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通用8篇)
对20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31家医药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对比,发现在披露内容上,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与大多数其他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上基本上没有区别,基本上都包括股东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职工权益、社会福利五个方面内容做出了披露,具体的披露内容见表3。
根据上市医药行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显示,企业主要对股东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职工权益、社会福利五个方面进行披露,可以看出上市医药行业比较重视经营利润和保障员工权益,并乐于披露此类相关信息,第一,从年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披露总体来看,职工权益中的子项目职工的健康与安全是企业披露最多的项目,占到总比重的94%,其次是环境保护中的子项目节能环保措施方面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公益项目都占到87%,这充分说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来侧重于股东权益、环境保护及职工权益。第二,从五个分项目来看,总体披露质量较好的是股东权益,无论从股东权益与债务偿还以及经营业绩方面都占到了77%,除此上市公司还对外披露了相应的财务报告充分披露企业的经营情况,结合整个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看,关于股东权益方面的内容披露的比较充分,应当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中最好的方面。第三,从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披露内容统计整体数据上看,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社会责任披露的薄弱环节,一方面消费者权益信息的数据体现了现在企业过于重视利益,对履行社会责任没有足够重视,然而对于履行社会责任来说最重要的安全生产内容、环境可持续发展、第三方审验披露甚少。所以应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提高重视,这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企业应及时通过披露产品合格率、产品安全应急机制、药品召回与过期药物回收等其他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的社会责任信息来维护消费者权益增强消费者信心。
因此可以从2015年上市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上看出上市医药行业对于履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内容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医药企业只有及时履行社会责任,不断优化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生产出有质量安全的药品,才能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也能提高医药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
4 完善我国上市医药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
随着上市医药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不足,要求上市医药行业提高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水平不是一簇而就的事情,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是从企业短期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导致他们只注重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对履行社会责任这一问题意识度低。其中部分企业认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与履行社会责任的矛盾。医药企业内部管理者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必要性,增强履行社责任信息披露的意识,培养企业养成自愿披露习惯。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
(一) 使信息使用者能平等地获得会计信息, 维护证券市场秩序。
只有建立规范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监督机制, 全面完整地反映社会资源的占用和配置情况, 才能使证券市场在良好的秩序下运营。规范的信息披露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的其他利益, 使他们在做出投资决策时, 能平等地获得其必要的相关信息, 防止少数人通过非正常渠道取得垄断信息而牟取不正当的利益。
(二) 落实公司经营管理责任。
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 一方面能提供在经济决策中有助于外部使用者关于经营单位的财务状况, 经营业绩等数量化信息;另一方面向管理当局公司公正、全面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切实保护公司资源安全无损, 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为股东和社会带来最大利益。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和支出, 提出加快其资产处置和终结财务工作的建议或意见;并对从成立破产企业留守组之日起到留守组或清算组撤销之日止, 有关资产处置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工作的程序性要求作出规定, 以规范这些机构的资产财务工作行为, 也为相关单位转销相关账务提供依据。
4、遵守规则, 灵活操作, 提高资产变现率。对资质较好的破产财产要尽量做到整体出售, 提高资产的利用价值;对资质较差的破产资产, 可以分解或分批进行拍
□文/刘莉
(一) 可靠性和及时性原则。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无论采用何种形式, 在何时何地都应保证其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使投资者不仅能将过去的预测与目前的公司实绩相对照, 分析差异, 而且可以帮助投资者通过对公司未来的理性判断, 做出合理的选择。上市公司就应披露的会计信息要按规定的时间及时披露, 不准随意拖延, 保证投资者及时获得会计信息。
(二) 充分披露和重要性原则。
要求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使投资者能够全面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重大经营事项的收入和财务成果;并要有针对性地对公司的过去业绩, 未来发展趋势, 对公司经营业绩有较大影响, 资产、负债引起重大变动的经营事项, 尤其是可能对公司股票的市价产生较大影响的事项做重点披露。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证券监管的强化和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 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不断规范, 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也稳步上升, 但仍有一些上市公司采取非法管理手段或违规行为, 甚至直接进行会计造假, 对其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信息进行粉饰, 人为降低会计信息质量, 给我国证券市场发展
卖, 边变现、边安置企业职工, 既可加快案件的审理, 又可节约破产费用;对短时间内很难按评估价格拍卖变现的破产财产, 如果因受到职工安置的压力而赶时间追求将资产变现, 必然会导致资产的贱卖。在这种情况下, 可采取各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处理, 如由清算组将破产财产租赁给他人, 用租赁费安置职工或者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资产评估价为基础, 参照市场价进行收购, 再由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社保费用等, 还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一) 会计信息披露的不真实。
有些上市公司管理当局, 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不顾诚信, 不披露详细、真实的会计信息, 采取低估损失、高估收益、转移利润、逃避纳税等违规的会计处理办法, 提供带有明显误导性的财务会计报告, 粉饰企业的经营业绩, 欺骗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如近年来证监会查处公布的“银广夏”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事件, 其性质恶劣, 暴露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问题。
(二) 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充分。
不少上市公司对有的公司的会计信息过量披露, 对有的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为:对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企业偿债能力的揭示不够充分;很多企业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情况, 却不对应收账款的构成进行分析, 或者对企业的对外担保情况或有负债的具体内容进行隐瞒等;对资金投放去向和利润构成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借保护商业秘密为由, 隐瞒对企业不利的会计信息, 尤其是涉嫌违规行为的披露。
(三) 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够公平。
证券监管部门一再强调上市公司必须在其指定的新闻媒体上发布信息, 然而迄今为止仍有个别上市
可以由破产企业主管部门代管或收购等。
(作者单位:1.聊城大学东昌学院;2.山东省莘县财政局)
主要参考文献:
[1]范英杰.非正式制度下的财务监督模式透析.现代财经, 2006.2.
