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连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骨架外形尺寸不准、歪;扣筋被踩向下位移
原因: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个别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防治措施:绑扎时将钢筋端部对齐,防止冈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2、柱、墙钢筋位移
原因:固定钢筋的措施不可靠,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被碰撞,偏离固定位置。
防治措施:墙、柱主筋的插筋与底板上下筋要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必要时可附加钢筋电焊焊牢,混凝土浇筑前、后应有专人检查修整。
3、受力筋保护层不符规定,露筋原因
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间距太大或脱落。
2)钢筋绑扎骨架尺寸偏差大,局部接触模板。
(3)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受碰撞位移。防治措施
(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要适量可靠。(2)钢筋绑扎时要控制好外形尺寸。
(3)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钢筋受碰撞位移。混凝土浇筑前、后应设专人检查修整
4、绑扎接头松脱
原因: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
防治措施: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牢。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3处。搬运已扎好的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板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
5、柱箍筋接头未错开布置
原因绑扎柱箍筋骨架时疏忽所致。
防治措施:做好钢筋绑扎技术交底工作。
6、弯起钢筋方向错误
原因: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认真核对图纸。
防治措施: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或在钢筋上挂牌标识。
7、钢筋接头位置错误,受力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不够,在连接区段内接头数量超规范
原因: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认真核对图纸。
防治措施: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
8、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够,箍筋数量不足绑扎不牢
原因:未认真执行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箍筋绑扎不牢。
防治措施:认真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箍筋绑扎要牢固。
9、浇灌混凝土不搭马道,乱踩钢筋野蛮施工;竖向插筋无扶正措施造成钢筋位移 原因:操作人员成品保护意识不强,技术交底未进行成品保护要求。
防治措施:加强对操作人员成品意识,建立工序交接制度,并在技术交底中进行成品保护措施交底,浇灌混凝土必须搭设马道。
10、钢筋分项未按规定执行现场“挂牌制度”
原因:现场工序验收交接制度规定不清现场操作人员无现场“挂牌”制度的认
防治措施:建立健全工序交接制度,并在技术交底中对现场“挂牌”制度进行交底
11、梁柱接头处柱箍筋数量不足或漏绑
原因:因操作困难,未绑加密箍筋;采用模外绑梁筋,后落入梁底,加之梁柱接头早已封模,无法绑梁、柱接头柱箍筋。
1.1 现象:砼局部酥松, 砂浆少石子多, 石子之间出现空隙, 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1.2 原因分析:
砼配合比不合理, 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加水量不准, 造成砂浆少石子多;砼搅拌时间短, 没有拌合均匀, 砼和易性差, 振捣不密实;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 下料不当, 使石子集中, 振不出水泥浆, 造成砼离析;砼一次下料过多, 没有分段、分层灌注, 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模板孔隙未堵好, 或模板支设不牢固, 振捣砼时模板移位, 造成严重漏浆。
1.3 预防措施:
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 经常检查, 保证材料计量准确。砼拌合均匀, 颜色一致, 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 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砼的振捣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砼拌合物时, 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砼拌合物, 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合适的振捣现象为:砼不再显著下沉, 不再出现气泡。灌注砼时, 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 立即停止灌注, 并在砼初凝前修整完好。
1.4 处理方法:
砼有小蜂窝, 可先用水冲洗干净, 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 如果是大蜂窝, 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 尽量形成喇叭口, 外口大些, 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 再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 加强养护。
2 孔洞
2.1 现象:砼结构内有空隙, 局部没有砼。
2.2 原因分析:
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 砼灌注不畅通, 不能充满模板间隙;未按顺序振捣砼, 产生漏振;砼离析, 砂浆分离, 石子成堆, 或严重跑浆;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 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 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不按规定下料, 吊斗直接将砼卸入模板内, 一次下料过多, 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 形成松散状态。
2.3 预防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 可采用细石砼灌注, 使砼充满模板间隙, 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 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严防漏振;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 振捣不实, 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 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 然后往上灌注;控制好下料。要保证砼灌注时不产生离析, 砼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 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2.4 对砼孔洞的处理, 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 制定补强方案, 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3 露筋
3.1 现象: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在砼表面。
3.2 原因分析:
砼灌注振捣时, 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 钢筋紧贴模板;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 钢筋过密, 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 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 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砼振捣时, 振捣棒撞击钢筋, 使钢筋移位;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 或木模板湿润不够, 砼表面失水过多, 或拆模过早等, 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3.3 预防措施:
灌注砼前, 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 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钢筋较密集时, 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 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 钢筋较密时, 可用细石砼灌注;为防止钢筋移位, 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 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砼要振捣密实。灌注砼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 并认真堵好缝隙;砼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 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 防止过早拆模;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 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 及时调直, 补扣绑好。
3.4 治理方法:
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 用水冲洗湿润, 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 如露筋较深, 将薄弱砼剔除, 冲刷干净湿润, 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 认真养护。
4 缺棱掉角
4.1 现象:砼局部掉落, 不规整, 棱角有缺陷。
4.2 原因分析:
木模板在灌注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 灌注后砼养护不好, 棱角处砼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 致使砼水化不好, 强度降低;常温施工时, 过早拆除承重模板;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 或保护不好, 棱角被碰掉;冬季施工时, 砼局部受冻。
4.3 预防措施:
木模板在灌注砼前充分湿润, 砼灌注后认真浇水养护。拆除钢筋砼结构承重模板时, 砼具有足够的强度, 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 注意保护棱角, 吊运时, 严禁模板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 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砼阳角, 拆模后要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 以免碰损。冬季砼灌注完毕, 做好覆盖保温工作, 加强测温, 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受冻。
4.4 治理方法:
缺棱掉角较小时, , 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 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 用水冲刷干净湿润, 然后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 认真养护。
5 施工缝夹层
5.1 现象: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 有缝隙或夹有杂物, 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5.2 原因分析:
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灌注前, 捣实不够;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 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 未认真检查清理, 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 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5.3 预防措施:
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 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 则按施工缝处理, 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 才允许继续灌注;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 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砼层, 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清除;在灌注前, 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砼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 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冬季施工时可采用高压风吹。全部清理干净后, 再将通条开口封闭, 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砼砂浆, 再灌注砼。
5.4 治理方法:
当表面缝隙较细时, 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 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对夹层的处理慎重。补强前, 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 方可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砼清除, 用清水冲洗干净, 充分湿润, 再灌注, 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或砼减石子砂浆, 捣实并认真养护。
摘要:经过多年的建设施工经验及研究, 针对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的现象及防治办法略谈以下心得, 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高层结构质量通病措施
0 引言
高层结构中梁、板、柱、剪力墙钢筋安装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结构受力情况,除必须遵守施工规定外,加强设计图纸会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使一些钢筋绑扎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以确保钢筋不偏位。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人工挖孔灌注桩,地下二层,地上32层,建筑面积18520平方米,本工程的钢筋分项是难点之一,钢筋用量大、梁柱结点位置钢筋比较密集,而且结构复杂。
2 常见钢筋工程质量问题
2.1 柱子纵向钢筋偏位
2.1.1 现象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础插筋和楼层柱子纵筋外伸常发生偏位情况,严重者影响结构受力性能。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及时进行纠偏处理。
2.1.2 原因分析 ①模板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时有碰撞柱模的情况,致使柱子总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发生错动;②因箍筋制作误差比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位,甚至整个柱子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③不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垫块强度低被挤碎,垫块设置不均匀,数量少,垫块厚度不一致及与纵筋绑扎不牢等问题影响纵筋偏位。④施工人员随意摇动、踩踏、攀登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使绑扎点松弛,纵筋偏位;⑤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极易触动箍筋与纵筋,使钢筋受振错位;⑥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⑦施工中,有时将基础柱插筋连同底层柱筋一并绑扎安装,结果因钢筋过长,上部又缺少箍筋约束,整个骨架刚度差而晃动,造成偏位。
2.1.3 预防措施 ①设计时,应合理协调梁、柱、墙间相互尺寸关系。如柱墙比梁边宽50至100mm,即以大包小,避免上下等宽情况的发生;②按设计图要求将柱墙断面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柱墙墙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500mm处用柱箍点焊固定;③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应用使其插筋骨架不变形的定位箍筋点焊固定;④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必须牢固,绑点不得遗漏;⑤柱墙钢筋骨架侧面与模板间必须用埋于混凝土垫块中铁丝与纵筋绑扎牢固,所有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⑥在梁柱交接处应用两个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
2.2 框架节点核心部位柱箍筋遗漏
2.2.1 现象 框架节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部位,但节点的梁柱钢筋交叉集中,使该部位柱箍筋绑扎困难。因此,遗漏绑扎箍筋的现场经常发生。
2.2.2 原因分析 因设计单位一般对框架节点柱梁钢筋排列顺序、柱箍筋绑扎等问题都不作细部设计,致使节点钢筋拥挤情况相当普遍,造成核心部位绑扎钢筋困难的局面,因此存在遗漏柱箍筋的现象。
2.2.3 预防措施 ①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框架节点钢筋绑扎顺序;②框架纵横梁底模支撑完成后,即可放置梁下部钢筋。若横梁比纵梁高,先将横梁下部钢筋套上箍筋置于横梁底模上,并将纵梁下部钢筋也套上箍筋放在各自相应的梁的底模上。再把符合设计要求的柱箍筋一一套入节点部位的柱子纵向钢筋绑扎。然后,先后将横纵梁上部纵筋分别穿入各自箍筋内,最后,将各梁箍筋按设计间距拉开绑扎固定。若纵梁断面高度答应横梁,则应将上述横纵梁钢筋先后穿入顺序改变,即“先纵后横”。③当柱梁节点处梁的高度较高或实际操作中个别部位确实存在绑扎节点柱箍困难的情况,则可将此部分柱箍做成两个相同的两端带135度弯钩的L型箍从柱子侧向插入,钩住四角柱筋,或采用两相同的开口半箍,套入后用电焊焊牢箍筋的接头。
2.3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2.3.1 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对于绑扎接头,在任一接头中心至规定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内,所存在的接头都认为是没有错开,即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
2.3.2 原因分析 ①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②忽略了某些构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③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④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2.3.3 防治措施 ①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同一组搭配二各分号是一顺一倒安装的)。要加文字说明;②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③若分不清钢筋是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位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处理。
2.4 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
2.4.1 现象 在梁的支座处,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抵触。
2.4.2 原因分析 梁箍筋弯钩应放在受压区,从受力角度看,是合理的,而且总构造角度看也合理。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练习梁支座处,受压区在截面下部,要是箍筋弯位于下面,有可能被钢筋压开,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将箍筋弯钩放在受拉区,这样做法不合理,但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牢固程度,习惯上也只好这样对待。此外,实践中还会出现另一种矛盾: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形式的工程中,大多数是需要抗震设计的,因此箍筋弯钩应采用135度,而且平直部分长度又较其他种类型的弯钩张,故箍筋弯钩与梁上部二排钢筋必然相抵触。
2.4.3 防治措施 绑扎钢筋前应先规划箍筋弯钩位置(放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仅有一层钢筋,箍筋弯钩均与纵向钢筋便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可放在梁上部(构件受拉区),但应特别绑牢,必要时用电焊點焊,对于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的,则应将弯钩放在梁下部。
2.5 四肢箍筋宽度不准
2.5.1 现象 配有四肢箍筋作为复合箍筋的梁的钢筋骨架,绑扎好安装入模时,发现宽度不合适模板要求,混凝土保护层过大或过小,严重的导致骨架无法放入模内。
2.5.2 原因分析 ①在骨架绑扎前未按应有的规定将箍筋总宽度进行定位或定位不准;②已考虑到将箍筋总宽度定位,但在操作时不注意,使二个箍筋往里或往外串动。
