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议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议(共11篇)

关于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议 篇1

相关建议

接到省委组织部《关于对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进行书面调研的函》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就容错纠错基本原则、可容错情形及适用范围提出相关建议,具体如下:

一、容错纠错基本原则

1、支持实干,鼓励创新。鼓励干部大胆解放思想,积极先行先试,在符合政策法规、符合纪律规定、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前提下,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勇于作为。

2、实事求是,区别对待。严格贯彻落实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总体要求,实事求是开展调查研究,区分甄别发展实践中产生的失误或过错是明令禁止还是尚无规定,是明知故犯还是无意过失,是以权谋私还是为公为民,定性量纪做到宽严相济。

3、准确把握,宽容失误。准确把握性质和情节,对改革创新中出现的一般性偏差,及时帮助总结教训;对改革创新中因政策界限不明确或受政策调整等客观因素而引发的失误或过错,视情节予以从轻、减轻或免责处理。

4、客观公正,注重效果。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规为准绳,全面了解事由,充分听取当事人阐述申辩,客观、公正、科学认定责任,力求达到组织、群众、干部等各方满意的效果。

二、可容错情形及适用范围

(一)可容错情形

1、在推进改革和促进发展的工作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或过错,情节轻微,尚未造成严重影响的;

2、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符合市委及区委重大项目推进、重大决策部署,因法律法规、上级党委和政府尚未有明确要求,或因政策界限不明确、政策调整影响出现偏差的;

3、在涉及经济项目、信访维稳、城市管理、群众利益等工作中,干部主观上已经尽力,且客观上尽职尽责,仍然出现无意过失的;

4、已按规定程序集体研究、民主决策、阳光运行,有确凿证据且没有为自己、他人或小群体谋取私利的;

5、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最大限度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的。

(二)适用范围

容错纠错机制适用于对一般性失误或过错的从轻、减轻或免责处理,不适用于严重违法违纪和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经济损失、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行为。

三、工作程序

(一)提出申请。单位或个人认为符合免责或从轻、减轻处理条件的,应在启动问责程序后 7个工作日内,由所在单位党组织根据问责事项,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免责或从轻、减轻 处理申请。

(二)调查核实。问责决定机关对照可容错情形,实事求是地开展调查,在 30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调查报告。

关于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议 篇2

民政救助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内容,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当前民政救助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建立健全民政救助机制的几点建议。

2 制约民政救助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

①社会认知度不高:我国整体经济快速发展是事实,但贫富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实际的民政救助工作中,许多工作人员并没有对救助工作重视起来,有的人甚至只是在口头上和书面文件上体现救助工作,并没有将民政救助机制落到实处;②相关制度的落后:救助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关制度的规范和指导,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相关的民政救助制度还比较落后,例如领导机制不健全,许多地方领导过于注重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社会救助问题,医疗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等不健全,贫困残障人士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等;③管理水平落后:当前民政救助机制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相关的监管制度、各部门及单位联动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民政救助机制的管理相对混乱,救助工作得不到有序开展,影响了民政救助的时效性;④资金矛盾突出:民政救助资金的不足是制约民政救助工作开展的重要问题,许多地方政府忽视民政救助工作的现象较为严重,这就导致民政资金大部分流向经济建设,致使民政救助机制失去了财政支持,影响了救助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健全民政救助机制的建议

针对上文分析的制约民政救助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为了保证救助力度,建立健全的民政救助机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积极发挥各级政府救助的主体作用

首先,应当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对财政、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进行统筹领导,成立民政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民政救助领导会议,研究救助项目,制定相关救助政策和措施,组织、协调各级单位进行全面的救助工作;其次,地方政府应当积极落实财政投入,将民政救助资金纳入到财政预算中,确保财政工作的资金基础,确保社会无业人员的最低社会保证和生活保证;第三,应当积极宣传社会救助的电话、网站等,便于群众了解查询,以此来提升民政救助工作的时效性。

3.2 积极形成民政救助的合力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社会救助: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对辖区范围的困难群众积极了解,实施分类救助,成立专项民政救助资金,在做好辖区救助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向社会救助中心发布专项救助中心;②其他单位及机构的救助:应当积极发挥工会、妇联、残联、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的救助作用,形成整个民政救助工作的合力,确保民政救助工作的全面性。

3.3 完善各项民政救助制度

①灾害应急救助制度:各种自然灾害给了人们血与泪的教训,重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远到唐山大地震、九八大洪水,近到汶川大地震,因此应当完善灾害应急救助制度,做好灾害预警、物资储备,动员社会,保证灾后的救助工作与重建工作的有序开展;②低保制度:对于因疾病、残疾、年老而导致生活无保证的人员进行重点救助,适当降低低保标准,帮助低保人员保证生活、促进其自主创业;③医疗救助制度:各级政府要积极落实医疗救助资金,扩大医疗救助规模,确保医疗费用减免及优惠措施的实行;④教育救助制度: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教育救助至关重要,农村特困家庭的两免一补制度,城市中低保家庭的救助制度等都要努力完善;⑤其他救助制度:其他救助制度主要有住房救助制度、就业救助制度、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制度等。

3.4 民政救助管理工作的创新

民政救助工作的核心是人文关爱、社会救助,因此应当积极转变民政救助管理观念,对服务方式和方法进行专业化、柔性化的创新,不仅要对贫困人员、残障人员等进行物质上的救助,还要对其进行心灵上的救助,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提升救助机构的信任度和接纳程度。积极开展分类救助、深入救助,对救助类型进行规范化的分类,对每一个有救助需求的人员深入了解,提供多元化的救助服务方式,积极深化民政救助服务的内涵,丰富救助方式,以此来提升民政救助机制的规范性、合理化和人性化。

3.5 积极创新救助方式

积极确立关爱行救助管理方式为基础,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实际进行主动、分类救助的形式。例如全天候救助中心的设立、街头流动救助点的设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设立等全新的救助形式和方式。对于城市中的一些乞讨人员,政府应当积极设置救助引导牌,同时可以派专业的工作人员主动劝导其接受救助。城市救助管理中心应当积极建立信息化救助管理平台,通过社会基层组织、慈善机构等的参与,实现救助信息的共享。

