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精选8篇)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钢筋)
审批:
审核: 编制:
中铁二十二局长春地铁南环路车站及区间工程项目部
二0一二年三月七日
一、指导原则
为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塑造我项目部在安全、质量、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各方面的良好信誉,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建设部有关标准和质量体系要求,确保施工项目达到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切实做到“样板引路,规范施工,开工必优,一次成优,”,确保长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卫星广场站-南环路车站(不含卫星广场站)及区间主体工程快速、有序、优质、高效的按计划完成,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正确处理好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关系转变质量理念,加强质量管理,创新质量控制措施。坚持精益求精的质量追求,树立质量均衡提高的质量观。推动质量通病智力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促进长春地铁南环路车站及区间工程质量全面提高。运用科学理论预测和总结质量通病、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用以克服质量通病的产生、严细认真的工作态度有效指导施工生产。
二、工作目标
通过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的防范和治理,进一步提长春地铁南环路车站及区间工程各作业工区的质量意识,进一步营造强化质量管理的氛围,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逐步消除常见的质量问题,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耐久性,促进长春地铁南环路车站及区间工程整体质量上一个新台阶,切实落实好“治理质量通病”活动。
三、组织机构
为切实推动治理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长春地铁南环路车站及区间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同果
副组长:麻国臣 张玉成 朱成龙 胡明林
成 员:刘力军 毛德勇 何海涛 高宏瑾 徐炳华 丁剑南 黄艳春 魏 江
李永军 周 昊
四、质量通病防治基本要求
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治理质量通病要充分体现管理和技术的作用,从“管理”和“技术”上要效果,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工艺,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2、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
3、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参与工程建设的业主、施工、设计、监理各单位都是质量通病治理的主题,必须责任工单,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4、质量通病的治理要预先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质量通病是长期形成的痼疾,治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
5、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
6、项目部各技术人员要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全体监理人员按照职责规定,依据质量通病防治的具体措施,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对涉及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加强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五、质量通病具体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工程
质量通病:混凝土用碎石针片状严重超标、泥土粉尘土含量过大,强度不合格 产生原因:
1、料场未硬化。
2、碎石进料把关不严,未进行筛分。
3、采用不合格岩石(或不合格隧道出渣)加工碎石。
4、碎石加工设备不合格。防治对策:
1、对砂石料堆积场地进行全面硬化。
2、对针片状超标的碎石进行全面筛分或废弃,重新进料。
3、自加工碎石应采用规范允许的岩石加工。
4、自加工碎石或采购的碎石必须进行物理化学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5、不得采用颚式破碎机生产的粗骨料,不得使用碱——碳酸盐反应活性骨料,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质量通病:混凝土拌制、运输及浇筑能力不足,不能连续灌注,施工缝多且出现冷缝 产生原因:
1、混凝土生产、运输设备不配套,老化或缺乏日常保养。
2、无备用设备。防治对策:
1、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对相关设备和备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加强保养、添置足够的备用设备。
2、掺入缓凝型减水剂,减小分层间断时间。
3、混凝土浇筑间断时间较长时应对结合部进行处理(凿毛冲洗)下层混凝土浇筑前应先铺一层15-20㎝的砂浆,必要时应预埋接茬钢筋。
质量通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泡水,影响混凝土质量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筑部位排水措施不完善。
2、降水设备严重不足。防治对策:
1、督促承包人配置足够降排水设备。
2、混凝土浇筑前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混凝土浇筑全过程中不致受水浸泡而降低强度。
质量通病: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 产生原因:
1、水泥堆放不规范,水泥受潮标号降低。
2、不同规格的砂石料混堆。含杂质较多。
3、未按审批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施工,或实际配合比计量不准。
4、混凝土浇注时漏捣、过捣。
5、养护不规范,如暴晒、受冻。防治对策:
1、水泥库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搭设,地面要硬化并有防潮措施,按水泥进场时间顺序依次使用,防止过期失效。
2、砂石料堆放场要硬化,砂石料要分类堆放并贴好标示牌。
3、砂石料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4、定期校核标定的各类计量设备和计量器具。
5、混凝土浇筑前应测定砂石料含水量。
6、选择合格的拌和及养生用水,必要进行覆盖浇水养护。
7、严格按审批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施工,采用正确的施工工艺,并加强过程旁站。
质量通病: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产生原因:
1、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2、大体积混凝土未采用缓凝和降低水化热的措施。
3、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大,导致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
4、模板、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够引起的裂缝。
5、养护方法不当,养护时间不够。防止对策:
1、采用安定性合格的水泥。
2、大体积混凝土应优选低水化热水泥。
3、优化配合化,添加外加剂。
4、采用降温措施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
5、及时养生。
6、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应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7、基础与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8、现浇梁的支撑体系应采取预压措施。
质量通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离析 产生原因:
1、集料级配不合格。
2、混凝土自由倾落度过高。
3、混凝土过振。
4、拌和时间过短,方法不当。
5、水灰比过大。防治对策:
1、采用级配合格的集料。
2、严格将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控制在2m以内。
3、避免混凝土过振。
4、严格控制水灰比。
5、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和时间,必须采用强制式拌和机。
质量通病:大体积混凝土表面、龟裂 产生原因:
1、收缩裂缝。
2、温差裂缝。
3、水泥安定性差。
