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计生工作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健全计生工作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健全计生工作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篇1

人口计生工作是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丹凤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城镇化工作快速推进,农村人口进城落户数量越来越多,人口流动量越来越大,各类矛盾及问题随之而来,特别是农村户口和城镇居民户口在计划生育政策方面的不同,在农村户口城镇化过程中带来一系列问题,统筹解决城乡人口问题,妥善做好进城落户人员的计生工作,做好政策过渡街接,确保计生工作有序推进,就成为人口城镇化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紧要问题。

一、基本现状

目前,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镇,成为城镇居民,人口流动量不断加大,而我省在计生政策上,对农村人口和城镇居民实行了不同的生育政策,部分奖励优惠政策在对待农村计生对象和城镇计生对象方面还有不同之处。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的同时,城镇居民应享受的居民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未能及时落实,加上农村身份转变为城镇居民,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识和接受上不能一下子转变到居民身份上,延续农村第一个孩子为女孩可以生育二胎的政策认识,在转变为居民身份后,对于只允许生育一个孩子的居民生育政策上,有一个接受期。同时在落实奖励优惠政策时,在农村身份时符合奖励优惠政策,但在转变城镇居民后,按照政策界限就被界定在政策兑现范围之外。加上一系列因城镇化身份带来的系列问题,在计生工作中逐一浮现,使得计生工作必须随着城镇化工作推进而及

时作出适应形势的安排,统筹城乡人口计生工作变得更为重要。

二、2012年统筹城乡人口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1、思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人口发展,研究人口城镇化政策过渡措施,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政策问题,破解人口难题,突出“以国道为轴线,南山、北山为两翼”的管理方式,深化计生服务,宣传人口文化,建设人文计生,和谐计生,构建以人口公共服务体系为载体的人口计生新机制,落实人口政策城乡统筹的科学利益导向政策,使人口计生工作走上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为我县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2、工作目标:适应农村人口城镇化发展形势,结合农村人口政策和城镇居民人口政策的不同,制定人口工作城乡统筹方案,制订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政策实施方案,解决城乡统筹工作中人口政策不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农村人口生育政策向城镇居民生育政策过渡以及农村人口过渡到居民身份后国家奖励优惠政策的衔接,用三年时间,完成农村人口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政策的过渡。

3、工作措施

(一)出台相关政策。主要是针对生育政策和优惠政策在对待农村人口和居民人口中的不同,明确农村人口在城镇化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在转为城镇居民后,尚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医疗等福利待遇的,继续执行农村人口生育政策规定;已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自享受待遇的下一起,给予三年生育过渡期。

过渡期内,执行农村人口生育政策规定,过渡期满后,执行城镇居民计划生育政策。在执行诸一优惠政策中,尚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医疗等福利待遇的,继续执行农村人口计生优惠政策办界定条件;已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自享受待遇的下一起,给予三年过渡期。过渡期内,按照农村人口政策界定条件执行优惠政策,过渡期满后,按照城镇居民条件执行优惠政策。

(二)落实配套服务。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统筹城乡人口发展中,落实各项服务是计生工作的重要环节。一是要落实相关人口政策的落实,搞好城乡人口、流动人口生育政策、优惠政策的落实兑现,强化免费服务和落实母亲健康等工程,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打造特色人口文化,使计生工作由管理转向服务,实行人性化的优质服务。二是落实计生家庭在林业、扶贫、教育、卫生、土地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政策,使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对象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

(三)加强人员队伍。实现以镇、社区为主的管理模式,突出“国道为轴线,南山、北山为两翼的城乡人口统筹模式,强化镇、社区管理服务力量,协调人事部门镇通过招录公益岗位或者其他正式渠道为16个每镇补充一名计生服务人员,为国道轴线区域内重点社区(居委会)补充一名计生服务工作人员。

四、组织保障和工作机制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系统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人口计生工作城乡统筹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统筹

