要纳入教学, 不是说做就能做的事, 而涉及面广, 比较复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门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 他们面向本科生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必修课有三门, 即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与交流、创业实务。选修课则有五门, 即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创业市场调查、公司法与合同法、创业财务基础。很显然, 对大多数学校来讲, 因为关系教学计划和教学课时的调整, 增加很多创业方面的课程是不现实的。

2.3 利益不大教师冷。

创业教育落实在老师, 创业课程的开设也要靠老师, 而老师对这件事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原因有三:一是这门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 没有现成的教材,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怎么开, 讲什么, 心里无数。二是这门课程即使开起来了, 学时不会很多, 而现在很多高校教师的奖酬金分配是与学时挂钩的, 这就牵涉到老师的切身利益问题。三是讲课的难度大, 因为创业方面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 而大多数老师哪有创业的经历呢?他们也只能纸上谈兵, 有学生欢迎程度的问题。据清华大学科技园副主任罗建北反映, 他们开设的“科技创业理论和实践”的选修课, 学生欢迎的程度就不如过去。

3 热闹的创业竞赛

与创业教学的冷清相反, 此起彼伏、名目繁多的创业竞赛却很热闹。在这些创业竞赛中, 最热闹的是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涉及的面最广, 影响也最大。

众所周知, 创业计划竞赛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 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 围绕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概念, 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 完成一份创业计划书, 最终通过书面评审和秘密答辩的方式评出获奖者。

4 尴尬的创业实践

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提高创业教育实效的基本途径。创业实践的深刻意义还在于, 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 增强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全面提升创业的综合素质。但从目前大学生创业实践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们认为是一种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尴尬的状况。

我们纵览最近几年各大媒体和网站, 不难发现有关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报道很多, 包括大学生开办公司, 某某大学的创业中心、创业科技园、创业实践基地建成, 某某大学生创业街开业等等, 很红火, 很鼓舞人。这既反映了社会、学校、学生对创业实践的积极探索, 也表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热切期待。但风光难于掩饰尴尬, 目前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尴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资金的尴尬。无庸讳言, 创业实践需要钱, 无钱的创业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

4.2 场地的尴尬。如果要真刀真枪的开展创业实践, 那就要有场所, 要有阵地, 否则就只能在电脑上虚拟, 在纸上设计。

4.3 学校的尴尬。

特别是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 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重要性显得非常必要, 高校领导对此都有清醒认识, 但在投与不投, 建与不建的问题上, 学校也处于尴尬的境地。

民办教育学校现状透视 篇3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网络教学;斯隆联盟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5-0030-03

本文根据美国网络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斯隆联盟2010年和2011年度调查报告《阶级差异》、《坚持到底》,并在前期对美国网络教育调查报告研究的基础上,对美国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与述评,力求总结出对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一些启示。

一、美国高等网络教育整体发展现状

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在经历了上扬式增长的初级阶段、受经济危机冲击回旋的过渡阶段之后,似乎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平台期。[1]

1.美国高等网络教育进入平台期的特征分析

(1)院校对网络教育的支持现状

院校的认同度主要反映在其是否认为网络教育是长期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各院校对网络教育的支持率经过了数年的稳定后,去年支持这一论断的首席学术官员的比例小幅度上涨,这种趋势今年也持续着。

从表1可以看出,认为“网络教育是他们长期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部分”的院校比例在2011年达到最高水平(65.5%),而不同意的比例在九年的调查里已经达到略微多于10%的稳态。院校对网络教育的认同度九年里一直保持着平稳比例,由于网络课程的扩大和学科的增设绝大部分取决于院校对于网络教育的认同度,即是否将网络教育纳入其院校长期发展战略与网络课程开展的规模有一定的正相关,因此,这一比例的稳定也表明了美国网络教育的规模向着存量的方向发展。

(2)招生人数的增长幅度

最新的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10年秋,美国高等网络教育招生的总人数达到610万。如表2所示, 2010年比2009年增长了10.1%,就是说2010年至少注册一门在线课程的学生数量增长了50万。

然而实质上这一增长率不到2009年的一半,是自2002年以来增长率第二低的增长水平。虽然增长率低于前几年,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在当前已有人数的基础上一个超过10%的增长已经相当可观,总体人数终将逐渐趋于稳定,美国高等网络教育招生增长率减缓的现象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平台期的特征。