2.5.3 防治措施 ①绑扎骨架时,先绑扎几对箍筋,使四肢箍筋宽度保持符合图纸要求的尺寸,再穿纵向钢筋并绑扎其他箍筋;②按梁的截面宽度确定一种双肢箍筋(即截面宽度减去两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绑扎时沿骨架长度放几个这种箍筋定位;③在骨架绑扎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四肢箍宽度的准确性,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3 结束语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这些质量通病,主要是施工管理人员对质量意识淡薄,对以往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没有进行总结分析,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总结经验教训。我相信以上问题的发生是可以克服和避免,只要我们能切实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到精心施工,管理到位,这些质量问题就会自然消除。
参考文献:
[1]王世兰.高层建筑钢筋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工程施工.2006.
1.现象:吊放钢筋笼入孔时。已钻好的孔壁发生坍塌。2.危害:施工无法正常进行,严重时埋住钢筋笼。3.原因分析:
(1)钻孔孔壁倾斜、出现缩孔等孔壁极不规则时,由于钢筋笼入孔撞击而坍孔。(2)吊放钢筋笼时。孔内水位未保持住坍孔。(3)吊放钢筋笼不仔细,冲击孔壁产生坍孔。4.预防措施:
(1)钻孔时,严格掌握孔径、孔垂直度或设计斜桩的斜度,尽量使孔壁较规则。如出现缩孔,必须加以治理和(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要始终维持孔内有足够水头高。(3)吊放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中心,并竖直插入。5.治理方法:同“
一、(一)”的治理方法。
(二)钢筋笼放置的与设计要求不符
1.现象:钢筋笼吊运中变形。钢筋笼保护层不够。钢筋笼底面标高与设计不符。
2.危害:使桩基不能正确承载。造成桩基抗弯、抗剪强度降低。桩的耐久性大大削弱等。3.原因分析:
(1)桩钢筋笼加工后,钢筋笼在堆放、运输、吊人时没有严格按规程办事,支垫数量不够或位置不当,造成变(2)钢筋笼上没有绑设足够垫块,吊人孔时也不够垂直,产生保护层过大及过小。
(3)清孔后由于准备时间过长。孔内泥浆所含泥砂,钻渣逐渐又沉落孔底,灌注混凝土前没按规定清理干净,造与设计不符,形成钢筋笼底面标高有误。4.预防措施:
(1)钢筋笼根据运输吊装能力分段制作运输。吊入钻孔内再焊接相连接成一根。
(2)钢筋笼在运输及吊装时,除预制焊接时每隔2.0m设置加强箍筋外,还应在钢筋笼内每隔3.0~4.0m装一个字形临时加强架,待钢筋笼吊入钻孔后拆除。
(3)钢筋笼周围主筋上,每隔一定间距没混凝上垫块或塑料小轮状垫块,使混凝上垫块厚和小轮半径符合设计(4)最好用导向钢管固定钢筋笼位置,钢筋笼顺导向钢管吊入孔中。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符合可保证钢筋笼在灌注混凝土时,不会发生偏离。
(5)做好清孔,严格控制孔底沉淀层厚度,清孔后,及早进行混凝土灌注。现场钻孔桩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导管进水
1.现象:灌注桩首次灌注混凝土时,孔内泥浆及水从导管下口灌入导管;灌注中,导管接头处进水;灌注中,提孔内水和泥浆从导管下口涌人导管等现象。
2.危害:导管进水,轻者造成桩身混凝土离析,轻度央泥;重者产生桩身混凝土有夹层甚至发生断桩事故。3.原因分析:
(1)首次灌注混凝土时,由丁灌满导管和导管下口至桩孔底部问隙所需的混凝土总量计箅不当,使首灌的混凝土管下口,而是全部冲出导管以外,造成导管底口进水事故。
(2)灌注混凝土中,山于未连续灌注,在导管内产生气囊。当又一次聚集大量混凝士拌合物猛灌,导管内气囊两节导管间加入的封水橡皮垫挤出,致使导管接口漏空而进水。
(3)导管拼装后,未进行水密性试验。由于接头不严密,水从接口处漏入导管。
(4)测深时,误削造成导管提升过量,致使导管底口脱离孔内的混凝上液面,使泥水进入。4.预防措施:
(1)确保首批灌注的混凝土总方量,能满足填充导管下口与桩孔底面间隙和使导管下口首灌时被埋没深度≥1m灌前,导管下口距孔底一般不超过0.4m。(2)在提升导管前,用标准测深锤(锤重不小于4kg,锤呈锥状。吊锤索用质轻,拉力强,浸水不伸缩的尼龙上表面的深度,控制导管提升高度,始终将导管底口埋于已灌入混凝上液面下不少于2m。
(3)下导管前。导管应进行试拼,并进行导管的水密性、承压性和接头抗拉强度的试验。试拼的导管,还要检查住一条直线上。试拼合格后,各节导管应从下而上依次编号,并标示累计长度。入孔拼装时,各节导管的编号及圆周方位,应与试拼时相同,不得错、乱,或编号不在一个方位。
(4)首灌混凝土后,要保持混凝土连续地灌注。尽量缩短间隔时间。当导管内混凝上不饱满时,应徐徐地灌注形成高压气囊。
5.治理方法:首灌底口进水和灌注中导管提升过量的进水,一旦发生,停止灌注。利用导管作吸泥管,以空气灌注的混凝土拌合物全部吸出。针对发生原因,予以纠正后,重新灌注混凝土。
(二)导管堵管
1.现象:导管已提升很高,导管底口埋入混凝土接近1m。但是灌注在导管中的混凝土仍不能涌翻上来。2.危害:造成灌注中断,易在中断后灌注时形成高压气囊。严重时,易发展为断桩。3.原因分析:
(1)由于各种原因使混凝土离析,粗骨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2)由于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初凝,增大了管内混凝二卜下落的阻力,使混凝土堵在管内4.预防措施:
(1)灌注混凝土的坍落度宜在18~22cm之间。并保证具有良好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不发生显著离析(2)保证混凝土的连续灌注,中断灌注不应超过30min。
5.治理方法:灌注开始不久发生堵管时,可用长杆冲、捣或用振动器振动导管。若无效果,拔出导管,用空气吸将已灌入孔底的混凝土清出。换新导管,准备足够储量混凝土,重新灌注。
(三)提升导管时,导管卡挂钢筋笼
1.现象:导管提升时,导管接头法兰盘或螺栓挂住钢筋笼,无法提升导管。2.危害:使灌注混凝土中断,易诱发导管堵塞。易演变成断桩、埋导管事故。3.原因分析:
(1)导管拼装后,其轴线不顺直,弯折处偏移过大,提升导管时,挂住钢筋笼。
(2)钢筋笼搭接时,下节的主筋摆在外侧,上节的主筋在里侧,提升导管时被卡挂住。钢筋笼的加固筋焊在主挂在导管上。
(3)钢筋笼变形成折线或者弯曲线,使导管与其发生卡、挂。4.预防措施:
(1)导管拼装后轴线顺直,吊装时,导管应位于井孔中央,并在灌注前进行升降是否顺利的试验。法兰盘式接连接处罩以圆锥形白铁罩。白铁罩底部与法兰盘大小一致,白铁罩顶与套管头上卡住。
(2)钢筋笼分段入孔前,应在其下端主筋端部加焊一道加强箍,入孔后各段相连时,应搭接方向适宜,接头处5.治理方法:
(1)发生卡挂钢筋笼时。可转动导管,待其脱开钢筋笼后,将导管移至孔中央继续提升。(2)如转动后仍不能脱开时,只好放弃导管,造成埋管。
(四)钢筋笼在灌注混凝土时上浮
1.现象:钢筋笼入孔后,虽已加以固定。但在孔内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向上浮移。
2.危害:钢筋笼一旦发生上浮,基本无法使其归位,从而改变桩身配筋数量,损害桩身抗弯强度。
3.原因分析:混凝土由漏斗顺导管向下灌注时,混凝土的位能产生一种顶托力。该种顶托力随灌注时混凝土位注速度的快慢,首批混凝土的流动度。首批混凝土的表面标高大小而变化。当顶托力大于钢筋笼的重量时。钢筋上升。4.预防措施:
(1)摩擦桩应将钢筋骨架的几根主筋延伸至孔底,钢筋骨架上端在孔口处与护筒相接固定。
(2)灌注中,当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并应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使导管底口与问保持较大距离.以便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
(3)混凝土液面进入钢筋笼一定深度后,应适当提升导管,使钢筋笼在导管下口有一定埋深。但注意导管埋入混不小于2m。
(五)灌注混凝士时桩孔坍孔
1.现象: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发现护简内泥浆水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为坍孔征兆探测混凝土面与原深度相差很多时,可确定为坍孔。
2.危害:造成桩身扩径,桩身混凝土夹泥,严重时,会引发断桩事故。3.原因分析:
(1)灌注混凝士过程中,孔内外水头未能保持一定高差。在潮汐地区,没有采取措施来稳定孔内水位。(2)护简刃脚周围漏水;孔外堆放重物或有机器振动,使孔壁在灌注混凝土时坍孔。(3)导管卡挂钢筋笼及堵管时。均易同时发生坍孔。4.治理方法:
(1)灌注混凝土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稳定孔内水位。还要防止护筒及孔壁漏水,其措施同
一、(五)的(2)用吸泥机吸出坍人孔内的泥土,同时保持或加大水头高,如不再坍孔,可继续灌注。
(3)如用上法处治,坍孔仍不停时,或坍孔部位较深,宜将导管、钢筋笼拔出,回填粘土,重新钻孔。
(六)埋导管事故
1.现象:导管从已灌入孔内的混凝土中提升费劲,甚至拔不出,造成埋管事故。2.危害:埋导管使灌注水下混凝土施工中断,易发展为断桩事故。3.原因分析:
(1)灌注过程中,由于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一般往往大于6m。
(2)由于各种原因,导管超过0.5h未提升,部分混凝土初凝,抱住导管。4.预防措施:
(1)导管采用接头形式宜为卡口式,可缩短卸导管引起的导管停留时间,各批混凝土均掺人缓凝剂,并采取措速度。
(2)随混凝土的灌人,勤提升导管,使导管埋深不大于6m。5.治理方法:
(1)埋导管时,用链式滑车、千斤顶、卷扬机进行试拔。(2)若拔不出时,可加力拔断导管,然后按断桩处理。
(七)桩头浇注高度短缺
1.现象:已浇注的桩身混凝土,没有达到设计桩顶标高再加上0.5~1.0m的高度。
2.危害:在有地下水时,造成水下施工。无地下水时,需进行接桩,产生人力、财力和时问的浪费,加大工程3.原因分析:
(1)混凝土灌注后期,灌注产生的超压力减小,此时导管埋深较小。由于测深时,仪器不精确,或将过稠浆渣判为混凝土表面,使导管提冒漏水。
(2)测锤及吊锤索不标准,手感不明显,未沉至混凝土表面,误判已到要求标高。造成过早拔出导管,中止灌(3)不懂得首灌混凝土中,有一层混凝土从开始灌注到灌注完成,一直与水或泥浆接触,不仪受浸蚀,还难免等杂物混入,质量较差。必须在灌注后凿去。因此,对灌注桩的桩顶标高计算时,未在桩顶设计标高值上,增加的预留高度。从而在凿除后,桩顶低于没计标高。4.治理方法:
(1)尽量采用准确的水下混凝土表面测深仪。提高判断的精确度。当使用标准测深锤检测时,可在灌注接近结盒等容器直接取样,鉴定良好混凝土面的位置。
(2)对于水下灌注的桩身混凝土,为防止剔桩头造成桩头短浇事故,必须在设计桩顶标高之上,增加0.5~1.0低限值用丁泥浆比重小的、灌注过程正常的桩;高限值用于发生过堵管,坍孔等灌注不顺利的桩。(3)无地下水时,可开挖后做接桩处理。
(4)有地下水时,接长护筒。沉至已灌注的混凝土面以下,然后抽水、清渣、按接桩处理。
(八)夹泥、断桩
1.现象:先后两次灌注的混凝土层之间,夹有泥浆或钻渣层,如存在于部分截面,为夹泥;如属于整个截面有夹土有一层完全离析,基本无水泥浆粘结时,为断桩。
2.危害:夹泥、断桩使桩身混凝士不连续,无法承受弯矩和地震引起的水平剪切力,使桩报废。3.原因分析:
(1)灌注水下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小。集料级配不良,粗骨料颗粒太人,灌注前或灌注中混凝土发生进水等使桩身混凝土产生中断。
(2)灌注中。发生堵塞导管又未能处理好;或灌注中发生导管卡挂钢筋笼,埋导管,严重坍孔,而处理不良时桩身严重夹泥,混凝上桩身中断的严重事故。
(3)清孔不彻底或灌注时问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而继续灌入的混凝土冲破顶层与泥浆相混;或导管进水混凝土中坍孔,均会在两层混凝土中产生部分央有泥浆渣土的截面。4.预防措施:
(1)混凝土坍落度严格按设计或规范要求控制住,尽量延长混凝士初凝时间(如用初凝慢的水泥,加缓凝剂,加人砂率,控制石料最人粒径)。
(2)灌注混凝土前,检查导管、混凝土罐车、搅拌机等设备是否正常,并有备用的设备、导管,确保混凝土能(3)随灌混凝上,随提升导管。做到连灌、勤测、勤拔管,随时掌握导管埋入深度,避免导管埋入过深或过浅(4)采取措施,避免导管卡、挂钢筋笼;避免出现堵导管、埋导管、灌注中坍孔、导管进水等质量通病的发生5.治理方法:
(1)断桩或夹泥发生在桩顶部时。可将其剔除。然后接长护筒,并将护筒压至灌注好的混凝土面以下,抽水、桩处理。
吴微
(黑龙江新陆建筑工程集团,黑龙江 牡丹江157000)【摘要】在我国的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施工中掌握影响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的主要因素,切实控制施工质量,进而促进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的好坏,对结构物的安全和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混凝土现浇楼板 质量 防治措施
