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全的人格班会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养健全的人格班会

培养健全的人格班会 篇1

一、时间:2010年10月25日

二、地点:绵德中学科技楼多媒体课室(班级:214班)

三、班会主题:健全高中生的人格

四、班会背景:据调查,绵德中学学生的心理素质显著低于广东总体常模分数(p<0.05),其中合作能力、适应环境能力、乐观和意志分数低于广东总体常模分数,另外,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能力、调控情绪的能力、进取心、意志力等等得分也相对较低。根据绵德中学214班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以提高合作能力、注意力为重点,开展以“健全高中生的人格”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五、班会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他们懂得合作的力量,培养团队精神,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2、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强调注意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3、通过游戏“找零钱”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要懂得互相尊重和珍惜。了解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团队整体的协调能力。

4、通过主题班会健全学生的人格。

六、班会准备:

1、召开班干部会议,广泛采取学生的创意想法。

2、全班学生参与,主持人一男一女。

3、准备道具:报纸

七、活动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主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品和游戏配以音乐的轻松形式进行合作能力和注意力的培养。

八:班会过程:

1、布置会场,学生进场。

2、班长开场舞:街舞(1分钟)

3、主持人致词,宣布班会开始。(1分钟)

4、踩报纸(时间:10分钟)

游戏规则:

(1)、把全班分为三组,每组各派四名代表

(2)、把三张4开的大报纸打开放地上,每四个人站在一张报纸上面,坚决不能有任何一只

脚触地;

(3)、四个人都站好后,开始记时,坚持十秒,算过

(4)、第二轮,将报纸对折,四个人想尽办法站在上面,那怕人背人也可以,计时,坚持十

秒,算过

(5)、第三轮,再对折,规则同上。

直到一队达到极限

胜败:那队的报纸折到最小,人越多并且人在上面能坚持十秒算胜。

主持人提问

在游戏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先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1)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能力非常重要

(2)解决问题的思路要突破限制,要敢于尝试、大胆想象

5、火眼金睛(10分钟)

游戏规则:

(1)给出几幅图片,从简单到复杂,请学生注意观察,找出图片中有什么东西。

(2)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看看哪一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的数目最多。以时间少,答案最接近的一组为胜方。

主持人提问:

(1)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游戏?或说考验了大家哪方面的能力?

(2)大家认为注意力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起到的作用大吗?

6、找零钱(10分钟)

游戏规则:

(1)男生代表1元钱,女生代表5毛钱。

(2)由主持人说出具体价格数目,由男女生自由组合,最快组合完毕的即为获胜者,落

单或者组合错误的则视为失败。

主持人提问:

(1)这个游戏让你懂得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要懂得互相尊重和珍惜。合作的重要性,团队整体的协调能力。

7、总结班会(2分钟)

8、播放音乐《shining friends》,全班一起唱,随着音乐结束主题班会。(4分钟)

总结:(指导老师意见:此次班会主题鲜明,能扣住“高中生健全人格”这一主题,主题活动形式多样,通过学生亲自动口、动眼、动手来加强对“健全人格”塑造的体验,取得良好的效果。)

培养健全的人格班会 篇2

在文理分班后,一个崭新的班级———高二(6)班成立了,和许多班级不同,六班是由来自9个不同班级的39名同学组成的新集体。可就是这样一个班级,在学校的关注下,年级主任以及班主任悉心的带领下,在不同形式内容的班会课的引导下,渐渐地,从一盘散沙蜕变成了一个凝聚力极强的新集体。

1“责任与青春同行”主题班会,提升学生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根据本班实际,邀请几名学生讲述自己典型事例,以感染其他同学。班会上同学踊跃发言。通常班里出现一些问题,我都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展开民主讨论,让学生自己剖析自己,自我评价。正确的集体舆论的形成,优良班风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通过班主任的艰苦劳动和细致工作,在集体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班级管理上,笔者并不倡导盯班管理,事事亲力亲为,笔者更希望班级里人人主动做事,班级内事事有人去做。这样就要让每个学生明确:在一个班集体中,大家都是集体的主人,应该有当家做主的精神,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自觉为班集体建设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义务。这样我们每一个人在集体中的存在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比如擅长组织节目活动的同学,就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比赛,为班增光;体能好的同学就积极参加校运会,不够好的可以做后勤工作;每个同学都要认真学习,做好自己的职责(卫生、纪律、跑操……),遵规守纪,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使班集体不会因为我而扣分;班委成员则更要发挥带头作用,敢为人先,带动班集体积极向上。新的生活,新的学习,新的征程,应首先从爱我们的集体开始,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2“优点轰炸”主题班会,让孤立“问题”学生融入班级大集体

