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作计划安排

2022-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你是一名人民教师,那么你必然会经常书写计划,这对于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真的熟悉计划的书写要领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监理工作计划安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监理工作计划安排

今年劳动保障工作思路及主要安排

一、2008年劳动保障工作情况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围绕2008年度十个方面实事和改善民生工作要求,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推进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大部分工作指标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待遇水平逐步提高。

(一)就业局势继续保持稳定。2008年我省就业虽然受到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但就业局势总体保持平稳。一是就业总量继续增长,就业结构有所改善。去年三季度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653.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1.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3%。前11个月,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3.68万人,帮助33.73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49万人,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同时,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季度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已经超过第二产业8个多百分点。二是积极贯彻《就业促进法》。认真研究现行就业政策与《就业促进法》的衔接问题,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59号),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三是完善就业援助制度。以“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就建立健全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开展专题调研,结合调研成果,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健全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意见(送审稿)》,已报省政府。四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全省已建立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106个,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机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115个,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7975个。五是职业培训有新的进展。去年前三季度,已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7.3万人,其中新技师1.5万人;完成再就业培训14.37万人,跨省务工农民技能提升培训23.1万人。

(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推进。一是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抓住《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和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制度全面推行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二是全力帮助企业解困。针对当前企业经营困难的实际,在确保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和职工社保待遇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缴费负担。三是社会保障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省人大修订了《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意见》(浙政发〔2008〕36号),对我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进行了整体的谋划,对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障作出了制度安排,在制度上实现了我省城乡养老保障全覆盖。全省各统筹地区全部出台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文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运行。出台了《浙江省工伤保险储备金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工伤保险基金抗御重特大突发事故的能力。四是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去年年初按月人均130元标准,顺利完成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已达1310元,位居各省区第一。最近,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的要求,经省政府同意后,确定了我省2009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已在全省部署调整工作并组织实施。

(三)劳动关系逐步规范。一是全力抓好《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全省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总体平稳,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明显改观,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二是大力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保障信访维稳力度。开辟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取消了劳动争议案件收费。三是全面构建多层次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工资支付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和农民工记工考勤卡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目前全省共筹集工资支付保证金27亿元,欠薪应急周转金1.5亿元,发放农民工记工考勤卡100万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拖欠工资行为的发生。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与各设区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采取了5个方面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工资支付保障的长效机制。

二、2009年工作目标任务及措施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劳动保障部门将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再创浙江科学发展新优势”这一中心,以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为抓手,把“帮扶企业、保障就业、完善社保、促进和谐”作为工作重点,继续把扩大就业、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和参保城镇居民免费健康体检、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工作列为省政府2009年度十个方面实事内容,加强对企业的扶持、解困和服务,切实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劳动保障工作进一步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并举,确保全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1.努力稳定就业岗位。一是切实加强对全社会就业的分析监控。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工作,做好就业失业统计数据的监测、分析和研判,分析就业再就业情况和发展变化趋势,及时掌握企业关闭停产的动向,指导企业稳妥分流安置职工,调控企业规模裁员的数量。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支持其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二是加快建立就业相关数据快速调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农民工返乡及外出、企业新的减员和岗位流失、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等方面的数据,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实施失业预防、调节和控制。三是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对符合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研究制定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政策措施,通过使用一部分失业保险基金结余,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生产自救等办法减少裁员。

2.积极扩大就业容量。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紧紧抓住省政府增加4000亿投资刺激内需、加强大型公共设施建设、大型民生工程的机会,完善岗位开发机制,增加就业岗位。二是积极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空间。在农林水利、国土整治、生态环保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做好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促进就业工作。三是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尤其是要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开发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等公益性岗位,配合有关部门完善资金支持、金融信贷、社会服务等扶持政策,使之成为扩大就业的新支撑。四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用好已出台的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切实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确保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落实,提高政策实施效果。五是完善就业援助。省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意见》出台后,我们将抓紧组织实施,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全省城市50%以上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加强与教育、人事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失业登记制度,对家庭困难和进行失业登记的大中专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援助,通过政策扶持、开展技能培训、建立就业见习制度、开展专项就业服务等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3.全面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切实落实鼓励创业的场地安排、租金补贴、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给创业者予以一次性创业补助,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利用现有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平台,引进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参与项目开发和后续服务工作,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政策咨询、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提升失业人员的创业能力。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制订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从事个体经营相关资金补贴、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抓住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创造强省的机遇,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一是开展对各类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抓好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开展农村新生劳动力、农民工专项能力培训考核,继续加强对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农民、转产转业渔民的技能培训,逐步实现技能就业、素质就业。二是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从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各个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推进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统筹协调企业、行业和群众组织开展的各类技能竞赛,开展职业技能大比武、技能大练兵活动。三是加强技工院校建设。进一步突出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办学特色,改革培养模式,加大实用技能训练的内容,重点培养适应我省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要求的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大局。

(三)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以“五费合征”为抓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抓好《关于调整用人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临时性下浮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的通知》两个文件的贯彻实施,加强分类指导、督促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竞争创造公平环境。在此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配合地税部门加快推行社会保险费5费合征,确保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持续扩大。

2.组织实施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确保增加的养老金于春节前发放到位。并同步调整精减退职人员、计划外长期临时工、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生活困难补助费,让他们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3.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一是抓紧研究各类参保人员流动时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畅通省内转移渠道。二是研究制定我省省级统筹的实现形式和具体办法、做实个人账户的具体实施意见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办法。三是全面启动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省属、部属、公办、民办高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四是深入研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间的政策衔接,确保参保人员可以随着身份变化参加合适的险种。

4.适时出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我省实施意见的精神,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适时提交省政府。同时,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先保后征”要求,不断规范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使被征地农民生活长期有保障。

