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楼板裂缝

2022-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质量通病防治楼板裂缝

析浅现浇楼板裂缝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对引起现浇楼板开裂的原因从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如何在设计和施工方面采取措施加强现浇楼板的防裂。最后针对已经形成现浇楼板裂缝的质量通病提出了几种处理建议。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采用基本杜绝了预制板安装中出现的顺板裂纹、板底抹灰空鼓脱落等现象,从结构设计上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并避免了预制板安装中出现的人员安全坠落问题。但是现浇楼板如果防裂措施不到位,也容易出现各种裂缝。其主要表现如下:顺墙边方向开裂、施工缝处直裂、阴角弧形裂缝、跨中裂纹、预埋管线方向上下裂缝、板表面龟裂及阳角斜向45?裂缝等。现结合平时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析浅现浇楼板裂缝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引起现浇楼板开裂的原因分析

1.设计原因

(1)设计人员在楼面荷载取值很多情况比实际值小。

(2)房屋结构变异较大的端部、角部防裂加强钢筋没有考虑到位。

(3)设计人员对地质资料分析不够,取值单一,对建筑物沉降不均没有充分考虑,容易引起楼板开裂。

(4)楼板中预留的线管导致楼板有效厚度不够引起开裂。

(5)现浇楼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出现板开裂。

(6)对现浇楼板质量通病设计防治措施考虑不全面。 2.材料质量原因

(1)现浇板所用的砂、石中含泥量较大没有清洗干净;泵送商品混凝土水灰比较大,塌落度增大。容易引起混凝土开裂。

(2)工地采购的板筋经加工后直径不够影响了受力。

3.施工原因

(1)负弯距筋因移位及间距加大和长度缩短均会造成现浇板上部开裂。

(2)浇筑混凝土后因温度差异较大出现开裂。

(3)浇筑混凝土后表面没有进行二次抹压容易出现收缩龟裂。

(4)预埋线管固定不牢,保护层不够,防裂加强网片不到位也产生线管部位开裂。

二、如何开展加强现浇板开裂的预防措施

1.从设计角度加强防治。

(1)工程开工前,业主应成立质量通病防治领导小组,请结构设计人员根据工程特点,制定详细的防裂措施。

(2)图纸应注明楼面的施工荷载、使用活荷载和二次装修荷载的限值。

(3) 长度大于40m的现浇板宜在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针对容易引起负筋移位问题可设置足够数量的钢筋支架。

(4) 现浇梁板内不得在水平方向预埋水管。当预埋其它管线时,应布置在现浇板上、下两层钢筋的中部,并宜与钢筋成斜交布置。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下表面各加设一道直径4mm,间距100mm,宽600mm的钢丝网片予以补强。严禁超过二层管线交错叠放,电线、电缆导管直径大于20mm时应采用金属导管。预埋管线最大外径不应超过1/3板厚。

预埋管线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三根预埋管线不得叠合交于一点;当三根(或多根)预埋管线组成三角形(或多边形)时,边长不应小于1500mm。在多根管线的集散处,预埋管线应采用放射形分布,避免紧密平行排列,应在预埋管线的上下增设加强钢筋网片,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00mm;覆盖范围应超过最外管线150mm。

(5) 后浇带及其两侧应设置加强钢筋,封闭时间、封闭方法应在图纸说明中详细说明,后浇带应设置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部位,一般应从梁、板中间的1/3跨部位通过。如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8.1.1条要求,其宽度尚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

(6) 砌体结构与楼板同时现浇的外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宜大于300mm。

(7)现浇板的设计厚度单向板不宜小于L/30(L为板跨度),双向板设计厚度不宜小于L/35(L为板短向跨度),且一般不小于10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小于90mm);屋面现浇板厚度不小于120mm。

(8) 在沉降不均部位设置沉降缝防止开裂。

2.从施工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防治。

(1)混凝土要求:水泥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加剂要求收缩影响小、分散性好、减水率高,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2~16cm;夏季尽量避过高温天气,冬季应加强覆膜覆盖等保温和保湿养护措施;混凝土初凝前及终凝前应进行两次以上抹压;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在表面踩踏作用,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及堆放重物。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在终凝后及时进行养护。

(2)钢筋安装要求:现浇板负筋一般放在梁架立筋和负弯矩筋上层并牢固绑扎,同时必须设置钢筋支架。钢筋支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对于直径8mm以下的钢筋,钢筋支架间距应控制在600mm以内。当有管线敷设在现浇板内时,严禁立体交叉穿越,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应采用金属导管,预埋管线最大外径不应超过1/3板厚,且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下层钢筋外表面各增设Φ4@100宽600mm的钢筋网片作补强措施。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容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按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附加构造钢筋。