砼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麻面、蜂窝、烂根、露筋、缝隙与夹渣层、楼面裂缝、构件几何尺寸偏差、标高偏差。原因及防治措施:
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砼施工时,保持合适的坍落度(16~18cm),下料高度超过3m时使用串筒或溜槽,模板拼缝处用双面胶条挤紧,振捣人员挂牌上岗、规范操作,增强责任心与质量意识。
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墙柱侧面,板底部使用带凹槽的成品垫块,间距符合方案要求,双层板板筋之间马凳支撑高度应正确,绑扎应牢固。
3、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砼浇筑前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立面模板应在砼终凝后且有一定强度时再拆除,拆除时不得生拉硬撬,注意对砼构件棱角的保护。
4、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梁板上垃圾应用吹风机吹净,墙柱应留清扫孔,砼浇筑前先浇50mm厚净浆,以确保与原砼面有机结合。
5、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梁、柱接头处支模方法严格按模板方案施工,质检员认真检查与复核。
6、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或踩踏严重,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踩踏严重属浇筑后上人过早。
砼浇筑时,认真做好收面工作,终凝后,强度未过到1.2Mpa前不准上人。
7、楼板厚度不够或板厚超标
砼浇筑前,对楼板模板顶标高进行复核,做好现浇板板厚的控制标识,浇筑过程中质检员对每块板板顶标高均应认真拉线检查。
当有预留洞时可利用预留洞辅助检查。
砼缺陷的修复在拆模后24h之内完成,区分不同缺陷,采取如下措施:
(1)、表面抹浆。对于麻面、露筋和蜂窝可进行表面抹浆修复。修复时首先将缺陷部分清洗干净,将松动的石子剔除,保持表面湿润而不能积水,然后将通过试验室配方而拌好的比原设计高一个标号的水泥砂浆抹上,补好的表面应与结构表面平齐光洁,不能出现突变。
(2)、混凝土回填。对于部分空洞,需立模进行混凝土回填。修复时首先清除缺陷直至密实的混凝土并保证表面不能有尖角,然后将表面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而不能积水,再用高与原设计标号一个等级的专用修补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回填,回填部分必须与老混凝土结合好并保证密实,对突出于结构外表面的部分应在砼初凝后凿掉和磨平,并加强养护。
(3)、砼涨模,先用粗錾子将涨模处大致凿好,再用细錾子轻轻将其表面剔痕剔平,磨光机进行局部打磨。
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间从材料、施工、设计等都是应当注意的因素。
一、混凝土用水量
第一、混凝土的用水量是影响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混凝土的用水量会从三个方面影响混凝土结构内部毛细孔的数量,而且会增加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毛细孔内含水量,从而将增大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
第二、在保证混凝土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用水量的增加
会相应增加水泥用量,而水泥用量的增加同样会增加混凝土结构内部毛细孔的数量,也会增大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
第三、混凝土用水量增加,使混凝土中泌水增加,而泌水增加,促使混凝土中有更多的毛细孔相贯通,使毛细孔中水分蒸发的更快,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用水量减少后,早期强度增加,也会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二、砂的细度
砂的细度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砂越细,其表面积越大,需要越多的水泥等胶凝材料包裹,由此带来水泥用量和用水量的增加,使混凝土的收缩量加大。因此,现浇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混凝土中粗骨料是抵抗收缩的主要材料,在其他原材料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砂率增大而增大。砂率降低,即增加粗骨料用量,这对控制混凝土干燥收缩有利。
三、坍落度
预拌混凝土为满足泵送和振捣要求,其坍落度一般在100mm以上,坍落度过大会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从而加大混凝土的收缩。统计数据表明,混凝土坍落度每增加20mm,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增加5kg。另一方面,混凝土沉缩变形的大小与混凝土的流态有关,混凝土流动性越大,相对沉缩变形越大,越容易出现沉缩裂缝。因此,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泵送的前提下,坍落度应尽可能减小。
四、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出现泌水而
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收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五、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或养护不当
过度的抹平压光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的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砂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氢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六、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半板面负筋踩弯等,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楼地面渗漏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防治及成品保护措施
编 制: 审 核: 日 期: 年 月 日 编 号: 发放号:
年 月 日
目 录
一、质量组织架构..................................................................................................................................3
二、质量管理措施..................................................................................................................................3
三、合同管理措施..................................................................................................................................4
四、技术质量措施..................................................................................................................................4
1、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4
2、内墙常见的质量通病....................................................................................................................6
3、楼板裂缝........................................................................................................................................8
4、楼地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9
5、外墙常见的质量通病..................................................................................................................10
6、门窗渗漏......................................................................................................................................11
7、屋面施工阶段防水层起鼓、渗漏..............................................................................................12
8、地下室外墙渗漏..........................................................................................................................12
9、尺寸偏差......................................................................................................................................13
五、成品保护措施:............................................................................................................................14 1.土方工程:....................................................................................................................................14 2.混凝土工程:................................................................................................................................14 3.钢筋工程:....................................................................................................................................15 4.模板工程:....................................................................................................................................15 5.砌筑工程:....................................................................................................................................16 6.细石混凝土地面水泥、砂浆地面:............................................................................................16 7.