(四)综合运用监察执法、争议处理和信访手段,稳定劳动关系。

1.坚持正面宣传引导,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宣传解释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把全社会的思想认识引导到全面准确理解和正确执行法律的轨道上来。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结合我省实际,从促进企业发展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出发,抓紧制定《关于贯彻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的若干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做到执法有度、平稳过渡。发挥各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作用,化解劳资矛盾,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活动。

2.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健全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及时处置重大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充分发挥企业调解、乡镇调解、仲裁调解相结合的调解网络体系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内部调解机制,重在案结事了,重在问题解决,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3.强化劳动保障信访维稳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的群体性事件。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工作要求,提早介入、超前化解,对涉及困难企业特别是关停倒闭企业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建立快速处理通道。切实加强与公安、工会、维稳、法院、工商、财税、银行金融机构等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研究制定相应的防范处置措施,防止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畅通特殊群体的利益诉求渠道,做好敏感时期劳动保障信访工作。

4.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切实做好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的通知》精神,确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一是在元旦春节前后,组织对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开展全面排查,强化对工资支付不规范企业特别是欠薪企业的日常监控,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隐患,坚决打击企业欠薪逃匿。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快速确认处理机制,保证农民工高高兴兴回家过年。二是全面构建以“两金一卡”为主体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将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逐步覆盖到租赁场地经营企业,切实提高容易发生欠薪行为的行业企业工资支付自我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欠薪应急周转金的应急保障能力,加大对动用欠薪应急周转金垫付的欠薪企业的强制执行和处罚力度,并建立应急周转金的灵活追加机制。三是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力量建设。逐步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在2009年底前基本建立覆盖全省工业发达乡镇的劳动用工监控处理体制,防范和减少欠薪行为的发生,确保社会稳定。

(五)改进和完善各项公共服务,扎实做好农民工工作。

一是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加强输入地、输出地之间的联系,引导农民工有序合理流动。二是加强农民工培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完善培训机制,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加快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改善对农民工的各项公共服务。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努力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四是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各级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重点市、县的农民工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完善农民工工作的机制体制。

作者:陈小恩

第2篇: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2014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监管执法,着力消除风险隐患,坚决治理“餐桌污染”,巩固了全国食品安全稳定向好的形势。但食品安全基础依然薄弱,问题仍时有发生,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差距。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现就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如下安排:

一、严格监管执法,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一)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采取完善标准、制定行为规范、加强抽检、建立追溯体系等措施,着力解决农药兽药残留问题。加大食用农产品监管力度,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控制,严格管控化肥、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使用,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探索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研究出台指导意见。开展重点食用农产品联合治理行动。加强产地重金属污染、种养殖用水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建立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病死畜禽收购屠宰、私屠滥宰、农资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管。围绕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辅助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大桶水”、白酒等重点大宗食品开展综合治理。针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食品中检出塑化剂、食品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对大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企业的监督检查,规范对小作坊、摊贩、网络销售等的管理。继续打击无证无照、销售和使用无合法来源食品和原料、侵权仿冒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进出口食品监管和风险管控,严格进口食品准入和回顾性检查,严格实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

继续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开展食品安全审计。

(三)加强重点区域风险防控。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食品加工业集聚区、农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铁路站车等就餐人员密集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对农村集体聚餐进行指导,防范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基本情况统计调查,摸清底数、排查风险。制定并实施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计划,加大监测抽检力度,加强结果分析研判,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进一步规范问题食品信息报告和核查处置,完善抽检信息公布方式,依法公布抽检信息。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持证合法经营,督促其履行进货查验和如实记录查验情况等法定义务。

(五)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针对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强化刑事责任追究,依法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加快出台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指导意见,健全线索通报、案情通报、案件移送、信息发布等工作衔接机制,强化涉案物品处置、涉案产品检验鉴定、证据转换等工作的协调配合。继续推动公安机关食品安全犯罪侦查队伍建设,充实人员力量。

二、健全法规标准,完善制度体系

(六)推动立法进程。继续推进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修订出台,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修订,做好食品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衔接。加快食品安全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管理的地方立法工作。

(七)完善制度规范。制定修订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食品经营监督管理、保健食品注册及监督管理、食品召回和停止经营、食品标识、食品相关产品监督管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等规章制度。研究制定食用农产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完善畜禽屠宰等相关规章。

积极稳步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体系。研究制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深化保健食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扩大备案范围。探索建立食品检查员制度,加大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和现场行政处罚力度。研究建立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管理有关制度。推动完善进出口食品安全相关制度。

研究建立餐饮服务单位排放付费及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企业资质管理等制度,加大餐厨废弃物处理利用力度。

(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完成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整合任务,加强重点、急需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加快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通行做法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推进食品安全标准的贯彻实施,开展重点标准的跟踪评价。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际、标准执行情况的有机衔接。

(九)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操作流程,量化自由裁量标准,统一执法文书,统一执法标识,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和行政检查等行为。加强执法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制度,依法公开行政处罚信息,推动执法联动和区域合作。全面落实监管执法责任制,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强化制约监督,加大问责力度。

三、规范生产经营,全面落实企业责任

(十)健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扩大食品质量安全授权制度试点。推动食品企业完善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安全记录制度,加快形成上下游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可查询、过程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的追溯体系。加大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建立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问题报告制度。试点推行大型餐饮服务企业风险自查报告制度,在餐饮服务企业推行“明厨亮灶”。

(十一)完善企业主体责任体系。督促企业完善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制度,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首负责任,落实食品质量安全授权人员、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强化违法违规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責任追究,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推进处罚结果公开。

