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健全科学决策机制(精选8篇)
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以科学发展的成效评价班子、以科学发展的实绩选用干部,树立以“为”定“位”的用人导向。采取公开选拔、公推直选、差额选拔等方式,真正把那些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注重在发展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事件处置等工作实践中考察和掌握干部,大力开展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打破系统、行业和部门局限,扩大选拔视野,拓宽选人范围。注重选配懂经济、会管理、善谋发展的专业型、复合型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实施“5432工程”,每年重点选拔50名党政“一把手”后备干部、40名35岁以下年轻后备干部、30名妇女后备干部、20名非党后备干部,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建立一支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探索建立干部人选“提名库”。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力度,建立和完善干部退出机制
关键词:供应商运行机制,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分类,供应商评价
一、引言
供应商, 是指可以为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及其他资源的企业, 供应商可以是生产企业, 也可以是流通企业。供应商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第一环, 在企业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应本着什么样的宗旨去选择供应商?如何去评价和考核已选定的供应商?对于评价结果不理想或考核业绩较差的供应商又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等等, 这些都是企业在选定和管理为数众多的供应商时要考虑的问题。
二、供应商选择的策略
(一) 风险分散策略
采用风险分散策略来选择供应商主要考虑到供应商选择数量问题以及风险分担的问题。如果仅由一家供应商负责供应100%的货物, 则风险较大, 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 势必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按照风险分散策略, 一种物料由多家供应商同时供货, 且供应商的供货额度有区别。例如规定一种物料必须由2-3家供应商供货, 一家供应商承担的供应额最高不超过一定比率。这样既可保持较低的管理成本, 又可保证供应的稳定性, 并且在出现意外时, 迅速从其他的供应商处得到补充供应。风险分散策略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采购的敏捷性, 降低企业的缺货风险。
(二) 门当户对策略
采用门当户对策略选择供应商主要考虑到供应商与企业的匹配度。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本企业的能力和规模, 充分考虑到本企业在采购谈判过程中的话语权问题, 因此行业老大不一定就是首选供应商。门当户对策略是指选择的供应商应足够大, 其能力要能满足本公司近远期的需求;同时又要足够小, 使得本公司的订货在对方的销售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这样, 供应商才会在生产排期、售后服务、价格谈判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相当的优惠。门当户对策略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切实劲敌企业的采购成本, 加强企业对供应商的影响和控制力。
(三) 供应链策略
供应链管理成为当前供应商管理的主流思想, 采用供应链管理策略可以有效的加强本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 实现整体供应链利益的最大化。在采用供应链策略过程中, 企业需要与重要供应商发展战略合作关系, 把对方公司看成自己公司的延伸, 是自己的一部分。为了能够参与对方企业的业务活动, 有时会在产权关系上采取适当的措施, 如互相投资、参股等。供应链策略可以有效的将本企业的利益与供应商的利益相结合, 实现采供双方的双赢, 保证企业与供应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
(四) 评价策略
对供应商科学合理的评价是管理供应商的基础和前提, 评价策略是一个关于对已选定供应商如何评价和考核的问题。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过程中, 企业需要明确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哪些因素应该成为企业评价供应商时的首选?质量、配送、企业也应该保证与供应商之间有一定管理层次上的沟通, 一方面交换双方的意见和未来发展规划, 协调双方的技术和产品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检查采购员层面的工作成绩。在每一年度结束之后, 应该由一个联合评审小组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价, 考核包括现场考察和有关业务的跟踪记录, 各部门对其一年来的合作评价等。评价结束之后, 对主要供应商给出考核报告。这种高层次的考核应该着眼于长期的合作及各自的发展。评价策略可以有效的加强企业对供应商的了解, 为企业激励和引导供应商提供条件和基础, 让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三、对供应商进行分类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将供应商分为以下几个大类:一是伙伴型供应商。双方面都认为合作关系重要, 业务需要双向合作才能更有利的发展;此类型作为长期合作对对象并签订合同;二是重点型供应商。本公司认为合作关系对本公司很重要, 影响到本公司业务的开展, 此类型作为重要合作对象并签订合同, 但要对此类型供应商资源进行改进、提高;三是优先型供应商。供应商认为合作关系对他们很重要, 则供应商的合作条件会对我公司有利, 但对业务并不十分重要, 此类型可作为临时合作或后补供应商资源;四是商业型供应商。业务合作及重要程度都一般, 这类供应商属于备选型供应商, 随着供应商的发展或者企业业务的发展, 这类供应商会成为企业其他类型的供应商或者从企业的供应商体系中淘汰。
四、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
(一) 供应商评价
采取阶段连续性评价的方式, 将供应商评价体系分为供应商进入评价、运行评价、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评价几个方面。供应商的选择不仅仅是入围资格的选择, 而且是一个连续的可累计的选择过程。
1. 建立供应商进入评价体系:
首先需要对供应商管理体系、资源管理与采购、产品实现、设计开发、生产运作、测量控制和分析改进等七个方面进行现场评审和综合分析评分。对以上各项的满意程度按照从不具备要求到完全符合要求且结果令人满意, 分为5个分数段 (0分~100分区间) , 根据各分项要素计算平均得分。如80分以上为体系合格供应商, 50分以下为体系不合格供应商, 79-50分为需讨论视具体情况再定的持续考核供应商。
2. 建立供应商运行评价体系:
则一般采取日常业绩跟踪和阶段性评比的方法。采取加权标准, 即供货质量 (35%评分比重) 、供货服务 (25%评分比重) 、技术考核 (10%评分比重) 、价格 (30%评分比重) 。根据有关业绩的跟踪记录, 按照季度对供应商的业绩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3. 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评价:
是通过供应商的进入和过程管理, 对供应商的合作战略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采购中心根据收集到的信息, 由专门的商务组分析讨论, 确定有关建立长期合作伙伴的关系评估, 提交专门的战略小组进行分析。伙伴关系不是一个全方位、全功能的通用策略, 而是一个选择性战略。是否实施伙伴关系和什么时间实施要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成本分析。
阶段性评价体系的特点是流程透明化和操作公开化, 所有流程的建立、修订和发布都通过一定的控制程序进行, 保证相对的稳定性。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 以减少主观干扰因素。
(二) 供应商的激励机制
要保持双赢的合作关系, 对供应商的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对于那些在以往的合作中表现较好的供应商, 价格的激励作用是显然的。将供应链的部分利益让渡给供应商有利于合作地稳定和运行的顺畅。当然, 更大额的订单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与供应商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也是一个有效的措施。一般来说, 这样的长期关系是和一些主要的供应商订立的, 也能够帮助大幅度的缩减产品研制周期。
(三) 与不合格供应商的拆伙———淘汰机制
就其本质而论, 淘汰出是一种激励, 只是它是一种负激励。优胜劣汰是世间事物生存的法则, 供应商管理也不例外。对于业绩较好的供应商而言, 淘汰使其能够获得更优的业绩;对于业绩较差者, 为了避免被淘汰它更需努力求进。
五、控制供应商策略
供应商控制策略是企业强化对供应商行为掌控的重要手段, 随着供应商管理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 当前已经有部分企业探索出很有效的供应商控制策略, 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策略如下所示:
(一) 完全竞争机制
通过招标的形式或与原有供应商合作在市场中的影响引来供应商之间的竞争, 通过此方法可以提高服务质量, 树立供应商的危机意识和服务意识, 降低企业采购的成本。
(二) 合约控制
通过公司与供应商的谈判、协商, 根据双方的利益达到一致, 并由双方签署合作协议.目的是使双方在今后的合作中更好地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保障合作的正常运行。
(三) 服务管理共享控制
通过对供应商服务标准、工作程序的技术支持及培训, 使得双方合作更加顺畅, 提高了整体服务水平, 降低了操作失误率, 达到长久合作的控制目的。
六、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建立科学合理供应商运行机制的相关内容, 可以为企业完善供应商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需要指出的是,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 供应链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致, 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企业者需要改变过去与供应商竞争的态度, 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通力合作, 实现整体供应链效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随成.基于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供应商选择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 2012 (1) :146-154