(3)教师从事网络教学的态度

与2010年相比,2011年度调查报告最大的调整就是又重新关注教师对网络教学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师参与相关培训的情况。由表3可见,8年来全美高校教师对网络课程的认可度一直维持在30%左右,相较之招生总人数的日趋增长,教师的接受程度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甚至对于那些对网络教学持有积极态度并且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网络教育项目的院校,他们的教师也并不是全部接受了网络教学。教师接受网络教学的水平会对网络教学产生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在线课程学习的满意程度、网络教育的教学水平,[2]从而间接影响到网络教育的招生数量,因此,教师从事网络教育的态度也是制约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4)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认可度

从学术带头人方面来说,认为网络教育至少和面对面教学一样好,这个观点绝不是被普遍认同的。虽然在学术带头人之间对网络教育有比较积极的看法,但还是有很多人认为网络教育具有很多方面的不足。自2003年到2010年的报告显示:认为网络教育优于面对面教学的学术带头人的比例有小幅度的提升,但在2011年的报告中这一数字却有所下降,从2010年最高的3.2%到2011年的2.7%,完全认为网络教育质量占优的看法实际上比例并不高。学术带头人认为网络教育至少和面对面教学一样好的比例自2003年确有增长,从最初的57%到现在刚刚超过2/3。但我们不得不看到仍有1/3的学术带头人在网络教育招生总人数持续增长的大环境下认为网络教育质量存在问题。从跟踪数据的角度来看,学术带头人对网络教育的认可度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因为这其中不排除某些开展大规模网络教育项目院校的学术带头人用积极的态度来支持和发展网络教育。

从学生方面看,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保持中立态度,即有62.6%的学生认为网络教育和面对面教学质量相当,有22.6%的学生认为面对面教学的质量更佳,相比之下14.9%的学生认为网络教育的质量比较好。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和学术带头人对网络教育的满意度基本一致。

2.美国高等网络教育不同类型院校发展状况

(1)介入网络教育的院校数量日趋稳定

2010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如表4所示,按照介入美国高等网络教育积极程度划分的五类院校①,他们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和网络教育的注册率也有很大差异。

完全投入型和投入型院校的网络教育注册率为近87%。可见他们已经牢牢占据了美国网络教育发展的市场。在调查网络教育注册率潜在增长时,我们发现在目前三种已经开展网络教育的院校中,权宜型院校在2006年到2009年网络教育注册增长的人数最少。投入型院校与完全投入性院校都在较大的招生人数基数上增长有所放缓。事实上,投入型和完全投入型院校他们最先进入网络教育领域,有最多的投资,在最初的几年也有过较快的增长,他们缓慢的增长似乎预示着网络招生持续扩大的局面将要结束。但是相比完全无意介入网络教育和还没有进入网络教育市场的院校,未来网络教育的发展动力还是来自那些当前已经有网络课程的院校。同时鉴于权宜型院校所占网络教育注册率的份额相对较低,因此完全投入型和投入型的院校的地位已经日趋稳定。

(2)私立盈利性院校推动发展策略的增长

2009年的调查报告就已经指出,那些把网络教育当作一项至关重要的长期发展战略的院校②,他们的份额和比例即将要到达平台期。然而2010年、2011年仍显示院校在网络教育的发展战略上有小幅度的提升,这一提升是网络教育院校整体发展的水平,还是个别院校推动的结果,值得我们研究。单从近三年各院校对网络教育发展战略的角度,公立院校所占的份额相当高,远远超过私立盈利性院校和私立非盈利性院校。但那些明确表示网络教育是他们院校长期发展战略和将网络教育真正列入其发展战略的院校数量存在一定的差距。综合来看,私立盈利性院校不是唯一存在这种差距的院校,但其差距最小。今年的调查结果表明,私立盈利性院校不仅又一次推动了网络教育在院校之间战略计划这一数字的增长,也在招生中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切实地将网络教育计划纳入院校战略计划中的比例也遥遥领先。其他院校也平稳地小幅度增长,整体保持稳定态势。由此可见,私立盈利性院校在战略发展角度仍然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并且继续增大网络教育的招生人数,相比较而言,公立院校和私立非盈利性院校在仍然看好网络教育的同时继续扩大网络教育招生的计划略显不足,因此在招生数量上也只是缓步增长,这样的战略发展形势已经基本形成。

二、美国高等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

1.关注资源建设、促进教育公平

从斯隆联盟2011年报告的调查方向来看,开放教育资源(OER)的开发成为了近年来网络教育发展的突破口,为高等网络教育的发展开启了一扇大门。

2011年斯隆联盟将OER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调查的维度增加了提供OER院校的学术带头人对OER的认识水平。结果显示,几乎不受院校的规模影响,各大院校对OER的认同率都呈现增长趋势。