(十二)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记录,探索建立统一的食品信用分级分类标准,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依法及时公布严重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相关信息,加大对严重失信者的惩戒力度,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

四、强化宣传和应急处置,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十三)加强风险交流。健全风险预警工作体系和专家队伍,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和交流工作机制,制订工作规范,加强舆情监测和风险隐患预判。积极发挥第三方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中的作用,拓展风险交流渠道。建立健全大型企业风险交流机制,强化行业预警交流。

(十四)强化宣传引导。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费提示和风险警示,曝光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政策解读,大力宣传食品安全工作重大方针、举措和重要领域专项整治情况。加强与媒体沟通,妥善做好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舆情应对,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开展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点宣传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公益宣传和科普工作,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科学素养。继续推进食品安全科普工作队伍建设和示范创建,强化食品安全科普网点建设。

(十五)提高应急能力。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应急协作与信息通报机制,加快建立覆盖全国的突发事件信息直报网和舆情监测网,建立健全上下贯通、高效运转的国家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及装备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和应急管理培训。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建立事故防范、处置、报告等工作制度。

五、完善治理体系,坚持依法行政

(十六)健全监管体系。加快完成市、县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任务,抓紧职能调整、人员划转、技术资源整合,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尽快实现正常运转。健全乡镇(街道)或区域食品安全监管派出机构,建立重心下移、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合理划分省、市、县、乡级食品安全监管事权关系。

综合设置市场监管机构的地方,要把食品安全作为综合执法的首要责任,相应设置内设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专业化水平,确保监管力量比改革前加强。

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监管员队伍。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纳入农业综合执法范围,整合充实执法力量。推动地方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调整到位。

(十七)强化综合协调。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监督指导作用,督促落实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属地管理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综合协调力量,更好地承担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健全部门间、区域间的信息通报、形势会商、联合执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事故处置等协调联动机制,凝聚齐抓共管合力。

(十八)完善社会共治体系。积极搭建社会共治平台,建立社会共治激励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专项资金,调动消费者、新闻媒体、志愿者等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支持行业协会制订行规行约、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监督生产经营活动,交流沟通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加强行业自律。

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纳入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积极发挥专家学者咨政启民作用。大力发展基层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等群众性队伍。促进第三方机构在检验检测、合规性检查和认证等方面发挥作用。

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探索建立政府、保险机构、企业、消费者多方参与互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

(十九)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健全重大政策、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强化监管人员法治意识,着力提高基层监管人员执法能力。组织开展地方领导干部食品安全知识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工作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能力建设

(二十)落实“十二五”规划。抓紧实施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项目,加大预算内基建投资和转移支付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基层监管能力薄弱问题。

(二十一)持续开展“餐桌污染”治理。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加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二十二)提高风险监测和评估能力。继续加强风险监测网络和能力建设,完善食品中非食用物质名单,开展相关检验方法研究。制订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办法及未来五年工作規划,组织实施年度优先风险评估和应急评估项目。夯实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基础,全面开展食物消费量调查和总膳食研究。建立部门间风险监测数据共享与分析机制,提高数据利用度。

加强食源性疾病管理,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与溯源平台,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和有效防控工作机制。加大对新发风险、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力度,健全风险线索发现、分析、报告、通报和预警机制。

(二十三)加强技术创新和基层执法装备配备。开展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中危害物监测识别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研发一批适用于快速检测、应急监测的检测方法、试剂、设备,以及适合基层监管执法的移动执法终端。开展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工程,在珠海(横琴)等地开展区域性示范。按照“适用够用、填平补齐”的原则,重点强化执法车辆、执法装备、执法设施配备,加强基层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化建设。

(二十四)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根据食品产业布局和现有基础,统筹加强国家、省、市、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扩大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监管和打击违法犯罪工作需要。推动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指导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

(二十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设统一高效、资源共享的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系统、重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等项目实施进度,推进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标准、风险监测、风险评估、日常监管统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利用,提升科学监管水平和监管效能。

(二十六)组织编制“十三五”规划。发挥专家智库作用,统筹规划、科学编制“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规划,研究提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措施,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七、狠抓督促落实,强化责任措施

(二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职责,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投入保障。

(二十八)落实任务分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措施,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进度,认真抓好落实。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牵头部门要加强协调,其他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

(二十九)强化督查考评。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督查考评制度,将食品安全全面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相关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开展督促检查,根据任务分工和时间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按进度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十)严格责任追究。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肃追究失职渎职工作人员责任。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第3篇: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2014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监管执法,着力消除风险隐患,坚决治理“餐桌污染”,巩固了全国食品安全稳定向好的形势。但食品安全基础依然薄弱,问题仍时有发生,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差距。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现就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如下安排:

一、严格监管执法,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一)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采取完善标准、制定行为规范、加强抽检、建立追溯体系等措施,着力解决农药兽药残留问题。加大食用农产品监管力度,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控制,严格管控化肥、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使用,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探索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研究出台指导意见。开展重点食用农产品联合治理行动。加强产地重金属污染、种养殖用水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建立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病死畜禽收购屠宰、私屠滥宰、农资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管。围绕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辅助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大桶水”、白酒等重点大宗食品开展综合治理。针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食品中检出塑化剂、食品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对大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企业的监督检查,规范对小作坊、摊贩、网络销售等方面的管理。继续打击无证无照、销售和使用无合法来源食品和原料、侵权仿冒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进出口食品监管和风险管控,严格进口食品准入和回顾性检查,严格实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