4 结论

综上所述,民政救助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当前民政救助机制还有待完善,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健全民政救助机制的建议,旨在完善救助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整体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升,但在这个背景下,国民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许多社会贫困人员、残障人员的生活得不到保障,继续进行救助,民政救助机制对保证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建立文明、和谐的社会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制约民政救助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建立健全民政救助机制的几点建议,旨在为深化救助内涵,落实救助工作,保障人民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等做出贡献。

创新试错容错纠错机制 篇3

解决问题的方向很明确,关键是如何落实。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重点任务是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思想下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完成此五大重点任务,关键之处是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协力同心,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尤其是要正确认识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和流动性结构性过剩之交织错叠的局面,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改革之艰巨性、复杂性对各级领导干部之严峻挑战。

所谓产能结构性过剩,是指一方面以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为代表的产能严重过剩。但是,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仍然需要进口。正如李克强总理最近在山西调研时所说,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种产能的结构性过剩本质上是既往粗犷式增长方式的必然后果,必须着眼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彻底改变此种局面,否则,一旦国际国内形势稍有好转,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低端产业仍然会蜂拥而起。

实体产能的结构性过剩,反映在金融体系中,则是流动性的结构性过剩。所谓流动性的结构性过剩,是指一方面金融体系流动性总量过剩,一方面结构性短缺。总量过剩是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放的存款准备金数量总量很高,实际存款准备金率也很高,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供给大于流动性需求。结构短缺是指,小型银行的流动性是短缺的,需要向中央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融入资金。由此导致信贷资源相对集中,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拥有信用保障的先天优势,而绝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则处于弱势,它们从银行借贷融资过程中需要提供抵押、担保等增信机制,财务成本、时间成本也较高。

在这样一个产能结构性过剩与流动性结构性过剩交织叠加的大背景下,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没有体制机制的全面创新,将步履维艰。“五大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非常多,但无论是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升有效供给还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解决的根本办法都得依靠改革创新。只有进行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不失时机进行技术创新,才可能有效推动此次重大的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从创新试错、容错、纠错的机制出发,为改革创新保驾护航。

试错,就是要允许创新中出现风险和失败。在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许多事情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种状况之下,必须有一个允许创新的环境和机制,让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因为怕犯错误而出现各种懒政怠政。现在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出现了不干事怕干事的错误思想,究其根源,就是怕犯错误。改革过程中,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应对新问题新挑战,就需要试错机制。

容错,就是要允许在试错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经济社会风险之后,启动相应的程序,将这种经济社会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对相应的责任人实施豁免。当然,容错的前提是法治,即改革中的试错应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范围内的试错,而非违法违规式的试错。另外,容错机制的设计不仅仅是经济社会中如何防范风险的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即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容错的文化氛围,这是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创新经济社会管理模式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必需的。

纠错,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后,能够有一种机制和程序自动启动,对产生风险的源头、过程及后果进行科学评估,找出原因,修正体制机制设计,及时引导创新方向,消除路径依赖,防止出现棘轮效应。完善的纠错机制是我们始终保持正确改革方向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的基础。纠错机制的设计和完善不仅依赖于前瞻性的顶层设计,更依赖于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的勇于探索、互动博弈。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心得体会 篇4

市商务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讨论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局纪检组长陈洁就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做了中心发言。

会上,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建平向全局职工提出了三点学习要求。一是要提振精气神。要弘扬“三气”,做有骨气、有勇气、有志气的商务人,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同强的比、向高的攀、与勇的争、跟快的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二是要聚集正能量。强化创先争优理想信念教育,从精神激励层面来调动全体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全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三是要打造新氛围。营造团结和谐的干事创业氛围,凝聚全体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同时,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衡量标准,加大通报表彰和考核力度,使干事的人政治上有奔头,待遇上有提升。

关于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议 篇5

一、容错纠错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忽视纠错等配套体系的构建

如何对待工作中的失误和问题,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一旦出现失误,能够及时改正错误,挽回损失。从当前容错纠错的规定来看,“容错”和“纠错”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一味地讲“容错”,但对“纠错”缺乏文字的解释,没有将容错和纠错有机地统一起来,倘若工作中有失误,就会出现不断“交学费学习”的现象,不利于党员干部及时纠错改错,也不利于促进干部成长和事业的发展。

(二)容错纠错的自由度过大,容易产生庇护式腐败 容错纠错机制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把干部干事的“大包袱”变成干事的“护身符”;它也可能在容错纠错条件、情形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现权力寻租,产生庇护式腐败,成为庸官的“护身符”,腐败分子的“挡箭牌”和“免死牌”。从目前容错纠错的规定上来看,不难发现规定比较宽泛,具有较大的弹性解释空间,存在极大的认定自由裁量空间,容易导致容错纠错的边界和尺度难以把握。

(三)认定主体主动认定的机制没有形成 从《关于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的通知》的条文看,对于追责对象申请纠错的流程明确具体,对于问责主体在案件调查中发现纠错情形并没有做出明确规

定。另外,在《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中并没有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主动认定纠错的情形内容,造成只有追责对象提出申请,才进入纠错调查的情形,不利于激励和保护敢创敢试的干部。

(四)党员干部对容错纠错机制的知晓率低 目前,容错纠错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仍处于摸索阶段,很多党员干部对容错纠错机制表示不了解,其中也包含我们不少的纪检干部,很少接触这方面的宣传资料,所了解到的容错纠错机制相关知识均是从电视或者网络获取这方面的。

二、有效实施容错纠错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纠错机制,让干部敢干事干成事 “容错”不代表我们要放任错误,任错误盛行;鼓励干事不是鼓励“胡来”、鼓励“折腾”。要让干部“想干事”,“干成事”,建立容错机制的同时更应建立纠错机制,纠错不只是追究责任,而是当工作中可能出现了偏差、失误时,及时纠正,避免放任错误导致事态升级,造成更大的损失。纠错不仅是保护干部,也是挽回损失,化解社会矛盾的必要手段。任何人、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先知先觉、不犯错误,若要避免全局性、长期性的政策失误,只有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去“防错纠错”。一是事前防错。对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