[2]陈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财会研究, 2006.1.
[3]吴琳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公司不分时间、场合、地点随意泄露会计信息, 有些上市公司的有关重要信息 (如业绩分配方案、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等) 尚未公布披露, 市场上一部分人已了如指掌, 有些上市公司还擅自公布涉及国家经济政策方面的重要信息, 助长了股市的投机性, 有些上市公司公布的会计信息让投资者无所适从。
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成因分析
(一) 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会计制度和
会计准则配套不齐全, 随意调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 会计准则、制度在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如同一项会计事项处理存在多种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方便之门, 使部分上市公司为了配股、扭亏、保壳、兑现管理人员奖金, 平衡实际盈利与预测盈利, 参与者二级市场炒作的目的, 利用会计准则、制度给予的“活动空间”进行会计操纵, 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了公平性、真实性。用高估资产、延长递延资产摊销期、提前确认营业收入、变更会计处理方法, 以实现虚增利润, 或利用高估坏账损失和存货损失、缩短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年限、转移实现利润、少交税款等方法隐瞒利润。
(二) 证券市场相关制度的相对不完善是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外在因素。
我国上市公司多数为国有企业改组上市, 存在一个资产剥离的问题。即企业在不能整体上市的情况下将原有资产中的一部分剥离出来折合成发起人股。公司在上市前, 将剥离出的资产负债假设为一个新的会计实体, 且已存在一定的会计期间, 然后根据历史资料从原来的会计实体中剥离出“归属”新的会计实体在会计期间的利润, 编成虚拟财务会计报表。这给公司上市前的财务包装、虚拟利润提供了机会。并且我国现阶段股票公开发行、上市资本计划额度制, 使得要想最大限度地募集资金, 必须提高股票发行价格, 而股票发行价格高低取决于上市公司上市前盈利水平高低和上市后盈利预测数的大小, 因而对于发行股票要上市的公司, 围绕提高“利润”就开始大做文章了。
(三) 审计监督有效性不强也是造成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我国外部审计方面存在独立性不强, 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共同进行会计操作, 部分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一致及不重视舞弊审计责任等问题, 有的审计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 不坚持审计原则, 不公平客观地行使审计准则, 使独立审计对会计信息的监证不能发挥其监督规范作用。
(四) 上市公司自身存在的问题是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内在原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仅对公司自身利益产生影响, 对其他上市公司、投资者、证券交易所、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社会利益产生影响, 由于利益驱动, 公司总要实施对自己有利的会计行为, 使会计信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失公平, 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由于与上市公司相关的利益集团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给, 积极参与会计信息的供给工作, 使上市公司提供出来的会计信息不能客观地反映现实。目前, 一些上市公司缺乏应有的内部审计及管理控制,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管理体制不顺, 会计监督无力, 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被削弱等原因, 以致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 使财务状况陷入困境, 导致整个公司缺乏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
五、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 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进一步规范。
通过法律、法规等相关的强制措施来保证会计信息所应具备的质量特征, 新出台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都对会计信息规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现实中的经济业务和会计实务是相当复杂的, 法律、法规再怎么完善也难以囊括所有的总量, 但我们可以逐渐地接近现实, 在会计制度统一性和灵活性的总量上, 尽可能减少上市公司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准入条件和适应原则。在会计规范制定过程中, 应多让会计实际工作者参与制定, 杜绝某些上市公司钻空子, 以防患于未然。
(二) 对会计造假案件加大处罚力度。
首先要处理责任人, 处罚时可从刑事和民事两方面入手, 提高会计作假成本, 使人们明白会计信息造假是得不偿失的。除追究行政责任外, 构成犯罪的, 立即追究刑事责任。对做假的企业领导, 要严格按《会计法》和《刑法》有关规定执行处罚。现在许多会计做假行为都是领导整体策划的, 同时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除了对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要负赔偿责任外, 对二级市场上操纵股价的庄家也应严厉处罚, 对造假所在地的政府官员参与的, 也应给予处罚, 充分体现法律的严肃性。
(三) 加大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力度。
改变多头管理体制, 在证券监管部门和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进行管理下, 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监察员制度, 各地证券办负责对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报、年报、股利分配等信息生成和披露加以监督和检查。证券监管部门还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办法, 对违规行为予以明确界定, 坚决杜绝不规范行为。尽快使上市公司树立法治意识, 尤其是对财务状况异常的ST公司更应加强监管。
(四) 确定注册会计师执业独立性。
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作用, 利用独立的中介机构审计来保证会计信息达到质量保证, 进行监督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和信息披露无疑是一个好的办法, 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权掌握在上市公司大股东或管理层手中, 没有形成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审查合作、制约机制, 没有一套规范的防范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实行会计操纵的办法, 严重影响注册会计师执业独立性。应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 强化注册会计师风险意识, 对不规范业者坚决查处。尽快建立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 使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成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保证, 从而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促进证券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五)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进行全方位的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