4、养护方法不当,养护不及时,养护时间不够。防治对策:
1、优选水泥,优化配合比。
2、掺入缓凝型减水剂和膨胀剂,必要时掺入粉煤灰。
3、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4、加强混凝土养护和保温,必要时混凝土内部埋设降温管。
5、改善施工工艺,严格规范施工。
质量通病:混凝土施工缝处理质量差 产生原因:
1、施工缝处先期浇筑混凝土未凿毛冲洗或处理不彻底。
2、用钢筋拉毛代替凿毛。
3、施工缝凿毛时间过早,导致先期浇筑混凝土受到扰动。防治对策:
1、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进行凿毛。
2、严格混凝土凿毛质量检查。
3、混凝土凿毛后用水冲洗干净。
4、严格控制施工缝处砂浆铺垫质量或采用高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并加强振捣。
质量通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表面有泌水现象,且成品色差大 产生原因:
1、砂石料级配差。
2、水泥泌水性大,导致混凝土保水性差。
3、混凝土过振。防治对策:
1、确保砂、石料具有良好的级配。
2、采用泌水率小的水泥。
3、避免混凝土过振。
4、局部产生泌水时应采取的措施排尽。
5、同一结构采用同批种水泥、砂石料、保证混凝土颜色一致。
质量通病: 混凝土漏浆、表面污染及表面平整度差 产生原因:
1、模板整修不到位表面不平整。模板刚度不够。
2、模板缝未做有效处理。
3、模板跑模。
4、混凝土坍落度过大。防治对策:
1、采用平整度、刚度符合要求的模板。
2、处理好模板拼缝,采用适合的脱模剂。
3、将模板的榫槽嵌接紧密。
4、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
质量通病:混凝土工程渗漏水 产生原因:
1、配合比问题,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
2、混凝土漏振、养护方法不当,养护不及时,养护时间不够。
3、防水处理不合格。防治对策:
1、加强原材料控制、检测,选用合格骨料,必要时进行清洗。
2、培养混凝土振捣专业作业人员,加强教育培训。
质量通病: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差或存在严重质量缺陷,未经监理检查擅自进行修饰。产生原因:承包人对质量缺陷的整改不认真、不重视。防治对策:
1、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反复试配,改善混凝土浇筑工艺,提高混凝土观感质量。
2、混凝土拆模后必须经监理检查后方可按监理工程师同意的修复方法整改质量缺陷。
质量通病:混凝土麻面、混凝土蜂窝、混凝土露筋 产生原因:
1、麻面表现为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模板表面不光滑,板缝漏浆,脱模剂选用不当。
3、混凝土振捣方法不当,漏振、局部过振混凝土产生离析。、模板板缝漏浆,运输工具漏浆。
4、粗骨料粒径过大、垫块设置,净保护层不符合设计要求。防治对策:
1、脱模剂要涂摸均匀,模板有凹陷时,注意将积水擦干;浇注前先检查模板拼缝,确保接缝严密不漏浆;严密振捣,将气泡完全赶出。
2、配合比设计时砂率不宜小,搅拌时间应足够;运输工具完好防止漏浆;仔细检查模板拼缝并浇水湿润,浇注过程中有专人巡查模板质量情况。
3、浇注前检查垫块的情况,确保净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避免模板湿润不够,吸水过多或造成死角;要求振捣密实、不漏振。
质量通病:钻孔桩桩身混凝土强度偏低 产生原因:
1、未按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施工。
2、导管初始埋深过小引起混凝土夹泥夹渣。
3、清孔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夹泥。防治原因:
1、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水下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1.15倍。
2、确保导管初始埋深,导管通畅且不得漏水。
3、应彻底清孔,严格控制沉碴厚度,不得采用加深孔深的方法代替清孔。
质量通病:钻孔灌注桩出现断桩或缩径 产生原因:
1、混凝土集料级配差,混凝土和易性差而造成离析卡管。
2、泥浆指标未达到规定指标标准,致使孔壁坍孔。
3、搅拌设备故障引起混凝土浇筑时间过长,停顿过多.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漏水或导管拔出混凝土面。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埋深偏小,致使管内压力偏小。
6、导管埋深过大管口混凝土已凝固。
7、孔内压力过低。防治对策:
1、确保集料有良好的级配和混凝土具备良好的和易性。
2、确保清孔泥浆指标(含粘度、比重、砂率等)。
3、钻孔前钻机平台应平整,基础应垫实、牢固。
4、钻杆上端应设导向设备。
5、有流砂层的桩基掺加外加剂如膨润土、羟基纤维素等加强泥浆的粘结性能。
6、保持搅拌设备工作状态良好,并配有备用设备。
7、确保导管初始埋深达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保证全程的导管埋置深度。
8、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
9、维持孔内压力大于孔外压力。
质量通病:孔深未达到设计要求、孔底沉渣过厚 产生原因:
1、孔深测量基点、测绳不准、岩样误判。
2、清孔不彻底。防治对策:
1、细查岩样防止误判。
2、根据钻进速度变化和钻进工作状况判定。
3、设固定基点、采用制式测绳。
4、选用合适的清孔工艺。
5、清孔、下钢筋、浇灌混凝土连续作业。
质量通病:坍孔
产生原因:岩层变化、措施不力。防治对策:
1、松散砂土或流砂中减慢钻进速度。
2、加大泥浆比重。
3、保证施工连续进行。
质量通病:孔径不足
产生原因:钻头直径偏小、土质特殊。防治对策:
1、选用合适的钻头直径。
2、流塑性地基土变形造孔时,宜采用上下反复扫孔方法,以扩大孔径。
质量通病:钢筋笼的位置、尺寸、形状不符合设计要求。产生原因:加工、运输、安装有误。防治对策:
钢筋笼较大时,应设φ11或φ18加强箍,间距2~2.5m。
2、钢筋笼过长时应大吨位整体吊装。
3、设置足够的环状混凝土或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
质量通病:混凝土灌注中非通长的钢筋笼上浮。产生原因:
钢筋笼底标高一下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导管提升不及时、流砂涌入。防治对策:
1、浇灌混凝土导管不能埋得太深,是混凝土表面硬壳薄些,钢筋笼容易插入。
2、将2-4根竖筋加长至桩底。
3、保持合适的泥浆密度,防止流砂涌入托起钢筋。
质量通病:桩身混凝土蜂窝、孔洞、缩颈、夹泥、短桩 产生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或灌注工艺有误。防治对策:
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
2、连续灌注,每次灌注量不宜太小,成桩时间不能太长。
3、导管埋入混凝土不得小于1m,导管不准漏水,导管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
4、钢筋笼主筋接头焊平,导管法兰连接处罩以圆锥形铁皮罩,防止提管时挂住钢筋笼。
质量通病:钻孔桩沉碴厚度超标 产生原因:
1、清孔不彻底或采用加钻方法代替清孔。
2、钢筋笼安放时间过长,未及时浇灌水下混凝土。防治对策:
1、加强清孔检查和沉碴厚度检测。
2、缩短钢筋笼骨架安放与混凝土灌注时间差,尽可能在清孔后立即浇筑混凝土,保持工序衔接紧凑。
3、必要时,在浇筑混凝土前再进行一次清孔。
质量通病:灌注桩钢筋笼上浮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注时间过长。
2、导管埋深偏大。
3、桩顶无固定或反压措施。防治对策:
1、加快混凝土浇灌速度。
2、按规定设置导管埋深。
3、桩顶对钢筋笼设置固定或反压措施。
质量通病:钢筋笼位置偏移 产生原因:
1、成孔斜度偏大。
2、钢筋笼安装无导向设施。
3、成孔位移。防治对策:
1、采用减压钻进工艺,保证成孔垂直度。
2、钢筋笼安装设置导向设施。
3、精密测量,钻机定位准确。
质量通病:桩基声测管无法声测 产生原因:
1、声测管接头渗进泥浆或水泥浆。
2、声测管掉进杂物。防治对策:
1、声测管底部及接头水密封处理。
2、管内灌水。
3、管顶焊接钢板封堵。
质量通病:钻孔桩顶不够标高 产生原因:
1、泥浆指标不合要求。
2、预留超封混凝土高度不合要求。
3、测砣过轻或测绳不准,使测量不准。
4、超灌混凝土预留不够。防治对策:
1、严格控制封桩泥浆指标。
2、按规范设置混凝土超封高度。
3、选用合适的测砣、准确的测绳。
4、灌注桩身混凝土时超灌量不小于50cm。
质量通病:钻孔桩混凝土检测出不均匀 产生原因:
1、泥浆指标不合要求,孔内出现局部坍塌。
2、导管埋深过浅,使混凝土内混进泥浆。防治对策:
1、严格控制封桩时泥浆指标。
2、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使之满足要求。
(二)钢筋工程
质量通病:钢筋接头设置不符合要求 产生原因:
1、无专门技术人员配筋或配筋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2、承包人管理疏漏,控制不严。
3、钢筋下料前不除锈。防治对策:
1、应有专业技术人员配筋,同时提高配筋人员业务水平。
2、受拉、受压区主筋焊接接头应按规范进行设置。
3、合理控制同一断面接头数量,对不合格钢筋接头返工处理。
4、下料时按钢筋分号下料,注意每组钢筋的合理搭配。
5、下料前对锈蚀的钢筋进行除锈。
质量通病:预制构件钢筋骨架或桩体钢筋笼扭曲变形 产生原因:
1、未在坚固的工作台上拼装。
2、钢筋骨架未增设加强钢筋或加劲筋间距偏大,致使钢筋骨架或钢筋刚度和稳定性不足。
3、搬运过程不注意保护。防治对策:
1、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拼装。
2、增设加强钢筋强骨架(笼)的刚度、稳定性。