继续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开展食品安全审计。

(三)加强重点区域风险防控。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食品加工业集聚区、农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铁路站车等就餐人员密集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对农村集体聚餐进行指导,防范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基本情况统计调查,摸清底数、排查风险。制定并实施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计划,加大监测抽检力度,加强结果分析研判,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进一步规范问题食品信息报告和核查处置,完善抽检信息公布方式,依法公布抽检信息。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持证合法经营,督促其履行进货查验和如实记录查验情况等法定义务。

(五)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针对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强化刑事责任追究,依法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加快出台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指导意见,健全线索通报、案情通报、案件移送、信息发布等工作衔接机制,强化涉案物品处置、涉案产品检验鉴定、证据转换等工作的协调配合。继续推动公安机关食品安全犯罪侦查队伍建设,充实人员力量。

二、健全法规标准,完善制度体系

(六)推动立法进程。继续推进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修订出台,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修订,做好食品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衔接。加快食品安全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管理的地方立法工作。

(七)完善制度规范。制定修订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食品经营监督管理、保健食品注册及监督管理、食品召回和停止经营、食品标识、食品相关产品监督管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等规章制度。研究制定食用农产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完善畜禽屠宰等相关规章。

积极稳步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体系。研究制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深化保健食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扩大备案范围。探索建立食品检查员制度,加大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和现场行政处罚力度。研究建立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管理有关制度。推动完善进出口食品安全相关制度。

研究建立餐饮服务单位排放付费及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企业资质管理等制度,加大餐厨废弃物处理利用力度。

(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完成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整合任务,加强重点、急需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加快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通行做法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推进食品安全标准的贯彻实施,开展重点标准的跟踪评价。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际、标准执行情况的有机衔接。

(九)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操作流程,量化自由裁量标准,统一执法文书,统一执法标识,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和行政检查等行为。加强执法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制度,依法公开行政处罚信息,推动执法联动和区域合作。全面落实监管执法责任制,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强化制约监督,加大问责力度。

三、规范生产经营,全面落实企业责任

(十)健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扩大食品质量安全授权制度试点。推动食品企业完善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安全记录制度,加快形成上下游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可查询、过程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的追溯体系。加大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建立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问题报告制度。试点推行大型餐饮服务企业风险自查报告制度,在餐饮服务企业推行“明厨亮灶”。

(十一)完善企业主体责任体系。督促企业完善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制度,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首负责任,落实食品质量安全授权人员、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强化违法违规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追究,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推进处罚结果公开。

(十二)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记录,探索建立统一的食品信用分级分类标准,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依法及时公布严重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相关信息,加大对严重失信者的惩戒力度,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

四、强化宣传和应急处置,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十三)加强风险交流。健全风险预警工作体系和专家队伍,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和交流工作机制,制订工作规范,加强舆情监测和风险隐患预判。积极发挥第三方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中的作用,拓展风险交流渠道。建立健全大型企业风险交流机制,强化行业预警交流。

(十四)强化宣传引导。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费提示和风险警示,曝光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政策解读,大力宣传食品安全工作重大方针、举措和重要领域专项整治情况。加强与媒体沟通,妥善做好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舆情应对,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开展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点宣传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公益宣传和科普工作,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科学素养。继续推进食品安全科普工作队伍建设和示范创建,强化食品安全科普网点建设。

(十五)提高应急能力。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应急协作与信息通报机制,加快建立覆盖全国的突发事件信息直报网和舆情监测网,建立健全上下贯通、高效运转的国家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及装备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和应急管理培训。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建立事故防范、处置、报告等工作制度。

五、完善治理体系,坚持依法行政

(十六)健全监管体系。加快完成市、县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任务,抓紧职能调整、人员划转、技术资源整合,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尽快实现正常运转。健全乡镇(街道)或区域食品安全监管派出机构,建立重心下移、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合理划分省、市、县、乡级食品安全监管事权关系。

综合设置市场监管机构的地方,要把食品安全作为综合执法的首要责任,相应设置内设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专业化水平,确保监管力量比改革前加强。

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监管员队伍。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纳入农业综合执法范围,整合充实执法力量。推动地方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调整到位。

(十七)强化综合协调。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监督指导作用,督促落实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属地管理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综合协调力量,更好地承担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健全部门间、区域间的信息通报、形势会商、联合执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事故处置等协调联动机制,凝聚齐抓共管合力。

(十八)完善社会共治体系。积极搭建社会共治平台,建立社会共治激励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专项资金,调动消费者、新闻媒体、志愿者等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支持行业协会制订行规行约、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监督生产经营活动,交流沟通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加强行业自律。

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纳入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积极发挥专家学者咨政启民作用。大力发展基层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等群众性队伍。促进第三方机构在检验检测、合规性检查和认证等方面发挥作用。

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探索建立政府、保险机构、企业、消费者多方参与互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

(十九)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健全重大政策、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强化监管人员法治意识,着力提高基层监管人员执法能力。组织开展地方领导干部食品安全知识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工作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能力建设

(二十)落实“十二五”规划。抓紧实施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项目,加大预算内基建投资和转移支付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基层监管能力薄弱问题。

(二十一)持续开展“餐桌污染”治理。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加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二十二)提高风险监测和评估能力。继续加强风险监测网络和能力建设,完善食品中非食用物质名单,开展相关检验方法研究。制订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办法及未来五年工作规划,组织实施年度优先风险评估和应急评估项目。夯实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基础,全面开展食物消费量调查和总膳食研究。建立部门间风险监测数据共享与分析机制,提高数据利用度。

加强食源性疾病管理,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与溯源平台,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和有效防控工作机制。加大对新发风险、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力度,健全风险线索发现、分析、报告、通报和预警机制。

