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提纲

2022-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提纲

关于高校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调研

[摘 要]近年来,上海高校依托所在区域,在加强党建联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合作共赢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区校党建融合在找准价值切合点、找全交叉互补点和聚焦叠加增强点上所下的功夫还不深。本文在总结分析已有经验,深刻剖析突出问题,全面对标《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高校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城市基层党建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校党建;城市基层党建;融入;路径

[

近年来,上海市委通过推进实施《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等“1+6”系列文件,以实施精细化社会治理为指导思路,走出了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上海高校将其办学优势和人才资源融合融入到城市基层党建中,在参与服务支持城市经济发展和加强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形成了高校党建与区域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一、高校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探索实践

“区域化党建”是近年来上海城市基层党建的一个亮点。随着区校合作的不断深化,高校党建与区域党建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相互融合,协同联动,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形成了一批务实管用、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做法和典型案例,对于更加深入地推动高校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调研情况,我们将高校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主要方式概括为三种模式:一是作为区域党建轮值单位,主动承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二是依托党建联盟,全面推动结对、共建合作共赢;三是聚焦某一重点领域,搭建共建平台,完善共享机制。

(一)以区域党建轮值单位身份,主动承接年度重点项目。2018年以来,长宁区委着眼于优化基层党建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区域化党建工作力量,调整设置了区层面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这一工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更加广泛地汇聚了区域内党员、人才和群众的力量,使他们在城市基层党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共同为服务长宁发展作贡献。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实行年会制,总召集人由区委书记亲自担任,并专设轮值召集人,由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单位党组织书记轮值担任,有效激发区域单位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从机制上保障年度各类党建重点任务的落地落实。2019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作为第一家轮值单位,不仅成功承办了“初心讲堂”第三讲思政党课,推动建立了“长宁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讲师团”,还承接了长宁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全员培训班项目,积极组织开展区校联组学习,并就加强区校深度融合进行了课题调研。

(二)依托党建联盟开展结对共建,有效对接服务社区企业。松江区于2017年4月建立了“七色桥”区域化党建联盟,充分发挥大学城各高校的专业特色和优势,积极推动高校党组织与区属街道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着力打造“有亮点、有温度、有意义”的党建共建项目,努力实现“1+1>2”的效应。2018年全年,松江大学城各高校与结对街道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动、服务联抓、活动联搞、和谐联创、发展联谋,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公益行动、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504次,参与3200人次,直接受益群众6786人次。其中,西子湾居民区党支部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党委的“书香生活,智汇月读”项目、蔷薇居民区党支部与东华大学信息学院党委开展的以“志愿服务工时”为计量单位的“幸福银行”项目、文翔名苑居民区党支部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党总支的“五点钟课堂”项目,都取得了较好成效,不仅让社区居民获得了真正的实惠,青年大学生们也得到了很好的社会实践锻炼。

(三)与区域聚焦某一领域,推动实现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调研显示,各高校与所在区域在加强战略合作、促进党建融合的过程中,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紧密围绕中心工作,通过创新平台和机制建设,努力实现合作共赢。除了产学研合作之外,近年来重点聚焦创新创业人才共育,取得了突出成效。例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长宁区政府、区人社局、团区委加强创新创业战略合作,聚焦城市创新服务和国际化业务特色,共建“古北620”创业孵化基地,着力打造互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开放型的创业种子培育平台、陪伴式的创业导师辅导平台和国际化的创业交流平台,不仅为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及团队提供孵化物理空间、培训咨询、创业扶持等公益性服务,还形成了国际化商科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又如,在松江区委的指导和推动下,2018年6月“松江区大学城双创集群党委”正式成立,将区域内创业孵化企业(机构)、高校创业学院、“两新”企业等党组织集聚起来,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集群上,旨在将大学城双创集聚区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承载区和策源地,着力推进党建引领G60科创走廊建设,深化以“双服双创”为主题的党建工作新机制。
二、高校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内驱力问题。从目前区校党建融合的情况来看,区委层面的重视程度相对高校党委而言更高。區委普遍认为高校党建是区域化党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高校知识、技术、人才集聚的优势,为区域化党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而高校党委在区域化党建融合过程中,更多处于配合的角色、被动的姿态,做不到像贯彻落实市委和市教卫工作党委的决策部署那样全力以赴、积极主动,未能从大党建格局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和更广领域来看待区校党建融合问题。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内生动力的不足,区域化党建和高校党建之间缺少紧密连结与有效互动,“我做我的”“你做你的”和“我希望你做”“你希望我做”的情况较为普遍,“我们共同来做好”的局面尚未稳定成型。

(二)高校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集成性问题。近年来,通过区委层面每年度对“三张清单”(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进行梳理,区域化党建联建合作项目呈现体量增大、覆盖面更广、平台多样、内容丰富等特点。但总体来看,更多项目停留在“联谊式”“活动式”“帮扶式”的层面,形式上“有”,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从高校来看,将区校党建融合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纳入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党政重点工作的比较鲜见,学校层面主动力推的项目也较少,党建联建以学院层面和师生党支部的探索实践居多,相对分散、各行其是,顶层设计相对欠缺,系统集成效应不明显。且在调研过程中,经对比分析发现,就区校合作而言,市区比郊区更有优势、更加重视、时间积淀也相对较长;而高校由党委组织部门来牵头推动落实,不如由党委(党政)办公室来牵头推动更能统筹协调、整体把握、扎实有力。