针对班级一位同学心理年龄较小和不合群,笔者组织了一次“优点轰炸”主题班会,通过说同学的优点,让同学看到他的优点,笔者故意先抓到他的名字,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同学说他特别义气和正直,有的说他和老师相处的特别好,还有的说他知识面很广,经常钻研很深的物理知识……我趁机提议大家向他学习和各科老师处好关系,同时建议他也要和班级同学多沟通交流。他自己也很受触动,周日晚上返校给教室带来一盆多肉植物盆栽,据说他已经养了好几年了。之后与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近了。

3“珍爱青春,等待美丽”主题班会,帮助学生解决学生情感困扰

这个班会让学生明白,青春期萌生对异性的喜爱是正常的,没有才不正常呢!但人生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主题,那只是人生中一段美丽的风景。既然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求学道路,为了到达终点,就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陈丹燕老师在《阶梯教室的六个下午》中说:“感情的事,是如同烟花一样的,常常只能燃放一次的,也许当时觉得没有什么,但如果回过头想想,早早地将自己的烟花燃放在没有人看,没有人懂,没有人祝福的夜空里,这是很可惜的啊。”

“规范答题,诚信应考”的班会,使学生明白:会,下笔就要得分,不得分,就是不会,就是学习环节和考试能力存在问题和漏洞,必须专注课堂和规范作业,完善解题能力!“但求耕耘,不问收获”告诉学生要做足过程,而不是一味看重结果,全力以赴的准备过程才是最宝贵和值得回忆的经历!“文明是一种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了文明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笔者班级全体同学在这些班会的有效引导下,跟随集体的脚步,注重时代感和创新精神,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共同营造了纯正的班级风气和良好的班级氛围。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班风是班级的灵魂,班风是班级建设的核心,是引领班级前进的旗帜。“班风正才能学风正,学风正才能成绩好”。优良的班风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同学们上课认真听讲,与各科教师积极配合,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班里的日常中,在取得各科优秀成绩的同学带动下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课间少了嬉戏打闹,少了扎堆闲聊的声音,多的是同学们讨论问题,合作学习的声音。通过同学们间的学习交流,提升了同学们的整体成绩。同学们也你追我赶,丝毫不示弱,形成了一个学习的良好循环。在这成绩提升之中,各科课代表也是功不可没的。尤其是语文和英语课代表,尽职尽责,让班级同学以振奋饱满的状态开始每一天:早读时,从7∶25开始朗读到7∶35后再由课代表组织默写文言文或者听听力。课前,课代表们找到教师帮助教师准备课堂教学内容。课后,课代表们及时向教师反映同学们在课上遇到的不解的问题,以便教师能够针对性地解决同学们的问题。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这些,六班在高二和高三的历次考试中取得了名列前茅的不俗成绩,每次常规量化评比都能成为年级常规量化评比标兵。高三上学期,笔者班级很荣幸地由学校推荐,最终获得“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称号,极大地鼓舞了班级同学。

除班会之外,笔者还采用了一些别的方式:如有意识、有计划地通过对学生道德的谈话,及时表扬和批评那些典型事例;经常性地、有计划地组织好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来增加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以上这些点滴班会经验让笔者觉得:主题班会要有针对性,有许多主题班会尽管形式上热热闹闹,但活动实效却总是平平,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班会的选题大、空、旧,针对性不强。因此,班主任在举行主题班会前必须做好调查研究,把握学生所关注的、所需要的、所追求的以及他们正在面临的各种具体矛盾和问题,对症下药。比如,针对学生“上课不发言”“自习课吃零食、聊天”“作业不按时完成”等坏习惯,我们可以开展“告别坏习惯”主题班会;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可以开展“莫让年华付流水”主题班会。再如,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过程往往得到过多的关爱,心理偏差屡屡发生。对于他们来说,正确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自立能力、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抗挫折能力、拼搏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宽广的胸怀、热情开朗的性格等,都是亟待培养的个性心理品质,为此,学校可开展“你是独生子女吗?”“成长的乐趣”“花开的声音”“花样童年”等主题班会活动。有的偶发事件,在意想不到之中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班主任要反应敏捷,果断决策,及时确定主题。总之,主题班会活动切忌泛泛而谈,眉毛胡子一把抓;切忌仓促上马,缺乏调查研究;切忌大而空,疲于应付、流于形式。