上市公司应尽快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还要建立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有效约束机制, 规范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行为。要强调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尤为重要, 再好的制度, 也需要市场参与者共同来遵守, 才能保证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转和健康发展。美国可谓是高度法制的国家, 可近年来发生的安然公司等会计造假丑闻, 不正说明仅有完善的制度是不够的, 只有市场参与者弘扬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道德防范, 才能使制度规范得以落实到实处, 防止造假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江月湖.财务信息操纵与企业风险防范.浙江出版社, 2002.
【摘要】本文对湖南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相关企业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关键词】环境信息 信息披露 湖南上市公司
一、引言
2012年4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公布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纲要》要求“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环境信息披露是促进企业进行污染治理、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研究湖南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对绿色湖南的建设有着积极作用。
二、湖南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根据巨潮资讯网资料,截止2015年湖南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共57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共25家,笔者在这82家公司中删除2013年后新上市公司7家,ST公司3家,最后选取剩余的72家公司对其2013~2015年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文中研究数据来源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巨潮资讯网。
(一)披露公司数量分析
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本文72家样本公司2013~2015年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公司数量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公司数量情况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样本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都集中在年报中,而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则较少,据笔者统计72家公司2013年总共有13家公司编制了社会责任报告,而其中的金贵银业在2014和2015年并没有再继续编制,在编制了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中,一些非制造性企业(如方正证券)的社会责任报告也并未提及环境信息内容,所以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环境信息的家数13~15年都占样本公司比重非常小,分别只有10、9、9家,其中的金贵银业在13年编制了社会责任报告,但14和15年却没再编制,说明湖南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意愿较小。而在3年年报中的披露环境信息的公司数也都未达到100%,但从数量上来看还是在逐年递增,原因可能是国家和湖南地方政府推进了低碳经济的步伐,企业为顺应低碳经济的要求,从考虑增强投资者信心和树立良好形象的视角,会进入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行列。当然在披露环境信息的样本企业中,占比最大的是国家作出强制披露要求的16类重污染行业企业及其它一些制造业企业,其他企业披露较少。
(二)披露内容分析
本文主要选取样本公司的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对环境信息的披露内容进行分析,发现:
第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一般环境信息披露较未单独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详细。从这些公司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情况来看,一般都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披露相关信息,如湖南黄金,中联重科等都披露了公司在环保方面投入的资金金额,以及在生产、排放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成绩,三一重工则重点披露了公司潜心钻研的节能型产品所能带来的环保效益。在未单独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年报中,有关披露则主要以定性信息为主,同样以2015年披露情况为例,样本公司中披露环保政策、理念的公司共59家,也就是说,在年报中披露了环境信息的公司几乎都会提到其环保政策及理念,而对环境治理收益和项目投资等定量信息的披露较少,导致披露不尽详细,如华天酒店在年报第五节中提到“公司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定,积极进行锅炉等相关设备的技术升级、改造,对餐厨垃圾等严格按相关规定处理。报告期内未发生相关违法违规情况。”这些公司一般都着力表述未违反相关环保要求,但是污染物排放量具体是多少,环保资金投入多少,有什么成效都没有具体的描述,这样并不能够足利益相关方对信息使用性的期望和诉求。
第二,样本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可靠性欠缺。在本文选择研究的环境信息披露的两个主要途径年度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中,按照法律规定只有年度报告需要有独立第三方机构审计鉴定,而对于环境信息披露最重要的载体社会责任报告则没有审计方面的相关要求。但就是对有第三方审计的年度报告而言,笔者所选样本公司所得到的审计意见的类型与环境信息披露的详略等也没有直接关系,未披露环境信息的公司,其仍然可以得到标准无保留意见,几乎100%的公司无论其是否披露环境信息都取得了标准无保留意见。也就是说日前注册会计师审计仍然着重针对的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未开展单独的环境审计,对于企业环境保护方面数据披露与审计意见似乎并无直接联系。而前文也讲到,样本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中相比年报一般更详细地披露了污染物排放的达标情况、节能减排的成果等,虽然企业在披露时承诺保证环境信息的真实性,但由于缺乏第三方审计的鉴定社会责任报告中信息的可靠性亦存在疑问。
三、完善湖南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加强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管
虽然环保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第6条规定,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具体职责包括“监督本辖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但不同地区企业面临的监管压力存在明显差异,因为各地法律制度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当地政府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一般,地方政府的监管压力会直接促使企业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同时也会使得企业对舆论更加敏感,而舆论监督能更好地发挥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促进作用。因此,湖南地方政府应在绿色湖南建设的目标下,加强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同时引导舆论监督构成企业的合法性压力,使企业借助环境信息披露对此做出积极的回应,从而提高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二)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和监管