3、搬运、吊装时操作正确并注意保护。
质量通病:焊接钢筋轴线不处于同一直线上 产生原因:
1、搭接焊钢筋接头未打折。
2、搭接焊钢筋先焊好后再打折成S形。
3、闪光对焊的接头有错位,帮条焊只有一根帮条。防治对策:
1、搭接焊的钢筋接头焊前应按规范打折,监理要加强过程检验。
2、闪光对焊的接头应对齐。
3、帮条焊应有对称两根帮条焊。
质量通病:钢筋间距不
一、保护层厚度不足、盘圆钢筋使用前不调直或调直度不够 产生原因:
1、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责任心不强。
2、保护层垫块偏少或偏薄。
3、保护层垫块固定不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走位或脱落。防治对策:
1、健全质保体系,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安装足够合格的保护层垫块并固定牢固。
3、盘圆钢筋应调直后使用。
质量通病:焊接强度不够 产生原因:
1、电流过大,钢筋接头局部烧伤。
2、焊缝长度、宽度厚度不足,焊碴未及时清除。
3、焊条规格有误。
4、冬天焊接过火。
5、焊接后接头骤冷。防治对策:
1、选择规格合适的焊条。
2、冬天焊接防火。
3、焊接后接头防骤冷。
4、严格操作工人资质检查,实施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关键词:墙体抹灰,门窗制作安装,防治措施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住宅小区也不断在涌现。与此同时, 在客户使用过程中, 发现了一些质量问题。其中墙体抹灰开裂与门窗制作安装不合格的问题最为突出, 使得业主无法得到客户的认可, 降低了业主的信赖度, 损害了业主的利益。本文从客户提出的问题出发, 分析了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1 墙体抹灰开裂问题
1.1易出现裂缝的部位
(1) 填充墙墙体;
(2) 墙体不同材料交接处;
(3) 施工洞口及其周边;
(4) 建筑设备洞口周边及背面 (如消火栓箱洞口、配电箱洞口等) 。
1.2 原因分析
1.2.1 填充墙墙体裂缝
(1) 砌块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 龄期不足, 砌块破损;
(2) 砂浆强度等级、品种不符合设计要求;
(3) 未按照施工工序、工艺标准进行施工。
1.2.2 墙体不同材料交接处裂缝:
(1) 墙体使用不同材料, 由于膨胀系数不同引起变形不一致;
(2) 未按照设计、规范要求采取加强措施。
1.3 施工、建筑设备洞口周边及背面裂缝:
1.3.1 洞口处补砌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1.3.2 未按照设计、规范要求采取加强措施。
1.4 抹灰裂缝
1.4.1 砂浆配合比、砂子级配比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1.4.2 砂浆与基层粘结不牢;
1.4.3 未按照施工工序、工艺标准进行施工。
1.5 防治措施
(1) 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 编制周密的施工方案, 详细的工程技术交底。
(2) 砌体施工时, 每次连续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 日砌筑高度不应大于2.4m, 砌至接近梁或板底时, 应留一定空隙, 待填充墙砌筑完成并至少间隔7天后, 再将其补砌挤紧。
(3) 严禁使用破损砌块, 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3.5。当使用非标准尺寸砌块或墙体需留洞时, 应采用专用工具切割成型。
(4) 墙体不同材料交接处, 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采取加强措施。
(5) 主体结构验收前, 建筑设备的框体应安装就位, 并应在设备洞口周边及背面使用具有抗裂作用的材料进行局部补强防裂处理。
(6) 抹灰的工序、厚度应符合设计、工艺要求。
(7) 对存在施工洞口的墙体, 待补砌完成后, 再进行整体抹灰。
(8) 施工图设计单位应在不同材料交界处砌块的墙面和主要设备洞口等处的抹灰有详细的节点设计,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对该部位的设计作为重点审查内容, 否则不予办理施工图审查合格证。
2 门窗制作安装问题
2.1 存在的问题
(1) 门窗开启不灵活, 关闭不严;
(2) 门窗渗漏
a.门窗框周边与洞口墙体连接处的渗漏;
b.门窗开启扇与固定扇之间的渗漏;
c.门窗玻璃与框之间的渗漏;
d.门窗框型材拼接处的渗漏。
(3) 门窗刚度差;
(4) 门窗五金配件损坏, 胶条老化, 密封胶开裂脱落;
(5) 门窗安装不牢固;
(6) 中空玻璃漏气。
2.2 原因分析
2.2.1 门窗开启不灵活, 关闭不严:
(1) 门窗材质不符合设计要求;
(2) 门窗框或扇变形, 密封条松动脱落;
(3) 门窗制作、安装质量差;
(4) 锁点位置设置不准确。
2.2.2 门窗渗漏:
(1) 门窗框与洞口墙体连接处的间隙过大或过小, 导致门窗难以固定且填塞不实易产生裂缝;
(2) 门窗框与扇搭接宽度小, 门窗扇安装有偏差, 胶条质量差、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
(3) 门窗玻璃尺寸不足, 胶条质量差;
(4) 门窗加工尺寸不准确, 拼缝不严, 拼接处未进行封闭处理。
2.2.3 门窗刚度差:
(1) 异型窗、大型窗施工设计文件无详图, 无节点做法;
(2) 门窗选用型材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钢衬截面尺寸、壁厚等不符合要求。
2.2.4 门窗五金配件损坏, 胶条老化, 密封胶开裂脱落:
门窗五金配件质量低劣, 耐久性差, 胶条耐候性差。
2.2.5 门窗安装不牢固:
(1) 门窗框与洞口间隙过大;
(2) 连接片数量、位置和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2.2.6 中空玻璃漏气:
施工工艺、加工环境不符合要求。
2.3 防治措施
2.3.1 门窗的制作、安装应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要求设计单位明确窗户的性能等级;对于异型窗、大型窗, 要求设计单位出具设计详图;
2.3.2 门窗的原材料、配件质量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进场的门窗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 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3.3 所选用的门窗企业应有资质、规模较大、生产设备满足要求, 并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
2.3.4 门窗制作尺寸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门窗框距洞口25~30mm, 组角方正, 拼缝严密并做密封处理。
2.3.5 门窗安装的特殊部位、影响门窗正常使用的情况, 需增设副框。
2.3.6 中空玻璃加工环境应符合以下条件:
(1) 温度要求:冬季环境10~20℃, 夏季环境20~30℃;
(2) 湿度要求:应保证加工装配区相对湿度稍低。
2.3.7 门窗安装前先弹出控制线, 保证位置正确;门窗连接片间距应为600mm, 连接片距节点180~200mm, 连接片应使用厚度为1.5mm、宽度25mm的镀锌板;在砌体使用多孔砖或砌块时, 在门窗洞口相应位置预留砼块, 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2.3.8 外门窗框或副框与洞口之间的缝隙应采用弹性闭孔材料 (发泡聚氨酯) 填充饱满, 并使用密封胶密封, 外门窗框与副框之间的缝隙应使用密封胶密封。
2.3.9 镶玻璃所使用的橡胶密封条应有一定的伸缩余量, 安装时应镶嵌到位, 表面平直, 与玻璃、玻璃槽口紧密接触, 并在四角处断开, 断开处必须用密封胶贴牢。
2.3.1 0 建筑外门窗进入施工现场后, 需做门窗“三性”试验, 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安装。施工现场要推行样板引路制度, 对于门窗的安装, 在主体结构验收前, 应安装首层门窗, 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 对门窗的气密性做现场检测, 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安装。在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中, 出现墙体开裂、门窗问题的原因还有诸多因素, 笔者个人认为主要因素莫过于上述原因。
结语
综上所述, 若要使得建筑工程中, 墙体不出现裂缝或出现裂缝较少则需通过严格按照施工图文件要求采购建筑材料;编制周密、详细的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施工方案, 技术交底所阐述施工工艺进行施工。若要使得门窗工程不出现问题或细微问题则需通过严格要求门窗原材料及门窗的生产加工工艺, 施工单位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 技术交底并通过相关审查机构审查后方可进行门窗施工。这样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只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选择原材料, 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施工, 工程质量通病问题还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参考文献
[1]闫亦文.墙体抹灰层开裂、空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咨询导报, 2006 (20) .