主题班会还有要注意形式要多样性。不同主题的班会活动,其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比如论理式班会、演讲式班会、交流式班会、文艺式班会、竞赛式班会、辩论式班会、实践式班会、模拟式班会等。即使是同一主题的班会,也应该根据学生对象和学校现有条件灵活选择。只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才能适应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满足他们渴求新知、增长才干、关心时事、抒发情感、走向社会等多方面的诉求,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总之,主题班会不仅要在内容和主题上要做到针对性、教育性,而且在形式上要讲究艺术性。开好一堂主题班会,不但能活跃气氛,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更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心灵上得到陶冶和涤荡,使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融会进学生的心灵之中,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

怎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篇3

一、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

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因此,教师平时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仪表,穿衣得体大方,讲话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能用尖锐的话语挖苦学生。总之,教师的教态优美、庄重优雅的举手投足、亲切热情或幽默睿智的神情,都能使学生产生愉快感,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同时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教师的知识越深厚,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越全面,教学的效果就愈好。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因此教师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时刻让学生觉得你永远是一个好老师。这个“好”的全部就像“润物细无声”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

二、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在学校,学生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不要忘了渗透德育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是学校专门安排来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的,可是有些老师认为平时的语文或数学课都讲过关于思想品德的话题了,就没有必要再上思想品德课了,反而用来上语文或者数学。正是因为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占用其他课时间讲习题或布置大量作业,那么学生对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其实每个教师都要树立科学的德育观,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河壮丽、历史悠久,人民勤劳的智慧,革命时代勇敢的英雄……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愿望和热情。数学课中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审美情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培养健全人格最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集体生活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集体的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合作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造合作机会,让学生学会合作。比如课堂上可以分组让学生讨论问题,或者分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作业;布置劳动,搞卫生的时候,分组比赛完成。此外,学校应该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篮球赛、接力跑、合唱比赛、歌舞文艺表演、成语接龙比赛等,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人人参加,人人有用,集体是我家,我是集体一员,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创造出成功的喜悦。

四、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

现代家庭中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自尊心强、自私、霸道、任性、敏感,与同学相处常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小学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学会人际交往、适应学习生活、融入集体生活的基础阶段。那么,要教会学生与人和谐相处,老师首先教会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只有理解了别人的难处,才会宽容别人的过失。当学生与同学发生摩擦时,告诉学生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会犯错误,让学生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自我反思,使其做到主动认错,才能与同学融洽相处,赢得更多同学的喜爱,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自己宽容大度的可贵品质。其次是培养学生的爱心。一个人没有爱心,就不会替别人着想,更不会和别人好好相处。而感恩是爱心的第一步。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懂得自己享受的美好生活都是社会给予的,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是父母的心血换来的,自己生活中的细微照顾都凝结着父母的爱。在点点滴滴中,懂得理解与接受、体会,并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开展一系列感恩活动。除了培养学生感恩,老师也从学校的一草一木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爱护集体,关心身边每一个人。平时教育学生多做好事,让学生感受到助人的乐趣。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有谁不喜欢和一个充满爱心,善解人意的人相处呢?

中学体育中健全人格的培养论文 篇4

一、中学体育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健康体魄是形成健全人格的生理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强健体魄,人很难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工作和学习,也难以成就人一生的事业。有强健体魄,才能形成愉快乐观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较高的情商,才能对自己和他人、对社会有一个理性客观的认知。中学阶段的体育任务,就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身体素质是所有基础中最重要的一项。因此,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从人的气质类型来看,人的气质类型包括抑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胆汁质四种类型,其中,抑郁质属于弱型。尽管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各有其优缺点,但总体看还是多血质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神经类型较强,属活泼型,神经过程平衡,有较大的灵活性。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体质较强的学生多倾向于这种类型,这些学生开朗乐观,人际关系良好,意志坚定,自控能力强,学习效果好,喜欢一些富于挑战性的工作,有进取心,表现出良好的人格特征。