城乡人口发展的相关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进行。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强对统筹城乡人口有关政策的宣传,全面宣传生育政策、优惠政策等各类人口计生政策在农村人口和城镇居民对象方面的规定和不同之处,加强协调,按照各自工作职责,抓好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和解答计生对象在身份转变及政策适应方面的疑惑,推进人口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健全计生工作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篇2

一、全面开展财务稽核, 及时发现风险疑点

(一) 日常稽核结合专项稽核。定时选择不同专业类别, 对常规业务事项在线稽核, 夯实会计基础工作, 防止差错和舞弊。同时, 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财务专项稽核。对频发问题和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稽核检查, 选取重要工作领域开展全方位稽核, 深入查找经营管理问题和内部控制薄弱环节。

(二) 在线稽核结合现场稽核。运用现有的信息化稽核手段稽核范围覆盖所有稽核主题, 全面运行稽核规则, 及时发现疑点问题。对于在线稽核规则不全面、稽核方法受限制的业务事项, 实施人工现场稽核, 对“出血点”和“发热点”进行准确定位。

(三) 专人稽核结合岗位稽核。建立人员岗位稽核机制, 所有财务人员根据各自负责的专业模块, 利用系统工具和掌握的专业知识, 对经手的所有业务开展实时监控和源头检查等稽核工作, 扩大稽核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确保问题查找不留死角, 问题落实依据充分。

二、协同开展内控评价, 深入挖掘问题根源

(一) “三核一访”, 风险导向放大范围。 “三核”是指核查财务稽核发现的问题是否已纳入评价范围, 核查风险评估发现的重大风险是否已纳入评价范围, 核查内外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已纳入评价范围;“一访”是指通过访谈管理人员获取管理层关注重点是否已纳入评价范围。通过融合稽核检查结果, 减少测试盲区, 既保证内控评价范围的全覆盖, 又保证评价的重点资源和目标对象向风险最大的环节倾斜, 提高评价效率。

(二) “点面结合”, 深挖广扩业务链条。内控评价标准测试程序按照标准流程关键控制点设计, 重点关注末端流程执行合规性, 主要检查审核痕迹, 容易忽略检查审核的合理性、准确性, 导致控制点评价深度不足;控制测试的范围往往局限于单个末端流程, 对流程衔接以及业务整体等方面的关注度相对薄弱, 评价范围有限, 无法准确分析问题根源。通过“点面结合”, 深入测试关键控制点, 拓展评价业务价值链, 准确定位深层次原因, 提高评价工作效率效果。

三、优化完善内控流程, 清理问题出血点

(一) 协同整改, 优化流程

通过业务链条评价测试发现, 一个内控缺陷的产生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 如果单独依靠缺陷暴露部门来整改, 必然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无法从根源上整治缺陷。以业务链为视角, 通过多专业共同出谋划策, 注重“通盘思维, 全盘考虑”, 优化完善业务链条控制措施, 深入贯彻“责任链+整改链”管理机制, 强化关键协同控制, 彻底清理“出血点”, 实现内控评价由检查确认职能向业务服务职能的延伸。

(二) 强化执行, 制度保障。将在线稽核和内控评价发现的相关问题归集到所在流程的执行标准、责任岗位及制度条款, 分解落实到相关业务专责人员, 形成标准流程操作规范, 严格执行内控流程和规章制度。严格落实通用制度要求, 保证财务业务全面执行通用制度。

四、跟踪落实问题整改, 促进管理持续提升

(一) 联合监管, 全方位跟踪保障整改措施落地。目前内控缺陷的整改监督力量薄弱, 无法深入到缺陷整改部门了解实际整改情况, 且评价期过后, 缺陷整改陷入无人监督、放任自流的境地。整合财务、审计监察、人资绩效考核、运营监测等多方监督力量, 充分发挥各监督部门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对缺陷进行同步跟踪, 提升协同监管效应, 实现对缺陷的闭环管理。