建立健全共学沟通机制促进“两新”企业科学发展
● 杜雪金 徐静娴 童 强
近年来,上海基层党组织探索实践了多种形式的共学沟通机制,团结、教育、引导、影响“两新”企业业主和行政管理层,促进了“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促进了“两新”企业的科学发展。为不断完善共学沟通机制,实践中还需要把握四个方面的问题。
共学沟通;机制建设;“两新”组织党建
共学沟通机制是一项制度的设置和安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党组织定期向业主、行政管理层传达上级党组织有关党建工作的要求,共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经济政治形势和行业政策;二是业主、行政管理层在企业重要投资、重要规划、重要人事等重要事项形成决定之前与企业党组织进行沟通、征求意见;三是企业在日常管理决策过程中,听取党组织的意见,党组织在企业日常运行过程中积极主动与业主和行政管理层沟通意见;四是上级党组织与所属党组织企业业主、管理层的共学沟通。
1.传承式的共学沟通机制。这种类型的共学沟通机制主要集中在转制企业和党建工作比较规范、党建工作基础比较好或业主是党组织领导的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这类企业党组织具有较好的党建工作机制。转制企业在转制之后,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党建工作水平,在业主和行政管理层中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大活动如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均邀请业主和行政管理层参加,业主和行政管理层还参加党组织的日常学习活动。业主和行政管理层也主动邀请党组织参与企业管理,重大事项与党组织沟通。有的企业还把党建文化移植为企业文化,有的非公企业的党组织还参与企业管理。在党建工作比较规范或业主是党组织领导的非公企业中,共学沟通机制不仅形成机制,而且落实得比较好。如上海大众交通(集团)党委、和明凯投资集团党委、恒联集团党委等与业主建立了规范的共学沟通机制,行政管理层参加党委会的学习,公司重大事项事先通知党委,处理涉及员工利益的事项由党委调研并提出方案,每年定期召开党代会和职代会,形成了共学沟通的良好氛围。上海浦江物业公司党委书记是公司的董事长,党委在实践中,总结提炼了共学沟通的5个方面工作和推动企业发展的经验:一是民营企业党建同样能引领、促进生产力发展;二是共产党员是民营企业最优秀的人力资源;三是民营企业党组织要帮助党员通过角色转换成为企业骨干;四是从党管干部转化为党管人才;五是要把党的先进理念和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公司党委制定了“三先”制度,即重要决策让党员先知道,重要问题向党员先通报,重要工作由党员先行动。行政管理层参加党委的学习,公司党委还承担了公司内部的监察工作、人才管理工作。
2.以沟通为主的共学沟通机制。这种类型的共学沟通机制主要集中在党建工作开展得比较好、党组织作用较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的非公企业或工业园区和商业楼宇的党组织中。党组织主动向企业业主、企业管理层通报上级党组织的重要文件精神,通报党组织的重大活动,邀请业主和行政管理层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业主和行政管理层在处理重大事项时主动与党组织沟通,在制定涉及员工利益方面的决策前主动与党组织协商,听取党组织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张江高科技园区有非公企业1680多家,已建立225个基层党组织,有6700多名党员。园区综合党委积极加强与非公企业业主和企业行政管理层的共学沟通,制定了《增强基层党组织外部支撑力度,建立与企业高管沟通机制》纲要,确定了沟通主体对象,规范了沟通的途径,明确了沟通的主要内容。
3.以联系融合为主要内容的共学沟通机制。这种类型的共学沟通机制主要集中在党建工作相对规范、党组织建制规模较小的非公企业。党组织主动通报上级党组织的重要文件精神,通报党组织的重大活动,业主和行政管理层主动与党组织沟通企业重大事项,在制定涉及员工利益方面的决策前主动与党组织协调沟通。如上海欧达电气成套设备公司党支部自建立起,就着手构建与业主及高管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从起初的三四个月一次发展到目前的基本每月一次沟通协调。沟通协调的内容包括上级党组织对企业党组织的要求、征询党建工作建议及通报重要党建活动内容与方式、对企业年会或职代会等重大活动的建议与想法、企业生产经营的异常状况及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与对策、员工中重要的思想动态、某些突发事情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方案、重要人事调整建议等。通过与业主及高管层进行定期与及时的沟通协调,积极发挥党组织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参谋与促进作用,进而影响、引导业主及高管层对党建工作的认同,使业主及高管层对党组织产生信任感、放心感,在积极支持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同时,为党组织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党组织通过共学沟通机制,将党的声音、党的理念、党的文化传递给企业业主和行政管理层。业主和行政管理层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一方面积极采纳党组织对企业发展的意见,推动企业发展;采纳党组织对改善员工福利的意见,构建和谐企业;采纳党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见,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另一方面积极采纳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通过共学沟通机制,完善了企业的管理体制。共学沟通把党组织的思想和智慧贯注到企业的管理中,企业把党的先进理念和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的和谐建设也上了新台阶。如浦江控股集团党委与业主、行政管理层建立了良好的共学沟通机制,在共学沟通机制完善管理方面摸索出了独特的经验:一是完善党委发挥保证监督作用的法人治理结构。让党委行使监督权是公司董事会的决议,公司把党委独立履行监督权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党委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方法上注重监督前移,改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决策前广泛听取意见,提供可靠决策依据;决策中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明确了党委对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任免的政审否决权。党委始终把纪检工作列为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党员管理人员廉洁自律教育,及时完善各项财经规章制度,堵塞漏洞。二是以党的组织性提高企业管理的执行力。为加强管理,浦江集团公司把众多分散的项目分为9个管理区域,党委提出“把支部建在区域上”,重新组建了9个党支部,并对党员队伍的分布作全面调整,努力确保党、团员或入党积极分子覆盖到每个班组,优化和提升了企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益,提高了执行力。三是通过党管人才积蓄公司人力资源。公司党委通过党务与行政双重角色转换来贯彻党委决议。公司领导班子成员100%是共产党员,区域总经理以上中高层管理人员90%是党员。有意识地培养各区域总经理、项目经理担任党支部书记。党委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重点做好青年人的组织发展工作。上海永达集团、致达科技、恒源祥公司等企业党委与业主、行政管理层建立了共学沟通制度,规定公司行政管理层参加党组织的学习活动,对“三重一大”的决策公司党委参与研究,党委对公司人事管理、干部考察有建议权,公司的监事长或监事会主席由纪委书记担任。
2.通过共学沟通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共学沟通机制对企业完善法人治理机制的影响是正面的,不仅能提高企业管理效能,还能很好地确立党组织的形象。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前总经理安德烈先生是外籍人士,在制定公司重要决策时,邀请公司党支部书记及党员骨干列席参加,开门纳谏,集中党员的智慧,以作出科学的决策。党员为公司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意见,得到安德烈先生的认可和赞赏,专门制作了“一名党员一面旗”的旌旗赠送给党支部,大大激发了党员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花旗软件(上海)公司党支部主动开展与行政管理层的沟通,通过不断提出有益公司发展的积极建议,赢得了公司的尊重,建立了常规化的沟通机制。针对如何有效管理急剧增长的本土员工这一问题,党支部及时在党员和群众中开展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在支部大会上公布,同时邀请公司高管参加会议,主动与管理层积极沟通,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和应用。新大洲本田摩托车有限公司党委与日方业主建立了固定的沟通机制,凡涉及公司发展的重大事项和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容易引发矛盾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企业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保障及考核奖励,企业重要改革方案和规章制度的修改、完善,党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企业文化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每两个季度由董事会、经理层和党组织进行沟通。员工素质是企业的人力资源,也是员工自身的财富,党委积极建议建立公司人力资源培训规划,经与董事会协商,由公司企业管理部牵头、工会参与,成立了公司培训中心,完善培训体制。公司建立了覆盖总公司二级单位和车间的三级培训体制,制定了培训课程架构,使每个员工从进入公司开始就知道自己应在不同的时间段接受不同的培训,有效地规划自己的提升计划。公司员工每年平均可以脱产参加培训3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党委把公司每年开展的改善提案活动和“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我为公司科学发展献一计”活动相结合,要求全体党员立足本职,建言献策,带头参加以改善身边工作为重点、实现公司科学发展为目标的主题实践活动。