二、体育教育有助于学生人格稳定发展

人格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以下人格特征:较强的求知欲望、较弱的是非识别力、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情绪不稳定,容易走极端等。面对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升学压力,当他们的学业成绩不理想、学习负担重、精神压力过大,或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时,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能通过恰当的方式及时疏导,就会形成人格障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人格具有稳定性,但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是一成不变的。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的生理或心理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人格特征的改变。一个学生身体素质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低或家庭的不幸,都容易养成做事粗心大意、心理自卑、萎靡不振、意志薄弱等人格特征。如果教师能利用恰当的`时机,创造良好的环境,或通过体育增强其体质,也能使其养成自强自信、端庄谨慎、细心负责、踏实肯干等人格特征。

三、体育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有心理研究实验表明(不仅如此,我们自身也有体会),人在运动后积极情绪增多,消极情绪减少,能坚持20分钟以上的体育活动,就可以改善人的心境状态,缓解焦虑与紧张情绪,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而如果能坚持长期锻炼,就能产生长期情绪效益。中学生多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可以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使情绪始终保持在一种比较稳定、积极的状态。这种心态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长久的、旺盛的精力,增强学习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用开朗开放的心态与他人交往,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如果学生能将体育锻炼的习惯终身坚持,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体育运动还可以增强人的亲社会能力。人有社会交往的需要,人类的心理病态,很多是由于社会交往的缺失而造成的。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疏远、冷漠,不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体育锻炼就不失为一个增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好形式,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的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有利于学生忘却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体育运动还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人际关系的亲疏,都会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使人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学生在一次次比赛或其他体育运动的历练中不断认识自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社会所认可和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就能够使自己成为容易被他人接受、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四、总结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蕴含着的丰富人格教育资源,把体育教学的技术性功能和育人功能有机结合,妥善利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简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篇5

(钱娇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401331)

学术课堂是一个课堂之外的大讲坛,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讲座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学习到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知识。在研究生阶段,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研究好本专业的知识,就需要从各个方面去获取信息,寻找创新点,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学术讲座这么好的资源,我们应当要好好利用,海纳百川,同时认真及时的做好总结,以便参考。1,《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专题讲座-基于人格的社会层面知识》学术报告

2011年12月10日,我在凯撒报告厅参加了赵石屏老师的关于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赵老师着重探讨了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途径。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首先,教师要言传身教,协调影响,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道德概念和丰富到的知识;其次,教师要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情感生活的典范;其次,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第三,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感情。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首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现实的到的活动;其次,教师应该根据道德意志品质上的差异因材施教;第三,通过到的榜样来激发学生道德意志,锻炼的自觉性。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首先,帮助学生形成稳定强大的道德动机;其次,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行为方式;第三,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2,《谁的青春有我狂---大学生生活深度反思》学术讲座

2010年9月23日,我在图书馆报告厅参加了周小燕老师的关于大学生活的讲座,受益良多。伴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增加,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大学生态度与大学生对社会的思考综合成一个非常意思状态,一方面,大学生是社会最有活力的单元,另一方面,社会给大学生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大学生对自身的前途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对学习的思考都处于一个矛盾的状态中。每个人都在询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的社会权重是什么样子,大学生对社会的需求与大学生活怎样进行取舍。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一方面给大学生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很振奋人心的压力,因为社会的发展已经给大学生一个较为公平的,每个人都有机会的舞台。社会的与媒体压力给大学生的不仅是期望,而且是指引。社会期望大学生的成功和回报社会,这个期望不只反应在对大学生的肯定上,也反应在对大学生的批评上。社会关注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大学生的心理与学习压力,大学生行为准则,大学生道德标准与道德建设,大学生就业环境与生活压力等等。从大环境开看,我们的优势包括综合知识的广范和普及,互联网的巨大发展是知识前所未有的开放化,知识服务的进步,以及社会需要的明确化发展,这些都为我们的人生规划提供了一切需要的条件,也为提出了挑战。从我们的现状分析,中国的逐渐富裕也使我们的家庭能够提供一定范围内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支持,学校的扩招和国家教育的重视使我