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完善制度机制,及时纠正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错误的发生。决策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凡“三重一大”事项的拍板定案,都要加强调研论证、集体研究讨论、科学民主决断,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纠正党员干部行为上的偏差。二是事中纠错。在干部干事创业过程中,加强日常监督和巡察并及时“回头看”,有效清除出错误隐患。三是事后纠错。对于那些“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创新干事“试错干部”,要及时进行面对面谈心谈话,多在政治、工作、生活上给予关爱,了解个人思想情况,化解心理顾虑,让他们始终心怀感恩,竭诚奉献。对于已经查明可以“容错纠错”的干部,要通过谈话、提醒、反馈等方式,对问题产生的源头、过程及后果进行深刻反思,督促干部分析问题、找准原因、及时补救,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二)出台纠错机制和各问责主体实施的机制 目前,尚未针对国有企业出台相应的容错纠错机制,也没出现因容错纠错机制被免于问责的情况。为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营造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的良好社会环境,国有企业党委和各问责主体要充分考虑各地各部门的特殊情况,出台相应纠错机制和督促各问责主体结

合部门的实际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机制,做到标准细化,范围全覆盖,统一容错纠错的执行标准。同时,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有效激励机制,用机制推动干部勤勉工作,用机制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用机制约束干部严格自律,调动每个干事创业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出台国有企业容错纠错的实施 办法 为进一步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力营造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推动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一是明确容错纠错条件和情形。容错纠错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符合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精神,严格执行会议研究讨论和决策程序,没有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与民争利等违法违纪行为,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可实行容错纠错:在推进改革创新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一定失误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在创造性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中,因法律法规界定不明确或相关政策调整变化出现一定失误或偏差的;在推进落实急难险重任务中,因大胆履职、果断决策出现一定失误或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在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中,因不可抗力导致未完成预期目标的。对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事故,或在同一工作、同一问题上重复出现失误的,不予容错纠错。二是强化容错纠错结果运用。经认定予以容错纠错的领导干部,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中减轻或免予评定考核等次影响,在年终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中减少或免予降低等次,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免予扣分,不影响其评先评优、提拔任用、职级晋升。同时,对予以容错纠错的领导干部实行期限一年的跟踪管理,由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每半年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引导帮助其放下思想包袱、放手干事创业。

(四)加强舆论建设,营造全社会良好的容错纠错氛围 利用政府网站、微信等平台,宣传发布容错纠错机制,引导党员干部网上自学,提升党员干部对容错纠错机制的知晓率,为广大干部敢闯、敢试、敢作为、敢担当营造一个宽松、宽容、和谐的干事创业环境。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动干部积极性和“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各单位领导班子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集中研讨、支部生活等多种形式,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熟悉容错纠错机制、组织人事干部掌握容错纠错机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精通容错纠错机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主动公开,通过公开透明的工作程序,让群众了解和掌握干

浅谈容错纠错机制心得体会 篇6

各地陆续出台的容错纠错机制无疑是给想干事、敢干事、真干事的干部吃了一颗“定心丸”,改变了以往“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病态观念,用机制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干部保驾护航,让干部真正做到了放开手脚干事创业。

那么,什么样的“错”可以容?江苏省委办公厅出台的文件就做了明确规定,“在贯彻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中狠抓落实、创造性开展工作;在推进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中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在推动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中履职尽责、攻坚克难”等方面出现一定失误,可以给予容错。狠抓落实、积极探索、攻坚克难,当干部置身于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中,特别是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时,没有先例借鉴,没有经验可寻,势必会是“摸着石头过河”。甚至有的时候机会转迅即逝,在决策的关键环节,都需要干部能够做到当机立断,敢于拍板。但是,因为有了“谁主管,谁负责”在前,在需要当机立断之时,又有多少干部能够做到“一拍定音”呢?一旦决策失误,势必追究拍板者的责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干部改革创新、勇于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可以说,容错机制的出台,就是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奏响了福音,是敢闯敢干、真干实干型干部的护身符。有了明确的规定,干部心里面也就有了底。当面对需要创造性开展工作、需要重大决策的时候,干部们势必敢于甩开膀子、撸起袖子,来一场“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攻坚战。

当前个别干部还抱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思想,这显然是不对的,也不利于发展,而容错机制就是破除这一思想的关键。它也给尸位素餐者、为官不为者敲响了警钟,“多干多错”既然不成立,那“少干少错”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容错机制可以谈得上是一把一举两得的双刃剑,不仅为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的干部保驾护航,同时也向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举起了惩治利剑。

建立教育公共政策的纠错机制 篇7

对一项公共政策的评估,首先需要的是依据信息基础的事实判断,即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是微不足道的个别情况、偶然现象,还是具有整体性的严重问题。这次被披露的部分情况就已经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例如,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加分项目14项,而各地已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累计达192项之多;2009年重庆市19.6万考生中,获得各种加分者7万人,比例高达35.7%;2008年北京市文史类600分以上的599名考生中,得到加分照顾的214人,比例同样高达35.7%。

政策评估的信息还应当更加深人。比如,来自大中城市和重点学校的获得民族加分的考生比例是多少?因为真正应当照顾的是那些缺乏教育资源,生活在农村和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还有,保送生进人大学后的学习情况,被保送到重点大学的究竟是优等生、次优生、还是中等生,或者基本是差生?因为不止一所高校反映,“每学期末‘挂课’的,不用问,基本是保送生!”还有因获得科技创新奖而加分的学生家长信息,因为媒体披露某些动辄以纳米技术、基因工程获奖的考生,其成果竟然都与其家长的研究领域“高度重合”!还有一项重要评价,即获得加分学生的社会阶层背景。当然不是说优势阶层的子弟不能享受加分,但是如果能够享用这一政策的基本是“非富即贵”的子弟,那么加分政策的公平性、公正性是否应当受到置疑,有关政策是否应当适时地加以调整、改变?