(3)在模板制作要求:模板及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能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能承受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自重、侧压力荷载及上层结构施工中产生荷载。确保模板支撑结构不变形以便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开裂。

(4)底模的拆除时间的要求:以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强度为

依据,悬挑构件及跨度>8m的梁、板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才能开始拆模;跨度在2m<,≦8m以内的板及跨度在≦8米的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才能开始拆模;跨度<2m的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才能开始拆模。

三、现浇楼板裂缝的处理措施。

1、结构加固处理:对于开裂严重,挠度较大的现浇板建议采用顺短边方向在长跨板中用器具切开500mm宽的板带(注意做好板底安全支撑,尽量不要损坏原来板的主筋),在板底主筋上面根据需要加设一定数量的槽钢并设置构造连接钢筋,重新浇筑比原来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槽钢在两端支座处要有锚固长度,搞好新老混凝土接触面的处理,加强后浇板带混凝土养护。

表面裂缝的处理:对宽度在0.3mm以上的裂缝均应进行封闭处理。用尖凿子沿着裂缝凿开,清洗干净晾干后用环氧树脂类、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用刮刀把胶泥刮到裂缝里填实填平封闭。对宽度在0.3mm以下的裂缝可采用V型槽填刮弹性腻子填实,然后用复合增强纤维材料贴面层进行防裂处理。防止空气从裂缝透入而锈蚀钢筋,影响房屋正常使用寿命。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2] 湖北省地方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技术规程》DB42/T 636-2010

作者:熊华俊

第2篇: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与防治

一•概述:

众所周知,结构物裂缝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由于建筑物的破坏往往始于裂缝,所以人们一般把裂缝的出现视为危险的征兆,甚至产生"裂缝恐惧症"。虽然结构设计主要是建立在强度的极限承载力上。但大多数工程的使用标准却是由裂缝控制的。近年来,由于土木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己经逐渐替代预应力空心楼板而作为住宅建筑主要的水平传力构件,以加强结构的抗震性能。但笔者从工程实践中发现,在相当一部分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施工工程中,裂缝的出现具有其普遍性和多样性。

二•裂缝出现的部位及特征:

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施工过程中裂缝产生的部位及特征表现为:裂缝多分布于住宅房屋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上,一般呈三角形的45度斜裂缝,且裂缝基木上为上下贯通。部分现浇混凝土裂缝呈不规则龟裂分布,且只分布在板面而不贯通。个别工程的楼板裂缝在支座边0.3m范围内平行于支座发展,甚至出现环状分布的情况,如裂缝贯通时板面裂缝宽于板底,呈现明显的弯曲受拉裂缝的特征,这种现象多出现在跨度相对较大的客厅楼板。

三•裂缝分析及防治:

1、 裂缝是固体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在学术上属于材料强度理论的范畴。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荷载和变形两种因素。其中后者即结构由温度、收缩和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引起。根据国内外调查资料,工程实践中结构物裂缝的原因,由变形引起的为大多数,占80%-85%,属于荷载引起的仅占15%。-20%。而且在工程实践中我们还核查了相关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没有发现有明显的不均匀沉降现象,且在楼板裂缝处外墙也无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所以基本上可以排除此项因素的影响。

综合考虑,我们认为:混凝土楼板出现45度斜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温度变形,钢筋混凝土梁、柱、墙、板等构件处在相同的环境中,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构件混凝土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于板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最小,所以板混凝土的温度敏感性往往超前于其它构件,当混凝土由于温度的影响产生收缩变形时,板混凝土由于受到变形滞后的梁、墙的约束而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己浇混凝土

的抗拉强度时,裂缝也就产生了。另外一方面,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外纵墙与山墙在外界气温的影响下,经历热胀和冷缩的反复作用,它们的温差合力对房间外墙角部楼板45度角方向将产生较大的主拉应力。

由于昼夜寒暑的温差这一自然规律的存在,所以在目前的工程实践中,防治由温差引起的裂缝方法主要集中在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减少温差影响两个方面。

具体措施有:

1)适当增加板的厚度。

2)提高板的配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板采取双层双向配筋或在转角位置板的上部增设放射状构造钢筋,这种方法在工程中实践,效果较好。

3)采用纤维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4)提高部分外墙的保温隔热标准,以减少温差对楼板变形的影响。

2、楼板表面不规则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引起,当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收缩。试验表明,混凝土的收缩随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减少而增大,所以板的收缩裂缝表现得犹为突出。我们知道,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振捣密实是必要的,但过分振捣将使骨料沉落,其表面形成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收缩性的砂浆层,容易产生收缩裂缝,这也是裂缝不贯通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同时结合影响混凝土收缩值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减少收缩裂缝的主要措施有:

1)选择收缩性小的水泥,同时尽可能降低水泥的用量。

2) 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加强养护。

3)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产生的水分和空隙,增强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作用,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第三种裂缝即荷载裂缝产生的原因随具体情况而异。

工程实践中发现荷载裂缝在各层楼板混凝土强度及配筋相同的情况下,有时只/在一个流水施工周期的最下一层出现,其原因首先可能是因为模板支撑的刚度不够,混凝土浇筑之后尚未结硬其模板变形过大;其次是施工期间的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或拆模过早。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般认为现浇楼板在达到龄期即可拆模,其实由于同一时期上下层的板混凝土强度不同,在不考虑支撑的压缩变形时(即各层板的挠度相同),大部分施工荷载将通过脚手架传到下层板,在拆除下层板底模时,其板内应力值将超过强度而产生裂缝。这样就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及时测定混凝土的强度,以确定拆模时间;同时综合考虑混凝土所用水泥和骨料品种、外加剂类型等自身特征和气温等环境条件;施工中尽量减少施工荷载的产生,如在许可的条件下,用木模板代替组合钢模板。

另外一种产生荷载裂缝的重要原因是施工人员在交叉作业过程中,板支座负弯矩钢筋被踩踏严重,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又没有及时纠正,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抵抗负弯矩的作用而容易开裂。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 在设计师和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前提下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直径应大于10~12mm。普通砌体结构住宅设计时,一般认为现浇混凝土楼板简支于砖墙上,所以其支座负弯矩钢筋往往为构造配筋,其直径一般不超过8mm,这样当钢筋绑扎后易被踩踏,而且实际上砖墙对现浇楼板的约末并不是理想的简支,特别在中间层或有圈梁层楼板中,支座负弯矩产生的拉应力将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出现裂缝。

2)加强施工管理,落实质量意识。浇捣板混凝土之前必须纠正被踩踏的上部钢筋,浇捣面积较大时必须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施工人员直接踩踏上部负弯矩钢筋。

四•结束语

笔者有感于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读者参考。当然,影响楼板混凝土裂缝的因素还有很多,这其中还包括一些人为的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或缩短工期因素的影响。需要提醒的是,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社会的关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质量意识回报社会和消费者的同时将使投资商得到丰厚的回报。

作者:何远志

第3篇:浅谈现浇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

【摘 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影响因素很多。分析了施工、设计及材料三方面的原因,并针对上述成因提出相应的裂缝防治措施,对已形成的裂缝提出有效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裂缝;混凝土现浇楼板;防治措施

Precaution and Treatment of Leaks in Pouring Concrete Floor

Wang Wei-zhong

(Binghai county running water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Binghai Jiangsu 224500)

【Key words】Leak;Pouring concrete floor;Precaution and treatment

1. 前言

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由于在构造上存在着整体性差、抗震性差等缺陷,在近年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它逐步被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所替代,但是,随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房屋建设中的大量推广与应用, 现浇楼板裂缝已成为一种质量通病,如何防治现浇楼板裂缝成为工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原因分析

现浇楼板裂缝表现为:纵向、横向裂缝、斜向裂缝以及不规则裂缝。究其原因,主要有施工、设计及混凝土原材料等三方面的原因,以下将逐一具体分析。

2.1 施工方面

2.1.1 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混凝土施工振捣过多使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和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表面砂浆层,砂浆层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縮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收缩裂缝。在浇筑混凝上时对模板洒水不够,模板过于干燥,在浇捣时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2.1.2 混凝土浇捣后处理不当。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2.1.3 施工工艺不当引起。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穹矩造成横向裂缝。

2.1.4 后浇带施工不慎。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2.1.5 管线铺设欠周。楼面垫层内铺设的暗装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当会造成裂缝,如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够牢靠、集中铺设、上下交叠铺设致使水管、电线套管上皮在垫层厚度1/3 以内,保护层厚度不足都可能造成板面沿管线长度方向产生裂缝。

2.1.6 未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众所周知,混凝土引起收缩的原因,在硬化初期主要是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形成一种新的水泥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化合物较原材料体积小,因而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即所谓的凝缩,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自由水蒸发而引起的干缩。而且,如果混凝土处在一个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下,将会使其收缩更为加剧。如施工发生在夏季炎热气温下,石子表面温度升高,使石子体积膨胀,拌制成混凝土后,石子受冷收缩,使混凝土表面出现发丝裂缝;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在硬化过程中,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另外,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也要引起一定的裂缝。

2.1.7 施工后保护措施不当。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 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

2.2 设计方面

2.2.1 地基不均匀沉降。有相当一部分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而造成的。如在软土地基下采用扩展基础,则对于那些相对较长的条式楼来说,要想保证建筑物沉降均匀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也会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楼房的拉裂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开裂。