[2]华玉英.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J].新疆农垦经济, 2005 (03) .
[3]叶子兆.浅谈高层建筑承台大体积砼的收缩和开裂[J].改革与战略, 2005 (08) .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建筑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通病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内带有共性地普遍存在着,对建筑工程会产生不同程度地危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建筑质量问题都可以称为质量通病。总的来说,质量通病往往会出现在装饰工程和使用功能中,具体的可分两种,分别是新生性质量通病与陈旧性质量通病。通常所说的陈旧性质量通病,是指那些“久治不愈”的质量通病,也就是说它多年来一直的连续存在着,未能完全被克服,例如,屋面渗水,下水道堵塞,水泥地面空鼓、开裂、起皮起砂,滴水线向内斜导,门窗缝隙大,厕浴间地面倒坡、积水等等各种问题。另一种新生性质量通病则是在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某些新工艺的推广与应用进程中,相应而产生的一些新的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不可避免的带着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很多陈旧性质量通病还没有有效地消除,就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新生性的质量通病,因而,更增加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难度。
这里我们先简单谈谈几种常见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中的通病。
一是,房屋渗漏的通病。在许多建筑工程施工中,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设计不合理周到、施工材料选择的问题以及施工者在施工过程中不规范等等而造成建筑物的渗漏。而发生渗漏的部分主要是几种在屋面上,尤其是在钢筋混凝土斜屋面发生渗漏的情况十分普遍。
二是,混凝土工程的通病。混凝土通病出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表现为混凝土的表面缺陷和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前者现象会使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混凝土内部,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后者现象产生易造成建筑物在外力和环境的作用下,小的裂缝会越来越扩大,最终影响整个建筑的外观与使用功能。
三是,钢筋施工的通病。钢筋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对建筑物的质量会有重大影响。钢筋的施工质量通病主要有:第一,钢筋错位,主要是指建筑物的梁、柱、墙等主筋位置存在偏差,必须要保证钢筋焊接与捆绑的牢固,防止出现钢筋因外力作用发生错位与移动;第二,钢筋焊接接头不达标问题,在钢筋焊接的地方出现轴线弯折、裂纹和烧伤,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来减少对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
四是,填充墙裂缝的问题。在建筑施工过程里,其主要的施工材料就是空心砖、多孔砖以及加气混凝土砖块等等。而在建筑物的填充墙砌体和外墙墙体产生了裂缝时,通常都是与施工工艺技术和填充墙的使用材料有关的。通常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加气混凝土砖块,空心砖紧随其后,最后就是多孔砖。造成填充墙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的工序不符合要求,填充前施工中的砖缝之间没有砂浆,出现了瞎缝,以及使用加气砌体砖在填充墙中易造成外墙梁底产生收缩裂缝,使得砌体与砂浆间产生离析现象。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面对建筑施工中的各种质量通病,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将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控制、施工人员素质以及施工材料的管理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要严格建立全方位的技术控制体系。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往往是由施工技术不合理应用而造成了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产生。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全方位的技术控制体系。就目前的社会条件,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建设施工中的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及时预测与分析,通过预测结果,对与设计目标相差大的部分进行调整与修正,进而使工程项目向预期的方向发展。
第二,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队员的施工技术,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提高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程序及规范进行操作,尽量避免违规操作,从人员主观的方面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
第三,应努力加强对建筑施工材料的管理。除开主观的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项目工程的质量。比方说,混凝土质量太差会导致建筑物产生各种裂缝,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外观结构以及日常功能的应用。因此要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把握施工材料的管理是关键。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在材料选购时,应选择有专业素质和责任心的采购人员;对于供货商的资质要进行全面严格的审查;此外,在施工材料使用前,对进入了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应该共同的进行抽样检查和验收,对于抽查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够进入施工现场,力争从源头上把握好质量监管,从而有效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众所周知,目前在建筑施工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要想有效地避免建筑施工中的各种质量通病,就必须做好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严把技术关,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三、总结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根本,没有质量的工程是创造不出任何经济效益的,也无法保证使用者的安全与利益。那么,为了保证建筑项目的顺利完工,建筑工程单位应当在施工作业中的各个环节里采取必要的措施,规避各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各种通病,从各方面细节保证质量,为整个项目的建筑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最终,建筑工程施工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打造出优质项目,才会让企业和社会放心,才能真正的利国利民,实现建筑项目的本意。
参考文献:
[1]孙培秋. 浅议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广东建材.2007,(02).
[2]徐嘉迟.小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与应对策略[J].赤子.2012,(15).
城镇化脚步的进一步加快,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房地产行业得到了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搬到了城市,对房屋建筑的需求在逐步加大,对于房地产而言有利有弊。其好处在于整个房屋建筑行业处于大好的趋势,坏处在于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在行业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就需要做好服务、降低价格、保证质量。但是纵观目前的房屋在建筑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设计环节、施工环节存在的问题,都会影响最终建筑的质量,对此必须要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分析,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就房屋建筑工程以及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房屋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以及相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为房屋建筑工程行业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重要性;防治措施
1.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科技时代,在这个时代各个行业都在创新,房屋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为了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很多的房屋建筑者都在开始融入新的技术,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的价格,房屋建筑行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尽管如此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不仅给居住者带来了困扰,同时也影响了建筑工程行业的良性发展。由此可见必须要加强研究在房屋建筑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采用合理的方式去防治,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2.房屋建筑工程的基本阐述
房屋建筑工程属于建筑的一种学术语,其是指房屋室内外的一整套关于建造房屋、线路、管道等的装修工程。房屋建筑通常指的是能够形成内部空间的如墙壁、梁柱、顶盖等,其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学习的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具有以下几大建筑特点。首先是流动性,施工机构的施工地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是随着建筑物的位置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同时内部的施工机器、电气设备等也是跟随不同建筑而流动。第二个特点就是产品形式具有多样性,因为建筑物自身的用途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建筑工程的结构、造型等都会存在差异,施工的方法也应该有所改变。第三个特点施工的技术较为复杂,建筑施工过程中会根据建筑的结构进行施工,同时还要配合内部的各个管道、线路等,在施工过程中所用的物资也比较多,这也使得施工工艺较为复杂。第四个特点施工的过程中露天以及高处作业比较多,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延长施工的时间。第五个特点大多数施工的内容还是手工操作,并未实现全程的机械化模式[1]。
3.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3.1有利于为人们提供一个较为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
经济在快速的發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现代的人们和传统的人们完全不一样,温饱已经不是问题,人们开始追求更优质的生活,人们从农村陆续搬移到城市就是最好的证明,人们希望可以有一个较好的居住环境,便利的交通。而居住的环境则是房屋。试想一下如果个体花费较多的金钱并未买到合适的房屋,内部漏水、无法通电,质量问题严重,这必然会影响人们的居住感[2]。
3.2有利于塑造企业的品牌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形势之下,企业必须要打出自身的品牌,才能够得到更多人的信赖。房屋建筑行业是一个最需要品牌度的行业,毕竟内部所涉及的金额较多,在选择房屋建筑开发商时会评判其综合实力,其中品牌度是非常重要的,其代表了该企业拥有较好的施工技术,能够按时的完成项目,更能够得到居民的信任。
3.3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收益
建筑企业业内部想要提高自身的品牌,就需要不断的优化技术,控制好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而提高自身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力。当企业在一个建筑行业树立了品牌,自然很多项目就会随之而来,内部的经济收益也会逐步提升。除此之外,控制好质量也是对节省内部资金的一种方式。
3.4有利于形成房屋建筑行业内部的良性竞争