们可以接触到甚至学习不同等级的科技成果。但于此同时,知识的爆炸,社会需求的明确化,知识的开放化大大的加剧了大学生的竞争,这个竞争是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竞争,工作经验的竞争,更是学习效率的竞争,就像否定错误等于肯定正确一样,大学生也在竞争中不但在体现自身价值,也在竞争中被社会淘汰。知识的爆炸对大学生来说同样是双刃剑,知识的广度发展使大学生更能充分的选择知识的学习,但也促使了大学生在知识选择上迷失几率的增长,尤其在当今学习效率竞争的社会中,这个劣势也越加明显。如何弥补劣势,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3.《社会学视野下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和形象塑造》学术报告

2010年10月13日,我参加了陈洪老师的学术报告活动,获益不少。正如陈老师说的,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我们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我们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例如,喜欢玩网络游戏并不代表会喜欢或有能力开发网络游戏;不要以为有兴趣就意味着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过,我们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如果对数学有天赋但又喜欢计算机专业,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做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4,《中国传统文化与经典解读》学术报告

2010年10月20日,我在图书馆报告厅参加了王于飞老师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讲座,加深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为其渊薮;如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则以儒、道二家为其归致。东晋以后,历南北朝隋唐,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释氏之典籍与统绪因而也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机

组成部分。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唐宋以降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基本结构特征。5,《科学素养教育的由来与发展》学术报告

2010年11月4日,我在图书馆报告厅听取了林长春老师做的关于科学素养教育由来和发展的报告,加深了我的认识和体会。“科学素养”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西方发达国家。最早尝试给科学素养下定义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教育专家赫德。他于1958年撰写了《科学素养:对于美国学校的意义》一文,文中把科学素养解释为理解科学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赫德这里所使用的“科学素养”,是现今意义上的科学素养的含义。自此以后,人们开始关注科学素养的问题,培养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口号”也经常被提及。科学素养的发展,概括起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从“口号”向“目标”演进阶段;第二是制定科学素养标准阶段;第三是成为国家理科课程目标阶段。

6,《塑造积极心态,成就美好人生》学术报告

2010年11月24日,我在图书馆报告厅听取了李祚山老师的讲座,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讲座围绕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展开。李老师先论述了心态影响能力和情绪影响健康的观点,提出调整心态的重要性,并应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教导我们: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随后,苏教授教给大家快乐的九种工具,即改变态度;学会享受过程;活在当下、用好心情来填补生命;不要把自己幸福的来源建立在别人的行为上面;我们能把握的只有自己;学会感恩、感恩获得好心情;如果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还有人比你更倒霉;天堂、地狱由心造,压力太大的时候要学会弯曲;不能向上比较,就向下比较。最后,苏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他独到的感受:养成一种习惯,发现生活的美好方面;宽容过去、学会忘记、谅解和宽容;学会利用现有资源把事情做成,而不是消极等待;服务他人。李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幽默风趣的解说讲述了他对人生独特的感悟,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培养健全的人格班会 篇6

杨园中学李定中语文组

宋代大文豪苏轼才华横溢,但他命运不太好。元丰二年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其中,第一是家庭,„„

——苏霍姆林斯基

实践证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发展,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如果把教育看作一条贯穿人生始终的绵延不断的长河,家庭教育就是这一长河的源头。如果把教育比作一座造就人才的高楼大厦,家庭教育就是这座大厦的第一层基石。家庭成员是学生最早的启蒙老师,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十分重要的场所之一。家庭最能根据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实施个别教育,最能培养孩子的情感,也最能有针对的对各种社会信息景进行整理、筛选,它可以对学校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起到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

作为教师,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个优秀学生往往是家长紧密配合学校精心培养的结果,而一个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均差的学生身上也往往能找到家长的影子。所谓“钟灵毓秀”,确实良好的家庭环境能造就出优秀的人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岗失业现象的增多、离异家庭增多,外来人员的流入,使一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出现了扭曲的甚至是空白,导致了“5+2=0”的现象,学校五天的正面教育,在经历了双休日在家的负面影响后,我们教师的一切努力化为“子虚乌有”。“问题家庭”往往产生“问题的学生”。例如,学生蔡蜀江父亲车祸后,失去了父爱,母亲是四川人,经常早出晚归,根本不顾及孩子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的关怀,回到家也没有一种家庭的温暖,晚饭、早饭必须自己动手,小孩经不住各种诱惑常出现旷课,沉醉于游戏厅房,还参与用假币去骗取真的人民币。通过家访,最后跟他父亲交谈后,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也知道了家庭教育的重要。