(三)高校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实效性问题。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各区各校在党建融合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的品牌项目,特别是组织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品牌项目更具典型性、代表性和可持续性。例如:东华大学与长宁区华阳街道自1995年就开始结对共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阳光工程”项目十余年接力传承,青年大学生与社区孤老结对帮扶,充分彰显了人文关怀。但在各类品牌项目中,真正能彰显党建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支撑服务城区建设发展、加强基层治理、帮助居村解决实际问题、助力高校自身事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却不多见,实效性和贡献力仍显不足,示范带动效应还不够。因此,面向未来,关于区校党建融合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有平台、有组织、有项目、有机制,而是要通过更加紧密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深入探讨怎样把已有的建设成果和创新实践更加聚焦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党员作用和推动事业发展上。
三、高校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优化路径

(一)提高站位,促使高校充分认识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必要性。进入新时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日益凸显,这就对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高校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到城市基层党建中,进一步厘清高校党建与城市基层党建之间共生融合的关系,从以往的垂直、独立、内循环的党建工作模式向横向、开放、命运共同体的党建工作模式转变,致力于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深入挖掘组织潜能、有效激发组织活力,形成合作共赢、同频共振的工作新局面,从而进一步加强区校合作,充分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深度发掘高校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动力和比较优势。首先,融入城市基层党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迫切需要让广大师生多观察、多接触、多了解社会,切实增加现实体验,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引领社会发展。其次,融入城市基层党建也是推动高校党建创新发展的有效方式,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既充分依托学校人才资源与智库优势,发挥学校党建辐射力,履行好社会服务职能;又引入城区、社区优秀的党建经验和成功案例,助推学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进而,可以跳出“纯党建”框架,进一步拓宽工作视野,主动创新实践,在高校之于城市发展、高校之于区域价值、高校人才培养之于城市未来、高校智力和文化输出之于城市社会治理加强等领域深化拓展,寻求新的、更高层次、更有成效的合作。

建议政府尽快研究制定“高校融入区域化党建实施办法”,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将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纳入高校基层党建责任制考核评价范围,特别是纳入第一责任人年度述职考评范围。这一政策的出台,必将更加有效激发高校内生动力,促进高校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推进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务求实际成效。

(二)加强谋划,统筹打好高校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组合拳。建议各区和高校就加强区校党建融合建立定期协商研讨机制,于每年底或年初,特别是在每个五年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研究制定过程中,切实加强区校之间的对话交流,深入开展需求调研,建立需求与资源配对机制,明确共建目标和年度重点,着眼长效实效,实现精准对接,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实现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区、校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以实现发展共促、组织共建、人才共育、文明共创为目标,打好区校党建融合组合拳,使项目设计更加科学化、活动组织更加多样化、工作制度更加标准化、运行机制更加有效化、阵地建设更加特色化,党建服务更加精准化,从而形成更加稳固、更加紧密、更加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一是更加注重发挥学科优势,通过信息支持、技术支撑、人才支援等方式,通过项目引进、产业开发、市场开拓等途径,推动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更加注重统筹党建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区校联组学习、教育培训、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扶贫帮困等党建联建活动;三是更加注重聚焦人才共育,推动开展业务骨干互派、年轻干部挂职锻炼,特别是选派专业人才支持乡村振兴等,切实形成人才优势互补;四是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传播弘扬正能量,推动开展精神文明共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优化人文环境,立足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圆梦想,着力提升党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深耕品牌,全面提升高校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贡献力。注重传统品牌项目的深化和拓展,突出政治引领功能,把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作为加强区校党建融合的价值追求和政治使命,不断强化党的建设在各项工作中的引领、协同和带动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实现互联互动共建共享。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力:

一是深耕学习活动品牌,打造区校党建融合共同体。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工作主线,充分发挥高校在党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着力打造“初心讲堂”“周末课堂”“红色印记寻访”“党员先锋宣讲会”“党建文博联盟”等党建学习品牌项目,深度挖掘学习资源、探索创新学习方式,扩大精品课程共享,切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心里去、往深里走、往实里落。

二是深耕高端智库品牌,彰显服务区域发展真实力。充分发挥高校在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决策咨询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不仅通过“两代表一委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和政府解决群众诉求建言献策;更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专家智库发挥主体作用,与所在区域委办局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与产业集群深入对接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区域内中小学共同探索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和学生专业素养共育等合作。同时,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交通、家政服务和生态环境等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撰写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

三是深耕社会实践品牌,强化区校合力育人实效度。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使命,全面建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不仅与企业对接,也可以与区政府、社区和其他区属单位对接。例如,今年暑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团委与普陀区、青浦区、金山区、松江区和闵行区5个团区委合作,选派26名大学生前往相关单位开展暑期挂职锻炼和实践活动,有的岗位设在区委办局,有的设在街道办事中心,有的设在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有的设在信访办、纪委办等,让大学生深入基层一线体验锻炼、积累经验、砥砺品行,提升对社会公共事务服务和管理的认识,助推其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加强学习增长本领为服务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是深耕结对共建品牌,促成区校党建联建大格局。广泛深入地与社区开展结对共建,项目设计上更加注重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民生,着眼于帮助解决社区实际问题和居民实际困难,更有效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特别是针对社会治理中的公共服务短板,通过组建教师党员服务团深入街镇,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理财保险、创新创业、艺术展演等共建活动,协助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系列问题,从而改变社区或政府在社会问题上唱“独角戏”的局面,成为加强社会治理和关注服务民生的一支重要力量。