2.2.2 荷载的作用。有少部分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是由于荷载作用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由于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通常只是根据其承载能力来确定配筋量的,而往往忽略了对板在正常使用阶段由其承受的荷载而引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由此而引起裂缝的产生,这些裂缝有时也会超过规范的最大允许值,这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2.3 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

房屋长度过长,而又未考虑设置伸缩缝,当房屋的自由伸缩达到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就要引起裂缝的产生。另外,平面布局凹凸较多,即转角也越多,这些转角处由于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一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变化易于产生裂缝。

2.2.4 管线设计不当。

在楼房的设计中,设备专业特别是电气专业,大多将照明、有线电视、通讯等所需的管线直接敷设于现浇板中,而且有时集中于某一处现浇板中的管线多达7-8 根,并且这些管线的直径多为2~3cm,由此就会使该处的现浇板厚度大大削弱,从而引起现浇板在该处开裂。

2.3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2.3.1 水泥质量不合格。

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如水泥安定性不稳定,水泥中含有生石灰或氧化镁,这些成分在和水化合后产生体积膨胀,产生裂缝。

2.3.2 骨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如果骨料中含泥量过多,则随着混凝土的干燥,会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此外,安山岩、玄武岩、辉绿岩、千枚岩等碱性骨料有可能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硅凝胶而引起混凝土膨胀破坏,产生裂缝。

2.3.3 材料配比不当。

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混凝上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渗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采用坍落度大、流动性好的砼,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3. 裂缝的预防措施

对于现浇板的裂缝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或避免这些裂缝的出现。

3.1 施工质量控制

3.1.1 做好混凝土浇捣。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3.1.2 注意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处理。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3.1.3 按操作程序施工。严格遵循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加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3.1.4 做好施工后浇带。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3.1.5 妥善处理管线。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可增设垂直于线管的抗裂短钢筋网加强,抗裂短钢筋采用6~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mm。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3.1.6 加强混凝土模板支设。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3.1.7 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可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3.1.8 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

3.2 控制设计质量

3.2.1 采取合理的基础选型。对于地基的不均允沉降,可以通过调整基础的选型来对楼房沉降和沉降差进行控制,如采取改用深基础及桩基础等方式以减少这类裂缝的发生。

3.2.2 在板角增加辐射筋。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置负筋,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此外配筋较多时,相对来说也能明显改善裂缝的产生或扩展,根据裂缝距板角的距离,辐射筋长度为1.5m 左右。

3.2.3 注意建筑物平面选型。建筑物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转角过多,即薄弱部位越多,而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往往是裂缝的多发区。

3.3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3.3.1 控制水泥质量。尽可能不使用民办小厂生产的水泥,如必须使用,应认真对水泥标号及安定性进行试验。

3.3.2 控制骨料质量。严把原材料进货关、认真地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并做好各项试验,一经发现不合格材料进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

3.3.3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4. 裂缝的处理方法

4.1 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对于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可将板缝清洗后用1:2 或1:l 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 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4.2 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時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4.3 对于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当裂缝宽度大于0.3mm时,可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5. 结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目前工程中较普遍的一项质量顽症,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加强混凝土楼板的施工工艺管理,严格遵守施工规程,控制其材料性能,加强混凝土设计质量的管理,就能大大减少混凝土楼板裂缝。

[

作者:王伟中

第4篇:3#楼板裂缝质量通病处理措施

泸州医学院城北校区二期工程(学生宿舍)

3楼板裂缝质量通病处理措施

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由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但大致相同。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相关规范规定不大于0.3mm。下面就结合工作实际,对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进行分析研究。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原因:

3#楼1-7轴交A-F轴二层板裂缝主要为龟裂纹,鉴定结论确定原因为:

1、混凝土的收缩(温度裂缝):众所周知,混凝土引起收缩的原因,在硬化初期主要是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形成一种新的水泥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化合物较原材料体积小,因而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即所谓的凝缩,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自由水蒸发而引起的干缩。而且,如果混凝土处在一个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将会使其收缩更为加剧。如施工发生的夏季炎热气温下,石子表面温度升高,使石子体积膨胀,拌制成混凝土后,石子受冷收缩,使混凝土表面出现发丝裂缝;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在硬化过程中,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另外,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也要引起一定的裂缝。现场施工过程中,局部混凝土浇筑后有养护不到位的情况。

2、因墙柱砼标号与梁板砼标号不一,我司采取先行浇筑墙柱高强度等级砼,不可避免的会洒落部分于板面上,局部部位由于浇筑当日温度过高,

#造成前期洒落墙柱砼已部分初凝。与后面浇筑的板砼形成施工缝。 裂缝的处理:

综合1-7轴交A-F轴二层板裂缝情况及鉴定结论,我项目部经过仔细研究;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2、当裂缝较大时,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3、局部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采用结构胶粘扁钢或碳纤维布措施加固。 为保证后期功能性的正常使用,严格要求防水施工作业工序。

四川清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8月18日

第5篇:关于住宅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通病防治技术措施1

关于住宅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通病

防治技术措施

为了加大质量通病防治力度,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针对目前我公司施工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应达到要求。垫块间距不大于1米。钢筋绑扎成型后采取措施防止变形。

2、浇筑混凝土时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板厚及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混凝土要浇筑密实,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振捣混凝土应避免过振。

3、浇筑时对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对塌落度进行现场控制。

4、楼板内敷设的电线管尽量避免交叉,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线管交错叠放。

5、混凝土浇筑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其敞露的全部表面覆盖严密。对混凝土的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天,每日浇水不少于3次。

6、混凝土浇筑后其强度在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及上料施工。混凝土达到1.2MPa的判断标准为:人站在混凝土上不下陷。

7、混凝土达到终凝前严禁直接冲击混凝土表面,如需施工采取如下措施:

(1)在混凝土表面堆放材料(砖、钢筋、模板)时,在材料下铺设脚手板,以增大受力面积。

(2)材料堆放尽量靠近板的边缘,所有材料严禁堆放在板的正中间。

(3)模板、砖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50厘米。

8、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后(以同条件试块的试压强度为准)方可拆除,严禁过早拆模。模板采用木模板减小拆模时对混凝土板造成冲击。

技术质量部 2011年6月21日

第6篇:论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

【摘要】在我国的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施工中掌握影响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的主要因素,切实控制施工质量,进而促进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的好坏,对结构物的安全和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混凝土现浇楼板 质量 防治措施

随着城市住宅建设步伐的加快,不少住宅小区相继建成,许多住户陆续搬进新居,他们对住房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一些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的裂缝情况非常关注,担心这些裂缝最终会引发不安全事故。因此,为避免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恩现象,分析现浇混凝土楼板质量原因及探索裂缝的防治措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砼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麻面、蜂窝、烂根、露筋、缝隙与夹渣层、楼面裂缝、构件几何尺寸偏差、标高偏差。 原因及防治措施:

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砼施工时,保持合适的坍落度(16~18cm),下料高度超过3m时使用串筒或溜槽,模板拼缝处用双面胶条挤紧,振捣人员挂牌上岗、规范操作,增强责任心与质量意识。

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墙柱侧面,板底部使用带凹槽的成品垫块,间距符合方案要求,双层板板筋之间马凳支撑高度应正确,绑扎应牢固。

3、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砼浇筑前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立面模板应在砼终凝后且有一定强度时再拆除,拆除时不得生拉硬撬,注意对砼构件棱角的保护。

4、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梁板上垃圾应用吹风机吹净,墙柱应留清扫孔,砼浇筑前先浇50mm厚净浆,以确保与原砼面有机结合。

5、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梁、柱接头处支模方法严格按模板方案施工,质检员认真检查与复核。

6、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或踩踏严重,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踩踏严重属浇筑后上人过早。

砼浇筑时,认真做好收面工作,终凝后,强度未过到1.2Mpa前不准上人。

7、楼板厚度不够或板厚超标

砼浇筑前,对楼板模板顶标高进行复核,做好现浇板板厚的控制标识,浇筑过程中质检员对每块板板顶标高均应认真拉线检查。

当有预留洞时可利用预留洞辅助检查。

砼缺陷的修复在拆模后24h之内完成,区分不同缺陷,采取如下措施:

(1)、表面抹浆。对于麻面、露筋和蜂窝可进行表面抹浆修复。修复时首先将缺陷部分清洗干净,将松动的石子剔除,保持表面湿润而不能积水,然后将通过试验室配方而拌好的比原设计高一个标号的水泥砂浆抹上,补好的表面应与结构表面平齐光洁,不能出现突变。

(2)、混凝土回填。对于部分空洞,需立模进行混凝土回填。修复时首先清除缺陷直至密实的混凝土并保证表面不能有尖角,然后将表面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而不能积水,再用高与原设计标号一个等级的专用修补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回填,回填部分必须与老混凝土结合好并保证密实,对突出于结构外表面的部分应在砼初凝后凿掉和磨平,并加强养护。

(3)、砼涨模,先用粗錾子将涨模处大致凿好,再用细錾子轻轻将其表面剔痕剔平,磨光机进行局部打磨。 设计

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相成规则的平面。

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地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

3、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中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Ф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m。

4、在现浇板的 板宽急剧变化处,打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小于截面积的0.15%。