3.通过共学沟通机制,提升业主管理水平。推进经济发展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把党的先进文化资源植入企业,推动企业发展,是共学沟通的目标。市北科技园区综合党委注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以凝聚提升非公企业高管的综合素质为切入点,从政治上凝聚、沟通、引领。通过举办园区非公企业高管培训班、经营管理学习班、报告会、统战联席会及在实际工作中交朋友等形式加强思想引导沟通,使高管首先从政治上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为国家、民族作贡献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动聚集到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旌旗下,主动投入到高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园区综合党委通过已有100多名企业家会员的高新技术企业家联合会,定期与企业高管沟通。自2008年6月成立以来,坚持每季度举办一次活动及不定期学习研讨活动,通过形势报告、知识讲座、政策解读、新技术鉴定、科技论坛等形式,拓宽企业家视野。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园区综合党委多次举办“抗风险,迎挑战,共度时艰”高新企业家座谈会,邀请企业高管座谈体会,共商发展大计。
上海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与业主、行政管理层的共学沟通机制在积极探索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还需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当前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党组织要加强资源的整合,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增强共学沟通的影响力。在党组织与业主、行政管理层的共学沟通机制建设上,党组织以什么样的方式共学,以及学什么等资源不足;在确定沟通内容上,如果仅仅是党内的事务,往往不够深入,如涉及企业发展、员工待遇等敏感问题,又担心谈不透,同时在时间安排、内容提炼上很难做到党组织与企业主、行政管理层同步、同向。主要原因是多数基层党组织在共学沟通方面的资源不足,一旦确定了共学沟通的时间,反而成为工作的负担。对此,党组织要加强对政府有关部门及上级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党组织负责人要用心、用情、用智做好共学沟通的前期准备工作。
2.上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与下级党组织所在企业业主、行政管理层的共学沟通活动。一是上级党组织要把与下级党组织所在企业业主、行政管理层的共学沟通活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部署党建工作时要做到同步思考、同步落实、同步推进。二是发挥上级党组织的资源优势,及时解决所属党组织所在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及时畅通合理的利益诉求。三是要发挥党组织领导、政府领导联系点作用,上级在走访、考察企业工作时,与所在企业党组织一起与企业业主、行政管理层沟通有关事宜。四是要把共学沟通机制作为上级党组织讲评、考核下级党组织党建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内容。
3.共学沟通要由侧重沟通向共学沟通并举转变。当前共学沟通主要侧重沟通,向业主和行政管理层提出提高生产率、节能减排、改善劳资关系等的建议,业主和行政管理层向党组织通报本企业有关工作等。沟通是基础,共学是达成共识、形成统一思想的高级形式。企业治理机制的主动权、决定权在资本手里,在业主手中,党组织要通过共学这个渠道,在政治上加以引导、思想上加以提高、认识上加以拓展,从而使业主和行政管理层能够将党的思想、主张以及党建文化植根于现代企业建设中。
4.共学沟通机制需要进一步总结推广,形成积极探索的良好局面。共学沟通机制是“两新”组织党组织教育引导企业业主、行政管理层的重要途径,要把共学沟通机制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作为基层党组织与业主、行政管理层沟通的基础性工作。共学沟通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党组织(负责人)与企业业主、行政管理层沟通的平等性、适时性,为开展党建工作创造了条件。上级党组织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要主动介入不具备与业主、行政管理层建立共学沟通机制的企业,带着上级党组织和政府的资源与下级党组织所在单位的业主、行政管理层进行共学沟通,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势。
D267
B
1009-928X(2011)06-0056-003
作者单位: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
丰都县教育委员会 丰都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学校绩效评估是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过程、办学成果进行指导、监督、评定的过程。实施学校绩效评估,是完善督导评估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内容;是更新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制度保障;是加强学校监督管理,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教育督导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认真组织并实施学校绩效评估,建立健全了学校绩效评估机制,促进了学校特色发展,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
一、完善评估体系,搭建学校绩效评估的基础平台
建立科学规范、导向明确、操作性强的评估体系是保障教育质量,促进学校改进的重要手段,更是对学校进行绩效评估的首要任务。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经过多次的修改调整,充实完善,现已基本确立符合我县中小学实际,具有相应特点的《丰都县学校工作绩效评估标准》。一是评估指标体系关注激励导向。我们在认真调研、全面总结以往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办学方向、内部管理、发展水平、办学特色”四个方面,立足激励导向,精心设计了40条C级指标。在办学方向方面主要突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学理念先进,面向全体学生,办学行为规范”等基础需要和基本要求的指标;在内部管理方向主要显现了“行政管理、德育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艺体卫、现代教育技术、后勤保障、安全稳定、党群建设、队伍建设”等学校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制度保障指标;在发展水平方面主要设置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学生习惯、品质、心理的形成,学业成绩、创新意识,基本技能的提高”等衡量整体质量状况的指标;在办学特色方面着重突出了“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创新、表彰奖励”等内涵发展指标。二是评估方法体系注重诊断指导。本着“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促进工作”的原则,我们有针对性地选取评估方法,形成了学校自评与县级复评相结合、定期督查与随访督导相结合、明查指导与暗查督导相结合的“三结合”评估方法体系。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我们按发展水平分类编组,实行梯次式和发展性评价。在督导评估过程中,对涉及“内部管理、教育质量、办学行为”等刚性指标的项目进行重点检查、仔细分析、科学诊断。在日常督查中,督导人员须深入学校,跟踪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掌握第一手资料,实实在在诊断问题,指导工作。三是评估操作体系侧重服务发展。评估操作体系主要是整个指标体系的实施环节和流程,没有科学严谨的操作程序,评估指标便缺乏抓手,难以操作,无法落实。因此,我们高度重视评估操作体系的构建,形成了学校绩效评估的“七步操作法”:第一步,布置工作,明确开展学校绩效评估的系列要求;第二步,评估组听取评估学校的工作汇报,观看音像和文字资料;第三步,评估组根据评估学校的类别层次、自评情况、汇报内容,拟出答辩题;第四步,学校负责人针对答辩题进行答辩、演讲,评估组依据标准进行打分;第五步,评估组现场随机抽机、确定班级进行实地检查,采集验证信息;第六步,评估组召开有乡镇政府领导、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民意测评座谈会,听民声,纳民意;第七步,评估组结合学校自评情况,侧重发展过程,依据提高幅度和发展的持续性,汇总并反馈评估结果。严谨的评估操作程序,切实调动了学校能动发展与创造发展的积极性。
二、严格过程督查,搭建学校绩效评估的承载平台
针对以往学校工作中的“重部署轻落实”、“重结果轻过程”、“重表象轻内涵”的通病,我们把学校绩效评估的重点放在平常的过程督查上。一是督查形式体现县级特色。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市县考核目标、专项重点工作”等内容,我们采取“随访督查、限时督办、月报月查、季度点评”四种形式,强化过程督查。每月,教管中心、直属学校和机关科室向督导室报送工作月报,督导室根据月报情况,开展随访督查,形成每月工作通报,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下达限时督办通知书。每季度,教管中心、直属学校和机关科室对照承担(分解)的目标任务进行自查,督导室综合教育中心工作、市县考核目标和专项重点工作随访督查的三项结果,形成季度综合分析报告,呈送教委班子成员审阅并督促整改。二是督查过程强化跟踪问效。利用开学视导检查、单项创建验收、年终绩效综合评估等时机,打着招呼深入学校,帮助学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工作建议,督查结束后将督查情况以书面形式与学校交换,由双方在督查情况反馈表上签字各存一份留作依据,帮助改进工作。同时,采取不打招呼的形式,直接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通过听课、访谈等方式,对明查指导时暴露出的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未及时整改的,在严格扣分的基础上向县教委提出处分建议责令限期整改。三是督查结果引领发展方向。我们把过程督查和学校绩效综合评估、学校干部考核同安排、同进行,把过程督查结果记录在案,按60%的比例计入学校绩效综合评估之中,同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和干部的任用调整直接挂钩。对过程督查的结果,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反馈,引导学校干部和教职工寻找差距,议定措施。同时,我们针对学校发展中暴露出的不足,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议教委采取不同方式,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的干部进行培训。强有力的过程督查,促使各校既抓决策部署、又抓检查落实,既抓终结评估、又抓过程监管,既抓必要的形式、又抓内涵发展,工作更到位了,更规范了,也更扎实了。
三、强化队伍建设,搭建学校绩效评估的智力平台