防水工程:....................................................................................................................................17 8.门窗工程:....................................................................................................................................18 9.木门安装:....................................................................................................................................18 10.油漆、粉刷工程:......................................................................................................................19 11.水暖、卫生洁具、电气安装工程:..........................................................................................20 12.成品、半成品..............................................................................................................................20 13.抹灰工程......................................................................................................................................22 14.墙地砖镶贴..................................................................................................................................23 15.水泥基涂料防水..........................................................................................................................23 16.半成品、构配件的保护:..........................................................................................................24
本工程为住宅小区,由中XXXXXXXXXXXXXXX公司承建,XXXXXXXXXXXXXXXXX公司监理,由于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是住宅工程中极易出现的质量问题,通病的防治工作又牵涉设计、业主、监理、施工等有关各方及各施工阶段,解决好质量通病的防治成了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保证在施工中有效的进行质量控制,克服质量通病,我方制定了以下措施及制度:
一、质量组织架构
成立质量通病防治小组,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 XXX 组员:XXX、XXX、XXX、XXX、XXX、XXX 防治小组的权限、责任、范围
1、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权限:防治小组发现未按监理方及建设方批准的质量通病防治方案施工的,有责令施工队限期整改的权力;如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有权进行经济处罚甚至要求返工、整改。
2、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责任:尽量消除因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通病。
二、质量管理措施
1、工程开工前,编制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对所有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2、装饰装修工程必须做到“方案指路,样板先行”,样板间(样板墙)必须经监理、业主认可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3、建立工序的交接与会签制度;
4、建立成品保护制度,发至各参建方。
三、合同管理措施
为了做好防治工程质量通病工作,本方案经贵方批准后,力争在不增加造价的基础上,按施工规范及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在增加造价很少的基础上,按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认真落实。
四、技术质量措施
1、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
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麻面、蜂窝、烂根、露筋、缝隙与夹渣层、楼面裂缝、构件几何尺寸偏差、标高偏差。原因及防治措施:
a、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混凝土施工时,保持合适的坍落度(16~18cm),下料高度超过3m时使用串筒或溜槽,模板拼缝处用双面胶条挤紧,振捣人员挂牌上岗、规范操作,增强责任心与质量意识。
b、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墙柱侧面,板底部使用带凹槽的成品垫块,间距符合方案要求,双层板板筋之间马凳支撑高度应正确,绑扎应牢固。
c、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立面模板应在混凝土终凝后且有一定强度时再拆除,拆除时不得生拉硬撬,注意对混凝土构件棱角的保护。
d、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梁板上垃圾应用吹风机吹净,墙柱应留清扫孔,混凝土浇筑前先浇50mm厚净浆,以确保与原混凝土面有机结合。
e、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梁、柱接头处支模方法严格按模板方案施工,质检员认真检查与复核。f、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或踩踏严重,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踩踏严重属浇筑后上人过早。
混凝土浇筑时,认真做好收面工作,终凝后,强度未过到1.2Mpa前不准上人。
g、楼板厚度不够或板厚超标
混凝土浇筑前,对楼板模板顶标高进行复核,做好现浇板板厚的控制标识,浇筑过程中质检员对每块板板顶标高均应认真拉线检查。
当有预留洞时可利用预留洞辅助检查。
混凝土缺陷的修复在拆模后24h之内完成,区分不同缺陷,采取如下措施: a、表面抹浆。对于麻面、露筋和蜂窝可进行表面抹浆修复。修复时首先将缺陷部分清洗干净,将松动的石子剔除,保持表面湿润而不能积水,然后将通过试验室配方而拌好的比原设计高一个标号的水泥砂浆抹上,补好的表面应与结构表面平齐光洁,不能出现突变。b、混凝土回填。对于部分空洞,需立模进行混凝土回填。修复时首先清除缺陷直至密实的混凝土并保证表面不能有尖角,然后将表面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而不能积水,再用高与原设计标号一个等级的专用修补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回填,回填部分必须与老混凝土结合好并保证密实,对突出于结构外表面的部分应在混凝土初凝后凿掉和磨平,并加强养护。
c、混凝土涨模,先用粗錾子将涨模处大致凿好,再用细錾子轻轻将其表面剔痕剔平,磨光机进行局部打磨。
2、内墙常见的质量通病
砌体墙裂缝防治措施:
a、砌筑砂浆采用中粗砂。
b、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不应小于28d,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应30d后再抹灰,注意在不同的基体间挂钢板网。
c、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150㎜~200㎜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7d后,方可用斜砖顶紧砌实,砂浆饱满。
d、砌体墙与竖向混凝土构件相连时应灰隙饱满;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外墙时,不得留脚手眼。
e、锚拉筋位置要正确,与砖模数要相匹配,不能弯折压入砖缝。f、墙体中不应设水平暗管,无法避免时,应将暗管居中埋于局部现浇的混凝土构件中,竖向敷设当暗管直径累计不大于30mm时可直接暗敷于砌体中间,多管可用扎丝分段将管加以绑扎,管周围用砂浆填实。
g、在宽度小于500㎜的承重小墙段及壁柱内不应埋设竖向管线;无法避免时,应将其置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本条如有发生,应与设计人协商出设计变更或现场办理签证。
h、按设计要求在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上开凿沟槽、孔洞时,严禁冲击荷载扰动墙体。
i、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底层的外窗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小于100mm,且与砖的模数一致,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20。
轻质隔墙裂缝主要发生在与其它墙体相接处或门窗洞口上方,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
a、应注意在不同的基体间挂钢板网。
b、门窗洞口等处加强严格按泰柏板行业标准及专业分包方提出的处理方案进行施工。
c、墙体走线管的地方应加设钢板网加强。内抹灰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a、抹灰打底前基层必须清理干净,提前一天浇水湿润;抹罩面灰前必须将表面灰尘清理干净。
b、基层必须甩毛,甩毛厚度应均匀一致,基层甩毛后应浇水养护,强度达到手掰不动为合格。
c、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电线导管设槽处,应采用钢丝网抹灰做加强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设宽度不应小于150mm。
d、烟道抹灰、凹进墙体的消防箱背面抹灰均必须全墙满挂钢板网。e、内墙面抹罩面灰应从上向下进行。不得逆向施工。
f、移动里操作架时应注意不要损伤墙面,对工人加强教育,不得在已抹完灰的墙面上乱涂乱画。
g、墙、柱阳角处应抹成圆弧形,按要求做1:2水泥砂浆护角,其高度不应低于2m,每侧宽度不应小于50mm。
3、楼板裂缝
防治措施:
a、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b、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c、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
d、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
e、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篷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600㎜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再浇注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f、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g、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h、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小时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i、现浇板养护时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冲击影响。j、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k、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中间不宜大于800㎜。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l、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的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60天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4、楼地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防治措施:
a、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向上做一道高度不小于200㎜的混凝土翻边,与楼板一同浇筑(当需要二次浇筑时,必须按照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技术要求进行处理),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它房间地面低20~30㎜。b、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位置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c、采用套管的,套管应用钢管制作,其长度、防水翼环焊接位置应考虑管顶高出最终地面50㎜的要求,防水翼环应位于预留洞深度方向的中部;不采用套管的应严格按安装图集要求加装止水圈。
d、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
e、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f、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做“盆子型”。g、卫生间墙面水泥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
h、有防水要求的地面,应分别在找平层、防水隔离层、面层施工完毕后,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
5、外墙常见的质量通病
外墙渗漏的防治措施:
a、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中粗河砂,细度模量不小于3.0的中粗砂。b、外墙螺栓孔应按方案要求进行填塞;砌筑外墙洞眼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分两次填塞密实,并由专人负责。较大的预留孔应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捣实。c、外墙粉刷基层应进行甩毛处理。基层平整度偏差超标时,应进行局部凿除或增加抹灰厚度,凿除时不得露出钢筋,抹灰厚度超过30㎜时应挂钢板网。本条如属主体施工偏差,增加费用应由施工方承担;如属排砖要求,应现场办理签证。d、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1d浇水湿润。
e、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10㎜左右。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f、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
g、外墙面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条挤压出浆至密实,不能有砂眼、砂孔。h、飘窗、阳台、挑檐等外挂构件的粉刷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滴水线(槽)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外墙面砖粘贴不牢、有色差的防治措施:
a、打底前对基层清理干净,使用高品质界面剂对基层进行处理,大面积开始前首先对样板墙进行拉拔力试验,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b、外墙面砖施工前应进行筛选,规格、尺寸、色泽、图案应均匀一致。c、面砖不得有缺楞、掉角、暗痕和裂纹等缺陷。
d、面砖镶贴前,首先要将面砖清扫干净,放入净水中浸泡2h以上,取出待表面晾干或擦干净后方可使用。
e、使用草酸清洗墙面时,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不得腐蚀面砖及勾缝。f、外墙面砖粘贴完后应及时清理干净,如有砂浆块干结后留下的污痕,应用稀草酸清洗。
6、门窗渗漏
防治措施:
a、门窗安装前应进行抗风压、气密性、水密性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b、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砂浆刮糙处理时应确定门窗 外框与墙体间隙。
c、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其厚度不应小于1.5㎜,宽度不应小于20㎜,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框边处不大于500㎜。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门窗工程属建设方直接分包,采用何种固定方式由分包方与建设方协商,我方配合。
d、门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e、门窗框上侧、左右两侧应留5㎜宽、5㎜深的打胶槽口,底框应座于高10~15㎜的台阶上,窗台内外高差20㎜。
f、打胶面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密封胶,且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
7、屋面施工阶段防水层起鼓、渗漏
防治措施:
a、基层必须充分干燥后,方可施工防水层。
b、分格缝应上下贯通,钢筋网片在分格缝处断开,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在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净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粉刷,待基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粘贴不小于200㎜宽的卷材保护层。
c、保温层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排气口应设置在不易被损坏和不易进水的位置。
d、混凝土防水保护层做完后,保水养护不少于14d。
e、屋面上人孔、变形缝、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屋面雨水孔等节点严格按设计及国标GB50207执行。
f、对于刚性细石混凝土屋面,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钢筋网片应采用焊接型网片。
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
保水养护不小于14d。
8、地下室外墙渗漏
防治措施:
a、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优化,必须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关于防水混凝土配合比的规定。
b、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c、固定模板的对拉螺栓中间应加焊圆形止水环,两端用锥形橡胶垫,止水片宽6cm,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d、外墙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浇水养护,带模养护不少于7d。
e、涂膜防水或卷材防水的甩头应砌临时性保护墙进行保护,主体结构完成后,铺贴立面卷材时,应先将接茬部位的各层卷材揭开,并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如卷材有局部损伤,应及时进行修补。
f、涂膜防水立面涂刷时,应保证厚度,但每层涂刷不可过厚。g、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施工防水保护层。
9、尺寸偏差
装饰工程完成后,应能保证房间净高及净空,因此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a、测量应有专人负责,各种测量仪器应定期检测;测量后,认真填写《建筑物室内标高、轴线、楼板厚度测量记录》。
b、主体施工时,剪力墙的轴线定位应准确,模板支设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避免鼓胀、变形、移位。
c、砌筑时,应根据控制线进行定位,并保证墙体垂直度、平整度。d、装饰抹灰时,应检查房间净空及方正,对角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e、装饰阶段,应弹出+1m标高控制线,控制地面装饰标高及顶棚标高。
五、成品保护措施:
1.土方工程:
1.1定位放线控制桩必须保护好,不准损坏; 1.2土方开挖完成后,及时覆盖保温草被;
1.3回填土时,分层夯实,不能损坏已完成的地下预埋管道、管线; 2.混凝土工程:
2.1地下室外墙施工缝企口和止水带应按技术要求施工,并做好保护防止破坏后导致漏水;
2.2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能踩踏楼板的弯起钢筋,不能碰动预埋件和插筋;
2.3不得用重物冲击楼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踩踏,应搭设脚手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2.4浇注混凝土前,应在放钢筋马凳处铺设脚手板,供人员行走;
2.5已浇注了混凝土的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要加以保护,必须等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碗扣架,碗扣架和钢管的下部应垫好竹胶板(测量放线人员除外,放线完成后,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混凝土的养护)。2.6门窗洞口等处用旧竹胶板或木片加工成150mm*1500mm板条,用铁丝进行保护。
2.7楼梯砼成品保护:拆模后及时做好竹胶板护边,进行踏步的防护。做法如下图: 2.8顶板的防护:混凝土浇筑成型后,顶板放线时应根据砼的强度进行,并应在顶板砼上铺设脚手板或竹胶板行走,不能直接踏踩砼表面。顶板刚刚达到强度开始绑扎钢筋时
2.9框架柱、剪力墙在模板拆除后,及时检查砼外观是否由缺陷(蜂窝麻面漏浆漏振漏筋等)如有问题及时向项目部汇报,若没有问题及时对柱边门窗洞边进行防护如图在(将旧竹胶板或板条用铁丝捆绑做好护角;对柱子采用捆绑麻袋片浇水养护;剪力墙采用涂刷养护剂的方法,要求涂刷均匀。
2.10顶板竖向钢筋的施工和砼墙柱施工缝的凿毛处理,应在砼强度达到1.2Mp后方可进行,严禁过早处理 2.11柱头保护如下: 3.钢筋工程:
3.1对已完钢筋工程,注意保护,防止乱踩;
3.2成型钢筋应按指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 3.3绑扎墙柱筋时应搭临时架子,不准踩踏钢筋;
3.4底板上、下层钢筋绑扎时支撑用马凳要绑牢固,防止操作时变形; 3.5浇注混凝土时,派专职调筋人员调整钢筋位置,确保钢筋不变形; 3.6涂刷涂模剂时,不能污染钢筋;
3.7钢筋清理:墙柱钢筋应在浇筑砼前用塑料布缠50cm防护,若有少量钢筋被污染应在浇筑完成时,马上用湿棉纱和钢丝刷进行处理。
3.8安装电管、水管或进行其它施工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4.模板工程:
4.1吊装大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防止模板变形; 4.2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棒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棱角; 4.3拆下的钢模板,应及时清理修整;