在房屋建筑行业内部,有些房屋的建筑领导者为了提高收益,在材料以及人工上动手脚,使得最后的质量难以控制,影响了自身的品牌度,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相反如果企业长期在建筑行业中保持自身的质量以及价格的优势,那么在整个行业中就会逐步树立良好的口碑,也会形成榜样性的作用,在房屋建筑行业内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竞争模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4.房屋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
4.1渗透问题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渗漏现象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其是指在工程完成之后,后期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屋面、外墙、管道或者其他部位的渗漏现象,给予居住者带来了不好的居住体验,也给后期修理和保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是如果不进行质量的控制,那么就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也给建筑企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4.2裂缝问题
建筑行业中的裂缝主要形式包含抹灰裂缝、混凝土裂缝以及沉降裂缝,一旦出现裂缝,施工企业必须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快速控制质量。同时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也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去预防裂缝,避免腐蚀钢筋材料,给整个建筑项目带来质量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混凝土之所以会出现裂缝,和表面的温度出现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表面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温度相差很大,产生收缩应力,那么就会形成裂缝。沉降的产生和沉降量高于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形成表面的不均匀,继而造成了裂缝。出现抹灰的沉降其实和砂浆材料比例匹配不科学有很大的关系,导致整个抹灰层较厚,后期又没有采用合理的方式预防裂缝[3]。
4.3地面起砂问题
地面起砂也是房屋建筑过程中的一种通病,其发生在混凝土部位,主要是指刚浇筑或者已经使用的混凝土,因为某种原因出现了起灰现象,而这种现象看似就像灰尘,怎么扫都扫不干净。如果不治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露出小石子。如果出现重压的情况,还会使得地面出现裂缝,造成坑坑洼洼的现象,大大降低混凝土使用的寿命,同时也会给居住者带来安全性的问题。房屋建筑工程中地面之所以会起砂的技术性原因有三点。第一点水泥的强度较低,和建筑质量要求不相符合,影响了砂浆的强度,造成了地面的起砂现象。第二点砂浆未搅拌均匀所造成的起砂现象。第三点未及时压光、压光次数较少,最终造成砂浆的表面被破坏。
5.房屋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的原因
5.1房屋建筑前期设计缺乏合理性
笔者在上文简单阐述了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三种质量通病,也简单的分析了技术性的问题,但同时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性的原因是在设计的不合理,也容易造成最终建筑质量较差的问题。例如在前期的调研环节并没有充分的论证设计的实体部分,设计人员自身业务能力较差,就会给设计环节带来诸多的安全隐患,继而造成房屋的质量问题,比如渗漏问题。设计不合理表现在未合理选择配件、钢筋摆放位置影响了混凝土的振捣、并未对外墙进行热工计算等等。这些问题都容易造成在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4]。
5.2工程变动造成误差,导致质量问题
房屋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大的工程性的变动,也可能会影响最终的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本身所涉及的内容就比较多,工艺也比较复杂,无论是在机械的操作,还是建材的选择等等各方面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可见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的重要。比如在选择建筑材料时,看似两种材料类似,但是如果功能存在差别,应用到建筑上之后,最终所呈现的就是两种不同的质量。除此之外,如果施工技术、机械设备发生变化,也使得整个工程的变动。例如在施工环节,建筑企业要求缩短工期,尽快完成。那么工作人员可以为了缩短时间,将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压缩,此时就可能会造成搅拌不均匀的情况,使得墙面较为粗糙,影响最终的美观性以及质量,给整个建筑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5.3施工环节缺乏完善的管理
施工环节内部涉及到的人员、材料、机械设备都较多,内部很难形成一种规范性,这也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困难,很多房屋建筑工程内部的管理人员几乎都成为一个形式,并未对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把控,缺乏了施工过程的规范性,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了质量隐患。甚至有些开发商为了降低成本,将工程分包出去,进而导致整个工程缺乏协调性,整体后期返工现象较为严重,不仅降低了企业利润的提升,同时还给房屋质量带来了隐患。
5.4材料的采买环节不完善
某些建筑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以利益为主,忽略了建筑的质量,在建筑的过程中降低材料采买的价格,偷工减料,将一些自认为可以和高等价格相媲美的材料运用到施工建筑中。而这部分材料和国家所设定的施工材料是完全不符合的,这必然会造成房屋建筑后期的重大问题。除此之外,房屋建筑承包形式越来越多,而承包者都是以利益为主,如果不对承包者材料采买过程进行监督,必然会加大材料环节的质量型问题,给整个工程带来安全性隐患。
5.5施工人員的综合素质不强
施工人员是整个建筑施工中较为重要的一类人员,其对房屋建筑工程最终的质量起到了重要性的作用,但是纵观当下的施工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从建筑企业来看,为了降低内部的生产成本会在建筑工程内部引进一些新的技术,但是施工人员进行过设备的系统培训,自身也没有建筑工程的理论知识作为施工的基础,这就导致了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先进设备的闲置以及不正确使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施工人员自身对于设计部分不太了解,而管理人员在讲解时,施工人员又未仔细听,在施工的环节就根据自我理解的设计去进去施工,最终影响了整个施工质量。
5.6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
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中,影响最终施工质量的因素包含员工、材料、技术等等,如果能够对整个施工环节以及人员进行监督,那么就会降低了很多可能会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但是大多数建筑工企业内部都并未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大多数是选择的抽查的方式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查,这也给整个房屋建筑埋下安全性的隐患。
6.防治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策略
6.1审查设计图纸
上文分析了关于房建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就是设计问题,对此就应该做好设计的审查工作,避免因为设计问题影响最终的质量。在进行审查时就是对前期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进行会审。在审查环节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内部所标志的相关参数要认真核查,分析标志的合理性以及完整性,降低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和标准不相符合的部分。其次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对这些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备注,并提出设计优化的方案,避免后期在建筑过程中的渗漏以及裂缝等现象,除此之外设计图部分材料性能要明确,审查人员需审查材料性能的可行性[5]。
6.2控制好施工现场
在整个施工环节中只有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后期都可能会给建筑带来隐患。因此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控制。首先在施工现场成立质检部,主要负责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审查,包括施工人员对质量通病提出的防控措施,及时的进行优化,便于这些措施更好的落实到施工的内部。其次在质检部内部需要进一步建立施工的质量检查制度以及验收制度。一线施工管理者应该组织自检,然后再交由质检部进行验收,避免常见型的建筑施工的通病,提高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7.优化施工工艺
针对上文所提出的三个关于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笔者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施工工艺的方法,以降低施工工艺所造成的房屋质量问题。
7.1防控渗透的施工工艺
房屋建筑渗漏分为屋面渗漏以及外墙渗漏两种,针对屋面渗漏设计者需要认真的去学习各种防水材料的相关性能,对不同的板块进行合理的应用,从源头避免后期的房屋渗漏问题,而在选择防水材料时尽可能的要根据各个建筑物的功能、等级、当地的气候特点去合理的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可能会出现渗漏的重点区域要认真对待,也可以采用铺贴缓冲层来降低房屋渗透的概率。其次针对外墙渗漏问题,要严格控制砖墙的砌筑过程,例如在对墙体施工时,对砂浆的密实度以及饱和度要严格控制,调整好预留的高度,留孔部分应该尽量的堵实。控制好各个节点并处理好一些细节部位的构造,如排水坡、砖墙体,垒砌窗台时要注重框架和窗台连接的紧密性,填充好所留下的空隙,连接处可以采用相应的材料进行密封,最后检查好安装过程中是否存在渗透的地位,对其进行外墙淋水测试[6]。
7.2防治裂缝施工工艺
出现裂缝的原因和混凝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就需要控制好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并进行保养。首先根据建筑施工的要求,对混凝土的保温情况进行检查,在浇捣混凝土的期间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严格的监测。在养护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保温、保湿等工艺,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如果施工人员所浇筑的混凝土厚度在3dm以上,那么就要考虑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采用冷却水循环的方式,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
7.3防治内墙抹灰施工工艺
在抹灰之前,如果外墙较薄,那么可以先采用水泥砂浆以及环保型胶进行混合,比例在1:1,先在外墙上进行处理。其次对外墙部位存在的凹凸不平的地方进一步的优化。如果墙面是凹进去的,要对这块区域填平,可以采用水泥砂浆,比例1:3,如果墙面有凸出来的地方就要将凸出来的地方剔凿,前面的脚手架部分填平,将表面污垢处理干净。其次在开始基层抹灰时,需要将其湿润,通常如果是砖基层,浇水时至少浇2遍。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的电气管线线路的预埋尽量和管面距离保持在13mm左右,将暗管固定好。最后再次进行检查是否存在空鼓现象,没有空鼓则可以进行大面积抹灰。
8.建立物权责任制保障材料的质量
建筑工程的材料是围绕整个工程的重要性物质,对建筑质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应该采用合理的措施來保证好材料的质量。笔者认为可以在施工单位内部建立物权责任制,确定某一个负责人来专门管理材料的购买,明确负责人的权利以及义务,为员工普及法律以及道德意识,避免出现在材料上克扣的行为,影响最终的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其次在施工企业内部应该建立施工进度表,除了了解施工人员的施工状况之外,也是对材料使用情况的核查。最后领导者要定期的对材料的购买、使用情况进行审核,一旦发现材料存在劣质,要及时的惩罚并撤销职务。
9.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到居住者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同时也是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尤其是当下建筑行业竞争如此激烈,建筑行业只有不断的提高质量才能够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笔者认为针对房屋建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型问题应该严格的把握,具体要审查设计图纸、控制好施工现场、优化施工工艺、建立物权责任制保障材料的质量,做好对整个施工环节的全过程控制,降低影响质量的因素,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建军.基于工程管理角度试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3):137.