搞好学校绩效评估,提高评估结果的效度与信度,离不开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的教育督导队伍。为此,我们着重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充实督导专家队伍,提高权威性。2009年,我县任命了5名专职督学,聘任了10名兼职督学、8名特约教育督导员,建立了第一支督学队伍。他们既有来自县委、人大、政协、宣传部、人事局、编办、财政、发改委、教育等部门长期从事管理的领导,又有在教科所、中小学、幼儿园长期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的校长、专家。他们既有较浓厚的理论造诣,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丰都教育说得起“硬话”,讲得出“行话”。同时,我们还从机关科室、教科所、部分学校聘请了100名具有“学校管理、德育工作、学科教学、教育科研、后勤工作、教育质量评价、师资队伍建设、安稳工作”等业务专长的人才,建起了“丰都县教育评估专家库”。凡是教育督导室牵头组织的各类评估和验收活动,评估人员均从专兼职督学和教育评估专家库中抽调,他们进得了课堂,讲得出名堂,说得到点子,指得出路子,很受中小学校的欢迎,对推进素质教育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强化督导片区建设,增强规范性。我们将全县30个乡镇和12所直属学校划分6个督导责任区,并配备了责任区督学,直接责任到学校;出台了《丰都县督学考核办法(试行)》推进责任目标制和积分管理制,提高其履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完善了动态监控体系,责任区督学在通过电话、网络间周对学校访谈的基础上,每月必须深入学校进行一次督查,有效规范办学行为,逐步实现了全县学校管理信息的常态化。三是加强听课评课管理,突出务实性。我们在全县教育系统推行干部职工和教研人员听评课制度,教委班子成员每人每期听评课不少于20节,机关业务科室干部职工每人每期听评课不小于30节,其他科室(站、办)干部职工每期听评课不少于10节,旨在督查中小学教学基本环节落实情况;教科所、进修校干部和教研人员(教师)每人每期听评课不少于50节,旨在指导中小学教学基本环节落实情况;各教管中心和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教师)每年听完辖区内所有教师的课,每人每期听评课不少于50节,旨在督促和指导中小学教学基本环节的有效落实。得益于随堂听课、及时评课、当场评估的方法,各中小学教学常规得到了有效落实,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委在中共合川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委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依法行政这条主线,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导向,以严格规范文明执法为目标,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引智聚力为目标,构建内外协作机制
一是构建农委内部协作机制。在“检打联动”工作中,我委以法制工作机构为桥梁,要求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法制工作机构备案。法制工作机构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当事人,及时提出查处建议,要求执法机构迅速调查处理,避免例行检测与执法抽检“两张皮”。
二是构建农委外部协调机制。我区地处重庆西北部,毗邻四川省武胜县,极易形成监管盲角。为构建疏而不漏的执法网络,在合川辖区内,我委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协作,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对跨区域案件,我委扩大片区协查适用区域,案情上报、案情通报不局限于片区协查联席单位,进一步延伸至四川省武胜县、岳池县等周边省市农业部门。
三是构建辖区镇街协管机制。我委对涉及种子、农药、肥料、渔业船舶安全、农机安全监理等管理事项,与全区30个镇街签订了协管协议,择优选用协管人员140人,协助开展执法监管工作。在涉农纠纷调处上,充分发挥当地镇街协管人员的作用。通过监管领域的合理分流及监管力量的适度引入,委农业执法机构把有限精力投入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
二、以普法宣教为抓手,构建能力建设机制
一是注重提高管理对象法制意识。我委通过举办培训班、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全区农资生产经营者1650人、农产品经营企业300多家、渔船船员700多人进行农业法制培训。
二是注重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养。每年举办法律学习培训班,邀请法律实务专家讲解实务技能,对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网上法律知识竞赛,建立每月逢“十”集中学习日制度,着力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
三、以监督考核为手段,构建内控外督机制
一是强化内部监控。针对执法逐个环节,分别制定《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农业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等监督制度24项。农委法制工作机构不定期对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监督抽查,进行半年和年终评比考核,检查结果与评先创先、职务晋升等衔接挂钩。
二是强化外部督察。建立《农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和镇街农业服务中心人员作为评委,对农业执法机构的法制宣传信息报送、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行政执法创新等方面逐项打分。对执法机构评分达95分,排位前三名者,评为先进执法单位;低于85分者,在全委公开通报批评,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向我委作书面说明,给予警告、限期整改,并承担因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对执法人员评分达95分以上且排位前六名者,评为优秀执法人员;低于85分者,将取消其执法资格,调离执法岗位,并取消年终奖。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首要的是搞好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范,建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特别重要的是要完善参与型及自治型治理结构,重视对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培育,通过对社会管理领域进行过程引导和规范,实现政府对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有意识引导、调控和激励,形成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要确立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要促进社会活力而不是要限制社会活力,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强调要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倡导不同的行为模式,倾听不同的利益诉求,重视沟通与协调。社会管理创新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同时要尽可能地兼顾各方各类利益。但是,强调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绝不是不能损害任何利益,绝不意味着不能采取任何强制性手段。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中的利益调整要着眼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要引入行政过程论,对各方各类利益进行综合的全面衡量,依法作出科学合理的裁量判断。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依赖于不同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的相互交流和撞击,依赖于开放性、自由交流、容忍不同观点的环境,更依赖于相关各方全方位参与管理、决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本报讯(特约记者 陈旭 王志高)3月2日,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听取9个领导小组工作情况汇报,明确今年工作要求,研究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责任落实。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主任李小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推动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持续加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副省长、省综治委副主任傅自应主持会议,省综治委副主任徐安、孙文德、毛伟明、张新民出席会议。
李小敏指出,省综治委承担着组织协调指导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切实履行好这一职责,要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综治委、领导小组和专项组、成员单位三个层面的定位和作用。综治委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协调机构,在机构设置上具有综合性,是各级党委政府在不改变各部门社会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组织协调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综合平台;在力量组织上具有整合性,基本整合了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各方面力量;在工作指导上具有聚合性,通过综治委这个综合平台,把打击与防范、惩治与教育、管理与服务、当前与长远、治标与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推进各项工作。各领导小组及专项组作为社会管理各项重点工作的承担者,在推进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搞好制度层面的设计,抓好相关政策的研究,谋好阶段推进的思路,引导重点工作开展;发挥主推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具体责任,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深入进行、取得实效;发挥主攻作用,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攻坚,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各成员单位作为综治委、领导小组及专项组工作的基础,要立足自身职能,围绕重点工作,深入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深入抓好落实,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尽到应尽的责任。