如李明同学,外来安徽藉的父亲在市里打工,很少顾及家庭,也根本谈不上关心学习,故孩子养成说谎话、骗父母,学习无兴趣,早上先进游戏房溜溜才到学校进教室,家长付给的代办费都化在游戏房内了。如丁秋玮同学,家长过于宠爱,大人只管自己搓麻将,对子女缺少教育,所以孩子也养成花钱大手大脚,没有时伙同其他同学去偷个体户厂内的废铁„„

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作为学校、作为教师,我想我们能做的除了继续关心这部分家庭教育有问题的学生,更应该与他们的家长多接触,引导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使他们意识到家庭是孕育孩子的摇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气氛的和谐、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的融洽,父母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的真挚情感会强烈的影响孩子。

浅谈高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 人格健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153-01

1 什么是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指处于优化状态下的理想化的人格,是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人格的发展以遗传为基础,后天的环境因素却是影响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学校教育对培养健全人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职学生的人格健全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1 心胸开阔,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吸引力

善解人意,能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1.2 正确认识自己

人格健全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坦率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1.3 人格独立,自信自尊

人格健全者人生态度端正,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

1.4 自我发展完善

人格健全的大学生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热爱生活,并能选择有意义的生活。具有自我塑造和完善的能力。

2 目前高职学生存在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2.1 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不良风气影响

很多高职学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缺乏真正的内在动机与需求,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在面对众多诱惑时他们表现出较低的自控能力。大学生活相对于中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了父母老师在身边的管束,学生更感到自由。各种社团活动、学生干部工作、社会兼职、宿舍活动、专家讲座、自习课、网络游戏、恋爱等,这些丰富的生活让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无法正确处理学习与其他生活活动的关系。也有不少新生入学以后听高年级学长、老乡的一些不负责任、不正确的言论,说大学很自由,上课可以逃课,考试时临时抱抱佛脚或采取考试舞弊等不良手段也可以勉强通过,最后导致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兴趣降低,从而把学习当作了副业,开始沉迷于网络而逃课。另外随着改革的深入带来一系列的变革部分高职生受社会思潮影响,开始消极苦闷、悲观失望。

2.2 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

有的高职学生由于没有恰当的学习目标,感觉不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与人生价值,产生空虚无聊的感觉;有一部分进入大学后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认识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我;有的高职生把刚愎自用和轻率当作果断,把犹豫彷徨当作沉着冷静,把固执当做顽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2.3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在没有上大学之前,很多高职生会认为那里是天堂,没有老师家长的管束,没有繁重的作业,一切都是自由而美好的。但跨入大学校园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失落感由然而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完全不同,有些高职生不知如何安排学习,学习缺少自主性,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自己独立安排生活,由小家庭过渡到集体生活,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3 培养高职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六中全会的六大目标之一是高素质人才队伍要不断壮大。

健全人人格的高职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我们教育的关键。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没有责任感的高职生,缺少追求,不会尊重别人,只会享受,没有动力的源泉。

健全人格教育培养能帮助学生增加就业优势。智力可以决定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人格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目前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向,即需要高职毕业生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需要他们有健全的人格,同时,兼备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学生才是社会认可的毕业生,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接纳与欢迎。因此,健全和塑造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格就更加显示出重要性和紧迫性。

4 培养高职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方法

4.1 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生命、正视生活

对生命、幸福有深刻的理解,在各种需要中,把自我实现的需要居于主导地位,有强烈的成就感、事业心,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4.2 要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一种斗争精神,即不怕艰难困苦,英勇顽强的去战胜困难;艰苦奋斗是一种创业精神,即在与艰难困苦作斗争中,奋发向上,辛勤创业。高职学生大多数毕业后都要到生产第一线,只有让学生先成人,然后才能成才。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4.3 要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提倡独立思考,并不是不倾听别人的意见狂妄自大;创新精神提胆大、不怕犯错误;创新精神提倡不迷信书本、权威;创新精神提倡大胆质疑。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4.4 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较其它文化有着自身的特色,它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心理特征等的形成都发挥着直接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品行陶冶、行为规范、人格塑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往往伴随着个体一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易琳琳,范冬月,高启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的构建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0(4).