[2]邴晓娇.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J].四川水泥,2020(1):181.
[3]张映旭.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剖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住宅设施,2019(11):12.
[4]申晓龙,胡阳.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四川水泥,2019(8):263.
[5]全小芸.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关键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6):145.
及防治措施
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张仁峰 刘洪成 梁忠强
摘 要 结合浙江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中的施工实践,对先简支后连续的混凝土预制箱梁设计、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本文提出了防治措施及建议,以期对该种结构的桥梁施工控制有所帮助。
关键词 预制箱梁 质量 缺陷 防治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桥梁结构型式也复杂多样。预制箱梁以其结构轻盈、建筑高度小、配筋少、相比现浇箱梁施工速度快捷等优点,在国内(尤其是江南水乡)高等级公路中普遍使用,但这种结构型式在施工中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或质量缺陷。本文结合自己在江浙一带的施工经验,介绍一下在预制箱梁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缺陷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1、箱梁的预制
1.1箱梁腹板的中下部经常会出现水纹、鱼鳞纹、冷缝、不密实等现象。形成这种缺陷的原因:①设计上钢筋间距、保护层过小。②施工质量控制角度:施工工艺不够完善,粗骨料级配、粒径选择不够合理,粗骨料偏大。箱梁腹板中下部波纹管较密,在波纹管上缘,粗骨料易堆积在一起,而为了保证梁体密实性,必然要加强腹板波纹管处混凝土振捣,有时就可能造成振捣过度,在波纹管下缘形成一层砂浆层,从外观上看,梁体在腹板局部出现不密实或沿波纹管方向出现一层水波纹。防治措施:采用全断面斜向循环推进浇筑工艺,推进长度宜控制在5m左右;严格控制混凝土粗骨料粒径、混凝土塌落度,必要时对粗骨料进行过筛。
1.2 预制箱梁张拉后起拱过大,影响桥面系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现箱梁张拉后起拱偏大,特别是边跨箱梁有时起拱值甚至达到4cm左右,导致桥面系施工困难。这主要是因为:①边跨梁与中跨梁相比,预应力筋较多,张拉应力较大。②预制箱梁张拉时,由于龄期等原因,虽然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了张拉设计要求,但弹性模量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引起张拉后跨中起拱过大。③根据图纸设计铺设的箱梁底盘反拱度过小,再加上使用一段时间后,底盘变形,两端头下沉,导致张拉后相对起拱过大。
防治措施:①注意控制张拉时混凝土弹性模量。②严格控制箱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③定期的复测底盘预拱度。
1.3 箱梁负弯矩位置齿板过高,影响到混凝土桥面铺装的施工。在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中,经常发现负弯矩齿板混凝土过高,甚至超出了桥面高程。形成这种缺陷的原因:①设计上齿板要高出箱梁顶面,而一般预制箱梁的混凝土铺装层仅为6cm,高出的齿板处只有2.5cm,加上钢筋网片,混凝土铺装只有1cm左右了。②施工中,齿板钢筋笼绑扎不规则,高于设计高程,混凝土势必提高,有时还为了负弯矩张拉,而加厚齿板顶混凝土,这就给后续的桥面铺装施工造成了困难。
防治措施:①施工单位应根据图纸及时打设计变更申请,将齿板降低。我公司在NH-YX2标施工时,就通过与设计单位、业主协商,将齿板变更为与箱梁顶面齐平。②施工中,严格控制齿板钢筋的高度和混凝土的厚度,宁低勿高。
1.4 在负弯矩张拉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齿板处混凝土开裂,有的甚至锚垫板回缩。这主要是因为:箱梁钢筋和齿板钢筋是单独设计,造成了冲突,齿板钢筋绑扎好后,再加上箱梁钢筋,使齿板处钢筋间空隙很小,混凝土难以下沉,导致齿板里面混凝土不密实。防治措施:①申请设计变更,将齿板处钢筋适当减少。②严格控制混凝土粗骨料粒径。③浇筑过程中,用钢钎插捣混凝土。
2、箱梁的张拉与压浆
2.1施工中,张拉应力大小控制不准,实测伸长量超出规范要求的±6%。其主要原因:①油表读数不够精确。一般油表读数精确到1Mpa,低于1Mpa只能估读,而且持荷时油表指针往往来回摆动。②千斤顶校验方法有缺陷。千斤顶校验时无论采用主动加压,还是被动加压,往往都是采用主动加压整数时对应的油表读数绘出千斤顶校验曲线,施工中将张拉力对应的油表读数在曲线上找点或内插,这样得到的油表读数与千斤顶实际拉力存在着系统误差。③计算理论伸长量时,预应力钢铰线弹模取值不准。一般弹模取值主要根据试验确定,钢铰线出厂时虽然能符合GB要求,但本身弹模离散较大,不太稳定,可能导致实测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误差较大,超出规范要求。④张拉时,没有配套使用校验的千斤顶和油表。
防治措施:①张拉人员要相对固定,张拉时采用应力和伸长量“双控”。②千斤顶和油表要定期校验,张拉时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停下来找原因,必要时重新校验千斤顶和油表。③千斤顶和油表校验时尽量采用率定值,即按实际初应力、各阶段控制应力校验对应的油表读数。④扩大钢铰线检测频率,每批钢铰线都要取样做弹模试验,及时调整钢铰线理论伸长量。⑤千斤顶和油表一定要配套使用。
2.2预应力孔道压浆不饱满。在压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储 浆桶没浆或其他原因,同一束应力孔道压浆中断,再压时,虽然出浆口冒出了较浓的水泥浆,也很难保证此孔道压浆就饱满了。
防治措施:同一束预应力孔道压浆应一次性完成,不能中断。
3、箱梁的安装 预制箱梁边跨梁的安装不能保证每片梁下永久支座均匀受力。安装时预制箱梁边跨梁伸缩缝端直接放在永久支座上,两个永久支座安放时难以保证其顶面完全在一个水平平面上,有时即使在一个平面上,也有可能因梁底不平造成受力不均;另一端两个临时支座高差过大,也会导致永久支座受力不均,甚至脱空,直接影响以后桥梁使用。
防治措施:①定期检测箱梁底模支座处平整度,控制在1mm以内。②严格控制永久支座和临时支座顶面高程,发现误差及时调整。
4、结束语
通过近几年的工程实践,本人认为预制箱梁结构如能在设计方面进一步完善,施工方面合理选择粗骨料粒径,优化施工工艺,同时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预应力张拉压浆,就能消除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的质量通病,保证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使得预制箱梁这种结构型式得到更大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① 交通部颁发《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② 交通部颁发《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关键字:施工 质量通病 预防措施
1.蜂窝、(1)产生原因: 振捣不实或漏振;
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 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2)预防措施: 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捣器;
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
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 应采取措施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2.麻面
(1)产生原因: 模板表面不光滑; 模板湿润不够; 漏涂隔离剂。(2)预防措施: 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黏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 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3.露筋
(1)产生原因: 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 振捣不实。(2)预防措施: 钢筋垫块厚度及马凳铁高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
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h 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重挠度减少; 使用振捣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4.孔洞
(1)产生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2)预防措施: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 按照规程使用振捣器。5.缝隙及夹渣(1)产生原因: 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2)预防措施: 浇筑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砂、木屑。6.缺棱掉角(1)产生原因: 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 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2)预防措施: 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 搅拌时间要足够;
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 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7.墙柱底部烂根(1)产生原因: 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