2008~2010年,国家财政部、审计署、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五部委联合相继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部分上市公司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以上内部控制规范。2011年,共200多家公司公开披露了内部控制报告,并经过了第三方独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实践结果表明,这些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相较其它公司是较好的。以此为借鉴,笔者认为有必要由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企业内部环境管理规范,在企业特别是重污染行业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环保部门,其职责包括对公司排污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制定出环保考核标准并进行定期考核监督,公司的环保投资和费用预算制定等,并且在环保部门内设立专业的设计人员,对环境披露信息进行定期审计,以此保证披露质量。
(三)加强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第三方审计监督
传统意义上的第三方审计监管包括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和政府审计,目前这些审计的审计对象一般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而现阶段环境信息披露是由政府环保组织监管,但政府环保组织的专业性有待衡量,因此,可以考虑由传统审计机构和环境保护组织共同整合有经验的合适人才组成专业的环境信息审计监管机关,对公司出具的环境信息进行详细审查,并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章振东.我国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财会研究,2015,12.
[2]肖悦.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以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为例.绿色财会,2015,12.
[3]吉瑜.基于煤炭行业的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西部财会,2015,06.
基金项目:本文受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5C0376)、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D093)和湖南工学院2014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公司治理视阈下自愿性信息披露实证研究》资助。
摘要尽人皆知,在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中,对信息披露的监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主要是由于信息披露制度所具有的客观地位所决定的。所谓西悉尼披露监管指的是,为了使证券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障,并使一个公开、公平。公正、兼顾效益与效率的市场行为的建立得到保证,证券主管机关依照相关 法律 法规实行的监督和管理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主体及其活动的活动。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进行阐述,然后对当前存在于我国当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督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督管理制度的相关建议,以供业界讨论。
信息披露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及上海交大南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章程规定,为规范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管理制度所指信息主要包括:
(一)公司依法公开对外发布的定期报告,包括季度报告、中期报告、报告;
(二)公司依法公开对外发布的临时报告,包括股东大会决议公告、董事会决议公告、监事会决议公告、收购、出售资产公告、关联交易公告、补充公告、整改公告和其他重大事项公告等;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认为需要披露的其他事项;
(三)公司发行新股刊登的招股说明书、配股刊登的配股说明书、股票上市公告书和发行可转债公告书;
(四)公司向有关政府部门报送的可能对公司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报告、请示等文件;
(五)新闻媒体关于公司重大决策和经营情况的报道。第三条 公司董事会秘书及证券事务代表是公司信息披露的具体执行人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指定联络人,协调和组织公司的信息披露事项,包括健全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公司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
第二章 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
公司应当履行以下信息披露的基本义务:
(一)公司应及时披露所有对公司股票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并在第一时间报送上海证券交易所;
(二)在公司的信息公开披露前,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知情人员有责任确保将该信息的知情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公司确保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没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四)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泄漏内幕信息,不得进行内幕交易或配合他人操纵证券交易价格。
第五条 公司各部门和所属各企业按行业管理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的报表、材料等信息,应切实履行信息保密义务,防止在公司公开信息披露前泄露。报送的信息较难保密的,应同时报董事会秘书,由董事会秘书根据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决定是否向所有股东披露。
第六条 公司公开披露信息的指定报纸为《上海证券报》。指定网站为:http://。
公司应公开披露的信息,如需在其他公共传媒披露的,不得先于指定报纸和指定网站,不得以新闻发布会或记者问等形式代替公司的正式公告。
第三章 信息披露的审批程序
第七条
信息披露的内部审批程序
(一)信息披露的文稿由董事会秘书撰稿或审核。
(二)董事会秘书应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在履行法定审批程序后披露定期报告和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决议、监事会决议。
(三)董事会秘书应履行以下审批手续后方可公开披露除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决议、监事会决议以外的临时报告:
1.以董事会名义发布的临时报告应提交董事长审核签字; 2.以监事会名义发布的临时报告应提交监事长审核签字;
3.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总经理有权审批的经费事项需公开披露的,56 该事项的公告应提交总经理审核,再提交董事长审核批准,并以公司名义发布;
4.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的重大经营事项需公开披露的,该事项的公告应先提交公司派出的该控股公司的董事长或该参股公司董事审核签字后,提交公司总经理和公司董事长审核批准,并以公司名义发布。
(四)公司向有关政府部门递交的报告、请示等文件和在新闻媒体上登载的涉及公司重大决策和经济数据的宣传性信息文稿,应提交公司总经理或董事长最终签发。
第四章 定期报告的披露
第八条 公司应按《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的内容与格式公开披露定期报告。
(一)季度报告:公司应在每个会计前三个月、九个月结束后的三十日内编制完成季度报告,在公司的指定报纸上刊载季度报告正文,在公司指定网站上刊载季度报告全文(包括正文及附录),但第一季度报告的披露时间不得早于上一报告;
(二)中期报告:公司应当于每个会计的前六个月结束后二个月内编制完成中期报告,在公司的指定报纸上刊登中期报告摘要,在公司的指定网站上登载中期报告全文;
(三)报告: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编制完成报告,在公司的指定报纸上披露报告摘要,同时在公司的指定网站上披露其全文。