五是深耕志愿服务品牌,提升服务社区居民满意率。志愿服务工作要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推动“高校师生党员行动在社区”志愿先锋行动和促进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评价”真正落地落实、转型升级。可以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增多和困难家庭等现实需求,通过“大手牵小手——儿童成长扶助”项目,让大学生党员主动承担起包括晚托、辅导、线上线下答疑等志愿服务工作,不仅传授文化知识,更可进行心理疏导和人生导航;也可以针对社会老龄化问题,通过“居家养老公益服务”项目,动员广大师生党员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失能老人、失独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有效激发党员师生共同关心关爱弱势群体的热情与动力,从而促进社会各界参与基层治理,提升协同效果和整体效应。

总之,高校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应在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本质要求的基础上,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常态化的整体推进思路,并根据每年度确定的建设重点和任务目标,切实在针對性、协同性、实效性和长效性上下功夫,实现从有“形”向有“型”转变,以党建引领创新、助力社会治理,有效助推城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本文系“2019年度上海市学校党建研究重点课题”。课题组成员:郭茜、朱飞、白燕、吕颖群、欧阳君、王婧

作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调研课题组

第2篇:关于盘锦市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调研报告

盘锦是一个缘油而建、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辖1县3区,总人口144万人,党组织3580个,党员72129名,其中村党组织326个,社区党组织548个。近年来,盘锦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着眼于破解基层党建工作长期存在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机构设置不完备、党务工作力量不足等老大难问题,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让党在基层的根基更牢固、功能更强大。通过做实基层、打牢基础,有效激活了基层组织力,以党建夯实发展基础、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越级上访、进京访大幅下降,重大治安案件实现零的突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推进了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的步伐。

强基固本的改革实践

盘锦市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于2015年试点起步、2016年全面推开、2017年持续深化。市委坚持问题导向,从深化党建制度改革入手,制定出台“1+8”系列文件,落实配套改革措施,着力破解强基固本的实践难题。

(一)创新基层机构设置,让基层党组织根系壮起来。盘锦市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首先从镇街、村社区机构改革开始。在镇街层面,实行“大部制”改革,整合机关职能设立综合性机构,明晰职能定位,理顺条块关系。具体做法是,整合镇街的纪检、组织、宣传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岗位职能和编制,成立党群办公室,作为镇街党委的内设机构,负责党建和群团等工作。同时,成立党建中心和网格管理服务中心,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党建中心负责党建和群团工作的具体实施,网格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开展各项行政性、社会性服务和网格化管理等工作。党建服务中心统筹管理驻镇街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及“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搭建服务平台,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在村社区层面,设置了“两委两中心”。“两委”,即党总支委员会、村(居)民委员会;“两中心”,即党建中心、网格管理服务中心。党建中心、网格管理服务中心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是镇街党建中心和网格管理服务中心向基层的延伸,主要职责是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办理便民服务事项、实施扁平化网格化管理、提供代办服务、开展党建服务等。

改革后,基层干部反映,“两委两中心”的设置,使镇街的党务工作,从少数几个人“单打独斗”变成一个部门“集团作战”,握指成拳,形成了整体力量,壮大了村和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力量,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与服务群眾工作的有机融合。

(二)充实基层工作人员,让基层党组织力量强起来。盘锦市在深化基层机构改革中,充实基层党务工作和社会工作人员力量,大力推进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极大提高了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设立“社工编制”,让基层工作人员有“身份”。盘锦市为每个村核定“社工编制”6至9名,为每个社区核定“社工编制”6至10名。通过依规转入、组织选派、公开招聘三种途径,将符合条件的村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党建和网格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纳入“社工编制”管理,有效破解了基层工作人员身份难题。村和社区专职副书记、党建和网格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需具备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年龄35岁以下的任职资格条件。目前,全市共核定社工编制3924名,现已纳入社工编制管理2843名,其中依规转入1844人、公开招聘758人、从镇街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下派241人。

二是创新薪酬制度,让基层工作人员有“待遇”。建立村和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形成按照地区发展水平、参照事业单位标准、与岗位等级和实绩考核相衔接的薪酬体系,保障基层工作人员待遇。建立16级工资标准,村和社区正职为5至16级,副职为3至14级,工作人员为1至12级。薪酬待遇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其中基本工资占80%、绩效工资占20%,全部落实“五险一金”。2016年,全市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工资为4.29万元,比2015年提高1.04万元,提升32%;村和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平均工资为3.89万元,比2015年提高1.06万元,提升36.7%;村和社区工作人员平均工资为3万元,比2015年提升21.8%。

三是打开晋升通道,让基层工作人员有“奔头”。为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动力,有计划地设置招录职位,组织优秀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定向考录公务员,并建立从社工编制人员中定向招聘事业单位人员机制,镇换届时安排一定比例符合条件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进入镇党委领导班子,使能力素质强、工作表现好的基层工作者向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在2016年镇党委换届工作中,将12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充实进镇党委领导班子。

四是严格考核管理,让基层工作人员有“动力”。盘锦市出台《社区工作者实绩考核的指导意见》《社区工作者坐班制度》等,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社区工作者实行“上评下”“下评上”和“成员互评”,将考核评价结果与个人岗位调整、奖励惩戒等挂钩,形成竞争机制,传导压力、激发动力,让社区工作者心中有责任、干事有激情。

(三)把权、事、物下放给基层,让基层党组织功能实起来。着眼解决基层“权力空心化”的问题,盘锦市坚持把权、事、物下放给基层,把服务工作交给最贴近老百姓的党组织去做,让基层“有权干事”,做实基层党组织。