(二十三)加强技术创新和基层执法装备配备。开展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中危害物监测识别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研发一批适用于快速检测、应急监测的检测方法、试剂、设备,以及适合基层监管执法的移动执法终端。开展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工程,在珠海(横琴)等地开展区域性示范。按照“适用够用、填平补齐”的原则,重点强化执法车辆、执法装备、执法设施配备,加强基层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化建设。

(二十四)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根据食品产业布局和现有基础,统筹加强国家、省、市、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扩大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监管和打击违法犯罪工作需要。推动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指导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

(二十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设统一高效、资源共享的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系统、重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等项目实施进度,推进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标准、风险监测、风险评估、日常监管统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利用,提升科学监管水平和监管效能。

(二十六)组织编制“十三五”规划。发挥专家智库作用,统筹规划、科学编制“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规划,研究提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措施,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七、狠抓督促落实,强化责任措施

(二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职责,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投入保障。

(二十八)落实任务分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措施,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进度,认真抓好落实。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牵头部门要加强协调,其他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

(二十九)强化督查考评。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督查考评制度,将食品安全全面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相关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开展督促检查,根据任务分工和时间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按进度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十)严格责任追究。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肃追究失职渎职工作人员责任。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第4篇:监理工作计划安排

1.1总体体思路: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各项目标任务根据合同文件的规定包括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管理目标、费用控制目标、合同管理目标和信息管理目标。所有工程项目均应按合同文件规定的工期全面完成,实现工程交工验收并移交给路面承包商使用。工程交工(含竣工文件移交)是本本工程的中心目标。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核心目标来开展。

1.2方法:目标管理法

1.2.1分解剩余目标任务,编制清单

督促各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清理剩余的各项目标任务,编制目标任务清单,列出具体的目标点和实现时间。

1.2.2将清单内容分解成具体的工作

根据编制的目标任务清单,细化为具体的工作内容。

1.2.3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根据编制的目标任务清单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表,定期对完成情况组织检查。通常采用月度检查的方式。

1.2.4保持取得的成果

1.3关键工作

1.3.1隧道的安全贯通;

1.3.2全线桥梁的预制与安装;

1.3.3路基工程的全面移交,其中包括了防护工程的全面完成;

1.3.4竣工文件的编制与审核。

1.4质量管理方法

1.4.1实体质量检测

监理部将会同中心试验室对全线的工程实体进行抽查。重点对桥梁墩柱、盖梁、梁板等实体质量进行检查。实体检测增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机会,确保工程实体不留下任何隐患。

1.4.2分项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

分项工程完成后,及时由监理组完成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与评定工作,监理部专业工程师负责抽查评定与验收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得到落实,每月由项目经理部编制分项工程完成计划表,以及时实施分项工程的检验、评定与验收工作。

1.4.3阶段质量保证资料验收

以月度、季度为检查时间段,定期对质量保证资料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结果与中间计量支付工作挂钩,以确保质量保证资料得到及时的填报与签认。

为确保质量保证资料及时得到签认,监理部将规定各级监理人员签认质量保证资料的时间和要求,并进行抽查,督促监理组及时完成质量保证资料的签认与验收工作。

1.4.4中间交工与全面交工验收

监理部组织中心试验室、监理组一道对已完工程进行交工验收。

1.4.5质量问题处理

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监理组督促项目经理部逐项进行清理,监理部

进行抽查,根据清理结果,编制质量问题处理计划,按计划对发现的质量问题逐项进行处理。

1.4.6竣工文件审核

为确保竣工文件与工程实体同步完成,监理组、监理部将加强对竣工文件的审核,确保竣工文件的编制质量。

1.5进度管理

1.5.1目标任务分解

确定阶段目标任务完成时间点,特别是控制工程的时间点。根据工期目标倒排各项工程的完成时间,据此编制目标任务分解计划。

1.5.2施工组织设计修改

根据剩余工程任务及时间的具体情况,修改施工组织设计,以适应本工作的需要。

1.5.3资源计划编制与审核

监理组督促各项目经理部编制资源投入和使用计划并进行核实,监理部进行审批。

1.5.4资源投入检查与通报

根据各项目经理部编制的资源投入和使用计划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通报建设各方,特别是各项目经理部的上级领导,以促进资源的落实。

1.6计量与合同管理

1.6.1组建专门的班子

项目经理部组建专门的计量支付工作班组,配置足够的工作人员,指定负责人。集中精力抓好工程的及时计量和支付申报工作。

1.6.2编制计量与变更管理计划

由各项目经理部按月编制工程计量与变更申报计划,监理组、部按计划组织审核和审批工作。

1.6.3分计划集中审核变更

为提高效率,对工程变更集中审核。

1.6.4及时完成收方计量

1.7安全管理

1.7.1月度安全检查

监理部每月按期组织安全检查工作,及时督促项目经理部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1.7.2重点段落与部位的专项检查

由各项目经理部确定各合同段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重点工程项目、重点施工段落和部位,监理部对上述重点项目、段落和部位组织不定期的专项检查。

1.7.3安全隐患整改

监理组负责督促各项目经理部做好日常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

1.8本工程的主要工作

1.8.1清理剩余目标任务

由各项目经理部负责清理剩余目标任务,编制目标任务清单。

1.8.2编制与审批工作计划

由各项目经理部根据剩余目标任务及工期的要求编制生产计划,监理组审核,报监理部审批。

1.8.3清理各类工作的遗留问题

由各项目经理部负责清理各类工作的遗留问题,特别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

1.8.4编制问题清单

各项目经理部负责编制遗留问题清单,监理组负责审核。

1.8.5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各项目经理部负责编制每月资金使用计划,争取计量与支付工作的有效配合。

1.8.6编制资源计划

各项目编制本资源使用计划,监理组进行审核。资源计划作为日常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有效的资源投入保证各项工作的完成。