第五章 主要临时报告的披露
第九条 应公开披露的临时报告:
(一)关联交易事项
1.关联交易是指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与公司的关联人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事项:
57(1)购买或销售商品;
(2)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3)提供或接受劳务;(4)代理;(5)租赁;
(6)提供资金(包括以现金或实物形式);(7)担保;
(8)管理方面的合同;(9)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10)许可协议;(11)赠与;(12)债务重组;(13)非货币性交易;(14)关联双方共同投资;
(15)上海证券交易所认为属于关联交易的其他事项。
2.当关联交易金额达到如下标准时应向董事会秘书及时报告:(1)关联交易金额达到300万元以上时;
(2)与关联人就同一标的或与同一关联人在连续12个月内累计达到300万元以上时。
3.公司及公司持有50%以上股份的控股子公司遵照上述标准执行;公司的参股公司以其交易标的乘以公司参股比例或协议分红比例后的数额对照上述标准执行。
(二)重大事项
1.重大事项包括但不限于:(1)收购、出售资产;(2)重大担保事项;
(3)重要合同:借贷、委托经营、委托理财、赠与、承包、租赁等;(4)大额银行退票;
(5)重大经营性或非经营性亏损;
58(6)遭受重大损失;(7)重大投资行为;
(8)可能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9)重大行政处罚;(10)重大仲裁、诉讼事项。
2.重大事项达到或在连续12个月内累计达到如下标准时应及时向董事会秘书报告:
(1)所涉资产总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总资产值的10%以上;(2)发生净利润或亏损的绝对值(按上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上一净利润或亏损绝对值的10%以上,且绝对金额在100万元以上;
(3)所涉交易金额(承担债务、费用等一并计算)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总额10%以上。
3.公司及公司持有50%以上股份的控股子公司遵照上述标准执行;公司参股子公司按所涉金额乘以参股比例后的数额对照上述标准执行。
(三)其他重要事项
1. 其他重要事项包括但不限于:
(1)公司章程、注册地址、注册资本、名称的变更;(2)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
(3)订立除上述[
(二)重大事项]中第三款内容以外的其他重要合同;(4)发生重大债务或未清偿到期债务;(5)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6)直接或间接持有另一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5%以上;
(7)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其持有的股份增减变化达到5%以上;(8)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
(9)公司董事长、三分之一董事或总经理发生变动;
(10)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要变化,包括全部或主要业务停顿、生产资料采购、产品销售方式或渠道发生重大变化;
(11)减资、合并、分立、解散或申请破产的决定;
59(12)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产生显著影响;(13)更换为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14)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依法被法院撤销;
(15)法院裁定禁止对公司有控制权股东转让其所持上市公司股票;(16)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所持股份被质押;(17)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状态;(18)公司预计出现资不抵债;
(19)获悉主要债务人出现资不抵债或进入破产程序,公司对相应的债权未提取足额坏帐准备的;
(20)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被中国证监会调查或正受到中国证监会处罚的(公司就违规事项公告时,应当事先报告中国证监会);
(21)接受证券监管部专项检查和巡回检查后的整改方案;
(22)董事会预计公司业绩与其披露过的盈利预测有重大差异时,而且导致该差异的因素尚未披露的;
(23)公司股票交易发生异常波动时;
(24)在任何公共传播媒介中出现的消息可能对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产生误导性影响时;
2.公司发生以上其他重要事项时,公司持有50%以上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发生以上(3)(4)(6)(10)(11)(17)(18)(19)事项时,应及时报告董事会秘书。
第六章 责任与处罚
第十条 公司有关部门应当向董事会秘书提供信息披露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公司作出重大决定之前,应从信息披露角度征询董事会秘书意见。
第十一条 公司各部门(包括各分公司)、各子公司发生符合本制度第九条规定事项时,需按以下时点及时向董事会秘书报告,董事会秘书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及时公开披露:
(一)事项发生后的第一时间;
60(二)公司与有关人有实质性的接触,或该事项有实质性进展时;(三)公司与有关当事人签署协议时,或该协议发生重大变更、中止或者解除、终止时;
(四)事项获有关部门批准或已披露的事项被有关部门否决时;(五)事项实施完毕时。
第十二条 公司各部门(包括各分公司)、各子公司在报告本制度第九条规定事项时,应附上以下文件:
(一)所涉事项的协议书;
(二)董事会决议(或有权决定的有关书面文件);(三)所涉事项的政府批文;(四)所涉资产的财务报表;
(五)所涉资产的意见书(评估报告或审计报告)。
第十三条 公司本部各部门(包括各分公司)、各子公司当发生符合本制度第九条规定事项时,应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报告董事会秘书,同时提供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 公司本部各部门(包括各分公司)、各子公司按公开信息披露要求所提供的经营、财务等信息应按公司制度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五条 公司各部门由部门负责人负责信息披露工作,各分公司、控股子公司应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披露工作,参股子公司的有关信息披露工作归由公司投资管理部负责。
第十六条 公司各部门(包括各分公司)、各子公司发生本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事项而未报告的,造成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而出现重大错误或疏漏,给公司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公司将对相关的责任人给予行政及经济处分。
第十七条 凡违反本制度擅自披露信息的,公司将对相关的责任人按泄露公司机密给予行政及经济处分,并且有权视情形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信息披露不准确给公司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公司将对相关的审核责任人给予行政及经济处分,并且有权视情形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不能查明造成错误的原因,则由所有审核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九条 各分公司、控股子公司指定的信息披露负责人应是有能力组织完 61 成信息披露的人员,信息披露负责人的名单及其通讯方式应报公司董事会秘书;若信息披露负责人变更的,应于变更后的二个工作日内报公司董事会秘书。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管理制度未尽事宜,遵照《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公开披露重要信息的行为,该行为能够将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直观的反映给信息需求者。合法合规的信息披露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同时有利于使用者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不断建立,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多年来倍受各界关注。