李小敏强调,省综治委要按照“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推进落实年”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大组织推进力度。要健全运行机制,重点抓好定期会商、情况报告、督促检查和考评奖惩等四项制度建设,形成综治委抓领导小组、专项组和项目牵头部门,领导小组、专项组抓成员单位,项目牵头部门抓协作部门的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各项任务逐一落实。要强化项目推动,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工程60个项目任务,由9个领导小组牵头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时序进度、工作目标、项目载体和推进措施,一个一个攻坚克难,确保项目做实、早见成效。要注重典型培育,省综治委要结合省综合试点工作抓好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培育工作,各领导小组和专项组要紧密结合综合试点工作和联系点共建活动抓好专项工作典型经验培育工作,形成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和样板,发挥示范导向作用。要落实工作责任,通过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等形式,严格落实部门责任制、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形成牵头部门主动担当、协作部门主动配合的工作格局。
傅自应要求省综治委各领导小组、专项组和成员单位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做到明确责任抓落实,准确把握各自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中的职责任务和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增强工作的计划和主动性,按照时序进度扎实推进;攻坚克难抓落实,紧紧围绕年初全省政法工作会议暨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推进会明确的今年要重点突破的七个方面工作,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进行攻坚,着力解决社会管理中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合力抓落实,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力量整合,强化检查督办、强化跟进措施,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会上,省综治委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孙文德、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治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新民、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缪蒂生、“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邵军、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沈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万闻华、政策法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丁巧仁分别汇报领导小组成立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和今年工作打算,护路护线联防工作领导小组作了书面汇报。
肖若海要求,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障群众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要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简化、公开办事程序,制定出台公共服务奖惩机制,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完善各类便民为民服务机制,制定服务标准,推行承诺服务。积极整合服务群众的力量资源,加强群众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权利,积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建立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加快信访信息系统建设,确保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三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中梳理、归口办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四是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和督查督办机制。要加强督查督办,进一步健全完善督查专员制度,负责对重点问题和案件实行“点对点”跟踪督查和备案管理。五是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要将群众工作情况作为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衡量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主要领导政治水平、政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
深圳将全面建设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http:// 2007年10月08日06:40 深圳特区报
李鸿忠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1+7”文件
深圳将全面建设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培育和发展一批能够承载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
【本报讯】(记者叶晓滨)深圳将通过3到5年的努力,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社会工作人才配置机制,培育和发展一批能够承载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9月30日,市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及薪酬待遇、发挥民间组织在社会工作中作用、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社工义工联动等7个配套实施文件。作为我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1+7”文件的制定出台,初步搭建起了具有深圳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为深圳全面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社会工作跨越式发展绘就了蓝图。(下转A2)
市委常委会议强调,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工作,把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提到了历史的高度,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一项全局性战略任务,是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的迫切需要。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应当带头落实好中央和省的要求,加快推进步伐,力争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上尽快实现突破、探索新鲜经验。
职业化、专业化是发展社会工作的基本前提。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都经历了从志愿性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过程。“1+7”文件解决了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定位和社会角色问题,要求把通过国家考试的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并就组织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建立社会工作者登记制度、推行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聘任制度、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考核评估制度做出了规定。今后,全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将聘用经过国家考试、具有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资格证书并登记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人才。文件还规范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职位体系和相应的薪酬待遇,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机制、职业晋升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合理流动机制、表彰奖励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保证在全市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待遇不低于同等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
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1+7”文件提出,要大力开发社会工作岗位,研究建立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体系,积极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探索转换和引进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配置办法。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按对象设岗位、以需求定数量的原则,在不新增行政、事业编制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与救助、青少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矫正、监所管理、禁毒、残障康复、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领域推进社会工作,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要认真做好现有实际从事社会工作人员的提升转换工作,对在已设定的社会工作岗位工作,但尚未取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开展分期分批分层培训,逐步做到持证上岗。对于已设定的社会工作岗位,新录用人员则必须取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并经过登记。