[2]王新筝.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篇8

A、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

C、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只能退学……

他们是谁

这几个人都是真实的案例,这只是一个简况,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仅仅是个案,并不是所有有这样经历的人都是这样,我们只是想凭借这几个案例说明我们要讲的问题。

光凭这些资料,我们可能会对第三个孩子有看法,而对另外两个孩子会有所赞许,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获得那样的成绩。但看了下面的介绍,估计看法就会大转弯了。

第一个人就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的枪击事件)。

第二位是马加爵。

第三位是韩寒。

几个问题

我们先来回答几个问题:

1.我们为什么生孩子?

2.做为父母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或者说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4.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

事实上,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对于教育,其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

教育的真正目的——培养健全的人格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功利心不断地膨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完成;因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超过你;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忙着给孩子报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你又开始忙着找老师给孩子补习。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终不堪重压,采取最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所以,让孩子幸福快乐,养成一个好的性格,健康成长才是我们真正的寄托。让孩子珍爱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要珍惜别人的生命,所以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乐地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浅谈如何培养聋哑学生的健全人格 篇9

聋哑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策略21世纪是一个经济和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而发展的最佳助力就是教育,目前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教育重要性,并且落实于行动,但是目前受教育的群体主要包括了正常和特殊学生这两种,其中特殊学生就包括了聋哑学生。该群体在受教育阶段,由于先天的不足,使其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情绪波动大、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导致了严重人格缺陷的发生。因此,当下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助聋哑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

一、聋哑学生健全人格的内涵

健全的人格就是人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良好品质,主要包括了行、情、意、知这几个方面,具体所指的是行为、情感、意志及其认知,聋哑学生在通过学习和培养之后,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逐渐提升,并且建立良好的品格,对自身能够有效的管理,同时热爱创造。再者就是对自我的悦纳和认知能力逐渐的增强,能够充分的了解自身的缺陷,并受之坦然,并积极的面对学习和生活,而不是整天自怨自艾。再次就是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和情绪,同时加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

二、对聋哑学生成长个性的分析

基于聋哑学生生理的缺陷,使得他们受挫折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同时受外界体验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聋哑学生在思想认知上容易产生局限性和片面性,再加上在交流和沟通上的障碍,使得误会的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加,进而错误行为和偏激心理的产生,在心理敏感程度上要明显地高出正常学生,进而出现猜疑、孤立、自闭以及自卑等心理,长此以往,聋哑学生的人格、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也将会随之发生扭曲,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培养聋哑学生的健全人格的策略

1.为聋哑学生创建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这里所指的生活学习环境主要包括了社会、家庭及其学校。为了确保聋哑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将目标和理想树立,就必须为其提供和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爱之情,同时享受身心的愉悦,促进情感的培养和激励,时刻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资源充分的利用,如电子教室和多媒体等,是每晚聋哑学生能够通过画面对知识和情感更好的培养和理解。再者就是使校园文化生活具有丰富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同时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增强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他们与正常学生没有明显的异样,促进聋哑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2.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基于父母是学生的第一教师,因此,在家庭中,家长必须对自身的行为举止做到严谨,避免对子女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加强家庭环境的建设,使聋哑孩子生活在一个和谐、快乐、健康的环境之中,加强对聋哑孩子的关注和鼓励,对其有耐心和细心,并将其视为正常孩子一样对待,而不是一个弱势群体,并且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使学校与家庭在教育上具有一致性,帮助聋哑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3.借助课堂教学来培养聋哑学生健全的人格。也就是实现人格教育向课堂教育的渗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就是对人各要素进行挖掘,并将其有意识的贯穿和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例如,将丰富的人文性知识及其“文以载道”的优势在聋哑语文教学中展现,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渐参与情感体验,进而在体验中感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思想品质,并且对心理情绪进行良好的调整,同时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老师产生情感共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以《好朋友》一文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互相帮助、合作,并培养同情心、爱心等,进而让学生的人格得到逐渐的培养。在再者就是充分的展现律动课程的优势,例如,舞蹈教学,舞蹈作为一门艺术,灌注了舞者的丰富情感,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观赏相关的舞蹈录像或者是视频,使聋哑学生通过观赏对传递的情感有一个深切的体会,进而将舞蹈的美和情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促进情感体验和感悟的升华。再次就是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感悟和体验,使聋哑学生的独立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实现以美育人和以德育人的目标。