(二) 反复检查, 高标准执行促进经营管理提升

融合财务稽核、风险评估、内控评价、依法治企、内外部审计等各种检查手段, 建立多层次监督检查机制, 反复检查整改, 强化控制执行, 实现闭环管理, 促进管理提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 全面与重点相结合, 内部与外部相结合, 坚持“自查自改、边查边整、以查促改”的原则, 不断夯实内部控制基础, 堵塞管理漏洞, 保障公司安全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外部监管日趋严格, 依法治企不断深入, 对加强实时监督、提高财务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树立问题导向的工作理念, 全面开展财务稽核, 识别问题;通过“三核一访”、“点面结合”, 拓展内控评价的深度和广度, 深入挖掘问题根源, 分析问题;通过协同整改、制度保障, 优化完善业务流程, 清理问题;通过协同监管、反复检查, 跟踪落实问题整改, 优化提升。不断完善实时监督, 深化应用内部控制, 实现依法理财、合规经营。

关键词:问题,提升,管理,健全,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代燕英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管理观察》2010 (17) .

[2]张先富建立财务内部稽核评价有效机制的措施分析《经济视野》, 2014 (14) .

健全计生工作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篇3

抢抓机遇,结合实际建立利导基本框架

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为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对此,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的基础上,濮阳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快富、生活帮扶、促进健康、培育新风、民主和谐五个方面的措施,形成了融“奖励、优惠、减免、扶助、保障、救助”六位一体的利益导向基本框架。如:扶贫开发部门每年拿出不少于20%的扶贫贷款和救助金用于农村计生贫困家庭发展生产等利益导向制度的实施,使农村计生家庭得到了实惠,自觉执行人口计生政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

培育载体,突出抓手促进利导机制落实

自2006年开始,濮阳市坚持以实施计划生育“新家庭计划”为切入点,以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勤劳快富为着力点,以落实各项优先优惠政策为关键点,以弘扬婚育新风、建设乡村文明为助推点,以提高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等服务能力为着眼点,以构建美满和谐家庭为交汇点,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落脚点,全面推进计划生育“新家庭”建设。截至目前,共建设20个计划生育“新家庭”示范乡镇、200个计划生育“新家庭”示范村、1000个计划生育“新家庭”示范户;培育了1063个计划生育致富能手、969个少生快富家庭;建设了133个计划生育帮扶基地;帮扶了6123户计划生育贫困家庭、为12193户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医疗、养老保障;培养了673个计生户女孩成才标兵。

以“三心四送八进家”为载体,组织好了一年四次的 “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一是突出宣传造势,营造活动氛围。濮阳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市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对全市“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的督导方案》,以“八进家”(婚育知识传播进家、权利义务告知进家、服务需求咨询进家、康检访视普查进家、孕产术期随访进家、避孕药具发放进家、优惠政策落实进家、办证签约方便进家)为抓手,丰富进家庭服务的内容。“八进家”的重点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进村(社区)、随访服务上门,加大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力度,将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送进每个农民、城镇和流动人口家中,不断提高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二是突出人本意识,拓宽服务内容。开展生殖健康需求咨询进家庭服务,组织万人生殖健康需求调查,根据群众需求,依托MIS库信息,对不同育龄人群提供健康检查、避孕节育、术后随访、妇科病普查诊疗等个性化服务。开展以技服务,成立生殖健康服务队,定时定点为群众提供妇科病普查诊治。开展以情服务,对独生子女、计生双女家庭落实绝育措施后的1000元奖励费、为“四术”对象免费送一份节育手术保险,为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进行一次免费体检等。开展以法服务,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计划生育免费康检和免费“四术”等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向群众上门送达权利义务告知书和法律责任告知书,告知限期上站参检的义务和违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告知计划外生育违法应交纳社会抚养费的法律责任。三是突出依法行政,告知责任义务。“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改变了过去单纯的强制性行政命令,把育龄群众落实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及法律责任,印制成宣传彩页送到每一位育龄群众手中,使群众知情、知法,增强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四是突出综合治理,形成工作合力。宣传教育上抓好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提高群众知晓率,加强家庭宣传阵地建设,为活动开展营造宽松的宣传环境;科技工作抓好避孕节育措施全程服务和妇女病普查、诊疗和家庭保健服务,确保“四术”任务的完成;政法工作上坚持依法服务,落实法律政策、权利义务告知进家;流动人口管理上抓好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关心、关爱活动;发展规划工作运用MIS库提供准确的数据服务,做好生育证发放和管理;人事工作抓好村级管理员进村入户的积极作用发挥;财务工作为各项优质服务项目的进家入户提供财力、物力保证;纪检监察对优质服务活动进行专项效能监察,对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进行效能问责;药具工作上提供充足药具,落实避孕药具发放进家;协会积极抓好优惠政策的落实,为节育对象赠送节育保险。五是突出便民服务,开展健康访视。由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技术人员上门服务,采取面对面的指导方式,满足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各项需求。

