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地方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应用的逐渐普及,移动带宽的提速,云计算、互联网应用的丰富,互联网的数据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人类社会已经处在一个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不仅仅意味着更多的信息,它更是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其影响充斥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也不例外。大数据已经对高校各个学科、专业产生了冲击,促使其必须进行深化变革。

一、大数据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2015年8月,《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拥有市场优势和发展潜力,但也存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创新应用领域不广等问题,亟待解决。2015年11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战略,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2016年,《关于促进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认为国土资源大数据的应用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要求和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新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土资源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有待提高, 数据共享、开放和服务还明显不足, 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能力还不强,发展国土资源大数据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我国正面临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的历史新机遇,充分利用数据规模优势,实现数据规模、质量和应用水平同步提升,挖掘和释放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有利于充分发挥数据资源战略性作用,有效提升国家竞争力。

虽然关于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就目前部分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不仅没有摆脱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而且没有凸显出新形势下我国土地资源专业对具有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因此,探究大数据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在逻辑,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对地方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地方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化

大部分地方院校都位于二、三线城市,学校科研平台不够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时间短,因此无法吸引高层次、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来此任教,因此教学模式仍然以课堂授课为主。地方院校虽然有课程实践或实验,但是所占比例较低。因为相对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或实验教学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但是大部分地方院校均面临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困境[1]。实践教学的软件和硬件条件的落后,也是无法吸引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队伍实践能力薄弱

洛阳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年轻,教师们大部分没有到土地相关行业从业经验,缺少行业。同时由于缺少行业经验和学术积累,也无法承担土地相关的横向和纵向课题,使得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陷入死循环。这同时也导致部分实践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练习不密切,部分课程内容陈旧的现象。更严重的还会引发学生对专业认知的模糊,认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最终产生转专业的想法。因此,如何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实践能力超群的教师队伍对地方院校来讲是件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实践教学管理方式落后

地方高校的实践教学管理仍被传统的教学运行模式所束缚,不够灵活。如近年流行的“导师制”,虽然很多学校都施行了,但是如何对该制度下的学生和导师进行管理和监督却没了下文,因此导致部分“导师制”流于形式。同时,由于缺乏对实践教学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学生和老师对实践教学的过程和内容的关注度也不高。如一些专业竞赛,学生参与的人数很多,但是能够坚持的很少,大部分学生的理由是放寒暑假或是期末考试压力大担心挂科等。对比由辅导员管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能够发现实际原因是学生需要强制性的规定才会专心参与。但是与辅导员相比,普通专业课老师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管理学生。所以实践教学奖惩机制的出台意义重大。

三、大数据背景下土地资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一)改革教学模式

推行“2+X”模式。该模式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特别突出实践能力教育,同时兼顾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2”是指入学前两学年学习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X”是指完成通识和专业基础课程后实施满足行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复合式培养。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校政企合作制”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培养科学研究人才为主的“URP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人才培养模式。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多综合类大学已经开始实施,地方院校也应积极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二)改革课程体系

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推行“互联网+”教学,通识类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可适当引进国内外名师线上课程,减少理论课程的教学时间,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交给实践(或实验),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联合开发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接触到行业前沿。如每个月邀请一位行业专家进课堂,与学生分享行业趋势;每半年组织学生到几个企业参观,让学生真实感受行业工作氛围。

(三)加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洛阳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于2016开设并招生,依托国土与旅游学院迅速发展,学院相继获批河南省旅游公共服务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环境遥感与古迹保护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智慧城市国际联合实验室等三个省级科研平台。同时,学院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同河南省远志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河南省测绘学会、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培养模式选择到科研平台中工作或到企事业单位中实践,今后学院还将积极申报更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与政府和更多行业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基地。

(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任教师应具备宽厚的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学校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到公共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并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这样才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并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教师不仅可以在学院与已有合作的单位中选择,也可以自主联系其他单位。这种方式也能够为地方院校打开知名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建立新型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不同的培养模式采取不同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针对以培养科学研究人才为主的培养模式,应建立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采用不同考核方式,如小组报告、课程论文、读书报告等;针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模式,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请合作的行业、企业等校外知名专家参与到实践课程的考核中去。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和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到相关行业实习,用实习实践的时间长短来兑换相应的学分或教学课时。这种新型教学考核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和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让大家都充分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

四、结论与建议

高等教育的核心职能是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学生素质, 促进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强, 许多重要的知识和技能都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才能获得。因此实践教学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与综合类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比,地方师范类院校仍然在硬件和软件上存在很大的短板,今后应积极探索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摘要: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专业实践性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洛阳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剖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地方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沈非.高等师范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36 (1) :78-82.

[2] 王承武, 马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 (5) :66-69.

上一篇:自由贸易园区的国际法渊源下一篇:浅析创新意识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中的应用