一、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真实性是会计的基本要求,只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才是真正有用的。但是现实中很多公司为了自身经济利益不惜采用非法手段,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
上市公司应将所有重要信息公之于众,但是很多公司倾向于公布对企业有利的信息,隐瞒可能使企业遭受损失的信息。每年都有企业不公布重大担保和诉讼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可能会对企业造成影响,也会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效果,隐瞒此类消息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害。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会计信息只有及时公布才能够体现其效用。但是,一些上市公司违反相关规定未能及时披露相关信息,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相关信息,影响其使用效果。同时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披露也会给不法分子造成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机会,从而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四)会计信息披露中简单错误频发
根据证监会在201X年抽查检验的.结果,超过三成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中存在低级错误。简单计算错误或者报表前后矛盾的问题频现。财务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会计数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种简单的错误反映出公司对外披露会计信息时的随意性,也会给使用者增加使用难度。
二、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
(一)利益驱动
根据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任何组织和个体均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故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违规披露会计信息。有些企业为了达到上市的条件就会采取各种手段如虚增收入与利润,还有些企业为了不增加企业的负面信息,从而隐瞒重大会计信息,如隐瞒重大担保事项和涉诉事项。另外由于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需要以企业的利润为依据,管理者为了实现更高的收入,希望公司的利润能够步步高升,从而有可能私自改变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
(二)市场分散制衡机制的缺失
一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导致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重要原因。企业可以通过多层次的机构制衡机制来确保信息披露符合相关规定。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股权集中于极少数人手中,大股东容易操控董事会,这样会减少违规披露会计信息的阻力,更易造成违规披露的情况。而上市公司监事会监查权力有限,因此无法有效制约企业的行为。同时企业对于内部控制重视度不够,大多数企业的内控制度无法有效监督制约和规范管理者的经济决策,使得违规披露会计信息的行为时常发生。二是相关服务机构未起到制约监督的效用。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竞争的加剧,很多事务所通过低价竞争来获取客户,低价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审计时间减少、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甚至有些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违背职业道德,纵容并协助上市公司作假,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使得审计变得毫无意义,也丧失了制约上市公司的一道屏障,使会计舞弊变得更加容易。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监管有待加强
一是虽然我国的多部法律均对信息披露做出相关规定,但是仍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相关配套法律规定和实施细则不完善,如《会计法》中没有对虚假信息的含义明确界定,对虚假信息是故意提供还是失误造成的判定没有详细的说明,由此可能造成监管和法律责任界定的问题。二是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矛盾,财政部根据《会计法》规定可以监管所有企业的信息披露,而证监会主要监督管理上市公司的披露,不同的监管机构对同一家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同,这使得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报告时不知该遵循何种规定,也为企业违规披露会计信息提供借口。上市公司及证券中介机构忽视会计信息披露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违规披露的收益成本不对称,违规的处罚力度较小,惩处的效果不佳。
(四)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简单错误频发反映出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需进一步加强。同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作假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协助,也反映出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存在问题,道德观念不强。
三、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监管水平
一是加紧制定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出台与现有法律相适合的相关法规和实施指南,明确定义现有法律法规中模糊不清的地方,成熟完整的法律规定才能使企业确实做到有法可依。二是理清监管部门关系同时加强各级监管。财政部和证监会加强沟通,使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要求相适应相一致。尽可能的减少多头监管的现象,理清财政部、证监会、证券自律组织的监管内容和权限。对不按规定的披露行为进行严惩,提高违规披露的成本。对违反法律规定披露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加大惩处力度,同时建立健全民事赔偿制度,对由于企业违法违规披露导致投资者受到损失的给予赔偿。要提高各级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培养高素质的监管人才,提高监管质量,缩短监管调查的时间。
(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分散股权,避免大股东控制董事会做出违法违规的决策,股权分散使得会计作假的难度和成本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违规披露会计信息。其次,高度重视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内审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配备职业素质和技能较高的人员,明确内审部门的职责,使其真正起到监督作用。最后,完善管理人员工资绩效评价体系,用股份+工资的形式代替单一的现金工资,让管理层员工将自己视为企业的一份子,防止管理人员为了私利而做出违规披露的事情。
(三)改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
逐渐改变这种以利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发展多种综合性指标,构建全面有效能够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和未来潜力的评价体系。可以综合考虑公司的资产质量,发展能力和现金流量等内容建立全面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
(四)提高相关人员职业素质
1.1 信息披露不真实