4.4钢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分规格码放;
4.5组拼大模板的存放场地,平整夯实,下方垫方木,立放时,要搭设分类模板架;
4.6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墙柱模板,吊装其它模板时不得碰撞。不准在预拼装模板就位前作为临时依靠,以防止模板变形。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平面模板,不可做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及平面产生偏差;
5.砌筑工程:
5.1先装门窗框时,砌筑过程中应对所立框进行保护;后装门窗框时,应注意固定框的预埋件的牢固性,不可损坏、松动;
5.2墙体上的管线槽孔以预留 为主,因漏埋或未预留时,应弹线用云石机切割,严禁乱凿墙体。
5.3砌筑施工应及时清除落地砂浆,做到活完场清。5.4墙体拉结钢筋,应加强保护,不得踩倒、弯折; 5.5暖卫、电气管线及预埋件应注意保护,防止碰撞损坏。
5.6砌筑墙体,严禁在墙体上留脚手眼,不许在空心砖上放脚手架,防止发生事故。
5.7拆除施工架子时注意墙体及门窗口角。5.8手推车应平稳行驶,防止碰撞墙体。6.细石混凝土地面水泥、砂浆地面:
6.1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运灰手推车不得碰撞门框。6.2面层抹压过程中随时将脚印抹平,并封闭通过操作房间的道路;
6.3面层养护过程中,其它工种作业不能上人,避免造成表面起砂现象,如情况紧急,必须经项目工程室同意采取措施后方可进入。
6.4施工时,不得将砂浆或混凝土溅到已成活的墙面上,对于易污染的部位粘贴塑料胶带进行保护。
6.5水泥、砼地面需铺盖麻袋片养护,保持湿润,并设立醒目标志,设专人看管,养护期间楼梯间实行封闭管理;
6.6不准在已成活的地面上拌砂浆、和腻子。地面上用的梯子应使用木梯或用木钉楔住脚的钢梯,并且梯脚用软布包好,防止划坏面层;
6.7在已完工的地面上进行油漆、电气、暖卫专业工序时,不要破坏面层,油漆浆活施工时,将易受污染的部位用塑料布遮挡好,防止污染;
6.8合理均衡安排工序施工流程,严禁在已做好的地面上堆放、运输重物及拌和堆放砂浆。
6.9做水泥踢脚时,要保护好地面,落在地面上的砂浆及时清理,用水冲洗干净。6.10有地漏的房间,地漏用棉纱或塑料袋塞好防止堵塞。7.防水工程:
7.1严禁在防水层上堆放材料或进行其它作业施工; 7.2外墙防水层应及时做好保护层后,方可回填;
7.3室内防水施工时,不准其他人员随意进入,注意做好封闭防护;
7.4防水保护层施工时,注意对器具和手推车的使用,防止在操作中,划破防水层;
7.5屋面卷材施工时,划分好施工区域,卷材上人行走,不得穿鞋底带钉的鞋,若必须有人行走时,必须在卷材上面用旧竹胶板做好铺垫;
7.6室外卷材防水施工过程中和未加保护层以前,防水附近不能有电气焊焊施工和其它火源;
7.7高空作业人员禁止将方木、钢管、卡子等扔到地面防水层;
7.8水泥基防水施工时,对易污染的门框和管线等成品和半成品用塑料布和报纸等缠严,完工验收后及时清理干净; 7.9防水施工时禁止水队和电队进室作业; 7.10施工过程中设专人看护; 8.门窗工程:
8.1窗框在安装前应包装好防止其它作业对窗框的污染;
8.2窗口附近外墙喷涂时,裸露的窗框必须采取胶带粘贴报纸覆盖遮挡; 8.3不准用窗台做跳板,或做搭设脚手架的平台;
8.4门窗框安装时不能震裂或震掉框边的抹灰层,安装好后应注意关闭。常使用的门窗框边用木护角防护好;
8.5不允许直接从已安装好的窗口往里运料,若必须施工时,则必须要覆盖保护好;
8.6外墙涂料施工时,要对外窗进行保护;
8.7油漆、涂料施工时,注意防止对门窗玻璃或五金配件的二次污染; 8.8门窗玻璃安装好后,严禁在室外施工时捣碎玻璃。9.木门安装:
9.1木门框安装后要钉三面护框条进行成品保护。9.2修刨门时应用木卡具,将门垫起卡牢,以免损坏门边。9.3门框进场后应妥善保管,入库存放,其门存放架下面应垫起离开地面20~40cm,并垫平,按其型号及使用的先后次序码放整齐。
9.4进场的木门框应将靠墙的一面刷木材防腐剂进行处理,其余各面宜应刷清油一道,防止受潮后变形。
9.5安装门时应轻拿轻放,防止损坏成品;修整门时不能硬撬,以免损坏扇料和五金。
9.6安装门扇时,注意防止碰撞抹灰口角和其它装饰好的成品面层。
9.7小五金的安装型号及数量应符合图纸要求,安装后应注意成品保护,油漆作业时应遮盖保护,以防污染。
9.8门扇安装好后不得在室内推车,防止破坏和碰砸门。9.9门装好后不得在室内推车,防止破坏和碰砸门。10.油漆、粉刷工程:
10.1合理安排工序,浆活、油活不得互相污染; 10.2不准在油漆、粉刷好的地方用手、涂写或钉钉子;
10.3室内进行浆活作业时,注意对室内开关、插座、灯具和管道等防护,严防喷(刷)浆造成污染;
10.4为减少污染,应事先将门窗口周围用排笔刷好后再进行大面积作业,并对已完成的地面进行保护,严防落浆造成污染;
10.5施涂前应首先清理好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影响涂料施工质量。10.6施涂墙面及顶棚涂料时,不得污染地面、踢脚线、窗台、门窗及玻璃等已完成的分部分向工程。
10.7同一墙面应同一批号的涂料,每遍涂料不宜施涂过厚涂层均匀,颜色一致。11.水暖、卫生洁具、电气安装工程:
11.1管线穿墙打洞不准随意剔凿;
11.2电气焊作业时,对附近成品采取保护措施;
11.3不得随意拆除一经做工完毕的线管线盒,如需更改,应先行通知不得私自拆除、切割。
11.4不得随意拆除线管灯槽吊点不得站在已经安装完毕的线槽内施工。11.5不得往线管、线盒内堵灰石子等杂物。11.6不得使用线管单材料,随手乱扔
11.7不得随意踩踏已经做工完毕的线盒管等,以免造成盒管变形。11.8洞口封墙、固定由专人进行;
11.9突出墙、地面器具应做好防护,防止油漆、砂浆的污染或产品损坏; 11.10穿地面的管道应做好保护(尤其是先做管后浇混凝土的地方),防止二浇注混凝土时(或支模时)对管道的破坏及污染;
11.11施工用水和设备试水时必须避开墙面位置或用塑料等进行遮盖,以防保温墙面受潮和污染。
11.12竣工清理时,严禁对成品的管道器具踩踏。12.成品、半成品
12.1.1材料、成品、半成品到场后,分规格型号运到库房或指定地点集中存放保管,按要求码放、围挡、做标识。
12.1.2半成品在现场存放时,要防止其它专业造成污染,随时随地保持材料码放一头齐、规整,周边场地2米内保持干净无杂物。12.2明装的风阀、水阀 12.2.1明装的风阀、水阀的阀体安装后必须全部包裹牢固,竣工前拆除,防止交叉污染。
12.2.2明装水阀的手柄、键、标识挂牌等安装前要拆除集中由施工队保存,交工前安上。12.3屋面
12.3.1冷却塔安装完毕后,清扫塔上及塔内浮尘、落物等一切杂物,用塑料布将电动蝶阀和其它阀门包起来,防止雨淋、磕碰及人为破坏。12.3.2室外的消音器要有防雨措施,防止雨淋褪色、生锈。
12.3.3屋面风机及管路安装时注意做好楼面保护,安装的风机用包装物临时封好,屋面土建作业时不得污染管路。其它专业在附近施工时不得污染损坏管路及包装物。
12.3.4穿屋面的风管安装时,注意做好楼面保护 12.3.5楼内设备(冷水机组、空调机组、风机、水泵等)
12.3.6设备到场后即由责任队负责设备的成品保护,至工程交工验收使用为止。12.3.7设备在搬运、倒运过程中,不得随意拆除包装箱,搬运、倒运时要求平稳,选好受力支撑点、面,统一指挥,不得将设备平放或倒置。
12.3.8设备就位后,将原包装箱按原样予包裹、装订封存,要求牢固、美观;室外的设备还要做到能防雨淋;如果基础底座今后不需处理,底部的包装面可以拆掉。
12.3.9设备就位时要同时保护地面及基础的表面、边角等,不得磕碰,否则谁损坏谁负责。
12.4室内吊顶上风口安装
12.4.1风口的安装一般在建筑吊顶板安装时配合进行,不宜过早,以防位置不准确或被其它专业弄坏、污染。
12.4.2风口安装时,施工人员要佩戴干净的手套,不得污染风口以及吊顶板。12.4.3风口安装调平后,将表层全部封闭,防止抹灰或其它污染、划伤,均由责任队负责。
12.4.4安装风口使用的铁梯子进入现场作业,必须用胶皮将底部接触地面处包裹牢固,经常察看是否磨漏。
12.4.5对于已安装的风口其它专业(水、电、吊顶等)在施工时不得污染或移动磕碰。
12.5明装风管水管及其保温
12.5.1明装的风管水管及其保温尽可能安排在土建专业的砌墙、抹灰、刷涂等完工后进行,提前安装要有防范措施,防止污染。
12.5.2为不影响其它专业施工,明装的风管先将吊具、横担安装上,用线绳将风管位置及走向拉好。
12.5.3现场派人经常巡视检查,一但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上报项目部。12.5.4风管、水管安装后的临时口要及时封闭,防止积尘或它物进入管内,造成二次污染。
12.5.5机房内橡胶软接头不得沾染油漆等物,安装后即用软质材料包裹。12.5.6屋面风机减震不得沾染油漆、水泥砂浆等。
12.5.7施工用具、用料要轻拿轻防,严禁乱抛,防止砸伤他人、地面及其它物品。12.5.8禁止油漆污染墙体、地面或它物。13.抹灰工程
13.1水泥地面挂标识牌,标明养护时间和负责人员。13.2翻拆架子时要小心,防止损坏已抹好的水泥墙面,并对交叉作业易污染墙面的部位粘贴塑料布保护,如有砂浆、油渍等污染,应及时清除。
13.3各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快干、爆晒、水冲、撞击、和震动,以防止墙面空鼓,保证抹灰层有足够的强度。
13.4因现场实际情况,屋面防水不能提前施工,为防止污染墙面,必须将屋面上的孔洞用竹胶板封闭,外侧用水泥砂浆抹密实。
13.5墙面已安装好的电盒和出墙管道,要进行封盖或用塑料布覆盖严密,抹灰完成后,要将管、盒清理干净。
14.墙地砖镶贴
14.1地砖铺完后,如果其它工序插入较多,应在上铺覆盖包装纸盒对面层加以保护。
14.2切割地砖时应用垫板,禁止在已铺好的面层上操作。
14.3推车运料时应注意保护门框及已完工的地面,门框易被小车碰的部位应加以包裹。走车地面要加垫木板。
14.4操作过程中不要碰动各种管线,也不得把灰浆和地砖块掉落在已安完的地漏管口内。
14.5面砖镶贴时,注意保护卫生间内的地漏、管线,不得碰撞、移位和污染。14.6地砖完工后,房间应封闭,7天之内不得进入施工。15.水泥基涂料防水
15.1.每层涂膜施工完毕,立即将门口封闭禁止上人。
15.2.施工时严禁对水暖管件(突出地面的管根、地漏、排水口、卫生洁具)进行挠动,或破坏管件,地漏为PVC材质,注意不得磕碰。15.3.卫生间门严禁污染,不得将门上包的保护条撕开,搬运东西时不得损坏门框。15.4.水泥基防水层操作过程中,不得污染已做好的饰面、铝合金窗等。15.5.涂膜防水层做完后,要严格加以保护,在保护层在未做之前、任何人不得进入,也不得在卫生间堆积杂物,以免损坏防水层
15.6.地漏或排水口内防止杂物塞满,确保排水通畅,蓄水合格后,不要忘记将地漏内清理干净。
16.半成品、构配件的保护:
1 钢筋配料不符合结构设计和规范规定
1.1 钢筋配料不合理的主要体现
(1) 框架节点框架箍筋 (加密箍@100) 数量不够, 这是箍筋阻挡框架梁下沉的原因, 施工人员如果不绑扎箍筋, 将导致框架节点框架没有箍筋, 这不符合规范规定。
(2) 梁纵筋锚固长度不够, 没有达到规范标准, 而且箍筋弯钩不满足135°/135°的要求。
(3) 箍筋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足, 出现小于10 d (d为钢筋直径) 的情况。
1.2 钢筋配料不合理的处理方法
对于钢筋配料不合理的处理方法, 主要是在钢筋配料过程中, 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谨小慎微, 在下料前, 对下料的长度进行认真仔细的计算, 并做好钢筋放样工作。
2 框架节点处钢筋安装质量差
2.1 框架节点处钢筋安装质量差主要体现
常用的安装钢筋流程是:首先安装框架梁的双面侧模, 安装完毕后, 绑扎梁钢筋笼, 最后沉梁, 但是采用这样的方式难以保证框架节点钢筋的安装质量。框架节点钢筋安装质量差所导致的弊端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沉梁钢筋笼前不能绑扎框架节点处的框架柱箍筋 (加密箍@100) , 因为这样会阻挡沉梁钢筋笼;二是沉梁钢筋笼后也不能绑扎框架节点框架柱箍筋, 因为框架节点已封好模板, 如果加上框架节点, 那么面内钢筋便会比较拥挤, 在进行框架节点箍筋绑扎时便会非常困难。
2.2 框架节点处钢筋安装质量差的处理方法
(1) 用4Φ10把框架节点柱大箍筋点焊成箍筋笼 (箍筋数量据框架节点高度按@100定, 如下图1) , 箍筋开口以点焊封闭。用箍筋笼套上框架柱纵筋暂时定在框架节点顶面, 把框架梁上下纵筋在箍筋笼之间直插入框架柱内, 再正常绑扎框架梁箍筋笼, 然后把框架柱节点箍筋笼连同框架梁钢筋笼一同下沉入模 (如下图2) , 最后把节点箍筋笼的4Φ10钢筋与框架柱的四根角筋电焊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完成了框架节点箍筋难绑扎的问题。
(2) 改变在框架梁双面侧模支设完毕后再安装梁筋的方法, 具体的改进措施为:首先, 立一面侧模, 随即安装梁钢筋, 需要指出的是, 在安装梁钢筋的同时, 也安装框架节点箍筋, 上述过程完成后再将另一面的侧模封上, 这样在进行框架节点箍筋绑扎时便会减小难度。
3 框架节点内框架梁钢筋锚固长度不够
由于框架节点内, 各种纵横钢筋比较拥挤, 各个钢筋在狭窄的范围内互相影响, 而施工人员往往会忽略这点, 为了贪图方便, 便不按结构设计规定的锚固长度下料, 或者将已按规格配好的公斤锚固长度割断, 这样便会导致框架梁纵筋锚固长度不足, 影响施工质量。