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 厚以上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2)预防措施: 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 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要防止侧板吊脚; 浇筑混凝土前先浇足50 厚的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8.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1)产生原因: 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 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2)预防措施: 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9.楼板表面平整度差(1)产生原因: 未设现浇板厚度控制点,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
跌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2)预防措施: 浇灌混凝土前做好板厚控制点,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 混凝土达到1.2MPa 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10.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1)产生原因: 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2)预防措施: 基础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
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
浇筑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 必要时二次浇筑。
一定程度上房屋建筑质量通病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是普遍存在的, 分析这些质量通病, 他们带有某些共性, 对工程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 但也并不是建筑房屋出现的所有问题都被称作质量通病。结合分类规定的差异, 问题通常可以划分成许多不同的种类, 总体上讲存在两大类别, 分别是新生性质量通病和陈旧性质量通病两种。其中第一种是说随着工艺的发展, 因为各种新的工艺的使用而出现的各项不利现象, 此类现象通常是无法提前预知的, 或者是不易于处理的, 必须随工艺的发展来不断的寻求解决办法。如, 在推行装配式建筑中, 出现了板接缝处渗漏等。后一种问题, 具体的讲就是指持续具有的, 通过多次处理仍未获取成效的问题, 因为施工工艺等的限制, 其并未得到合理的处理。比如最常见的下水道出现严重的堵塞现象。由于行业不断的前行, 并且出现了非常多的全新的建筑工艺以及物资, 在已有的问题无法有效应对的前提下, 又出现了许多全新的问题。这就在无形中给建设工作增添了许多难度, 因此, 当前形势下, 认真的开展品质控制活动具有非常显著地意义, 接下来深入的分析相关问题的构成要素以及应对方法。
1 导致问题发生的要素简介
通过分析问题的厉害关系, 我们常见其分成两类。一类是出现频率较高的, 不是非常严重的。另一类是对建筑的使用有非常不利影响的要素。因为目前我国的建筑建设活动大多数还是通过人工的方式来进行, 所以, 要想彻底的应对这些问题在一时间还是非常艰难的。导致问题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比如设计或者是物资等。通过分析相关的数据, 我们发现, 建设品质不合理在所有的问题中占据大约二分之一的比例。所以,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当前应对问题的关键点要放到建设活动上, 通过合理的控制建设品质进而降低问题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 对于导致问题的别的一些要素也应该认真地分析, 主要是因为其他的一些要素也占据一定比例, 对其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觑的。
1.1 没有认真的开展设计工作
众所周知, 设计是活动的先行。假如设计出现问题的话, 我们就会面对非常不利的局面, 而其对于品质问题的出现通常是基础性的。常见的问题有图纸设计不合理, 导致建设失去正常的参考信息。如当前许多工程的外饰面被窗台流下的污水污染, 就是由于设计施工图纸不详引起的, 特别是圆形窗下, 施工图上没有充分考虑圆形窗台下窗台经过雨后, 雨水和窗台上积下的灰尘混合流下, 造成外墙饰面严重污染。由于设计导致的问题在所有的问题中占据的比例非常大, 所以, 要高度的关注此项问题。
1.2 使用的材料和机械等品质不良, 没有认真地控制建设活动
除了上述的设计以外, 导致问题的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物资以及机械的品质不合理。比如, 一些刚完成的项目在后续的短暂的时间中就发生变色等问题, 大多数是因为涂料的品质不达标导致的。除此之外, 使用的机械品质不高, 并且没有对建设品质高效的控制也会导致严重的问题。
1.3 没有正确的控制项目成本
工程造价过低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与工程造价成反比关系, 在一定的条件下工程造价越低工程质量通病出现的就越多。首先, 当工程造价过低时, 会增加承包方的经营压力, 承包方在资金的压力下往往会为了节约资金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而疏忽管理, 使用劣质材料等。房屋工程的投资价格理论上应严格控制, 防止资金的流失和不必要的浪费, 但也不能教条式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盲目的降低工程发的造价, 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 适当的节约而不是盲目的压低造价而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2 针对问题开展的应对方法
2.1 认真地把控建设物资的品质, 对于不达标的物资要也退回厂商, 在使用的时候, 要按照先检查后使用的顺序来进行。
在实际活动中可以按照如下的一些内容来开展活动。
2.1.1 结合当前的具体国情, 对于一些成本太低的项目进行必要的提升, 此举可以起到一定的提升品质的作用。
最近几年, 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 不过由于受到一些不利要素的影响, 一些项目的造价还是按照旧有的模式进行, 在今后里对这些工程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可给予适当提高。
2.1.2 严格控制材料的选购渠道。
施工材料要从正规厂家采购, 质量要经过严格检测, 要择优选购, 对于质量不摸底的建筑材料、制品或设备等不予采购。
2.1.3 对购入的材料在使用前要进行严格的检测。
2.2 切实提升建设工艺水平
从我国目前统计得知, 由于施工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通病占据质量通病的80%左右。因此提高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素质, 对减少工程质量通病,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2.1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让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通病有
一个科学的认识, 科学分析, 掌握工程质量通病形成的原因并有效预防。
2.2.2 改善施工工艺, 对现有的施工工艺进行科学的改进, 使之
更加有效的减少施工中质量通病, 对某些容易形成工程质量通病的施工工艺或工程部位增强管理力度。
2.3 认真开展设计活动
不合理的设计也是导致问题的一个关键的要素。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要切实做好工程质量分析工作, 系统研究。对于由于设计欠佳而可能引起工程质量通病问题的进行认真的研究, 合理改进。在工程设计方面, 当施工图完成之后向施工人员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并仔细听取他们的意见, 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图纸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使设计切合实际。作为设计人员时常要深入一线工地, 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积累设计经验外, 最大限度的将工程设计做到尽善尽美, 从而降低因设计不当而引起的工程质量通病问题。
3 结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 我们得知房屋品质通病是当今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 而导致问题的要素又是多方面的。比如设计以及建设过程的管控, 使用的物资品质不达标等等一些要素。所以, 在具体的工作中, 要结合多项要素, 综合分析, 认真地开展好管理活动。我们坚信, 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的建筑行业一定可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上述的各项问题一定可以更加合理的应对。
摘要:经济的高速前进, 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建筑领域的发展。我们在为获取的成就庆贺时候, 往往会发现很多不良现象, 最常见的是品质不合理。由于其产生的要素种类非常的多, 而且危害很严重, 所以在目前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重点的分析介绍了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应对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造价,措施
参考文献
[1]宋焕金, 杨国勇.浅析多层砖混结构构造柱设置[J].山西建筑, 2010年02期.[1]宋焕金, 杨国勇.浅析多层砖混结构构造柱设置[J].山西建筑, 2010年02期.