1.8.7完成春节前计量支付工作

1.9各项目经理部应该关注的问题

1.9.1资金

1.9.1.1工程计量支付到一定额度后,开工预付款将逐步扣回;

1.9.1.2材料预付款支付到一定额度后,将不再支付;

1.9.1.3项目部流动资金不足。

1.9.2人力资源

1.9.2.1变更管理人员不足,特别是能够全面把关的负责人缺乏;

1.9.2.2计量人员不足,主要是准备基础资料的人员不足;

1.9.2.3质量管理力量偏弱,特别是现场管理人员的经验和能力偏弱。

1.9.3合同管理

1.9.3.1重大变更的报批要及时;

1.9.3.2项目部要研究暂定金的合理使用办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报批;

1.9.3.3常规变更的报批要编制计划,确定专人负责,编制质量应由项目经理部安排专人把关。

1.9.4路基与路面交接

1.9.4.1确定路基移交时间,提交路基工程移交计划;

1.9.4.2做好路基工程移交的各项准备工作。

1.9.5交工验收

1.9.5.1监理部将与业主、项目部共同研究交工验收方式;

1.9.5.2研究确定交工验收起算时间;

1.9.5.3竣工文件与工程实体同步完成并按计划办理移交工作。

1.9.6便道维护

1.9.6.1项目经理部要特别做好红线内便道的维护工作,确保材料、设备和人员能够顺畅地进入现场开展工作。

1.9.6.2红线外便道

1.10措施

1.10.1组织措施

1.10.1.1项目部应增加各岗位实际缺少的人员力量;

1.10.1.2项目经理应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专人负责抓与管理;

1.10.1.3项目经理要抓好对下属施工处队的管理与约束工作,做好相关的协调管理,防止施工处与项目部之间的扯皮现象影响工程的推进;

1.10.1.4项目经理要抓好项目部人员管理,特别是工作的分配与落实工作。

1.10.2技术措施

1.10.2.1项目经理部负责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修改与完善工作;

1.10.2.2项目部根据编制的施工计划,确定阶段目标任务的设置与分配;

1.10.2.3项目部总工程师应抓好质量保证资料的建立与审核工作。

1.10.3经济措施

1.10.3.1提高计量工作效率;

1.10.3.2不合格工程不计量。

1.10.4合同措施

1.10.4.1提高变更管理效率;

1.10.4.2落实暂定金支付方案与办法;

1.10.4.3资源投入情况检查。

第5篇:监理工作安排汇报

由于近期监理人员思想涣散,不知所为,造成监理工作不到位,作为总监代表我负直接责任,为了下一步监理工作能够更好的配和工程部工作,监理人员、时间、工作安排做以下调整:

1、监理全面工作工作由王传坡、张延胜全权负责,郭勇不再担任总监代表一职。

2、上班时间改为上午8:00-11:30,下午2:00-6:30

3、监理主要工作安排:王传坡负责南车库、9#楼主体验收工作、10#楼内砌体、内抹灰。张延胜负责9#内砌体、内抹灰、9#楼主体安全。郭勇负责小区外墙大理石安全和质量工作。

4、9#楼安全由张延胜组织贡献群、高福领,每天不定期进行检查,并做记录,直至9#楼外架全部拆除为止。

5、监理人员通讯录:王传坡手机:15905475140张延胜手机:15265715737郭勇手机:15954703678 以上为监理人员和工作安排,还请总经办领导保持以往一样给与大力支持。

汶上阳光盈城项目部

2014年6月23日

第6篇:本周监理工作总结及下周监理工作安排

一、 本周监理工作总结

星期六 :下午由甲方徐成忠的要求到东方明珠酒厂工地,查看和商量昨天夜里现浇屋面砼,下雨表面有麻点怎么办?表面有麻点不影响结构,待屋面找平层时,将屋面打扫干净,刷一层水泥浆后再做找平层工序就可以了,甲方同意了这样做法。

星期日:本人在家休息。

星期一:先去了特斯利公司办公楼工地,交待了钢筋工基础柱筋搭接要求部位,怎样计算柱筋下料长度,既要满足图集结构要求,又不能浪费钢材。后又去了东方明珠酒厂工地,本人和徐成忠查看了砌女儿墙放的拉接筋,是否按规定放置的,看后安放拉接筋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星期二:查看了特斯利公司办公楼工地基础柱筋箍筋未绑扎横拉接筋,当时责令代仁欢钢筋工补扎了直、横向拉接筋。接着又去了东方明珠酒厂工地,查看了二层砌墙构造柱,是否开间大于4米后要增添一根构造柱,层高超过4米后要增添一道圈梁(或拉梁)。基本上是按要求施工的,又和现场施工员全明黎交待了此事。下午二点半钟去了红旗路现场。

星期三:上午先去了特斯利公司办公楼工地,拍照了基础钢筋照片。八点半去了红旗路,十点东方明珠酒厂工地张杰刚打电话,说县消防大队找我,我又去了东方明珠酒厂工地,当时停工要罚款10万元,后甲方作工作罚了5万元。下午去了特斯利公司办公楼工地看了一下木工安装独立承台模板。后又去了东方明珠酒厂工地,看了工地已封条,明天去交罚款。

星期四:先去了特斯利公司办公楼工地看了一下木工安装独立承

台模板。后又去了东方明珠酒厂工地,查看了一至三号白酒车间东面道路是否能打水稳层砼,看后不能打水稳层砼,因下雨后路基过湿。

星期五:上午先去了特斯利公司办公楼工地,看了木工还是在安装独立承台模板。后去了凯奇接口路,找到了施工方周忠顺,查看了砼标号,水稳层表面清扫情况,发现砼板未插入拉接筋。周忠顺当场表示打眼后补上,以后砼板均安装拉接筋。下午在公司开会。