真实准确性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性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 上市公司在编制其业绩报告时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反映公司的真实状况, 而不能有任何的夸张、隐瞒或伪造。只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才是有用的, 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但没有用处, 反而还是有害的, 它会对人们产生误导。
1.2 信息披露不充分
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和定期报告中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中, 仍有不少公司疏于充分性规范或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某些重大事件不予以公告;采取避重就轻的手法, 故意夸大部分事实, 隐瞒部分事实;对有用的资料也不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 从而误导投资者。在信息披露中, 措辞含糊;定性披露多, 定量披露少, 绝对值披露多, 相对比例披露少, 这些情况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信息的可信性和可比性。有的公司甚至对一些重大事件不予披露, 如深发展动用3.11亿元直接炒作本公司股票;佛山照明违规贷款6.3亿元给银行和证券公司。这些重大的违法、违规事件在被查处之前有关公司根本没有通过任何方式予以披露。
1.3 信息披露不及时、不规范
财务信息的有用性之一是它的时效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竞争日趋激烈, 市场瞬息万变, 及时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提交的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等定期报告规定了较为宽松的时间, 年度报告一般为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120天, 中期报告为每个年度前6个月结束后的60天。就会计信息的披露现状来看, 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基本能够做到在规定时间内披露业绩报告, 但对重大事件的披露往往不及时。
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违规、随意。诸如报喜不报忧;部分公司信息披露缺乏严肃性, 随意调整利润分配;中期报告过于简略, 无法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部分公司的财务报告中不提供上年同期相关的重要数据;与公司相关的市场竞争、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营销策略、宏观产业政策揭示得不完全, 或根本就不披露。
2 提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解决办法
2.1 投资人自身角度
第一, 提高投资者对会计盈余信息的使用能力, 使投资者对会计盈余信息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相比国外资本市场, 我国缺少独立性强、专业、权威的投资分析和信息咨询机构, 投资者很容易误信假消息, 误入上市公司或者股价操纵者的陷阱。那么只有投资者自身提高对企业盈余信息的分析能力, 才能在投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 学会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时, 尽可能多关注其成长性和真实性会计盈余信息指标, 并且实时关注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除了关注会计盈余信息指标之外, 还应综合考虑现金流量指标来进行分析, 以制定更为合理的投资决策。
2.2 市场监管角度
第一, 继续完善会计规范。
笔者建议会计准则、制度应规定较少的可供选用的方法和程序, 或严格规定某些会计政策的适用条件, 使公司的盈余管理空间缩小, 把盈余管理行为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 不给操纵盈余者以可乘之机。
第二, 加强证券监管的法制化。
法律监管是国际上证券监管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证券监管的法制化发展指证券监管的完善应以法制为其价值准则并力图达到法制状态, 要求完善证券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促进司法的介入来加强监管并制约监管权力, 同时要求加强执法, 通过法律对不利于市场发展的行为加以规范, 通过制度化的手段克服市场自身的缺陷及政府干预的失灵。
3 结 语
尽管论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但由于笔者水平能力有限及客观上的资料约束, 研究局限也是明显存在的。笔者将在今后工作中, 多收集实际数据, 进行详细分析, 这样的研究结果才会更加准确和客观。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提出解决办法。希望本文相关理论, 能对引导投资者正确决策、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有参考作用。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作出了一系列规定,特别是对证券公司和上市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要高于一般性上市公司。从总体上说,这些规定是较为完善的,但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对一般性上市公司。由于其制度规定较为简单,致使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过于形式化,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监事会须对公司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发表独立意见,但是仍然有部分公司没有披露,大多数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往往只有“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之类的简单说词,没有实质内容。对于配股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发出之后,均在“公司治理结构”部分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但无论是管理单位的自评还是注册会计师的评价报告均流于形式。从披露主体来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体主要有监事会、董事会和独立董事,其中,监事会报告披露是主要的披露形式,这与目前的规定有关。同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动力不足。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形成上述现状是因为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我国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定方面尚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陷。
(一)披露内容和格式缺乏详细规定
对于一般性上市公司,在证监会2005年修订的《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中,虽然规定上市公司监事会应就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发表独立意见,但是该披露要求仅仅限于“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并未要求披露公司建立的内部控制的详细信息以及监事会的评价。如果仅仅要求披露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容易造成披露的形式化,信息含量小。另一方面,对于年报摘要,允许公司监事会在认为已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时免于披露,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减少相关信息的披露和逃避责任提供了理由。同时,对披露的格式也缺乏详细规定,这不仅造成上市公司披露时无所适从,更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应付了事,不披露详细的信息。
(二)披露形式缺乏统一要求
披露形式缺乏统一要求,使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存在较大的选择性和随意性。虽然中国证监会要求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以及注册会计师的结论性意见,但对内部控制披露的形式却缺乏统一的要求。
(三)缺乏董事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责任的相关规定