抓好关键,完善制度,为实施利导机制创造条件

一是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和保障制度。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文件,建立了经费投入、支出管理、经费考核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了2007至2010年人均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分级投入目标,促进了计生经费投入到位和规范管理,使利益导向工作有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制度。推广濮阳县县直部门落实利益导向政策协调机制等典型,使利益导向制度不断完善,更加符合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的实际,符合广大农民的愿望。三是正确处理“普惠”和“特惠”的关系。认真研究国家、省对农村的各项普惠性政策,及时制定和出台对计生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让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得到特殊的扶持和照顾,真正体现向计生家庭倾斜的政策导向。四要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利益导向工作机制,采取措施,促使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履行职责,发挥优势,主动参与,形成合力,推动利益导向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健全计生工作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篇4

孝感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李继才

面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的同时,更加需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按照中央《决定》提出的五大任务目标的要求,不断提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领导能力,这是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面临的十分紧迫和重要的问题。

提升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能力是客观现实要求。在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孝感的进程中,人口压力不容忽视,面临着人口低出生率、高增长量长期并存,低生育水平反弹的现实风险,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调,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数量、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的复杂局面,尤其是人均占有资源少、环境容量非常有限的压力较大,如果稍一放松人口计生工作,就会因人口增长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实现。因此,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谋划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领导能力,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

提升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必须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领导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广大育龄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广大群众提供最优质、最周到、最细致的服务,坚持群众利益第一、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坚持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不断把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推向前进。

提升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领导能力,必须注重夯实基础,培植事业发展后劲。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受市场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增多、行政手段弱化、社会保障机制不够

健全等方面影响,基层基础在一些地方已经显得十分薄弱,计划生育工作“热在县里、急在乡里、冷在村里”的现状仍然存在。必须把加强计划生育的基层基础工作作为管长远的工作来抓,强化“四项建设”。一是坚持加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计生公务员的业务能力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使之成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大胆引入竞争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优胜劣汰,使计生技术队伍的素质能够适应和满足群众对优质服务的需求;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工作队伍的作风,进一步改善协会工作队伍的结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发挥参谋、监督、桥梁、纽带等作用;大力推行村级专干“乡聘、村用、合同理、工资统”的管理体制,选调一批具有较高学历和工作能力的女同志担任村(居)级计生专干,确保村级经常性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坚持加强计划生育服务阵地建设。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抓住国家利用国债资金加强计生服务网络建设的机遇,把工作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县、乡级两级服务网络的健全、完善上。积极探索计生技术服务市场化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探索计划生育服务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多种实现形式,不断提高县、乡两级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三是要坚持加强基层经常性工作制度建设。坚持落实“一票否决”,维护基本国策的严肃性;坚持乡、村月报例会制度和村务公开,有奖举报等制度,完善孕情管理与服务、干部责任包保、责任目标考核与结算等管理办法,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建立扎实的基础之上。四是坚持加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善于运用现代技术,建立完善包括育龄妇女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生殖保健技术服务管理、统计分析、数据处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效能和效益。