近年来,美国高等网络教育OER建设在包括开源代码的软件工具、课件资源库、免费教育课程、提高教师网络教育能力的开发资源等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显著的成果。更重要的是,OER的建设发展有助于将美国网络教育的发展推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实现院校之间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虽然无法彻底打破院校之间的壁垒,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

2.加大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美国各大院校近几年在对网络教育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在2009年的调查报告中还有近1/5的院校称没有提供任何形式的教师培训,但在2011年的报告中显示这一数字下降到6%。但由于各个院校介入网络教育的程度、发展规模、重视程度良莠不齐,因此在教师培训方面还没有达到培养方式多样性,培养的效果在短时间内没有明显提升。在未来几年中,各大院校为了保持网络教育招生人数还会继续加大对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的力度,但较小的院校由于缺乏资金还是无法提供多类型的培训方式,规模较大的、介入网络教育程度较高的以及私立盈利性院校会采取包括混合式学习、面对面教学、院校内/外部教学、正式/非正式指导等多种方式培养教师对网络课程的授课能力,从而提高教师对网络教育的认可度与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对我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的启示

美国网络教育的发展情况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还处在网络教育发展的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发展模式与体制。我国应借鉴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建设的经验,完善我国的网络教育,真正实现推动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并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平台。

1.规范资源建设,从实用层面上丰富网络教育开放资源

如上文所述,美国高等网络教育资源已经朝着资源开放与共享的方向建设。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已经在院校之间以及国家层面开始实施,这使得美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具有知识共享性、减少教育成本、统一资源标准、高质量资源建设、发展协作精神、促进教育公平等特点。开放教育资源不仅促进了高等网络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高质量的资源也促进了院校之间的联系。[3]

相比之下我国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还处于闭门造车状态,各个院校建设的精品课程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同时,网络教育院校的发展也非常不均衡,资源建设没有带动院校间的交流与共享。借鉴美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方法,我国应搭建国家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统一管理并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维护与发展;制定各院校间统一的开放资源标准,促进院校共同进行多层次高水平的资源建设;创建长效合作开发运行机制,长久地推动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

2.深入调查研究,推进网络教育系统发展,形成良性发展体制

美国高等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系统的发展体制。美国高等网络教育部门持续深入地调查研究,针对当前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关注的热点进行分析引证,也为各院校发展网络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各院校学术带头人根据现实网络教育发展状况以及自身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资源建设、培养网络教育教师、提供学生支持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网络教育的发展;市场承认网络教育水平,也使学习者和企业更加认可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从而带动网络教育的招生与发展,形成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多位一体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

相对于美国的良性发展体制,我国网络教育在各个环节都有待加强。首先缺乏针对网络教育研究的机构对网络教育系统深入的调研,大部分的学术调查还都是零散片段化的,缺乏整合的深入研究;网络教育的认可度较低,网络教育的质量和普通高等教育尚有很大差距、学生的观念认识受社会对网络教育认可度影响、市场需求程度低等原因共同影响并相互作用着,使得网络教育一直不被学生甚至教师、学术带头人所重视。因此,推进建设我国网络教育体制,促进其良性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梁林梅,徐芃.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的高原期透视及启示——来自史隆联盟2008及2009年的调查报告[J].远程教育杂志,2010(3).

[2]梁林梅.美国公立院校教师从事网络教学的态度、驱力及阻碍——来自“APLU-Sloan”的一项调研[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

[3]李亚婉.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与中国开放大学建设[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2).

[4]汪令国,孟红娟.透视美国网络高等教育现状的一个窗口——斯隆联盟2007年网络高等教育报告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08(10).

[5]叶宝生,曹温庆.从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和网络项目的三个标准看美国网络教育[J].中国电化研究,2010(9).

[6]The Sloan Consortium, Going the Distance: Online Education in the States, 2011[DB/OL]. http://www.usdla.org/research-center/.

[7]The Sloan Consortium, Class Differences: 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2010[DB/OL]. http://www.usdla.org/research-center/.