[2]袁伟凡.某续建商住楼的结构加固实践[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10年07期.[2]袁伟凡.某续建商住楼的结构加固实践[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10年07期.
[3]陈雅斌, 刘国煜, 赵云刚.玉树地震后宗教场所建筑物鉴定方法与应用[J].山西建筑, 2010年36期.[3]陈雅斌, 刘国煜, 赵云刚.玉树地震后宗教场所建筑物鉴定方法与应用[J].山西建筑, 2010年36期.
关键词:房屋建筑;质量;问题;原因;对策
前 言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房屋建筑数量也随之增多。房屋建筑首先要具备安全性,这是最基本、最低层次的要求,其次是舒适性。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水平要求的提高,房屋的美观与舒适也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不论是安全性,还是舒适性、美观性,都是当下房屋建筑行业应该积极追求且予以保障的根本所在。只要房屋建筑存在质量问题,我们就有必要研究与探讨这些质量问题,以增加建筑行业和相关人员的警觉性,促使他们能够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秉着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1 房屋建筑常见的质量问题
在分析房屋建筑的质量问题时,我们要清楚并非所有可能出现的房屋建筑问题都归类为质量通病,只有那些危及到房屋质量,影响居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且是大多数房屋共同存在的质量问题,才可称之为质量通病。
1.1 施工质量问题
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包括墙工程的质量问题、地面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厨房、卫生间以及窗体等地方出现的质量问题。其中,墙工程质量问题又包括墙体部位出现墙体的结露及涂料的霉变,内墙部位的抹灰层出现不同程度的空鼓或沿着埋管的方位出现内墙的开裂,以及外墙部位经常发生的渗漏、因渗漏过度而导致的内部霉变等。
墙体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施工人员违规施工,如施工人员没有对混凝土的梁与柱等节点部位进行充分的热工处理,或者是在施工工期内没能够保证墙内的潮气全部释放。内墙部位出现问题是因为施工人员所选的砂浆不具有充分的保水性和易性,导致其在应用中非常容易产生硬化与收缩,但是粘接的强度却显然不够;或者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做到对于抹灰层的砂浆配比的严格控制,导成各部分強度的较大差距等。外墙部位出现问题是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未对外墙进行防水处理,导致外墙失去了有效防水膜的保护而出现渗漏;或是施工人员为外墙涂抹的防水涂料产生了表面的开裂,导致雨水渗入墙体造成内部霉变等。
地面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施工人员未按标准要求对施工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使得投入应用的水泥缺乏足够强度,砂石则含过多泥土等;地面的温度升降差过大而导致温度裂缝等。起沙是由于水泥强度等级没有达标,或是砂浆搅拌次数不够,或是在不合适的时间就对地面进行压光时间等问题引起。地面工程的质量问题,常见有地面出现裂纹或裂缝,起沙问题和“两层皮”问题。
厨房和卫生间是用水最多的地方,因此常发生的质量问题就是水的渗漏问题,而窗体的安装不善,就极易产生漏风或进水等问题。
1.2 新生性质量通病和顽固性质量通病
根据房屋建筑质量问题出现的新旧进行区分,可以分为新生性质量通病和顽固性质量通病。新生性质量通病的理解是:随着新的建筑技术和工艺的使用,而产生的“前所未有”质量问题。正是由于这种新的质量问题的出现,此前并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因而只能通过研发新的技术、配兑新型施工原料来逐渐缓解此种质量问题所带来的危害,并最终得以有效解决。常见的新生性质量通病例如在推行装配式建筑中,出现了板接缝处渗漏的问题。
所谓顽固性质量通病,又称陈旧性质量通病,其理解是:由于施工技术原因所导致的“久治不愈”的质量问题。这种顽疾是多年来始终存在的,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像门窗安装时,间距的缝隙过大;经常处于“工作状态”中的下水道会出现堵塞不畅等。
2 房屋建筑常见质量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分析房屋建筑常见的质量通病以及原因,我们可以归纳出解决的对策:
2.1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力度
在施工环节,最重要的就是施工人员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根据施工标准和要求进行施工,绝不能怠工、务工、为赶进度而超时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贯彻和执行。虽然法治社会在不断健全,有关房屋建筑的法律法规在不断构建,追溯至1997年11月1日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但是,个别建筑商因为成本考虑、或是追赶进度等原因仍是忽视了法律的严格规定,铤而走险,违法违规操作。因此相关法律法规还要进一步落实,加大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将违规建筑、违法建设的行为,通过法律的武器加以制止。
另外,施工技术人员还要时刻磨练自己的施工技术,提高自己的施工工艺。例如在墙体工程的施工中,要以施工图纸为标准,将施工规范看作导引,加强墙体、内墙和外墙问题的防范。需要保障墙体内部干燥的,就应及时对墙体进行通风处理;该防霉变潮的就应及时选用防潮、防霉的涂料进行涂抹,涂抹中,还要谨防墙体表面出现起皮或开裂的现状。再者,还要选择质量优、价格优的施工原材料,要在保障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基础上,切实把好材料的质量关。
2.2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研发新技术,克服施工中的弊病
在加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企业要健全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适时引进新的人才,不断培养以引入的人才,在人才队伍的带领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和制度,保障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促进制度体系的全面落实,真正发挥出相应的安全规制作用。
同时还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有能力的企业要不断研发新技术,以克服施工中存在的顽固性质量通病。一方面,要强化监督力度,适当调整惩处机制,完善房屋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监督体系,使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员形成内心的自醒和自制,不断提高他们守法、守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3 进一步加强监督体制的建设和完善
由于房地产业的迅速崛起,房屋建筑施工项目也日益激增,与之相匹配的安全管理监督机制却未能跟上脚步,略有举步维艰之嫌。这就导致监督管理力度相对薄弱,为安全隐患的出现夺得了喘息之机。因此,必须利用监督的“眼睛”,协同监理方,共同将检验、检测的功效发挥到最大,使房屋建筑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
3 结 语
毋庸置疑,不论哪行哪业,其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总是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综上所述,房屋建筑行业也不例外。虽然,我国的房屋建筑存在的质量问题已经得到了大大的缓解,但是,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休息的场所”,真正保障和落实居住的安全与舒适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我们不断探索,才能最终解决房屋建筑的常见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栋.房屋建筑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121.
[2]王日红.试析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与防范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1:175~176.
【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推荐阅读:
屋面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0-18
饼干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11-30
商品条码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09-14
预应力管桩常见质量问题、原因与预防措施01-16
门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09-10
保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1-03
路基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1-19
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方案05-25
砼质量通病防止措施06-01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