一是理顺管理关系。对于县直部门驻镇机构,能划归镇管的,划归镇管,如县农村经济局驻镇农林综合服务部、县卫计局驻镇防保站等。受有关规定限制不能划归镇管的,仍归县直部门管理,但由镇统一使用,如县司法局驻镇司法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镇市场监督管理所、县综合执法局驻镇综合执法中队等。确需双重管理的,继续实行双重管理,如县公安局驻镇派出所等;区域性设置的县直部门派出机构,仍归属县直部门,如县国土局派出的土地分局(所)、县环保局派出的环保所、县动监局派出的动物卫生监督所等。赋予镇党委对县直部门驻镇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人事考核参与权和任免征得同意权,树立镇党委权威,提升区域治理水平。

二是推进权力下放。推行基层“点菜”式放权模式,市、县区根据镇街道、村社区发展需要“端菜”,把镇街道、村社区能够用得上、接得住、管得好的权力陆续下放,不断增强基层对组织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权。下放后,镇和街道服务群众办理事项59项,其中,审批类38项、证实类2项、证件类7项和其他类12项;村和社区服务群众办理事项55项,其中,审批类13项、证实类24项、证件类5项、福利类13项。制定镇街道、村社区任务清单、权责清单、便民服务事项清单,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推行受理、办结“一体化”“一站式”,切实减少办事层级,实施全程代办,“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三是实行网格管理。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水平,全市按照A类为生活居住区、B类为生产作业区、C类为道路交通区的模式划出了基本单元网格;把基层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都在网格中,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网格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中心工作人员担任网格管理员。网格员履行问题信息收集、矛盾纠纷解决、民生事项服务、政策法规宣传等职责。制定网格化管理发现问题清单,明确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等166项排查内容,建立“发现—分拣—派单—处置—联动—反馈—考核”等机制。强化镇街道在网格化管理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以综合执法为骨干,公安为保障,市场监管、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派出机构、执法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并与村社区网格员相衔接,共同做好城乡治理工作。

(四)舍得给基层投入,让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出来。把有限的资金投向哪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领导者的施政理念和政绩观。盘锦市把真金白银实实在在地投到夯实基层基础的前沿阵地,投到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投出了效益、投出了民心。

全市每个村每年工作经费45万元、每个社区每年20万元,全部由市、县区两级财政承担。投到村的45万元工作经费,主要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维护经费、办公经费、党建经费、文化活动经费、服务群众工作经费等,市承担27.5万元,县区承担17.5万元。投到社区的20万元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办公经费、党建经费、文化活动经费、服务群众工作经费等,由市、县区各承担10万元。2016、2017年,市、县区共为村(社区)投入工作经费3.46亿元,其中市本级2.02亿元,县区1.44亿元。

此外,大力推进村级场所阵地建设。2014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新建、改扩建村组织活动场所56个、社区活动场所89个,目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达到458.7平方米、社区面积达到508.4平方米。实施“五个一”工程,为每个村建设1个200至300平方米的农村连锁超市,1个80平方米左右、设备完善的公立卫生所,1个大众澡堂,1个燃气站,1个便民服务中心,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资源和能力显著增强。

让基层党组织力量倍增

盘锦市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下活了整个基层这盘大棋,激活了组织力量,进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聚变”。

(一)重树了基层党组织的形象,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盘锦市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改变了过去基层党组织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现在党组织一呼百应,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了一股绳。改变了过去基层干部有想法、没条件,现在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权有权,基层干部腰杆硬底气足,大家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了不少事。改变过去基层群众有个大事小情找家族里边的明白人,现在找党组织、找党员干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二)打造了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基层干部队伍,形成了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链。调研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盘锦现在的村社区干部整体素质好、能力强、有激情、肯干事,有一种向上的精气神。这主要得益于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兴隆台区兴隆街道锦祥社区党支部书记赵立冬说:现在我们每位社区工作者都进入了“社工编制”,社区工作者的精神头更足、更有干劲儿。自从改革以来,我的工资待遇从以前的2000元左右,提升到现在的3700元,社区的副书记3500元、委员3300元,而且都上了“五险一金”,大家在工作状态上、服务理念上都有了质的提升。改革后,盘锦市吸引了一批大学生回村社区工作,目前社工编制人员中全日制专科1064人、全日制本科764人、硕士研究生11人,他们朝气蓬勃、勤学肯干,在与群众接触、服务中得到历练和成长,为盘锦转型发展储备了接续力量。

(三)畅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盤锦市以网格管理服务(党建)中心及网络平台建设为支撑,以网格员队伍为保障,织密基层网络,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全市3410名网格员配备手持终端采集信息,党员网格员佩戴党徽上岗,随时采集上报发现的问题,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时时刻刻感受到党组织和党员就在身边。许多群众说,党组织的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包,多数问题都能在村、社区解决,根本不用群众操心。群众普遍反映,村里环境优美,关系和谐,忧愁事闹心事少了,歌声笑声多了,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四)组织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化学反应”。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群众真办事、办实事,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都说共产党好、党的干部好,从而把对党的感恩之情转化成支持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调研中,88岁老党员王文学说,“过去村干部跟老百姓要水费,追着要,还不给,不是老百姓差那百八十块钱,是工作没做到位,老百姓心气不顺啊!现在的日子过得好,跟做梦似的,老百姓都拍巴掌乐!组织上有什么要求,老百姓都听,都照做。”如今,盘锦扎实的基层基础,已经成为推动转型发展的软环境、软实力,党组织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聚焦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锐意进取、担当作为,为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凝聚了磅礴力量。