政策制定和修改的正当程序也同样重要。建议依照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民主决策的要求,制定“教育行政决策规范”,规定重大教育决策要进行合法性论证,实行听证制度,履行论证、咨询、民主讨论、听证等程序,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质询制和问责制。但前提是解决一个“主体”是谁的问题,即谁来论证、谁在决策。要改变“内部人”决策,而且其行为主要是“对上负责”的状况,真正建立公众参与、社会共同治理的新的教育管理方式。

关于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议 篇8

建立健全党风廉政预警机制的构想与建议

威海市国税局纪检组长时晓

建立党风廉政预警机制,是惩治腐败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党风政风监测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举措。预警属于事前监督范畴,介于自我约束与纪律处分之间。对预警问题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主要是“黄牌”警告而不是“红牌”罚下。其基本功能是引导、防范和纠偏。“引导”侧重于教育,是预警机制的重要基础;“防范”侧重于制度约束,是预警机制的基本属性;“纠偏”侧重于监督整改,是预警机制的基本要求。党风廉政预警机制的主要职能就是通过建立预警信息网络,形成简约、有效的党风廉政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并通过对预警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处理反馈,准确把握党风政风的现实状况、变化态势以及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的特点、规律,为

反腐倡廉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做到防范在先、关口前移,科学分析、及时处置,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

一、建立干部廉政预警机制的主要构想

建立健全科学的廉政预警机制,就是按照构建惩防体系的要求,在畅通和拓展预警信息渠道,准确把握系统内廉政工作动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完善反腐倡廉的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加强对廉政预警信息的分析评估分析,正确判断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形势和腐败行为的苗头及动向,有针对性

地调整工作重点,提出加强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等工作的意见和措施等。

(一)畅通廉政预警信息来源渠道。坚持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原则,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收集和获取各种干部职工廉政勤

政方面信息。

外部信息主要有以下渠道:开展满意度测评,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纳税人对服务和效能进行投诉反馈的信息;组织特邀监察员明查暗访

发现问题反馈的信息;行风评议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反馈的信息;群众来信来访举报反馈的信息(包括外网局长信箱、市长信箱信息)等。内部信息主要有以下渠道:“税收分析预警系统”反馈的信息;“金税工程”反馈的信息;“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反馈的信息;税务稽查

反馈的信息;通过开展离任审计、内部审计反馈的信息;领导班子考察和巡视检查反馈的信息;上级转办和查办案件中反馈的信息等。

(二)设立廉政预警指标体系。按照干部的职务以及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根据信息类别和问题的不同程度,分别设置相应分值,形成分类指

标体系。

(三)设立廉政预警分析平台。设置一个平台,通过指标体系,将收集的各类廉政信息、监测资料进行统一归类,根据行为严重程度设定分值,经过累计分数,来衡量和确定信息的性质和程度以及反映的频率。每季度对收集和获取的廉政信息自动梳理归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正确分析和判断腐败行为的趋势和动向,从而为廉政教育、制度防范、加强管理和强化监督提供完整准确的决策依据,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

主动性。

(四)采取措施实施预警。根据评估和分析的结果及指标,主要采取下达廉政告知书、廉政提醒谈话、给予诫勉等三种形式开展预警。

1、下达廉政告知书。对累计得分达到1-5分的,给予一级预警。对个人下达廉政告知书。告知存在的问题,提醒本人要给予重视,严加注意。

2、开展廉政提醒谈话。对累计得分达到5-10 分的,给予二级预警。对个人实行廉政提醒谈话,指出其存在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并限期抓

好落实。

3、给予诫勉。对累计得分达到10分以上,给予三级预警。对个人给予诫勉。期限一般为三个月至半年。被诫勉人员每月要写出思想工作汇报。

期满后由所在单位实施考核,符合要求的解除诫免。

(五)注重廉政预警结果使用。针对各种预警信息,对所反馈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汇报,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机制和制度,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切实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对采取廉政提

醒谈话给予预警的,在评先选优,竞争上岗和提拔使用中要将预警结果作为重要参考。

二、当前国税部门党风廉政预警机制的薄弱环节

(一)预警信息采集还不够及时全面。大部分预警信息的采集渠道单一,对信息的采集只局限于本单位、本职工作业务范围。内部信息采集主要是通过干部考察、述职述廉、信访举报、税务稽查等取得预警信息资料;外部信息采集是通过投诉举报、行风评议、明查暗访等取得预警信息资料。这些预警信息产生于各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中,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信息传递办法和程序,导致基层的纪检监察部门对预警信息的收集汇总

不够全面及时。

(二)对预警信息的评估和分析不够深入。主要没有把工作的着力点由事后向事前推进,变事后惩戒为事前监督,变被动查处为主动防范,造成对收集的预警信息重视不够。同时对预警信息所表现出普遍性或是苗头性的问题,敏锐性不强,不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标本兼治,综合治

理;对个别性的问题则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三)示警的作用难以发挥。示警工作是党风廉政预警机制建设的中心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是示警形式单一,对发现的问题一般只采

用就事论事的限期整改形式,没有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二是没有进行落实跟踪,示警的效果难以保证。

(四)对预警信息的处理和反馈不够及时。对收集的预警信息处理不及时,对暴露或反映党风政风出现的问题没有快速做出回应、限期进行办

理,从而容易造成各种误解,阻碍了预警监督机制的正常有序运行,主动为党风廉政建设总体工作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还不够。

三、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预警机制建设,充分发挥预警机制的作用,针对以上存在的几个问题,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党风廉政预警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力量孤军奋战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基层税务部门各项工作任务繁重,往往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一是各级领导班子要加强领导,明确 “一岗两责”,真正更好地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责任。看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切实解决监督缺位、防范失效的问题,提高监督质量,增强监督效果。二是纪检监察部门要发挥组织协调

作用,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运用和整合好监督资源,使党风廉政预警机制渗透到各项工作。

(二)建立教育引导机制。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廉政理念,筑牢思想防线,是建立预警机制的重要基础和治本措施,是监督关口向更深层领域的延伸。一是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开展职业道德、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等正面教育,增强党政干部勤政廉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意识。二是创新教育形式,以发生在税务系统的各种案例,来引导和教育干部算清“七笔帐”(即:一算政治帐,自毁前程;二算经济帐,倾家荡产;三算名誉帐,身败名裂;四算家庭帐,妻离子散;五算亲情帐,众叛亲离;六算自由帐,身陷牢笼;七算健康帐,身心憔悴),严守“四条高压线”。三是实行廉政谈话教育制度。要根据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谈心谈话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苗头时,及时引导和

调整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三)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落实和执行各项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完善预警预报系统,及时发现、全面收集党风廉政的有关预警信息。要整合资源,采取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方法,形成覆盖面广、渠道畅通的信息网。要制定信息传递的具体办法,确保预警信息迅速、及时地流通。二是

认真执行和落实党风廉政各项规定,充分运用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等手段,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及时发现普遍性、苗头性的问题,全面收集各项

