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根据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针政策, 工程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既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 同时也提出了能力的培养, 综合素质的完善, 课程教学的改革也是迫在眉睫。本文将探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改革之路。

二、课程定位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知道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知道项目管理发展的历史。了解组织概念, 明确各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会绘制各种进度计划图包括单双代号网络图, 横道图、香蕉型曲线图, 能计算相关的时间参数。会运用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方法进行成本核算, 会计算赢得值原理相关参数, 能进行判断成本的超支与节约, 知道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 能分析其安全事故原因, 知道最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 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书。明确合同的结构特点, 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能进行简单的合同谈判, 能做简单的变更索赔报告。

(一) 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 了解各组织结构并绘制各类进度计划图; (2) 掌握最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和进行变更索赔。

(二) 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

1.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组织结构中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使学生初步具备现场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能力。

(3) 能进行一般项目的安全分析以及变更。

2. 知识目标

(1) 知道组织概念、能自行建立团队, 塑造团队品牌;

(2) 会绘制各种进度计划图包括单双代号网络图, 横道图;

(3) 会计算赢得值原理相关参数, 能进行判断成本的超支与节约, 运用成本差异因素分析法分析成本超支和节约的原因;

(4) 运用香蕉型曲线图、前锋线图, 结合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时间参数判断进度是否延误和延期, 分析进度拖延的原因, 同时能进行进度优化;

(5) 知道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 能分析其安全事故原因, 知道最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 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书;

(6) 明确合同的结构特点, 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能进行简单的合同谈判, 能做简单的变更索赔报告。

3. 素质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课程改革历史

(一) 沉浸式教学课程改革

首次提出以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教学用具为载体, 通过很直观的模拟来运行项目, 构建出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仿真市场竞争环境, 将施工项目“搬到”学校课堂中, 将复杂、抽象的管理知识和理论简单化、透明化, 让学生身临其境, 真实体验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实践项目管理理论, 掌握项目管理工具。沙盘模拟训练课程是20世纪50年代由军事沙盘演化而来, 1978年瑞典皇家工学院的KlasMellander首先将军事沙盘运用于企业培训, 该沙盘教学是一种突出直接参与及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全班分成6支项目团队 (每个团队5-6人) 项目经理负责业务与项目策划, 运营经理负责运营与记录, 工程经理负责人员与设备, 会计主管负责报表, 采购经理负责原料采购与谈判, 经理助理负责项目计划控制。大家沉浸入一个模拟的工程项目中, 通过实际工程管理, 学习沟通, 解决实际工程管理问题, 涉及内容较多, 成本核算与分析, 进度计划的编制、资源需要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材料物资的购买发放与核算管理等。

教学效果与单纯的传统模式相比, 学生可以通过合作, 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理论知识得到初步运用, 此次的实践教学引入沙盘模拟管理, 是非常好的。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分析, 学生兴趣高昂, 非常喜欢这种上课模式, 但是问题是玩的多, 学的少, 单纯的沉浸式教学需要更进一步优化。

(二)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

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知识点, 进行分散整合, 分为几大模块, 基础概念、组织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等几个模块。模块化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际运用两部分。理论教学类似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多以教师授课讲解为主;实际运用采用任务驱动, 模拟一个真实项目完成该模块的知识点。比如组织管理模块, 需要建立自己的学习小组, 模拟成立一个施工承包企业, 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的工作内容, 设计该组织的结构组织模式。学生需要学习组织的几种结构模式, 直线制、矩阵制、直线职能制、职能制。学生需要先熟悉每种组织结构的特点, 然后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 选取适合的组织结构模式。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组织管理模块任务是以某工程项目为例,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 将小组各个成员模拟到项目工作中, 成立自己的项目团队, 并设计相应的组织结构形式。在教学中, 教师先对涉及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 根据任务需要, 通知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完成分工的任务。任务即考核训练, 对学生要求较高, 首先需要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 团队完成任务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一人做事, 其他人混积分。团队分工不明确, 在考核中也容易出现做的多错的多, 不做不错, 这样导致团队成员相互推诿作业任务。为了杜绝这种现象, 我们采用分工记录表, 明确每位成员的难度系数, 根据完成情况再打分, 考核体系的建立非常复杂和繁琐。团队分工中, 也会出现做过的任务熟悉, 没做过的知识点, 完全不知道, 这样会导致学生知识点的偏差。

教学效果, 学生比较抵触这种教学模式, 看似是回归以学生为中心, 带来的是学生执行起来比较困难, 学生习惯了传统教学中, 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 打破旧的模式, 困难重重, 我们艰难的执行了4个学期, 就考核效果来看, 也是有进步的, 等学生适应了这种模式的话, 会主动学习。通过几个学期比对, 该模式适应于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好, 这样任务驱动能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这反映了该模式的教学更适合于综合实训的教学中, 等学生具备了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 综合实训可以开展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三) 分段分级考核的教学模式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多样化的效果, 在课程改革中, 也需要引入PDCA循环控制方法, 我们首先是计划每位学生的成绩目标, 然后按计划执行, 如果学生达不到预期成绩, 需要及时要纠正学习效果。基于该理论, 我提出了分段分级教学的理念, 模块化教学中, 强化考核的作用, 就是在每个模块学习完之后, 开展单元考试, 这种随堂考试属于微考试, 题目全部选择难的计算题, 精准考核学生的计算能力, 这个能力解决了, 其余知识点也就解决了。通过微考试, 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紧张感, 但学生比较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每个模块教学都是基础知识+综合训练+微考试+反馈训练。通过这样的反复检测, 可以督促每一位同学能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 及时更正学习。该模式下, 考核体系更加均衡, 更加合理, 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 给予不同的分值权重, 计入平时分, 这样考核更加合理。

教学效果非常好, 分模块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整合后, 由浅入深, 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级教学分段测验能及时进行纠偏, 考试不再是某一次的成绩, 而是所有知识点的累积, 这样更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论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仍在继续, 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课程理论水平, 提高学生的专业运用水平。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服务型的,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思想, 其核心是充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作为教师, 既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具备一线的企业管理经验, 势必要求我们教师要走出去, 再走回来, 成为一位“双师型”教师。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 多模式下的教学效果, 总结分析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 总结了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优缺点。不断优化教学模式, 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 将是未来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分级

参考文献

[1] 陆惠民.工程项目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5.

[2] 黄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电脑学习, 2010 (5) :78-79.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下一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