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承担者,也是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承载者。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对于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社分离、政事分开和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形成“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的社会工作运行格局具有重要意义。“1+7”文件提出,要按照“多种渠道、整合资源”的思路,以“三个一批”的办法分类培育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即结合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一批可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事业单位改造转化为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选择一批现有的民间组织,按照承担社会服务工作的要求规范整合,使之成为符合条件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创办一批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同时,要优化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培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改革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的注册登记办法,建立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制度,建立民间组织孵化基地,加强对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
推进社会工作,既要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又要发动公众广泛参与,发挥义工的协助、参与作用。为此,“1+7”文件提出,推行“社工+义工”联动发展模式,形成“社工引领义工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服务”的局面。通过向义工组织申请义工和招募新义工等方式,使每一名社工固定联系一定数量的义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继续在全社会广泛普及义务服务理念,将义工培训纳入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规划,提升义工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1+7”文件提出,要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社会工作管理体制。在社会工作的运行机制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社会工作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政府与社会、市与区、社会工作行政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社会工作的发展合力。要确立财政资金对社会工作发展的主渠道作用和导向作用。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完善公共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财政支持机制,使公共财政成为社会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
按照“1+7”文件的要求,我市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将在全面规划和制度设计的同时,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确保质量。
中国拟2020年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2011年11月08日 18: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据了解,该意见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在中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意见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据了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后,中央组织部联合民政部等14个部门组建政策研究起草组开始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门意见,同时由民政部在全国165个地区和260家单位开展试点探索。经过四年多时间,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起草组研究形成了该意见。
据悉,意见全文约7000字,共分为6个部分,包括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等。
意见提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中国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
针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亟需解决的几大重点问题,意见提出:
--在专业教育培训方面
要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合理配置培训资源,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建设,推动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
要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要对下派基层锻炼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和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大学毕业生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
--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方面
要研究制定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以基层为重点,特别是城乡社区要注重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因素,分类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要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同时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
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薪酬保障机制、表彰奖励制度,以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要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重视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
意见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相配套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
各级政府要将应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引入竞争机制,规范购买程序,完善购买方式,建立综合绩效评价机制。逐步加大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大力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一、精心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落实有章可循。64个单位坚持把制定高水平、有特色、可操作、能见效的整改落实方案作为这个阶段重中之重的任务,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一是突出重点、结合实际,确保整改落实方案高标准高质量。各单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与谋划下半年工作、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党组的整改落实方案,书记和区长亲自挂帅,紧密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民计民生、建设和谐河东和提高领导水平等八个方面,制定了45条实打实、硬碰硬的措施。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区政协党组围绕各自职能,分别制定了18条具体措施的整改落实方案。各单位也按照“四明确一承诺”的要求,积极与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党组的整改落实方案“对表”,较好地形成了相互衔接、相互印证、相互协调,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快速行动的良好局面,区委组织部、区委办公室、区楼宇办、区民营办和区创意办等单位还把整改落实方案列成条款式,使整改措施更加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直观化,确保了整改落实方案高标准高质量。