从玻璃现状透视玻璃未来发展趋势 篇4

近半个世纪以来,玻璃艺术设计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在造型上同时运用不同种类的玻璃及制作工艺的手法大大超过玻璃发展史上的任何时候。其中,作为玻璃造型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平面艺术玻璃,在当代玻璃艺术设计领域大放异彩,成为艺术家和设计师进行艺术创造的独特媒介。从玻璃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玻璃已经让人爱不释手了,那么,玻璃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又将会如何呢?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等都将保证国内市场对玻璃产品的中长期需求增长趋势不变。随着建筑、汽车、装饰装修、家具、信息产业技术等行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空间环境要求的提高,安全玻璃、节能中空玻璃等功能性加工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平板玻璃的供求格局和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玻璃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许多行业都存在着联系,玻璃行业对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十一五”规划中也对玻璃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也颁布了各项法律法规来规范玻璃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新的形势下,玻璃工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有效调整产业结构,才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不沾水的玻璃

刚刚说到了能自我清洁的玻璃“莲花”,现在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像荷叶般不沾水的玻璃。

说起荷叶,我们可能都不会陌生。夏日里,它就像一支绿箭,笔直地挺出水面;它又像是一位曼妙的凌波仙子,随着清风起舞。可是,你有没有注意到荷叶是滴水不沾的,凡是落到荷叶上的水珠都会顺着它那光滑的叶面滑落下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荷叶效应”。然而,这个效应在和荷叶一样光滑的玻璃身上却行不通。普通玻璃上如果附有灰尘,当水流过时,尘埃会吸附这些水珠,玻璃面就会沾满水滴。这也是为什么下雨天玻璃窗模糊不清的原因。最近,人们终于发明了一种不沾水的玻璃,玻璃也终于能产生出“荷叶效应”了。

神奇的不沾水玻璃和普通玻璃在构造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表面多了层高科技的纳米涂层。你可别小看这层薄薄的纳米涂料,它混合了纳米二氧化硅、磷酸钛化合物、氧化锡三种物质,具有超亲水、防静电、防雾、防结露等特性。其中的超亲水特性最令人不可思议,水会始终紧贴玻璃表面流动,遇到尘埃则会把尘埃也一起带走,使得整个玻璃面滴水不沾。

这种玻璃的用途很广,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便利。比如说,司机朋友们就再也不用为下雨天发愁了,因为即使车窗外的雨再大,雨水也会统统顺着玻璃淌下,丝毫不妨碍人们前方的视线。可能等到不沾水玻璃上市的那一天,雨刷器就要被彻底淘汰了。

2、冬暖夏凉的玻璃

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炎炎夏日,由于玻璃窗的阻隔,射进房间的灼热强光更让人感觉好似闷在蒸笼里,心烦气燥;凛凛严寒,玻璃窗又仿佛一道厚墙,把和煦的阳光挡在了外面,令人感到室内阴寒无比。虽然空调的出现让人们摆脱了酷暑和严寒的侵扰,可它又给现代都市本来就稀缺的电力资源再添重负,电力危机的红色警报在人们的耳边尖锐地响起。能否发明出一种既让人们生活得温暖舒适,又节约能源的新产品呢?科学家们带来了好消息:英国科学家发明出一种能起着空调作用的玻璃,它能平衡温度,让人在室内感到冬暖夏凉。

这种玻璃为何有如此神奇的功力?据科学家透露,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表面涂抹了一种超薄层物质--二氧化钒和钨的混合物。当天气寒冷的时候,二氧化钒能吸收红外线,产生温热效应,从而提高室内温度;相反,窗外温度过高时,两种粘合在一起的物质的分子发生相应变化,反射红外线,从而使室内温度变得凉爽。在这层神秘的涂层

中,最有“智能”的核心就是其中所含的2%的钨,它能决定二氧化钒到底是吸热还是散热。

说到这,也许你将要为这种神奇的玻璃心驰神往了吧,可是它现在仍有一些技术“缺陷”,在它的表面有一层看似肮脏的黄棕色薄层,严重影响了其美观。如何中和这种颜色,让它变得洁净,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不过科学家们对此有乐观的期待,他们预计这种玻璃在5年后可上市,并且售价比现有的普通玻璃高不了多少。

3、能自我清洁的玻璃

东西用久了都会沾染上灰尘,纵然是表明光滑的玻璃也不例外,天长日久,它也需要人们为之清洁。小件的玻璃器皿脏了洗洗擦擦并不困难,可是擦拭外窗玻璃却是件麻烦的苦差事。特别是高层建筑上大块大块的玻璃,那恐怕还得让专业保洁公司的空中“蜘蛛人”来做清洁,既烦琐又危险。不过,在不久的将来,你就可以把擦拭玻璃窗的不便与危险都统统抛开了,因为美国科学家们已研制出一种叫“莲花”的特殊玻璃,它能够借助自然界的力量自我清洁。

