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980年以来,西方学者着手盈余管理的深入学习。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两个性质: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可以有选择的对重点的财务信息进行披露,使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较高,使报表代表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的经济利润;另一方面,盈余管理如果过度的话会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所以它具有好的一面,也具有不好的一面。

我国的资本市场上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盈余管理的学者们分析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盈余管理的动机、经济后果、计量模型和约束机制。盈余管理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为了保证企业能够上市,进行的高估股票定价的盈余管理;为了防止被退市而进行的盈余管理。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海内外的专家对盈余管理进行过不同方面的定义。William. R. Scott在《财务会计理论》(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中给出盈余管理的定义,就是“经营管理者在GAAP许可的条件内为了达到自身利益和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而去决定会计政策等行为”,表现了会带来经济后果的一种会计政策决定。根据《会计:商业语言》,戴维斯对盈余管理的看法是“在公认会计准则限制的范围内,通过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程序将其盈利报告调整到预期目标程度的手段”。

2.国内文献综述

黄卫华和张玉春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产生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特点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分析。他们认为在现在的公司治理体系下,由于领导者们只是关心其人气内企业的效益,经常忽略长期战略对的优势,而采取短期内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说的政策。所以,管理者们往往利用盈余管理来进行调整业绩。

(三)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此篇论文的线索是盈余管理,第一步分析了盈余管理的概念,随后通过比较利润操纵和盈余管理的区别来进一步理解盈余管理的含义,然后通过分析盈余管理方法,并对其实证应用进行评述,分析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首先,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简单叙述,并构建盈余管理的基本模型。其次,对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再次,对我国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简单的分析,找出其动机和方法。本篇论文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一)盈余管理的含义

在会计行业中,对盈余管理有不同的界定。美国学者威廉·斯科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选则会计手段使得企业市场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有以下一些要素:第一是企业管理层是盈余管理的主体,其中包括董事会和经理人。第二是盈余管理的对象是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财务报表。第三,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有权责发生制的管理以及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创建交易,更变交易时间等。第四,盈余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盈余管理的利益主体,它具体指代表股东权益的董事会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总而言之,盈余管理是按照会计准则原则,通过对会计收入信息外部报表进行控制和调整,实现主体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通过研究产生的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大致分为三种: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和管理后盈余分布法。本部分对这三种计量方法及其模型进行介绍。

1.总体应计利润法

总体应计利润法是近些年来国外学者在研究中最常用的计量方法。

(1)Healy模型

Healy在1985年研究盈余管理时,通过分析各个公司的财务报表,得出了一个简单的计量模型即Healy模型,他通过对不同样本的平均应计利润额进行比较来构建的计量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模型来检验盈余管理。其模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NDAi=(∑TAt)/T

其中,NDA是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预期额;TA是以资产总额所衡量的应计利润总额;t=1,2 ,……T是估计期的年数;i是指特定事件发生的年份。

(2)DeAngelo模型

迪安杰将总应计利润额的变化量作为操纵性的应计利润,该进了Healy模型。其模型可以表述为:

NDAt=TAt-1

这一模型将上一年度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额作为当年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额,将本年度的总应计利润额与上一年度的差额部分作为操控性应计利润额。它其实是一种特殊的Healy模型。

(3)Jones模型

Jones重点分析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的增加额的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非操纵性的应计利润额。Jones模型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式表示:

NDAt=α1(1/At-1)+α2(ΔREVt/At-1)+α3(PPEt/At-1)

式中,NDAt是经过修正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额;ΔREVt是本期销售收入和上期销售收入的差额;PPEt是本期期末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总价值;At-1是上一期期末总资产;α1、α2、α3是公司特征参数,可以通过回归分析取得。

2.特定应计项目法

特定应计项目法通过某些特定的应计利润项目来建立模型,以此来检测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特定应计项目法一般是针对某些存在一个数额巨大的应计项目的特定行业,而且公司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需要很大程度上对其进行判断。随着市场的发展,特定应计项目的研究也扩展到了更广的方面,例如石油企业等行业。

3.管理后盈余分布法

管理后盈余分布法是将企业的会计报表信息通过图表表示出来,通过观察图表分析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

(三)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

以上介绍的三种盈余管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盈余管理研究分析中,在众多的计量方法中最具有代表性,其中总体应计利润法属于较为精确的一种定量的方法,其他两种属于定性的分析,大部分依靠学者的个人经验去判断。下面简单评述了上述提到的盈余管理的三种计量方法。

1.总体应计利润法

总体应计利润法由于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基本因素而使得其模型在与测试表现出一定量的估计误差,这些因素包括企业的资本政策的变化、盈利能力的变化和增长速度等。当各期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变化时,Healy模型和DeAngel模型所得出的数据会有较大的估计误差。Jones模型很可能会夸大销售收入中的可操纵性应计项目。此外通过资产负债表来计量总体应计利润也应用较多。

2.特定应计项目法

相比较于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具有更具体的研究对象,建立的模型也更加合理,在进行盈余管理计量时产生的误差也会相对较小,相对于应计利润法在不用行业中为了区分操纵性的和非操纵性的项目所作出的假设,特定应计项目法针对的是某个特殊行业中特定的应计项目,其所依据的假设更加合理并且切合实际。