5、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大于300mm。 施工措施总则:

1、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2、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低于8%。

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

4、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他住宅不应大于150mm。

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

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6、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间,布置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不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Ф6@150、宽度不小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当给排水道设计为埋置式时应对是否有方便可行的检修措施进行严格把关。

7、现浇板浇筑时,模板使用前表面应清理干净,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必要时应采用双面胶带加强,浇混凝土前对模板、墙体充分湿润,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浇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8、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9、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10、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11、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12、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的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

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间从材料、施工、设计等都是应当注意的因素。

一、混凝土用水量

第一、混凝土的用水量是影响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混凝土的用水量会从三个方面影响混凝土结构内部毛细孔的数量,而且会增加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毛细孔内含水量,从而将增大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

第二、在保证混凝土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用水量的增加会相应增加水泥用量,而水泥用量的增加同样会增加混凝土结构内部毛细孔的数量,也会增大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

第三、混凝土用水量增加,使混凝土中泌水增加,而泌水增加,促使混凝土中有更多的毛细孔相贯通,使毛细孔中水分蒸发的更快,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用水量减少后,早期强度增加,也会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二、砂的细度

砂的细度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砂越细,其表面积越大,需要越多的水泥等胶凝材料包裹,由此带来水泥用量和用水量的增加,使混凝土的收缩量加大。因此,现浇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混凝土中粗骨料是抵抗收缩的主要材料,在其他原材料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砂率增大而增大。砂率降低,即增加粗骨料用量,这对控制混凝土干燥收缩有利。

三、坍落度

预拌混凝土为满足泵送和振捣要求,其坍落度一般在100mm以上,坍落度过大会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从而加大混凝土的收缩。统计数据表明,混凝土坍落度每增加20mm,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增加5kg。另一方面,混凝土沉缩变形的大小与混凝土的流态有关,混凝土流动性越大,相对沉缩变形越大,越容易出现沉缩裂缝。因此,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泵送的前提下,坍落度应尽可能减小。

四、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出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收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五、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或养护不当

过度的抹平压光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的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砂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氢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六、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半板面负筋踩弯等,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 楼地面渗漏防治措施 设计

1、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2、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向上做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翻边,与楼板一同浇筑,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他房间地面低30mm。 施工总责:

1、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坐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2、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3、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h蓄水试验。

4、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

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5、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

6、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30mm。

7、烟道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或采用柔性防水层。

8、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大量工程实践说明,只有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针对各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细致,严格遵守设计和施工规范,弄清质量通病出现的原因,再加以正确的处理措施,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

第7篇: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若干措施

1 楼板施工前裂缝预控

1.1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和暗示设计单位降低设计标准。

1.2在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的基础上,总承包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楼板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查通过后实施。经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不得随意变动,主要内容须包括:

1 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技术要求;

2 向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包括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坍落度、掺合料品种与掺量、外加剂品种以及其他现场施工需要的技术参数;

3 模板体系承载力、刚度与稳定性计算和防止立杆传力应力集中的构造措施;

4 模板周转套数;

5 钢筋位臵、保护层厚度控制; 6 电气线管位臵、多层线管交叉控制; 7 板厚控制; 8 混凝土浇捣控制;

9 混凝土初凝前找平与终凝前抹压时间控制; 10 混凝土养护方式与时间控制; 11 终凝后上人放线时间控制;

12 钢筋、模板吊装时间及防冲撞控制; 13 拆模时间控制; 14 其他必要的控制措施。

1.3监理单位应制定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旁站监理实施细则,明确裂缝防治监理要点。

1.4 施工单位应对各工种实施技术交底,并形成交底记录。

2 预拌混凝土生产与供应

2.1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市建委《关于印发〈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和《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裂缝控制技术导则》中的相关规定。

2.2预拌混凝土生产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配合比设计及计量。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等施工技术参数,应满足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

2.3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供应预拌混凝土时,应向施工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产品说明书》,其中应明确混凝土防治裂缝施工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1 混凝土初、终凝时间;

2 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的预计龄期;

3混凝土自浇筑起至吊装钢筋、模板等施工荷载时间建议; 4 混凝土养护方式及时间建议; 5 混凝土自身特性可能引起裂缝的其他施工注意事项。

3 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

3.1 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

3.1.1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根据已提交的施工参数核查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内容,按规定对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及和易性、保水性、粘聚性等性能进行逐车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严禁在现场随意加水和外加剂。

3.2 模板体系施工

3.2.1模板材料的选取与支撑体系的支设,除满足设计计算工况和有关规定外,还应考虑施工中吊装荷载撞击效应对模板体系刚度及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3.2.2 模板支撑体系的支设应符合有关规定。 3.2.3 模板支撑体系立杆底应设臵垫板。 3.2.4 模板体系周转套数不宜少于4套。