二是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确保整改落实方案切实可行。通过召开部分单位负责同志座谈会、向“两代表一委员”印发书面材料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对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党组整改落实方案的意见建议,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各单位坚持单位主要领导、区级分管领导、区委指导检查组和区委学习实践办公室“四把关”制度,保证了整改落实方案指导思想明确、整改重点突出、整改措施有力、整改时限合理、整改责任具体,具有较强的务实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三是公开承诺、集中整改,确保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区委、区政府结合整改落实方案,围绕发展急需、社会急待、群众急盼的内容制定了近期集中解决的10项具体整改措施,向社会公开承诺。区建委、区市容委、区房管局、区环卫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16个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制定了65项近期整改的具体措施,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全面接受群众监督。
二、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推进整改落实见成效。64个单位着力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全力推进整改工作落实,取得了四个方面成效:
三、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区级四大机关和各单位着力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全力促进河东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超常规发展。
区委、区政府在“5+3”重点工作推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建立了重点项目责任机制,提高了创造力和执行力。积极制定区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年底前推进机构改革,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工作职责,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区纪委研究建立《河东区重大项目风险预警机制》、《河东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制度,为河东区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区委组织部进一步健全完善《河东区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积极制定河东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加大干部交流工作力度等具体措施,为河东区科学发展提供了组织和人才保障。区委宣传部完善了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制度和河东区选树典型制度及全区舆情信息工作机制等,为河东区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工商河东分局健全完善了《工商河东分局支持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等5项制度规范,进一步优化了河东经济发展环境。区环卫局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机制,采取市场化招标的方式,将十一经路等7条道路、161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作业外包给实体公司,实现了管干分离,提高了管理效能。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大大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由于工作务实、扎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党组学习实践活动群众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达到100%,其中满意的占99.7%。64个单位满意度测评中,满意和比较满意100%的单位61个,占95.3%;满意和比较满意95%以上的单位3个,占4.7%,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监督检查 坚持从严排查隐患
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预防理念, 针对各个时期、各个行业特点, 持续深入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全市全面排查
采取“企业自查自纠、镇街全面排查、部门执法巡查”相结合的方式,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 对各行业领域进行拉网式检查, 做到横到边、纵到底, 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实现了隐患排查全覆盖。针对工矿商贸行业企业特点, 重点开展了以“查制度执行、查现场管理、查事故隐患、查责任落实、查教育培训、查职业卫生、查应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七查”活动, 督促指导企业加强安全管理, 及时治理纠正各类违规违章行为。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 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 逐级建立并落实从市级分管领导到监管部门和镇街分管领导、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 并建立完善了隐患排查治理基础档案, 确保了排查不走过场、治理不搞形式。
专家诊断检查
充分发挥专家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中的重要作用, 依托辖区大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特有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抽调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成立了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工商贸3个专家组, 集中开展专家查隐患活动。对重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诊断式”检查, 对安全隐患进行专家“会诊”, 帮助指导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提高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专业化水平。
重点时期巡查
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职责, 将全市所有行业领域分类划分, 组成了25个安全生产专业领导小组, 将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明确到了分管市级领导、责任部门和配合参与单位。每逢“两节两会”、夏季汛期、“十一”国庆等安全生产的敏感期、关键期, 组织各专业领导小组, 由市级领导带队, 对监管职责范围内的行业领域进行专业检查,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各种场所、各个部位、各个环节进行反复排查, 对发现的隐患能整改的, 坚持当场整改、当天整改。整改难度较大的, 全部登记建档、限期整改, 并做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整改时限、整改资金、应急救援和监控措施“六落实”。
强化治理措施 坚持从快整改隐患
隐患是滋生事故的土壤和温床, 隐患不除, 事故难绝。为切实抓好重点隐患的治理、监控和整改, 莱州市建立健全了“四个机制”, 强力推进各类隐患整改工作, 确保了隐患按期整改到位。
责任落实机制
定期调度分析、整理汇总全市各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情况, 对确定的较大隐患进行梳理分类。对每处隐患所涉及的责任单位、工作任务、整改时限及分管市级领导逐一进行细化分解。采取召开会议、印发文件等形式提出整改要求, 把隐患整改责任落实到了每名分管市级领导和每个具体单位。对可能造成伤亡大、损失大、社会影响大的重大事故隐患, 提交市政府挂牌督办, 并由市长签发《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指令书》, 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实践证明, 这一做法措施硬、力度大、效果好。近年来, 利用这一手段, 莱州市先后对非法尾矿库排放点、危化品加工企业安全条件不达标、海上非法采运砂石、油气输送管道非法占压等一批重点隐患进行了挂牌治理, 均取得良好成效。
资金投入机制
充分发挥全市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引导作用, 带动镇街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加大对重点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 为隐患治理工作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近年来, 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 300万元, 先后扶持治理了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渔业生产等重点行业领域和危及公共安全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的隐患治理项目, 彻底治理了一批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 有效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动态管理机制
加强隐患整改期间的动态监控, 组织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不间断地对隐患部位进行监督检查, 分析隐患危害, 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和监控措施。同时, 加强隐患整改情况跟踪调度, 定期在全市通报隐患整改进展情况, 加快了隐患整改进度, 确保了隐患整改效果。
验收销号机制
对重点隐患建立“一患一档”台账, 包括隐患整改表、监督检查记录、隐患图片资料、整改方案、相关会议记录、督查记录、验收合格意见等资料, 对每处隐患整改过程进行全面记录。整改一处, 验收一处, 销号一处, 实行“排查、整改、验收、销号”规范化管理。近年来, 莱州市整改消除了一大批隐患, 及时堵塞了漏洞, 其中整改消除重点隐患176处, 有效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强化制度保障 坚持从实防控隐患
建章立制堵隐患
在全市规范建立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安全生产专家组工作制度、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制度等规章制度, 促进了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确保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同时, 强化源头监管, 严格执行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 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 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 从源头上杜绝了安全隐患。