预警信息。切实防止“新形式腐败”隐蔽性问题的发生。

(四)细化预警指标,排查岗位风险点。一方面通过权力清理明确各个岗位职责,精简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围绕“四级六权”(四级指:“一把手”、班子成员、中层科室、涉及人财物的重要岗位;六权指:人事权、财务权、执法权、审批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全面排查思想道德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岗位职责风险,并从制度的完备性、可操作性和执行力等方面予以评估,增强廉政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多举措收集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的收集不能仅局限于预警信息网络,还要采取其它举措,多途径收集。一要结合业务工作,发掘信息资源。要结合日常检查、专项稽查、执法监察、执法检查、内部审计等工作,提高信息敏感度,及时发现预警信息。二要整合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要把预警信息工作与行风政风评议、信访、党风廉政教育监督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多员合一”,分类梳理的办法,从中获取有价值的党风廉政预

警信息。

(六)充分运用好预警信息成果。预警信息成果的运用,是预警机制建设的重点环节和最终目的,因此,运用好预警信息成果尤为重要。对问题重大、倾向性问题严重,要及时向党组提出合理化建议。对预警信息所反映出的个人轻微违纪行为,要及时进行廉政预警谈话,给予提醒或批评指正。对预警信息反映的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群众反映较强烈的不正之风,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同志实施廉政预警谈话,督促其及时整改。

对预警信息反映的较严重、线索具体的信息,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关部门进行查处

关于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议 篇9

自今年5月份市委、市政府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以来,绩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全市的活动安排和工作部署,迅速行动,精心组织,以全县开展的“环境优化年”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深化作风年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县广大机关干部在态度、作风、风气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进一步增强了解放思想、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了“干部提神、工作提效、发展提速”的活动目标。如何将这种良好的态势持续下去,就必须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把作风建设活动长期坚持下去。下面从多角度阐释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几个问题。

一、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一)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是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成果的需要。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机关作风建设,持续不断地开展了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三项民主考评、干部下基层、三级书记带头大走访等系列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干部精神风貌得到改观,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发展环境逐步优化。2012年又开展了以“提神、提效、提速”为主题的“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对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服务效能,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作风建设的一贯高度重视和狠抓作风的坚强决心。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县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机关干部的履职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全县上下形成了潜心谋事、用心干事、为民办实事的良好氛围。这些成效也为下一步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立了较高的起点。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前机关作风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仍将制约着机关作风建设的发展。只有建立起完善有力、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才能不断深化和巩固作风建设,才能不断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顽疾、难疾。

(二)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是解决作风建设深层次问题的需要。从近几年作风建设的进展情况看,一些浅层次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如“门难进、脸难看”,工作时间聊天、炒股、玩游戏等问题和现象,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政务公开、亮证执法等基本符合规范要求;服务对象的满意度逐步上升,机关部门的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加强。但是,作风建设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远未得到有效解决。如不少单位虽然制度和规定比较健全,但管理宽松、执行不力、监督不严,对违反制度和规定的机关干部职工,不敢动真抓惩处,甚至姑息迁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问题,有待在深化作风建设和建立长效机制中切实加以整改。

(三)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是建设勤廉、务实、高效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政干部队伍。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可以促使机关干部增强职业道德、提升自身素质、履行工作职责,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自觉做到好学上进、奋发有为、开拓创新,促进全县机关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有明显转变,从而更有力地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我们要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加强对作风建设工作规律和特点的研究,以改革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作风建设,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以制度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推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要找准并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职工群众对领导班子的满意度。要对照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集中排查整改领导干部、领导人员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作全面提质、提速、提效。

(二)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要规范从业行为,着力建立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要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要全面推行和完善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失职追究制等监督制约机制,健全依法办事制度,落实党务、政务公开。

(三)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要畅通监督渠道,着力建立群众监督平台。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的合力,增强监督的实效。要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承诺公示制度,公开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评价和预警机制,形成作风建设监督网络,关注热点,预警示警,增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要加大查处和考评力度,着力增强作风建设的震摄力。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履职,主动跟进,果断“亮剑”,严厉惩治。加大查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决不姑息迁就,决不搞“下不为例”。特别是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情节恶劣、影响极坏的典型案件,要从严从快查处,并进行公开曝光。

三、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方法

近年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但也面临着集中整治后易反复、不可持续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经过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对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初步的认识。

(一)着眼牢记宗旨、执政为民,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思想教育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小平同志曾讲,抓作风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实践证明,凡是党性强、有信念、品德好的干部,往往作风都比较过硬。在“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感到一些部门和干部作风不正,很大程度上还是忽视了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作风建设首要的、基础的、长远的工作还是要抓教育,并形成通过思想教育不断引导干部改进作风的良性机制。一是要经常性开展宗旨教育,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作风养成离不开宗旨教育,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把握正确方向,自觉养成良好作风。要坚持以灌输为主原则,经常性地加强宗旨教育,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熔铸到党员干部思想深处,体现在日常工作行为之中。要把宗旨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培训重要内容,不断赋予其新内涵,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二是要经常性开展群众观念教育,始终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民心向背决定政权存亡。在现代政党政治和法治国家建设中有一条重要规律,就是人民群众是否支持和拥护,是政党执政合法的重要标准。党政机关权力集中、层次较高,最易产生的问题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问题。对此,必须加强经常性的群众观念教育,做到出政策、作决策、抓落实都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并以基层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标准。要坚持和形成科学的民意测验、民意收集、代表听证等制度,把民意支持率作为党政机关执政的风向标、作风好坏的检验器。三是要经常性开展政德教育,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古人说:“德教为先、修身为本”。从某种意义讲,好作风源自品德和责任。机关党员的道德修养,在整个社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也处处体现在其工作作风之中。要通过传统教育、典型引导、警示教育等多种方式,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特别是要加强为政之德教育,教育机关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使机关干部成为道德的模范、作风的表率。