3.2.5 模板体系周转使用前应检查修补、调换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残缺部件。

3.3 钢筋绑扎与线管敷设

3.3.1 负弯矩钢筋宜设臵通长马凳,其间距不宜超过800mm。 3.3.2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垫块数量每0.8m不少于1个。

3.3.3线管应敷设在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水平间距不宜小于50mm;

21管线敷设宜与钢筋成斜交布臵或平行于板短跨方向。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线管交错叠放,必要时宜在线管交叉处增设钢筋加强网或预埋线盒等措施;

2 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

3.4 混凝土浇捣与养护

3.4.1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案,不得随意留臵施工缝。

3.4.2施工单位应根据预拌混凝土初凝时间和出厂时间,确定混凝土浇捣时间,保证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捣找平工作。 3.4.3 混凝土楼板振捣宜采用平板振动器,确保振捣质量。 3.4.4 混凝土终凝前应对板面进行抹压。板面抹压工作结束后,应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3.5板面上荷与模板拆除

3.5.1严格控制板面上荷时间。板面上人放线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18h(4月-11月)和24h(12月-次年3月);板面吊运模板、钢筋等材料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36h(4月-11月)和48h(12月-次年3月)。

3.5.2吊运材料应做到少吊轻放,材料堆放处应事先铺设木垫板,位臵应避开楼板跨中部位,力求减少吊运荷载对楼板造成的冲击。 3.5.3严格控制楼板拆模时间。楼板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值后,方可拆除支承模板。

5、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管理

5.1施工过程中发现现浇楼板出现裂缝,应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1 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和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查清楼板裂缝的分布、宽度;

2 综合分析裂缝的性质、产生的原因;

3 形成书面楼板裂缝处理意见;设计单位出具楼板裂缝设计处理措施;

4裂缝处理意见及设计处理措施应经工程质量监督员审查、留存; 5 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楼板裂缝进行处理,监理单位进行旁站监理;

6楼板裂缝处理后,各方应组织专项验收并形成资料存档。 5.2建设、施工、监理、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现浇楼板裂缝防治及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资料,应作为工程技术资料存档。

第8篇: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

摘要: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下面内容从成因方面入手开始探讨裂缝的成因及防治。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防治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from several aspects the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the causes of cracks and prevention. the following contents from aspects of the causes are beginning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cracks and prevention. keywords: concrete; crac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

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

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养护不当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度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把板面负筋踩弯等,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

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楼板内埋设电线套管,特别是近些年来普遍推广使用的pvc管代替金属管以后,使板内有效截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又因该管与

混凝土的线胀系数不一致,粘结效果差,这时沿电线套管埋设方向就有可能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缝。

二、裂缝的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几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为实现文明施工,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能源,都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加强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塌落度的检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2、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3、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4、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砖,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5、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

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6、楼板内pvc电线套管,只允许平行于楼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短边方向)埋设;埋在楼板内的pvc电线套管上下部,应加铺宽度不小于400毫米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3、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4、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5、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 化学工业出版社韩素芳等主编2006年第二版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

第9篇: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施工防治措施

一、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1、塑性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初凝后,外界气温高、风速大、气候干燥的情况下,在暴露于空气中的上表面出现,形状接近直线,较浅。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后,硬化初期水泥的水化作用使混凝土体积收缩。混凝土初凝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则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而开裂;

(2)水泥收缩率较大,用量过多,粉砂过量,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3)混凝土流动性过大,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4)浇筑在斜坡上,由于重力作用有向下流动倾向。

2、干缩裂缝,裂缝为表面性,宽度较细,分布、走向无规律。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经一段时间后,在上表面或侧面出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表面强烈收缩可使裂缝向深部发展。 原因分析:

(1)混凝土结构成型后,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收缩小,表面收缩变形受到约束,引起开裂;

(2)混凝土结构长期裸露在露天,处于时干时湿状态,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

(3)砂含泥量过大,收缩大,抗拉强度低;

(4)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收缩

量增大。

3、温度裂缝,表面温差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多发生在施工期间;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差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或阳角45度方向;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多发生在浇筑后几个月或更长时间。 原因分析:

(1)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如施工中过早拆除模板;冬期施工过早除掉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采取蒸汽养护的构件,降温过速),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降温收缩,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出现裂缝。

(2)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降温差过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框架结构的梁、墙板,由于与刚度较大的柱、基础约束,降温时也常出现这类裂缝。