探索中的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盘锦市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符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很强的指向性,代表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中小城市全域抓党建的新路,值得借鉴和复制推广。

(一)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必须遵循规律、真抓实干。抓基层党建工作,是个认识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盘锦市委对抓实基层、打牢基础有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决心,科学把握基层党建工作发展规律,几届市委接力抓,坚持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盘锦的经验启示我们,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主攻方向,把更多的财力和资源投在强基固本上,既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政治账”,抓实“最大政绩”,夯实执政根基。

(二)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必须牢牢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夯实基层,根本要抓住人、抓住基层干部。盘锦市坚持人往下沉,给待遇、给保障、压责任,最大限度激活了人的积极性。盘锦的经验启示我们,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必须建设一支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敢于担当的基层干部队伍,把抓党建、抓管理、抓发展、抓服务的责任扛起来。同时,要尊重基层干部的劳动,让他们体面地生活,全身心工作,把工作当职业当事业来干。

(三)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必须坚持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基层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必须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重心下移,让群众得实惠。盘锦市委把抓基层党建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在服务群众上,推動基层组织工作方式由“眼睛向上围着上面转”转变为“眼睛向下围着群众转”,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盘锦的经验启示我们,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群众的事情当作最大的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只有这样,才能在感情上同群众产生共鸣,群众也才会真心实意与我们同心同德,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

(四)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助推创新发展。基层党建工作只有与中心大局相结合才有价值、才有生命力,否则效果出不来。盘锦市委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紧紧围绕推动转型发展这个实践,瞄准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这个目标来谋划、来推进,抓住了附着体,找到了动力源。盘锦的经验启示我们,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必须紧跟大局大势,使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紧密结合,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与完善基层治理有效整合,党员作用与服务群众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第3篇:试论如何加强新时期基层检察调研工作

检察调研工作是开展各项检察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推进检察改革、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的关键,同时还是提高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做好基层检察调研工作,对搞好新时期检察工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全国检察系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干警处在基层,百分之八十以上案件办在基层,基层院的调研作为整个检察调研的“基础产业”,显得尤其重要。作为基层院,必须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正确使用调查研究这个“法宝”,集中广大干警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促进调研成果向实践转化上下工夫,在增强检察决策的科学性上服务,推动新时期检察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现结合基层调研工作的实践,就如何搞好基层检察调研谈几点认识。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发挥检察调研对各项检察工作的服务作用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已成为人们之共识,检察工作的特性决定了检察调研工作的对象和要求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拓宽视野,自觉把法律政策研究工作置于检察工作的大局中思考谋划,把法律政策研究部门工作融入到检察事业的总体格局中。为此,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继续加深认识。

1.加强调查研究是提高检察领导水平的迫切需要

调查研究要从基层做起,养成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积极主动的围绕检察工作重点、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基层领导亲自确定调研题目,撰写调研文章,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以模范行动推动基层院调查研究之风兴起。

2.加强调查研究是检察机关树立形象、转变作风做好各项检察工作的迫切需要

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归结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上来,经过几年的检察改革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学习、大讨论”正规化管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深化服务年”等活动,广大基层检察干警的执法观念、业务机制和检察机关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公正执法,廉洁自律,努力把检察机关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结合基层院实际,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提高基层检察调研工作水平

基层院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有利条件是身处基层,干警接触社会方方面面较多,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易于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图书资料、尤其是法学、检察理论方面的资料缺乏,干警知识积累不多,理论水平相对较低,加上视野较狭窄,不适应开展宏观的、超前的、重大课题的研究;二是由于价值取向上存在偏差,有的干警参与调研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基层院调研工作的进一步全面开展;三是个别基层院的调研工作似乎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完成上级给的指标就可以了,没有形成大调研的网络机制;四是有的调研成果与检察业务实践脱节,不能够真正发挥调研的指导作用。

针对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基层检察调研工作中,既要研究全局,又要注意研究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既研究前瞻性问题,又要搞好跟踪调研;既要善于总结经验,又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搞好基层检察调研工作应从以下四点深化和加强。

1.把握政治性,使调研工作符合理论要求

加强检察理论研究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检察理论的指导作用。检察事业的兴旺,离不开检察理论的繁荣。因此,我们要树立坚定的政治理念,把握检察工作的总体要求,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从而推动检察调研工作更好更快的开展。

2.认识重要性,使调研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检察理论研究能不能抓得好、能不能切实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关键在基层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并树立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在对检察工作的全局把握中,要将调研工作摆到与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干警认识到检察调研是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的重要途径。

3.讲究激励性,调动干警开展调研工作的热情

建立调研成果奖励机制和重点课题经费保障机制。为鼓励干警积极参加调研活动,各基层院可把撰写调研文章的奖励办法列入岗位目标责任制,对在全国、省、市不同报刊杂志发表的有价值和有一定深度的调研文章按照不同档次给予奖励。尤其对那些针对性强、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对检察工作中的重点、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领导决策或转化为成果的调研报告,要给予重奖。以此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现和培育调研和理论研究人才,极大地激励干警的调研热情,鞭策他们在工作中勤于思考,不断总结,将工作的经验、办案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写成高质量的调研文章,促进检察实务的发展。