(二)着眼公务透明、阳光运行,建立健全权力公开机制。事实证明,权力是否公开与作风好坏紧密相关。权力不公开,运转不透明,是不正之风的温床,也是产生腐败的根源。“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也是党在探索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重要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总结。基层群众之所以对一些部门作风有意见,一个重要方面是部门职责权力不公开,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得不到保证。只有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公开办事权限和运转程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良作风的产生。在“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中,通过“一把手”上电视,谈作风、做承诺,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传媒公开一些权力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办事程序,建立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逐步建立起党务政务公开的制度体系,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其启示在于,改进党政机关作风必须建立健全权力公开机制。一是要全面公开机关职责权限。从目前看,关键是要公开审批权限、部门职责、管理事项、服务内容等,同时要逐步减少审批事项。特别是具有公共资源分配权的部门更要注意公开审批事项,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要明确公开办事流程。应编制本机关办理事项流程时限表,明确办理事项、办理机构、责任岗位、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和监督方式,让群众一目了然。另外,要推行一站式审批和服务承诺制,尽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及时反馈办理结果。对基层和群众申请项目的办理结果,要及时公开并反馈,形成公务办理的完整流程。在公开的方式上,既要利用报刊电视等传统手段,更要注意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切实提高为民办事的质量和效率。

(三)着眼规范从政、有效履职,建立健全行为监管机制。优良作风的养成既离不开个体的自觉,也离不开组织的有效监督和动态管理。实事求是地讲,机关干部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建了不少,但效果不很理想,其根本原因除了一些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外,关键是执行不力、落实不够。古人讲:世上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从这个角度讲,健全并落实干部日常管理制度是促进作风转变的关键环节。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我县制定了《绩溪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作风和效能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启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行为监管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作风投诉受理制。建立高效快捷的投诉受理制度,对于维护群众利益、保障群众的监督权、改进机关工作作风,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要在尽可能减少行政成本的情况下,逐级建立投诉中心,及时受理群众反映的机关工作人员态度恶劣、办事推拖、刁难服务对象等事项,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促使机关自觉改进作风。二是要实行随机察访制。建立组织民主党派、党外代表人士、新闻媒体记者等组成监督员进行明察暗访,发挥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

作用,不定期深入到党政机关进行察访,并对一些典型事件公开曝光,达到改进工作的目的。三是要推行定期评议制。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从工作态度、质量、效率、纪律等方面科学设置考评项目,采用自评、网上评、群众评、社会评等方式,定期对工作作风进行考核评议。对考评末位的要采取诫勉谈话和组织处理等手段,以考评促转变。

(四)着眼问责警示、重在预防,建立健全违规惩戒机制。机关作风从狭义概念讲,属于轻微违纪问题,体现在工作状态和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懒”、“散”、“慢”、“庸”、“差”等,其对应的条规制度柔性有余、刚性不足,问责、惩戒的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客观上给制度的执行带来一定困难。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这些制度得不到有效贯彻,其消极影响不可抵估。只有对这些问题作出必要恰当的处理,才能有效起到警示教育和防微杜渐的作用。如,我县在“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对市暗访通报的25个单位、36名干部和板桥头乡值班情况,县纪委迅速予以处理,责令相关部门向县委写出书面检查,促进了全县“深化作风建设年”各项任务落实,确保干部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建立健全违规惩戒机制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在违规惩戒的范围上,要分类界定、有所侧重,重点定位在因工作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不作为、乱作为等作风方面的问题,使这部分问题的处理不留空白和死角,尤其是对一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干部也要进行必要的惩戒处理,以儆效尤;在违规惩戒的方式上,要形式多样、简便易行,可采用书面检查、经济处罚、效能告诫、诫勉谈话、取消评先评优资格、通报批评、调离岗位、暂停职务等方式,还可通过新闻媒体、网络、通报等形式定期公布违规行为和违规人员;在违规惩戒的效果上,要注重及时纠正苗头性的违规行为,把违规行为处理在萌芽状态;在违规惩戒的制度建设上,要推行问责制度,实行问责倒查追究,除问责当事人外,还要对其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问责,用问责提高执行力、用问责促进干部负责、用问责提升服务水平。

(五)着眼内驱外引、整体推动,建立健全动力保障机制。党政机关的作风体现在自身工作的方方面面,反映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中。从一定意义讲,一个部门的工作成在作风、败也在作风;一个机关的形象好在作风、坏也在作风;一个干部的毁誉优在作风、劣也在作风。而要保持一个好作风,必须要有动力支撑。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要善于抓好三种力,即内驱力、牵引力、推动力,形成有效动力机制。首先从坚定信仰出发,挖掘内驱力。信仰和信念是国家公务人员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现在个别干部精神困惑、思想迷茫,对“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道路还通不通”、“共产党的领导还行不行”存在疑虑,主要原因还是信仰缺失,这些自然渗透在工作作风上。因此,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以及科学发展观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培养爱岗尽业、乐于奉献精神,激发工作热情和内在动力。要善于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善于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调动工作积极性,始终保持良好的作风。其次,坚持重在激励的原则,形成牵引力。要运用目标激励手段,使机关既有动力,又有压力,调动其工作热情;要运用物质激励手段,适当拉开分配档次,体现“能者多劳多得”原则;要运用荣誉激励手段,大力宣传表彰身边的典型人物,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要运用竞争激励手段。进一步细化德、能、勤、绩、廉考核标准,健全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制度,完善竞争上岗办法,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用人观念,形成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用人导向机制,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机关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让想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舞台,充分发挥选人用人对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作用。第三,以群众评议为手段,用好推动力。群众评议机关工作是让社会公众参与评估政府绩效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有效渠

关于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议 篇10

湖北省罗田县国土资源局党总支书记、局长 朱贤林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目前情况看,国土资源领域市场配臵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制约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致使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愈演愈烈。通过对一些典型腐败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治理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必须从长远着眼,从关键环节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采取有效举措,全方位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为推进国土资源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立健全风险排查机制

针对国土资源领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实际,牢固树立“预警在先、防范在前”的理念,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关口前移,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要深入排查廉政风险。紧紧围绕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土地和矿业权出让、专项资金使用、土地整治、征地补偿、执法监察、工程项目管理等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采取自己

找、群众提、互相查、集中评、领导点、组织审等方式,从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管理环节、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入手,全面查找潜在的廉政风险点,为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二要科学界定风险等级。根据廉政风险大小、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对查找出来的个人和单位廉政风险点进行分析、甄别和筛选,将廉政风险分为不同等级,通过综合评估,确定相应的廉政风险岗位。

三要健全完善防控措施。重点加强对决策权、自由裁量权、行政审批权、工程项目和大宗物品采购权以及业务监管等方面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逐项确认权力行使的依据和责任,理清职责权限,形成具体工作制度,以此为基础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