“莲花”之所以能给自己“洗澡净身”,就在于它是用一种特殊的技术,加入特殊的成分烧制而成的。一旦污垢附着到“莲花”身上,它的表面就会在阳光的作用下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电子空穴对。紧接着,电子空穴对又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子相作用,产生负氧离子和氢氧自由基。在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莲花”将附在其表面的各种

有机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最后,“莲花”又经过雨水的洗礼,涤荡掉从其表面脱落的剩余污垢,洁净的外表再次熠熠生光。

也许有人要担心,由于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不断进行,“莲花”表面的特殊物质是否会逐渐消失,到时候它是不是又变回普通的玻璃。为此,科研人员解释说,这种特殊物质在整个自我清洁过程中只起催化作用,本身不损失,“莲花”披着的这层外衣永远也不会褪色。

4。可代替窗帘的玻璃

你为自己的卧室安装窗玻璃时,都面临过是安装普通透明玻璃还是有色玻璃(或者毛玻璃)这样的两难选择吧。普通玻璃可以让室内光线充沛,阳光灿烂,但是它也让你的生活中的隐私暴露得一览无余;有色玻璃(或者毛玻璃)虽然让你留够了私人空间,但它却有着不透光的缺陷。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们往往无可奈何地选择妥协:在窗玻璃后面拉上一道厚重的窗帘!

也许不久后,这个让你头疼的问题将不复存在--美国科学家正在研发的一种采用电控材料来调整透光率的玻璃会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最近的一次展览会上,科学家为我们展示了这种新型玻璃的“人文关怀”:一块亮晶晶的普通玻璃,经过简单的遥控调节,在刹那间就变成了不透明的毛玻璃。

和前面的一些神奇玻璃不同,这种玻璃的奥秘在于它是两块普通玻璃中间加了层通电的液晶分子膜。当没有电流通过薄膜时,液晶分

子在自由状态下呈无规律排列,入射光被散射,玻璃变暗;当通电施加磁场后,液晶分子呈垂直排列,允许入射光通过,玻璃便透明起来。也就是说,人们只需通过调整电压的高低来调节玻璃的透光率,从而替代窗帘的开合。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透视 篇5

让我们来看看美国花旗银行的生财之道: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占总利润的20%,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中间业务却为其带来了80%的利润。

我国银行业情况又是如何呢?据了解,在我国四大银行中,中间业务占全部收益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不足4%,四大银行平均仅8.5%左右。由此可见,中外银行中间业务的差距之大。

外资银行进入的“切入点” 目前,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大批外资银行将不可避免地涌入我国金融市场,一些专家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之初,由于网点、人才等因素限制,外资银行的存贷业务将不会有很大发展,会把中间业务的发展作为进军我国金融界的“切入点”,逐步扩大他们的经营范围和业务品种。外资拥有的经营中间业务的强大优势,将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强烈的冲击。

在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据了解,建设银行今年上半年中间业务净收入在营业收支净额中占比6.4%,虽然与其去年同期相比提高近一倍,但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差距很大。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在产品品种上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目前,虽然我国各商业银行开展了约260余个品种的中间业务,但是其中有相当的部分是不收费的。如邮寄对帐单、代发工资、银证转帐、招行一卡通业务都是不收费的。

是什么在捆住银行手脚?为何国外如此看重的中间业务在我国却举步维艰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周惠教授认为,原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首先,国内商业银行在经营观念上存在偏差,没有对商业银行业务进行准确定位。我国银行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理论影响较深,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而没有从经营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进行发展。

其次,国内高素质从业人员不多。这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而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

第三、收费标准不统一,业务竞争不规范。由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近期才制订实施,而在此之前,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未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进行系统、明确的规范,对中间业务的收费行为缺乏统一的刚性约束。

第四、由于不少商业银行在某种程度上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银行存款份额的手段,致使银行在中间业务中出现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恶性竞争局面,使得广大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缺乏认识,不能接受中间业务收费的观念。

银行业的巨大获利空间 与许多持悲观论调观点的专家截然不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陈炳才认为,巨大的差距也就意味着巨大的获利与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入世前的时间及入世后5年的缓冲期,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质量和效益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国内银行完全有能力迅速地发展起更符合中国特色的银行中间业务来。