4.注重实践性,增强调研工作的转化力

调研工作是领导掌握检察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途径,是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检察工作不断深化、开拓创新的源泉。为此我们基层检察调研工作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一要围绕上级院提出的开展办案管理机制改革工作的设想,在实践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加强专题研究和法律政策应用研究;二要紧紧围绕领导科学决策开展专题调研。调研工作要紧紧围绕领导的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加强专题调研,不断扩展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新层面,切实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三要结合调研方向,搞好实务调研。基层检察院处在执法办案的第一线,办案实践性强,更加迫切需要对办案实践有帮助的调研文章。因此调研应着眼于实用,侧重于解决执法中的实际问题及具体案例,通过小题目而做大文章,达到调研文章真正指导、服务实践的作用;四要加强与相关报刊杂志的沟通、联系,推出调研成果,广泛交流,将调研成果作为改革措施,指导检察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三、充分认识基层调研工作性质,正确定位把握关键、找准切入点

从事检察调研工作,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思路,把高检院、上级院的精神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使调查研究同决策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为此笔者认为应着力抓好三个方面:

(一)注重广泛性,发动检察干警全员参与的调研大格局

1.全员参与,才能履行好服务的职能。调研的服务性主要表现在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指导工作上。因此要贴进实际。检察干警的参与是最重要的。因为大家才是最了解检察工作实际的人,对检察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新问题最有发言权,这个发言通过思考,形成材料,就是调研成果,就能为检察工作服务。

2.全员参与,才能保证调研质量。调研工作要处理好文章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调研文章必须保持一定的数量,需要全院干警都来参与才能完成。调研文章既可以是经验总结,也可以是工作研究、理论探讨。调研文章也定要有一点“含金量”,因此,调研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调研工作才有意义。

3.全员参与,才能优势互补。因此,研究室与业务部门要分工合作,专群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即发挥研究室同志经常接触文字的长处和业务部门熟悉实际的特点,形成调研网络,共同搞好调研工作。

(二)注重应用性,选好调研课题,抓住工作重心

选择合适的调研课题是决定调研工作质量好坏的关键。笔者认为,选择课题应当注意三点:

一要围绕工作“重点”。上级检察机关每年都会对当年检察工作作出部署安排,点明工作重心。这些重心,也就是我们调研工作的“重点”。检察调研应当围绕这些重点,充分展开调研,才能为业务部门提供及时到位的支持和指导。二要抓住工作“热点”。检察业务的“热点”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社会发展新形势对检察工作产生的影响或提出的挑战。三要关注法律的“难点”。检察调研应当对法律适用中的一些难于理解的问题和程序中难于掌握的环节予以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就是要通过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为立法和司法提供参考意见。

(三)注重实用性,提高撰写调研文章的全面素质

1.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指搞调研工作要求调研人员客观、公正。应当抱着科学的态度,开拓思维,严谨分析,还事物本来真面目,以求正确指导实践。与时俱进是指要有一定的超前性,预见性,不能就事论事,要从现象看到本质。

2.要勤于学习和思考。只有平日多多学习,注意收集资料,把握法学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结合司法实践,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所在,并进一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在哪里。

3.要突出主题,论证充分。“主题”就是文章的主要观点。 “论据”主要指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讨论法律问题要遵循法理逻辑,不能违背理论常识。法律是司法的依据,也是著文立论的依据,文章的观点不能违背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对于一篇检察调研文章而言,逻辑非常重要,缺少逻辑或逻辑不连贯,文章的观点就很难立足,也很难有说服力。因此,在撰写探讨法律问题的调研文章时,也必须讲究逻辑,要将文章的观点、结论建立在连贯的逻辑推理的基础上。

4.行文要规范、简洁。检察类调研文章用语一定要专业化,使用法言法语。格式不能程式化,要有新意,也可以通过案例,提出适用法律的问题进行分析,文章只要能够把道理说清楚,不能太长,一般文章3000字左右。文章引用别人的文章要说明出处。对调研文章的文字要求不可太高,重要的是观点和素材。

总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加强新时期基层检察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做好检察工作的重要基础,而且关系到检察工作的全局,关系到检察事业的根本,因此我们基层检察机关法律政策研究部门应当不断用观念的更新和理论创新开展检察调研工作,使检察调研工作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五常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赵 慧

第4篇: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提纲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

1、党政班子工作情况

贯彻执行党政共同负责制、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情况。

2、党支部设置情况

(1)本单位现有党支部数、党支部人数规模情况。 (2)学生党支部如何设置?教工党支部如何设置?

3、党支部书记情况

(1)本科生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教师党支部的党支部书记一般分别由何种人担任?

(2)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情况及工作情况。

4、党组织生活开展情况,尤其是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情况。

二、党员队伍建设

1、党员基本情况

教授、副教授中党员比例?本科生、研究生中党员比例?

2、发展党员工作情况

(1)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主要做法、体会。

(2)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发展入党的情况,主要做法,近期聚焦的重点对象的情况介绍。

3、党员教育管理情况

如何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4、对于目前实施的大学生党员三级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党内民主建设

1、本单位在实行党务公开、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渠道等推进党内民主的措施方面的情况、创新举措和建议。

2、对我校实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有何建议?