健全计生工作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篇5

—浅议建立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总书记关于“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的重要指示,对于巩固扩大集中教育的成果,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委带头,提高议事质量

党委应该首先从提高议事质量上

下功夫。议事质量不高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个问题,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好理论,着力解决议事不够深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牢牢抓住理论学习这个根本,扎实搞好“两个武装”,以理论水平的提高带动和促进议事能力的提升。主要是提高理论思维层次,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

二是搞好调研,着力解决议事不够实的问题。调查研究是党委议事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一些党委成员在议事时,虚的成分多,实的成分少。究其原因,就是对调查研究重视不够,对下面的情况若明若暗。因此,提高党委议事质量,必须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在摸清实情、掌握第一手材料上下功夫。

三是严格程序,着力解决议事不够规范的问题。党委议事,是一个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在反复酝酿思考和论证中形成正确决策的过程,必须以严格、科学的议事程序来保障,要做到“三个防止”:防止临时动议,防止仓促议事,防止形式酝酿。

四是畅通言路,着力解决议事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我们一些单位党委议事质量不高甚至出现决策失误,与没能很好地广开言路,发扬民主,充分挖掘和聚合党委成员集体的智慧有很大关系。防止这些问题,书记要讲平等,让讲话,不搞“一言堂”;委员要讲党性,敢讲话,坦诚相见。

二、健全制度,管长远,管根本

要达成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实效,既要靠思想领先,又要靠严格管理;既要集中教育,又要靠常抓不懈;既要靠个人自觉,更重要靠机制保证。

一是坚持修于身而求于能,建立长期的教育评价机制。在时间评价方面,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靠机动时间弥补,做到工作与教育交叉进行,寻求两者间的“最大公约数”;在人员评价方面,要重在严格考勤制度,做到不漏一人。

二是坚持修于心而笃于行,建立长远的教育监督机制。一方面,要构建收集监督意见的平台,形成互动机制,使党员有反映个人意见的地方。另一方面,要构建监督意见的处理系统,形成联机制,责成各相关部门互相配合,负责对所得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高效分类和研究,迅速启动有关的办理程序,并及时公开办理情况,从而加大教育监督力度。

三是坚持修于内而行于外,建立长效的教育奖惩机制。过硬的能力素质,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履行职责、做好工作、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需要通过科学评价党员,建立长效的教育奖惩机制来推进,让勤于学习的党员受到欢迎,为热心工作的党员撑腰鼓掌,让工作冒尖的党员真正吃香,切实形成“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教育导向。解决问题,切实增强实效

三、不断深化认识,加紧探索创新

紧密联系实际,围绕解决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永恒课题。

一是注重解决部分党员意识不强的问题。党员意识决定党员的行为和作用发挥,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党员意识的培养主要靠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理想信念、党的传统、形势任务和党员权利义务等内容的教育,与学习教育的效果直接相连。强化党员意识,必须努力探索科学的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增强有效性。

二是注重解决部分党员能力素质不高的问题。建立学习培训机制。依据党员的文化程度、岗位职责和学习能力,按照明确目标、区分层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和普通党员学习实施办法,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学习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制订普通党员业务学习培训计划。建立实践锻炼机制,重视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摔打磨炼。

三是注重解决部分干部党员形象不好的问题。坚持事务公开,减少滥用权力行为。事务公开是新形势下实施依法治国、科学管理的有效探索。严格党内生活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党组织对党员监督,达到防微杜渐、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坚持择优汰劣,把好入党和干部党员提升使用的关口。真正把优秀分子凝聚到党旗下,防止把“入党”当作人情做交易,防止让表现平平、能力平庸甚至思想落后、形象较差的人进入党内。

上一篇:关爱女孩成长 助力实现梦想下一篇:参观社会实践基地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