据中国工商银行杨百宁处长介绍,工行已经开展了理财咨询服务,个人理财业务已经在162个城市行的686个网点开办,个人理财中心已达400个,计划发展到1000个,并在经过重点培训选拔的基础上,选配1万名高素质的个人理财客户经理,向社会推出个性化、专家型的个人理财服务。该行还将在全行挑选200万个重点客户实行分类营销和差别服务。

建设银行正在加大力度改进中间业务收入结构,传统的结算类和代理手续费等业务收入占全部手续费收入的比重由60%左右下降到38%,委托贷款、银行卡、结售汇、咨询类业务收入占比有一定提高,特别是代理保险、金融衍生工具等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金融创新产品所形成的收入增长很快。招商银行则极积利用电脑网络开拓中间业务新领域,如网上自助贷款、网上异地汇款等金融服务的收费业务。

根据我区教育资源和学校布局现状 篇6

1.国际学校学区片:泰达大街以南、黄海路以西区域和第二大街以南、新城西路以西区域;

2.第一小学学区片:黄海路以东、新城东路以西,泰达大街以南、第二大街以北区域;

3.第二小学学区片:泰达大街以北开发区居民区;

从“生命自觉”透视学校职能 篇7

关键词:生命自觉,学校职能,价值取向

一、学校职能

当前社会环境错综复杂,整个教育呈现出一种价值多元、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人们对于教育的功能、学校的职能认识不一。最早关于教育价值取向的争论可分为以涂尔干、纳托普等为代表的社会本位说;以卢梭、康德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位说;以霍尔、齐勒尔为代表的文化本位说。这些思想和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判断众说纷纭,同样也使得片面的、极端的价值取向出现。而学校作为教育系统的主要实施机构,这些价值取向更直接地体现在学校职能的问题上。

争议最大、覆盖面积最广的价值取向是以“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为主的职能观。以“人本位”为价值取向的学校职能观发端于18世纪初,卢梭提出“自然教育说”,形成了“人本位”职能观的雏形。随后经发展,“人本位”职能观旨在发展人自身,学校教育应要适应个人,促进个体个性化发展。极端者则把个体个性化与社会化对立。19世纪后期,“人本位”逐渐被“社会本位”职能观取代,以“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学校职能观认为,教育所存在的目的皆在于社会的需要,学校应成为“社会雏形”,实现社会工具价值,使“自然人”或“生物人”转化成“社会人”,促使个体社会化发展。

学校本身兼具多种职能,若片面的追求某一种,将会导致学校教育的紊乱。当今社会,学校职能的取舍、分类一直备受争议。陈桂生老师在《学校教育原理》一书中提到,现代学校可能具有的职能(盖然职能),分为教育职能和非教育职能。教育职能主要是指个体个性化职能和个体社会化职能,非教育职能指照管、学校保存等职能。由于学校所处大环境的不同,它们所具有的职能也不尽相同。我们姑且以陈桂生老师的“盖然职能”作为学校实有职能的框架,用“生命自觉”来透视学校职能,分析学校职能异化。

二、学校职能异化

(一)个体个性化职能弱化

个体个性化职能指培养独立、健全、独特人格的职能。学校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但是当前的学校教育片面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社会化发展,忽视学生生命发展的个性化需要。

学生被困于完全封闭的空间中,这里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封闭的场所。(1)每天按规定的时间作息、上课,按规定的教材背诵、啃嚼。纪律通过对空间的封锁、区分建立起隔离地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学生不得随意出入校园,只有在周末或者假期时才对学生敞开紧闭的大门。学校美其名曰是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然而恰恰是这样具有压抑性、规训化的“安全保护措施”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主体性和自由空间。学校教育似乎忘记了其对象是具有“生命”的个体。忽视了人的个性化发展、人的内在需要、以及生命真正的需求和成长。教育要发展人,可是在这里却丝毫看不到“人”。(2)

当然,学校中的个体不仅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我们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生命的成长。“应试教育”的烙印、绩效的考核等,使得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多的选择按照所谓的“优秀经验”来教学,忽视所处的环境,所面对的学生以及生命的独特性。教师成为完成绩效的工具、宣扬学校升学率的标榜。他们忽略或被忽略了作为教育者的理想、作为寻求更大发展的人。