3.管理后盈余分布法

管理后盈余分布法进行分析的依据是企业对外发布的财务报表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生成的各种分布图形最能准确反映企业的收益分布情况,这种方法的结果最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但是这种方法也不能大范围的适用,只能进行特定现象产生的盈余管理分析,而且对于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和盈余管理的程度难以确定。

(四)各种计量方法的实证应用

1.总体应计利润法的应用

总体应计利润法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国外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从Healy模型到行业模型,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国内盈余管理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陆剑桥对修正的Jones模型进行分析后,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再修正的扩展的Jones模型,他利用此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上市公司在亏损年度显著调减盈余,在亏损的前一年及扭亏为盈的年度显著调增盈余。

2.特定应计项目法的应用

国内大部分研究型学者,以资产减值项目为重点,采用具体应计方法研究企业盈余管理。其中,张冉,陆正飞,戴炳斌最具代表性,被列为研究报告。本公司资产的减值是以具体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研究结论认为,资产减值类型的选择将受到不同的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

3.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的应用

博格斯塔勒和迪切夫运用直方图法来研究企业是否在亏损年度调节盈余。研究结果表明有8%-12%的公司通过会计判断来增加盈余,轻度亏损的公司有25%-35%采用会计判断来使企业扭亏为盈。

蒋弘毅,魏刚利用直方图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收益分布图,来研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确实有相应的盈余管理措施,达到预期目标。

三、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许多大型的上市公司应运而生,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上市公司也逐渐开始利用会计政策的盈余管理来进行对公司财务报表的优化,从而使得我国的盈余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迹象。

在现在的公司治理体系下,对领导者的考察主要在与其任职期间企业的经营情况密切相关。因此,企业的管理者们往往只关心在其任期内企业的效益,而忽略了长期战略对企业带来的收益。因此,管理者们在其任期内往往通过盈余管理来适当的修正企业的利润。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三种:获得比较业绩优势的动机、银行借款动机、对市场预期做出反映的动机、避免摘牌的动机。

1.获得比较业绩优势的动机

盈余管理不仅是业务经理和利益相关者共同作用的产物,也是企业之间的产品,以获得投资者的投资资金和相互竞争的产物。因此,企业通常根据预期的对手盈余管理来管理自己的收益。当企业没有委托代理问题或忽视剩余管理成本时,盈余管理将使企业自身情况有所改善,至少中国上市公司与股东之间的无理关联交易行为确定描述,面对失去上市公司或无法实现配售权的情况下,相关交易将增加企业的利润。

2.银行借款的动机

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中,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增强,他们会通过严格的贷款合同来进行管理,合同会对企业的各种财务指标进行一定的要求。如果企业无法完成目标违反了合同,将会受到严苛的处罚。

3.对预期市场做出反应的动机

企业在发行股票前会对预期的市场进行预测从而进行相应程度上的盈余管理。发行公司的措施是:对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高估或者真实的反映。市场策略是:在公告前,他们相信或不相信公司的收益信息。所以,大多数投资者都会要求发行公司以降低股票定价的方式定价。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为实现目标将会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一般常见的盈余管理的手段有:

1.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有以下几种会计估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方法: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和折旧期限;更改存货计价方法,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大,其数量和价值的计算直接影响到公司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改变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2.利用关联方的交易来进行盈余管理

以公允价格定价的关联方交易并不会影响交易双方,但在实际中,许多上市公司为实现集团内部利润的转移,在进行关联交易时,往往按照内部的协议价格来进行定价。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入上市公司,将亏损转出上市公司,利用这种合法但不合理的方法进行盈余管理。

3.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资产重组是通过资产置换或者股权的转让,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完成企业的战略转移。上市公司一般采用的资产重组方式包括:股权转让、资产置换、外部并购和对外的资产转让。

摘要: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者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外部收入进行控制和调整,从而达到自身效用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社会关注的焦点伴随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证券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也逐渐转向了盈余管理问题。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在两项业绩表现中:一方面上市公司经理可以选择专注于披露财务信息,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使报告更好地显示公司经济利润;另一方面,公司在盈余管理的作用下,会计信息质量可能降低,这样会带来盈余管理过高的后果。目前,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待改善,会计信息的扭曲可能会更加严重,会计准则建设滞后,独立审计缺乏功能,投资者不够成熟。盈余管理在这些情况下会被理解为会计信息欺诈。会计信息欺诈导致用户无法准确的判断会计报表并作出决策,这样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在股票市场完成。本文首先对盈余管理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分析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其在实证中的应用,然后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目的。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及评述,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春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制定[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25-35.

[3] 任春艳.盈余管理的概念及辨析[J].财会通讯,2014(2):12-19.

[4] 黄卫华,陆宇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2(07):15-18.

[5] 张玉春,李宗植,ZHANGYu-chun,etal.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5(17):121-123.

上一篇: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短期)影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敏感性情况下一篇: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