重点监控查隐患
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 完善了25处重大危险源管理库, 建立了市镇村企四级监控网络, 做到了分级管理、措施到位。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海上运输、渔业生产、消防、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特种设备、液化气和钢瓶、农机、石材加工和废旧塑料加工等15个行业领域实行重点监控, 持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坚持重点时期派驻安全督导员制度, 强化了重点部位管控力度。为及时查改隐患, 加大宣传力度, 畅通12350举报电话, 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监控, 累计查处群众举报120多起, 有效提升了隐患治理效率。
严格考核除隐患
【关键词】 职业高中;体育工作;健全机制;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01
一、前言
近年来,全国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显示,连续多年的学生体质下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的最为明显的是耐力、速度、灵敏、爆发力等力量素质呈现出进一步的下降趋势,学生的视为、肥胖率问题高居不下,令人担忧不已。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国家于2007年开始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全国阳光体育运动虽已实施多年,对提高学生的体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现实来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状况并不理想。
二、全职高中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社会上存在着丰富的体育资源,但是阳光体育的开展却得不到社会上的充分支持。
(2)学校和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家长对阳光体育的认识不足。
(3)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执行力度还不够。
(4)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够,场地设施不足,难以满足学生日常体育活动的需要。
(5)老龄化的教师结构让教师对教学产生疲急感,在教学中缺少相应的激情。
(6)课外体育俱乐部得不到有效的组织与发展。
(7)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三、全职高中阳光体育的构建
1、政府引导,营造全民健康生活社会氛围
独木难成林,一个全民热爱体育运动的社会氛围,才是阳光体育运动的最大助力,也是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基础。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政府职能及新闻媒介,倡导健康生活和健康文化,要把公民健康作为公民理想生活的重要理念进行广泛、深入的倡导和宣传,使社会公众普遍树立健康是福、健康为先的生活理念。逐步改变只注意学习,不重视健康的理念,帮助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树立起科学的认知观,帮助公民树立健康不能透支、健康与学习必须两手抓的健康生活理念,从而在全社会形成热爱体育运动的深厚氛围。
2、各方参与,増强阳光体育运动理念认同
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一项体育活动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要营造出良好的宣传氛围,适度地利用好社会舆论,让人民群众把目光集中在这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活动的内涵和对青少年的作用,利用全社会人民的影响为和支持来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要引导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和家长等参与各方,以正确眼光看待阳光体育运动,使他们充分认识阳光体育运动是一种能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活动,其价值并不低于文化学习。
提高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和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加大投入,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巧完善的体育场地和充足的体育器材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保障,因此体育场地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更新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各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大对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确保专款专用,补充新型器材设备的同时也要定期对原来场地器材进行管理维护,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除此之外,政府各部门还要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学校么间的资源共享,对特别困难的学校给予相应的帮助。
3、完善组织,大力发展课外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
课外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是学校开展体育体育活动的一种新方式,学校可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组织不同类型的体育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可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更能带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学校应当对体育社团的组建与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怀,打造出属于学生自己的体育文化活动,让其成为学生活动中一项不可缺乏的内容,这样既丰富了学生课外的体育文化生活,也能改善学校原来较为单一的学习生活情况。
4、优化师资,不断优化体育教师人员结构
首先,要转变人们对体育教师的认识,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地位,确保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与其他教师享有同样的权利,使体育教学工作能够更好更快地开展。
其次,要改善老龄化的体育教师结构,过于老龄化的教师结构容易让教师对教学产生疲急感,失去对教学改革创新的精神,因此学校要注意吸收新鲜的血液,大胆启用年括有为的教师,保证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年龄结构。
再次,要对体育教师的专项结构进行调整,引进一些急需的专项教师。学校也可以通过組织体育教师进行专项技能的培训,让教师在掌握自己原有专项的同时,学习一到两门新的专项技术,做到"一专多能",确保在体育教学时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最后,学校领导要注重对体育教师的后续培养,特别是对年轻体育教师的培养。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教学论文评奖等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通过教师技能大赛等提高体育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同时也要多组织各校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健全机制,完善现有蓝誓管理体系
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现有监督管理体系,细化考核指标,加强对学校开展情况的监督工作。主管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做到定时检查指导和不定时抽查评价。还要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办学质量考核指标,让学校升学率的高低不再成为评价办学质量的唯一杨准,对体育活动开展较好的学校提出表扬,对开展情况不好的学校进行批评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学校真真正正的把阳光体育工作落到实处,柱绝欺上瞒下,表面应对的事情发生。
四、结语
体育课堂教育始终是阳光体育运动展的主要场地,而一旦连课堂时间都不能得到保证,那势必严重影响到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并且笔者认为,体育课堂要多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教育。特别是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磨炼青少年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广少.“阳光教育”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4,01.
【怎么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推荐阅读:
健全改进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09-06
关于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议06-07
健全计生工作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06-16
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07-13
健全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的若干对策10-14
乡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工作总结05-25
关于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06-13
管理体系健全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