以上是本周的工作情况,本周侧重点放在特斯利公司办公楼工地上,主要是和甲方老板进行了交流和勾通,得到了甲方的信任和认可。在乙方进行了技术交流,也得到了乙方的信任,认同了在质量技术、安全施工方面按严格要求是对的。下面附有检查工地质量时拍照的像片作为证据。

二、下周工作的安排

特斯利公司办公楼完成基础砼浇筑任务。把好钢筋安装、砼浇筑质量关,搞好安全施工教育工作。进一步做好甲方老板相互交流勾通工程质量、安全事宜。使老板相信监理公司,依靠监理把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好。 东方明珠酒厂下周完成地下室剪力墙内墙粉刷,完成二个楼梯顶子砼浇筑,完成砌二层内外墙的一半任务。一至三号白酒车间东面道路打水稳层砼的任务。

进一步做好质量、安全工作,给两个工地各下一份安全事宜通知书,做到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

庞 成 宇

2012年11月9日

第7篇:监理工作依据及监理程序

监理工作依据

(1)设计文件、施工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等合同文件;

(2)国家、行业相关规程规范;

(3)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

监理程序

监理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①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②以工程施工合同文件为依据,按工程施工进度,分专业、项目编制工程监理实施细则;③按照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编制对工程项目实施监理;④组织并主持分部工程验收,参与总承包组织的单位工程验收及合同项目工程完工验收,并签署监理意见;⑤监理任务完成后,向总承包提交工程建设监理档案资料和监理工作总结报告。

第8篇:监理单位监理工作总结

昌图县毛家店镇杏山村 土地整理项目监理工作总结

昌图县毛家店镇于2016年5月20日以《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的形式委托上海中咨安通工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心)对2016年5月20日至2016年10月30日实施的昌图县毛家店镇杏山村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施工过程的工程建设监理。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组织编制了《昌图县毛家店镇杏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监理规划》,及时派驻工程项目监理到现场监理,在有关各方的密切合作下,圆满完成了该项目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监理任务。经资料整理汇总,现将有关监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工程监理概况

昌图县毛家店镇杏山村土地整理项目,项目所在地为毛家店镇杏山村。项目开工日期2016年5月20日,竣工日期2016年10月30日(施工合同日期)。

项目规划工程建设内容全部为田间道路工程,整修既有田间道2条,总长3280米,宽度4米,路面边坡系数为1.0,填筑0.20米砂砾石(粒径40毫米)路基,铺设0.20米C25混凝土路面,两侧路肩采用素土回填。根据地形变化情况,每10米设置一道伸缩切缝。

1 项目经县项目投资审核中心审核后批复投资98.49万元,其中项目工程施工费98.49万元,实际项目工程施工费完成97.89万元。

我公司依照《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技术标准汇编》(DT/T1011-1013-2000)、沈阳安地科技有限公司的《昌图县毛家店镇杏山村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报告》、国家及地方的其他现行适用标准及规范、国土资源部门的有关规定及要求承担监理义务,行使监理职责,按程序依法开展建设工程的各项监理工作,完成监理任务。项目委托监理合同工程监理费为3.02万元。

二、监理人员和监理设备

我公司接受委托监理任务后,派驻由项目监理工程师1人,对昌图县毛家店镇杏山村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施工过程的工程建设监理,与昌图县国土资源局、毛家店镇政府和杏山村委会分工负责,密切合作,齐抓共管。派驻监理人员主要负责施工现场的工程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监督,及时整理监理资料。检验设备和测量器具,测量仪器、模具由我公司自行准备,不足部分由施工单位提供。

三、工程质量、进度和费用控制情况 ㈠工程质量控制情况

我公司严格按照《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技术标准汇编》(DT/T1011-1013-2000)、《昌图县毛家店镇杏山村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报告》的质量标准要求及部、省、县有关行业的质量标准

2 要求,依据工程建设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对毛家店镇杏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和竣工初验。

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监理,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召开监理例会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协助项目法人会同设计单位对重大技术问题和优化设计进行专题讨论。

⒉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质量保证体系。

⒊检查施工单位现场情况。

⒋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施工单位资质报审表》、《工程材料、构配件报审表》、《进场施工设备报审表》进行审批。

⒌对重点工程、隐蔽工程进行重点检查,现场跟踪。 ⒍对重要工程部位和主要工序进行质量检查和巡视检查,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理。

⒎发现工程质量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对不合格工程要求返工或采取补救措施,并发监理通知单督促整改。

⒏对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及单元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㈡工程进度控制情况、

在工程进度控制方面,为了实现预期的工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⒈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

⒉分阶段分项检查分析预测实际工程进度与计划进度有差

3 距时,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调整计划。

⒊当发现计划不能满足总进度计划时,及时指示施工单位修改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施工进度,在合同约定的工期内完成建设任务,以实现合同规定的建设工期。

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向业主单位提供监理月报,方便了业主单位掌握工程进度情况,加强对工程的管控。

⒌经常检查施工单位的机械、人员出勤情况,发现工程进度慢,建议增加机械和施工人员。

⒍多次召开监理例会,解决工程进度和质量问题。 ㈢工程费用控制情况

根据昌图县财政状况,工程费用控制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协议价款总额为控制依据和目标,协助业主控制工程投资,以控制投资保证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投资控制在合同价内。

⒈按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支付条款进行工程量计量和合同价款的支付。

⒉按施工合同的约定,对工程进行现场计量,核实施工单位统计的经专业监理工程师质量验收合格的工程量、工程量清单,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工程竣工验收后拨付工程施工费。

