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对策思考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 要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农业要发展, 投入是关键。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 对发展现代农业、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的意义重大。目前, 我国存在农业投入总量不足、投入方式不合理和支出资金效益低下等问题。笔者从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必要性、总体构想以及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为推进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提供参考。

1 必要性

1.1 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确保农业投入持续增加, 是强化农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农业发展要依靠大量投入实现, 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不足, 需要不断增加农业投入, 探索新的投入渠道, 逐步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1]。目前, 农业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和支出资金效益低下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亟需探索和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 优化农业投入结构, 提高农业投入效率, 来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农业科技创新的需要

与国外相比,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普及率低, 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不健全, 投入力度小、资金少。因此, 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进一步扩大农业经济的影响力, 必须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新型农业体系,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 总体构想

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的财政体制划分和增长幅度,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支农事权, 探索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 优化统筹支农资金, 加大金融对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加快建立农业灾害保障机制。

2.1 财政投入刚性增长机制

财政投入刚性增长机制是指财政支农投入呈刚性增长, 即财政农业支出增长是硬性的, 没有压缩的可能, 农业投入总量要持续增加, 投入比例要稳步提高, 不断增加“三农”投入。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 进一步调整财政收入与支出比例, 逐步增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力度, 让农业投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保证农业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发展享有同等待遇。

2.2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支农事权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支农事权与责任, 中央与地方政府加强合作,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项目资金时, 地方财政应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农业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管理, 按照项目规模和性质实行分类管理, 属于中央项目的, 由中央政府或有关部门负责;凡属地方项目或中央补助投资的地方性项目, 下放给地方。

2.3 多元化投入机制

积极发挥政府投入的引领、示范作用, 鼓励、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农业投入, 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集体投入为辅、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农业发展离不开社会投入, 政府要大力培育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鼓励民营资本对三农发展的资金支持, 实现民营资本与农民的双赢,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4 多层次保障机制

由于农业投入涉及到财政、金融、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个主体, 各项投入保障机制政出多门, 业务职能难免有所重叠, 应充分各方主体协调开展农业投入, 优化统筹各项支农资金, 提高投入效率。1) 财政发挥“牵头”的主导作用, 合理运用财政引导各方投入主体。2) 金融发挥辅助作用, 通过信贷投放及业务创新, 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户。3) 发挥企业“引导”的补充作用, 以产业项目合作为平台来调动农户投入积极性, 引导其投入方向[2]。4) 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和农民法律意识,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加快农村法制建设进程。

3 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政策措施

3.1 依法明确每年增长比例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按照持续增加投入总量、稳步提高投入比例的要求, 明确农业投入每年增长比例, 不断增加“三农”投入。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继续增加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 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

3.2 坚决明晰中央与地方事权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支农事权和责任, 中央与地方政府加强合作。中央要发挥标杆作用, 切实关注“三农”, 完善相关政策, 确保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地方要落实中央支农政策, 加强政府与民营资本的合作, 为民营资本投入提供政策支持。

3.3 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的损失补偿机制

与工业、服务业相比, 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高, 容易遭受自然灾害, 造成产量大幅下降, 损失严重的情况, 增大了农业科技推广的风险性, 因此, 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的损失补偿机制很有必要。建立农业科研机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奖励政策和分配制度, 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 促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对金融支持农业技术进步政策性损失的补偿机制, 如鼓励商业银行向农业科技项目提供贷款, 财政贴息或贷款担保等。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给予财政补贴, 鼓励农民积极应用先进生产技术, 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

3.4 建立农业灾害保障机制

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自然条件, 极易受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 造成产量大幅下降、经济损失惨重的状况, 农业生产可以通过参加农业保险来分散自然灾害的风险。农业保险的赔付率过高, 又没有政府补贴, 因此国内各商业保险公司都不愿经营农业保险业务, 我国农业保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农业生产得不到保障, 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不利于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建立与完善农业灾害保障机制, 建立农业保险基金, 对农业保险公司的保险费给予相应补贴。建立农业灾害保障机制, 宣传推广农业灾害保障机制, 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农业保险, 提升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确保投入只增不减, 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意义重大。分析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必要性, 阐述“建立财政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支农事权、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制定多层次保障机制”的总体构想, 提出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政策措施:依法明确每年增长比例, 坚决明晰中央与地方事权, 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的损失补偿机制, 建立农业灾害保障机制等。

关键词: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必要性,总体构想,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淑丽.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J].河南农业, 2010 (6) :23, 29.

[2] 张美文, 陈池波, 杜辉.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问题研究——以海口市为例[J].财政研究, 2010 (11) :76-77.

上一篇:探究服装结构设计的美学元素下一篇:川西地区油管穿孔造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