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方面,主要依赖监事会,而董事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没有相关规定。笔者认为,监事会并非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他们发表意见仅仅是对董事会和经理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监督。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董事会和管理当局的责任。董事会和经理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最熟悉,最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同时,将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结果报告给投资者,也是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一部分,提供内部控制信息实际上是解脱受托责任的方式。因此,应明确董事会与管理当局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责任。
(四)缺乏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审计意见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少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现行制度只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出具评价报告,没有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发表意见。这表明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还很不健全。正因为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所以,造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可信度不太令使用者满意,而且,上市公司在实际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采取文字游戏等方法模糊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造成内部控制信息真实性的不确定。鉴于我国外部法规和监控机制的缺失,很可能会使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完善与发展
鉴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现有制度执行不力和我国制度本身的不足,我们应深入探讨、提出改进建议,完善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和加强企业对制度的执行力度。
(一)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体系
1.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董事会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的有关信息,同时要求监事会和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发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意见。为了防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形式化,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要求管理当局提供单独的内部控制报告。
2.证监会应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和格式做出详细规定,以规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加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内部控制报告应表明: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公司已经按照标准设计并颁布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声明公司已按照有关的标准、程序对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没有发现重大缺陷(如果评估后发现存在重大缺陷,应指出该项缺陷及管理当局对此采取的相关措施);声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或除上述缺陷以外内部控制有效),不会发生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有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内部控制报告还应当对企业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简要的描述,以便信息使用者对其进行评价。
(二)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实行的是强制性披露制度。虽然这种强制性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但是,这种强制性披露要求的合理性仍值得商榷。从总体上说,我国投资者和债权人对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仍然不足,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供给也存在缺陷,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研究及相关规定较不完善,所以目前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难度较大。况且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本身也存在着缺陷:一方面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供给能力是有限的。强制性信息披露的确可以增加上市公司的信息供给,但因受到执行成本、保护上市公司合法权益的制约,其作用是有限的。当披露的社会成本高于社会效用时,这种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强制披露还会丧失自愿披露所具有的信号传递作用。目前,内部控制的自愿信息披露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虽然不普遍,但确实存在这样的动机,也有部分企业尝试着去做。
(三)加强对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基石之一,建立合理和完备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对于坚定投资者的信心、提高中国证券市场透明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制度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信息披露违规者的违规成本,加大违规行为查处的力度,尽早完善证券法中的民事赔偿制度,通过责令违规者赔偿受害投资者的损失可以有效地剥夺违规者通过违规行为所获得的非法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违规者的违规期望收益;二是增强证券监管系统的有效威慑作用,确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鉴于监管部门对首次信息披露和持续信息披露的监管还存在许多漏洞,建议监管部门尽快改进监管程序、充实监管工作的人力、完善监管法规,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建立信息披露的风险预警系统,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
(四)进一步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推荐阅读: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思考10-29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11-29
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12-12
小贷公司信息披露制度06-06
网贷公司信息披露制度12-06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状12-15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及对策研究11-06
非上市公司公司章程10-02
保险公司上市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