4.加强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聋哑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其中开展的方式具有多样性,首先,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开设,使聋哑学生能够学会独立,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够将心理健康知识充分的应用于问题的解析。在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必须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年龄以及个性的特征,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城市、善良的学生。其次,加强学生意志、情感、认知以及行为的教育,使它们能够欣赏他人、悦纳自己、学会审美、感恩、对情感进行合理的控制、宣泄和调节,同时与父母、老师以及学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关系,学会为人处世,使自身的人格逐渐趋向健全化发展。再者就是加强对聋哑学生的心理辅导,可以以团体或者是个体的形式进行,借此来有效地消除聋哑学生的猜疑、不安和焦虑的心理,同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疑答惑,将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疏通,不良心态调整。在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补习让聋哑学生产生信任,这样才能够让其敞开心扉,心理辅导必须做到定期的进行,便于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心理,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在聋哑教学中,更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使学生通过教育和学习树立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這就要求了学校、社会及其家庭这三者必须保持教育理念的一直性,以培养健全人格的聋哑学生为最终目标,帮助聋哑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阳昌成.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健全人格\[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2\]许薇.写作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挖掘语文教材 培养健全人格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教育;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143-01

基础教育改革,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新课改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构建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首先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因此,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已成了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鲜明人文特征的课程,除了传授知识外,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其情感、心理,价值观的形成,对其人格的塑造,承担着其他课程无可替代的责任,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价值观要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的语文课堂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一、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前提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以传递知识为价值取向,还要重视接受知识的学生个体是否愉悦,是否需要等问题。课堂上,教师在关注字、词、句、篇、语法、修辞、文字常识,应试技巧等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学生接受时,要加强培养学生心理、情感的健康发展。事实上,中小学的教育重点关注育人教育而非成才教育。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生活过程,是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舞台,尤其是不可忽视了生命的自然价值。我们可以从《论语》教学中,让学生接受如何做人及如何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思想。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具体可以关注下面的教育点|:

1、做人要重视“仁德”。

2、文中提到了做人要正直磊落。

3、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

4、《论语》中提到了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对我们学生今天为人处事有现实的意义。

5、《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态度,对学生有很重要教育意义。

二、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根本

人作为宇宙中万物之灵长,具有一系列其他动物不具备的行为特征:其本质力量是人具有自觉、自主的选择、策划和创造的能力。既然是“创造”而不是“建造”,人就必须对自身的发展作出主动的思考、策划和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教学过程’改革的两项要求之一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育要立足人的主动发展,语文当然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1、教学设计中要设计学主动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在事先策划教学过程时,要有弹性,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作好准备。前面说了,教学过程就是生命中的重要历程,而不是舞台上的表演。但是有的教师在设计公开课的时候,往往设计好精细的提问,预定好标准答案,排练好了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环节分配的时间精确到了秒,这样上课就变得跟演戏没有区别。

2、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主动发展,就要讲究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包括对问题的探究和发现;主动策划自己的学习行为;能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合作交流中体现主动。为达到这个目的,很多有识之士作了积极的探索,如特级语文教师魏书生老师课堂“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充分注意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同学生“约法五章”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1)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说错、做错。错了,一不批评,二不挖苦讽刺;(2)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鼓励他们逐步完善自己的认识;(3)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并就此同老师争辩;(4)允许学生坚持自己的见解,并保留自己的意见,直到彻底搞懂为止;(5)允许学生在老师讲课过程中随时质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就能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3、按需要重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的最佳方式应该是在教学设计时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按教师本人和学生实际进行重组和加工。一是以文本为单位组织教学,要根据结构的逐步复杂组织教学的认知主线;二是在教学某个知识时,将其分为两个教学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学以知识为载体的某一结构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学生运用这一结构,学习和拓展类似的相关知识的阶段。这种处理方式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与能力。

很多实践都证明,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有效率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具有较知识要强得多的组织和迁移能力,当学生对与知识结构相关的知识能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之后,他们就可能具有灵活使用知识结构的能力,从而具有自主发现能力,这样,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就具有了重要的可能。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关系,也承担着主要责任,我们老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学习和情感实际,充分运用教材和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资料

[1]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佟士凡.语文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32.

[3] 钟和诚.中学语文听说读写教学论[M].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8.

上一篇:赞美运动员的诗句下一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长庆镇简报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