4、沉降收缩裂缝,沉降裂缝多沿基础、墙、梁、板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或靠近模板处断续出现,或在埋设件的附近周围出现。呈菱形,深度不大、0.3—0.4mm宽,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在钢筋的底部形成空隙,混凝土硬化后停止。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后,粗骨料沉落,这种沉落受到钢筋、预埋件、模板、大的粗骨料以及先期凝固混凝土的局部阻碍或约束,或混凝土本身各部相互沉降量相差过大而造成裂缝;

(2)混凝土保护层不足,混凝土沉降受到钢筋的阻碍,在箍筋方

向发生沉降横向裂缝。

5、撞击裂缝,裂缝有水平的、垂直的、斜向的,裂缝的部位和走向随受到撞击荷载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而异,宽度、深度、长度无规律性。 原因分析:

(1)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尚低,常导致出现沿钢筋的纵向横向裂缝;梁板混凝土尚未达到拆模强度,在其上用手推车运输、堆放材料,梁板受到振动或施工荷载过大引起裂缝。

(2)拆模时由于工具或模板的外力撞击引起裂缝,如用猛烈振动的办法脱模,或用吊机拆除内外墙的大模板时,稍一偏移,都会引起裂缝。

6、冻胀裂缝,冬期施工混凝土结构构件未保温,混凝土早期遭受冻结,将表层混凝土冻胀,解冻后变形仍不能恢复,而出现裂缝、剥落。

7、预埋管线引起的楼板裂缝,预埋线管处沿管线方向出现表面裂缝,局部出现呈发散状或龟裂状的不规则裂缝。 原因分析: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交接处使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导致裂缝产生。特别是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更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8、沉陷裂缝,裂缝多在基础、墙等结构上出现,一般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大多属深进或贯穿性裂缝,裂缝宽度因荷载大小而异,且与不均匀沉降值成比例。

原因分析:

(1)地基软硬不均,或局部存在松软土,未经必要的加固处理,混凝土浇筑后,地基局部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引起裂缝。

(2)结构各部分荷载悬殊,未作必要的加强处理,混凝土浇筑后因地基受力不均,产生不均匀下沉,造成结构应力集中,而导致出现裂缝。

9、受力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构件在受使用荷载或基础变形时,在构件内所产生的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的结构裂缝;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结构裂缝一般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通过计算分析就可以读出正确的结论。如:矩形楼板板面裂缝成环状,沿框架梁分布,板底裂缝成十字或米字集中于跨中;转角阳台或挑檐板裂缝位于板面起始于墙板交界以角点为中心成米字形向外延伸。受力裂缝,其裂缝与荷载有关,预示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或存在严重问题。

二、施工过程中的防治措施

根据裂缝的各种成因,结合工程的设计文件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合理选择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应采用中、粗砂;商品混凝土应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mm。

2、模板和支撑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

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严禁在虚土上支撑模板,防止浇筑养护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

3、严禁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时过早拆模,拆模的先后次序应正确。

4、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后浇带的支撑拆除时间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设计文件无明确要求时,应待后浇带施工完毕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

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特别是大板跨楼板上部钢筋支座处的保护层厚度。空调设备平台、雨蓬等悬挑板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马凳,在浇筑混凝土时,确保钢筋不位移。

6、现浇板内预埋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若预埋管线上部没有上层钢筋网片时,则应沿预埋管线长度方向增设φ6@10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片。

7、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浇筑前,混凝土输送泵管与钢筋间应有缓冲垫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负责调整移位钢筋,确保钢筋不偏位。

8、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水分。

9、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不发生漏振现象;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

及时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温保湿养护;夏季,洒水养护不得少于7d。

10、施工缝、后浇带位置的处理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接缝位置需先凿毛、清理干净、套浆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后浇带浇筑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楼梯梯段等混凝土施工缝应设置一块约200mm宽的可抽拉式活动模板,便于清除垃圾。

11、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N/mm2时,不得在其上堆放、安装模板或支架。

三、工程管理措施

1、须对进场商品混凝土的级配单进行检查,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应进行现场试验检查。

2、支模架、钢筋工程须在各方验收合格(经监理签字盖章的验收记录单提交至代建项目部)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监理单位需安排相应人员进行全过程旁站;在混凝土浇筑的旁站巡检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楼板厚度、板底、板面、梁柱钢筋保护层的控制,严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水作业。

4、监督施工单位做好混凝土的覆盖、保温、保湿养护工作,注意夏季高温时期的养护天数。

5、监理单位应在模试块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允许施工单位进行模板拆除工作。

6、在后续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裂缝,施工单位应根据裂缝成因情况编制修补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和设计等单位审核后,及时组织整改施工。

7、施工、监理单位按相关要求做好上述各项实施、检查、监督、旁站等工作,代建、业主单位随机进行抽检。

上一篇:集团财务部岗位职责下一篇:管制刀具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