处理方法:在施工过程中, 如果出现框架节点内框架梁钢筋锚固长度不足时, 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附加短筋焊锚或焊锚板, 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高框架纵向钢筋的锚固能力, 弥补由于框架节点内框架梁钢筋锚固长度不足而产生的不良影响。如下图3。
4 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位移
4.1 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位移主要原因
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发生位移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种, 一种是箍筋与框架柱纵筋绑扎不牢, 导致在浇筑混凝土时使个别纵筋产生位移, 第二种是模板上口的刚度比较差, 或者纵筋与模板上口固定不牢, 导致浇筑混凝土时使外环纵筋产生整体位移;第三种可能是先支完模后采用沉梁法绑扎框架梁钢筋, 在沉框架钢筋笼时框架柱纵筋被挤歪, 导致在浇筑混凝土时使个别纵筋产生位移。
4.2 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位移预防措施
浇筑混凝土前, 相关施工人员要对框架柱插筋或外伸纵筋进行检查校正, 确保框架柱纵筋插筋或外伸钢筋都绑扎了箍筋, 且箍筋的数量足够, 绑扎也很牢固, 如果有需要, 可以适当用点焊来增加其稳固性, 避免箍筋与框架柱纵筋绑扎不牢导致在浇筑混凝土时使个别纵筋产生位移;在模板上口处, 对框架柱纵筋采取加焊撑筋或与模板固定牢的措施, 以防止主筋发生整体位移;还有需要注意的是, 在施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量不使用沉梁法进行钢筋安装, 这样便不会在沉框架钢筋笼时框架柱纵筋被挤歪, 也不会导致在浇筑混凝土时使个别纵筋产生位移的情况。
4.3 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位移处理方法
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位移的处理方法应具体情况而定, 主要分为两种:当外伸纵筋在截面范围内偏位移较小时, 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是按6:1斜度调整纠正, 如图5a所示;在纵筋偏出框架柱截面外尺寸较小时, 可将混凝土凿开, 并按照6∶1比例的斜度调整;当外伸纵筋在截面内或外偏移较大时, 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是首先选取正确、合适的位置, 确定位置后, 采用钻孔进行锚固灌浆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重新锚进纵筋, 如图4b所示。
图4a纵筋偏移尺寸不大处理图4b纵筋偏移尺寸过大处理注:1-柱纵筋;2-按6∶1斜度调整伸出的纵筋;3-偏移过大的伸出纵筋;4-上部新立纵筋;5-钻孔灌浆锚固。
5 框架节点杂物清理不干净
框架节点处封模后, 表面会粘有各种杂物碎石等, 这时因为在施工过程中, 会有木屑、砂、石、松散砼块或其它脏物落入其中, 若不及时对框架节点的杂物进行清理或者清理不干净, 那么对建筑的混凝土质量会有不良的影响, 所以将框架节点的杂物清理干净是保证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框架节点杂物清理不干净的处理方法:框架节点处封模后, 施工过程中落入的木屑、砂、石、松散砼块或其它脏物会粘在表面, 对建筑的混凝土质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在节点封模前进行仔细地检查, 清走框架节点内的杂物, 并且在浇筑框架节点混凝土前, 先对框架节点洒水, 将其湿润。
6 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蓬勃发展, 各种高层建筑拔地而起, 人们对建筑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 特别是在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 要求在框架节点配置足够的箍筋, 并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及密实性, 实现强框架节点。同时, 要处理好梁内纵向钢筋在节点的锚固构造, 做到强锚固, 以此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要及时应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的通病并对其进行处理, 这是保障建筑质量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李云峰.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9.
[2]类伟锋.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因素[J].科技信息, 2011, (3) :27-28.
[3]郑国龙.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施工质量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 2010, (23) :151-152.
关键词:公路工程 质量通病 措施
1 概述
随着我国道路工程的大力建设,道路质量的优劣是我们从业人员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鉴于道路施工会牵涉到地下设施以及各类管线,加之道路施工工期不能过长以免影响交通运行,同时公路建设可能会和交通设施以及公用设施同步建设,从而增大了公路工程的复杂性,使之出现一些质量通病,不仅影响到公路交通的正常运行,而且也是产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所以,对公路工程质量通病进行关注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分析
2.1 管理通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盲目赶工。导致盲目赶工的原因主要包括工期提前以及处于某些原因的影响致使工期有效的减少两种。②指定采购和分包。③施工自检体系不完善。④原始资料真实性差。主要是试验记录不规范、数据失真以及签字不准时。⑤材料质量源头控制有待加强。⑥设计变更多。
2.2 实体质量通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沥青路面早期破损以及车辙。②半刚性基层过度开裂。③结构物端部沉陷。④桥面铺装早期破损,桥面铺装混凝土有开裂现象。⑤小型预制构件粗糙。⑥预应力结构张拉、锚固、压浆控制不严。张拉、压浆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不规范,预应力孔道注浆不到位,以及部分梁板的张拉、压浆时间控制不力。
2.3 工艺通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混合料计量不准确,级配不合格以及拌和不均匀。②各类外掺剂品种选用和计量以及掺配方法掌握不准确。③路面层间控制不严格,粘层油、透层油施工方法不当。④预留构件和预埋件以及钢筋定位。伸缩缝预留钢筋间距、数量、角度偏差大。⑤各类结构养生方法不当、养生时间不足。
3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探讨
3.1 针对管理通病,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①对导致赶工的具体原因要做到清楚、明确,同时按照施工单位现有设备与人员并结合工程量的实际情况,通过承包商、监理以及业主三方提出可行性方案,诸如,加大科技投入、增加设备和人力等。②禁止监理人员、建设单位向承包商推销工程材料和工程构件,同时禁止以包代管,公路工程质量由主包单位负总责,并且禁止承包商自行分包工程。③建立健全施工自检体系制度,配置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对自检体系的正常运转进行负责。④施工资料当天发生当天记录,禁止日后填补;对于代签和代填及日期不正确现象一律按照虚假资料进行处理。⑤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及其运输渠道,避免伪劣材料进入施工现场。⑥严格设计变更审查制度,禁止“三边”工程出现。
3.2 对于实体质量通病而言,主要采取以下有效防治措施:①设计单位需按照行车特点,细化结构设计,尤其要注重路面防排水设计。同时,沥青拌和场以及进场和出场都要进行硬化处理,即“三不”:装料不带土、存料场地不积水以及车辆行驶不粘土。②要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均匀性,并且严格根据设计配合比对水泥用量进行确定,半刚性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要对下限和上限都要控制,确保强度的均匀性。③设计单位应从各方面,例如填压方法和填筑材料等,提出详细的设计要求,同时,在结构物端部填土高度>80cm的情况下,填筑段(顺路向)应?芏20cm,进而便于压路机作业。④道路防水混凝土采用的石料最好水洗,而且一定要对其覆盖做好保水养生工作;沥青混凝土铺设宜在较高气温下进行,充分碾压,从而确保压实度要求及层间良好结合。⑤对于小型构件的混凝土构成设计需根据规范进行,同时进行质量抽检;做好浇筑、振捣和养生工作,基于强度的保证提高外观的质量;构件运输应确保稳定,避免碰撞、损伤。⑥预应力梁张拉后的起拱度为张拉控制的参考值,在产生较大异常状况时,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必要时应作出及时处理;锚垫板的位置与角度应做到严格控制,位置偏差?芨1cm,角度误差?芨1°。
3.3 工艺通病的相应防治措施主要有:①对各种集料的含水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要按照各材料的含水量对供料数量进行及时的调整,保证混合料级配的均匀性。为预防拌合没有充足的时间,拌和时间要根据拌和设备性能进行严格的控制。②混合料如果设计没有要求,通常不允许任意掺加外掺剂。倘若掺加,必须使用前对外掺剂进行检测。掺加剂的数量以及掺加时间必须根据试验数据和产品要求确定。③在对路面各结构层进行施工之前,应彻底清扫下承层,同时应确保沥青路面各沥青混合料层间结合面的洁净。倘若在施工或者搁置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应加铺粘层油。④预留部件和预埋件以及钢筋固定应确保牢固,不能由于其他施工操作而影响到其产生变动。同时,预留、预埋部件,通常要采取焊接法同主筋连接,倘若焊接不易,须通过监理工程师的批准,采取绑扎法,禁止采用直接放置或插入的方法。⑤所有水泥混凝土构件应采用草袋(麻袋)覆盖洒水养生,并且养生时间应?芏7d,主要构件?芏14d。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是能够进行预防并消除的,为了确保道路工程质量,相关的从业人员要进一步理顺质量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内部素质,并且对道路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严格遵守设计及道路施工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相信公路工程质量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叶德俊.浅析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J].福建建材,2012,10:87-89.
[2]栾志新.道路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08,
08:53.
【钢筋连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推荐阅读:
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技术交底11-20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问题总结12-09
钢筋移位处理措施06-28
钢筋工程质量标准06-20
螺纹连接规范06-03
直螺纹连接规范05-24
具体体验无线路由连接设置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