四、存在问题和经验介绍

1、在本单位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本单位党建工作的特色做法。

五、其他

对学校党委以及党委组织部在工作布置、指导、落实、督促、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具体需求、期望与建议。

调研时院系参加人员范围:党委、行政主要负责人,党委副书记,党代表,党委秘书,党支部书记代表,党外中青年学术骨干代表

第5篇:基层党建问题调研提纲

汉阳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提纲

一、

二、 调研主题:汉阳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汉阳区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途径,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党群活动,铸造了闻名全国的基层党建“汉阳造”品牌。为系统考察汉阳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开展情况,总结经验,系统学习,为其他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借鉴,共同开创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特开展本次调研。

三、 调研对象

汉阳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街道党建工作干部、社区居民等

四、 调研时间

2014年4月-6月

五、 调研内容

(一)汉阳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

1. 机构设置

2. 人员构成

3. 组织结构

4. 党建活动开展等

(二)汉阳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做法

1. 组织运行模式

2. 活动激励机制

3. 党建活动主要形式

(三)汉阳区基层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1. 获奖情况

2. 党建工作活动内容

3. 活动方案等

(四)汉阳区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经验

六、 调研方法

(一)人物访谈,以重点人物访谈为主要形式,采取“半结构的访谈”方式,目

的在于占有丰富的感性资料及把握访谈对象的看法、态度与真实感受,意在还原真实的、客观的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二)实地调研,主要考察汉阳区基层党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构成、运行机制

等,收集相关活动文件资料。

(三)问卷调查,反馈汉阳区居民对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满意程度及意

见建议等内容

七、 调研步骤

(一)设计调查问卷及前期准备工作。

(二)访谈基层党建工作相关工作人员,查阅相关文件、图片、资料等,了解汉阳区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措施。

(三)实地调研,走访群众,散发问卷调查,了解群众对汉阳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态度与看法。

(三)整理资料、数据,撰写调研报告。

第6篇:关于“加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调研提纲

1、当前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乡财县管乡用。 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增加。由于乡镇财政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致使任务十分繁重,乡镇财政人员不堪重负。

二是人员大幅度减少,资金安全风险大。乡镇财政人员不足,造成干部兼职较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建立,形成财政资金安全的潜在风险。

三是缺乏业务培训,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各级组织的业务培训费用由乡镇负担,成本太高。

2、乡镇财政状况比较紧张,主要收入:每年的转移支付款元,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返还部分和耕地占用税返还等,主要原因是上级转移支付费用较少,社会抚养费、耕地占用税等税源不多,征收难度较大,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的宣传费用等逐年加大,也是造成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

3、我镇干部队伍现状非常整齐,能力和素质很高,干部进步急需解决。

干部管理上建议上级部门给地方党委适当的话语权。

4、乡镇政府与“七所八站”等派出机构总体上是协调的,建议责任与权力要对等。我们“守土有责”义不容辞,但我们对

1 垂直部门、执法部门没有任命权,相关业务也不精通,出了事,监管不到位,乡镇连带处理,心理不平衡。

5、责权应该统一,目前涉及农村问题监管面大,人员分散,不能很好形成一个拳头,重点都去非法保护合法,建议分清职责,要么乡镇扩权,把“七所八站”收进来,要么有关部门组成精干力量,划片包干,真正做到谁的事谁干。

6、乡镇经济发展主要制约因素,是当地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开放意识、敢创敢为的精神。这个思想问题解决了,一切都好办了。

7、乡镇的主要压力是各种责任状“一票否决”越来越多,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很大。维稳的成本也在增加。

8、干部实绩考核机制很好、很民主。

9、制约乡镇基层政权建设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事权大于职权。

二是大量事务性工作牵扯了乡镇主要领导的精力。 三是干部待遇低。

第7篇:调研提纲(基层)

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

领导班子成员2011年基层调研活动安排

一、调研目的

深入了解公司与集团公司体制、机制相融过程中各单位的运行情况,各单位立体推进、预知管理开展情况,广泛征集公司干部员工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切实解决各单位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及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促进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积极推进专业化公司建设。

二、 时间安排

2011年10 月10日开始。

各调研组调研时间及行程安排确定后将及时通知各二级单位。

三、调研方式

调研活动主要采取听取汇报、实地(现场)调研、召开二级单位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员工代表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四、调研内容

(一)发展方面

1.本单位规划、计划、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

2.在项目立体推进方面的具体做法?有没有对项目内容按阶段进行分解?有没有对各阶段工作完成时间设立截点?在项

目推进过程中对能够同时推进的内容有没有实行立体推进?对工作落实有没有明确责任人?对工作完成质量与结果有没有进行监督检查?有没有将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对项目的立体推进有无好的意见与建议?

3.在企业发展方面有没有形成滚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具体做法有哪些?

4.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如何?

5.影响本单位发展的“瓶颈”或问题有哪些,有无解决的思路和方案?

6.有无需要总部协调解决的问题?

(二)管理方面

1.制度建设、体系建设、系统建设、流程梳理情况?有无相融的具体做法或建议?

2.本单位的建标、对标、达标情况?

3.在预知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有无好的意见与建议?

4.在产运销存的衔接方面有无好的建议与意见?

5.对公司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激发和调动各级领导人员和员工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有无好的意见或建议?

6.是否从实际出发,根据业务特点、市场变化和上级要求,细化预算管理以及加强财务分析工作?

7.对总部专业部门的管理有无建议和意见?有无需要服务

的内容?

(三)销售方面

1.在、季度、月度、周营销方案的制定方面是否形成机制?方案的可操作性强不强?有无好的意见与建议?

2.对公司营销体制与销售机制的完善有无好的意见与建议?

3.目前的市场情况及沥青冬储方面有没有形成方案,具体思路是什么?

4.对区域内的客户有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定期进行信息更新,有没有进行优化?有没有对区域内20

12、20

13、20

14、2015年的市政、道路等方面的投资情况进行了解?有没有对沥青产品分领域、分品种的需求量进行了解?

5.在市场信息、商情方面需要总部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撑?

6.在市场分析方面,有没有形成定期或不定期研究的机制?

(四)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方面

1.“四好班子”建设情况?

2.企业“三支队伍”建设情况?