(二)个体社会化职能窄化

个体社会化发展可分为四个方面:获得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使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掌握个人取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需的技能;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个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四个方面本应是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然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用社会的标准衡量教育”俨然成为主宰学校教育的主要力量。由于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对利益的追逐使学校逐渐成为社会成员的加工厂。学校过分注重选择、筛选,以选拔人才为首要目的学校教育成为应试的筛选装置。造成学校社会化职能窄化。当学校向某一方面职能倾斜的时候,学校职能内部之间出现冲突。造就了“政治动物”、“经济动物”,或其他形式的片面物种。

(三)照管职能偏失

正如伊里奇所说的“隐藏的课程”一样,学校各种职能背后隐藏着很多不被人所知的职能。随着社会、家庭、社区的需求,学校的非教育职能在不断延伸。如照管抚养职能,正如美国哈里·布雷弗曼在《劳动与垄断资本》中说的:“美国的社会如果没有它的庞大的‘教育’结构是很难想象的,而且事实上如人们近年来已看到的,即使某一部分学校关闭几个星期,就足以在发生这种事情的城市里造成一场社会危机。”照管青少年已成为学校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工作。

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其照管职能更加凸显。撤点并校、整合资源而成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承担了一部分家庭的职能,尤其是留守儿童居多的乡镇,学校俨然成为孩子们生活的家。留守儿童现象明显且人数不断扩大,学校在照管学生方面有不可懈怠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大多数寄宿制学校的照管职能仅仅体现在提供食宿和保证安全等方面,忽视了生命在其他方面的需求。

三、以“生命自觉”重塑学校职能

(一)以“生命”为教育的核心概念

学校最基本的职能是教育。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础性、核心性概念,研究以对生命的思考开始,并且选择生命作为研究现象的切入点,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阐发教育活动”。(3)它是一项直接面向生命的事业,而且是为了促进人的精神生命主动发展的伟大事业。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要社会机构,首先是要以“生命”为核心概念,将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渗透到教育之中。教育是对整个人的健全的教育,而不是某方面的畸形的教育,要关注生命整体的各个层次和方面。

叶澜老师认为,我们不能只关注教育的社会价值,还应关注教育对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和幸福的意义;不能把教育只看作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而是看作必须提升人的自我超越意识和能力,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创造力的过程;不能把个体之间的差异看作问题,而要当作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去开发。(4)转“弱化的个性化职能”、“窄化的社会化职能”、“偏失的照管职能”为“以促进人的生命主动地成长和发展的职能”,避免生命的工具化、分解化。时时刻刻以“生命”为价值取向。时刻铭记人是生命的载体。

教育,是生命之间彼此影响的过程,是生命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它承载着昨天,支撑着今天,憧憬着明天。只有生命的觉醒,才是教育的成功。(5)

(二)将“生命自觉”渗透到学校职能之中

在学校职能或扩大、或偏失的今天,学校职能的定位,需要用一定的价值取向来抉择。叶澜老师提到以“生命自觉”为教育的价值取向。生命自觉意为“对自我生命、对他人生命的领悟,以及对个体生命所处外在环境的觉知和觉解”。“生命自觉”,旨在呼唤教育将“生命自觉”的价值取向渗透其中。以“生命自觉”为取向的教育则是“将以生命为核心的当代主流价值取向传递给学生”。(6)

学校,不是生产一批批相同物品的工厂,不是监管犯人的监狱。学校,应力使生命个体在教育中得到解放和发展,培养具有“生命自觉”的人。对于学校职能来说,其主要通过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等方面渗透能,在施展职能的过程中,要考虑是否培养了学生“明自己、明他人、明环境”的自觉,学生是否感受到自主、自觉,主动寻求发展。当然,我们不能窄化生命自觉的主体,对于教师和管理者而言,也应培养、具备“生命自觉”。当“生命自觉”融入到教育之中时,“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渗透出生命自觉的气息,更重要的是,学校中的每个人都可能由此生成一种基于生命自觉的眼光和视角,透过此种眼光和视角,观世界,看他人,思自我。生命自觉化为师生成长的内在力量,成为贯穿其一生的绵绵不绝的生命动力”。(7)

参考文献

[1]陈桂生.学校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澜.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回归于突破中生成[J].教育学报,2013.

[3]叶澜.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3.

[4]李政涛.教育呼唤“生命自觉”[J].人民教育,2010.

[5]李政涛.为育人价值的挖掘和转化而教[J].江苏教育,2012.

[6]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研究,2004.