⒊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当地群众的要求,协助业主公正处理工程变更和增减工程,按实结算相关的工程价款。

⒋项目工程经昌图县人民政府组织委托相关单位验收合格后,研究工程价款的拨付事宜。

四、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的履行情况

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昌图县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的有关要求,在项目工程监理过程中,依法维护业主与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督促双方自觉履行合同义务,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工作准则,行使监理职权,以实现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

履行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工程监理的主要工作是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工程投资的控制。工程进度控制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工程建设总工期按期实现或提前实现。工程质量控制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国土资源部现行《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技术标准汇编》(DT/T1011-1013-2000)、《昌图县毛家店镇杏山村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报告》的工程质量标准要求进行施工、质量评定、初验和配合中介机构开展工程量完成情况的核量工作。

㈠施工现场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图纸和有关要求施工。

㈡对隐蔽工程,如路基的厚度和质量、路面的混凝土配合比例及原材料质量等工程施工重要工序、关键部位、隐藏工程部分跟班检查,现场记录。

㈢在巡视检查时,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及时报业主,以便业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现场检查不符合规定标准和设计要求时,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并督促其整改。

㈣要求施工单位配备质检人员及质量负责人,对工程建设质量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5 ㈤审查施工单位提交有关质量鉴定和验收所需的施工记录。

㈥对于基础工程的关键部位、隐蔽工程和重点工程一旦发现工程质量隐患,报请业主及相关部门技术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

㈦基础工程和隐蔽工程未经检查验收,施工单位自行掩盖者,有权将其视作质量不合格,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㈧对施工安全的监理,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切实注意安全,制定并落实施工安全措施,确保整个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

㈨监理资料档案管理,主要包括文件、图纸、技术资料等分类进行登记、发送、传阅、处理和装订归档,同时妥善保管,工程竣工验收时移交业主单位长期归档保存。

截止2016年10月30日,昌图县毛家店镇杏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基本上履行了施工合同,全部完成了工程施工建设任务,委托单位与监理单位履行了监理合同,完成了监理任务。

五、工程质量评估

本项目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和工程质量评估标准,严格遵循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技术标准汇编》及《昌图县毛家店镇杏山村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报告》规定的建设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分别对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及总工程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和检验评定。

6 昌图县毛家店镇杏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实际完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田间道路工程2条,总长3280米,投入工程施工费98.49万元。

六、监理工作主要成效

㈠工程监理成效显著。我公司严格按照监理合同要求,履行监理工作职责,监理人员跟班作业,强化施工质量监督,督促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总体符合设计要求,符合建设标准。

㈡协调工作顺畅。在项目施工的监理过程中,做了大量的配合协调工作,使项目工程建设得以顺利地开展。

㈢监理资料完整。汇总、整理、归档和移交监理资料,监理资料完整。

七、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和建议 昌图县毛家店镇杏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有以下几点:

㈠鉴于有些工程质量不能满足工程质量控制的要求,如高速铁路立交桥、高速公路立交桥等,受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约束,不能按设计标准施工,我公司监理人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并发出书面整改意见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协调工作尽快进行整改,以努力达到设计文件要求的标准。

㈡鉴于个别环节工程施工进度较慢,不能满足总工程进度控制的要求,我公司监理人员口头或发书面通知要求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以保证建设工期。

7 ㈢鉴于有些工程完工后,管护工作未落实,我公司监理人员建议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加强竣工后工程的管护,以确保工程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八、监理结论

昌图县毛家店镇杏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工程质量合格。

上海中咨安通工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9篇:电力监理水保、环保监理工作职责

环保、水保监理工程师职责

1)督促和检查施工单位建立完善的环保、水保保证体系。

2)编制环保、水保监理实施细则,对监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现场监理相关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3)督促施工单位依照环、保水保的法规、规定、标准及监理合同的要求,分析不同的施工阶段和不同的施工工序可能发生的环保、水保隐患,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理。

4)督促并指导施工单位建立完整的环保水保台帐,并定期进行检查。

5)工程施工前,必须对工程参与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组织学习国务院、铁道部、京石客运专线筹备组颁发的关于环保水保的相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人员的变化、施工工法和施工工况的变化等实际情况,对环保水保情况进行巡视,并做好巡视记录,发现违规行为予以纠正。

6)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水土保持或改进工程、污水治理工程、化粪池、毛发聚集井、隔油池、中和池、降温池系统完整、质量合格。

7)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定点设置垃圾桶,对垃圾要进行必要的处理,严禁随意堆放、焚烧;及时回收包装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污染周边环境,定期清

理运往垃圾填埋场;监控承包人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取弃土作业,制止乱取乱弃,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采取防止渣土洒落、泥浆废水流溢、粉尘飞扬的施工措施,工程结束及时平整取弃土场地;

8)检查并审核施工单位对公用管线的保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

9)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保持施工沿线单位居民的出入口和道路的畅通、整洁,凡在施工道路的交叉路口要按规定设置交通标志牌,夜间设示警灯,防止事故发生。

10)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按规定进行各类材料及土方的堆放,做到整齐有序,不侵占人行道、车行道、消防通道。

11)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采取防止渣土洒落、泥浆废水流溢、粉尘飞扬的施工措施,减少施工对市容环境和绿化的污染。

12)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控制施工噪声,进行动态测试,并将测试数据列入监理月报中。

13)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按规定落实“五小”设施,建立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卫生包干责任制,搞好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的环境卫生。

14)工程竣工后,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现场的清场工作。

15)督促施工单位落实防汛、防涝、防火、防污染等措施。

16)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向监理站汇报。

17)执行国家、地方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督促施工单位执行。

上一篇:保护濒危动物倡议书下一篇: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