四要严格实行过错问责。对启动廉政风险预警的对象,应根据情节轻重、影响大小,分别采取廉政谈话、书面检查、公开道歉、通报批评等形式,严格实行过错问责。同时,建立问责备案制和被问责申辩制,确保问责客观公正。

二、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

1、优化权力配置。按照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的要求,加快推进国土资源领域行政审批、资金项目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集体会审、民主决策、政务公开、接办分离、项目督查、网上审批和项目实施评估等制度,切实规范权力运行,堵塞制度上的漏洞,逐步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国土资源管理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2、加快职能转变。解放思想,放开手脚,进一步下放审批权力,减少审批环节,改进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审批监督,确保行政审批依法依规进行。大力加强行政服务窗口建设,严格实行首办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超时督办、结果公示和网上远程报批制度。按照统一信息服务、统一交易平台、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流程、统一监管措施的要求,切实抓好土地、矿业权交易市场平台建设,全面推行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招拍挂制度,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程序科学、公开透明的土地及矿业权交易有形市场。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合理确定土地整治项目施工单位,完善土地整治项目招投标制度,逐步推行网上招投标模式,臵权力于阳光之下。

3、规范操作流程。对国土资源领域相关部门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分类制定规范、统一、明确的操作规程,分环节明确自由裁量参照标准,压缩自由裁量空间,严格规范权力运行各个环节的自由裁量行为。涉及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具体程序,要通过适当方式向社

会公开。对照权力运行流程图,认真分析流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强化上下环节之间的监督制衡,推动流程再造。

三、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第一,强化综合监管。依托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电子信息监管功能,建立互通互联、信息综合、实时监控、在线预警的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对国土资源管理的全程动态网上监管。大力推行土地、矿业权网上交易,及时发布交易信息,严格交易资格审查,强化交易程序监管,逐步形成透明、便利、高效的土地、矿业权网上交易市场。加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制定财务电子监管系统建设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逐步实现对行政审批、大额资金划拨使用的在线实时监控。

第二,强化政务公开。由国土资源部牵头,抓紧编制国土资源领域政务公开指南,及时全面将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事项名称、受理条件、办理程序、收费标准、办理期限、咨询投诉方式等信息公开。整合政务公开系统、土地登记公开查询系统、基准地价系统、地质资料管理与检索目录等资源,明确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通过适当的公开平台加快信息发布与更新,及时向社会公开非涉密信息,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第三,强化执法监督。切实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内部监督,全面实行国土资源违法案件集中会审制度,完善并落实案件调查权、审核权、决定权分离制度,切实防范执法监察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的廉政风险。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离退休干部中聘请国土资源执法监督员,不断创新监督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定期开展对执法监察工作的检查,通过检查执法依据、查询执法过程、剖析典型案件,加强对执法监察工作的全方位监督。

第四,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对中介机构从事土地评估、土地招拍挂、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矿业权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等业务的管理和审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中介机构执业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各类中介机构资质管理,建立中介机构优胜劣汰良性竞争机制,大力推行中介机构廉洁从业承诺制度,试行中介机构廉洁从业保证金制度,建立中介机构廉洁从业和诚信档案,定期对中介机构进行绩效、诚信考评;按照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中介机构执业行为管理办法,严肃处理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四、建立健全预警处置机制

一是抓好腐败迹象的分析界定。由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牵头,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认真研究国土资源领

域党员干部腐败迹象的表现形式,建立明细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便于从中发现问题,为制定预警处臵机制提供一手资料。

二是抓好腐败迹象的信息收集。明确国土资源相关部门负责收集腐败迹象方面的工作职责,建立包括服务对象在内的信息监测、收集队伍,形成信息监测收集网络,及时汇总整理从执法监察、工程建设项目稽查、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和媒体监督等渠道收集的腐败迹象信息,建立本部门腐败迹象信息台账和数据库。

三是抓好腐败迹象的预警处置。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要综合运用谈心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等方式,对腐败迹象及时进行预警处臵。按时督促受到处臵的党员干部向组织讲清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整改计划,限期进行整改,从而达到化解廉政风险的目的。

五、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

国土资源系统的工作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在腐败问题上并不具有超人的免疫力,经常处在腐败和反腐败的风口浪尖上。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分析干部职工的思想和心理状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开展拒腐防变专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经常化、规范化的教育引导机制。

1、要保持反腐倡廉教育的经常性。每年年初,制定反腐倡廉教育计划,对全年的教育活动作出总体安排。利用年初集训会、每周学习日、作风整顿月、半年和考核等有利时机,集中组织开展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增强对党员干部的集中教育效果。要采取以会代训、廉政调研、廉政谈话、推介典型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反腐倡廉的日常教育,把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机制。

2、要注重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要根据国土资源部门干部职工不同的岗位、职务、年龄和文化基础,区分层次,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安排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不搞“一刀切”。对于国土资源部门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征地补偿安臵、土地收购储备、土地开发整理等重点领域,要充分利用典型案例开展专项警示教育,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3、要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始终突出重点对象、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通过正面教育、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自律意识,规范工作圈、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近年来,一些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党员干部到监狱接受警示教育,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邀请所在市、县检察院的负责

同志讲授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题法制课;组织观看《暖秋》、《堕落的灵魂》、《失衡的秤》等警示教育片;“七一”前后请专家教授专门给干部职工讲廉政党课等,这些做法都很实在,效果非常好,值得大力提倡。

六、建立健全责任共担机制

一是地方党委要加强领导。各级地方党委在国土资源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要把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监督检查,督促各相关部门按照“谁决策、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将廉政风险防控融入本部门业务工作之中,认真抓好落实。要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领导体系,努力形成地方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国土部门要主动作为。要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委提供情况、反映问题,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要带头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工作标准,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尤其是国土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

德,常怀律己之心,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自觉争当廉洁自律的表率。要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通过召开联席会议、情况通报会、座谈会等形式,及时沟通情况,研究和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形成国土资源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合力。

三是考核评价要严格标准。要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内容,作为主要负责人和纪检干部绩效考评和年终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干部提拔、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要结合基层国土部门的实际,科学制定考评办法和考评方案,明确考评标准。在考核评价的内容上,要紧扣与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围绕履行职责、自身廉洁、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重点进行,实行百分制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实行组织考核、民意调查、民主测评相结合,确保考核结果客观真实。要强化责任追究,对那些不重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的单位,要从严追究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综上所述,要从根本上治理国土领域的腐败问题,必须大力加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针对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以及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实行