[7]谢兰荣.学校职能再认识[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

中小学生写字现状透视 篇8

【关键词】中小学生 写字 形 意 美 透视

一、书法之“法”

鲁迅先生说:“汉字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其中的“形美”即汉字的审美功能。纵观汉字,莫不具备美的特质、表现美的情态、传达美的讯息,闪耀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光芒。那么汉字又是如何形成美感的呢?自然是依赖书法。《辞源》解释书法为:汉字书写的法则。“法”是书法的核心。

汉字字体有篆隶真行草诸体。先辈们经过几千年的探索与实践,各种字体在不同时期相继出现,并日渐巩固。隶书古朴严整、楷书端庄凝重、行草笔势流动。每种书体又因书法家的不同面目而形成摇曳多姿的风格。

楷书点画精确,凝重端庄,结体后形成了静态美感,有如处子之静、泰山之稳,但点画的飘扬感仍包含其中。唐代孫过庭在其《书谱》写道:“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楷书快写之后,便成了适用性很强的行书了。行书也只是行,其笔顺和点画仍然符合法则。

二、中小学生写字现状及成因

1.现状堪忧。(1)笔画笔顺不明。点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点横竖撇捺折各有基本形态和变体。各种点画必须因势造形,其长短、高低、俯仰、粗细等无不因字相异,并进行有机组合,这样构造出来的“法”字才显得体。我们的现状是没有点画意识。比如点得过长、横竖不直、鼠尾蜂腰、木棍状现象、倒插笔现象比比皆是。(2)结构不清。我们的现状是,像蝌蚪上爬蚯蚓,如柴担端加藤条,冷不丁斜里插入一杆长枪,枪上还系着一个破灯笼,不伦不类,面目狰狞,令人啼笑皆非。(3)错别字不少。笔画写错谓之错字,以他字取代本字谓之别字。笔者曾对一个班四十多名学生跟踪三年发现,一些错别字如同鬼魂附体般难以纠正。(4)章法不成。其实学生字写得工整的还是为数不少,但总觉得整体上显得呆板僵化,缺乏气韵是主要原因。除个体审美天份差异外,与书法的审美教育捉襟见肘也有关。

2.原因透视。(1)师资缺乏,书法教育疲软,新课标落实成了无本之源。封建科举制度是以书取士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必须正儿八经地写楷书。政策法规的强制手段,是造就书法人才的保障。科举制度废除后的中国,也恰好进入了一个兵荒马乱硝烟弥漫的岁月,考试没有对字有严格的要求。文革对文化和写字而言,更是一番洗劫。(2)当今书坛亦真亦幻。书法是神圣的,其形是字的写法,其魂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可是难成正果,绝不可亵玩焉。书法家的职责是光辉而严肃的,他们不仅表现着汉字的书法美,更肩负着书法文明的传承和引领的重责。当今书坛,书法大军浩浩荡荡,这是好事。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又有几人?透露出来的是当前书坛文化水平不高的现实。当今书坛书风不正,自然也殃及学校师生这个领域的池鱼。(3)毛笔退出实用舞台和印刷体的使用。五四运动后,毛笔日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硬笔。于是汉字的点画粗细就难以表现,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汉字在近百年后脱胎为状如算子的印刷体。偶尔在书本中出现影印出来的古碑帖,也只能让学生们讶异:“笑问客从何处来?”终日面对印刷体的“熏陶”,翰墨时代的美只能成为一种梦而已。(4)书法从师与临贴迷乱。自古以来,书法从来都是师承出来的。书圣王羲之师从卫夫人,晋后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等又师从王羲之。唐朝书法大家孙过庭在谈到自己学书的经历时说:“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张之馀烈,挹羲献之前规……”我们现在的“书法家”大多“曾不傍窥尺犊,俯习寸阴……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就老师而言,要提高书法水平,临摹古碑帖精华是根本。同时还应该注意临摹的方法。我们的迷乱是,临习今人写的字,眼界不高、迷信权威、认识肤浅、急功近利、浅尝辄止。

三、几点建议

1.回归传统,重新定位。“论到学书法,应知道从楷书学起;论到学楷书,应知道唐楷是楷书发展的顶峰。”(田蕴章语)。我们的回归是有方向的,回到源头来,寻到根处。关键的一点,我们要重新定位。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方向,明白了并非拿毛笔写的就是书法,能写几个毛笔字就是书法家,这就会大有希望。

2.政令普及,逐步推进。教育部在2011年8月2日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为书法的普及保驾护航。书法教育要机制化,从娃娃抓起。要设关设卡,也必须通关通卡,允许次品的同时,要坚决打假。

上一篇:公司管理制度论文下一篇:《悲惨世界》读后感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