3.公司队伍稳定情况?

4.如何适应形势变化和市场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5.公司的党、工、团组织是否按照组织章程有效开展相关工

作?

6.公司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7.在落实中纪委提出的“七个不准”方面的具体做法?

8.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有无健全预防体系,“两书”签订率有没有达到100%?

9.员工对公司有何愿望和正当诉求?如何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0.“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

二○一一年十月八日

第8篇:基层预报服务调研提纲

1、 是否有专职的预报人员,预报人员的年龄、学历、培训

情况(如无预报人员,填报服务人员)

2、 目前开展哪些预报业务?对盟市级下发的预报指导产

品进行哪些方面的订正?效果如何?是否建立了预报订正流程?

3、 目前应用的预报服务业务系统有哪些?在实际工作中

业务人员的操作应用能力如何?各业务系统对业务的支撑情况如何?

4、 是否建立了预报考核制度?是否开展预报质量检验?

5、 对开发旗县综合业务平台建设的建议

6、 针对服务型业务建设,需要上级部门提供哪些支持,自

身如何加强服务型业务建设。

7、 旗县是否有必要开展预报业务,对开展预报业务的建

议、意见。

第9篇:下基层调研讲话提纲

XX同志

到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调研点评时的讲话提纲

(供参阅)

同志们:

今天到XX村实地走了走、看了看,又听取了乡(镇)和村党组织书记的汇报,感到很受鼓舞、很受启发,看到了干部党员群众的一种激情,看到了工作的一种热忱,看到了未来的一种希望。总体感觉XX乡(镇)里和村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扎实深入、有声有色。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思路清。抓创先争优活动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把开展活动与村情、社情、民情结合得非常紧密,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很强。二是措施实。抓住了上级党委要求的核心点,抓住了群众的期盼点,抓住了当前工作的切入点,对标对得准,承诺抓得实,夺旗争星效果明显,并且结合村里的实际开展了一些特色鲜明的活动,创新了载体,实化了内容,保证了质量。三是效果好。突出新农村建设这一鲜明主题,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变样,大干实干、创先争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是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好,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饱满、劲头更足,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其次是经济发展好,村“两委”班子带头,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群众收入得到提高,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丰富。第三是稳定形势好,创先争优使群众得到了真正

的实惠,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一些矛盾问题在活动中得到有效化解,和谐稳定的局面得到了进一步稳固。

尽管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高标准来衡量,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从思想层面看,尽管我们的村干部和党员争创激情较高,但内在动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还没有完全实现由“要我创先争优”到“我要创先争优”转变。从实践层面看,在结合新农村建设,结合村里各项工作、各项事业,结合群众工作上,还需要更加紧密。从发展层面看,尽管村内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集体财富积累有了一定基础,但在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下面,我就深入推进下一阶段创先争优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是进一步振奋精神,充满信心,把创先争优体现到真抓实干、创业为民上来。创先争优,首要的是干,干好工作就是创先争优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前不久,省委书记张庆黎同志在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上提出了“四句话”总要求,即:心无旁骛抓工作,一心一意干事业,激发斗志创先进,奋勇当先争优秀。10月8日,我县召开了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促进和谐”动员会,全县60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将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深入农村一线、深入群众家中,进行座谈走访,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化解社会矛盾、破解发展难题,这充分说明新一届县委对群众工作和农村发展的重视程度。咱们村“两委”干部及广大党员也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表率作用,带领广大群众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做出积极贡献。关键还要是靠干,还是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夺旗争星、争先晋位。对村党组织来讲,要狠抓工作落实,以决战必胜、勇争第一的精神状态夺取更多的先锋旗,争取更高更大更新的工作成效;对我们党员来讲,就是要立足本职、干事创业,力争更多的模范星,以实际行动为邱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是进一步紧盯民生,心系群众,把创先争优体现到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致富上来。在农村搞创先争优活动,最终要在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上见实效,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一要壮大集体经济。集体有了钱,才能为群众办事,才能有凝聚力、战斗力。我们的村“两委”干部要有闯的意识、改革的精神,依托当地优势,依托人民群众,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新路径,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先行一步、大胆尝试,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二要实现农民增收。农业生产要走优质、高效和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鼓励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回报家乡。三要改善村容村貌。近年来,我们大搞新农村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大的改观,但是在农村建设中规划意识、环境意识、文明意识还不够。下一步,在抓农村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搞好规划、抓好管理,

利用好创先争优这个载体平台,把党员干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带动起来,使农村建设的软硬件水平同步提高,实现村容村貌的实质性改变。四要维护农村稳定。乡村党组织和党员是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看好自己的门、理好群众的事。要解民忧,把群众关注的路、水、电、医、学、保等热、难点问题,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办,想群众之急、办群众之需。要聚民智,抓好“一制三化”制度的落实和深化,深化“五日工作法”,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好党务、村务公开工作,畅通民意渠道,聚智聚力发展。要弘扬文明新风,力所能及地组织党员群众看点老影片、忆点老传统,学点新文化、树点新风气,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除旧革新,带头移风易俗,带头抵制歪风邪气,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安定。

三是进一步抓好基层、打牢基础,把创先争优体现到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上来。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重,越需要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要按照“听党话、跟党走,有本事、能带富,肯干事、干成事,自身正、威信高”的标准,建强农村带头人队伍。要扎实推进好、落实好党员干部帮办服务机制,党支部书记要带头动起来,带头为群众搞帮办,让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群众的办事员、服务员,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和能力,打牢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上一篇:校园歌手大赛总结下一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