关于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议 篇11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坚持党的宗旨的坚定性,提高广大党员坚持党的宗旨的自觉性,调动广大党员坚持党的宗旨的积极性。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主要做法

1、保障党员权利,维护党员在党的工作和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办法,增强了换届选举工作的规范化和透明度,使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健全党(工)委向党支部、党支部向党员通报情况制度,使党员及时了解党内事务,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了提案收集、处理和回复制度、重大决策征求党代表意见制度、重要情况向党代表通报制度,为党代表发挥作用搭建舞台。

2、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开展工作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分层次、分类别对骨干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对全体党员进行轮训。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为党员开展经常性学习搭建平台。大力实施以农村党员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百户千人”培养工程和专家帮带活动,坚持和落实 “三会一课”制度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做到了党员教育培训的经常化。通过强化教育培训,使党员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3、服务党员需求,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信任度和依赖感。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三进村”、“干群恳谈交心”、“领导干部记民情日记”等制度,变党员“上访”反映诉求为干部主动“下访”了解和征求党员的意见建议。实施畅通民意工程,开通便民电话,设立并公开意见箱、电子信箱,为党员群众反映问题、提出建议、表达诉求创造便利条件。大力开展“党员服务队”、“党组织、党员创办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党组织、党员双向承诺”等活动,将服务党员需求、解决党员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作为开展活动的首要目标。

4、表彰优秀党员,充分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和发挥作用的积极性。结合纪念“七一”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的评选、表彰和宣传活动,通过表彰、宣传优秀党员,激发党员的荣誉感,调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近五年,县委共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208个、优秀党员30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50名、优秀党支部书记100名、优秀党小组长250名。

5、帮扶困难党员,为困难党员送去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近年来,县委都在七一和春节前夕集中开展慰问、帮扶困难党员活动。为进一步做好生活困难党员的帮扶工作,县委于去年7月建立了“**县生活困难党员帮扶专项资金”。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从党费中划拨帮扶资金183.5万元,帮扶困难党员1274名。

6、强化物质保障,为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工作奠定基础。县委按照每名党员100元的标准,将基层党组织工作经 费和党员活动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场所建设,全县330个村党组织的工作和党员活动场所均达到较高标准。去年10月,县财政出资近300万元,为全县330个村培训了电脑、投影仪或液晶电视等远程教育设备。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工作思路上,过分强调党员义务,忽视党员的主体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党员需要有更宽泛的渠道表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党内事务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的愿意比较强烈。从目前情况看,部分基层党组织往往强调把党员作为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往往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忽视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党员难以找到和认同自己的主体地位,弱化了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弱化了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2、工作内容上,重困难党员帮扶,轻全体党员激励关怀。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针对不同层面、不情况的党员,因人而异确定激励关怀帮扶措施,使党的阳光照耀每一名党员,将党的关怀送到每一名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困难党员帮扶慰问上,忽视了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除在七一和春节期间对困难党员进行帮扶、对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外,对党员的激励、关怀和帮扶缺少经常性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

3、工作方法上,过多依赖党内资源,缺少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表彰、帮扶党员方面,资金来源主要是党费划拨;在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帮扶的党员很多,单 纯从党费的渠道筹集党员表彰奖励和关怀帮扶资金不能满足需要。究其原因,在于有的领导干部往往认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是党内的事,应该由从党组织内部来解决,要么由党费解决,要么由党员捐助。

三、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工作思路

1、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必须以保障党员权利和提高党员素质为基础。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和发展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共同奋斗的能力上。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首先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增强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对党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知识、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党员具有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

2、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必须以服务和帮扶党员为重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实现自我发展的渠道增多。党组织要切实做到将党员凝聚在自身的周围,不仅要靠党的纪律的约束,更重要的是要强化服务职能,通过关怀和帮扶党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每一名党员的根本利益,使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这个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增强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和依赖感,自觉做到与党组织荣辱与共、生死相依。与此同时,对优秀的党员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使党员能够感觉到党组织对其成绩的肯定和赞誉,保护和激发党员发挥 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为其他党员树立努力的榜样,在全社会营造正确的导向和价值观念。

3、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工作内容。要将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要求与新形势下党组织面临的职责任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工作中,要将解决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切入点,使党员能够充分享受到党的事业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要通过提高党员素质、畅通党员反映诉求的渠道、完善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机制,使党员的各项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和不断发展。

4、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必须以落实责任作保障。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必须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常抓不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要将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和目标,定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组织工作和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从而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几点建议

1、健全机制、加强领导。要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意见》,明确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方法手段以及各级党组织的职责任务,促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党 内激励、关怀、帮扶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各单位的职责任务,形成党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共同参与、党政齐动、上下联动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2、摸清情况、夯实基础。认真做好困难的党员信息采集工作,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党员全部录入党组织党员信息库,形成内容全面、情况准确的困难党员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对困难党员信息库进行及时维护,为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提供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和帮扶结果定期反馈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做到“发现一例帮扶一例,脱困一例销账一例”。

3、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民政、劳动、工会、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的作用,将激励、关怀、帮扶困难党员作为这些单位开展帮扶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制定计划、确定帮扶对象时,力争做到困难党员先帮扶。在各级党组织设立“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奖励基金”、“生活困难党员帮扶专项资金”,采取以党费划拨、财政划拨、党员自愿捐献等方式,定期对专项资金进行充实。在资金的使用方面,加大对农村、社区、企业的支持力度。

4、创新形式、增强实效。定期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评选、表彰和奖励,将党员受表彰奖励的情况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一些政治素质好、议政能力强的党员,要积极推荐其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其更为有效地参政议政创造条件,使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在精神上受激励、在使用上受重视。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党员领导干 部带头参与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做好帮扶工作。采取“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帮扶方式,广泛开展送技术、送信息、送项目、送岗位活动,提高困难党员就业创业、自我解困、增收致富的本领。采取发放医疗救助卡、上养老保险、提供发展创业基金、提供小额信贷担保等方式,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上一篇:图形创意设计方法下一篇:扶贫民主会议对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